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探讨是我校研究立项课题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无法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及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教学目标和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不断完善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本文基于我国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自推行《语文课程标准》后,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这两个话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效[1]。但就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还有很大的不足。本研究从儿童文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小学教师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

1.1.1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多种不同的题材,而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体基础知识的了解度不够,经常出现应用固定教学模式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讲解的问题。例如:对童话体裁的课文进行讲解时,只认识到虚构、夸张及叙事等文体特点,但缺乏对文体知识内涵的分析;在童话题材文章中应用的修辞方式只是做了简单的阐述,学生不能从其中认识到夸张、幻想手法都是写作表现方式,彼此相互映衬才能凸显童话题材课文的涵义[2]。教师不能站在整体角度进行全局性分析,就会影响童话体裁文章的虚幻色彩,使之更加真实化,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

1.1.2没有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同其他文学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如果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就无法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个性,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儿童文学课文的美学特质。具体体现为:(1)使儿童文学课文教学过分成人化。教师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课文,通过成人的思考方式、心理理解课文的主旨,必然会搀杂着一些利益、世俗的思想,过分成人化会丧失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2)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只重视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儿童文学作品时,没有将其看待成儿童文学课文,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硬性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字、句、段的含义,机械式总结文章主旨和线索,单方面重视工具性,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了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特质,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1.2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问题在新教材的实施后日益严重,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3]。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加上工作后也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性不强,且缺乏专业、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普遍不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缺失体现为:(1)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不够了解。教师没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知识中的美学特质、文体特点、功能价值和体裁等基础知识;(2)尚未形成现代化的儿童文学观及儿童文学理念。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内涵存在错误的理解,教师的儿童文学观相当落后;(3)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窄。教师没有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阅读相关作品,从而导致教师的审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差。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2.1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文体特点

2.1.1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了解儿童文学文体分类及构成要素,因为面对的是儿童群体,其文体形式同其他文学形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话、儿歌等,语文教师应了解文章的文体形式分类、因素和特征;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文学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的采用教学手段,结合不同体裁的文章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儿诗、儿歌等具有押韵特征的韵文体进行讲解时,应严格把握该类文章的特点,通过诵读法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音乐美[4]。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儿童文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还需要加以区别,合理的应用播放音乐、游戏和颂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3)将成人文学同儿童文学区别开来,准确的抓住不同文体间的差别和特征,儿童文学具有其特殊的语言和风格,同成人文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风格特异,即使在同种文体形势下,儿童文学及成人文学也各不相同。此外,儿童歌曲、诗歌等文体在语言运用风格及写作目的方面的侧重点也不同,发挥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2.1.2把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艺术品性、审美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儿童情趣,因为儿童时期的思想极为单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独特,而儿童文学所蕴含的儿童情趣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审美和感受能力,提高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主动对儿童问题作品中的儿童情趣进行发现和探索,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5]。教师可以从儿童生活、儿童行为动作、抒发儿童纯真情感或儿童心理等角度进行研究,把其中的儿童情绪放大,跟儿童站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感受儿童内心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锻炼,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睿智的眼光。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都渗透在作品中,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的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教师在把握儿童美学特质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从儿童情绪入手,根据作品中的儿童情绪的表达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让儿童深刻的感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巧用童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2.2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2.2.1扩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教师的审美想象力和感受力

儿童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应加大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经常翻阅中外优秀文章,尝试理解不同作者对儿童文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儿童的内心的特点,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全新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文章,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审美想象能力[6]。

2.2.2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关键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使教师能够自主意识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培养新型的儿童观及现代幼儿教育观、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下概念:

(1)儿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面对的对象,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能够作为单独的精神个体来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儿童而形成的,满足了儿童阶段的审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于一体[7];

(2)文学系统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学形式,是作者为了抒发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3)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儿童心理活动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础,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儿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广大儿童的青睐。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经验,形成形象思维,了解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现代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文章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师儿童文学素质的缺失问题,教师应提高对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从根本上把握儿童文学课文的文体特点及美学特质,培养现代儿童文学观和正确的儿童文学理念,拓宽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范围,扩展视野,提升教师的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深入的理解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立芳.儿童文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6(33)

[2]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03)

[4]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

[5]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6]李惠芳.实现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1(10).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并且有助于优化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翻转课堂中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就其优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优点

1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的喜爱,而且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速度十分快,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分类,而且他们通过课前的视频教学模式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而且重点是他们能够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习习惯相互联系,通过整理教学素材,观看教学视频,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课堂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的将学生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放在了同一个高度,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问题的探讨者,学生们在这种语文教学环境下得到了自我的生活和认识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对于完成老师布置得语文教学任务也不在是应付差事,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完成功课,或者是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语文老师能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展开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聊天软件。例如QQ、微信、微博、论坛等与学生交流意见。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学生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开展课堂讲演活动,并且结合集中讲授、个别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的环节。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课前学习,课上组织学生结成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要想使得课上学生讨论呈现出精彩的环节,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深入的开阔,就需要老师在讲课之间给学生们提供较多,具有针对性的、十分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通过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丰富他们的观点和意识,在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也是在利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储备,可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开展起来十分的困难,然而如果让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自觉里去进行知识的阅读那么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教授。这样一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节省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开阔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任何人具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并不是一时之间形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含量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鲁迅,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又一部小说作品《故乡》在对《少年闰土》讲解的同时,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讲述了少年闰土与我发生的一些事情。在结合《故乡》分析了鲁迅创作的特点,坚强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这样的联合讲解,很容易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水平。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教材编写部门进行层层筛选之后留下来的精华内容,有一些文章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所写,有一些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内容精彩、字词句优美、为了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内涵,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有没得语句进行渲染,营造出一种有没得环境。在这个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台上进行片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美感和特征。这个时候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精心的构思,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教学视频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感觉神经,从而让学生对这种形式产生兴趣,从而热爱学习。这种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形象,具有很强的美感和艺术性。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蕴含着各种美。“翻转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枯燥地灌输阅读鉴赏时要用到的术语,而是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3增加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就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不用害怕得到不指导,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当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从教学视频以及教材课本中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料中去找寻答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老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之外的问题。只有这样老师的真正意义才得以彰显出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是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就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教学视频、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帮助下,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充分与语文老师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多向旳教育传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以B小学为例方洁扬州大学2014-05-01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王素静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意见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作者:薛万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整天板着脸,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沟通的。其实有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经常板着面孔去授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望而生畏,这样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不敢回答问题,生怕答错了受到教师的责备。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是被强制灌输进去的。学生整天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厌烦这位教师。可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四、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红杏出墙,彰显出青春活力。

作者:左世锋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六村校区洪水口小学

小学教改研究与实践论文

如何写论文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越来越熟悉它的时候,就会很快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你就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你也会遇到和其他作者一样的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追求完美是一个原因。 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有序的写出来(in order)。你可能要从正文写起,最后在你知道你写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写简介。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能写上一页。追求完美也可能导致对已经完美的文章无休止的修改润饰。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把写作当作和人说话就行了。 写信也是练习的好方法。大多的文章也会因为风格很想给朋友的信件而易读(can be improved)。写日记也是很好的锻炼。这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好处。 无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内容也是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 LaTex(附:CTex)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它自己有很多自定义的宏定义。你也可以利用别人类似的代码,许多站点(包括MIT)都维护有扩展库。 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这是写清楚要的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出笨拙的东西,不断的修补,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一旦真正想说了,就说吧。 从每一段到整个文章都应该把最引人入胜的东西放在前面。让读者容易看到你写的东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处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确定(be sure)说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么。确定你自己知道这个思想是什么,然后想想怎么用几句话写出来。大篇的摘要说明文章是写什么的,说明有一个想法但没有说到底是什么。 不要大肆夸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你经常会发现自己写的句子或者段落不好,但不知道怎么修补。这是因为你自己进入了死胡同。你必须回去重写。这会随着你的练习减少。 确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说清楚为什么,不仅仅是怎么样。 为人而写,不要为了机器而写。不仅仅需要正确,还需要易读。读者应该只做最明显简单的推理。 完成文章以后,删除第一段或者前面的几句话。你会发现这些话其实对主旨没有影响。 如果你在所有的工作做完以后才开始写,就会失去很多好处(benefit)。一旦开始研究工作,好的方法是养成写不正式文章的习惯,每隔几个月(every few months)记下最新的和你刚学的东西。从你的研究笔记开始比较好。用两天时间来写,如果太长的话就说明你太追求完美了。这不是要进行判断的东西,而是与朋友共享的。在封面上说明“草稿”(DRAFT-NOT FOR CITATION)。拷贝很多份,给那些感兴趣的人看,包括导师。这种做法对以后写正式的论文很有好处。 得到反馈: 如果你加入私人文章交流网(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会收到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请你评论。知道别人对论文的意见很重要。你给别人帮助,别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为文章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你应当读上两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表达。 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评价,要学会吸取有建设性的建议,忽略破坏性(destructive)和无意义的建议。为了得到建议,你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写你所作的事情,即使你没准备写一个没有完整的期刊或者会议文章,然后交给别人看。即使是将要发表的文章,也应该写清楚,这样可以增加得到建议的机会。 以简要的形式降序组织评论(建议)对你和你所评论的人都有用:最上面内容相关,中间是风格和表述,最后是语法和文法。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论文的结构和结构原理,里面讲解的很详细,对学写论文有帮助,可以看看:)~ 论文学习网站:)~ 另外,推荐下面的论文网,希望你会找到相关题材的论文:) 优秀论文杂志,以科技类为主。 综合类 学生大论文中心 大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 学位论文: 无忧论文网: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论文资料网: 学术论文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无忧论文网 论文下载中心 很多分类的。 论文帝国 有分类 教育类 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写好认为当然是要自己多学些知识了。多用心。也可以参考别人的精华啊!下面给一些资料,供参考哦 你自己找一找吧!! ◆论文资料网 提供论文资料服务的专业网站,含MBA%C

chaoyang小学语文课改论文:围绕信息 自主阅读安慧里中心小学 何广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一、自主阅读,搜集信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1、课内外想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十六大会议、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有首诗写道我们走出去了/在大自然为我们准备好的路上/读小苗/读小草/读着翅膀/读着蜻蜓/读着小鸟/读着想像/读着积雪的梅枝/读着黄绿绿树间的田野/读着无饰的图画/我们走出去了/用我们的眼和脑/在读着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书。二、 合作探究,组合信息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挚爱亲情》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师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且摘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我的母亲》,《红莲》,《一碗阳春面》等经典名篇。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草鞋》,《好爸爸、坏爸爸》《外婆的彭湖湾》,还有则搜集了童话、童谣;有的小组推荐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视剧《母亲》等,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体验着,感动着,震撼着。不用说教,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可以够他们咀嚼一辈子。这就是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真谛。三、体会创新,加工信息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意会,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引起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辈厚爱,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拍或摄,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去回报。比如写父母二十年前后的肖像,自己过生日时与父母时的对比。然后结辑成文,再来交流再来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小学语文教材实践研究论文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下面我给你分享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教学中,教师不能违背语文的学科特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良好势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曾记得《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一段话:“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时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记》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我说道:“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学生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所谓‘吸进去’就是指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我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只有教师彻底放开学生的手脚,为他们搭建自由表达、自由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想象,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其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课堂氛围才能良好。

二、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抓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实践操作的强大力量。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如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学生通过想象、查阅资料、合作、动手操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教师变得书香四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助手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教师切忌泛滥使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事。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是哪里?(学生回答)同时,我适当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然后,我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紧接着播放配乐配、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兴趣的保障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氛围才能积极活跃。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学《芦花荡》一课时,我结合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出示了两个问题:老头子最后与两个女孩儿告别时说了些什么话?老头子会因为这次失误而改变性格吗?学生看到问题兴趣便油然而生。紧接着,我让学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组里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讨论得有声有色。这种活动给了学生自由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尽情想象、尽情表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教师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寻找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王素静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河渠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法意见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语文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注重学法指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法指导已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着。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法指导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直未能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藩篱,这显然与课程改革提倡的的精神理念相违背。教学中,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使学生“会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诚然,作为教师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方法鲜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作者:薛万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三: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整天板着脸,即使他的心地再善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沟通的。其实有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经常板着面孔去授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望而生畏,这样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讲,不敢回答问题,生怕答错了受到教师的责备。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其教学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即使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也是被强制灌输进去的。学生整天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久而久之,不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厌烦这位教师。可见,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激情的笑容是师生沟通心灵的纽带,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树立美好形象的法宝。

四、以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而且贪玩,对游戏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五、结语

总之,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安心、舒心地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得热心、学得开心。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红杏出墙,彰显出青春活力。

作者:左世锋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六村校区洪水口小学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与实践论文

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这样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而言,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课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是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它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进取、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其主体地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推动力,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实现创新,整合资源,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打造开放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取“灌输式”教学,严重压制了小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此为出发点,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小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学习方便的自由,在实现课堂开放性的同时引进知识,让探究成为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的趣味性,教师的教学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对此,教师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轻松感和信赖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学会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交流,如在提问时可以说:”你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你能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

另外,教师要采取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吊足学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课文中沉香是怎样救自己的母亲的呢?……”在视频的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2、小组互助学习任务教学

作为探究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难以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将任务教学的理念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合理的小组划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学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成绩、性格特点及平时的表现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分组。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学有所获是我们分组的原则。我们开展小组学习不仅是为了打造探究式课堂,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能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小组互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而具体,同时也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可以引入竞赛的形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很好地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孤僻的.心理倾向,评出朗诵最佳的一组,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小组成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分工能力,这是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运用游戏法等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游戏任务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探索的实践价值,

3、实现探究创新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创新这四个方面。小学生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教学本意的情况,对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从课文背景、题目、关键词、重难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探究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亦步亦趋”的引导,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修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偏差,适时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同时也使语文课堂更具动感。

例如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理想的风筝”,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风筝模型或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理想中的风筝,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索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探索问题,灵活的创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之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积极地查阅资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庆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学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07-108.

[4]杨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摘 要: 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包括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高职专任教师走下去,小学一线教师请进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线上理论知识学习,课上实践教学训练;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法 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 “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该课程既要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又要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可是长久以来,这门课程受课时、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教学理论讲授比较重视,但学生实践教学训练相对薄弱。那么,探究“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理论讲授不够深入,学生实践教学训练比重较小。 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课,每周两节,学习一学期,那么该课程的总授课学时为36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教学训练,专任教师把教育教学理论课学时压缩到12节课,仅用12节课完成包括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理念、教材、拼音识字教学、阅读习作教学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课时少理论多,很多知识很难深入讲解。 虽然理论课仅占12节,为学生留出14节课做实践教学训练,但是轮到每位学生试讲的时间还是十分有限。以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每班平均40人。拼音、识字教学学生试讲一次,阅读、习作教学试讲一次,一个学期全班学生只有两次试讲的机会,一次试讲时间仅有七八分钟。一个学期一名学生试讲总时长也就15分钟左右。学生总的实践教学训练机会较少、训练时间较短。 (二)学生实践教学训练形式单一。 以我院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训练为例,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学生在录播教室试讲作为唯一的实训形式。学生在录播教室试讲训练的优点在于通过录播系统记录学生试讲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讲课视频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但是,在录播教室进行试讲训练,学生仅能就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教法运用等方面钻研、准备,对真实的小学课堂情境难以把握,试讲时的小学生活动仅能靠同班同学生配合完成。由于学生缺乏对小学语文课堂实际的了解,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授时,学生很难有认同感,更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所以,某些教师在脱离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向学生理论讲授,让学生在仅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试讲训练。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训练形式,导致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三)任课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了解有限。 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厚扎实,学术研究水平较高。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法”专任教师一般都没从事过或不再从事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且,高职教师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机会十分有限,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了解多是通过查阅学术论文,观看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等途径。这使得“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专任教师对本地区小学语文课的实际教学现状缺少具体、直观的了解。教师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接收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情况和理念,影响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学生实践教学训练评价主体单一。 以我院“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为例,对学生最终的教学评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传统笔试方式考查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一部分则是由教师给学生的试讲训练打分,考查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占学生总成绩的40%。两部分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理论考查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能较全面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实践教学考评仅由教师根据授课标准、要求给学生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仅能对学生该节课授课情况进行评价,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另外,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仅由专任课教师评价,难以调动其他学生的“听讲”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1]。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学生大一、大二在校集中学习,大三到小学等其他教育机构实习。这种集中实习的方式优点在于让学生完成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实习,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同时便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管理。一些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毕业后就可以直接留用。但是,这种实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在校脱离实践教学环境的学习,意识不到现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当学生完全脱离学校到用人单位实习,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遇到一些问题时,很难有机会得到专任教师的系统指导。 “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将校内试讲训练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高职院校可在大二下学期安排学生去小学进行为期两到三周见习实习。教法课教师可提前下达实习任务如记录5篇听课笔记、准备一篇教案,进行一次小学语文课试讲,并上交所教授班级教师的评课记录。让学生在短期见习实习阶段能把握小学语文课教学现状,掌握小学生心理及上课学习的真实表现,并能通过实际教学试讲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明确自身还欠缺的理论知识。短期的见习、实习后,学生再次回到学校,回到课堂上,能认识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校内录播教室试讲更能贴近小学语文课堂。短期的见习、实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训练机会,弥补校内教学训练机会有限、时间少、缺少真实教学情境的不足。endprint (二)高职专任教师走下去,小学一线教师请进来。 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专任教师到小学听课、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优秀小学语文课。让专任教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了解最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动态。 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应仅限于教法课专任教师讲授的形式。由大学专任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封闭形式向以大学专任教师为主角,同时吸收一线教师参与授课的开放形式转变[2]。“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直接对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聘请小学一线教师针对某些教学实际问题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等为学生讲授。还可以聘请小学教研员为学生就教育发展等宏观问题答疑解惑。“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教师的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小学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更能让学生了解到了最直接、最具实际意义的知识,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热情。 (三)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线上理论知识学习,课上实践教学训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高职教育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3]。信息化教学由从前的仅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向现在的课上课下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发展。为了让信息化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教师,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建设校园学习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尤其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学习,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大大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本课程部分内容如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等完全可以由教师制作成微课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运用手机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教案编写、试讲。课上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然后学生直接进行试讲训练。学生试讲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为该生提出不足之处。这种课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课上进行实践教学训练的教学形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实现了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把部分理论知识放在了课前完成,课堂上时间充裕,更是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践教学训练的时间。 (四)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还是学生教学能力的试讲考查,评价主体都仅限于专任课教师。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学生从评价过程中认识自身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每个人的命运由自己主宰,但一个人对他人又负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3]。所以,“小学语文教法”实践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及短期校外见习实习阶段小学一线教师、领导的评价。改变学生校内录播教室试讲仅由专任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教师把授课要求和评价标准下发给学生,让所有“听讲”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并给试讲的同学打分。试讲学生在试讲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给出自评分数。然后教师将师评分数、生评分数、自评分数汇总形成校内实践教学成绩。校外实践教学由小学一线教师、领导评价,给出分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学生不仅在自己试讲时能积极准备、认真授课,在成为评价主体后在其他学生试讲时也能认真“听讲”客观评价,同时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试讲学生和“听讲”学生的实践教学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月兰.增强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性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12. [2]霍生玉.高师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反思与重建[J].新课程研究,2011(1):23-26. [3]辛涛.对转型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6-60.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1.

小学高段教学综合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 要: 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包括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高职专任教师走下去,小学一线教师请进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线上理论知识学习,课上实践教学训练;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法 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 “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该课程既要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又要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可是长久以来,这门课程受课时、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教学理论讲授比较重视,但学生实践教学训练相对薄弱。那么,探究“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理论讲授不够深入,学生实践教学训练比重较小。 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课,每周两节,学习一学期,那么该课程的总授课学时为36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教学训练,专任教师把教育教学理论课学时压缩到12节课,仅用12节课完成包括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理念、教材、拼音识字教学、阅读习作教学等理论知识的讲授,课时少理论多,很多知识很难深入讲解。 虽然理论课仅占12节,为学生留出14节课做实践教学训练,但是轮到每位学生试讲的时间还是十分有限。以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每班平均40人。拼音、识字教学学生试讲一次,阅读、习作教学试讲一次,一个学期全班学生只有两次试讲的机会,一次试讲时间仅有七八分钟。一个学期一名学生试讲总时长也就15分钟左右。学生总的实践教学训练机会较少、训练时间较短。 (二)学生实践教学训练形式单一。 以我院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训练为例,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以学生在录播教室试讲作为唯一的实训形式。学生在录播教室试讲训练的优点在于通过录播系统记录学生试讲视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讲课视频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但是,在录播教室进行试讲训练,学生仅能就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教法运用等方面钻研、准备,对真实的小学课堂情境难以把握,试讲时的小学生活动仅能靠同班同学生配合完成。由于学生缺乏对小学语文课堂实际的了解,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讲授时,学生很难有认同感,更没有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所以,某些教师在脱离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向学生理论讲授,让学生在仅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试讲训练。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训练形式,导致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三)任课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了解有限。 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厚扎实,学术研究水平较高。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法”专任教师一般都没从事过或不再从事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且,高职教师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机会十分有限,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了解多是通过查阅学术论文,观看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等途径。这使得“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专任教师对本地区小学语文课的实际教学现状缺少具体、直观的了解。教师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接收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情况和理念,影响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学生实践教学训练评价主体单一。 以我院“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为例,对学生最终的教学评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传统笔试方式考查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一部分则是由教师给学生的试讲训练打分,考查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占学生总成绩的40%。两部分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理论考查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式能较全面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实践教学考评仅由教师根据授课标准、要求给学生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仅能对学生该节课授课情况进行评价,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另外,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仅由专任课教师评价,难以调动其他学生的“听讲”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训练。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1]。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学生大一、大二在校集中学习,大三到小学等其他教育机构实习。这种集中实习的方式优点在于让学生完成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实习,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同时便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管理。一些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达成一致的前提下,毕业后就可以直接留用。但是,这种实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在校脱离实践教学环境的学习,意识不到现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缺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当学生完全脱离学校到用人单位实习,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遇到一些问题时,很难有机会得到专任教师的系统指导。 “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将校内试讲训练与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高职院校可在大二下学期安排学生去小学进行为期两到三周见习实习。教法课教师可提前下达实习任务如记录5篇听课笔记、准备一篇教案,进行一次小学语文课试讲,并上交所教授班级教师的评课记录。让学生在短期见习实习阶段能把握小学语文课教学现状,掌握小学生心理及上课学习的真实表现,并能通过实际教学试讲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及明确自身还欠缺的理论知识。短期的见习、实习后,学生再次回到学校,回到课堂上,能认识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校内录播教室试讲更能贴近小学语文课堂。短期的见习、实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训练机会,弥补校内教学训练机会有限、时间少、缺少真实教学情境的不足。endprint (二)高职专任教师走下去,小学一线教师请进来。 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专任教师到小学听课、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优秀小学语文课。让专任教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了解最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动态。 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授课形式不应仅限于教法课专任教师讲授的形式。由大学专任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封闭形式向以大学专任教师为主角,同时吸收一线教师参与授课的开放形式转变[2]。“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直接对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聘请小学一线教师针对某些教学实际问题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等为学生讲授。还可以聘请小学教研员为学生就教育发展等宏观问题答疑解惑。“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教师的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有了新鲜感,小学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更能让学生了解到了最直接、最具实际意义的知识,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热情。 (三)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线上理论知识学习,课上实践教学训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高职教育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3]。信息化教学由从前的仅在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向现在的课上课下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发展。为了让信息化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教师,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建设校园学习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尤其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学习,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大大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本课程部分内容如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等完全可以由教师制作成微课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运用手机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教案编写、试讲。课上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然后学生直接进行试讲训练。学生试讲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为该生提出不足之处。这种课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课上进行实践教学训练的教学形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实现了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由于把部分理论知识放在了课前完成,课堂上时间充裕,更是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践教学训练的时间。 (四)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还是学生教学能力的试讲考查,评价主体都仅限于专任课教师。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学生从评价过程中认识自身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每个人的命运由自己主宰,但一个人对他人又负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3]。所以,“小学语文教法”实践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及短期校外见习实习阶段小学一线教师、领导的评价。改变学生校内录播教室试讲仅由专任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教师把授课要求和评价标准下发给学生,让所有“听讲”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并给试讲的同学打分。试讲学生在试讲结束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给出自评分数。然后教师将师评分数、生评分数、自评分数汇总形成校内实践教学成绩。校外实践教学由小学一线教师、领导评价,给出分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学生不仅在自己试讲时能积极准备、认真授课,在成为评价主体后在其他学生试讲时也能认真“听讲”客观评价,同时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试讲学生和“听讲”学生的实践教学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月兰.增强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性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12. [2]霍生玉.高师小教专业“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反思与重建[J].新课程研究,2011(1):23-26. [3]辛涛.对转型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6-60. [4]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1.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 索引序列
  • 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
  • 小学教改研究与实践论文
  • 小学语文教材实践研究论文
  • 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与实践论文
  • 小学高段教学综合实践与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