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
一、观点。比如可以写一写你对大学生活的定义是什么,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二、论据。根据观点,可以写为什么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实生活是什么样。
三、论证。根据论据即你的描述来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是没有实现。实现了怎么保持,没有实现怎么改进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我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二、写好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材料获得的效率与质量。整篇论文是由若干工作单元组成的,每一工作单元又是由每次实验材料积累起来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实验。每天工作时都要考虑到这一数据在将来论文中的可能位置,对每一张影像记录都要认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也要和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
(二)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烘烘,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忽儿找材料,忽儿查数据,忽儿补实验。忽儿撕掉一页,忽儿抄上几句。忽儿哀声叹气,搔头摸耳,咬笔杆,踱方步。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实验结束后到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 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会写论文的人不是做完实验后才开始考虑写论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考虑着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炼。“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资料整理等过程中不断积累、整理而来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人员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 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从年轻时就下苦功的。
(三)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 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导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己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有时 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 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时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在读大学,希望就业,
大学是独立人生的开始。放下高考的重担,踏在大学校园的林荫道,有时真觉得无所适从,以前的学习、生活从来都是别人安排好了的,我们只要努力地尽可能好地去完成它。第一次脱离了繁重的学习、父母用心良苦却喋喋不休的教诲,一下子感觉从没有过的放松,短暂的放松过后,我们却不免有些空虚和失落,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活有别于高中封闭式的、紧张的生活,很多大一新生对大学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往往会感到彷徨、茫然。 因此,我们应该在上大学的第一年,就给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下规划。大一基本是基础的东西,到了大二专业课的比例才会增加,要是基础打不扎实 ,会产生恶性循环的。所以我从一开始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大学并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人生竞争的开始 ,是生命历程中另一条新的起跑线,还应以前进的步伐叩出新的希望,因此大学新生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 经济独立了 但要学会计划 我周围的同学多半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而大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得事必躬亲,包括经济独立。而事实上在大学中能独自把自己的“经济大权”掌管得特别好的还真不多。据我了解,周围的很多学生在借钱过日子,不是因为家长给的生活费不够,而是没有计划性。借鉴了很多同学的例子,我每个月的生活费能够计划着花,有时候还会略有剩余。我认为这段时间可以当做培养自我独立能力的机会,不管家长给多少生活费,不要和别人比 ,要按照自己的经济状况有计划地花销,这样有利于合理地培养自己的消费观念。 环境变了 尽快适应 刚上大学的时候,感觉周围的环境变了,这包括地域变化和周围人的变化。对于地域变化,吃穿住行都要尽快适应。 要调整人际关系,要学会与人相处,这对于我们大一新生来说更是一门新课程。在与别人相处时,要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来换取他人的诚心。对于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换位思考,冷静处理,并且遇到事要多动脑筋。对有成见的人,不要随便挑剔,大学是个小社会,所以我认为要多忍让和收敛,和同学多沟通,出现矛盾时,多和指导老师沟通,要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社团多了 学会选择 大学社团比较多,在有能力、又有精力的情况下,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我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社团基本每周都有活动,不用出去花钱又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够认识更多的人,可以排解刚进大学的孤单和寂寞,在学习上也可以得到学长们的帮助。 但值得注意的是 ,新生选择社团一定要擦亮眼睛,最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参加社团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锻炼自己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最好机会。特别是现在的用人单位普遍青睐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因为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力争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大学生活对于我们这四年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做好哪几件事情,才能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呢?我总结了四大要素,即三个追求、一个准备:追求知识、追求友谊、追求爱情,为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追求知识 所谓追求知识,我们要分成两个领域讲,即专业知识和普遍知识。对待专业,一种态度是我喜欢所以我学习。不管是研究水稻还是研究小麦,你一看到就喜欢得疯狂,就要研究,你都不用去问这个专业在这个世界上是否需要。既然大学设置了这个专业,表明这个世界必然需要这个专业。 追求友谊 交到好朋友有两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你自己本身是一个好人;第二,追随比你更加厉害的人。 张良追随了刘邦,他才能成功。所以要追随心胸比你博大,志向比你高远,胸怀比你开阔,在某个领域方面又比你更加厉害的人,这样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相信每个热你都能取得成功。让自己由平凡走向伟大,由失望走向希望,由懦弱走向勇敢。用在大学的这种积极上进的心态走向未来,一辈子永远往前走!
我的大学我的梦梦,承载着生命之树的热情和奔放,大学就是放飞梦想与热情的地方而梦,将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歌唱……小时候,大学是我们向往的神圣的地方,而他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所以我喜欢梦,因为梦让我看见了师长们那孜孜不倦的教诲,同学们那至纯至真的召唤;更让我看到了明日的曙光而使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小时候,大学是家长们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因为这里是一个平台,能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平台,所以我又开始梦,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怎样做才能成功?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长大。大学逐渐又模糊走向清晰。大学,千万学子心中的追求,而高考是通向大学的独木桥。那时,我惧怕了,我不知道会不会在千军万马中落水?我开始畏惧,开始逃避。而当我翻开书本,感受着古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豁达襟怀,那卧薪尝胆的深虑,那破釜沉舟的雄心,无不牵引着我向梦的彼岸驶进。我浸立于知识的海洋,我开始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我开始自信,我相信大学不会是梦。从此,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慰籍。在梦里我依然怀有一份希望,一份憧憬。渐渐地,梦成了我的知己,和我一起凝视世界、应对世界,而我也注视着梦的成长,感受着梦的气息……上高中后,我开始为梦而奋斗。虽然堆积如山的作业让我们麻木,我们依然坐在书桌旁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因为这个梦。我为梦装饰了青春、活泼的色调,而梦,也为我留下了美好、纯真的剧照。高三的日子永生难忘,那里充斥着我们的泪水,汗水和最纯真的记忆。我们为梦不懈奋斗,努力拼搏,那段日子也因此特别充实。同学谊,师生情也将保存永久,永久……而现在,我不再做梦,因为梦圆了。我踏上了大学这块粗犷的土地,这块寄托着梦的灵魂和心愿的土地……我不知道这里是否能让梦想腾飞,是否能让我走向成功?但我知道,只要努力过,就可以无悔了。人生路漫漫,沿途风景最美。不求结果完美,只求过程无悔!落日的余辉下,我看见昨日那沉甸甸的足迹,感受到和时代共进步的那份执着。我的心开始蓬勃,激情犹如潮水;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身体在膨胀。一片恢弘和恣肆的自信,一种征服和信仰的力量,开始在我心中生长。我知道,我不再惧怕了,因为我已长大,伴随着梦……我静静阖上双眼,我仿佛看到往昔;透过往昔的面纱,我又好像看到了未来。不拘泥于个性的浮狂,只愿沉溺于崇高的圣堂,感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睁开双眼,梦醒了,梦也圆了。只是未来,还很遥远,另一个梦又开始了,于是,我们又向那追寻,前进……
呵呵,这破玩意给10个金,你做梦想屁干子吃呢吧?
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充实而又多彩的。学习,工作,活动,把日程表排的满满的,连让自己无聊的机会都没有,让那些郁闷啊,抑郁啊都见鬼去吧!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所以学习必然是大学生活的主题曲。我理想中的大学要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氛围,要有渊博的教授上一些好的课程。这里应该充满挑战,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学的任何东西,可以在图书馆查到你想看的一切的资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这里的生活应该是紧张而又有节奏的,繁忙的学习可能会让你忘记了一切,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情。要对未来有一种憧憬并且可以付出实际行动,要知道未来的方向。有空可以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在草地上聊聊天、听听歌,讨论讨论学业,和对一些学习当中的问题的不同的见解,必要的时候也要有争吵,还可以谈谈理想和人生。我理想中的大学处处都有学习的气氛和欢声笑语。当然,精彩的大学生活必然不能只被学习所充斥。这里是绿色与蓝色的交接处,很美,让人陶醉:一片绿色,鸟语花香,走在梧桐树下,踩着蓬松的落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美的享受!精彩纷呈的派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讲座,每一项都充满着诱惑力。轻松洒脱的生活,半天上课,半天休息。没课的时候就和室友,或者再加上隔壁的室友,大家一起去逛街、去唱歌。心目中的大学要有几个知已好友,可是一起笑一起哭,一人有难,大家都帮助解决,一点都不亚于家人的感情。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交个异性朋友,来点风花雪月的事情。一个字形容闲适。 理想中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大学可以被看成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了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是最重要的。理想中的大学可以让我成长,可以让我在毕业的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往哪里继续走下去,让我四年后在回顾的时候可以骄傲的说,我学到了很多,我舍不得离开,要和大学里的好朋友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大学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完美的,它能让我们充分展现自己,它能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为我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奠定基础。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我想我的大学生活这样度过,在以后追忆似水年华时才不会后悔。毕竟,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大学同样只有宝贵的一次。对于现在的我,未来的大学生活就像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我用智慧和双手去努力描绘。
要论文的格式?
1、大学,那个曾经我梦了无数次的地方。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走进那梦想起航的地方,摸一摸那历尽沧桑石柱,感知知识的力量。 2、可是,残忍的现实却狠狠地把我敲醒了。那个我打心底里崇拜的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大学校长,竟然玩起了权术。那个思想的天堂,我的大学,快要被那股黑暗的飓风捣鼓得乌烟瘴气了。 3、不是这样,不该是这样的。 4、我向往的,是不用闹钟就能按时起床,和好朋友们一起去锻炼,然后贪心地大大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暖暖的太阳抚摸我的脸,像向日葵般绚烂。 5、我向往的,是能够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中华语言最具魅力,平平仄仄平平,读起来饶有韵味。 6、我向往的,是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激烈的讨论问题,但不是像高中那样,空气中氤氲的是紧张的气氛,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升学,而是跟着兴趣去探索,也许也会像王羲之那样吃了加料馒头。 7、我向往的,是能够安静地坐在偌大的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捧起一本本我爱的书籍,嗅一嗅那淡淡的墨香,每本书都看了一遍又一遍。天空中有一抹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蓝色,像深不见底的海水的颜色,红通通的太阳每天透过闪亮的玻璃窗照到我的脸上,然后慢慢地舒展开来,浸到整个屋子,像一株诡异生长的植物。 8、我向往的,是能够在饭后林荫小道上散步时,能听到爽朗的笑声,动听的歌声……这是,活力的声音。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校园里散发出的是青春的气息,惹得百花都争相齐放。 9、我向往的,是有好多大型的活动,舞台剧,飞扬新声,T台秀,义卖……每一次的活动都是锻炼我们的一个机会,我们不仅敢在舞台上说,还敢面对全世界说:这是我的时代由我给你未来,满腔的蒸气已在冒烟,我准备好要世界汗颜。 10、我向往的,是有一位和蔼可亲的小老头。位高权重,是主宰庞大学院的校长,但却平易近人,40岁的人,20岁的心,经常和我们闹在一块儿。他从不滥用私权,见到贿的人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他总说那句岁月都蹉跎不掉的话:做人还是清廉点好。 11、我向往的,是有一群肯努力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老师,只要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就能传授知识,那些所谓的多媒体,会让知识失去原始的味道。他们是一群思想独立的老师,教师对他们来说不是职业,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用尽一生想去完成的事业。 12、我向往的,是有一群奋发向上的同学,他们从不拿家里一分钱,坚持自己打工赚学费;他们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他们才华横溢,却愿意当又苦又累的砖头工。他们不是家里穷困潦倒,只是觉得自己该有的担当;他们不是甘于平凡,只是牢牢记住了那句话: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13、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一个跟歪风永远挂不上钩的自由的生活。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是想我必须融入这个社会的大,我才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
如何将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这个课题应该写自己以什么样的定位在社会里面,然后发挥自己的信息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所应该做的一些。贡献就应该叫做泳衣了,社会的自我,
将我融入社会的大我之论文中,那么这个论文很好,那只有将我融入社会,我们才能为社会服务,才能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要把自己当成社会当中的一份子 社会上的责任 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就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样
写作思路: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到历史故事,写到大我与小我的故事。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孤立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
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当上了体育领操员。在别人的眼里,这样一个职位,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我的眼里,这正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有一次,体育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咱们新上了一部体操,你先跟我学会了,然后再去教同学们。”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每个动作都要重复十几遍。我不停地蹲下,又起来,又蹲下。一道道汗水从我的脸颊上流过,滴在地面上,啪啪作响。我好想放弃,但是,每当这时,老师那句“只有你做得好,才能让全班同学都做得好,要记住你是个领操员,这关系着班级的荣誉”的话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我鼓足勇气,强忍着,即便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也还是坚持把这个体操学完。那一刻,我觉得——值!因为,我努力的身后是一个大我——班集体。
齐桓公以仇人为相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襄王死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在回国的途中相遇。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带钩。后来,公子小白夺得王位,欲用鲍叔牙为相,杀掉管仲。鲍叔牙却力荐管仲说,管仲之才好过自己千倍。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释放了管仲,并用以为相,最终成就了齐国,而成春秋五霸之首。
对齐国来说,鲍叔牙是小我,齐桓公是小我,只有齐国才是真正的大我。齐桓公为了大我,而忘记小我的仇恨;鲍叔牙为了大我,而放弃小我的利益。感情服从大义,这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因素之一。在个人利益面前,国家利益无小事;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无大事。如果齐桓公逞一时之快,杀了管仲;如果鲍叔牙为了个人利益,而埋没了管仲,是否会有齐国的强大,不得而知。
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为了南非,曼德拉舍弃了小我的怨恨,所以有了南非的和平解放。
历史上经常会见到因为个人的情感而改变大局的事例。诸葛亮因为情感而用马谡守街亭,非但丧了马谡的命,而且致使北伐失败;吴王夫差因为情感宠爱西施,非但丧了性命,也亡了国。
情感必须让位于国家大义,盖古人曾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于某一时”。
在这部影片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和战友们一道接到命令,去炸掉碉堡,以确保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在两名战友牺牲的情况下,董存瑞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将剩下的碉堡全部炸掉.但他们没发现,在干枯的河床上,还建筑了一个更隐蔽的桥型暗堡,许多战友都牺牲在这个碉堡下,董存瑞看到这个情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再次向连长请命,在机枪的掩护下,他机智勇敢的躲过敌人的子弹,并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来到暗堡下,可怎么也找不到炸药包的地方.总攻时间到了,冲到前面的几名战友牺牲了,董存瑞心急如焚.为了战友的安全,他毅然举起炸药包.只听一声巨响,桥型暗堡没了,而董存瑞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我满含眼泪,联想到了一件往事.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很不好,同学说一句,我还他们十句.有时候骂不过同学,还动后打他们.在家里,我经常和大人顶嘴,大人们让着我,我还得寸进尺.看了这部影片,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对,我应该学习董存瑞那种牺牲小我,成全大局的精神,随时鞭策自己,做一个尊师重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我与大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托尔斯泰又言“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在我看来,在小我之境,活自由本色,怀大我之心,为他人而活,这才是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生为小我,我们都应极力探寻自己热爱的生活。正如三毛曾言:“世间的万物,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要去尝一尝。”生为一个个独立而特殊的个体,我们都有权利去探寻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尽享世间荣华的奢侈玩乐,也不一定是寄寓山水的田园归隐,这全取决于你内心的体验,无论何种方式,只要是自得其乐,便为佳选。
正如海明威所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是大我的存在,需要考虑并践行大我的价值。三十年里风和月,见证了雪域邮路上的其美多吉作为普通邮差的忠诚与奉献;一座海上孤岛,默默接受了王继才夫妇32年的坚守和热爱;一架飞行中突遇前挡风玻璃爆裂的客机上的119名乘客,歌颂着这位沉着冷静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带给他们第二次生的机会……这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小人物,以自身的大我行为,一次次让国人泪目。心中有他人,做到为他人,这是大我的要求。
而反观当下,将小我挥洒得淋漓尽致者比比皆是,真正践行大我者却少有人在。香港的一些动乱分子截游客,拦机场,心中全无规则法律可言,唯有自私小我在作祟。近期火爆的一些小视频主播,为博更多观众,不惜“伪装”扮嫩圈粉,更有甚者模仿危险动作为一时关注而让无辜的孩童天真模仿而丧生。诚如冰心所言“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小我到大我的跨度很大也很难,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割舍一部分小我才能更好地促成大我。
而大我也并非不可享受幸福的小我。正如央视知名节目《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台上的她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谈吐不凡,自有一股读书儿的仙气儿,台下的她每天至少坚持一小时的阅读,她将此作为一种享受,是她用喜欢的方式过着日子,也活出了自有快乐的小我,同时还能更好地促成大我,为传播更多更好的知识服务。这是小我铸大我的生动写照。
生为小我,寻找自身所爱;活为大我,照亮他人之境!
身处世间,我们一直在“大我”与“小我”之间不停地摇摆,一时错误的抉择,可能造就一世的骂名,或错失不复重来的良机。“小我”与“大我”的追寻方向,是多么飘忽不定,宛如天边的云彩,看似触手可及,可伸出手时,才发现遥不可及。
中国文人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矛盾,在多少代的困苦感伤、痛定思痛中,终于涅?出了内圣外王之道。而在社会与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驰的时代,如何使“小我”与“大我”密切牵手,成为了世人重要的人生命题。
就像米兰?昆德拉笔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萨宾娜,因为无法忍受生活的媚俗与祖国的孱弱,选择一味地逃避、放浪形骸,她背叛了一切,逃离了一切,不敢也不愿去面对改变了的一切。这使她的生命变得极轻,终致一无所有、客死他乡。萨宾娜过分强调“小我”,使她的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成为一朵“失根的兰花”。
或如索尔仁尼琴所写下的《古拉格群岛》,将苏联劳改制度比作古拉格,将苏联比作海洋,只是这片海洋上充斥着肆虐的暴力与残忍的折磨,深刻地描写了苏联集权制度与集权暴力驱使下的人性之恶。在苏联黄金时代的万丈光芒下,作家敏锐地感受到了其隐藏中的黑暗:过分的“大我”沦为极权主义,招致扼杀人性,消隐“小我”的后果。
追求个体生命的日趋完善虽无可厚非,但在“小我”与“大我”矛盾时,将个体生命融入更大的舞台,将获得“小我”无法企及的生命的深度与广度。就像那总爱朝着太阳张开脸庞的向日葵,只有成群结队地靠在一起,彼此相互扶持,才能度过风雨,最终结出饱满的果实。在世间众多杂念面前,人生到底需要怎样的精彩?是在春风中一枝独秀大放异彩来得轻狂,还是在夜空中群星竞相闪烁来得炫目?或许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斜阳西下的光晕,染红了大地与苍穹。空气中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清晰与透明,一颗颗躁动的心重新回归到温柔的律动。
曾几何时,李大钊同志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情与壮志。而从古至今,有无数的铁肩担起了深重的责任,留下许多丰功伟绩,推动中国由崛起,至发展,走向繁荣昌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人的使命。在中国这个大我之中,凝聚着如繁星般的小我。而小我与大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血肉相连,在浩渺的宇宙中,灿烂地闪耀。 从小我汇聚大我,是伟人们辛勤耕耘,筚路蓝缕的奋斗目标。遥想那个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无数革命先辈奋勇而起。陈独秀发出“青年勉乎哉!”的时代强音;周恩来投身于中国事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晨钟暮鼓也敲响世人的心灵;鲁迅弃医从文,“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情怀荡涤了中国。此时的中国,难道不是由这点滴小我而逐渐站起来的吗?我们每个人的微小力量,经过熔铸,凝聚,爆发,终将汇成汪洋大海,波澜壮阔。
以小我汇聚大我,是现代工匠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工人,农民创业者,与科研人员涌现于中国舞台,书写中华华章。袁隆平一生从未迈出过稻田,为千万饥饿与无奈带来一丝温暖;中国科学院院士孟方舟,为特殊的疾病提供了可治愈的方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林鸣,提出“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的理念,义无反顾的投身于祖国建设。正因为这些小我,推动复兴的中国,进一步前行。
以小我汇聚大我,是我们砥砺前进,赓续华章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作为01后的青年人,我们应当肩负使命。其实,不论是生活在战乱时代的小我,还是处于和平且变革时期的小我,所应做到的便是责任。无论是农民工,快递小哥,还是人民教师,学生。每一身份,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一身份都有它特殊的价值。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当努力学习,充实内心,丰富自我,展示青年的风采。
五月天说过:“如果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至少在我心中,还有一个尚未崩坏的地方。”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团燃烧的烈火,徜徉于中国的汪洋。无悔地燃烧自己的生命,以小我汇聚大我,责任熔铸国魂。在时代与命运的交汇点上,且歌且行。
短短几周,第一单元的现代新诗便学完了,而令我感悟最深的便是人与人的不同— “大我”和“小我”。
“大我”,简单的说就是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而“小我”便是指从个人利益出发,纠结于一己的感受。可能一个人要做到“大我”却是很不容易,但也是因为不容易,所以往往“大我”者能成大气。
在几乎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几位作者的作品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思想。在那民族危机的年代,毛泽东作为我们中国的未来领袖,的确有着常人所不及的豪情壮志,在少年时代便表现出了这种“大我”的思想,在那首《沁园春·长沙》中就能看到他是以天下为己任,字字句句中都透露着救中国,振民族的豪情。再看《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我”思想就淡了很多,戴望舒所表现的是对未来革命道路的迷茫,而艾靑则是抒发了他对人民的热情赞美和对旧世界的仇恨。他们的诗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时代的真相和要求,但比起《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情,我觉得他们只是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而没有着眼于之后的革命道路该怎么走。而在我看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最不具有“大我”思想的,在同一时代,却又像根本不是在一个时代背景,作为诗人,徐志摩的确有着都臭的文学创造能力,他的诗让我感觉,他像是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多情诗人,这与他生活的苦难深重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大的反差。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虽没有面临他们所面对的苦难,活在这和平的年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好运的,而我们就应该只知享受吗?是,我们不能这样做,每一代都有一代的责任,而我们所要做的不会比他们少。仅作为常人,每一个人都是不易的,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完人”更是不易。想要既有着徐志摩那样发现美的眼光,又有如毛泽东那样宽广的胸怀,不易。而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都要承担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每个人都做好一件事不就行了吗。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不组成了一个成功的人生呢吗?而这不就是成就了大我吗?
关于“大我”与“小我”的意思,过来人大约都该耳熟能详。一般的认识就是:“大我”代表着国家,民族,组织,团体,简约之,代表着集体;它最经常的抽象形象是“国家”。“小我”不过是单个的个人,代表的不过是个人;它最经常的具体形象是每一个个体张三李四。
在传统意识形态观念影响下,这一概念定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先验性质的认识论或预设的道德天条。
从它试图作用于道德实践的功能性来考察,它屡屡强调的是这样一个意图:当着种种利益或可或已经发生冲突之际,“小我”应该(事实是:必须)服从于“大我”。它的潜在的价值系统说明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它是“爱国主义”理论的伦理基础之一。事实上,它也确实总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或道德规范,以“爱国主义”面目出现在“教科书”式的各种文本文件,或理论宣传与慷慨表态中的。
在持久的宣传与影响下,这种认识论或道德规范,已经享有了天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极少被人质疑。当着“国家”的某个代表或自以为代表国家利益发言的人物祭出“大我”“小我”的翻天印时,张三李四除却放弃个人利益已经没有了其它选择。
但是,当你一旦放弃了个人利益,服从于“大我”利益时候,你也能够获得一份源于“大我”利益获得者的代表人物的嘉奖,赋予你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桂冕。该嘉奖的通常形式是口头上的,或颁发给你一份奖状、锦旗什么的;堂皇一点儿的,还要开一个会,由相应规格的官员出场讲话,给予你相应的鼓励,而你,也可能会得到一次在大会发言的机会,“宣讲”被审定通过的书面文稿。
“大我”获得了它必须获得的利益,“小我”失去了他必须失去的利益;“大我”给予了“小我”他认为应当给与的嘉奖,“小我”得到了期望中或意料外的来自于“大我”的表彰。一次又一次地,“大我”,“小我”,就在这种“祥和”的气氛中维持了共同体间的平衡。
这个现象,是从来如此的。但是,细说它的来龙去脉,现在还似乎不合时宜。不过可以像鲁迅那样发一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就说是“爱国主义”吧,张三李四人人都“奉献”着“个人利益”,那么,最终的获利者是谁呢?
假如能够从计量角度考察,这个“大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谁能说出“大我”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不过是一个观念。更多的时候,它还是一种工具。
是观念为人,还是人为观念?这是两个不同的考量。是工具为人,还是人为工具?这是两个不同的考量。
即使这样,也已经是一个进步了。所以这样说,一个理由就是:当着意识形态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时候,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事实上是只能有一种答案。当着可能出现两种或更多答案的时候,动摇绝对统治的个人自由时代已经悄然惠临了。假如我们能够不去歪曲地理解个人自由,这个时代的最终期望是指向一个整合中的社会现象的,这个现象应该表现为:自己爱自己,也爱别人——张三不仅爱着自己,也爱着李四;李四不仅爱着自己,也爱着张三。它将成为最贴近爱国实质的认识论与道德规范。赖此,“大我”,“小我”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去承担它应该承担的什么名义。
正当个人利益的追求与社会美德的实现
我的大学我的梦梦,承载着生命之树的热情和奔放,大学就是放飞梦想与热情的地方而梦,将伴随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歌唱……小时候,大学是我们向往的神圣的地方,而他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所以我喜欢梦,因为梦让我看见了师长们那孜孜不倦的教诲,同学们那至纯至真的召唤;更让我看到了明日的曙光而使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小时候,大学是家长们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因为这里是一个平台,能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平台,所以我又开始梦,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怎样做才能成功?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在长大。大学逐渐又模糊走向清晰。大学,千万学子心中的追求,而高考是通向大学的独木桥。那时,我惧怕了,我不知道会不会在千军万马中落水?我开始畏惧,开始逃避。而当我翻开书本,感受着古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豁达襟怀,那卧薪尝胆的深虑,那破釜沉舟的雄心,无不牵引着我向梦的彼岸驶进。我浸立于知识的海洋,我开始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我开始自信,我相信大学不会是梦。从此,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慰籍。在梦里我依然怀有一份希望,一份憧憬。渐渐地,梦成了我的知己,和我一起凝视世界、应对世界,而我也注视着梦的成长,感受着梦的气息……上高中后,我开始为梦而奋斗。虽然堆积如山的作业让我们麻木,我们依然坐在书桌旁做着永远做不完的习题,因为这个梦。我为梦装饰了青春、活泼的色调,而梦,也为我留下了美好、纯真的剧照。高三的日子永生难忘,那里充斥着我们的泪水,汗水和最纯真的记忆。我们为梦不懈奋斗,努力拼搏,那段日子也因此特别充实。同学谊,师生情也将保存永久,永久……而现在,我不再做梦,因为梦圆了。我踏上了大学这块粗犷的土地,这块寄托着梦的灵魂和心愿的土地……我不知道这里是否能让梦想腾飞,是否能让我走向成功?但我知道,只要努力过,就可以无悔了。人生路漫漫,沿途风景最美。不求结果完美,只求过程无悔!落日的余辉下,我看见昨日那沉甸甸的足迹,感受到和时代共进步的那份执着。我的心开始蓬勃,激情犹如潮水;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身体在膨胀。一片恢弘和恣肆的自信,一种征服和信仰的力量,开始在我心中生长。我知道,我不再惧怕了,因为我已长大,伴随着梦……我静静阖上双眼,我仿佛看到往昔;透过往昔的面纱,我又好像看到了未来。不拘泥于个性的浮狂,只愿沉溺于崇高的圣堂,感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睁开双眼,梦醒了,梦也圆了。只是未来,还很遥远,另一个梦又开始了,于是,我们又向那追寻,前进……
在读大学,希望就业,
人的一生经历很多,如果把它们一一划分,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主题,而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它的主题叫做“青春”.青春的色彩五彩斑斓,青春的梦想丰富多样,把梦想赋予青春之中,让其谱写一首首动听旋律.我有一个梦想,做一名小学教师.喜欢看孩子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站在三尺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把我一生所学都授予他们,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充实自己.这就是我一直憧憬的理想画面.梦想不一定伟大,甚至是平凡,但一定是自己喜欢.梦想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所以为实现我的这一理想,更要不断地努力拼搏.青春永远需要去奋斗,理想是靠知识和高能力共同打造出来的,把握青春的大好年华,在知识的海洋中去充实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完善自己.最后无论成功与否,我都是自己青春的舵手.在青春的旅途上,可悲的不是在奇异幻想的蜃景中迷失,而是在庸俗现实的沙滩上搁浅.只有泪水洗过的眼睛,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自己预先要达到的目标.拥有青春是最大的财富,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而是坚定地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怀.青春的我们,在奋斗的坎坷中可以傲霜斗雪,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独领风骚.为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其自由翱翔.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第一次到厦门大学,是为了找王教授上声乐课。那时我不过十岁,记得刚到校门口,我就被厦门大学那雄伟壮丽的景色给迷住了,于是,我就想,以后要是能来这里上学,那该多好啊!就这样,厦门大学开始成为我梦想中的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长大,同时,我也开始明白,一个好的大学,仅仅具有漂亮的景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它要有丰富的内涵。我开始寻找答案:原来。。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距今已有87年的历史。它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最让我心仪的还是它的音乐系!有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有声乐、钢琴、民乐、器乐、理论作曲、舞蹈等专业课程,其宗旨是以综合大学为依托,以艺术创作为中心,以学兼中西为基础,以开发潜能为目标,培养全面又专业的艺术人才。我想:这不正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吗?!音乐系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吗?!如果将来要报考大学,那么就报。。大学吧,我相信我的选择绝对没错!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我时常会听到关于哥哥姐姐报考大学的消息。记得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邻居晓温姐姐要去厦门大学参加入学测试,当时,我曾问过爸爸:我以后能不能像晓温姐姐那样也报考厦门大学?爸爸是这样回答的:“当然可以,不过你的学习成绩要非常好。你知道吗?晓温姐姐在年段里的名次都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你努力学习,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爸爸的这一番话一直鼓励着我,考入厦门大学——我梦中的理想大学,一直成为我的精神支柱,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一晃,2年过去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升学考试中超常发挥,考了个全班第一!进入中学以来,依靠这一信念,我克服了种种不适,我的名次正在渐渐地提高!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我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的!我一定要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