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是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Playbo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c)的品牌。公司创立于1953年,主要从事娱乐产业,旗下包括化妆品、箱包、杂志、传媒等各个领域。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
创办人
休·海夫纳(Hugh Hefner)于1953年创办《花花公子》杂志,它不但成为全美最畅销的成人杂志,而且行销全球。该杂志使海夫纳成为百万富翁和风流人物。时过境迁,他却永不落后。日前,八十岁高龄的海夫纳接受专访并大谈自己与三个金发女郎的同居生活。
我已经与上千女人上过床,至今她们还爱着我。80岁的海夫纳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听力,月初在花花公子大厦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努力了多次才终于站起来。然而,他自己却认为,80岁是一个人的中年,只要精神不老,年轻和活力就一直不会离开人的身体。在三个女朋友的陪伴下,他自觉比十五年前更年轻。
01 他一生风流,自称与上千女人上过床。 “我是糖果店中的小男孩……我梦想着不可能的事,而梦想最终以我无法想像的方式实现。我是地球上最幸运的猫。” 昨天,这只地球上最幸运的猫死了。 他其实是一只兔子,而且谁都认识这只“臭名昭著”的兔子。 他的名字叫休•郝夫纳,美国《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的创始人。 是的,《花花公子》是一本情色杂志。 好多年,我也跟你一样,一听到《花花公子》,就一脸的坏笑,它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感到危险。 人们熟知它的封面上,有赤身裸体的姑娘,于是推想内容必定劲爆火辣,异常诱惑。 而实际上,谁也没看过原版的《花花公子》是吧,只是凭想象,就把它和香港的《龙虎豹》,划上了等号。 直到我看了《兔子先生,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一书,才发现原来这本杂志,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 这是一个绝大的误解。 02 郝夫纳27岁创办《花花公子》。 那时候的他,天性害羞、内向,读大学时读了金赛的《男性性行为》后,突然觉得清教徒的禁欲主义非常可笑。 “性要么是神圣的,要么是罪恶的。”上帝掌管精神,而魔鬼控制肉体,这是不对的。 性应该是人生存的权利之一。 “我想要编一本杂志,里面的性不带有负罪感。” 后来他接受采访时说,《花花公子》的初衷,就是要颠覆美国社会对待性的态度。 也许,一切观念都可以用来被打破,包括意识形态,甚至包括真理。 人才是观念的尺度。 于是《花花公子》出现了。 郝夫纳年轻有激情,无知也无畏。 他从亲戚朋友处借了3000美元,甚至上文章朋友的稿费,都折股算作投资。 当时创办一份杂志这点钱哪够? 《时代》杂志在差不多时间里,创办的另一本《体育》杂志,开始赚钱之前,就投了3000万美元。 《花花公子》第一期,连出刊日期都没有,因为连赫夫纳自己都不确信是否还会发第二期。 没想到首战告捷,售价50美分的万册杂志,销售一空。 创刊之时,赫夫纳写下杂志的基调宣言: “国家事务不在我们关心的范伟之内。我们不希望去解决什么世界性的问题,或者去证明什么伟大的道德镇里。要是向美国的男性,提供一些额外的欢笑,分散一下对原子时代的焦虑的注意力,我们觉得我们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03 第一期的封面上,梦露高扬左臂,袒露酥胸。 身旁绘有一个全裸的同样高扬着双臂丰乳肥臀的卡通女子,加上“裸露”“性”等字眼,这些元素,把杂志的定位和内涵彰显得一清二楚。 是的,当时玛丽莲-梦露,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演员,是赫夫纳慧眼识美人,将她挑作封面人物,两个人算是互相成就。 半个多世纪之后,收藏者至少要花上800倍的价格——400美元,才有可能买到它。 上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在美国如火如荼。 特别是在越战中,《花花公子》的公共力量得以表现。 1965 年的年度玩伴女郎 Jo Colins,来到越南慰问士兵。 20 年后她回忆说,她清楚地记得在探望一个在直升机上中弹的士兵时,那个士兵奄奄一息地说“甜心你能来真是太好了”,然后就死去了。 在那之后,《花花公子》杂志成了美军的精神补品,兔女郎们奔波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上。 1967 年的《华盛顿邮报》写道:“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明星、脱衣舞娘和贝蒂•格莱伯的战争,那么越战属于《花花公子》。” 1970年,《花花公子》全球月销售量,达到顶峰——700万册,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为什么能如此风靡呢,难道仅仅因为性? 04 赫夫纳在1953年的创刊词上说: “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 这是倡导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啊。 必须承认,男人骨子里,喜欢的无非是政治、酒、体育和女人。 杂志中除了封面女郎裸照,最著名的,就是翻到中间插页,横着摆开,大幅的美女图片。 据说,整整一代的美国年轻男人,都是在折成三页、肚脐处钉着订书钉的美女的见证中长大的。 就像90年代我们读《性之初》读《废都》一样。 大尺度的女性照片,当然是《花花公子》主要卖点,但杂志绝不是没有品味。 里面有时装、饮食、体育的文章,以及名人专访、短篇小说和时事评论等。 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等等。 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因为《花花公子》的稿费非常高。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1990年上过《花花公子》的封面,旁边的设计对白是,“这本杂志不错,买不买?” 1962年,杂志开始做访谈,曾经访问过很多重要人物,包括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Beatles的主唱约翰连侬,以及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 还有乔布斯、史蒂芬•霍金、迈克尔•乔丹、卡斯特罗、比尔•盖茨、哲学家罗素等等。 问的问题特别犀利,而且穷追猛打,观点独到,不像时尚杂志那样的蜻蜓点水。 05 是的,《花花公子》根本算不上色情杂志。 美国的《风月女郎》,英国的《阁楼》、香港的《龙虎豹》才是真正的色情刊物。 美国人民反对的是弗林特。 弗林特是《风月女郎》和《阁楼》的老板,狂妄、刚愎、挑衅一切公序良俗,尤其藐视政府。 他在法庭上是这么说:“我是个人渣,但如果政府连我这个人渣的言论自由和正当权益都予以捍卫,那么,在座各位,你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国家。” 《花花公子》同《风月女郎》相比,前者简直就是“纯洁的儿童读物”了。 《兔子先生,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一书封底上,有一段话说: 《花花公子》在中国并不是一本杂志,是一个禁语,或是是某个生活的代名词,甚至会成为某种生活的想象,也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代表。 它是许多中国孩子青春期的暗语。 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什么都是,但却不是一本杂志。 一语中的,就这感觉。 咱们这里,根本买不到《花花公子》,所以它在各种想象中,逐渐变成一种寄托,能够容纳所有人脑海里各色欲望的小火花。 郝夫纳也许正是想要这种效果,我们都中了他这个路数。 一切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信息才是一个人识见的尺度。 我们能看到信息,少之又少,这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这话题可以引申,比如对政治,对金融,对股市,对未来……但它不可描述,你懂的。 郝夫纳死了,这只“臭名昭著”的兔子,也走向衰落。 但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杂志并不倡导你为了要看上去时髦而去做什么事,而是鼓励你按照你选择的生活方式,去品尝生活的美好。
花花公子(PlayBoy)是美国的牌子。
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
花花公子服饰系列品牌由美国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Playbo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c.)创始人休·赫夫纳一手主导推出。
美国“花花公子”品牌从1953年诞生之初的高端品牌,逐渐走向了亲民化路线,上至名流、政要,下至普通消费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花公子”,它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扩展资料:
“花花公子”服饰进入中国:
2010年,“花花公子”服饰系列正式进入中国,把东方的含蓄、典雅和美国的自由、奔放的风格,以简约而富有创意的手法和谐地融为一体。
数年来,“花花公子”一直以时尚的款式、精选的面料、合体的版型、精湛的做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位享誉中国男装市场。现在“花花公子”旗下有服装、皮具、皮鞋等全系列。
“花花公子”服饰一直保持着对高质量、高档次、高品味的追求,紧紧抓住国际流行时尚的锋芒,创造出充满个性魅力的男士服饰系列,成为成熟、自信,手懂得享受生活的成功男士装扮形象的完美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花公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花公子服饰系列
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尽管竞争激烈,但近年来它的平均发行量都可以维持在320万份左右,每月大约有1000万美国成年人购买。25年前,《花花公子/Playboy》开始开发海外市场,现在全球有19个版本,由不同国家的500万读者(主要为男性)分享。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花花公子杂志 每月出版,内容除了女性裸照外,尚有文章介绍时装、饮食、体育、消费等;此外亦有 ... 第一期花花公子的封面及中间拉页女郎为玛丽莲·梦露。本来其祼照是为月历拍摄,休海夫纳购得使用权刊登。第一期花花公子在1953年12月出版,售价50美分,总销售量达53,991本。现仍存的第一期花花公子成为收藏的对象。2002年,全新的第一期花花公子价值约为五千美元。至于花花公子的著名礼服白兔标志,则是在第二期以后开始使用。 1972年11月版的花花公子创下销售超过七百万册的纪录。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花花公子出现甚多竞争对手,包括阁楼风情(Penthouse)杂志等等,其销路亦逐渐下滑。 每期《花花公子》都有一位花花玩伴的特写,采访、虚构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花花公子艺术介绍。一些著名模特如纳奥米·坎贝尔、辛迪·克劳馥,以及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金·贝辛格都曾上过杂志封面,而且以此为荣。迈克尔·乔丹、鲍伯·迪伦、比尔·盖茨等都接受过《花花公子》采访。约翰·厄普戴克、乔伊斯·卡罗·奥茨、斯蒂芬·威廉·霍金和汤姆·克兰西也曾在杂志上撰文。记得采纳啊
一格小站的花花公子原版杂志都保存在百度网盘分享
不多说,看图,还有很多,地址已经标红了。
有的 点我头像
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尽管竞争激烈,但近年来它的平均发行量都可以维持在320万份左右,每月大约有1000万美国成年人购买。25年前,《花花公子/Playboy》开始开发海外市场,现在全球有19个版本,由不同国家的500万读者(主要为男性)分享。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花花公子杂志 每月出版,内容除了女性裸照外,尚有文章介绍时装、饮食、体育、消费等;此外亦有 ... 第一期花花公子的封面及中间拉页女郎为玛丽莲·梦露。本来其祼照是为月历拍摄,休海夫纳购得使用权刊登。第一期花花公子在1953年12月出版,售价50美分,总销售量达53,991本。现仍存的第一期花花公子成为收藏的对象。2002年,全新的第一期花花公子价值约为五千美元。至于花花公子的著名礼服白兔标志,则是在第二期以后开始使用。 1972年11月版的花花公子创下销售超过七百万册的纪录。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花花公子出现甚多竞争对手,包括阁楼风情(Penthouse)杂志等等,其销路亦逐渐下滑。 每期《花花公子》都有一位花花玩伴的特写,采访、虚构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花花公子艺术介绍。一些著名模特如纳奥米·坎贝尔、辛迪·克劳馥,以及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金·贝辛格都曾上过杂志封面,而且以此为荣。迈克尔·乔丹、鲍伯·迪伦、比尔·盖茨等都接受过《花花公子》采访。约翰·厄普戴克、乔伊斯·卡罗·奥茨、斯蒂芬·威廉·霍金和汤姆·克兰西也曾在杂志上撰文。记得采纳啊
你好,我是gn6en1,用百度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资源或者链接失效,可以使用百度网盘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进行提问收集资源哦,无需转存简单快捷,功能链接: 微信小程序、百度网盘app、web端都已上线
这个网站有一些花花公子的杂志下载:你可以看一下,不过都要从国外的网站上下载的。
属于高端品牌。
playboy就是“花花公子”。美国“花花公子”品牌从1953年诞生之初的高端品牌,逐渐走向了亲民化路线,上至名流、政要,下至普通消费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花公子”,它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花花公子”系列服饰,潇洒、自然,和谐、简约,尽显成功者的风范。怀着对成功的执著、对时尚潮流的敏锐触觉,“花花公子”服饰一直保持着对高质量、高档次、高品味的追求,紧紧抓住国际流行时尚的锋芒,创造出充满个性魅力的男士服饰系列。
“追求享乐”是赫夫纳“花花公子哲学”的要义,在第一期《花花公子》里,他曾写道:“‘花花公子’并不指颓废的享乐主义者。我们所谓的‘花花公子’是一个不把生活仅仅看作是一串辛酸眼泪的人,潜藏在《花花公子》杂志背后的主张是:娱乐和享受是好事情。
为了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休·赫夫纳于1973年又在“花花公子”品牌的基础上孕育出了尊贵系列——“VIP花花公子”和“花花公子GOLF”系列。
花花公子,是本期刊杂志,也是个公司的品牌是男士用品专卖。
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尽管竞争激烈,但近年来它的平均发行量都可以维持在320万份左右,每月大约有1000万美国成年人购买。25年前,《花花公子/Playboy》开始开发海外市场,现在全球有19个版本,由不同国家的500万读者(主要为男性)分享。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花花公子杂志 每月出版,内容除了女性裸照外,尚有文章介绍时装、饮食、体育、消费等;此外亦有 ... 第一期花花公子的封面及中间拉页女郎为玛丽莲·梦露。本来其祼照是为月历拍摄,休海夫纳购得使用权刊登。第一期花花公子在1953年12月出版,售价50美分,总销售量达53,991本。现仍存的第一期花花公子成为收藏的对象。2002年,全新的第一期花花公子价值约为五千美元。至于花花公子的著名礼服白兔标志,则是在第二期以后开始使用。 1972年11月版的花花公子创下销售超过七百万册的纪录。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花花公子出现甚多竞争对手,包括阁楼风情(Penthouse)杂志等等,其销路亦逐渐下滑。 每期《花花公子》都有一位花花玩伴的特写,采访、虚构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花花公子艺术介绍。一些著名模特如纳奥米·坎贝尔、辛迪·克劳馥,以及好莱坞明星莎朗·斯通、金·贝辛格都曾上过杂志封面,而且以此为荣。迈克尔·乔丹、鲍伯·迪伦、比尔·盖茨等都接受过《花花公子》采访。约翰·厄普戴克、乔伊斯·卡罗·奥茨、斯蒂芬·威廉·霍金和汤姆·克兰西也曾在杂志上撰文。记得采纳啊
playboy 是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创始于1953年,是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媒体集团企业,出版多种刊物,亦有电视、电影 等业务。其中花花公子杂志除了在美国出版外,更在多个国家出版当地版本。尽管竞争激烈,但如今它的平均发行量都可以维持在320万份左右,每月大约有1000万美国成年人购花花公子买。25年前,《花花公子/Playboy》开始开发海外市场,全球有19个版本,由不同国家的500万读者(主要为男性)分享。花花公子和它的兔女郎商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1953年创立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世界著名品牌"花花公子"强调将现代时尚与传统经典相结合。洋溢着浓浓的绅士休闲味道,令人赏心悦目,风靡全球。
"花花公子"服饰系列品牌由美国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Playbo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c.)创始人休·赫夫纳一手主导推出。
美国"花花公子"品牌从1953年诞生之初的高端品牌,逐渐走向了亲民化路线,上至名流、政要,下至普通消费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花花公子",它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1973年,"花花公子"品牌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定位不清晰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高端客户不断流失。为了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创始人休·赫夫纳又在"花花公子"品牌的基础上孕育出了尊贵系列--"VIP花花公子"和"花花公子GOLF"系列,以时尚的款式、精选的面料和顶级的做工享誉欧美市场。正是这份创意精神加上对享受品质生活的独到理解,成就"美国花花公子"辉煌的今天和充满想象的明天。
安娜·妮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1967-2007),原名维基·琳·霍根(Vickie Lynn Hogan),美国德克萨斯州人,模特、演员,被称为美国性感符号。她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的照片使她名声大震,被评为1993年度花花公子杂志最佳玩伴。她还出演了真人秀节目《安娜·妮可真人秀》。
1994年,她在26岁的时候嫁给了石油大亨亿万富翁J·霍华德·马歇尔,马歇尔比她年长63岁。马歇尔逝世后,她为了遗产的分配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官司。在她逝世前一个月,由于儿子丹尼尔·韦恩·史密斯的死亡案件重审,史密斯再度成为媒体焦点。2007年2月8日,安娜的私人护士惊讶地发现安娜独自躺在6楼的客房内不省人事,全身滚烫,最终不治身亡。
LaToya Yvonne Jackson 生于1956年5月29日 是最后一个受母亲Katherine起特别名字影响的孩子 也曾经是兄弟姐妹中同Michael最亲密的一个 虽然她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常在“The Jacksons”表演秀上亮相 但是她从没打算过自己出专辑 而是在大学里学了一段时间的经济法 1980年,她出了第一张专辑“LaToya Jackaon”。 在有黑社会背景的Jack Gordon的帮助下 她在经济方面和个人方面都逐渐远离了家庭 Jack Gordon接管了她的事业 为她打理一切 并与她在1989年结了婚 1989年LaToya为《Playboy》杂志拍封面裸照 引起了轰动 杂志也因此达到了最佳销量 在1991年 关于她的丑闻的书籍《Living with the Jackson Family》发表 LaToya也因为此事被家人指责丢尽家族颜面。 1993年当性骚扰指控引起的媒体风暴席卷全球时 先前一直支持弟弟的LaToya竟然一反常态在以色列发表了声明 声称弟弟有罪 一时间举世哗然 1997年 LaToya 与Jack Gordon正式离婚并得以重还家族怀抱 MJ也曾表示可以原谅任何人 他不会同姐姐LaToya计较过去的纠纷 2003年3月LaToya接受了CNN Larry King的现场采访 首次公开承认 自己于93年所做的对弟弟的指责是受Jack Gordon驱使的 Jack Gordon在俩人婚姻期间曾多次毒打LaToya 并利用LaToya同Jackson家族的关系而从中获利 另外她也表示了对弟弟的支持及歉意 2003年11月Michael Jackson娈童案件爆发至今 她和全家坚定地站在弟弟一边 并陪伴Michael出庭
01 他一生风流,自称与上千女人上过床。 “我是糖果店中的小男孩……我梦想着不可能的事,而梦想最终以我无法想像的方式实现。我是地球上最幸运的猫。” 昨天,这只地球上最幸运的猫死了。 他其实是一只兔子,而且谁都认识这只“臭名昭著”的兔子。 他的名字叫休•郝夫纳,美国《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的创始人。 是的,《花花公子》是一本情色杂志。 好多年,我也跟你一样,一听到《花花公子》,就一脸的坏笑,它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感到危险。 人们熟知它的封面上,有赤身裸体的姑娘,于是推想内容必定劲爆火辣,异常诱惑。 而实际上,谁也没看过原版的《花花公子》是吧,只是凭想象,就把它和香港的《龙虎豹》,划上了等号。 直到我看了《兔子先生,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一书,才发现原来这本杂志,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 这是一个绝大的误解。 02 郝夫纳27岁创办《花花公子》。 那时候的他,天性害羞、内向,读大学时读了金赛的《男性性行为》后,突然觉得清教徒的禁欲主义非常可笑。 “性要么是神圣的,要么是罪恶的。”上帝掌管精神,而魔鬼控制肉体,这是不对的。 性应该是人生存的权利之一。 “我想要编一本杂志,里面的性不带有负罪感。” 后来他接受采访时说,《花花公子》的初衷,就是要颠覆美国社会对待性的态度。 也许,一切观念都可以用来被打破,包括意识形态,甚至包括真理。 人才是观念的尺度。 于是《花花公子》出现了。 郝夫纳年轻有激情,无知也无畏。 他从亲戚朋友处借了3000美元,甚至上文章朋友的稿费,都折股算作投资。 当时创办一份杂志这点钱哪够? 《时代》杂志在差不多时间里,创办的另一本《体育》杂志,开始赚钱之前,就投了3000万美元。 《花花公子》第一期,连出刊日期都没有,因为连赫夫纳自己都不确信是否还会发第二期。 没想到首战告捷,售价50美分的万册杂志,销售一空。 创刊之时,赫夫纳写下杂志的基调宣言: “国家事务不在我们关心的范伟之内。我们不希望去解决什么世界性的问题,或者去证明什么伟大的道德镇里。要是向美国的男性,提供一些额外的欢笑,分散一下对原子时代的焦虑的注意力,我们觉得我们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03 第一期的封面上,梦露高扬左臂,袒露酥胸。 身旁绘有一个全裸的同样高扬着双臂丰乳肥臀的卡通女子,加上“裸露”“性”等字眼,这些元素,把杂志的定位和内涵彰显得一清二楚。 是的,当时玛丽莲-梦露,还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演员,是赫夫纳慧眼识美人,将她挑作封面人物,两个人算是互相成就。 半个多世纪之后,收藏者至少要花上800倍的价格——400美元,才有可能买到它。 上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在美国如火如荼。 特别是在越战中,《花花公子》的公共力量得以表现。 1965 年的年度玩伴女郎 Jo Colins,来到越南慰问士兵。 20 年后她回忆说,她清楚地记得在探望一个在直升机上中弹的士兵时,那个士兵奄奄一息地说“甜心你能来真是太好了”,然后就死去了。 在那之后,《花花公子》杂志成了美军的精神补品,兔女郎们奔波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上。 1967 年的《华盛顿邮报》写道:“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明星、脱衣舞娘和贝蒂•格莱伯的战争,那么越战属于《花花公子》。” 1970年,《花花公子》全球月销售量,达到顶峰——700万册,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为什么能如此风靡呢,难道仅仅因为性? 04 赫夫纳在1953年的创刊词上说: “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 这是倡导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啊。 必须承认,男人骨子里,喜欢的无非是政治、酒、体育和女人。 杂志中除了封面女郎裸照,最著名的,就是翻到中间插页,横着摆开,大幅的美女图片。 据说,整整一代的美国年轻男人,都是在折成三页、肚脐处钉着订书钉的美女的见证中长大的。 就像90年代我们读《性之初》读《废都》一样。 大尺度的女性照片,当然是《花花公子》主要卖点,但杂志绝不是没有品味。 里面有时装、饮食、体育的文章,以及名人专访、短篇小说和时事评论等。 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等等。 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因为《花花公子》的稿费非常高。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1990年上过《花花公子》的封面,旁边的设计对白是,“这本杂志不错,买不买?” 1962年,杂志开始做访谈,曾经访问过很多重要人物,包括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Beatles的主唱约翰连侬,以及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 还有乔布斯、史蒂芬•霍金、迈克尔•乔丹、卡斯特罗、比尔•盖茨、哲学家罗素等等。 问的问题特别犀利,而且穷追猛打,观点独到,不像时尚杂志那样的蜻蜓点水。 05 是的,《花花公子》根本算不上色情杂志。 美国的《风月女郎》,英国的《阁楼》、香港的《龙虎豹》才是真正的色情刊物。 美国人民反对的是弗林特。 弗林特是《风月女郎》和《阁楼》的老板,狂妄、刚愎、挑衅一切公序良俗,尤其藐视政府。 他在法庭上是这么说:“我是个人渣,但如果政府连我这个人渣的言论自由和正当权益都予以捍卫,那么,在座各位,你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国家。” 《花花公子》同《风月女郎》相比,前者简直就是“纯洁的儿童读物”了。 《兔子先生,一个世纪的性态度史》一书封底上,有一段话说: 《花花公子》在中国并不是一本杂志,是一个禁语,或是是某个生活的代名词,甚至会成为某种生活的想象,也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代表。 它是许多中国孩子青春期的暗语。 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什么都是,但却不是一本杂志。 一语中的,就这感觉。 咱们这里,根本买不到《花花公子》,所以它在各种想象中,逐渐变成一种寄托,能够容纳所有人脑海里各色欲望的小火花。 郝夫纳也许正是想要这种效果,我们都中了他这个路数。 一切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信息才是一个人识见的尺度。 我们能看到信息,少之又少,这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这话题可以引申,比如对政治,对金融,对股市,对未来……但它不可描述,你懂的。 郝夫纳死了,这只“臭名昭著”的兔子,也走向衰落。 但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杂志并不倡导你为了要看上去时髦而去做什么事,而是鼓励你按照你选择的生活方式,去品尝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