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题目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题目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个人认为不太好。 这个题目选的太大了,这个题目可以由有关专家写一本书。在有限的篇幅中未必可以论述全面,也就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我倒建议,你不妨就质量管理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 1、QC小组这个方法,如何运用到班组建设和管理上,激发基层群众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2、APQP在设计开发中的运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SPC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 例子还很多,可以根据你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方面选择论题。总之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这样针对性强,比较好收集论据,观点明确,论题、论点清晰。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且得到好评。 以上只是本人的粗浅见解,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见谅了。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集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酒店通过让广大顾客对其服务质量满意来实现酒店的长远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摘要

[摘要] 在服务经济时代,酒店服务成为酒店之间竞争的焦点,提供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便成为酒店成功的关键。针对国内酒店业服务质量管理的不足,在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认识上,提出了加强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和 方法 。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内容

[关键词] 酒店服务 质量管理 理论

一、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旅游市场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旅游消费趋于成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力图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改善酒店经营绩效。随着《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出台,以及旅游局相应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许多酒店都制定了规范的服务操作程序,有不少高星级酒店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在服务质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酒店业相比,国内酒店服务质量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技巧等方面在竞争优势上落下了一段距离。例如,服务人员缺乏热情,不积极主动,表现为“机械”式的微笑和“无感情”化的言谈;客房服务不及时,餐厅就餐等待时间长;员工无法识别个别客人的特别需要(如客人对所提供香水过敏)造成服务缺陷。而我国历来就有轻视服务工作的传统思想,很少有人把“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甚至有些管理人员都不能以正确态度看待员工,这也导致我国酒店服务总是不尽如人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及其相关重要理论

1.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套有效的体系。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它更集中反映了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通过以下三个原则可以体会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1)以顾客为导向。任何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需求,满足并超越他们的需求,才能获得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和源泉。与过去相比,顾客们有更明确的质量期望值,正确理解顾客需要和识别潜在的顾客需要成为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

(2)全员参与。一个酒店的运作相当于一部机器的运转,任何一个零件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输出。组织内全体员工,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3)持续改进。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目标。顾客需求的迅速变化,酒店必须要持续改进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才能获得不断的利润进而持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主动寻求不断和系统融合的改进理念。

2.顾客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

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使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对顾客价值的研究是从最初的以产品为中心,单纯注重产品质量,到以顾客为导向争取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新发展。

伍德洛夫从顾客的角度对顾客价值定义如下: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属性、属性效能以及使用结果的感知偏好和评价。载瑟摩尔认为,在企业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他通过调查 总结 出四种感知价值的涵义,全面概括为:顾客感知价值就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很多酒店经理已经认识到,酒店从固定顾客获得的收入和利润远远高于首次和一次性光顾的顾客,且获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顾客成本的5倍。而顾客购买你的服务并再次光临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你提供了优质服务,而是因为顾客感知到了这种优质服务。一旦他感知到了,才会真正认可他的付出是物有所值,从而认可酒店,才能走向每个酒店所期待的忠诚之路。反之,若顾客感知不到这种优质服务,或甚至感知到的是一种劣质服务,酒店的代价可想而知,酒店声誉受损,失去一大笔未来的生意,给竞争对手送去了一批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顾客。

3.员工价值和员工不满意代价

酒店的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基本是同时发生的,酒店的员工作为服务的生产者和传递者,在决定服务质量高低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优质服务的角度,员工在工作中的工作绩效决定了酒店业员工的价值。酒店的组织资源本身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能否利用这些资源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工作绩效。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企业员工纳入到“内部顾客”之列,要取得顾客忠诚,员工也必须忠诚于企业。研究者已经多次证明,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顾客的满意度成正比关系。酒店业中顾客与员工有着大量的直接接触,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往往首先来源于对这种接触的感知,员工不满意,第一个代价就是损失生意,不满意的员工无法提供达到顾客期望值的服务,甚至于顾客发生服务方面的纠纷,从而导致顾客不再光顾。第二个代价便是员工的 离职 成本。员工不满意的最终表现便是离职,其个人的解雇费、招募费、培训费等直接成本,对每个企业都会是不小的损失。而离职带来的附加成本或间接成本,也不容忽视,如新员工的工作效率通常很低,使浪费增加,还会增加工作中的事故等。

三、新型全面质量管理之路

1.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感知价值

面对顾客不断成熟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只有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变化,才能在目标中有的放矢,针对顾客的需求,开发出符合市场和顾客满意的服务项目。比如在客房中增加网络设备,以提高顾客对信息需求的方便性。酒店业中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千变万化、各有不同,要求有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在满足顾客多层次的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针对酒店服务,在伍德洛夫的顾客层次模型基础上可建立顾客价值的层次模型。顾客在入住酒店之前对自己即将享受的服务都会有一定的期望,在接收服务之中或之后,顾客往往把自己感知到的服务与期望的服务作比较,只有当感知的服务达到或超过期望的服务时,顾客才会满意。

2.加强员工质量 教育 ,培养员工忠诚

要想提高员工的价值,就必须在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让员工的个人资源被充分利用。对员工的质量教育,主要包括意识教育和技能教育。通过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熟悉酒店的质量管理政策和具体做法,使他们掌握酒店服务的深层知识,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使顾客对服务质量形成正确的期望,甚至可以帮助顾客购买和消费服务,指导顾客配合服务工作,同时提高顾客价值和酒店价值。技能的加强,可以使员工准确熟练地提供和传递服务,随着酒店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很多酒店服务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此外,技能教育可以提高员工自身能力和价值,让员工对工作本身有一种满意感而对企业忠诚。

3.采用目标管理,实行团队合作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强调组织成员亲自参与目标计划,实现自我控制,围绕目标展开工作。目标管理还能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使员工在独立解决顾客的问题时不会有所顾忌,从而在保持整体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酒店服务搞得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由于酒店组织都划分了部门界限,严格规定了标准的操作程序,餐厅和厨房之间、会议销售部和客房部之间、客房部和工程部之间等都存在一种潜在的权责的竞争,传统的等级管理制度限制了酒店组织的决策能力,利用团队合作,如部门工作队、跨职能工作队、特派工作队等,打破了传统等级制度对决策能力的限制,能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期望快速反应,制定出有效的绩效目标,并达成目标。

4.控制关键时刻,持续改进

“关键时刻”是由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总裁简・卡尔莱首次提出,而后卡尔・奥尔布雷克特和罗恩・泽门克将其定义为“顾客与组织的任何方面进行接触并对其服务质量产生一定印象的任何时刻”。如果“关键时刻”顾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酒店的服务得分就会大打折扣,即便别的方面都很好。为避免关键失误,林恩・舒期塔克提出使用“服务蓝图”的管理来解决。“服务蓝图”通过描绘出服务流程中的关键时刻,如客人登记入住、客人点餐、询问信息等步骤,现实动态的展现过程的瞬间状况,使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顾客的总体需求,以及酒店应该在时间和地点方面做出哪些安排来满足这些需求。对关键时刻的控制,可以促使酒店体系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文献

[1]贾依・坎达姆普利.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新模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何健民:提高我国饭店企业顾客价值与利润的方式[J].旅游科学.2004年1月

[3]田亚丽:中外饭店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5月

[4]殷耀宁: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酒店服务.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0月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摘要

摘 要:我国的高级酒店行业在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繁进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是未来酒店行业竞争的主导趋势。酒店根据每个顾客的特别需求,以变革的服务理念重新审视酒店服务,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深入细致地观察、恰到好处地把握顾客需求,尽量发挥酒店和服务人员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内容

关键词: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提升;质量管理;对策

一.如何提升我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对策

(一)完善信息服务化,加强客户沟通

(1)优化组织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的组织效率,重要的岗位聘请高素质人才,个性化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让员工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企业的 文化 ,提高服务质量,使其内部管理更加灵活。

(2)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服务

电脑系统已经在酒店中广泛运用,要完善服务信息网络,为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是进一步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基础。

(3)顾客信息的掌握量

酒店的增加与顾客的接触,员工迅速的做出反应。与顾客接触越多,获得信息量越大,维持好良好的宾客关系,所有环节在任何时间都有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顾客信息应该进行系统的统计,根据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各个环节都能提供及时的满足。

(4)推广员工参与管理,培养对酒店的忠诚度

采取各种 措施 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参与酒店的经营中来。管理层充分的挖掘员工内在的潜力,明确员工的权责划分,行使自我的参与管理权,让员工对酒店的业务更多地参与进来,让员工看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激情,从而推广员工参与管理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酒店理念,纠正服务人员偏差

个性化的酒店服务理念对酒店发展有重要的竞争力。个性化的服务应该以“顾客需要”为中心,要求服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对个性化服务的偏差。酒店管理的应该考虑服务质量的若干方案,纠正对个性化服务的 认识偏差,使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身心,让每个员工都从自身做起,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满意的顾客才能给酒店带来营业经济收入,同时个性化的服务给酒店带来良好的口碑。

2.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升员工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以下几点措施可以做到:首先,酒店在招聘人员时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和需求岗位进行招聘,选拔高素质人才。其次,酒店应该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每个员工给予同样平等竞争机会,采取合理用人机制。最后,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行使其职能,定期的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例如:服务培训,英语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以便员工更好的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从整体的角度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对酒店的消费需求和期望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为酒店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3.酒店管理层和员工素质不断强化

管理层的中心思想是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员工树立服务意识和观念更需要做出表率。只有酒店员工在行动上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的树立服务意识。所以,管理者必须才有有效的措施加强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平时多给员工加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每个员工思想都能深入到服务意识中去。这有这样才能提升酒店的整体服务的水平,保证顾客的满意度,真正的做到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

二.提升我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1.增强企业竞争力,培养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高级酒店业的发展规模,投资,市场加大。地区产业的酒店竞争日趋激烈,跨国酒店的加入,从而导致了顾客流的竞争。

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2.树立酒店品牌,培养忠实顾客。

高品质的个性化酒店服务相比 广告 产品的包装形象更具有影响力。酒店采用多种形式的服务质量,才能保证顾客真正的信任你,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完美的结合,树立酒店品牌形象,具有竞争力。

3.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稳定支流

旅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稳定企业内部采取节制,才能充分的挖掘出顾客的深层消费潜力,避免同行业竞争,顾客的流失,挖掘多的销售机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我国星级酒店的提高得到帮助。

4.搞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积累服务 经验

灵活运用个性化的服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全面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改变服务,而不是一味的规范。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个性化的服务势必在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级酒店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超值服务,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的实现服务的价值,全面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一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到顾客去酒店的目的,实现顾客的需求(自尊需求,安全归属感,友情归属感,气氛归属感),在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酒店个性化服务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提升了企业发展进程。酒店业的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是未来酒店业经营的重心点。因此,必须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树立酒店的独有品牌,顺应酒店行业发展的潮流,为企业竞争赢得优势,稳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酒店采取人性化的用人理念,推广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的酒店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使个性化服务真正的做到深度,系统和制度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真正的做到促进酒店综合能力的竞争。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文献

[1]张春琴,郭燕芝.大规模定制时代酒店产品特色构建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8):1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有增无减。在旅游过程中,酒店服务质量毫无疑问的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对于酒店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提升旅游酒店服务质量的意义,然后对酒店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期待能够对提升旅游酒店的服务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旅游酒店 ;服务质量 ;问题 ;对策

一.提升旅游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员工主动性,提供酒店发展的力量源泉

员工是旅游酒店向前迈进的关键因素。提升酒店服务质量,本质上是在追求人人平等、人人奉献、人人受尊重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酒店领导会对员工的劳动给予高度的认可,并可能给予一定奖励,从此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其责任心和进取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酒店发展提供无穷的力量源泉。

(二)约束员工行为,弥足酒店 规章制度 的不足

提升服务质量本质上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这种无形力量能够制约员工的行为,弥补硬性规章制度的不足。提升服务质量能够使职工在心底形成为一种理念,产生一种响应机制。员工只有实现自律,才会形成稳定的群体意识,心存良好的职业操守,使酒店上下形成和谐默契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和巩固酒店的对外形象

酒店形象决定了酒店在游客心中的第一印象。酒店服务质量更是影响酒店对外形象的关键因素。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让游客真切地感受到酒店的魅力和丰厚的人文气息,从而提升酒店的形象,实现酒店预期效益和长远发展。

二.旅游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精神,未能形成整体服务意识

旅游酒店的优质服务无法靠单个部门来实现,而是需要酒店各个部门的互相协作来实现。目前,我国酒店的部门协作精神较为欠缺,部门负责人往往看重本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业绩,严重忽略了与其他部门在工作上的有效协调和衔接,最终使酒店整体服务出现环节断裂的现象,导致游客奔向其他酒店,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则相互指责,使游客对酒店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酒店效益。

(二)员工个人素质较低,导致服务不规范

首先,员工服务不规范。有的服务员经常未经敲门就进入游客房间,并擅自移动游客物品,客房必备品空缺时不能及时补齐,甚至出现游客物品丢失现象,这些现象在旅游酒店中较为常见,降低了游客对酒店的信任度。

其次,员工服务态度差。在就餐时,员工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举动,对游客态度很生硬,动作缓慢,这些行为在星级酒店中更加明显,严重影响酒店现象。

(三)员工待遇保障系数不高,阻碍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旅游酒店提升服务质量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一项很繁重的管理任务。然而,旅游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很是有限,往往达不到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他们工作热情的释放,致使他们无法从容的面对工作,服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四)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影响酒店服务品质

首先,服务质量管理意识弱化。不少酒店的管理人员口头上承认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却不能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出对服务质量的重视,这种只“言”不“行”的做法非常不利于酒店的发展。

其次,服务质量管理手段乏力。正因为管理者轻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他们对组织机构设置、员工配置、管理方法及措施上未能做出应有的努力,无法对酒店服务质量实现全面科学的管理。

三.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者服务质量意识,充分保障员工应有的待遇

服务质量是酒店工作的核心。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因此,酒店管理者更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并时刻以身作则,带动其他员工向自己看齐,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把质量当成酒店发展的命脉,使酒店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实现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目标。

此外,酒店应当对员工的薪资待遇予以充分保障,按时发放工资,对需要照顾的员工给予应有的照顾和帮扶,体现出酒店对内部员工的人文关怀,敦促他们更好的工作。

(二)加强酒店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酒店员工过硬的素质往往要通过培训工作来实现。酒店管理组织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我国旅游区酒店应当投入足够的培训费用,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业务素质,以利于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应当注重酒店员工职业道德的塑造和提升,获取游客的高度信任,以便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博得游客的真正满意。

(三)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使服务系统化规范化

首先,酒店应当明确自身的各个服务项目,并针对这些项目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工作程序,督促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提供服务,使服务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其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各岗位个环节的服务过程予以记录,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不足,拿出合理化措施,并形成书面资料,使酒店服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再次,酒店应当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系统,接受游客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服务措施。

总之,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繁荣,旅游区酒店服务质量提升成为酒店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酒店应当高度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将服务质量落到实处,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进.论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基本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2]蒋丽娟.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7)

[3]陈瑞霞.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改进策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赵亮.提升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5)

[5]黄渊.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旅游纵横(行业版).2011(6)

1.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文化的研究论文

3.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

4.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5.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6. 浅议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3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qc管理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管理任务。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qc质量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QC小组活动与质量管理提升

摘要: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参与和不断的总结,已经成为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重点阐述开展QC小组活动对于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促进质量管理创新的作用及如何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QC小组,质量管理,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小组概述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建筑施工领域,以质量取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是营造项目文化价值观,增强项目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对项目的技术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阳曲制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与经验

1.工程概况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阳曲制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录古咀村,占地面积约亩,承担新建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站前工程2标北白跨北同蒲铁路特大桥至皇后园村跨原太高速公路特大桥段22座桥梁共651榀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运输及架设任务。

2.梁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

自2010年入场以来,大西客运专线站前二标阳曲制梁场对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通过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在挖掘潜力、降本增效、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针对质量通病,动员全场职工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质量管理基础。例如:

2011年3月,阳曲制梁场质检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发现,有部分箱梁翼缘板泄水孔出现尿梁现象,致使梁面严重污染,影响梁体外观质量,由安质部牵头成立“翼缘板泄水孔尿梁QC小组”, QC小组成员从进场原材料、现场施工等各方面逐次检查排除,找出致使梁体产生尿梁现象的主要因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分别采购堵漏胶、门窗密专卖店胶、PVC专用胶等胶液进行了施工试验。从质量、施工及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讨论,获得最佳施工方案应用于现场施工。杜绝了箱梁翼板泄水孔尿梁现象,改善了梁体质量外观。

同年7月,梁场技术人员又针对箱梁梁面龟裂、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力不够、超张拉等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成立相应QC小组,解决箱梁预制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改善质量管理措施,应用QC活动PDCA循环,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通过QC小组活动促进梁场质量管理创新

求实创新是QC小组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梁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围绕施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不断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创新起到了铺垫作用。例如:

梁场成立了“信息化管理QC小组”,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建立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自主开发了“阳曲制梁场箱梁预制质量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实现各质量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通讯和传输,实现数据集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梁面拉毛QC小组,小组成员针对梁面拉毛不到位的问题,分别从拉毛工装、过程控制、拉毛时间及改进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分析、讨论、对比,确定了梁面拉毛最佳操作方法,并制作改进了拉毛工具,经检验使用自制的拉毛工具,拉毛效果非常明显。

梁场通过开展创新型的QC小组活动,创新施工作业程序、工艺操作规范、技术措施及施工工具、管理方法等,丰富了质量管理形式,促进了梁场质量管理创新。并通过总结QC小组活动成果,将QC成果中有独到管理经验的纳入梁场管理标准中;将属于作业程序、技术指引类的纳入到施工作业指导书中,属于独到工艺操作规范的纳入施工工法中,将QC小组活动中的小发明、小创造纳入科技创新,通过QC小组活动创新管理。

阳曲制梁场2010年进场组织施工,QC小组活动起步于2011年3月,两年多以来,梁场共有100余人次参与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成果共计9个。其中4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2年度优秀QC成果奖”三等奖,2个QC小组活动成果获得“中电建协2013年度优秀QC成果奖”二等奖。现在QC小组工作已纳入制梁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摆到重要地位,确定活动创建目标,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强化活动组织领导。

三、阳曲制梁场深入推进QC小组活动的有效措施

质量管理创新,意味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形式的丰富多彩,梁场通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滚动推行PDCA循环,不断解决梁场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箱梁产品质量,同时形成各种质量管理创新成果,对质量创新意义重大,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应纳入梁场的战略管理提升范畴,综上,梁场结合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制定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制度化,制订可行的QC小组活动注册制度、QC 小组活动计划制度、QC小组活动过程考核制度、QC小组活动激励制度,同时梁场安全质量部还设专人指导和协助梁场各QC小组开展活动,保证QC小组活动的工作渠道畅通和制度的实施。形成梁场QC小组活动的长效机制。

通过梁场QC小组活动的经验中,梁场归纳出开展好QC小组活动成功之处关键点是:重在推进,贵在参与,精在务实。

1.重在推进

QC小组活动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并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不同层次的推进工作至关重要,梁场的QC小组活动推进工作分3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领导带头参与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推进主要是建立健全全场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实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参与QC小组成果发布和关键课题攻关活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层:组织发动,专业培训,负责小组和课题的注册登记,定期召开交流会。组织发表QC小组活动成果。目前,梁场的主要领导、大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均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骨干,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推动QC小组活动,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标迈进。

执行层: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选择课题、开展实践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全过程QC小组活动中,发挥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执行层是QC小组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的保证,也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层面。梁场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

2.贵在参与

推进QC小组活动,每个人的直接参与是最可贵的,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参与QC小组知识培训:从梁场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职工,每个层次都要进行QC管理培训,掌握QC小组活动相关知识。

参与QC小组活动:梁场3个层次的人员根据各自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现场型、管理型、创新型、攻关型等不同类型的QC小组活动中。

参与成果发布会:参与QC成果的各级发布会,对QC小组活动的推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作用;通过成果发布会可以让QC小组成员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并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必然会增强QC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和鼓舞士气,为今后的小组活动增加动力。

3.精在务实

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体现有效管理的原则,贯彻方针目标要务实,开展活动要扎实,活动成果要求实,在选题过程中,要尊重事实,切实结合施工情况,力求小、实、活、新,成果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开展活动中,要正确处理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强调过程的系统管理,从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对策措施,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巩固措施,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实效。

四、结语

持续的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之一。质量改进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控制不同,质量控制是使产品质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现在企业要发展,仅仅是靠加强过程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才能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所有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按照‘四阶段’的模式逐步开展。四阶段是;策划、实施、检查、处置。质量改进有很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QC小组是体现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中“全员参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通过QC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还能在工作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是促进产品及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邢文英 《QC小组活动指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质量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有效性的概念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四、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网红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

2、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

3、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4、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接地气”

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6、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7、“良方”不能缺“药引”:公用事业市场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协同发展

8、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9、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10、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管理

11、公立医院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公共管理研究

12、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13、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14、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15、从官僚制行政到民主治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再思考

16、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

18、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19、公共管理中的他者

20、公共管理创新与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

21、 企业管理 视角下公共管理的 反思

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研究

23、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4、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社会组织承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问题研究

26、公共管理变革与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7、“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8、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29、论我国廉政 文化 的重构

30、实现从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转变

3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2、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及时代性分析

33、国外公共管理抗解问题研究综述

34、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

35、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育 基地建设

36、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

37、协同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38、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9、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40、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

4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

43、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4、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45、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教育发展进程评估:1986~2016

46、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7、 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48、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

49、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

50、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索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

1、 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4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42、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43、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生态景区为例

44、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

45、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46、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庆市遗产型景区管理机制研究

47、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48、 石家庄旅游景区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探索

49、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0、 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3、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基于ERP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建筑工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精益建造在L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9、ED泵业公司新建厂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S大学宿舍大楼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1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15、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6、工程管理模式-在Z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17、地方性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8、某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流程的改进探索

19、东莞市西城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个体应对方式、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21、天津大学高科技楼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23、广东某民营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4、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5、建筑智能化总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6、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7、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

28、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9、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30、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

3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3、基于TQC理论的建筑物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

34、六西格玛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3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用陶瓷颗粒绝热系统技术及管理研究

36、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37、YCBM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研究

38、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

39、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因素研究

40、房地产建筑工程外墙打围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1、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42、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4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4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45、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方法 研究

46、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47、Y建筑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8、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9、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0、现代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参考200条

★ 管理类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管理类论文范文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 管理类论文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缩写,中文“质量控制”。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qc论文范本,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全面质量管理之QC

摘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关键字:QC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而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管理是能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的现代化质量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意味着使用技术技巧和方法及系统,更强调能为公司为本建设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富于哲理实际可行的管理思想.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满足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本建筑物的各种需求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我们在将建筑物推向市场、加强建筑竞争机制的大气候条件下金融危机下寻求自身发展,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使我公司我建设项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尤为重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现阶段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应该使全体职工都有质量的概念和参与质量管理的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不排除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其其本观点是:

1、全面管理的观点;

2、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3、预防为主的观点;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5、文明施工的观点.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

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2、 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

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5、贯切“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建筑市场这个竞争强专业行强的行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应以“质量”为中心,依靠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系统中各个层次和所有部门的人员即全体职工;强调人的作用,全员参与,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不断改进,以搞好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级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核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达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规范,实现符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本建设项目的各种需求,又要不断地改进质量提高服务,提高全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职工潜力,提高起素质,促进建筑行业我公司的发展.

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中QC小组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建筑职工,围绕建筑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其性质是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项目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质量管理的首要是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根据本工程点及实际情况、编制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使资源合理配置和工期最短、安全最可靠、质量最佳、成本最低,实现想技术求效益的方针。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同时搞好图纸会审工作,理该工程的设计构想和设计意图,对图纸存在的疑问及实施设计意图的困难提前解决。在开工前,由分公司总工程师想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项目尽力部各级对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由工长做好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特殊部位由项目内业技术员做专项技术交底,使作业班组明确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文件和资料及时作好受控或作作废标识,设计变更通知单及施工技术核定单应及时在施工图上标识,以免施工中误用作废的文件资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管理,保证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并保证施工过程计量准确性。施工中各类有关人员应做好各种施工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和收集整理工作、保证资料与工程同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技术资料样饿把关,未经审核的资料不得向外和向下传递。对特殊工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把材料质量关,对进场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有进退记录。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三检”作用,把好质量关,防患于然,对某些预测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作好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修改纠正。施工过程中加强成品、半成品、预埋件的保护。开展QC活动,克服质量通病,不断改进工序质量。

本建设项目的QC小组,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可使用的科学方法,还要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互发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明确的目的性--提高素质,共同进步,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严密的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广泛的群众性--人人参与,献技献策,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的有效政治形式,是职工群众在活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大学校;高度的民主性--各抒己见,集思广义,各显其能,实现共同的目标.以提高企业公司整体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心情舒畅的施工生产,服务工作环境为宗旨.

在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其作用为: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产品建筑服务上等级;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有利于全员参加管理;

6、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

8、有利于实现项目的方针目标;

9、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0、职工岗位成材.

QC小组的活动过程即是质量教育过程,其质量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QC小组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要求,增强参与意识和参与职能!

QC小组与节能减排

【摘 要】 卷烟行业作为高能耗的企业,应做好节能管理工作,运用各种节能技术和进行技能改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完成国家烟草总局确定的“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QC小组活动作为企业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是保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的助推器,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就QC活动小组对节能减排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QC活动小组 节能减排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因此,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开展企业节能降耗行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我国将节能减排列为重点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制造业在2013年的能源消耗就占了当年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制造业每年还会排放大约7亿吨的有害废物和大约55亿吨的无害废物,占全国环境污染排放物的70%左右,数字惊人。烟草行业在制造业中能源消耗较显著,无论是节能还是减排,都会是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如何让工厂在保持利润增长的同时并降低资源的消耗,就成了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焦点。QC活动小组在这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 烟草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近五年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党的提出把环境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发展、低碳发展等作为以后工作重点。

随着卷烟生产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卷烟生产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卷烟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及各种能源供应的指标(如环境温湿度、蒸汽压力、压缩空气压力、管道真空度等指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在生产过程中确保满足工艺指标的要求,相应的设备规模不断增加,因此产生了生产能耗不断增加的趋势;而生产能耗的增加趋势与企业节能降耗指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作为烟草工业企业,更应围绕国家局确定的“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针对节能减排的重点环节,从技术改造、工艺流程再造、产品设计、清洁能源应用等源头抓起,强化管理措施,充分挖掘潜力,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使企业经济增长切实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切实践行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价值观,树立“责任烟草”及“和谐烟草”的企业形象。

2 QC小组活动在烟厂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近年来QC小组活动已成为烟草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QC小组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达到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从而使企业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QC活动小组提高员工节能减排的意识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组织。其目标是及时发现在企业最基层的班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员工集体聪明才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技术革新,改进质量,提升效率,节约资源,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等管理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QC小组活动遵循科学管理的规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组织的灵活性、明显的自主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与节能减排的措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通过QC小组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节能环保的良好氛围,使大家真正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企业的每个职工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来,不断强化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增强员工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QC活动小组激发高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QC活动小组注重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通过鼓励员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难题,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员工钻研技术、创新求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科学、创新和实用的QC成果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通过QC小组活动,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合理利用各种QC工具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从中准确挖掘切入点和创新点,提高工作效率,研制出节能减排的新方法、新技术,减少无谓浪费,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全方位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 QC活动小组的节能减排工作潜力无限

本企业自2002年以来每年均举行QC成果发布会,并每年推荐10项目成果分别参加中质协、河南省质协、中国烟草QC成果发布会,其中70%为节能减排课题。2007年、2008年“动力无限”QC小组的燃气燃油锅炉变频节能改造和约克制冷机变频技能改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果,每年可为企业节约500余万元;2009年 “冷水”QC小组,自行研发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使原先进入锅炉的14℃左右的常温软化水的水温升到了80℃,充分进行余热回收,经使用,每年为企业节约天然气35万~40万立方米,在全国烟厂进行推广。此外,“小水滴”QC小组、“磐石”QC小组、“阳光”QC小组以能源管理工作作为突破点,通过QC活动整理制定出了详尽的能源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并上报企业形成了正式管理制度。以上各个QC小组均获得中国质量协会优秀QC小组的荣誉称号,申请十项目国家发明新型专利,一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4 结语

近年来,烟草企业不断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开展QC小组活动,从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新技术的应用、节能管理组织、节能计量管理、节能管理体系、员工节能意识等方面找到了广阔的改进和优化空间。但是近年来,随着烟草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国际能源局势的日益紧张,烟草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开展QC小组活动,注重技术创新,加强精益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在节能减排中取得成效,增加企业的财富,提升企业形象,不断推动烟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继东.节能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经济技术,2010.

[2]赵旭东,朱辉.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EB/OL].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题目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集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3000
  • 质量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