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数学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数学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数学论文范文参考,说到论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一些论文,很多时候论文的撰写是不容易的,写一份论文要参考很多的文献,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数学论文范文参考。

论文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充满教育契机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气象,在注重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下,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重点,这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智慧,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之下,才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意想象和创造性、探究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知识性的体验,创设出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视角由原来的“要我学习”转为了“学会学习”,教师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展现出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数学课堂在学生的主体行为下显露出智慧的光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和策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发挥出小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反思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三、自主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1]

2、 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2]

作为工科类大学公共课的一种,高等数学在学生思维训练上的培养、训练数学思维等上发挥着重要的做用。进入新世纪后素质教育思想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现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和理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数老师以课后实验着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使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教学观念陈旧化

就当前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而言,高数老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过于重视,一切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门充满活力并让人感到新奇的学科,由于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落后,课堂教学之中没有穿插应用实例,在工作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把问题解决,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让学生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二) 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学方法的优秀与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高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以课本的顺次进行,也就意味着老师“由定义到定理”、“由习题到练习”,这种默守陈规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以及使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

二、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数学建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以数学建模为主体的赛事活动以及教研活动,其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品质,培养踏实的工作精神,在协调学生学习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等上有突出的作用。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大都开设了数学建模选修课或者培训班,但是由于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程无法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如今,高等院校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载体,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力,让学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最好的载体则是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由于其必修课的性质,把数学建模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具有较广的影响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让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得以还原,更让学生在日常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简化、抽象、翻译部分现实世界信息的过程中使用数学的语言以及工具,把内在的联系使用图形、表格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数学建模之后,需要检验现实的信息,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一过程中的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客观的辩证的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将建模思想应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 一) 在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

在高数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是公式,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技巧进一步提升之余,还要和建模思想结合在一起,让解题难度更容易,还让课堂氛围更活跃。为了让学生对公式中使用建模思想理解的更透彻,老师还应该结合实例开展教学。

( 二) 讲解习题的时候使用数学模型的方式

课本例题使用建模思想进行解决,老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很好的讲述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使用数学建模。完成每章学习的内容之后,充分的利用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情况和学生水平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例题,完成建模、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 三)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而言,在竞赛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充分的利用资源并广泛的宣传,让学生积极的参加竞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竞争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后也会努力学习,改正错误,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主要对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等数学中应用建模思想,促使学生对高数知识更充分的理解,学习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提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当前,在高等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高校高等数学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以便于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凤艳,杨永艳.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 02) : 119 -120.

〔2〕 李薇.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改革,2012 ( 04) : 177 -178,189.

〔3〕 杨四香.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 30) : 89,95.

〔4〕 刘合财.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J〕. 贵阳学院学报,2013 ( 03) : 63 -65.

浅谈高中数学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结合数学史,举办文化讲座

数学史教育对于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因为数学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讲座中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中每一步艰辛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和正直诚实的品质、比如,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向学生介绍“数学历史上三次危机”、“百牛定理”的来历、“哥德巴赫猜想与进展”、“数学悖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杨辉三角及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概率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史等;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大奖、数学界的名题,如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华罗庚数学奖、波利亚数学奖、高斯数学奖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激励学生个人的发展愿望、此外,介绍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无理数的产生引起的争论及代价、无穷小量是零非零的争论、康托尔集合论的论争等等,启发学生体会到,坚持学术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二、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不失时机地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启迪学生、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价值教育;在新课引入中,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展和完善过程,数学名人趣闻轶事,概念的起源,定理的发现,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提供一些历史的、现实的真实“问题”引入新课,一个精彩的引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弹性,使数学成为一门不再是枯燥呆板,而是生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讲欧拉公式时,介绍欧拉传奇的一生,欧拉解决该问题时的奇思妙想,特别是其双目失明后的贡献,用数学大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讲解析几何时介绍“笛卡尔和费马”两位数学家在创立这门学科过程中的主要贡献,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解析几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家的成长经历,感受数学名人的执着信念,汲取宝贵的数学精神;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介绍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杨乐、陈省身、丘成桐等中国近现代数学家的奋斗历程和数学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家艰辛劳动的同时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例解数学问题

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某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才能使数学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活动中可以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创设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从“条形码”、“指纹”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抽象的映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映射,钥匙对应锁、学号对应学生等;在讲概率时,列举其在彩票方面的应用等;在讲“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在讲“双曲线方程”时,可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双曲线型冷却塔、北京市修建的双曲线型通道和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学生体验双曲线方程的应用价值;另外,分期付款问题、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住房按揭、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其他学科,共享文化精华

科技发展迎来了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尤其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数学教师要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实现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共享、可以通过以人物为线索、以数学题材为线索、以史料书籍为线索、以数学符号为线索、以现实生活为线索等多种途径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可以将封闭的教材内容开放化,把封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分解成若干“小板块”,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将书本知识拓宽到书外,与其他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当老师讲些“活数学”或者把数学与哲学、美学、经济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相联系时,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例如,讲“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等;讲解三角函数内容时,可以介绍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说明对航海、历法推算以及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的作用;讲反证法时,向学生详细讲述伽利略是如何更正延续了18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错误断言;在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时,可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系;在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联系;讲三视图的概念时,可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联系;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可与成语相联系(“守株待兔、滴水成冰、飞来横祸”是随机事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黑白分明、瓮中捉鳖”是必然事件,“水中捞月、海枯石烂、画饼充饥”是不可能事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五、结合课外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数学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文化教学是不足够的,课外活动也要凸显数学文化、要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了解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以某种形式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举办数学文化知识竞赛,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书籍类有美国数学家西奥妮帕帕斯写的《数学的奇妙》,陈诗谷、葛孟曾著的《数学大师启示录》,李心灿等著的《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张景中院士著的《数学家的眼光》《新概念几何》《漫话数学》《数学与哲学》等这些作品通俗易懂,都是传播数学文化,教学展现数学魅力的好书、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就某块内容或专题提供一些参考文献或选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课外读物、因特网查找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成才过程、对数学的贡献及他们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然后将收集到的故事编印后分发给学生交流,体会数学文化、例如就“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这一专题,由“直观———验证———猜想———证明———应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追随着大数学家欧拉的足迹进行探索研究,不仅能掌握关于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来龙去脉,了解欧拉传奇的一生,还可以体会发现的艰辛,学习治学的态度,掌握研究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长了数学文化知识,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让数学充满智慧与生命、

六、结合教学评价,纳入数学考试

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进一步改进,更大程度上体现数学文化内容,实验教材在每一章节或模块的始尾都有数学文化方面的介绍,但还都是阅读材料,教师认为学生能看明白,而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在教学中,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对此部分内容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平时注重的是对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呈现重数学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要让师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应该以评价的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把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高考的试题之中,常规的考试中适当涉及常识性的数学文化内容、这样,高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会自觉地将数学文化的内容尽可能与高中各模块的内容相结合,逐步地、系统地进行数学文化的传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递,还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传播,要树立数学文化观: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即科学技术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不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形式应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这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其次,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再次,提升数学文化品位,在整合资源和优化课堂与活动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合适而巧妙地渗透和传播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让学生不但是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2《数学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 3《苏霍姆林斯基论情感的培养》 4《小学数学教材教法》5《数学思维教育论》6《数学的思维方式》7《素质教育指导丛书》 8《小学数学教师》9《走近钱守旺》10《数学的发现》11《小学数学教育》 12《数学课堂思维思维情景的创设》13《浅谈解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14《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15《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16《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17《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18《浅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1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20《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初探》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启发性的关键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之论文范文。

【摘要】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即是思维能力的教学,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当前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传统的为了考试,而是在传授学生基本的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具备思维能力、掌握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小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而小学生还处于感性大于理性的思维模式时期,需要教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而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等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往往很难透彻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以数学的观念对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主动的学习探索中摸索出其中的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逐渐掌握其精髓。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在某种角度上来看属于形式学科的一种,也就是说更多的是抽象的内容,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伽利略曾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足矣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受小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的不同,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很快便掌握了知识点并能加以利用,而有的学生理解运用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十分的重要,不仅如此,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所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尤其是对自控力较差的小学生,好奇心趋势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而不觉得厌烦。好奇心不仅是一种探索的心理倾向,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来源,学生会对数学充满兴趣,求知欲会让学生开始思考问题,这样便能有效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实践

受小学生不定性的影响,在进行数学思维培养时,需要注意抽象的知识不利于小学生消化理解,应借助一定的场景,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逐渐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合适的场景,进而从感知升华至理论实践,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判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长方体、立方体、球体等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教科书上抽象的定义,可以通过积木等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向性,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

3.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答,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具象,方便学生理解、分析、解答,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在培养数学思维的同时还能提高其数学运用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启发性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当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熟练运用,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张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3辑)[C].:,2015:1.

[3]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121.

小学思维导图论文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 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本文试图将思维导图用于辅助 英语单词 的识记。思维导图在小学 英语写作 中的运用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 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极其重视学生“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改编”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笔者在近两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在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是最难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教师和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乐观。在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水平上,两级分化特别严重。在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五年级中较为严重,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的语言时总力不从心,考试时没时间就不写,有时间就用几分钟搞定一篇 作文 ,想到哪就写到哪里,根本不存在什么整体构思和技巧。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 文章 无重点,卷面书写不整洁,单词拼写错误, 句子 不完整,基本语言知识错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漏洞百出,致使他们讨厌写作,害怕写作。鉴于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思维的过程,表达知识结构和知识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技能和知识建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一个重点句型进行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映象,如果大脑中的句子多了,那么小学生也能轻松写出自己的小作文,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究结题 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听、说、读”,轻“写”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抄写”和“改编”的层面,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在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写作能力是最难培养的,教师和学生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两级分化极其严重。以我曾经任教的小学五年级为例,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语言时表现为力不从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构思,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在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句子不完整、缺乏逻辑性、单词拼写错误、基本语法混乱等问题,写出的文章是漏洞百出。 为此,我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借助思维导图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做了深入探索。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初见成效,现将实验研究情况 总结 如下。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课堂,即课堂英语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英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形成高效轻松的 教学方法 。 (一)研究内容: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兴趣,化解难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奇心强、耐力差,对词汇学习、机械记忆等多持排斥心理,因此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2.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梳理,以提高写作水平。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收集 好词好句 的习惯。众所周知,在写作的时候,收集和梳理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借助思维导图,对搜集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另外还可加入形象的图片,这样一张融合了知识与趣味的思维导图必会为枯燥无味的收集过程增加乐趣。 3.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利用思维导图直观性、结构性的特点对写作进行整体布局。在把握写作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搭建写作的框架结构。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抽象 逻辑思维 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 2.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 5. 经验 总结法: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不断的 反思 进行总结。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 英语学习 中存在的写作障碍进行先期调查,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借助思维导图,提出对策并进行改进。 第二阶段:() 1.运用行动研究法,对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不会写作,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产生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这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再培养。第三步,对英语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倡导写作方法互相交流与分享。第四步,让两种情况不同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全面提高所有学生写作能力。 2.在教学中,定期举行写作小练笔,展示同学们积累的优美词句。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 – )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四、主要做法和经验 具体做法: 1.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文献资料法:分类阅读和收集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调查法:通过个案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取一手资料;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行动中研究;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2.在班级里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与训练,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邀请全区英语老师来我校进行观摩课研讨,通过现场观摩课考察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撰写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实践经验: 1.加强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运用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 进行学习和梳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新型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对作文进行整 体构思,使写作更有逻辑性。 3.要经常性反思,做阶段性小结。同时,认真听取市、区教研员以及全区英语老师对观摩课的意见反馈,使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五、研究成效 初期研究阶段,我们课题组老师达到共识,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组织学生课堂写作训练,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以此,借助思维导图把新单词和储存在自己记忆中的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框架,迅速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此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让了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发现各个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集中进行了三个月的词汇知识梳理,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的基础。 深入研究阶段,根据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借助思维导图,设置不同的主题,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好词好句的整理和汇总,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学生在此阶段创作出大量的思维导图作品。其次,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了关于“如何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摩课,全区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改进我在写作教学中的方法。最后,我还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小结反思,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还让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得到了提升。最终在思维导图的借助下,学生能对所学词汇进行综合和发散式学习,效果良好,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 结题阶段,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创作出了更多的思维导图作品,,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英语小作文。同时,我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撰写了结题报告。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单词识记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化解难点,夯实英语写作的基础,从而树立起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2.学生真正掌握了利用思维导图对优美词句进行学习和梳理的方法。学生通过日积月累,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学得大量的英语单词、句子,形成较好的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写作进行整体构思,使其更具逻辑性。学生会使用关键线索来串联各种材料,用合理的方式来安排材料。在小学英语写作中,如何开头和结尾,怎样分自然段,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整体布局。 六、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认真查找问题并针对性存在的问题,设想下一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持久的研究,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量很大,耗工费时,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教学任务。所以应当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的学习成果,组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制作的成果往往出现差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分歧较大。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用彩色的画笔来画思维导图,虽然没有软件做出来的规整,也没有软件所持有的一些特性,但是徒手画法是非常实用的,不仅不受软件、地点的限制,而且画出来的导图很有个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 思维方式 ,应该是逐渐养成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引发一场思维习惯的革命。 七、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 [2]欧阳苹果,陈清. 2008.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8(3):17-19. [3]2005. 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6A(供一年级 起始用)[T].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张慧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03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探究 ---以Go for it! 八年级 英语Unit7 SectionB为例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 增强 记忆力 、组织力与创造力。此论文建立在日常初二英语教学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在教学反思的前提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写作中,以期有效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 的兴趣,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升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学习效果 一、引言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巴赞认为,人类大脑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兴庄村如记忆库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可以是抽象的记忆和思维可视化,两者产生和谐的“共生现象”,因而记忆内容就比较深刻、快速、有效。思维导图的绘制并没有定式,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展开各种想象的逻辑平衡,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为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所以学习者能把精力迅速集中到主题上。每个人想问题时,思维都有跳跃性,产生丰富的分岔,如果把内容按顺序列出来,思维很可能被打断,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而采用画图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彩色图标来愉悦学习者的心情,还能在每个所能想到的分支上增添新的内容。在画思维导图时,人会不断有新思想、 新发现和新感受,这会鼓励思想的潮流无止境地涌动。大脑在不断的刺激下,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接受新事物。通过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记忆力达到巅峰状态。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必须建立在轻松理解,快乐应用的基础上,如果一味地进行语法或句法讲解,只会使学生徒添伤悲,对于提高英语兴趣毫无益处。因此,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相互结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做到个性化学习,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方面的改变最终会带来英语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对话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成功转变。 二、思维导图在Unit7 Section B写作中的应用 本节课在讲解Unit7 Section B的过程中,利用如上的思维导图,画出制作三明治的过程,并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展开联想,创设真实语境,增加语言输入,开发 发散思维 ,做到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提高写作能力,加快写作速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下面就从这节课的三点反思进行简单分享。 (一)创设真实语境,扫清词汇障碍。本节课主要是做三明治,在讲到原料的时候,能够展开联想,分别从三大方面进行词汇补充。vegetables到用tomato, onion和lettuce,说道meat能想到用chicken和ham。在others方面,bread, relish, butter和jam。边用实物,边进行单词讲解,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够更容易将词与物对应起来,使词汇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但是如果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孤立地进行教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另外,学生的思维过度就会很自然,摆脱孤立记单词的缺陷,加强了词汇教学的效果,为顺利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出整体框架,理清写作思路。以往的写作非常繁杂,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追寻,也不知从何写起,所以会犯很多错误。尤其是在没有理清思绪的情况下,很容易跑题偏题。本节课在如上思维导图的带动导学下,学生能够清晰的理出本文的大框架,知道make sandwiches的各个步骤,明确相关的动词操作:put…on, cut up, add…to和 put…on the top,另加上上面词汇的充实,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只需添词或是改词。围绕做三明治的主线,一步一步叙述下去。第一步,将果酱抹在一片面包上;其次,切洋葱和西红柿放在面包上;然后,放生菜和鸡肉丝,并抹上调料;最后,将另一片面包盖在上面。依照本图,学生的写作思路明了清晰,遇到类似作文,便能“照猫画虎”,反复训练,写作能力便会逐步提高。 (三)开发发散思维,提高写作速度。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中心词Make Sandwiches,尽可能多地联想与之有关的其他词汇与句型。这样既能培养发散思维,又能联想以前所学的单词。比如,看到vegetables除了那些做三明治要用的此外,无形中学生会想到与蔬菜相关的很多其他词。这在心中就产生了强大的词汇网,在这个网的支撑下,学生便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会空板,这也就间接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即使是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从图形中增加语言输入,把握中心思想,让学生有所收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总结 本文以Unit7 SectionB为例,阐述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实际应用,通过其在初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呈献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词文结合,避免孤立片面,使与做三明治相关的词汇源于生活,并能够用于生活。正如初中英语课标规定的那样“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再者,《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义务教育)在语言技能方面中有一条关于“写”的规定: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第5条)。所以,在思维导图的指示下,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绪,给出写作框架,以便抓住中心,不偏题跑题。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运用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独立创作语篇提供直接的语言输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帮学生将琐碎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化知识为能力,应用到写作中。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为充实及丰富话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表达的技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开动学生的左右脑,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大了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O’Malley J. M. &A. U.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M]. Mano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6. [3]陈素萍. 输入方式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1(1): 23-29. [4]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外语教学研究, 2010(1): 70-71. [5]托尼. 巴赞。开动大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6]周艳飞.“思维导图”与英语“任务型阅读”.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9上). 猜你喜欢: 1. 思维导图助高考通关的技巧 2. 关于思维导图的一点自己的感想 3. 思维导图《买个奇迹》 4.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5. 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优势 6.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7.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1]张海娟. 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 学周刊,2016,05:52.

[2]李艳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16,05:104.

[3]张盼静.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2016,05:185.

[4]张婷婷.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63.

[5]石丽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6,08:123.

[6]张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途径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 学周刊,2016,08:178.

[7]骆北刚,陈伟娜. 性别差异对小学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45-46+135.

[8]陈欢.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30-131.

[9]刘顺利. 小学英语歌谣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 英语广场,2016,04:153-154.

[10]马毅新. 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6:123-125.

[11]彭熹.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9:178-179.

[12]张婧. 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J]. 电子测试,2016,07:165-166.

[13]张桂莲. 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6,20:38-39.

[14]张忠伟.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16,20:49-50.

[15]郝晨霞.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拼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2016,20:86-87.

[16]易凤.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 学周刊,2016,20:200-201.

[17]刘敬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6:171-172.

[18]炎萍. 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 海外英语,2016,05:50-51+59.

[19]陈丽萍,汪玉冰.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分析[J]. 海外英语,2016,06:7+9.

[20]江景干.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 海外英语,2016,06:12-13.

[21]何小雪. 以故事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应用[J]. 海外英语,2016,04:14-15.

[22]胡晨媛. 小学英语课堂中活动教学的研究[J]. 华夏教师,2016,S1:20.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拓展:强化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工作的成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已经成为共识。其中,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反映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满足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理工科类大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识专业英语在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修订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必须注重读、听、说、写、译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学生不仅能顺利阅读各种英文专业文献,而且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专业英语的落脚点在于“应用”;,这与毕业论文的目标是非常吻合的。目前,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如人意,与对专业英语的认识偏差有一定的关联。

专业英语教学对毕业论文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素养毕业论文要求具有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获取数据的能力,并在专业方面具有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的学习能有针对性地与毕业论文有机结合。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及时获取和传递准确的专业等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前的学识视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专业课程的.许多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水平的经典理论阶段。如果大学生的学识视野只停留在中文参考书,显然就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通过专业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参考专业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法;另一方面,专业英语中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本专业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的文章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3、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毕业论文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成功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毕业论文可以在大学阶段通过实践和训练充分地体现出来。掌握专业英语对于继承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或创新实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精通专业英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开放、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应用中提高。

二、着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专业英语在工科院校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促使学生将基础英语用于专业工程技术学习中起很大作用,对培养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动态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贯彻外语教学“不断线”;的重要步骤。专业英语既涉及到基础英语,又涉及到专业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一方面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另一方面应该更注重其应用性,强调围绕着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

1、着力明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毕业论文的有机内在联系明确的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有利于减少教学目的的不确定和随意性。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直接联系反映在毕业论文的英语摘要和查阅英语资料中,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入。为了增强专业英语与毕业论文的内在有机联系,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宜安排在部分专业课之后毕业论文之前。时间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专业英语总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毕业论文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增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信心。

2、着力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为毕业论文打下坚实基础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目前各个理工科类大学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师情况均有所区别,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强调以教学效果为宗旨。其一,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应注重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开阔学生英语学习、专业学习的视野。其二,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必须着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要善于采用现代化和多功能的教学手段但又不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重在教学效果。

同时,注意优化教学手段,重点在于“参与式”;和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最后,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应与各专业课程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紧扣专业内容,学以致用充分挖掘学习潜能。补充或采用部分全英文教材内容, 介绍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以促进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际应用。总之, 着力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为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思维导图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戏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如:"完状动肪疾病运动后异常血压反应的决定因素"的标题,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省略为"冠状动肪疾病";"一年来世界各国肝病的进展"的标题,将"肝病治疗"省略为"肝病");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如:"内镜荧光检测对诊断消化道癌的评价"的标题,本意是作者运用这种方法去诊断消化道癌并做出评价,而实际上"内镜荧火检测"成了主语,当然不妥当)。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粲"主事的错误"的占11%(如"新冠片"错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如:"老年患者的膀胱镜检查与并发症");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示例] 论文题目: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示例] 论文题目:集成电路热模拟模型和算法 论文提要:众所周知,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特性参数都是温度的灵敏函数学[诸如ls(T),B(T),C1(T),Cp(T)……]。集成电路将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块苡片上,电路工作时,元件功耗将产生热量,沿晶片向四周扩散。但是由于半导体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热阻,因此芯片上各点温度不可能相同。特别对于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元件区域将有较高温度所以在芯片上存在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但是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在分析集成电路性能时,常常忽略这种温度差别,假定所有元件者处于同一温度下。例如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SPICE就是这样处理的。显然这一假定对集成电路带来计算误差。对于功率集成电路误差将更大。因此,如何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如何计算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以及如何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并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然后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由。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使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作者根据这一模型和算法,编制了一个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也可发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该程序在微机IBM-PC上通过,得到满意结果。 上述论文提要字数近600,显然过长,只要认真加以修改(例如:第一段可删掉,第二段只保留其中的最后几句话,加上第三段),便可以二三百个字编写论文摘要。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例如:主题词之一"等离子体应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说明它不是别的,而是"等离子体应用",采用的是自然语言词汇。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如,关键?quot;原子能"(其规范的主题词可能是"核能")。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示例] 论文题目:一种新的天线阵方向图综合方法 关键词:天线阵;方向图;综合;互耦;偶极子;输入阻抗(共6个)相应的英译文: Title: A new method for array pattern synthesis Key words: Antenna array; pattern ; synthesis; mutual coupling; dipole; input impadance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例如,在天线阵方向图综合方法研究(上述论文的论题)中,涉及到诸如互耦的概念、偶极子的概念以及输入阻抗的概念,这些概念所用的词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比较关键的物理意义,所以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示例] 论文题目:胆法反流性胃火的临床特征 前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法反流入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1]。本文探讨了胆法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 这里,写了短短几行文字却清楚地阐明了研究背景、理由和知识空白,同时也表明了前人的工作(由标注文献[1]反映,其详细内容可通过查阅该文献获得)以及作者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内容。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quot;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 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素养的人,容易将这一部分写成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一一罗列无遗,总希望把自己辛苦做过的工作,都写入论文,可是,其效果适得其反,易使那些必须让人知道的重要内容淹没在一大片令人生大厌的冗长文字中。因此,应当阐述主要的、关键的和非一般常用的内容,凡属通过的、标准的和常见的仪器设备,只需提供型号、规格及主要性能指标。 "结果和分析"这一节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全文的一切结论由此得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发,一切推理由此导出。这部分需要列出实验数据和观察所得,并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和讨论。要注意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扬弃不必要的部分。实验数据或结果,通常用表格、图或照片等予以表达,而且尽量用图,不用表格或少用表格。 如果标题定为"结果和讨论",对于"讨论"(或"分析")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则更难以确定所应写的内容,通常也是最难写的一部分。写得好的"讨论(或"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①要设法提出"结果"一节中证明的原理、相互关系以及归纳性的解释,但只对"结果"进行论述,而不应进行重述。②要能指出你的结果和解释与以前发表的著作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③要论述你的研究工作的理论含义以及实际应用的各种可能性。④要能指出任何的例外情况或相互关系中有问题的地方,并且应明确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 由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性质差别较大,其分段及其写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直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一篇学术论文的正文,是其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一般来说,正文总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与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当然,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设一部分(或一节)展开叙述。 (七)结论(Conclusion)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示例] 论文题目:丁二烯民丙烯腈共低聚反应中共聚物组成的控制 论文的结论: 1.对于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低聚反应分批聚合体系,由于单体况聚率不同,为了改善丁腈羟的性质,进行组成控制是必要的。 2.本工作采用向反应体系中补加消耗快的单体的方法,能够控制反应液的单体组成与共聚物的组成。 3.本文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理论,提出了一种补加单体的新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应用这种计算方法,能合成出组成比例均匀的丁腈羟液体共聚物。这种方法不仅能用地丁腈羟的合成,也能用于其它自由基二元共聚反应。 4.按本文的方法所合成的丁腈羟不仅组成比较均匀,序列人发布也比较均匀,序列长度为1的分布几率高达97%。 [此文部分内容曾在IUPAC第29届高分子讨论会(罗马尼亚)上报告,刊于《应用化学》,1984年第3期] 最后指出一点,有些学科论文,例如医学论文,常?quot;结论"部分不单独列出,而将其内容隐含于"讨论"部分的文字中(常在最后部位,也是最简短的文字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例如,题为"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3浓度的临床意义"的论文,在其"讨论"的段落中,最后有一个自然段,为:"本研究说明,CPBA法测定血25-OH-D浓度,不仅方法简便,同时又是观察机体维生素D缺乏和过量的一个较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实际上,这就是全文的结论,是从正文部分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总观念。 (八)致谢(Acknowledgment)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 (九)参考文献(Reference)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①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可能引用了很多篇文献,是否需要全部列出?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只需要将引用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那些文献资料列出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参与文献的标注方法作了规定。指出:专论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 [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①也有人认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② 参考文献: ①刘湘生·关于我国主题法和分类法检索体系标准化的浅见·北图通迅,1980(2):19~23 ②杨沛霆,赵连城,建立检索系统的几个问题,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63。 2."著者-出版年"制 [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刘湘生1980)。也有人认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杨沛霆1963)。 刘湘生,1980,关于我国主题法和分类法检索体系标准化的浅见,北图通讯,(2)19-23。 专论正文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著或书(Book);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Journal);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Proceedings,edited-collections);报告(Report);专利(Patent)。 不论引用文献属于哪一种来源,在文后列出?quot;参考文献"都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还分别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作出了如下规定: 1.专著 (1)著录项目: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项(出版地:了版者,出版年)。 (2)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各,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以上供选择)。 [求例]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页 Morton L T , ed. Use of Medical Lierature. 2nd ed. London:Butter-worths, 1977.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BN0-408-70916-2 2.连续出版物 (1)著录项目: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著录格式: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示例] (1)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 (2)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ing and Primary Industries Dicision, Statistics Canada. Preliminary ed. 19701~.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 1970~. Annual Census of Manufacturers. Text in English and French. ISSN 0700~0758. 3.专利文献 (1)著录项目: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识别符,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2)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其人了责任者,附加项--供选择)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 Carl Zeiss Jena, VBD. Anordung Zur lichtele-cre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 Erfinder: W Feist , C Wachnert , E Feistauer. Int. CI: G02 B27/14. Schweiz, Patentschrift, 608 626. 4.报告 [示例]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1970. 5.学位论述 [示例]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示例] (1)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I),中国科学,1973(4):339~357 (2)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7):527 (3)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3,24(4) (4)Hewitt J A. Technical Sercicesin 1983.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1984, 28,(3):205~218 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和年刊(报告、年鉴等);各学会的杂志、纪要、会议录、学会会报等;以及有编号的专论丛书。

MindMaster思维导图对于科研论文写作有哪些帮助?

1、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能够尽可能多的为你提供论点论据,这些都是你写论文的中心点。

2、搭建论文的框架与任务安排。思维导图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理清思路与逻辑,它能将头脑风暴之后的论据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便于你进一步整理成大纲,然后分解撰写论文到具体的行动,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写作顺利展开。

3、理清开题与答辩演讲思路。论文写出来之后还不算结束,还需要做成PPT进行演讲,很多人都很惧怕这一环节,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因为稍有问题就会被那么多的眼睛钉在上面下不来,无地自容。用思维导图理清演讲思路,有利于增加自信,保证演讲顺利进行。

化学反应原理思维导图如下: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分子。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根据化学键理论,又可根据一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来判断其是否为化学反应。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异构化:(A →B) :化合物是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离子或者离子团的重新组合,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直觉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动画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知道动画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吗?参考文献的格式又是怎么写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动画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1]侯易.面向紧急疏散的群体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2]闫苑.浅析超级市场的安全疏散[J].安防科技.2003,(10):13-16

[3]侯易.面向紧急疏散的群体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孙剑,李克平.行人运动建模及仿真研究综述[J].计算机仿真.2008,25(12):12-16

[5]郭鹤.动态仿真建模环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7-129

[6]阎高伟,李闯勤,石兵.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群体优化算法[J].控制工程.2012,19(6): 1238-1243

[7]冯康.认知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方向[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5):906-916

[8]李红松,李靖,陈少柯,张智鹏,丁刚毅.一个用于非自治人群仿真的交互式人群编辑系统[C].第五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大连.2008

[9]郭瑞林,赵克勤.同异联系度不确定势的演变及其势差与势能[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0届全国学术年会.广州.2003

[10]李海燕,冯春,张怡.基于FCM的灾难救援团队中快速信任的推理分析[J].工业工程.2012,15(6): 132-138

[1] 施捷鹏.世上“怪兽”知多少?[J].黄金时代(学生族), 2007(5)47-49

[2] 孙立军,马华.美国迪斯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5: 183-187

[3] 维·李明.欧洲传统神话的发展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10(06)21

[4] 刘法民.怪诞的美学研究与兴起[J].哲学动态,2006(11)57-58

[5] 董强.逸趣横生的日本妖怪文化[J].百科知识,2011(18)57-59

[6] 叶春生.日本妖怪学[J].民俗研究,2004(1)155-157

[7] 鸟山石燕.图解百魅夜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4-38

[8] 维克多·雨果.《克伦威尔》序言[M].柳鸣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0-78

[9] 阿兰·邓迪斯.美国的民俗感念[M].卢晓辉.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118-121

[10] 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1] 金凯.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16)185

[12] 张帆.论民族化特征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运用[J].电影评价,2012(1)34-35

[13] 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4] 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5] 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6] 庞理科,韦凯.解析民族元素在动画原画创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22)60-62

[17]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4

[18] 石川祯浩.晚晴“睡狮”形象探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96

[19] 麦克考尔.怪诞艺术美学[G].茶健,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2010: 11-17

[20] 小松和彦.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J].日本研究,2011(4)42-45

[21] 庞理科,韦凯.解析民族元素在动画原画创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22)60-62

[22]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4

[1]王江龙.三维网格模型压缩算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1(2).

[2]莫天立.三维多媒体流网格数据压缩技术[D].东北大学,2011.

[3]许敏.三维网格模型压缩技术研宄[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

[4]赵向军,路梅,叶澄清.三维网格动画的几何视频压缩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 54-58.

[5]MAMMOU K. Compress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3D Meshes[J]_ 2008.

[6]Gu X,Gortler S J,Hoppe H. Geometry images[C]//ACM Transactions onGraphics (TOG). ACM, 2002' 21(3): 355-361.

[7]Collins G, Hilton A. A rigid transform basis for animation compression andlevel of detail[C]//Vision

[1] 祝普文.世界动画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270-285.

[2] 编辑:孙莹.CUET 科技资讯网,网站也需靓装,冲浪者喜好判断时间不超一秒

[3] 孙立军、张宇编着.世界动画艺术史[M].第 1 版.海洋出版社.2007,11-12

[4] 聂欣如着.动画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 页

[5] 安德鲁·J·巴塞维奇.美国的极限: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M].曹化银,曹爱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4-25[EB/OL].2006-1-18

[6] 胡家祥.审美学[M]. 第 1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7] 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 杨春时.艺术符号与解释[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47-58

[9] [加]英格丽·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M],第 1 版,中信出版社.2011,53.

[10] [英]莫里斯.手势新探[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1] [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责任编辑:单纬《“主席头”的起源、发展与定型》来源于大公网

[13] 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M].台湾远流通出版社,1997.

[14] 叶海忠,大众娱乐文化影响下的动漫艺术创作[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5] 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25-26

[16] 鲁嵘 秘书长,于北京,2006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博览交易会北京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EB/OL].2005-8-11

[17] 张斌,何艳.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思路[J].特区经济,2007,212-214

浅谈中西方语言、思维与文化差异的现代思考论文

摘要: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 进一步印证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二语习得中要注意两点:其一, 通晓外语首先要精通母语;其二, 中西各个领域长期、深入的交融, 可能造就出一大批从思维到行为上汉化的西方人和西化的中国人, 其前提是精通双语。

关键词:语言; 思维;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的根本应是透过众多中西文化差异的表象, 挖掘出这些差异的本质, 如是, 才有益于更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好中西比较这一内涵丰富、纷繁复杂的课题。由此,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文化比较之源, 换言之, 有关中西文化比较所有问题的研究, 都可能归结到两种语言及每一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影响这一维度上。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决定论”由萨皮尔提出, 指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与行为, 而且与思维模式互相影响, 并由此得出“语言决定论”的结论, 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模式, 语言的用法或结构会反映出人类的习惯或模式。“语言相对论”是萨皮尔的学生沃尔夫提出的, 认为语言不仅影响思维, 也同时影响认知。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提出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一直以来, 学界对该假说的评价众多, 批评之声尤甚。角度不同、研究对象迥异, 自然难有定论。不妨以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其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例, 来探讨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理论解释力。

1. 汉、英语言形式的差异对思维的影响

(1) 文字起源的差异。汉字源于象形文字通过其字形可引发意义上的联想。因此, 汉语有助于使用者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属于拼音文字, 字形和意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 词与词之间需要形成特定的语法逻辑关系。因此, 对某一概念的认识必须遵循由定义到推理的思考过程, 这就促进了英语使用者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隶属印欧语系, 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结构紧凑, 汉语结构松散。英语中频繁使用关联词, 句子是由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汉语中则很少使用关联词, 句意的通顺依靠意义的连贯, 依靠体会和领悟字面之外的深意。由此可见, 英语语言结构呈现的是分析思维, 亦即逻辑思维;而汉语结构呈现的则更多是关联思维而非分析思维。

2. 汉、英语言习惯的差异对思维的影响

(1) 复合句语序的差异。英语注重形合, 即侧重形式, 注重结构严谨, 因此, 英语复合句的语序表现为以谓语动词为轴心, 运用各种形式的关联词, 把句子的其他成分嵌扣在主句的主谓结构前后, 呈现出由中心词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则体现为意合, 其复合句的语序多遵循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 体现为句子形式和表达内容的一致性。英、汉复合句语序的不同, 反映出的是英语的分析与逻辑思维和汉语的直觉思维之间的差异。

(2) 叙事顺序的不同。汉语叙述和说明事物的习惯是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 其思维方式表现为发散型思维;英语叙事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 其思维方式表现为分析性思维。

(3) 语态使用的差别。英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同等重要, 句子主语的选择也不局限于人称主语;相反,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以人称作主语, 以使用主动语态为主, 大量的被动句都习惯以主动形式表达。英语、汉语语言表达在语态使用习惯上的不同, 体现在思维上就是英语重逻辑、重客观思维, 而汉语则重主观思维。

(4) 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 英语段落通常以主题句开头, 直截了当点明段落的主题, 接续的各句都围绕该主题展开, 属于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 而汉语的篇章发展呈螺旋型, 篇章的主题绝大多数不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点明, 而是从各种角度间接阐述出来, 习惯于先分后总, 先因后果。英、汉语言语篇展开方式的不同, 表明英语思维是线性思维, 而汉语思维则是螺旋式思维。

3.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基于前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语言形式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差别的比较与分析, 不难发现汉语的象形文字和英语的拼音文字从本源上决定了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为本族语的中国人与英、美等西方人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的必然性。象形文字所可能引发的形象思维、关联思维、发散思维、主观思维或直觉思维、螺旋式思维等, 都在汉语及其使用者方面得到体现;而拼音文字所可能带来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分析性思维、线性思维等, 也都在英语及其使用者方面得以印证。由此看出, 至少就汉语、英语而言, 萨皮尔论述的“语言决定思维模式”不无道理。此外,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及语言习惯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影响, 也在上文的比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 语言决定思维也影响思维。

二、中西方语言与思维之比较

中国哲学方式偏好运用直觉体验的方式去获取和传达涵盖力极强、极灵活、为认识主体留有极大领悟空间的认识成果。西方的哲学思维则希望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获得和传递精确可靠稳定的知识, 因而它重视规则的缜密, 力求避免认识主题理解和阐释对象时的任意性, 重视认识的客观性和同一性。

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美国语言学家C·克拉姆契曾经指出:“语言表达着、承载着, 也象征着文化现实, 两者不可分。”美国人类学家E·萨皮尔强调,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即文化的载体是语言, 语言反映着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 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中, 又通过语言予以表达与传播。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文化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反映出的不仅是各自语言所代表的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 更是其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

2. 中西文化差异更多源于英、汉语言之差异

文化差异的各类具象表现, 大多可归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 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即“以经验为基础, 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 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这种思维机制与生活保持着直接联系, 不向分析判断的抽象思辨发展。大自然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个感性的现象世界, 不可分析, 只可感觉。而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在自然界的各种观察和实验中渗透着理性思维与哲学思辨的成分, 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 利用理性思辨的力量对世界进行了解说。

基于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思维也影响思维”的理论, 比照两位学者总结的中西文化思维差异与前文探讨的英、汉语言不同引发的各自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具体差异, 可以推论, “固定的思维模式”或“不同思维方式”主要源于语言的不同, 也就是说, 中西文化的差异更多地源于英、汉语言之差异。

三、结论

不同语言使用者因语言不同而存在思维模式的差别, 思维模式的差别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沃尔夫认为:“我们关注的个体思维过程只能通过对该个体所说的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来确定。”所以, 中西文化比较应从语言比较入手, 语言差异应该是中西比较的始点也是归结点。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因此, 在二语习得中要注意两点:其一, 通晓外语首先要精通母语;其二, 中西各个领域长期、深入的交融, 可能造就出一大批从思维到行为上汉化的西方人和西化的中国人, 其前提是精通双语。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HOFSTEDE ’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Thousand Oaks, Cliffth:Sage Publications, 2001.

[5]B·L·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6]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罗辑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教育论文

摘 要:在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之中,应用文的严谨逻辑性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了书写的格式、步骤、写法后,给出学生写作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难合人意,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面对写作材料,不能很好地进行谋篇布局,不能把握写作内容的逻辑规律,完整、严谨地把要反映的问题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未能很好地把逻辑思维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本文试对逻辑思维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逻辑思维 作用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逻辑思维,就是有规律地思考问题。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它的基本内容来说,就是形式逻辑上讲的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的能力。如果思考问题违背了这些规律,那就必然会发生语言表达上的支离破碎、语意不明、牵强附会,甚至于有荒诞无稽的现象发生。而应用文写作中的逻辑性思维就是按合理的顺序排列,谋求文章的合理布局,要注意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因为严谨的逻辑性不仅能使文章突出论证的观点,更能使阅读者准确地读出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快捷的途径。

一、逻辑思维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作用

1、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晰。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层次不清”等毛病,表面看是一个语言问题,而实质却是一个逻辑思维问题。如果在写作中我们能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按合理的顺序、合理的布局排列出来,做到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就会使读者读懂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达到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2、主题鲜明突出,观点明确。

大多数应用文写作要求“一文一事”,因此,在写作中要运用逻辑思维使主旨明确、突出,就必须做到表意集中。在一篇文章中,要不枝不蔓,把主要意思表述得十分清楚、明白,才能达到汇报、请示的目的;否则,东拉西扯,内容芜杂,就难以使读者抓住中心、领会主旨。

3、能够恰当地剖析事件,深刻地挖掘问题的本质。

应用文除了要请示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汇报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时,我们更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剖析事件,把要汇报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有条理地梳理出来,通过事件的表象去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当前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事由模糊,极易产生误解。

如写“请假条”,一般学生的请假事由是这样写的:我因身体不适,需请假,请批准。在文中,对于“身体不适”一词,会让人产生误解,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不适呢?需请假天数是多少?有否病假证明?为此,虽然批假者大概明白请假者的意图,但也不能马上批假,因为他要对请假的事由进行询问或调查。这样,无形中也耽搁了休息的时间。

2、数据书写不规范,给人钻空子。

如写“借条”,一般学生会这样写:现借××100元。在文中,没有提到借的款项何时归还,且金额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会被人利用,文中的100元可被改写成180元或200元等。

3、项目分类不明确,数量不确切,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如写“收条”:今收到衣物被褥404件,各类图书482册,部分文具。文中的衣物和被褥、各类图书等没有再进一步明确的分类,且向哪个单位或个人收的,没有标明,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4、结构不够完整,条理欠清晰。

如写“学期总结”,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情况概述、学习情况、经验教训,但往往把今后的打算给遗忘了,造成文章的不够完整。同时在介绍学习情况时,有的同学条理欠清晰,未能突出重点,把收集的材料来了个流水账式的罗列。

三、如何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教学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写作,它是与文学写作相对的另一类文字写作。文学写作又叫文学创作。它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独特的生活意境、抒发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从而起到鼓舞人、教育人、娱乐人的目的;它可以用虚构、想象、夸张等手法,创造典型,不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一一对应。而应用写作则不同,它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主张,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允许虚构,以便取得直接的行动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用逻辑思维去对文章谋篇布局、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会学生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体现对逻辑思维的认识。

在应用文写作中,往往都提到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步骤、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性等,掌握了写作要求,也即是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对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教会学生把握应用文的主要内容或条款。

在一些专业应用文中,掌握应用文内容的必备条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必备条款就是按照逻辑思维罗列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应用文写作起着中心的作用。例如在经济合同中,《合同法》对合同的条款作了提示性、示范性的规定,其中有八条主要条款列为必备的条款,如果写作者不按条款的顺序少了其中的一些条款或把条款罗列的顺序颠倒了,如缺少质量要求、价格履行规则、解决争议的方法、不可抗力的.处理等条款,合同就会引起纠纷甚至会导致无效。因此,把握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写好应用文的一个必备因素。

3、引导学生在应用文的逻辑性中提高写作的应变能力。

一篇好的应用文不但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写作应变能力。这个较好的写作应变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写求职应用文中,许多学生都会按写作步骤分别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情况、自我鉴定等,但往往忽略了获得学历后你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独立操作的能力怎样。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企业招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把握招聘者的侧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写求职信,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范文。因此,逻辑思维的针对性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因素。

4、提高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分析水平。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但是在企业中,专业性的应用文还是占多数的。所以,在学好事务类应用文时,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应用文中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学写财务分析报告,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先把企业一段期间的财务状况作一个总体的说明;其次,要引导学生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引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去改善企业现存的状况。通过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学生就会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整篇文章的布局,把分析的内容有条理地排列出来。这样,一篇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呈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照搬例文、范文。

四、从应用文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中拓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容易把握事物的规律,对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运用逻辑思维去进行思考、进行取舍,从而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学校学生会的运作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写竞选演讲词开始,到训练写活动方案、学期计划、学期总结、部门问题反馈等,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会的干部就会逐渐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提升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这不但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助手,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舞台。

要写好应用文,多读多写、勤学苦练是必须要走的途径。但是这个多读多写不应建立在学生生硬地照搬范文的基础上,而缺少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这样,再好的应用文也是空洞的,无法真正体现应用文的实用性。因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准确掌握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写好应用文,使应用文的教学既体现写作教学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这样,应用文的教学才不会既枯燥又呆板。

参考文献

1、陆献林朱艳红主编《应用文写作》.电子工业出版社。

2、任鹰主编《应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编《公文写作与处理》。

  • 索引序列
  • 数学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小学思维导图论文参考文献
  • 化学思维导图论文参考文献
  • 直觉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罗辑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