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高血糖的论文文献

高血糖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高血糖的论文文献

这是要花钱的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 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 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 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16.7毫摩尔~33.3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55.5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2.8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注射葡萄糖后病人迅速清醒。在家庭中无法鉴别这两种昏迷时,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后再做处理。 (四) 救护措施: (1)应用胰岛素。这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必须在医院或医生指导下应用。根据病情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静滴普通胰岛素。一般可酌情皮下注射12~20单位,再给予静滴每小时4~8单位量滴入,大多在24小时内控制病情,此时应停用其他降糖药。 (2)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昏迷病人要给予静脉补液,24小时内可输液3000~6000毫升,心脏病或肾功不好的病人酌情减量。 (3)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已发生感染的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4)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比例在50%以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1.5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1.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2.2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3.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3.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3.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3.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3.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3.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3.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4.1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4.2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4.3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4.4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4.5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66.2±10.3)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7.6±1.5)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5.7±9.9)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8.0±1.8)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7.2~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8.3~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0,P=0.0290)

2.2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2.3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0.0%(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4,P=0.046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目录一、摘要二、现代生物技术与健康1、现代生物技术中蛋白质与健康2、现代生物技术中糖类与健康3、现代生物技术中与健康4、现代生物技术中与健康三、总结四、后序五、鸣谢六、参考文献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健康摘 要现代生物技术以其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而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据估计生物技术可以给人类创造数千亿美元的收入,但比这更重要的是现代生物技术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霉素的使用,因为青霉素的使用而使人类的平均年龄增加十几年。人类的生活条件也因生物技术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生物技术对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现代生物技术与健康又有哪些连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究活动性报告,使您对现代生物技术与健康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与健康1、现代生物技术中蛋白质与健康(1)蛋白质的定义及概述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旧称“朊”。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条多肽链二十~数百个氨基酸残基不等;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翻译后修饰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发挥某一特定功能。产生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质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蛋白质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可见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2、修补人体组织。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若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肌体衰退。3、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一输送氧、脂蛋白一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和转运蛋白等。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有白蛋白、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7、构成人体必需的各种酶。我们身体有数千种酶,每一种只能催化一种生化反应。相应的酶充足,反应就会顺利、快捷的进行,我们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则,反应就变慢或者被阻断。8、激素的主要原料。激素可以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动。如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组合成,生长素是由19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的。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 ,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骼。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11、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3)现代生物技术在蛋白质重点应用保持健康所需要的蛋白质含量因人而异。普通健康男性或女性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0.8克蛋白质。婴幼儿、青少年、怀孕期间的妇女、伤员和运动员通常每日可能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蛋白质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体免疫力下降、贫血,严重者将产生水肿。未成年:成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力差。蛋白质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多了肌体无法吸收,过量摄入蛋白质,将会因代谢障碍产生蛋白质中毒甚至死亡。面对这些问题营养师根据人体对不同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膳食调配以及人工添加或减少蛋白质的方法来保证人体内蛋白质含量的相对稳定。而生物学家则通过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出一些新型的药品,这些药品不仅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运输和吸收,而且还能预防由于外界环境或病毒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当然在临床医学上,这些变性因素也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对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此外在蛋白质领域运用的现在生物技术还有X线衍射技术和磁共振技术等。它们的应用都能有效控制和制备蛋白质,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2、现代生物技术中糖类与健康(1)糖的定义及概述糖是一类化学本质为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成是葡萄糖及糖原。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肌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和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其他已糖代谢等。(2)糖的生理功能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体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重肝肾疾病,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糖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存70~120克,约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于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需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3)现代生物技术在糖类中的应用由于血糖高和血糖低对人体来说都是有害的。为此,有关科学家为了保证人体内糖类的正常供应,对低血糖人群提供含有浓缩糖的含片和糖果。开发出浓缩糖技术,保证他们维持血糖浓度恒定。而对高血糖患者,则用降血糖药物加以控制。在临床上静脉滴注葡萄糖过快,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所以对于血糖过高的病人点滴速度不应过快,而这些也都基于一定生物技术基础上。从而保证了人们身体的健康。3、现代生物技术脂质与健康(1)脂质的定义及概述脂质(lipids)是脂肪及类脂的总体,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液,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脂肪是三脂肪酸甘油或称甘油三酯。脂肪的生理功能是储存能量及氧化供能。类脂包括固醇及其脂、磷脂及糖脂等,是细胞的膜结构重要部分。(2)脂质的生理功能及影响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当人们摄食过足时,人体会将多余的能力主要以脂肪形成储存下来。过去的日子中,在旧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总以“肥头大耳”为富贵的象征,甚至到当今社会。但肥胖并不是富,更是一种负担。肥胖会带来许多疾病,威胁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当人们身体肥胖,自然他们的血液中脂质的含量升高,随着血液的全身巡回,使他们和心力衰竭的正常体重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病多4-6倍。这些疾病都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像正处于成长期的人来说,肥胖不仅带来的是智力上的影响,更有心理上的一系列影响。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显得异常重要。有人喜欢大鱼大肉,时常酒足饭饱之后修身养性,静如止水,像这种生活习惯,终有一天会猝死在饭桌之上。胆固醇是由体内储有的脂肪转化而来的,而胆固醇又能合成乳汁、皮脂以及类固醇激素,保证人们内、外分系统的正常运转。胆固醇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胆固醇过多压迫血管,使血液的径流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淤血等,严重的会导致人死亡。性激素则是一种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激素,它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乱食性激素会使人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会内分泌失调,严重的还会变成“双性“人,大大减少其自身的寿命。(3)现代生物技术在脂质中应用面对这些现象,生物学家采用现代溶脂技术除去多余脂肪。通过一种溶解药物,舒缓血管,溶解多余胆固醇。面对因肥胖而造成心力衰竭的病人,科学家还采用强心剂等生物化学药物经行急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发病率,降低了死亡率,使人们的健康得以延续。4、现代生物技术中维生素与健康(1)、维生素的定义和概述维生素是近百年才被陆续发现的一组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共同特点:它们都不供应热量,也不是有机体的构造成分,但却是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繁殖等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起着调节身体各种功能的作用,身体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但供应不足时会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和症状,称为维生素缺乏病。(2)、维生素的种类及应用V—A:缺乏维生素A会造成皮肤老化,维生素A是丘脑、脑垂体等内分泌腺体活动所需要的极为重要的营养成分。想要保持年轻靓丽,尽量多吃些维生素A高的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卵黄等。V—B2:维生素B2会促进脂肪的分解。V—B6: 与氨基酸及代谢关系,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的生长所需,对脂肪代谢都会有影响,与皮脂分泌紧密相关。V—L: 维生素L缺乏会影响结缔组织中中股原纤维的形成。V—E:公认有抗衰老作用,能促进皮肤血液的循环和肉芽组织的生长。谷维素:是从米粮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物质,其成分为以三萜(稀)醇类主体的阿魏酸酯的混合物,它对植物中枢功能有调节和激活作用。它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提高人的皮肤血管循环机能,会使皮肤温度升高,四肢皮肤表面血流?增加,被称为“美容素”此外,谷维素还能降血脂,并含强有力的生长促进因子,有助于我们的亲少年成长。(3)现代生物技术在维生素中的应用。针对现在人体内维生素缺乏现象,有关药剂师及营养师在食品及保健品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同时生物学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通过生物制药技术,将大量维生素合成在一个小药片内,制造出补充维生素的药片,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在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的都市人群体内的维生素,使人体内维生素含量保持在一个平稳水平上,使人们身体更加健康。总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一切生活的基础,但一个人要做到健康,是十分不易的,这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否决心要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是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物质,像维生素,各种无机盐等这样的物质在人类体内的含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其作用也是不忽视的。上述物质共同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前面已经提到了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对人身体的具体作用,例如在对身体的生长,身体器官的功能的影响都一一列出,同时也告诫了我们如果缺少了这些物质,将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然而这些物质都来源于我们日常的食物中,所以合理膳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惟一路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家已经将着眼点放在人的身体营养健康上,科学家研发新的生物技术来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减轻许多人身体上的痛苦和伤害。作为青年的我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所以我们更应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后 序如今,好好学习生物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事。生物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无数变革。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都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技术项目。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生物技术得到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生物技术我们的生活究竟会怎样。我想一定非常糟糕,甚至我们的寿命将会变短,越来越多的问题都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而如果没有生物技术对人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重要物质的研究与应用,我们将会对自己一无所知,更提不上身体健康这些话,所以现代生物技术保护了我们自身的健康。现代生物技术不容忽视。而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我们责无旁贷。鸣 谢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大家分工明确,都不辞辛苦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在此感谢本小组各位成员,以及为我们提供资料的各出版社,还有我们的指导老师。在大家共同合作下,本次探究活动终于圆满结束。再次由衷致谢!参考文献:1、《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生物化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周爱儒副主编:查锡良3、《登上健康快车》北京出版社主编:关春若4、《高中生物基础知识手册》第七次修改 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薛金星这是我们小组写的,网上绝对跟这一样的。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文献论文

糖尿病诱发的并发症: 一、糖尿病导致视力障碍:这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一个人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例如看书或是计算机等都会引发眼睛劳累,并经常发生视网膜发炎、眼底出血的症状。 二、糖尿病导致牙齿发炎:牙齿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对于儿童来讲在7、8岁的时候出现牙齿脱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是承认在无意间牙齿会浮会掉落,经常发生牙周炎和牙龈发炎,甚至齿槽时常有结脓。 三、手脚四肢会出现麻木或者抽筋的情况:这也是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的并发症,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各种因素都有明显的联系,其实此病也有病发的因素,例如发生顽固性的手脚麻痹及阵痛感,有些人脚底轻微麻麻而没感觉,也有人夜间小腿经常会抽筋。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患者血糖显著升高,常大于13.9mmol/L-16.7mmol/L。二者都有明显的脱水表现,前者有明显的酮症和酮症酸中毒,后者血渗透压明显升高,常伴有高钠血症。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白内障等等;另外糖尿病引起的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足等。三、低血糖症,常见于糖尿病药物剂量过大,运动量突然增加,饮食量突然减少等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两大类,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这两个并发症发病比较急,也比较危重,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救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它们主要包括:第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涉及到眼睛和肾脏,如果有视物模糊、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第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累及到全身的血管,包括颅内动脉、颈动脉、心脏的冠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下肢动脉、足背动脉等。第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麻脚麻,有的人会描述为戴了手套袜套样的改变,有的人还会有蚂蚁爬的感觉,针刺样的感觉,火烧的感觉。第四,糖尿病神经病变,很多人会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早饱感、腹胀,还有人会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其中植物神经病变,如果累及眼睛的话会表现为特别的眼部神经改变,需要眼科医生来专门整治。第五,最后一个比较复杂的并发症叫做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综合了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血管条件不好、神经病变的因素,因此要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如果有皮肤破溃的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会视野模糊,浑身无力,体重迅速下降,会多喝,多吃,多尿,口腔会有异味;饮食上一定要非常的注意,不要吃一些含糖量高含油量高,含盐量高的食物,要有适量的运动,作息要规律,不要熬夜,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糖尿病低血糖护理论文范文

老年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打胰岛素的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饮食的摄入过少。二。药物过多。三。运动过量。论文还得靠自己总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高,随之而引起的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 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 总结 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2.2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 报告 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

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2.3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

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2.4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

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 教育 ,2003,19(10):740-742.

[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0):618-620.

[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769.

[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晚期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局部血栓形成,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1],严重者截肢、死亡。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难治疗,且糖尿病患者局部血糖高,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坏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肢体功能丧失。因此,糖尿病足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现将我们的护理 经验 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633例,剔除入院时已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32例,其余601例患者中,男性384例,女性217例,平均年龄50.4岁,糖尿病病史最短1.5年,最长30年,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病的427例,免疫功能低下者13例。

2 护理及预防

2.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糖尿病患者要戒烟戒酒,养成每天泡脚的良好习惯。每天用温水泡脚,最好早晚各1次,每次15min-30min,水温35℃-40℃,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电脑控制的足浴盆。泡脚既能减少足部细菌驻留,保持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泡脚前一定要用手试水温,如果对温度不敏感,要清家人帮助测水温。最好使用温度计测水温,能准确测量温度,避免了人为的感觉错觉误差。洗脚时一定不要使用毛刷、麦饭石等工具,避免损伤足部皮肤。泡脚后要使用专用的纯棉毛巾擦拭双脚,要保证整个足部及脚踝充分干燥,无水渍,尤其是脚趾间。年龄较大及皮肤干燥的患者可在双脚涂抹愈裂霜等保湿剂,以保持足部皮肤柔软,防止皮肤皲裂。脚汗较多者,要保持脚部干爽,不要使用爽身粉,以免堵塞毛孔,阻碍汗液排出。可用棉棒沾取酒精涂于脚趾间,再用无菌医用纱布隔开,这样可以加速水分挥发,保持足部干爽。使用足浴盆泡脚时,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用温度计效验水温,因为大部分足浴盆的温度显示不是很准,为避免烫伤,要使用温度计多测量几次,清楚足浴盆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的误差。也可以采用中药泡脚[2]。

2.2 积极控制血糖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最基本治疗 措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每日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器官的正常需求,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指导患者规律进食,进餐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的食量要均衡分配,避免“饱一顿、饥一顿”。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做到“管住嘴、迈动腿”,利于控制血糖。每日要严密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的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3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外伤 糖尿病患者要选择柔软合脚的鞋子,穿鞋后要保证脚在鞋内有足够的空间。下午时双下肢会有轻度水肿,脚会变大,此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磨脚,避免脚损伤。袜子应采用透气性好、散热性能佳,有弹性、不紧绷的品种,以纯棉、羊毛为佳。穿鞋前一定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避免硌脚。不宜活动过久,长时间活动时,要脱鞋休息,既能让脚汗挥发,保持脚部干爽,又能减少摩擦,有利于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损伤。

2.4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冬天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因为使用热水袋时,极易发生烫伤,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每天进行适度活动,如 太极拳 、散步、广场操等,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因为长时间站立不活动不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坐位时不要盘腿或双腿交叉,严禁翘“二郎腿”,以减少双下肢的负荷。患者可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挤压腓肠肌、脚踝、足背、足底,被动活动脚趾。每只脚按摩15min-20min,两只脚交替,至双脚发热为止[3]。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避免皮肤脱皮等损伤。

2.5 下肢的被动运动及压力泵的使用 可以使用下肢被动活动仪,活动下肢,减少并发症。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尤其重要。也可以使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压力泵,挤压下肢的肌肉。因压力泵具有压力梯度,能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促进循环,改善新陈代谢。

2.6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管理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患者的同时,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4-5],让他们知晓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危险预后,以及饮食运动疗法的重要性。让家属发挥监管、督导、反馈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在护理中我们发现,具有一定的 文化 修养的患者,能较好的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认真监测血糖,是血糖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大减少。随意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全方位的系统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卞丽香,李善华.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3.

[2] 张颖,董玉宽,吴艳,等.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1):93.

[3] 曹宏伟,张希荣,王艳红,等.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6):35.

[4] 王晶,闫峰,赵红丽,等.两组老年人肺结核东头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46.

[5]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5(4):51.

血糖仪的发展毕业论文

血糖仪的发明者为汤姆-克莱曼斯(Tom Clemens)。他于1966年开始研究血糖仪,1968年首先开发出了几台血糖仪的模型并于当年的四月份申请专利。此测量血糖的仪器为Ames Reflectnce Meter由Ames(拜尔)公司生产。当时的价格折合人民币大约4100元(USD495)。1971年的9月14日,在Ames Reflectance Meter上市以后的第二年,该产品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为U.S.Pstent3605815。第一台真正商业化的血糖仪,Dextrometer是由Ames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对于病人来说第一代血糖仪的使用过程是非常烦琐的,首先在试纸上滴加血样,需要等一分钟后用水冲洗以去除红细胞,再将试纸插入机器以读取结果。尿糖、静脉血糖时代自1840年前后发明了尿糖和静脉血糖检查法,直到1966年汤姆克莱曼斯发明血糖仪,在这期间,尿糖和静脉血糖检查一直是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主要指标。当时尿糖检查采用的是班氏液烧灼法,比较麻烦,不够准确,目前已逐渐被氧化酶试纸法取代,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在沿用。而静脉血糖测定目前主要用于糖尿病诊断。今天:血糖仪时代1966年研制成功血糖仪,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到今天的样子。第一代:水洗血糖仪,于1979年推出,在试纸上滴血,一分钟后用水洗去红细胞,再将试纸插入仪器内,以读取结果,比较烦琐。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于1980年推出,血样与试纸反应后将试纸上的血细胞轻轻擦去就可以读数了,反应时间短,结果准确。1986年推出了带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第三代:比色血糖仪,于1987年研制推出,不需擦血,操作方便。第四代:电化学法血糖仪,于1986年推出,随后电化学法取代了比色法。电化学法血糖仪体积小,方便,反应时间短。第五代:多部位采血血糖仪,可以在上臂、前臂、大腿、小腿、手掌等部位采血,仅需0.3微升。鼓励患者更多检测血糖,减少并发症,节省费用。科学家们为了使血糖检测免去采血痛苦,同时携带方便,又研制出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糖检测仪,如:角膜镜血糖仪:感受器放置在角膜镜中,患者可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角膜镜和图表上感光材料的颜色,从而确定血糖水平。绿色是正常的,红色轻度增高,紫色明显增高。深受患者青睐。泪糖测定仪:眼泪中的糖分与血浆中糖含量非常接近,当人体的血糖变化时,泪糖也会相应地改变。这种检测方法费用低,而且不疼。手表血糖仪: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当血糖低于85毫克/分升就会发出警报声,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发现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尽管有32%患者在睡眠时被警报声叫醒,但患者还是乐意使用它。美国2002年已批准其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臂膀植入血糖仪:由一个植入皮下的感应器和外部测量仪两部分组成。感应器的直径6毫米,厚度如同普通纸张一般,无需电源驱动。当患者在测量仪前挥动植入感应器的臂膀时,测量仪就能借助脉冲的方式读出患者的血糖值,工作原理和装在商店待售服装上的磁感应防盗器相似。明天:集成血糖仪时代由胰岛素泵和血糖仪连接组成,是完全自动化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系统,由戴在手腕部火柴盒大的血糖仪监测血糖,其结果能通过无线电模块将相关的信息自动传递到胰岛素泵,胰岛素泵再根据指令输注胰岛素。仪器会不间断地测定血糖,依据血糖水平胰岛素泵自动输注适量的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完全模拟正常人的胰岛血糖调节功能。该仪器佩戴使用,将微泵、微通道、硅针与控制系统为一体,体积小,无痛。这样就不用每天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了,可以给患者减轻痛苦,带来极大的方便。 血糖检测仪-电化学法和光反射法电化学法采用检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信号的原理来反应血糖值,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光反射法是检测反应过程中试条的颜色变化来反应血糖值的,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光反射技术的优势是比较成熟,稳定,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目视检查试纸背面的颜色变化进行辅助判断血糖的高低。但是这种方法在强光环境下操作会产生误差(如夏天室外);另外高脂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用这种家用血糖仪进行测试时,误差也会加大。电化学法则不会受到上面两种因素的干扰,但是使用中的微波炉、手机则会影响仪器的准确性;因此在使用这类仪器进行血糖监测时,应避免仪器受到电磁辐射。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任何一种方法,其试纸都有一定的检测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血糖浓度和电位或者显色深浅不成线性关系。高于某一浓度,电化学法仪器呈现饱和状态,对血糖值变化不再敏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1.5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1.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2.2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3.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3.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3.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3.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3.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3.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3.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4.1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4.2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4.3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4.4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4.5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66.2±10.3)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7.6±1.5)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5.7±9.9)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8.0±1.8)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7.2~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8.3~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0,P=0.0290)

2.2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2.3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0.0%(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4,P=0.046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优势很明显,方便无痛。价格还没有看到,无法比较。但是劣势的话就是最关键的问题,精度的问题。精度问题没有办法达到满意的话这个市场很难打开。太多因素会影响该产品血糖值的监测推广渠道的话医院、社区、各大网络都是比较普遍的手法。可以从年轻人方面着手推广,这个需要更优秀的产品数据和更优惠的价格。从糖尿病之家一类的活动小组里面多推广,有了产品体验会更多的人选择无创。还要做好售后服务,仪器的保养维修和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黄精降血糖研究论文

#  每日一药 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脾肺肾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益气 作用: 1、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阴虚劳嗽久咳等 2、用于脾胃虚弱证 3、用于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黄精有许多的别名,本草书籍记录的有“戊己芝”《五符经》 “救穷草”《滇南本草》 “米铺”《本草蒙笙》 “鹿竹”《本草纲目》 “菟竹”《抱朴子》 “垂珠”《抱朴子》 “老虎姜”《滇南本草》 “鸡头参”《得配本草》 “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 “仙人余粮”《本草图经》 “节节高”《滇南本草》 “马箭”《本草图经》 “黄芝”《瑞草经》 “笔管菜”《本草纲目》 “白芨”《抱朴子》 “重楼”《别录》 “鸡格”《别录》 “龙衔”《诗经·广雅》 “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久服用身体轻盈、多年不饥饿。”《名医别录》 黄精经过加工又可当做食物以饱腹:“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滇南本草》 “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本草纲目》 黄精,黄土之精粹。黄,入脾,黄精补脾益气。 脾胃是后天之本,可以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的源泉。黄精性平和,久服,既补脾气又补脾阴,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如《本草从新》所言:平补气血而润。 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辗转反侧到同谷。因为穷困潦倒,杜甫只好去山上挖黄精充饥度日。这一日,杜甫收获颇丰,心里很高兴,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黄精》。诗云: 长馋长馋白木柄, 我生托予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 短衣数挽不掩胫。 有一天,杜甫准备食用黄精,忽然听见邻家大嫂急促咳喘。杜甫知道邻家大嫂孤苦一人,生活艰难,又生病了,忙让妻子把刚煮熟的黄精送些给她吃。就这样,杜甫每天都给大嫂送黄精食用。一晃几个月,邻家大嫂苍白的面色渐渐红润起来,消瘦的体质也变得结实了,连肺痨病也大有好转了。杜甫见此景,心想:大嫂没有吃任何药品,只是服食了黄精。莫非这黄精能治病? 据史料记载,黄精是仙家服用的养生保健品,并不做药用。为了能验证自己的想法,于是杜甫让几位有肺部疾病的老人也服食黄精。一段时间后,几位老人的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证实了黄精有益脾胃、润心肺的效果。杜甫在《太平寺泉眼》中写道:“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又在《丈人山》里说道:“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融。” 后来,杜甫在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时,便把黄精能治病入药的经验告诉御医。御医在编写本草时,就收入了黄精。 于是,黄精开始作为一味中药记载下来。黄精,味甘,性平、无毒,属百合科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经现代药理证实,黄精具有降血压、增强心肺功能、抗老延寿的作用。此外,黄精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腺病毒和疱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精现代药理研究:1.黄精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黄精能使离体兔心心率加快,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作用,有扩张冠脉及抗心肌缺血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3.黄精有比较明确的抗衰老作用。 4.黄精有降血糖作用。 5.黄精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拮抗作用。 6.黄精有抗疲劳、耐缺氧等抗应激作用。 7.黄精在细胞水平上有调节平衡的作用,并可增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 食用黄精应注意:不宜与梅实共服 服用期间忌食酸、冷食物 一般不用生品,宜反复蒸制后服用 脾虚湿重者请咨询主诊医师

现在很多人都有高血糖疾病,其中三高人群其中就有高血糖人群,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疾病之一。那么,黄精可以降血糖吗?哪些中药材可以降血糖吗 黄精可以降血糖吗 可以调节血糖,并不是有降糖作用。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药理研究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抑制作用,而糖尿病一般都是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的,所以黄精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降糖效果不是很好,建议最好是遵照医嘱对症用药,这样才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平时也要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对血糖调节有帮助。黄精为什么可以调节血糖 黄精多糖可以调节血糖和血脂: 黄精多糖具有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一定剂量黄精多糖可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清总甘油三脂(T克)和总胆固醇(TC)含量,其降脂作用可能与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损伤、免疫调节、抑制炎性因子有关。 也有实验显示黄精多糖能降低四氧嘧啶(ALX)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升高模型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和肝脏NO和NOS,但对血清T克、TC浓度没有显着影响,推测其降低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肝脏的NO和NOS水平有关。链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研究表明黄精多糖能够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胰岛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科学家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黄精泡水喝之后能够有效的抑制体内肾上腺素所导致的血糖过高的情况,保持身体健康。糖尿病人能吃黄精吗 少吃多餐,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当然适当服用一些降血糖的药材对控制血糖是非常有益的,黄精就有很好的降血糖功效,因此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黄精具有很好的调节血糖降低血糖的功效,但是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容易引发低血糖。降血糖食材 1、黄芪: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舒张冠状血管、降低血压、保护肝细胞、降低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2、地骨皮:药理研究表明,地骨皮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及降低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 3、葛根:葛根中提取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流量,血管阻力降低,具有降血压作用。葛根素可使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血糖明显下降,降糖作用持久。 4、苦瓜:研究表明,苦瓜粗提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苦瓜提取物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抗体均有明显的结合反应,表明它与胰岛素有共同的抗原性和生物活性,故苦瓜粗提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 5、黄连:据临床报道,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明显降低,黄连水煎剂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的血糖。实验表明,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及促进糖酵解而产生降糖作用。

  • 索引序列
  • 高血糖的论文文献
  •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文献论文
  • 糖尿病低血糖护理论文范文
  • 血糖仪的发展毕业论文
  • 黄精降血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