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胎教对胎儿带来的益处,有很多的论文和报道。比如发表在2014年第7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上的“胎教对胎儿的益处分析”一文[1],提到胎教对胎儿的益处有:
(1)音乐敏感度高
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有音乐天赋。听见音乐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
(2)学发音更早、更快
受过胎教的宝宝2个月时会发几个元音,4个月时会发几个辅音,5 6个月发出的声音就可表达一定的意思。
(3)塑造积极的心理行为 健康
受过胎教的宝宝一般情绪较稳定,非常活泼可爱,夜里较少哭闹。父母会觉得胎儿好带,与整天笑呵呵的胎儿在一起,家属也会发现无限乐趣。
(4)精细运动能力发展良好
受过胎教的宝宝双手抓、握、拿、取、拍、打、摇、对击、捏、扣、穿、套等能力强。
(5)运动能力发展很好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均较早,且动作敏捷、协调。
(6)有较强的感应能力
他们听到母亲的脚步声、说话声便会停止啼哭。
(7)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
例如在睡觉前播放胎教音乐或母亲哼唱催眠曲,婴儿很快入睡。满月后就基本形成了白天醒、晚上睡的习惯。
既然胎教带给宝宝的好处很多,那么科学的胎教方式是其重要前提,是准妈妈们必须要了解的内容。
1
每天定时进行音乐熏陶。听优美舒缓的音乐或者准爸妈亲自为胎儿唱歌,因为这些不仅能帮助孕妇稳定情绪,还能强化胎儿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2
适量地对宝宝做爱抚以及拍打等动作。
在对宝宝进行抚摸的同时配合声音是家长和腹中宝宝沟通的良好方法。这样一来,能够给胎儿灌输一种安全感,不但可以提高宝宝的运动积极性,而且可以让胎儿感到舒适与快乐,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子宫中长期接受家长抚摸、进行体操与 游戏 的足月宝宝与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相比,其出生后做翻身、抓爬握坐等各种动作的时间都较早一些,且拥有较强的肌肉活力。
3
经常与胎儿互动。
胎儿在母体里便开始记忆母亲和父亲的声音,从而获得舒适和安定的感觉。准爸妈如能时常以温柔的声音和腹中胎儿说话,多沟通、多交流,让胎儿感受一些美好的事物,会让胎儿有被爱的感觉。
有些准爸妈认为胎教对宝宝的好处很多,就长时间给宝宝放音乐或者把音量开得很大。
殊不知,胎儿在母体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醒着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孕早期时每天只有5分钟是醒着的,即使到分娩前,宝宝每次的清醒时间也才30分钟。
最好的办法就是:宝妈要调整好胎儿的生物钟,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胎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过长时间和过强的声音刺激,反而会对宝宝的大脑和听力造成伤害。
所以,要想给孩子良好的胎教,各位准爸妈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哟!
参考文献:
[1]杨晓欣,赵金荣,李金凤.胎教对胎儿的益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4):176.
家训宜早,始自婴孩 颜之推认为,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幼年时期,因为幼年可塑性较大,因此他十分强调及早施教,甚至应该从胎教开始。在《教子》篇中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仁孝礼义,导习之矣。”可见《颜氏家训》中对早教的重视程度之高。而之所以早教效果比较好,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也就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勉子自立,读书致用颜之推在《勉学》篇中反复的告诫子孙,学习是人生的大事,切不可荒废学业,任何人都要努力的学习,其言道:“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之推还强调读书是立身之本,他经历了乱世沉浮,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告诫子孙要立足于社会,就要把书读好,读书是求取名利的正道和大道。“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耳身。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同‘技’)在身。’伎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对于学习的内容,颜之推认为首先要读儒家经典,当然对于佛学也不要忽视;然后要学习书法、数学、医术、绘画、琴瑟、下棋、 射箭 、投壶等“杂艺”,这些要兼习却不专精。颜之推还劝诫子孙年幼要读书,但年纪大了也不能不读书,人的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 3颜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颜氏家训》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涵盖了多个领域,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张,这些内容都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时效性,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及早施教,勿失良机 在上一节介绍《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已经提到,颜之推认为“家训宜早,始于婴孩”,重视早教,甚至从胎教开始。之所以重视早教,是因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这对我们当家时代的家庭教育的启示是,对孩子的教育要尽早开始,按照孩子发展的阶段。早教的第一个阶段是胎教。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胎儿有接受教育的潜在可能因此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就可以开始教育,母亲在怀孕期间就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等对胎儿进行熏陶。早教的第二个阶段是学前教育。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要给予各种感官刺激来发挥潜能,同时要抓好婴儿发育的关键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寓爱于教,严慈相融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爱教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并指出了溺爱对子女的危害,认为溺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然而当今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溺爱有加,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因此颜之推认为对待孩子要严慈相融。首先对孩子要慈爱,同时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和信服自己的父母。如果只严格,那么孩子就会害怕父母,在此环境下孩子只会变得胆小懦弱;如果只爱而不教,父母对其听之任之,那么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肆无忌惮,这两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颜之推在《教子》一篇中特别强调做父母的对待子女不能偏爱,要平等对待。父母一旦有了偏爱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子女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是仇视,不管是受宠和被冷落,都对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的多子女家庭中也依旧存父母偏心的情况,有的父母偏爱幼子、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儿……均爱原则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很多启示,面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发展舞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身为家长要尽力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为孩子创造一种机会,一种成长的机会,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董晓捷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7.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8,135,287. [3]武海燕.《颜氏家训》对于当代家庭教育的意义[J].教育探索,2002(12):49. 家庭家教家风论文篇三: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帮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性别角色的同一性,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幼儿的社会交往等能力,父亲角色应当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价值,然而现实却是中国幼儿家庭教育中面临着父亲角色在功能实现上的“缺失”,认知观念上的“误区”,行为扮演上的“极端”等问题,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家庭以及父亲本身有着必然的联系,确立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正确位置,不仅需要社会建立健全亲职教育的体系,家庭建立和谐良好的氛围,还需要父亲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促进角色成长。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角色定位;策略研究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微系统”,父母是家庭中与幼儿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亲密的两个角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温情滋养与细心呵护,同样也不能缺少父亲的参与。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纵观历史长河,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从最初作为一家之主的“严父”,到权威逐步瓦解的“慈父”,亲子之间由“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慢慢走向“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父亲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精神领袖”或者“养家糊口”走向了全方位、多功能对子女和伴侣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角色。如何正确确立父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位置,是目前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教育的起始阶段,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早期的家庭教育对未来 儿童 人格塑造、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亲能够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处在幼儿阶段的儿童会产生“恋父情节”和“恋母情节”,基于对父母权威的崇拜,他们逐渐从与自己相同性别的父母身上获得性别的认同,而模仿是幼儿性别认同的主要方式。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习到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男孩子坚强刚毅、进取和拼搏之心,女孩子则可以从父亲身上了解到异性的特征,获得与异性交往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父亲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父亲粗犷的爱,是孩子认识力量的源泉,父亲的男人气质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父亲的广阔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父亲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含蓄地传递着对子女的关爱和影响。”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显示,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在智商水平上会更高,在学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父亲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项研究显示,父亲跟子女接触的时间越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越强。五个月大的婴儿跟父亲接触和互动较多,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跟父亲接触比较多的孩子,会有更强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成人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而这些都有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父亲在幼儿的成长教育当中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当代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在角色功能的实现上存在“缺失” 在当代社会的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性问题,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缺失”以及“心理上的缺失”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指由于离婚分居或者死亡而导致的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而后者主要是由于父亲工作繁忙或是个人意识的欠缺而未尽到父亲在家庭中应当尽到的职责。无论是哪种情况,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会较少或者无法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而父亲会表现出不参与或者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照料。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家庭中父亲参与幼儿的教育程度要远远低于母亲的参与程度,其中有的家庭,是父亲作为家庭中教育幼儿的主体,而的家庭是母亲担任教育幼儿的重任,而在生活照料上,父母之间的参与程度悬殊更大,有的家庭是主要有母亲来照顾,只有的家庭,孩子主要由父亲照顾。可见无论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还是在生活照料方面,父亲所承担的比重都比母亲要低很多。在健全的家庭结构中,父亲的家庭教育职能和养育职能存在“缺失”,对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这种“缺失”就更为明显。近些年,全世界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欧美国家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如今亚洲的离婚率也有接近欧美国家的趋势,中国的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另一个数据显示,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只有10%交由父亲抚养,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单亲家庭的幼儿面临着父亲“缺位”的现实。 (二)在角色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对家庭角色的分工存在着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一,很多男性家长始终认为教育和抚养子女是母亲应当做的事情,而父亲更应当扮演“养家糊口”“在外挣钱”的角色,这种传统角色分工的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尤为突出,因此不少留守儿童只能常年在母亲或者隔代长辈的陪伴下成长。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男女分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当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步 入职 场,也就同时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职责包括抚养子女和料理家务应当成为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其二,大多数的男性家长对于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缺乏认识,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家庭提供经济基础,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更多的应当体现在物质上的支持,而不是教育和陪伴。2004年,天津的一项关于父亲角色认知的调查显示,仅有的父亲知道“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加聪明”,25%的父亲完全不知道自身对于儿童教育的作用,只有23%父亲能够说出自己的言行是儿童的榜样。 (三)在角色行为的扮演上存在“极端”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往往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漠不关心”要么是“独断专制”,前一类型的父亲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奔波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很少关心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子女也缺乏必要的要求,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专制型的父亲则常常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命令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态度冷漠,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期望高,宽容少,限制多,温情少。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增多,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特征。而且由于经常遭到拒绝,子女自我接纳程度减低,易产生自卑、无助、不安全感。相反,在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如果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情多的子女,成长后会表现出更加稳定的情绪、有较高的安全感、适应能力强,相应的自信心以及自尊感也会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可见父亲极端的角色定位和教养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日后的人格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温情民主的父亲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普遍,究其原因,与整个社会的外部经济和文化大环境有关,同样也与父亲自身的个人素质和教育观以及儿童观息息相关。 三、父亲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根源探析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颠覆,父亲角色的定位存在着功能实现上的“缺位”,认识观念上的“误区”,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极端”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呢?笔者试图从社会因素方面,家庭因素方面以及个人因素方面寻找原因。 (一)社会因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两地家庭、外地务工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新型家庭模式产生。激烈的社会竞争,物价上涨,高昂的教育成本和生活压力让父亲这一角色不得不背负着经济的重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养家糊口”当中,此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批的农民改变了以往在家种田的生产模式,进城打工成为了很多农村家庭获得经济入手的重要来源,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群,在城市虽然拥有了一份工作,但相应的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解决,巨大的生活压力常常使一家人分居两地,养育子女的责任便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父亲”已然成为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成为了电话那头一个遥远的“问候者”,成为了一年偶尔回来几次的“远方客人”。然而留守在家中的母亲或者隔代长辈,受文化素质和教育理念方面的局限,也无法很好的意识到自身是父亲和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对于城市的家庭而言,由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家庭模式也由亲子关系为轴心向以夫妻关系为轴心转变,也这就意味着,她们在婚姻上更加注重夫妻双方的感情和个人的感受而不再为了孩子或者生存而迁就,因此离婚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缺位也日益普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让父亲难以尽到应有的职责,对于完整的家庭而言,社会大众的传统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认为父亲应当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计当中,而对于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家庭因素 费孝通教授曾经说过亲子关系与夫妇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1]”,另有相关研究发现,母亲对父亲的支持,会影响到父亲家庭教育的实现,那些受到妻子鼓励的父亲会觉得自己更能够当一名好父亲,因此,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直接会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夫妻关系的质量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直接互动。[2]有研究显示,从儿童出生6个月到18个月,父亲的婚姻满意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母亲的婚姻满意度也从怀孕到产后两年存在下滑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夫妻间的关系在幼儿刚出生到幼儿出生没多久这段时间处在比较紧张的时期,这与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亲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照料孩子的压力、新的家庭责任以及父母亲双方所面临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相关。中国目前的幼儿家庭,在角色分工方面,很多母亲喜欢大包大揽,主动承担起家庭教养的责任,对父亲参与幼儿照料和教育子女缺乏信心,,对父亲的育儿行为不能够有耐心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鼓励,这种默认的角色分工让父亲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甩手掌柜”;另有一部分的家庭,母亲除了担任照顾家庭的责任以外,还忙于 职场 ,奔波于职场和家庭的妇女对父亲在家庭中照料和教育子女方面便有了更高的期待,她们希望无论是在外工作还是在家养育子女都应当是两人所共同承担的事情,如果父亲在家庭职责上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夫妻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到父亲角色的实现。 (三)个人因素 在幼儿家庭中,初为人父人母的夫妻双方都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女性除了当好妻子之外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位好母亲,对男性而言同样面临着要学习如何从一个丈夫的角色转化成一个父亲。如果说十月怀胎和婴幼儿的哺育能够让女性顺利的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那么对于男性而言,如何当好父亲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在很多的幼儿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父亲角色对幼儿成长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养观和亲子观。即使有些父亲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教育方式不得法等问题,很多父亲采用专制甚至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子女,结果使得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遭受的挫折之后的父亲很难能够继续投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并默认自己并不擅长照料子女,因此父亲面临着难以确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即便确定的自己的位置也难以实现。 四、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策略 (一)建立社会父职教育体系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成为父亲母亲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亲职教育的培训,事实上,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父职教育已经较为成熟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的全国父亲网络从1985年就逐渐发展起“父方支持方案”,通过“父职课程”的有效实施,来提升父职教育的目标。台湾地区的“爸爸学校”也旨在通过课程的传授教导父亲如何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我国父亲缺失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相应的父职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针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的父亲角色缺失现象,政府首先应当在社区街道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聚居地建立父职教育培训机构,由专业的亲职教育专家和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如何处理亲子之间的关系等等。除此之外社区街道和农村村委会还可以联合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多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定期开展父亲或者母亲交流大会,共同分享育儿经验。尤其对于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面临的经济和情感上的困境,政府要给予帮助。在法律方面,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明确父亲的职责维护父亲的权益,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亲职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整个社会要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重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观念,呼吁全社会参与到亲职教育中。 (二)发展和谐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亲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家庭是建立在父亲、母亲和子女三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佳作用,父亲的缺失对母亲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父亲长期在外的家庭,母亲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照料子女的责任,对于母亲而言,她不仅要学会如何尽到一个母亲应有的职责,还应当学会如何在父亲缺失的状态下满足子女对父爱的渴望,正确引导子女健康成长,并协调子女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对于离异的家庭而言,母亲要帮助子女正确面对离异问题,不要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而影响到父亲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要帮助子女学习如何与父亲和谐相处。在父亲意识薄弱的家庭中,母亲要从怀孕开始就鼓励父亲参与到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帮助父亲增强教养子女的自信心,帮助父亲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夫妻双方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彼此的家庭分工,相互协助,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三)促进父亲角色的自我成长 “所有角色的内涵,都是由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生活方式所赋予的”,[3]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这也就意味着父亲这一角色也要不断调整来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从不胜任到胜任,从不成熟到成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父亲角色是自我成长“为人父”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对于父亲而言,他们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在观念上首先要解构原有的守旧思想,对自我的角色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赚钱养家,还要意识到教育子女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父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父亲的教育职能,父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儿观,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子女形式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父亲要在尊重子女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自由”而不“放纵”,“威严”而不“专制”,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满足幼儿对父爱的渴望,给予儿童发表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权利,尊重儿童的意愿并科学的加以引导。即使工作繁忙或是无法与子女一起生活,父亲也要尽自己所能,抽出时间积极投入到亲子活动和亲子互动中,无论是否在子女身边都要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给予充足的关爱。 作者:刘艳珍 宋晓晓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60. [2]李燕.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18—20.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5]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我国实行多年的人口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二胎政策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放开二胎政策是大势所趋》
【摘 要】报告在提到人口问题时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松动,表明我国现在不只是关注人口的数量,还把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现在我国的人口不仅没有大幅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出生率也在更替水平以下。以这种速度下去,在未来二、三十年,将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人口的短缺,所以放开二胎政策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问题;人口素质
一、现行的人口政策
我国实行多年的人口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执行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个别省市,原则上农村也是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在一些省市,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以照顾间隔几年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三是,普遍允许有计划地生育两个孩子,包括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
强调,计划生育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相对于十七大,中央的政策有了“一增一减”的变化,增加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减少了“稳定低生育率”这一提法。这其实也是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修正。
关于现行的人口政策,每位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李建新教授就主张二胎政策,他认为实行二胎政策是对把干预降到了最低的水平,尊重了人权,也尊重人口的自身发展规律,他认为一胎化政策是有悖人性的逆发展过程,会导致国力衰竭、民族衰亡;翟振武则教授认为现在不是放开二胎的最好时机,因为现在的劳动力仍有大量剩余,现在放开二胎无疑会使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依靠放开生育政策缓解老龄化问题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还是建立起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二、人口形势的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人口约为亿人,人口略有上升,然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而不是生育率的上升。最近几年有关人口的调查显示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这使很多学者都心存疑虑,认为存在着瞒报漏报的行为,然而他们忽视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首先,经济方面,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不断攀升,而且未来的养老保障必将会越来越完善,就代际财富流来说,由子代流向父代的少了,而由父代流向子代的多了,考虑到孩子的价值以及经济因素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放弃生育来换取富裕、自由的生活。其次,文化方面,由于现在人们学历的普遍上升,推迟生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高学历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质量而不是孩子的数量,他们宁愿在一个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次,思想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了30多年,使得各家各户有这种潜意识的存在,人们逐渐倾向于生育一个孩子,并且享受生育一个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各种优惠以及较少的负担。
这样看来,生育率呈下降趋势不可避免,我们不排除有瞒报漏报的存在,但是也不得不正视现在所面临的低生育率。
三、“一胎政策”的弊端
计划生育在我国实行30多年来,的确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然而在当今社会,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在经济方面,长期实行“一胎化”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它会使我国的劳动力逐渐呈现减少的趋势,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大大减少,阻碍经济的发展。其次,在社会方面,会使我国的老龄化更加的严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与加剧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还会使抚养比上升,之前积累起来的“人口红利”会逐渐的消退。再次,在家庭方面,现在出现的好多“失独”家庭,就是实行独身子女政策之痛,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在由于各种原因失去自己的孩子时,是父母的伤痛无以言表,尤其是对于已经过了育龄期的家庭更是如此。最后,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差,性格中会出现自私的特性,为其他人考虑的较少,个人利益占上风。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不能逃避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又是十分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措施,其结果也是治标不治本。
四、放开二胎是大势所趋
放开二胎政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以及家庭的稳定都有积极的影响。
细细想来,“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只不过是给穷人上的一个枷锁,对富人毫不起作用,拿钱买孩子是大多数富人们的一种手段。考虑到经济成本,现在在普通人家庭一般“养不起”孩子。与以往“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说法不同,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家庭才会多生孩子,较少的考虑经济成本,这样还会使阶级分化进一步的加剧,如果能够放开二胎,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那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在婆家还是在娘家过,现在每每大节之后都会有不少“闪离”的故事,虽然有可能与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关联,但是独生子女政策也脱不了干系。如果继续实行“一孩政策”的话,不仅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更加严重,使我国未富先老的困境面临更大的难题,还会影响由以往传统的大家庭所带来的稳定家庭结构。
由此可见,放开二胎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要走稳健的人口路线,不能从一个极端(最大控制)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通过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分析,笔者认为放开二胎是我国人口未来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新网.报告:中国将坚持计划生育国策[Z]. 2012-11-13.
[2] 中顾网.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Z].2010- 1-17.
[3] 翟振武,李建新.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湛中乐,谢珂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解读[J].人口与发展,2011(03).
[5] 曾毅,顾宝昌,郭志刚等著.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晓杰( ),女,山东临沭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董雪( ),女,山东泰安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人口学专业,研究生。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山东 益宣 大森摘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政策对国家和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国家又出台二胎开放政策,这对原来的家庭和社会又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本文从二胎带来对原独生子女的影响入手,分析二胎出生对家庭和社会将产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对子女教育引导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二胎;独生子女;影响;意义;教育; 前言:国家从全国人口素质及国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中国人口作出了开放二胎政策的重要决定,中国人口结构将因为这个政策产生变化,而原有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已经被四个老人溺爱的孩子,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与二胎和平相处、相亲相爱,这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问题。独生子女的性格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因此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多与孩子沟通,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在照顾二胎的同时不忘给予原独生子女关爱都是教育调试的方法。正确面对二胎出生对原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尽量不出现偏差,培养二个孩子之间相互关爱、互助的思想,让孩子尽快适应自己身份变化的现实,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看待二胎政策;二胎究竟会给原独生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原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促进我国提升人口素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开放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为降低人口数量而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因此世界上并没有很多人去研究二胎出生对独生子女的影响,也很少有人去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因此这种影响只针对多数人群而言。 、消极影响:在二胎出生以后,家长会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二胎的身上,中国的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他小,你要让着他,照顾他。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原独生子女,他们会认为是二胎分享了原本属于他的东西,现在还要他作出让步。目前我国网络上经常会有独生子女为阻止二胎出生以死威胁的报道。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在没有对孩子的未来做出完整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的要二胎,有些人还有重男轻女的想法,这样造成孩子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受到双重打击,原来的物质条件没有了,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建设没有完成,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要二胎很正常,却忽视了目前社会环境给独生子女造成的影响,使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想不开,走向极端。我国很多家庭都是在头胎十几岁的时候才赶上二胎政策,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处于不成熟时期,但是对一些事情还已经产生自己的思想,因此很明白二胎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家长引导正确会使他们很容易接受,引导错误就会误入歧途,造成极端思想。这是二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其实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他会多一个人陪伴和分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与同胞竞争的经历之后,能够减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过度自信、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体谅别人的思想,在与弟弟或妹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体味到分享的快乐和被人温暖的感觉。家庭中多了一名成员,无疑会让家庭生活多一份乐趣,看着二胎的成长过程,孩子会明白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过多少辛劳,这样更知道感恩。有时候照顾弟弟或妹妹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途径,能够改掉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很多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独立的行为和思想。在社会老龄化逐渐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面对六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那将是很高兴的事情。在社会发展方面,面对劳动力短期或者战争时,更多的年轻一代将为祖国的发展带来希望。在面对二胎到来的时候,主要问题在家长身上,做好充足的准备,有了二胎也不能忽视对头胎的爱,经常陪陪他们,和他们聊聊弟弟或妹妹的事情,让他们试着与二胎接触并且照顾他们。让孩子明白,父母原本的爱还在,只是生活更加丰满,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能够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一同分享和分担,从此自己不再孤单。在面对二胎时,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阳光。二胎的到来本身对原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是有利的,更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家长的教育方式得当,不走一些教育上的弯路,那么二胎对原独生子女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 二胎政策的意义 、我国为何要实施二胎政策 我国在实行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正常之后,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出老龄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社会保障机构面临这巨大压力,在老人出现疾病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孩子就面临崩溃的边缘。其次是失独问题。这是独生子女时代的全新词汇,是老人在面对唯一的子女出现意外的时候,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老人将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这个孩子出现任何状况,那么老人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最后是社会劳动力减少,如果面对战争或其它外力的时候,我国未来的发展将无人可用,中国的未来失去希望。基于以上因素我国将开发二胎政策来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二胎出生对国家和家庭的意义 在二胎出生以后,家庭中会多一个希望,家长面对失独的机会降低,而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多一个孩子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辛苦,至少有一个人能够帮助自己。这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种解决办法,能够对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社会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孩子本身来说,多一个人与自己共同生活,更能降低他们出现公主病或者少爷病的机会,在同胞的竞争中他们更明白拥有的一切多珍贵,而得来这一切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独生子女的世界中有太多的娇惯,以至于这一代孩子身上出现很多问题,二胎的出生能够帮助独生子女更快的成长,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情感更能让我们的社会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 二胎出生后对原独生子女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使发挥二胎政策优势,避免二胎对原独生子女带来不利影响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孩子是天真且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对一些问题产生误区。因此教育的方法十分重要。 、在情感上要保持以往的习惯,不增不减的爱着原独生子女,并且让他明白自己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家里的地位不会因为二胎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家长要在二胎到来之前和孩子多聊聊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家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爸爸和妈妈可能要多照顾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是你的亲人,在以后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他将陪你继续走下去。在你们成长的日子里。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平等的,对你的爱不会减少,不要有什么担心,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够代替。 、在怀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东西,把二胎的衣物和用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在你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为你准备东西,期待你的到来。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艰辛,更能明白父母的感受和辛苦。二胎出生之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照顾中来。在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很厉害,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安情绪,在照顾的过程中两个孩子的感情增进了,真正明白血浓于水的意义。 、注意教育的方法和语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树立其孩子高大的形象,告诉他们你看,弟弟和妹妹是不是比你小很多呀,他们在很多方面需要你们的帮助和教导,你要有耐心,像爸爸和妈妈教你那样,这样的过程胜过直接说你那么大,要让着小的。这一句让着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平等的待遇,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着,反而会讨厌二胎的存在,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语言是使用很有技巧,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说法获得的效果会不相同。孩子的心理敏感脆弱,一旦受到伤害将很难弥补,因此家长在选择要二胎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语言修为。 、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寻求孩子的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老大。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交流和尊重,其实这是错误的,他们有的时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明白事理,因此在照顾二胎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老大,他是你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对他多一些照顾病并不是我们更喜欢他,而是因为他太小了,没有你那么厉害,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明白家长照顾二胎的意义。在没事的时候要多陪陪、抱抱老大,让他们明白爱依然在,只是爸爸和妈妈有点忙着照顾一个比我需要照顾的人,那个人是我的亲人。在两个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老大,需要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平的面对两个孩子,大小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公平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其实要独生子女消除误区接受二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够善于教导,二胎的到来会为家庭增加乐趣,为原有独生子女的成长助力。 结束语:就我个人看来,二胎的出生在家庭经济及抚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我国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这家庭带来的优越环境,这种环境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但是也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明白幸福的珍贵,不知道身边的人也需要同样的关心,如此下去国家的未来将交给自私冷血且高能的人手中,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让他们多一份责任和关爱,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将我国几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下去。在这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在孩子们的身上。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王晓焘.从独生子女家庭走向后独生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家庭模式的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2):47-53. [2].陈友华.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J].学海,2016(1):62-66. [3].郭伟伟.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变革[J].宁波经济,2015(12):36-3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就犹如人生的决定者,指引你未来的路;教养是一杯清茶,甜甜淡淡却后味无穷;教养是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却和熙万里。因为教养,所以拥有璀璨人生。 教养是血红的河中泛出的尊严与忠诚。有些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被人们淡出记忆,但岳飞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在战火纷乱中,一道道加急召回令从京城发出,那是屈辱与猜疑的到来。一生忠诚的岳飞毅然回程,为表忠心,跪在河,断然自刎。破烂的衣衫遮不住“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河的水被染红了,一代人的心也被撼动了。岳飞到死也记得从小母亲教他的精忠报国,赤城的血顺着河流到了他的家乡,流到了他幼时母亲教养他的地方,流入了每个中华炎孙的心里……正是因为岳飞母亲从小教养,才成就了岳飞这一代英雄,才培养了岳飞这一朝忠臣!让教养从小开始,从正道大爱开始,真真切切的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养是黑暗的世界跳出的乐观与坚强。当我们在奢侈的享受这阳光与大自然时,有一位女孩却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那就还海伦·凯勒。天生聋瞎的她没有办法享受世界的美好,上帝像是开了一个玩笑,忘记给她安装眼睛和耳朵,但是却给了她一颗坚强而乐观的心。即使身在黑暗,但她却不颓废、不放弃,一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在书中寻找世界的光明与声音。她如此卓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教师,她曾经说过老师是她最想看到最想感谢的人。她的老师从小与她相伴,教她学习,教她生活,更教养她,让她坚强乐观。正是这不离不弃的教养才出得这样一位伟人,用一生战胜天命。教养是让人走正道,有恒心,坚强的源泉,让教养的光芒照射没一个人吧! 教养是山水田间中留存的悠闲与淡泊。在那山水田间中有一草屋,那是谁的住处,那么随意?那是陶渊明的。他不爱朝堂,独爱田园;他不爱名利,独爱自然;他不爱束缚,愿享清贫自由。他似一匹野马脱缰飞驰却不爆裂;他似一只雄鹰展翅高飞却不凶猛;他似一朵天山兰莲洁白超脱却身处平凡。他用一生书写淡泊,一生教养衬出淡泊名利,不势利。他就是真正的悠然伟人,教养伴随了他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正是教养,才让他做自我。 教养是茶,苦涩却细品甘甜,让教养伴随我,让教养注进血液,陪伴一生,让人成长灿烂!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2.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3.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3.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单的汇总表的论文。如: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回家的热点,在国外,尤其是近期国内治疗网瘾的广泛关注,在这篇文章中内部和外部的研究,根据文献回顾,问卷,并介绍了一些面试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做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般状况和原因的任何文字。 。以下是文献综述中的地位和网瘾的原因。网络成瘾综合征于1994年由戈登·布雷在纽约的精神病学家。临床病人的过度依赖在互联网上导致了显着的心理异常或伴随的生理损伤。 年度会议的美国心理学研究报告统计,上网人口占6%的网络成瘾综合症,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征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学生,以满足网瘾的标准。在200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描述,网瘾青少年戏剧高达数万成千上万的数以千计的家长写信给导演:“这就像我们的家庭的故事。” 2008年,美国该机构表示,网瘾的范围将被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美国高达1/10的瘾。在美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结构,网瘾已成为一个国家头疼的顽疾。 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在世界上被称为第一,超过75%的全国互联网染上网瘾的互联网用户每年都在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据,公共管理和安全性的韩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2亿人患有网络中毒症在韩国,%的人患有这种疾病,在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的年龄,令人担忧,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络中毒,38%的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入学前,一位韩国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学生患有网络中毒症,开始逃学去网吧,还是留在家里玩游戏,更严重的,甚至离家出走了,因为他们的父母限制互联网,如果你不重视精神疾病的社会将会大大受到伤害,因为“网络中毒患者往往是性格孤僻,不适合的社会生活,他们有时反社会情绪的爆发,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网瘾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在中国的年轻互联网用户不存在。 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5%以上,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一倍,一些年轻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差,个性发展是不全面的结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年轻人,并动员社会各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网络问题,应该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社会。 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年),年轻人上瘾总数的%,和13%的13-17岁的互联网用户倾向瘾比例达到了%,18 - 23岁的占%,30-35岁占12%,初中%,失业人数,占21%的专业会计没有固定的职业,%的高中生占%,显示最年轻的互联网用户,沉迷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网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现象。台湾金车教育基金会的调查发现,74%的受访者在台湾的学校,有迹象显示,70%的网瘾,主要是由于网络断开感觉不好或不安,44%网上所花的时间比原先估计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时间中所占比例为26%,26%使用互联网类医治情绪, 25%,要到网上去。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最年轻的人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中断或麻醉神经行为。互联网已经开始深入研究网络成瘾,上网成瘾研究专家成瘾研究专家教授陶鸿凯战争序列的成瘾:网瘾的表现是不是一个孩子的正常生活。出生的孩子是一个空白表纸,他需要接受教育,指导瘾是不是孩子错误的诞生需要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网瘾会导致特定的方向,但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BR />陶教授染色第七届网博会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网瘾不只是一种精神专注于青少年网瘾的青少年大脑产生一个很大的伤害,身体的年轻人和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的陪同下,能使人成瘾的麻醉品。 2。原因家庭因素李涛,张兰月的研究发现,有是在网络上的显著差异和非成瘾上网成瘾的养育风格,养育风格的大专学生少的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和严厉的惩罚,一个重要的原因,网络成瘾。要王,甘组的研究确认这一点,席真芳,章晓阳表现出显着差异,网络成瘾组和A组的非网络成瘾教育的父母,男生网络成瘾,家庭预测因子的母亲拒绝否认,家庭互联,父亲惩罚严重的是,单一父母,父亲预测因素的女孩网络成瘾的母亲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家庭接入到互联网。闫春梅杨风山小精灵的研究显示,父母的教育中的IAD,的父亲是负责本集团的业绩负责本集团的不必要的干扰和保护母亲表现出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上述方面有显着的差异。高伟,黄女士素食主义者证实的网瘾控制组青少年和青少年各种因素在家庭环境中,包括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他的父亲,母亲文化的教育,态度和文化,他父亲的事业,母亲的显著与不同的职业生涯中,网瘾青少年在单亲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低(小学,初中及以下),家长不恰当的态度对待教育(严厉的惩罚,视而不见,溺爱,金钱奖励),差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敌意),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贫困家庭教育,环境和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号盛武,张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家庭,不同类型的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显著差异。生活在核心家庭(父母和儿童与家庭生活)和扩展的家庭(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与家人一起生活)青年环境网络成瘾,其他家庭的年轻人类型分别研究是和倍。猿臂涛,周里,在更高的水平教育的父亲,他们的孩子,上网成瘾率较低,可能是由于的尊严的父亲在家庭的地位和教育教育 BR />德州大学奥斯汀基础,教育程度愈高的父亲对子女的沟通,指导,帮助其互联网的健康,导致在一个较低的网瘾越南重点 2。心理学家发现,至少有14%的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问题的标准仍然存在,在高等院校中,我们只重分数,教学的不孕不育应试教育,孩子们缺乏理想的厌恶,进入网络游戏和网上对话上瘾的沉迷,不是吗?丛文王一哩鑫证明,由于紧张的关系,应试教育,研究和考试压力,为了逃避生活,或实现的迂回模式自我实现感,让年轻人找到一个在线的寄托。 超指出,在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的社会问题,是一个净化的网络环境,缺乏监督。许多程序员和咖啡馆的经营者的道德,素质低,导致在网络环境中的污染和咖啡厅规范性法律明确规定,网吧不向未成年人开放,但仍有一些网吧为了谋取暴利,让未成年人进入,甚至一些专门的色情电影来吸引年轻人。网络的网络亚文化的网络亚文化,罗绮指出,在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文化的上网本,但一些不利因素,甚至反社会倾向的文化成分组滞留在网上的虚拟社区行为的网络为主要方式的生活,喜欢追逐网络色情网络暴力黑色好玩的网络联系,或抵制或抵制共同的价值观?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总和。社会认知。从网络和青少年的个人网络成瘾的研究。莫拉汗 - Morahan - 马丁,马丁·舒马赫(舒马赫)277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单独和与网络相关的。孤独的人感到孤独,抑郁或焦虑,和更多的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消极的情绪调节,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一个美才 - 汗博格和本 - 阿兹“(阿米海汉堡本 - Artzi,2003),女性网络成瘾,孤独的女人,沉迷于网络,而不是网络成瘾的社会服务,神经质,孤独的女人经常使用互联网。杨贝克抑郁量表抑郁症和网瘾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度至严重的抑郁症和成瘾有关的抑郁症可能是一个上网成瘾的主要因素。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的研究发现,更高的成瘾性,低自尊,并推测上网成瘾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技能,低自信,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逃生的手段,导致在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的网络。另一方面,约翰(约翰·苏勒尔,1996年数字化,人际关系和团体的人际空间,时间和方式的可扩展性舒勒他的人性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新的社会独特的心理体验的九大特点: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性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久记录的时间和集中,易于设置了大量的人际关系;美妙的体验变化,遇到一个黑洞。?正是这些特性构成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些网络用户,让他们沉溺其中。杨(年轻)ACE模型解释的理由为网络成瘾模型形成一个,C,E,Anonymous(匿名),方便(便利)和Escape(逃逸)的英文缩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可以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说的话,你可以通过网络,而无需担心他们将有一定量的伤害,留在家里的便捷的互联网用户他们想要做什么,逃避现实,人们可以在网络中的舒适性和情感上的支持杨认为,这是上述特点导致人沉迷在虚拟世界的互联网。周钱的角度来看网络上的,传播的游戏的快感“,以探索网络成瘾的问题,网络用户在网络将拥有的”乐趣“的沟通,这样的快乐会吸引用户的网络的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研究发现,花更多的时间在论坛上,é - 邮件和网络游戏成瘾者比非成瘾者,所有变量的预测瘾“网络使用乐趣”的最佳预测指标的意义网络成瘾的现象。杨丽娟,赵新研究表明,网络是能够满足的年轻人(如人际交往,自我实现,游戏,等),容易使年轻人塑造的众多需求呢?依赖于网络的依赖于网络,如考试失败的原因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学习负担,学业压力和其他与教育有关的生活事件,学术问题,外部环境,如学校和家长的年轻人施压年轻人更热衷于在网络上寻找慰藉。策略:1。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吸收新的思想 2。改善教育,防止家庭暴力和冷暴力。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年轻人每天的日常行为观察,C在每天的日常户外活动的年轻人,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动态 B?听孩子讲明白,为什么孩子们的沟通沉迷于互联网。旅游行程BR /> D扩大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面,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意识的责任 3。人以外的人,帮助他们上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成瘾,如精神科医生
1、谈教养议论文 2、正文 良好的教养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教养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未来的发展。 当今社会的青少年有诸多无教养的行为。 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似乎已经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社会习惯,他们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个行为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或许早已习以为常————这样的青少年不能说是个有教养的人。 还有的人“出口成脏”已经替代了“出口成章”,三句话,不离一个“脏”字,甚至引以为豪————这样的青少年也不能说是个有教养的人。 某些青少年,似乎是太想表现自我的人格魅力了,在别人说话时,总是想展示自己的口才,以至于别人说一句话都得被打断三四次,这是青少年的所谓表现力吧————我们可以断定这个青少年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叛逆心理,一言不合便与父母、老师作对,与同学打架,逃课是叛逆所带来的乐趣。他们似乎也热衷于此,常常乐此不疲。我猜想一个家庭如果有叛逆少年,这个家庭如同风雨中随时可能坍塌的破旧作文小屋,危机四伏,风虐雨肆————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自私到了极点!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蛮横会成为勇敢,无知会成为质朴,狡黠会成为机智,粗鲁会成为直爽。反之,勇敢、质朴、机智、直爽,在有教养的人身上,这些使他们更加优秀。 当然,如果一个家庭的少年如果是有教养的,那便是阳光之下温暖的小屋了。一个讲教养的青少年是所有学生的楷模,好习惯拥有者。他们是最恪守时间的人、最信守承诺的人、最负责任的人,也是最随和朴实、不会摆架子的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稳重儒雅的,始终如一。 稳重儒雅是青少年教养的外在表现。 青少年的儒雅气质是怎样养成的?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心中必须要愿意尊重别人,其次还要善于尊重别人,尊重是养成儒雅气质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儒雅的青少年不应该妨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而且,他们还会尊重一切生命,不仅仅是人类,也包括植物、动物,对于规则,他们也会尊重。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青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