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职工医学院毕业论文

职工医学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职工医学院毕业论文

你问的基本也是我发论文的心声了!我当初也是评中职论文,找了好多发现什么的真不少,动不动就要押金啥的,没有一点保障。后来我是通过淘宝找的国淘论文写作,在第三方上交易安全多了,需要的话可以去找下哦! 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结合应用浅述 摘要:对于我国未来的医学发展而言,单纯采取现代生物科学或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医学体系而排斥另一种并不是明智的,也不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只有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有益结合,才能实现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解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药护理需求。本文首先对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并探析现代生物药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总结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结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程序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效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感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感测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感测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感测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资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感测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感测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感测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援。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 [2]杜武勋,张少强.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1***. [3]杨硕,崔蒙,贾李蓉,高博.相关交叉学科对中医药资讯学发展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2012,***06***. 篇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档案。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案,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 *** 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 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 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充套件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 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 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薰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郑晓红.当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84-186. [3]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4]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壮,田侃.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0,***6***:41-44. [6]龚晋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89-90. [7]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8]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9]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10]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3-69.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在一篇论文中,规范的论文格式有助于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下面是我整理的2000字小论文格式,欢迎大家阅读。2000字小论文格式 2000字小论文格式一: 毕业 论文内容和格式 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A4,页面上边距和左边距分别为3 cm,下边距和右边距分别为2.5 cm。页眉:奇页页眉为“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偶页页眉为论文题目(不包括副题目),居中,5号宋体字,页边距为2 cm。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编写,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正文以前包括摘要的页码用罗马数字,一律居中。 1、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毕业时间等信息,此页不编排页码。 2、题目: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3、摘要:① 正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学位论文摘要约300~500字,应说明工作的目的、研究 方法 、结果和最终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② 英文摘要在文后(参考文献后),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250个实词,上方应有英文题目。第二行写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等信息;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便于交流。外文论文(设计)的中文摘要放在英文摘要后面编排。 中文摘要: (1)标题小4号黑体,1.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 (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3)关键词:小4号宋体。 英文摘要: (1)题目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1.5行距,段前0行,段后0行; (2)主体部分用5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 (3)关键词:小4号Times New Roman。 4、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即一级、二级标题)及页码。目录要求标题层次清晰,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1)“目录”二字,中间空2格,小2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距; (2)主体部分用小4号宋体,左对齐,段前段后为0,1.5倍行距; 5、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应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①理论分析;②研究材料和实验计算方法;③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1)正文部分 ① 正文标题:1级标题:黑体4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2级标题:宋体加黑,小4号字,段前0.5行,段后0行;3级标题:楷体GB2312,小4号字,Times New Roman;② 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字,首行缩进,1.5行距。引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 ]内标明1 2 3 ,上标。示例为:[1]。 (2)量和单位 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4)外文字母 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5)公式 公式一般居中放置;小4号宋体,公式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运算符号处。 (6)表格和插图 ① 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中文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表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表格用三线表。表头文字宋体加粗,表内文字宋体5号。 ② 插图。每幅图应有自己的图序和图题。一般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中文为五号宋体字,5号Times New Roman.。图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 ③ 图、表中的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小5字体,字母顺序编号。 7、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应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新见解的意义,也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其书写格式应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 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 报告 ,S标准,P专利。 (1)只列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2)标题4号黑体;主体部分可按一般学报格式,5号宋体字,包括作者、 题目、来源(出版期刊名称、年份、卷数、期数和页数。书籍须注明 出版单位和年份)。段落1.5倍行距。 9、致谢:英文摘要之后。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 说明书 (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字数不宜超过300字。 10、附录:最后一页。 2000字小论文格式二:学位论文书写及印刷要求 1、学位论文一般1万字内,用计算机双面打印,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 2、学位论文封面采用全系统一格式(见附件模板)。书脊应包含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要求用宋体字书写。 3、提交的论文,应是根据评阅人和答辩委员的意见认真修改过的,正文中的错别字率不得超过1‰,标点符号一律中文状态下输入的。【如:,;。()】;图表清晰(最好是非复印件,尤其是彩图),以确保质量。 2000字小论文格式 范文 :《计算机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 经验 ,分析介绍了做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探讨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 这门科学已经是一门可简可繁,可易可难的学科。在今天,就算是一位电脑方面的专家也只能说是在某一方面比较精通,而不可能做到软、硬件兼顾,面面俱到,这对于我们的职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培养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上。对于一般的职业技术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生源的多层次,以及他们自身原有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认识的不同,相应地给计算机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就必须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其在实践中发挥想象,同时让想象的事物在实践中得以实现。所以,为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几种计算机 教学方法 。 1 有效地调节计算机的教学内容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就业前的 教育 是为受教育者就业作准备的,作为教师应当教会他们哪些内容呢?亚里斯提说“:应该向孩子们传授他们成人后能用得上的知识。”所以我以为: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方式较多,可通过调查表、谈话、书籍阅览、拍摄等方式,在信息时代,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传输、收发、交流相关信息;其次,要学会运用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如用 Word 进行文字的编排,用 Excel 进行电子表格的处理,用 Photoshop 对图片、图像进行处理;最后,要会对信息进行发布,可利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报告或利用 Front-page 进行网页的制作。许多常用的软件在操作上都具有许多共性,作为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软件的方法,而使用软件的能力必须在其操作过程中去逐步掌握,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基本软件的教学,让学生从学习中提出问题,并带回课堂让教师进行释疑,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有目的而学,学有所用。通过在课堂教学之前布置一些与下一步教学有关的任务,可以使学生感觉到下一步教学的重要性和兴趣,把他们的无目的学习变成有目的学习。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化教学的方法一边讲授,一边演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操作效果,使学生在上机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对所学内容能很快掌握。接着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例如,用 Word 设计班级小报及个人自荐书,用 PowerPoint 制作电子 演讲稿 等。可以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接下来的教学会大有帮助。 3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如果教学中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只是生硬的讲给学生听,那会使学生的求知过程变成麻木的机械记忆,渐渐产生厌烦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挖掘、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兴趣的生成,使学生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如使用教师制作的一些可由学生自行执行的 Authorware 教学课件,其中既包括有教师录制的教学录像、书本知识、还有丰富多彩的练习题,通过学生自已动手、自我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4 让有能力的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手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不应过多地去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让他们自已动手,自己思考,相互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力,这样,教育的创造性本质才会真正体现出来。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中挑选出有学习计算机兴趣,而且成绩好、素质高,积极性、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明确组长的工作职责。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主要是进行巡视,注意一下学生经常发生的错误,帮助组长解决他们自已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将其整理归纳,到了离下课还有 10 分钟的时候,让所有的同学都暂停操作,将本节课的重点说明、常见的操作错误及其更正方法进行讲解,难点问题进行反复论述。这样一节课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这节课上得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进步的目的。 5 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学习经验 告诉我们,计算机只靠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学好计算机,必须多实践,所以,计算机的实习课和上机考试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上课的授课内容,更要把实习课安排得很精彩。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操作的能力,社会人才市场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分层次推进。对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注重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这门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与制作。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 总结 ,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操作技能,掌握操作技术。同时,在上机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为使学生增加压力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调动学生,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并保持这种成就感。这是因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的重要保障。 6 结束语 教师要多动脑筋,不断探索,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使每堂课都取得良好的效果。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的个人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 刘师良.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和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10). [2] 刘友林.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 [J].科 技 资 讯,2012,(09). [3] 谢泽琛. 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1). [4] 郑莹.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5). 猜你喜欢: 1. 一般论文书写格式范文 2. 学术论文写作标准格式要求 3. 手写小论文格式 4. 一篇完整的论文格式 5. 手写小论文格式模板

省级的,你是不是要投稿啊!要是你要投稿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去投《现代医学进展》,那个杂志很好投,给钱就发,好像是中文核心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由河南职工医学院主办。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

河南省职工医学院学报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由河南职工医学院主办。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

河南省的期刊总数是297种,医学期刊可以提供1、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眼科新进展4、眼科研究5、中国实用医刊6、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7、肿瘤基础与临床8、中医正骨9、中医研究10、医药论坛杂志11、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2、新乡医学院学报13、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4、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15、临床医学16、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7、 家庭医学18、中医学报19、河南中医20、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1、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2、河南医学研究23、河南外科学杂志24、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5、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6、 国医论坛27、中医学报28、中医研究29、中医正骨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省属医学高校。始建于 1952年,前身为河南省卫生行政人员训练班,承担全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的非学历教育任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1984年改制为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职工医学院,主要承担医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学历教育任务。50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适用的医疗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南校区位于郑州新郑双湖经济开发区,共占地 1026亩,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学院教学实验条件先进,多媒体教室、 综合实验中心、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计算机室、语音室、显微镜室等设施功能齐备。图书馆藏书 18.4万册,电子图书13万册,各类期刊608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36万元 。学院 有省人民医院和省胸科医院两所附属医院,在全省各地市建立了 20个实习基地,能确保学生见习和临床实习任务的完成。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 4200余人,非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教职工220人,在职专任教师13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17人担任国家及省级以上专业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2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学院 现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美容、药学、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妇幼卫生、全科医学、输血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眼视光学等 13个医学及医学相关类专业。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 2000年以来共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9项,获市、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主编各类教材和出版学术著作42部。2002年获河南省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项,2004年有1项课题获河南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立项。目前在研的省、厅、院级科研项目有2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8篇,其中核心期刊140篇。 校刊《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期刊。 学院把办学定位于立足河南、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并根据高等医学教育和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地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社会需求。 1993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南省卫生人力培训中心。1996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科医学教育7个试点学校之一。2002年经上级批准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 2004年9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学院建立。 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河南省教委评为优秀学校,近年又先后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和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近几年,学院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巨大跨跃,新校区一期工程于 2004 年 3 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楼群、信息中心大楼、学生生活园区以及各种类型的运动场地等,着重突出了生态、人文、励志的校园文化特点。随着后续工程的建设,新校区将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秀的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发展中的河南职工医学院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决心发扬优良校风,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全省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构筑健康和谐社会,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注:该文是从该院的网上下载的.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刊号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结合应用浅述 摘要:对于我国未来的医学发展而言,单纯采取现代生物科学或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医学体系而排斥另一种并不是明智的,也不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只有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有益结合,才能实现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解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药护理需求。本文首先对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并探析现代生物药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总结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结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程序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效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感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感测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感测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感测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资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感测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感测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感测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援。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 [2]杜武勋,张少强.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1***. [3]杨硕,崔蒙,贾李蓉,高博.相关交叉学科对中医药资讯学发展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2012,***06***. 篇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档案。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案,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 *** 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 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 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充套件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 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 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薰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郑晓红.当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84-186. [3]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4]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壮,田侃.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0,***6***:41-44. [6]龚晋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89-90. [7]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8]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9]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10]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3-69.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更名

前者好 我就是那里的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是河南省卫生厅唯一直属医学专科院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系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1984年升格为河南卫生职工学院,1993年增挂河南职工医学院牌子,2002年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开展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主要承担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卫生职业岗位培训等任务。学院曾被原国家教委和河南省教委评为优秀学校,被卫生部确定为“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学院党委、纪委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直机关“五好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2007年,在全省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中,学院分别以高职高专院校第二名和第一名的成绩,连续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初,学院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5000多人。学院现有教师340人,高级职称7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26人。学院设基础部、继续教育部、护理系、医学系和医学技术系等教学单位,开设护理(含英护方向)、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疗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营养7个专业(方向)。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具备开展护理、医疗美容技术、中西医结合、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学院占地面积1000多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南校区位于新郑双湖经济开发区,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拥有教学用计算机800多台,多媒体教室62个,语音教室座位290个,具有电子视听系统调频台。拥有现代化的、功能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共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50多个。学院图文信息中心面积8700多平方米,现馆藏各类图书资料36万多册,中文期刊杂志600余种,藏有全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镜像数据,具有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功能。阅览室座位900个,电子阅览室座位330个。千兆校园网和教育科研网及国际互联网接入,远程教育网站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相连接。学术报告厅、标准400米跑道田径运动场等配套设施齐全。2001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4项,其中通过省(部)、厅(局)级科研成果鉴定25项,获省(部)、厅(局)级科研成果奖21项。学院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2007年度,由我院主持完成的《黄芪抗辐射作用的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公开出版发行,曾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服务行业,面向基层,开展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河南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 你最好不到郑州澍青医学院 1984年郑州医药进修学校创建1986年郑州医药进修学校升格为郑州医学专科学校(专修)1994年郑州医学专科学校(专修)更名为郑州树青医学院(专修)1996年郑州树青医学院(专修)更名为郑州医学专修学院1997年郑州医学专修学院更名为郑州树青医学院(专修)2002年郑州树青医学院(专修)升格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备升格为郑州澍青医学院我建议上医学院应为是医学院是属于学专科知识的职工学院是培养就业知识的

是的,知网全文收录的以前的刊名叫做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现在改名了叫做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刊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主办: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周期: 双月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8-9276CN: 41-1436/R邮发代号:36-199复合影响因子:0.092综合影响因子:0.063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88年,由河南职工医学院主办。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

  • 索引序列
  • 职工医学院毕业论文
  •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 河南省职工医学院学报
  •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刊号
  •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更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