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幼儿游戏化教育论文题目

幼儿游戏化教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幼儿游戏化教育论文题目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摘 要】中班幼儿中自主游戏的开发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但是由于现存幼儿自主教学中教师能力的不统一,幼儿基本情况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实施上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无法发挥自主游戏的效果。因此要从游戏环境创造、材料提供、角色和主题设计、沟通表达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构建,从而发挥最高的自主游戏效能。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

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中,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开展教学管理,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展自主游戏,这种游戏的开展主要是在幼儿的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进行,让幼儿自主的提出其想法和选择所使用的素材,其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让幼儿具有更高的参与兴趣。

一、当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问题

当下自主游戏中与其说是自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伪自主游戏范畴。首先,自主游戏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幼儿进行指挥,对游戏开展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幼儿的操作过于急切,因此过多的进行干预,甚至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开展,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自愿特点。教师更多的通过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幼儿实际操作的干预,有时会手把手的进行替代性操作,有时会进行较为强势的命令方式让幼儿进行教师想法的操作。在具体的游戏环节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和意愿,游戏的素材、流程设计等都没有满足幼儿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行规划,更多的是停留在自主游戏的表象,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实质。特别是中班幼儿自身经历了小班的幼儿教学,在基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上具备一定能力,有了自身自主性思维的形成,教师的强行干预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

二、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中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中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三、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1.环境创造

充分利用教师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空间资源,提供安全以及充分活动性的环境,同时为游戏的开展节约时间成本。但是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造的,避免单一沉闷的氛围,从分将环境设计的更加的活跃性、生动性。在墙面、地面等平面设置上进行生动趣味的图画进行装饰表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将幼儿园的空间视为一种游乐场,让其心理上具有愉悦感、轻松感。甚至可以建立特色的游戏空间,如相关情境的模拟空间等,如幼儿之家等游戏性的环境情境模拟,里面有儿童小家具,娱乐设施等,整个氛围温馨、趣味,有效的满足幼儿对娱乐环境的需求。或者借助一些道具对现有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成为活动性的环境,便于幼儿园的资源管理,同时有效的变换不同的游戏环境情境模拟。

2.游戏角色

在游戏的角色选择中,要充分的征求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游戏角色,但是选择权要充分尊重幼儿自身喜好,不可强制性要求幼儿扮演自身不愿意的角色。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上没有明确性,可以通过教师的邀请来建议性的让幼儿进行参与。同时也要充分的对幼儿性格和喜好有了解,避免幼儿选择自身不能胜任或者无法有效完成的角色,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如果游戏反复性操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游戏的轮流尝试,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感受。

3.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中可以选择的材料尽可能的多元化,最好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幼儿的喜好。材料尽可能的达到生动形象化,如果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替代性材料。但是材料应该在性状、颜色上具有趣味性、鲜艳性,同时材料要具备安全性,不会对幼儿产生伤害。因此材料多采用海绵、泡沫等坚硬度较低的素材制作。材料如果不形象生动,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去模拟,同时也可以发挥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去对材料进行制作,即便制作的材料并不能满足成人对其效果的评判标准,但是也是幼儿自身对事物认识和体会的成长教育,不可以过多的去苛求,主要以鼓励与赞许为主,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4.主题选择

在游戏的主题上,要充分幼儿自身的选择,让幼儿自发的进行主题的设想与策划,做好幼儿的民意调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减少教师个人成人判断的介入。除了游戏主题,具体的操作情境设计也可以充分满足与征求幼儿的意见,选择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特点开展。积极让幼儿进行主题游戏相关准备工作的参与,如材料的准备、制作、摆放,游戏规则与奖励的设置等。教师可以首先争取幼儿的想法,如果幼儿没有完整的思路,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引导,但不要强制性的干预。同时也充分的让幼儿体会如何策划有执行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空间得到扩展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将游戏更好的联系实际情况。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幼儿启发式为主,不可以过多的去干预。当然如果在相关想象上有与道德规范想冲突的地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不可以让幼儿有过多负面思维的出现。但是在纠正前要做好幼儿想法的全面了解,避免误会问题的产生。如果盲目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创伤。

5.评判表达

在游戏的最终评判上,避免教师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的评判话语权回归到幼儿中,让幼儿自主的对游戏情况的开展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充分的听取幼儿内心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改善。同时,幼儿的表达也有效的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训练幼儿的胆量和自信,因此这种自主性的游戏作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幼儿的讲评除了幼儿自身感受到表达,也可以由教师作为一定引导,让幼儿通过教师引导性的问题,对游戏参与情况进行有效的深入感受和提炼。但是教师不要过多的去干预和打断幼儿的表达,要多以鼓励为主。对于个别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但是也要采用先肯定鼓励,后纠正的方式展开。切忌在众人面前过于严厉的指责幼儿,这样会打击幼儿自信心,引发幼儿厌学等不良情绪。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

具体要求说一下吧,帮你搞定。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

幼儿园游戏游戏化论文题目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2017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儿童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当今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球教育界中对教育观、幼儿评价观、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呢?翻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空缺,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意义。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游戏观和游戏方法,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家园共育,使幼儿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佛大学教师霍华德.加德纳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重视,我国也借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游戏曾在30——40年代在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50年代以后,游戏的作用被削弱,成为课程的附加物,80年代以后,游戏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受到重视。

国外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直至后现代教育,几乎都非常关注游戏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幼教史上的许多先驱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游戏,如:蒙台梭利、杜威、裴斯泰洛齐等。

(2)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虽然我国和国外对于游戏的研究较为丰富,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元智能教育的引入却在最近几年,在其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理论。因此,我们会在借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化的本土研究.

3. 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可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之中,对指导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式的游戏集可直接用于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形成一些有关游戏方面的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努力形成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新的理论见解。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理论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由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学历均为幼教大专水

平,且参加过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研究力量比较强,且在全国各级

各类幼教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2) 前期准备工作从——,长达一年的时间,我们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

(3) 幼儿园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保证了课题经费的落实;每

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观摩一次;

每周三业务学习一次,由主持人带领,一个月总结一次。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8种职能,说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聪明。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研究目标设计

(1)分析研究应享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

(2)探索研究出用来发展幼儿八大智能的游戏及指导方法

(3)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之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发展

3.研究内容设计

(1)深入系统的解读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精神

(2)在多元智能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创建八大智能游戏,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市教研所的有关意见和我园实际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培训科研组有关人员等。

(2) 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边实施,边总结,边修正;建立、健全档案。活动开展的各项资料,为研究成果提供实践支撑。

(3) 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对各类资料分类,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全程总结。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5. 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对象为2006年秋季入园的小班幼儿,研究在常态下进行。本课题研究采取边实施、边研究、边验证、边修正的行动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准试验法、学习讨论法等方法,针对本课题的特点,我们还将特别采用:家园协同法。

6.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省、市教科所的重视、支持、鼓励和指导及省、市幼教专家的具体帮助指导。

(2) 幼儿园根据课题的需要,保证经费的投入。

(3) 以科教兴园、兴教的良好意识、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规范、严格的流程管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7. 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2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系列游戏活动方案集、音像资料及活动展示。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

导语:教育市场的形成、择校潮流的涌动, 对优质的小学教师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市场领域谁先胜出, 就看谁拥有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所以, 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只有揭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基础, 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我整理幼师毕业论文题目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 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 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 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 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 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 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 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幼儿园劳动教育游戏化论文题目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幼儿园游戏教育论文题目

1、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 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 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 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 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具体看你的方向而定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5 、关于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6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7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8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9 、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0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 、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1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14 、关于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15 、关于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6 、关于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 、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 、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 、关于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0 、关于某市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取向的研究。21 、关于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22 、关于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23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24 、关于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25 、 35 岁以下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的现状研究。 26 、关于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27 、关于幼儿教师离岗,跳槽现状的研究。 28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29 、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0 、关于小班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的对比研究。 31 、关于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32 、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现状研究。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摘 要】中班幼儿中自主游戏的开发尊崇其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娱乐天性。但是由于现存幼儿自主教学中教师能力的不统一,幼儿基本情况的差异性,在具体的实施上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无法发挥自主游戏的效果。因此要从游戏环境创造、材料提供、角色和主题设计、沟通表达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构建,从而发挥最高的自主游戏效能。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自主游戏;质量

当下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中,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充分尊重幼儿需求开展教学管理,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展自主游戏,这种游戏的开展主要是在幼儿的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进行游戏活动进行,让幼儿自主的提出其想法和选择所使用的素材,其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让幼儿具有更高的参与兴趣。

一、当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问题

当下自主游戏中与其说是自主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伪自主游戏范畴。首先,自主游戏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幼儿进行指挥,对游戏开展有过多的要求,对于幼儿的操作过于急切,因此过多的进行干预,甚至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开展,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自愿特点。教师更多的通过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幼儿实际操作的干预,有时会手把手的进行替代性操作,有时会进行较为强势的命令方式让幼儿进行教师想法的操作。在具体的游戏环节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兴趣和意愿,游戏的素材、流程设计等都没有满足幼儿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喜好进行规划,更多的是停留在自主游戏的表象,没有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实质。特别是中班幼儿自身经历了小班的幼儿教学,在基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上具备一定能力,有了自身自主性思维的形成,教师的强行干预会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

二、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中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中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三、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对策

1.环境创造

充分利用教师环境和幼儿园公共环境空间资源,提供安全以及充分活动性的环境,同时为游戏的开展节约时间成本。但是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造的,避免单一沉闷的氛围,从分将环境设计的更加的活跃性、生动性。在墙面、地面等平面设置上进行生动趣味的图画进行装饰表现,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而不是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将幼儿园的空间视为一种游乐场,让其心理上具有愉悦感、轻松感。甚至可以建立特色的游戏空间,如相关情境的模拟空间等,如幼儿之家等游戏性的环境情境模拟,里面有儿童小家具,娱乐设施等,整个氛围温馨、趣味,有效的满足幼儿对娱乐环境的需求。或者借助一些道具对现有的空间环境进行改造,成为活动性的环境,便于幼儿园的资源管理,同时有效的变换不同的游戏环境情境模拟。

2.游戏角色

在游戏的角色选择中,要充分的征求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游戏角色,但是选择权要充分尊重幼儿自身喜好,不可强制性要求幼儿扮演自身不愿意的角色。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上没有明确性,可以通过教师的邀请来建议性的让幼儿进行参与。同时也要充分的对幼儿性格和喜好有了解,避免幼儿选择自身不能胜任或者无法有效完成的角色,减少因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如果游戏反复性操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游戏的轮流尝试,这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体验感受。

3.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中可以选择的材料尽可能的多元化,最好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幼儿的喜好。材料尽可能的达到生动形象化,如果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替代性材料。但是材料应该在性状、颜色上具有趣味性、鲜艳性,同时材料要具备安全性,不会对幼儿产生伤害。因此材料多采用海绵、泡沫等坚硬度较低的素材制作。材料如果不形象生动,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去模拟,同时也可以发挥幼儿自身的动手能力去对材料进行制作,即便制作的材料并不能满足成人对其效果的评判标准,但是也是幼儿自身对事物认识和体会的成长教育,不可以过多的去苛求,主要以鼓励与赞许为主,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4.主题选择

在游戏的主题上,要充分幼儿自身的选择,让幼儿自发的进行主题的设想与策划,做好幼儿的民意调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减少教师个人成人判断的介入。除了游戏主题,具体的操作情境设计也可以充分满足与征求幼儿的意见,选择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情况特点开展。积极让幼儿进行主题游戏相关准备工作的参与,如材料的准备、制作、摆放,游戏规则与奖励的设置等。教师可以首先争取幼儿的想法,如果幼儿没有完整的思路,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的引导,但不要强制性的干预。同时也充分的让幼儿体会如何策划有执行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想象空间得到扩展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将游戏更好的联系实际情况。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幼儿启发式为主,不可以过多的去干预。当然如果在相关想象上有与道德规范想冲突的地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不可以让幼儿有过多负面思维的出现。但是在纠正前要做好幼儿想法的全面了解,避免误会问题的产生。如果盲目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创伤。

5.评判表达

在游戏的最终评判上,避免教师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的评判话语权回归到幼儿中,让幼儿自主的对游戏情况的开展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见,充分的听取幼儿内心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对游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改善。同时,幼儿的表达也有效的训练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训练幼儿的胆量和自信,因此这种自主性的游戏作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幼儿的讲评除了幼儿自身感受到表达,也可以由教师作为一定引导,让幼儿通过教师引导性的问题,对游戏参与情况进行有效的深入感受和提炼。但是教师不要过多的去干预和打断幼儿的表达,要多以鼓励为主。对于个别问题进行适当的纠正,但是也要采用先肯定鼓励,后纠正的方式展开。切忌在众人面前过于严厉的指责幼儿,这样会打击幼儿自信心,引发幼儿厌学等不良情绪。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游戏教育论文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 索引序列
  • 幼儿游戏化教育论文题目
  • 幼儿园游戏游戏化论文题目
  • 幼儿园劳动教育游戏化论文题目
  • 幼儿园游戏教育论文题目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