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2.1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2.2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2.3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2.4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目前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殷切期望。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的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化应用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演变,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之一,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计算机注重的是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速度等,较比传统的机型,新型的计算机在成本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降低,计算机的研发人员在研发时,不断强化技能,让研发技术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看,除了之前的传统型应用之外,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自动化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大概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开始应用,近几年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各科的教学都希望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同现代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堂气氛更为活跃,内容更为精彩的综合性课程。现如今,很多教学机构已经开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利用软件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创新。
除此之外,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软件行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成为新世纪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新兴行业之一,这一切正是缘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发展、需要创新,软件行业的发展仍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学习对方的先进理念与先进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社会的传统姿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明形态,为人们的生活与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
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某些领域仍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专业意识,观念保守,未形成一种先进的操作理念。一些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者扔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身就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需要多方力量的引导与扶持,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人才补给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争取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改变现有的发展状态,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优质的环境。
二、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现有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计算机技术仍然存在问题,很多阻碍因素不断产生,这些都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带去了困惑。从结构化发展与空间拓展化发展两方面入手,计算机技术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结构化发展的角度来讲:结构化一直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因为结构化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讲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计算机技术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应当考虑计算机自身的升级以及发展等问题,依照智能化发展的特点,实现自我能力的增长与提高。之后,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需要有人工进行辅助,对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索,以技术本身作为基础,发展适合技术生存的辅助行业。最后,要将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研究而成的辅助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兼容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从空间拓展化的角度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空间拓展化发展是一种有效地实践措施,为结构化发展提供即时补充。首先,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暴露出来的复杂特点,需要一一解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要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让技术能够充分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次,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集成性,这一点会大幅度的减少成本制作费用,抓住此特点能够有效的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范围。最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人性化发展的新目标,这一点对于智能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也是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人性化发展能够进一步让计算机技术发挥出替代作用,减少人工的直接活动,避免人们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一些难解的问题上,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真正的便捷,保证工作的稳定、准确性,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社会信息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当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向着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
在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当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应用到其中,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制造设计主要是指服务于产品中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元素分析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而降低机械类、工程类等产品设计的难度,增强产品结构设计的质量,使其产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
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教学则是指一种在计算机教育领域中实际意义的新型教育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再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人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直观的讲述,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还让人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提高知识教学的质量。其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对人们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复习,进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格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计算机管理教学的使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仪的管理,并且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处理,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规范、高效管理,使得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3、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与供应,更是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电力安全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国家电力信息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工具不断涌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电力建设在也越来越讲求高速度、高质量。但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部分。安全性既包括网络设施本身的安全,也包括信息的安全;既要防止外界有害信息的侵入和散布,又要保证自身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提出几个简单的解决对策以避免常见安全问题。具体有:(1)建立安全防护系统。(2)网络防病毒。(3)合理地使用防火墙。(4)物理隔离装置的应用。力争实现电力系统在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性问题的防范从而将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目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许多电力系统的网络应用系统只是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而未对网络安全进行统筹规划,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运用综合防护措施设置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允许访问数据库的IP地址或用户。分离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使其位于不同的服务器上,加大攻击者攻破整个系统的难度。在边界防火墙上禁止数据库服务的端口,防止边界外的用户攻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关系到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结合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现状,并给出了防护措施。其中,大部分防护措施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系统的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让计算机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针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相关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不足之处,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化、稳定化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
计算机应用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最就是信息的产生、处理和变换越来越频繁,作为其硬件支持的计算机正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种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大、实际的问题——计算机安全。就集中介绍了计算机安全技术以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
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1计算机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技术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是指为防止外部破坏、攻击及信息窃取,以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防护技术。下面我就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方面两个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
1.1计算机安全技术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
一是计算机防泄漏技术。即通过无线电技术对计算机进行屏蔽、滤波、接地,以达到防泄漏作用。
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即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改进、改造系统的安全配置等方法,以防御由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配置、操作系统及系统源代码等安全隐患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攻击,使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1.2计算机安全技术包括方面
计算机的安全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1.2.1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是影响到使用个人电脑的每个用户的大事。它包括硬件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硬件安全技术和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硬件安全技术是指外界强电磁对电脑的干扰、电脑在工作时对外界辐射的电磁影响,电脑电源对电网电压的波动的反应、CPU以及主板的电压和电流适应范围、串并口时热拔插的保护、机箱内绝缘措施、显示器屏幕对周围电磁干扰的反应和存储介质的失效等等。目前,这种单机的硬件保护问题在技术上相对简单一点,一般来说,凡是严格按照IS91标准进行采购、生产、管理、销售的企业都可以保证上述安全问题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是指目前常用的PC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包括DOS、WINDOWS的安全问题。由于WIN—DOWS系统在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熟知,这里我们就以WINDOWS系统为例来分析操作系统的安全技术。
WINDOWS系统在安全技术方面采取了软件加密和病毒防治两种手段来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软件加密由三个部分组成:反跟踪、指纹识别、目标程序加/解密变换。三个部分相互配合,反跟踪的目的是保护指纹识别和解密算法。指纹识别判定软件的合法性,而加/解密变换则是避免暴露目标程序。病毒防治原理是由于Windows的文件系统依赖于DOS,所以扩充现有的基于DOS的病毒防治软件。使之能够识别Windows可执行文件格式(NE格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病毒的'检测、清除方面则需要分析Win—dows病毒的传染方式和特征标识,扩充现有的查毒、杀毒软件。
1.2.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安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越来越成为能够谋取较高经济效益并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自从计算机网络暴露出安全脆弱问题且受到攻击后,人们就一直在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求把安全漏洞和风险降低到力所能及的限度,因此出现了一批安全技术和产品。
(1)安全内核技术。
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出去。使系统更安全。如So—laris操作系统把静态的口令放在一个隐含文件中,使系统更安全。
(2)Kerberos系统的鉴别技术。
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Kerberos系统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安全性高、明性高、扩展性好。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即在被保护网络和因特网之间,或在其他网络之间限制访问的一种部件或一系列部件。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备受关注的安全技术。在目前的防火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安全内核、代理系统、多级过滤、安全服务器和鉴别与加密是其关键所在。防火墙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代理服务器、SOCKS协议、网络反病毒技术等方面组成,共同完成防火墙的功能效应。
2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载体的,大量重要的身份信息、会计信息、交易信息都需要在网上进行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影响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2.1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不再是面对面的、看着实实在在的货物、靠纸介质单据进行买卖交易,而是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整个交易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交流阶段;第二阶段是签定商品合同阶段;第三阶段是按照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
2.2电子商务安全隐患
2.2.1截获传输信息
攻击者可能通过公共电话网、互联网或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接收装置等方式。截取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长度、流量、流向和通信频度等参数进行分析。获得如用户账号、密码等有用信息。
2.2.2伪造电子邮件
虚开网上商店。给用户发电子邮件,伪造大量用户的电子邮件,穷尽商家资源,使合法用户不能访问网络。使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
2.2.3否认已有交易
发布者事后否认曾发送过某条信息或内容,接收者事后否认曾收到过某条信息或内容;购买者不承认下过订货单;商家不承认卖出过次品等。
2.3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些计算机安全安全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现在广泛采用了身份识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放火墙技术。
2.3.1身份识别技术
通过电子网络开展电子商务。身份识别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同题。一方面,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所以网络资源管理要求识别用户的身份;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双方可以面对面地谈判交涉。很容易识别对方的身份。通过电子网络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不见面,并且通过普通的电子传输信息很难确认对方的身份,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3.2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现在许多机构运用PKI的缩写,即公开密钥体系技术实施构建完整的加密/签名体系,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难题,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从真正意义上确保了网上交易与信息传递的安全。
2.3.3智能化防火墙技术
智能防火墙从技术特征上是利用统计、记忆、概率和决策的智能方法来对数据进行识别,并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新的方法消除了匹配检查所需要的海置计算,高效发现网络行为的特征值,直接进行访问控制。新型智能防火墙自身的安全性较传统的防火墙有很大的提高。在特权最小化、系统最小化、内核安全、系统加固、系统优化和网络性能最大化方面,与传统防火墙相比较有质的飞跃。
在现代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应用技术3000字 毕业 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计算机应用技术3000字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探讨》 [关键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的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均已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需要提升具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保护意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文章 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况,分别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用途和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再次讨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 [摘 要]计算机应用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 教育 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 经验 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 总结 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 措施 ,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 方法 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 操作系统 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2.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3.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4.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 [2] 冯丽萍,张华.浅谈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12(08). [3] 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7). [4] 蒋天宏.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 计算机应用技术3000字毕业论文篇二:《初探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成为我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工作中的重大作用,要求我们能有效的去灵活运用和操作,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知识而后应用技术,为以后的熟练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技术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经验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2.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3.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4.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 [2] 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3] 计算机专业知识教材编写组.计算机专业知识核心[M].人民出版社,2011,1 [4] 计算机应用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 [5] 计算机应用基础编写组.计算机应用基础[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计算机应用技术3000字毕业论文篇三:《试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摘 要:本文则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简要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索,分析我国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这要势必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才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高科技原动力。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广泛、最为直接的一门技术和学科。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指计算机能够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和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它是一门比较系统的边缘性学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一门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单单知识研究着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它在应用方面还综合了其他很多的知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效结合,也是转向其他专业领域的重要载体。计算机的应用的分类可以大体的分为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计算领域,各有各的特点,对于其他行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很重要的作用。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最早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在我国的主要应用还只是应用于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究方面,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于人民的日常和现实生活之中,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还是数值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向非数值领域的阶段发展,应用面也开始逐步扩大,逐步由军事领域向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等方面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经济等更多的领域,这大约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在的阶段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于服务行业、农业以及 文化 教育等行业,也开始进入到了普通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信息网络也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广泛流行,人们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的技术有效的结合,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在网络方面的发展有所建树,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3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3.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为止已经进入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而且其应用技术广泛,涉及面也比较广。除此之外,应用涉及的领域也有所扩大,不单单是数据处理的领域,还设计了数值计算、过程检测与控制和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 数据处理是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主要应用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处理,比如加工处理、操作和管理等,使用计算机既方便又快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近几年,各个公司也已经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处理和储存。数值计算也是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较为广泛的领域,因为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判断能力强等特点,产生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生物控制、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学科。过程检测和控制,主要利用计算机的自动控制的能力,对生产中的某些信号进行自动的检测,并且自行的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并同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关的处理,同时加快了自动化的生产效率。人工智能,是将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大脑,主要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和判断能力等,使得计算机的适应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更加强大了。 3.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作用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解决了很多由于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各种不方便的问题。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人们就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表达出去,大大的增加的社会的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有助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交往。除此之外,还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复杂的信息等可以被储存到电脑之中,更多的信息可以被广泛的共享和使用,这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社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历史较短,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上网的企业和上网的家庭用户的数量远远不如西方的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程度等与西方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我国的对于信息化的发展投入力度还不够,进而限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相关的技术方面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对于信息的研发力度较大,所以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相对来说就比较发达。所以我国的有关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改革更新的速度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其相关的 政策法规 等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4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了以后能够充分的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要充分的摸清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更好的为当今的社会等服务,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应用于一些较大的电器,已经应用到了家用电器和一些比较微型的小型设备之中了,另外还有一些将处于工业控制的核心部位等,使得有些小型的电器步入智能化的步伐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些掌上电脑、iPad等电器之中,受到更广大欢迎。智能化是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的模仿人们的“听、说、读、写、想”等过程,使得某些电器具有人类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巨型化的发展趋势,与微型化的计算机并不矛盾。这里的巨型化指的并不是计算机的体积,而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速、精度更高,同时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性能更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性能比较强大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其运算速度能够达到每秒钟几百亿次,正在朝着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概述,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有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和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等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企业的发挥有了更明显的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大大的加快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以后计算机应用技术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等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 [2]冯丽萍,张华.浅谈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现代农业,2012(08). [3]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写一个专门的论点,详细论述,写一些见解和心得!
我可以给你知网的账号 你自己搜索文献 论文 参考 需要留下邮箱
⑴ 函授复习材料(计算机应用技术) 成人高考招生信息网://125e/zbk/chengkao/ ⑵ 我10年毕业,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毕业后报考了土木工程函授本科,14年毕业,想问一下,明天能报考二建吗 你的条件符合报考条件,可以报考的 ⑶ 请问我是否只能函授计算机应用技术…… 1.可以函授其它专业 2 因招生层次、攻读专业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短则需要2年,长则5—6年。 3.没有专门的函授学校,都是高校开设的成教班。 ⑷ 函授学校的函授专业介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起本) 本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系 统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科研部门、学校、企业、技术和行政单位从事计算机科研、应用和维护管理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系统设计等。 2、会计学(高起本)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悉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财务理论和会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会计管理及会计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中国税制、计算机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学、国际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等。 3、金融学(高起专) 培养具备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经济学、金融法、会计学、金融企业会计、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 4、工程管理(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在 ***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施工企业、物业管理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学等。 5、工商管理(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熟悉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处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基本能力,适合在企、事业单位及各级 *** 部门从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经济法、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企业战略管理等。 6、会计学(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掌握基本财务理论和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会计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会计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计算机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 7、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科研部门、学校、企业、技术和行政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8、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运行、操作、检测、管理和维护工作,电子产品的开发制造、安装、调试、应用和维修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处理技术、电视原理、EDA技术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子仪器、电子线路CAD、IC卡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 9、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等。 10、建筑工程技术(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基于机械工程理论和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能够在现代制造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1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⑸ 我函授大专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报考二级建造师吗 这得看具体情况了,你工作几年? 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如下: 凡遵纪守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全部科目考试: (一)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两年;(——此条除了山西省外其他省份各地共有,山西省明文规定本专业的应届专科以上的毕业生都可以直接考试,不需要任何工作经验) (二) 具备其他专业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5年; (三)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15年。 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专业一览 (98年-现在专业名称) 本专业(工程、工程经济):土木工程、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相近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交通运输、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力学、园林、工商管理。 ⑹ 函授专科:2020、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如何写 给你几条建议。 第一条:多去看一下学姐学长的一个毕业论文。 第二条:找导师询问一下选题方向。 第三条:多去看一下相关的论文。 第四条:在论文写之前一定要列一个提纲。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⑺ 函授本科和专科考的计算机通考是不是一回事是布是都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英语呢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如果有一级B盖有全国章的可以申请免考,如果不是全国章不能做免考,但是考点内容差不多一样。英语不一样的,也不能免考,除非是公共三才可以。这2个只要复习好最新的题库就行了,很简单的、 ⑻ 函授高起专计算机应用需要写毕业论文吗 要,但函授学历对毕业论文要求不严,随便弄一个都行。 ⑼ 我大专学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函授的,之后专升本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是电大 学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函授的. 毕业证比较 1、统招专升本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普通高等学校”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一学历。社会上通常会认为这种专升本含金量相对优于其他几种。 2、自考专升本 毕业证盖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高校印章,证书上显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文凭含金量仅次于统招学历,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3、成考专升本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业余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4、远程教育专升本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⑽ 网络教育和函授都需要参加大学英语B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两门科目的统考吗(专升本) 是的,都必须考,这是公共基础
ERP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建立ERP系统的必要性以及我国ERP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应采取的有效策略。关键词:E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一、 ERP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技术特点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软件包,它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最新成就,是旨在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计划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统一的操作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ERP信息系统能将企业内不同部门所使用的信息统一在一个数据库当中,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使用同一个的数据库。这样一来,不同部门使用的数据具有同一性。这种数据的同一性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好处,如减少输入错误、改进数据输入和使用的效率等,最为重要的,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另外,由于减少了数据交互,也就减少了人工成本,如某外资银行,采用了ERP系统后,财务部只有两名员工,一人记账,一人审核,完全能胜任所有的工作,为公司节约了人工成本。ERP的发展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订货点法,时段式MRP,闭环式MRP,MRPⅡ理论,ERP阶段和ERPⅡ理论。也就是说,ERP理论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表1对ERP的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和总结。ERP代表了当前集成化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最高水平,其技术特点可概括如下:一是先进的系统架构。在体系结构上,它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开发的、基于互联网应用,由数据层、N层业务层、表示层组成的多层架构的平台型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完整的多层次的业务框架,包括业务框架(Business Framework)、Web框架(Web Framework)以及应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等,因而能够适应业务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业务过程的技术无关性和数据无关性;具有跨操作系统平台和跨数据库平台的能力,能在Linux、AIX、Solaris、BSD、Windows等系统上运行,并且支持Oracle、Sybase、DB2、SQL Serve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二是信息高度集成。ERP能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财务、客户关系、采购、人力资源等各种管理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ERP将企业各种管理信息存入在统一的一个数据库内,这样就实现了企业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了企业各级组织内部有效的协作和快速反应。三是实时在线管理。企业总部可以通过ERP对各级分支进行网上业务审批和远程监控,下级分支也可以通过ERP查询总部各类信息,这就是实时在线管理,因此ERP能与Internet高度地接合,并且有很强的数据交换和通信能力。二、 我国企业应用实施ERP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ERP在中国企业实施的成功率并不高。在对众多案例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实施ERP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ERP产品提供商良莠不齐。国内ERP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范。例如个别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不管其产品是否适合买方的实情,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法进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二是对ERP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企业在选择ERP厂商时仅注重虚名,而忽略了其产品是否适合本企业实际状况和需要。ERP不仅是计算软件,其中更深含着企业资源整合与运作,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作等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因此,企业的管理思想是否和系统吻合,经营脉络是否清晰可控,各方面资源是否协调有序,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作是否成功。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实施ERP时未能把业务流程重组与实施ERP有效结合起来,造成只用计算机代替原有手工操作的一部分,ERP的整体功能难以全面发挥。三是企业实施条件的欠缺。ERP模式的实施对企业来讲是一个管理全面提升和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与企业长期形成的文化会发生冲突,而企业文化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逐渐创新出一套与之适应的企业文化。另外ERP运行的基础是准确完备的基础数据,传递顺畅的信息流,这些都是我国企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同时,在管理方式、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方面,我国传统企业与ERP的实施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制约了ERP的顺利进行。四是企业实施策略的不当。有些企业在实施ERP时,由于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组织与整体规划,导致实施过程各部门难以良好配合,诸多要素难以到位,从而无法实现全面集成。另外,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ERP需要全员共同参与,缺乏全面的人员培训,从而使ERP系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再者缺乏严格的考核,数据采集准确度低,也是导致实施ERP计划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三、 ERP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施中的对策及建议1.在为ERP系统选择适当的结构平台时要考虑以下技术实现问题。一是系统结构。目前几乎所有的ERP系统都采用多层次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应用管理。因此ERP系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网络运行能力和拓扑。所以设计ERP软件必须选择合理高效的网络结构传输协议和网络软件,使网络性能充分满足ERP软件的需求。二是系统集成。绝大多数用户在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时除ERP系统以外还会采用来自其他厂商的软件系统,因而经常需要不同的数据库和硬件平台。然而企业的数据和生产又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这就常常需要将这些分离的子系统相互集成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ERP项目的作用。所以ERP软件应该具有易于集成进行数据交换的特点。三是可扩展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核心商业过程,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制造、后勤、客户服务和销售等。发展越快的企业,其核心商业过程的调整频率就越高。因此在安装ERP系统时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可扩展性。四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设计ERP软件要考虑到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并且尽量选择具有可移植性的方案。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方便性是保证ERP数据的安全运用和使用方便的基础,而数据库软件是实现ERP所需的大量企业数据存储和操作的基础,更与ERP软件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ERP软件的设计一定要依托于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库系统。五是数据的备份和安全性。ERP软件中维护的数据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经营管理数据甚至还有很多是需要保密的数据,所以数据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数据安全性的实现可以是硬件级的、操作系统级的、数据库级的和应用软件级的,一般来讲常常是综合以上各种措施来充分保证数据的安全。2. 营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前面的分析已经证明,ERP事业在我国的不适应,不光存在软件本身的问题,也存在我国企业缺乏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巩固的问题。许多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营造,甚至是根本谈不上企业文化,所以,为使ERP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3. 及时解决科学技术发展对ERP系统的冲击。从ERP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ERP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新的科学技术一直就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只有不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才能使包括ERP系统在内的所有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所以应有专门人士对ERP系统如何吸收现代科技成果进行专门研究,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进ERP。4. 培养称职的ERP顾问队伍。从战略上考虑,专业的IT咨询队伍会激励企业改进自身,从而使实施难度降低,效果更好。但是中国没有足够称职的ERP顾问队伍来帮助众多的中国企业来实施ERP。企业在ERP实施应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身的力量,有时是无法有效地解决它所面临的所有问题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如管理咨询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来帮助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因此我们培养一批称职的ERP顾问队伍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陈庄,杨立星,刘永梅.ERR原理与应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洪棋新.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分析.上海信息化,2005,(3).3.孙淑英,刘瑞红.ERP对企业的管理变革及我国企业的实施对策.技术经济与管理,2002,(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2.1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2.2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2.3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2.4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目前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殷切期望。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的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算机技术;应用;社会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具体化应用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演变,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力之一,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计算机注重的是信息的处理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速度等,较比传统的机型,新型的计算机在成本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降低,计算机的研发人员在研发时,不断强化技能,让研发技术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从计算机的发展现状看,除了之前的传统型应用之外,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自动化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大概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开始应用,近几年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各科的教学都希望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同现代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堂气氛更为活跃,内容更为精彩的综合性课程。现如今,很多教学机构已经开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利用软件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创新。
除此之外,第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软件行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成为新世纪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新兴行业之一,这一切正是缘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仍然需要发展、需要创新,软件行业的发展仍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学习对方的先进理念与先进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社会的传统姿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明形态,为人们的生活与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
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某些领域仍然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专业意识,观念保守,未形成一种先进的操作理念。一些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者扔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身就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需要多方力量的引导与扶持,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人才补给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争取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改变现有的发展状态,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优质的环境。
二、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现有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计算机技术仍然存在问题,很多阻碍因素不断产生,这些都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带去了困惑。从结构化发展与空间拓展化发展两方面入手,计算机技术存在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结构化发展的角度来讲:结构化一直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因为结构化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讲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但是计算机技术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要想实现结构化发展,应当考虑计算机自身的升级以及发展等问题,依照智能化发展的特点,实现自我能力的增长与提高。之后,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需要有人工进行辅助,对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索,以技术本身作为基础,发展适合技术生存的辅助行业。最后,要将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研究而成的辅助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兼容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从空间拓展化的角度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空间拓展化发展是一种有效地实践措施,为结构化发展提供即时补充。首先,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时暴露出来的复杂特点,需要一一解决,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要将计算机技术充分的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让技术能够充分的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次,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集成性,这一点会大幅度的减少成本制作费用,抓住此特点能够有效的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范围。最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人性化发展的新目标,这一点对于智能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也是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人性化发展能够进一步让计算机技术发挥出替代作用,减少人工的直接活动,避免人们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一些难解的问题上,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真正的便捷,保证工作的稳定、准确性,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这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社会信息文化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当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向着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
在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当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技术应用到其中,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制造设计主要是指服务于产品中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元素分析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而降低机械类、工程类等产品设计的难度,增强产品结构设计的质量,使其产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
而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教学则是指一种在计算机教育领域中实际意义的新型教育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再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人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直观的讲述,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还让人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提高知识教学的质量。其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对人们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复习,进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格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
而计算机管理教学的使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仪的管理,并且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处理,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规范、高效管理,使得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3、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与供应,更是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电力安全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国家电力信息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工具不断涌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电力建设在也越来越讲求高速度、高质量。但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部分。安全性既包括网络设施本身的安全,也包括信息的安全;既要防止外界有害信息的侵入和散布,又要保证自身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提出几个简单的解决对策以避免常见安全问题。具体有:(1)建立安全防护系统。(2)网络防病毒。(3)合理地使用防火墙。(4)物理隔离装置的应用。力争实现电力系统在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性问题的防范从而将安全运行纳入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目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许多电力系统的网络应用系统只是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而未对网络安全进行统筹规划,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运用综合防护措施设置数据库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允许访问数据库的IP地址或用户。分离数据库服务和应用服务,使其位于不同的服务器上,加大攻击者攻破整个系统的难度。在边界防火墙上禁止数据库服务的端口,防止边界外的用户攻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关系到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结合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现状,并给出了防护措施。其中,大部分防护措施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系统的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让计算机技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针对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相关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不足之处,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化、稳定化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精选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判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重要性的意义,详细概述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指出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知识面涉及较广,影响较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本文针对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
1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
现如今计算机应用逐渐普及与应用,部分中小学生已经接触计算机,甚至部分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现在很多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就开设资讯科技课程,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对资讯科技课程重视程度不一样,造成踏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层次不同。大一学生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天壤之别。有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娴熟的操作计算机,甚至有些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有部分同学,来自偏僻落后的农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目前院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由于学生的水平能力层次有差异,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基础扎实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不需要认真听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听得云里雾里,逐渐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2教学目标不能和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衔接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除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外面,其余专业的学生都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所涵盖的知识模组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电脑保安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等。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过于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过于广泛。非专业的学生本身相对薄弱,学习起来十分费劲。并且该课程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能很好地衔接,这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如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方式普遍是由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接着操作演示,最后才是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和帮助。但是在理论部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不乐意学或厌学,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操作部分,E-learning教学系统陈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及视讯演示,所以,学生就根据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练,其操作结果近乎相同。这样,学生无法开发想象力,以及拓展与延伸学生的知识点。
1.4教学效果欠佳
目前,担任此课程的没有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中小学资讯科技等课程不熟悉,更不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情况,这样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很难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很难准确的定位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造成教学效果欠佳。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及时更新软硬体资源
软、硬体教学资源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先提条件,故为了顺利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务必要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体资源。随着资讯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跟上资讯化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把现代资讯科技的基本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力争让学生所学即所用。
2.2采取分级教学
新生入校之后,教务处组织全校计算机基础测试,依据测试成绩进行划分班级,依据不同的班级,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应略有不同。在教育教学课堂中,依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授课进度尽量放慢些,要详细讲解知识模组,然后再让学生实践操练,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还要腾一些时间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而对于基础扎实的班级,除了讲解课程的知识点之外,还要拓展及延伸知识点。总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教学课堂效果。
2.3加强教师培训
针对担任此课程的教师要定时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网路资讯最前沿的知识,十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在网际网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路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个系部属于考查课,期末总评成绩由授课教师依据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得出,目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采用无纸化考核,但是没有及时更新试题库的知识,知识点比较陈旧。学校应该针对这一门课程设计开发出标准化考试系统,针对传统纸质考试的不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和智慧化,设计开发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标准化考试系统,采用标准化考试系统,建立知识点试题库,对试题库进行科学、高效、经济、灵活的管理。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试系统操作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受到青睐。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资讯科技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贾遂民,张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郑州师范学院资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7:71-73.
[2]朱鸣花,赵铭伟,赵晶,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33-35.
[3]周丽华.资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4:179-181.
[4]善运伟,耿植林,陈蓉,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软体导刊,20136:13-18.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基础内容,要能非常熟悉心地掌握并操作计算机,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必备条件之一。而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生活必需的一种通用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上已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越来越高,学会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因而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与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在资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大部分学生以应试为主
目前计算机等级一、二级证书仍然是许多高校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也把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选拔录用人才的硬体条件之一,这样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在校学对学习计算机的目的盲目地变成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是一味地操作和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者经常都是根据往年的考试习题库反复地做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很多内容并没有完全真正地理解。因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他们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仍然是连最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懂,都要重新再去摸索、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操作技巧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么即使他们拥有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其实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些说明了目前高校对计算机的基础教育还是远远不能达到实际社会的需求。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高校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都是采用结合多媒体的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教师们课堂上都是采用PPT来演示课堂教学,但也还只是处在"演示"阶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在理论授课过程或上机实践中,有些教师也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及格率,而学生为了能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也只能是按部就班,使得教学只能围绕着考试转,虽然学生的过级率不低,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一到毕业的时候,大家对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设定或者是做份求职简历都头大,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根本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不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高校仍是采用省里统一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考试系统本身也会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一既要以考证为中心,又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变为"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主动得去获取、应用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活动,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可以借鉴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来指导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讲授知识点,让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中能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结构。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案例教学法,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在实际地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要从实际的例子入手,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结合进去。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案例要选择的合理,才能极大地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收集大量的教学经验,分析认为案例的选择有以下几个条件:1.要密切地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及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2.最好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能达到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效果。3.要有针对性,每学期末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相应教学案例。4.所选的案例最好是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查阅才能找到的。因而我们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仔细不断地推敲不同专业的知识点,为学生构造适合他们本专业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案例来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几项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并在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的教学过程。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可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灵活地将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每一个任务当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好能鼓励大家能互相合作,一同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专业特点,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设计不同的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各个非计算机专业都会有符合他们专业要求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等对待的弊端,还能让不同的专业班级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他们的专业课程能更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要搭建一个互动式教学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要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网路平台,让学生能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或者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来学习,可以与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问题,逐步建立并形成传统教学与网路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形成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气氛。
五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当前省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仍是以省里上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这样教师为了学生的通过率,只能一味地应试教育,而学生也为了能够顺利地拿到等级证书也一味地死记硬背。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促进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对当前计算机的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也是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的期末成绩不再是由省统考的上机考试最终的成绩来决定计算机等级证书,能由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三者间进行有机结合,其中笔试成绩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上机成绩则以省考的统一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是平常对学生的要求,比如出勤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及课后下达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励学生们进行大胆地创新和追求较全面的知识。
四、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钜的任务,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工作需要。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拓展并增强教师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们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芝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033:194-195.
[2]李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091.
[3]曹文梁,王科欣.案例教学法在资料库教学中的应用[J].软体工程师,20115.
[4]普运伟,耿植林,陈榕,李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131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