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研究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研究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研究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引领了时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 经验 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二:教育学三维一体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类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及学校作为教育者,三者之间要灵活的转变角色,加强相互间的有效互动及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创新

一、引言

教育学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及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在教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开拓 思维方式 ,了解本项课程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在了解教育学原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性、系统的把握,并将其逐步应用到教育实践当中,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原理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由于概念复杂、内容枯燥以及理论与实践不相结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滞后,使得一些新的知识不能有效传递给学生,教育学原理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改革及创新。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学科研究,教育学原理学科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是教育的本质上及历史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 文化 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教育问题的实践、教育工作的评价以及教育工作中讯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式

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身综合素质缺乏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扎实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主要是包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高校学生要从自身学习实际出发,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参加到 社会实践 活动中,深入社会发展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身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知识传授者——教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对基础教学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 教学方法 的应用

1.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基础教育实际的了解以及对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研究的课题以高等教育理论为主,对于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相对较少,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较为单一,实践机会较少。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使得一些教师只能按照书本所设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新及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

2.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师在结合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多参加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理念和教育课程大纲,设定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在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践对教育学原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向学生呈现特定的环境、具体的事件,组织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提高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语教育学原理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创造力,改变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环境,营造自然、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责任感

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拥有自身的见解拥有辨别新思想的能力,构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发展及未来教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来辨别复杂的教学思想,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面对、选择传统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坚定的态度和立场,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师德是教师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树立师德,能让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知识的目光中不断反省、检讨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以现金的教学思维教育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对教育学原理知识的见解,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学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校教育评价之急的不完善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教育过于种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一些高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拥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但是缺乏相对的实践,缺乏必要的专业教学知识还缺乏教育改革的规律,使得教学研究工作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视了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对于教育学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教育学原理课程是对教育学专业的基础概括,它是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探究和认知的起点。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在于让学生形成初次理论化的思维,从教学实际出发,学校承担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连接者。高校在构建教育学体系时,不能过于理论化,要更多的体现出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专业中的价值所在,促进教育学的建设和重构,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在现实中的发展。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学校教育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创新,学校在对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要保持教育学理念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科学气息和时代气息,准确把握教育学理论的精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双方面增长,从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逐步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托,以现实发展为突破点,构建极具鲜明时代特征和反应当代经济文化的课程。

五、结语

学校在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课程保障,使教育学原理成为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尊重学生的价值,并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探索教育学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林佳.“教育学原理”三维一体的改革探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2]赵静.“导•学•评三维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3]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2. 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 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我们也写过,是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证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论文一律使用16开的60克白纸,标题统一用小三号黑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也应按以下顺序编写):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同时在题目下方应注明课题组组长,组员的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2、内容提要:不超过300字的内容提要,应说明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并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3、序言(或引言或绪论):内容为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或背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4、正文:论文的主体。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⒋⒈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方案设计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将设计方案在研究实施中的调整说明。 ⒋⒉结果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 、“可能” 、“大概” 、“前茅” 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领先” 等。 ⒋⒊讨论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注释:对论文中某些名词,推论或其它问题加以说明。6、参考文献: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7、导师评语。范文: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性论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1 培养自知,树立自信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 3 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 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4 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5 结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近年来,高校 毕业 论文质量持续滑坡,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学术失范现象,症结主要源于高校毕业论文价值的缺失。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专生毕业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学生方面大学毕业论文

【摘 要 】对于高等职业 教育 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来说,随着高职教育对于高数教学的实际需求的不断改变,高职高数同样也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以满足现今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今高职高数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如果来进行创新性的高职高数教学.

【关 键 词 】高职 高数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3)06-0127-02

要用素质教育来淘汰应试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而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教育创新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和手段.只有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性提高,素质教育的变革才有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来说,随着高职教育对于高数教学的实际需求的不断改变,高职高数同样也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以满足现今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今高职高数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如果来进行创新性的高职高数教学.

一、高职高数教学问题分析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同时因为高数学科本身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自然是十分低的,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是显得无足轻重.所以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学生更是对于这一门学科有着极大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往往关注的是以后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技能培训,所以高职教师对于高数这门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自然也不会太高.一些高数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更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给学生灌输一大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毫不关心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是否已经理解.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是不会太高,这也让这门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变得可有可无.

二、高等数学创新教育分析

(一)高数创新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高数的创新教育是在传统高数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以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高数教学的相比,创新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习必备的书本知识以外,更加倾向于让学生的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这些在现实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都能很好的被调动起来,增强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对于高数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很好的建立起来。

(三)如何开展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

1.考虑如何开展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首先就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数学,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基础性工具学科,同时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空间和时间的思维能力,以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为了适应新时期下高职学生对于高等数学这门学科的现实需求.高数创新教育的首先一点就是要转移高数教学的侧重点,一定要从要求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掌握转移到培养高职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能力上来,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等.

2.改进教学内容

对于高等数学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来说,高职学生的底子基础并不足以能够很好的驾驭这门学科,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公式、规律、概念面前,许多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就陷入奔溃,也会对这些还没开始学习的内容产生极深的恐惧心理,所以高职高数教师在教授高数这门课程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

高职教师在选择高数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坚持做到删繁就简,少而精的原则.对于一些无足轻重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则要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最好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重点难点时不时的融入到实际的例子教学中,让学生在他们最为熟悉的例子中,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高数重点和难点.

3.创新 教学 方法

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兴趣,高数教学要想取得创新性改变,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对这门学科进行改革.寓教于乐的方式虽然对于高等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有着极大的难度,但是也要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找到能够与高数这门学科结合的点,把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向研究型学习模式转变.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更是可以开设专门的课题性教学,让他们从对课题和事物的研究中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高等数学真正的魅力.

4.采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对领域都对相信的学科科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样的信息技术也能在高数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媒体的信息集成技术来对事物创设情境,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的体验到事物发展的变化和特点.通过模拟的手段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心理感受,同时帮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高数这门学科,并且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学习.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达锦.信息技术时代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J]. 科技广场. 2004(11)

[2]蒙诗德.浅论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活动中的创新教育[J]. 信息系统工程. 2010(03)

[3]文海英,廖瑞华,魏大宽.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06)

[4]龚慧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新认识[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范文二:与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与校园环境相关毕业论文

一、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 措施

1.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

首先,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摆脱“跟着感觉走”、“围着问题转”的窘况.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还要把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 渠道 ,凸现主环节.

2.加强行为规范管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他律,因此,在他们一进入学校时,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加强管理,用校规校纪及 其它 规范来要求学生,并利用学校或班级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主题班会和各类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在道德建设上真正形成自律.

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应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生活,通过演讲、影评、参观、访谈、文艺会演等活动,把学生置于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讨论、甚至 辩论 的方法代替强制的灌输.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行为规范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才能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高中德育应以从活动中学为主,并注重活动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乐和全体参与性.

二、充分利用校园这块净土培育人

1.美化校园环境,和谐育人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教科书,它时时处处、无孔不入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作用.

2.优化精神环境,榜样育人

一所学校的精神是验证它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战斗力的重要依据.学校精神主要通过师生精神来体现.其中教师精神尤为重要.教师精神的核心是师德,而爱心又是师德的核心.新世纪的教师应当具有慈母之爱、严父之威、朋友之情等多种角色的扮演意识,积极采用“走动式”的教育方法,运用“思变”的理念,适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体味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受到情操的感化、爱心的熏陶.

3.活化集体环境,自主育人

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接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320;.教师是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健康品格教育的.以往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师把管、卡、压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有效方法.因此,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自律,教育方法简单,把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这种只重视教师要求,轻视学生自我教育,只重视规章条款,轻视实践活动的倾向,使学生感到教育缺乏活力,活动枯燥无味,致使德育实效甚微.必须真正做到活化集体环境,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培育人.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高中德育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和正确认识社会.因此,必须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开展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环境刺激和激发中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使德育目标得到内化,从而使他们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 经验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校本教学模式研究论文范文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萍 内容提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的探索实践,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培训方式。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确定了学校行动研究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充满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即促使教师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思路,并对研究的结果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行动研究 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一、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风起云涌,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理论专著,大有压倒高校专家研究成果的气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出台的有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学历提高、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自学考试等,但这些培训,都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规范方面的培养,能促进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容和方法的培训不多,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的症结何在?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找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职业成长发展的结合点,这似乎成为一个困惑。 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与专业研究者所进行的应用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具有深刻、内在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业务水平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严格的因果关系,而是注重此时此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时空性和时效性,其理论是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目前,能较系统科学地开展行动研究的学校还不多见。 2000年,我校参加了 “建立行动研究机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教科文组织APEID(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为发展服务)计划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副主任汪利兵博士总协调,由浙大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盛群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课题实施小组。该项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验学校建立起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学校教师在高校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实验过程中,通过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专题报告,定期的学校访问,项目导师与实验教师的现场研讨,实验学校校际间研究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业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的支柱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1、学校层面:初步形成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如何发挥管理优势,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起新的学校科研机制。 2、教师层面: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反思性教学,掌握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方式——行动研究。 3、综合层面:通过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教学的对象。三、研究过程 (一)制订规划 我们根据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行动研究计划和设想, 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学校行动研究的方案。 在培训保障机制上,我们通过建立研究制度、 研究汇报会、 研究座谈会、研究讨论会、专家会诊、信息通报等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理论培训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抓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因为它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抓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其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深入了解可以使教师把发现的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其二,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形成行动研究成果时,更科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手册 为帮助实验教师掌握系统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我们学习并研究了总课题组编写的《行动研究手册》,使全体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行动研究的关键部分——行动研究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的学习,使实验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操作, 了解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科学实验的区别,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掌握理论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归因法,及观察法、调查法。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学现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使教师能将专家的教学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 分析案例 案例,可以说,它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是行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校本培训内容。案例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实践。当然,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也可以是同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

校本研修:篇一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 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校本研修:篇二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善于将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做法写成论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学期,写成体会文章累计二十多篇,收获真的不小。   校本研修:篇三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 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1 、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 、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校本研修:篇四   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 为人处世 ,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去爱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社会有用之才。我愿用这一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播种与收获。愿我们的生命在收获与播种的海洋里飞溅出璀璨的花朵。   校本研修:篇五   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本学期自己在校本研修方面所做的 工作总结 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通过学习有关校本研修的文件精神,了解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参加了学校校本研修知识培训,进一步了解到校本培训的意义,方式,途径,作用等使自己改变   观念,提高了对研修工作的认识。为了使自己的研修工作做的有计划,有实效性,制订了个人研修计划。   二、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和教研组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每周三是我校的校本培训时间,我一直坚持按时参加,并在活动中做好笔记。在校本培训活动中通过学习《对备课的新认识》《怎样写好教后反思》《语文新课标》等专题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电脑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对运用电脑技术上课的能力;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各种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填写个人研修工作手册,力争在研修中有收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能通过听课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学习教学理论、每月撰写4篇教学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根据学校安排,我参加了省上组织的《“名师之路”之“新理念、新课程”》,主动报名参加2015年度网上国培学习--《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积极订阅了一份与教学有关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师德为本,在师德师风整顿学习活动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央规定的“八项禁令”“六项规定”,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3、加强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教师基本功,每月向学校上交10页教学笔记,4张篇教育教学反思。   总之,校本培训对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成长,学会了丰富自己。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投入教学,教学工作能更上一层楼。   校本研修:篇六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学模式研究报告论文范文

一、 研究背景:

平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

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动目标

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

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 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二、 材料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

三、 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四、 结果与评价 发酵时间 1:45-9:00 发酵温度42℃ 序号 酸度(最酸为5) 颜色(最白为5) 香味 状态(最凝固为5) 口感 总评(满分5分) 1 2 4 很香

酸与微奶味,稍滑 4 2 1 3 很香 1 酸,微粘 1 3 3 5 很香 4 正常酸味带奶味,滑 5 4 4 1 很香 3

较酸,稍粗糙

很香

很酸,有奶味,较粗糙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异,而根据我们的探究。> 用不同奶源做出来的酸奶的味道会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实验我们得出,用鲜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适中,颜色呈乳白色,香味浓郁,凝固程度较好,口感较滑,总体来说是最好的,只是鲜奶做的酸奶保质期较短,制作后需尽快食用。若在发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 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我们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酸奶制作学习研究性活动,学会了做酸奶。

在收集资料和制表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集中和拣选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制作,同时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报告。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与同学更加友好地相处,亲近了我们的距离,学会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烦,耐心等待。

在进一步完成研究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这次的机会,希望往后能够多点参与像是这样的研究性活动。

六、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对酸奶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但面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艰难”的选择,但也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和耐性,对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有巨大的帮助。

学生在完成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动手完成制作过程、

品尝评价等,学生能够共同商议解决难题,并能够从不同的提议声中迸发新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活动报告,效果优异。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减少学生面对活动开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因对环境的陌生、知识和技术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师需要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指导的工作,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活动中。

关于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性论文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1 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 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 3 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

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著名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 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 4 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 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 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 5 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013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

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教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

“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目标导学”,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评价-反思-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

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

艺术 教育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民间艺术;特色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 传统 文化 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应积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本文阐述了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挖掘整理民间艺术资源形成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大专院校艺术教育。尤其是面向当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艺术教育亟需解除的课题。笔者以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艺术教育.要自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担负起对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并将其列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符合本校、本地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课程。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选择和责任

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明确指出,在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既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根据近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融合民间艺术的艺术教育必将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需要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普遍采用国家统一教材授课.致使学校艺术教育与当地实际严重脱节,学生不懂在当地最流行的戏曲剧种,对代表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所知甚少。更有甚者,旅游专业、艺术专业 毕业 生不会唱地方民歌,不会跳民间舞蹈.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不多,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纷纷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同时,人民大众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唤。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实施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推进地方民歌、民间舞蹈等民间艺术进课堂、进机关、进企业,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鉴于这一实际,笔者认为,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既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需要接轨,又形成自己的特色艺术教育体系。

(二)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

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根基以及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既有歌、舞、说、唱,又兼容了诗歌、小说、音乐、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或技术因素。起到了文化审美教育的功效。在笔者所在的地区,有一种民间歌舞小场子,其表现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舞蹈和丑角耍草帽圈的绝活尤具特色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群众普遍喜爱、外地游客赞不绝口的民间艺术形式.代表着这一地区民间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向民间艺人学习.或是组织欣赏观摩.使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学习研究.对这一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引进地方民间文艺资源.能有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

(三)关注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人们在对建国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刻 反思 后.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为此.国家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于2005年启动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工作。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文化宣传等职能部门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当前.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是挖掘整理原始资料.培养一批 爱好 者和接班人.以其文化自觉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来继承弘扬优秀民间艺术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建设的链接.担负起这一重任。 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途径

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能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因而.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汲取当地民问文艺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民问文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任一地区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民间文艺形式.全部涉猎.对学校艺术教育而言,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曾开展了民间艺术挖掘整理工作.各地相继编辑出版了涉及民间艺术各个门类的《民间艺术集成》,基本涵盖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收录了原生态民间艺术的重要资料。近年来.一些地区又编辑出版了一些民间文艺专辑。如笔者所在的地区.相继编印了《紫阳民歌专辑》、《岚皋民歌50首》等。艺术教师可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如美术教育类.可侧重挖掘戏曲社火 脸谱 、 彩绘 泥塑 、石雕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旅游专业,可挖掘地方民歌、民间舞蹈、民间 传说 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的体现地域特性.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许多技巧绝活,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要充分利用艺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

这一方面.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大都进行过成功的尝试如陕西安康的民间歌舞小场子.在1954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后.中央民族学院就邀请两位演员为学生教唱陕南花鼓小调和传授挽草帽圈技巧.为时半年之久.使安康这一“小舞台上的大技巧”走向了全国。以技巧见长的剪纸、泥塑艺术.更需要由民间艺人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

(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学生个人成长环境,包括日常生活、情感 经验 、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把艺术教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人际交流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民间艺术调查.挖掘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资源。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某些具有明显符号性表现的艺术(如地方戏曲、社火脸谱服装等).与民问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符号含义.学习创作具有符号含义的作品。也可组织分组调查.每一组调查一个当地民族民问的艺术,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建筑、地理位置、服饰、方言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歌唱方式进行表演.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四)参加节日民间文艺活动.全面了解学习民间文艺。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

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问传统文化进全方位的了解。如围绕过春节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学习了解民间灯饰、玩龙舞狮、玩采莲船、唱花鼓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形成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校艺术教育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列入教学内容之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活动.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点形成艺术教学特色,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又形成学校不同的艺术课程特色与风格。

【论文关键词】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 想象力 、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表示会 五线谱 ,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 逻辑思维 )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 名言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 国画 、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实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重点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制度化,保证活动经常持久。如学校要举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结合重大节日坚持举办庆祝演出活动等。二是多样性,重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比赛,开展演讲活动等,为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平台,也为新入校的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开启一扇通向艺术大门。三要专业化,确保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重点组织和发挥好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如把积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成音乐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合唱团、舞蹈团等文化艺术社团。

以上艺术教育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关联互动,只要将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链条,就可以使艺术教育由浅而深,由知识和技能传授到精神的熏陶和濡染,由表及里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艺术教育在高校开花结果。

学校艺术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 关于中学生艺术教育论文

3. 浅谈高校艺术教育论文

4.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5.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范本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型研究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写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具有科研性;教学形式要带有更多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意识、进行实践活动方法,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等等

正文: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s the rapid replacement of the old and new thing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As far as higher education is concerned, it also needs to constantly update and add new contents. College teaching content is also closely following the pulse of the times,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knowledge, so it has a certain frontier of the times.

教学内容要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新旧事物的快速更替,新事物不断涌现。就高等教育而言,同样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增添新的内容。高校教学内容也是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是现代知识发展的一个缩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前沿性。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iversifie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r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mployment preparation. Only by combining teaching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changing the single teaching 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ing teaching activities have a certain scientific research nature, can the teaching quality be improved.

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具有科研性,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进行科研和就业准备的。只有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改变高校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科研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The teaching form should be more practical,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n open process. It is a process of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the unity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and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教学形式要带有更多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过程,是课内与课外相互配合,认识和实践相互统一,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整体推进的过程。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systemat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skills and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ransform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engaging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意识、进行实践活动方法,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

沉浸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议论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恐惧心理,减少议论文的理解障碍,并能感受议论文的文体之美。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沉浸式阅读教学尝试议论文教学,发现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效果。

一、“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沉浸式”这一概念源引自加拿大首创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指掌握一种语言的学童进入到另一所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师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1]其特征是创造语言环境,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它学科教学。将这一概念引入汉语的教学,在我国已有了初步的探索性实践。2006年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教师们,率先在语文教学界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模式,并基于江苏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也已以专著形式出版。[2]作为该课题子课题之一的负责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不同体例文章的“沉浸式”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语文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地“沉入”文本,浸润在母语纯正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疑、想、议”,让学生“浸润”在所学文本中,读出疑问、读出矛盾、读出味道,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观思想,感受议论文语言的魅力。议论文沉浸式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语文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中。它不仅可以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创设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课堂环境。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处理教材的方式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②从学习引导的策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激励性。③从教学活动的实施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生成性。

二、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为例,进行了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尝试,从中探索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以下就此教学设计作一简单描述。

1.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沉浸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增强语感、丰富积累,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有所感悟、产生共鸣。实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的有效方法仍然是朗读。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悟。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又是什么?当大家一致认为文章依次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文章论述的中心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是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紧接着教师可提出新的疑问:如果说文章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开始论述,并以此为题呢?如果说文章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作为中心的,那为什么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的兴趣,也会启发学生思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在反复设疑、反复朗读、反复思考中,学生终于能悟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文章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也就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于是引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又由“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问题的论述,引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归而纳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让读者懂得如何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和设疑求解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入,进入了议论文阅读的佳境,产生了沉浸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沉浸

议论文主要通过文章论述的内容来阐明作者的主观思想。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文中的主观思想,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有多处文字都能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课堂上与其让老师来做支离破碎的讲解,不如激励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慢慢体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如,作者在论述“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既阐述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又阐明了“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作者既然承认有人缺乏创造力,为何又说“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呢?此时,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带者矛盾去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读出深埋其中的涵义,使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4]意在告诉我们,富于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认识。又如:“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等人,从而自我压制;而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5]这些信息进一步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存在思想认识的区别,才影响他们的行动———进行自我压制。如果普通人也能像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样去想去做,也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可见,教师抓住的几句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子,为学生创设了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佳境,促使学生在解读时充分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最后领会作者的主观思想。3.指导学生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达到沉浸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沉浸于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味。只有走进议论文语言文字的审美世界,学生才是真正走进议论文。创新需要有知识。作者在阐述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时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因为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6]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哪些语言最能表现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呢?“总是”强调了知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从……到……”句式强调了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领域,不精通知识想要创新是不行的。又如“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7]一个“但”字突出了强调的重点。作者在强调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强调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运用和尝试,并且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学生就能品味到作者选词用语的严密及说服力。可见,正是作者用词的精准、论述的严密,才得以让这些观点思想呈现得如此鲜明,也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仔细地品,议论文语言的理趣之美、逻辑之美、严密之美才得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议论文教学时,只有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议论文的魅力所在,从而发挥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强化阅读能力、深化课文理解、优化教学效果等优势。沉浸式阅读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关键在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对课文和方法的把握。

三、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本解析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应将文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把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教师应阐述清楚文章的一个词句、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与整个文章内在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丢失文章的整体思想和灵魂。注重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应认真思考的论题。

2.要力戒“以授代学”的现象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要尽量避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是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用教参的固定答案,阻碍学生的创新想象;或过多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以授代学”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限制学生多维性与多解性的思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与创造灵感。

3.摒弃“求证式”的教学套路

日常教学中,老师在教授议论文时习惯以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作为重点来分析,先找中心论点,再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逻辑严密且高效,也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老师的教学就是设法找到作者“三要素”的逻辑关系,据此证明作者立场观点的正确,然后说服学生接受。老师对课堂会控制得很严,想方设法把学生往自己的预设上引。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想法,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剥夺了学生探究的乐趣和权利,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4.防止“放任自流”式的沉浸式阅读

沉浸式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一方面,要避免按部就班式的文体知识讲解,以及孤立、繁琐且枯燥的课文内容分析;另一方面,要防止机械套用,要发挥沉浸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去体验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使议论文教学达到卓有成效的沉浸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86~90.

[2]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编.“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3][4][5][6][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教学研究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与教育研讨活动,交流经验,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教育教学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鉴,共同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教育教学论文是以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

教学研究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

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面对未来的教育,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论文类型及研究范式

了解论文类型,确定方向。第一种:理论研究性论文是作者根据对现有的理论基础的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作者的思想为主导形成创新理论的论证模式,较多使用这种类型的是文科和理科。第二种:应用研究类型是针对客观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操作对策和方法,工科类的毕业论文往往是结合某种具体的设计、设备、程序等来编写的,大多用于研究,也称为毕业设计。第三种:实证型是通过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并对其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或者是通过某些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结构,证明客观现实中某种模式的存在、或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医学类论文以此类型为多。论文的类型根据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学位论文 ——Degree Thesis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论文(batchelor thesi...2.选题(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般需要提交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3.标准研究论文 ——Regular Article, Standard Article 这是最常见的原创论文形式.i4.综述文章 ——Review paper 综述论文往往由编辑依据他人推荐邀请作者,但也存在自我推荐的情况.一、按照研究领域来划分从研究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二、按照研究方式来划分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论文、综述型论文和应用型论文。三、按照论文形式来划分从论文形式来看,可划分为学期或学年论文、学科论文、学位论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和研究论文等。四、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从学科专业领域来看,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行政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专业论文。

论文的种类分为哪几种?全国最大最靠谱的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毕业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列抽象思维获得关于特定主题的认识成。础理论性论文要具有相关学科的雄厚理论基础,乃常不道用于刚刚涉足论文写作的初学者。

2.  应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关注实践,常是在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的础上,对实践中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尤其是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或建议。如果将理论研究型论文比作科学家进行的研究,那么应用研究型论文就更像是大师的作品,它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推进理论白实践转化。

3.  学术争论性论文。这类论文通常针对他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基于充分论据的商榷,看重揭示他人研究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术争论性论文可以明确争论的对象,如某某专家的某一篇文章,也可以泛指某类观点,争论的主题可以是理论问题,也可以是实践问题,当然,学术争论不是各说各话的争吵,对科学性、逻辑性、严密性的要求更高。最后,学术争论性论文必须“对事不对人”,不能借论文对作者进行恶意攻击。

4. 调查报告型论文。这类论文以调查为础,常从现实中的某一问题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访谈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呈现。调查报告型论文必须包含大量的原始数据,“用数据说话”是此类文章的重要特点。

5.  文献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以他人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所谓“综”就是归纳,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介绍和综合分析,使同领城的研究成果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所谓“述”就是评述,要对所写主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或评论,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

  • 索引序列
  • 研究型教学模式论文范文
  • 校本教学模式研究论文范文
  • 教学模式研究报告论文范文
  • 教学型研究论文
  • 论文类型及研究范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