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到“档案”这个词,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是一摞摞安静的陈列在档案室里,封存完好,平时从不轻易打开的黄色牛皮纸袋们。下面是2017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档案我们共同的回忆,欢迎参考。
《我心中的永生花》
一木一当为档,一木一安为案;有人说,档案是记录我们成长的轨迹;有人说,档案是事实依据的重要保障;也有人说,档案是回望美好记忆的回忆录……是的,档案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录着我们点滴成长,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也记录着我们青春的懵懂。
从我呱呱坠地起,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档案,此刻,你记录着一个生命的脚步,记录着一个家庭幸福的开始;随着时间的迁徙,慢慢的我在长大,而你也在随着我一天天的成长,一只含苞待放的永生花,在那一刻,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挚友。
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个时间……你都在为我记录,那一刻的欢声笑语,那一刻的优柔寡断,那一刻的情不自禁,那一刻的情定牵手。闲暇之余,坐在阳光洒满烛台的午后,我们在那交心互谈;泡一杯老茶,品生活千姿百态,你惠然一笑,笑的那么自然,笑的那么洒脱;话语间,不知不觉又聊到了那张照片、聊到了那段文字、聊到了那个时间,与美好中,不觉眼角泛滥,顷刻而出的水珠打湿在你的衣襟,你拿出手帕,为我擦去眼角泪痕,听我讲述那年、那人、那事。
还记得,那一年吗?那是我第一次牵手,当懵懂的爱,在荷尔蒙的牵引下,显得跌跌闯闯之时,我又想到了你。打开被压在箱底的牛皮纸,此刻,我又有好多话想对你说,写下我那时、那刻的心境,这时,你是记录我爱情的档案:时代广场、长椅、小河、盛开的白莲,还有你那长长的飘发,出现在泛黄的纸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又是那么的懵懂。想你,是我终身的唯一;想你,是我不变的相伴……
都说时间如白驹过隙,是的,对我来说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2010年7月,我毕业了,走过欢快的学生时代,转眼间到了又到了奔向工作岗位期许。我带着你,来到了国投新集刘庄煤矿,在这里,我们一起奋斗在乌金上。这时,你又是记录我工作与生活的档案,泛黄的纸张一张一张叠落在一起,记录着我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心情不顺心的时候,就拿着笔尖在你的身上发泄发泄;心情好的时候,也拿着笔尖在你身上飞舞。
有好多话想对你说,还是要你为我记录:
谢谢,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记录我的每一份点滴;暮然回首,字字句句仿佛就在昨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你,再次谢谢你。我生命中的永生花,你总是陪着我度过那一段又一段快乐的、伤心的往事,又在为我记录失去的、得到的丰厚硕果。我生命中的永生花,在我快乐时,你告诫我生活的真谛,在我伤心时,你又告诉我失去的美好。我在你的庇护下,慢慢长大,慢慢成长,此刻你也已然绽放。
《印记、责任、激情》
毕路蓝缕,披荆斩棘,迎潮击水。
这是我所档案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不断完善的真实写照。身在其中,我逐渐寻找到了我人生的真谛。
年华似水流,转眼又见春风柔。不经意间,也竟在这档案圈中磨砺了数10年了。
10年来,相伴我的不仅仅是承载我所发展历史的捆捆卷宗和青灯石凳,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就是档案工作同仁们对档案事业的满腔热血与激情。
即使是在工作10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推开厚重的铁门,步入库房时,我都会被档案库房所特有的严肃、厚重的气氛所感染,喧噪与浮华一扫而空,唯一能感受到是历史所带来的坚强与充实。
如果说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印记,那么档案工作就是神圣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而把这两者关联起来,并使之共鸣的则是对于档案事业的激情。
印记
一份档案,就是一丝历史的切片和时间的投影,忽视档案,就如同漠视历史,更无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处的风景。
当你打开卷盒,或会穿越回老区三线,十指间亦能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决心与睿智;当你点击鼠标,又会被信息化给档案工作所带来的冲击与革命所震撼。
作为国有企业,肩负重任,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这其中形成的各类珍贵记录,不仅仅是承载了历史的传承,更多的是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上下求索、奋勇拼博中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探索足迹。这些,既是进一步开展科研生产的`基石,亦是企业的资产、国家的资产以及整个人类的财富。
然而,面对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档案技能,重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
责任心是工作态度的一种体现。档案工作,相比较于其他工作,没有那么多光环和荣耀,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亦没有惊心动魄的高峰体验,更多是修修补补,琐碎而重复的劳作。正是在看似简单而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更需要一份责任心、使命感,和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及对历史的敬畏,以此来坚守作为“历史守护神”的坚定信念。
档案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看似不起眼的档案工作,承载了太多的责任,有时我倍感压力,但每当我面对前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记录,面对同仁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注与忠诚,压力顿时会化为一股强烈的信念,促使我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
其实,在这近10年的档案工作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获奖时的激动,亦不是完成任务后的喜悦,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档案同仁们所洋溢出的工作激情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激情
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说不了解,怎么搞档案工作还要经常加班!是的,在我们所就是这样。我们说,科研生产到哪里,档案工作就保障到哪里!星光璀璨,所办公区的灯光亦是彻夜长明,与之交相辉应。某个项目可能只是某一时期突击加班,而档案部门的保障工作却是面向全所。多年来,我们档案部们所有人,是所有人都已形成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任务随时到场。每晚有人值班,周未和节假日有人值班。虽然辛苦,但大家从未有怨言。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在日常的档案工作中,获得的不仅是维系生存的薪水,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共鸣。
现在的档案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一项任务并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项目验收、设计定型、产品鉴定、项目竞标等都需要档案工作密切配合,而这些档案工作的共同特点就是“突发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虽然,从项目任命上来看,一个项目档案负责人只有一个,然而,任务来时,几乎所有档案岗位的同仁们都主动、默默地来配合你。多少次全部门通宵加班的场面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窗外漆黑一片,窗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她,儿子要中考,本可以不来,他,与这个项目毫无关系,而且父亲还在住院,但就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在单位最需要你的时候,他和她向你伸出了授助之手,站在了单位和国家利益的一边,舍小家,保大家,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无私地奉献着一个档案工作者的无悔青春。
《悠悠马钢 偏爱兰台》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自最初认识马钢,迄今已有40余年了。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是个7~8岁的小姑娘,那时就知道父亲是在大炼钢铁年代,从鞍钢调入马钢的,那时常听父亲说:他来时,马钢仅有几座小高炉和炼铁炉,他们是住在篱笆搭成的房子和床上,开始了第一炼钢厂的建设。
记忆中父亲每天步行上班,早出晚归,白天是看不到人的。要想和父亲一起吃午饭,那只有在我们去厂里洗澡时,常常是几个小伙伴事先约好,早晨8、9点钟一道从家出发,沿着九区马路向西,过了九区铁道口,就没房子了,路也差了,两边都是池塘,密密麻麻的荷叶中开满了各色的荷花,五颜六色的蜻蜓在上面翩翩起舞,令我们忍不住放慢脚步,甚至在此逗留、玩耍一会;往西望去,只远远的看见冒烟的大烟囱和他下面稀稀落落的几栋房子,那便是炼钢厂了。父母是不怕我们走丢的,因他们早就交待过:只要朝着冒浓烟的大烟囱处走,到了跟前便是。待我们洗好澡,已到中午了,父亲每次都要买一份我最爱吃的米粉肉犒劳我,看着我津津有味的吃像,父亲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父亲是老中专生,也算是搭上知识分子的边了吧。1980年,父亲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安排到厂办管理厂里的科技档案,那时我快小学毕业了,头一次知道工厂里还有这样一种工作,却不知它是怎么一回事?问父亲,父亲告诉我:和我一个姑姑在大学图书馆里管图书资料差不多……再到父亲厂里洗澡时,便看到父亲新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大骡图纸、好几串钥匙,正好有叔叔来查资料,父亲拿起一串钥匙,便出门去了,我很奇怪,偷偷尾随其后,看到父亲找出一把钥匙,打开对面一扇门,进去了……我蹑手蹑脚跟了过去,里面象迷宫一样,排列着许多墨绿色的铁皮柜,却没看到父亲,我正纳闷:明明看着父亲进来的……这时听到里面传来“哗哗”的翻书声,循声穿过几排柜子,方见父亲正拿着从柜中找出的资料翻看着,后来方知那就是放档案的库房……这就是我最初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当时在我心目中这是一份很神秘的工作。当同学问起我:你爸是干么的?我总是自豪地说:办公室管档案的!看到大多数跟我开始时一样迷惑的脸,我很开心,心里偷偷地乐……
80年代末,我中专毕业进了马钢,那时父亲很忙,经常加班,说是单位档案管理要升级,迎接考核验收。有阵子父亲晚饭后就坐在桌前埋头写东西,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评上了“馆员”,看着父亲兴奋地样子,我们忙问到底怎么回事?父亲说没想到他这个老中专生快退休还能评上跟“工程师”一样级别的职称,这可是对他十年从事档案工作的最高奖赏……
1990年我在车间实习完,被抽调到公司企管办,说是帮忙突击整理档案,准备国家一级考评,我到没什么,父亲很开心——“女承父业”,认为这工作很适合女孩子,鼓励我要珍惜,还找来专业书籍让我看,叫我要好好干,不能出差错……渐渐地,我知道这份神秘的工作其实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兰台,“兰台”是我国西汉时期修建的用于专门收藏王朝中央档案典籍、图书的处所,并设有兰台令史主管兰台的档案工作,并从事著述,为御史大夫属官。由于当时时尚的推崇,以及档案工作者的苦心经营,名人名著辈出,可谓盛况空前,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傅毅、李尤等都曾担任此职。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于是我带着对档案工作的崇敬之情走上了档案管理的岗位,开始了一个新岗位的学习、锻炼。我拿起档案专业书籍,边学习边操作,埋头完成单位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等工作……
档案工作虽然重要,但它的日常业务不但平凡,而且繁琐,尽是大量的无穷无尽的收集、整理、编目、装订、保管、利用等具体工作。时间一长,对不变的环境,不变的工作,激情慢慢消退,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机械性、没有创新的重复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潇洒,就免不了抱怨,抱怨领导不够重视,部门不够支持,同事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抱怨待遇没有其他部门高,权力没其他部门大……
就在我自唉自怨时,父亲看出我的情绪,语重心长地说:每一项工作都有它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只是有些人不懂得怎样去发掘他们罢了”。就拿我从事的档案工作来说,看上去平平淡淡,枯燥乏味,作用也并非立竿见影,有的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当我们的热情服务让查档者露出满意笑容的时候;当一份凭证化解一起严重的企业纠纷的时候;当一份珍贵文档成为领导决策依据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欣慰!
听着父亲的谆谆教诲,脑海中浮现出汉代的司马迁为能如实记录历史,记载档案,不惜身受酷刑,历尽苦难和折磨仍初衷不改;近代档案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如单士魁、王可风等诸前辈,他们都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终生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家。他们都是在档案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成绩,有高度的事业心,勤勤恳恳而终生不渝;还有新中国档案学的奠基者之一、档案教育的先驱——吴宝康,从事档案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为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猛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要忍受清贫和劳苦、必须要甘于寂寞、必须要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而这对于性情安静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适宜的,经过那次思想波动,我很快调整了心态,更换了一种思维方式,着力提高工作品质,主动改变工作环境与氛围,让灰色的、压抑的心情远离而去,生活工作在快乐微笑之中。
兰台工作,总是远离生活的焦点,在人们视线的外延默默地做着平凡的工作,充实自己的灵魂。虽然后来不是没动过调换工作的念头,可是一看到那整齐排列的档案,一想到工作中的点滴成就,又舍不得走了,仍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这块阵地,无怨无悔、默默地工作着,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长期清苦和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没能消磨我的那份执著和赤诚。俗话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漫步人生能享有这份平平淡淡的工作和生活,是我一大欣慰和收获。兰台,我平身偏爱的工作……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但旧时代的封建士大夫不可能拯救中国,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黑暗仍旧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漫漫长夜里,人们盼望着、等待着。终于,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腐朽;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新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不管是人均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军事也很强大还有很多
我国社会主义初阶段
中国档案杂志的稿费大概是270元每4500字。我国的报刊,杂志,书籍的稿费一般都比较低,个税起征点是三千五百元。《中国档案》(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国家档案局主办。档案专业刊物。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系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中国档案》杂志有五十年之久的办刊历史,有稳定的机构人员,有定位准确的编辑方针,有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有为读者服务的经营方式。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 《中国档案》杂志社是国家档案局直属事业单位,设总编一人副总编二人,下设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办公室。在岗人员11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9人,其中专职编辑6人,美编1人。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原名《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1994年改名《中国档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1951年创办,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面向全国档案(史志)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与研究刊物,是我国档案界创办最早、影响面最广的专业杂志,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办刊历史。
刊名: 中国档案 China Archives主办: 《中国档案》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7-5054CN: 11-3357/G2邮发代号: 2-28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档案曾用刊名:档案工作;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是核心期刊
中国档案杂志的稿费大概是270元每4500字。我国的报刊,杂志,书籍的稿费一般都比较低,个税起征点是三千五百元。《中国档案》(月刊)创刊于1953年,由国家档案局主办。档案专业刊物。
中国档案管理培训网
中国档案培训网开展档案在职教育培训、传播前沿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信息交流和推进学术研究是联合档案界学者和档案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学术研究实践到工作,工作验证学术研究,让每个档案工作者,即有理论又工作经验为目标。平台主要组织档案从事者培训学习,从建站以来短短三年,从每年6个班到现在的18个班,引起了更多档案从业人员和学者的关注,我们将继续拓展,建成中国档案界最大的学习交流平台,把更多的面授,网络的档案学习课程献给学员。网站汇集档案界的优质教育资源,强大互联网数字化通道,为全国各工作单位的档案工作者提供便捷的知识服务。网站推行高等教育课程进修教学模式,在线报名,集中授课,网络授课等方式。我们的目标:学历、职称、知识、能力并存。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系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中国档案》杂志有五十年之久的办刊历史,有稳定的机构人员,有定位准确的编辑方针,有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有为读者服务的经营方式。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 《中国档案》杂志社是国家档案局直属事业单位,设总编一人副总编二人,下设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办公室。在岗人员11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9人,其中专职编辑6人,美编1人。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原名《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1994年改名《中国档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1951年创办,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面向全国档案(史志)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与研究刊物,是我国档案界创办最早、影响面最广的专业杂志,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办刊历史。
刊名: 中国档案 China Archives主办: 《中国档案》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7-5054CN: 11-3357/G2邮发代号: 2-28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档案曾用刊名:档案工作;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创刊时间:195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是核心期刊
工程的吧。。。。这是我的 给你看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甲午战争失败后,谭嗣同的诗句喊出了那时中国有识之土的悲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既辉煌又苦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7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今天我们的中国人民,在胡锦涛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一部烈士的殷殷嘱托,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一部不平凡的党史,就是我们先辈们辉煌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遵纪守法,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勤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学成果挑战,敢于向未知的新领域进军,勇敢地去实践,去探讨。因为,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强烈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学的兴衰。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从事紧张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才能攀登事业的高峰。健康的体魄在人才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就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同仇敌忾、抵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坚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中,由于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难免带有一点悲情色彩。当国家处于贫弱状态时,爱国主义曾以一种张扬的战斗精神表现出来。但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提升了,世界格局变化了,爱国主义的含义也有了发展变化。 我们的爱国不再以摆脱“亡国灭种”命运为主题,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因此民族悲情的倾诉已经过去,爱国主义应该更加理性、平和,应该更有远见、更明智。 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对全球化下的世界格局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冷静的观察,应该把自己的爱国激情和成熟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 在全球化时代,生产和消费结构日益复杂。在这个时代,互相抵制货物和产品,已经没有多大效果了。捍卫民族尊严应该选择真正适当的表达方式,如果还用以前的老办法,不一定合乎时宜。 中国的年轻人应有登高望远的视野,用21世纪的新眼光看待未来,并不断加强自己与世界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捍卫我们的利益和尊严。中国人应超越一时的激情,用“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坚韧态度,放眼未来。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七大 我与祖国同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学习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真情助困活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群众中去。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学生党员、团员深入到农村、街道、厂矿、企业、社区当中,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服务祖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利用学科优势,加强社会服务。政管学院可根据自身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服务济南 万人进社区”活动,以关爱弱势群体、普及科学知识、提供科技服务、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等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服务济南、服务社区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充实下乡内容,拓宽下乡途径,健全下乡机制,广泛开展科技支农、企业帮扶、青春创业、加强家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支教扫盲、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社会专题调查等活动。 积极开展真情助困活动。以春节期间留校学生、下岗失业青年、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等为重点,广泛开展捐款捐物、送岗助学、心理关爱、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活动,把团组织的温暖与关怀送到困难学生、困难家庭身边。重点针对春节期间留校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联系提供一批助学岗位,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编排演出一台文艺节目,集中安排一次走访慰问,精心组织一次团拜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 扎实做好基地建设。要以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础,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基地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为企业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为今后学生创业提供锻炼能力、展示风采的舞台。 开展就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调研活动,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吸引更多企事业单位选聘我校毕业生,同时鼓励广大学生结合调研情况、自身实际和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的悄然逝去仿佛渐渐埋没了他们英勇高昂的士气,血与肉的碰撞与他们那至高无上的精神.人们在灯花酒悦之中迎来了党的90岁生日.此时,我们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祖国走过的是一条挫磨曲折艰苦奋斗的道路.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在历史中行走了两年.在这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唱响了战略转移的凯歌.他们的英勇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剑砍过无数荆棘,踏遍无尽坎坷,虽已伤痕累累,却依然熠熠生辉,开辟了祖国胜利的道路. 在危机四伏,敌人在国土中肆虐我们的人民时,他们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身躯筑成一堵功不可破的城墙,捍卫着,奋斗着.踏遍千山万水,经过长途跋涉.纵然目睹战友在长征中的牺牲,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土把生命置之度外,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纵然饥饿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但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找野草,刨树皮,仍屹立不倒.长征固然是艰苦难耐,互帮互助,扶持彼此,团结合作表现了他们无私高尚的乐观. 长征中的种种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对国家,对人民忠贞不渝,前赴后继,坚忍不拔的他们是可悲可泣的,正是生在优越环境下的我们所感受不到的坚定信念.正是他们为历史谱写了一首首由凡人创作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学习.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停息,昔日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地方早已从惊涛骇浪恢复成风平浪静.现生活优越与富足安康的我们不应把先烈们的努力只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更应该记住背后那勤劳善良,乐观淳朴的笑容和坚持信念的精神.祖国的命运是多舛的崎岖的.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抵御着外界的侵略.终于,祖国在泪水中挣扎出一丝微笑.先烈们用生命延续我们的生命,我们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是烈士们奢望的明天,把精神融入每一个人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每一天来报答他们逝去的血肉之躯.通过种种红色记忆,我们才发觉我们传承了一辈一辈的梦想与期望.从而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走向振兴的道路.红色记忆化身为动力一边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成长,一边助振我们开辟未来的实力.他们让我们得到了生命的感悟.清晰地看见了奋斗的方向.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拼搏人生.
是08版的核心期刊,但由于12版的目录还没有最终确定公布,所以没有确定的回复。但其看至少不错。这类的刊物本来就稀少。也由于这一点,这个继续被评选为核心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是核心的。不是国家级的,如果作者准备发表论文,尤其是用作评审职称只用,请一定要注意时间和期刊的要求规定。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系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业务指导类期刊,是档案界创刊最早的刊物。自1951年创刊至今,刊物已累计发行2060万册。《中国档案》杂志有五十年之久的办刊历史,有稳定的机构人员,有定位准确的编辑方针,有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有为读者服务的经营方式。1999年起,连续多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创立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期刊。2000年在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475种文化、科学、体育类期刊中,转载量排名第14位。2001年入选国家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 《中国档案》杂志社是国家档案局直属事业单位,设总编一人副总编二人,下设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办公室。在岗人员11名,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9人,其中专职编辑6人,美编1人。 《中国档案》杂志(月刊),原名《材料工作通讯》、《档案工作》,1994年改名《中国档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该刊1951年创办,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面向全国档案(史志)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与研究刊物,是我国档案界创办最早、影响面最广的专业杂志,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办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