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题目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题目

1. 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 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7. 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8. 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9. 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10. 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11. 论审计的现代化 1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3. 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4.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5.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6.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7.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8.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9.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20. 关于敏感性分析 21.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3.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 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7.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8.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9.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30. 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31. 论企业环境审计 32.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3. 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4. 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35. 论环境审计的模式 36. 中外审计模式比较 37.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 38. 论强化政府审计职能的对策 39. 论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40. 论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41. 关于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研究 42.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43. 论审计内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44.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45.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研究 4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47.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48. 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49. 高质量会计准则:内涵、特点及实现途径 50.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51.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2. 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53.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54. 环境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55.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研究 56. 合并会计报表特殊问题研究 57. 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 58. 实时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会计管理问题研究 60. 中小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61. 企业技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及改进 6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63. 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64. 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及其控制 65. 财务主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66.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问题研究 67. 论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的作用 68.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69.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70.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71. 会计信息供需矛盾及其协调 72. 商誉会计研究 7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74. 审计判断问题研究 75.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76.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77. 论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78.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9. 法务会计研究 80. 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81. 论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82. 论企业所得税筹划 83. 论增值税筹划 84.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85.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86.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 87. 有关“费该税”的几个认识问题 88.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89.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90.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要素 91.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92.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93.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研究 94.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95. 政府采购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96. 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97. 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资金核算方法的思考 98.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99.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100.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方法研究 101. 财政会计转移支付核算方法研究 102. 电子表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3.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104.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研究 105.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106. 网络会计下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7.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8. 对现代责任会计的创新研究 109. 试论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110.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111. 谈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12. 从会计环境谈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原及治理对策 113. 论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 114. 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115. 论风险投资管理 116. 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117. 加强会计控制,治理会计失真 118.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19. 论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设 120. 论作业成本法的实质及我国成本管理的创新 121.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22. 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 123.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比较 124. 中国会计服务(审计、会计咨询等)国际化 125.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及其选择 126. 管理会计发展新趋势 127. 论新经济对会计质量特征的影响 128.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 129. 新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0. 论企业战略对传统管理会计新要求 131.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32.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33.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134.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135.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136.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37.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殖的研究 138. 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 139. 论会计目标 140.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41. 试论重组会计 142.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143.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144.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145.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 146.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47. 试论会计环境 148. 论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可以。审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所选择的题目应该是审计专业范围之内的,是可以选择税务方向的纳税审计筹划、税负分析,但不能写如何去征税。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1.信息会计学(会计学) 信息学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递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变换、接收和存储等。信息会计学是运用信息方法,依据信息论原理,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报告,以实现会计目标的学科。信息会计学是传统会计学与信息科学整合的产物,其目标是研究会计实体如何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从内容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但也包括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从计量属性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货币计量信息,但也包括相关的非货币计量信息;从范围看,这些信息主要是过去交易引起的现时信息,但也包括由过去交易引起的未来信息。 信息会计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优化。 会计信息系统结构主要涉及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具体程序和相关信息载体的安排,以及信息处理方法的选择等。其优化问题直接关系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以及会计信息加工成本等。 (2)会计信息生成标准(会计准则)的完善与“高质量”。 现有会计准则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会计实务,特别是新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新型交易事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使用者要求的变化,原有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完善。近几年来,会计准则的“高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会计学界及整个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国际性的会计准则如何达到“高质量”要求,是会计准则研究与制定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3)会计信息生成环境的优化。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化和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前者主要在于强调应形成以企业作为真正市场主体的经济环境,消除对企业的不正当干预,后者则主要强调企业主体应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4)会计信息人才储备。21世纪是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时代,信息会计是整个数字化网络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未来会计人员,必须通晓会计学和信息经济学,并真正具有迎接数字化时代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2.微观控制会计学(财务学) 控制学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控制过程的科学,其以生物体、机器以及各种不同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为对象,探讨其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微观控制会计学是研究与企业资金或资本运行相关的财务活动的组织、调节与控制的学科。微观控制会计学是会计学与控制科学在微观经济层面整合的产物。其特点是,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信息,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微观控制会计学研究的内容涉及资金或资本从进入企业到退出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的控制问题。微观控制会计学体现着现代会计的本质特征。 微观控制会计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微观控制会计学科体系的建立。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建立完整的微观会计控制学科体系,是我国会计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学科建设而言,我国的传统会计学科建设是成功的,也基本适应了会计事业的发展,但微观控制会计学科的建立却大大落后于实践。近年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了在高等学校开设财务学专业,使得微观控制会计学科体系的建立被“逼上梁山”。笔者以为,只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微观控制会计学科体系,完善微观会计控制的理论思想,才能正确推动微观会计控制活动的进行。 (2)企业会计控制与其他管理控制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控制与企业的生产控制、购销控制、质量控制等一样,都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承认企业的会计控制具有特殊性,但并不认为其重要性高于其他管理控制活动。企业会计控制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控制活动,如同手之十指,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当十指紧握时,力量最大。因而,企业会计控制与其他管理控制在理论与实务中如何有机协调,是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3)企业筹资与资本市场。 企业筹资决策管理与控制是企业会计控制的首要问题。资本市场的变化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和把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而言,微观控制会计学科的存在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因此,企业筹资、用资、分配等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4)微观会计控制的程序与方法及其有效性。 微观控制会计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因此,控制程序与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特别应注意的是,控制程序与控制方法的确定,必须注意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宏观控制会计学(审计学) 从起源看,审计学是传统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最初目的是查错防弊。当今,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现代审计,其目标已今非昔比。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和一贯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实际上是维护了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公正,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而,审计实际已成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控制的一种有效工具。 审计职能的宏观化是审计学发展的结果。就审计学科建设而言,立足于构建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为主体的宏观会计监控体系,是审计学科发展的目标。资本市场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激活器”,而会计信息却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甚至决定着资本市场的兴衰。从宏观上讲,审计通过验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维护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审计的存在基于会计以及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加之审计的实际功效已经使之成为一种宏观会计控制的工具,因此,审计学体现的是宏观控制会计学的思想与方法。宏观控制会计学是会计学与控制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整合的产物。因此,笔者认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如何通过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达到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秩序的目标。 宏观会计控制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审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 审计准则实际上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方法标准,直接涉及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结果。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建设成就十分显著,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提高独立审计准则的质量。 (2)审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宏观目标应当是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此而引伸出的审计的目标、性质、领域以及宏观会计控制与其他宏观经济控制如何协调等问题,都需深入研究。 (3)审计的独立性保证。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 如何从形式和实质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学发展在理论上和实务中均面临的主要问题。 (4)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审计人员是会计信息产品的“质检员”。“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无疑会扰乱整个市场。因此,在整个宏观会计控制体系的各个层次上,建立起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三足”,只是一种大框架。在此之下,次支学科的存在、整合与分化,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

(一)审计论文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审计诚信: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审计信息·审计意识·审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类型·层次·目标”等。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审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审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作者姓名的译名署名置于外(英)文标题下一行,中文译名一般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中间为半角逗号并空格(即“, ”);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空一格;名字不缩写;斜体。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 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二)审计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三)审计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 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四)审计论文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五)审计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审计论文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 审计论文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 审计论文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六)审计论文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 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 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 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审计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 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但有时有些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数量。如,有的学校现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就要求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 3. 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4.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 X ]”)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 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 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但据文献特点在列示方式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在论文写作中,若还涉及到科技报告和专利等其他类型的文献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参考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05年10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作相应处理。 (八)审计论文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附录应另起一页。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附录一”、“附录X”)。 (九)审计论文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后记应另起页。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审计论文鸣谢(致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 “鸣谢”方式。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附:审计专业论文规范格式的主要表达形式 (一)行文 1. 用字规范。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 段首规范。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 字符规范。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半角字符。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 避免背题。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条次格式。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 款次格式。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 :“(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可接着“(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 项次格式。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先是要想好写的是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方向的。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些都是要自己先想好的。审计讠仑文摘要 摘要是讠仑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讠仑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去询问壹品优 。很高兴为你解答。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正是由于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对独立性进行各种形式的干扰也就应运而生。从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性入手,从主客关方面强调审计师独立性的保障条件,希望能对审计实务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论文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措施当前经济持续繁荣,许多企业的盈利大幅上升,股市火爆,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资于股票市场。然而在此时,我们很容易忘记:投资者之所以将钱放入市场,是因为他们对市场的质量与完善具有起码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是市场的动力,也是市场的基础。要维持这份信任,强大、透明、可信的财务报告系统显得异常重要。而审计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信的最后一道关卡。我们在关注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时,我们会注重企业每一次重大消息的披露。会思考在这些背后所反映的企业业绩和管理层的意图。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惯于用短期预测看问题的现象却未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并且这种现象还在不断上升。注重短期结果所导致的后果是:大家都去挑战合理行为的边界时,打擦边球。目前,对很多审计师的评判是依据他做了多少非审计业务来,而不是依据他们是否能很好地进行审计。所有的这些都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一、独立性对审计的意义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 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 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 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 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 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 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说,独立性是审计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反映了公众的信任与信心。

标题标题又称题目、题名。它是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 会计论文的标题,一般以一行式标题为主。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即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示论文的主旨,是对副题的提炼和概括,而副标题则是对正题的说明,以表明该论文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论文标题一般要满足: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力求题文相符;二是标题要有创新、引人入胜,力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三是尽量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容易记住。正文1.绪论或引言绪论是审计论文的开头。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两项内容:其一是确立中心议题,其二是阐明所研究议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若会计论文篇幅较长,则在绪论部分还可把本论的部分内容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或将所论述问题的结论作一个提示。但必须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2.本论本论是审计论文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地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提出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一部分必须依据议题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写作方式,或正面立论、或驳斥不同看法,从而达到论证论文观点的目的。3.结论结论是论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结论是从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而得来的具有创新的论文的总观点,应表明作者什么规律、原理,解决了什么重要课题,对传统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可以指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这一不足之处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这样就实现了文章的首尾呼应,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严谨、表述完整的有机整体。

审计学年专业论文题目

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哪个好写,回答如下:

一、审计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1.审计风险角度

审计风险控制、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控制、及其防范、模型、研究、评估、管理、防范等。

2.审计失败角度

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失败案例分析、失败案例研究、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3.审计质量角度

研究现状、注册会计师、盈余管理、制度、控制、影响因素、研究、控制研究、评价、管理等审计论文,审计学硕士论文。

二、审计论文选题哪个好写

论文选题必须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所以,在拟定好论文选题之前,选择一个写作角度,要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才会让你的选题好写起来。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去做自己论文选题的研究方向。

三、审计论文选题参考案例

论文选题举例:审计质量方向

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及防范的研究 ——基于瑞华所相关案例分析 何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年 96

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失败问题探析 季杨青 江西财经大学 2021年 25

3 、共享审计师选择及其对审计质量影响研究 辛飞 黑龙江大学 2021年 12

会计与审计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多,这里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及对策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会计信息披露研究3. 高校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监管研究6. 会计主体行为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问题研究7. 对我国会计要素的若干研究8.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9.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10.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11. 论公允价值的有效性12. 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1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 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研究15.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6.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7.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8.论审计的现代化

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0.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1.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3.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5.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6.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17. 关于敏感性分析

18.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9.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0.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5.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6.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27.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28.论企业环境审计

29.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0.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1.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是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税法、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建筑工程概论、会计电算化、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审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熟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管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能力

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承担企、事业机关单位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

1. 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 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7. 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8. 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9. 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10. 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11. 论审计的现代化 1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3. 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4.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5.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6.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7.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8.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9.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20. 关于敏感性分析 21.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3.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 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7.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8.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9.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30. 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31. 论企业环境审计 32.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3. 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4. 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35. 论环境审计的模式 36. 中外审计模式比较 37.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 38. 论强化政府审计职能的对策 39. 论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40. 论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41. 关于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研究 42.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43. 论审计内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44.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45.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研究 4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47.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48. 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49. 高质量会计准则:内涵、特点及实现途径 50.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51.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2. 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53. 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54. 环境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55.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研究 56. 合并会计报表特殊问题研究 57. 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 58. 实时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会计管理问题研究 60. 中小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61. 企业技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及改进 6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63. 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64. 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及其控制 65. 财务主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66. 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问题研究 67. 论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的作用 68.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69.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70.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71. 会计信息供需矛盾及其协调 72. 商誉会计研究 7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74. 审计判断问题研究 75.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76.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77. 论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78.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9. 法务会计研究 80. 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81. 论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82. 论企业所得税筹划 83. 论增值税筹划 84.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85.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86.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 87. 有关“费该税”的几个认识问题 88.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89.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90.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要素 91. 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92. 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93.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研究 94.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95. 政府采购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96. 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97. 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资金核算方法的思考 98.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99.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100.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方法研究 101. 财政会计转移支付核算方法研究 102. 电子表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3.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104.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研究 105.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106. 网络会计下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7.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8. 对现代责任会计的创新研究 109. 试论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110.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111. 谈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12. 从会计环境谈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原及治理对策 113. 论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 114. 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115. 论风险投资管理 116. 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117. 加强会计控制,治理会计失真 118.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19. 论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设 120. 论作业成本法的实质及我国成本管理的创新 121.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22. 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 123. 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比较 124. 中国会计服务(审计、会计咨询等)国际化 125.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及其选择 126. 管理会计发展新趋势 127. 论新经济对会计质量特征的影响 128.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 129. 新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0. 论企业战略对传统管理会计新要求 131.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32.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33.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134.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135.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136.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37.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殖的研究 138. 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 139. 论会计目标 140.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41. 试论重组会计 142.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143.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144.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145.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 146.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47. 试论会计环境 148. 论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审计导论论文题目

首先~你可以咨询一下你的导师或者师哥师姐呀~要是还是没思路的话~你可以看下(国际会计前沿),OA期刊~里面都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你可以参考参考吧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审计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运行机制研究

2.大型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3.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发展战略研究

4.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研究

5.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审计评估问题研究

6.证券市场与注册会计师制度

7.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原则

8.注册资产评估师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研究

9.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研究

10.论审计是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11.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化及前沿问题研究

12.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

13.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4.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决定理论的认识

15.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

16.审计对象、目标、职能和任务的探讨

17.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控制

18.论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

19.论审计准则

20.内部审计与舞弊控制

21.关于审计证据的研究

22.关于审计报告的研究

23.论审计假设

24.关于审计方法的研究

25.论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26.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的研究

27.经济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8.关于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问题

29.电算化审计初探

30.论审计风险

31.关于审计质量的思考

32.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研究

33.企业兼并中的审计问题研究

34.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35.试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模式选择

36.审计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探讨

37.广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浅谈货币资金审计

39.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40.电算化时代审计的创新

41.电算化会计实施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审计

42.审计责任能否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43.计算机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44.论项目审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45.对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46.论审计的职能

47.论审计风险

48.论审计的独立性

49.论审计质量的评估

50.论审计质量控制

51.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和会计信息失真

52.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

53.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54.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55.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

56.审计风险刍议

57.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58.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粉饰及其应对措施

59.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6.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7.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8.论审计的现代化

9.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0.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1. 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2. 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3. 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 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5. 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6. 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17. 关于敏感性分析

18. 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19.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0. 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 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4.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5. 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6.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27.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28.论企业环境审计

29. 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0.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1.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是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进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

实践教学

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税法、会计学原理、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建筑工程概论、会计电算化、建筑项目预决算编制与审计、审计电算化、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电算化知识,熟悉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管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能力

综合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承担企、事业机关单位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

大一审计专业导论论文

(一)审计论文标题与署名 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意明简短(20个字以内)、避免空洞、少用问题型标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分段标题的方式,如“审计诚信:永恒理念下的沉重话题”、“审计信息·审计意识·审计环境”和“无形资产保护:类型·层次·目标”等。二是主副标题的方式,如“论我国审计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设与运用问题——基于100篇审计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作者的中文署名置于中文标题下一行。作者姓名的译名署名置于外(英)文标题下一行,中文译名一般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中间为半角逗号并空格(即“, ”);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空一格;名字不缩写;斜体。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 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二)审计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以供读者了解论文全貌并吸引其通读全文。摘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间不应含图表和注释。若论文摘要中需分层次表述内容时,一般应采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而不宜使用数字表达的方式。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为按照论文总字数的5%,即200~800字。摘要放在论文之前,但其撰写应当是在论文完成之后。注意在摘要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过渡性和串连性语言,以避免句子的结构过于呆板。外文摘要项的英文标示词用“Abstract”,其摘要内容应当与中文基本一致。 (三)审计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一般要求使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中所罗列的专有名词,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中文“关键词”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每个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外文关键词排在外文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且与中文关键词严格一致。英文关键词用“Key words”,后接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其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分号“;”分隔。第一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字母可大写。(四)审计论文目录 目录是论文内容的主要线索,它的功能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极快地了解论文的主体结构。一般论文不需要目录,但是较长的论文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加一个目录。按照现在学士以上学位论文的篇幅要求,需要增加一个目录。目录内容应当层次清晰,并与正文题序层次、标题内容与所处论文的页序完全一致。主要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正文主体(一般只到二级标题,即条次与款次)、结语(或结论)、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等项。若论文中专设目录时,目录应单设一页。目录下各项内容应标明与论文正文中相应内容相互对应的页序,标题与页序之间的空格应当用中圆点填充。(五)审计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审计论文引论(引言)。论文的引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论”可作为一个单独条(如“一、”)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一般情况下,论文应当有“引论”项,但其内容不宜分设款(如“(一)”)和目(如“1.”)来表达作者观点,但可用文字表达必须的层次。如果引论内容不长,也可不列“引论”字样作为标题,只用一个自然段综合表达即可。引论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和背景;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态势;研究的理论意义、政策意义与现实意义。引言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并揭示主题;不要云遮雾障,不见天日,难见主题;避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 2. 审计论文本论。它亦称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与主干,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在本论写作中,要依据拟定的提纲和搜集的资料,围绕主题和论点安排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充分的论证,表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并列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论述问题的若干方面为并列、平行关系;二是递进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在对所论述的问题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三是总分结合式,即各个大层次(大标题)之间,对所论述的问题,先总体论述、后作分别论述的总——分结合式,或先作分别论述、后作综合论述的分——总结合式。由于本论内容丰富,若篇幅较长时,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内部划分若干部分,再列明几级标题(大标题、小标题)或用层次级别顺序号来表示;内容简单,篇幅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一层结构,只划分大的部分,仅列明大标题,或用一级顺序号来表示即可。 3. 审计论文结语。对于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学术论文,可以在本论之后写结语。它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结论是论文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与精华,要以严肃的态度,准确的文字和适当的词语来如实表达。结语一般不宜过长。它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条次排列,但在标题前不加题序。如果结语内容不长,也可不加“结语”字样,而只是在正文后另起自然段写出结语类的文字即可(如:综上所述……),但宜在段前空一行。对于一般性篇幅不长的学术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仅视与前言和本论的需要相衔接而写相应的结尾。 (六)审计论文注释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注释项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一种尊重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早在我国古代,对典籍的注释就曾采用了注、解、传、笺、疏、章、句等多种形式,在现代学术论著中的注释项虽然已经相对简化,却仍然是论著文本的一个重要附属部分。论文中在运用注释方式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1. 注释范围。论文中的注释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文注释,即文中引用他人原话和相关资料所载数据时对出处的交待;二是间接引用注释,即文中吸收他人观点时对出处的交待;三是内容说明注释,即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而在正文中又不便详细阐述的其他问题所做出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转引方式。 2. 注释形式。注释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脚注(置于每页页脚,可每页重新编序号或者全文总编序号);二是尾注(置于全文末尾,全文总编序号);三是旁注(用括号说明前面的某一内容)。但现代论文中的注释一般采用随文加注,并多以脚注形式标注。 3. 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般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XXXXX①,……”(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①”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4. 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即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献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七)审计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在论文篇后附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其他资料情况,表明学术界对该论文题目的研究情况,为他人继续研究提供线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涉及范围。主要参考文献是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且在写作中部分参考或者借鉴了他人文献的观点和材料时,为了对其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为了指明主要资料出处并便于检索而列出的一项论文要素。其范围不仅包括注释中已涉及的文献,还可包括论文写作过程所涉及的其它文献。但不能列示阅读或者是与其没有多大关系的文献,因此,要避免出现列示参考文献时的充门面等不正常现象。 2. 列示数量。主要参考文献应当列于文末,可另起页。一般情况下,论文后附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数量应当没有规定限额。但有时有些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数量。如,有的学校现行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就要求不少于15项(其中至少应包括3部以上的著作,还应当至少包括2项以上的外文文献)。 3. 列示顺序。主要参考文献列示顺序一般为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的拼音增序排列,外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名的字母增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则按发表时间增序排列。4.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的字号一般小于正文半号字体。各条参考文献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后列序号(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不必列示序号),序号一般在方括号(即“[ X ]”)内列示,括号后空一格,再接相应的文献信息。一项文献的信息列示超过一行时,宜采用“悬挂缩进”格式。中文文献各要素之间的小圆点宜用全角状态下的圆点符号(即“.”),外文文献中的论题宜用斜体标示。著作类文献凡属第1版时则不必标明版次信息。 5. 著者列示。主要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列示方法为:中文著者先姓后名,外(英)文著者先名后姓。列示时不须标明编著形式(如:“张光明著”只标“张光明”,但译者需要注明,并用逗号“,”分隔,如:“李有明,译”)。一项文献涉及多个责任者时,应分别处理:外文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名,空一格后附“etc.”;中国著者应标注至第一、二、三著者的姓名,三位以后的著者则以“等”字省略,各作者姓名之间以及所列示的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均用逗号“,”分隔。 6. 列示格式。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可分论著图书类、译著图书类、学术刊物类、学术会议类、学位论文类、报纸、在线文献和其他文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主要项目均包括作者、文献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如期刊类为“[J]”)、版(期)次(第1 版不必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引用部分起止页等基本信息,但据文献特点在列示方式上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在论文写作中,若还涉及到科技报告和专利等其他类型的文献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参考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2005年10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的要求作相应处理。 (八)审计论文附录 附录为论文的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放在正文内显得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专门符号内涵释义、计量单位缩写表、专有名词缩写表和检索表,以及软件程序的有关说明等。若无需要,也可不单列此项。附录应另起一页。附录编序前应当冠以“附录”两字(如:“附录一”、“附录X”)。 (九)审计论文后记 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与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后记应另起页。后记内容的版面要求与正文相同,文内顺序宜用文字表达。 (十)审计论文鸣谢(致谢) 论文中的鸣谢部分主要体现三层意思:一是对论文写作过程支持者和指导者的感谢,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的感谢等;二是对论文写作中所引用或者参考文献作者的感谢;三是对论文编辑与发表过程匿名审稿者和编辑的感谢。在表达方式上,有文题“鸣谢”方式和文末 “鸣谢”方式。文题“鸣谢”一般用“*”脚注方式;文末“鸣谢”有的单列,也有与“后记”结合在一起。论文中是否有该项,由作者自行决定。若从学术礼节的角度,一般宜有此项内容。 附:审计专业论文规范格式的主要表达形式 (一)行文 1. 用字规范。论文中所用汉字必须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在文本状态下,所有文字必须字面清晰,若必须更改,要使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标准校对符号,不能随意涂抹。 2. 段首规范。论文的每一自然段、每一层次单行列示的题序和标题前均按汉字书写习惯缩进(即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专门规定“居中”的除外),而不宜按英文格式悬挂缩进。一般情况下,英文文字的首段左边应顶格,但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左边需空两个半角字符。 3. 字符规范。论文中所有中文表述内的标点符号应当统一用全角状态下的字符;论文中所有英文大、小写与标点符号一般宜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半角字符。而所有英文间的标点符号则统一用半角字符,但均应在标点符号后加一空格。论文中凡是涉及阿拉伯数字的宜用半角字符(如12345),而不宜用全角字符(如12345)。 4. 避免背题。论文中凡是单列一行的各级标题均不得背题(即标题出现在某页的最后一行,内容在次页),必要时应强制使用相关软件中另起一页的排版功能。 (二)正文文本 论文中除“引论(或导论、绪论)”部分和“结语(或结论)”部分不需列出题序外,其他表明论文层级的内容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和标题表明相应的层次。正文的标题序号一般可用中文(一级标题与二级标题)和阿拉伯数字(三级标题与四级标题)混合标示(或者仅用阿拉伯数字)。在格式上有文科格式和理科格式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格式,均需要注重全文的规范性与统一性。论文中的级次,一般宜以四级为宜。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除章节之外的论文层级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条次格式。条次是正文的第一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一般居中,题序和标题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2. 款次格式。款次是正文的第二层次,在标题前以“(一)”、“(二)”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 :“(一)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特殊情况下,可接着“(一)XXXXXXX”后空一格,要接着叙述内容亦可。 3. 项次格式。项次是正文的第三层次,在标题前以“1.”、“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XXXXXXX”。题序和标题占一行,题序和标题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审计论文提纲

导语: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审计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是我分享的审计的论文提纲,欢迎阅读!

题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相对独立性难以保证、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当今内部审计现状的描述,对商业银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改善措施,本文对于改善内部审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1.概述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与机构配置

银行内部审计内容多样化

银行内部操作系统智能化

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审计权限独立性不足

审计人才短缺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4.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进措施探究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整体素质建设

更新审计技术及方法

5.结语

参考文献:

[1]邱兆祥,邱俊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J].西南金融,2013,06:12-15.

[2]李亚鹏,廉鹏飞.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趋势[J].时代金融,2013,24:21-22.

[3]丁俊博,李烨,徐润,等.江苏省商业银行转型背景下内部审计独特性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33:204-207.

[4]朱泉.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纵横,2012,04:51-55.

[5]黄种.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研究[J].管理观察,2015,03:9-11.

题目: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境外投资日益增多,国家审计的视野应拓展到境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现代国家审计目标具有综合性的要求,因此现代国家审计应该关注境外投资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本文首先探讨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之地位,再研究税收风险管理审计包含的双重税收风险管理审计、境外企业组织结构风险管理审计、转移定价风险管理审计、资本结构风险管理审计以及税收协定风险管理审计这五个维度的审计内容,最后分析如何加强发展跨国审计合作,以应对境外投资审计的需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收风险;境外审计;跨国合作

0引言

1文献综述

境外投资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审计

2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双重税收风险管理

境外企业组织结构风险管理

转移定价风险管理

资本结构风险管理

税收协定风险管理

3大力推进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郝玉贵,赵晨,郝铮.国家审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3-32.

[3]华维真.试述企业境外投资税收风险控制[J].涉外税务,2010(03):31-33.

[4]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05):14-19.

题目: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而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和财务管理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现如今,现代财务管理阶段,对于内部审计而言,成为不可或缺关键。而随着财务管理方面要求持续变高,无论内部审计工作,还是财务管理工作,在目标方面逐渐一致,从而促进财务管理顺利实施。通过科学有效内部审计,利于单位达成目标,实现价值。本文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如何实现内部审计应用展开一定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财务;管理;应用;效用;分析

一、财务管理阶段普遍面临实际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乏重视

(二)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难以充分满足现代管理需求

(三)关于财务管理,执行力方面不高

(四)关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需要加强

二、内部审计之于现代财务管理方面实际作用

(一)借助于内部审计,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

(二)借助于内部审计,实现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三)借助于内部审计,可以增强财务管理执行作用

(四)借助于内部审计,增强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马卫红.浅谈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2]姜雷.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5.

[3]梁丹.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2010.

[4]何立志.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

[5]郝栋梁.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现状与对策对促进内部审计的意义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对效益的追求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资源合理配置追求的目标。因此,效益最大化不仅是审计资源配置追求的目标,并且是核心目标。效益性目标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效益即产出和投入之比,审计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是指审计资源配置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也就是说,不仅要求最有效地进行审计,同时也要求最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实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目标是资源配置中效益追求的最高层次,它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还包括经济方面的社会效益,如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之间财富的是否公平分配,社会不公分配的调整,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协调,充分的劳动就业,社会在文化、卫生、体育、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社会安定感的维护、社会新风尚的树立等等,都可以视为审计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三)审计资源配置的终极目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否则审计资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目标性也是审计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系统的根本之所在。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石爱中,2002),是评价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审计目的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理解而呈现出来的具体审计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可以看出,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确定的审计目标主要有三类:一是真实性,二是合法性,三是效益性。三、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非凡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包括计划和市场两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计划与市场方式不断协调的历史。要么通过计划配置,要么通过市场配置,要么通过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配置。从形式来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应是一种最佳选择,事实上也是目前各国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趋势。审计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配置方式必然受到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纵观我国现代审计发展的历史,随处可以观察到计划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对于审计资源配置的影响。而我国审计体系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单一国家审计向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并存的审计体系转换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实。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后,我国开始逐步恢复和建立审计制度。虽然当时我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但就整个国家总体而言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当时的审计资源配置仍须通过计划进行,直到1999年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善。例如,最重要的审计人力资源的配置,不仅国家审计机关,即使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都需要通过计划渠道获得,事务所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也不例外。因为,此时不存在可以自由直接交易的公开市场,这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初期必须依靠“挂靠单位”的原因之一。这种状况对于初期我国审计界的影响是: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当刚刚出现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需求和趋势时,这些政府部门便通过行政手段瓜分市场,阻碍全国审计市场的形成,因而降低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再如,在当时非公有制经济仍被当作资本主义、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来看待的条件下,除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审计划归会计师事务所外,其他单位的审计几乎全部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负责。由此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思想模式,即属于国有性质的审计对象应划归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非国有性质的审计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在单纯计划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下,政府对原本属于市场自我调节的领域大量介入,国家审计资源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审计资源难以覆盖所有领域,即使是重点审计领域,大量监督空白也明显存在,审计质量不高。于是,国家审计机关采取了发展内部审计的办法来解决普遍存在的审计覆盖面少的审计问题,自己负责重点单位的审计。所以,当时我国公有制单位的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行政手段推动起来的,是“要我建”而不是“我要建”的自发行为。社会审计在当时我国的法律规定中,长期划归为一种事业单位,并且划到全民性质的范围内。尽管如此,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倾向,故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处于“补充”地位。在这种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我国审计体系出现了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现实的社会权责结构中,审计出现了许多问题。对于国家审计:(1)审计力量与被审计对象数量对比悬殊太大,造成了周期性审计对象不稳定;(2)经济生活中,某些改革政策与现行财经法规发生矛盾,出现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的现象;(3)审计程序缺乏标准,没有建立起完全确定有效的审计体系。对于社会审计,由于缺乏独立性与公平竞争环境,加之职能的摩擦,使社会审计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限制,近几年虽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整个社会经济权责结构很不相当。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由于在组织治理上采取双重性结构(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与国家审计机关间接领导相结合),从抽象意义上赋予内审人员双重身份,从而导致权力结构与动力结构相脱节,内审工作难以开展。权力结构呈内向化,因为其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与本单位直接挂钩,既代表企业,又代表国家。这是一个矛盾。现行审计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既不利于发挥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作用,也不利于宏观调控目标与微观经济高效率运行的和谐统一。在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历史阵痛”后,我国也开始反思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不足,开始逐步探索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6年到1994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审计资源配置的市场方式也开始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这些从不同侧面推动了社会审计的恢复与发展,而社会审计也以其能够强化企业财务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加强治理等优势回应了这种推动。审计资源的配置开始向社会审计倾斜,国家审计逐步转移到宏观治理的监督上,直接对企业的审计逐渐减少,只是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专项资金等进行审计。1992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重点讨论了《关于强化审计监督的意见》,研究了审计监督在宏观治理中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审计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两会”联合、“脱钩改制”、“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社会审计走向审计市场铺平了道路,国家审计逐步放弃对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行政治理,只承担对其监督的职责。于是,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组成的审计体系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逐渐形成对国家宏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监督。需要肯定的是,在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计划经济的审计资源配置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经济效益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假如没有政府的推动,在当时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完全靠市场来配置审计资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源于计划经济的审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还有很多不能反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质要求的缺陷,不注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当时及其后的审计资源配置留下了很多“隐患”。在这种方式下,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应属社会审计,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成就了审计资源流向社会审计领域。应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审计,市场经济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史已经印证了这个道理。但是,市场在审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只有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指导作用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审计为什么在许多国家仍然需要政府的严格治理,并为其规定非常高的执业标准,正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政府与市场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发挥市场配置审计资源的作用,不应否认政府的作用,同样,发挥国家审计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不应否定市场的作用。不过政府配置审计资源是为了补充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从当前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的国家审计职责范围来看,应逐步进行战略性收缩,一方面适应小政府、大市场的趋势,相信市场、培育市场,相信市场能够做好国有企业审计,同时积极地培育市场,注重市场规则的建立,如严格的招标程序。另一方面应转移国家审计资源涉足的领域,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治理职能应更多地转化为间接控制职能,将审计资源转向实施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财政、金融部门审计,多在完善、净化企业运作环境上下功夫,

你好,楼主,还是由 友情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题目
  • 审计学专业导论论文
  • 审计学年专业论文题目
  • 审计导论论文题目
  • 大一审计专业导论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