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够看到鱼翅是怎样做成的,鲨鱼的鱼鳍是如何被割下的,以及每年有七千多万条鲨鱼,最终是为了鱼翅汤而送命,你还会购买它吗?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鲨鱼物种都濒临灭绝,但是,我们可以拯救它们。请记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则公益广告的话语,让多少人幡然醒悟!而钓鱼岛事件,又让多少人意识到中国的海洋权益!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傲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载体。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海岸线漫长,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文化。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第一,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的内海;其他三个是我国在太平洋中的边缘海;第二,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岛群岛,西至北仑河口;第三,我国拥有约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和万千米的岛屿海岸线;第四,我国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第五,我国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1/3,其中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洋是我们国家的另一条生命补给线。我国海洋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人类面临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在海洋生态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服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洋里的生物可以食用、药用、(本身是药物,或者可由生物体提炼出药物)、科研用途、娱乐用途(饲养、观赏)、农用(饵料)、生物能等等;海洋里的物理资源或能源资源有:发电(波浪发电、潮汐发电、温(盐)差发电等等);海洋的化学资源有:海水淡化成淡水、海水中直接提取痕量元素(金、铀、氘、溴、碘、镁、钾……)、海水中直接提取化合物(食盐、芒硝、石膏、重水、卤水等等);海洋的地质(矿物)资源:锰核、石油、天然气、矿砂、底砂等;海水可直接利用的例子有:利用冰山提取淡水、海水冷却核电厂发电机组及其他机械、海水脱硫、冲洗、稀释等等;海洋的空间资源有:运输、航行、休闲娱乐等。海水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给我们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发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首先,我要号召大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从大海中索取的实在是太多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食物,提供船舶航行的条件,给我们呈现美丽的风景,但是人类在利用海洋的同时并没有悉心呵护海洋,她现在面临着海水污染等各种问题,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让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这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及早树立起保护海洋的意识。海洋能有效地缓解中国的能源问题,减少进口量和对外国能源的依赖,海洋是内陆的有效屏障,即便要发生战争也不容易烧到内陆上,海洋是谋求海外发展的重要通道,能有效地帮助经济的发展。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儿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权益。我国有许多事件关于海洋权益,其原因不外于:历史原因,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与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广阔,所辖岛屿众多,维护海洋权益注定是一个长期任务。面对目前的一些分歧和争端,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摩擦和冲突,我们需要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共同发力,从官方到民间齐心合力,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和各方面的压力,使地区风险始终处于管控之中。只有采取实质性的手段,给挑衅者划出红线,才能让他们清醒起来,不敢随便造次。一个强大的中国,需要以鲜明的主张和坚决的行动,强力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国家规规矩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不可能以牺牲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核心利益为代价。我们不轻言动武,但也从不惧怕讹诈。随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还在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手段,去始终把握住未来局势发展的主动权。争夺海洋权益,其中不外乎是为了海洋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保卫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此外,还有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等等。总之,海洋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巨大,不可能形容的重要性,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势在必行!
你是湖南商学院的吧
天涯社区看看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这可谓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起点,将加速推进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的全面战略转型。驶向深蓝”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蓝水海军”,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自然结果。 例如最近的航母MV,推出展现辽宁舰及水兵的MV令人耳目一新,显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传统上,中国海军处于次要地位,不管是在军队中还是在公众的印象中。辽宁舰或许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民族自豪感象征,它加入海军充分说明了海军在武装力量中的地位上升。这部MV是严肃认真的公关行为,不只是为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甚至不只是为了辽宁舰,而是为了整个海军。正如一位喜欢这部MV的人对中国媒体所说,这部短片让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舰载机也很 从这部MV和美国防长哈格尔最近参观辽宁舰的事情上看,中国显然已经充分准备好把展示海军引以为傲的东西作为一种公关工具。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说,这种展现反映了对中国军力的信心日益增强。辽宁舰一直作为中国新的军事地位的明显象征。拥有航母是中国成为世界级海军大国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辽宁舰服役后,中国终于可以足够轻松自由地开始真正展示它的这个新装备。 航母的建造有利于海防,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水域覆盖很广,许多蕴藏丰富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的中国领海都远离大陆。中国作为一个历来重视陆军发展的国家,多年没有注重海军建设,自然使得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日本,菲律宾等国更加容易的占据远离中国本土的中国岛屿。中国必须利用航空母舰来加大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以加强这些岛屿的防卫,否则对今后中国外海就很可能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侵略。 航母是一个国家实现远洋的必备条件。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深化,中国人已经不能满足于牢牢控制在本土的自然资源,商业契机和政治影响范围。如今许多中国的石油钻探,商业贸易和渔业作业等都逐渐向远离本土的海域和地区延伸。如果中国迟迟没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来保护这些海外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利益被别国吞并而无法阻止。拥有航母就代表中国可以派海军到远离国土的地区去保卫本国的利益和国民的安全。 .除了自卫和保护海外利益,如果中国拥有航母就可以向外国 - 特别是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反华势力显示中国绝对不是软弱可欺,可以利用航母战斗群航行在世界各地让敌视中国的国家心存顾忌。知道随时可能遭到中国的打击而不敢随意的持远无恐来挑战中国的基本利益。 另外,拥有航母的中国就可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例如这次索马里海盗事件,如果中国拥有庞大而坚不可摧的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亚丁湾常年巡洋,不单保护本国的船只,也可以保护其他各国船只不受海盗欺负,甚至可以更加主动的为国际社会除去一大害,赢得国际声誉和主导国际发展趋势。一旦一个国家拥有航母,则进可攻,退可守,更加灵活和主动的保卫本国的国际利益不被随意侵犯。中国作为一个准备复兴和不断取得国际积极地位的国家必须拥有航母来达成我们的目的。 可以说,辽宁舰的服役,是中国军力增长的标志,更是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标杆! 望采纳。幸幸苦苦整了半天啊!!!!
您好:
找了一个,网址只供参考。不够再到网上搜搜。就差不多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3日文章】题:中国应考量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作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走出去”产生国际地缘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国际经济方面实行“走出去”战略。这一新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走出去”是中国高速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了客观经济需要,才有政府“走出去”的政策。西方一些人士把中国的“走出去”政策解读为新殖民主义,这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中国必须意识到“走出去”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对国际经济事务已具有实质性影响力,并且因为这种影响力的基础是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因此也可相信其是可持续的。另外一方面,中国也要意识到“走出去”对当地社会及其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中国“走出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利益并不总是能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利益分配的不均又会影响当地社会的政治。当中国的“走出去”成为不同政治利益较量目标的时候,中国的利益就容易受损害。此外,尽管“走出去”主要表现为经济贸易方面,但任何国际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也会产生冲突。正因为冲突不可避免,中国必须考量如何保护“走出去”的海外利益,包括驻外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以及合同的履行等。具体说来,“走出去”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即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健全,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处于饱和状态。中国要“走出去”与这些国家的资本竞争并不容易。又因为中国和这些国家具有不同政治价值和文化,中国“走出去”行为往往被误读,被政治化,这更增加了中国“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些国家是法治型国家,契约文化发达,中国“走出去”的利益比较容易得到保障。与西方既得利益发生冲突中国“走出去”的对象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大多还处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之中,一些国家尽管有诸如选举等民主因素,但国家的制度化程度还比较低。制度化程度低也表明政治上人治色彩浓厚,国家政策经常因人而异。中间社会力量小,族群关系复杂,加上或左或右的激进政治力量,社会稳定经常成为大问题。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中国“走出去”非常不利。更复杂的是,中国的“走出去”不可避免要和西方国家已经在那里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在非洲主要是欧洲国家的利益,在拉丁美洲主要是美国的利益。欧美早期在非洲、拉丁美洲实行殖民主义政策,殖民政策结束后又有各种形式的新政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自身的影响。尽管西方政策遭到那里人民的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美在这些国家也培植了相当的亲西方政治势力。中国“走出去”不仅要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也会和他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利益相冲突。中国如果不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和西方协调利益,中国本身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损害。欧美对中国的做法可资借鉴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经成为历史。但应当看到,极其丑陋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往往是西方国家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手段。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过去,那么依靠什么来保护海外利益呢?当然,现在有新的国际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等来保护各国的海外投资。但从现实面看,现存的国际规则并不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看看美国和欧洲国家是如何努力来保护他们“走出去”的利益,包括在中国的利益就知道保护海外利益的困难了。中国政府在保护欧美在华利益方面已经尽心尽力,但西方还是不放心。除了要中国恪守世贸组织规则外,他们通过设立各种机制来保护他们在华利益。欧美对中国的做法是否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呢?至少给中国提出了如何保护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这个重要问题。
您好:
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这可谓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起点,将加速推进中国海军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的全面战略转型。驶向深蓝”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强大的“蓝水海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蓝水海军”,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自然结果。 例如最近的航母MV,推出展现辽宁舰及水兵的MV令人耳目一新,显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传统上,中国海军处于次要地位,不管是在军队中还是在公众的印象中。辽宁舰或许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民族自豪感象征,它加入海军充分说明了海军在武装力量中的地位上升。这部MV是严肃认真的公关行为,不只是为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甚至不只是为了辽宁舰,而是为了整个海军。正如一位喜欢这部MV的人对中国媒体所说,这部短片让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舰载机也很 从这部MV和美国防长哈格尔最近参观辽宁舰的事情上看,中国显然已经充分准备好把展示海军引以为傲的东西作为一种公关工具。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说,这种展现反映了对中国军力的信心日益增强。辽宁舰一直作为中国新的军事地位的明显象征。拥有航母是中国成为世界级海军大国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辽宁舰服役后,中国终于可以足够轻松自由地开始真正展示它的这个新装备。 航母的建造有利于海防,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水域覆盖很广,许多蕴藏丰富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的中国领海都远离大陆。中国作为一个历来重视陆军发展的国家,多年没有注重海军建设,自然使得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日本,菲律宾等国更加容易的占据远离中国本土的中国岛屿。中国必须利用航空母舰来加大中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以加强这些岛屿的防卫,否则对今后中国外海就很可能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侵略。 航母是一个国家实现远洋的必备条件。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在海外的利益不断深化,中国人已经不能满足于牢牢控制在本土的自然资源,商业契机和政治影响范围。如今许多中国的石油钻探,商业贸易和渔业作业等都逐渐向远离本土的海域和地区延伸。如果中国迟迟没有一个航母战斗群来保护这些海外利益,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利益被别国吞并而无法阻止。拥有航母就代表中国可以派海军到远离国土的地区去保卫本国的利益和国民的安全。 .除了自卫和保护海外利益,如果中国拥有航母就可以向外国 - 特别是和中国有领土争端和反华势力显示中国绝对不是软弱可欺,可以利用航母战斗群航行在世界各地让敌视中国的国家心存顾忌。知道随时可能遭到中国的打击而不敢随意的持远无恐来挑战中国的基本利益。 另外,拥有航母的中国就可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例如这次索马里海盗事件,如果中国拥有庞大而坚不可摧的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亚丁湾常年巡洋,不单保护本国的船只,也可以保护其他各国船只不受海盗欺负,甚至可以更加主动的为国际社会除去一大害,赢得国际声誉和主导国际发展趋势。一旦一个国家拥有航母,则进可攻,退可守,更加灵活和主动的保卫本国的国际利益不被随意侵犯。中国作为一个准备复兴和不断取得国际积极地位的国家必须拥有航母来达成我们的目的。 可以说,辽宁舰的服役,是中国军力增长的标志,更是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标杆! 望采纳。幸幸苦苦整了半天啊!!!!
当中国在海外的利益越来越多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以及善尽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就成了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目前,中国保护自己海外利益的手段,除了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外,还有或者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时候才具备这样的手段? 中国2000年以前,奉行的是韬光养晦,即便到了今天,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处于一种仅参与非武装性质的国际维和部队。在维护自己国际利益方面,近几年最大的手笔,也仅有拉丁湾军舰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面对自己越来越多的海外利益,以及国际社会希望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的诉求,在军事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以利比亚为例,根据商务部资料,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共有75家,涉及项目50个,合同金额约180亿美元。利比亚局势恶化以来,中国短时间内从利比亚撤回中方人员数万人。且不说,利比亚反对派当权后,中国在利比亚原来的订单能否继续,即便撤退中国公民一事,如果不是外交管道有足够的预警,就足以让中国政府吓出一身冷汗。 换句话说,中国维护海外利益,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限于外交等手段,军事作为最后的保障手段,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手段。尴尬的是,中国海军刚刚具有一定的远洋作战的能力,亚丁湾护航,正是这种力量的培训和展示。但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朝发夕至的全球兵力投送能力相比,我们还缺少足够的远程轰炸机和航空母舰。在一旦需要类似在内战环境中,需要靠自己的力量从别国撤出海外中国公民,就显得无能为力。 当一个国家的利益不再是蜷缩在本土上的时候,当一个国家强大到,国际社会认为,需要动用武力来维护和平的时候。中国就不可能以爱好和平为由,永远地置身事外。譬如索马里海盗或者出现其他沦为海盗的国家,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命脉性通道后,需要派出地面部队才能够摆平的时候,中国就不可能永远坐享其成。中国必须具备这样最低限度的力量。 对于这点,中国政府也应该有了足够的认识。发展大飞机以及建造中的航空母舰,都是要补强这些。以航空母舰为例。在导弹攻打航母的技术,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中国发展航母,这种十分昂贵的武器,显然不是主要用于和美日等有击毁航母能力的国家来抗衡的,而是主要用于远距离的作战平台。 拥有航母维护自己海外利益,与不称霸、不侵略别国和干涉别国内政的中国一贯的原则并不矛盾。比如,中国假如拥有远距离迅速投放兵力的能力,就可在必要时,为中国公民在海外撤退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等等 中国只要拥有海外利益,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用军事的手段维护这些利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选项。随着不远的将来中国航母和大飞机的发展,这种能力在五年之内即可具备。
找了一个,网址只供参考。不够再到网上搜搜。就差不多了。
因为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定居中国并娶了一个河南妻子,并且奥巴马的妹妹玛亚嫁给了加拿大华裔吴加儒。除了亲戚上的关系还有政治上的关系,奥巴马的核心竞选团队中有两位华人分别是薛海培和卢沛宁。
并且奥巴马"从小浸淫在亚洲文化之中,深受亚洲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他出生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少年时期在印尼接触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文化。
奥巴马不无得意地说:"印尼的要员,包括有分量的印尼华人访问美国时,他们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印尼国内,他们经常将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者至少是能理解他们的一员。你们都不知道,我会说一口还算流利的马来语!"难怪奥巴马因此自称是"亚裔中的一员"。
奥巴马的中国策:把中国视为挑战
奥巴马的亚裔顾问薛海培说,奥巴马非常重视美中关系。奥巴马竞选团队外交事务主要咨询者莫纳·苏特芬最近出版的新书《下一个美国世纪》,论及美中关系也强调两国诸多安全利益上的一致,美中应是伙伴关系。
薛海培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2006年1月,奥巴马出任参议员第二天,便与共和党参议员科尔曼组建了一个"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打算通过全面美中接触和对话发展两国关系。尽管小组成立后不久,奥巴马便投入竞选总统的准备工作,但薛海培表示,这一举措说明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薛海培说:"这符合奥巴马竞选纲领的外交政策核心,即如果他当选总统,将把重心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其一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态势,其二是由于他认为这里存在不少美国外交政策中面临和潜在的热点问题。"
奥巴马对亚洲的重视有迹可寻。奥巴马去年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其外交政策概述时写道,"随着中国崛起,日本和韩国也崭露头角。我将致力于在亚洲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框架,不仅限于双边协定、不定期峰会和诸如朝鲜问题六方会谈这样的特别会谈,我们需要和东亚国家建立一个综合机构,促进稳定和繁荣,帮助解决跨国危机。"
至于中美关系中重要的台海因素,奥巴马在爱荷华州初选中拔得头筹以书面方式回答爱州华人社区的提问时,首次对台海问题表达立场:如果担任美国总统,他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确保"台海不会发生军事冲突;至于台海局面的化解之道,他认为必须得到两岸人民的同意。
奥巴马表示,会"继续促进和平解决台海紧张"。他说,自己若当选总统,会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藉由与中国内地与台湾"都保持良好关系","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双方经由对话和平解决双方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
不过,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是奥巴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最重要考量。在任参议员期间,中美贸易平衡成了他的关注焦点,于是与另一名参议员联合起草议案,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奥巴马还致信财政部长保尔森,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人民币和贸易不均衡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奥巴马的中国缘分:“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奥巴马弟弟:我在美国迷失了自我,却在中国获得重生
马克�6�1恩德萨是奥巴马的父亲和第三任妻子露丝�6�1恩德萨所生(奥巴马的父亲有过4次婚姻,共养育了8个孩子)。马克出生在肯尼亚,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长大后,马克随母姓,在美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马克来到中国后用1年多时间掌握了中文,热衷慈善工作,给福利院儿童教钢琴,并做了6年义工。他喜欢《红楼梦》,还曾用毛笔写成语送给哥哥奥巴马;他是个素食主义者,盛赞中国可以把“豆腐”和“土豆片”烤得那么好吃;他喜欢户外运动,还娶了一位河南籍的中国姑娘。目前,马克正在深圳福田做生意,把中国货出口至美国,并有几份顾问工作。另有传言称他的网上公司Worldnexus做企业传讯和网页设计,为内地公司开拓美国等英语市场。奥巴马曾经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和中国很有缘,我还有一个有华裔血统的外甥女呢!”原来奥巴马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玛亚,她的丈夫吴加儒是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拥有美国国籍,两人在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结缘。奥巴马还称:“妹夫一家子跟我走得挺近的,从他们一家子那里,我知道了春节对华人的意义,知道华人待人接物的特别方式,以及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这次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战中,奥巴马有位核心“军师”是华人。奥巴马的首席顾问卢沛宁现年41岁,生于新泽西州,是第二代美籍华人。卢沛宁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这一点与奥巴马的身世背景较为相似——老奥巴马也曾是一位留美学生。 去年农历春节时,奥巴马给美国的华人发了一封中文版的新春贺信。这封信写得十分感人:“春节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一直有幸身为亚裔社区的一部分。我不仅在夏威夷的亚太文化氛围中长大,还曾在亚洲度过几年美好的时光,这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亚洲文化和亚洲人民,并由此产生热爱……”
美国G2和“中美国”的概念出笼后,美国国内首先出现了反对之声。著名的《外交》杂志刊出题为“G2的海市蜃楼”的文章,表示承认中国的重要性无法掩盖双方利益、价值观和能力的错位。虽然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但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而不解决两国的实际分歧不会有什么结果,最终将形成互相责备而不是成功的伙伴关系。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阿布拉莫维茨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表示,G2的模式很可悲,其结果可能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带来致命一击,从而在日本国内引起危险的政治后果;而美日中三边机制要优于G2。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也表示:“我们强烈支持类似G20的会议,让所有国家都参与非常重要。”美国的盟友们对此也议论纷纷。欧盟官员表示更推崇将欧盟包括在内的G3而不是G2;法国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说:“现在一些圈子流行所谓的G2,指的是由美中组成的共管,将能解决所有问题。坦率地说,这完全是幻想。”欧盟丹麦政府亚洲事务高级顾问普莱斯纳在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上发表文章,认为“G2对中国和全球治理都不利”;欧中论坛创办者高斯也撰写了题为“G2不符合复杂现实”的文章。日本日本《产经新闻》在题为“G2理论是否成立”的文章中说,G2招来了众多的反对之声,虽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的确重要,但如果把美中关系称为G2,就会深深伤害美国与日本、印度等其他亚洲盟国和友好国家的关系。俄罗斯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专家瓦西里·卡申更是坦言,中国拥有的大量美元储备让美国人暂时看到了贷款的希望,但随着危机的加深,中美两国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分歧就会明显暴露出来。美国与中国不可能建立同盟,美国只是想利用中国来遏制俄罗斯。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总被说是有中国血统,以前媒体举出的理由是他有个加拿大籍华人的妹夫,外加他的一个肯尼亚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深圳找了一个中国MM当女友。但这些都是在奥巴马出生以后,家族成员与华人联姻,实在不能据此说奥巴马有中国血统。但奥巴马确实有中国血统,源头还挺长呢。不仅如此,他还是小布什等好几任美国总统的亲戚。够乱吧?且听在下一一道来。奥巴马的父亲老巴拉克 奥巴马(Barack Obama,Sr)是罗族人(Luo),这个民族是肯尼亚的第三大民族,有三百多万人口,主要居住在肯尼亚东部的沿海地区,有少数人扩展到乌干达东部、苏丹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西方史料从15世纪起开始记载罗族,他们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因宝船失事滞留在东非海滨的罗姓海员与当地黑人女子婚配产生的后裔,故而以中国祖先的姓氏为民族称号,尔后融入了当地文化,进而发展成奥巴马等许多姓氏,并以重视教育而在肯尼亚当地闻名,肯尼亚的许多政要都出自该民族。郑和本人是回族穆斯林,所以他的部下沿途不断传播伊斯兰教,罗姓海员也不例外。罗姓不大可能是回族,更像是南方汉族或苗族,皈依穆斯林既有主将郑和的原因,也有东非靠近阿拉伯半岛,自古受到伊斯兰文化熏陶的原因。因此,老巴拉克 奥巴马的祖上都是穆斯林,这一家族宗教背景在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中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老巴拉克 奥巴马年轻时赴美留学,从而结识了奥巴马的爱尔兰裔母亲安妮 丹汉姆(Ann Dunham)。如果没有美苏对抗,奥巴马根本不可能出生,因为苏联的崛起在全球掀起了俄语热,他的父母就是在夏威夷大学参加俄语学习班时相识的。一年之后,这对情侣不顾家人的反对而举行了婚礼,因为安妮 丹汉姆当时已经怀孕了。婚后6个月,他们的儿子诞生,这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巴拉克 奥巴马。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在肯尼亚当地位置显赫,后来成为财政部的重要官员。他的母亲安妮 丹汉姆家族更加值得一说:她是杜鲁门总统、老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的表妹。也就是说,奥巴马是杜鲁门和老布什的外甥,也是小布什的表弟。虽然这些亲缘关系都比较疏远,而且肯定在奥巴马涉足政坛之前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帮助,但毕竟都能在八杆子以内打着。据美国族谱学者斯莫棱亚克研究,爱尔兰1845年至1849年遭遇“土豆饥荒”,最多可能有150万人移居美国。奥巴马的白人母亲所属“卡尼”家族来自爱尔兰奥法利郡马尼格,职业是鞋匠,1849年4月前往美国,家人随之在1850年前往美国。
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 摘 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采购部门纳入到供应链管理中,成为供应链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采购部转变职能就成了必须,企业采购部不仅仅面对的原材料或者上游以及辅助用品的采购,而是将诸多供应商成为企业的上游生产线,进而实现企业专业化生产。本文重点分析传统采购模式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分析具体的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采购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早先企业大包大干的模式显然和成本控制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始在众多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和国外的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组织和流程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和采购职能的转变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需求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采取了最大利益化模式实现,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就是造成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和效益低。其二就是容易造成多头采购,也就是说一个订单可能会下发给更多的企业来完成,这种采购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引入竞争机制,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比如多供应商订单量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采购成本高,众多的供应商也提升了管理难度。其三库存周转率低下,传统采购模式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就极容易造成原材料库存积压,同时也极易造成因为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导致订单延期,从而给企业带来企业成本增加,信誉下降的问题。其四质量控制不能够融入到供应商生产工序中,来料检验的质量控制只能够确保满足企业生产的质量,但是却不能够确保供应商的来料品质合格,在来回退货交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延时和运费增加问题。其四就是唯价格是选的供应商选择方式,显然不能够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进行甄选,综合实力和价格往往反比,所以价格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供应商的品质。 二、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一)转变采购转变职能。 在现代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企业采购部门将不再是企业独立的一个部门,而是统一到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部门之一,因此传统的采购职能就要进行彻底的革新。采购职能转变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被动阶段、独立阶段、支持阶段和一体化阶段。所谓被动阶段指的是采购部门职能建立在相关部门采购需求上并根据采购成本最低策略满足相关部门或完成采购命令。独立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相对独立,可以独自采取科学的对比方法进行采购,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支持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实现了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并会采用一些采购技巧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体化阶段表示采购职能完全实现了和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这是采购职能转变的终极目标。 通过分析采购职能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被动阶段实际上就是传统采购模式的延续,依然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在独立阶段的表现,采购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采购新思想和通过科学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则主要来自于采购的务实工作以及吸收了其他企业的采购经验,在这个过程,企业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支持阶段,采购工作的计划性更强,并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改变采购策略主因则为企业竞争需要,评价采购工作则通过竞争目标实现,评价供应商则以是否满足企业竞争需要,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主要特征表现的是采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助力器。最后就是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是否实现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是否具有长期计划性,并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是否融为一体,采购工作评价是否按照对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有益进行,是否完成采购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是否将采购信息系统集成到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实现,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采购职能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根据不同采购策略细分采购订单。 采购策略主要分为采购需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采购风险两种,而细分采购订单则根据订单需求分为战略性物资、杠杆性物资以及瓶颈物资和普通物资四种。所谓战略性物资是企业生产必须品且只在某一个供应商购买,而且这个供应商还不能够确保供应,这类物品占成本比重大。而杠杆性物资则主要指的是采购价格微小差异就会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其价格所占成本比重也较大。瓶颈物资则指的是价格不高,但是却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最后就是普通物资,这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各种辅助物资,比如办公耗材,能够通过多个供应商获得。 根据风险和利益的等同原则对于提供战略性物资的供应商应该实现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对于杠杆性物资而言,采购策略应该通过竞争性投标方式来选择能够提供物资价格和质量都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对于瓶颈性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寻求新的供应商来确保这类物资的稳定供应,防范企业因为这类物资没有及时获得导致停产,降低采购风险,最后就是普通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制度化采购程序管理实现,降低采购成本。 三、总结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实现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降低企业的库存,以及能够融入供应商的生产质量控制,规避事后质量控制风险,以及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自然就会引起采购职能的变化,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认识这一点,将新的管理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参考文献: [1]周清林.供应链共赢需要提倡合作和外包.中国储运,2011年08期. [2]陈学南.采购管理的艺术性.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年09期. 看了“家乐福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2. 供应商管理论文范文(2) 3. 超市质量管理论文 4. 门店运营管理论文 5.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2)
国外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分析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国外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国外领先企业的供应链特点
研究表明,成功企业的供应链都具有一个最重要特征: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这些企业的供应链都是具有“需求驱动型”或者“需求拉动型”特点的供应链。“需求驱动型”供应链必须具备三个互相联系的职能区域:供应管理,包括制造、物流、供应计划、采购;需求管理,包括市场营销、销售、需求计划、客户服务;产品管理,包括研发,工程支持和产品开发。当这三个管理职能紧密地配合运作时,公司才能对客户需求和新出现的市场机会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除了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之外,这些企业的供应链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供应链的弹性。新世纪发生了许多影响企业供应链的事件,比如金融危机、日本核电站事故等。各个公司从过去几年发生的事件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企业的供应链需要弹性(resilience)。所谓供应链的弹性,即在面对不可避免的剧烈波动的外部环境时,企业依然能够实现预期盈利结果的能力。企业供应链的弹性与供应链的灵活性、效率、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样重要。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不仅会积极主动地通过设计架构,流程和方法来创造扩展自己企业供应链的柔性,而且会把供应链柔性的理念和实践分享,推广到公司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中。
第二,价值链网络一体化。研究表明,供应链网络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一个公司必须拥有其整个价值网络中的每一个部分。有些公司在不断地加强垂直一体化水平,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通过收购下游的大型灌装厂提高价值链的垂直整合。但有的企业则不同,比如微软和思科却倾向于把部分业务外包。思科和微软的供应链管理战略是:除了核心业务之外,把其它业务外包,管理由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组成的外包网络承担。价值链网络一体化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能够控制整个网络中各种活动产生的结果。
国外领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国外领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主要有六种。其中有些策略被广泛地应用在供应链行业中,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做好这六大策略,并能把这六种策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形成价值链组织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 年提出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公司从原来的供应链扩展到价值链,在这个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供应链组织职能的扩展。人们以前对供应链的认识局限在内向物料管理(inbound logistics management)和内向物流(inboundlogistics),但现在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供应链从以前的采购、计划、生产、运输职能扩大到包括客户管理、新产品发布推广、售后服务和支持、变动管理等职能。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通过跨职能的流程把这些关键的职能都联系起来。在思科公司,“供应链管理”被改名为“客户价值链管理”。从企业组织这个方面来看,这个转变包括了为新产品开发建立供应链职能部门,把新产品开发纳入价值链管理,使新产品研发能够与思科的工程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新产品能够及时成功发布。价值链的概念使企业重新定义了供应链职能,从以前仅注重单一职能部门到现在关注整条价值链的活动,从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开始一直回溯到供应商和产品开发阶段,管理着整条价值链的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2)把供应链扩张成网络
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领导企业把供应链当作由上下游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物流提供商、合同外包制造商、第三方仓库等)来管理。供应链领导者协调组织供应链网络中的各种活动,基于每个参与者的客户价值取向(CVP)来统一整个供应链网络,最终使整个供应链利润最大化。RIM公司推出一项计划针对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流程和技术联系,该计划旨在更加有效地管理公司的整个供应链网络。RIM公司的运营控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使供应链网络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得到关于物料需求情况、供应情况和产品需求的信息。这种相互协作和网络信息共享相结合的方法,使 RIM能够在效率和灵活性策略之间做出平衡,有效地执行公司在全世界的供应链网络中的任何活动。
(3)供应链细分最近几年企业出现了供应链细分的趋势。
以前许多企业的供应链没有经过战略设计和布局。供应链领域管理实践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意识到,一种供应链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需要,还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供应链战略。因此,这些企业在设计供应链战略之前首先确定需要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然后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的供应链战略,这样能使企业通过不同供应链战略实现利润最大化。戴尔早期通过直销,按照订单要求配置电脑,以及 JIT 库存模式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一场革命。但由于供应链模式的单一性,随着客户消费倾向改变,新型市场需求增加,戴尔的直销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原来的单一供应链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戴尔经过研究发现商务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在服务水平,购买选择,价格和送货速度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戴尔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细分。重新改造和细分后的供应链组合使戴尔能够以不同的制造成本,配送速度和服务水平来满足不同的客户群。对供应链细分的结果给戴尔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 2008 年到2010 之间为公司节约了15 亿美元的成本。
(4)销售和运营计划
销售和运营计划(S&OP)可能是企业用得最多的一种策略,但是许多企业都没有把销售和运营计划做好。研究发现,各个企业的销售和运营计划团队的成员,销售和运营计划会议和流程的目标,用于支持销售和运营计划的技术成熟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供应链管理实践方面的领先企业在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方面做得很好,这些企业能够把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充分运用到公司的战略和策略的决策中,使整个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三星电子一直以来是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三星的销售和运营计划是三星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流程能够共享给各级高管。更重要的是,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由海量数据支持,能够对各种复杂决策的权衡做出迅速的判断。现在三星已经执行了一套全球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并拥有成熟的治理评估体系来监督各个流程的执行情况。快速消费品行业巨头宝洁公司的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由不同业务的总经理负责,整个流程和公司的财务利润预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另一家著名快速消费品公司金伯利的销售和运营计划流程包括了对需求和供应风险的分析,并与公司财务信息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公司做出价值评估决策。
(5)在供应链中不断创新
供应链中不断加入创新意味着在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中,加入产品开发和发布的流程,这样能保证推出市场的新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所有体验。如果没有把新产品开发和发布流程与供应链流程整合在一起的话,可能会出现新产品在配送过程亏本,高利润产品缺少差异化和市场影响力或者新产品发布失败的后果。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在产品发布推广之前考虑供应链模式的因素,然后设计不同供应链战略来满足新产品等措施来避免。卡特彼勒公司为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配置的重型机械,但是由于产品品种繁多,大大增加了送货时间。卡特彼勒通过将产品设计与供应链细分的整合解决了需求不确定的问题。将送货时间短的普通标准化产品通过一种供应链模式提供给客户,而通过另一种供应链模式提供种类较多但是送货时间较长的产品。通过在供应链管理中不断进行创新,企业能够更快速可靠地运送产品,赢得巨大利润。
(6)供应链的绩效评估与企业文化
很多公司做各种各样关于供应链的绩效评估,但最难做到的不是评估,而是如何通过评估数据来关注最重要的指标。研究表明,许多公司都仅关注评估数字。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在许多公司中,绩效评估数字成为了一些部门粉饰业绩的手段。同时,每个部门的目标都是独立的,因此每个部门只是关注自己部门的指标,而不系统地考虑本部门与整个公司业绩的联系。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领先企业虽然也热衷于“指标考核”,但是它们对待“指标管理方式”与其它公司有所不同。这些公司知道一个道理:整体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指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公司系统工作得更好。同时,这些公司的员工在一起讨论某个业绩指标数字的时候,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不是为了找出谁对谁错,而是找出在整个系统中哪里出现了失误,如何改正,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他们通过不断地检查并及时修正自己公司的流程出现的问题来推动整个公司的业绩。百事可乐的公司文化之一就是不断地对公司业务现状提出质疑:不断地改善,再改善,公司尽其所能减少时间,减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在饮料行业,饮料瓶的清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对生产成本和环境问题都有很大的影响。经过改善之后,百事可乐还在寻找可能的改善方法,最终它们找到了一个方案:不用水,而是用离子化气体清洗饮料瓶,这种方法更快,更节约成本,更环保,也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