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张晓琛(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暮光之城》(Twilj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关键词:隐喻;吸血鬼;狼人;新神话主义互联网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以贝拉与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爱情故事必然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动人心魄、牵引读者心灵的魅力所在。但爱情故事也必然不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它最精华的实质在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借助于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发挥到极致。一、标题命名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暮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而有关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创作和研究。学术界暂时界定为始于18世纪。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上帝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色》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new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恨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breakingdawn,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赋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二、梦的解析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色》。伟大的《哈利•波特》也是源于罗琳的一个幻境。莫泊桑曾经说他拥有“第二视觉”,就是说“在描绘迷乱的幻觉时,像在描绘风俗场景一样,突出有启示性的东西。”有很多艺术创作都与梦幻境界结缘,生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三、与传统文学的互文这四部作品在情节框架上都与几部传统文学有互文的关系,如《暮色》与《傲慢与偏见》,《新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月食》与《呼啸山庄》。梅尔出身于英国文学专业,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梅尔借助主人公贝拉的读书偏好,能传达出她的文学旨趣。在福斯特高中的英文课程中,她还特意安排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最鲜明的例证奠过于她在情节中特意指涉经典,《新月》中有一节就叫《帕里斯》。贝拉自喻为为情所困的朱丽叶.她曾担心爱德华是一位变了心的罗密欧.而雅各布又是一位正面的帕里斯。他们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呼啸山庄》中的喧嚣和变形。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四、新神话主义又一力作“新神话主义”。这里主要借助叶舒宪先生的理论,指2世纪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表现在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神话想像和民间信仰传统,在价值观上反思现代文明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怎样透过一神教的宗教偏见之千年遮蔽.重新发掘失落的多元诸神世界,特别是源远流长的女神世界,是充分体现后殖民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认同。”叶先生将这种再现神话的后现代文学表征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针对民族神话传统的某一特定题材的现代再创作,如《尤利西斯》、《特洛伊》等。其二是综合提炼多种文化的神话资源,经过研究、筛选、融合、嫁接的化合作用,再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神话传统。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暮光之城》就属于后一种新神话主义类型。前面提过,它的成功就在于整合了多种文化、多种题材多种元素的精髓.并借助了影音视觉媒介的冲击力量,“开启了下一个魔幻十年”。.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神话元素的创造性展示,在于多元文明尤其是异教文明大放异彩,在于去科技理性之蔽,扬文化人类学之帆。《德拉库拉》中作者借范海辛博士之口曾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依靠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理性与非理性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更不能再依赖是非对错的审判来规训人类的精神信仰,主流文明再也不能发出权威者的声音,各种民问信仰、神话传说、甚至是奇异文化都要在此刻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唱响。吸血鬼与狼人同属于异教世界,他们被视为上帝的永久弃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永生不死但终得不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视角。名著《吸血鬼访谈录》就对这一思想偏见进行了颠覆,善良的吸血鬼路易能够真切地爱与恨,甚至比人类更鲜活、更具有人性。在《暮光之城》中,卡伦家族因为洋溢着真爱而永恒和强大,卡莱尔富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为完成自身的救赎.饱经痛苦后成为一名拯救人类生命的名医,埃斯梅最富有爱心,爱丽丝带给人们热情与欢乐。他们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不干扰人类的生活、不至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上学、结婚等等,他们要比那些被物化和世俗化了的人类更富有道德意识。那么异教文明是不是如正统教条中所讲的那样不堪?是不是唯科学与理性思维才能够捕获真知?现代人类的血脉中是否还驻有古老的生命?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何处?在阅读中要伴有思考,如果再戴上“傲慢与偏见”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对生命的探索、知识的更新只会越来越学院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小。除了对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创造性与颠覆性的发挥之外,梅尔也充分关照到了基督教的文化思想,如《暮色》封面上鲜红的苹果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禁果,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情。再如。作品中一再体现出对基督教文明的尊重,卡莱尔坚定地信仰上帝,尽其所能去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体现出作家的一种观点,她不是只停留在欲破一种文化而立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呼吁多源文化最终应当走向相互尊重和彼此融合。五、结语除所分析的上述各方面之外,作品中还有诸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贵族即执法者沃尔图里的所在地为意大利的沃特拉城.这里正是人类古老文明和神话的王国。新神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女神崇拜的复兴,如《哈利•波特》的女巫崇拜等,《暮光之城》也存在有这样的思想。《破晓》中,贝拉摇身一变为吸血鬼中最强大者,是她的力量最终才保护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安全。目前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对《暮光之城》的研究成果,普遍把这部作品列为青春文学,或是吸血鬼题材的爱情小说,或是通俗小说畅销书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评定。小说借用了青春校园的背景、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与经典文学的互文、幻想文学的因素.加之通俗文学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再至影音视觉媒介的扩展等等,如此来读,小说确为一部佳作,它的价值不可忽视。参考文献:【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2】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f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克罗德•勒库德.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叶舒宪.论新神话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7,(4】.f51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3).[66】郑克鲁.试析莫泊桑的惊怵小说【.夕国文学研究,2009,(2).
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大众广泛认识到隐喻既是修辞、表达,也是具体的思维理念与认知思维。对隐喻的本质进行具体认识,也使人们对隐喻的内涵,以及隐喻在外语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形成全面认识。隐喻是基于文化融合前提下的语言与文化连接,其中所诠释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具体的语言修辞与表达,同时也是语言教学创新的核心切入点。本文拟从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从词汇教学、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等三个具体视角对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隐喻,法语,语言教学,应用作用,使用策略
引言:
以往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更多仅仅从修辞学角度出发,普遍将隐喻看做语言体系中非正常的语言现象,大多认为隐喻通常应用于具体的文学作品创作与表达之中当中,大众往往从不同视角对隐喻内涵进行全面研究。
1、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
1980年Lakoff和Johnson联合创作了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在该书中,具体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除了语言应用之外,在具体的思想交流与行为展示中,也广泛存在隐喻理念,这也正式标志着隐喻研究纳入语言学研究之中。根据目前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观点看,隐喻主要有两项内容构成,其一是语言结构较为明晰的始源域(sourcedomain),另一种则是结构体系较为模糊的目标域(target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sourcedomain)的结构内容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之中,更好理解目标域。简化理解,就是使用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和理解来映射相对抽象、陌生的内容,从而简化大众理解。
隐喻是文化理念在语言表达的具体体现,本质上是语言与文化体系的连接与纽带。隐喻的前提是文化融合,大多重要理念都具有文化底蕴的体验与感知,所以,隐喻深受文化理念的具体制约。概念隐喻通常是在反复体验前提下所形成的认知,也是语言、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文化的理解状况,往往也影响了人们的隐喻思维。因此,隐喻通常又对文化形成“反作用”影响,通过将文化中所具体诠释的内涵应用到法语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法语内涵的理解与体验,将语言升华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传承载体”。同时,各种语言文化在概念隐喻层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从而影响了具体的语言表达效果。
2、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具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隐喻既影响了词汇教学,也在篇章中诠释了相应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意义。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观点中,认为隐喻指的是一种修辞方法,是读者了解世界,诠释语言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语言应用过程中形成多样变化的媒介形态。
隐喻在法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语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隐喻内涵的诠释,在语言应用过程中,隐喻现象更有着广泛应用。语言的隐喻性源自认知的隐喻性,这恰恰也是语言中认知隐喻性的综合体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概念理解上将不同事物相关联,发现其存在共性,才能通过一个词语的理解与认知,对其他词汇形成综合认知。因此,隐喻成为英语多义词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方式。整个法语体系中,其词汇数量庞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仅凭死记硬背,不仅很难形成牢固记忆,也无法合理应用。法语词汇虽然数量多,但是其中也存在内在规律。所以,掌握词汇的'构成规律,有利于突破单词记忆与理解的难点。以合成法为例,journaliste,styliste等单词,就是合成词汇。而派生法则让学生对词根、词缀等形成科学理解。如“再”的前缀“re-”,学生可以根据词汇派生原则,掌握refaire,relire等词汇。
对于法语词汇来说,其中存在诸多相似性,这就为隐喻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创造性空间。同时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内涵极为丰富,如果完全依赖机械记忆、学习,不仅困难耗时,且不能真正理解多义法语词语中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隐喻联系,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词汇理解与实际掌握能力。目前多数学生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时,未能从规律性、系统化视角来理解词汇,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不能灵活使用所学习法语词汇,影响了法语词汇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法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善和优化词汇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讲述词汇时,使用隐喻为途径,通过将法语词汇的和用途内涵转化教学方式,以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联想,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法语词汇内涵。总之,在隐喻理念应用下,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词汇,而是一种具有独立个性和丰富内涵的表达体系,从而为学生掌握地道法语提供铺垫。当然,将隐喻与法语词汇教学相结合,也有法语本身的特点。
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对外交流日益多样,文化在具体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只有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才能有助于学生具体理解与掌握应用,因此,在法语教学中,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也要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将文化隐喻与具体的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所学内容。在法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法语文化形成客观理解。
实际上,法语文化具有内容多样性、思维矛盾性和理念实用性等一系列特征,这就决定了当前想要做好法语教学,就必须将具体的法语基础知识和法语文化相融合。比如法语“Rivedroite”,中文翻译为“左岸”,但是在法语中,这不仅是一种地理名称,也是一种具体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是巴黎独有的生活场景。因此,在具体的法语教学中,完善法语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法语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法国文化所具有的自由主义和浪漫文化,具体熟悉和掌握法语学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效培养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兴趣。通过将隐喻理念与具体的法语教学相结合,实施多种教学措施,实现法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隐喻是目前大众认知世界、创造性发展语言体系的重要方式。结合语言的本质特征看,其中诠释了浓厚的隐喻性特色。因此,在具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系统化的隐喻思维意识。通过将隐喻理念与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理解所学词汇及语言知识,也能让学生对隐喻的内涵形成科学认知和有效应用。当然,学生在理解隐喻内涵、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有效节省了学习时间,降低了记忆知识和存储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更好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提供重要帮助。
对于人类语言表达来说,认知体验决定了多种相似性语言表达。因此,不仅在词汇上形成诸多共性表达,在句法理解和篇章学习等各个方面,也形成了重要的隐喻认同。借助语言隐喻表达,不仅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词汇、语法等基础教育外,更要注重做好文化理念的合理转化,尤其要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讲解和融合,针对部分贬义用语,要注重提醒学生使用。
隐喻在法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词汇是基础、文化是内涵,而阅读教学则是深化学生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以合理方式融入到具体学习与实践之中,良好的阅读教学,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内容具体转化为语言理解与应用。因此,在整个法语教学活动中,完善的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一项以理念理解、认知为基础,不断发展且具有建构主义的创造性教学,良好的阅读理解教学,则是一种引导读者从具体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相关体验,从而实现构建话语体系的教学活动。
结语
在我国传统隐喻理论应用过程中,大多将隐喻当做一种简单的修辞方法,将其归纳为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多数语言教学并未将隐喻理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养。随着当前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加上世界上关于国外隐喻认知理论研究不断成熟,多数研究者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从简单的了解具体上升为“认知”。当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法语等各种语言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深化隐喻理论研究,将为法语教学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翠侠.基础阶段法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思考———以AlteregoA1/A2教材为例[J].科技资讯.2017,(01):109-110.
[2]肖泽雄.法语口语教学困境及突围策略———评《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第六期)》[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32-133.
[3]方沁玮.中法合作项目学生法语学习现状与效果调查———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04):124-125.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张晓琛(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暮光之城》(Twiljght)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Meyer)的首部作品,据网络数据统计,全球发行量已超过8500万册,成为继《哈利•波特》后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魔幻类小说。本论文尝试从每册标题命名、梦幻提示、与传统文学的互文、新神话主义创作等角度切入。对这部小说进行学理式解读。关键词:隐喻;吸血鬼;狼人;新神话主义互联网上这样评价,“《暮光之城》系列以贝拉与爱德华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而凄美动人的爱情是全书‘最强烈的情绪’。”爱情故事必然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动人心魄、牵引读者心灵的魅力所在。但爱情故事也必然不是这部作品的全部内涵.它最精华的实质在于作家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借助于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发挥到极致。一、标题命名twilight,英文名词性解释为黄昏、黎明、暮色,没落时期、衰退期和晚期;形容词性为奇妙神秘的、虚幻的,朦胧的、模糊的和界限不清的。借助其词义,可以初步对这个单词有一个印象,即黄昏、衰败和神秘虚幻。《暮光之城》的首要元素是吸血鬼题材,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吸血鬼的认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而有关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创作和研究。学术界暂时界定为始于18世纪。吸血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小说创造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最著名者为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Dracula)。在基督教的文明世界。吸血鬼属于异教类型,它被描述为肮脏的、野蛮的、残暴的,它永生不死,但却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它是黑暗世界的主宰,是杀手,是上帝永远抛弃的对象。“暮色”一词,明显地包含这样的意味.即使梅尔所刻画的卡伦一家的形象是创造性的、颠覆性的,他们甚至会比人类还要更加善良更富有同情心。但是“暮色”仍然是在有意地在言明吸血鬼这一主题。因为黄昏与日落时分,正是黑暗势力被激活的时刻,隐蔽了整个白天的吸血鬼开始复兴。从整个生命的进展中看,暮色时分是万物走向衰落的征兆.而此刻却是异教势力大行其道的天下。《暮色》不言而喻地是在宣讲吸血鬼的登场,异类文明要开始奏响一场新的协奏曲newmoon.新月的本意是一种月相。出现在我国农历的初一,在这个时刻站在地球上的人几乎看不到月亮。第二部的重点是雅各布的正式出场,雅各布实现了身体上的转变.成为保留地一个强壮的狼人。关于狼人与吸血鬼的传说是同步产生的,作为异类世界中的两大形象,相关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在一些古老文化中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属同宗同源,并如吸血鬼一般残暴。而也有传统认为,狼人与吸血鬼是天敌,如电影《黑夜传说》,二者长期以来为争夺黑暗世界的领导权持久斗争。而在《暮光之城》中,梅尔的狼人形象同样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因吸血鬼的存在而存在,为保护人类不受其侵害而战斗。有文学作品中讲,狼人平时以人形出现,而在满月时变身,并变得无法自控,异常残暴,如《哈利•波特》中的卢平。但在本书并非如此,在新月时分,在同样黑暗的时空中,爱德华略有退场.而有意赋予狼人雅克布充分的成长空间。eclipse,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的主要内容为贝拉的情感徘徊于爱德华和雅各布之间,而为了迎战外来吸血鬼的迫害,天敌般仇恨的吸血鬼与狼人结成了联盟。吸血鬼是一副冰冷的躯体,而狼人则有着火热的体温.二者之间可形象地比作冰与火的对立。雅各布象征太阳,代表光和热;爱德华暗喻月亮,占据黑暗和冰冷;相比起来,贝拉是力量弱小、无助的人类.是地球生命。在面对情感决择和生死战斗的关头,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并肩站在了一起,这就是月食。breakingdawn,破晓象征着生命的周转,意味着矛盾的冰释和新生。预示着光明的前程。贝拉经由了生死考验、经历了血的洗礼,在生育半人类半吸血鬼的女儿时转变为吸血鬼。吸血鬼“新生儿”的力量会巨大无比,加之贝拉特有的天赋能力.使她与生俱来的理智和“防御性盾牌”变得异常强大,最终击退了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并使狼人和吸血鬼成为永世的合盟者。破晓,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约定,也是光明的使者,与故事的结局结合在一起看,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力量,两个世界、两种文明最终交融在一起,向往着理想的永恒。二、梦的解析梅尔曾说。她写作这个系列的作品,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梦,梦境中一对青年男女坐在草地上、沐浴在阳光里幸福地谈天,其中男孩是吸血鬼,女孩是人类。这个特殊的梦成就了《暮色》。伟大的《哈利•波特》也是源于罗琳的一个幻境。莫泊桑曾经说他拥有“第二视觉”,就是说“在描绘迷乱的幻觉时,像在描绘风俗场景一样,突出有启示性的东西。”有很多艺术创作都与梦幻境界结缘,生发出一种创造性的灵感。《暮光之城》每一部的最前面都设有序幕,序幕的内容都为贝拉的梦境。作者的铺陈是为了关照情节,其内涵体现了之后文本中的高潮和斗争的激点。然而,这种设计当然不仅是要安插一个悬念,更是为了能烘托出一个幻与真争相交织、虚与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三、与传统文学的互文这四部作品在情节框架上都与几部传统文学有互文的关系,如《暮色》与《傲慢与偏见》,《新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月食》与《呼啸山庄》。梅尔出身于英国文学专业,有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梅尔借助主人公贝拉的读书偏好,能传达出她的文学旨趣。在福斯特高中的英文课程中,她还特意安排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最鲜明的例证奠过于她在情节中特意指涉经典,《新月》中有一节就叫《帕里斯》。贝拉自喻为为情所困的朱丽叶.她曾担心爱德华是一位变了心的罗密欧.而雅各布又是一位正面的帕里斯。他们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并不亚于《呼啸山庄》中的喧嚣和变形。实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作家有意地去模糊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因为在艺术的天堂里,是真实还是虚构并不是一道必答题。书中也多次写到贝拉的恶梦.当她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的时候、当爱德华舍弃她的时候、当她情感变得无助的时候等等,多少次她从梦中尖叫惊醒过来.多少次连自己都辨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梦幻。作家在精妙地设置梦境,更有一番精妙的解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推进,梦在本书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暗示。四、新神话主义又一力作“新神话主义”。这里主要借助叶舒宪先生的理论,指2世纪后期以来的一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表现在在创作“题材和主题上回归前现代社会的神话想像和民间信仰传统,在价值观上反思现代文明社会.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怎样透过一神教的宗教偏见之千年遮蔽.重新发掘失落的多元诸神世界,特别是源远流长的女神世界,是充分体现后殖民时代价值观的一种文化认同。”叶先生将这种再现神话的后现代文学表征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针对民族神话传统的某一特定题材的现代再创作,如《尤利西斯》、《特洛伊》等。其二是综合提炼多种文化的神话资源,经过研究、筛选、融合、嫁接的化合作用,再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神话传统。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暮光之城》就属于后一种新神话主义类型。前面提过,它的成功就在于整合了多种文化、多种题材多种元素的精髓.并借助了影音视觉媒介的冲击力量,“开启了下一个魔幻十年”。.新神话主义的核心在于对神话元素的创造性展示,在于多元文明尤其是异教文明大放异彩,在于去科技理性之蔽,扬文化人类学之帆。《德拉库拉》中作者借范海辛博士之口曾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依靠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理性与非理性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更不能再依赖是非对错的审判来规训人类的精神信仰,主流文明再也不能发出权威者的声音,各种民问信仰、神话传说、甚至是奇异文化都要在此刻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唱响。吸血鬼与狼人同属于异教世界,他们被视为上帝的永久弃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永生不死但终得不到救赎,这就是典型的一神教视角。名著《吸血鬼访谈录》就对这一思想偏见进行了颠覆,善良的吸血鬼路易能够真切地爱与恨,甚至比人类更鲜活、更具有人性。在《暮光之城》中,卡伦家族因为洋溢着真爱而永恒和强大,卡莱尔富有怜悯心和同情心。为完成自身的救赎.饱经痛苦后成为一名拯救人类生命的名医,埃斯梅最富有爱心,爱丽丝带给人们热情与欢乐。他们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不干扰人类的生活、不至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上学、结婚等等,他们要比那些被物化和世俗化了的人类更富有道德意识。那么异教文明是不是如正统教条中所讲的那样不堪?是不是唯科学与理性思维才能够捕获真知?现代人类的血脉中是否还驻有古老的生命?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何处?在阅读中要伴有思考,如果再戴上“傲慢与偏见”的眼镜去看世界,那么对生命的探索、知识的更新只会越来越学院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小。除了对吸血鬼和狼人题材的创造性与颠覆性的发挥之外,梅尔也充分关照到了基督教的文化思想,如《暮色》封面上鲜红的苹果象征着《创世纪》中的禁果,象征着贝拉与爱德华之间人类与吸血鬼禁忌的爱情。再如。作品中一再体现出对基督教文明的尊重,卡莱尔坚定地信仰上帝,尽其所能去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体现出作家的一种观点,她不是只停留在欲破一种文化而立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呼吁多源文化最终应当走向相互尊重和彼此融合。五、结语除所分析的上述各方面之外,作品中还有诸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贵族即执法者沃尔图里的所在地为意大利的沃特拉城.这里正是人类古老文明和神话的王国。新神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女神崇拜的复兴,如《哈利•波特》的女巫崇拜等,《暮光之城》也存在有这样的思想。《破晓》中,贝拉摇身一变为吸血鬼中最强大者,是她的力量最终才保护了人类、吸血鬼和狼人的安全。目前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对《暮光之城》的研究成果,普遍把这部作品列为青春文学,或是吸血鬼题材的爱情小说,或是通俗小说畅销书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佳的评定。小说借用了青春校园的背景、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与经典文学的互文、幻想文学的因素.加之通俗文学的多种策略和方法。再至影音视觉媒介的扩展等等,如此来读,小说确为一部佳作,它的价值不可忽视。参考文献:【1】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2】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f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克罗德•勒库德.吸血鬼的历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4】叶舒宪.论新神话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2007,(4】.f51叶舒宪.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2,(3).[66】郑克鲁.试析莫泊桑的惊怵小说【.夕国文学研究,2009,(2).
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论隐喻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当前大众广泛认识到隐喻既是修辞、表达,也是具体的思维理念与认知思维。对隐喻的本质进行具体认识,也使人们对隐喻的内涵,以及隐喻在外语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形成全面认识。隐喻是基于文化融合前提下的语言与文化连接,其中所诠释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具体的语言修辞与表达,同时也是语言教学创新的核心切入点。本文拟从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从词汇教学、语言教学和阅读教学等三个具体视角对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隐喻,法语,语言教学,应用作用,使用策略
引言:
以往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更多仅仅从修辞学角度出发,普遍将隐喻看做语言体系中非正常的语言现象,大多认为隐喻通常应用于具体的文学作品创作与表达之中当中,大众往往从不同视角对隐喻内涵进行全面研究。
1、隐喻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
1980年Lakoff和Johnson联合创作了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在该书中,具体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除了语言应用之外,在具体的思想交流与行为展示中,也广泛存在隐喻理念,这也正式标志着隐喻研究纳入语言学研究之中。根据目前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观点看,隐喻主要有两项内容构成,其一是语言结构较为明晰的始源域(sourcedomain),另一种则是结构体系较为模糊的目标域(target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sourcedomain)的结构内容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之中,更好理解目标域。简化理解,就是使用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和理解来映射相对抽象、陌生的内容,从而简化大众理解。
隐喻是文化理念在语言表达的具体体现,本质上是语言与文化体系的连接与纽带。隐喻的前提是文化融合,大多重要理念都具有文化底蕴的体验与感知,所以,隐喻深受文化理念的具体制约。概念隐喻通常是在反复体验前提下所形成的认知,也是语言、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文化的理解状况,往往也影响了人们的隐喻思维。因此,隐喻通常又对文化形成“反作用”影响,通过将文化中所具体诠释的内涵应用到法语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法语内涵的理解与体验,将语言升华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传承载体”。同时,各种语言文化在概念隐喻层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从而影响了具体的语言表达效果。
2、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具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隐喻既影响了词汇教学,也在篇章中诠释了相应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意义。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观点中,认为隐喻指的是一种修辞方法,是读者了解世界,诠释语言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语言应用过程中形成多样变化的媒介形态。
隐喻在法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语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隐喻内涵的诠释,在语言应用过程中,隐喻现象更有着广泛应用。语言的隐喻性源自认知的隐喻性,这恰恰也是语言中认知隐喻性的综合体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概念理解上将不同事物相关联,发现其存在共性,才能通过一个词语的理解与认知,对其他词汇形成综合认知。因此,隐喻成为英语多义词学习与理解的重要方式。整个法语体系中,其词汇数量庞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仅凭死记硬背,不仅很难形成牢固记忆,也无法合理应用。法语词汇虽然数量多,但是其中也存在内在规律。所以,掌握词汇的'构成规律,有利于突破单词记忆与理解的难点。以合成法为例,journaliste,styliste等单词,就是合成词汇。而派生法则让学生对词根、词缀等形成科学理解。如“再”的前缀“re-”,学生可以根据词汇派生原则,掌握refaire,relire等词汇。
对于法语词汇来说,其中存在诸多相似性,这就为隐喻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创造性空间。同时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过程中,词汇内涵极为丰富,如果完全依赖机械记忆、学习,不仅困难耗时,且不能真正理解多义法语词语中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隐喻联系,影响了学生自身的词汇理解与实际掌握能力。目前多数学生在法语语言词汇学习时,未能从规律性、系统化视角来理解词汇,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不能灵活使用所学习法语词汇,影响了法语词汇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法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善和优化词汇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在讲述词汇时,使用隐喻为途径,通过将法语词汇的和用途内涵转化教学方式,以针对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联想,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法语词汇内涵。总之,在隐喻理念应用下,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词汇,而是一种具有独立个性和丰富内涵的表达体系,从而为学生掌握地道法语提供铺垫。当然,将隐喻与法语词汇教学相结合,也有法语本身的特点。
隐喻在法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对外交流日益多样,文化在具体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只有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才能有助于学生具体理解与掌握应用,因此,在法语教学中,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也要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将文化隐喻与具体的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所学内容。在法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法语文化形成客观理解。
实际上,法语文化具有内容多样性、思维矛盾性和理念实用性等一系列特征,这就决定了当前想要做好法语教学,就必须将具体的法语基础知识和法语文化相融合。比如法语“Rivedroite”,中文翻译为“左岸”,但是在法语中,这不仅是一种地理名称,也是一种具体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是巴黎独有的生活场景。因此,在具体的法语教学中,完善法语文化学习,让学生在具体法语学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法国文化所具有的自由主义和浪漫文化,具体熟悉和掌握法语学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效培养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兴趣。通过将隐喻理念与具体的法语教学相结合,实施多种教学措施,实现法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隐喻是目前大众认知世界、创造性发展语言体系的重要方式。结合语言的本质特征看,其中诠释了浓厚的隐喻性特色。因此,在具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系统化的隐喻思维意识。通过将隐喻理念与法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理解所学词汇及语言知识,也能让学生对隐喻的内涵形成科学认知和有效应用。当然,学生在理解隐喻内涵、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有效节省了学习时间,降低了记忆知识和存储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更好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提供重要帮助。
对于人类语言表达来说,认知体验决定了多种相似性语言表达。因此,不仅在词汇上形成诸多共性表达,在句法理解和篇章学习等各个方面,也形成了重要的隐喻认同。借助语言隐喻表达,不仅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词汇、语法等基础教育外,更要注重做好文化理念的合理转化,尤其要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讲解和融合,针对部分贬义用语,要注重提醒学生使用。
隐喻在法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词汇是基础、文化是内涵,而阅读教学则是深化学生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以合理方式融入到具体学习与实践之中,良好的阅读教学,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内容具体转化为语言理解与应用。因此,在整个法语教学活动中,完善的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阅读教学是一项以理念理解、认知为基础,不断发展且具有建构主义的创造性教学,良好的阅读理解教学,则是一种引导读者从具体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相关体验,从而实现构建话语体系的教学活动。
结语
在我国传统隐喻理论应用过程中,大多将隐喻当做一种简单的修辞方法,将其归纳为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多数语言教学并未将隐喻理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养。随着当前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加上世界上关于国外隐喻认知理论研究不断成熟,多数研究者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从简单的了解具体上升为“认知”。当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法语等各种语言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深化隐喻理论研究,将为法语教学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翠侠.基础阶段法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思考———以AlteregoA1/A2教材为例[J].科技资讯.2017,(01):109-110.
[2]肖泽雄.法语口语教学困境及突围策略———评《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第六期)》[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32-133.
[3]方沁玮.中法合作项目学生法语学习现状与效果调查———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8,(04):124-125.
我们在开始写作论文时,第一步就是选题,而选题是否热门、实用,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小学教材词汇分析
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
小学生 英语学习 动机的激励策略
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探析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小学高年级 英语写作 教学的实验研究
从课堂教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教与学两方面衔接好小学和初中英语
小学生英语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通过英语浸入式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语音能力的教学实践
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课外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质疑
思维导图 令同课异构更出彩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语音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运用游戏创设有效课堂
对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
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简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词块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 英语阅读 能力的对策
浅谈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实效之途径研究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方法 探析
小学英语复习课的思考与操作
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 英语口语 训练之我见
小学英语有效备课之“六要”
将英语板书设计得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小学生英语课堂游戏的探究
例析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以自主求发展 词汇因合作而精彩
构建充满活力的英语“大课堂”
巧用“翻转课堂”拓展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NSE新教材听说课词汇分步教法的实践探究
做到“三练一改”,构建有效听说课堂
构建“学为中心”有效词汇教学的实践研究
英语写作“以点带面”反馈和指导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谈谈标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巧用
乘电梯上上下下用手电玩连连看
给思维“四度”空间让精彩洋溢课堂
让阅读课堂在“翻转”中绽放异彩
农村初中英语试卷讲评教学的有效设计初探
互助小组--提升“后20%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
优化听力教学设计,提高听力课堂有效性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题目汇总
1、中职英语分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论中职英语课堂手机引入式 教育 模式
3、中职英语情景 教学方法 研究
4、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 反思
5、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探微
6、体现职业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探析
7、新信息时代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研究
8、试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9、中职英语口语模块化教学的探究
10、关注情感教育 优化中职英语教学
11、浅析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尾方式
12、支架式教学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中职英语课堂活动中德育渗透探究
14、中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15、“微课”视角下的中职英语教学设计
16、浅析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7、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中职英语教学思考
18、浅析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措施与策略
19、中职英语教学情感渗透教育探究
20、培养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21、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跨 文化 交际的导入研究
22、浅议如何实现中职英语 高效课堂
23、浅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4、略论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5、浅谈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
26、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初探
27、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8、肢体语言在中职幼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9、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师的华丽转身
30、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31、浅谈微课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32、新课改下中职英语选修课中的视听教学实践与思考
33、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相关思考
34、慕课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35、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6、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37、基于对比分析法的中职英语定语教学探究
38、刍议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9、中职英语课堂贯穿职业教育的三要素
40、中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1、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42、浅谈中职英语隐蔽式语法教学
43、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庸思想的运用
44、浅谈中职院校英语口语交流的重要性
45、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突破中职英语教学瓶颈
46、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
47、基于“理实结合”创设中职英语道具情境教学法的探究
48、中职英语词汇学习和扩充的教学方法探讨
49、中职旅游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50、中职英语教材“学材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
5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初探
52、关于中职英语课后作业布置与评价的一点思考
53、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54、中职护理英语写作教学难点及对策
55、如何提高中职生英语技能大赛演讲的心理素质
56、英文电影与中职英语听说能力习得的关系浅析
57、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削弱因素研究--以甘肃银行学校为例
58、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59、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中职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60、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61、中职英语教师教学与课堂管理方法探究
62、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63、探讨中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工作
64、英语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性思考
65、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66、中职数控 专业英语 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67、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探讨
68、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69、中职英语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研究
70、浅谈中职 英语听力 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为例
2、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大学英语课堂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图式理论应用意义分析
5、大学英语互动式听力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6、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7、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8、高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潍坊地区为例
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 慕课” 背景下
10、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
11、中国 传统文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研究
1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意义
13、论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
14、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15、大学英语“绿色课堂”探究
16、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17、网络时代下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18、基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大学英语移动微学习
19、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谈教学反思途径
20、浅谈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困境和对策
21、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研究
22、制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2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研究--基于传统和现代混合视角
24、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25、论情感教学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26、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与英语听力水平的相关关系
27、预制语块对大学英语写作的作用探析
28、文化语境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制约作用
29、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分析
30、教育生态学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讨
31、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分析
32、口译技能训练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启示
33、基于 想象力 的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34、探讨大学校园英语学习动机衰退现象
35、艺术院校跨文化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实证研究
36、英语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学习分析
37、“教学学术”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38、大学英语微课程建设研究--以视听说课为例
39、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40、基于隐性分级角度探析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途径
41、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设计
42、中英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及启示
43、大学英语角色转变过程中要警惕被边缘化
44、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实践探索
45、多模态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46、大学英语写作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47、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分析
48、《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49、国外无机化学教材编排特点及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50、航海类专业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思考
51、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英语课程建设
52、形成性评价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实践
53、理工科类高校大学语文所处的境遇和反思
54、英汉概念隐喻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误解
55、论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
5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57、英汉感官动词的隐喻对比研究
58、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59、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社会情感策略调查研究
60、英语电影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优秀各阶段英语教学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初中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大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 最新的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参考(2)
★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2)
★ 英语教学相关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 英语教学专业论文
★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
★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那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英语专业硕士论文题目
1、论 英语阅读 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
2、论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策略
3、论 英语学习 的情感因素
4、从词汇学的角度论英语新词
5、论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情感互动
6、论英语 广告 中的语法隐喻
7、论英语教学中高中生跨 文化 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8、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9、论英语背诵教学的有效性
10、论英语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1、论英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12、论英语新闻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策略
13、论英语在初级对美汉语教学中的使用
14、论 英语听力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15、论英语新闻标题中语用预设的作用
16、论英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17、论英语科技论文修辞诉求
18、论英语影视字幕中修辞的汉译
19、论英语课程教材评估
20、论英语双基教学
21、论英语电影的字幕与配音翻译
22、论英语习语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3、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4、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5、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6、论英语专业学生对外教口语课课堂活动的期望和感知
27、论英语游戏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移用
28、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
29、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30、从语域理论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31、论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汉译
32、论英语在初级对美汉语教学中的使用
33、论英语 句子 平衡及其对翻译的意义
34、论英语阅读教学对写作的影响及教学启示
35、论英语幽默语言的汉译策略
36、论英语 俚语 汉译
37、论英语中情态和否定的相互关系
38、再现幽默——论英语言语幽默另类中译策略
39、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角度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0、论英语 儿童 文学的汉译
41、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2、从交际和语义翻译角度论英语新闻导语的汉译
43、论英语缩略词在汉语中应用的原因、价值与策略
44、模因论应用于初三 英语写作 教学的实证研究
45、论英语词汇呈现阶段语义图的构建
46、论英语新闻文体与汉译
47、论英语教学中的自主阅读
48、论英语新闻汉译中影响英语多义词词义确定的因素
49、论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因素
50、论英语语篇中的词汇搭配
51、论英语的时间系统
52、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
53、论英语例外格标记结构的句法生成
54、论英语习语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55、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6、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57、论英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应用
58、论英语幽默翻译
59、论英语电视剧字幕中幽默的翻译
60、论 英语口语 体的翻译策略
英语 教育 论文题目
浅探幼儿英语语音教学的有效 方法
粤北地区幼儿英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低段 英语 故事 阅读教学实践--以牛津英语幼儿故事“Books!”为例
关键期假设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
全语言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省幼儿英语师资现状调研及分析
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导向及培养
高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策略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英语儿童绘本译作与中国幼儿文学的语言对比研究
浅谈幼儿英语教学的三个原则
幼儿英语教学之理性思考
中美幼儿英语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
父母期待对幼儿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幼儿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探讨
浅谈幼儿英语的 教学方法
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研究
大连市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模式
新课改视野下的幼儿英语教学初探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幼儿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河南省Z市J区为例
从整合教育的角度分析幼儿学前英语教育
活动教学法与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校企合作共建区域幼儿英语师资培养机制
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探析英语教学方法
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发展中教师多元角色的构建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试谈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漫谈
英语词汇类APP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 学习英语 的兴趣
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教学法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英语浸入式下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
浅谈幼儿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构成研究
幼儿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究
英语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The Irrational Side of Hester Prynne of The Scarlet Letter)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The Conflict in Donbey and Son)
3、论文化不同 对联 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Associative Meanings and Translation)
4、美国教育的衰弱(The Drop of American Education)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The Positive Impacts of European Immigration on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th Century)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Character Studies in Juliet)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matic Theory in Literature)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in Pragmatics)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A Brief Analysis of English Phonetics as well as a Guide to Improve Learners’ Oral English)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Comparison on Two Kinds of Comments on Hamlet’s Revenge)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12、英语的学与教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More th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The Purity in a Corrupt World—An Analysis of Oliver Twister)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Challenges on Chinese Banking Sector after Entering the WTO)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Stephe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LBSinger—the Patron of Jewish Civilization)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Women’s Movement in the’s)
21、论《红字》的模糊性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嘉莉姐妹》中无心的欲望 (The Limitless Desires in Sister Carrie)
23、英语广告语言修辞特点 (Rhetorical Feature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24、《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Pau Morel’s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25、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 (The Reasons for Tess’s Tragic Fate)
26、论恐怖主义的根源 (On the Root of Terrorism)
27、中印关系新纪元 (: A New Era of Sino-India Relationship)
28、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The Revenge of Heathcliff)
29、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Freudian Theory on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30、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The Etamoephosis of the Samsas)
31、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braham Lincoln’s Thought of Democracy)
32、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Mr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33、《简爱》的圣经 情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ne Eyre and the Bible)
34、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The Triangle of Reservoir Region Is Surfacing—Wanzhou, Kaixian and Yunyang Open a Great Diagram of Economy)
35、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onversation)
36、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 其它 主人公之异同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antiago and Other Heroes by Hemingway)
37、对嘉尔曼的偏见 (The Prejudice Against Carmen)
38、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Jane Eyre—A Review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in Jane Eyre)
39、《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The Suffering Love Between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40、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A Brief Comment on the Compromise—A Stud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1、《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Analysis of the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2、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On the Impact of Jane Austen’s Life on Her Novels)
43、“真实的诺言”与 传统文化 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When True Lies Challenge Tradition—An Analysis of the Reality and Localization of Reality TV)
44、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The Sino-US Relation—The Taiwan Issue)
45、《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The Great Vitalit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46、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Significance in Commonplace—Pride and Prejudice)
47、萨皮尔沃夫理论 (Sapir-Whorf Hypothesis)
48、论格里高尔的悲剧 (An Analysis of Gregor’s Tragedy)
49、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更多关注 (More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50、文体学: 语言学习的科学 (Stylistics: A Scientific Approach)
2021英语专业的硕士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新颖的商务英语论文题目,供大家选择:1、广告英语的分类及分析2、国际贸易中英语的作用3、国际商务单证的作用及种类4、国际商务市场的信息传播5、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壁垒”6、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7、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8、国际谈判人员素质的全球标准化9、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10、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11、会展服务的国际化趋势和对策12、会展英语应用13、加强商务英语应用化课程建设14、家政服务业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15、进出口业务中英语的应用分析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法语在我国小语种中属于热门语种,同其他语言专业一样,法语毕业论文选题十分重要。下面学术堂整理了20个法语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浅谈法语学习的方法与策略2、法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策研究3、法语二外课堂中的文化教学4、法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现象分析5、语言迁移在法语语音和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6、基于微博公众平台的法语教学模式7、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8、二外法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9、关于法语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的思考10、论法语教学中实用性与地域优势的结合--以汉口学院为例11、论情景交际法应用于法语视听说课的可行性12、法语品质形容词的绝对最高级构成法13、跨文化认知与大学法语专业教学探析14、《二外法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15、福建省法语人才需求调研及启示16、情景交际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核心构建17、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18、浅谈跨文化视角下法语电影名的汉译19、现代法语新词特点探析20、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及其特点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隐喻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语言表达具有修饰作用,运用应用语言学理论,解读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以分析模式特点的方式,对隐喻有深层次的认知,并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确运用隐喻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
隐喻,语言现象;应用语言学:
引言:
隐喻又称简喻,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通常用于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从而将抽象的事物更加直观地进行表现,因此,合理应用隐喻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事物,促进人的认知。这也使得隐喻在语言学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伴随着后者理论体系不断成熟,隐喻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在心理学、语言学或者社会学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表现出较高的价值,这就引发有关隐喻特征,以及模式特点的思考,用于更加深刻的认知隐喻的作用,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升华价值,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一、隐喻简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学者将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可以被替换的概念,同时支持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获得新的知识。亚里士多德通过多种方法针对隐喻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特定环境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分析,从而认知隐喻在社会文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促进隐喻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结合。这为早期研究隐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后人的研究通常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多重单一角度衡量隐喻在应用语言领域的具体作用,或从语言学,或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单一逻辑思维下隐喻的作用,这也使得隐喻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地位[1]。受语言学理论不断成熟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从认知和语言两个角度针对隐喻展开相关研究,对基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展开隐喻研究,更加追求实际,会设置具体的语言框架,针对句法词语,交际目的,以及历史等因素进行衡量,从而实现对隐喻的正确认知,区别于以往有关隐喻的理论研究,更加注重隐喻在实践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研究侧重点方面,主要以语言形式为主,而非原结构。着名语言学家卡梅伦提出,围绕隐喻的研究应借助多方位研究体系进行,其在相关研究中通过三个角度围绕隐喻进行研究[2]。第一个角度是从理论层次分析隐喻的理论体系。第二个角度是基于处理层次,主要分析隐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处理状态。第三个角度则是从神经学层次分析隐喻在该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隐喻的模式特点
1.阶段模式
作为隐喻的主要表现模式之一,阶段模式具有明显的形式逻辑特征,主要是通过间接隐喻的形式实现对语言的表现。具体包括对文字认知和理解的阶段,以及深刻了解文字内在含义阶段。前者的表现基础是环境,要求针对表面意思进行准确了解,才能进行后续的深刻隐喻剖析。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对于表达意思的挖掘。部分情况下,两个阶段的耗时相同,也就是通过理解表面意思就能挖掘内在含义,而只有较为晦涩的隐喻才会在第二阶段耗费大量时间。
2.本体和喻体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呈现隐喻所表达含义的直接形式。本体是需要进行表现的事物,而喻体则是针对本体进行表现的事物,隐喻的主要作用就是借助喻体对本体进行表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体和喻体的形态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3.平行分布式处理信息
心理学领域主要基于信息处理模式,针对隐喻进行相关研究,涉及隐喻的应用,将计算机比作人脑,通过拆解分离隐喻的方式,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最终形成隐喻的认知。部分情况下还会通过平行分布方式展开隐喻研究,在本质上与信息处理模式相同,同样将人脑视作计算机,通过数据推理计算的方式,实现对隐喻的具体分析。
三、隐喻的应用语言学框架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开展隐喻本质以及相关特点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隐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作用,以及呈现出的本质。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之前,必须充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实现对隐喻特征以及应用性的探索。在所组建的体系中,应强调对于语法、词性、词义的关注,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亲疏关系、交流环境、语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最后针对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3]。国内学者在开展隐喻相关研究时,也充分认识到认知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探索形式不断挖掘隐喻的本质及特点,为应用语言学领域有关隐喻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许多学者在针对隐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都会关注到其在语言领域的运用效果,这恰好符合应用语言学研究以实际运用为侧重点的特征,即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最终形成对隐喻的定论。从现阶段有关隐喻的研究理论成果而言,许多学者都在认知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有所转变,不再只注重理论研究,转而更加关注隐喻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需要进行层次划分,在研究表层含义的同时,朝深层次研究深入,进而对隐喻的特征予以全面揭示。其次是确保对每一个层次都能进行全面分析。再次是针对不同类型隐喻框架进行有效甄别。最后是保证分析的全方位性,能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隐喻进行解释。通常读者在接触隐喻领域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喻体部分,随后针对喻体的含义进行思考。当大脑中存在这一过程时,才能实现对预期所蕴含意思的理解。具体而言,本体和喻体属于人脑内部存储的认知模式,可能是因感官或者是思考而引发的,这些都是人类识别隐喻的重要部分[4]。当遇到隐喻时,基础信息就会出现,此时大脑进行筛选及判断,从而获取隐喻的具体含义。整个过程表现出动态化特征,尤其是当个体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水平不断增长会引发这一过程的变化,此为隐喻的框架体系。
在充分分析隐喻的框架体系之后,围绕隐喻展开研究,应关注以下要点。首先,必须确保有关隐喻的研究建立在充实理论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关注同步进行的其他层次的处理情况。其次,需要强调关于隐喻层次的研究应当基于框架最低和最高基础性要求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次,需要合理选择隐喻的理论框架,选择标准主要为隐喻的类型。最好是保证分析框架性,能够实现多层面解释隐喻。
四、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
作为语言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隐喻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语言形式的影响。但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多数人不会关注语言形式的存在,这也使得有关隐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缺少语言和隐喻之间关系的认知,这就强调有关隐喻的研究应关注语言在不同层面所发挥的实质作用的重要意义。例如,从词、语句等多个层面展开有关隐喻的理解和运用研究。具体而言,在语言研究领域,关注重点在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语言的表层,很少会探究语言生存概念。大量语言学家在针对隐喻概念进行区分时,都会基于原因和概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关于隐喻运用方式的正确理解。但考虑在完整的语篇中必须包含修辞、对比、暗示等部分。比如,将语言隐喻“Our Friendship is Based on the Mutual Trust”可以简单地解释概括成 B is C 的基本形式“Love is a Journey”,显然,这种条件的设定会阻碍研究的进展,具体表现为模糊了隐喻的运用准则。
因此,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展开隐喻的相关研究,除了关注语言形式之外,还会关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变量因素。而在展开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关注原型是能够直观了解喻体的本质,包括其所具有的表层语言形式,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层次理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学者莱可夫与约翰的相关理论,喻体来源于隐喻,其所反映的是概念系统和本体领域之间的映射,就等同于喻体特征反映的是本体的特征。大量语言研究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母语方面,从而探寻常规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进而得出隐喻在运用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原构建、激发和限制等[5]。同时还指出在具体语境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领域结合对于人体的大脑思维具有激活作用,并且会呈现出具体的概念,能够与感官记忆融合,实现对嗅觉和听觉联想的激发。
无论是隐喻本体或者是喻体在表现形式上都十分丰富,并不会局限于特定的名词或动词形式,可以呈现出词句篇等多种丰富形式。一些特殊句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本体和喻体,此时需要读者分析,凭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的语感理解句子中的喻体。由此可见,应用隐喻具有一定的目的。因此,在处理领域信息的过程中,应从实际语境出发。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隐喻在语言应用领域十分常见,除了表现出具体的应用价值之外,更关乎人类语言的发展进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形象的一种模式,属于社会发展衍生文化形态表现形式,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信息相关。
五、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
1.隐喻具有抽象性
在应用语言领域,对于隐喻的使用表现出抽象性特征,具体而言,是将一种非具象的喻体针对比较抽象的文体进行展现,而在复杂环境下,无论是本体,还是喻体都具有抽象性。
2.隐喻具有一致性
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才能构成隐喻情况,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存在逻辑性的联系,这也使得隐喻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六、隐喻对教学的启示
在现代语言领域使用隐喻进行修辞十分常见,因此,研究隐喻的使用方法,以及价值在语言教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将一些较为难以呈现的问题进行转换,放置于中文语言环境中,或者是构建有效的教学氛围,可以说,在语言领域,隐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通常隐喻中所包含的本体和喻体存在明显差异,而通过隐喻又可以将二者进行联系,这就体现出隐喻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价值,能够促使读者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能够规避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隐喻这一修辞方法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并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此时可以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辅助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语言教学课堂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形成有关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点,以及本质的初步认知,并认为隐喻可以作为文化理论,以及知识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借助研究隐喻实现复杂文化现象的科学化转变,对于文化或民族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类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基于隐喻的研究成果能够支撑系统化学习过程,实现对于语言学框架体系的拓展,从而获得更多应用语言学的知识范围,借助隐喻对语言现象进行有组织的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针对零散的语言现象进行科学组织,实现对知识的有效记忆,以及科学应用。
七、结语
通过对隐喻构成要素的研究,可以明确运用隐喻的目的,了解隐喻中本体、喻体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同时还深入探究在应用语言学领域隐喻所表现的特征以及本质,认识到隐喻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之一,并且具有抽象性和一致性的特征,影响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们应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为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相信今后随着隐喻理论知识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关于其在实际运用中价值的思考,隐喻在语言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对于语言教学以及语言应用领域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
参考文献
[1]于彦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王劫.应用语言学中隐喻的特点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
[3]梁婧玉,汪少华美国两党医保国情咨文(1946--2015)架构隐喻的历时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18(1).
[4]胡春雨,徐玉婷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7(5).
[5]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17(5).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