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社会科学报期刊

社会科学报期刊

发布时间:

社会科学报期刊

3个月。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保留期限为3个月。该期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全年订价为296元。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您是想问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三亚学院赋分算哪种级别吗?算国家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杂志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社会科学报920期

就是说复审结果已经回来了呗。接下来几种可能:退稿、审稿已通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审稿通过,就送主编终审。主编终审通过就是交版面费 800左右吧。 我个人觉得接收的可能性大。不过也可能主编终审不过。我就有切身经历。等等呗,也就这几天就回话了。

1981试论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 扬州师院学报1981.4.1983论艺术“化丑为美”的契机 学术月刊1983.7.“艺术起源于劳动”是科学的命题 复旦学报1983.6.1984论自然美 学术月刊1984.6.试论阿Q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的融合 扬州师院学报1984.2.“美感的先天倾向”浅议 美育1984.5.1986耗散结构与美的逻辑行程 当代文艺思潮1986.1.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辩证思维 文艺研究1986.2.(合作)1987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与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8卷(1987.1,合作)“阳刚之美”和“崇高”的系统论辨析 江汉论坛1987.9.儒家美学的“和谐”与基督教神学美学的“和谐” 山东大学学报1987.1.论王夫之的诗歌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87.3.在文学与文化的交汇点上 文学研究参考1987.11.系统论原则与美学、文艺学的方法论《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合作)1988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简论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1988.3.文学在生命意识的二律背反中演进 南京社联学刊1988.4.呼唤真情的理想之歌——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文史哲1988.5.论袁枚的诗文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88.3.明清美学主潮概观 晋阳学刊1988.6.李贽美学思想的近代倾向 学术月刊1988.11.1989严肃文学的困境和通俗文学的出路 南京社联学刊1989.1.自然美的系统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1989.1.李渔戏剧美学的古典倾向与近代因素 艺术百家1989.2.意境探源 扬州师院学报1989.2.艺术家社会属性的情感存在方式 批评家1989.3.儒家美学与基督教美学之比较 江汉论坛1989.6.晚明浪漫思潮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 学术月刊1989.8.从符号学看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 天津社会科学1989.5.叶燮与写实性诗歌美学的总结 天府新论1989.6.文艺创作社会学新论 学习与探索1989.6.1990致思与娱乐之间——关于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思考 真善美1990.1.艺术家的美学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10卷(1989.2.)文艺社会学论纲 扬州师院学报1990.1.辩证思维与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人文杂志1990.2.独抒性灵,趣味盎然——袁宏道游记散文的“趣” 古典文学知识1990.2.中国十七世纪的“忏悔录”——袁宏道美学观念的蜕变解析江汉论坛1990.4.艺术家社会学新论 文科教学1990.1-2.寻找文艺行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文艺行为社会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1990.2.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 学术月刊1990.7.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 学习与探索1990.5.论公安派的美学思想 晋阳学刊1990.5.中国戏剧美学史的逻辑发展 戏剧1990.3.近代戏剧美学的开拓——王国维的戏剧美学思想扬州师院学报1990.4.1991对于文艺中非理性的辩证分析 文论月刊1991.1.文艺的价值标准及其转换 江海学刊1991.1.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1.1.价值论美学的新视界 福建论坛1991.1.中国古典美学作为参照 文论月刊1991.4.从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的逆转——王骥德的戏剧美学思想求是学刊1991.3.探寻当代美学研究深化的契机 福建论坛1991.4.平民主义戏剧美学的初澜——元代戏剧美学概论 江汉论坛1991.6.文艺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 学习与探索1991.5.体系建设与分析研究 学术月刊1991.10.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论 江汉论坛1991.11.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 学术月刊1991.12.郑板桥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东岳论丛1991.6.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崛起——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扬州师院学报1991.4.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余波——金圣叹的戏剧美学思想艺术百家1991.4.1992文艺价值的功能及其实现 北京社会科学1992.1.《讲话》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 扬州师院学报1992.1.在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中介地带上——文艺价值社会学导论学术论坛1992.2.对于文艺创造的心理阐释 天津社会科学1992.3.文艺价值取向的辩证法 学术界1992.3.探询人类生命活动的诗化哲理 江海学刊1992.4.“当代艺术与当代人”五人谈 艺术广角1992.3.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美学 西北师大学报1992.4.文艺心理社会学导论 晋阳学刊1992.5.寻找中国当代美学在经济大潮中的位置 东方丛刊1992.3.新时期文艺美学的建设概观 山东社会科学1992.6.文化变革与美学转型 文汇报1992.11.25.定势与文艺心理效应 学习与探索1992.6.1993个性化:大众审美文化的内核 福建论坛1993.1.当代美学研究放谈 学术月刊1993.1.李贽与莱辛的戏剧本质论之比较 艺术百家1993.1.王骥德与狄德罗的戏剧艺术真实论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1993.1.走向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 思想战线1993.2.观念转换和理论重建的时代——当代国外文艺社会学鸟瞰宝鸡师院学报1993.1.文艺创造心理之辨析 南京社会科学1993.2.现代艺术与价值论美学 北京社会科学1993.2.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 学术论丛1993.3.多角度、多层面的中国美育史研究 扬州师院学报1993.2.(署名“鲁扬”)文艺心理社会学方法论 学术月刊1993.7.现代艺术商品化的内在机制 学术界1993.4.徐复祚与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戏剧功用论比较 学术论坛1993.5.重建美学和现代艺术的话语系统 学术月刊1993.9.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1993.5.1994中国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意义 文史哲1994.1.李渔与黑格尔的戏剧结构论之比较 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1.吕天成与莱辛的戏剧批评之比较 扬州师院学报1994.1.李渔与歌德关于戏剧舞台性的论述之比较 社会科学辑刊1994.2.王国维与雨果的戏剧史研究之比较 艺术百家1994.1.金圣叹的美学思想与儒、佛、禅、道 文艺理论研究1994.2.理性与文艺变态心理 东岳论丛1994.2.潘之恒与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论之比较 求是学刊1994.3.美学的功能与学者的使命 文论报1994.5.25.中国戏剧美学与佛教、禅宗思想 北京社会科学1994.3.中国戏剧美学与理学 天津社会科学1994.4.创造美学的现代建构 社会科学1994.11.中国戏剧美学的整体思维 东方丛刊1994.2.当代美学的批判理性 学术季刊1994.4.中国戏剧美学与《周易》 艺术百家1994.4.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表象背后 学术月刊1994.11.1995中国戏剧美学的圆形思维 齐鲁学刊1995.1.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一页 中国文化报1995.2.8.文艺学改革的新思路 文艺报1995.2.25.(署名“鲁扬”)大众审美文化的复制性 天津社会科学1995.2.把握文艺本质的“反映—中介”论视界 中国图书评论1993.5.装饰之道,文化之道 文艺报1995.3.25.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 江淮论坛1995.2.中国戏剧美学的具象思维 江海学刊1995.3.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 社会科学家1995.3.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美学话语 求是学刊1995.4.作为消费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北京社会科学1995.3.文化视境中的中国戏剧美学——《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引言扬州师院学报1995.3.消费者,对审美文化发话 光明日报1995.10.18.文化批判与建设 文论报1995.12.1.(合作)1996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的品格 文学研究第4辑(1996.1.)塑造新型文化品格:当代学校美育的定位 社科信息1996.2.传统文化与当代美育的建构 江苏社会科学1996.2.作为快餐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学习与探索1996.2.当代审美文化的宗教意识 学术月刊1996.3.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扬州师院学报1996.2.(合作,署名“鲁扬”)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基础 北京社会科学1996.3.进展与问题:1989-1995文艺学建设概观(上、中、下)文艺研究1996.4,5,6.中国戏剧美学与儒家思想 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4辑(1996.6.)中国戏剧美学与道家思想 齐鲁学刊1996.5.当代审美文化的四重背景 求是学刊1996.5.关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扬州师院学报1996.3.审美文化:当前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中国文化报1996.8.18.大众文化:一道可口的快餐 岭南文化时报1996.12.28.文学鉴赏与接受美学 文学界1996.4.1997文学语言与审美价值 云南文艺评论1997.1.快餐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评 当代文坛报1997.1.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形式 学术月刊1997.4.何为美学史?——从审美文化研究反观美学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1997.2.关于文化批判 南京社会科学1997.6.审美文化与美学史 光明日报1997.7.26.什么是审美文化 人民日报1997.8.16.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 社会科学辑刊1997.4.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第3集(1997.7.)评当前美学研究的两大热点 哲学动态1997.8.审美文化的历史进程——兼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通与变江苏社会科学1997.6.当代审美文化的地域分野和跨地域传通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总第4辑(1997.12.)1998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益阳师专学报1998.1.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与文学史观念 云南社会科学1998.1.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矛盾 北京社会科学1998.2.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观照——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方法论浙江学刊1998.3.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与美学史视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辑(1998.5.)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社会科学辑刊1998.4.文化的多极化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文化报1998.10.1.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解析 外国美学第15辑(1998.10.)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江苏社会科学1998.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当代转型 社会科学报1998.11.19.1999从象牙塔到市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学习与探索1999.1.都市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求是学刊1999.1.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学术月刊1999.1.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 甘肃社会科学1999.1.当代审美文化批判论纲 北京社会科学1999.1.美学与乌托邦 社会科学辑刊1999.1.从摇滚乐的文化特质看青年文化 社会科学1999.2.妇女命运: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悖论 东方1999.3.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1999.2.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理论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 江海学刊1999.5.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求是学刊1999.6.重塑新的话语外壳 青年思想家1999.2.2000对中国美学的思考 光明日报2000.1.25.中国戏剧美学与中国哲学 艺术百家2000.1.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学术月刊2000.4.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 文学评论2000.3.新的求索之路,新的学术之梦 江海学刊2000.3.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 学习与探索2000.3.作为视觉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中国文化报2000.6.10.跨学科研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历史要求——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比较 文艺报2000.7.18.文学革新的偏离与回归——五四时期文学传统论的功利性倾向北京社会科学2000.3.错综通变,参伍因革——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的心理学倾向江苏社会科学2000.5.青年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东方丛刊2000.3.当代话语的宿命和出路 民族艺术2000.3.西方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外国美学第18辑(2000.12.)2001金陵王气与江南士风 读书2001.1.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上) 求是学刊2001.1.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 求是学刊2001.2.现代性:文学理论重建的基石——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读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1.话语强权与话语抵抗 中国文化报2001.2.24.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社会科学辑刊2001.2.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光明日报2001.6.12.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 文学评论2001.5.文学传统与现代性 学术月刊2001.12.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走向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2002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传统 江苏社会科学2002.1.西方20世纪文学传统论的形式论倾向 文艺研究2002.1.交互性与文学传统 学习与探索2002.2.文学传统流变的机制与形态 北京社会科学2002.2.人文学科的学术规范——蒋孔阳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6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伦理与宗教:中西文化的两大主题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2.文学传统论的四大倾向及其现代转换 扬州大学学报2002.3.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中外文化与文论第9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文学传统的功能与知识增长 江海学刊2002.4.否定主义美学 文艺研究2002.4.全球性与现代性 求是学刊2002.5.全球性:“现代性”的当今形式 社会科学报2002.11.28.与时俱进的文艺美学探索──论胡经之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深圳大学学报2002.6.全球性问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现代性与意识形态性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11.2003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 社会科学辑刊2003.1.“全球性”不等于“世界性” 学海2003.1.我看故我在 河北日报2003.6.6.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美学升华 艺术百家2003.3.媒介变化与视觉文化的崛起 文艺争鸣2003.5.2004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社会科学辑刊2004.3.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 学术月刊2004.7.日新之谓盛德——姚文放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2004.7.读图时代文类“内爆”的典型文本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语言媒介与文学存在的理由 求是学刊2004.5.文本·话语·主体:文学传统与交互世界 社会科学2004.10.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 中国文化研究2004.4.2005文艺复兴美学对于西方传统戏剧原则的突破和修正西北师大学报2005.2.面向新世纪的美学理论体系——试论曾繁仁的存在论美学深圳大学学报2005.3.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 社会科学辑刊2005.4.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三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社会科学战线2005.4.2006中国20世纪文艺社会学史的宏伟画卷——评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江西社会科学2006.5.“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论王艮的“尊身论” 江苏社会科学2006.4.“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6.5.文艺社会学的搁置与重建——读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的一点感想中国图书评论2006.9.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 学术月刊2006.9.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回忆《学术月刊》给我的教益 学术月刊2006.11.2007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中国文化研究2007.1.(春之卷)文学性:百年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 社会科学辑刊2007.3.中国文学传统转型的内在机制 河北学刊2007.5.文学传统重建的现实价值本位 中国社会科学2007.6.李贽的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想 学习与探索2007.6.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 学术月刊2007.12.2008“审美”概念的分析 求是学刊2008.1.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 文艺报2008.3.8.第三版文学教育与乌托邦理想 文艺报2008.4.17.第二版“审美”概念的嬗变及其美学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2008.3.中国语境与汉语系统中的“文化”概念分析 社会科学战线2008.8.改革开放30年的学术诠释 社会科学战线2008.10.2009文学的乡愁与心灵的还乡——读《钱中文文集》 文艺争鸣2009.2.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文学评论2009.2.“审美文化”概念的分析 中国文化研究2009.1.(春之卷)作为历史性概念的审美文化 求是学刊2009.2.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对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关系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9.8.文学理论与乌托邦之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22.第6版敬业志学,辛勤耕耘——我与名栏“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的学术交往学习与探索2009.5.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 学习与探索2009.6.2010共和国60年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 文学评论2010.1.论审美文化的历史演进 江海学刊2010.2.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7.1.B2版历史深度与中国经验: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天津社会科学2010.4.我们如何进行学术争鸣?——兼答《理论之后的悖论解决——与姚文放先生商榷》 中国文学研究2010.4.戏剧结构论:李渔与黑格尔的异同 艺术百家2010.6.王国维的美育四解及其学术意义 文艺理论研究2010.6.2011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 社会科学报2011.1.27.第5版唯实、求是、图新——《求是学刊》发刊200期感言 求是学刊2011.1.日新其德: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1.我与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15.B6版文化政治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江苏社会科学2011.2.文化政治三维度 求是学刊2011.2.文化政治与文学理论的后现代转折 文学评论2011.3.说“是”谈“非”论“去”——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南京大学学报2011.4.重写:文学理论建构被遗忘的机制 西北大学学报2011.5.2012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晚近对于经典美学的三次挑战及其学术意义 江海学刊2012.1.文艺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解构与重构的后现代启示录 学习与探索2012.9.还原葛兰西:也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构——与陶东风教授商榷文艺研究2012.9.中国审美文化史的叙述方法 探索与争鸣2012.9.文化政治的多维分析 文艺论坛2012.3.文化研究与理论话语的更新 文学评论2012.6.201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 社会科学辑刊2013.1.文学经典之争与文化权力的博弈 社会科学战线2013.2.释“表征性解释”——乔纳森·卡勒“文学经典论”的关键性概念求是学刊2013.3.文学经典之争向文学研究回归的迹象 文艺理论研究2013.3.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以乔纳森·卡勒的“后理论”转向为例文学评论2013.4.“多层累的突创”说探源——蒋孔阳创造美学与杜威“突创”论的相关性学术月刊2013.10.2014确立自媒体的文化信码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12.第A08版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社会科学辑刊2014.3.沃尔夫冈·凯塞尔是瑞士人,还是德国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7.25.第B01版生活逻辑与艺术逻辑 人民日报2014.9.16.第20版话语转向:文学理论的历史主义归趋 文学评论2014.5.自媒体:网络话语与文化信码 湖南社会科学2014.5.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与话语更新 文艺理论研究2014.5.2015从形式到政治:文类理论的后现代新变 清华大学学报2015.1.“强制阐释论”的方法论元素 文艺争鸣2015.2.

百度一下马上搞定!~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期刊吗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最新期刊

需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需要写参考文献,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期刊分为几类?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是一种合法的期刊。正式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家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和独特的方针。

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点评

您是想问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三亚学院赋分算哪种级别吗?算国家级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创立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杂志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所以,我们在投稿之前不许遵守报社的投稿须知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有针对性的研究,而且成果不凡即可进行投稿,注意信息一定要是正确的哦!我们写好之后,就可以进入官网,联系他们进行投稿,一般审核都不是很快,这点大家要有耐心哦!

好像人民大学把中国社会科学报定位为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光明日报都挺好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光明日报的办报目的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建设民主新中国。

  • 索引序列
  • 社会科学报期刊
  • 社会科学报920期
  •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期刊吗
  • 中国社会科学报最新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