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会计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的

会计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的

发布时间:

会计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的

会计学如今也成为火热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选定论文题目也是十分广泛,那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哪些相关的论文题目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会计学论文题目参考_审计学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科会计学论文题目

1、“营改增”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

2、D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

3、ERP环境下A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

4、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HSM化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分析

6、IASC/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之演进

7、IPO财务造假治理研究

8、J_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9、WJ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究

10、W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11、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运用BT投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

12、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13、并购中层级结构设置对收购方终极控股股东融资能力影响的研究

14、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

15、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

16、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

17、大股东减持解禁股与公司控制权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18、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设计

19、电子商务企业的现金流及现金流管理探究

20、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研究

21、动漫产业的创意价值链研究

22、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筹划研究

23、房地产 企业战略 成本管理研究

24、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港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

26、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27、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8、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9、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30、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问题

31、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

32、公平偏好、企业内部薪酬不公平与企业业绩

33、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34、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35、公允价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应用研究

36、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37、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问题研究

38、股权激励机理研究

39、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的实证研究

40、贵州茅台的财务政策分析

41、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42、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43、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44、互联网企业境外上市财务绩效研究

45、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46、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4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48、会计信息如实反映问题的研究

49、会计信息系统交互可视化研究

50、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会计 毕业 论文题目2021

1、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

2、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

3、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

4、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5、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

6、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

7、实证会计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

8、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 方法 若干问题研究

9、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

10、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

1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

12、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

13、财务治理理论研究

14、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15、从统计学视角对实证会计及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所作的研究

16、会计公共关系研究

17、Y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18、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管制

19、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

20、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

21、中国会计 文化 研究

22、会计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支持系统

23、行为 财务管理 新论

24、会计政策变更的契约动因研究

25、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26、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

2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28、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

29、公允价值若干理论问题与应用的研究

30、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

31、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

32、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

33、我国本科会计 教育 研究

34、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

3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问题研究

36、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探讨

37、论物价变动会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38、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9、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40、会计信息与证券分析师关系研究

41、全面收益理论和应用探讨

42、收益平滑的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

43、基于负债控制假设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

44、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45、价值链会计

46、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47、会计寻租与反寻租研究

48、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研究

49、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50、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

51、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52、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53、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

54、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

5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问题研究

56、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57、中华民国时期会计教育研究

58、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59、惠州市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0、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审计学论文题目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21、舞弊性财务 报告 及其审计研究

2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2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5、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6、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7、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8、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29、审计质量控制

30、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1、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33、论审计风险防范

34、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3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36、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37、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38、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39、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40、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41、试论审计抽样

42、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3、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44、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45、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46、电算化系统审计

47、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48、计算机审计与舞弊

49、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50、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5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52、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研究

53、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中数据的提取和转换问题研究-基于__ 公司审计案例的分析

5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55、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

56、试论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 措施

57、民间审计风险及防范

58、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的探讨

59、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探析)

60、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会计学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2021会计专业论文范文5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会计专业学术论文(2)

财务管理是企业执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谢谢你的阅读。 篇一 [1]丁兆君.我国财政权力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2]邓峰,丁小浩.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1307 [3]白彦锋,俞惠.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分配结构探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302 [4]邓峰,丁小浩.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J].社会学研究.201205 [5]祝接金,胡永平. *** 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0806 [6]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资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魏巨集聚.1986-2006,我国20年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变迁特征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5 [8]皮拥军.OECD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典范--韩国和芬兰[J].比较教育研究.200702 [9]蒲蕊.公共利益:公共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1 [10]杨旭辉.基于CAS的地方 *** 固定资产投资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11]张洪刚.政治关联与财政补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2]胡俊杰.法治视角下的财政支出监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3]王蓓.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4]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 [15]王广深,王金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及政策调整[J].改革与战略.200801 [16]褚巨集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01 [17]丁小浩,余秋梅,于洪霞.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18]李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财政性教育支出的视角[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19]孟艳艳.论建立有限 *** 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06 [20]徐健.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21]包桂荣.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以日本、美国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22]钱争鸣,易莹莹.中国教育收益率统计估计与分析--基于引数和半引数估计方法的比较[J].统计研究.200907 篇二 [1]刘彬彬.辽宁高职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2]张玉.国企高管与主管官员的合谋及防范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2 [3]胡晓丹.我国民营企业扩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4]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 [5]王丽.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短期信贷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D].东北大学2005 [6]王春婷.实际控制人掏空与支援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9 [7]孙烨歆.基于债务结构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约束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8]王江涛.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8 [9]陈丽荣.宁夏电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7 [10]吕青军.债务契约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1]宋泉.宁夏电信SHLR专案的计划与风险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D].东北大学2007 [12]柏晓峰.基于融资约束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3]尤美.东北地区上市公司长期负债融资效率研究[D].东北大学2007 [14]曹培成.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D].东北大学2009 [15]范丽.基于控制权收益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6]李阳.基于债务结构的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7]张秋华.基于成本、需求的债务布置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 [18]李玲.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19]王惠波.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5

优秀资产减值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我有参考文献 想要就留邮箱 并加点积分

专 业 课 程 文 献 综 述 所 在 院 系 会计学院 专 业 名 称 财务管理 年 级 大三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课 程 名 称 指 导 教 师 二○一五 年 六月 一、概述 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会计理论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它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数额通常很大,固定资产折旧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的影响巨大,而且一些经验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收益也有显著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对企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其次,由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离不开估计和预测,相关的会计规范免不了给企业在具体会计处理中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各种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固定资产折旧较高数额和企业灵活的处理空间,使得企业可以用来调整确认折旧时间和数额,这也引起了各界研究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兴趣。 第三,近年来,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准则的颁布更是引发了会计界对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的关注。我国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减值一节,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范围,由四项扩大到八项,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四项。2002年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做了规范性指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两个具体准则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作为一种非现性质的固定成本,折旧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风险及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以至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都将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合理处理折旧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关系十分重大。 二、主题 自1998年要求上市公司计提旧四项准备f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研究发展很快。在规范研究方面,对于资产折旧会计的发展演进,张美红(19991,杨慧娟(2002)和赖朝辉(2002)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说明资产折旧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演 进而来的,并通过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努力而不断完善起来。通过对我国资产折旧会计规范与国际相关规范的比较研究,普遍认为我国的资产折旧会计规范原则性过强而操作性不足,可能影响其实施效果。 在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更有意义的结论。于海燕从会计政策选择与资产折旧准备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对1999年沪市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的实证分析,认为资产折旧会计政策执行中确实存在会计政策选择,亏损企业有利用资产折旧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她认为政府和投资者应谨慎对待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既要衡量准则执行成本又要减少企业运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 赖朝辉通过对上市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个案分析,加大样本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并指出上市公司有利用追溯调整政策储藏秘密准备的现象。杨薇通过对历年ST公司扭亏手法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利用资产折旧进行巨额冲销然,后在以后年度冲回已提准备来扭亏的现象。 黄世忠认为当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或会计制度和准则变化时可能诱发巨额冲销。卢珊、杨薇、赖朝辉等人的研究验证了这⋯点。王跃堂还认为,上市公司的巨额冲销源于Watts与Zimmerman(1986)对会计政策选择提出的三大假设:补偿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与政治成本假设。同时,他还指出我国独特的证券相关制度因素也会影响会计政策选择。 三、总结 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计量历来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所重视的一个问题,固定资产的折旧理论涉及资产计量的研究范围,同时又形成各自的体系和特色,国内外的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通过对这一领域相关文献研究,可以把握国内外对固定资产折旧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可以明确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与研究的前沿问题。 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会计相关文献和规范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折旧的含义和折旧计提的方 法上,关于它们的争论和观点非常之多,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可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沦。尽管各国可以在会计规范上对其加以统一规定,但缺乏合理理论支撑 的状况尚不能令人满意。 2. 目前,资产折旧会计的相关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 侧重于资产折旧会计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对资产折旧会计的理论基础,相关准则的理解和准则与规范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主要采用逻辑推理和规范演绎的方法,一般较少涉及或不涉及对公司实际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的具体分析。另一类则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财务信息的分析来验证或推翻其假设,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在具体研究方式上,以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统计分析为症,大量运用假设检验、回归分析与指标分析等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 目前的文献研究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现有文献对固定资产 折旧和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则更少。而理清这两者的关系对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至关重要,因此将二者的关系系统化、理论化应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对于这一个问题将来可以研究的方向可以有: 笔者认为可以继续做以下研究: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的研究方面,要挖掘和明确支撑折旧含义和方法的理论基础,在资产确认和计量方面给予更多的研究,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突破,探讨影响折旧的因素,探索更加合理、更加系统、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固定资产含义和折旧方法模型,构建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0 [3]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3 [4]何红渠,欧阳健康.论资产概念与资产计量的创新.财会月刊[J]。2001,4 [5]许龙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国际比较.财会月刊[J].2000,1 [6]邵斌.八项减值准备的性质一时间性差异.财务与会计[J].2002,3 [7]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文硕译.中国商业出版社[M],1989:350 [8]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会计研究[J], 2000,9:23-30 [9]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J],2001,4:70—113 [10]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一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J],2000,12:3l一40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浅析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更直观和准确地说明问题,收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几年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数据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经济后果,尤其是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应用;分析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使用价值降低,致使企业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一般这种减值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偶然的[1].新准则明确规定,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所得税费用外,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准则的精髓在于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提供高质量的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粉饰资产价值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财务报告中大量的虚资产的存在对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产生了严重影响.据统计, 2004年度减值损失转回金额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中通过转回前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损益, 2家ST公司通过转回以前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增加当年利润3 249万元和4 500万元,占各自当年净利润的309%和581%,成功地摘除了ST; 4家上市公司分别增加当年利润28 080万元、6 885万元、637万元和5 003万元,避免当年出现亏损; 6家上市公司维持或提升了公司的业绩.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由来已久而且手段众多.本文将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新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影响以及在上市公司的应用.1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应用1·1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及总体分析为了便于研究和说明问题,本文按照数理统计对大样本的定义,即样本容量要求超过30个样本,选取沪、深两市的4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的样本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2005~2007年的年报,筛选出年报中的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的明细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类.虽然选取的样本数占全部上市公司比例不足10%,但这41家公司是从各个行业中挑选出来,其资产总额及营业利润在所在行业中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经研究发现在41家上市公司中,所有公司都按准则规定编制了专门的资产减值报表. 从41家上市公司计提与转回统计情况来看,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谨慎性原则逐年加强.总体上看,多数公司都计提了坏账准备,超过半数的公司都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上市公司2006年与2005年相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所减少,转回的减值准备有所增加. 2007年与2006年相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所减少,转回的减值准备也有所减少.这当然与2006年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有关,计提秘密准备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制作年报时加大减值准备转回的力度,以应对从2007年开始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1·2单项资产减值计提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八项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坏账准备,其次是存货跌价准备,影响最小的是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所选取的样本中无一家公司计提或转回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因此略去).从2005年开始,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总计提比例出现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26·69%增长至2006年的30·89%,可见上市公司利用这两项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已逐渐熟练,而其他四项在2005~2006年计提比例均不足2%,并且在2006年降至0·89%.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主要是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次之,其余四项转回金额占总转回金额的比例不足7%.1·2·1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是所有减值准备中提取历史最长的一项.由于我国的信用制度不发达,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拖欠款项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几乎全部的上市公司都提取了坏账准备. 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仅为2005年的57·04%,而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为2005年的111·60%. 2007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06年的175·31%,而2007年转回的坏账准备为2006年的31·80%.从坏账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每家公司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其中,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超过净利润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977浪潮信息、000522白云山A、000159国际实业.而2007年转回的坏账准备,都没有超过其净利润.1·2·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未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而同期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2005年的203·52%, 2007年未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主要原因是新准则的出台,不再设置短期投资科目,相应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代替,因此也就没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 2006年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超过净利润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062深圳华强、000541佛山照明、000858五粮液.1·2·3存货跌价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05年的51·57%,而2006年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与2005年基本持平;2007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06年的193·91%,而转回的则为2006年的38·67%. 2007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近达到2006年的200%,其原因可能是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规模扩大,相应存货规模扩大,计提的跌价准备也就会相应增加,但是也不排除在新资产减值准则下企业不再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更多的选择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从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 2006年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超过利润总额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055方大A、000159国际实业、000779*ST派神,并且*ST派神借此成功扭转连续两年的亏损状态,避免了退市.1·2·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仅为2005年的70·38%,而2006年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2005年的196·20%. 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超过千万的有2家公司,它们是000006深振业A和000568泸州老窖.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发布后,在2006年很多公司大量转回以前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2·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和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基本持平,分别为67·82%和64·87%. 2006年和2007年只有8家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受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企业更加谨慎地选择资产减值的计提.1·2·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1样本公司中, 2006年只有2家公司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且数额较大,分别是000750 S*ST集琦计提了4 130 000元、000410沈阳机床计提了1 586 200元.并且S*ST集琦在2006年成功扭转连续两年的亏损状态,避免了退市,而2007年只有1家公司计提了262 382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以看出受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时,变得更加谨慎了.1·2·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5~2007年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只有1家在2006年转回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为000159国际实业.2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及影响2·1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2·1·1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大幅度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两个方面.由表2可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企业非常少.从以上对计提与转回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到,由于从2007年起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将不能转回,上市公司都在抓紧最后的时机,将以前计提的秘密准备转回,其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大幅度转回比较明显, 2006年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005年的196·20%.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曾指出,明确上市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考虑到目前存在的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会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重新审视长期资产,并对长期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测试.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后不得转回,上市公司将会谨慎地对待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因此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操纵盈余将越来越难,这也提高了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谨慎性.2·1·2资产减值的计提引发盈余变脸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亏损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例如, 000750S*ST集琦和000779*ST派神两家公司在2004年和2005年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这两年连续亏损,而后在2006年这两家公司又大额转回减值准备,这样一提一转,使得这两家公司在2006年扭亏,避免了退市.相反一些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如000697咸阳偏转在2005年意外亏损1·627 9亿元就是由于当年计提减值准备1·821 5亿元.又如000055方大A2005年计提减值准备3 112万元,导致当年亏损5 837万元.当然,造成上市公司亏损的实际原因并不在于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减值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得以暴露,其亏损的实质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存在问题.在41家样本公司中,存在意外亏损的上市公司还有000836鑫茂科技、000632*ST三木、000018深中冠A,这几家上市公司都在亏损当年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仅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准则来规范[2].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使企业不再利用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但是上市公司依然可以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进行利润调节.2·2不同上市公司受资产减值制度的影响2·2·1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首先,对于电力、煤气及水等产品生产和供应业因在中国属垄断性行业,整体行业利润比较稳定,总体冲击不大,如建投能源2006计提资产减值总计51 035·87元,仅占净利润的0·11%, 2007年计提资产减值总计2 515 270·42元,仅占净利润的0·4%.其他上述行业上市公司中,汕电力A2006年计提数额巨大,却只有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项,其余均较稳定.其次,对于石油板块和生物制药行业,由于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均呈上涨趋势,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其影响也不大,相应地,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情况也较少出现.相反,传统行业如家电、纺织、电子等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市场不活跃,价格整体走低,因此对其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通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反, 20世纪末,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公司因行业前景较好,产品的附加值较高,总体冲击不大,但目前这些行业发展趋缓,资产减值准备对它的冲击力度加大,如咸阳偏转2005年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总额182 145 320·47元,导致当年亏损162 790 000元,其他公司2006年除中科三环未计提,该比例也都在10%以上,相比20世纪末的0·1%以下的比例,现阶段高科技行业确实是体会到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巨大冲击.2·2·2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公司的影响对于一些1999年以后上市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在上市时资产大多得到了较好的重组、剥离,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好;同时这些公司上市时间不长,上市后又赶上中国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的阶段,新的不良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八项准备计提的政策对这类公司资产状况及经营业绩影响不大.而对于那些上市较早,上市后又没有进行过有力的资产重组的公司,八项准备政策对它们经营业绩的影响则比较大.2·2·3对不同经营风格和管理水平的公司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偏好大规模,计提投资减值准备对其来说影响也是较大的.如万科A 2005年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93 435 582. 31元,占净利润的7%以上.而另一些公司长期注重资产质量及安全,这些企业经营水平和内部管理状况良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它的冲击就较小.3建议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相关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对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制度都不是毫无瑕疵的,新生的制度尤其如此.新准则本身及其实施环境仍然存在问题,会给企图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以新的“机会”和“空子”,因此需进行改进,建议如下:3·1应大力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在与现行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形势下,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并多次出现这一概念,如计算可收回金额时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现实中很多资产市场尚不能达到那样完善的程度,资产价格还带有很大随机性,不能认定为公允价值,新准则中“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这样的叙述实际操作起来尚有难度;其次,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新准则中列举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但是在很多无法得知类似交易信息的情况下,还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协助判断,如评估.而我国评估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评估方法和结果有很大弹性.若选用其他新准则中未详细列明的方法进行估计,执行中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更无法控制.这些都给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带来重重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企业很难获得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很难以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可收回金额,这就使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仍然缺乏可靠性,因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仍存在一定的空间.3·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按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或者流于形式,或者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资产减值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较为薄弱.为了避免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减值准备提取的客观公允,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通过严格分离不相容职务、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措施来进行.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主要体现在对管理者业绩的评价标准仍然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以利润进行考核的初级阶段.目前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大多是采用承包提成、奖金分成和年薪制等以短期实现为特点的方式,这必定导致管理层具有较强的利润操纵动机,充分利用会计制度所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当设计出一种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的股票期权激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对管理层采取综合的、长期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实现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目标函数的趋同,减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3·3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和处罚的力度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严重丧失了应有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而对于那些违规违法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主要是道义上的谴责、行政处分与罚款,难以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处罚,一方面,数额不大,对违规违法者而言,“风险一效益”比太小,作用难以显现.另一方面,违规违法是由责任人造成的,而罚款则是由上市公司交纳,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双重盘剥,是不公平的.同时我国相关监管和处罚部门中一些人员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在利益驱动下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网开一面.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有着极大的关系.3·4加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外部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不规范计提减值准备的行为已有所关注,但是监督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首先是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师轮换、聘用制度不健全,不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应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的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警察”的职能.此外,我国目前还缺乏关于资产减值的专门审计准则,不能给注册会计师资产减值审计提供专门技术上的支持.3·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选择权,主要表现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收回金额、资产组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上.资产差值的计提的真实性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的现金管理水平和预测水平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高度.只有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水平,才能准确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一系列概念.因此要从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上岗资质、后续教育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4结语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产减值的现象广泛存在,资产减值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映客观存在的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状况,揭示潜在风险,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虽然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但是由于我国实施新准则的环境尚不成熟,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操作的不断规范,资产减值制度一定会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1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等不计提减值准备之外,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资产,同时明确了凡不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有关资产的减值执行其相关准则的规定。更能体现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为报表使用...www.wsdxs.cn/html/kuaiji/20090915/136485.html

全日制在校学生还是成人学历?我下面给你的是方向建议,可不是给你列题目啊在校学生建议写纯理论方面——比如资产减值新旧准则的差异分析、对现行资产减值的处理理论方面的建议成人的建议写实务的——企业实行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旧准则下的资产减值账务处理如何衔接等等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于2001年1月18日新制订和修订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等八个具体会计准则。新制度和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接轨,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进一步贯彻稳定性原则。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即一方面企业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或至少每年终了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可能损失,实行计提减值准备制度;另一方面又给企业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较大自主权。新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一)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通过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待某一特定应收款项被确认为坏账时,再予转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三种: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 (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短期投资期末价值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当期末市价低于初始成本,应确认为跌价损失,其计提的规定是:企业可以依照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投资总额、投资类别、单个投资项目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一般在年末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果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应在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数额内转回,直至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成本。进行短期投资跌价损失的核算,应设置“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其账务处理,按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如果已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短期投资市价回升,则应作相反记录;企业出售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在期末时,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计量,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账面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账面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一般不作任何会计处理。进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时,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和“管理费用-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科目。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并采用备抵法进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以后每一会计期末均应通过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进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与原余额比较,若计算的应提准备大于准备原余额,则应予预提,反之,则应冲销已提数,作相反的会计记录。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的原则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投资损益之中。可收回金额大于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不作账务处理,但若属于以前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其价值得以恢复的, 则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限度之内进行冲减。进行长期投资减值核算,需设置“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前者反映因长期投资跌价所产生的未实现减值损失,后者是长期投资的备抵科目。当发生长期投资价值下跌并予以确认时,按确认金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发生其价值回升,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并转回所回升的价值,按回升的价值作相反的记录;如果到期收回或处置时,其账面价值仍未恢复到初始成本,应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按已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原则进行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计提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作与上相反的记录。 (六)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而预计发生减值的情况是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滞后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核算是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作与上相反的记录。 (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具有部分使用价值;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当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按其差额,确认当期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作与上相反的记录。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时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确认损失的委托贷款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转回,作与上相反的记录。

你可以看下这些,参考下,这个应该对你有用,你多参考下,也可以按这些方面去写。

根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政策给予的选择空间进行有目的盈余管理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在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健全会计制度及加强相关审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防范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是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的,这种“可能”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易随管理当局的意图而变动,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或违法行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二、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可看出,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合规操作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损害广大投资人的利益。追其根源,既有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缺陷,亦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多重性

(二)资产减值确认方式的多样性

(三)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四)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

(五)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三、防范对策

(一)完善会计制度,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二)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资产减值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浅析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利用并不断完善资产减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在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了更直观和准确地说明问题,收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几年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数据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经济后果,尤其是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应用;分析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而导致资产使用价值降低,致使企业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一般这种减值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偶然的[1].新准则明确规定,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所得税费用外,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准则的精髓在于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提供高质量的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粉饰资产价值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财务报告中大量的虚资产的存在对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产生了严重影响.据统计, 2004年度减值损失转回金额最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中通过转回前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损益, 2家ST公司通过转回以前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增加当年利润3 249万元和4 500万元,占各自当年净利润的309%和581%,成功地摘除了ST; 4家上市公司分别增加当年利润28 080万元、6 885万元、637万元和5 003万元,避免当年出现亏损; 6家上市公司维持或提升了公司的业绩.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由来已久而且手段众多.本文将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新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影响以及在上市公司的应用.1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应用1·1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及总体分析为了便于研究和说明问题,本文按照数理统计对大样本的定义,即样本容量要求超过30个样本,选取沪、深两市的4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的样本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2005~2007年的年报,筛选出年报中的资产减值计提与转回的明细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类.虽然选取的样本数占全部上市公司比例不足10%,但这41家公司是从各个行业中挑选出来,其资产总额及营业利润在所在行业中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经研究发现在41家上市公司中,所有公司都按准则规定编制了专门的资产减值报表. 从41家上市公司计提与转回统计情况来看,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谨慎性原则逐年加强.总体上看,多数公司都计提了坏账准备,超过半数的公司都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上市公司2006年与2005年相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所减少,转回的减值准备有所增加. 2007年与2006年相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所减少,转回的减值准备也有所减少.这当然与2006年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有关,计提秘密准备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制作年报时加大减值准备转回的力度,以应对从2007年开始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1·2单项资产减值计提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八项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坏账准备,其次是存货跌价准备,影响最小的是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所选取的样本中无一家公司计提或转回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因此略去).从2005年开始,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总计提比例出现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26·69%增长至2006年的30·89%,可见上市公司利用这两项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已逐渐熟练,而其他四项在2005~2006年计提比例均不足2%,并且在2006年降至0·89%.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主要是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次之,其余四项转回金额占总转回金额的比例不足7%.1·2·1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是所有减值准备中提取历史最长的一项.由于我国的信用制度不发达,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拖欠款项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几乎全部的上市公司都提取了坏账准备. 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仅为2005年的57·04%,而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为2005年的111·60%. 2007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006年的175·31%,而2007年转回的坏账准备为2006年的31·80%.从坏账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每家公司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其中,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超过净利润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977浪潮信息、000522白云山A、000159国际实业.而2007年转回的坏账准备,都没有超过其净利润.1·2·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未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而同期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2005年的203·52%, 2007年未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主要原因是新准则的出台,不再设置短期投资科目,相应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代替,因此也就没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 2006年转回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超过净利润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062深圳华强、000541佛山照明、000858五粮液.1·2·3存货跌价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05年的51·57%,而2006年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与2005年基本持平;2007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06年的193·91%,而转回的则为2006年的38·67%. 2007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近达到2006年的200%,其原因可能是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规模扩大,相应存货规模扩大,计提的跌价准备也就会相应增加,但是也不排除在新资产减值准则下企业不再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而更多的选择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从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 2006年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超过利润总额的有3家公司,它们是000055方大A、000159国际实业、000779*ST派神,并且*ST派神借此成功扭转连续两年的亏损状态,避免了退市.1·2·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仅为2005年的70·38%,而2006年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2005年的196·20%. 2006年转回的坏账准备超过千万的有2家公司,它们是000006深振业A和000568泸州老窖.可见,新资产减值准则发布后,在2006年很多公司大量转回以前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2·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6年计提和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基本持平,分别为67·82%和64·87%. 2006年和2007年只有8家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因此受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企业更加谨慎地选择资产减值的计提.1·2·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1样本公司中, 2006年只有2家公司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且数额较大,分别是000750 S*ST集琦计提了4 130 000元、000410沈阳机床计提了1 586 200元.并且S*ST集琦在2006年成功扭转连续两年的亏损状态,避免了退市,而2007年只有1家公司计提了262 382元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以看出受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影响,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时,变得更加谨慎了.1·2·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41家样本公司2005~2007年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只有1家在2006年转回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为000159国际实业.2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及影响2·1资产减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2·1·1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大幅度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突破主要体现在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和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两个方面.由表2可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企业非常少.从以上对计提与转回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到,由于从2007年起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将不能转回,上市公司都在抓紧最后的时机,将以前计提的秘密准备转回,其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大幅度转回比较明显, 2006年转回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2005年的196·20%.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曾指出,明确上市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考虑到目前存在的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会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重新审视长期资产,并对长期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测试.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后不得转回,上市公司将会谨慎地对待长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因此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利用计提手法操纵盈余将越来越难,这也提高了上市公司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的谨慎性.2·1·2资产减值的计提引发盈余变脸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亏损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例如, 000750S*ST集琦和000779*ST派神两家公司在2004年和2005年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这两年连续亏损,而后在2006年这两家公司又大额转回减值准备,这样一提一转,使得这两家公司在2006年扭亏,避免了退市.相反一些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如000697咸阳偏转在2005年意外亏损1·627 9亿元就是由于当年计提减值准备1·821 5亿元.又如000055方大A2005年计提减值准备3 112万元,导致当年亏损5 837万元.当然,造成上市公司亏损的实际原因并不在于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减值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得以暴露,其亏损的实质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存在问题.在41家样本公司中,存在意外亏损的上市公司还有000836鑫茂科技、000632*ST三木、000018深中冠A,这几家上市公司都在亏损当年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仅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准则来规范[2].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使企业不再利用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但是上市公司依然可以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进行利润调节.2·2不同上市公司受资产减值制度的影响2·2·1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首先,对于电力、煤气及水等产品生产和供应业因在中国属垄断性行业,整体行业利润比较稳定,总体冲击不大,如建投能源2006计提资产减值总计51 035·87元,仅占净利润的0·11%, 2007年计提资产减值总计2 515 270·42元,仅占净利润的0·4%.其他上述行业上市公司中,汕电力A2006年计提数额巨大,却只有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项,其余均较稳定.其次,对于石油板块和生物制药行业,由于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均呈上涨趋势,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其影响也不大,相应地,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情况也较少出现.相反,传统行业如家电、纺织、电子等行业的上市公司,由于市场不活跃,价格整体走低,因此对其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通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反, 20世纪末,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公司因行业前景较好,产品的附加值较高,总体冲击不大,但目前这些行业发展趋缓,资产减值准备对它的冲击力度加大,如咸阳偏转2005年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总额182 145 320·47元,导致当年亏损162 790 000元,其他公司2006年除中科三环未计提,该比例也都在10%以上,相比20世纪末的0·1%以下的比例,现阶段高科技行业确实是体会到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巨大冲击.2·2·2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公司的影响对于一些1999年以后上市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在上市时资产大多得到了较好的重组、剥离,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好;同时这些公司上市时间不长,上市后又赶上中国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的阶段,新的不良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八项准备计提的政策对这类公司资产状况及经营业绩影响不大.而对于那些上市较早,上市后又没有进行过有力的资产重组的公司,八项准备政策对它们经营业绩的影响则比较大.2·2·3对不同经营风格和管理水平的公司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偏好大规模,计提投资减值准备对其来说影响也是较大的.如万科A 2005年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93 435 582. 31元,占净利润的7%以上.而另一些公司长期注重资产质量及安全,这些企业经营水平和内部管理状况良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它的冲击就较小.3建议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相关准则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对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制度都不是毫无瑕疵的,新生的制度尤其如此.新准则本身及其实施环境仍然存在问题,会给企图滥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以新的“机会”和“空子”,因此需进行改进,建议如下:3·1应大力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在与现行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形势下,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并多次出现这一概念,如计算可收回金额时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现实中很多资产市场尚不能达到那样完善的程度,资产价格还带有很大随机性,不能认定为公允价值,新准则中“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这样的叙述实际操作起来尚有难度;其次,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新准则中列举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但是在很多无法得知类似交易信息的情况下,还需要用其他方法来协助判断,如评估.而我国评估行业发展不够成熟和完善,评估方法和结果有很大弹性.若选用其他新准则中未详细列明的方法进行估计,执行中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更无法控制.这些都给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带来重重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企业很难获得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很难以客观的计量依据来确认可收回金额,这就使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仍然缺乏可靠性,因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仍存在一定的空间.3·2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按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或者流于形式,或者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资产减值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较为薄弱.为了避免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减值准备提取的客观公允,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通过严格分离不相容职务、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措施来进行.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主要体现在对管理者业绩的评价标准仍然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以利润进行考核的初级阶段.目前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大多是采用承包提成、奖金分成和年薪制等以短期实现为特点的方式,这必定导致管理层具有较强的利润操纵动机,充分利用会计制度所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当设计出一种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的股票期权激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对管理层采取综合的、长期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实现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目标函数的趋同,减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3·3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和处罚的力度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严重丧失了应有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而对于那些违规违法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主要是道义上的谴责、行政处分与罚款,难以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处罚,一方面,数额不大,对违规违法者而言,“风险一效益”比太小,作用难以显现.另一方面,违规违法是由责任人造成的,而罚款则是由上市公司交纳,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双重盘剥,是不公平的.同时我国相关监管和处罚部门中一些人员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在利益驱动下很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网开一面.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失真问题的日益严重与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有着极大的关系.3·4加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外部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不规范计提减值准备的行为已有所关注,但是监督的力度仍然有待加强.首先是注册会计师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师轮换、聘用制度不健全,不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应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的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警察”的职能.此外,我国目前还缺乏关于资产减值的专门审计准则,不能给注册会计师资产减值审计提供专门技术上的支持.3·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选择权,主要表现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收回金额、资产组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上.资产差值的计提的真实性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的现金管理水平和预测水平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高度.只有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水平,才能准确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一系列概念.因此要从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上岗资质、后续教育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4结语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产减值的现象广泛存在,资产减值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映客观存在的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状况,揭示潜在风险,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虽然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但是由于我国实施新准则的环境尚不成熟,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操作的不断规范,资产减值制度一定会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1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全日制在校学生还是成人学历?我下面给你的是方向建议,可不是给你列题目啊 在校学生建议写纯理论方面——比如资产减值新旧准则的差异分析、对现行资产减值的处理理论方面的建议 成人的建议写实务的——企业实行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旧准则下的资产减值账务处理如何衔接等等

你可以看下这些,参考下,这个应该对你有用,你多参考下,也可以按这些方面去写。

根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政策给予的选择空间进行有目的盈余管理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在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健全会计制度及加强相关审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防范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是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计提的,这种“可能”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易随管理当局的意图而变动,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或违法行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二、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所列举的情况可看出,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合规操作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损害广大投资人的利益。追其根源,既有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缺陷,亦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多重性

(二)资产减值确认方式的多样性

(三)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四)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

(五)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三、防范对策

(一)完善会计制度,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二)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

100元一篇

会计毕业论文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财务表表去“巨潮资讯网”上找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可以去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查找下载。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100元一篇

  • 索引序列
  • 会计资产减值论文参考文献最新的
  • 优秀资产减值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 资产减值的会计毕业论文
  • 会计资产减值毕业论文
  • 会计毕业论文资产减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