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农业除草大田试验论文范文

农业除草大田试验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农业除草大田试验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去当地卖农药的地方都有 不过可能有点贵了

一、丁草胺、拉索、敌稗、都尔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使蛋白质无法合成,使作物芽和根系形成困难并停止生长。大豆植株受害时,叶片皱缩成心脏形。棉花播种后这类药用量超标时,幼苗茎韧皮部失水并萎缩凹陷,真叶变黄;若轻微受害,叶片产生药害斑,生长被抑制,植株矮化;重度受害,幼苗弯曲,此后慢慢枯死。玉米田使用都尔等过量时,玉米叶片变形,心叶卷曲成鞭状,根、茎、叶肿大,生长明显被抑制。稻田若出现丁草胺药害,秧苗生长受抑制,叶深绿色,叶片角度增大,心叶卷曲;移栽大田的水稻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失绿黄化,返青迟缓。水稻田使用敌稗过量,秧苗和叶片黄化,严重时叶尖枯死。如在水稻秧苗敏感的2叶期出现药害,会导致大量秧苗枯死。二、草甘磷、灭草松、百草枯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杂环类除草剂。大豆在高温时使用灭草松,用药量大时易产生药害,表现为光合作用受阻,叶片产生黄褐色斑如灼烧状,叶斑边缘变红色,不过看不到病原物的形成。农作物使用草甘磷过量,可慢慢产生整株症状,表现为叶片缓慢枯黄萎蔫,此后整株枯死。百草枯使用过量,作物光合作用很快终止,2~3小时后受害部位变色,植株失水萎蔫,组织坏死,后整株枯死。大豆播后苗前使用豆科威过量或施药遇雨药被淋溶到根部,植株生长点可被抑制,矮化,叶片皱缩发锈,后期叶变粗糙,侧根肿大并在主根周围形成瘤状物,营养吸收困难。水稻2叶期施用恶草灵,若不慎将药沾在秧苗上,叶尖会呈干枯状,叶片产生不规则褐色斑点,有的叶片还会卷曲,整株生长明显受抑制并比正常植株矮小许多。三、西玛津、扑草净等药害辨别 大豆若出现扑草净药害,症状为叶片先发绿发黄,后上部叶片失绿,下部叶片浓绿,慢慢变褐色;严重时下部叶片似缺铁症状。玉米、小麦出现扑草净药害,幼苗叶从叶尖开始发黄,如火烧样,后扩至全叶。西玛津在玉米、小麦田用量过大时,叶片产生缺绿和枯斑,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严重的会因抑制光合作用而枯死。西玛津残效期长达1年有余,水稻、棉花、大豆、小麦、大麦和十字花科等作物都不能降解此药,易产生药害。

蒜田除草论文参考文献

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大蒜田冲施的除草剂。覆膜大蒜、洋葱田化学除草技术如下:合理选择除草剂对以荠菜、米蒿、婆婆纳、小旋花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蒜、洋葱田,每1/15公顷(1亩)可选用37%蒜清2号100——125毫升,12%农思它200——250毫升,加水30——45千克进行防治。对以繁缕、蚤缀等石竹科杂草为主的大蒜、洋葱田,每1/15公顷可选用33%二甲戊乐灵(草芽灵、施田补、除草通)150——200毫升,也可选用30%98—1乳油125——150毫升,加水30——50千克进行防治。对以荠菜、米蒿、繁缕等多种杂草混生的地块,每1/15公顷可选用30%98—1乳油150——170毫升或37%蒜清2号75毫升加33%二甲戌乐灵100毫升,对水40千克进行防治。对以马唐、牛筋草、早熟禾、看表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新大蒜、洋葱田,每1/15公顷可选用50%乙草胺100——150毫升,最多不超过200毫升,对 水30千克进行防治。 以上除草剂,沙质土壤和杂事少的地块用低限,黏土地和杂草多的地块用 高限。一般每1/15公顷对水30——50千克,于大蒜栽种后、盖膜前和洋葱 缓苗前均匀喷洒地面(喷雾器用扇形喷头最好)。 另外,请广大蒜农注意:莠去津、乙莠水对大蒜、洋葱药害重,对产量影响大,不宜采用;绿黄隆、巨星、使它隆、苯达松等除草剂均不能在大蒜田施用;割地草、杀草狂、果尔等虽名称不同,但都是同一种药剂,对出苗后的蒜苗、洋葱触杀作用较强,使用时要注意隔离;50%乙草胺每1/15公顷用药量如超过200毫升会发生隐性药害。正确施用除草剂化学除草剂和其他药剂相比,在施用技术上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土壤处理剂施用时必须做到土地平整,无坑洼坷垃;配药要均匀,施药要均匀;施药 时间准,施药面积准。主要措施:(1)配药时采用两步稀释法。即配药时最好先用少量的水把除草剂调成母液,然后量取母液,加入已有一半水的喷雾器中,搅匀后再加入另一半水,再搅匀。(2)保证对水量。进行地膜大蒜、洋葱田土 壤处理时,要选用干净的井水、河水。适宜的对水量为每1/15公顷30——60千克,最低不少于30千克。整地质量较差或土表已出现干裂的蒜田要适当增加用药量或对水量。(3)选用适宜的施药器械。喷雾时最好选用0.7毫米孔径的扇形喷头,一般不要使用机动喷雾器施药。(4)避免在大风天气或阳光直 射的中午施药。施药后及时盖膜,这样即既减少药剂挥发损失,也有利于形成 药土层,提高防效。

很多除草的药剂都是对大蒜有影响的,我们在选择除草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些对大蒜没有伤害的药剂,比如旱草灵、除草通等,还有就是通过手动的方式对大蒜进行除草。

杂草与大蒜争光、争水、争肥,是影响大蒜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蒜田草害种类多、发生早、发生量大、危害期长,防除难度大,应以农业防除和化学防除技术相结合。

(1)深翻整地

将表土层草种子翻入20厘米以下,抑制出草。同时捡除深层翻上来的草根(如小旋花等)。②合理密植。依栽培方式和收获目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合理密植,创造一个有利于大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杂草生存竞争的空间环境。③轮作换茬。一般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2~3年一周期的水旱轮作。水源缺乏的半干旱地区,可实行旱茬轮作换茬。④覆草。秋播蒜时覆3~10厘米厚的麦秸、稻草、玉米秸、高粱秸等,不仅能调节田间温、湿度和改土肥田,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出草。⑤使用除草地膜。地膜蒜田草害严重,应大力推广除草药膜和有色(尤其是黑色)地膜,使增温保墒和除草有机结合。

化学防除法:①蒜田除草剂选择: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除草通、大惠利、氟乐灵等除草剂;防除莎草和禾本科杂草可选用莎扑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草可选用果尔、旱草灵、恶草灵、抑草灵等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草可选用扑草净、绿麦隆、异丙隆等;大蒜立针期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草可选用旱草灵、果尔、恶草灵、抑草宁等。但蒜苗1叶心期禁用药;大蒜2叶以后,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草可选用果尔、旱草灵等除草剂,但蒜苗2叶前禁喷药。

(2)蒜田草害化学防除技术要点

①禾本科杂草的化学防除。大蒜播后苗前,每667米2用48%氟乐灵200~250毫升、或33%除草通200~250毫升、或50%大惠利120~140克、或200毫升绿麦隆与80毫升氟乐灵混合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②莎草的化学防除。大蒜播后苗前,每667米2用50%莎扑隆450~80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在播前喷药,混土后播蒜。③阔叶草的化学防除。?大蒜播后苗前,每667米2用50%扑草净80~100克,兑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防除牛繁缕、猪殃殃、婆婆纳、大巢菜等阔叶草,要求墒情好。用量加大时也可除禾本科杂草及莎草,但安全性差,特别是砂质土蒜田易发生药害。?在小旋花苗6~8叶期(避开大蒜1叶1心至2叶期),每667米2用25%恶草灵120毫升、或24%果尔50毫升、或40%旱草灵100毫升、或37%抑草宁170毫升,兑水50~60千克均匀喷雾即可。?在繁缕、卷耳等石竹科杂草子叶期,每667米2用24%果尔66毫升、或40%旱草灵100毫升,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或大蒜播后苗前,每667米2用50%异丙隆200~25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或大蒜立针期,每667米2用37%抑草宁14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施。④禾本科杂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在大蒜播后苗前,每667米2用50%异丙隆150~200克、或25%绿麦隆30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要求土表湿润。若绿麦隆每667米2大于400克,对大蒜和稻蒜轮作区的后茬水稻均有药害。⑤禾本科杂草+莎草+阔叶草的化学防除。在大蒜播后至立针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或大蒜2叶1心至4叶期(以阔叶草为主,且4叶期以下),每667米2用40%旱草灵75~125毫升或37%旱草灵100~140毫升、或24%果尔乳油48~72毫升、或37%抑草宁100~150毫升,或大蒜播后至立针期,每667米2用25%恶草灵100~140毫升,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要求土壤湿润。果尔和恶草灵用后蒜叶出现褐色或白色的斑点,但5~7天即可恢复,对大蒜无不良影响。⑥地膜蒜田在播种、洇水并待水干覆土后,每667米2用33%除草通150~200毫升、24%果尔36~40毫升、或37%旱草灵60~80毫升、37%抑草灵90毫升,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然后盖膜。

可以进行人工除草,将多余的草拔掉,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蒜受到影响,或者使用一些专业的农药进行使用。

农业科技试验论文范文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农业试验研究论文

先介绍一下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科学是一种知识,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偶然中的必然性的揭示,是运动过程规律性的揭示,它是系统地反映事物真相的客观真理。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活动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工具装备。一、科技论文常见的类型,体裁与方法(一)类型1、软科学性论文(软件):是研究技巧,智慧,信息组织和领导的知识体系,是综合运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包括综合性评述,建设的决策和战略,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途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预测和模型设计,认识和建议等。2、硬科学性论文(硬件):是研究物质设备及其技术的知识体系。包括物质设备的设计、计算、建造、结构、测试和应用。(二)科技论文常见的体裁标题作者姓名邮编,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摘要关键词前言或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三)写法1、标题:题目要尽可能揭示出论文的中心内容,并反映出论文的特点。用词简短明确。为此,标题应具备准确性,简洁性和鲜明性。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工作目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演成果的意义。(1)报导性摘要:较长,一般250—300字。包括目的,范围,试验方法与设备,结果和结论。运用于应用性研究的硬件性论文。(2)指示性摘要:叙述文章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30—50字。适用于综述、评价、分析等软件性论文。3、关键词:目前论文在摘要后面一般都要列出文章中涉及并阐明概念的词,称为“关键词”,便于检索用。4、前言或引言:作用是引出年论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要写该论文。应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5、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1)内容包括由实验、观察、测度得到的数据;由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根据数据和材料形成的观点。科技论文以观点为核心,观点由材料抽象而成,材料服务于观点,以达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2)格局和体裁可分以下两种:按认识循环的层次,按研究工作进程的顺序。实验再次研究的现象,或现象—再现象的外部条件—研究现象的内因和本质—探索现象变革的措施—实践验证。阐写时层次分明,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紧扣文题。将实验数据或材料综合融汇,提炼出典型的观点和脉络,通常是先介绍实验用材料、设备、方法等,汇集取得的结果综合整理,经过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6、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归结,是论文最终总体的论点,是抽象出来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鲜明具体,语句简炼明了。具体内容可包括:(1)简述验证结论或分析讨论得出的最后论点。(2)说明结论适用范围。(3)说明研究成果的意义。(4)对该项工作台的发展和展望。7、参考文献标明文章或书名、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出版年月、出版部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结论、调查、实验数据时,应在引用内容上角注上参考文献序号。8、对外学术刊物要求除非外文标题、姓名、单位、摘要。二、综合评述性文章综述是某一科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进展情况的综合性评述文章,它又是反映作者本人见识的科技报告。综是文的基础,评是文的经纬。综述论不是一般性的动态报导,是经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以自己的研究或生产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专业领域在一定阶段的进展,并通过分析归纳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1、综述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问题的提出—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改进建议。2、写综述应注意下列各点。(1)勿将综述与自己的某项研究工作台混杂为一篇文章,写成既非综述又非科研报告的文章,综述的重点是比较和评价,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是不适宜的。(2)勿做第二手综述文章,也就是在别人的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加些个人见解而捏成的综述。(3)切勿泛泛空言,充斥套话和形容词语,毫无参考价值,也无新的见解。(4)材料和观点应统一,避免介绍材料过多而评述太少,具体的太少而议论过多。(5)评述国外情况要面向国内,讨论过去和现在,要以现在为主。(6)理论和实践应统一,放眼而不虚夸,严谨而不拘泥,既定量的生产数据为佐证,又有从长远发展与理论研究而提出的方向性论断。(7)科技研究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多从推广可行性方面提出估计和措施。(8)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罗列“各家之言”。综述的关键是精谈,一般细节应简略。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主要介绍重点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模式,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一般写法:就某个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或介绍某个研究对象的特征特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出配套应用技术。必要时需介绍经济效益。1、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建议。介绍某种病虫草鼠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作物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技术建议。或某作物、某时期多种病虫草鼠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建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2、介绍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说明品种特征特性,增产效果,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如果是育种报告,需啬材料组合及选育过程。3、农作物栽培技术。介绍某种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某作物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综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议。4、施肥技术。介绍某种肥料特性,或某种施肥技术,增产效果,施用技术。或谈某种作物需肥规律,提出合理施肥技术建议。5、农业环保方面。可以探讨农田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治理办法,低产土壤的改良技术,农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等。四、农业试验总结(报告)的写法(一)试验名称:即试验的题目,包括试验年限和单位。(二)正文内容1、试验的目的和依据:简要叙述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生产上和科学上有什么意义。2、试验的材料和方法:简单扼要地正确叙述试验从那方面研究,都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主要应讲明:(1)试验处理内容:各处理是什么品种或什么措施。(2)试验地概况:土壤、土质、肥力、地势等。(3)试验小区面积、排列方法、重复次数。(4)田间措施:供试品种、整地、播种、施肥、管理、收获等方面的时间、措施。(5)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偶然事件均应简要说明。如施错肥、打错药、鼠雀牲畜食害、不测的天气灾害等。3、试验结果分析:主要包括生育期调查、性状分析、产量分析、试验显著性检验等。首先应将试验数据分类列出统计表格。然后分专题逐项分析。先分析增产效果显著的处理、与对照比较生育期差异、植株性状差异、产量差异究竟有多大,用文字简要说明,然后分析其它处理。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生育性可以拍出照片附在总结中。对那些有一定变化规律的数据,可以绘制出条形图、简单直方图、曲线图、点式图等。配合文字分析,增加透明变。分析试验结果,应当条理分明,有重点地预以论述,每个专项问题要提得鲜明,推论必须合理。避免内容累赘,论点模糊,使人厌烦和糊涂。当现象间、数据间或有关结果间发生矛盾时,如果不是资料的错误,应格外注意分析,重要的矛盾应同时提出,以供进一步研究。4、结论:判断试验结果成功与失败,说明试验结果在生产上或科学上的作用和有关体会,在讨论中提出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五、有关投稿要求1、选题及内容应与刊物所设栏目及报道范围一致。内容要有新意或具地方特色,避免与刊物发表的文章内容雷同。文稿力求语言精炼,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证合乎逻辑,结论正确。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写作格式。标题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下写清作者的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姓名;文稿章节分段按国家标准1、、……号码顺序编排。标题号顶格写,后面空1格。3、表、图编绘要求。文稿中的表格和图不宜太多。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表题、表头文字表达与编制要完整精炼,表中内容不能与文章内容重复,数据要完整、准确;形态特征图或曲线坐标图用电脑(出激光样)或硫酸纸绘制,图中要有图例,文稿中要留出图位。4、计量单位及符号使用标准。讲师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在技术性稿件中用正体小写外文符号表示,不能再用下述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长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不再用里、丈、尺、寸、公尺、公分;面积用k㎡(平方公里)、h㎡(公顷)、㎡(平方米)、c㎡(平方厘米)、m㎡(平方毫米);体积用m3(立方米)、cm3(立方厘米)、mm3(立方毫米);重量用t(吨)、㎏(千克)、g(克)、mg(毫克);ppm停止使用,表示数量时改用10-6,表示浓度时改用mg/㎏。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实际情况,面积单位仍可使用“亩”;时间年、天、小时、分、秒用汉字书写。5、数字用法规则。表示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年份用全称),表示计量和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表示序数和编号中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当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时,当表示农历时,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手表示概数时,星期几、形容词前的数字、名词前的字“—”等用汉字数字。例如:三四天、七八十种、十滴水、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差十万八千里、正用二十日、一品红。阿拉伯数字范围号为“~”;百分数范围,前一个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6、汉字及专用名词术语使用要求。文稿中汉字以新华字典为准,不得使用繁体字和自造字。专用名词术语要规范、标准,不得使用地方方言。专业名称要用学名,不得使用俗名、土名和别名,含量用剂型不能省略,商品名称只能在括弧内注明。7、外文字母书写规则。文稿中外文字母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字、数字以及易混淆的字母必须书写清楚。8、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有点号、标号两在类,共16种。点号7种: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标号7种:引号(“”)、括号(( ))、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 —)、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__)。9、文稿用钢笔在16开方格稿纸上抄写清楚,字迹工整,切勿潦草,标点使用要正确。也可提供计算机打印稿或软盘文稿(同等内容稿件优先录用,编辑部可直接扫描编排,或给编辑部发电子邮件,中国农技推广)。来稿文责自负,不得一稿多投,自留底稿,录用与否、恕不退稿。6个月未收到刊物录用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不愿修改者请在来稿时一并声明。《黑龙江农业》不用油印、复印、复写稿件,不录用3个月可自行处理。10、有关文章字数要求。《黑龙江农业》:综述、专论、工作研究等在2500字以内,也有达到35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稿件一般在1000—2000字之间,也有达到3000—3500字的。农家之友栏目1000字以内。《中国农技推广》:专题要文、厅局长论谈、科技论坛等一般不超过3000字,也有达到3500—5000字的。农业技术指导类一般1000—2000字,不超过3000字。《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技术稿件一般不超过2000字,少数为1000字或3000字。长篇文章讲座搞连载。可投作物种植、实施园艺、节水灌溉等栏目。专业学术期刊: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最多不得超过8000字。个别期刊充许登载字数(包括图表)在1—2万字以上的论文。特别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简报不超过2000字,研究通讯每篇限在700字以内。11、来稿请在文章末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中国农技推广》要求在信封上注明投稿栏目。论文举例我在前些年有关刊物上选择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它们的特点是文章写得比较规范,用词准确,分析透彻,技术实用,有指导意义。一、科技论文1、软科学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作者:夏敬源,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 邮编:10002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10—12页。内容:前言,1.当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广理念不适应;职能定位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适应;推广方法不适应;保障措施不适应;法规法则不适应;2.加入WTO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分析;间接影响;直接影响;3.农技推广体系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路与对策;创新推广理念;科学定位职能;理顺推广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改进推广方法;提高全员素质;支持力度加大;加强法制法规建设。5300多字。2、硬科学论文油桐尺蠖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动态模型研究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林业局 赵星、周艳初、喻传明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余中虎发表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2)、124—126、130页。内容:摘要,关键词,1.材料与方法;调查点的位置;调查方法;种群动态模型建立方法(谱波分析就是富里叶级数);2.结果与分析;油桐尺蠖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油桐尺蠖蛹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3.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有4条,附英文标题姓名,3500多字。二、综述类文章例1:以色列现代农业印象作者: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朱世俊,邮编410005,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3期14—15页(海外窗口)。内容:前言,1、水与农业灌溉;2、品种与种子商品现代化;3、农业与温室;4、农业技术与农技推广。大约3000多字。例2:国内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作者:桦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振东发表在1997年桦川县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中。内容:一、国外农业科技动态简介:1、培育良种;2、农业生产日趋工厂化;3、田间管理向自动化过渡;4、合理施肥灌溉;5、用科学方法防治病虫草害。二、国内农业科技新成果简介:1、粮豆薯栽培技术;2、经作园艺栽培技术;3、植保技术;4、土肥技术;5、农业工程技术:(1)大型机械;(2)小四轮配套机械;(3)植保机械;(4)灌溉设施;(5)抗旱技术;(6)培育新品种;(7)电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业技术指导类文章例1:大豆菟丝子的防治作者:刘汉民 江苏国营新曹农场植保站 邮编224246,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第4期43页(植物医院)内容:前言,1.大豆被害症状;2.防除菟丝子的措施;精选豆种;轮作换茬;深翻土壤;肥料充分腐熟;宽行条播;人工拔除;药剂防除;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例2:中国香稻及栽培技术作者:湖北省武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彭志文,邮编4354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30页。内容:1.主要特征特性;米质;生育期;形态特征及产量;2.主要栽培技术。大约1200字。例3:西芹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作者: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邵长顺辽宁东亚国际种苗有限公司李博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1期31页内容:前言(西芹简介),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西芹对温度要求严格;西芹对水分要求严格;西芹对土壤要求严格;西芹对肥料(营养)要求严格;2.栽培技术;栽培季节;播种育苗;合理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例4: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应用与效果作者:黑龙江省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为民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姜国胜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56页。内容:前言(技术简介);1.机械深施肥技术在我市的应用;试验跟踪调查情况;试验处理;试验条件;秋季考种测产情况;2.机械深施肥技术作用特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后能明显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施肥均匀,减少挥发,满足水稻生育需要;省工省肥,减少污染;3.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业地块要平整,田内无稻草等杂物;秧苗要壮;肥料标准;肥箱防水、肥料防潮;每天作业完成必需要清理肥箱。例5:盐碱对水稻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作者:全素荣等,辽宁省凌海市植物保护站,邮编121200,发表在《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2期49页(沃土原野)。内容:前言(盐大地地概况);1.盐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危害基本情况;危害程度;2.治理方法;选种抗盐碱优良品种;培育壮秧,增强抗盐碱能力;建立标准化田间工程,确保灌排畅通;单排单灌;深沟排水;洗盐碱;科学施肥;调节盐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大约1200多字。四、试验总结(报告)例1:大豆窄行密植不同品种(品系)的增产潜力分析作者:王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邮编154000,发表在《黑龙江农业》1999年第6期第30页。内容:前言;1、试验材料及方法;2、结果分析;3、结论。三年试验,参试12个品种。例2:必宁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研究作者:于振民 绥化地区植检植保站,邮编152054,发表在《黑龙江农业》2000年第2期23—24页,约1300字。内容:前言;1.供试药剂;2.试验处理;3.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除草效果调查;水稻安全性调查;田间测产调查;4.试验结果(、、);5.结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国的希望迫切,我国出台了许多农业扶持政策,加大了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据统计显示,在财政支农资金方面21世纪初期与20世纪70年代同期比增加了倍。近年来政府加强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西方的大国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当下农业经济结构尚不完善,政府农业资金发放不及时,扶持基金利用率较低等等,这些弊端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幅度。在资金较为缺乏的基层,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资金的来源途径较单一,资金匮乏极大的影响了农业项目的顺利运作,增加了实现建设目标的难度,降低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速度。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在农业财政支出方面投入较大,但是产生的效果和收益和预期和预期相差太大,这需要政府转变工作重心,不仅要加强农业资金的投入力度更要加强资金运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例如,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总金额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农民的年收入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投入的资金并没有转化为收益,说明资金运用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因此,要想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大国,政府应该扮演好领导者,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应该为投入资金的转化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使投入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效益。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农业水平较高,具有农业大省的称号。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并且自然资源丰富。为了合理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我国在山西省建立起了五个特色的农业区:雁门关农业区、太行山、吕梁山、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雁门关农业区是玉米生产地和草食牲畜的重要产地;太行山农业区是主要的玉米和毛猪的生产地;吕梁山生产区是主要的粮食和干果生产基地;晋中盆地成产区是主要的瓜果蔬菜、家畜、家禽、生产基地。山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思想,建立起了一些较规范的城乡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建立起了一批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循环农业基地和示范园。现如今,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山西省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建设的重心。社会主业现代农业建设阶段使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搞的工作,决定了我国社会农业大国的建设进程。社会主义农业国的建设过程就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20世纪中叶由我国学者提出,长期受到理论家和农业实践家的关注)的过程。 经济绩效评价在中国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的相关框架系统和评价标准尚未完善,农业财政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漏洞较多。既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又缺少实践的支撑,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我国的农业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的管理和经营水平较低。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是我国当下必须和立即进行的工作。 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评估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丰富了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更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依据。 一方面, 我国的农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还尚未成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财政资金的配置工作的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他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影响财政资金利用率的因素,使人们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评估体系为我国农业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投入力度和利用效率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根本解决了农业财政资金利用问题,加强了项目执行力度和实施后的评估工作,有利于资金转化为具体的生产效益。,大大的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评估体系促进了我国农业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步伐和完善了相关体系,增强了对农业绩效预算的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预算支出资金时必须负责和预算支出资金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益,必须强调预算资金在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财政支出资金是否在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系统进行检测。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程度,提高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提高社会主义人均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农业现代建设的水平处于世界之先列。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可追溯到二战时期,那时国家已经将建设的重心放在灌溉系统和土地改革上,到了1972年前后,农业开发的核心开始发生了改变,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的建立成为当时建设的重心,具体讲,政府通过鼓励建设评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到了1990年前后,随着《二十一世纪农业系统纲要》的颁布,美国农业开发进入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开发,具体的形式包括:试验田、示范农场和环境保护。 与美国相比,以色列地理位置较差和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以色列的农业十分的发达主要是因为国家比较重视科技生产力,善于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建立起了现代化农业。以色列的资金评估体系较为完善,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快,灌溉技术位于世界先列并且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机械化水平较高。这样高度发达的农业不仅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高度发达的农业不仅满足了本国的需求而且远销到世界各地,较为发达的生产技术被世界各国借鉴,推动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像以色列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农业之所以如此发达与本国绩效评估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绩效评估系统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把估计生产能力、抗灾水平向开发技术和研发新品种、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转化;二是加强农民教育水平、建设农产品科研机构、鼓励资源开发,转变考核标准。为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你们导师有没有跟你定论题呢?或者说是论题的范围~你要不看下(农业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看下参考下也是可以的~

除草剂论文格式范文

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的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张小纸屑开始做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环保”这两个字写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做到“环保”,那么也许在五年后,也许在十年后,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世界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可能是天灰蒙蒙的,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每隔三两天就会来一次沙尘暴,就会来许许多多人们无发想象的事情…… 最近,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最近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 生物降解 农药降解 农药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 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化学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理想途径。但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着农药生物降解的可否和效率。近年随着对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农药生物降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明。本文整理出了近年来对农药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效的研究途径,旨在为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1 农业生产上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 当前农 业上使用的主要有机化合物农药如表1所示。其中,有些已经禁止使用,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还有一些正在逐步停止使用,如有机磷类中的甲胺磷等。 表1 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种类简表[7]类 型 农 药 品 种有机磷:敌百虫、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对硫磷、双硫磷、乐果等杀虫剂 有机氮:西维因、速灭威、巴沙、杀虫脒等 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等杀螨剂 螨净、杀螨特、三氯杀螨砜、螨卵酯、氯杀、敌螨丹等除草剂 2,4-D、敌稗、灭草灵、阿特拉津、草甘膦、毒草胺等杀菌剂 甲基硫化砷、福美双、灭菌丹、敌克松、克瘟散、稻瘟净、多菌灵、叶枯净等 生长调节剂 矮壮素、健壮素、增产灵、赤霉素、缩节胺等 人们发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代谢类型各异的、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和能利用各种人工合成有机农药为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各种谢途径把有机农药完全矿化或降解成无毒的其他成分,为人类去除农药污染和净化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 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8,9],它们中有一些具有农药降解功能的种类。细菌由于其生化上的多种适应能力和容易诱发突变菌株,从而在农药降解中占有主要地位[8]。一在土壤、污水及高温堆肥体系中,对农药分解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类,这与农药类型、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和环境条件等有关,如在高温堆肥体系当中,由于高温阶段体系内部温度较高(大于50 ℃),存活的主要是耐高温细菌,而此阶段也是农药降解最快的时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H2O等无毒无害或毒性较小的其他物质[10,11]。通过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分离得到了大量的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见表2)。不同的微生物类群降解农药的机理、途径和过程可能不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机理。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目前,对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上,因此对于细菌代谢农药的机理研究得比较清楚。 表2 常见农药的降解微生物[11,12] 农 药降 解 微 生 物 甲胺磷芽孢杆菌、曲霉、青霉、假单胞杆菌、瓶型酵母 阿特拉津(AT)烟曲霉、焦曲霉、葡枝根霉、串珠镰刀菌、粉红色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斜卧镰刀菌、微紫青霉、皱褶青霉、平滑青霉、白腐真菌、菌根真菌、假单胞菌、红球菌、诺卡氏菌 幼脲3号真菌 敌杀死产碱杆菌 2,4-D假单胞菌、无色杆菌、节杆菌、棒状杆菌、黄杆菌、生孢食纤维菌属、链霉菌属、曲霉菌、诺卡氏菌、 DDT无色杆菌、气杆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埃希氏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链球菌、无色杆菌、黄单胞菌、欧文氏菌、巴斯德梭菌、根癌土壤杆菌、产气气杆菌、镰孢霉菌、诺卡氏菌、绿色木霉等 丙体六六六白腐真菌、梭状芽孢杆菌、埃希氏菌、大肠杆菌、生孢梭菌等 对硫磷大肠杆菌、芽孢杆菌 七 氯芽孢杆菌、镰孢霉菌、小单孢菌、诺卡氏菌、曲霉菌、根霉菌、链球菌 敌百虫曲霉菌、镰孢霉菌 敌敌畏假单胞菌 狄氏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 艾氏剂镰孢霉菌、青霉菌 乐 果假单胞菌 2,4,5-T无色杆菌、枝动杆菌 细菌降解农药的本质是酶促反应[13~15],即化合物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细菌体内,然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或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的过程。如莠去津作为假单胞菌ADP菌株的唯一碳源,有3种酶参与了降解莠去津的前几步反应。第一种酶是A tzA,催化莠去津水解脱氯的反应,得到无毒的羟基莠去津,此酶是莠去津生物降解的关键酶;第二种酶是A tzB,催化羟基莠去津脱氯氨基反应,产生N-异丙基氰尿酰胺;第三种酶是A tzC,催化N-异丙基氰尿酰胺生成氰尿酸和异丙胺。最终莠去津被降解为CO2和NH3[16]。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系,有的是组成酶系,如门多萨假单胞菌DR-8对甲单脒农药的降解代谢,产生的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5];有的是诱导酶系,如王永杰等 [17]得到的有机磷农药广谱活性降解菌所产生的降解酶等。由于降解酶往往比产生该类酶的微生物菌体更能忍受异常环境条件,酶的降解效率远高于微生物本身,特别是对低浓度的农药,人们想利用降解酶作为净化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降解酶在土壤中容易受非生物变性、土壤吸附等作用而失活,难以长时间保持降解活性,而且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差[8],这都限制了降解酶在实际中的应用。现在许多试验已经证明,编码合成这些酶系的基因多数在质粒上,如2,4-D的生物降解,即由质粒携带的基因所控制[18]。通过质粒上的基因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共同作用,在微生物体内把农药降解。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人工构建“工程菌”来更好地实现人类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愿望。 微生物在农药转化中的作用 (1)矿化作用 有许多化学农药是天然化合物的类似物,某些微生物具有降解它们的酶系。它们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生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矿化作用是最理想的降解方式,因为农药被完全降解成无毒的无机物,如石利利等 [19]研究了假单胞菌DLL-1在水溶液介质中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性能及降解机理后指出,DLL-1菌可以将甲基对硫磷完全降解为NO2-和NO3-。 (2)共代谢作用 有些合成的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若有另一种可供碳源和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时,它们则可被部分降解,这个作用称为共代谢作用,这一作用最初是由Foster等[12]提出来的。如门多萨假单胞菌DR-8菌株降解甲单脒产物为2,4-二甲基苯胺和NH3,而DR-8菌株不能以甲单脒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生长,只能在添加其他有机营养基质作为碳源的条件下降解甲单脒,且降解产物未完全矿化,属于共代谢作用类型[5]。关于共代谢的机理,现在还存在争论。由于共代谢作用而推动的顽固性人工合成化合物的降解一般进行的较慢,而且降解程度很有限,参与共代谢作用的微生物不能从中获得碳源和能源,但是自然界中还是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具有共代谢功能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降解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共代谢作用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5,17,20]。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生化反应[10,12] 氧化反应 微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包括:羟化反应(芳香族羟化、脂肪族羟化、N-羟化);环氧化;N-氧化;P-氧化;S-氧化;氧化性脱烷基、脱卤、脱胺。 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包括硝基还原、还原性脱卤、醌类还原等。 水解反应 一些酯、酰胺和硫酸酯类农药都有可以被微生物水解的酯键,如对硫磷、苯胺类除草剂等。 缩合和共轭形成 缩合包括将有毒分子或一部分与另一有机化合物相结合,从而使农药或其衍生物物失去活性。 应该指出,在微生物降解农药时,其体内并不只是进行单一的反应,多数情况下是多个反应协同作用来完成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如好氧条件下卤代芳烃的生物降解,其卤素取代基的去除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生:在降解初期通过还原、水解或氧化去除卤素;生产芳香结构产物后通过自发水解脱卤或β-消去卤化烃[6]。 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 微生物自身的影响 微生物的种类、代谢活性、适应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对农药的降解与转化[21,22]。很多试验都已经证明,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菌株对同一有机底物或有毒金属的反应都不同[5,17,23,24]。另外,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被驯化的能力,通过一定的适应过程,新的化合物能诱导微生物产生相应的酶系来降解它,或通过基因突变等建立新的酶系来降解它[10]。微生物降解本身的功能特性和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农药结构的影响 农药化合物的分子量、空间结构、取代基的种类及数量等都影响到微生物对其降解的难易程度[25~28]。一般情况下,高分子化合物比低分子量化合物难降解,聚合物、复合物更能抗生物降解[10];空间结构简单的比结构复杂的容易降解[24]。陈亚丽等 [22]在试验中发现,凡是苯环上有-OH或-NH2的化合物都比较容易被假单胞菌WBC-3所降解,这与苯环的降解通常先羟化再开环的原理一致。Potter等 [29]在小规模堆肥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的降解后指出,2-4环的芳烃比5-6环的芳烃容易降解。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通常可以降解天然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物质等,从而促进地球的物质循环和平衡。但目前的环境污染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本身不存在的生物异源有机物质,其中一些是对人类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单一的微生物还未进化出降解此类化合物的代谢机制。尽管某些危险性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可能会经自然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协同作用而缓慢降解,但这对微生物世界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挑战。微生物通过改变自身的信息获得降解某一化合物的能力的过程是缓慢的,与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的生物异源物质相比,依靠微生物的自然进化过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长期以往将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6]。因此,研究一些可以使微生物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降解生物异源物质能力的方法非常重要和迫切。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营养、氧、底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等[10,30~33]。刘志培等 [34]研究了甲单脒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程国锋等 [23]研究了微生物降解蔬菜残留农药;钞亚鹏等 [15]研究了甲基营养菌WB-1甲胺磷降解酶的产生和部分纯化及性质。他们所研究的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系都有一个适宜的降解农药的温度、pH及底物浓度,这与Thomas 等 [31]、Donna Chaw 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莫测辉等 [24]指出,堆肥中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活性与氧的浓度和水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堆肥中氧的含量小于18%、水分含量大于75%时,堆肥就从好氧条件转化为厌氧条件,进而影响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Hundt 等 [30]调查了biaryl化合物在土壤中和堆肥中被细菌Ralstonia和Pickettii的降解和矿化情况。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增强微生物对biaryl类化合物的利用率,如联苯、4-氯联苯。Kastner等 [35]认为,在堆肥与被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混合的情况下,堆肥中有机基质含量对于农药降解的作用要大于堆肥中生物的含量对于农药降解的作用;营养对于以共代谢作用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更加重要,因为微生物在以共代谢的方式降解农药时,并不产生能量,须其他的碳源和能源物质补充能量[12]。对于好氧微生物来说,在好氧条件下可以降解农药,而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效果不好;而对于厌氧微生物来说,情况可能正相反。也有研究指出在好氧条件下,有的厌氧细菌也可以代谢一些化合物[6]。 农药微生物降解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0世纪后半叶是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各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不断涌现;同时在21世纪初,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的学科迅速兴起。这一切都为人工创造“超级农药降解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目的性的人工组装“工程菌”成为有魅力的发展目标。同时,因为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本质是酶促反应,所以,有人直接提取微生物合成的酶系来离体进行农药等有机化合物污染物的降解研究[15]。 多菌株复合系的构建及应用 以往研究农药的生物降解偏重于用单一微生物菌株的纯培养[17,23],现在已经证明,单一菌株的纯培养效果不如混合培养。因为单个微生物不具备生物降解所需的全部酶的遗传合成信息,而且它们在难降解化合物中驯化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完整的代谢途径,同时许多纯培养的研究发现,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会有毒性中间物质积累,因此彻底矿化通常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营养菌群(如发酵-水解菌群、产硫菌群、产乙酸菌群及产甲烷菌群等)。一种微生物降解一部分,经过数种微生物的接力作用和协同作用,经过多步反应将有毒化合物完全矿化,微生物的群体作用更能抵抗生物降解中产生的有毒物质[6]。笔者等利用菌种间协同关系构建的复合系不仅高效率分解木质纤维素,而且菌种组成长期稳定,不易被杂菌污染[36,37],在此基础上赋予农药分解功能的复合系对多种农药具有强烈的分解能力,其作用机理有待作进一步的细致工作。关于混合培养中的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协同作用,至少可以将微生物群落分为7种:(1)提供特殊营养物;(2)去除生长抑制物质;(3)改善单个微生物的基本生长参数(条件);(4)对底物协调利用;(5)共代谢;(6)氢(电子)转移;(7)提供一种以上初级底物利用者[6]。另外,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应用证明,目前人类能够分离纯化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有限,甚至自然界中99%的微生物目前无法纯培养[38],因而只有培育复合系才能包含这些重要而无法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也有了一些应用的实例,但研究大多局限在实验室中,农药降解菌完全走出实验室到实际应用中还有一段路要走。农药微生物降解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单一菌株的纯培养问题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菌株的纯培养上,在实验室内获得纯培养的菌株,然后研究它的特性、降解机理等。然而这一方法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自然状态下,是多种微生物共存,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共同作用把农药降解。农药残留往往存在于土壤、农副产品、废弃物等复杂环境中,即使在实验室内一株菌的降解活性再大,到了这种复杂条件下可能无法生存或起不到期望的作用。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和对农药的降解影响很大,如环境的温度、水分含量、pH、氧含量等,而自然环境中这些因素变化很大,这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如何克服环境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目标微生物的作用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微生物降解目标化合物对降解的影响 目标化合物的浓度是否能使微生物生长,另外,农药污染环境的化合物组分很不稳定,波动很大,这给以工程措施微生物降解农药化合物带来困难。 微生物与被降解物接触的难易程度 被农药污染的环境有土壤、空气、水体及蔬菜瓜果等,对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微生物很容易与污染物接触,从而发挥它们的降解功能。但是,对于被农药污染的食品来说,利用微生物降解残留的农药很难,因为微生物无法与存在于物体内部的残留农药接触,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而只能降解残留在物体表面的部分。这种限制需要人们尽快解决,从而扩大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范围。 微生物的适应性问题 所接种的微生物能否适应污染的环境,这不仅包括上述提到的物理环境,还涉及到生物之间的关系。接种到环境中的微生物受到抑制物的影响,或者受到包括捕食者在内的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甚至受到拮抗作用而不能生长等,这些都可以造成接种的微生物不能成为优势菌从而失去对农药的降解作用。构建多菌株复合系,具有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强的优点,但即使是多菌混合培养的复合系也同样存在能否成为优势群体的问题。 3 堆肥法消除污染物 现代城市生活垃圾、有机固体废弃物、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残留农药及其由于利用污水灌溉等可能导致的其他污染物。而堆肥法是消除这些污染,使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堆肥过程中,通过堆肥体系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挥发、沥滤、光解、螯合和络合等非生物方法消除污染物。堆肥法消除污染物主要有:(1)将被污染的物质或污染物与堆肥原料一起堆制处理;(2)将污染物质与堆制过的材料混合后进行二次堆制;(3)在被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堆肥产品,利用堆肥中的微生物消除土壤污染[39]。所以,堆肥法既可以消除污染,又可得到高质量的堆肥产品,对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6,40~43]。 将人工构建微生物的复合体系,接种到农药污染土壤中,或利用活性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来改良已经被污染的土壤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活性堆肥内含有复合的微生物体系,在污染的土壤环境中更容易成为优势菌群。这就涉及到复合系的构建,微生物复合系的构建需要传统的和现代的方法相结合。从已有的堆肥体系中和已经污染了的土壤环境中分别富集培养微生物,得到土著微生物的复合系和堆肥菌复合系,然后进行复合微生物体系内部各个组分的特性、功能和多样性研究。菌株的抗药性鉴定,再把各个有功能的组分重新复合,组成一个新的复合体系,这一复合系不仅具有强有力的功能,又更能适应土著环境。直接应用复合系治理土壤污染,或者利用复合系生产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来改良土壤。 4 结 语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在农药污染的一些环境中诱导出天然的降解农药的微生物,那么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条件控制措施,充分调动这些土著微生物的作用,尽量采用原位生物修复,而不用人为地接种微生物,这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根本就是无解的项目,实验室里搞搞就算了,放在大田里搞,变化因因素太多了,除非农药百分百降解矿化了,这可能吗?否则代谢不完全的中间体是否有志毒还说不定,还要做急性和遗传的毒理试验,总之,不好搞,说能搞,都是怱悠

  • 索引序列
  • 农业除草大田试验论文范文
  • 蒜田除草论文参考文献
  • 农业科技试验论文范文
  • 农业试验研究论文
  • 除草剂论文格式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