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的步骤有这些:一.仓储规划、设计、经营、投资以及管理。(尽量具体到都有什么产品,什么品牌以服装、家电、食品,医药 配件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尽可能全方面的了解)。 二.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与现状。 1.市场需求: 其实就是客户对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的需求 仓储及库房的条件,接货与配送货的需求度、需求量,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的需求(未来探寻物流成本),价格问题(物流成本,运输费……),园区的环境,各种辅助设备及设施的外租收费标准这块 结算方式,是否在园区就有财务窗口每天是怎么结算这些账务的?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货物的出入库管理流程(简单,节省费用), 出入库的时候仓库是怎么规划的,出库和入库是否是在同一个窗口进行,出入库通道是否为同一个通道,如何管理。 物流企业能为生产厂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2. 基础设施: 园区的规划布局,绿化,在有国家设施的环境中是如何规避及合理建设(针对我们园区有高压线) 规划:园区的冷库占地有多少,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常温库的布局规划,细节的建设要点,库房的长宽高及建筑形态,防潮,防尘,防雨等设施的建设 道路的规划,办公设施及辅助设施的建设规划,位置,布局各个功能区域及各个建筑单位的大小面积位置关联影响 3. 服务竞争:(针对如何寻找客户)了解所考察物流园区是如何提供服务 了解园区的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的态度,以便建立和改进我们将来的服务。 结算方式的选择,物流软件系统的选择,各种货物的装载方式及所选用的技 术设备的选择,货物进出库的协调,看是否能拿到有关物流配送的协议。 4,电子信息化得运作和管理 。 三.零担物流的 运作及方向 1,信息如何收集。 2车辆的管理及调度 园区考察范围圈定: 这项内容的调查有助于帮助园区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合理建设,为园区尽快定位做 参考依据。 园区周边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这项内容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在什么样经济状况下园区可以正常有序的发展 这个主要是河北这块的任务,宜昌这边也得做辅助性的调查,
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在已经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或纲要)的省区市和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问题。据粗略估算,列入各地规划的园区(或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已超过 200个,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陆续投入运营,还有的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有的物流园区虽然建起来了,但却出现园区无人入驻的现象,据调查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 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建设,我们应冷静思考,对于具体城市物流园区应如何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物流园区模式进行分析,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一、我国城市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我国既有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运输组织枢纽进行布局。即物流园区往往伴随着枢纽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场)、公路运输主枢纽进行布局,或直接与运输枢纽合而为一,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组织枢纽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优势,以便减少装卸和搬运作业环节和降低相关关节的费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以交通运输方式直接冠名的物流园区均属于此种布局。二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此类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的突出特点是位于两种运输方式的线路交叉点,或不同方向的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干线网络节点上,目的是在物流组织时具有各个方向上的干线大运量、快捷运输组织条件,也便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迂回运输。区域型的物流园区和商贸流通型物流园区多采用此种空间布局方式。三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相当数量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形成了规模,逐步成为自身具有配套生产能力,或者成为进出口加工工业的制造中心,对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与组织需求较大。因此,许多物流园区依托这些产业集中地进行布局,以便为制造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的物流组织与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如苏州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顺德保税物流基地、南昌进出口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二、我国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各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物流企业这两大主体,作为两大主体,政府和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各尽其职,各取所需。从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来看,主要也是这两种,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建立的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模式。(1)自上而下模式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它作为一种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终极目的的基础产业,政府在给予必需资金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在政策的制订,运作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方面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既是基础条件的创造者,又是运作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始终起关键作用,这种园区一般实行自上而下模式,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公司或委托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运作。(2)自下而上模式随着我国物流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运输、包装、配送、设备制造等企业日臻成熟,一些地区的物流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行业中较有影响力的物流公司或独立或联合成立物流园区,通过积聚的形式把众多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当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角色。这种物流园区虽然是企业自行发起成立,但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政府在各种政策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大多是企业自行发起成立,但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政府在各种政策上的支持,这些物流园区一般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经验,带有明显得盈利性质。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园区大多是自上而下模式,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各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但完善和物流市场的不但成熟,自下而上模式将会不断增加。3、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分析国内的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着眼于拟建园区的实际包括交通、市场、需求、环境、政策、规模、园区的整体定位等综合因素。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对发展物流的需求,总体上来讲,我国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 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我国的现阶段的物流园区的开发是对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具体开发方式主要有:1、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政府对物流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由工业地产商进行统一开发建设,建成后,物流企业通过租赁或出让的方式进入到物流园区,工业地产商负责园区的物业管理。该模式要求投资量很大,但统一建设可以使园区布局合理。能够采用这种模式的往往是那些占有战略性资源的物流园区,如依靠空港、海港的物流园区。2、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政府统筹安排物流园区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吸引进来,企业征得土地后自行开发建设。该模式由于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因此,园区整体布局比较混乱,与政府最初设想相差甚远。目前,广州花都、增城、芳村、白云等地区均采用这一开发模式。3、物流企业自主开发。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征用土地、自行开发建设企业物流中心。广州黄埔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采用这一模式,如信义物流。例如,广州市多数物流园区的开发以“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为主。“政府规划”可以是先规划好园区 (确定用地)然后把场地批给企业开发建设,也可以是政府在已有物流企业聚集的地区规划物流园区,然后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进园来参与开发建设。但是,这种模式由于缺少有效的政府引导,物流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征用的土地内独立开发建设。虽然从企业自身来讲,其用地组织相对合理,但是从整个物流园区的角度看,其用地组织是非常混乱的,物流企业独自成体系,可能出现各种用地(仓储、工业、办公、居住等)犬牙交错的格局。还有,物流企业间相互隔离也不利于企业间资源的共享,规模效益也无法显现。“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可以使园区开发资金多元化,在目前园区建设严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一模式。建议吸取德国的经验,建立园区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但是,政府在采取这一模式时,应加强对这一模式引导,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的力度,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物流企业从整个园区的角度来开发建设征用的土地,严格按照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开发,避免园区土地利用的混乱。此外,在港口型的物流园区,由于其对战略性资源的垄断使其处于供方市场,一般使用第一种开发模式,即“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的模式。4、我国城市物流园区管理模式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是指物流园区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决策、组织、管理形式。从本质上来看,园区管理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投资人、物流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一个组织采取哪种管理模式,取决于组织目标、组织历史、内外部环境等诸多要素。具体说来,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受物流园区的建设目标、投资主体、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园区功能这几个因素影响。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管理模式可以有 5种类型: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和房东制。1、管理委员会制政府仿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组建管理委员会对物流园区进行管理,提供企业登记、土地使用、人事代理等服务,物业管理等具体工作则委托专业公司来做。这种形式适合规模很大的物流园区。2、股份公司制采取公司制管理园区,设立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与相关部门,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园区进行管理。如果开发商是物流龙头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比较大。3、业主委员会制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物流企业组成业主委员会,成为园区决策机构,组建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经营4、协会制由物流行业协会负责整个园区的经营管理,组织、协调园区企业开展物流服务。这种形式和业主委员会制的不同在于,协会所代表的物流企业更加广泛,协会只是组织者,并没有对园区进行直接投资。5、房东制投资商完成土地开发、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之后,把土地、仓库、办公楼、信息平台等设施出租给物流公司,投资商自己成为“房东',只收取租金,不参与经营。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职能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或者委托给专业公司。这几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园区投资主体决定的,各有优劣。管理委员会制行政色彩比较强,能较好体现政府规划的意图;股份公司制运营效率较高,但可能片面追求效益;业主委员会制和协会制决策层比较松散,难于取得一致意见,效率较低;房东制纯属投资行为,对整个园区的开拓能力较差。究竟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较好,需要围绕园区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物流功能,体现高效、公平的原则。园区的综合物流功能的发挥需要众多物流企业的参与、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分工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满足城市生产与消费物流的需求;高效是指园区管理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各项业务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市场问题,而运营效率是在市场上制胜的关键;公平则是指园区管理机构应该对园区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防止垄断、恶性竞争的发生。5、我国城市物流园区赢利模式分析根据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其投资回收期大约在 15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物流园区投资大,赢利途径有限,投资回报缓慢。在我国,由于地价相对更为低廉,同时物流园区大多利用了原来的仓储设施存量,因此,理论上来说,其赢利前景应该更为看好。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有的以政府为主,有的以企业为主),以及物流园区功能上的不一样,各园区投资者有着不同的赢利能力,回报率也不一样。本文仅仅只对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总的来说,物流园区的赢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土地增值、出租收入、服务费用、项目投资收益及其他收益,如图所示。(1)土地增值对于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来说,均将从土地增值中获取巨大收益。所有者 (即初期投资者)从政府手中以低价购得土地,等完成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地价将会有一定的升值,而到物流园区正式运营后,还将大幅上涨。对于经营者(即物流运营商)来说,土地的增值将能提高其土地、仓库、房屋等出租收入。在日本,运作最为成功的东京物流组团,其物流园区的主要赢利即来自土地价值的增长。(2)出租收入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按一定比例对出租收入进行分配。①仓库租赁费用经营者将园区内所修建的大型现代化仓储设施租给一些第三方物流商、生产型企业等,从中收取租金,这是出租收入主要来源之一。②设备租赁费用将园区内一些主要的交通设施如铁路专用线、物流设备如装卸、运输设备等租给园区内企业使用,收取租金。③房屋租赁费用主要包括园区里面一些办公大楼及用作各种其他用途的房屋租金。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为例,该基地的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 10758平方米,营业用房总面积7476平方米,交易大厅近600平方米,共三层,有300多间商务用房,建成不到一年该基地己吸引逾20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和93家第三产业的企业入住,光房屋租金就可以收回除土地外的一半支出。④停车场收费物流园区凭借强大的信息功能,吸引众多运输企业入驻,园区内修建现代化的停车场,也将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⑤其他管理费用包括物业管理费等其他费用。(3)服务费用①信息服务费用这是最主要的服务费用之一。一是提供车辆配载信息,帮助用户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降低成本,并从节约的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二是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可以为园区内的商户服务,从本地和周边地市配送他们所要进的各种商品,以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专门为社会上大的商场、批发市场和广大客户服务,为他们从全国各地集中配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在收费方式土采取按成交额提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的方式。②培训服务费用利用物流园区运作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物流发展资讯优势,开展物流人才培训业务,从中收取培训费用。③融资中介费用园区运营商通过介绍投资者进驻园区,从中收取中介费用。④其他服务费用包括技术服务、系统设计等服务费用。(4)项目投资收益对于园区所有者来说,还可以自己对看好的物流项目如加工项目、配送业务等进行投资,从中获取收益。(5)其他收益园区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增资扩股、上市等方式获取收益。在国外,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也至多不过几家物流园区,而在我国某些城市动不动就是几家,甚至十几家物流园区,而这些物流园区往往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开发、管理及盈利模式,我国现在缺的不是物流园区,而是物流园区规划,开发、管理及盈利的思路,让物流园区真正发挥功能的模式。这个是资讯吧,看看对你有什么帮助``
(一)中国物流发展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了“物流”概念。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向商品经济转变,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注重系统运作,即考虑包括运辅、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在内的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按系统化思想,推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集装单元化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资基础。配送中心的发展、商品代理配送制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产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也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成就,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海港---洋山深水港,并且有望冲向世界前列,领先做出上海的国际物流。2005年重庆投资的10亿元动工兴建一个占地1500亩的西南物流中心,预定2010年全部建成,建成后该物流中心将会成为中国内地八大物流中心之一。加入WTO将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国际投资和贸易将大幅增长,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北京申奥成功,传统产业的迫切需求,新农村建设,支援西部等等,这些都为我国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活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人才方面,我国在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第一年仅为2所大学而今天却有228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这说明国家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物流人才。(二)中小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共263个。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40个,50万人至100万人的城市54个。也就是说超过50万人的城市不到100个。在663个城市中,绝大多数是不到50万人的中小城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我国的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36%,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8个百分点。我国农业人口有10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远远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农村中有丰富的资源,而这些中小城市对上连接着大城市,对下连接着县级城市和数百万的乡镇。大城市和超级城市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来商机,县级城市和乡镇为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等)。中小城市的物流业的发展,对联系大城市和县级城市,乡镇,无疑是有必要的,这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必须的。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将有一千万至二千万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们必须为进城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这点上说,我们也要发展物流,这也是我们的一条出路。(三)中小城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现在中小城市的物流,或者说运输。因为目前来看,中小城市的物流主要是传统物流,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在中小城市中,我还没有看见一个完整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零散和分立于不同的产业之中,人们对这些活动都是分别进行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看到有部分从事快递的,货物配送的是有个体户经营。目前的这种经营方式物耗惊人,各种资源没有进行整合,各自为战,从整个行业来看是1+1〈2甚至是小于1。2.运输设施通达程度还不够高,运输主通道能力不足,物流节点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换装、联结设施以及物流运作设施的连接还不通畅。物流运作基础设施都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熟化的专业优势。3.物流企业总体系统运作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企业的硬软件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为物流企业提供作业环节服务的,如运输供应商和仓储供应商还难以满足物流企业的作业要求。物流专业人才相对匮乏。4.中小城市物流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污染严重。一个商品交易市场,仓储地点。可以看到,垃圾成堆,蚊虫乱飞,到处飘散着臭臭的气味。再者交通运输方面,噪音,大气污染也是很严重。(五)解决方案1.要想中小城市城市有发展,那就首先搞好物流,面对现在中小城市的情况,要想中小城市的物流有发展,本人认为要整合资源!这是中小城市物流的发展方向。要把那些零散的可以简单称为物流的个体户集中起来,集中到一个规模还可以的小企业(专业从事物流的)中去。从我国的物流发展可以看出,还是以运输为主,所以集中那些个体户,组成一个有实力的企业,这样这个企业可以拥有一个强大的车队专业从事物流,不仅达到规模效益,而且企业还可从事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业务。先前城市依水而建,如果有条件,企业完全有能力从事水运。这样的企业要靠每个个体户加入,不仅是自己的交通工具还有资金。这样的企业同样要靠人才!管理要现代化。2.有时候,搞物流效益不明显,这不仅运作当中要是成本降到最低,还要信息灵活。包括国内大的物流企业也是面临这个问题:不能达到信息现代化。也是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强大的资金作后盾,显然要投入一大笔资金。这样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能有什么益处,但从长期来看,信息的现代化将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中小城市的物流也要这样,要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不可能经营十年二十年就倒闭了吧?其他企业可以,但物流决对不会,因为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物流,新农村建设也需要,物流是一个新生的生命力旺盛的企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放眼长远,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信息现代化谁将主宰市场。信息现代化要从硬件软件着手,同时也要人才哦~物流生存的理念是迅速,要做到JIT。3.物流发展不起来也是和我国的政治体制有关系的。各行业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的管辖,这明显加大了整合资源的成本。政府部门要引导好企业的发展,政策上给予鼓励,城市规划上,要给予支持,避免重复性建设。城市道路规划要合理,在次物流企业要注意locating,以交通方便为准。可以在靠近城市中心的郊区选址,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中心的业务,也可以方便沟通乡镇,做好城乡物流。政府不仅要建设城市道路,也要建设好城镇道路,城镇道路是限制起发展的致关因素。4.靠近大城市的中小城市,可以开展warehousing and storage等业务,建立物流园区。因为中小城市地价相对较低,有条件建立物流园区。大城市发展更需要物流,这样中小城市建立的物流园区可以为大城市的企业服务。同时在此指出,物流要绿化,绿色是现代的主体,物流也不例外,要建设绿色物流。5.物流还要做到标准化。我国物流业也是面临这个问题,不能做到标准化,这严重的限制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要和国内统一,如果考虑到向国际发展(如果有这能力),那就要和国际接轨。Tansportation ,packaging等各方面都要标准化。
城市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上,从整体空间环境、空间布局、独特品质、城市文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构成要素,对济南近年来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域文化、继承、发展、济南
“世界名都大邑之所以能成功地支配了各国的历史,那只是因为这些城市始终能够代表它们的民族和文明,并把绝大部分流传给后代。”[1]著名规划建筑大师刘易斯?芒福德的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带给城市规划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城市发展继承并延续地域文化特征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前提。在规划建设中,做好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非常重要。本文试以济南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辽阔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群构成的不同所存在的区域性的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构成地域文化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它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2]
2、济南地域文化特征分析
山、水、城交融的整体空间环境
济南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揽齐鲁,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华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山湖遥遥相望,形成山水相依的城市地理形态和独特的城市空间特色。济南的城市空间特色是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南部是恢廓苍翠的自然山体,中部名泉荟萃、湖光山色,北部是蜿蜒曲折的黄河以及鹊山、华山等众多平地凸起的小山头。
这种山、水、城交融的独特自然景观与济南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形成了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空间特色。总体来讲,济南大气厚重,具有北方城市粗放的性格;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又赋予了这座城市另一面的景致,城市总是因为有了水而显得清灵俊秀,济南因了浸润在城市肌理中的泉群水系而比普通的北方城市多生出了一股轻盈,有了几分“烟雨江南”的柔美。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
济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济南历史文化街区、特色街区共有8处。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包括四门塔、灵岩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5处;区、县级依法登记保护的`文物328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约1000余处。
“古城商埠,双星闪耀”的空间布局
济南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城池四周由护城河围合,面积3。26平方公里。平面布局以其形状不甚规整、四门不对称为特色,加之有天然的泉水和依山建城的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济南商埠开辟于上世纪初,商埠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中国城建史上中西合壁的典范。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百年以来,商埠区的空间格局一直延续下来,揭示了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的序幕。东西并列的古城和商埠,形成济南城市空间演变历史上“古城商埠,双星闪耀”的格局。
“泉水文化”的独特品质
泉水是济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自古以来就以泉水丰沛而闻名于世,城市因此有了一个别称“泉城”。甘纯的泉水给城市注入了灵气与活力,赋予了济南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广义讲,泉城文化景观资源应包括“泉水”、“泉城”、“泉村”、“泉文化”等四泉文化景观资源。泉水是四泉文化的核心。济南独特的地质结构,造就了众多泉水的形成。济南泉水的独特性还体现在数量众多、形态优美、水质优良、文人诗韵等诸多方面。
“包容厚重”的城市文化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东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济南,具有各种文化的兼容性。济南处在西陆东海之间,古文化与今文化之间,城市不大也不小,处于“中庸之道”的状态,这是它典型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文化特征就形成了济南厚重朴实,温婉宽容的城市气质。[5]
3、济南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工作进展
济南地域文化继承与发展工作情况概述
近年来,济南市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近年来,《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泉城特色标志区规划》、《济南商埠区历史文化城区保护策略研究》等20多项规划研究相继编制完成,大明湖东扩等精品工程相继实施,济南古城区及商埠区保护初见成效。二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定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检查,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三是注重提取并形成文化特征符号。例如策划了“天下泉城”、 “守望泉城”等专题片,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文化特征符号。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面,着力塑造地域文化特征,例如,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东荷西柳“的设计中,就以市花荷花、市树柳树为母题,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文化特色。四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地域文化特色深入人心。例如,如自2013年起每年8月举办“泉水文化节”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进一步强化了济南泉水之城的地域文化特色。
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工作的不足
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济南独特的文化特色资源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有待梳理,在新城区、郊区或者大都市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例如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等的宣传推介不够。二是保护与发展实施机制有待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统筹协调。三是市政、交通、财政等专项有待优化。在古城区、商埠区,普遍存在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不够明确,对大区域文化发展战略重视不够,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强化。 3。3济南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基于对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的进展及不足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对历史古迹、文物进行全面排查,做好深入挖掘历史遗存、搜集相关资料,从龙山文化、舜文化、孝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对龙山黑陶、舜耕山、郭氏孝堂山、灵岩寺、齐长城、鹊华秋色图等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努力塑造含蓄内敛、格调清新的新型文明城市。[6]二是创新地域文化特色继承与发展实施机制。亟需在市财政、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投融资平台大量投入的基础上,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创建社会融资渠道,引导市场化运作,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共同推动保护改造工作的实施。三是调整优化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延续地域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文化优势,营造宜居环境氛围,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增强区域文化认同感。四是积极倡导公众参与。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发展愿望和利益诉求,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其规划、建设工作应在适宜的阶段组织公众进行参与,科学合理决策,选择部分有责任心的企业或个人参与规划实施。
4、结语
伊利尔?沙里宁指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地域文化特色是城市发展之魂,是城市个性的集中体现。从济南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前期研究、体制机制、法规建设、规划实施等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绝对是块宝,而且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在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知己知彼、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视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采取科学的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品牌,切实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框架结构的确定具有区域影响意义,如何界定“主城区”不是一件小事。首先,济南重新定义“主城区”,是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草案点明主城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这就意味着,主城区范围的新界定,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直接关联。
济南城市中心规划布局研究
在山东“一群两心三圈”发展格局中,济南是“两心”之一,山东省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争一流,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济南城市框架发展为此必须适当调适。
现有国家中心城市名单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供给的运输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作用;规划;关键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于英国,扮演着协力和促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汽车技术大幅跃进,加上公共汽车运输的普及,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来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式微。尽管在十九世纪之初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直到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的正式投入运营,才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诞生。 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其列车的营运速度需达一定标准,车辆、路轨或操作等等都需要整体配合提升并系统化。依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拥有专有路权,全线无平交道且行车绝对安全的铁路系统,不论是改良既有轨道路线(直线化、轨距标准化),或是铺设高速新轨道,多数均必须符合1435毫米轨距的国际标准轨。其组成包括车站、隧道、桥梁、路堤、路堑、维修基地等主要结构设施及车辆、供电、电车线、标志、通信、轨道等子系统。相较于公路经常有尖峰挤塞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高载客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高准点率等优点,成为近年世界开始广泛关注的新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间的替代效果,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范围内,易受路况、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的城市公路交通运输恐失去其竞争力。 因循过去城市发展的脉络,运输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开发拓展关系紧密,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对于人口以及产业的分布可能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站可大幅改善当地的可及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周边的各项开发计划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许多城市均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及产业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经济发展 运输建设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地方带来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影响层面可分为交通、人口、产业三部分讨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入既有的运输系统之后,地方之间相对交通可及性将会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有设站的地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及性提升而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部门,可及性增加后,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也会受城市轨道交通的间接影响。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的各项开发计划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其方便快捷、定时定向的特点通常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为地下商业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例如车站商铺和 广告 灯箱经营、区间通信网络使用权租赁、移动视频招商等,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天地;此外,若地下商业资源与地面著名商场、商业区实现无缝连接,那更将使前者的交通优势与后者的品牌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引导城市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刺激明显,能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开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此外,还可以引导人口、产业园区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经过区域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将城市中心地区过剩的资源疏导至城市新兴地区。前瞻网认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和建立将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中心城市,并以此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城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 报告 可得知: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每次能源消耗为1小时,公共汽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倍,私人小汽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公共汽车及私人小汽车低,因而为了发展较好的交通运输系统,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特殊刹车系统可在刹车时回收再生电力,可节省更多的能源,且其在专用路线上行驶,可运用外来电力牵引,无须将动力设备置于车上,加上因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钢轮间的滚动阻力较公路运输轮胎与路面的阻力为低,所以具有较佳的燃油效率。因此,能源效率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从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从前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发展核心均延着交通系统扩展,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或市镇的经济重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快速跃进,安全、可靠、班次和票价都明显优于公共汽车,故诸多城市陆续以城市轨道交通做为国内重要城市的联系方式。然而,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让许多规划者期待以大众运输系统开发新市镇或缩小城乡差距,使各区均衡发展,车站的数量及站位选择成为重要的关键决策,过多的车站数量将使系统的边际效益递减,选择太偏僻的站位若无搭配较好的辅助系统和配套 措施 ,将沦为浪费或导致人口外移现象。城市发展与大众运输的规划息息相关,若无审慎的思考,恐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 除此之外,运输系统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复杂的范畴领域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使命,城市轨道交通做为现今炙手可热的运输工具,可望带动城市其他相关的产业,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形,来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这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设 经验 中取经。例如,台湾与韩国约于同一时期决定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其两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台湾的政府部门首次在国内推动BOT的兴建及营运方式,虽过程波折、舆论不断,但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不仅广泛引起民众和研究单位对于不同型态的公私合作方式的重视,也为其日后其他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借鉴;韩国政府则花费大笔资金向法国TGV购入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多年之后,不仅能够独立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推销。不同的决策也导致台湾城市轨道交通和韩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两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各有优势之处,符合当地的发展。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立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提升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1期. [2]袁振洲,毛保华,于星鹤.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注意加强市郊铁路运输[J].科技导报,1996年第10期. [3]徐鹏.北京市轨道交通也庄线国产CBTC示范工程信号系统采购合同签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第4期. [4]朱国宏,__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3期. [5]刘江涛,冯雅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2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力求阐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断摸索和 总结 经验中,中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很有效率的引导了城市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土地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土地开发市场所需的确定性,推动了绿地与人行道的合理划分; (2)市场经济角度,城市规划有效克服了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低效率的圈地发展,平衡工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农村向城市转换以及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为例,济南市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而规划建设,该项目规划选址于当时尚未大面积开发的济南城市东部区域,它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周边住宅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整个东部城区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全运会之后,它成了民众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以济南西客站项目和济南 文化 艺术中心项目为例,这两个相继规划和建设的项目,选址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城市西部区域,它们的建设,拆迁了大量棚户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后配套基础设施和路网的完善,带动了整个西部片区快速发展,成为了济南新的地标,成为济南近期投资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区域。 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环保、低碳生态型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是具有长期性的,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所以我们应努力建立生态型城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反之亦然,个别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或管理者,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获取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社会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废气废水超标排放,滥砍滥伐使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削减等成了获取这一系列利益的代价,这样的愚蠢行为到最后带来的将会是惨痛的教训。科学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非常好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在规划时不能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擅自将原本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改变为停车场用地。 合理规划居住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出行的便捷。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 渠道 ,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征土地的管理,规定土地建设期限,对于拖延建设期限的单位和企业法人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求缴纳延迟赔偿金。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制定最高建设期限,杜绝炒地现象的泛滥。 总结: 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中清;__勇;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1) [4]耿毓修.对城市规划的几点研究[D].三联出版社.2010(8). [5]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6]冯现学.浅析如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还计划兴建100个物流中心,以及7个主要交易中心,由此看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和民航总局六部委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项目。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现阶段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主要问题1.配送中心设施利用率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尽管近几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仍较陈旧落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还有较多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加快我国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投资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配送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2.配送中心总体配送比率较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从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来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业企业以外,一般的商业“连锁”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连锁”分店,但实际上商店经营的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这使得部分商业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显得有名无实!而在其他已经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进而影响到了连锁企业综合采购成本优势的发挥,导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购成本难以降低。3.物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低,还表现在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务的企业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覆盖面较广的物流配送服务网络。4.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从国际国内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来看,美国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例如电动叉车、传送带、装卸搬运、吊车等机械设施配合各种信息系统的使用,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员成本。美国立体化的商业物流中心很多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入库、移动、配装等都通过计算机控制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进行。日本采用的计算机机器人进行物流作业的模式已经广泛存在。相比而言,我国商业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就相对落后了。据零点研究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实行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来进行物流作业,而在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的企业中,72%的企业仍然以传统手工作业为主,信息技术只作为其辅助性的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内部基本上是手工辅以叉车和托盘作业;到货分拣、商品组配、商品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计算机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例如商品进、销、存、配、送信息的记录与存档等);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为主,对于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对策1、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物流配送能力国家实施“八五”、“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始得到显著的发展,例如政府对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物流园区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中重型卡车产销量的上升;现代化物流营运设备的逐渐采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物流配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相对于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来说,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例如我国当前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对于我国以及外资商业零售企业来说都是一大发展契机,而西部地区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出发,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是西部地区以及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堵塞”现象;同时加快开发和引进高科技的物流设备,例如集装箱、散装专用船、各种装卸器具、移动运输器具等的进口或生产等,提高商业企业本身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而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运营硬件方面为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2、 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多集中在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大型卖场、折扣店等业态领域。每个商业连锁企业由于各自的主营业态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建设配送中心的思路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言,百货公司由于自营商品比重较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较大;超级市场以企业经销或代销商品为主,因此它们选择自建配送中心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其它不同业态的物流配送模式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不管是何种零售业态,随着企业门店的不断增加,他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还是与其它零售企业共建配送中心?在进行配送中心规划决策中,企业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的连锁门店数量较少,如果自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太大,资金流量出现困难;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也并非一种特别有效的战略,而且会分流企业的利润。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共建配送中心便是一种既经济能实现利润共享的选择思路!共同配送中心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企业联盟的集团竞争力,对于中小型投资主体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3.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网络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规模化效益。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物流企业更要注意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4、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推动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不够重视,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发展较慢。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视,鼓励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学习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国内中大型物流配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等,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增强全民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建立高素质、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在已经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或纲要)的省区市和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问题。据粗略估算,列入各地规划的园区(或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已超过 200个,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陆续投入运营,还有的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有的物流园区虽然建起来了,但却出现园区无人入驻的现象,据调查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 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建设,我们应冷静思考,对于具体城市物流园区应如何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物流园区模式进行分析,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一、我国城市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我国既有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运输组织枢纽进行布局。即物流园区往往伴随着枢纽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场)、公路运输主枢纽进行布局,或直接与运输枢纽合而为一,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组织枢纽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优势,以便减少装卸和搬运作业环节和降低相关关节的费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以交通运输方式直接冠名的物流园区均属于此种布局。二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此类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的突出特点是位于两种运输方式的线路交叉点,或不同方向的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干线网络节点上,目的是在物流组织时具有各个方向上的干线大运量、快捷运输组织条件,也便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迂回运输。区域型的物流园区和商贸流通型物流园区多采用此种空间布局方式。三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相当数量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形成了规模,逐步成为自身具有配套生产能力,或者成为进出口加工工业的制造中心,对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与组织需求较大。因此,许多物流园区依托这些产业集中地进行布局,以便为制造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的物流组织与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如苏州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顺德保税物流基地、南昌进出口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二、我国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各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物流企业这两大主体,作为两大主体,政府和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各尽其职,各取所需。从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来看,主要也是这两种,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建立的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模式。(1)自上而下模式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一般较大。它作为一种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终极目的的基础产业,政府在给予必需资金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在政策的制订,运作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方面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既是基础条件的创造者,又是运作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始终起关键作用,这种园区一般实行自上而下模式,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公司或委托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运作。(2)自下而上模式随着我国物流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运输、包装、配送、设备制造等企业日臻成熟,一些地区的物流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行业中较有影响力的物流公司或独立或联合成立物流园区,通过积聚的形式把众多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当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的角色。这种物流园区虽然是企业自行发起成立,但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政府在各种政策上的支持。这种模式大多是企业自行发起成立,但他们大多需要得到政府在各种政策上的支持,这些物流园区一般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经验,带有明显得盈利性质。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园区大多是自上而下模式,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各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但完善和物流市场的不但成熟,自下而上模式将会不断增加。3、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分析国内的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着眼于拟建园区的实际包括交通、市场、需求、环境、政策、规模、园区的整体定位等综合因素。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对发展物流的需求,总体上来讲,我国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可能的选择有 4种,即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我国的现阶段的物流园区的开发是对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具体开发方式主要有:1、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政府对物流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由工业地产商进行统一开发建设,建成后,物流企业通过租赁或出让的方式进入到物流园区,工业地产商负责园区的物业管理。该模式要求投资量很大,但统一建设可以使园区布局合理。能够采用这种模式的往往是那些占有战略性资源的物流园区,如依靠空港、海港的物流园区。2、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政府统筹安排物流园区用地,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吸引进来,企业征得土地后自行开发建设。该模式由于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因此,园区整体布局比较混乱,与政府最初设想相差甚远。目前,广州花都、增城、芳村、白云等地区均采用这一开发模式。3、物流企业自主开发。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征用土地、自行开发建设企业物流中心。广州黄埔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采用这一模式,如信义物流。例如,广州市多数物流园区的开发以“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为主。“政府规划”可以是先规划好园区 (确定用地)然后把场地批给企业开发建设,也可以是政府在已有物流企业聚集的地区规划物流园区,然后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进园来参与开发建设。但是,这种模式由于缺少有效的政府引导,物流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征用的土地内独立开发建设。虽然从企业自身来讲,其用地组织相对合理,但是从整个物流园区的角度看,其用地组织是非常混乱的,物流企业独自成体系,可能出现各种用地(仓储、工业、办公、居住等)犬牙交错的格局。还有,物流企业间相互隔离也不利于企业间资源的共享,规模效益也无法显现。“政府规划,物流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可以使园区开发资金多元化,在目前园区建设严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一模式。建议吸取德国的经验,建立园区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但是,政府在采取这一模式时,应加强对这一模式引导,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的力度,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物流企业从整个园区的角度来开发建设征用的土地,严格按照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开发,避免园区土地利用的混乱。此外,在港口型的物流园区,由于其对战略性资源的垄断使其处于供方市场,一般使用第一种开发模式,即“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的模式。4、我国城市物流园区管理模式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是指物流园区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决策、组织、管理形式。从本质上来看,园区管理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投资人、物流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一个组织采取哪种管理模式,取决于组织目标、组织历史、内外部环境等诸多要素。具体说来,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受物流园区的建设目标、投资主体、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作用、园区功能这几个因素影响。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管理模式可以有 5种类型: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和房东制。1、管理委员会制政府仿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组建管理委员会对物流园区进行管理,提供企业登记、土地使用、人事代理等服务,物业管理等具体工作则委托专业公司来做。这种形式适合规模很大的物流园区。2、股份公司制采取公司制管理园区,设立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与相关部门,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园区进行管理。如果开发商是物流龙头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比较大。3、业主委员会制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的物流企业组成业主委员会,成为园区决策机构,组建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经营4、协会制由物流行业协会负责整个园区的经营管理,组织、协调园区企业开展物流服务。这种形式和业主委员会制的不同在于,协会所代表的物流企业更加广泛,协会只是组织者,并没有对园区进行直接投资。5、房东制投资商完成土地开发、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之后,把土地、仓库、办公楼、信息平台等设施出租给物流公司,投资商自己成为“房东',只收取租金,不参与经营。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职能则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或者委托给专业公司。这几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园区投资主体决定的,各有优劣。管理委员会制行政色彩比较强,能较好体现政府规划的意图;股份公司制运营效率较高,但可能片面追求效益;业主委员会制和协会制决策层比较松散,难于取得一致意见,效率较低;房东制纯属投资行为,对整个园区的开拓能力较差。究竟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较好,需要围绕园区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物流功能,体现高效、公平的原则。园区的综合物流功能的发挥需要众多物流企业的参与、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分工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满足城市生产与消费物流的需求;高效是指园区管理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各项业务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市场问题,而运营效率是在市场上制胜的关键;公平则是指园区管理机构应该对园区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公平竞争,防止垄断、恶性竞争的发生。5、我国城市物流园区赢利模式分析根据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其投资回收期大约在 15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物流园区投资大,赢利途径有限,投资回报缓慢。在我国,由于地价相对更为低廉,同时物流园区大多利用了原来的仓储设施存量,因此,理论上来说,其赢利前景应该更为看好。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有的以政府为主,有的以企业为主),以及物流园区功能上的不一样,各园区投资者有着不同的赢利能力,回报率也不一样。本文仅仅只对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总的来说,物流园区的赢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土地增值、出租收入、服务费用、项目投资收益及其他收益,如图所示。(1)土地增值对于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来说,均将从土地增值中获取巨大收益。所有者 (即初期投资者)从政府手中以低价购得土地,等完成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地价将会有一定的升值,而到物流园区正式运营后,还将大幅上涨。对于经营者(即物流运营商)来说,土地的增值将能提高其土地、仓库、房屋等出租收入。在日本,运作最为成功的东京物流组团,其物流园区的主要赢利即来自土地价值的增长。(2)出租收入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按一定比例对出租收入进行分配。①仓库租赁费用经营者将园区内所修建的大型现代化仓储设施租给一些第三方物流商、生产型企业等,从中收取租金,这是出租收入主要来源之一。②设备租赁费用将园区内一些主要的交通设施如铁路专用线、物流设备如装卸、运输设备等租给园区内企业使用,收取租金。③房屋租赁费用主要包括园区里面一些办公大楼及用作各种其他用途的房屋租金。以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为例,该基地的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 10758平方米,营业用房总面积7476平方米,交易大厅近600平方米,共三层,有300多间商务用房,建成不到一年该基地己吸引逾20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和93家第三产业的企业入住,光房屋租金就可以收回除土地外的一半支出。④停车场收费物流园区凭借强大的信息功能,吸引众多运输企业入驻,园区内修建现代化的停车场,也将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⑤其他管理费用包括物业管理费等其他费用。(3)服务费用①信息服务费用这是最主要的服务费用之一。一是提供车辆配载信息,帮助用户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降低成本,并从节约的成本中按比例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二是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可以为园区内的商户服务,从本地和周边地市配送他们所要进的各种商品,以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专门为社会上大的商场、批发市场和广大客户服务,为他们从全国各地集中配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在收费方式土采取按成交额提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费的方式。②培训服务费用利用物流园区运作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物流发展资讯优势,开展物流人才培训业务,从中收取培训费用。③融资中介费用园区运营商通过介绍投资者进驻园区,从中收取中介费用。④其他服务费用包括技术服务、系统设计等服务费用。(4)项目投资收益对于园区所有者来说,还可以自己对看好的物流项目如加工项目、配送业务等进行投资,从中获取收益。(5)其他收益园区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增资扩股、上市等方式获取收益。在国外,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也至多不过几家物流园区,而在我国某些城市动不动就是几家,甚至十几家物流园区,而这些物流园区往往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开发、管理及盈利模式,我国现在缺的不是物流园区,而是物流园区规划,开发、管理及盈利的思路,让物流园区真正发挥功能的模式。这个是资讯吧,看看对你有什么帮助``
大概的步骤有这些:一.仓储规划、设计、经营、投资以及管理。(尽量具体到都有什么产品,什么品牌以服装、家电、食品,医药 配件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尽可能全方面的了解)。 二.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与现状。 1.市场需求: 其实就是客户对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的需求 仓储及库房的条件,接货与配送货的需求度、需求量,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的需求(未来探寻物流成本),价格问题(物流成本,运输费……),园区的环境,各种辅助设备及设施的外租收费标准这块 结算方式,是否在园区就有财务窗口每天是怎么结算这些账务的?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货物的出入库管理流程(简单,节省费用), 出入库的时候仓库是怎么规划的,出库和入库是否是在同一个窗口进行,出入库通道是否为同一个通道,如何管理。 物流企业能为生产厂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2. 基础设施: 园区的规划布局,绿化,在有国家设施的环境中是如何规避及合理建设(针对我们园区有高压线) 规划:园区的冷库占地有多少,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常温库的布局规划,细节的建设要点,库房的长宽高及建筑形态,防潮,防尘,防雨等设施的建设 道路的规划,办公设施及辅助设施的建设规划,位置,布局各个功能区域及各个建筑单位的大小面积位置关联影响 3. 服务竞争:(针对如何寻找客户)了解所考察物流园区是如何提供服务 了解园区的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的态度,以便建立和改进我们将来的服务。 结算方式的选择,物流软件系统的选择,各种货物的装载方式及所选用的技 术设备的选择,货物进出库的协调,看是否能拿到有关物流配送的协议。 4,电子信息化得运作和管理 。 三.零担物流的 运作及方向 1,信息如何收集。 2车辆的管理及调度 园区考察范围圈定: 这项内容的调查有助于帮助园区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合理建设,为园区尽快定位做 参考依据。 园区周边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这项内容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在什么样经济状况下园区可以正常有序的发展 这个主要是河北这块的任务,宜昌这边也得做辅助性的调查,
前瞻网摘要:物流园区是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于2012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进行了第三次调查来看,入选《2012年度中国物流园区(基地)名录》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26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 前瞻网发布的 中国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物流园区数量分布的结构性变化既受外在经济发展的影响,又有园区自身调整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空间上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以纺织服装出口业为例,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服装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当地区域经济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客观上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另外,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经济区,服务创新速度较快,部分地方政府开始综合考虑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现物流园区的优胜劣汰、优化整合,从粗放式发展走向优化提升,从而表现出园区数量有所下降的现象。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 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据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有望于近期出台。作为我国首个物流园区行业规划,规划有望在金融、用地、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目前,流通产业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也落到实处,细化措施或将陆续出台。随着《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出台,物流园区经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这将为相关公司带来实质利好
浅谈空间整合下的创意产业园区规划
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其独特之处,但在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那么,空间整合下的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是?
摘 要 :通过对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意产业园区所需的空间特性,以使城市创意产业更好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合。
关键词: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园区; 规划设计; 空间整合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center in our country, we can explore the space for the requir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enter, in order to make the city of creative industries better integrate with the city life.
keywords: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industry center ;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pace
1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概念最早于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国内有关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现阶段以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为主。对于城市建设正发展地如火如荼的我国来说,创意产业对于改造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布局、助推城市经济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故我国各大主要城市都在大力倡导发展创意产业,纷纷建立创意产业园。虽然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是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不竭之源,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创意产业出口国。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发展创意产业具有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优势,北京作为首都也是我国联系世界的枢纽,这为其了解国际创意产业发展动态、借鉴先进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目前北京正着重发展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游研发制作、广告和会展、古玩和艺术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创意产业,优势突出。上海地处长三角腹地,有着较好的发展环境,国内独一无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上海创意产业朝向融合方向迈进的鲜明标志。通过与产业发展,工业布局调整和保护历史建筑,区域功能特色相结合,上海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并探索现代工业发展与历史改造相结合的发展途径,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近年来,江浙两地众多创意产业聚集区正与上海形成联动发展。此外,广州、深圳、武汉、长沙、成都等地也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共同选择。
2我国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模式及存在问题
作为创意产业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区从开发模式上来看,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保留和改造有价值的产业建筑,培育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增建与改建,改造建筑形式等方式来建设创意产业园区。
以高校为依托,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把大学的产、学、研能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把大学在文化教育中的优良无形资产转移到创意产业中去。
凭借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基地:依靠传统的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另辟新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长宁多媒体产业园区等,将创意产业,创意文化和创意人才集聚在一起,推动城市发展。
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有其独特之处,但在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创意产业园主要为园区型和高科技大品牌的精英型,使得原本开放的建城成为封闭的造园,割裂了创意产业园区跟周边城市空间的联系。将创意产业局限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以经营城市为目的,使得创意产业成为特定创意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所能参与的领域。更有甚者以造园为名进行房地产开发,最终创意城市成为城市精英独享的商业游戏,而非市民能参与共享的舞台。而有蓬勃的朝气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应该是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实现的最终目的。
3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综合前人的研究与国外创意城市的经验教训,要重新诠释创意城市的含义,使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很好地融合,使创意产业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创意城市的本质
发展创意产业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为城市带来活力创意特质与环境:首先城市各个阶层包括普通市民都可以参与到创意活动中来;其次更多人可以分享创意带来的劳动成果,才能使城市保持活力,使创意更具魅力。
创意产业的定位不应盲目跟风,而应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条件,展现独特的城市形象,唯有如此创意才能真正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为他们所接受并支持,才能促进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空间整合的方法
创意产业园区内部空间的整合
功能设置与布局:创意产业园内的功能分区要依据园区的产业特点、构成要素等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使功能相关者在地域上交叉布置,灵活组合,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也使得各种机能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
(1)物质空间环境的整合:创意产业园中与创意阶层关系最密切的物质空间主要是创作空间、交流空间和休憩空间。园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主要就是针对这三种空间,要从创意阶层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重在营造能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的环境氛围。
(2)人文环境的整合: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物质空间环境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建构园区的人文环境,而活动设计是营造文化氛围的一个有力途径。活动是引人人胜的因素,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近的位置,新的活动便会在附近发生。
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整合
(1)与周围建筑的整合:一是功能组织的整合;二是视觉形象的整合。园区与周围建筑的功能组织整合来自于园区生活的有机性与多样性。这就要求周围的建筑能承担部分园区的功能,而视觉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形态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上。
(2)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交通的整合:交通在城市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交通整合的目的,一要提高园区的可进入性,二要防止开发性破坏,保护好景观的完整性。
(3)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自然人文环境的整合:自然人文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以其软性的特质和生机盎然的特点赋予城市以生气与活力,是城市空间结构塑造的基本源泉之一。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不但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而且也是城市创意产业园区选址建设的理想场所。因此,城市创意产业园区与城市
自然环境的整合应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
4结语
城市创意产业是一个集文化、科技、信息等高度融合的产业,它的空间与城市密不可分。创意产业空间的设计也是对城市整体环境的设计。城市空间包含众多物质要素内容,也包括城市文化精神生活。因此,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空间的设计内容是非常丰富复杂的,且是一个不断变化、完善的过程。我们应该结合现代城市的特征,探索城市创意产业空间的塑造,以人为本,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西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与设计探析.齐鲁学刊,2005(6).
[2] 王洪涛.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途径.城市规划,2003,27(1).
[3] 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学刊,2006(5).
[4] 孙施文,城市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建设的规划评论.城市规划,2006(8).
[5] 高宏宇.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7(1).
[6] 王成武.城市公共空间对旅游城市发展的意义.山西建筑,2007(19).
[7] 柏景,周波,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建筑学报,2007(6).
[8] 廖方.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探讨.规划师,2007(4).
[9] 邱书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建筑学报,2007(3).
[10]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城市规划学刊,2007,(3).
[11] 李耀华.城市创意产业集群空间塑造的要素探析.山西建筑,2008,3.
[12]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城市规划学刊,1996(2).
[13] 张婷婷,徐逸伦.我国创意城市发
[14] 展理念之反思.现代城市研究,2007(12).
第一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国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国内XX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一、当地产业发展概况1、行业发展现状2、重点企业发展现状二、当地产业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2、资源条件3、产业配套条件4、其他条件三、当地产业发展环境现状1、政策环境2、市场环境3、融资环境4、人才环境四、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 当地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产业定位三、发展目标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链设计一、核心产业链及产品二、配套产业链和产品三、相关产业链与产品第五部分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基地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第六部分 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一、组织保障二、招商引资三、政策扶持四、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七部分 产业发展的重大培育工程一、产业基地的创建工程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程三、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四、合作平台的搭建工程五、推广运用的示范工程
先看看自己的文章是什么类型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就可以了。
《城市建筑》《城市建筑空间》应该先清楚自己的选择,还有单位对期刊发表的要求。先了解清楚自己所在单位的评定细则,根据职称文件的加分细则,再去找相关的期刊投稿。比如有些单位评中级职称要求至少发表2篇省级期刊论文。那我们就只满足“省级2篇”这个要求就好。不同的要求,期刊属性都是不同的。评职要想顺利,首选肯定是知网、万方或者维普收录的期刊,如果要求没那么高,像龙源、期刊网的期刊也可以。(具体还是要看当地的评审文件要求)看你的单位,还有你自己,对文章质量要求高不高,价格能不能接受。要求不高可以选择综合刊,综合刊是对论文专业没有太多限制的刊物,许多专业的论文都能安排发表,而专业期刊只能发表相应专业领域的论文,所以相比较来说,发表在专业期刊的论文是要比发表在综合期刊上的论文更有价值的,能够更好的起到指导学术的作用
您好,四川省城市管理类期刊有:1、《四川城市管理》: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管理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2、《四川城市建设》: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建设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3、《四川城市规划》: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4、《四川城市经济》: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经济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5、《四川城市社会》: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社会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社会的发展趋势。6、《四川城市发展》: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发展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发展的发展趋势。7、《四川城市管理学刊》: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管理学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管理学的发展趋势。8、《四川城市管理研究》: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管理研究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9、《四川城市政策》: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政策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政策的发展趋势。10、《四川城市管理评论》:主要介绍四川省城市管理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以及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情报》省级万方,3版5400字符征集2022年2~3月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万方,3版5600字符征集2022年7月版面,预计2022年09月下旬出刊
《城市周刊》省级万方,3版5200字符征集2022年38期版面,预计2022年10月中旬出刊
《城市建筑》省级知网,3版5700字符,上旬刊4版起发征集2023年8月版面,预计2023年09月下旬出刊
《智能城市》省级知网,3版5000字符,含图表征集2023年1~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筑空间》省级万方,3版5100字符,计空格征集2023年1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
《城市道桥与防洪》省级知网,1篇约5000字符征集2023年2月版面,预计2023年02月下旬出刊,周期约为10个月,以录用为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国家级知网,3版5200字符征集2023年4月版面,预计2023年05月下旬出刊
《城市勘测》省级知网,3版6000字符征集2022年4期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中国城市规划知识仓库》国家级龙源,1版2500字符,图表另外收费,征集2022年4月版面,预计2022年06月下旬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