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②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③江小卫.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简介:郑东和,(1962-),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就业指导;郑岚希(1989-),女,华东政法大学研教院2012级法学(法律与金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证券法。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全文分析了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整体素质;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7)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自己写的!
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 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有人推行就业。后来,在 德国、苏格兰等一些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专门的 职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的 帕金斯首先使用了 就业指导的概念,1909年他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1911年美国的 哈佛大学在世界上 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在我国,清华学校早在1916年就开始着手和筹备这项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一书,记录下我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自己写的!
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格式1,职业名称:符号特征,由社会通用称谓命名 2,职业定义:对使用工具、工作内容的说明 3,受教育程度:学历、专业学习、工作经验 4,职业资格等级:反映职业工作的胜利程度 5,职业能力特征:包括职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 6,职业人格特征:包括性格和气质两个当面 7,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 8,职业环境:工作对象、方式、场所的特点 9,职业报酬:指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 10,职业前景:对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论文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很有必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以下是“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以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大学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来自 教育 部的数据显示,2o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上年增加46%,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增JJIl。有关专家称,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约70%.有64万大学生无法上岗。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全周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 简历 四处求职.另一方面是200多万个就业岗他“等米下锅”。“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耐人寻味.2004年更是出现了高校毕业生“零工资”的个别现象.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反思高校出来的是怎样的“产品”。而礼会又是需要怎样的人才笔者认为出现了供需鸿沟:社会需要的是一出校门就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学校也面临着是让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洪还是让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难题。事实上.我们普遍少做了一件事情: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淡薄。绝大多数毕业生到毕业时才去找工作,这时很难说服自己找到的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找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就着手准备.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 历史 和 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8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义有了新的发展.生涯规划已成为 现代 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理论:强调发展历程论(将人生历程视为一个阶段转换至另一个阶段),强调个人特质论(着覆于心理需求与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强调决策历程论(分析职业抉掸历程中的元素与步骤)。强调社会学习论(礼会环境和学习经验对职业生涯行为的影响),职业发展论(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职业印象、结构考虑、性别角色.社会地位与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认知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选掸是自我概念和环境中学习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仪仪考虑到心理问题.同时考虑到社会、 经济 等方面的影响,井且将职业选掸看作一个相对开发的系统,认为职业选择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前,它已经成为世界职业生涯指导的主流理论体系。
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发轫之初,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高校的师生对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清.对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个有待拓展与实践的新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于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的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素质特点。结合自身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
依据休普(super)生涯彩虹图的划分,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掸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重大。
1、职业生涯规划将促成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认同
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校园里常见的是那些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却并不清楚这些活动对自己究竟有何益处的同学:是那些忙着这个证那个证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的I司学大学生活本来就很短暂。如果不利刚有限的时间来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那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一定意义上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就业,还是考研、出国.不是到临毕业前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儿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掸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走入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1)突破并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2)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3)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4)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5)增强个人的竞争力,执行力。学生以通过分析.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地体现自己,使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 发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通路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大丰富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涵。成为就业指导的理想平台。
四、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作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雎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丹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通过三观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以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求职面试、 简历 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还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走向工作世界。
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
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 产品的“出口”直接反映了高等学校的“人口”。以下是“就业指导课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在学生即将完成社会角色转换的大学阶段里,就业指导工作始终是大专院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绝大多数却是因循守旧的思路和模式;同时,对就业指导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做些什么,并没有清晰的思路。应对市场 经济 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时代观念,走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就业指导工作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在校生、电话访谈往届毕业生、信息搜集、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己毕业和即将毕业的部分同学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共发放1001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7份,调查专业涉及中文、 计算 机 科学 与教育、教育技术、物理、应用 电子 、汉语言文学教育、小学教育等七个专业。现就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就业指导的现实性—层出不穷的问题
毕业生整体素质呈滑坡趋势:
首先,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学校基本建设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跟不上飞速 发展的要求,部分学生人学分数较低。其次,学生受社会风气、 网络 等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再次,学生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有所下降。
一些专业课设置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器要:
一是职业发展所需求的专业课程未经涉及。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甚合理,社会上不需要或需求量很小,而我们却依然开设了且课时较长。三是开设课程出现滞后。比如:现在最流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windowsxp和linux,而我们的计算机课本仍停留在DOS和windows 98的教学中。四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的东西用不上,且动手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学用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不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将面临困境,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教育的严重失误。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偏差:
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就被灌输着考上大学就身价倍增,就会拥有“铁饭碗”的思想。致使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理性、正确地估价自己,使不少的毕业生不愿去艰苦地方,不愿去基层。人为的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了毕业生就业“有岗”无人去,“无岗”却硬往里钻的局面。
二是就业范围过窄。在“你首选的就业单位是什么”的问卷中,有高达55.4%的学生选择的是中小学,22.07%同学选择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8.92%选择到国有 企业 ,选择到私企和自己创业的加起来只有13.51% 同时,在问卷中反映出学生乡土观念过重,“择业时,你会选择的就业地区是哪里?”,有47.89%的同学选择的是家乡或就近地区,把就业单位局限于家乡这一小块地区, 自然 大大减少了就业的机会,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是依赖性强。在“你认为在应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的问卷中,综合素质、实践经验与社会关系名列前三位。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实质都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社会关系则是靠关系,有投机取巧之嫌,能力与关系孰重孰轻,谁能最终决定就业成功,作为社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
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滞后:
在现阶段,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了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开几场座谈会、报告会、供需见面会,做做就业政策、形式的讲解与分析,而同学最关心的招聘信息却得不到及时的传达、传递,很多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招聘会或到网上自己去搜集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的滞后,使我们面对的用人单位局限于本校的招聘会和邻近地区,眼界极不开阔。因此,有组织、有目的、有分析、定期的公布全国各地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信息,应该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来抓,做到有的放矢,面向全国,面向各大中小企业,面向传媒机构,而不是仅仅只在省内作出选择。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全局观念,统一规划,全程指导,不能时断时续,想到什么做什么。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是在毕业前的一两个学期进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由于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效果亦不明显。再就是就业指导的形式过于单一。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学生迫切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我们要真正做到就业的全程指导.就应把就业指导列为必修,纳人教学轨道,安排专职老师讲课满足学生需求。
二、就业指导的策略性一有效的施措
1、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首先“名师出高徒”。加快培养步伐,多方引进人才,建设一支具有 现代 意识、创新精神、超前意识的教师队伍。让大师、名师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从而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高尚品德。因此,我们应在未来教学工作中增加实验课时,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适当地提前和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到自己中意的单位锻炼学习,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招之即来,战之能胜的真正高素质人才。
2、以市场器求为导向.使专业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市场对我们专业的人才有什么要求,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一是确立好专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起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先进化,具有实践能力超前化的切实、可行的优秀课程。
3、就业指导工作要更新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要彻底转变观念,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转变做就业指导工作人的观念。用伟人、成功人士的事迹 教育 同学,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教育鞭策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成才。同时,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自己并选择适合发挥自己长处的岗位。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显然重要,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对于眼前的困难要耐得住,吃得消,学会从长计议。
4、建立分类资料室和毕业生就业信息 网络 信息服务
首先应建立就业资料室,开架陈列各类就业方面的书籍、报刊、 电子 图像资料,国家就业政策文件,学校就业政策办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简介,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资料,学生资料等,供单位招聘人才、学生求职和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 。
其次,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信息反馈,如:跟踪调查。通过传统的调查问卷和拜访用人单位,及时取得真实可靠的毕业生反馈信息。同时,还应不断开拓新的“客户”,注意做好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信息反馈,使各专业都能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愿望。
要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手段,建立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和管理的中心网站,并与校园网、 中国 教育网等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连接校内外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介绍学校的' 历史 发展 、专业设置及应用方向,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同时还可接受学生上机查询访问和自我择业意向测验,组织毕业生个人资料上网推介等。克服传统的信函交流、供需见面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加快信息获取与流通,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及时、充分、全面的交流。
5、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对于一些新兴的学科,如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在社会影响力不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用人单位了解。例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每年定期派出就业工作走访调研小组,由院领导带队到全省各地用人单位去上门走访,同时利用各种机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访问,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扩大影响,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整体规划、全程指导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从新生一人学就开始讲,进行系统、整体、全程的指导。而不是大一“知干什么”;大二“不知怎么干”;大三“团团转”;大四“只兴叹”。必须让学生明白就业形势,丢掉旧的就业观念,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围绕就业目标攻读选修和必修课程。
7、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一批对毕业生需求量大、较稳定的重点单位作为顾问单位,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积极向顾问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努力使顾问单位得到满意的人才。甚至使这些顾问单位逐渐成为比较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基地。
8.鼓励毕业生主动创业
个人创业是大学生比较明智的选择。首先应该培养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次才是求职者。这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虽然我们尚不具备实施创业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这并不妨碍树立以创业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实际中,一方面,我们继续深化学校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那些条件好素质高的学生树立创业就业、更光荣的意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大胆走创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毕业教育逐渐向创业教育迈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迎接知识 经济 的挑战。
会计专业大学我能写你怎么安排
会计专业论文选题到20旋转,关于会计这个专业的。题目比较好,这样有助于老师为你通过
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呢,一般嗯,可能一个是前沿的方向比较好,另一个方面是小而专的,那个方向是比较好的,这样的话,不会给自己绕圈子,兜圈子嗯,直接是切题啊,不容易跑题,这也是非常好的
1、《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论题: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一、二理论或数学模型分析一家公司的案例分析。2、《内部控制与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分析》论题:运用企业内部控制五项步骤分析企业资本、成本、风险、利润和效益。从理论和公司问题现状来分析要点和结论。3、《企业现金流管理与风险识别探析》论题:运用企业现金流量原理,从经营、投资、筹资三个方面分析各个步骤风险及规避,有论点、论证、论据和效用。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在美国和中国,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04年开始剧增。跟其他专业相比,就业形势一直是不错的。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大学生就业表面上是个人行为,其实,它与学校的发展、声誉和稳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师生共同关心的大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渠道》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色色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②朱珍葶.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
③江小卫.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
作者简介:郑东和,(1962-),福建省漳州财贸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就业指导;郑岚希(1989-),女,华东政法大学研教院2012级法学(法律与金融)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证券法。
形势与政策有关就业指导的论文2000字篇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指导》
摘要: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全文分析了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原因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整体素质;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0.引言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2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2.3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2.4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3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3.1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3.2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3.3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4.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4.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应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加深理解,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提前做好准备。
4.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培养模式
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岗位变换、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各个高校可以尝试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细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知识和本领,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4.3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正规化
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其次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部组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人员队伍。
4.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放性
畅通的就业渠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的基础。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高校要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就学期间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工作。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培养和物色人才。
5结论
职业选择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以高等教育的目的为指导,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的观念,以塑造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引导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为核心内容,坚持工作的持续性、专业性、预见性、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婧.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轻工教育.2006(3)
[2]薛浩.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2(7)
[3]郭玉东.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4(1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一 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三 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总结如果说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那么大学生就业就像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中寻找绿洲,机会到处都有,看你怎么把握。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