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感情。在大学特定的 文化 背景下,大学生及其恋爱心理凸现出有别于社会青年的心理特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在阐述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并根据人们常见的归因偏向对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策
现如今,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在校园里已经相当普遍,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像以前那样遮掩了,它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聊天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大学校园中一道不可缺的独特风景线。然而,伴随恋爱现象的普遍发生,恋爱心理问题又成为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如果对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树立健康的恋爱观以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现象普遍化。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和公开化了,不再像过去那样遮掩了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正处于恋爱状态或有过恋爱经历以及有恋爱动机的人数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大内容,大学校园成了大学生们寻找爱情的一座圣堂。
2.恋爱途径多样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已不再仅仅依靠父母和朋友的介绍,而是希望在爱情中展现自我,自主追求,进行自由选择。通过网络、社交圈、相亲节目以及各种可能的媒介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3.恋爱标准现实化。当下的大学生择友普遍很务实。在对象的选择方面,已经不仅是外貌、性格等因素,对象的才能、发展的潜力、经济实力、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择友的标准。例如当前流行的“宝马女”“豪宅梦”“包二爷”等恋爱现象说明了这一点。
4.恋爱过程浪漫化。大学生恋爱受当代艺术及其年龄阶段的影响,充满了幻想浪漫色彩。例如像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等文化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此外,情人节、 圣诞节 等节日的庆祝以及旅游、舞厅 、咖啡厅、电影院等高档消费是又是行为浪漫化的体现。
5.恋爱行为开放化。当代大学生恋爱不再像过去那么含蓄,花前月下、林荫树丛、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双双对对相依相伴,在校园里已经成为了常见的风景。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持认可和宽容态度,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的贞操观念逐渐淡化。
二、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种神秘的领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恋爱经历的人来讲,恋爱是刺激的,充满诱惑力。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的机会,尝试恋爱,即使不爱对方,有人也会去尝试。
2.从众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其余的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觉得自己也理所应当地应该这样。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当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地进进出出,情意绵绵,羡慕之下,他们会随波逐流,加入恋爱队伍之中。
3.寂寞心理。大学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比高中减轻了不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由于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不明确,对自由支配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同时又没有太多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因而常常感到寂寞、无聊、孤独、茫然。于是,有的同学通过恋爱这种亲密异性关系的建立来排遣孤独,获得感情寄托。
4.虚荣心理。有些同学谈恋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争面子,找一个朋友就是为了跟其他人攀比,“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如果在大学里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甚至有的大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追求自己人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5.功利心理。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是看中对方的人品,而是看中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背景,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甚至抛弃原来的恋人另寻新欢。这种爱情是带上了利害得失的功利色彩,是“头脑中的爱”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对策
1.认识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神圣的,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事,它是基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形成的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它应该包含欣赏、承诺、责任、奉献等内容,不应该附加其他目的,物质上的虚荣、游戏爱情、相互攀比的动机是不可取得的。端正恋爱态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若不清楚爱情的本质,那么在恋爱过程中便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困惑。
2.摆正爱情的位置
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只为爱情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以谈恋爱来达到消愁解闷的目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爱情应该服从学业和事业,只有将它融化在理想和事业中,其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的爱情才充满生机。妨碍事业的爱情是人生永恒的悲剧,促进事业的爱情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3.培养恋爱的技能
首先要培养自身迎接爱的能力和拒绝爱的能力。培养迎接爱的能力,能更好地增强她们在恋爱关系中的主动性,培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拒绝爱的能力,即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就应该有勇气加以拒绝,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对方的追求,而盲目地应承下来,即使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其次,大学生要学会沟通和理解,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增进恋人之间的了解,化解矛盾,巩固双方感情。最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异性的魅力并不表现在外表上,而是由内在的修养和品行决定的。
4.规范恋爱的行为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应该形成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首先,言谈文雅,行为检点,在公众场合要避免过于粗俗的亲昵动作,否则有损爱情的纯洁以及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其次,要学会善于控制情感、理智行事。对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要注意克制调节,将注意力转移升华,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以不致越轨,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5.转移恋爱的盲从
第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和自我发展,而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恋爱、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第二,要学会处理恋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恋爱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不因恋爱而脱离了生活的集体,因为爱情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第三,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 社会实践 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磨练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使大学生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到充实和美好,可以把那些没有恋爱需要的学生精力转移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避免盲目从众的恋爱。
参考文献:
[1]魏永娟.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及指导[J].工会论坛,2011,17(4):115-116.
[2]孙荔.从“非诚勿扰”看大学生恋爱心理[J].经济与法,2011(3):369.
[3]刘锦屏.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误区及引导[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9-11.
[4]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0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让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走到了阳光底下。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恋爱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加之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理智的分析和思考,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大学生的恋爱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误区
1、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发展变化迅速,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单纯。有的是为了排解孤独寂寞,在枯燥的大学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相互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有的是为了寻找一张长期饭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有的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把恋爱当成自己能力和魅力的体现;还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取经,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能够取得一些恋爱 经验 ,为今后真正的恋爱打一些基础。
2、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成熟
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加之社会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较为幼稚和任性。恋爱中很多大学生不懂认知他人的 方法 和技巧,不懂得尊重和珍惜感情,也不知道爱情的真谛,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勇气。一些同学把恋爱当作游戏,对恋爱随随便便,高兴则在一起,不高兴就分开;一些同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相处中缺乏包容和理解,因为小事就大吵大闹,甚至还会大动干戈;一些同学谈恋爱只是为了面子,为了寻求刺激;还有的恋爱双方只是出于某种现实的目的在一起,缺少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对未来也没有长远的规划。
3、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不慎重
受到西方文化、自由思潮的影响,加之很多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大学校园里成双入对的出入已属平常,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接吻、拥抱或进行一些亲昵的行为,造成公众场合下的视觉污染;当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大学周边的居民住宅区成为滋生这种行为的温床,很多大学生打着 考研 、学习的旗号,不住学生宿舍,而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屋,恋爱中的大学生住在一起,生活堕落、混乱,造成怀孕、生殖器官疾病甚至感染上性病。
二、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扩大,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鱼贯而入,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加之报纸、媒体、影视、网络对社会上一些坏风气、坏现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报道和宣传,混淆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婚恋观,使大学生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是非难辨,真假不分,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恋爱也增加了许多功利的因素,大学生的恋爱变得现实而冷酷,比起浪漫的爱情,他们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
2、高校因素
我国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打入到学生内心深处,课程的实效性差强人意。加之在学校生活当中,知行有时并不能合一,高校缺乏对学生诚信和道德行为的约束、监管和评价体系,这让同学们感到课本的知识和现实是完全脱节的,丧失了对德育教育课程的兴趣。随着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制度的放宽,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监管完全放松,管理制度软弱无力,学生犯错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而且针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课程较少,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不文明恋爱行为,助长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
3、自身的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敏感脆弱、自私自利,思想不够成熟,自我认知程度较底,缺乏和别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抗压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业、就业、 人际交往 等压力,很多同学自己难以承受,于是找个恋人来分担、缓解自身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高校缺乏对大学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高校周边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甚至出租房屋、宾馆等不良环境较多较繁杂,这些给大学生的恋爱、同居甚至不正当的性行为提供了条件。
三、帮助大学生走出恋爱心理误区的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努力营建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身心愉悦的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减少浮躁、孤独等不良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高校要不断加强两课的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修养,开设有关大学生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选修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婚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定策略,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不文明的恋爱行为是低俗的、可耻的,婚前性行为是不可取的,会对大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学校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老师的作用,建设集筛查、教育、帮助、干预、和追踪于一体的恋爱心理帮助的工作体制,切实做到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严明校规校纪
高校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严明的校纪。在学校、班级、学生中强化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等风气的形成。要科学的量化学生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大学宿舍 规章制度 的管理,严格规定宿舍的作息时间,对违反宿舍纪律、夜不归宿的同学要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对于在恋爱中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教育,必要的话要对其进行记过或开除的处理。
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恋爱的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职校恋爱现象的心理本质分析及教育应对》
摘要:爱情无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感情表现之一。但是现在的学生恋爱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方面它使人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恰恰是莘莘学子们敏感而又困惑的问题之一。处理得当可以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处理不得当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发展。笔者就当代学生恋爱的种种现象,分析了恋爱现象的本质原因,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恋爱;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4-02
当代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他们的恋爱观,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当前高校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一、学生恋爱现象
1.普及化当前,在学生里,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1/3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60~75%,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化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恋爱观:“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在他们的思想中好像进学校门就等于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20%左右。
3.公开化过去,学生谈恋爱很讲究各方民族文化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他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学校园,便能亲眼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聊得你亲我热的,旁若无人。
二、基于学生恋爱心理
青春期是绚丽美好和忧郁烦恼并存的时期,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惊奇和不安,内心体验着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他们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第一,理解爱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挖掘。让学生理解,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责任是恋爱的基础,虽然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学生要明白,处于学生时代,什么是第一位的,什么是第二位的。倘若因爱而影响了学业和事业,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展种类繁多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能有效的树立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转移视线。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身体的生理需要的本质反应,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应对
1.生理认知缺乏。①女性进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经为标志,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标志。对女性的月经一般可以科学看待,但对遗精现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其实,正常的遗精应该遵循“满而溢”的规律,同女性的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不用担心遗精会影响自身身体系统的发育。②乳房或阴茎的大小有个体的差异,它们的大小不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③过分的关注身体和外貌,会把对身体的不满意扩大到生活方面。比如,节食减肥、喝减肥茶等。事实上身体外貌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生活中应该值得关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能为我们带来成功与幸福的东西很多,因此,积极的接受独特的自己,让智慧为你增添自己永远的魅力。④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正在恋爱中的女性自觉是幸福的,对以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反之,在恋爱中的朋友,看见他人就与自己的恋爱对象相比,对他人充满了很多的幻想。⑤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变得更加刚强,此话并不无道理。但是有的同学在看待这句话是有了不同的理解,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教育应对。①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②把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③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同时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心理知识缺乏。①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念。性不是邪恶,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应该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性。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就仍然是纯洁的,适当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状况,不必要忧虑重重,刻意压抑。②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种现象,有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根本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反而会表现出亲昵的行为,从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的不尊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文明。③现代生活多姿多彩,对外界的物质的认识观,同时也有四面来的不良诱惑,不良的诱惑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他们的成长进步。不要给自己主动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或者把引起诱惑的实物隐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动,从而思想不动摇。
总之,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恋爱心理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爱情》
摘要:大学生中大部分都会经历谈恋爱的过程,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种种限制,种种原因,大学生爱情的成功率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所以在大学里,失恋也就成了和恋爱一样频繁的事情了,但是,爱情固然好,毕竟爱情也是一件要随缘的事情,而且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将恋爱和学业协调好,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理性对待大学爱情,平衡好爱情和其他事物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原因爱情责任感失恋学业理性
正文:进入大学才发现,在高中很少见,有也要偷偷摸摸的“恋爱”,什么时候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从身边同学的情况来看,大学里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就像高中里偷谈恋爱的同学一样,少之又少。
一、谈恋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学生会有那么多去谈恋爱呢?
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恋爱是男女互相爱慕。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我们男女就不“互相爱慕”,一进大学了,大家纷纷都“互相爱慕”了?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可能有点消极了):首先,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不再那么严的管着我们了,对我们来说,大环境宽松了,也就更容易放得开去干想干的、以前没干过的事了。其次,高中时老师就经常会说:“现在先不要谈恋爱,专心准备高考,等上了大学了,怎么谈都没关系。”这些话无疑也给了高中时的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暗示我们,大学里可以大胆谈恋爱。还有,进了大学之后会发现,一对对的情侣们亲密的出现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是大部分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的心理,同学们一个个都有了男(女)朋友了,我没有的话太丢人了,于是我也要找一个。最后,不得不考虑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非常的空闲的,谈恋爱的这些人中,也不乏那些是因为寂寞无聊空虚而要找个对象的。
二、恋爱与爱情
恋爱与爱情,并不完全一样。虽然大学里谈恋爱的随处可见,但是那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不仅很少见,而且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曾经看到过一对问答“现在的社会上还有爱情吗?有啊,电视剧里有的是。”个人认为,这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现在所谓的爱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外在因素,离真正的爱情是越来越远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是两个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起成长一起长大的过程。在爱情里,我们会想从内心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魅力,我们会希望自己能让对方感觉到轻松愉悦。总而言之,爱情应该是一股能使人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显然,这和大学生的恋爱大不一样。
三、失恋与责任感
在恋爱的季节,爱情是多变的。现在校园里的人,大多都还不成熟,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与不确定因素,带着当事人本身对自己感觉的模糊性,失恋在大学里就成了家常便饭。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要说双方前期一点感觉都没有,显然也不合适,人有种“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视”的“本能”,得到了所谓的爱情之后,便不会加以珍惜。一开始对双方可能会“迷恋”,时间久了,就觉得没趣了,这时支持感情继续下去的,应该就是“责任感”了吧,不想自己原先的承诺破坏了,便选择继续,等到其中一方实在厌倦了的时候,伤害也就来了,“责任感”的淡化最终导致了“失恋”。
四、处理失恋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弱,当又一段感情破裂,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做出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这时就需要妥善处理失恋问题,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失恋者要认识到,人生中可以体现人生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处理好爱情和其他东西的关系,不要把爱情看的太重,没有了情侣还有是很多关心你的亲人和朋友的。
失恋者身边的老师、朋友们,有时候也是处理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朋友,如果有发现同学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千万不能忽视,要安慰关心,让失恋者感觉到爱情之外的温暖,早日走出失恋阴影。而且,平时越是内向、腼腆、文静的同学,其真实的心理想法隐藏的越深,越需要我们去多关心。
当然,帮助的手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话,则很有可能起到负面的效果。应当采取先辅助失恋者发泄完再对其进行安慰劝说的方式,否则不满长期在内心积压的话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女生的话可以用陪她大哭一场等方式助其发泄,男生也可以陪他跑跑步等,发泄完之后就可以比较冷静,比较理性的思考问题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总之,失恋后必须妥善处理,我们也要多多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失恋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兼顾学业与爱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处理好的大学生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无法自拔,有些大学生则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无意于学习,进而荒废了学业。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而大学里,我们都还很幼稚,可能爱情观不是很正确的人也不在小数,选择伴侣的时候就需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伤害了自己。
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
总结 :大学并不是最适合找一生伴侣的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应以学业为重的,但是要找对象的话必须慎重,真诚。一旦遇到真的悲剧的爱情,就应该学会放弃,毕竟“强扭的瓜不甜”要拿得起放得下,更不要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要理性对待爱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与最难忘的时光,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较为完整知识框架的时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复杂性,再加上学习、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扰,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不和谐、 自我评价 过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大学生要想尽快融入社会与适应社会,就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几种心理问题,主要归结于社会、家庭与自身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受思想与 文化 的途径较多,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选择的时候,便不知所措。
(二)家庭方面。严厉的父母,经常命令孩子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些孩子往往独立性较差;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多为孩子创设较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孩子的依赖性较强,自控力较差;放任自流的父母,经常任着孩子发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师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
(三)学校方面。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一线教师,也很缺少。在加上,有的大学生不喜欢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这样他们的身体素质便逐渐下降了。目前各院系层面较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心理问题,便常会将复杂的心理问题转化为思想教育工作,仅仅依靠自己的生活阅历,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四)个人方面。由于大学生存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偏差,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差距,独立意识与依赖心里的矛盾,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许多大学生面对淡漠的人际关系甚至激烈的学习竞争,常常对自我加以封闭,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观看电视剧与玩电脑游戏上,从而与外界隔绝。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高校在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具体如下:
(一)院系领导要注重培养心理骨干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高校要帮助从事思政工作的员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其积极学习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主动探求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实现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引导大学生掌握适量的心理学知识。大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高校应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个体或者团体辅导等,来提高大学生的自省能力,指导学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三)加大心理咨询工作力度,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高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同时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避免一些同学担心自己的隐私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通过拨打热线的方式,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给予必要的辅导。同时,高校也要将异常心理现象排查工作常态化,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四)营造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教室走向课外。高校要从学工处与校团委抓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以及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观摩心理健康剧场,心理健康教育沙龙,开设各类相关讲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五)高校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任课老师、班主任与专兼职辅导员、学生会思政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干预小组,齐抓共管。高校还要不定期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注重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发挥个人潜能。
(六)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与关爱。院系层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饮食起居的关心,特别是对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帮扶。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耳目”,调动学生干部对周边同学的观察,一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上报老师,告知家长,对于情形严重的学生,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可建议其家长带领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恋爱观的变化尤为明显,在大学生队伍中尤其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恋爱心理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也在快速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探讨当代高校党的恋爱观 教育 ,女大学生的恋爱观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不良现象找出改善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大学生;恋爱观;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恋爱观的变化尤为明显。尽管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倡导和教育青年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但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恋爱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当代女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特的群体,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恋爱观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高校的建设,并且对社会女性的婚姻观乃至下一代的婚恋观都会产生较大较深远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研究。
一、现代高校所倡导和教授的恋爱观
追逐爱情,崇尚美满的家庭,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和谐都是有益无害的。当代大学教育中涉及爱情、家庭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让他们能正确看待婚姻、爱情是大学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恋爱观
当代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了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教育。其中,人生观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出自己美好的明天,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短暂的和可耻的。法治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责任,遵守法律和纪律的约束,做个合格的好公民。道德观教育中,直接引导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恋爱观,把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通过这些教育使大学生受到熏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二)引导人们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准则
高校教育青年在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时,要做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互敬互爱,互信互免,互助互让,互谅互卫,和睦相处;引导人们把爱情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承担起赡养老人,父与子女的责任。引导人们用这些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建立美好的婚姻家庭生活的必要保证。
二、现实生活中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扭曲
(一)当代高校女大学生恋爱目的的多样化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对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的女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是为了得到对方的照顾,使自己生活和学习更加得心应手。的女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空闲时间较多,比较孤单寂寞,为了摆脱这种空虚和寻找刺激而谈恋爱。的女大学生谈恋爱,就是为了向对方或他人显示个人的魅力,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只有的女大学生是为了寻找真爱并与之结婚而谈恋爱。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人,一些不良的思潮正侵蚀着当代女大学生的头脑,他们的恋爱思想不在保守,恋爱目的不在单纯。
(二)金钱是大学生在择偶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尽管女大学生把情感因素放在第一位,但物质世界的发展,让更多的女大学生变得更加功利,更加物质,更加现实。在选择配偶时,往往是金钱物质左右了女大学生的选择判断。更有现实主义者,将择偶对象是否有房,是否有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物质条件满足基础上,才能谈其他。市场经济的进步,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状态的改善,让当今的女大学生更加势力,更加注重眼前既得利益。
(三)恋爱过程中不能正确理性的处理恋爱中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便迷失了自己,荒废了学业,丢掉了理想,忘记了父母老师的教会,不顾做学生的首要任务。而且,当两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理性的处理,这些学生在恋爱中迷失了方向,抛掉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有些恋爱中的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严重扭曲,他们完全迷失了自己,心中只想着对方,每日浑浑噩噩,在他们的恋爱观中,他们的爱情一定是也必须是完美,一旦爱情出现裂缝,便不管不顾,寻死觅活。大学生为爱自杀的人也不在少数,并且每年都会有类似事件发生,而且这些为爱自杀的学生中,女大学生占多数。
三、导致女大学生恋爱观扭曲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大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经济环境、 文化 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国家支持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是一致的,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问题,再加上西方思想的影响,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败坏社会风气的思潮。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的大量涌进,导致我们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忽视,“崇洋媚外”思想严重,中华优秀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新闻、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过渡的关注于负面信息的报道,在暴漏社会的假、恶、丑的同时,也给女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有久性,渗透性,针对性,家庭影响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一个人出生的家庭环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将来吃苦往往给孩子灌输不正确的恋爱观,希望孩子能够“飞上枝头做凤凰”,没什么也不能没钱,这都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恋爱观。
(三)同辈群体因素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影响具有自由性,渗透性和独特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与之接触的人,往往就是影响我们最大的人而且这种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当代女大学生的同辈主要是指学校的同学,有些学生的攀比心理,炫富心理,无形之中影响了其他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如不及时加以引导,这种影响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四、改善女大学生恋爱观扭曲现状的对策
分析当代高校教育的恋爱观、婚姻观内容与如今的女大学生恋爱、婚姻现实之间的错位,找到其中的症结,才能真正端正女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
(一)努力改善社会大环境
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的扭曲与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人。对物质的过度弘扬,对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放任自流,只能是使大学生的头脑不断被腐蚀。因此,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恋爱和婚姻。给大学生充分的自由,并在其中积极的引导,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还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西方外来文化,争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社会媒体也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优化学校家庭的教育
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人生观、法治观、道德观的引导是积极的,是正确的,可是在学生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大不如人意,说明光是课堂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学校教师尤其是思想理论课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做好典范。学校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组织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的体会和感受。另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学生择偶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龙、凤”与金钱的多少不是成正比的。作为父母要帮助子女掌握好 人际交往 的基本礼仪和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子女能够自立、自强。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有义务、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将志同道合的人作为自己的择偶对象,放下物质利益的羁绊,端正恋爱态度,认真对待感情。另外,大学生要认识到恋爱本身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要用中华传统文化来约束自己,不能三心二意,害人害己。大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面对和处理失恋,不能由失恋走向极端。
虽然当代高校部分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些问题会被解决,女大学生会形成社会所期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恋爱观,从而为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 要] 美好的爱情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大追求,而大学生恋爱已经越来越被人视为平常了。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其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恋爱就象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的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恋爱的逻辑。——《恋爱的人们》罗曼 [关键词] 恋爱;恋爱心理特征;心理困境;解决方法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新奇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有哪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时,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二、当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什么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4.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 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人品和 兴趣 爱好 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 由于上大学时心理年龄都还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恋爱前都会考虑到恋爱失败怎么办?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爱。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承受不了失败恋爱的打击,思想上看不开,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例如:报复、自杀等一系列过激行为,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恋爱心理困境之四: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 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 健康知识 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恋爱,不要功利,未来的变数很多,现在出色的未必将来就是胜者,你和他/她都是如此; 一切随缘,不要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而去寻找恋情,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其实找些朋友比找个恋人更容易happy; 但是如果真的遇见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抓紧机会主动上前吧,学生时代的恋情还是很珍贵的,值得回味一生。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 [2]《恋爱心理学》 作者:烨子. [3]《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 作者: 穆铭. [4]《男人的真话与谎话》 作者: 李达烨. [5]《情爱物语——情爱告白 》 作者:彭彦彰. [6]《男人的特权女人的选择》 作者:张维青,刘纳.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3000字 2. 大学爱情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论文 5.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恋爱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恋爱进一步的关注,恋爱心理学的“知名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考证证明,人体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等荷尔蒙与爱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恋爱学论文。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恋爱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促进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所倡导,力求用一种开放、欣赏得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赛利格曼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二十四种美德。二是积极的情绪,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幸福民主的家庭环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眠教授引入中国,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恋爱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调节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结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思想的相似。首先两者的研究思想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将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两者都重视预防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塑造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预防,其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而提供服务,促进成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社会心理预防。
(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塞利格曼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1]。由此可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大学生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对其恋爱观的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恋爱行为,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二)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总目标:
①了解正常的恋爱心理,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
②协助成员认知爱情成分,并澄清自己的择偶条件,建立切实的择偶标准。
③协助成员建立恋爱关系间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恋爱观。
④协助成员理解爱的发展,了解阶段矛盾,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⑤协助成员感悟爱是成长,正确掌握失恋时的自我调适之道。
⑥协助成员分享愉悦的恋爱关系。
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体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情绪)
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
参加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共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10人曾经谈过恋爱,4人尚未恋爱(大三6人,大二4人,大一4人)。
团体辅导设计:本次辅导进行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次辅导的时间为2h.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进行。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爱的.相聚、爱的认知、爱情地图、爱的轨迹、爱的成长、爱的分享。
团体活动地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开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团体辅导方案,不仅扩展了大学生恋爱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升恋爱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积极心理学恋爱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真实恋爱的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增强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并在同质团体里,其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的反思和展望。由于现在国内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部分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等的团体辅导,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辅导的训练。而在中国知网上用“积极心理”和“团体心理辅导”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只有五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积极的主观体验等方面,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在未来,高校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1]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66-268.
[2]祝楠,王宁霞,魏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5.
[ 恋爱心理学论文 ]相关文章:
1.恋爱心理学从色彩看他的性格
2.关于7大恋爱趣味的心理学
3.教你摆脱单身的恋爱心理学
4.恋爱心理学详解
5.恋爱心理学:八种女人最让高富帅心动
6.女人恋爱时的心理
7.女生恋爱时的心理
8.恋爱时女生的心理
9.剩女们的恋爱心理
10.恋爱恐慌症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感情。在大学特定的 文化 背景下,大学生及其恋爱心理凸现出有别于社会青年的心理特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在阐述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并根据人们常见的归因偏向对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做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策
现如今,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在校园里已经相当普遍,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像以前那样遮掩了,它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聊天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大学校园中一道不可缺的独特风景线。然而,伴随恋爱现象的普遍发生,恋爱心理问题又成为大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如果对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树立健康的恋爱观以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现象普遍化。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和公开化了,不再像过去那样遮掩了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正处于恋爱状态或有过恋爱经历以及有恋爱动机的人数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大内容,大学校园成了大学生们寻找爱情的一座圣堂。
2.恋爱途径多样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已不再仅仅依靠父母和朋友的介绍,而是希望在爱情中展现自我,自主追求,进行自由选择。通过网络、社交圈、相亲节目以及各种可能的媒介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3.恋爱标准现实化。当下的大学生择友普遍很务实。在对象的选择方面,已经不仅是外貌、性格等因素,对象的才能、发展的潜力、经济实力、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择友的标准。例如当前流行的“宝马女”“豪宅梦”“包二爷”等恋爱现象说明了这一点。
4.恋爱过程浪漫化。大学生恋爱受当代艺术及其年龄阶段的影响,充满了幻想浪漫色彩。例如像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等文化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此外,情人节、 圣诞节 等节日的庆祝以及旅游、舞厅 、咖啡厅、电影院等高档消费是又是行为浪漫化的体现。
5.恋爱行为开放化。当代大学生恋爱不再像过去那么含蓄,花前月下、林荫树丛、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双双对对相依相伴,在校园里已经成为了常见的风景。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持认可和宽容态度,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的贞操观念逐渐淡化。
二、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分析
1.好奇心理。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种神秘的领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恋爱经历的人来讲,恋爱是刺激的,充满诱惑力。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的机会,尝试恋爱,即使不爱对方,有人也会去尝试。
2.从众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其余的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觉得自己也理所应当地应该这样。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当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地进进出出,情意绵绵,羡慕之下,他们会随波逐流,加入恋爱队伍之中。
3.寂寞心理。大学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比高中减轻了不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由于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不明确,对自由支配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同时又没有太多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因而常常感到寂寞、无聊、孤独、茫然。于是,有的同学通过恋爱这种亲密异性关系的建立来排遣孤独,获得感情寄托。
4.虚荣心理。有些同学谈恋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争面子,找一个朋友就是为了跟其他人攀比,“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如果在大学里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甚至有的大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追求自己人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5.功利心理。有的大学生恋爱不是看中对方的人品,而是看中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背景,认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甚至抛弃原来的恋人另寻新欢。这种爱情是带上了利害得失的功利色彩,是“头脑中的爱”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对策
1.认识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神圣的,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恋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事,它是基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形成的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它应该包含欣赏、承诺、责任、奉献等内容,不应该附加其他目的,物质上的虚荣、游戏爱情、相互攀比的动机是不可取得的。端正恋爱态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若不清楚爱情的本质,那么在恋爱过程中便会产生各种问题和困惑。
2.摆正爱情的位置
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只为爱情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以谈恋爱来达到消愁解闷的目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爱情应该服从学业和事业,只有将它融化在理想和事业中,其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的爱情才充满生机。妨碍事业的爱情是人生永恒的悲剧,促进事业的爱情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3.培养恋爱的技能
首先要培养自身迎接爱的能力和拒绝爱的能力。培养迎接爱的能力,能更好地增强她们在恋爱关系中的主动性,培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拒绝爱的能力,即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就应该有勇气加以拒绝,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对方的追求,而盲目地应承下来,即使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其次,大学生要学会沟通和理解,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可以增进恋人之间的了解,化解矛盾,巩固双方感情。最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异性的魅力并不表现在外表上,而是由内在的修养和品行决定的。
4.规范恋爱的行为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应该形成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首先,言谈文雅,行为检点,在公众场合要避免过于粗俗的亲昵动作,否则有损爱情的纯洁以及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其次,要学会善于控制情感、理智行事。对恋爱中引起的性冲动,要注意克制调节,将注意力转移升华,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以不致越轨,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5.转移恋爱的盲从
第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和自我发展,而时间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恋爱、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第二,要学会处理恋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恋爱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不因恋爱而脱离了生活的集体,因为爱情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第三,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 社会实践 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磨练自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使大学生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到充实和美好,可以把那些没有恋爱需要的学生精力转移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避免盲目从众的恋爱。
参考文献:
[1]魏永娟.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及指导[J].工会论坛,2011,17(4):115-116.
[2]孙荔.从“非诚勿扰”看大学生恋爱心理[J].经济与法,2011(3):369.
[3]刘锦屏.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误区及引导[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9-11.
[4]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0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让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走到了阳光底下。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恋爱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加之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理智的分析和思考,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大学生的恋爱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误区
1、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发展变化迅速,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单纯。有的是为了排解孤独寂寞,在枯燥的大学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相互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有的是为了寻找一张长期饭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有的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把恋爱当成自己能力和魅力的体现;还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取经,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能够取得一些恋爱 经验 ,为今后真正的恋爱打一些基础。
2、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成熟
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加之社会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较为幼稚和任性。恋爱中很多大学生不懂认知他人的 方法 和技巧,不懂得尊重和珍惜感情,也不知道爱情的真谛,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勇气。一些同学把恋爱当作游戏,对恋爱随随便便,高兴则在一起,不高兴就分开;一些同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相处中缺乏包容和理解,因为小事就大吵大闹,甚至还会大动干戈;一些同学谈恋爱只是为了面子,为了寻求刺激;还有的恋爱双方只是出于某种现实的目的在一起,缺少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对未来也没有长远的规划。
3、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不慎重
受到西方文化、自由思潮的影响,加之很多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大学校园里成双入对的出入已属平常,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接吻、拥抱或进行一些亲昵的行为,造成公众场合下的视觉污染;当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大学周边的居民住宅区成为滋生这种行为的温床,很多大学生打着 考研 、学习的旗号,不住学生宿舍,而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屋,恋爱中的大学生住在一起,生活堕落、混乱,造成怀孕、生殖器官疾病甚至感染上性病。
二、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扩大,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鱼贯而入,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加之报纸、媒体、影视、网络对社会上一些坏风气、坏现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报道和宣传,混淆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婚恋观,使大学生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是非难辨,真假不分,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恋爱也增加了许多功利的因素,大学生的恋爱变得现实而冷酷,比起浪漫的爱情,他们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
2、高校因素
我国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打入到学生内心深处,课程的实效性差强人意。加之在学校生活当中,知行有时并不能合一,高校缺乏对学生诚信和道德行为的约束、监管和评价体系,这让同学们感到课本的知识和现实是完全脱节的,丧失了对德育教育课程的兴趣。随着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制度的放宽,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监管完全放松,管理制度软弱无力,学生犯错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而且针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课程较少,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不文明恋爱行为,助长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
3、自身的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敏感脆弱、自私自利,思想不够成熟,自我认知程度较底,缺乏和别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抗压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业、就业、 人际交往 等压力,很多同学自己难以承受,于是找个恋人来分担、缓解自身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高校缺乏对大学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高校周边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甚至出租房屋、宾馆等不良环境较多较繁杂,这些给大学生的恋爱、同居甚至不正当的性行为提供了条件。
三、帮助大学生走出恋爱心理误区的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努力营建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身心愉悦的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减少浮躁、孤独等不良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高校要不断加强两课的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修养,开设有关大学生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选修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婚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定策略,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不文明的恋爱行为是低俗的、可耻的,婚前性行为是不可取的,会对大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学校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老师的作用,建设集筛查、教育、帮助、干预、和追踪于一体的恋爱心理帮助的工作体制,切实做到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严明校规校纪
高校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严明的校纪。在学校、班级、学生中强化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等风气的形成。要科学的量化学生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大学宿舍 规章制度 的管理,严格规定宿舍的作息时间,对违反宿舍纪律、夜不归宿的同学要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对于在恋爱中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教育,必要的话要对其进行记过或开除的处理。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从幸福的角度而言,爱情是一件人生大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情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爱情中的心理学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就要属个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了。然而我们大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之后,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变化也日益明显出来,对于异性的兴趣,吸引在走过懵懂,悸动的年纪之后有再一次萌发出探求的渴望,这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有必要做带有个人思考性的论述,以期望能廓清思想上的迷雾,解放从前的狭隘心理,正视和纠正个人的心理误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过由我这个还不曾涉过爱河的人来讨论爱情似乎有一点可笑。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正式地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讲讲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现状:异 *** 往困惑。异 *** 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 *** 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 *** 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 *** 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 *** 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如果感觉来了,想谈恋爱了,怎样慧眼识佳人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也就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区域性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错误,产生一个人一好百好的感觉。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负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以肯定积极为主的评价。晕轮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谈恋爱,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对于心理成长也算是必经阶段了。这同样也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与宣泄,这种宣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压抑自己内心的对于异性的向往,吸引的情感,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摧残与伤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很吸引自己的异性,在有些问题上面你与他她能够产生共鸣,而且自己也同样有着想要再次擦出思想火花的时候,就可以礼貌地讲究方法地向他她说出你的想法。请不要以为这太丢脸了或者是无礼的表现,相反这才是你自己真正尊重潜意识中那个“自我”的表现,是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消极的克制。当然这也是对于他她的尊重,因为你对于他她在这一点上是绝对诚实的!没有欺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内心。对于这爱慕的表白,能够勇敢地迈出的人终究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主人,因为她他做到了释放情感压力,超越了从前的自己,意味着一个新的自我的重生。然而尽管如此,这对于自己内心纯真的甚至略带稚气的真诚独白的流露还是存在风险的,当然是存在遭拒的风险,而且这一过程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那个真正勇敢的人终究还是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对于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总是会有收获的,要么是爱情,要么是内心的安宁,这样挺好。当然对于那些对于感情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不去倾吐自己的心声,而是任其在自己的内心百转千回,那就是暗恋了,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有体会的了。
那么,暗恋是什么?暗恋就是一个人偷偷地喜欢上另一个人而不让他她知道。就如泰戈尔笔下写到的那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暗恋最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向心爱的人表白,另一条就是把这份爱意珍藏在心底。也许暗恋是一个人情感的最初阶段,只有当你去暗恋一个人,才证明你已经对异性有了渴望,这应该是内心逐渐成熟的表现和正常需要。
例如: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他还是15岁的中学生时,热恋上了德.维耳松小姐,被无情地抛弃了,曾经十分痛苦。普希金14岁时写下了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情网。”这种奇妙感情的出现是青春苏醒了,这是存在的庄严召唤,少年的初恋,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体谅、同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是一个讯号,应该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预警讯号:注意,爱情萌芽了!其实呢,痛苦,失望是因为对于所表白的异性有着一种自设的幻想,明白因为有偏好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一定得付出机会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恋
爱心理,这也可见爱情是双方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又是两个人共同构建起的平台,只有在双方付出与回馈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加深,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
有那么一句话:“谁都害怕受伤,却不能因此而不去尝试。”所以请认真地理性地对待内心对于爱情的呼声。
我真心愿天下有情、有缘人终成眷属!
二:如何让爱情保鲜
摘要:
有人说过,天天在一起,爱情的炽热能6天;如果不天天在一起,爱情的 *** 也只能保持三年。之后不是转为亲情,就是化为陌路。我们不去探讨这句话的科学依据,却能让我们体会到:要想让我们的婚姻能过的有滋有味,就得需要天长日久的经营。那么如何保鲜爱情呢?
关键词 爱情、保鲜
品位爱情的滋味。我们从小就看童话、听故事,每每都是经过千回百转,结尾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人再继续关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婚后的生活。在《怪物史莱克2》中,我们看到当英雄和美女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后,生活的繁琐,养育子女的烦累,都让原本美好的爱情,陷入疲惫。其实我们看到心电图,上下波波折折,说明这个人还活着,如果变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离开了。所以,生活就是这样,快乐、痛苦、欢笑、眼泪混杂在一起啊。体会每一种味道,这才是生活的本貌。
懂得从细小的生活开始经营。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目光投向明天,认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殊不知我们抱怨的今天,就是昨日离开的人的未来。活在当下,不要把美好的生活耗费在永无止歇的奔波中,认真体会每一刻的感受,吃饭的时候,好好体会爱人用心准备的饭食;散步的时候,慢慢体会彼此的陪伴;有争执的时候,用心换位体会对方的心情;困难的时候,真心给予对方最温暖的支援。时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对方。
学会包容。爱情是双人舞,一个人前进,另外一个人就要后退,这样才会舞动的和谐美好。如果两个人都要前进,除了碰撞,还能怎样啊?爱情的世界里,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他生气,你要退一步,不是你没有理,而是不忍心看他生气伤害自己;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她落泪,你要退一步,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不忍心看她伤心落泪憔悴了自己;爱情中没有对错好讲,爱对方,就让他她赢了一生又如何,他她幸福的一生,难道不是你幸福的一世吗?
学会营造生活的小情调。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世界生活,会有很多的小压力,小焦虑、小愤怒,回到家里,是我们调养自己的地方。记住彼此的生日,有意义的纪念日,给对方意外的小惊喜,一份精心烹制的美食;一个心仪已久的包包;生病时一杯热水,疲累时一盆温脚水。爱在点点滴滴,爱在一茶一饭。不断提升自己。每个人都要不停的吸收新的资讯,增长新的技能,让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气息,把它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分享,充实我们的生活。要健康。爱情一切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康,平时闲暇时光,可以创造机会,一起散步,或是从事一项彼此喜欢的运动,让欢乐和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
4 结束语
爱是责任、爱是力量!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恋爱你和他,保鲜靠大家。
参考文献
[1].书名:爱情心理学 作者:费洛伊德 作家出版社出版
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恋爱的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职校恋爱现象的心理本质分析及教育应对》
摘要:爱情无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感情表现之一。但是现在的学生恋爱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方面它使人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恰恰是莘莘学子们敏感而又困惑的问题之一。处理得当可以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处理不得当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发展。笔者就当代学生恋爱的种种现象,分析了恋爱现象的本质原因,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恋爱;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4-02
当代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他们的恋爱观,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当前高校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一、学生恋爱现象
1.普及化当前,在学生里,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1/3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60~75%,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化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恋爱观:“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在他们的思想中好像进学校门就等于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20%左右。
3.公开化过去,学生谈恋爱很讲究各方民族文化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他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学校园,便能亲眼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聊得你亲我热的,旁若无人。
二、基于学生恋爱心理
青春期是绚丽美好和忧郁烦恼并存的时期,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惊奇和不安,内心体验着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他们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第一,理解爱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挖掘。让学生理解,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责任是恋爱的基础,虽然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学生要明白,处于学生时代,什么是第一位的,什么是第二位的。倘若因爱而影响了学业和事业,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展种类繁多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能有效的树立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转移视线。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身体的生理需要的本质反应,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应对
1.生理认知缺乏。①女性进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经为标志,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标志。对女性的月经一般可以科学看待,但对遗精现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其实,正常的遗精应该遵循“满而溢”的规律,同女性的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不用担心遗精会影响自身身体系统的发育。②乳房或阴茎的大小有个体的差异,它们的大小不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③过分的关注身体和外貌,会把对身体的不满意扩大到生活方面。比如,节食减肥、喝减肥茶等。事实上身体外貌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生活中应该值得关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能为我们带来成功与幸福的东西很多,因此,积极的接受独特的自己,让智慧为你增添自己永远的魅力。④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正在恋爱中的女性自觉是幸福的,对以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反之,在恋爱中的朋友,看见他人就与自己的恋爱对象相比,对他人充满了很多的幻想。⑤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变得更加刚强,此话并不无道理。但是有的同学在看待这句话是有了不同的理解,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教育应对。①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②把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③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同时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心理知识缺乏。①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念。性不是邪恶,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应该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性。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就仍然是纯洁的,适当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状况,不必要忧虑重重,刻意压抑。②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种现象,有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根本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反而会表现出亲昵的行为,从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的不尊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文明。③现代生活多姿多彩,对外界的物质的认识观,同时也有四面来的不良诱惑,不良的诱惑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他们的成长进步。不要给自己主动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或者把引起诱惑的实物隐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动,从而思想不动摇。
总之,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恋爱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恋爱进一步的关注,恋爱心理学的“知名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考证证明,人体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等荷尔蒙与爱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恋爱学论文。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恋爱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促进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所倡导,力求用一种开放、欣赏得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赛利格曼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二十四种美德。二是积极的情绪,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幸福民主的家庭环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眠教授引入中国,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恋爱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调节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结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思想的相似。首先两者的研究思想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将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两者都重视预防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塑造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预防,其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而提供服务,促进成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社会心理预防。
(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塞利格曼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1]。由此可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大学生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对其恋爱观的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恋爱行为,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二)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总目标:
①了解正常的恋爱心理,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
②协助成员认知爱情成分,并澄清自己的择偶条件,建立切实的择偶标准。
③协助成员建立恋爱关系间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恋爱观。
④协助成员理解爱的发展,了解阶段矛盾,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⑤协助成员感悟爱是成长,正确掌握失恋时的自我调适之道。
⑥协助成员分享愉悦的恋爱关系。
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体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情绪)
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
参加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共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10人曾经谈过恋爱,4人尚未恋爱(大三6人,大二4人,大一4人)。
团体辅导设计:本次辅导进行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次辅导的时间为2h.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进行。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爱的.相聚、爱的认知、爱情地图、爱的轨迹、爱的成长、爱的分享。
团体活动地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开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团体辅导方案,不仅扩展了大学生恋爱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升恋爱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积极心理学恋爱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真实恋爱的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增强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并在同质团体里,其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的反思和展望。由于现在国内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部分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等的团体辅导,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辅导的训练。而在中国知网上用“积极心理”和“团体心理辅导”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只有五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积极的主观体验等方面,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在未来,高校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1]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66-268.
[2]祝楠,王宁霞,魏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5.
[ 恋爱心理学论文 ]相关文章:
1.恋爱心理学从色彩看他的性格
2.关于7大恋爱趣味的心理学
3.教你摆脱单身的恋爱心理学
4.恋爱心理学详解
5.恋爱心理学:八种女人最让高富帅心动
6.女人恋爱时的心理
7.女生恋爱时的心理
8.恋爱时女生的心理
9.剩女们的恋爱心理
10.恋爱恐慌症
婚姻心理的探讨婚姻心理学是研究在恋爱、结婚、婚后、离婚、再婚等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科学。 婚姻心理学与伦理学有密切联系,但它不同于伦理学。它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婚姻及其变迁的生理、心理依据,阐明爱情的心理实质及其变化、进展的心理特征。婚姻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但婚姻形式的变迁及其心理演化却有悠久的历史。太古时代,茹毛饮血,“血亲杂交”,知母不知父。约在170万年前,人们实行“血缘婚”,两性关系只在同辈之间,兄弟姐妹互称夫妻。人类又经过多少万年,才发现同胞性交的劣生弊病,于是实行“伙婚”。在两个集团间发生性关系,而限制兄弟姐妹间的性交关系。血缘婚、伙婚都属于多偶婚。“对偶婚”是从多偶婚向“单偶婚”(一夫一妻)的过渡。单偶婚:虽是私有制的产物,但在现代,是较为合理、较为文明的婚姻形式,显然,性爱的隐曲性、直觉性和排他性变得强烈起来。恋爱 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曲。谈恋爱之前,必须明确:追求什么样的异性、选择哪种爱情类型、失恋怎么办、如何中止恋爱。没有想好就开始谈恋爱,会自酿苦酒。爱情追求类型大体分为三种:(1)精神满足型。是指理想、信仰、信念、事业、情趣、气质等方面的满足。一般对对方这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着重追求实际知识才干,即对方的实际价值,而不是一味追求对方的职务和地位。因此,是一种较高尚的追求类型。玛丽追求黑格尔的博学与多才,并不计较他当时只是中学教师。这是爱情的精神满足型的追求类型。(2)感官满足型。这是以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为心理特征的追求类型感官的评价,即外在美的评价,是低层次的评价,在爱情中更重要的是靠理智评价,即内涵美的评价,也即对异性的理想、情操、才干的评价。列·托尔斯泰说:“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这足见心灵美的可贵。如果片面追求外在美,不但不长远,而且铸成终生悔恨。李白有诗云:“昔日芙蓉花,今成渐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儿时好!” 这表明:人,不可貌相!(3)功利满足型。它是以对方的门弟、家产,地位、名誉、职业及便于达到个人目的等条件为爱情前提的实用主义类型。其中有些人,追求爱情是重物不重人,甘当买卖婚姻的殉葬品;还有些人讲虚荣,单纯追求对方的地位、学历、而不注重对方的实际价值。学历、职称、职务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才能,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陈登科没有学历,却成为安徽著名作家;齐白石没有文凭,但其艺术为世界公认,相反,毕业于剑桥大学或燕京大学而一事无成者,大有人在。婚配 婚配是男女匹配在法律上的肯定。婚配类型各式各样,按婚配性质可分为三种:(1)建设型。这是一种奋斗求进的积极的夫妻结合类型。一方或双方把事业看得很重要,生活充实;双方省吃俭用,用智慧和血汗脱贫致富,双方为孝敬二老或为教育子女,不遗余力。(2)安分型。它对生活既不力争上游,也不甘居人下,平稳安分,只求温饱。(3)破坏型。这是对社会公益或社会秩序有危害的婚姻类型。经常吵闹、斗殴、四邻不安;双方追求吃、喝、玩、乐,不顾家庭、不顾子女、不顾影响;夫妻贪污、偷窃,捞取权利、名誉。按婚配双方的关系,可分为和谐型和失调型两大类。(1)和谐型的夫妻,在气质,个性上能够相容或互补(指双方在性格、情趣、习惯等方面差别的积极嵌合);在能力上能够互相体谅,配合,在兴趣上能够相互适应、协调,行为和谐,夫唱妇随。(2)失调型的夫妻,在家庭地位上不合理,生活节奏不合拍,气质性格不协调,理想情感不一致,性爱情爱起变化。按婚配缔结的力度,可分为:(1)强力型。一方或双方经过狂热的努力才缔结成婚姻。(2)外力型。这是由外力撮合的婚姻,如包办婚、买卖婚、换亲等。(3)平稳型。经人介绍或双方结识后平稳发展而成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应分析自己的婚配类型,主动地调适,化失调为和谐,去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结婚 结婚是爱情的正当归宿与升华,但是毫无问题的婚姻是没有的。关键是能否把婚姻中的问题出色地解决,结婚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消除矛盾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充分给予理解。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在婚后矛盾出现时,要深刻认识对方的性格,理解对方的职业和兴趣。如果对方是事业型的人,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你不要反感,而要作他(她)的助手和后盾,如果对方水平不高,你不要失望,而要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2)巧妙调整矛盾。夫妻异质是绝对的,既有异质,就有矛盾,但巧妙地调整即达互补。马克思与燕妮的性格、志趣差异很大,比如对幸福的理解,马克思填的是“斗争”,燕妮则写上“健康";对“你喜做什么事”一栏,马克思是“啃书本”,燕妮是“缝纫”;在审美观上,马克思喜欢红色,燕妮喜欢蓝色。然而,他们却缔结了美满的婚姻。(3)要主动防止和消除矛盾。常用的办法有:沟通信息,求得谅解,查己不足,看彼长处;加倍体贴,为对方多做好事;不存芥蒂,仍然亲热。(4)要防止矛盾激化。此可采取以下办法:缄默——对方发脾气,你保持沉默,待对方气消后,再耐心交换意见,这是明智的办法。回避——你看到对方与家中其他成员争吵,无法表态,马上回避,事后再批评他(她),避免更复杂的矛盾。转移——对方动气时,你要马上理智地想到转移法,去干你的事或与别人聊天。幽默——这是夫妻吵架,闹矛盾时必须掌握的一条妙法。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些“惧内”。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和客人谈话,其妻闯进来打骂丈夫,并将一桶水浇到他头上,苏格拉底笑着对客人说:你看,你看,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后,接着一定个下雨。”既摆脱了难堪,又避免了与妻子一场争吵。这表明,小幽默是处理对方发火的很好方法之一。(5)妥善于激发对方爱的激情。—般办法如下:联想——与对方共同回忆过去的恋情,善于从现实的点滴事例,联想美好的情景,是调起激情的有效办法。暗示——利用共同欣赏电影、电视、小说,共同参加舞会或婚礼等机会,借助热烈激动人心的场面,进行暗示,达到激发冲动的目的。调笑——和美的夫妻总是在亲昵性的相互取笑、挖苦、嘲讽的欢乐气氛中度日的。调笑给爱情增添了生气。假象——假装生气,到一定火候,转怒为笑,可使对方破涕为笑。小别——在条件许可下,小别三五天,能激发爱的思念,但不应是赌气性或厌倦性的出走。现实生活中的离婚事件,层出不穷,其原因错综复杂,只有了解其真实的原因,正确判别离婚类型,才能正确的决定或离或合的措施。离婚 导致离婚的根本原因概括为如下类型:(1)精神型。这是因双方个性不合,长期冲突致成感情破裂的离婚类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女英雄秋瑾与官宦子弟王廷钧婚后,发现王不与自己志同道合,而且百般阻挠她去日本留学和参加革命活动,终于提出与王廷钧分道扬镳。平常更多的离婚是属于精神型。因此,婚前应加强了解,婚后应互相谅解,小事不必计较。如果双方差距很大,很难共同生活,便可各奔前程。(2)挫折型。婚后遇到政治上、经济上或生理上的重大挫折造成的离婚类型。真正热爱对方,即使他(她)发生了任何不幸(不可救药者除外)都不会有离婚的念头。数学家华罗庚得伤寒病并留下后遗症——跛脚,吴筱元绝不嫌弃,精心照料他,使他得以在19岁时便写出第一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3)变异型。这是指离婚的主动一方,由劣势变为优势。陈世美是众所周知的变异型的典型,他考取状元后,为了当驸马,便不认前妻秦香莲,并欲斩除妻儿,可谓伤天害理。对变异型离婚的主动提出者,应予以社会公正舆论谴责,同时对其性格和动机特点,进行心理扭转。如坚决不回头,就给以惩罚。(4)性感型。这是因一方的感官欲望得不到满足出现的离婚类型。见对方年老色衰,魅力丧失,对对方厌恶,便提出离婚。防范的主要办法是,将一方偏执的性爱引导到情爱中去,提高他(她)的情操。革命先烈李大钊,娶的妻子比他大8岁,是不识字的农村姑娘,却相敬如宾,可见高尚情操的重要性。(5)专横型。一方专横跋扈,甚至摧残、虐待对方,对方无法忍受,导致离婚。要对专横者作心理治疗,使其真正领悟专横粗暴行为的严重。如果毫无悔改,就实行决裂。(6)利用型。这是指与爱情毫无相干的因素致成离婚的类型。如有人因妻子不生男孩,便提出离婚,有的为了调动工作而离婚;个别人甚至欺政府,戏弄法律。对这种“假离婚"应极力抵制。(7)牺牲型。这是指牺牲型的主动者,由优势变为劣势,怕拖累对方而提出离婚,与变异型相反。邓颖超同志在长征途中患结核病后,作绝育手术,她为了周恩来同志,曾提出离婚建议,显然是出于伟大的牺牲型目的。以上离婚类型,在实际生活中多属混合型。总之,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婚姻,应依法准离。再婚 男女离婚之后,就退回到了单身时代,要鼓起勇气,重打锣鼓另开张,打算再婚。按说,再婚与初婚一样,都应该得到爱情的心理满足,但世俗的偏见,往往将再婚贬值,这是封建的残余观念。如果再婚者也自我贬值,那是悲剧;如果对方是再婚者,你对对方也抱人品贬值,那是自私。自身虽是再婚者,但将空前的爱倾注于对方;对方也会尊重再婚的一方,使爱情发展与升华,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有高尚的情操与道德观。著名诗人徐志摩因与前妻个性不合而离婚,陆小曼爱上了他,他们结合了。陆小曼对这个再婚者体贴入微,使诗人获得空前的幸福,创作出许多动人的诗篇。可见情操与追求是无视再婚贬值的。但在再婚家庭里,随时可遇到心理重演和心理对照问题。正确对待这两种心理反应,是再婚夫妻关系和谐的关键。现实的生活境遇与前婚恰好吻合,因而引起一种心理反应即“心理重演”。它可能是忧苦的回忆,也可能是恶性的刺激再婚者与丈夫(妻子)亲呢时,可能泛起怀念前夫(前妻)的忧苦心理。此时,更应热爱与信赖现时的丈夫(妻子),切不要表现出对前夫(前妻)怀念的忧伤感,以免打破现时的亲密气氛,也可防止勾起对方的追前嫉妒。如果对方恢宏大度,同时热爱尊重前夫(前妻),不妨双方同时怀念他(她)。有时与对方发生冲突与纠纷时,其景象酷像前婚境遇,这肯定会给你带来恶性刺激。此时,要冷静,不要拖怨,要多检查自己的过错,认识到这正是与前夫(前妻)矛盾或离异的根由之一,从而将前婚的过错行为引为教训,变得温柔起来,这可避免再次失调离异。要正确对待心理对照,即是指再婚后,在某些事件中与对方发生良性亲近或劣性冲突时,形成的与前婚同类事件作态度对照的心理反应。良性的亲近情景唤起前婚的纠纷对照,会使你珍惜现实,加重对对方的感情。劣性冲突带来的对前婚和谐生活的心理对照,往往会使你感到委屈、悔恨。其实,只要适应对方的个性特点,经过耐心调适,完全可避免激烈的冲突。再则,他(她)在这方面不如你前夫(前妻)温存、随和,但在另方面,他(她)却可能远远超过你的前夫(前妻)。一般地说,再婚者一方总希望再婚的另一方与前夫(前妻)处于“牵系空白”状态,即与其前夫(前妻)断绝一切往来。然而,人际关系是复杂的,对方与前夫(前妻)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来往,只要这种交往,对双方家庭和社会都有利,无可非议。一方表现出宽宏大度,不无好处。当然,对带有仇恨心理牵系的再婚者,一般说来,与其前夫(前妻)的地理空间、心理空间越大,再婚家庭的安全感越强,因此,尽可能拉长地理空间,隔绝心理空间,以达到“牵系空白”,这是聪明的办法。简而言之,再婚家庭,双方要正确处理心理牵系,信任对方、尊重对方是很重要的。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引言--别因为寂寞而错爱,别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2011-10-21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它是那样的具有魅力,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恋爱态度,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1.普及化 当前,在大学生里,有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2.低龄化 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15%左右。3.公开化 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而当前大学生们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儿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灵困境或叫心理困惑,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二是由于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三是由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具体地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恋爱心理困境之一: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出现偏差。这样的学生往往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心理相容、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们对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实际,一般不会再“跟着感觉走”,也不会只在乎“曾经拥有”。所以,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一个人是否对异性有吸引力?是否非要在大学期间拥有如意恋人?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如何,“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恋爱的光晕效应”必然会导致对自我、尤其是对对方的“认知偏差”和“评价偏差”,这是导致单相思和失恋后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了解和观察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同时也了解自己的恋爱期待心理特征,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理差距,调节好恋爱心理的内部期待与外部期待的矛盾,矫正恋爱动机和恋爱价值定向。通俗地说,就是在挑剔对方时也挑剔一下自己。在不能接纳自己时,也找找对方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其要诀是:之一,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之二,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可能使你后悔莫及,反之亦然;之三,男人和女人的自尊不能靠对方来肯定;之四,选择理想恋人的期望越高,结局越差,反之,则事半功倍。恋爱心理困境之二: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恋爱错觉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从这个意义上看,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大多源于自身。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恋爱心理困境之三: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应承担不同内容与程度的责任。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我对心理学的感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开设心理学这门课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就来自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并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时候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只要我们和人接触、交往,心理学便围绕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自己以及社会越来越关注且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理学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建立一种心理体验,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应该尽可能的形成一种心理体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联系,多加体验,这样就会把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性格都有着好的或坏的一面,我们不能偏激的朝着一个方面去生活。心理学测验,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与自己实际的定位有什么差距,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人生以及性格,心理学以不一样的方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他帮助每一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我想每一个人的青少年成长历程中应该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坎坷与不平,也许通过心理课上的欢笑,我们就可以快乐的走过青春期的阴影,走向更阳光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增强心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人、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体会到,世间最大的景象是除了海洋,还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不一样,千差万别。 此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们将来进行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渲泄,指导,比如通过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以预防性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学生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与成功的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总之,在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时,我们大学生更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自我调节,同时,在解决自我问题的同时对心理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