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写作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写作

发布时间: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写作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时人称其父子为二晏 ,皆因在词上造诣都颇深,晏殊的词华贵大气,多闲愁,少悲苦,意味深远,富于哲理,而晏几道的词曲折深婉,设想新颖,动摇人心,后人评价晏几道的词超过其父。 晏几道词中,最多是那种痴,几度风雨,痴心不改。北宋大词人黄庭坚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人谓四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题记

见惯了唐诗中娇艳妩媚的牡丹花,再跌入宋词的满纸愁容,竟是欣喜,像在那皓月当空的黑夜,与对面一身白衣袖袂飞扬的轻狂少年的对饮,看他吹箫舞剑却一瞬十年,坠入宋朝暮秋,对面的墨衣男子挥毫纸上,笑容桀然但眼里的忧郁如秋酿醉人,他负手执笔,那宣纸翻飞,字迹清秀恍人心神——晏几道。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5岁时,父亲就叫他背首诗,晏几道倒是不怯场,开心地跑上来,拍着小手,张嘴就唱:“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宾客们一愣,宰相家的小公子竟然爱背柳永的艳词,个个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根本不知农事,哪知世事艰难呢?他富贵时是相国公子,白衣裘马花中过,游走,花枝不沾水。父亲晏殊死后,一切便恍若隔世,树倒猢狲散,曾经的相国府无人问津。适才年少的晏几道就已体会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人情凉薄,这也注定了小山令的愁苦,那是生活沉淀下来的,无法摆脱的情怀。

犹记得晏几道那句“几回魂梦与君同”,与“当年拼却醉颜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沉湎于回忆,直到那天他再见到当年的一位旧识歌姬。他从不直接吐露想念,但那缠绵绕骨的思念却倦倦不离,在梦中挠人心尖。他是多情的,却也从不为出卖颜色,轻意为人,轻分罗带。再见那女子,已是时过增境迁,她为他一舞水袖起落间,舞毕,也舞毕了他长长的半生,再难重修圆满。他为她写“落花人独立,微西燕双飞。”超越了一般的男欢女爱,只是淡淡表露我的心迹,人都有各自的路要走,我注定要去远方,而你也许不会跟我四海为家,那么就此别过吧,过自己的生活,尝自己的苦果。

若宋词是一潭春水,那晏几道的小令便是那一汪清水中亭亭的莲,含苞欲放、张驰有度,生活给予了晏几道的才情,也在小令的消亡下愈显残酷。有人说晏几道的转身,拉上了一整个时代的幕布——小令的时代。此后便是柳永的长调渐入江湖,晏几道的离开,是小令的消亡。想想也是如此,毕竟在之后的岁月里,再没有人能够与他一起被提及,再无人写“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的感伤,再无人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无奈,也再无人写出“彩袖殷勤捧玉钟”的流连。那是晏几道所特有的,轻易模仿不来的醉人忧郁。像一个再好的戏子,从未感同身受,也不可能演出戏中角色的人格。

有人说晏几道痴,不知利用父亲的关系,不然也不至于生活窘迫,何必苦苦追求那一个轻狂的名号,最后留给历史的不过一个失意的背影。我则不然,你要你的平平淡淡长命百岁,我要我的壮烈燃烧诗意流浪,没什么不好,选择不同罢了。就像晏几道的痴狂,是他留在这世间的,永不消逝的不朽瑰宝。

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风,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我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发呆。此时此刻,外面阴沉的天气似我忧郁的心……

妈妈,您知道吗?不知从何时起,我觉得我和您之间好像隔了一堵厚厚的墙,让我无法靠近您,无法亲近您。我也曾试过推倒它,但是它太坚固,我的力量太小。我需要您的帮助呀!现在这堵墙似乎每天都在加厚。

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后您就对我说:“要经常和妈妈沟通,有什么就说出来,妈妈替你解决。”我信以为真,我跟您说话也从不隐瞒。可现在,您不但不耐心听我说,而且还责备我,说我分散精力,不用心学习,您让我以后怎么跟您说?现在,我跟您说话之前,那些该说的和不该说的话,都要在心里酝酿很久才能说出来。时间一长,那些想吐又未吐的丝在心中结了茧,紧紧地包绕着我的心。我开始害怕,我变得圆滑。

妈妈,还有一次,老师安排我办一份小报,由于我能力有限报纸办得不合格。后来班上也是办报的一位男同学正好路过我家,把我办的报送了回来。我还以为您能理解,没想到您却让我少和男生来往,用功学习。那两束目光可怕极了,让我沉重地感到一种莫名的威压。妈妈,我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朋友。在我看来,应多和异性同学交往,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是我所没有的。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怕我分心。但是不管我怎么说您都不信,还让一位同学监督我的行动。亲爱的妈妈,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难到还不会教育自己的女儿吗?

妈妈,如果您放下猜疑的心,如果您没有那顾虑重重的目光,我们会成为朋友,您说对吗?

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天地间茫茫一片。但是,我相信,明天一定是个艳阳天。

我的妈妈很爱我,从小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感到很幸福,今天我在表达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记得有一次妈妈骑着电瓶车来接我放学,骑到半路,天上就下起了雨。车了只带了一件雨衣,于是妈妈就把雨衣披在我身上,她自己冒雨骑车送我回到了家里。到了家,妈妈的全身都湿了,后来就感冒了。但妈取却说:“不要紧的`,只要你没事就好了。”

还有一次,我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就洗洗睡了,一觉睡醒,看到妈妈还灯下仔细地检查我的作业。我觉得做妈妈可真是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妈做作业,不让你操心。

其实我明白妈妈深深地爱我,所以我想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不如从小事做起吧。这天,妈妈一下班,我就泡了杯茶给妈妈,妈妈笑了,我发现妈妈的笑容真是好美。然后,我又端来热水,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洗洗脚吧。”妈妈先是很惊讶,后又高兴地点头。正当我用手搓着妈妈的脚时,妈妈摸着的我头说:“我的儿子长大了,开始懂事了。”我听了这话,心里暖乎乎的。

是啊,每个人的妈妈都爱她的子女,所以我们也要感恩父母,让他们温暖,我们也就快乐了。

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忆中的那个家总是很冷清。偌大的一个院子,除了我和外婆养了多年的那只母猫会时不时叫上几声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动静了。

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那惟一的例外,就是在大年三十。舅舅和舅妈、阿姨和姨父带着他们的孩子来了。我那一年之中才能见一次面的父母也回来了。外婆在这一天显得特别有精神,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满是皱纹的脸笑得像朵鲜花,而且就像是被定了格一样,总是那么灿烂。

快乐的时光只是延续到大年初三。

那一群人又走了,包括我的父母。恍惚之间,只留下空空的院子。外婆抱着号啕大哭的我,坐在院子东角那座阁楼下的桂树旁,轻摇着我,给我讲子女们小时候的事,也不管我的哭声盖过了她的说话声。等到我哭累了,外婆就轻轻放下我,独自转身爬上阁楼。夕阳洒在她身上,像是有一圈光芒笼罩着她,托着她瘦弱的身躯,缓缓往上升,一直到阁楼门口,然后消失。

我每次总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那背影充满了疲倦与哀伤。我不明白外婆为何总不带我走进那间阁楼,其实我也不想进,或者说是不敢吧。那阁楼极其陈旧,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下,昏暗、沉静、神秘。外婆进去后总会待上很长时间,甚至忘了给我做晚饭。我不知道她在里面做些什么。但每次出来的时候她的那双干涩的眼总有点红红的,湿湿的。

平时外婆也上阁楼,特别是在夕阳斜照的黄昏里。

后来,我考上了中学,要被父母接走了。离开之前我要求再和外婆住一个月。

她已不能像从前那样把个头比她大的我再抱起来。我拉着她,坐到那株桂树下,听她讲子女们小时候的事。我能感觉到她眼中的那份孩子般的期盼。之后她仍是独自转身上了阁楼。

这一个月里,她经常会独自一人躲进阁楼里。

在离开的前一天,我怯怯地推开了那扇门。

阁楼里很暗,没有灯,也没有一件摆设,满墙都是装着照片的镜框。凑近了看,才发现都是妈妈舅舅阿姨们的照片!从幼年到成年,就像影展一样,下边还标有拍摄照片的日期和说明:“满月了”、“百日留念”、“第一次迈步”、“上学了”、“大学毕业了”……

我突然感到心脏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

夕阳的余光不知什么时候从阁楼西面那扇惟一的窗户钻了进来。透过褪色的窗棂,夹杂着飞舞的灰尘的光柱,投射在那些照片上,蒙着一层怀旧的黄色,却分明给人一丝暖暖的感觉。

其实,外婆的阁楼本来就有阳光,这阳光就是永恒的伟大母爱。

琴到无人听时工

弹琴,于寂寞中得到扶摇而起的欢欣。

-----题记

最爱是那铮铮铁骨,一枝寒梅独自在梢头傲然绽开,开出了冰清玉洁的美丽,开出了高雅脱俗的气韵,开出了笑弄风霜的姿容,便,开在了故人的心头。一曲《梅花三弄》惊了一袖的暗香,美了何处的归人。

寒江月冷,银河耿耿,凝眸高凭,遥见渔竿轻弄影,壶天物外幽情,破沧溟有客寄闲名,醉里醒醒,歌泽畔也那吊湘灵。那苍苍蒹葭,在南宋的潇湘随风招摇,那是山河残缺的无奈,那是时势飘零的感慨,那是世浊我清的唏嘘,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叹惋,那是一首《潇湘水云》的眷恋。

更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夕阳西下,渔翁荡浆归舟,拨开芦苇匆匆,撩得水波漾漾。是份安逸,是份勤劳,是份朴实,是份闲适,是份自在。远离喧嚣,避开世俗,楫一叶小舟,摆渡水云间,云雾飘渺,天地迷蒙,撒一怀前世柔情的网打捞云雾间一缕诗意的悠然,只听得那《渔舟唱晚》声声入耳,涤荡心头。

荀子在《乐论》中指到,“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历来隐逸之士,多有扶琴自娱者。田园隐士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扶而和之,曰:但是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还有嵇康等人,他们无法公开表露,寄于诗文,又恐落人口实,只得隐没在琴曲中,选择“隐”的方式栖身丘壑,在一曲曲琴声中寄托自己的忧愤和情思。

所谓“琴到无人听时工”,整个世界背过身去,铿然一生,寥落悠长,其余魂魄,止于明月清风。此刻的琴,才是一份诚恳。只可惜,如今若无人喝彩,琴声也凋零了。

没有了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没有了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了父母,就没有我们。这些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唯独少的就是感恩。

——题记

感恩是一种美德。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但是,我们会还不如蜂蜜,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感恩,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我要感恩的人有很多。但是,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妈妈,因为他在家里很受苦,而且他重新的挽救了我的生命。因为我,妈妈胖了很多。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妈妈吧!

我的妈妈,很能干。除了在家里干家务就没有别的了,所以说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我妈妈每天都是最晚睡的,因为她有很多事情要做,洗衣服、打扫卫生……我妈妈其实是一个非常漂亮、很瘦的一个人,因为我,妈妈胖了一大圈。因为我妈妈在怀我的时候,我爸爸每天都给她喝骨头汤,都最后生了我。生下我作文网的时候,我却没有那么胖,妈妈却胖了10来多斤。还有一件事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因为她挽救了我的生命。为什吗说他挽救了我的生命呢?因为在她怀我的时候,我是第二胎,第一胎生的是我哥哥。当时如果生我的话会罚很多钱,所以我爸爸想上我妈妈把我打掉,一、是我爸爸害怕罚钱,二、是我爸爸害怕再生一个男孩所以想打掉我,因为我妈妈的再三的请求,爸爸就答应不把我打掉了。所以说妈妈挽救了我的生命。我要感谢我的妈妈。

感恩能使人成长,感恩能使人体会到爱的力量。对于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了感恩。尤其是家人和朋友,如果没有了他们的陪伴,也就没有了亲情与友情。那么人生将是一片黑暗与乏味,这就是不懂感恩的人所得到的回报。

感恩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它,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学会感恩是一条重要以及必不可少的生活准则。

乐园,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你感到自豪,我愿为你歌唱……

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

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

这一年一度的赛歌会,成了土家人的盛大节日。其实平日里,土家人也同样爱唱歌,总是这山唱来那山和:“又有稻谷又有茶,采了头茶二茶发,割了早稻晚稻青,稻谷飘香麦抽芽。”那一声声悠扬的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声声比糖水还要甜。

啊,乐园!充满欢歌的乐园,愿你的优美歌声长盛不衰!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妈妈白发飘扬,心明眼亮。每每茶、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询问学校、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的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两针,落一针。她那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中。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正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的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梦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上进的精神,我们的妈妈是世上的最好的妈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山上的桃花向我们报告了春天来到的信息。春天,充满希望的季节,充满朝气的季节。 春天,各种花草树木又开始了它们新的生命旅程。小花小草们奋力钻出地面,树上也慢慢透出绿的气息,它们又给大地增添了一点儿姿色。

春天来了,她悄悄地走进你的眼睛,让你看到春天,又悄悄走进你的耳朵、鼻子、嘴巴,让你听到、闻到、尝到最新鲜的季节。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时节,是“新”与“旧”的最终较量,不过这场较量无疑会以“新”的胜利而告终,新的东西取代了旧的东西,新的环境、新的面貌、新的形象。

不一会儿,起风了。望着远处那滚滚的黄烟,我有点担心,担心这些新的事物受不了这沙尘暴的打击,担心小花小草,而它们却似乎一点也不害怕,挺起胸膛,准备迎接这春天里的第一场灾难。它们在大风中摇摆,虽然摇摆,但却没有被征服,倒是着滚滚黄烟似乎感到了困乏,渐渐停了下来,看看这些小花小草,他们倒是越来越精神,似乎在大风中成长了不少。

突然,天空吝啬地将牛毛般的春雨慢慢洒落,情意绵绵,不像雷雨那般干脆。登楼眺望,远处的山色被一片烟雨拢住,村落恍惚,若有若无。雨轻轻的飘落到树叶上、小花小草上,像珍珠一样,欲滴又止,比黛玉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们尽力汲取这大自然对它们的恩惠,它们有时还摆动几下,似乎是在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力量,去装点这美丽的大自然。

春天是绿的,春天是朦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机勃勃的。她绿的鲜明,朦胧幽美的活力中又显出几分生气,展示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多彩画,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春!

春,充满朝气的春,充满希望的春!

母爱像阳光,在我们寒冷的时候给我们温暖。母爱像溪水,清澈无瑕,平淡又那么伟大。母爱像春风,在我们伤心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精神慰藉。

我想起一个故事: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玩,忽然下起大雨,我们到山庄里避雨,雨渐渐小了,我打着伞走着。看到这样一幕‘一只鸡妈妈在雨中撑开翅膀,遮着这些小鸡,一动不动。我看到后心不禁一颤,一会,雨又下大了。我想让鸡妈妈到屋檐下躲雨,但他不去,她不想打扰小鸡们的嬉戏。我忽然明白了,不只是人才有无私的母爱,动物们的爱也一样感人,我把伞放在他们上方,离去了。

当我读完我觉得文章的主人公"我"是多麽想自己呀。我又明白了,动物间的母爱也是一样温馨,动人。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温暖的。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生病了半夜我开始发烧,难受的无力,我把妈妈叫起来,妈妈看看我马上帮我倒水,拿药,削苹果。我只是在那坐着。后来我吃了药,睡了,第二天我看到妈妈的黑眼圈加深了。夜里,我又难受起来。妈妈还是帮我倒水拿药削平果,持续了几天,等到我病好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已经消瘦了。眼袋也肿胀了。

母爱有时是无言的,也不需要语言,但有时是善于表现的。不论哪一种,都是最最伟大的。

母爱像石子,为我们铺砌走向成功的道路,母爱像阳光,母爱像溪水,母爱像春风。

母爱是无法代替的,也是不能代替的,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我爱你。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外,镜天玩一毫”(《长安望秋》)、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安定城楼》)、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诗的渊源,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商隐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至于“青骢”代车马、“红袂”代女性的写法,也是唐诗中庞大的借代体系中所有的。至于下片中“夜月、春风、飞花、细雨、黄鹂”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类似意象来渲染愁绪的写法,以及它所创造的迷朦的意境,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 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 其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故词坛称创作大多为令词,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 晏几道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整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他一生的心血性情都表现在他的词里。今观其“小山词“260多首,虽是走其父花间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但也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有与父不同的地方。 晏几道的词始终是构建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这样两个感情世界上的。他把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精神寄托。他写词是“叙其所怀,期以自娱。”他的词的第二个特点是梦境的描写。他因为与恋人不能见面,便常在词中虚构梦境以重温往时爱情的甜蜜。他的作品中有52首59句写到梦。第三语淡情深是其风格。即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来表达不寻常的深情,如【少年游】。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资料

我国古代词人很多,那你知道宴几道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晏几道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生平简述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可见他的思想和性格。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晏几道一生清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早年即以《鹧鸪天》词见称于仁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叔原作此。”

参见黄升《花庵词选》叔原《鹧鸪天》注)。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

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

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疾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他存诗只数首,为“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亦作主张。)此依《江西诗征》。)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词风农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南(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他的《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多为小令,其艺术造就也表现在这些小令方面。

脾气秉性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也许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

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他一生的心血性情都表现在他的词里。

今观其“小山词“260多首,虽是走其父花间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但也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有与父不同的地方。

周介存谓晏氏父子仍步伍温韦,小晏精力尤胜。但薛砺若则认为他主要步伍冯延巳。他比其父词更觉风流妩媚,更轻柔自然,有的象南唐后主和秦少游,这与他父亲不同。

黄庭坚则说:“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实际上晏几道词的重要内容是写男女悲欢离合的恋情。这与其苦恋生世有关。

他曾与友人沈廉叔、陈君龙家的莲、鸿、苹、云四歌女之间的悲欢离合。他甚至在词中直接写出这些歌女的名字。这就使得他的词具有一个特点:他的词具有明确的思恋对象,感情真挚。

这与五代宋初词人作品中的泛爱、泛恋不同。晏几道的词始终是构建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这样两个感情世界上的。

他把对爱情的生死不渝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精神寄托。他写词是“叙其所怀,期以自娱。”他的词的第二个特点是梦境的描写。他因为与恋人不能见面,便常在词中虚构梦境以重温往时爱情的甜蜜。他的作品中有52首59句写到梦。第三语淡情深是其风格。即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来表达不寻常的深情,如《少年游》。

第四他的词最善于融化诗句。如他的《浣溪沙》“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头红烛夜呼卢”用唐韩竑诗句,仅换了一个字“床头”“床前”。但天衣无缝。《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用老杜“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戴叔伦“还作江南客,翻疑梦里逢”。

故黄山谷说他的乐府“多寓以诗人句法。”

作词特点

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主要词作

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

鹧鸪天 (彩袖勤捧玉钟)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

木兰花 (秋千院落重帘暮)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

采桑子 (西楼月下当时见)

晏几道词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绿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向朱颜不耐秋。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生查子》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生查子》

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南乡子》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谩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清平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一)晏几道其人 1、云间晏公子--晏几道生平略说 鲁迅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那么,这本家谱里自然找不到晏几道这样的畸人的传记。晏几道几身相门,生平事迹却扑朔迷离,生卒年居然都不可考,个中缘故,颇值深思。 晏几道约生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是年其父晏殊四十岁。欧阳修为晏殊撰写碑文时,述殊子八人,谓:"几道、传正,皆太常寺太祝。"(《晏殊神道碑》)以人数次序推算,晏几道当是第七子,与黄庭坚所说的"临淄公暮子"(《小山词序》)相合。其太常寺太祝一官,则系承父荫而得,是内廷供奉的闲曹。 既贵为相门公子,且才华奕奕,少年时代的晏几道自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当时情景,如其自己所述?quot;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晏几道《小山词自序》)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作《鹧鸪天·碧藕花开》。黄升《花庵词选》在该词之后有如下注文:"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仁宗于宫中宴乐,宣晏叔原作此,大称上意。"由此可见晏氏早年就颇负时声。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晏殊去世。是年晏几道约二十六岁。父亲的死,是晏几道一生的转折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生涯戛然而止,这位不谱人情事故的青年立刻感受到外部世界的霜刀雪剑?quot;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黄庭坚《小山词序》) 熙宋七年(公元1074年),晏几道以郑侠事下狱。"熙宋中,郑侠上书,事作下狱,悉治平时往还厚善者。侠家搜得叔原与侠诗云:'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裕陵称之,即令释出"。虽然有惊无险,却也颇尝牢狱之苦,想必对其精神是一次沉重打击,加速了他朝'畸'的方向发展。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晏氏出任"监颍昌许田镇"的低级官职。时韩维知许州,时韩维知许州,晏作新词献之。《邵氏闻见录》载:"晏叔原为临淄公晚子,监颍昌府许田镇,手写自作长短句,上府帅韩少师。少师报书:'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群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云。'一监镇官敢以杯酒自作长短句示本道大帅,以大帅之严,犹尽门生忠于郎群之意。在叔原为甚豪,在韩公为甚德也。"这量则很有意思材料,它展示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是晏氏的价值观,把文学创作当作高尚的事业来看待,并不是把鄙视为"小道",正如黄庭坚所评论的"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小山词序》)。所以,他不顾身份的低微,敢于向权高位重的韩维献词。在晏氏的心目中,天平只称得出文学价值的高低,而称不出世俗地位的高低。另一种则是韩维的价值观,他批评晏"才有余而德不足。"为什么"才有余",因为"才"突破了一般的社会规范,并以其独特性向既成世界提出挑战;为什么"德不足"?因为晏词缺乏"温柔敦厚"之美,晏氏为人也缺乏宋儒"心平气和"的处世原则。在韩维这样的高级官员的心目中。邵氏心底里也许更欣赏"甚豪",可形诸笔端之际,却又不由自主地偏向韩的"甚德",可见时代观念对个人的压抑和改写。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小山词》结集。《小山词自序》对云?quot;钱月已,为高平公缀辑成篇"。高平公当指范仲淹之中范纯仁。宛书城曰:"纯仁元佑四年知颍昌府,见宰辅表。盖代韩缜任。是年七月,适有已日。"可以推测,范与晏关系良好,范给予晏以诸多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晏几道才在序文中特别提及。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说:"词序谓'为高平公缀辑成编',殆谓由范敦促,非以此献范。叔原不肯见政事堂中人,此时已高年,或不至以小山词求贵人顾盼耳。"(《二晏年谱》) 《砚北杂志》记载:"元佑,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黄鲁直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斗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其时,苏轼已名满天下,而晏氏的回答,足见其"畸人"性情。此时夏谱记载为元佑三年。其时小山已年近六旬。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晏几道任开封府推官。任职不到一年,即乞食退居京师赐第,不践诸贵之门。据著名笔记《碧鸡漫志》记载:"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官求长短句,欣然为鹧鸪天'九日悲欢不到心云云,'晓日迎长岁岁同'云云,竟无一语及蔡者。"此时,晏氏已七十余岁,而耿介不阿的人格依然不变。《小山词》中有不少描写晚年情怀的句子,如"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追思旧事好沾巾。白头王建在,犹见咏诗人"(《临江侧》),"吴霜发华,自悲清晓"(《泛清波》),"霜发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浪淘沙》)。这些都看作晏氏老寿的明证。2、先天与后天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称晏氏有"四痴",即"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而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这"四痴"将晏氏的性格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 小山的"痴",首先是一种天生的性格,是谓"真痴"而非"佯痴"也。因此,他的"痴"显得格外可爱可亲。《墨庄漫录》记载:"晏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人搬漆碗。叔原戏作诗云:'生计唯兹碗,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颜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籍残糟。幸免皤间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诸为袍。傥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徒自计,呼尔未应饕。世人轻原宪,人方逐于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这是小山不多的五言诗之一,极能体现其性情。小山的价值观是畸人的价值观,妻子的价值观是欲的价值观,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学的价值并不是能够让人更好地生活,相反,它将文学家逼入一种西风瘦马的生存方式之中。这便是小山的选择,他深知:当文学外化为饭碗的时候,文学就丧失了它坚硬的质地。这首诗中,既有浓郁的孤苦;既有悲凉的自嘲,又有坚持的自傲。晏几道的边缘地位是他自觉自觉选择的,他本有许多机会和条件融入主流社会,但他都未加以利用。这是他的天性使然。 小山的天性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狂,一是真。因其真,便显其狂;因其狂,便显其真。出身高门,使其能深味权力的秘密:那些由权力所支撑的道貌岸然、威风凛凛的外表,在他看来,都不过是一具纸糊的老虎而已。叶嘉莹分析晏诗《观画目送飞雁手提白鱼》时,这样写到:"从他诗中所写的'知几避缯缴','贪饵失江湖'以及'慕冥伤涸'的一些话来看,都可见到他对官场中得失争逐之营谋的恐惧和轻鄙。"叶嘉莹的论述颇为精到,但我认为,在"恐惧"与"轻鄙"两者上,晏氏更多的是"轻鄙"而非"恐惧"。晏几道并非寒门出身,官场的黑幕,自小就耳熏目染。他眼中的官场是:"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生查子》)他之所以退出官场,是出自本能的一种厌恶。晏几道的"痴"同时也是诸多后天的因素所催生的,必须放置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作立体的观照和考察。法国艺术家丹纳认为,如同某种植物只能在适当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一样,艺术家也只能在特殊的种族、环境、时代氛围中产生。"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晏几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的文化熏陶。北宋初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气侯相对宽松。士丈夫阶层既获得政权的优厚待遇,又保持着一定的人格尊严。他们的生活是舒适的而非困顿的,他们的思想是宽容的而非刻板的,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而非枯涩的。他们既有大的政治理想,又有小的生活情趣。当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署都没有官妓,达官贵人之家则蓄有家妓。有一则关于晏殊的逸事说:"晏元献为京兆,辟张先为通判。新纳待儿,公甚属意,先能为诗词,公雅党之。每张来,令待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所为之词。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此词,令营妓歌之,至末句,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支钱若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亦不复如何也。"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宋初文人及时行乐、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小山的影响无疑是极为深刻的。 ………………………………………………………………………………………………………………………………………………………………………………………………………………字数太多,发布受限,参见资料。

1038—1110 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疾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他存诗只数首,为“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亦作主张。)此依《江西诗征》。)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他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他的《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多为小令,其艺术造就也表现在这些小令方面。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词风接近李煜。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得出!(《邵氏闻见后录》)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异。在描写上,比大晏深细,而无大晏的含蓄;在修辞上,有大晏的婉丽,而无大晏的清润;在感情上,比大晏浓挚;在思想上,则不及大晏的深广。

晏几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按照自己内容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写,具体如下:

20xx-3-01~20xx-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xx-3-22~20xx-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论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论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论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论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一、制作开题报告封面。

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

二、介绍课程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

三、说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自己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

四、说明文献综述。

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写作思路包括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1. 本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

2. 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意义(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拟采用的实现手段(途径)。

4. 文献综述(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作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主要参考要点)。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系意见。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要围绕课题方向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课题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课题研究范围。

2、开题报告应着重说明课题来源、选题依据,本课题的设计(研究)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拟采用的实现手段(途径)。

3、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4、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一般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学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核批准方可。改题后,需重新撰写开题报告。

5、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现代制造工程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6、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法如下: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春仔袭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戚裂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关于双行道论文范文写作

部分学生对写议论文缺乏兴趣,即使语文教材介绍了一些关于写议论文的知识,但是学生不知道怎样运用,难以从议论文的写作中体会到快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800字议论文范文及赏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只翻开第一页,便知字里行间都写了些什么。——题记

有这样一种称谓叫做记忆,有这样一种群体名字叫做旧书。我绝非什么收藏家,也绝非集邮那般的爱好者。

我只是纯粹的喜欢书,因此离不开书。喜欢书,自有那满架的书橱可以例证。喜欢书,喜欢在字里行间品味,捉摸。喜欢书,也自然喜欢买书,可不管有多少书,在书橱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终都放着几本并不起眼的旧书。

书已经很老了,纸张也已经开始有些微微发黄,连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驳,只是知道,这里面“年龄”最小的一本也决计不会比我年轻。可那的确不是我的书,我又未尝去过旧书摊淘宝,或许,那里今后会成为我一个顶重要的去处。

那些书,都是上一辈的人留给我的,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心灵寄托。我的书,就在那几本书的旁边,比那些稍稍年轻了十几年韶光,它们是我长大后自己买的。我的旧书,总是翻旧的。

当我终于翻开旧书,看着那相识的话语,望见那点缀于其间的笔画,也给我以性灵的迷醉。有些章节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让我也顿时豪气一生,直欲与文章比一比,看谁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个人,启开书。只细望那些写下的字,回首当年的时刻,许久不见,仍带有那几分犀利;再细细品味当初写下的话语,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显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长的标志。我拿起笔来,不时地勾画涂抹着什么。

有时它们也会给我以启示,当初的某些观点,我或已忘记,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好不痛快。重读旧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绝非空穴来风。手握一本旧书,就好像抓住一个幸福。而今,这个幸福感还在不断的扩大:在墙角书橱里,翻旧的书还在不断的加入,溢满整个空间,直至“流”了出来。

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你有什么财富?”我有旧书,满屋。

赏析:本文既叙述故事,又精要地进行抒情议论,对自己拥有的旧书进行尽情的抒发喜爱之情,阅读旧书还可以回首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思考人生,考生对主旨的把握的确是很到位的。语言上也显得厚重,深沉,显示出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考生独有的素质,深得阅卷教师的喜爱。例如:“重读旧书,特别是一本好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记忆的回归,毋宁说是对于情感的再一次冲击,这种情感的冲击一般是第一次读最为强烈,但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新的感觉。”结尾深化了主题。结构清晰,层层深入。

真诚也就是真心诚恳,不说谎,表里如一的意思。人人都喜欢真诚的人,而讨厌虚伪的人,我也不例外。但有人认为真诚是绝对的,不管对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这个观点,粗一看,有道理,细一琢磨,有问题。

你想呀,当年日本鬼子大举侵犯我国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坚守真诚待人的原则,死守着“别人对我不仁,可我不能对他不义”的古训,那么还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所以说真诚不是绝对的,其码对敌人就不能真诚,而应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也许有人会说,对敌人是不能真诚,那么对朋友呢,总应该是绝对的真诚吧!依我看,也不尽然,那得看情况。如果您的朋友得了不治之症,您真诚地对他说明了实情,会怎么样呢?也许会加快他的死亡,这是您愿意看到的结局吗? 也许又有人会说,对朋友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那么对自己的亲人呢,这总应该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吧!依我看,也不尽然。请您想一想,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代表东吴向刘备讨还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是怎么做的?他先让刘备拒绝,然后自己代兄哭求,刘备才假装答应先还给东吴三郡,并让诸葛瑾带着书信去找关羽,而关羽明白刘备及军师的用意,说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硬是不给,弄得诸葛瑾空手而归。

诸葛亮对刘备是真诚的,可对他的亲哥哥就不够真诚了。这也无可厚非,各为其主吗!由此可见,真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亲人的利益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则应该选择对集体和国家真诚。 再者说了,你自己就没有一点隐私?你希望他或她百分之百的了解您?在任何人面前都做个透明人?你愿意把您以前所做的各种傻事去到处传播吗?所以说,绝对的真诚是没有的,如果有的话,你也就不存在了。 总而言之,真诚是相对的,待人真诚要看对象,还要看情况。

赏析: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作者紧扣“真诚”这个话题,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观点,接着摆出三个强有力的事实,将对方的论据驳倒,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驳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

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开包检测实训(礼仪站姿+微笑+鞠躬+介绍自己)(1)打开左肩上的执法记录仪+手势(2)征得旅客同意(3)话术:旅客您好,请您接受开包检测(4)请旅客站在开包检测台旁侧,通视开包检测过程(5)话术:旅客您好,请您将自己的物品放置在检测台中央,并站在开包检测台旁侧,通视开包检测全过程(6)将待检包裹放在开包检测台中间(7)用手探测包裹表面,查看有无夹层(8)打开拉链,将物品一一拿出,按顺序放在开包检测台左上方(9)对衣物的检查要注意检查顺序,结束之后需要折叠完整,放在开包检测台右上方(10)对书本的检查要注意不要倒拿书本,结束之后放在开包检测台右上方(11)对雨伞的检查需注意不要掉出伞内藏匿物品,结束之后需要折叠完整,放在开包检测台右上方【注意】:伞骨、伞座仔细检查。(12)所有物品查出结束后,需要放回包内原处(13)危险物品需要上交到指定位置(14)话术:旅客您好,您所携带的是违禁品,禁止乘车+手势(15)鞠躬结束

关于京西古道论文范文写作

郑板桥(),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侯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雍正十三年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郑板桥到过模式口法海寺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三次进京,与法海寺仁公上人、瓮山无方上人、卧佛寺青崖和尚有过交往,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尤其是有关法海寺的诗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撰文,说郑板桥到过模式口的法海寺。京西有两座法海寺:一在香山公园以南的万安山,俗称北法海寺;一在模式口以北的翠微山,俗称南法海寺。郑板桥到的是哪个法海寺呢?郑板桥首次进京,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写了《燕京杂咏》三首,从诗的内容分析,此次他没有到法海寺。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二次进京,在礼部会试时中了进士,他在诗中写道:“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以表达当时兴奋的心情。然而,中了进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没有“靠山”的郑板桥,只好在京闲居。到哪里去打发时间呢?他想到了无方上人。早在郑板桥漫游江南之时,两人就在庐山相识。郑板桥找到了无方上人。他在《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当时还没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御园”当指圆明园。瓮山之阳,有圆静寺,无方上人在该寺出家。故友重逢,十分高兴,有诗为证:“一见空尘俗,相思已十年。补衣仍带绽,闲话亦深禅。烟雨江南梦,荒寒蓟北田。闲来浇菜圃,日日引山泉。”无方上人虽住在御苑附近,但生活却很艰苦,过着“补衣”“带绽”的生活,还要浇田种菜。看到老朋友生活如此清苦,郑板桥无限感慨:“初识上人在江西,庐山细瀑鸣秋窗。后遇上人入燕赵,瓮山古瓦埋荒庙。”无方上人有位好友,名叫青崖和尚,在碧云寺出家,二人过从甚密。青崖和尚邀郑板桥到碧云寺一游,郑板桥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在《寄青崖和尚》诗中写道:“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对卧佛寺的秀丽风光进行生动的描绘。郑板桥在卧佛寺居住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户部郎中伊福纳(字兼五,姓那拉),在伊福那的携同下,郑板桥到香山观赏红叶,“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正是此行的真实写照。香山以南,翻过一道山梁,有法海寺。寺中仁公上人与郑板桥谈话极为投机,相见恨晚,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宾主吟声合,幽窗夜火燃。风铃如欲语,树鹤不成眠。”法海寺坐西朝东,是观看日出之所,郑板桥自然不放过这一机会,星光满天,他就起床了。“重帛那禁寒,拥裘坐岩前。露重如小雨,径危滑难陟。”秋天的北京,对于郑板桥来说,极为寒冷。郑板桥在京闲居一年,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只好南归杨州。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第三次进京,被慎郡王看中,委以范县令,后又做过潍县县令。此次进京,他没有到西山游览。郑板桥到过的法海寺,为什么说是北法海寺,而不是南法海寺呢?理由有四。其一:郑板桥游卧佛、法海二寺,均以圆静寺为“根据地”。瓮山距北法海寺近,距南法海寺远,岂有舍近求远之理?其二:郑板桥游法海寺的时间是乾隆元年,北法海寺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的,至乾隆元年,只有76年,寺庙应属完整,正是寺院的鼎盛时期。而同时期的南法海寺,自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已多年没有重修, 当时法海寺有无僧人,还很难说。其三:北法海寺是顺治皇帝敕建的,至今寺址尚存顺治御笔“敬佛”碑。南法海寺是座太监庙,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对明代太监墓、太监庙持消极态度,进京求官的郑板桥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四:郑板桥曾在法海寺观日出。北法海寺坐西朝东,一望无垠,是观看日出的绝妙所在;坐北朝南的南法海寺,三面环山,不宜观看日出。郑板桥词集石头城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周瑜宅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桃叶渡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劳劳亭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莫愁湖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长干里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台城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胭脂井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高座寺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孝陵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方景两先生庙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宏光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

201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é) 记载(zài) 斤斤计较(jiǎo)B.解剖(pāo) 暂时(zhàn) 茅塞顿开(sè)C.脑髓(suǐ) 颠簸(bō) 牵强附会(qiáng)D.酝酿(niànɡ) 应酬(yìng) 扣人心弦(xián)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布告——布局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B.谋略——谋生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 ,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A.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B.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二、填空(共8分)5.默写(5分)(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2)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1分)(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 , 。(2分)6.名著阅读(3分)《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 ③ 过程的描写。三、综合性学习(共9分)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社区居委会王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4分)【材料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2010年5月11日《北京日报》)【材料二】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年度 总人口数(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2007 (数据来源:①《北京市200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③2010年5月14日《北京晚报》) 答: 8.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理由一: ① 理由二: ② 理由三: ③ 9.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2分)王主任说:“咱们的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共13分)忆冼星海茅 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1946年1月5日(有删改)------------------【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回忆 想象、印象听《黄河大合唱》 ①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6分)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谅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答: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材料二】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三)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8~20题。(共8分)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分)19.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3分)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六、作文(60分)21.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1000之间。(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01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号 1 2 3 4答 案 D B C B二、填空 5.(1)答案:会当凌绝顶 (2)答案:归雁入胡天 (3)答案:枯藤老树昏鸦 (4)答案: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6.答案:①左丘明 ②长勺 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三、综合性学习 7.答案:①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②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③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④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8.答案示例: ①就餐方便 ②物美价廉 ③政府监管 9.答案示例: 学校成立社区助老服务志愿小组。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五、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14.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答案示例二: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说明文阅读16.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17.答案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三)议论文阅读18.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19.答案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20.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六、作文 21.答案略

同志们,上午好。京郊王,海春又来了。京西古道的蹄窝没跟大家说过吧?没人反对我就说点这个吧。话说北京古道,那是多了去了,作为八百年的建都历史,北京必定是四通八达的。但最好看的,一定是京西,尤其是看那些千百年来牲畜走出的蹄窝,绝对有震撼力!       京西古道号称分为军道、商道、香道。但我认为,军、商不分家的,香道也会有些重叠。但只有商道,甚至应该说,只有煤道才能出现蹄窝。今儿我就聊聊京西峰口庵的蹄窝。       京西古道蹄窝群,不止一处。名气最大的就是水峪嘴村的牛角岭关了。但蹄窝最多,最漂亮的就是峰口庵的。另外石古岩村的摩崖石碑处也有,再有就是房山佛子庄乡上英水村山脊都有蹄窝群。     (网友提问:京西看到那些蹄窝 ,牲口负重的时候走进去,岂不是容易崴脚或骨折?答: 首先牲口都很有灵性,而且常走山路的和平原的牲口走路习惯也不一样。再有着京西古道也不是建完不管的,也会重修,会凿平休整。当然有很多不同说法,可以探讨。)       峰口庵的蹄窝最漂亮,蹄窝更集中,更深,背景崖壁颜色绚丽,如果喜欢拍照,建议下午四五点再去,很漂亮。去峰口庵有两条道,一条有门头沟圈门走一线天,爬山而上。对体力有要求,时间比较长。另一条开车走潭王路,直接定位黄石港村,这要近得多,但到蹄窝也得走四十分钟左右。今天我就说走黄石港的这条,老少咸宜。       在门头沟潭王路上有一个黄石港村,当地人港字好像读“jiang”音,门头沟很多地名都是如此,很容易分辨你是不是当地人。       黄石港村海拔八九百米,早已废弃,但它确是从王平穿越峰口庵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在徒步群里也算名气不小。       村西有条沟,叫花沟。花沟穿山向西、向北、再向东,在王平镇南涧村口汇入永定河。村中的老房子基本都被掀了顶,只留山墙。还有一家坚持不搬,养鸡,卖鸡和鸡蛋,因为散养,价钱合理,倒也被不少过客惦记。走到村东,就会被一大群在院子中漫步的大公鸡所吸引,它们身披彩衣,高亢打鸣,我还真有点馋了。       虽然房倒屋塌,倒也有些残破美。残留的毛主席万岁标语,鲜艳的五角星。青石堆叠台阶上仅存的门板。还好有一座完好的石孔桥,暖阳西下,虽有点孤寂,但那厚重的石拱诉说曾经承载的繁华与喧嚣。       村东头有个水窖,水窖南修了个出水孔洞。这堆满厨房垃圾袋子的洞口,却有令人惊喜的发现,这洞口两侧分明是两个碑座,而洞顶横梁居然是快石碑。石碑为方首云纹,侧面、后面有捐资姓名和银两钱文数量。正面只能看到部分文字,有经理人、协办人、管账人,还有山主孙*伦。时间为大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年)。后面还有两位石匠的名字。看来这山是孙家人的了。       不知洞口这块碑,踏着垃圾进入洞内,居然还有一块功德碑,只能看到记满了人名、村名、窑口名及捐资额。这应该对研究当地村名演变,煤窑兴衰很有作用,何况这碑刻字体看着也挺漂亮的。据说这是山上峰口庵七块石碑之二,如今被砌进洞中,也许还算幸运保存了。       从黄石港村再向东、向上不远就是峰口庵关了。如果喜欢徒步的,可从圈门向西也可以走到这。       门头沟圈门向西直行,沿着大山沟到山脊就是峰口庵,又名峰口鞍,俗称风鞍儿。好像但凡在山脊上有个和缓豁口的位置都叫个“鞍”,例如响水湖长城的驴鞍岭。而那个大山沟就是门头沟,也是区名的由来。       峰口庵为京西玉河古道隘口。玉河古道也是京西古道之一,一般认为是中路。关口两侧古道宽6米左右,相当于古时高速公路等级了。就地取材,石块铺砌,约隔1米左右竖立石一排,以防石块松动下滑。关城用山石砌筑而成。城台内有券洞,城台南北两侧有石墙数十米斜上两侧山岗,将山口阻隔。清代为宛平县王平口与玉河乡交界。关外北侧有一平地,即峰口庵遗址。       峰口庵遗址已经看不到任何建筑,但还有几块残碑,一座被后人补全头颅的佛像。其中一块石碑为清道光十四年立的《峰口庵重修东西山路碑》,额书“万古流芳”,“故岭上之通衢实山中之捷径……至今游其下者,皆曰荡荡平平。行其巅者,俱云熙熙皞皞。”还有积德行善之人的捐钱数目,也算功德碑了。碑文为网上搜得,感谢各位前辈的探索。       这峰口庵关和水峪嘴村的牛角岭关应该性质差不多,位置也算互为补充。应该拥有查验税契,兼顾边防之任。今有闲人雅士在关门条石上题诗一首,“京西古道峰口庵,往来课税一重关。今日圈门依旧在,曾阅商队骡驼喧。”这诗也算做的不错。       从峰口庵东望,顺门头沟山谷直达区政府,再往前跨过永定河,那就是一马平川的北京小平原了。可见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峰口庵向西南,没多远就会看到一处明显是为了挡路的石堆。古道由此倾斜向上,在拐角处正有一群游客流连忘返,这里就是著名的古道蹄窝了。       去年三月一伙人开着六辆吉姆尼越野车碾轧蹄窝的视频引发众怒,那一堆石头正是保护古道的志愿者自发搬来的。愿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的历史,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要再干这种无知无畏的事情了。       及至山路坡顶拐角处,赫然看到一大片的蹄窝,一个挨一个的密布在一整块岩石之上。经过千百年,往来商旅骡马驼队的踩踏,形成这片一百多个或圆或椭圆,深深浅浅的蹄窝。夕阳西下,在暖阳斜照的古道旁崖壁,呈现五颜六色。而路基上每个蹄印似乎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经过千百年来,千万人次的骡马踩踏,使坚硬的岩石彷佛抛了光般的圆润,漏出大自然最美的颜色与节理,摸上去温凉如玉。这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巧妙合作,每个蹄印都在诉说这千百年的故事。从这里给京城带来冬日的温暖,从这里给山里甚至西北的妇人与孩子带回欢乐。       前些年网上曾经疯炒一阵,这蹄窝是自然形成还是商队骡马踩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认为是“蹄窝”,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教授嵇少丞认为是“壶穴”,各说各的理,还各自发表了学术论文。       我不是地质研究者,我只是一个好古喜玩的过客。但我看过水峪嘴村牛角岭的蹄窝,走过石古岩村悬崖上的蹄窝古道,甚至还找到过一处不为人知,位于房山佛子庄乡上英水的蹄窝。(我说的是蹄窝群,偶尔在古道上,一个两个的不算。)无一例外,这些蹄窝都只出现在古道上。如果说自然形成,那岂不应该漫山遍野都是,或者起码在荒山上会有一两处吧?         再有以峰口庵蹄窝看,出现蹄窝的地方明显就是人工劈山后平整出来的一长条巨石,这道顶多也就修了千百来年,对于天然形成壶穴动辄几万年的地质时间来说,也太仓促了吧。       有专家说蹄窝处的岩石是侏罗系厚层粉砂岩,或者钙质泥岩。这个我不懂,只是从字面上看“沙”、“泥”,应该就不是特别坚硬,如果是花岗岩估计就无法形成蹄窝了。       还有就是所有蹄窝都形成在爬坡的地方,尤其是翻越山脊比较陡的地方,只要有整片的石头,就会形成蹄窝。这说明在翻越坡度大的地方时,骡马会用力蹬踏,借坑洼处增加向前的摩擦力。最初的骡马一定会选择比较好走的几个点落蹄,再加上马掌铁的硬度,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蹄印。而后面的牲畜自然不会再从新选择新路,一定会找准原来的蹄印,还能防滑,还能借力向前。据说经常走山路的骡马跟平原的不一样。惯常走平路的骡马进山后会比较容易受伤,这也正说明了骡马爬山路也是有技巧的。       说了半天,我的意思就是这千年古道蹄窝形成的不容易,它们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众多,千万要保护好。我居然发现有人在蹄窝内壁刻上名字!更要鄙视那几个开吉姆尼碾压蹄窝的人。站在蹄窝群古道旁,山坳中的废弃黄石港村,远山层峦。这古道也正是穿行翻越群山中,一路向西而去。       各位看官,今儿就发到这了,休息休息,谢谢大家的鼓励,将来给大家介绍更多不一样的北京。

郑板桥(),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侯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雍正十三年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到过模式口法海寺吗?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三次进京,与法海寺仁公上人、瓮山无方上人、卧佛寺青崖和尚有过交往,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尤其是有关法海寺的诗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撰文,说郑板桥到过模式口的法海寺。 京西有两座法海寺:一在香山公园以南的万安山,俗称北法海寺;一在模式口以北的翠微山,俗称南法海寺。郑板桥到的是哪个法海寺呢? 郑板桥首次进京,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写了《燕京杂咏》三首,从诗的内容分析,此次他没有到法海寺。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二次进京,在礼部会试时中了进士,他在诗中写道:“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以表达当时兴奋的心情。然而,中了进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没有“靠山”的郑板桥,只好在京闲居。到哪里去打发时间呢?他想到了无方上人。早在郑板桥漫游江南之时,两人就在庐山相识。郑板桥找到了无方上人。他在《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当时还没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御园”当指圆明园。瓮山之阳,有圆静寺,无方上人在该寺出家。故友重逢,十分高兴,有诗为证:“一见空尘俗,相思已十年。补衣仍带绽,闲话亦深禅。烟雨江南梦,荒寒蓟北田。闲来浇菜圃,日日引山泉。”无方上人虽住在御苑附近,但生活却很艰苦,过着“补衣”“带绽”的生活,还要浇田种菜。看到老朋友生活如此清苦,郑板桥无限感慨:“初识上人在江西,庐山细瀑鸣秋窗。后遇上人入燕赵,瓮山古瓦埋荒庙。” 无方上人有位好友,名叫青崖和尚,在碧云寺出家,二人过从甚密。青崖和尚邀郑板桥到碧云寺一游,郑板桥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在《寄青崖和尚》诗中写道:“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对卧佛寺的秀丽风光进行生动的描绘。郑板桥在卧佛寺居住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户部郎中伊福纳(字兼五,姓那拉),在伊福那的携同下,郑板桥到香山观赏红叶,“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正是此行的真实写照。香山以南,翻过一道山梁,有法海寺。寺中仁公上人与郑板桥谈话极为投机,相见恨晚,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宾主吟声合,幽窗夜火燃。风铃如欲语,树鹤不成眠。”法海寺坐西朝东,是观看日出之所,郑板桥自然不放过这一机会,星光满天,他就起床了。“重帛那禁寒,拥裘坐岩前。露重如小雨,径危滑难陟。”秋天的北京,对于郑板桥来说,极为寒冷。郑板桥在京闲居一年,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只好南归杨州。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第三次进京,被慎郡王看中,委以范县令,后又做过潍县县令。此次进京,他没有到西山游览。 郑板桥到过的法海寺,为什么说是北法海寺,而不是南法海寺呢?理由有四。其一:郑板桥游卧佛、法海二寺,均以圆静寺为“根据地”。瓮山距北法海寺近,距南法海寺远,岂有舍近求远之理?其二:郑板桥游法海寺的时间是乾隆元年,北法海寺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的,至乾隆元年,只有76年,寺庙应属完整,正是寺院的鼎盛时期。而同时期的南法海寺,自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已多年没有重修, 当时法海寺有无僧人,还很难说。其三:北法海寺是顺治皇帝敕建的,至今寺址尚存顺治御笔“敬佛”碑。南法海寺是座太监庙,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对明代太监墓、太监庙持消极态度,进京求官的郑板桥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四:郑板桥曾在法海寺观日出。北法海寺坐西朝东,一望无垠,是观看日出的绝妙所在;坐北朝南的南法海寺,三面环山,不宜观看日出。 郑板桥词集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 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 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 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 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 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 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 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 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 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 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 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 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 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 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 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 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 索引序列
  •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写作
  • 关于晏几道论文范文资料
  • 晏几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关于双行道论文范文写作
  • 关于京西古道论文范文写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