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即可。
硕士论文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优秀的硕士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所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能够帮助作者构建起良好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反映作者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理论的应用水平,对研究的课题的思考和独立见解。
扩展资料:
硕士论文要求规定:
1、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
2、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3、引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硕士论文
题目范围比较大,还是可以写的。给你发一些资料吧毕业论文通常是一篇较长的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 主要目的是探索、讨论或分析一个实际的或带有理论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英语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论文撰写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阅读和权衡证据的科研论文写作实践。这种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几年大学课程学习的综合知识检查, 而且对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给毕业生一次学习使用图书资料, 吸收新知识的好机会。
忍不住自己问自己
可以。但是不会是那个导师名下的研究生 也就是说 你是一位导师名下的研究生 但是你可以在另一个老师的课题组里
论课题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策略论文
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必须经过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有效,最终还是看课题研究实施状况如何,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下我针对课题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指导策略。
一、选题立题指导:为开题、证题和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
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
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
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
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
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
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
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
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
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
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
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
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
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
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
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
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
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
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
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
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
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
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
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
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
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题组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范川.《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体会》(2008年宁波三等奖).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课题和论文的区别如下:
课题和论文有五个区别点:成果方式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完成方式不同、 周期不同、职称评价方式不同。
1、课题和论文的区别在于成果方式不同。课题结题方式可以是论文表现,专著,专利,也可以是报告等;论文是一种学术成果形式,论文往往直接发往期刊杂志,以杂志发表为完成成果。
2、课题和论文的研究对象不同。论文是以论点为核心,可以有十分广泛的内容;课题是一个项目,解决的问题都是待解决的,具有超前性。
3、课题和论文完成方式不同。论文通常是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就可以完成;课题往往需要一个课题组来完成。课题需要先申请立项,立项通过后才可以着手操作。论文却不需要经过立项,自己有好点子就可以开始着手,灵活性很大。
4、课题和论文的周期不同。论文只要有想法,把想法写下来即可发表,周期灵活性较大,可长可短;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需要1-2年的时间。课题需要有课题提出、申报、立项、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漫长的完整的研究过程。
5、课题和论文的职称评价方式不同。课题通常是按照业绩成果来参评的,而论文往往是在论文论著或者学术成果中参评的。
百度来的,仅供参考。曹谨超: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第九期法官讲坛上的讲稿)本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实践办案经验空白,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本人的前辈及学习的榜样。然,本人在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法学本科和三年的民商法学硕士学习的过程中,虽谈不上是一个出类拔粹的学生,却也在论文写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进入法院工作以后领导及研究室也给了本人多次锻炼及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此,我将自己在平时写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分享、交流,有不是之处还请包涵、指正。 一、论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王胜俊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是不是受重视,理论研究选题准不准、答案对不对,理论研究成果管不管用,直接影响到人民法院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人民法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各项工作的新发展,要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新使命、新任务,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当前法院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王胜俊院长强调理论研究作的好的人,一般实践能力都不会差。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都是因为善于研究写作,从而被选拔进最高法院、省高院包括我们市中院。2、正确适用法律。理论研究大多是针对当时的法律,或者是对空白法律制度的构想,或者是对当时法律制度完善的设想,或者是对一项新的法律制度的解析,这种研究对现实的办案实践是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它使广大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更正确的了解法律、适用法律、可以提高厂大法官适用法律的正确性。3、综合能力全方位训练。在法院工作,办案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但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实践办案,实践与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可以推进完善实践,同时也需要实践指明研究的问题方向。 二、选题 一篇文章的好坏,题目起到一半甚至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它决定你的论文能否写得顺利,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好坏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当然选题也是机遇的问题。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是“只要多跑多转,狗也能遇上好运”。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大雅,但说得也深刻。所以这里第一个是要有理论修养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的老师说过,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的学生超过老师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学越觉得自己不足。我有时看两千年前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么渺小,人家两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深刻,我自己到现在还达不到。就是中国很多古典的东西,我们并没有想清楚。所以说理论知识的准备非常重要,你不准备历史知识,不准备理论知识,你就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定位,不知道这个问题有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一)选题的原则1、实用性。尤其对法院的研究人员、研究工作来说,你这个立论首先要实用,要管用,要切合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作一个书评,作一个简介,这就是我们做一个课题的标准。如果你要把有关的理论,有关的学派都搞进来,做成一本书,那就不是法院所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了。我们研究问题就是要为法院的审判工作服务的,要为法院提供决策建议。2、新颖性。没有新意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浪费别人的生命,鲁迅说:等于在谋财害命。当然,鲁迅也说得偏激了一些,你写得不好,人家不看就是了,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吧。我们要写有新意的,写别人一看就是“哦,这个问题我没有认识到”的这种文章。你题目可以是旧的,但内容要有新意。3、合理性。你这个题目是适合于时代潮流的,不是逆历史而动的,是使大家似可接受但还需要理解才能接受的。不能大家一看就不可接受,也不能大家一看就接受了,这样的话就不够新颖性。所以你的文章就要新、奇、特,大家看了题目还带点疑问,然后觉得有点道理,看完文章后觉得还真是这回事。所以选题要有合理性,论证也要有合理性,两种合理性要求不太一样。讲到合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上说道:“文源于道,明于本然。”文章要源于道理,要讲清楚文章本来是怎么样的。然后他说:“文以载道,明于当然。”就是你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让大家都认为应该这么做。这个境界就高了,这就是我们立意的核心。我们写文章不都是这样吗?不管是写个立法解释也好,提出意见建议也好,不都是想让人家认为该这么做吗?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理论上有创新,二是实践上有指导意义。 (二)选题的若干忌讳 1、忌太大:xxx研究,论xxx.这类题目往往是一本著作都无法论述清楚的,而作者仅仅想通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论述清楚,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用题往往会给人过于狂妄的感觉。 2、忌太小:陷入疆局,无内容可写。在决定某个题目之前一定要粗略的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很多问题虽然很新,但是没有可借鉴的资料,这类研究前沿性很强,但是往往是大部分作者都无法企及的,评委在评分的时候也比较尴尬,自然不会给出高的评分。 3、忌太土:浅析xxx,关于xxx的思考。这类题目是已经过时了的题目,评委已经看的太多的,初看之下不会给出高的评价。 4、忌理论性太强,远离生活。我们是法院工作者,必须要记住任何的论文研究都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作的是应用法学的研究,理论性太强的文章实用性不够,而且大多评委老师都是来自法院系统内部的,他们可能本身对很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很了解。5、忌副标题的滥用。副标题的使用取决于论文本身有无必要,对于一些小文章或正标题足以概括说明本文主题范围的则不必。结构宏大的论文更可能需要副标题作为限制论文涉及的范围、明确论文阐述的对象。副标题一般是对正标题范围的进一步缩小。例外情况:兼论什么,其目标不是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项内容与主题有密切关系,须顺带给予论述,且这一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次要地位,若删去这一部分并不影响论文完整性。 三、写作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许多事件包括一些很离谱甚至有背于法律的事件,我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等。并且现在有一个叫做微博的东西,其力量非常强大,传播速度相当之快,辐射面也相当之广。这些反面的或者是有争议的事件,虽然很多时候是打了我们现行法律制度和执法程序的嘴巴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给了我们法学研究者很大的启示,也说明了我们的法律制度是有上升和进步空间的,这种传播本身就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案例可以引出很大的社会、法律问题,可以做为我们理论的思源。案例研究法,通常需要笔者先就案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可以不用太详尽,但是一定要说明案例所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问题。其次,再针对案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律问题展开理论的探讨,最终形成观点结论。 (二)规范研究法 这种研究是针对现行法律规范的不足,或者是对一种新制定的法律规范如何适用的问题所展开的。例如《合同法》颁布之初有许多学者针对合同法的适用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当然在《合同法》拟定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如何制定合同法方面问题的探讨。相类似的还包括《公司法》、《物权法》等等。 (三)调查研究法通常在接触案件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比较容易的发现现实中的问题,从而就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研究方式可以通过案卷问答、相关案例的搜索,将调研结果制定图表进行分类比较,使评委可以很具体的看出某类问题的不同状况。当然,一切的调查研究就是为作者的结论所服务的,调查研究只是为了更有力的证明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四、写作思路 (一)搜集材料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准备过程,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设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每年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期间,省高院都会暂时性的开通中国知网的下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内网进行中国知网下载。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资料收集和整理应依循以下原则: 1、竭泽而渔的原则在资料收集上,首先要做到全面,应将本课题范围内的所有资料尽可能地收集到。因为,倘若不经过这个过程,你就不可能知道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重要的,也就是无法做到对资料的恰当评估,就无法对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排队,也无法对无关紧要的资料进行舍弃,无法将重要的资料有效地引用到你的文章之中。这种资料也包括外国资料在内。外国的资料的也要收集到最新的,而不是随手收集随手采用。因此.这个原则不仅提出了资料全面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资料新颖的要求。 2、层次分明的原则所收集的资料往往堆积如山,良莠不齐,那么,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中,如何进行取舍就是一个非常关键、很见水准的环节。收集资料必须要抓住重点,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最后剩下的重点材料,其它材料一概要舍弃。比如说,写民事诉讼调解方面的论文,第一层次的资料应当是立法资料和司法解释,将关于调解的立法资料和司法资料全部收集殆尽,这其中也包括国外的有关典型规定。第二层次应当是中外比较重要的论文(往往是长篇的专论)或者专著中的相关部分,包括硕博论文。第三层次是自己调查收集的实证材料,包括访谈笔录、问卷材料、数据等等。第四层次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 3、分类比较的原则搜集到的资料,除书籍外,可用笔记本、活页纸、卡片、剪报、复印件等形式保存。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使其便于分类整理。分类整理的资料,便于综合、比较、分析。看一本、一袋、一批同一问题的资料,好像参加一次研讨会,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见解,对自己起到启发、补充、提高等作用。就在这种反复分类、经常比较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就逐步熟悉起来了,对论文的观点也同时慢慢地形成了。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三)列出提纲提纲犹如一项工程的施工蓝图,是能否保证论文具有较好质量的又一重要环节。对论文提纲要反复研究、思考和修改,务必使论文提纲写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论点准确、逻辑性强。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我们写论文经常容易忽视或者说轻视的环节就是论文提纲的勾画,觉得这是白白浪费时间,或者说,用脑子记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加斟酌。这种过于自信的看法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偏重于情感性的漫游,这个漫游的过程甚至是不自觉的,突然回过头来看,觉得写得已经很偏题了,这就是没有按提纲写的缘故。提纲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体现了审慎的理性,提纲的构架一般是比较准确的,最符合作者的原意,所以提纲通常不必要大改,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对提纲进行完善也是有必要的,也是经常会发生的。可见,在提纲和写作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互动关系,二者应同时达到完善地步。 (四)论文写作在前面说到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作家为了创造性构思,必须具有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积累知识;二是辨明事理;三是参考经验;四是训练情致。这说的是论文的写作必须各方面的条件全部具备,才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刘勰提出的“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平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的就是文章写作的自然规律和内在本质,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应当是这样,就是要将自己反复思考后的成熟思想和观点写出来。所谓“文以载道”,文章是一种载体,是承载和表达我们在前面所说到的文章分理性的要求。 在写学术沦文的过程中,这样几对关系要注意处理好: 1、好大纲与内容的关系 在提纲部分已经说过这一点了,这个关系应当是稳定的,同时是辩证的、动态的。 2、资料引用和论文创制的关系资料的引用应当恰到好处,篇幅不要太长,前后应避免同一资料重复出现。论文的创制应当是主体,资料的引用是为论文的创制服务的。不引用资料是不规范的论文创作,过多地引用资料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容易掩盖论文的创造性。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既不使人读后感到空泛,又不觉得是资料的堆积。要做到这一点,决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在于作者对研究的内容与问题是否真正熟悉和掌握,是否能真正达到运用自如。正如俗话所说,熟能生巧。 3、文辞和内容的关系 所谓文质彬彬,对于论文创作来说也要做到文质彬彬。有的论文就像散文一样,文辞之美超过了内容之质;还有的则相反,内容很好,文辞比较贫瘠,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词。总体上我们应当以意役文,而不能以文役意。 4、篇幅大小的关系 应紧紧扣住文章的题目,突出重点和要点,按照简要、精炼的原则,决定资料和观点的取舍;对于那些可写可不写、可引可不引的观点和资料,即使观点正确,资料珍贵,也一律割爱,毫不可惜。有的学者倡导“厚积薄发”,也有这个意思。 5、初稿与改稿的关系初稿完成后,一定要改稿;一稿就成的文章,再好也有限。改稿之前,最好冷却一下,然后再改稿,这样更富有理性一点,同时也更能割舍。任何文章都不可能不作修改而一次写成,常常是需要反复仔细思考、推敲。如果论文初稿写完以后,能请一、两位同仁看一部分,请他们提提意见,尤其要认真听取领导或者一些对论文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同志的意见、那会对修改论文有帮助、有启发。 6、广度与深度、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在比较研究中要注意避免单纯客观介绍,或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而不作分析,对外国的长处我们要吸收,向他们学习,对于外国不好的东西,我们要摒弃、分析和批判。 7、注释和正文的关系。注释是为正文服务的,正文需要靠注释来点缀。没有注释的正文是空中楼阁,缺乏扎实的根底;没有正文的注释当然也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在论文的撰写上,不是注释过多的问题,而是注释不足甚至没有注释的问题,这种论文缺乏学术性和规范性。学术论文规范抑或不规范,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无注释以及注释是否恰当、充分、规范。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现象应予避免,这就是注释的篇幅大于正文,有时甚至每一页正文的内容很少,只有两三行,而其他的都是注释。有的注释本身就是一篇短文。这个似乎也不能称之为规范化论文。正确的做法是该注的时候就注,不该注的时候就不要为了注释而去注。以上是本人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拙见,当然,因为篇幅的限制,很多问题来不及细说,也有很多问题是没有涉及到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本人将抱着一种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心态,共同进步。最后,非常感谢院领导在工作中给了我许多学习、锻炼的机会,给了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谢谢!(作者系珠山区人民法院书记员)
本科大四毕业生,写了开题报告发过去,指导老师不改不回消息。开题报告后粗改了一点,他随便看了一眼说行。但我仔细又改了一遍发现题目可能不准确,概念界定没有现成的如果自己界定可能有问题,框架太细,问卷调查可能无法完成。论文查了很多,但上述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自己学术方面的积累也比较弱,想跟导师讨论一下但对方就说让我随便。私下找别的导师,也没戏。目前只能求助关系比较好的学长学姐。
指导老师不管,你可以去找别的老师啊,毕竟也是教你的,一些问题也会帮你解答的
没有关系,自己多看点论文,多自己写吧,我当时毕业论文老师也不管,你就跟他说说你的思路就好了,如果思路对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时我们老师就给我们看看格式,这些还是得自己来。
我觉得是一种糟糕的体验,因为跟着这样的导师学不到任何东西,而且全靠自己学习。
学术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
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术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 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 要。……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 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1、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补;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2、有利于展开。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 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
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 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 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 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 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 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 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 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 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 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 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二)研究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 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1、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
2、 整理资料。使散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
3、调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 阅资料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查可用 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 或者录音,或者翻印。
4、观察实验。这主要是自然科学使用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某 些学科也要用到。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取得重要的数据和材料,经过分析、综合,使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
5、思维创造。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 创造性的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归纳 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 法就是辩证逻辑。
李景隆主编的《应用写作》把上述创造性思维称为“创造工艺”,并介绍了对写作论文 很有参考价值的“创造工艺”方法——KJ法。具体方法是: 先准备下列必要的用品:①铅笔、钢笔;②红、蓝等色铅笔;③曲别针;④橡皮;⑤卡 片;⑥图解用的对开大白纸。此外,还必须有能摊开卡片的场所(大的桌子,或者是床)。 这种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写卡片;②对卡片进行分类、编成卡片群; ③排列卡片群,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④文章化。
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是:
第一,搜集材料。
第二,把搜集的材料(包括:经过作者发散思维想出来的材料,文献资料,以及从调查、 观察、实验中得到的材料)制成卡片。每张卡片写一项,这样就便于材料的分类、综合、比 较、追加和剔除。每张卡片都要加上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的标题。若将这些卡片加上序码 则更为方便。
第三,把这些卡片象扑克牌那样摆到桌子或床上。
第四,边读,边思考,把内容相关的卡片调到一起。这时要注意,常常会思考出新的问 题来,应该立刻写成卡片放到里边去。
第五,这样便会得到若干个卡片群。对这些卡片群要依次细读,琢磨为什么会把它们放 到一起,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把思考的结果简要概括地写出一张卡片,放在每群卡片的最 上边。为了表明各群卡片内容是不相同的,要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分别标出符号。然后,把每 个卡片群用曲别针别好。
第六,上面编成的是小的卡片群,下一步要编中的卡片群。编中的卡片群与上述编小的 卡片群的方法一样,也要写出一张新的卡片,概括出这一群卡片的要点,放在最上边。也要 用颜色铅笔标出共同的符号,以与其他卡片群相区别。
第七,以相同的方法,对中卡片群进行编组,最后编出大卡片群。
第八,这样就逐步地把卡片小、中、大地集团化。在这个卡片群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 卡片群想做得好,就不能把另一群中的任何一张卡片随意抽出来插入到这一群里。每个卡片 群无论大小,都是紧紧绕着一个中心、一个观点组成的'。还要注意:编卡片群,必须这么由 小到大来编。有些人卡片分类往往先做大的划分,把大类分出之后再分小类。这样由大到小 的分类方法不好,因为这么做,是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固定分类标准出发的。如果循着旧的 观点分类,就不可能产生创见。卡片群只有从原始材料出发,不抱任何成见,不带任何框框, 由小到大地编制才可能产生出新意。
第九,开始排列大卡片群,以图解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先把每个大卡片群中的第 一张“观点”卡片抽出来摆在桌子上进行空间排列,看这些大的“观点”卡片之间有何意义 上的联系,怎样排列能富有逻辑效果,能更鲜明、有力地表达出论文论述的主题。考虑好后, 画到大白纸上。
第十,再这样排列中、小集团的卡片群。卡片的分类是由小的到大的,是由编出小的卡 片群开始,然后再汇集编成中的,到大的卡片群。而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与此刚好相 反,要先从大的卡片群开始,也就是先把文章结构上的几个大的部分先安排出来。然后再考 虑每个大的部分中几个观点的安排,这就是中卡片群的排列。最后是小的卡片群的排列,把 一张张卡片排列好,这样就有条理地集中说明了一个个小的观点。这些都要画在大白纸上, 小的卡片群可以只写出观点,一张张所使用的材料卡片,可以用序码标明先后次序,在白纸 的图解上加索引说明。
第十一,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按图用嘴试着说一遍,如果通顺、流畅,言 之成理, 表达得清楚,那是好的图解。如果说得别扭,意思不清或者缺乏逻辑效果,那还需要进一步 调整、修改。
第十二,有了满意的图解,就可以按图解的顺序开始写文章了。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万字),学位论文(硕士 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对于硕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局部或阶段的成果,包括对已有成果新的改进等。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性指标得分比较低。研究生完成的研究大多只能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成果。因此,研究生必须对课题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牢牢抓住研究中的创新点来撰写论文,不能模仿或重复已有的研究。本校学报编辑部曾通知一研究生论文退稿,作者觉得迷惑,表示“论文是模仿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写的,人家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也许是不注意创新性要求,重复研究的典型实例了。
3.逻辑性要求
它要求论说有据、思路严密、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自成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浅显地讲,学术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交流平台,要充分显示和科学地组织素材,通过科学的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4.其他要求
对于科技论文还要求具有重现性和有效性。所谓重现性就要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提供的方法、材料去实施同样的研究步骤,并重现论文的结果。其结果应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用价值。为了满足文献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评价(审)指标
论文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因此了解论文的评价指标对于构思和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
1.学术期刊对论文的评价指标
不同期刊在审稿中采用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但主要精神还是基本相同。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审稿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选题意义(每一指标均设置 a优、b良、c及、d较差4个等级);创新性;先进性;正确性;可读性。一般来说,审稿中论文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级都不能低于c级,否则审稿难以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
其评议指标设置为一级指标有5项:选题与综述(25%)、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0%)、研究与设计能力(10%)、创新性(35%)、写作能力(10%)。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评价体系略有不同,期刊论文侧重评价研究结果,学位论文不仅重视结果,也考察研究过程和作者的知识、能力。然而,都较注重对创新性的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
(一)关于选题
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待说明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导师选定,但也有学生自己选定的。具体的选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在此只能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a)选题最好选择自己的强项或熟悉的领域;b)就研究生的情况,硕士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c)研究涉及面不宜太宽,以避免需应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顾此失彼,例如尽量不要选择类似“战略研究”、“对策研究”这样的综合性很强的课题;d)选题不要太生僻,以致于鲜有参考文献作参考,而造成一开始无从下手的局面。e)除了选题意义,研究生的课题最好选择新的视角、应用新方法来研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的课题不一定一致,在此可能有3种情况:1)重合,论文选题与课题基本一致;2)收缩,论文选题只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一般是选取最具发表价值的那部分;3)变通,有的研究课题(如某些应用研究)不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需要作些变通。
学位论文改写成学术期刊投稿论文其议题可以不同,后者由于篇幅的限制议题范围可以收缩,精选有创新内容的素材。
(二)撰写前的准备
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由广泛、分散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专一地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由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应用知识为主;由接受已有知识转变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思维和工作,开发新的知识信息。因此,必须在心理上、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撰写论文也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这是笔者受理编辑上百件研究生论文后得出的结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是非常艰辛、细致的工作,都不能太浮 躁 ,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文凭),富有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有“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2.调研准备
牛顿把他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做好前期调研、文献利用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广泛、系统地进行文献检索,把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尽量收集全(对我校艺术类学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加以阅读、分析、疏理和利用,做到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了如指掌。阅读一般从专著开始,然后是综述类文章,最后是原始论文。
科技类学术论文应尽量引用国际上权威专业期刊的论文,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起点高,一开始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涉及该研究的前沿领域,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文献调研和利用不能局限于导师提供的资料和手头的一些中文书刊,不仅开题前必须系统检索、系统收集,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跟踪、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吸收知识的过程。若需要深入社会作实地、实物考察的也不能轻易放弃。有些研究生论文的素材老是离不开学校的圈子,离不开书本,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3.构思与提纲
构思酝酿论文需要较长的过程,它贯穿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首先根据选题来确定研究的预期的目标,将课题解剖和分析,然后构思(或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得到相关的论据或预期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以致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不少研究生论文都在这一环节上 “翻船”。例如,研制得出了实验室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性能测试,然而没有设置参照样(对比样)的性能测试(或没有参照样的引用数据),从而难以比较和证明新研制试样的优越性,前功尽弃;探讨了某一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或数学模型,但文章最后没有对模型加以验证,专家审稿未被通过。 因此构思要尽可能地系统性,严密性。有时要考虑论文的要求来设计科学研究,有时根据科研的情况的变化调整论文构思,当科研基本完成时,论文构思也基本形成。
写提纲前,应了解一下该学科、该种论文类型通常的论文格式,它可能已原则规定最高一级的论文提纲。根据论文的中心议题,疏理一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的逻辑关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列出提纲。要注意提纲的系统性,同一级的提纲应具有并列逻辑关系,上一级提纲与它所有的下一级提纲应具有属与分的逻辑关系。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
1.内容素材如何组织
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a)递进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采用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论述,如某文章为某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内容安排:引言—理论依据-各因素分析-初拟模型-各因子、系数取值-验证和修正模型—结论。其中后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b)并列式,把论题分解成几个从属的、并列的子论点,分别论述,最后综合出相应的结论。c) 复合式,将递进式和并列式根据需要复合应用,实践中用得较多,如材纺、化学化工等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采用这种安排。
许多学科的实验研究报告(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有例外),除引言及综述部分外,一般研究会涉及n个子实验,需介绍n组子实验方法与条件,n组子实验数据和结果,n项分析和结论,其素材是一个平面结构,而论文的叙述是线性的。实际撰写时,往往先将素材切成3块:第一块逐一介绍n组实验方法与条件(包括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第二块逐一显示实验数据、图片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图片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各组相关结果或结论,然后综合与分析各组实验的结果,得出并讨论总的结论;第三块显示结论作为结语(见图1)。
2.论文取材
论文取材其实是有讲究的,研究生论文中问题还真不少。
1)不要模拟教科书的模式写作,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心目中的读者,用较大篇幅交代基本概念,复述基本理论和专业人员已知的内容等,都是不可取的。写论文的目的是与同行交流,“说服”审稿专家认可你的研究成果,就要让他们看新的、有吸引力的东西。要扭住文章的创新点,正确、明了、简洁而滴水不漏地表述、论证自己的成果。
2)论文既要顾及系统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处理好重点(深入论述)与非重点(概括简述)的关系。例如论题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涉及到,但不是本文的创新点,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原则性地描述一下,例如“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本文不再赘述。”然后引出参考文献即可。
3)在许多情况下,显示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过组织和处理加工的、计算只列出关键公式与步骤,运算过程、一般的实验过程往往被省略,以尽可能地节省篇幅。
学位论文的取材与期刊论文有所不同。学位论文篇幅长,可以叙述得宽泛些、详细些。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可以介绍得全面、详细些;可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及过程(以表明研究工作量),如较详细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工作,计算过程、调查研究工作等;研究得到的数据、图片等也可显示得较为充分、原始。撰写期刊论文往往只能精选素材的精华部分,紧紧围绕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这一部分来组织素材。
3.如何强化论述
论文以“论”为主,在“论”这方面,不少理工类、艺术类研究生尚不擅长是很正常的。首先需要了解那些内容必须展开“论”,深入地“论”,什么时候避开或简化“论”。为便于理解举一例:某文章对高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时,对几点建议每一点都是平均用力,没有强调重点,而且每一点都只顾提出建议而缺乏分析探讨:要怎么怎么做,应该如何如何做。读者看不出哪些建议是作者自己的主张,是作者新提出的,哪些是复述前人的主张,提出建议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就像一篇工作报告,不像论文。因此,所谓“论”,作者不仅仅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必须对作者自己提(得)出的新的观点、主张、新的结果和结论作深刻的解释、论证;复述前人的可以简化和(或)引出相关参考文献。
刚才谈到的是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论”。不同学科(问题)或不同类型论文的“论”法是不同的。论述要有系统性,对于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 (或)对策,首先必须对该领域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主张。就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作深刻的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好处,与以往的做法有哪些改进;在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可从现有理论的高度来论证其合理性,从实践的角度列举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实例来论证其可行性或有效性等等,总的目的是努力使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类论文的“论”思路相仿,但论述方法不同。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实验或调研)方法,对实验(调查)所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与综合,得出相应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对于得出的结论与已有成果相比有何新的进展,都属于“论”的范畴。但是,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以为“论”可以到此结束,对研究得出的结果结论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讨论,并将此提升到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知识,“论”到此可以完美谢幕。
4.如何表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
学术论文不能像商业广告那样直接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哪些创新,恰如其分地论证和表述其先进性、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认准创新的亮点是什么,围绕创新亮点从论文的引言、研究结果及讨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三部曲)进行论证和表述。引言部分,在对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研究情况的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引出国内外参考文献),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表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期望得到新的结果。暗示没有重复前人的研究,或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而展开新的研究,有所不同和改进,或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从表述形式上看,以国际前沿研究为起点,您的研究可能达到国际先进,瞄准国内的可能达到国内先进,为以后的创新论述作铺垫。正文部分,围绕创新点,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研究结果或论据的显示,重点论证如何达到预期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并与已有成果相比较展现优势。对于其中的创新点要进行必要的理论解说和讨论。第三部分“结论”简要总结和点明文章新得出的结论,即创新点。
结论中表述创新性的语句可以是:“首次进行×××研究并得到×××预期的结果”;“首次证明了×××”;“成功地将×××并得到实验(践)验证;” “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更×××”;“本文得到的结果(结论)据文献检索尚未见文献报道”,等等。当然,说这些话是要有依据的。
“三部曲”中,第二部分正文是关键,但笔者提倡“三部曲”前后呼应共同来表述论文的创新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论文由于忽略第一、第三部分的铺垫和点睛作用,使得其创新性的判断变得模糊。
在此列举一则文章审稿失败的实例,以供借鉴。一篇题为“基于批量定制的产品网上销售接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家审稿意见如下:无论是系统设计或程序开发都是应用研究。该文对网上接单系统进行了设计、编排与开发,但既无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作对比,也缺少系统实际应用的实例加以论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无法判断,发表意义不大。
(四)语言文字的表达
研究生论文的文字表达情况总体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各学科都有自己专业术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初学者只有多阅读一些专业文献,多查阅工具书,勤学好问来弥补该方面不足。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建议同学们在文章的勤修改上狠下工夫,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作为一个研究生,发表论文是你研究生涯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同时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势必会经过一些导师的指导,那么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是否一定要和导师商量呢?
我觉得这得看你要发表的论文内容是什么了,如果你自己发表的是跟导师的研究不相关的那当然是可以不用商量的,但是如果你的论文内容是与你导师所研究内容有关、或者你经过了你导师的指导,那我觉得这种情况你是一定要告诉你的导师的。
而且我认为假如这是你为了获得学位答辩资格而发的这种论文,那么也请一定跟你的导师确认。接受他包括名字顺位、投稿刊物的建议。 尤其是投稿前,因为你的导师毕竟经验肯定是比你多,有你导师的投稿,肯定会提高你论文的质量。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人还是要保持一个谦虚学习的态度,导师毕竟是你的导师,作为学生我觉得还是要经常去和你的导师去沟通,这样既能搞好你们之间的关系,又能从导师那里学到知识。我觉得这点也是人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对于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否一定和导师商量这个问题,就像我以上所写的一样,看情况再说。我个人觉得其实无论是否和导师所研究的有关,最好还是要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主要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能听取很多导师的意见。这点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肯定要和导师商量。读研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和导师搞好关系,你的毕业论文能否顺利通过和导师的关系非常大,不要瞒着导师搞小动作,尤其是在学术方面。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了,你的论文只要一发表,知网上面一搜就可以知道,到时候导师问你发表论文为什么不和他商量你怎么说,还不如发表之前和他说一声。
而且发表论文是好事,为什么不和导师商量呐?导师又不是洪水猛兽,自己学生论文发表成功后导师面子上也有光。研究生的导师一般都是在某一行业领域钻研很深的专家,在你论文投稿之前拿去让导师指导一下,一方面增进和导师之间的友谊,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另一方面可以对你进行指导,比如论文格式、投稿期刊啊,你要知道研究生导师怎么着也发过几十篇论文,有些甚至发表过EI、SCI,随便指导你几句都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
肯定要先选择研究生导师啊,不选择肯定有影响。你也知道自己学校哪个导师牛逼些,项目多。联系起来也方便,再说导师也喜欢招本校的学生
导师指导你写毕业论文啊 笨死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