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成长和培育的重视,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童文学是从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题材,采用适合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文学表现手法而创作的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 散文 、古诗等。这意味着儿童文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但是目前,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地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让学生爱上儿童文学呢?通过几年的儿童文学教学课题实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感知阅读
有了儿童文学阅读兴趣,小学生就会像采蜜的蜜蜂一样,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阅读中得到阅读满足,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会选择不同的 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主要采用 故事 悬念法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二、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1.上好“三课”。(1)读物推荐课:为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做到好书共享。(2)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方法。(3) 读书笔记 交流课:针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经老师的批阅后,班级整理成册,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2.建立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安排专人管理图书,定期在班级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
3.开放学校图书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图书进行分类,并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阅读,真正发挥图书室为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服务的作用。
4.借助网络辅助阅读。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优化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保证阅读时间。每星期我们都要求语文教师安排一节课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6.营造家庭环境。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读。1.圈点摘录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记号,并且利用自己的积累本,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加深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去粗取精。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阅读作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最后进行班级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 总结 。
四、搭建平台,坚持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经常督促学生,学生就容易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儿童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组织“故事表演会”“课本剧表演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读书 经验 交流会”,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五、读书明理,升华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爱的 教育 》等作品的时候,我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讲故事、提问题、谈体会等方式进行交流,学文明理。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必须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又香又浓的蜜来。”有了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才能爱上儿童文学,开创儿童文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价值观思考
[摘要]当前,中国少儿出版正处于多元共存的转型期。构建民族童年 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气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文章 认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应从选题策划、功能定位、产品结构、阅读营销、审美教育、社会服务等6个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导向,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下,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处于多元共存、众声喧哗的转型期。一方面,随着整个社会儿童观、教育观更新,儿童阅读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儿童读物种类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与小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童年意识”越来越强烈。原创儿童文学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呈现出繁花似锦、春潮滚滚的“盛世”景象。但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也清醒意识到,繁华背后一直弥散着苍凉、蕴藏着隐忧。具体说,就是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还存在种种不良症候——唯利是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炒作跟风,图书原创力贫弱;急功近利,忽视民族品牌培育;管理滞后,少儿出版产业链松散……更有甚者,面对当代少年儿童的生存处境和成长危机,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还缺乏言说能力、 反思 能力、预警能力、牵引能力。基于此,当前,如何学习贯彻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调整并把握少儿出版方向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既是新形势下满足广大少年儿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参与国际出版文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之内在关联
《指导意见》明确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健全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的出版导向对于包括原创少儿出版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的指导性、统摄力。众所周知,作为当前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准则和行为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含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多层面的丰富内涵。这三个层面与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都息息相关。先看国家层面。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培养民族精神气质、构建民族童年文化、化育民族心灵结构,是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通过审美艺术手段与出版实践活动践行上述社会功能,从本质上说,就是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奠基,为构建中华民族和谐社会助力,其价值内涵自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产品,其所具有的 人际交往 和心灵沟通功能,又从维护儿童感性生命力、构建和谐童年文化、启蒙大众儿童观念、倡导文学审美教育、补偿当代教育缺失等层面实践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至于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更是与人类核心价值一脉相承,成为当代人类文明所推崇的共同价值的核心构建。因此,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价值取向可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分而言之的一种表达,其深刻性不在于物化儿童成长表象、形塑童年生活场景,而在于以文学审美和出版实践张扬一种昂扬、乐观、宽容、豁达、优雅、风趣、积极、进取的童年心性、人生态度,从而培育起以健全人格、优良品性、丰富情感、丰沛想象为内核的童年精神结构。在此前提下,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通过文学审美与出版实践构建的“第二世界”,就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有效路径
实际上,中国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其价值立场就深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并成为其价值准则的一部分。比如,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观既是对儒家“文以载道”价值观的承续,又是对“以善为美”单一社会价值取向的超越。具体说,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体现了“三元调适,美、善并举”的价值理念:传达真知、认识真理——求真;启蒙精神、养育品格——向善;倡导审美、熏染心灵——寻美。这一价值系统的形成又先后经历了发轫期(20世纪初到抗战爆发)、成长期(抗战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蝉蜕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成熟期(21世纪以来)4个阶段。时至今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呈现出“从耳提面命到理解尊重;从理念渗透到精神导引;从功利主义到游戏精神;从单级状态到多元共生”的多元价值趋向。那么,当下,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究竟该如何把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职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6个方面把握:
1.强化少儿出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选题策划上,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理应“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未来”三管齐下。通过对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和重大社会题材的选题策划、内容出版,记录并见证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种种历史变迁、社会变革对童年生态的影响,在间接表达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力同时,使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蕴含于语言形象之中,推动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责任意识”的文学。比如,2015年正值举世瞩目的“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适时推出了《狼牙山五壮士》《两个小八路》《杨靖宇》等抗战题材原创少年小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再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历史画卷,并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优秀原创少儿图书,充分展现了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塑造民族未来性格”的使命感与出版担当。
2.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少儿精神成长
功能定位上,作为童年文化高地之一,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担负着守望童年、引领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职责。具体到原创少儿文学产品的内容层面,原创儿童文学刊物与图书应该以表达并引领少年儿童精神成长为己任,力求深入洞悉时代精神,关注儿童心灵诉求,通过精心策划、出版,推出一系列富含典型性、个性化、正能量的当代少年儿童群像,以这些未来公民的心灵图像、精神轨迹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童年景观和未来趋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品类多样、内涵丰赡的童年文化资源和社会思想资源,从而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人文关怀”的文学。
3.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更新少儿文学出版结构
产品结构层面,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应善于汲取并吸收丰富的民族 传统文化 滋养,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之间寻求最佳文化结合点、出版增长点,通过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韵味的原创儿童文学产品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瀚宽广的气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襟怀,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文化根基”的文学。比如,近年来,在图画书市场“西风劲吹”出版情势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多家少儿社逆势而上,集合优质资源,强力打造原创图画书出版选题,先后推出了《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图画书的讲读艺术》《荷花镇的早市》《安的种子》《团圆》等图画书理论与原创图画书精品,为丰富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品种,推动图画书出版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4.转变文学营销观念,缔造童年阅读文化
在阅读营销层面,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则更是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就是探索并创新现有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变单一性“新书发布”模式为“媒介整合”模式、“专家讲座”模式为“教育转化”模式、“现场签售”模式为“阅读推介”模式等多管齐下之童年阅读复合模式。通过上述出版营销和阅读消费活动,使诸多情感丰沛、意蕴深厚、趣味洋溢、想象超拔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充实到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生活中来,实质参与少年儿童的人格养成与心灵建构,让广大少年儿童经由儿童文学阅读逐步养成向善、寻美、尚真、求知的良好品性,从而助力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胸襟抱负”的文学。
5.参与出版资源整合,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审美教育层面,少儿文学出版同样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少儿出版社、杂志社、多媒体出版公司等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参与组织选编教材、修订课标、培训教师、推广阅读等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儿童文学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转化,使更多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成为文学审美教育的核心资源,从而为优化和改善语文教育提供价值方向、资源储备与方法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少儿出版可借助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课程资源的强大辐射力,不仅在发展少年儿童语言、思维能力,激发 想象力 和创造潜能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还能直接诉诸于少年儿童美好道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使这些未来公民在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培育、引领下逐渐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也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目标境界”的文学。
6.把定“儿童本位”立场,昭示儿童出版方向
在社会服务层面,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更是不能缺席。面对“城乡变迁”和“功利教育”背景下斑驳、迷离的童年生态,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需要把定核心价值取向和童年本位立场,或通过虚拟的理想童年形态与都市儿童充满缺憾的现实童年境遇的比照;或通过对留守儿童、残疾少年、贫孤孩子非常态、异质性童年景象的深入揭示;或通过对当下种种童年危机的反思性、批判性表达……昭示对童年发展与生命成长的理解、尊重、守望、抚慰、补偿、引领,从而让中国儿童文学成为有“精神传统”的文学。
三、反思与启示
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现代 儿童 文学萌生于晚清时期,但真正诞生于“五四”时期,并在“五四”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五四”时期的翻译儿童文学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发展功不可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促进语文 教育 有效教学提升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 故事 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 文章 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儿童文学的功能及应用分析
摘要: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紧密相连,有助于民族性格的传递、改造与超越。优秀的儿童文学集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语言、情感、创新、教育与人文等多种功能,是儿童嬉戏的乐园,是他们心灵的栖居地,为儿童建立了想象中的“乌托邦”。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功能;课程资源
一、儿童文学
按照年龄层次,儿童文学可以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以及少年文学,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图画书系类与文字书系类。英美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成果显著,受人瞩目。西方的图画书始于17世纪,到了19世纪,随着彩色印刷术的发明,图画书得到了蓬勃发展,英国的伦道夫•凯迪克强调图文一体,被誉为“现代图画书之父”。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以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为代表的图画书作家,他们利用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图画并不是文字的依附,而是独自成体,能够单独地讲述故事。比较知名的英美图画系类如《贝贝熊》、《粉红猪小妹》等。文字书作为传统的文学形式,更是有着很多经典作品,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柳林风声》等。
二、儿童文学的功能
(一)语言功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了优美的、鲜明而生动的语言,文学也就不复存在。优秀的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仅规范、准确,又幽默夸张,不但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 ,还有着强烈的艺术力与感染力,能够形象化地把生活的各种美好事物生动地表达出来,激发他们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沐浴儿童的心灵。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实践能够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文字书系类自不必多说,图画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情感功能
郭沫若认为,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童话、 童谣 、剧曲),都应“以童为本”,由儿童的感官以直心朔于其精神堂奥,准依儿童心理的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不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成人为中心”进行功利性、实用性的宣传。一些广泛流传的儿歌比如“好爸爸坏爸爸”、“小燕子”、“读书郎”等以成人为视角的价值观值得商榷。儿童文学是知识与文学艺术的双重启蒙,目前我国的语言启蒙教材比较注重知识传授,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文学特质,缺乏想象与创新,难以激发儿童的共鸣。但是,经典文学作品如《柳林风声》中的小动物性格迥异,充满童真童趣,能够吸引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儿童正确的情感发展。
(三)创新功能
.托尔金认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对受到“第一世界”束缚而不满的人用幻想去创造一个“第二世界”。儿童文学维系着儿童的童话梦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第二世界”连绵不绝的想象力。只有具有现代创造意识的儿童文学,方能以创造的露珠,保护孩子的探索创新能力,促使儿童茁壮成长。例如,图画书能够让儿童通过图画的留白主动参与叙事想象,文字书能够让他们构建想象的画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幻想能力。优秀的儿童文学具有现代创造意识,能够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两部书突出表现了儿童追求新奇、喜欢冒险的经历。在探索中理解人生真谛。
(四)教育功能
《贝贝熊系列丛书》是美国儿童行为教育之父斯坦•博丹所创作,从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把教育融入到故事之中,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比如《爱护环境》、《作业的烦恼》、《与父母相处》、《对待陌生人》等,这些故事不是依靠直接地说教,不是单纯地空喊 口号 ,而是通过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启发他们去思考,完美地实现了现实伦理、情感伦理、生态伦理和价值伦理的叙事。小说《柳林风声》在模仿游戏与语言幽默中让儿童体会互助互惠,真诚对待朋友的良好品德,培养真善美的美好心灵。另外,这些作品中的生态意识能够让儿童自发地去保护共同居住的地球,保护动物,爱护植物,对大自然与生命存有敬畏之心,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为维护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进行努力。
(五)人文功能
真正的文学经典是一种稳定的人文情怀、道德信仰、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7],承担着创造诗意家园的责任。当下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教育的功利化使儿童被关在精神的“围墙”里,他们受到异化失去童真而早熟,导致了童年诗意的消逝。真正具有精神质地的儿童文学在现实中为儿童建立了想象中的“乌托邦”,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走向精神的绿洲,诗性的世界,让孩子感知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感受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人文精神。儿童文学所描绘的世界是儿童心目中的“乌托邦”,让这个幻想的“乌托邦”走进儿童纯净的心灵,有助于对人类诗性精神的拯救。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两部书表现了儿童在稚气而具有魅力的探险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儿童与成人可以同时阅读的经典。《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杰克逊岛就是孩子们的“乌托邦”,他们在“乌托邦”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中升华着心灵。这些儿童文学经典可以帮助成人抹去尘世的喧嚣,抚平心灵的浮躁,重温童真,纯净心灵,率真心性。
三、英美儿童文学:师院英语专业重要的课程资源
英美儿童文学是师范英语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首先,这门课程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 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改编经典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己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一些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在父母讲故事的形式下得以创作发展,比如《金银岛》、《柳林风声》、《爱丽丝梦游仙境》。其次,英美儿童文学课程还帮助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学习遣词 造句 的优美与准确,在吸收地道语言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与鉴赏能力。同时,语言与 文化 相辅相成,英美儿童文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全球概念,开拓他们的思维。文学学习的过程是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从而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与价值观。
四、结语
小说是儿童嬉戏的乐园,是人类心灵的栖居地,童心相通,经典的儿童文学没有国界,沟通着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诉求。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借助童年的故事探寻永恒的生命发祥地,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杰克逊岛,儿童文学是在现实中为儿童建立的想象的“乌托邦”,当我们感到疲倦时,我们便向往这个去处。[6]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论人类文学大系统的分类结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2.
[2][6]侯颖.图画故事对儿童诗性心灵的守望[J].文艺争鸣,2010(24):166、168.
[3]李利芳.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观[J].兰州大学学报,2000(1):140.
[4]石侠,程诺.构建“第二世界”的儿童幻想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1(06):117.
顶1楼!!2005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尘埃落定。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三人分享了这一殊荣。 谈及此次获奖成果,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麻生明研究员说:“化学界对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非常认可。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总是希望'大而全’,但是看看这次的获奖成果,再看看上次(2001年)有机化学家的获奖成果,就知道化学家一生有这样一个'反应’就很了不起了。” 该实验室的丁奎岭研究员告诉记者:“2002年,我和戴立信院士合写《中科院发展报告》中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章节时,就曾提到格拉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对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可与传统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如Diels-Alder反应和Wittig反应相媲美,而这两项研究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也曾暗示格拉布等人的研究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实力,现在他们果然获奖了。” 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授奖当天,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华丽的议事厅里,阿尔伯格和一位皇家科学院教授以及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用舞蹈向听众诠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 “用互换舞伴来解释这一获奖的化学反应很形象。”麻生明告诉记者。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获奖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 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被称为烯烃。丁奎岭说,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切断碳-碳键并使其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这也是化学家面临的挑战课题。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刚开始时,科学家们所研制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实际上没有认清反应的机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活性物质发挥了作用,只好使用多种混合物来进行催化。”这些催化体系还受到苛刻的反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加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 20世纪7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他阐明了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一机制后来被广泛认同。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如果用舞蹈的方式来简单解释,它们可被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而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也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金属卡宾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 寻找更优秀的催化剂 有了漂亮的理论,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确定哪种金属卡宾适合充当促成舞伴交换的“中间人”,理查德·施罗克和罗伯特·格拉布正是寻找优秀催化剂的“伯乐”。 199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施罗克和合作者报告说,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实践也证明,钼卡宾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的、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条件也更温和,同时为发现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 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格拉布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合反应,该催化剂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1996年格拉布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使其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1999年,格拉布通过用氮卡宾配体代替膦配体,发展了第二代格拉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丁奎岭说:“这点很重要,因为钌是贵金属。”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 麻生明说:“如果没有肖万的理论,就没有施罗克和格拉布的成果;但是如果没有后者的工作,肖万也得不到这个诺贝尔奖。这恰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道理。” 奖励来得理所应当 对于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很多人表示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科研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每天都惠及人类。 诺贝尔奖的文告指出: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是基础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例子。该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通过肖万、格拉布和施罗克等人的工作,复分解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 丁奎岭说,由于格拉布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令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抗癌药物、昆虫信息素等的合成,用乙烯和丁烯来制备丙烯等。麻生明还告诉记者:“上次格拉布教授来我们所访问,介绍了他做出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用子弹打也无法穿透,很适合做防弹材料。” 不过,麻生明认为,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不是完全的绿色反应。就像做衣服时,如果能把所有的布料,包括边角余料都用上,才算百分百的经济;从原子的经济性来讲,很多烯烃复分解反应还没有达到百分百绿色的程度。丁奎岭认为只能说这种反应比较“符合绿色原则”,废物很少。他还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的大规模应用还很少,主要还是用在精细化工领域。 记者问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两位专家都回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丁奎岭说,《科学观察》指出,从论文引用次数来看,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是炙手可热的科学前沿。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大的课题和项目。“虽然也有科学家在使用这些催化剂进行天然气产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研究,但是据我所知,国内可能还没有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改进这种催化剂。”
化学反应惠泽人类2005年10月5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尘埃落定。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三人分享了这一殊荣。谈及此次获奖成果,中国科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麻生明研究员说:“化学界对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非常认可。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总是希望'大而全’,但是看看这次的获奖成果,再看看上次(2001年)有机化学家的获奖成果,就知道化学家一生有这样一个'反应’就很了不起了。”该实验室的丁奎岭研究员告诉记者:“2002年,我和戴立信院士合写《中科院发展报告》中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章节时,就曾提到格拉布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对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可与传统的碳-碳键形成方法如Diels-Alder反应和Wittig反应相媲美,而这两项研究都已经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也曾暗示格拉布等人的研究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实力,现在他们果然获奖了。”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授奖当天,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华丽的议事厅里,阿尔伯格和一位皇家科学院教授以及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用舞蹈向听众诠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用互换舞伴来解释这一获奖的化学反应很形象。”麻生明告诉记者。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获奖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被称为烯烃。丁奎岭说,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切断碳-碳键并使其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这也是化学家面临的挑战课题。关于金属催化的烯烃分子的切断与重组,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刚开始时,科学家们所研制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实际上没有认清反应的机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活性物质发挥了作用,只好使用多种混合物来进行催化。”这些催化体系还受到苛刻的反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加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20世纪7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他阐明了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成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一机制后来被广泛认同。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如果用舞蹈的方式来简单解释,它们可被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而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也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金属卡宾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寻找更优秀的催化剂有了漂亮的理论,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确定哪种金属卡宾适合充当促成舞伴交换的“中间人”,理查德·施罗克和罗伯特·格拉布正是寻找优秀催化剂的“伯乐”。1990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施罗克和合作者报告说,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实践也证明,钼卡宾用于催化烯烃的复分解反应,取得了比以往的催化体系更容易引发的、更高的反应活性,反应条件也更温和,同时为发现性能更优秀的催化剂奠定了基础。199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格拉布发现了钌卡宾络合物,并成功应用于降冰片烯的开环聚合反应,该催化剂克服了其他催化剂对功能基团容许范围小的缺点,不但对空气稳定,甚至在水、醇或酸的存在下,仍然可以保持催化活性。在此基础上,1996年格拉布对原催化剂作了改进,使其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1999年,格拉布通过用氮卡宾配体代替膦配体,发展了第二代格拉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丁奎岭说:“这点很重要,因为钌是贵金属。”在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中,催化剂用量可以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关环复分解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也仅为万分之五,同时选择性更高,对底物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催化剂的成本也更低。麻生明说:“如果没有肖万的理论,就没有施罗克和格拉布的成果;但是如果没有后者的工作,肖万也得不到这个诺贝尔奖。这恰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道理。”奖励来得理所应当对于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很多人表示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科研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它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每天都惠及人类。诺贝尔奖的文告指出: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是基础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做出重要贡献的例子。该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通过肖万、格拉布和施罗克等人的工作,复分解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丁奎岭说,由于格拉布催化剂的诞生,使得过去许多令化学家束手无策的复杂分子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如亲水性高分子、高分子液晶、抗癌药物、昆虫信息素等的合成,用乙烯和丁烯来制备丙烯等。麻生明还告诉记者:“上次格拉布教授来我们所访问,介绍了他做出的一种高分子材料,用子弹打也无法穿透,很适合做防弹材料。” 不过,麻生明认为,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还不是完全的绿色反应。就像做衣服时,如果能把所有的布料,包括边角余料都用上,才算百分百的经济;从原子的经济性来讲,很多烯烃复分解反应还没有达到百分百绿色的程度。丁奎岭认为只能说这种反应比较“符合绿色原则”,废物很少。他还指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的大规模应用还很少,主要还是用在精细化工领域。记者问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两位专家都回答,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丁奎岭说,《科学观察》指出,从论文引用次数来看,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是炙手可热的科学前沿。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大的课题和项目。“虽然也有科学家在使用这些催化剂进行天然气产物和复杂分子的合成研究,但是据我所知,国内可能还没有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改进这种催化剂。”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咱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咱们人类进行其它生命勾当的首要条件正是由于人类对食品的寄托注定了食品工业具备巨大的挖掘价值和开发潜力,出格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物质糊口程度的突飞大进,食品科技的日新月异,要患上百花盛开的新型食品推层出新然而,加工的食品掉去了它天然纯性,没有太高的安保全障,愈甚是越来越多的不安日全食品事务被曝光后,许多人对于任何的食品都持着怀疑的眼光和担忧的立场去猜测它是不是能够威吓咱们的生命康健一个人的康健,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本身才能仔细体会它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在日常的口腹中要想注意食品安全,咱们起首要认识到啥子是安日全食品,所以咱们必须大白啥子是绿色彩食品;啥子是无毒无害食品;啥子是康健食品;如何辨识食品标签;如何用感官辨识食品 绿色彩食品,指遵照可连续成长原则,按照特别指定出产体式格局,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以使用绿色彩食品标记商标的食品绿色彩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而A级绿色彩食品是指产地情况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综合污问鼎数不超过1,在出产加工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杀虫药、兽药、鱼药、肥料、饲料及食品新增剂AA级绿色彩食品是指产地情况质量要求评价项目的单价污问鼎数不超过1,出产过程中不患上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且产物需要3年的过渡期 无毒无害食品是指食品对人的安全性,包孕微生物污染程度、化学污染程度、放射性污染程度无毒无害,指在正常食用条件下不风险人的身体康健,不造成急性及慢性疾病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指的是:⑴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海豚、毒蘑菇)⑵在肯定是条件下孕育发生毒素(如发芽马铃薯孕育发生龙葵素,鱼类孕育发生组胺)(3)含有致病微生物或孕育发生毒素物质(如蒲萄球菌孕育发生肠毒素)(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孕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21世纪人类首选康健食品:⑴绿茶,①用于防治各类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及皮肤癌;②可以预防心脏病;③用于漱口可防治蛀牙⑵蒜头,①清血和杀死病菌;②可防治心脏病;③可降低胆固醇(3)番茄,①富含抗氧化功效的番茄红素和富厚的维生素C;②防治与消化系统关于的癌症和前列腺癌(4)蓝莓,①抗氧化和促进记忆力;②预防心脏病和癌症(5)红酒,①含抗氧化剂,有助增加好的胆固醇(HDL-C);②减少血管硬化;③喝少数红酒对心脏有好处⑹菠菜,①含大量铁质及叶酸;②防治血管疾病及心脏病;③掩护目力;④热量低⑺三文鱼,①含有OMEGA-3脂肪酸;②可预防血管梗阻;③可预防脑细胞老化,如老年傻傻症;④可降低胆固醇(8)荞麦,①降低血压及胆固醇;②预防心脏疾病、结肠癌等⑼西兰花,①含富厚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②减少罹患各种癌症的机会,如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⑽坚果,①含富厚维生素E;②降低胆固醇和预防癌症;③预防心脏病 如何辨识食品标签?起首,食品名称,国家规范规定,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白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如使用\"新创名称\"、\"独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则必须同时使用表白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其次,混合原料表,按规定,除单一混合原料的食品外,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混合原料表所说的\"各种混合原料\"是指所有混合原料必须标出饮料、冷食、酒中的新增剂,果汁饮料、果酒(含蒲萄酒)的原果汁含量,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各类酒的酒精疏密程度,肉灌肠品中的淀粉含量接着,食物的净含量,这是包装食品必须示明的内容含有固、液两项物质的食品(如糖水菠萝罐头)还必须同时示明该种食品的固形物重量同一器皿中如含有彼此独立且品位不异、形态附近的几种食品时,在标洁白含量的同时还必须标明食品的数目如盒装月饼,在标签上要标明内装月饼的块数;礼品酒盒上需注明装酒的瓶数入口食品必须标明原产国、地域(指港、澳、台)名及总经售商的名称和地址同时必须标明本产物执行的国家规范或行业规范号 食品位量感官辨识,就是指依附人的身体自身的感官器官,实际上就是依附眼、耳、鼻、口(包孕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是通过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碰等体式格局,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辨别和评价⑴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可和时、精确地辨别出食品位量有没有异常,易于早期发明不懂的题目,及时进行处理⑵要领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摄谱仪装备和专用、固定地检查场合,不需要专业人员(3)感官辨别要领常能察觉其它检查要领所无法辨别的食品位量不懂的题目和特殊性污染导致的微小变化 食品的变质与保藏: (1)啥子是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的腐败变质主如果指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效用下,食品的卵白质、脂肪、糖类等养分被食品本身与外界的酶性、非酶性变化及杂物的污染,导致的大量分解,使食品营养价值的降低或掉去食用价值变化从商品角度来说食品腐败变质就意味着掉去了商品价值也就是说,掉去了食用价值或商品价值的商品是食品的腐败变质 ⑵食品为啥子会腐臭变质?食品腐臭变质是因为食物自身情况因素及微生物三者彼此影响的结果,腐败的过程中主如果微生物起主要效用,如细菌、霉菌(规范名称:真菌)、酵母加之食品自身的化学成分,在相宜的情况、湿度、酸碱度、紫外线、氧气等相干因素的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达到肯定似的数目后使食品分解导致腐败变质 (3)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第一是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第二是对食品进行杀死病菌控制食品腐败变质改变食品的温度、湿度、PH值、渗入压或其它杀死病菌要领,把食品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减弱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常用的要拥有:⑴冷冻及冷藏(10℃以下);⑵高温杀死病菌:加热(回锅)煮沸,红外线照射等;(3)脱水:盐渍、糖渍;(4)改变PH值,如冷菜中加醋调味等;(5)杀死病菌原料:大葱、大蒜、洋葱等原料搭配;⑹福射线照射;⑺使用防腐剂 腐败变质的食品,由于微生物污染紧张,孕育发生的毒素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总之腐败变质食品对人的身体风险是极其紧张的,因此食品的谋划人员,要有对人民群众,对社会形态负责的责任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严格卫生管理在食品的各个环节中,只管即便减少食品污染的机会,同时增强抑菌和灭菌办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一旦经感官判定为变质食品,结合微生物、化学、物理查验等要领,确定已变质食品,要克制食用并查寻原因,防止变质食品伸张,污染其它食品和器皿常见食物中毒与防治: (1)啥子是食物中毒?由于食物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质,一旦摄入体内,可能侵害人的身体康健如某些食物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污染;某些食物本身含有毒素,因烹调不当未能祛除食物中毒素,如河豚、鲜黄花菜;别的部门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可孕育发生有毒物质,如发芽的马铃薯等因此预防食物中毒极为重要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既不包孕因暴饮暴食而导致的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也不包孕因一次大量或持久少数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性的疾病 (2)如何诊断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可见个体病发也可见集体中毒食物中毒的表现:进餐了被细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如蒲萄球菌、结肠杆菌、梵衲菌、肉毒杆菌等;或进餐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食品本身就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发芽的马铃薯等食物中毒者最多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拉稀,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痛苦悲伤食物中毒者例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掉、肢体冰镇、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最后可导致休克所以在日常口腹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安全,发明中毒必须到医院治疗,确保生命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糊口高度社会形态化的今日,许多人要想吃的安全,吃患上安心,吃出康健,除开关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干食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约外,咱们还必须认识和相识咱们日常口腹中的食品安全,如许咱们的糊口才会越发康健夸姣!
论文最好是原创的,不要有太多抄袭的痕迹我记得冰心好像专门有个什么儿童文学的,你可以去看看,那一套大概是四本书。她是新中国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先驱
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精神食粮,它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再次,把握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可发展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关键词:儿童阅读能力;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儿童的识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和作文是儿童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要求作了如此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联想扩展能力。虽然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据统计,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中80%以上的课文属于儿童文学(从文学的角度划分统计),说明儿童文学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材。儿童文学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它为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儿童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儿童文学已成为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文本。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达到了极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或用饱蘸诗意的笔墨抒发自然人性的美妙,或用含蓄委婉的笔调抒写苦难人生之不幸,或用讽刺幽默的笔法揭示社会现实之污点。这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范本,也是儿童学习成为“人”的通灵宝玉,就像赫尔岑所言:“歌德和莎士比亚抵得整整一所大学。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像在科学中,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是像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1〕既然儿童文学在儿童的阅读和成长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具有儿童文学素养和有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教师,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他需要探索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他对教材中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上,也不会满足于借此教会学生文章的结构方法、中心的表达方式等等,应该自觉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努力探求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由表及里感受到的三个基本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这三个层次明确告知我们,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是:识别语言符号,掌握信息,提升儿童认知分析能力;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提高儿童审美鉴赏能力;挖掘文学蕴含,锻炼思维,发展儿童联想扩展能力。一、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与儿童的认知分析能力符号学将文学看成是一个由符号构造的精神世界。文学读解要寻绎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要寻绎文学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文学符号是文学意义和价值的载体。一般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其中词是符号,句子是符号链,由词和句子组成的讲话或文章是符号的集合体。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阐述关于语言的功能时认为:“当语言用来传达信息时,它的认知或指称功能就发生作用;当语言用来表明说话人或作家的情感态度时,它的表达情感的功能就显示出来。”〔2〕中国的汉字符号,兼有表形与表意的特点,从汉字的符号上可以看出外指的“物象”与内指的“意向”两个因素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索绪尔所推崇的——能指的感性与所指的抽象性的结合,在汉字中达到了高层次的完美实现。可是,书面语言是文字符号,本身不具形象性,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形象,要使儿童获得一种切实的审美体验。就如法国作家法郎士在《乐园之花》曾说:“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式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3〕(20)换句话说,语言符号的抽象性质,使它所创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失去了直接可感性,儿童想要通过文本感受艺术形象,就必须用自己的认知和分析去融化语符,重构形象,使作者的经验、情感由凝固的物化形态,重新变化为流动的观念形态。按照心理学知识,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作出外显反应。信息加工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与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4〕而儿童与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儿童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教师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辞章学,喜欢从表达的角度研究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为了有效地捉高儿童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范本,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的阅读观念 (现代阅读观念着眼于快速而准确地从书面资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儿童透过儿童文学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的信息有主信息、副信息,全面发现这些信息,就能完成阅读的基本要求。如,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的表面信息是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它们借风筝和纸船分别祝对方快乐和幸福,于是它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松鼠和小熊都很难过。过了几天,松鼠在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它飞来,它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而内在的信息是作者表现的是儿童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因为不谙世事而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友谊。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应该把目光转向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任何儿童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在相互关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而“认知”就本质而言,始终旨在达到这个本质目的,即将特殊儿童文学作品归结到一般作品的法则和序列。所以,每一种“认知” 都具有这一特征:“它不单纯地摹写,而是体现出一种本原性的、赋予形式的力量。它不是被动地表示出某种事物在场这一单纯的事实,而是包含着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力量,通过这种能量,现象的单纯在场获得了一种确定的‘意义’,获得了特殊的、观念化的内容。”〔5〕那么,儿童在阅读了具有某一种类型特点的作品之后,在他们的“认知”领域中,必然会获得一种观念化了的程序。例如,完成了 《纸船和风筝》的教学后,可引导儿童去阅读叶圣陶的《小白船》。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将会发觉:在《小白船》中,表层信息是作者赞颂田野的美丽、多趣,展现的是“将来的田野”。《小白船》开头第一句话,“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就将我们引入优美平和的境地,在这片“将来的田野”里,各种生物都得以自由地舒展生命:“水面上有极细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拨喇……拨喇’好听极了。他们邀请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祥和、谐趣的田野风光中,鱼儿畅快地嬉戏游玩,伴随他们的是“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一条小白船载着天真无邪的孩子随风飘荡,任意东西,即使迷路了,也有善良的人来帮助。深层信息是“小孩儿”与鱼儿融洽相处,互不侵犯,共同营构优美、诗意的童话境界。这方天地里洋溢的是真、善和纯洁,表现着作家对理想、和谐、充满真诚与爱意的人生的追求。这样的教学,可以说儿童以作家创造和构建的文学意象为媒体,透过文字符号与该符号所表示的语义,掌握了文本要传达的表层、深层信息,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完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二、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与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读者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关于文学形象,卢卡契在《艺术与客观真实》曾指出:“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像。在这里,观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与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以致两者在艺术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个自发的统一体,对接受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这里所说的“现实的画像”即文学形象。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作家的情感和生活形象(物象)的结合而创造的艺术形象,如,在《寄小读者》里,冰心饱含着她个人的或思念、或向往、或欣赏、或同情的各种情愫,而描绘的仪态万千的自然风光、金发碧眼的异国少年;其二是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并非直接由实体形象所构成,而是由接受主体的心理机制在一系列语言符号的刺激下幻化、再造而成。如,解读“丑小鸭”时,读者通过再造想象,实实在在会感受到:《丑小鸭》绝不仅仅限于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的某些现实,也绝对不仅限于作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单一象征。它最大程度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写出了所有曾经有过自卑而摆脱了自卑,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艰难的心路历程。由于儿童文学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学,所以,儿童文学的文学形象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依据。儿童在儿童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间接地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接受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但要领略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从而在情绪情感上打动儿童、感染儿童,需要儿童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有所感受和领悟。所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通过再现文学形象,发挥儿童的想象,可提高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儿童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传递的信息作出的反映能力。在这里,既有单纯的生理感觉因素,又有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7〕(232)从生理感觉因素上说,指的是审美主体的感觉能力,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特征怀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在审美实践中保持高度的敏感。例如,儿童听到节奏韵律鲜明的儿歌、看到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就可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舒适感,从而会更有兴趣地投到阅读中。而从积淀理性内容的感觉因素上来说,是指审美主体在获得生理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调动起各种心理机能,并参照以往的审美心理积淀和感觉经验而作出的审美反应。例如,当儿童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时,由于审美感觉中积淀的阅读经验,使儿童对接触到的文学形象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这样,儿童会从审美对象的外在特征、象征符号中迅速领会它所对应的内涵,所以看到狐狸、大灰狼、小白兔、老牛、猴子,他们会产生狡猾、凶狠、活泼、善良、聪明等相应的审美反应。其次,培养儿童的审美判断力。审美判断是对审美对象的美的特性进行分析、综合之后所得出的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而审美判断力则是指在这种审美评判和审美断定中所显示出来的审美水平与能力。〔7〕(232)如果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会调动主体的审美经验展开丰富的自由联想,将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与儿童主体的知、情、意对应起来,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营造意蕴深厚的审美境界。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于是我们需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儿童对作家创造的审美意象进行不断的审美判断练习,这将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审美判断能力。例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与主人伯姆泼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几次从危难中解救和保护了主人一家,对主人始终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泼利先生却嫌老房子旧了,要卖掉它,买幢新房子。老房子不愿离开主人,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种种鬼把戏吓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买主,然而引起了一对喜爱新奇的新婚夫妇的极大兴趣,非要买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出走。最后,伯姆泼利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回了老房子,并把老房子装饰一新,决心永远与忠诚的老房子为伴。如果儿童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他们就会在对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的形象进行再现、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判断出作品的蕴含:作者借助童话这一文体,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再次,提升儿童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是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审美特性作进一步认识、分析和把握的一个审美过程。〔7〕(233)审美理解也是对事物审美特性进行深入和强化的认识与把握过程,是审美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由个别性把握经由特殊性把握,再到普遍性把握的飞跃过程。从这一层面进行思索,可以发觉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往往是从作品中的各种事物外部联系的理解入手,然后对各种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内部的联系作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积累某类事物所具有的审美属性,不断提高审美理解力。例如,儿童在阅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时,他们发现这个童话描写的是“快乐王子”为了关心帮助穷人而献出了自己所有最珍贵的东西,最后又由于同情曾帮助过他的小燕子,悲痛得铅心爆裂而最后被毁,而其内涵却是“快乐王子”为爱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由这个文本作为范例,然后引导儿童阅读更多的童话,儿童会领悟到童话生动的形象与离奇情节的背后,常能引发人们思考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如,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美与丑的辨别、正义与邪恶的根源等隐藏着的蕴含。席勒曾经指出:“审美的教养使一切事物服从美的法则,并且在它给予外部生命的形式中显现内在的生命。”〔8〕由此可见,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类似的阅读,那么儿童会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感受中渗透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直接进入到文学作品的哲理性认识和本质性把握的层面。三、儿童文学的文学蕴含与儿童的联想扩展能力文学蕴含层面,是指文本所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它是宗白华所说的“最高灵境”层次,也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的哲学内涵。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是对文学作品蕴含的阐述。在西方,但丁早就指出,文学具有四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可见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应当是意义确定的和完结的,而应当是意义含蓄的,这样可以满足读者的阐释欲望。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当然也讲究文学的蕴含。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适合少年阅读的儿童小说,其内蕴存在于特定的小说话语体系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例如,曹文轩的《古堡》,表层描写两个少年对一座传说中的古堡的寻觅,深层告诉儿童在一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要表现出不迷信、不盲从、不畏艰险、不惮前驱的探索精神。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召唤着儿童充分调动其联想、想象能力,逐渐走进儿童文学文本的蕴含层面。阅读期待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曾说:“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9〕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文学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主要因素构成文学读者的统觉背景,即是阅读期待视野,读者正是立足于这一统觉背景去选择作品、破译语符来和作家对话的。在这儿,读者是接受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面对儿童文学文本,儿童读者当然可以而且必须以自己的想象去将其具体化,去进行再创造。如果再用姚斯的话来说就是:“文学作品并非对于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种面貌出现的自在的客体,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语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像一部乐队总谱,时刻等待着阅读活动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反响。只有阅读活动才能将作品从死的语言材料中拯救出来并赋予它现实的生命。”〔10〕接受美学的这些观点,实际上强调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再创造性质。儿童在阅读作品时,不是对作品作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是在阅读(或听读)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思维,借助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作品的“情”和“理”能有所感受和领悟。因此儿童文学阅读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和理性色彩,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况且少年儿童的心理有其共性:即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青少年最富于想象、青少年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创造的特色。”〔11〕于是,面对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个性独特的儿童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面对汤素兰的童话,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童话形象;面对着儿童诗歌,儿童在想象中期待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所以,在儿童的阅读期待中,要抓住儿童想象丰富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阅读回味中包含着想象能力的培养。回味是读解的一种精神反刍形式,是一种回溯性的心理活动。〔3〕(171)儿童文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甚至它的一两句有意思的话,儿童诗歌中某种意境、某一佳句、某一关键字眼都可能给儿童读者留下阅读回味。之所以产生阅读回味,是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他们对作品中的场景、情节、人物、内涵可能一时难以有豁然领悟的感受,需要在对作品的反顾中重新整理,逐渐得以领会。而回味的过程,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触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回味《和时间赛跑》这一篇文章时,让儿童在进一步体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与珍惜时间有关的格言;也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讲讲珍惜时间的小故事;或让学生用画笔描绘珍惜时间的画面。这一过程用故事、音乐或画面来渲染气氛,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灵感。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文学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同时,这一过程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参考文献:〔1〕〔俄〕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3〕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6〕〔匈牙利〕卢卡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7〕黄健.文学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9〕〔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0〕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1〕北师大公共课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儿童 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类别。它是指由成年人创作的,以未成年人为受众的文学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文学论文 范文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加强策略
摘要:从高校小学 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内部报刊,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创作
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 的发展与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儿童文学》等刊物的发行量之大就可以看出来。但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1],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纳入小学教育专业。也就是说,现在的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的学生将要承担起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从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创作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相关高校教师对大学“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三是民族资源与地方资源发掘不够;四是缺乏儿童文学作品的刊发阵地。 文章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一、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实践
目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心落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上,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轨迹与各种文体介绍三方面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于儿童文学创作这一块则相对忽视。事实上,如果不深入了解儿童并尝试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教育就很难摆脱成人思维模式,难以根除“成人幻想”的痕迹。别林斯基《新年礼物:霍夫曼的两篇童话和伊利涅依爷爷的童话》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孩子们不需要什么辩证法的结论和证据,不需要逻辑上的首尾一致,他需要的是形象、色彩和声响。儿童不喜爱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多么强烈地追求一切富有幻想性的东西,他们是何等贪婪入迷地听取关于死人、鬼魂和妖魔的 故事 。这一切说明什么呢?说明对无穷事物的需求,说明对生活奥秘的预感,说明开始具有审美感;而所有这一切暂时都还只能在一种思想模糊而色彩鲜艳为特点的特殊事物中为自己求得满足。”[2]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实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尝试,可以促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思维来认识自然与社会,以儿童的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自己以“童心”来进行儿童文学创作。这样走向小学教育岗位,进行儿童文学教育,就会更加贴近孩子们。如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通过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切实的了解到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儿童文学创作更接近儿童的心理。如河池学院韦梦玲的童话《水晶球》、陆晓婷的童话《“小尾巴”小小》、莫雪鸿的童话《智慧的小公主》等原创儿童文学作品①,不仅强化了对大学课堂所学儿童文学、小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知识,还增进了未来小学教师与儿童心智的“磨合”,为以后高效从事儿童文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教学实践
目前,高校教师对大学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关注多,而对自己的学生以后走向小学教育岗位后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则关注不够。师范生总是要走向讲台的,要想提高儿童文学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提前积累 经验 ,进入角色。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问题,要一起成长。学生的日常见习与集中实习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实习,加强儿童文学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带队指导、巡视指导等方式,加强对一线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了解与对学生的指导,同时将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使得儿童文学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践而言,我们在一线的儿童文学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做了许多思考与尝试。比如有针对性地展开儿童文学教学,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我们的学生就有选择性地找一些主人公比较勇敢地 童话故事 来讲给他们。正好有学生创作童话《“小尾巴”小小》,讲述了一只名叫小小的可爱的小猴子,从胆子小到变得机智勇敢的过程。这类故事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灵的启发。又如进行开放式的儿童文学教育,让小学生也“参与”到儿童文学故事、童话的教学,对同一个故事、童话,让小学生“定制”自己喜欢的结尾,或者联系自己展开想象,学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点评与引导,培养小学生的 想象力 ,加强审美教育。如我们的实习生在讲授洪汛涛《神笔马良》时,将《假如》这一诗歌结合起来,并进行开放式的结尾创作,让每一位孩子通过这个 句子 来写自己的愿望。这样在近乎游戏的教学中,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老师的诱导下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如在教学实践中,贴近小学生的情感与生活,选取他们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 黑板报 、 手抄报 等形式发表原创性的儿童文学创作,这种“身边的故事”在小学生中的德育教育与审美教育中效果很好。如黎茵茵同学根据其在宜州市第一小学中的见闻创作的儿童小说《回答专业户》,就选取课堂上的真实一幕,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得到这个班级小学生的喜爱。另外,对于孩子接受儿童文学的梯度也要有所考虑。低年级的孩子可能更喜欢简单些的、认知性的歌谣,如儿歌《数角》:“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三头牛,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牛犊没长角!一张桌,四只角,两张桌,八只角,三张桌,几只角?别急,别急,请数好,要是圆桌没有角!”而高年级的孩子更重乐趣性,故事情节上也要求更加复杂些。对此,我们可以适当的扩充阅读,如曹文轩《草房子》、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高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与成长的动力,找到纯真愿望的寄托。
三、挖掘地方与民族儿童文学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地方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河池学院所在的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民间传唱的很多山歌本身就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资源,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很多故事、歌谣包含着向善、求真的积极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亲近感,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容易产生认同感,是很好的儿童文学教学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大力挖掘与利用。在这方面,宜州市做了很好的尝试,多次举行“山歌传承进校园”活动。如宜州市第二小学,将原汁原味的山歌对唱融入教学,通过“山歌唱孝道”,如“父母恩德重于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师恩母恩不可分,都是爱我一样深;老师教我为人道,父母教我报母恩”,将民间的、传统的山歌资源挖掘出来,既弘扬了地方山歌文化,又潜移默化地进行孝道感恩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团队,应该注重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对此,我们准备带领学生进行采风,在此基础上专门开设“桂西北山歌”,选取适合儿童心智的歌谣与民间 传说 、少数民族传说等,如宜州刘三姐歌谣、都安瑶族《密洛陀古歌》、罗城仫佬族《凤凰山》、《垦王山》、《鸳鸯石》等少数民族神话传说进入课堂教学。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因族制宜,拓展第二课堂,进行儿童文学教学。
四、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内部报刊
建立这一专门的“报刊”,可为儿童文学创作、欣赏、研究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没有一个这样的平台,一些学生的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得不到交流。尽管一些高校有自己的文学社,创办了一些社团刊物,如河池学院的如“南楼丹霞”、“空谷”等,这些社团刊物偶尔也刊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目前尽管还不是专门的儿童文学交流阵地,将来可以加大在这方面的力度,以此为特色,打造品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河池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交流平台,形成以高校为中心,以实习学生为纽带,以各个小学为辐射点的儿童文学创作、批评、交流机制。一方面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和各小学孩子们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刊登起来,及时见报,这对学生与“小作者”们都将是极大地鼓舞;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孩子们的参与,真正地让孩子们成为儿童文学的主体,参与到创作、欣赏之中,这将有利于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培养。
总之,在目前儿童文学还没有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前提下,我们尽可能地在课程教学的层面加强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力度,做了些初步的思考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邓琴•加强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学界,2010(6).
[2]周忠和•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M].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 语文知识 ,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 语文教材 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 寓言故事 、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2]。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 散文 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14(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0):227-227.
儿童 文学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为寓言和民间 传说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儿童文学研究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 教育 价值研究 》
摘要: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起步晚,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儿童文学作品都同我国政治命脉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时代特色,因而这也导致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艺术发展缓慢。但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提出的“真实即幽默”理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者开始赋予作品更多的幽默艺术与教育意义。本文从儿童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其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并就其所具有的深刻教育价值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教育价值
幽默可以定义在美学范围内,它是文学作品应当兼具的美学品质之一。儿童文学属于中国文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不可缺乏幽默的审美价值观。真实是幽默最宝贵的品格,典型代表作有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它们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样本,幽默之中夹带苦涩与讽刺。相对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儿童文学作品的幽默基础为现实的儿童校园生活,幽默依据为儿童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真实的内心世界。既保证了儿童快乐成长的幽默,又满足了儿童最基本的欲求,同时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幽默内涵,即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索与探究,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深远智慧。真正具有高级幽默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必须是不虚伪、不造作的幽默,是无修饰、不刻意的幽默。“能够使你在一段中,指不出究竟哪句惹你发笑,只是继续读下去,启发心灵,抒发胸怀而已”,这才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幽默。之所以借助于文本向孩子们传达此种幽默,作家的本意在于展现自我幽默的气质与未泯的童心,树立其儿童观及其文学观,同时,发挥作品应用的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
一、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
下文以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为例,就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幽默艺术加以深刻挖掘。
(一)批判性的幽默
作为20世纪中期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所著作品都带有浓重而独特的幽默艺术特点,即批判性的幽默。张天翼站在成人的角度,“要将世界上一些鬼脸子揭露”,他认为幽默是较讽刺而言,更讽刺的一种东西。正是这种批判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小读者阅读过程中,既被其诙谐而幽默的语言所逗笑,又被其中所描绘的黑暗社会所刺痛。例如,在其发表的童话作品《大林和小林》中,所展现出的奇幻色彩与夸张描述一时掀起了巨大反响,其涵盖了张天翼几乎所有作品的精华,他采用夸张得惹人发笑的语言,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结合现实生活,打造了两款具有不同思想、性格的角色———大林、小林。对于大林而言,他好吃懒做,呆滞而愚蠢;而小林却勤劳、勇敢、机智、聪明。在两大人物的对比之下,为主人公创设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同时,将其同国王、四四格等角色相联系,将这两大截然不同的世界奇幻地联系起来,利用夸张的笔调描述了由于好吃懒做,最终不幸饿死在富翁岛的大林,并以大林为对比,赞扬了勤劳而勇敢的小林。
(二)温暖的幽默
在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只有批判性的幽默艺术,也有亲切、温暖的幽默艺术。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饱含对孩子们的关爱。如《罗文应的 故事 》虽然同样受到“真实即幽默”理念的指导,但是,与其前期所著作品存在很大差别。一方面,张天翼将叙事的角度由成人成功地转向了儿童,开始站在孩子的视野对其童趣、情怀加以抒发,语言也更亲切、活泼,就像春光温柔地浮在每个孩子的头上,温暖着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其更关注 编织 不同的情节利用生动的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发展,打造加以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群。
在作品《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试图从一系列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出发,采用活泼、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六年级学生罗文应一系列惹人发笑的表现。若非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艺术特点,很难将罗文应的性格真实而形象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乏味、无趣,更不会带来亲切之感。而《罗文应的故事》一经刊登,在小读者领域迅速掀起了一阵阅读热潮,这无疑离不开作者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离不开其极具表现力的温暖幽默情结。例如,在小主人公准备应同学之邀前去温习功课之时,接到了爸爸所邮寄的画报,他难以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翻看,最终耽误了时间。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情节,即塑造了小主人公贪玩、富有好奇心、约束力有限的性格特点,虽然描述的是虚拟的人物,却也像是我们身边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
不仅如此,在张天翼作品中,幽默的语言艺术处处显露,不仅反映了儿童真实的特点,还蕴涵着滑稽、幽默元素,极具童真和趣味性。作者善于采用儿童语言,从儿童思维出发,采用直观、具体的文学创作语言,赋予作品真实的生活气息与趣味性。依然是亲切、自然、通俗的幽默,却真实而不失活泼,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性格,使读者有如闻其声、见其人。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土葆,他虽然是个好孩子,但却总是幻想不劳而获,当其获得宝葫芦后,张天翼采用细腻、通俗、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的内心、言谈及所表现的惊喜:“什么!”我将钓竿一扔,跳了起来:“宝葫芦?”,我跳了跳、捏了捏鼻子。在自己腮巴上使劲拧了一把,嗯,真疼!“这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当他知道自己真的获得了一个宝葫芦之后,就开始满地打滚,恨不得告诉奶奶、妈妈、爸爸,还说自己就像“得到了幸福”,这些诙谐语言突出了土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狂喜心态。当孩子读到此时,也不由拍手欣喜。
二、儿童文学作品幽默艺术中所流露的教育价值
建国以来,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成为肩比成人文学的重要教学之一,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儿童文学逐渐步入“工具”时代,成为理论家评论作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最基本的创作指导思想,过于放大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作用。与建国以前相比,中国儿童文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儿童真实的幽默与情趣正随着时代发展进入作家们的视野范围。“当其和谐地融入故事之中,就会展现出独特的力量,让孩子们不自禁沉浸其中,心悦诚服地接受作品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其必须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但趣味性必须健康向上,是有益的。幽默并非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严重吸引孩子充分发挥自我 想象力 ,到达教育目的的途径。
猪八戒新传系列作品《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回家》《猪八戒学本领》以及《猪八戒探山》是儿童文学作家包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童话,成功地将教育意义融合在幽默文学中,起到了传达的作用。在上述系列作品中,主人公选择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儿童们个个都十分熟悉的角色,题材借鉴原著的相关情节,增添了许多新颖事件,糅合了现代化的知识理念,使作品既保持原著的幻想特色,又不缺乏现代的儿童幽默生活,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高的幽默艺术教育价值,对儿童的吸引力也很强。
懒惰、贪吃、自以为是以及爱吹嘘等是作品里猪八戒典型的人物性格,这些性格特征与儿童的某些特点相一致,作者从猪八戒不爱劳动、贪吃西瓜和懒惰不学艺的角度入手,着重描写生活细节,紧扣儿童的思维和想法。整个作品都充满了喜剧成分,题材的选择也非常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作者擅长的手法,例如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里,他手中有四块西瓜,将自己那块吃掉以后,又将其他三块陆续吃掉,过程中心理矛盾和内心想法被作者描述得十分精彩,先是因为仍然口渴吃掉了猴哥的那块西瓜,打算把剩下的两块西瓜留给师父与沙僧,有个交代;后来忍不住诱惑把沙僧那块西瓜也吃掉了,只给师父留下了一块,不怕猴哥再说自己;最后又说:“师父,不是俺老猪不给你留西瓜,实在是口渴难忍,反正已经多吃了两块西瓜,没有办法交代,最后一块俺也替你吃了吧”。剧中简洁的台词就将猪八戒贪吃、怕被猴哥骂、担心吃了西瓜对不起师父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对猪八戒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之时,采取的是自言自语的方式,生动表现出了孩子生活中明知不该做却忍不住做时内心的挣扎与对我对话,不仅生动地传达了猪八戒师徒的性格特点,还赋予了夸张的情节和诙谐的语言。但读过《猪八戒新传》的人几乎都可以看出,包蕾生动地塑造了老猪的形象,但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写活了,却是站在猪八戒对立面所塑造的,正如洞察儿童一举一动的成人。例如,为了揭穿八戒好吃、懒做、假学的嘴脸,孙悟空一次次“站在暗处”,看着八戒出各种洋相,在每个故事结尾,总有诸如“凡事多向他人请教,多查、多问、多思、多想,总是好的”等谆谆教导,如此兼具幽默艺术与教育价值方为作品的宗旨。
三、结语
正如贺宜在其所著的一篇 文章 中所提到的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惊险而夸张的故事、会使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幽默、生动而活泼的语言、脱离俗套的结尾,如此种种都是吸引小读者沉浸在文字中的魅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而言,单纯的儿童情趣、幽默并不存在,其注定只能同教育意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J].文艺评论,2010(03).
[2]钱进,张燕.冷峭、睿智的笑———浅谈张天翼童话的幽默特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 小学 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科目,语言 文化 是它教学的内容。学习语文,可以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将语文称之为吸收文明结晶的工具一点都不为过。教育学习,要从小抓起,在所有学习阶段当中,筑基的小学是特别重要的,此阶段的语文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就必须要适应教育对象的特征,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所属的群体——儿童。由此,儿童文学化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价值意义
语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门基础和必修的学科,因为,语文是人类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甚至说它是学习一切的基础,也丝毫不算夸张。人类的交流,生存的技能,乃至文明的传承,完成这些全都是离不开语文的。小学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就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材的极大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的语言、文字、思想等都是具有教学意义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大部分是由文学作品编排而成的。文学作品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作为教材,更不要说作为小学教材。文学作品都是面向一定受众的,男性文学、女性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这些分类的依据就是受众,“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这一点。在我国,一般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6-12岁的适龄儿童,人生在各个阶段,都会具有与其对应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儿童阶段也不例外。更加符合儿童受众的文学作品,自然就是儿童文学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价值意义
顾名思义,儿童文学,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根本的创作角度来说,儿童文学作品相较于其他任何类型的作品,都会更加符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因为这些作品创作时的出发点就早已确定,无论是主题精神、视角定位,甚至语言文字,都是为儿童这个特定人群量身打造,如此的“先天优势”,对于儿童的文字理解、语言学习、思维开拓、想象激发、精神愉悦等各方面,都具有其他作品无法相比的重要价值。既然有这般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语文教育,儿童文学化必须被重视起来。
1.儿童文学的道德观念价值。黑白善恶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成年文学那样思辨性太强,是非难断,惩恶扬善,培养美德对于处于明净单纯的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塑造确立道德是非观念的启蒙阶段,很大程度的培养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和引导,而儿童文学当中,这一点往往是非常鲜明的,在结构简单的故事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美好的品德全部呈现具体,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黑与白,好与坏,这些从来都是分的清清楚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赞美和唾弃,可取不可取,简单明了,这些对于儿童心理和品德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极其突出的。
2.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其能力素质,儿童文学也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是具备许多基础常识的,受众在享受其带来的愉悦乐趣之外,也很容易被带入到作品的特定环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进而产生一些生活 经验 感悟;其次,儿童文学通常是会涵盖许多想象成分的,如童话、 寓言故事 等,这些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随之拓展儿童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们的创造力会有很大的提升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的注意问题
由于创作背景的不同,或者创作者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再加上教材容量的限制,如何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和编排,也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符合现阶段的儿童需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越加的丰富多姿,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这些影响作用到儿童身上,就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速度提高,儿童越来越早熟,接触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心理需求也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能以旧的固有眼光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思维学习能力发展速度,在教材的选编上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征需求,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
2.选材多样性,采编多方面。教材的编纂和修订,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庞大冗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好的。现阶段,在我国,参与教材编修的人员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和研究工作者,恰缺少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而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方面,而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经过全方位多角度补充糅合,才可能真正做到完善。
三、结语
当然,儿童文学有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但也不能否认其他体裁、作品的重要性,“兼容并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非常睿智和伟大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中,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自从产生教育以来,教材的选用和编排就是一个从未停止过被讨论的话题,众口难调,尽善尽美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追求,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选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M].长春出版社,2012.
[2]毛蓓蕾.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法)安妮•夏莱-德布雷.儿童心理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提升 》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 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 绕口令 、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对传统的“秧田式”学生座位分布,变为“双翼式”和“半圆式”,即将课桌椅排成二行,像一只鸟飞行的翅膀,或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学生的桌椅摆成一个半圆形,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教师可将儿童文学作为素材,组织课堂游戏深化学生对 语文知识 和语言艺术的理解。也可通过召开和举行“读书汇报大会”,“故事大奖赛”;通过举行“角色游戏扮演”、“ 辩论 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其次,改善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传统的阅读评价片面性较强,较多的定性评价,一切以学生的分数为纲,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也是以“摘抄 名言 警句、完成老师布置的 读后感 任务”为主,严重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宗旨,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成功、感受喜悦,从而增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要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要由“目标性”转变为“体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以“ 总结 段意”、“写读后感”为重要的评价方式,而要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的应用各种工具去搜集、整理信息,想方设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
要由“数量评价法”转变为“质量评价法”。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作为评价的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才能更好的激发自己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师的表扬时,就会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涉猎知识,最终使学生把儿童文学的阅读作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课外儿童文学读物。一般来说,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时,必须以拼音课外读物为基础;指导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要循序渐进的选择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内容要健康、符合儿童各方面特点。课外读物要能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合的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很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愉快地去探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此,帮助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就特别重要,学生只有对教师所选的读物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
大多数儿童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其好奇心的驱使。可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书籍。如低年级学生适宜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等;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可引导他们读一些游记、传记、 散文 、探险、科幻类的儿童文学读物。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阅读的“元认知”,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阅读习惯的不同,为学生进行“量身定做”的指导。在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选读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有选择地阅读儿童文学。
大多男生喜欢看科幻、笑话类的儿童文学,女生喜欢看校园类的作品,这时可以为男生推荐校园类的作品,使其增加对生活的情感感悟,为女生选择科普类的书,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调整知识结构的作用。二是精读法。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指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和思考。
三是速读法。教师可采用限时的方法,为学生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通过速度的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录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儿童文学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精彩词语、段落摘抄下来,摘录到自己的书本上,利用摘录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以后的 作文 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摘录后教师及时检查,并向学生提问,如:“你选择这句话进行摘录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或这个词语)有哪些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 好词好句 的理解。
总之,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 语文学习 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关浅谈儿童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儿童文学论文
2. 浅谈人文素养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3. 人文素养培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探讨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6.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