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2篇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2篇

发布时间: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2篇

从幸福的角度而言,爱情是一件人生大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情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爱情中的心理学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就要属个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了。然而我们大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之后,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变化也日益明显出来,对于异性的兴趣,吸引在走过懵懂,悸动的年纪之后有再一次萌发出探求的渴望,这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有必要做带有个人思考性的论述,以期望能廓清思想上的迷雾,解放从前的狭隘心理,正视和纠正个人的心理误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过由我这个还不曾涉过爱河的人来讨论爱情似乎有一点可笑。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正式地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讲讲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现状:异 *** 往困惑。异 *** 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 *** 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 *** 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 *** 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 *** 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如果感觉来了,想谈恋爱了,怎样慧眼识佳人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也就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区域性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错误,产生一个人一好百好的感觉。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负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以肯定积极为主的评价。晕轮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谈恋爱,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对于心理成长也算是必经阶段了。这同样也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与宣泄,这种宣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压抑自己内心的对于异性的向往,吸引的情感,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摧残与伤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很吸引自己的异性,在有些问题上面你与他她能够产生共鸣,而且自己也同样有着想要再次擦出思想火花的时候,就可以礼貌地讲究方法地向他她说出你的想法。请不要以为这太丢脸了或者是无礼的表现,相反这才是你自己真正尊重潜意识中那个“自我”的表现,是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消极的克制。当然这也是对于他她的尊重,因为你对于他她在这一点上是绝对诚实的!没有欺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内心。对于这爱慕的表白,能够勇敢地迈出的人终究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主人,因为她他做到了释放情感压力,超越了从前的自己,意味着一个新的自我的重生。然而尽管如此,这对于自己内心纯真的甚至略带稚气的真诚独白的流露还是存在风险的,当然是存在遭拒的风险,而且这一过程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那个真正勇敢的人终究还是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对于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总是会有收获的,要么是爱情,要么是内心的安宁,这样挺好。当然对于那些对于感情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不去倾吐自己的心声,而是任其在自己的内心百转千回,那就是暗恋了,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有体会的了。

那么,暗恋是什么?暗恋就是一个人偷偷地喜欢上另一个人而不让他她知道。就如泰戈尔笔下写到的那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暗恋最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向心爱的人表白,另一条就是把这份爱意珍藏在心底。也许暗恋是一个人情感的最初阶段,只有当你去暗恋一个人,才证明你已经对异性有了渴望,这应该是内心逐渐成熟的表现和正常需要。

例如: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他还是15岁的中学生时,热恋上了德.维耳松小姐,被无情地抛弃了,曾经十分痛苦。普希金14岁时写下了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情网。”这种奇妙感情的出现是青春苏醒了,这是存在的庄严召唤,少年的初恋,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体谅、同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是一个讯号,应该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预警讯号:注意,爱情萌芽了!其实呢,痛苦,失望是因为对于所表白的异性有着一种自设的幻想,明白因为有偏好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一定得付出机会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恋

爱心理,这也可见爱情是双方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又是两个人共同构建起的平台,只有在双方付出与回馈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加深,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

有那么一句话:“谁都害怕受伤,却不能因此而不去尝试。”所以请认真地理性地对待内心对于爱情的呼声。

我真心愿天下有情、有缘人终成眷属!

二:如何让爱情保鲜

摘要:

有人说过,天天在一起,爱情的炽热能6天;如果不天天在一起,爱情的 *** 也只能保持三年。之后不是转为亲情,就是化为陌路。我们不去探讨这句话的科学依据,却能让我们体会到:要想让我们的婚姻能过的有滋有味,就得需要天长日久的经营。那么如何保鲜爱情呢?

关键词 爱情、保鲜

品位爱情的滋味。我们从小就看童话、听故事,每每都是经过千回百转,结尾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人再继续关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婚后的生活。在《怪物史莱克2》中,我们看到当英雄和美女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后,生活的繁琐,养育子女的烦累,都让原本美好的爱情,陷入疲惫。其实我们看到心电图,上下波波折折,说明这个人还活着,如果变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离开了。所以,生活就是这样,快乐、痛苦、欢笑、眼泪混杂在一起啊。体会每一种味道,这才是生活的本貌。

懂得从细小的生活开始经营。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目光投向明天,认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殊不知我们抱怨的今天,就是昨日离开的人的未来。活在当下,不要把美好的生活耗费在永无止歇的奔波中,认真体会每一刻的感受,吃饭的时候,好好体会爱人用心准备的饭食;散步的时候,慢慢体会彼此的陪伴;有争执的时候,用心换位体会对方的心情;困难的时候,真心给予对方最温暖的支援。时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对方。

学会包容。爱情是双人舞,一个人前进,另外一个人就要后退,这样才会舞动的和谐美好。如果两个人都要前进,除了碰撞,还能怎样啊?爱情的世界里,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他生气,你要退一步,不是你没有理,而是不忍心看他生气伤害自己;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她落泪,你要退一步,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不忍心看她伤心落泪憔悴了自己;爱情中没有对错好讲,爱对方,就让他她赢了一生又如何,他她幸福的一生,难道不是你幸福的一世吗?

学会营造生活的小情调。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世界生活,会有很多的小压力,小焦虑、小愤怒,回到家里,是我们调养自己的地方。记住彼此的生日,有意义的纪念日,给对方意外的小惊喜,一份精心烹制的美食;一个心仪已久的包包;生病时一杯热水,疲累时一盆温脚水。爱在点点滴滴,爱在一茶一饭。不断提升自己。每个人都要不停的吸收新的资讯,增长新的技能,让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气息,把它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分享,充实我们的生活。要健康。爱情一切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康,平时闲暇时光,可以创造机会,一起散步,或是从事一项彼此喜欢的运动,让欢乐和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

4 结束语

爱是责任、爱是力量!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恋爱你和他,保鲜靠大家。

参考文献

[1].书名:爱情心理学 作者:费洛伊德 作家出版社出版

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恋爱的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职校恋爱现象的心理本质分析及教育应对》

摘要:爱情无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感情表现之一。但是现在的学生恋爱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方面它使人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恰恰是莘莘学子们敏感而又困惑的问题之一。处理得当可以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处理不得当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发展。笔者就当代学生恋爱的种种现象,分析了恋爱现象的本质原因,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恋爱;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4-02

当代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他们的恋爱观,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当前高校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一、学生恋爱现象

1.普及化当前,在学生里,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1/3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60~75%,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化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恋爱观:“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在他们的思想中好像进学校门就等于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20%左右。

3.公开化过去,学生谈恋爱很讲究各方民族文化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他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学校园,便能亲眼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聊得你亲我热的,旁若无人。

二、基于学生恋爱心理

青春期是绚丽美好和忧郁烦恼并存的时期,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惊奇和不安,内心体验着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他们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第一,理解爱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挖掘。让学生理解,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责任是恋爱的基础,虽然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学生要明白,处于学生时代,什么是第一位的,什么是第二位的。倘若因爱而影响了学业和事业,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展种类繁多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能有效的树立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转移视线。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身体的生理需要的本质反应,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应对

1.生理认知缺乏。①女性进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经为标志,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标志。对女性的月经一般可以科学看待,但对遗精现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其实,正常的遗精应该遵循“满而溢”的规律,同女性的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不用担心遗精会影响自身身体系统的发育。②乳房或阴茎的大小有个体的差异,它们的大小不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③过分的关注身体和外貌,会把对身体的不满意扩大到生活方面。比如,节食减肥、喝减肥茶等。事实上身体外貌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生活中应该值得关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能为我们带来成功与幸福的东西很多,因此,积极的接受独特的自己,让智慧为你增添自己永远的魅力。④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正在恋爱中的女性自觉是幸福的,对以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反之,在恋爱中的朋友,看见他人就与自己的恋爱对象相比,对他人充满了很多的幻想。⑤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变得更加刚强,此话并不无道理。但是有的同学在看待这句话是有了不同的理解,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教育应对。①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②把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③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同时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心理知识缺乏。①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念。性不是邪恶,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应该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性。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就仍然是纯洁的,适当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状况,不必要忧虑重重,刻意压抑。②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种现象,有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根本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反而会表现出亲昵的行为,从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的不尊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文明。③现代生活多姿多彩,对外界的物质的认识观,同时也有四面来的不良诱惑,不良的诱惑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他们的成长进步。不要给自己主动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或者把引起诱惑的实物隐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动,从而思想不动摇。

总之,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1 浅谈爱情心理学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 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2 浅探军校学员爱情心理 摘要:军校学员的恋爱心理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如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校园恋情容易失败、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等。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关键词:爱情;单恋;恋爱;失恋 军校学员从高中 毕业 后入伍,过着同性多,异性少的生活。和地方大学生比起来,他们缺少了很多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他们的恋爱心理也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一、军校学员与爱情 1、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 军校里不允许学员谈恋爱,军校管理模式高于部队,严于部队,军纪军规面前容不得半点私情。军校里,每一天的学习训练都安排满满的,在这样紧张的氛围里,很少有个人支配时间。花前月下,儿女情长,既不合时宜,纪律也不允许。也有个别人,顶风违纪,私自离队,受到严肃的处理,教训可谓深刻。如果你和他(她)可能彼此有好感,但即使心中有强烈的爱,也要牢记规则,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拒绝这个不应该提前到来的爱。同时,军校学员无论是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生活经验上都不够成熟,这时谈恋爱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很大,如果过早的陷入情网,不但影响学业,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和未来。 2、校园恋情容易失败 爱情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强烈的自我压抑能力,需要男女双方认真的态度,而军校大学生的个性却未发展成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尤其是对终身伴侣的选择是不确定的角度,同时对恋爱中的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所以感情很容易随着环境而变化,最终导致失败。具体到异地恋来说,由于距离的影响,恋人之间无法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容易产生猜疑,时间久了分手几率大;而本地恋违反纪律,不被认可,恋爱对方心理压力大,加上军人就业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毕业后两人天各一方,毕业即分手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3、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果只有一方投入感情,另一方没有感情或不想与之沟通,就形成了单相思,也称暗恋。由于军校学员中独生子女较多,军校环境封闭,管理压力大,学员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这时来自异性的关心就显得特别珍贵;再有军校学员由于接触异性的机会少,容易因感情过敏而发生单相思。例如,大一的小张某天去图书馆,由于想家而情绪低落,一大二女生前来安慰,从此小张对该女孩印象深刻,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图书馆跑,希望能再次遇到她。小张这样的情况在军校里并不少见。 二、军校学员如何应对情感问题 军人的职业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但军人也是一个自然的人,也会遇上情感问题,当你对异性有兴趣,当你和他(她)是有感情的,当你遭受失恋的痛苦,如何调和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从感情中解脱出来呢? 1、单恋了怎么办 单恋也叫单相思、暗恋,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爱为特征,是一种畸形的爱。单恋者的爱不求回报,即使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一味的追求。单恋者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的斗争,理性告诉他(她)这样的感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情感却难以从这个网中挣脱出来。那么如何超越自我,战胜感情呢?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爱情和友谊之间的界限。友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成爱情,但不等于爱情,因为爱情以异性间的性爱为基础,是建立在男女之间的一种高尚和纯洁的情感;爱情的目的和归宿是两性结合、家庭的组成;爱情是专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对男女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友谊没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和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把握好尺度,要意识到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如果对方不爱你,只是出于礼貌或把你当成朋友在交往,那么这样的好感不是爱情。 其次,要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感觉是不是错觉。单恋者往往对对方的言行、眼神反复琢磨,感觉对方也爱上自己,事实上,这种被扭曲的感觉往往是一种错觉。单恋者往往把对方理想化,他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与对方紧密相连,并在他(她)身上形成晕轮效应,似乎有了他(她)世界才会如此美丽。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真正的爱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感触到的。如果爱是一场梦,最好是早点醒来,告诉自己擦去灰尘,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寻找失落的自己。 再次,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酸葡萄效应指的是失恋者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那样说:“葡萄是酸的”。比如指出一些前恋人的缺点,有助于打破理想化倾向。甜柠檬效应则是把自己的优势列个表,找到自己好的地方,恢复自信,从而减少痛苦。这样降低别人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许你会觉得你的单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找到更合适的人在等你。 最后,情感的升华。单恋只不过是爱情的“海市蜃楼”。因此,单恋者必须尽快从他们 编织 的这个网络中突围出来,把握感情的舵的方向,用理性战胜情感,实现终极的超越。如果单恋是痛苦的,那么久把你的痛苦投入到生活、投入到学习中,把痛苦转化成激励你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以渊博的知识抵御悲伤的侵蚀,用善良而宽广的胸怀去关心和照顾他人。 2、恋爱了怎么办 我们不提倡军校学生恋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女学生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并逐渐有了良好的印象,有的同学甚至偷偷的恋爱了。违反了规定的恋爱双方,其实心里是非常矛盾的,主观上由于禁令不想继续下去,但又不能从感情中立马抽身出来。对于他们的困惑和麻烦,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首先,请记住,军校学生不允许谈恋爱的规定。虽然心情是痛苦的,但必须不断地对自己说,“如果你真的爱他(她),就不能接受他(她)的爱,不能让他(她)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不能让他(她)为我耽搁了学习;如果爱他(她),就要保护这爱的萌芽,不要让它过早的暴露,而让爱情之花在应该盛开的时候盛开。”你要把这个想法与对方委婉地说,如果他(她)是真心爱你,会理解和尊重你,在行动会支持你,让爱情之花在毕业后再盛开也不迟;如果他(她)因为你拒绝而沮丧,或者开始恨你、侮辱你,证明你此时的拒绝完全正确。 第二要区分爱情和学习哪个更重要。爱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平衡发展的契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拥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 记忆力 和接受新事物的快速度,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既然是学生,就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在军校里,各种考核达标会接踵而至,而且要求很高。军校是全程淘汰,必须一路过关斩将,通过所有课目考核。这个时候一旦分了心,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肯定学不好。一旦被淘汰,身上所有的光环将骤然失色,等于自毁前程。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理顺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学业的爱情就像在沙漠里播种种子,缺乏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土壤,迟早会枯萎。 第三面对感情的冲动要学会冷静处理。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不成熟,思想波动比较大,对于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终身伴侣还缺乏全面的理性思考,因此,两人之间的爱情倾向于纠纷较多,这种浪漫的成功率是低的。若这种感情任意发展,不顾及条令条例,不顾及校风校纪,最后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或工作。真正的爱是,双方有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信念,都是理性的高尚的感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有理性地把握“爱的火候”,控制“情”的温度,爱情会永远与你在一起。 第四在爱情中相互支持。有些恋爱中的学员认为他们找到了真爱,他(她)是我一生寻找的人。如果确实是真心相爱,应严格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 ,交往时保持分寸,不应因为爱情影响学习训练,而要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应努力自我增值,彼此互相鼓励、支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努力克服爱情的消极影响,尽力发挥爱情的积极作用,使爱情成为进步的催化剂。 3、失恋了怎么办? 失恋是恋爱中的一方不再爱对方,因此终止与对方的爱情关系。失恋是双向的,也许你正在热恋中,对方提出断绝关系,也可能是自己在恋爱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对方,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一次痛苦的经验。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呢? 首先,很显然,爱并不是生命的唯一内容。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难道男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男人吗?不,从来不是。”爱情是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明白这一点,就理智地认识到痛苦无用,应该尽快解脱出来。 第二不要因为失恋而失去对自己和别人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失恋的人总喜欢把问题归结为某一方,或者是我的问题,或者是他(她)的问题。要么是自己不值得爱,要么是对方不值得爱。严重者甚至把失恋等同于失败,对自己和别人失去了信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爱,不相信还会有人再爱自己,或者不相信还有人值得他们的爱。如果我们能改变一种 思维方式 ,把失恋看成是两个人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彼此不适合,决定中止关系。这样去看,失恋不再是那么的无法容忍的错误。相反,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重新寻找恋人的经验。这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的经验。 第三建立“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爱情不是前世唯一的爱。事实上,适合你的条件的异性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了。。这个世界是非常大的,可以尝试很多的机会,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我们将能够找到彼此非常满意的终身伴侣! 第四不要幻想不现实的“破镜重圆”,成为已逝去爱情的殉葬品。一些年轻的朋友在失恋后,长时间不能摆脱过去的恋情,每天靠重温旧梦生活,并报着侥幸心理,期盼着“破镜重圆”,重归于好。殊不知,爱情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一厢情愿、勉强结合会带来更多的不幸。所以,这是在追求一个不现实的“空中楼阁”,是非常不明智的。 [参考文献] [1]顾南希.异性交往,把握好“度”很关键,青春期健康,2015年15期. [2]姚立.当代大学生 人际交往 特点及其交往障碍浅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3期. [3]魏琳.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 [4]罗建华,梁斌.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3期. 猜你喜欢: 1.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2. 爱情心理论文 3. 大学爱情心理学论文 4. 爱情心理学文章 5. 爱情与心理学论文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爱情心理研究论文

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即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1 浅谈爱情心理学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 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有关爱情心理学论文篇2 浅探军校学员爱情心理 摘要:军校学员的恋爱心理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如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校园恋情容易失败、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等。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关键词:爱情;单恋;恋爱;失恋 军校学员从高中 毕业 后入伍,过着同性多,异性少的生活。和地方大学生比起来,他们缺少了很多与异性交往的机会,他们的恋爱心理也有着军校独有的特色。我们应引导军校学员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进而正确看待单恋、恋爱和失恋。 一、军校学员与爱情 1、军校明文禁止学员谈恋爱 军校里不允许学员谈恋爱,军校管理模式高于部队,严于部队,军纪军规面前容不得半点私情。军校里,每一天的学习训练都安排满满的,在这样紧张的氛围里,很少有个人支配时间。花前月下,儿女情长,既不合时宜,纪律也不允许。也有个别人,顶风违纪,私自离队,受到严肃的处理,教训可谓深刻。如果你和他(她)可能彼此有好感,但即使心中有强烈的爱,也要牢记规则,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拒绝这个不应该提前到来的爱。同时,军校学员无论是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生活经验上都不够成熟,这时谈恋爱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很大,如果过早的陷入情网,不但影响学业,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和未来。 2、校园恋情容易失败 爱情需要冷静的头脑和强烈的自我压抑能力,需要男女双方认真的态度,而军校大学生的个性却未发展成熟,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尤其是对终身伴侣的选择是不确定的角度,同时对恋爱中的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所以感情很容易随着环境而变化,最终导致失败。具体到异地恋来说,由于距离的影响,恋人之间无法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容易产生猜疑,时间久了分手几率大;而本地恋违反纪律,不被认可,恋爱对方心理压力大,加上军人就业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毕业后两人天各一方,毕业即分手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3、军校男女比例失调,容易产生单相思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果只有一方投入感情,另一方没有感情或不想与之沟通,就形成了单相思,也称暗恋。由于军校学员中独生子女较多,军校环境封闭,管理压力大,学员容易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这时来自异性的关心就显得特别珍贵;再有军校学员由于接触异性的机会少,容易因感情过敏而发生单相思。例如,大一的小张某天去图书馆,由于想家而情绪低落,一大二女生前来安慰,从此小张对该女孩印象深刻,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图书馆跑,希望能再次遇到她。小张这样的情况在军校里并不少见。 二、军校学员如何应对情感问题 军人的职业意味着牺牲,意味着奉献,但军人也是一个自然的人,也会遇上情感问题,当你对异性有兴趣,当你和他(她)是有感情的,当你遭受失恋的痛苦,如何调和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从感情中解脱出来呢? 1、单恋了怎么办 单恋也叫单相思、暗恋,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爱为特征,是一种畸形的爱。单恋者的爱不求回报,即使知道对方不爱自己,还一味的追求。单恋者在他们的心中不断的斗争,理性告诉他(她)这样的感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情感却难以从这个网中挣脱出来。那么如何超越自我,战胜感情呢?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爱情和友谊之间的界限。友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展成爱情,但不等于爱情,因为爱情以异性间的性爱为基础,是建立在男女之间的一种高尚和纯洁的情感;爱情的目的和归宿是两性结合、家庭的组成;爱情是专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对男女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友谊没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和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把握好尺度,要意识到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如果对方不爱你,只是出于礼貌或把你当成朋友在交往,那么这样的好感不是爱情。 其次,要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感觉是不是错觉。单恋者往往对对方的言行、眼神反复琢磨,感觉对方也爱上自己,事实上,这种被扭曲的感觉往往是一种错觉。单恋者往往把对方理想化,他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与对方紧密相连,并在他(她)身上形成晕轮效应,似乎有了他(她)世界才会如此美丽。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真正的爱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想象,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感触到的。如果爱是一场梦,最好是早点醒来,告诉自己擦去灰尘,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寻找失落的自己。 再次,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酸葡萄效应指的是失恋者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那样说:“葡萄是酸的”。比如指出一些前恋人的缺点,有助于打破理想化倾向。甜柠檬效应则是把自己的优势列个表,找到自己好的地方,恢复自信,从而减少痛苦。这样降低别人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许你会觉得你的单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找到更合适的人在等你。 最后,情感的升华。单恋只不过是爱情的“海市蜃楼”。因此,单恋者必须尽快从他们 编织 的这个网络中突围出来,把握感情的舵的方向,用理性战胜情感,实现终极的超越。如果单恋是痛苦的,那么久把你的痛苦投入到生活、投入到学习中,把痛苦转化成激励你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以渊博的知识抵御悲伤的侵蚀,用善良而宽广的胸怀去关心和照顾他人。 2、恋爱了怎么办 我们不提倡军校学生恋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男女学生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并逐渐有了良好的印象,有的同学甚至偷偷的恋爱了。违反了规定的恋爱双方,其实心里是非常矛盾的,主观上由于禁令不想继续下去,但又不能从感情中立马抽身出来。对于他们的困惑和麻烦,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首先,请记住,军校学生不允许谈恋爱的规定。虽然心情是痛苦的,但必须不断地对自己说,“如果你真的爱他(她),就不能接受他(她)的爱,不能让他(她)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不能让他(她)为我耽搁了学习;如果爱他(她),就要保护这爱的萌芽,不要让它过早的暴露,而让爱情之花在应该盛开的时候盛开。”你要把这个想法与对方委婉地说,如果他(她)是真心爱你,会理解和尊重你,在行动会支持你,让爱情之花在毕业后再盛开也不迟;如果他(她)因为你拒绝而沮丧,或者开始恨你、侮辱你,证明你此时的拒绝完全正确。 第二要区分爱情和学习哪个更重要。爱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平衡发展的契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拥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 记忆力 和接受新事物的快速度,是学习的最佳时间。既然是学生,就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在军校里,各种考核达标会接踵而至,而且要求很高。军校是全程淘汰,必须一路过关斩将,通过所有课目考核。这个时候一旦分了心,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肯定学不好。一旦被淘汰,身上所有的光环将骤然失色,等于自毁前程。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理顺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学业的爱情就像在沙漠里播种种子,缺乏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土壤,迟早会枯萎。 第三面对感情的冲动要学会冷静处理。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不成熟,思想波动比较大,对于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终身伴侣还缺乏全面的理性思考,因此,两人之间的爱情倾向于纠纷较多,这种浪漫的成功率是低的。若这种感情任意发展,不顾及条令条例,不顾及校风校纪,最后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习或工作。真正的爱是,双方有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信念,都是理性的高尚的感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有理性地把握“爱的火候”,控制“情”的温度,爱情会永远与你在一起。 第四在爱情中相互支持。有些恋爱中的学员认为他们找到了真爱,他(她)是我一生寻找的人。如果确实是真心相爱,应严格遵守学校 规章制度 ,交往时保持分寸,不应因为爱情影响学习训练,而要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应努力自我增值,彼此互相鼓励、支持,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努力克服爱情的消极影响,尽力发挥爱情的积极作用,使爱情成为进步的催化剂。 3、失恋了怎么办? 失恋是恋爱中的一方不再爱对方,因此终止与对方的爱情关系。失恋是双向的,也许你正在热恋中,对方提出断绝关系,也可能是自己在恋爱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对方,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一次痛苦的经验。如何正确对待失恋,尽快走出失恋的阴影呢? 首先,很显然,爱并不是生命的唯一内容。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难道男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的一生是要控制一个男人吗?不,从来不是。”爱情是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明白这一点,就理智地认识到痛苦无用,应该尽快解脱出来。 第二不要因为失恋而失去对自己和别人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失恋的人总喜欢把问题归结为某一方,或者是我的问题,或者是他(她)的问题。要么是自己不值得爱,要么是对方不值得爱。严重者甚至把失恋等同于失败,对自己和别人失去了信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爱,不相信还会有人再爱自己,或者不相信还有人值得他们的爱。如果我们能改变一种 思维方式 ,把失恋看成是两个人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彼此不适合,决定中止关系。这样去看,失恋不再是那么的无法容忍的错误。相反,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重新寻找恋人的经验。这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的经验。 第三建立“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爱情不是前世唯一的爱。事实上,适合你的条件的异性在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既然这样,就没有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了。。这个世界是非常大的,可以尝试很多的机会,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我们将能够找到彼此非常满意的终身伴侣! 第四不要幻想不现实的“破镜重圆”,成为已逝去爱情的殉葬品。一些年轻的朋友在失恋后,长时间不能摆脱过去的恋情,每天靠重温旧梦生活,并报着侥幸心理,期盼着“破镜重圆”,重归于好。殊不知,爱情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一厢情愿、勉强结合会带来更多的不幸。所以,这是在追求一个不现实的“空中楼阁”,是非常不明智的。 [参考文献] [1]顾南希.异性交往,把握好“度”很关键,青春期健康,2015年15期. [2]姚立.当代大学生 人际交往 特点及其交往障碍浅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3期. [3]魏琳.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4. [4]罗建华,梁斌.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3期. 猜你喜欢: 1.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2. 爱情心理论文 3. 大学爱情心理学论文 4. 爱情心理学文章 5. 爱情与心理学论文

恋爱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恋爱进一步的关注,恋爱心理学的“知名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考证证明,人体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等荷尔蒙与爱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恋爱学论文。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恋爱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促进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所倡导,力求用一种开放、欣赏得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赛利格曼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二十四种美德。二是积极的情绪,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幸福民主的家庭环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眠教授引入中国,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恋爱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调节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结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思想的相似。首先两者的研究思想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将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两者都重视预防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塑造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预防,其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而提供服务,促进成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社会心理预防。

(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塞利格曼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1]。由此可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大学生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对其恋爱观的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恋爱行为,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二)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总目标:

①了解正常的恋爱心理,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

②协助成员认知爱情成分,并澄清自己的择偶条件,建立切实的择偶标准。

③协助成员建立恋爱关系间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恋爱观。

④协助成员理解爱的发展,了解阶段矛盾,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⑤协助成员感悟爱是成长,正确掌握失恋时的自我调适之道。

⑥协助成员分享愉悦的恋爱关系。

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体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情绪)

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

参加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共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10人曾经谈过恋爱,4人尚未恋爱(大三6人,大二4人,大一4人)。

团体辅导设计:本次辅导进行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次辅导的时间为2h.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进行。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爱的.相聚、爱的认知、爱情地图、爱的轨迹、爱的成长、爱的分享。

团体活动地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开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团体辅导方案,不仅扩展了大学生恋爱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升恋爱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积极心理学恋爱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真实恋爱的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增强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并在同质团体里,其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的反思和展望。由于现在国内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部分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等的团体辅导,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辅导的训练。而在中国知网上用“积极心理”和“团体心理辅导”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只有五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积极的主观体验等方面,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在未来,高校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1]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66-268.

[2]祝楠,王宁霞,魏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5.

[ 恋爱心理学论文 ]相关文章:

1.恋爱心理学从色彩看他的性格

2.关于7大恋爱趣味的心理学

3.教你摆脱单身的恋爱心理学

4.恋爱心理学详解

5.恋爱心理学:八种女人最让高富帅心动

6.女人恋爱时的心理

7.女生恋爱时的心理

8.恋爱时女生的心理

9.剩女们的恋爱心理

10.恋爱恐慌症

变态心理学课程论文范文2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女性犯罪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提及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温柔、贤淑,然而古往今来都不乏“坠落天使变恶魔”的 故事 。在现代社会,女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她们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犯罪日趋增多的问题。也许是无知让她们误入歧途,也许是物欲让她们坠入深渊,也许是畸爱让她们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都有她们特殊的心理过程。本文在近年来女性刑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女性犯罪特点及犯罪心理,希望能为预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关键词 犯罪 情感 心理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592(2013)11-283-02

一、基本情况

从案件类型来看,女性犯罪罪名较为集中,主要为侵财型犯罪(盗窃、),故意伤害、性犯罪和毒品犯罪。据统计,上述四类犯罪约占我市女性犯罪案件总数的50%以上。女性由于体力上明显弱于男性,心理上胆小怕事,因此多实施轻体力、隐蔽性的智力型犯罪,较少实施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同时,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多为被保护对象,因此社会上对女性的警惕心理容易降低,女性更为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并且女性也善于利用该性别优势,因而女性实施等侵财犯罪活动与男性相比容易得手。

从受 教育 程度来看,女性罪犯多集中于小学、初中 文化 。文化程度是影响犯罪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低则认识水平也相应较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性格偏激、狭隘,遇事容易感情用事,易采取片面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受教育水平与法律意识水平成正比,低文化水平人群多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甚至不知自己的行为已触犯法律。再者,受教育程度低者过早地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因认知水平有限,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到他人的唆使、欺和利诱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文化程度低导致找工作受限,迫于生计,也有女性走上盗窃、卖淫的犯罪道路。

从犯罪频率上看,女性罪犯基本为初犯,累犯和再犯的几率较小,累犯的情况主要发生在盗窃、、贩毒案件中。

二、女性犯罪特点

(一)情感犯罪居多

女性是天生的情感动物,感情细腻、丰富、敏感,且多为感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女性控制感情的能力明显不足,情绪稳定性差。司法实践中发现,许多女性暴力犯罪的动因源于情感问题,她们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扭曲,犯罪对象也多为她们感情的倾注者(如丈夫、情夫,近年来针对第三者的暴力犯罪有增多趋势)。当女性对某人倾注了感情,做出了牺牲,换来的却是冷漠、打骂、背叛、甚至抛弃时,女性往往会产生愤怒、嫉妒、仇恨心理。该些负面心理如没有畅通的排解 渠道 ,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在强烈刺激下,仇恨的洪水就会冲破理智的闸门,从而产生残酷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报复行为。

(二)加害者受害者难分

在很多案件当中,女性犯罪嫌疑人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两者之间存在转化过程。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女性在受到伤害后(例如家庭暴力、丈夫婚外情等),通常会委曲求全,希望以此挽回感情,但现实又常事与愿违。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强烈的报复仇恨嫉妒心理,在该心理的驱使下,部分女性实施了暴力犯罪。另外,一些青少年女性在本应茁壮成长的年纪,因缺少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和正确引导,走上犯罪道路;再如一些被性侵害的女性,因无法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自暴自弃,最终身陷囹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法律上,她们的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法意;但情感上,她们本身也是受害者,有“情有可原”之处,社会应当弥补对她们缺失的关爱。

(三)多团伙作案,女性在其中扮演从属性角色

在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要求女性“在家从父、嫁夫从夫,夫亡从子”,因而女性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这主要是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现代社会,女性仍对男性表现出强烈的依附性。女性多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同时她们一般不是主犯,多带有胁从、被教唆、帮助犯的特点。

三、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多由于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情感与归属需求(如爱情、婚姻)、尊重需求(如成就、地位)未被满足而实施过激行为,以致触犯刑律。以下着重分析几种常见的女性犯罪心理。

(一)嫉妒、仇恨、报复泄愤心理

相比较男性,女性一般承担更多的家庭职责,投入在家庭建设上的时间和心血也更多,因此女性对于婚姻家庭的期望和重视程度远超男性,一般表现为希望婚姻延续、家庭幸福。但现如今婚外情现象日益蔓延,使得部分家庭陷入情感危机;家庭暴力现象仍屡禁不止,为女性犯罪埋下不定时炸弹。

1.家庭暴力

封建时期男子凌驾于女子之上,认为可以对妻子随意打骂,该种思想至今仍有残余,尤以农村为甚。执法机关一般不插手普通家庭纠纷、居委会村委会不管也是常态,这也导致女性在家庭暴力中长期处于无助境地。加上性格懦弱、经济不独立,以及“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妇女受到家暴后常选择默默忍受,这又进一步助长了丈夫的暴力倾向。当仇恨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性格偏激者会产生“鱼死网破”的复仇心理,此时琐碎的小事就会触动“情绪的扳机”,用她们特殊的方式发泄对婚姻的不满,因此我们看到弱女子身上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大案。

2.婚外情

除了家庭暴力外,夫妻之间的不忠实也是造成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当今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弱化,诱惑因素逐渐增多,一些人产生了扭曲的婚恋观,对家庭不负责任,纵情过度,男性在该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学上认为女性的原则性、精神性较强,对婚姻的期望值也高于男性,因此一旦婚姻家庭出现变化,女性极难接受变故,心理极易发生扭曲,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自己的原则,以求精神上的慰藉。此类案件中,被害者多为丈夫或情夫,但近年来“原配怒杀小三”的恶性犯罪增多,影响恶劣。杀死情敌固然存在一时激情冲动犯罪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对扫除障碍、恢复原有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样的,作为第三者的女性,也会因为被冷落、抛弃而产生仇恨心理,或是出于为自己的感情扫除障碍的目的,采取极端的 方法 解决感情问题。 (二)逞强斗狠心理

心胸狭窄、小心眼也是女性的标签之一。心胸狭窄的女性自我排解情绪的能力普遍差,极易产生争强好胜心理。平日细小的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如没能及时化解,容易形成积怨以致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例如我市2011年发生的一起恶性杀人案件,邻里间因琐事产生纠纷,长期不合。案发当日,母亲、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共同商议如何报复,并积极准备作案工具。傍晚在家门口遇到被害人一家后,儿子、母亲、女儿、儿媳分别持匕首等工具共同打击手无寸铁的被害人,最终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数人轻伤的严重后果,最终上述几人均以故意杀人罪定罪。这种因邻里纠纷而导致的恶性凶杀命案并不多见,而全家人一起作案更是罕见。双方多年的恩怨,难解的怨气,酿成了一个人间惨案。该案件三名女性罪犯的犯罪动机外表上看只是个“气”字,其实质是心中没有法制观念,因为某些微小利益受到侵犯或者受到损害便放纵宣泄,逞强斗狠,走上犯罪道路。

(三)铤而走险心理

在现代社会,女性在继续相夫教子责任的同时,也部分地承担起了家庭供给,更有单亲妈妈等群体几乎需要独自供养家庭。然而,女性在就业、待遇等方面极易受到歧视及不公正待遇。部分女性无一技之长,无固定职业及住所,缺乏生存能力,为生计容易为财而铤而走险,实施盗窃、、色情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

(四)爱慕虚荣、急功近利心理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投入最小、利益最大”的功利性也潜移默化着民众的价值观,女性爱攀比、好嫉妒的性格特点更加剧了这种现象。当现实与理想无法平衡时,部分女性迷失方向,有的走上盗窃、、贪污、受贿的不归路,有的贪婪地出卖肉体换取不义之财;有的甘愿做第三者,埋下犯罪隐患。心理学研究分析,女性的意志力弱于男性,在具有同样的接触钱财物的情况下,女性更容易为贪婪所侵袭。并且,女性的认知系统较为薄弱,很多时候都是以自己的低级需要和直接 经验 为标准,因此很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诱惑,从而沦为他人的犯罪工具。

(五)自暴自弃,放纵心理

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因此在遇到挫折、创伤后容易颓废,产生消极厌世情绪,进而“破罐子破摔”走上犯罪道路,该种情况在性犯罪中多见。对于性过错,社会对女性的批判明显多于男性,在强大压力面前,一些女性不敢、不愿、甚至不能通过正常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继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沦为卖淫女,进而极有可能演变为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者。

(六)无知、盲从心理

该种情况多发生在未成年女性,该群体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未完全形成时即接触社会,从而误入歧途。

女性犯罪虽然在绝对数量少远低于男性犯罪,但其上升势头明显,其对于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对女性犯罪心理的分析,针对不同的犯罪心理,设计不同的应对策略,可以为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提供思路。笔者倡导在社会上多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多打温情牌、亲情牌,及时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化解,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犯罪诱因。当然,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同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女性自身、家庭、社会多管齐下,将保障女性权利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各类事务中来,但是与此同时也导致女性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女性犯罪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 女性犯罪 心理分析 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瞿业,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40-02

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条重要的维系纽带,那就是女性,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心理特征相对于男性来说,最突出的在于富于更多的情感,因此女性的神经系统兴奋程度更高,在受到刺激时很容易产生各种敏感的反应。基于此,女性的犯罪现象要比男性少很多,不过一旦女性成为罪犯,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情节。最近几年以来,女性犯罪行为逐渐增加,阻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女性犯罪心理,提出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成为了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

(1)暴力犯罪。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暴力犯罪的现象要少很多,不过随着妇女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社会活动中的参与范围越来越大,女性暴力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现阶段女性故意伤害及杀人犯罪等问题愈加严重,而被伤、被杀对象则主要为丈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被动性。(2)财产犯罪。相关调查资料表明,女性财产犯罪的概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盗窃、贪污及罪等,该类犯罪是女性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3)性犯罪。在整个女性刑事犯罪案件中,性犯罪的比率最为突出,并且严重腐蚀到了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其主要特点为流动性、隐蔽性及依附性等,主要表现为聚众淫乱、引诱或容留妇女卖淫罪等。

(二)女性犯罪的具体特点

(1)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被动性。虽然目前社会发展中强调男女平等,但是由于男权主义仍然在家庭关系中广泛存在,家庭暴力问题的频繁发生导致很多妇女无法再继续忍受虐待,一部分女性并没有通过法律形式维护自身权益,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女性犯罪的主体具有年轻化、高文化程度的特点。有调查研究发现,女性犯罪的特点越来越趋近于男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犯罪在逐年增加,而且女性犯罪存在年轻化的特点。(3)女性犯罪的手段具有明显的欺性。由于性别差异,女性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通常都不会直接采用暴力手段,而是通过、投毒以及盗窃等方式来达到犯罪目的。(4)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由于女性受到生理条件的局限,在体力上弱于男人,因此在社会中是一类较为弱势的群体,所以很多女性犯罪人多会为男性犯罪人进行踩点或者为其提供更多的犯罪工具,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团伙犯罪当中。

二、女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一部分女性在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人格缺陷。相关部门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关系比较紧张,甚至是在一些关系破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都存在冷漠、阴郁等特点,而很多少女为了逃避家庭带来的不愉快,过早的在社会中游荡,想要从中寻找更多的安慰,不过由于其在社会中接触了很多不良因素,最终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2)家庭暴力可以说是家庭美满生活的腐蚀剂,同时也破坏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很容易造成婚姻的破裂,子女在此时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在农村,发生家庭暴力的概率要比城市高很多,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这些家庭中的女性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地位较低,受到丈夫的打骂是经常的事情。一部分男性由于受到男权主义的影响,认为丈夫永远要比女性地位高,可以随便打骂妻子,甚至于一些女性觉得在遭受到暴力虐待之后是一种家丑,难于对外人启齿,因此一旦这种伤害超出妇女的忍耐底线,她们都会直接通过伤害或者杀害的方式来反抗丈夫,从而形成犯罪。

(二)社会因素

(1)社会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而且儒家文化中推崇女性要“三从四德”,千百年来压制着女性的自由发展,导致很多女性的心理遭受到长期以来的压制。(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观念遭到了彻底的颠覆,逐渐开始塑造现代新型女性,导致很多女性产生了强烈的“高消费”欲望,很多女性的“拜金”行为明显,她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财富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3)外界传媒的不良诱导也是女性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黑色反动的、黄色淫秽的文化传播,直接影响到了女性正常人格的塑造和形成。

(三)个人性格因素

从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自身因素来看,通常可以分为不良心理、变态心理以及精神疾病症状等三个大类。其中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遭受长期的压抑而变得暴躁,产生较强的报复心,还包括较强的贪婪欲望及明显的自私心理等。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一些妇女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逐渐产生了严重的贪婪心态,导致其愈加爱慕虚荣,使得其为了尽可能的满足自身产生的畸形需要,不惜采取犯罪手段来谋取利益。此外,还有一部分女性在刚开始时通常都处于被害状态,但是由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维权意识淡薄,逐渐在后期从被害者的身份转化为害人者,伴随着其强烈的报复欲望最终发生犯罪行为。

(四)个人生理因素

在女性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为性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女性个人生理因素的影响。首先,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青春期变化要早一到两年,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量多于男性的雄性激素,因此会过早的对异性产生更为敏感的体验。其次,生物学上认为,当女性在处于月经期、怀孕期以及绝经期等各个生理周期时,会直接对其生理状况及心理状况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一部分女性还会由于植物神经的紊乱,导致大脑皮层失调,很容易产生心烦易怒的情绪,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将会大大增加女性犯罪的几率。 三、女性犯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女性心理知识的教育力度

女性犯罪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并且会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 反思 。因此,应该将加强女性心理知识的教育力度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女性进行 心理 健康知识 的教育力度,通过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及相关讲座等,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橱窗等各类型的宣传媒介,营造女性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加强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咨询及治疗机构的建设,在市场机制的促进下,促进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要充分的认识到,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人的努力,因此提高教育团队的素质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在保证数量的同时,针对现有的教育工作人员,大力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必要技能的培训工作。最后,还应该不断完善女性心理健康的测评制度。通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女性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不断的从信息反馈中寻找问题、改正问题,确保心理教育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加强女性思想水平的认识程度

一方面,要重塑妇女的传统观念。中国儒家文化自古以来推崇女性应该“三从四德”,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发展。随着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变化,女性婚姻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大部分女性犯罪就是因为在处理家庭婚姻矛盾时发生的,因此如何正确解决家庭矛盾已经成为了这些女性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现阶段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倡导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在遭受到家庭暴力的破害时,在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诱惑时,一定要保持冷静,通过正确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一部分女性的生活态度过于消极,而改变这些女性的思考方式也是一个重要任务,帮助女性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确立新的生活目标,有利于降低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对女性犯罪个体进行心理治疗

针对女性犯罪个体,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快相关心理矫治机构例如劳教所、戒毒所以及监狱等的建设,同时要做好犯罪个体的心理治疗工作。由于现阶段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很多机构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严重缺乏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针对这种状况可以加强与大专医学院校以及医院等的合作力度,配合社会力量来做好女性犯罪个体心理治疗工作。另外,我们要不断的更新和借鉴现阶段心理科学的相关知识与原理,根据我国女性犯罪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尽可能的起到改善女性犯罪心理治疗的效果。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女性犯罪个体的心理治疗并不是特殊的治疗,其与一般心理治疗的本质是一样的,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她们当作犯人来看待,而是应该将其作为病人,尊重她们的人格,与他们友好沟通,建立融洽的治疗氛围,增强她们的自我整合能力,改变她们的心理结构,使其逐渐对其生活方式感到满意,从而改善女性犯罪个体的心理状态。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女性犯罪需要得到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犯罪心理进行了分析,因此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预防并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颖.试论女性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控制.法制与社会.2009(8).

[2]肖兴政,郝志伦主编.犯罪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海燕.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与对策.中外企业家.2008(2).

[4]王海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现状及趋向.政法学刊.2005(1).

[5]王金玲编.社会转型中的妇女犯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王骏.新时期女性犯罪原因论.鄂州大学学报.2004(1).

浅谈女性犯罪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关于变态犯罪心理学论文

2. 浅谈青少年犯罪论文

3. 大学犯罪心理学论文

4.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犯罪心理与预防论文

5. 试论犯罪心理痕迹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的作用论文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与义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状态。最后是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随着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感染,甚至是影视作品所追求的享乐、暴力等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取向产生影响。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重视感情的交流,当被人误会、议论甚至发生纠纷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自我否定。

2青少年的心理现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竞争性的增强,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在校青少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从中学升入大学,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而一些学生从一切都由父母操办进入一种一切靠自己动手的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清洗。不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导致一些同学情绪不稳,甚至有人萌发了退学的念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是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未来就业选择等方面,学习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青少年都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青少年中人际敏感、偏执、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青少年对成功期望值过高,当遇到挫折、生活不幸时都会将他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的现实深渊中,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酿成悲剧。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3对策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即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有关研究也早已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便会通过一定途径导致生理疾病。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就会有可能相互转化,导致病上加病。所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对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极为重要。体育运动与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无论是强度、内容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足球比赛需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不怕困难、团队协作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豁达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因而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生理与心理的抗压能力,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竞争的下移使广大中学生饱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学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第三次全教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3(4):19-22.

[2]高发民.体育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袁存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44-46.

[4]伍国典,张程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8(1):29-31.

[5]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由于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马斯洛认为充分自我实现的青少年就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而美国学者阿特金森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能够承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稳定与协调的人格结构的青少年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几种标志:一是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到自豪,又不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沮丧,保持自尊,自信;二是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既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又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是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以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欣赏多于憎恶;四是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行为协调,心理平衡;五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待事物乐观开朗,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威克曼根据青少年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分为外攻性问题和内攻性问题,外攻性问题与对待他人有关,如旷课、挑衅、反抗、不合作、撒谎、盗窃、打架、破坏公物等叛逆行为;内攻性问题与对待自我有关,如退缩、消极、悲观、自卑、自残、自杀等自我贬低行为。威克曼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外攻性问题,高估其严重性,并想尽方法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进行约束。而时常被忽略的是具有自贬性的内攻性问题,其往往是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根源。所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内攻性问题。只有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国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外攻性问题

1.自私

都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但是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自私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风气盛行。所以,有很多人说,自私是人之本性。正如一句民谚所说,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它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它的一部分。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在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之后,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并灌输类似“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以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仍然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凡事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会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自私不仅仅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引发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2.叛逆

引起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身心发展不同步。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发育,使其产生长大成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不依赖家长、老师独立做很多事情。但是事实上,青少年时期只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其能力还是不足的,思考问题还是幼稚的。所以,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青少年仍然是需要指导和照顾的小孩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然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反感,他们的成人感驱使他们去反抗。由于担心自己的存在被忽视,青少年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以渴求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叛逆心理虽然没有发展到不健康心理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当它遭受刺激,反应强烈时却也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等同于变态心理,但是已有变态心理的特征。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一定要加以重视,平时要能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其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地交流。

(二)内攻性问题

1.抑郁

常言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这句话渐渐被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所打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而饱尝愁滋味。因为青少年不需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青少年会抑郁,会有解不开的心事。但是,单就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交友障碍这些成年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就足以摧垮部分孩子的心理防线。青少年的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即与青少年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乐观,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对生活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而有些孩子,则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与人交流,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的消极面,不善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当生活中遭受意外挫折时,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第二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危人群。

(2)外在因素,即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社会影响有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思想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良的物质保障但却忽略了与其心理上的沟通。同时,社会上评断标准的失误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分地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内在品格的培养,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对。长此以往,青少年生活在迷茫,不自信,忐忑之中,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继而引发抑郁症,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酿成一桩桩的悲剧。

2.自残

据调查证实,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把自残行为当作宣泄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自残与自杀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残者也许没有自杀的念头,仅仅是希望通过残害自身身体的方式获得快感。常言:“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青少年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因素。不和睦的家庭,过多的童年不幸,父母管教太过严苛,或者经常性地遭到辱骂殴打等,都会引发青少年的自罚、自残行为。二是自我施压。有很多青少年太过追求完美,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果的话,便会用自残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三是从众效仿心理。据有关报道,两名台北中学生为表义气,竟约定同时用刀具割手腕,然后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以作为标记。此等自残行为竟被同学们认为颇有勇气,十分英雄,纷纷效仿。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在盲目地追逐他们所认为的“潮流”。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自残现象已经越演越烈,各种关于青少年极端自残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3.自杀

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自杀可以分为: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两类。前者是想用自杀对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动辄以自杀相威胁。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对于自我自尊心保护的逆反心理,其内心还是希望更好地生活。而后者则是由于悲观厌世所致,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往往这种青少年都深深地遭受常年抑郁的折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觉得生不如死,以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无论是作为一种手段的自杀,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的自杀,都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不管何时,家庭教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溺爱型。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自我感觉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事实却是害了孩子,过分地溺爱,养成了一个个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懂得分享,难以合群。放任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自认为这样做是效仿西方的自由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养成孩子不骄不躁的好品行。殊不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人生轨道上有着正确的行驶方向。此外,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不良品性。专制型。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干涉过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听从自己的所有安排。孩子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私人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孩子稍加反抗,或达不到家长的预期要求,就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出现体罚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反感越积越多,这不仅会影响与父母的感情,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过度教育型。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自己曾经没有做到而后悔的事情,总希望子女能够替自己做到。这样就会不顾及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学特长,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比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留下了不良的心理隐患。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

中国自古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很多人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的学校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似乎成为评断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在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每一次考试都等同于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导致孩子心理超负荷运行。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孩子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双休日也要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学习,根本就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孩子因此身心疲惫,精神紧张,一遇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便恶劣情绪郁结心头,久而久之,遂成病态。曾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我真怕考不上大学,老师说考不上大学的话,一辈子就完了,将来肯定没有多大的出息。”高考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发育,待完善的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稚嫩脆弱。学校不恰当欠科学的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一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就产生一定前途无望、理想成空的想法,最终抑郁成疾。

(三)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上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一直与外来文化处于一种持续冲突又相互妥协交融的状态。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目前很难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整合。文化的迥异很容易导致人们对于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这增加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难度,造成青少年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心中的迷茫、焦虑不适,行为出现偏差、越轨。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一是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二是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沉溺其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寒暑假宅童问题都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三是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越来越封闭,甚至出现了居住十几年还不认识周边邻居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致使孤独感增加。青少年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使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源入手,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友好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还可以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之爱,健康阳光地成长。首先,作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彼此想法发生冲突时,不搞强权管理,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慢慢地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观念,同时也接受孩子的认知想法,从而对事物达成共识。

(二)学校科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非过分重视学习结果,按成绩把孩子等级化。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真正地放弃比较,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讲座等活动,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或者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通。

(三)社会媒体环境积极引导

爱情心理学论文题目

从幸福的角度而言,爱情是一件人生大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情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爱情中的心理学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就要属个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了。然而我们大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之后,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变化也日益明显出来,对于异性的兴趣,吸引在走过懵懂,悸动的年纪之后有再一次萌发出探求的渴望,这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有必要做带有个人思考性的论述,以期望能廓清思想上的迷雾,解放从前的狭隘心理,正视和纠正个人的心理误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过由我这个还不曾涉过爱河的人来讨论爱情似乎有一点可笑。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正式地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讲讲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现状:异 *** 往困惑。异 *** 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 *** 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 *** 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 *** 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 *** 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如果感觉来了,想谈恋爱了,怎样慧眼识佳人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也就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区域性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错误,产生一个人一好百好的感觉。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负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以肯定积极为主的评价。晕轮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谈恋爱,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对于心理成长也算是必经阶段了。这同样也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与宣泄,这种宣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压抑自己内心的对于异性的向往,吸引的情感,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摧残与伤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很吸引自己的异性,在有些问题上面你与他她能够产生共鸣,而且自己也同样有着想要再次擦出思想火花的时候,就可以礼貌地讲究方法地向他她说出你的想法。请不要以为这太丢脸了或者是无礼的表现,相反这才是你自己真正尊重潜意识中那个“自我”的表现,是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消极的克制。当然这也是对于他她的尊重,因为你对于他她在这一点上是绝对诚实的!没有欺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内心。对于这爱慕的表白,能够勇敢地迈出的人终究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主人,因为她他做到了释放情感压力,超越了从前的自己,意味着一个新的自我的重生。然而尽管如此,这对于自己内心纯真的甚至略带稚气的真诚独白的流露还是存在风险的,当然是存在遭拒的风险,而且这一过程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那个真正勇敢的人终究还是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对于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总是会有收获的,要么是爱情,要么是内心的安宁,这样挺好。当然对于那些对于感情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不去倾吐自己的心声,而是任其在自己的内心百转千回,那就是暗恋了,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有体会的了。

那么,暗恋是什么?暗恋就是一个人偷偷地喜欢上另一个人而不让他她知道。就如泰戈尔笔下写到的那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暗恋最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向心爱的人表白,另一条就是把这份爱意珍藏在心底。也许暗恋是一个人情感的最初阶段,只有当你去暗恋一个人,才证明你已经对异性有了渴望,这应该是内心逐渐成熟的表现和正常需要。

例如: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他还是15岁的中学生时,热恋上了德.维耳松小姐,被无情地抛弃了,曾经十分痛苦。普希金14岁时写下了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情网。”这种奇妙感情的出现是青春苏醒了,这是存在的庄严召唤,少年的初恋,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体谅、同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是一个讯号,应该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预警讯号:注意,爱情萌芽了!其实呢,痛苦,失望是因为对于所表白的异性有着一种自设的幻想,明白因为有偏好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一定得付出机会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恋

爱心理,这也可见爱情是双方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又是两个人共同构建起的平台,只有在双方付出与回馈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加深,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

有那么一句话:“谁都害怕受伤,却不能因此而不去尝试。”所以请认真地理性地对待内心对于爱情的呼声。

我真心愿天下有情、有缘人终成眷属!

二:如何让爱情保鲜

摘要:

有人说过,天天在一起,爱情的炽热能6天;如果不天天在一起,爱情的 *** 也只能保持三年。之后不是转为亲情,就是化为陌路。我们不去探讨这句话的科学依据,却能让我们体会到:要想让我们的婚姻能过的有滋有味,就得需要天长日久的经营。那么如何保鲜爱情呢?

关键词 爱情、保鲜

品位爱情的滋味。我们从小就看童话、听故事,每每都是经过千回百转,结尾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人再继续关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婚后的生活。在《怪物史莱克2》中,我们看到当英雄和美女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后,生活的繁琐,养育子女的烦累,都让原本美好的爱情,陷入疲惫。其实我们看到心电图,上下波波折折,说明这个人还活着,如果变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离开了。所以,生活就是这样,快乐、痛苦、欢笑、眼泪混杂在一起啊。体会每一种味道,这才是生活的本貌。

懂得从细小的生活开始经营。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目光投向明天,认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殊不知我们抱怨的今天,就是昨日离开的人的未来。活在当下,不要把美好的生活耗费在永无止歇的奔波中,认真体会每一刻的感受,吃饭的时候,好好体会爱人用心准备的饭食;散步的时候,慢慢体会彼此的陪伴;有争执的时候,用心换位体会对方的心情;困难的时候,真心给予对方最温暖的支援。时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对方。

学会包容。爱情是双人舞,一个人前进,另外一个人就要后退,这样才会舞动的和谐美好。如果两个人都要前进,除了碰撞,还能怎样啊?爱情的世界里,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他生气,你要退一步,不是你没有理,而是不忍心看他生气伤害自己;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她落泪,你要退一步,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不忍心看她伤心落泪憔悴了自己;爱情中没有对错好讲,爱对方,就让他她赢了一生又如何,他她幸福的一生,难道不是你幸福的一世吗?

学会营造生活的小情调。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世界生活,会有很多的小压力,小焦虑、小愤怒,回到家里,是我们调养自己的地方。记住彼此的生日,有意义的纪念日,给对方意外的小惊喜,一份精心烹制的美食;一个心仪已久的包包;生病时一杯热水,疲累时一盆温脚水。爱在点点滴滴,爱在一茶一饭。不断提升自己。每个人都要不停的吸收新的资讯,增长新的技能,让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气息,把它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分享,充实我们的生活。要健康。爱情一切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康,平时闲暇时光,可以创造机会,一起散步,或是从事一项彼此喜欢的运动,让欢乐和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

4 结束语

爱是责任、爱是力量!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恋爱你和他,保鲜靠大家。

参考文献

[1].书名:爱情心理学 作者:费洛伊德 作家出版社出版

题目:我的爱情观摘要:人偶尔会看不清,有个如此特别的人……就在他的眼前,对啊,爱情就是如此奇妙,她是甜蜜的她是苦涩的,那谈恋爱到底是在乎一个“谈”字还是一个“爱”字。爱情是一种交易——剔除一切花里胡哨的包装,一切都变得透明、简单、清楚、不含任何暧昧,这或许还有一丝诚实可信。关键词:浪漫 责任 爱情风险 分手浪漫的爱情爱情=脸皮+功夫+嘴巴+投其所好。如果一个人像空气一样靠近你,对你说: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把你的愿望当成自己的愿望,绝非自我暗示,而是情不自禁。如果一个人撩起你的头发盯住你的眼睛,轻声念你的名字。如果一个人围绕你就像空气围绕你一样,你会不会晕眩。说它遥远,可又倏忽而至。说它欲言又止,可又在心里宣言得一塌糊涂。说它放任却又掬在手心,推不开身边的篱笆,却推得开另一扇心门。被爱之前,我们是未启蒙的婴儿,被爱之后,我们像一方开启的古玉。你老了,头白了,谁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山峦它缓缓地踱着步子。恋爱,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恋爱的初期,男女首先要了解对方,语言交流成为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其特点表现一个“谈”字;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男女相互有了好感,内心萌发恋情,思恋成为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其特点表现一个“恋”字;当男女终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他们把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对方,山盟海誓则成为该阶段的一个主要内容,其特点表现为一个字“爱”字。所以,“谈”、“恋”、“爱”这三个字,就是爱情发展的三部曲。爱情释义L——Loyal——忠诚何为忠诚,是对自己所爱的人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没有了忠诚也就不会再有爱情的存在,双方都要将自己的爱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方中,是对自己爱情观的一种见证,对自己爱情的负责。总之忠诚是真正爱情的必备之物!O——Observant——用心 何为用心,自然很容易就会想到,对自己所爱的人用心,当然同样也不要忘记对自己用心,如果一个人都不能对自己用心,那还能对谁用心呢?所以对自己用心,善待自己,也是不可缺少的,用心是双向的,用心去理解爱情,才会让双方的爱情更加的牢固。总之用心就是爱情的桥梁通往彼此心灵的深处! V——Valiant——勇敢 何为勇敢,也许是要获得爱情的必备武器。这个武器很容易得到,因为就在各自的身上,可是也是人们所苦苦追寻的,爱情就是需要勇敢,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爱情,让自己的爱情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勇敢的去为自己的爱情而打拼,勇敢的为自己多爱的人而努力奋斗。总之勇敢就是爱情的武器为爱情保驾护航。 E——Enjoyment——喜悦 何为喜悦,就是在得到或是经历过上面的一切后所获得的果实,虽然这还是一颗未能成熟的果实,不过当看到果实的形成,你就会知道你自己以前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因此你们都沉浸在欢乐的喜悦当中。这时爱情的果实已经形成,以后还需要你和对方共同的呵护这个来之不易的果实。总之此时的喜悦是岁爱情的肯定为爱情而存在。 还有一种解释:“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 “O”代表Obligate(付出),爱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更多的爱,无私地去灌溉爱之苗。 “V”代表Valued(尊重),爱需要展示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 “E”代表Excuse(宽容),爱结实仁慈地对待,宽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恋爱心理恋爱是创造和谐美满婚姻的前奏,能否通过它来实现理想的目标,心理因素十分重要。不少青年恋爱失败,往往是由于心理障碍所造成。以下几种心理障碍需要调整。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人,只要求恋人围着自己转,听自己的话,为自己服务,迎合自己的性格需要,而不顾对方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因而也就很难得到异性的爱。有这种心态的人,只有改变只顾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才能说是具备了恋爱成功的基本条件。二、求全心理 有人把恋人过于理想化,把标准定得太高,超过了实际可能性。这样极大地缩小了择偶范围,减少了恋爱的成功率。特别是大龄青年,求全心理更为突出,结果一误再误。有这种心态的人要从理想化回到现实中来,及时调整择偶标准为时未晚。三、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条件很差。也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或职业原因或有过某些过失而产生。自卑心理易使个人孤立、离群,不愿在公开场合露面,不愿与异性交往。遇到理想异性时因担心对方看不起自己,不敢大胆追求而失去时机。有这种心态的人要振作精神,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四、从众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人表现是对恋人的看法缺乏主见。别人说好则自觉得意,别人说不好则会觉得不理想,往往因随波逐流而断送了自己的爱情。有这种心态的人,广听众议是好的,但要认真地分析判断,拿定自己的主意。五、男权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人不仅男性认为要比女性强,而女性也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强,女方要求男方的地位、文化水平要比自己高些,而男方地位、文化水平低于女方时,则没有勇气去追求女方,这是封建社会夫权统治思想的残余,有的青年男女还自觉地受到这种观念的束缚。克服这种心理的关键在于青年男女要真正领悟爱情的真谛,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六、迷信心理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有人为了自己的婚姻求神拜佛,算命看相,因而阻碍了青年男女恋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甚至酿成不幸。有这种心态的人应该树立科学观念,清除愚昧邪说的影响。现代的爱情观是以男女双方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前提,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因经,它具有如下四大特征:其一,自愿互爱,爱情是不可强求的,男女双方首先要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从而促使爱情关系建立和发展.其二,忠贞专一,爱情具有排斥性,男女双方应相互信任和保持依恋感,决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其三,相容到补,无论爱情双方存在什么样的个性差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心理相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满足需要,共同发展.其四,强烈持久,男女双方应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从而保证爱情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恋爱有风险 踏入需谨慎一、爱情质量风险爱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你情我愿,回归现实中其实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的初恋常常不成功,两个人都是初恋那简直就没有可能成功!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呢。很简单---->爱情质量问题!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来说,让他马上投入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中去会相当可怕,一般说来,爱情中采用一定的心里分析和经常更换爱的方法是提高爱情效率的重要手段,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没有经验的人常常会把爱情看作是个体对集体的完全付出而得到的回报,这样的想法则会影响爱情的最终成功。还有,当恋爱中的人出于竞争的需要,盲目提高爱情的真谛、夸张爱情的未来,而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是爱情风险的来源。二、爱情管理风险爱情管理风险包括爱情发生过程的方方面面,可能有人要问“爱情还需要管理“?这一听就是小孩子说的话,我们不要理这些人,都以为爱情是罗马假日呢!打个比方我们需要注意的东西,如:女朋友的生日、女朋友喜欢的东西(吃、穿等,当然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呵呵)、女朋友最放不下的前任男朋友、女朋友的习惯(回家路线、作息习惯等),当然这还有很多,靠大家自己去发挥,我只引出部分来给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女孩子都是很小气的,他们会被很多细小的环节感动的要死要活,所以忽略了关心女朋友的哥们们你们要注意了,做好爱情管理其实很重要,除非你不爱你的女朋友,这我没话说了哦。。。。。。。。。。。。。三、爱情外部风险爱情外部风险主要是指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身边异性朋友的等等。。。。。。这些风险常常被相爱者所忽略,可有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些爱情风险都是取决最终结果的最大障碍,留神她身边每一个细小的关系变化是控制这种风险的最好办法关于失恋,关于分手失恋,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失去的只是懦弱。在恋爱的季节,爱情是多变的。相爱的人虽然携手而行,但他们无须向对方承担过多的责任。面对周围太多的诱惑和太多的不定因素,人们的心思也有着太多的不定。于是,失恋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光临这个临时的两人世界。在这个季节,爱情就像天上的浮云,先盖在你的头上,一会儿可能就漂移到别人的头上去了。感情遭受遗弃会令人无比沮丧。无论是主动的一方还是被动的一方,都会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它不仅表现于一种现实的折磨,更有可能对一个未来的感情世界造成一种持续、深远的影响。恋爱就像嚼口香糖,嚼的时间长了会平淡无味,觉得平淡了就想放弃,但无论丢在什么地方,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结语:爱情——从爱开始,以情相守。相识、相知、相爱、相伴。所谓爱情,尊重、理解、关心、责任。

爱情心理学论文摘要

从幸福的角度而言,爱情是一件人生大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情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爱情中的心理学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就要属个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了。然而我们大学生在经历了青春期之后,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变化也日益明显出来,对于异性的兴趣,吸引在走过懵懂,悸动的年纪之后有再一次萌发出探求的渴望,这是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有必要做带有个人思考性的论述,以期望能廓清思想上的迷雾,解放从前的狭隘心理,正视和纠正个人的心理误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过由我这个还不曾涉过爱河的人来讨论爱情似乎有一点可笑。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正式地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讲讲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现状:异 *** 往困惑。异 *** 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 *** 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 *** 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 *** 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 *** 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如果感觉来了,想谈恋爱了,怎样慧眼识佳人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也就是指我们在对别人做评价的时候,常喜欢从或好或坏的区域性印象出发,扩散出全部好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或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有时也称为月晕效应或光环效应。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错误,产生一个人一好百好的感觉。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负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与人交往时,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对方了解我们的优势,以获得以肯定积极为主的评价。晕轮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谈恋爱,是一个感情发展的过程,对于心理成长也算是必经阶段了。这同样也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与宣泄,这种宣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压抑自己内心的对于异性的向往,吸引的情感,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摧残与伤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很吸引自己的异性,在有些问题上面你与他她能够产生共鸣,而且自己也同样有着想要再次擦出思想火花的时候,就可以礼貌地讲究方法地向他她说出你的想法。请不要以为这太丢脸了或者是无礼的表现,相反这才是你自己真正尊重潜意识中那个“自我”的表现,是积极的回应而不是消极的克制。当然这也是对于他她的尊重,因为你对于他她在这一点上是绝对诚实的!没有欺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内心。对于这爱慕的表白,能够勇敢地迈出的人终究是自己内心真正的主人,因为她他做到了释放情感压力,超越了从前的自己,意味着一个新的自我的重生。然而尽管如此,这对于自己内心纯真的甚至略带稚气的真诚独白的流露还是存在风险的,当然是存在遭拒的风险,而且这一过程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那个真正勇敢的人终究还是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的,对于能对自己内心诚实的人总是会有收获的,要么是爱情,要么是内心的安宁,这样挺好。当然对于那些对于感情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不去倾吐自己的心声,而是任其在自己的内心百转千回,那就是暗恋了,其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有体会的了。

那么,暗恋是什么?暗恋就是一个人偷偷地喜欢上另一个人而不让他她知道。就如泰戈尔笔下写到的那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暗恋最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向心爱的人表白,另一条就是把这份爱意珍藏在心底。也许暗恋是一个人情感的最初阶段,只有当你去暗恋一个人,才证明你已经对异性有了渴望,这应该是内心逐渐成熟的表现和正常需要。

例如: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他还是15岁的中学生时,热恋上了德.维耳松小姐,被无情地抛弃了,曾经十分痛苦。普希金14岁时写下了一颗火热的心被征服了“我承认,我也坠入情网。”这种奇妙感情的出现是青春苏醒了,这是存在的庄严召唤,少年的初恋,少年的爱情需要的是爱护、体谅、同情,需要温和的、适宜的气候。当羞怯的初恋的红晕开始出现在脸上的时候,对周围的人是一个讯号,应该要求真心真意地关怀未成年人的预警讯号:注意,爱情萌芽了!其实呢,痛苦,失望是因为对于所表白的异性有着一种自设的幻想,明白因为有偏好就会有选择,有选择就一定得付出机会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恋

爱心理,这也可见爱情是双方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又是两个人共同构建起的平台,只有在双方付出与回馈的不断互动中渐渐加深,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

有那么一句话:“谁都害怕受伤,却不能因此而不去尝试。”所以请认真地理性地对待内心对于爱情的呼声。

我真心愿天下有情、有缘人终成眷属!

二:如何让爱情保鲜

摘要:

有人说过,天天在一起,爱情的炽热能6天;如果不天天在一起,爱情的 *** 也只能保持三年。之后不是转为亲情,就是化为陌路。我们不去探讨这句话的科学依据,却能让我们体会到:要想让我们的婚姻能过的有滋有味,就得需要天长日久的经营。那么如何保鲜爱情呢?

关键词 爱情、保鲜

品位爱情的滋味。我们从小就看童话、听故事,每每都是经过千回百转,结尾是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人再继续关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婚后的生活。在《怪物史莱克2》中,我们看到当英雄和美女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之后,生活的繁琐,养育子女的烦累,都让原本美好的爱情,陷入疲惫。其实我们看到心电图,上下波波折折,说明这个人还活着,如果变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人就离开了。所以,生活就是这样,快乐、痛苦、欢笑、眼泪混杂在一起啊。体会每一种味道,这才是生活的本貌。

懂得从细小的生活开始经营。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目光投向明天,认为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殊不知我们抱怨的今天,就是昨日离开的人的未来。活在当下,不要把美好的生活耗费在永无止歇的奔波中,认真体会每一刻的感受,吃饭的时候,好好体会爱人用心准备的饭食;散步的时候,慢慢体会彼此的陪伴;有争执的时候,用心换位体会对方的心情;困难的时候,真心给予对方最温暖的支援。时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对方。

学会包容。爱情是双人舞,一个人前进,另外一个人就要后退,这样才会舞动的和谐美好。如果两个人都要前进,除了碰撞,还能怎样啊?爱情的世界里,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他生气,你要退一步,不是你没有理,而是不忍心看他生气伤害自己;要真心的爱对方,就是看见她落泪,你要退一步,不是你做错了,而是不忍心看她伤心落泪憔悴了自己;爱情中没有对错好讲,爱对方,就让他她赢了一生又如何,他她幸福的一生,难道不是你幸福的一世吗?

学会营造生活的小情调。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世界生活,会有很多的小压力,小焦虑、小愤怒,回到家里,是我们调养自己的地方。记住彼此的生日,有意义的纪念日,给对方意外的小惊喜,一份精心烹制的美食;一个心仪已久的包包;生病时一杯热水,疲累时一盆温脚水。爱在点点滴滴,爱在一茶一饭。不断提升自己。每个人都要不停的吸收新的资讯,增长新的技能,让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气息,把它带入我们的生活中,分享,充实我们的生活。要健康。爱情一切的基础就是拥有健康,平时闲暇时光,可以创造机会,一起散步,或是从事一项彼此喜欢的运动,让欢乐和健康滋养我们的身体。

4 结束语

爱是责任、爱是力量!若爱请深爱,不爱请走开!恋爱你和他,保鲜靠大家。

参考文献

[1].书名:爱情心理学 作者:费洛伊德 作家出版社出版

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恋爱的心理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职校恋爱现象的心理本质分析及教育应对》

摘要:爱情无疑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感情表现之一。但是现在的学生恋爱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方面它使人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恰恰是莘莘学子们敏感而又困惑的问题之一。处理得当可以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处理不得当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发展。笔者就当代学生恋爱的种种现象,分析了恋爱现象的本质原因,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恋爱;教育应对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4-02

当代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他们的恋爱观,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当前高校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一、学生恋爱现象

1.普及化当前,在学生里,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调查情况表明,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1/3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60~75%,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化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恋爱观:“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在他们的思想中好像进学校门就等于走进了“恋爱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20%左右。

3.公开化过去,学生谈恋爱很讲究各方民族文化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他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学校园,便能亲眼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聊得你亲我热的,旁若无人。

二、基于学生恋爱心理

青春期是绚丽美好和忧郁烦恼并存的时期,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感到惊奇和不安,内心体验着从未有过的感觉,以及由此带来更多的烦恼和困惑,正确的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他们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第一,理解爱的内涵。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挖掘。让学生理解,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责任是恋爱的基础,虽然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学生要明白,处于学生时代,什么是第一位的,什么是第二位的。倘若因爱而影响了学业和事业,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让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开展种类繁多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能有效的树立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学生转移视线。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身体的生理需要的本质反应,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心理学分析及教育应对

1.生理认知缺乏。①女性进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经为标志,男性以第一次遗精为标志。对女性的月经一般可以科学看待,但对遗精现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其实,正常的遗精应该遵循“满而溢”的规律,同女性的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不用担心遗精会影响自身身体系统的发育。②乳房或阴茎的大小有个体的差异,它们的大小不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功能。③过分的关注身体和外貌,会把对身体的不满意扩大到生活方面。比如,节食减肥、喝减肥茶等。事实上身体外貌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生活中应该值得关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身体能为我们带来成功与幸福的东西很多,因此,积极的接受独特的自己,让智慧为你增添自己永远的魅力。④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正在恋爱中的女性自觉是幸福的,对以后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反之,在恋爱中的朋友,看见他人就与自己的恋爱对象相比,对他人充满了很多的幻想。⑤有人说因为有男性,女性才变得更加温柔,因为有女性,男性变得更加刚强,此话并不无道理。但是有的同学在看待这句话是有了不同的理解,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教育应对。①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性欲和性冲动,正确理解性欲受社会道德规范所制约,受法律约束。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结果。因此,学生的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工作,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②把性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结合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教育,以协调性心理发展与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缩小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③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同时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3.心理知识缺乏。①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念。性不是邪恶,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应该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性。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就仍然是纯洁的,适当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状况,不必要忧虑重重,刻意压抑。②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异性之间的交往,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种现象,有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根本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反而会表现出亲昵的行为,从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的不尊重,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文明。③现代生活多姿多彩,对外界的物质的认识观,同时也有四面来的不良诱惑,不良的诱惑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他们的成长进步。不要给自己主动接触不良诱惑的机会,或者把引起诱惑的实物隐藏起来,眼不见心不动,从而思想不动摇。

总之,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恋爱观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学生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 索引序列
  •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2篇
  •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
  • 变态心理学课程论文范文2篇
  • 爱情心理学论文题目
  • 爱情心理学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