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可以就好发!要审核的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58号。
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西工程大”,位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首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59年开始招收纺织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
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
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办63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近2000人。
扩展资料
西安工程大学发行的学术期刊
1、《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教授任主编。
主要刊登纺织与材料科学、服装与艺术设计、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及基础科学等方面具有创见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科研报告与文献综述等。
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化学文摘》(CA)、《世界纺织文摘》(WT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中国物理文摘》、《电子科技文摘》;
《纺织文摘》等国际国内权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和“《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2.《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是由西安工程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力学等基础学科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创见性或实用性的学术论文。
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数学文摘》(Zbl)、《哥白尼索引》(IC)、《剑桥科学文摘》(CSA);
《世界纺织文摘》(WTA)、《SCOPUS文摘索引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电子科技文摘》及《纺织文摘》等国际国内权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和“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官网
一、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安工程大学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本科生18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由1000余名专任教师组成的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10余人,二、三级教授39人,正副教授49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17人,陕西省“”12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5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30余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0多项;出版教材74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30部;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91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7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2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400余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可选择学校已达19所。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35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艺术研究所”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 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00余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机遇,加快改革创新,奋力“追赶超越”,推进内涵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按照名称查过了,是核心的。仅供参考。它的详细资料你自己再查一下名称,然后自己了解就可以了。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是科学技术类多学科综合的学术性期刊。本刊的宗旨是,深入研究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培育科技学术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
1995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司)1999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教育部)20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教育部科技司)
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02第二届)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主编:王润孝ISSN:1009-2447CN:61-1352/C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637号邮政编码: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为综合性工业技术刊物。主要发表该校科研成果,包括航空航天、热能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高分子材料、机械学与机械制造工程、检测技术与仪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系统工程、工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读者对象为航空航天、自动控制、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理工科大专院校师生等。
好。《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很好投的,只需准备好材料即可投报名。
我妈以前是学报编辑部的,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这是该校学报的网址,里面有具体介绍投稿地址要求等。 通讯地址: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电话:, 传真:;邮箱: 祝你投稿成功!我后面也投一篇去试试。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教授任主编。本刊创刊于1986年,主要刊登纺织与材料科学、服装与艺术设计、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及基础科学等方面具有创见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科研报告与文献综述等,报告本院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动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教师、科研人员,高年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工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截止2014年3月1日,已出版发行125期,刊发论文3500余篇。《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化学文摘》(CA)、《世界纺织文摘》(WT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中国物理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纺织文摘》等国际国内权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等。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在校内非常好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不好发的,有亿点慢。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动画、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服装与服饰设计、应用物理、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本科生18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拥有一支由1000余名专任教师组成的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10余人,二、三级教授39人,正副教授49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人,陕西省“*”17人,陕西省“”12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5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30余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0多项;出版教材74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30部;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91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7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62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400余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可选择学校已达19所。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35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艺术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