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它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尽可能精确地推测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是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 统计学这一学科是各个学校内管理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与搜集。由于它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以及商业中,它用来控制程序,对一些重要的决策提供数据讲解;在生产领域中,它用来进行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在第一产业方面,它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来对生产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等等。它在会计专业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就针对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的现状 教材缺乏指导性和专业性。现今的统计学教材中,拥有很多的有关数理统计的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推理过程,这就使得教材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可读性非常差,不能真正体现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价值。教材中一些较常规的统计知识已经被减化甚至是删除,这就使部分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无法达到要求,部分企业并不很重视统计工作,算上工资的原因,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职,还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统计 表格。 2.统计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自主探究教学 审计学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拥有许多结论性的知识,但是只由教师口头上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审计抽样是指从被审计的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合理的统计,再由样本推断出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这样有助于他们对审计抽样的过程更加了解。 举一个例子,在审计抽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至讲解一下抽样审计的过程,再将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商品的种类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对公司整年的销售进行估计。在学生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就会逐渐理解抽样审计的过程,在学生计算与统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很多种统计的方式,最后,当学生计算完之后,由学生讲解自己运用到的统计方式,以及最后所估计的总体特征,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到学生都发完言,教师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再将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自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统计报表的强化练习 在统计学中,统计报表可以说是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就应该强化统计报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就需要教材中对统计报表知识的增加与重视,有关统计报表知识越多,学生才会更加重视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意识到统计报表重要的同时,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报表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充分的重视,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同时,由于统计学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使得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起到巩固的强化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现今是高科技社会,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成绩运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再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这种与多媒体相互联系的教学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就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学生更好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统计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挖掘统计思想,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统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的与学生沟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统计报表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2 论经济统计学如何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 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猜你喜欢: 1.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2.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国民经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多维度的整体,涉及到一个国家所有的经济利益群体,意义重大,因此需要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来反映其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国民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民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国民经济管理论文
第1章 前言
长期而言,我国的产业结构域经济正常之间具有共同的随机变动趋势。因此,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控制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在中国是有效的。
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及需要重组是一个老话题。应该肯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业已有所调整。例如,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外贸结构中初级产品比例有所调整;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十分复杂的话题,需要做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及基础工作。
第2章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它是通过产业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所谓产业优化升级,其含义一是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或在相关政府政策引导下,一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优化完善的过程,即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二是指产业个体向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发展的过程,即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发展的大局和趋势,我国坚持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国内生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2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53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7亿元,增长速度为,与初步核算速度相同。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5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100亿元,增长速度为,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308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2082亿元,增长速度为,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个百分点。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
近年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可见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第三产业需继续大力发展。总体上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较为合理,逐步改变了各个产业之间的相对比重和技术关联,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率,优化了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农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矛盾还比较尖锐。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我国的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
(3)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1,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
(4)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
在总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同样超过了50%。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业,也严重依赖外国企业的订单,而不是依靠自主研发和自有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对订单的依赖是中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又一明证。而一旦国外市场出现疲软,这种模式就难以为继。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研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这正是我国的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都深陷价格战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 渠道 的作用,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 保险 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
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原因
由于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剩余劳动力自非农产业的转移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同对资本、技术,以及其他新兴资源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别的国家相比明显较小。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极其庞大,向城市转移又遇到各种障碍和限制的情况下,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地采取了就地转移的 方法 ,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但由于这种“农村工业化”并没有与农村的城市化相结合起来,加上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从而导致他们的消费水平低,服务业发展受到当地需求的限制,而工业生产能够从城市市场为依托,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向农村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转移,而第三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较快发展。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工业的超高速增长推动的,而工业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乡镇工业的超高速增长,乡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85年为,1990年上升为,1995年进一步上升到,但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增长的作用较小,这主要是由于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自第二产业的高度倾斜所导致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偏差。
另一方面,农村中资本、技术,以及 管理知识 、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短缺更加突出,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远远跟不上农村工业扩张的速度,工业结构的升级相当缓慢。而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其结构升级的进程相应受到影响。由于乡镇企业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产业结构状况越来越突出 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与改革前片面强调工业化所留下的滞后影响有很大关系,这种影响在改革以来的二十多年中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首先中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的。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特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和人口数目巨大使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1952年开始工业化时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19元人民币,在改革前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的工业化一直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大幅推进的,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几乎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动失去了联系,1978年时人均GDP只为379元人民币,明显低于钱纳里等人关于人均收入水平与工业化变动关系的“一般模式”中作为工业化起点的人均收入水平而这一年中我国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为,与1952年的相比上升了个百分点。这种工业比重提高与人均收入水平上升相分离的特殊现象,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次我国是在市场化落后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开始时,市场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前进,市场化继续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以低于工业化率的速度继续上升。而我国在工业化起点时市场化程度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市场化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没有逐步提高,市场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状况,导致了改革初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结构性偏差。在改革后,八十年代城市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没有根本性地改变第三产业的状况,而九十年代以来,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增长结构倾斜的影响下,又趋于加深。 最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脱离。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是在在计划经济时期打下基础的,计划推动的工业化,与市场推动的工业化的不同特点,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与需求结构的变动相分离。人为因素导致了片面性,并阻碍了工业化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形成和作用,改革前的工业化主要是一种城市的工业化,但只有少数的农民被有计划地安排“农转非”而到城市就业,其余的大量农村人口被排除在计划之外而继续滞留在农村,结果在迅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进展很慢,农村人口的比重依然很高,工业产值比重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农业的就业比重仍居高不下,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出去,这种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改变,城市化的滞后,给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偏差,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化相联系的,只有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才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空间。
第3章 当前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及演进方向
国际环境的挑战
尽管我国产业结构对比改革开放之前有着质的飞跃,我们的产业结构在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当前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均已经陷入衰退,有些国家仅有一些复苏的迹象,世界银行等机构仍然降低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期。
同时,中国对外出口有效需求下降,国外外商投资不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大幅下滑,导致企业业务持续萎缩,尽量减少新增投资。可见经济危机也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一些旧产业、旧技术不得不退出战场,采用新产业、新技术是必然选择,部分企业利用这一国际形势的机遇,进行产业升级,而此时产业升级的难度与风险都大大增加。
中国对外贸易量的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增加以及货币快速升值等因素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变得越来越困难,欧美日等经济的衰退也给我国产品的出口蒙上了阴影,因此过度依赖外需暴露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国内环境的挑战
除了外部世界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中国产业的发展困境也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在经过30 年的高速发展后,正逐步进入经济转型期。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虽然使得资本与劳动的比重有所改善,但中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低水平生产能力的扩张,即在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软实力上升速度相对滞后,部分技术将必须继续依附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提高,难以形成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即便是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目前我们综合水平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还处于较低位置;同时中国企业高层跨国人才缺乏,海外拓展人员水平较弱,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没有相应扩大。
当前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仍然是普通劳动力相对丰富而高端人才紧缺,且信息技术等资本也相对稀缺,长期依赖低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中国产品逐步丧失其竞争力,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和比较优势的演化,中国产业发展必须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进行转型,这种转型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全球经济放缓双重作用,使得中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产业是否能够抓住历史机遇,选择正确的升级路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现今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大产业演进的方向
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总体判断是,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持续到2020年之后。 一、 二、 三大产业中, 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格局不大可能在 2020 年前发生变化。“ 十一五” 到 2020 年, 第一产业收入比重将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在“ 十一五” 期间还有可能上升, 在 2010年前后达到顶点后, 有可能开始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在“ 十一五” 期间基本稳定, 2010 年之后可能出现明显增加。
1.农业基础地位不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但其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不会改变。传统农业中, 种植 业比重将下降,渔业、畜牧业的贡献将会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例会缓慢下降,经济作物、瓜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重将会上升。
2.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1)重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霍夫曼法则表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出现重工业化趋势,是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根据国际 经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时期,居民消费结构随之持续升级,即从吃饱穿暖、有耐用消费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耐用消费品质量、扩大服务消费转变。与之对应的是,汽车、住宅、建材、通信等行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带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重化工业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2)信息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据统计,1985-2003年,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比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速度高5~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产业变为主导制造业的部门。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消费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参与信息产业制造业国际分工最多的国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集中了大量发展信息产业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同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的IT产业制造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通过参与IT产业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既能实现充分就业,也能获得较高的比较利益,通过不间断的“干中学”和“用中学”,将逐渐积累起强大的IT产业技术开发能力 。信息产业应该而且也能够成为我国未来的主导产业。
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摘 要
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 首先建立模型,利用SPSS软件,研究了影响国民消费的因素,并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检验,以及统计推断检验。最后得出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他因素则次之。通过对消费支出用途结构的分析,了解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支出结构上的变化趋势,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随时间变化而下降,这表明了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比分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这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明显大于净出口,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而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国民消费,消费结构,消费需求
一、研究国民消费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消费需求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总需求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进而对总需求政策的制定也有明显的影响,它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条件也有必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为拉动需求增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消费政策和观念等严重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既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缩减,也给社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中央经济会议曾指出增加居民消费是重点。从理论角度讲,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 热点 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 模型建立与求解
居民消费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恩格尔系数。下表给出了从1991年到2010 年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基于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建立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于其三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二)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根据回归结果:城镇:y? 农村:y?,得知,其中x1前面的系数与分别表示在城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平均增加元(元),与理论中描述的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由上面分析数据知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调整的决定系数为、,可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非常好,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 的离差做出解释。
(2)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由表中可以看出F=(),查F分布表中自由度分别为k=3,n?k?1?4的临界值2F?3,4?? ,由于
F>,所以认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Y对x1, x2, x3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是显著的,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
(3)变量显著性检验—t检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出自由度为4的临界值t?4?=,由于回归分析表中:
城镇: t1?
农村: t1? 由检验可知,城镇t1?是显著的,而t2?都是不显著国民经济统计分析论文的,农村t1?,t2?,t3?也是不显著的,即可以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建立模型时,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引进模型。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
结论
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得出居民的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他因素则次之。通过对消费支出用途结构的分析,了解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支出结构上,生存型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恩格尔系数分析得出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随时间变化而下降,这表明了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比分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这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明显大于净出口,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而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摒弃“投资至上”的观念,牢固树立“消费第一”的思想。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和动力,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宝瑜.《国民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徐小飞、龚德恩、吴成业.《关于生产函数的新思考-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3]潘文卿、李子奈、张伟.《21 世纪前20 时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
毕业论文的选题总是让人如此的头疼,为此我将为你推荐统计硕士论文选题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 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3. 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4. 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5. 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6. 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7. **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 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9.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10.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11. 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12. 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13. 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14. 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15. 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16. 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17. 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8. 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19. 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20. 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1. 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2. 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3. 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 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5.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6.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7. 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8.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9. 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10. 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11. 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12. 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13.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14. 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15. 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16. 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17. 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统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少学生在写作统计学论文时,都困在了选题这一步,其实就统计学而言,可供作为论文题目的热词有很多,如:企业管理、实证研究、统计估计、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支持向量机、数学模型、GIS、多元分析、统计报表等等,学术堂精选了20个优质“统计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药品检验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及其应用2、应用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3、浅谈统计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4、统计学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5、论应用统计学PDTR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水产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研究7、地质统计学在某铜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熊8、基于地质统计学的采空区储量估算9、密井网条件下地质统计学岩性反演在河道砂体预测中的应用10、地质统计学在稀土矿储量计算研究应用11、地质统计学在矿床品位估算中的应用研究12、地质统计学在细脉型矿体模拟中的应用:以新疆梅岭-红石铜矿为例13、地质统计学地震反演技术在溱潼南华地区薄砂层的预测应用14、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15、基于DMine软件下地质统计学在矿山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利用经济统计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论文
摘要:统计学是企业建立长期生产和运营目标的基础。统计学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应将统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发挥其在信息查找、问题分析中的作用,使企业处于正确的决策下。信息统计是经济学统计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结合统计学理论对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信息统计;经济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变化有多种体现形式,其中以其财务指标变化和环境造成的经济影响为主。财务指标通常以某个阶段为对象,对企业这一阶段的财政收入进行统计,以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策略制定提供条件。同时,企业的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它以信息统计为核心,将企业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量化,优化企业运营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经济效益获得的影响因素
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企业从自身经营现状和市场发展前景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现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因素分析如下,以便于下文应用经济学统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策略。
客观经济环境:主要取决于整体经济形势,如金融危机时期会使企业的利润下滑。客观经济因素无法完全避免,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思维,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经营方向和策略进行调整。
发展阶段:企业在发展初期和快速发展期,其经营目标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应利用经济学原理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正确评估其经济效益获得。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效益评定的核心,其与市场无关。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内部情况,要建立有效的财务目标,使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基础。
人为因素:人力资源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来影响经济效益获得。根据经济统计学原理,应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做正确的分析。
2、经济统计学视域下统计信息的特点
经济统计学视域下,统计信息具有间接性、矛盾性特点。经济学统计是对企业运营事实进行量化的过程,因此是对事实间接的反应。统计数据必然具有大量的信息,是对经济效益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它同样具有数值性特点。另外,经济统计学数据具有矛盾性特点。这是由于企业只能对以往的数据进行统计,反应的是企业前一段时间的运营状况,而无法显示企业当下的运营状况。但可以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无论如何经济学统计对于企业决策和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积极作用。
3、信息统计在企业效益获得中的应用
信息统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核算能力
财务核算能力是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信息统计的应用帮助企业财务人员以先进的手段了解市场信息,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完整的、正确的核算。企业运营必然要对其成本支出、利润获得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数据来显示经济发展状况,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之一。通过数据统计而进行查缺补漏,制定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策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有利于企业管理决策
经济学统计通过企业运营状况的提供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尤其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比较迅速,只有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统计学帮助企业实现了资源整合,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现状分析较为透彻。也有助于合理安排员工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助于促进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依赖于管理者对于其经营状况,与市场的适应程度的了解,而经济学统计的基本任务正是帮助企业分析其运营状况,得到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从而间接的促进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合理性。尤其是金融危机等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盲目扩张和内部结构不完善都将使其面临巨大的运营危机。当今企业的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使企业革新速度变慢。风险无处不在,如果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手段则造成企业经营不善。因此,企业的改革要以经济学统计所得的结果相吻合。
4、结语
经济统计学以企业的运营状况为前提和基础,对其近期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到企业最近一段时期的运营状况。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来说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信息统计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在社会信息领域中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经济决策依赖于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忽视统计学原理的现象,对于企业短期内利润的获得投入过多的精力,而缺乏对自身运营的阶段性总结和统计,需要管理者改变其传统的观念,承认经济统计学理论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艳.略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2]桂霖.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4).
[3]毛雁.健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指标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5).
统计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它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尽可能精确地推测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是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 统计学这一学科是各个学校内管理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与搜集。由于它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以及商业中,它用来控制程序,对一些重要的决策提供数据讲解;在生产领域中,它用来进行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在第一产业方面,它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来对生产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等等。它在会计专业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就针对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的现状 教材缺乏指导性和专业性。现今的统计学教材中,拥有很多的有关数理统计的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推理过程,这就使得教材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可读性非常差,不能真正体现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价值。教材中一些较常规的统计知识已经被减化甚至是删除,这就使部分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无法达到要求,部分企业并不很重视统计工作,算上工资的原因,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职,还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统计 表格。 2.统计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自主探究教学 审计学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拥有许多结论性的知识,但是只由教师口头上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审计抽样是指从被审计的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合理的统计,再由样本推断出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这样有助于他们对审计抽样的过程更加了解。 举一个例子,在审计抽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至讲解一下抽样审计的过程,再将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商品的种类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对公司整年的销售进行估计。在学生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就会逐渐理解抽样审计的过程,在学生计算与统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很多种统计的方式,最后,当学生计算完之后,由学生讲解自己运用到的统计方式,以及最后所估计的总体特征,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到学生都发完言,教师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再将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自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统计报表的强化练习 在统计学中,统计报表可以说是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就应该强化统计报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就需要教材中对统计报表知识的增加与重视,有关统计报表知识越多,学生才会更加重视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意识到统计报表重要的同时,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报表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充分的重视,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同时,由于统计学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使得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起到巩固的强化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现今是高科技社会,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成绩运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再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这种与多媒体相互联系的教学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就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学生更好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统计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挖掘统计思想,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统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的与学生沟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统计报表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2 论经济统计学如何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 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猜你喜欢: 1.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2.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王见定【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建筑业.地质堪探: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住宅、公用、服务: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注释: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自然资源的投入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总投入(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2}Parkins:“”,Prentice Hall,Canada,1980.{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墨西哥.{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原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首先对总体参数做一个尝试性的假设 。 备选假设: 定义另一个与院假设的内容完全对立的假设 。 1)将研究中的假设设置为备选假设的情形 在很多应用中都涉及到要通过搜集证据来支持引入某些新方法或新功能会对现状有所改善的研究假设,此时可能将备选假设设置为研究者期望得到的结果。更具体地,假设工程师希望测试一个新开发的引擎能否实现燃油效率超过 24 英里/加仑,那么此时可以将两个假设设置为: 零假设 Null hypothesis:H0: μ ≤ 24 备选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Ha: μ > 24 如果通过抽样得到的燃油效率的均值 ≤ 24,那么此时就将无法拒绝零假设,也即新的设计并未改善燃油效率。反之,如果抽样得到的燃油效率的均值 > 24,那么此时可以拒绝零假设而选择支持备选假设。 2)将受到挑战的假设作为零假设 在很多其他的应用中,需要研究的对象是对总体的某个特征或参数的一个假定,此时,一般将这个假定设置为零假设。通过假设检验需要实现的是对于这个假定进行挑战,进而确认是否能够拒绝零假设而支持备选假设。更具体地,假设某个饮料的容量标示为 300 ml,此时假定其标示是正确的,即: 如果经过抽样得出的结论支持零假设,则证明无需采取任何行动。否则,消费者可能会考虑起诉饮料公司。 而从公司经营的角度,如果饮料持续超标准容量罐装,则会产生额外的生产成本,因此,如果公司需要针对罐装容量做调查,则会希望罐装的均值保持在 300ml左右小范围波动,即此时的假设设定为: 零假设 Null hypothesis:H0= 300 备选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Ha≠ 300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即便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不同的出发点也会导致不同的假设形式,因此针对具体情景的假设设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3)、零假设和备选假设的一般形式 更一般地,如果令 μ0来代表事先主张的某个值,根据不同的假设设定,零假设和备选假设共有三种形式:H0: μ ≥ μ0,HA: μ < μ0 H0: μ ≤ μ0,HA: μ > μ0 H0: μ = μ0,HA: μ ≠ μ0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形式下相等的部分都发生在零假设下,且后续会知道前两种形式称为单尾检验,最后一种为双尾检验 理想情况下无论支持或否定零假设都是基于统计事实的正确决策,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样本选取的不同,或者说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我们可能在零假设本身是正确的情况下选择了拒绝零假设,转而支持备选假设,当然也存在零假设原本应该被拒绝的情况下错误的选择了支持零假设,这两类错误分别称为 Type I 错误和 Type II 错误。I 类错误意味着错误的拒绝零假设 Type I error of rejecting H0,II 类错误意味着错误的接受零假设 Type II error of accepting H0。 显著性水平 再一次地,如果被研究对象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那么以下假设检验的讨论计算结果都适用,而当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如果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同样适用。 单尾检验又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左尾检验 Lower tail test 和右尾检验 Upper tail test,后续我们会看到,之所以称左尾检验是在这个检验中,我们想要了解的是样本统计值是否落在某个设定的临界值/显著水平的左侧。同理,针对右尾检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样本统计值是否落在某个设定的临界值/显著水平的右侧。 左尾检验 H0: μ ≥ ,HA: μ < 右尾检验 H0: μ ≤ ,HA: μ > 举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假设一家公司的产品标牌上注明的产品容量是 3 公斤,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也认同不可能每一罐产品的容量都丝毫不差的等于 3 公斤,但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只要确认总体的均值 μ ≥ 3 公斤即可,这里的 3 就是 。此时为了了解产品实际的填充情况,可以建立对“产品罐装质量大于等于 3 公斤”这个假设的一个检验如下: : μ ≥ 3 : μ < 3 在选定了假设检验的零假设和备选假设后,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抽样,假设抽样的产品数量为 36 罐,如果依据抽样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x̄ 的值小于 3 公斤,由于样本差异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的直接拒绝零假设。调查者需要确认的是:到底 x̄ 小于 3 公斤的程度达到多少时,我们愿意承担犯第一类错误的风险而确定的宣称罐装重量的差异应该引起重视,或者进一步的采取惩罚行动。在这个决策当中,影响这个差异大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显著水平的高低——也即调查者愿意承担的犯第一类错误的风险。 本例中调查人员愿意承担 1% 的犯第一类错误的风险来根据小于 3 公斤的样本统计值宣布对于这家公司进行处罚,也即 α = 。 继续上面的例子,在抽样完成后,如果假定由于对这家公司长期的监督中发现其总体的均方差 σ = ,且灌装质量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抽样得到的 x̄ 的抽样分布将服从均值为总体均值 μ,均方误差为 = 的正态分布,在本例中 μ = =3, =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值 z = (x̄ - μ) / 来了解在服从前面这个抽样分布的前提下,抽样得到某个 x̄ 取值的概率。在后续可以知道,由于统计在检验中使用 z 这个统计值可以判定检验的结果,在这里 z 被称为检验统计量。 在获取了这个检验统计量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得到检验的结论: p-value 法: 前面已经讲到,对于总体均值的左尾检验来说,在零假设中期望总体的均值应该是超过某个假设值的,但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小于假设值的 x̄,此时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当这个 x̄ 与假设值左偏多少时,我们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来拒绝零假设。 在已经获得 z 这个检验统计量后,可以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表查取取得这个 z 值的概率,并将这个概率值称为 p-value。如果对应的 p-value 很小,则意味着在服从前述假设前提的概率分布的样本中取得这个 x̄ 的概率很小,这意味着零假设 H0这个前提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此时如果我们已经设定好了显著水平 α,即在零假设正确的前提下拒绝零假设的概率,并且发现 p-value 小于这个显著水平,那么我们可以更加确信的拒绝 H0。 回到这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得到的 x̄ = ,则其 z = ( - 3) / = ,对应标准正态分布中取得这个 z 值或比其更小的 z 值的概率为 ,这意味这我们从一个均值为 3,均方误差为 的正态分布中取得 x̄ = 或更小值的概率为 P(x ≤ ) = 。 前面由于已经知道管理者愿意承担的第一类错误的风险值为 α = ,此时由于 p-value = 远小于这个值,据此可以更加确定地拒绝零假设。 更一般地,在左尾检验中,如果在假设检验中得到的 p-value 小于等于显著水平 α,我们就可以拒绝零假设。由于 p-value 来自于对总体的一个观测,对于任意小于等于 α 的 p-value,我们都会拒绝零假设,因此 p-value 也被称为观测到得显著水平。 临界值法 : 临界值法要求我们为检验统计量设定一个临界值,对于左尾检验来说,如果检验统计量小于临界值,那么就可以拒绝零假设。如果理解了显著水平这个定义,由于其就是对应标准正态分布中 z 取得某个值左侧部分的概率值,这个值也就是这里的临界值,也即 α = P(z ≤ 临界值) 。 在临界值法进行左尾检验中,如果事先已经设定了显著水平,则可以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表查取取得这个临界值及其左侧部分的概率为 α 时对应的 zα值,然后用这个值和检验统计得到的 zx̄进行对比,如果 zx̄≤ zα那么则可以拒绝零假设。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知,p-value 法和临界值法是基于同一个原理,也即在抽样中,符合一定条件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 α 就是样本统计值取在某个临界点及其左侧区域内的概率值,此时: 上面的讨论是针对左尾检验来说的,根据 p-value 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有: 多时候我们需要被研究对象的某个特征固定在某个假设的取值附近,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此时如果采用抽样的形式对于总体的特征参数进行研究时,有的样本的均值的取值会大于这个假设的取值,有的样本的均值的取值会小于这个假设的取值,也即抽样得到的均值的取值围绕设定值左右波动,那么如何有依据的评价这个波动的大小进而拒绝这个假设还是不拒绝这个假设就需要采用双尾检验。其零假设和备选假设的一般形式为: 再一次地,这个评价的依据就是选择好的显著性水平 α,只不过与单尾检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α 对应的概率值被平均分配为正态分布的左右两侧 面积下的概率,其目的是考察抽样统计值围绕事先设定的假设值的左右偏离程度。相应的 p-value 也是取得检验统计值及其相反数的正态分布两侧的概率,并且当 P(z ≥ ) + P(z ≤ - ) ≤ α 时拒绝零假设,或者当采用临界值法时样本统计值 z ≥ 或 z ≤ - 可以认为在服从前述假设分布的情况下取得这个 z 值是小概率事件,也可以拒绝零假设。 至此,对于总体均方差已知的情况下对于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的讨论就结束了,总结前面的内容如下:
方差分析背后的逻辑是以共同总体方差 的两个独立的估计量为基础。 的一个估计量是以样本均值它们自己之间的变异性为依据, 的另一个估计是每个样本内部数据的变异性为依据。通过比较 的这两个估计量,我们能够确定总体均值是否相等。 假定从 个总体或处理中的每一个抽取一个容量为 的简单随机样本,对于得到的样本数据,令 代表第 个处理的第 个观测值; 代表第 个处理的观测值个数; 代表第 个处理的均值; 代表第 个处理的样本方差; 代表第 个处理的样本标准差。 第 个处理的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总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若每个样本的容量是相等的,都为 ,则 ,则 式简化为均方处理(mean square due to treatment, ): 其中, (sum of squares due to treatment)的计算公式如下: 若 为真,则 给出了 的一个无偏估计。但是,如果 个总体均值不相等,则 就不是 的无偏估计;在这种情形下, 将会高估总体方差 。 均方误差(mean square due to error, ) 其中, (sum of squares due to error)的计算公式如下: 是以每个处理内部的变异性为依据,它不受原假设是否为真的影响,因此, 永远给出 的一个无偏估计。 总平方和( )代表处理个数, 代表区组个数, 代表总样本容量( ), 代表在区组 中对应于处理 的观测值, 代表第 个处理的样本均值, 代表第 个区组的样本均值, 代表总样本均值。 第 步:计算总平方和( ) 第 步:计算处理平方和( ) 第 步:计算区组平方和( ) 第 步:计算误差平方和( )代表因子 的水平数, 代表因子 的水平数, 代表复制的个数, 代表实验中观测值的总数( ), 对应于因子 的处理 和因子 的处理 的第 次复制的观测值, 代表处理 (因子 )的观测值的样本均值, 代表处理 (因子 )的观测值的样本均值, 代表处理 (因子 )和处理 (因子 )的组合的观测值的样本均值, 代表总样本均值。 第 步:计算总平方和( ) 第 步:计算因子 的平方和 第 步:计算因子 的平方和 第 步:计算交互作用的平方和 第 步:计算误差平方和( )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 拒绝法则 值法:如果 值 ,则拒绝 临界值法:如果 ,则拒绝 其中, 是分子自由度为 ,分母自由度为 时,使 分布的上侧面积或者概率为 时的 值。 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表 多重比较方法是在成对的总体均值之间进行统计比较,以确定在 个均值之间到底哪几个均值之间存在差异。 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 拒绝法则 值法:如果 值 ,则拒绝 临界值法:如果 或者 ,则拒绝 其中, 是自由度为 时,使 分布的上侧面积为 时的 值。 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 显著性水平 下的拒绝法则 如果 ,则拒绝 式中 其中, 是自由度为 时,使 分布的上侧面积为 时的 值。式中 其中, 是自由度为 时,使 分布的上侧面积为 时的 值。 如果式 的置信区间包含数值 ,则我们不能拒绝两个总体均值相等的原假设;如果式 的置信区间不包含数值 ,则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总体均值之差存在差异的结论。 区组划分的过程就是对所有的处理使用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实验单元的过程,区组划分的目的是从误差项中删除来自外部的变异,因此给出了总体或处理均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更有力的检验。 因为有 个区组使得自由度减少了 ,所以随机化区组设计的误差自由度小于完全随机化设计的误差自由度。如果 很小,因为误差自由度的减少,区组的潜在影响可能被掩盖;当 很大时,这种影响被最小化了。 析因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法允许我们得到有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子同时存在的统计结论。
统计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应用,应用为统计学的发展赋予活力。 “十五”期间异方差性时间序列问题研究、离散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数据挖掘理论研究、异常数据诊断的研究、非参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抽样与非抽样误差理论的研究等将是统计理论研究的热点。知识经济、新经济对统计理论与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统计数据的收集,空间遥感技术的运用等都为统计理论提出新挑战,统计工作者必须创新出适合各种复杂类型数据的统计方法才能适应实践的需求。 2.开展空间统计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空间统计学是近几年统计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主要指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国土资源的测定,农业和林业、海洋生物、环境生态的观测。这种观测数据通常表现为网络形式,而且这些数据受到大气效应、观测工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空间统计学的应用在于,针对这种特殊的数据,研究误差控制、数据处理、模型建立、统计推断。这将是统计学研究的新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统计学发展影响的研究 3.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不久将完全揭示人类基因排序。19世纪中叶基因学说的创立,就是依赖于统计推断技术,21世纪生命科学中将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要借助统计方法与技术,这个领域的学者将大有作为。21世纪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许多不治之症得到解决,生物制药将在医学领域大放异彩,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将是不争的事实。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每年投入50亿美金用于研究发展,在美的生物统计人员极易找到高薪的工作就足以说明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 4.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保险领域的应用研究 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其金融危机的防范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的研究是与统计学方法紧密联系的研究热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将依赖统计学者去研究解决。保险产品的精算理论与实践在“九五”期间得到一定的进展,为这一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将发达国家保险精算的理论与中国保险业实际相结合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保险精算方法向社会保障领域延伸的研究是中国国情赋予给这个领域的迫切任务。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在“九五”期间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不仅国家哲学社科基金设立重点研究课题,几乎各地方政府也设专项研究,发表的论文已有近百篇。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不仅从制度上约束、控制数据的可靠性,从检测、验证的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探讨。有的重点课题已在检验方法上有所突破,但如何具体与中国政府实际数据紧密结合,实施这些方法还须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和实践。 6.统计学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控制、教育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环境的保护等领域存在着大量急待研究的问题,统计学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统计学方法在这些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统计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它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尽可能精确地推测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是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 统计学这一学科是各个学校内管理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与搜集。由于它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以及商业中,它用来控制程序,对一些重要的决策提供数据讲解;在生产领域中,它用来进行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在第一产业方面,它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来对生产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等等。它在会计专业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就针对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的现状 教材缺乏指导性和专业性。现今的统计学教材中,拥有很多的有关数理统计的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推理过程,这就使得教材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可读性非常差,不能真正体现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价值。教材中一些较常规的统计知识已经被减化甚至是删除,这就使部分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无法达到要求,部分企业并不很重视统计工作,算上工资的原因,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职,还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统计 表格。 2.统计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自主探究教学 审计学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拥有许多结论性的知识,但是只由教师口头上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审计抽样是指从被审计的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合理的统计,再由样本推断出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这样有助于他们对审计抽样的过程更加了解。 举一个例子,在审计抽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至讲解一下抽样审计的过程,再将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商品的种类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对公司整年的销售进行估计。在学生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就会逐渐理解抽样审计的过程,在学生计算与统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很多种统计的方式,最后,当学生计算完之后,由学生讲解自己运用到的统计方式,以及最后所估计的总体特征,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到学生都发完言,教师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再将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自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统计报表的强化练习 在统计学中,统计报表可以说是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就应该强化统计报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就需要教材中对统计报表知识的增加与重视,有关统计报表知识越多,学生才会更加重视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意识到统计报表重要的同时,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报表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充分的重视,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同时,由于统计学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使得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起到巩固的强化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现今是高科技社会,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成绩运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再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这种与多媒体相互联系的教学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就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学生更好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统计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挖掘统计思想,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统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的与学生沟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统计报表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2 论经济统计学如何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 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猜你喜欢: 1.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2.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学毕业论文我们应该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毕业论文
一、 房地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处在绿色景气区内运行,但是,局部过热和结构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房地产投资稳步上升,地域热点显现
发展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积累,投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的稳步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就尤为重要。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实现和8%的高增长率,其中投资贡献率高达左右。在国内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逐步上升至2001年的(表1),弥补了传统产业投资增长率下降的遗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慢慢显现出来。
从总量分析,在1997~2001年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 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 ,,和,略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1992~1993年增长率高达117%和165%的过热现象(图1)。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基本合理,2001年住宅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6%,
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别墅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6%和9%,办公楼为12%,商业用房为12%。
从房地产持续投资热点的分布来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
主导的三大城市群(图2),从2002年1-9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30%,,和。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房地产投资热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三大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劳动力的流动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房地产投资也要以需求为后盾,没有效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那么,我国的房地区性投资稳步增长是否有需求的支撑?
2、销售率空置率,地域分化明显
近几年,购房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户籍制度的松动是刺激居民购房的三大政策因素,2001年商品房屋和商品住宅的销售率(当年销售面积占当年竣工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和75%,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3)。
但是,在销售率回升的同时,空置面积也在上升,达到1200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期一年以上的为4000多万平方米,占当年房屋竣工面积的,高于国际警戒线10%。对于空置率需要我们做认真的分析。首先,空置率上升无论何种原因都不是一个好现象,空置率高意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占压银行资金多,由此会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库存。房地产作为一种价值高的大宗商品,其合理的库存期、库存比率应该为多少?以住宅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房屋多是高层和多层,国外多是一家一户住宅,不同样式的住宅,其均好程度差异极大,因此,就有好卖与不好卖之分。那么,不同质的住宅空置率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值得商榷。此外,国外的空置率是以全部存量房为分母,而我国城镇存量房有多少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再次,地域差别。即便是在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对空置商品房屋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1998年东亚危机爆发后,海南空置商品房425万平方米,给当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带来重创,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尾楼”,而当时上海的空置房屋接近7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却能使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仍以房地产投资三大热点地区为例,1998~2001年,广东的商品房屋销售率为66%,69%,71%和6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销售率走低的情况下,施工面积仍居高不下,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同期,上海的销售率为73%,90%。85%和100%。截至2002年9月,上海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1404万平方米,当期竣工面积为1194万平方米,销售量大于竣工面积无疑有助于消化空置商品房屋。鉴于销售率和空置率是房地产前期投资经营活动的一个结果,因此,全面的、动态地分析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拆迁面积的联动关系,才能对销售率和空置率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3、价格基本平稳,结构变化突出
2002年1-9月份,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较快,其中,宁波南昌、杭州、青岛、上海和厦门的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和,涨幅超前。但是,全国总体平均价格的走势力基本平稳,特别是与百姓相关的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很小,在北京等大城市还出现了小幅回落(图4)。
可是面对走低的价格,广大百姓却仍找不到自己能负担得起的住房,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平均价的构成,或者说住宅的结构。我们的统计分析中,只提供住房价格的平均数,却很少提供不同价位住宅所占的比例,或每套住宅的价格。以北京为例,近几年为配合旧城改造,增加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低价位住宅的供给增加无疑会拉低平均价格。此外,北京这两年炒“入世”、炒奥运会,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急剧扩张,大量远郊别墅、高档住宅星罗旗布,由于远郊土地成本低,别墅的平价为7583元/平方米,低于近郊区11605元/平方米,这样大量城郊楼盘的推出,也有压低整体房价的作用。
因此,总体房价的合理并不意味着住房供给结构的合理,单位价格(元/平方米)的走低并不意味着每套住宅的总价位走低。北京等城市经济适用房单位价格虽有政府控制,但是由于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大、建筑标准高,造成每套住宅总价位过高,结果许多工薪阶层还是买不起。加之低价位住宅的地段不近人意,靠公交车上下班的工薪阶层多希望购买京城四环以内的住房,可低价位的住宅多在五环和郊外,在地铁、公交车等多种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的情况下,买经济适用房多为经济收入可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4、炒地圈地热,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隐忧
实事求是的讲,北京等大城市房价高有其合理的一面,其中“五多”——常驻人口多、老外多、外来人口多、高收入者多和集团购买多都会推动房价上扬;但是,土地市场的不规范,炒地圈地热是造成北京等大城市房价盘升的根本原因。许多地产商借“旧城改造”之机或赶在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之前忙着圈地,以增加自已的土地储备,致使2001年北京购置土地面积增幅达到173%,在全国名列前茅(图5)。
圈地炒地让地产巨头从中获得了暴利,地价经多次转手越抬越高,房价也就跟着上去了,这种圈地炒地热对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贻害长远。熟话说“没有能长到天那么高的大树”,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长下去。因为任何来京创业的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生产与生存的成本,短期的涨价也许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当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过可接受的成本,那么,北京就丧失去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的优势。香港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一大制约因素,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省吗?
5、房地产信贷发展 有喜也有忧
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其投资与消费都不离开金融的支持。从住宅消费信贷方面分析,将抵押信贷机制引入住宅市场,对于多年来习惯于追逐的“大企业”、“大项目”、“大笔贷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对于习惯了“量入为出”的广大百姓来说更是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一次巨变。个人住房抵押信贷的迅速增长,不仅改善了银行资产结构,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也促进了住宅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房地产开发信贷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很小,致使国内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在22%徘徊。相比较,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那么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多年负债率高达76%的情况,自筹资金主要是依靠预售房款和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而消费者购房的预付款除一部分个人储蓄金外,相当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因此,无论资金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是从银行的口子出去的。
那么,靠银行信贷搞投资是否会诱发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在现代信用经济社会,银行借贷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泡沫,能否诱发泡沫取决于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如果将资金投向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中、低档普通住宅,投资的结果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增进社会的财富。反之,盲目地炒地、炒高档楼宇、高档娱乐设施,表面上热得不得了,实际上供求关系严重失调,泡沫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分析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银行信贷的规模、增长速度只是一个变量,关键是看资金的投向和资产的'质量。
此外,银行自身体系是否健全也是抵御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键。衡量银行体系健全的基本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坏帐率)、经营管理水平、收益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等。在1997东亚危机中,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资产的30~40%,却能在房地产价格大幅缩水时安然无恙,因为香港和新加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15~20%,不良资产率仅为3%,而韩国、菲律宾和泰国银行的资本资产比率在6~10%,不良贷款率高达22%,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使这些国家的银行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collyns,2002)。在我国银行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居高下的情况下,个人住房信贷和房地产企业贷款应在银行资产中应占多大的份额才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在我国信用制度、抵押保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如何提高房地产信贷的质量?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举措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看好,且此轮房地产热主要是消费需求拉动的,与1992~1993年单一的投资热有质的区别,但是,总体形势看好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和隐忧。我们认为,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不在总量,在结构;不在速度,在质量。因此,对于不同的房地产热,政府的调控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根据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我们认为,防范房地产泡沫应采取如下措施:
1、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资源短缺不仅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困扰城市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利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公正、平等、富足和安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有赖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认为:首先,应通过立法确定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以防止朝令夕改、急功近利,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加快建设有形的土地市场,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公正、公开、公平。今后,国有土地无论使用者是谁(政府或其他企事单位),土地出让都应纳入有形市场,避免“黑箱”操作的诸多弊端,且招标并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标,政府可用综合指标,包括企业的资质,以往的开发业绩、土地使用方向、开发项目的市场前景等,来确定中标者的资格。这样,政府才可以有效的调控土地供给的规模、条件、时序和位置,同时,有效地保障百姓急需的普通住宅用地供给。再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各城市政府应对所有待出让的土地、现有土地使用结构、规划、评估价格等信息公开,防止信息不对称为一些人圈地、炒地谋取暴利便利;第四,对违规违纪者应给予严厉的制裁,以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灵活运用利率、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近两年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形成的。在经济紧缩时,低息、减免税政策有利于刺激有效需求,本无可非议,但是,长期实施一种政策,或无视受益对象实施同一政策,就可能给市场一种错误的信号:多次降息、资金成本低会诱使许多企业、个人涉足于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为引导企业投资与开发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适时调高投资别墅、高档公寓、高档娱乐设施、商厦写字楼的贷款利率,调高个人非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使低息政策更好地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各城市政府还应对高档不动产开征不动产税,并可采取累进税。这对于中国一个仍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有利于抑制奢靡之风泛滥,而将有限和宝贵的资源用在实现城镇和工业化上。此外,完善市场信息的供给,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内容。
3、完善房地产金融体制 防患于未然
我国银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信贷业务,从外部环境上讲,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和抵押保险机制不健全,从内部机制上讲,我国银行自身存在着许多脆弱性,如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过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低等,这些都会加大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多次下调利率利差收益缩小的压力,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兴的房地产信贷特别是个人住宅抵押信贷则成为银行业理想的选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好资产,但持有比例过高,也会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这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美国,人住房抵押贷款仅占商业银行资产的18%,占抵押银行资产的50%,银行资金来源不同,资金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在香港,银行要及时动态踪贷款的质量。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4、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1世纪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都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不仅是未来城市的开发建设者,还是未来城市、地域空间设计者;我们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实物资产、价值的载体,还有全新的知识技术、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投资与经营中少一点盲从,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炒作,多一点真诚,给消费者多一点实惠。认认真真的在产品的质量、功能与服务上下功夫,我们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等,“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林毅夫,“东南亚金融危机值得推敲斟酌的几点经验教训”,《经济学消息报》,1998-05-08。
刘树成、汪利娜、常欣,“中国经济趋势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4月。
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处理大量数据的学科,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可忽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统计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统计学论文篇1 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农经统计是农村地区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并整理出来,数据可以反映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让人们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农经部门就可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工作 措施 和思路,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经统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农经统计工作;农村;经济发展 引言 农经统计工作是一类重要的农村经济社会统计工作,收集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农经部门的工作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政府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依据制定农业政策、农业发展规划,及时发现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中,一定要做好农经统计工作。 一、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一个地区,农经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整理出来,人们通过数据就可以了解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脉络,而只有掌握历史,才能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引导农村经济的正确发展。农经统计得出的信息不仅可以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脉络,同时还能够为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单位部门提供数据依据,使其能够正确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加强农村经济的研究,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通过对农民的负担进行统计,政府部门就可以正确分析和了解农村的负担构成、负担水平以及其发展的趋势,从而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因此,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各种惠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1]。 (二)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改革,为了促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应该做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和谐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是在创新机制的过程中,就要求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农经统计数据,人们可以了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2]。例如,针对农村土地流入企业,就可以反映出政策导向的问题。而清楚的了解这些问题之后,相关的部门就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途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经统计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有效补充 国家统计局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是有效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工作没有涉及到,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工作,都使没有被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的,但是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直观重要的作用。而农经统计工作中就会对相关的工作内容和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提供能够反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因此,农经统计工作不仅具有独特的业务特点,其也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有效补充。 二、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 农经统计工作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农经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农经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其中,缺乏完善的统计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统计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农经统计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统计制度的建设,包括统计台账制度、原始数据统计记录制度以及统计数据的质量检测制度等,从数据统计的最开始、数据统计过程一直到统计数据的检测都能够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指导人们工作。对于数据的采集,应该采用抽样分层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相关的统计调查 方法 。 (二)改善统计方法 农经统计工作中,统计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会对统计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统计环节中,一定要改善统计方法,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确保统计的有效性。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要广泛收集,进入农户家中收集相关数据,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销售等都要采集相关的数据。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各个部门的数据收集,深入到邮局、信用社、烟草站等部门了解相关的数据,了解农民的存款增长情况、贷款余额、汇款额等,还应该深入学校了解学校的收费情况,掌握农民的 教育 负担[3]。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还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的农户进行细致调查,指导农户做好自己的台账,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收支情况。收集数据之后,还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座谈会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结语 农经统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也是国家统计局工作的重要补充,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统计制度,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1):134-135. [2]廖兵.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21(12S):133-134. [3]宋铁.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7):257-258. 统计学论文篇2 浅析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作用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单位也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这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统计专项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逐渐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是保障企业未来更好运作的关键内容,因此本文就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中初中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在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更好的提升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统计;中小企业;发展;作用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统计、会计核算等对象与目标都是相统一的,而其两者的内容与原则以及技术形式是有很大差别的,中小企业中的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用有效的统计方法、要求以及原则等来完成统计工作,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工作,并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发挥其重要价值,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建设有利的基础。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的具体应用 1.有效的统计工作能够客观的强化企业预测 中小企业在运用统计分析开展相关工作时,是需要运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开展统计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发挥预测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与企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通过对季度统计与年度统计等内容进行预测分析,进而有效的完成中小企业的最终目标,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未来发展。要与企业发展计划保持一致,对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提升其合理性,之后对企业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合理运用科学和专业的技术来优化企业服务形式、发展目标等,提升企业竞争力。 2.良好的统计工作能够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运用在不同的企业当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等,这使得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也带来较大的影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定要拥有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企业良好发展。企业必须要拥有良好的统计能力,并且要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各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在对市场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研究,从而合理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把总企业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特点,更好的保障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下更好发展。 3.完善的统计工作能够提升 企业管理 的实效性 企业管理工作中统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借助统计分析的相关知识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比较能够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还能更好的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全面完善企业管理形式,并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相关需求的统计形式,对企业管理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提升企业管理实效性,为中小企业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有利作用的有效策略 1.对中小企业统计管理工作形式进行创新 通过对统计工作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说,其统计工作的形式是不同的,通过将相关数据已经报表上交到管理部门。而对于传统的统计形式来说,相对比较单一化,过于传统,无法良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企业内部如果无法构建一个相对独立、专业的统计部门的话,那么就不能更好的以企业未来良好发展为方向,会导致统计工作出现很多弊端,不利用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对统计管理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统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更好的保障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对于近几年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作用,使得企业内部欠缺相对完整的统计制度和规定,而且还要一些企业是由财务会计来兼职统计职务,使得统计工作并不全面和完善,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制定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对统计管理形式进行创新,首先,企业要在内部创建相对专业且独立的统计部门,并要明确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建立完整的统计结构,进而保障企业统计工作能够良好完成。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要制定比较精简统计机构,虽然并不用制定独立的统计机构,但是还是要保障企业统计岗位的综合性,在各个环节良好的发挥统计作用,从而保障企业更好发展。另外,企业要全面落实不同部门的权力与职能,并且要将统计工作贯彻到各个环节当中,更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进而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2.有效借助专业的统计模型工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形式与企业决策等需求,对企业各种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排列和组合,进而有效满足企业统计信息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某种简单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例如生产进度或者销售状况,在对相对比较复杂、多层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结合盈利或亏损数据等信息,在运用统计分析信息,在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开制定合理的统计形式,主要由具体的研究内容来选择最终方案,之后在上交到上级部门,为企业后期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企业的统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整体能力,要明确自身职责,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开展统计工作,更好的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完成,推动中小企业稳定发展。 3.建立信息化统计分析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不同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中小企业也要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相关工作,企业统计工作也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该技术制定一个完善的统计系统,为企业统计工作奠定建设有利的基础。企业要有效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其先进功能制定一个良好的统计报表指标,将企业不同部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借助统计系统,将不同的部门中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完成统计工作,在通过网络技术上交到领导部门,为上级领导开展决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更好的推动企业未来发展,发挥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在的有利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统计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明确发现统计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是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时贯穿到企业各个环节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统计工作,并明确其重要性,之后在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统计工作策略,发挥其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而更好的推动中小企业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怎样发挥统计在中小企业改革中的作用[J].四川省情,2010,(8):40-41. [2]王发山.试析统计分析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6):76,78. 统计学论文篇3 论文摘要: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企业 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 报告 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 经验 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百度 百科 .统计分析[EB/OL]. [2]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 [3]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师.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范文 2. 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5. 统计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