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乙肝抗体检测的论文

关于乙肝抗体检测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乙肝抗体检测的论文

乙肝的抗体定量参考值是0-10,你的乙肝抗体是,还是有抗体的但是最好再加强一下,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值不在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正常值范围之内,则需要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核心抗体,进行定量检查,而后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专家提醒:如果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则要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会降低,当低于正常值时,则不能有效的保护体内,因此大家需要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小,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为了确保乙肝疫苗的质量,建议大家选择到正规的、信誉好的肝病医院。一旦得了乙肝也不要惊慌,只要积极接受科学的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临床意义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肝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它包括IgM、IgA、IgG三种类型。IgM型是判定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

假如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乙肝有慢性化倾向。如果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HBcAb-IgM滴度高,说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HBcAb-IgG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1、HBV复制指标:乙肝核心抗体高滴度存在常表示体内有HBV复制。

2、HBV感染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和鉴别中,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比较,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的增长,可诊断为HBV感染。乙肝核心抗体在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3、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时表示乙肝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区别的标准是进一步检查核心抗体的两个分型:核心体IgM和IgG。

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活动期也可呈阳性,标志乙肝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

核心抗体IgG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现在已康复。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

(1)筛选供血员。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扩展资料

指标

检查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Ab)等。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这可能是由于不同乙肝病毒亚型感染或是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抗HBe或HBeAb)

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肝核心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肝五项对照表

医学研究广博深繁,医学论文自然也就深奥广达。所以,拟定医学论文题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确。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本科生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科生医学论文题目

1、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层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师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

4、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认识及需求分析

5、军校医学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初步探讨

7、医学本科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调查分析

8、江苏省医学本科生面向基层就业意愿研究

9、云南医学本科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0、医学本科生对临床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要求

11、医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2、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14、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市场调查 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15、科研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17、浅谈中医类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体会

18、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9、医学本科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少数民族医学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 方法 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 种植 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 教育 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

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

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

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

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医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通信专业毕业生论文题目

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论文

广东省肝病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国庆教授(全国肝炎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获得者、国际病毒肝炎和肝病大会特邀专家)专家指出,,首先需看乙肝五项化验单,乙肝五项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我们常见的有乙肝大三阳135项阳性,此时说明乙肝病毒含量高,传染性大;乙肝小三阳145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含量较小,传染性相对较弱。乙肝五项检查结果指标值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情况,不能用来判断病情轻重和传染性强弱。然后,看乙肝化验单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看肝功能检查化验单。检查肝功能常见的几项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肝纤维化等。转氨酶升高预示着肝细胞存在损伤,胆红素升高预示着肝脏的分泌排泄功能异常,白蛋白和求蛋白反映了肝脏对蛋白质的合成贮备功能,如果此项功能异常,白蛋白会减少,而球蛋白会升高,肝纤维化四项分别是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如果肝脏有纤维化趋势,这四项指标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推荐阅读广东省肝病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国庆教授提醒乙肝大三阳患者,一般定期检查往往检查的就是以上两项,如病情出现变化,或身体出现不适,那么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其他的检查项目,为自己的病情作科学的分析。广东省肝病研究院采用PCR荧光检测系统,通过PCR荧光实验室专业分析肝脏的病毒分布和复制程度,更加清楚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推荐阅读进行详细的了解。

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感染人体便是乙肝DNA在人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形成许多新的乙肝病毒。可以从病毒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了解乙肝病毒,如各种医学专业书籍、期刊论文杂志等。

乙肝DNA是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可能大多数人只知道乙肝两对半检查,却对乙肝病毒DNA了解比较少。也就是说,乙肝DNA是病毒载量或者说是乙肝病毒基因,能直观了解新产生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任何动物,植物都需要依赖自身的DNA复制,所以,乙肝病毒也有这套独一无二的DNA用于繁衍。

一,乙肝DNA是什么?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乙肝表面抗体,就是患者自身用于中和病毒抗原的蛋白质,抗原与抗体两者的本质都属于蛋白质。比如说,将乙肝病毒比作一个苹果,乙肝病毒DNA是苹果核,如果只有乙肝表面抗原而没有乙肝病毒DNA,就没有传染性也不会传染给别人。

二,怎么才能了解它?

乙肝病毒DNA是用于判断,体内病毒复制能力的指标,是抗病毒治疗时,该项指标对于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参考值。检测时,通常将乙肝DNA检查结果<1×10*3病毒载量(拷贝/毫升),视为阴性。

<1×10*5病毒载量(拷贝/毫升),视为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病毒处在低复制,>1×10*7病毒载量(拷贝/毫升),视为传染性高,并且病毒处在高复制的阶段。

根据以上的指标判断,乙肝病毒DNA阴性或者阳性,可以直观了解体内病毒数量,感染性高低等,可用于临床医生判断乙肝患者病情轻重的重要参考,同时,临床抗病毒治疗依据也需要乙肝病毒DNA阳性,说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高,需要治疗,耽误则可能发生病情恶化。

三,平时怎样养护自己的身体?

如果自己有乙肝方面的疾病或者家族有遗传性乙肝的疾病,那么平时就要注意定期体检,平时保持规律饮食和良好的规律作息时间。戒烟戒酒和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达到养护和维持健康的身体。

有关乙肝病毒检测的论文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判定预后效果都很关键。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的肝病信息可以登录中华爱肝网,也可以在线咨询,如果您是肝病患者可以参加爱肝一生公益资助计划,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 乙肝 )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乙肝 检查项目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乙肝检查项目的资料,欢迎阅读。乙肝检查项目 1、乙肝五项检查 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查结果呈阳性(+),就表示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再结合其他4项可确定为乙肝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阳性)、乙肝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阳性)。 2、 肝功能 检查 通过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等主要指标的数值来判断肝脏是否因乙肝病毒而受到损害,肝功能是否正常。其中转氨酶是反应肝脏损害的最灵敏指标,其正常值为0~40,如果转氨酶明显升高就表示肝脏有炎症发生,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3、HBV-DNA检查 HBV-DNA检查非常灵敏,可能检测出数量微小的乙肝病毒,可提前发现处于潜伏期的乙肝病毒。 4、 B超 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 肝硬化 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5、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抽血检查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等等,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乙肝需要做哪些检查?以上就是乙肝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需要做的检查,乙肝的治疗是个复杂的过程,患者一定要做好定期检查,积极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方法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在乙肝治疗方面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治疗效果显着,而且治疗过程中有专家全方面指导,患者如果有什么不适,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乙肝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 传染 源,HBV可通过 母婴 、血和 血液 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 疫苗 ,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2.婴 幼儿期 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 新生儿 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 性病 毒携带者; 儿童 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 措施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 肿瘤 、 白血病 、 艾滋病 、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6.既往有其他肝病史感染病毒者 原有肝炎(酒精性肝炎、 脂肪肝 、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且预后较差。 乙肝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 消化 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 神经 ,可引起皮肤 瘙痒 。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 疾病 、 肝癌 、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 乳腺癌 ;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

一般的是可以治好的。乙型肝炎的治疗: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老紫草15克,胡黄连10克,红山栀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草河车10克,熟大黄4克。水牛角粉10克冲服。 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个月。 发热的,加金银花15克,生石膏30克;食欲不振的,加白蒄仁10克,炒莱菔10克;疲乏无力的,加太子参15克,生黄芪15克;腰背酸痛的,加女贞子10克,宣木瓜15克,五味子15克;肝区灼痛的,加龙胆草4克,川楝子15克;脘腹胀满的,加厚朴10克,积壳10克,大腹皮15克;黄疸不退的,加茵陈30克,金钱草15克 。

论文关键词:前S2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8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HBV M1及pre-S2Ag检测,并对其中162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162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HBV-DNA和pre-S2Ag,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HBeAg(+)与HBeAb(+)组之间pre-S2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HBeAg(+)组、HBclgM(+)组pre-S2Ag阳性率为100%,HBSAg(+)的肝癌组pre-S2Ag阳性率达%,结果明显高于HBV-DNA(-)组%,P值均<。结论: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与临床病情活动有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的观察指标,能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溶血性病毒,不仅人群感染率高。而且有些HBV感染可能由于外周耐受,T细胞反应低下、抗原呈递抑制、选择性免疫抑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或基因变异等导致T细胞识别障碍,容易转为慢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不同的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HBV-DNA是判定HBV感染者病毒是否复制和当前有无传染性的主要指标,了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价值。据估计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达亿,乙肝患者3000多万,其中15%~25%的患者将死于慢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能及时、准确地诊断,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乙肝病毒的检测指标日益增多。文献资料显示,pre-S2Ag在乙肝HBSAg(+)、HBe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最高,抗HBSAg(+)、抗HBe(+)、抗HBe+模式中次之,其他模式较低。本文就pre-S2Ag阳性率与HBV-DNA、HBV 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pre-S2A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搜集本院2006年3~12月门诊和入院患者188例,其中同时检测HBVM及HBV-DNA共162例:另外急性乙肝患者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临床诊断为肝癌患者20例。 1.2g~试剂 HBVM、HBcIgM试剂由某有限公司提供;pre-S2Ag试剂由某市肝病试剂研究中心提供,以上均采用ELISA法检测;HBV-DNA试剂购自某有限公司,结果以≥500拷贝/ml为阳性。以上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检测仪器 意大利希亚克(SEAC)公司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一爱丽丝及HBV-DNA测定由我市人民医院用国外罗氏公司的全自动荧光PCR扩增仪。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pre-S2Ag与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4h(HBVM)之间的结果比较 3.讨论 慢性HBV感染常对部分肝细胞有长期持续性损伤,但损伤程度与HBV-DNA水平无明显正相关,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是造成肝组织破坏及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机制。pre-S2Ag是乙肝病毒外壳中蛋白的一部分,是HBSAg肽链N末端前附加的55个氨基酸序列,其暴露于HBV囊膜外层,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最灵敏、最精确的证据,是判断患者有无传染性最直接的指标。表2中,HBV-DNA与pre-S2 Ag检测结果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与文献报道相同。pre-S2Ag具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能与PH—SA结合,由于肝细胞表面也有PHSA-R,HBV能通过血循环中存在的PHSA的介导,吸附到肝细胞表面,最后由胞饮作用进入肝细胞内,因此,病人血清检出pre-S2Ag表示HBV在肝细胞中复制。 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HBeAg是经典的HBV复制及评估其传染性的标志物。本组资料HBeAg(+)的标本中的pre-S2Ag阳性率为100%,同时HBclgM(+)的急性乙肝患者pre-S2Ag检出率为100%,同样表明pre-S2Ag的存在和病毒复制及临床病情活动有关。表3中,HBeAg(+1组与HBeAbf+1组与pre-S2Ag检出率比较(x2=,P<),说明两组pre-S2Ag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b(+)组pre-S2Ag阳性率低于HBeAg(+)组,HBeAg向HBeAb转换表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变弱,表明pre-S2Ag转阴是病情好转、传染性减弱的指标。随着HBV-DNA(+)到HBV-DNA(-).HBeAg向HBeAb转换的过程,其pre-S2Ag阳性标本吸光度(A值1均值由→→逐渐降低(P<),同时在肝癌组pre-S2Ag阳性标本A均值为,HBcIgM(+)组pre-S2AS阳性标本A均值为,两疾病组proS2Ag阳性标本A均值也很高,表明高滴度的pre-S2Ag与病情活动有关,而低滴度的pre-S2Ag预示HBeAg的消失或病情好转。 有资料表明,在HBV无症状携带者中。如果同时查出pre-S2Ag为阳性,说明病毒在体内还比较活跃,并没有被清除,肝脏还有潜在的病理损伤可能,此类患者更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本次实验中HBSAg(+)的肝癌患者组,其pre-S2Ag阳性率达95%,与文献报道相符。在HBV-DNA(-)的标本中,pre-S2Ag阳性率为%,主要原因是pre-S2Ag不仅存在于病毒颗粒表面,也出现在非传染性的球形颗粒表面,具有调节对S蛋白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控制病毒装配等功能。也可能在病情好转、传染性减弱时存在低滴度的pre-S2Ag,而HBV-DNA水平低而未能检出。同时也发现HBSAg(-)的标本,pre-S2Ag有%的阳性率,对此类似报道极少,可能由于S基因和前S基因尽管位于同一开放阅读框内(ORF),但它们的启动信号不同,彼此可以独立表达,导致S蛋白和前S蛋白速率和含量不相同。 综上所述,本次资料显示,pre-S2Ag的表达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pre-S2Ag在反映病情活动和预后转归方面优于HBSAg。血清pre-S2抗原滴度的改变常先于疾病临床过程和ALT的改变,并且其检出率和血清水平均随疾病的活动度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的随访时间其阴转率均高于HBSAg。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抗原阴转越早。预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pre-S2持续阳性,将发展至慢性肝炎。有人认为,对于基层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开展PCR的医院,直接开展pre-S2Ag检测来代替HBV-DNA,我们认为不妥,两者检测的内容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互补。pre-S2Ag可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补充,并完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乙型肝炎检测论文

当初乙肝疫苗的设计就是为预防用的,为了增加其免疫原性,添加了佐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增强体液免疫,即增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但它对特异性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有不提倡用于乙型肝炎一说。长期以来,乙肝疫苗未用于治疗,倒不是担心它有抑制细胞免疫作用,而是对它治疗作用认识不足。当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这样想,乙肝病人血液中的表面抗原已经够多了,这样多的乙肝表面抗原都不能刺激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再注射一点点表面抗原(乙肝疫苗)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较大剂量的乙肝疫苗确可打破免疫耐受而起到消除HBV-DNA及表面抗原的作用。现拿我手头的一篇材料(),作者们应用转基因小鼠进行试验,共43只,用乙肝疫苗治疗1年,结果,治疗前树突状细胞功能良好者23例,治后HBsAg、HBeAg均阴转,HBV-DNA下降,而19例治疗前树突状细胞功能不好的,均无效。众所周知,转基因小鼠是典型的乙肝病毒免疫耐受者,应用乙肝疫苗1年结果:23/43有效、19/43无效,而且其疗效与治疗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至于为什么转基因小鼠血液中大量乙肝表面抗原引不起免疫反应,而注射乙肝疫苗就有反应?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释,有可能是血中虽有不少的HBsAg,但局部(皮下和肌肉)并不太多,不能有效地刺激大量存在于皮下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注射乙肝疫苗后,局部的浓度明显增高了,因此可以有效刺激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类似的动物实验材料还有,应用于人体的也有一些报告,总的看来,也有一定疗效,但不如动物实验那么好,是因为剂量偏小,还是佐剂(氢氧化铝)不好?还是有其他原因,均尚待研究。乙肝疫苗不必三年打一次专家小传:苏崇鳌,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多年从事预防医学事业,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控制处处长,现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卫生部肝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亿,由于目前没有清除乙肝病毒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国要想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接种乙肝疫苗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尽管新生儿早已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但是疫苗的有效性如何?成年人打一次疫苗,保护作用又能维持多长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苏崇鳌教授。打疫苗1个月后要查抗体苏教授指出,我国卫生部从1992年元月即已开始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按照接种计划,新生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不是所有人在接种后都会产生抗体,因此在出生后第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5微克,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成人打疫苗,剂量比儿童大一倍苏教授同时指出,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成人也需要接种疫苗。此前国家只要求新生儿接种疫苗,是因为担心疫苗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国目前每年可以生产乙肝疫苗约8000万份,不仅可以满足1600万新生儿的需要,也可为需要接种的成人提供足够多的疫苗。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疗程与儿童相似,只是剂量要加大到10微克,如果没有产生抗体,还可以加大剂量至20微克,绝大多数人在加大剂量后都可以产生抗体。针对不少人认为乙肝疫苗保护作用会逐渐减弱的担心,苏教授指出,疾病控制中心不久前完成了一项针对数万名乙肝疫苗接种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健康人在接种疫苗15年后无一例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研究同时表明,在新生儿期接种疫苗15年后,有40%的人仍有乙肝抗体。没有乙肝抗体不代表没有免疫力苏教授认为,理论上讲,乙肝疫苗接种后其保护作用几乎可以维持一生。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仅反映了体液免疫的水平,而细胞免疫也很重要。目前临床上尚未常规检测细胞免疫,主要是由于检测费用非常昂贵。并不能认为,只有抗体能反映免疫力,更不能说检测不到乙肝抗体,人体就没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目前有人认为乙肝疫苗最好3年接种一次。苏教授认为,这没有必要。尽管乙肝疫苗已经列入我国的新生儿计划免疫,但是卫生部现在还没有规定,儿童长到几岁后,要再次接种疫苗。有的专家认为7岁接种是安全的,有的认为延后到12岁亦可。苏教授个人认为,小孩长到10岁再接种疫苗比较合适。对于成人,也可以在首次接种10年后再次接种。尽管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每3年接种一次疫苗实在没有必要。 当然,如果打了也没有副作用。

楼主您好1 乙肝前S2抗原是判断HBV感染病毒是否活动和较大传染性新的标志,是乙肝两对半与HBV-DNA检测有效补充,是乙肝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的一个可靠标志2 目前对于判断病情情况主要依据肝功能、B超等检查结果,并不是以两对半检查结果为参考3 建议平时戒酒限烟,避免过于劳累,避免长期熬夜,饮食清淡、营养全面、三餐规律,避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您好,乙肝病毒DNA ,在乙肝的病程中还是起到了一个主要的作用,没它也就没有乙肝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以说,检测乙肝病毒DNA对之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判定预后效果都很关键。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的肝病信息可以登录中华爱肝网,也可以在线咨询,如果您是肝病患者可以参加爱肝一生公益资助计划,

是“乙克”啊```很多人都关心这个`` 但是```早呢```现在才完成二期临床```共四期呢``` 给你说说这玩意是怎么会事```我对这个东西期待并不高```` “乙克”是使用乙肝表面抗原-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按一定比例组建的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先分析下这两种主要成分[都是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1: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就是乙肝表面抗原[病毒外衣]在苍鼠卵细胞或酵母菌内的表达产物,一般剂量下可刺激人体产生表面抗体,大剂量应用能提高人体特异性免疫识别功能,但单独应用效果不佳,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等]、抗病毒药、辩证中药[最主要]组成四联疗法,已应用于临床近七年,有一定疗效。 2: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体采集的含有高效价乙肝表面抗体的制剂,能被动的[外援性]增加人体对乙肝病毒的中和能力,促进E抗原和DNA转阴,但疗效有限和不持久。 3:两种药的组合应用在临床上已经“乙克”,也就是使用乙肝表面抗原-高价抗免疫球蛋白按一定比例组建的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有近十年的历史或更多,疗效可怜,想象不出合在一个瓶里和分别应用有啥区别? 如果不配合其他药物,不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只能是头痛医头,结果可想而知。

关于新冠抗体检测的论文

一项来自冰岛的新研究表明,对新冠的免疫力可能不如最初想像的那么短暂。研究发现,在30,000名接受新冠抗体检测的冰岛居民中,这些抗体在人的系统中维持了至少四个月。

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中,有487人接受了多种抗体检测。在诊断出患者后的头两个月,可以发现抗体显著上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抗体将保持稳定。

哈佛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指出,尽管冰岛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人群,但这项研究提供了希望,表明对这种不可预测的病毒,人体免疫可能不会转瞬即逝,可能与大多数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相似。

冠状病毒抗体的早期研究表明,免疫力的存在时期十分短暂,从而使人们容易受到再次感染。但是,冰岛的这项研究提供了希望:未来,能够触发强烈免疫反应的疫苗,将比目前看到的自然免疫还要长久。

有趣的是,冰岛研究人员还发现,女性、不抽烟者和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那些感染较严重的人,其抗体更高。

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林琦点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新结果与早期报导结果的不同,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推测,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感染的病毒株不同,也许是感染群体的免疫反应不同,也许是人群基因多样性不同,还可能是评估的方法和敏感度不同等等。

张林琦表示,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新冠抗体研究方面,整个领域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离全面客观认识抗体反应的全貌还有不小的距离。例如,我们对于感染者抗体反应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而该讯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抗体反应在保护性方面的认识(例如多少滴度的抗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对我们评估初次和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乃至评估疫苗设计和效果,都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冠病毒抗体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

论文共同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丽丽介绍,与确诊患者及有症状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较低,这一现象对未来精准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在检测、溯源和治疗资源远远不及的情况下,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成功控制了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知名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理查德·斯特拉格内尔在同期《柳叶刀》上撰写述评指出,该研究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3月19日,我国科学家在湖北武汉开展的一项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显示,当地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中,40%存在可有效对抗病毒的抗体并至少可持续9个月。研究结果19日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

该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对疫苗保护时效评估也具有借鉴价值。研究还显示,经校正后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为,说明即便疫情暴发,武汉也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论文领衔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并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再发大流行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潇湘晨报-中国科学家:新冠病毒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全球首富马斯克成了一篇新冠抗体研究论文的作者,论文还发在了《自然通讯》杂志上。 据悉,这篇关于新冠疫情的研究论文是马斯克与自己公司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为了完成这项研究,他不惜豁出四千多名员工参与新冠研究。消息一出便引发外界的质疑和关注,大家纷纷猜测他这样做的原因。马斯克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啥考虑?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马斯克此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新冠病毒。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康复者的特定抗体水平没有达到保护阈值。要验证这一想法,就需要跟踪新冠患者和他们之后再次接触病毒后的状况。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4300人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跟踪,发现了有300人感染了新冠。研究人员选取了感染者中120人的数据,更深入地研究他们的感染情况和随后的抗体水平。其中有73人(61%)未产生任何感染症状,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体内都有高度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抗体,这些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在1ng/ml至11μg/ml之间。在产生抗体的患者中,有48名接受了至少一项额外的随访测试,其中有44名(%)保持血清抗体阳性,而4名康复者失去了抗体反应。而且在多个时间点上观察到的曲线表明,抗体滴度均匀衰变的证据有限。

二、回到最初的问题,马斯克一个世界首富,怎么就成了新冠论文作者了呢?其实,这篇文章不仅有马斯克,还有SpaceX公司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而贡献最大的,是没有登上姓名的来自SpaceX的4300名员工。原来,马斯克最大的“贡献”是为研究提供了4300名“打工人”,当然他们都是自愿的,论文也是符合医学伦理的。lter博士表示,马斯克对这项研究颇有兴趣,她还向SpaceX高管介绍了抗体和疫苗的工作原理。去年4月SpaceX与哈佛大学传染病专家Eric Nilles取得了联系。为了监测员工新冠病毒的感染率,SpaceX公司和麻省理工、哈佛的研究人员合作,对4300多名员工每个月进行一次抗体检测。SpaceX的医疗主管Anil Menon为此制定了一个测试程序:招募来自不同州的员工,让他们从4月开始每月进行血液检查。

三、马斯克之所以研究新冠,更是为了自己公司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在去年5月,SpaceX在佛罗里达州成功用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入空间站,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至于当时佛罗里达州员工的状况,研究人员没有透露。不过反对归反对,政策还是要遵守的,马斯克还是对SpaceX和特斯拉下达了停工令。最终,在4300名经过多次测试的SpaceX员工中,有300名感染了新冠。而马斯克自己去年11月也在新冠测试中呈阳性。

  • 索引序列
  • 关于乙肝抗体检测的论文
  • 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论文
  • 有关乙肝病毒检测的论文
  • 乙型肝炎检测论文
  • 关于新冠抗体检测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