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正常情况下研究生学位论文都应该上网公开的,但是一般要迟于毕业时间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如果过了这段时间,还没有发布论文,其可能原因如下:你所查阅的论文属于最新研究范畴,属于保密成果或者最新技术,不能公开发表的。
毕业论文替代是怎么回事?4月底,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大四学生黄予宣接到了一个令她感到意外的电话,“学校老师通知我不用写毕业论文了!”此前,该校推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励实施细则》,规定在校期间,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参加创业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可凭创业计划书和获奖证书等相关资料申请替代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这则规定对黄予宣而言是意外之喜,接到电话之后,她立刻将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后提交给学校,目前正在上海实习的她感慨:“这通电话让我轻松了很多.”一般而言,一次完整的毕业论文撰写要经过论文选题、开题答辩、提交初稿、论文外审、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耗时需2~3个月,而这段时间正值毕业季,不少毕业生还面临着求职、考研、考公务员等诸多事务.对于他们来说,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毕业论文有了其他替代方式,确实给毕业生们“省了力”.与之相类似,宁波大红鹰学院针对该校“3+1”试点班学生推出了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一项改革,学生可以用毕业创业项目计划书代替本科毕业论文,并参与项目路演.大四学生张美惠在该校首届毕业创业项目路演活动中,向专家组递交了她的“毕业论文”――“互联网+餐厅”项目商业计划书.张美惠认为,不同于传统的毕业论文答辩,项目路演的现场氛围更加轻松.她说,身边朋友撰写毕业论文只是为了混出文凭、顺利 “交差”.而项目计划书的制订与修改都是实际有用的,因此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她也更加用心.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继芳认为,毕业论文是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它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运用.“但是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来看,学生们更喜欢实际性更强的毕业论文选题.同时,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不同的是,我们的毕业论文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温州大学就推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替代管理的方案,学生可以用省级竞赛获奖成果、项目专利、文艺学科竞赛获奖、个人公开发表论文等方式替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去年6月,该校出台新规,鼓励学生以创新成果抵毕业设计.温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志鸟告诉记者,今年有100多名毕业生申请了毕业论文替代.浙江工商大学也在2010年出台了本科生以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学生可以凭科研论文、美术设计作品等申请毕业论文(设计)替代.然而论文替代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替代品的要求.陈志鸟告诉记者,针对学生们用来替代毕业论文的作品,学校对其格式、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作品的质量,“以创业计划书为例,它在格式上也需要规范的论文写作方式”.李继芳也认为,用来替代毕业论文的作品要看它“分量”足不足,“学生申请毕业论文替代要经过导师、学院、学校的三重审核与考量,我们既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也要确保学生毕业之前最后一份‘学业成果’的质量”
彭小明,1963年7月出生,浙江云和县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受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导。198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91年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1997年被评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浙江省精品课程《语文教学法》主持人。2008年被评为温州大学教学名师。2011年温州大学重点学科《教育学》主持人。任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高师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委员会理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省部、市、校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等40多项;主编、参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14本论著、教材。独著《百科溯源辞典(一)》《语文板书设计及评释》《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合作《论校园文学》(第一作者)。有90余篇论文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江西社会科学》《教育评论》《上海师大学报》《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其中1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获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转眼已经来到了四月份,2022届的毕业生开启了论文答辩模式。虽然说各大高校的论文答辩安排不尽相同,但大概的框架和流程都是相差不大的。一般来说,毕业生们在答辩前需要对论文答辩基本流程有所了解以及准备好一些论文相关的材料。
首先是答辩流程的介绍,每个高校的论文答辩流程基本上都是先是自我介绍,接着是论文PPT讲解,然后导师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一般是3-5个问题)学生回答,最后等待答辩成绩。
接下来是答辩前的准备材料,包括打印版的论文,拷贝好ppt的u盘以及录音设备。其中,纸质版的论文需要按照学校要求进行装订,要特别注意检查其中的数据有无错漏之处,因为到时候答辩时,老师会针对这份论文找出错漏的地方提出疑问。
与打印论文同样重要的是制作PPT,这份PPT需要简单概括整篇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和展望。内容篇幅不宜过长,讲解PPT的时间本科生应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硕博毕业生控制在15-20分钟。因为时间会更多地分配在老师提问和回答老师问题的部分。
而录音设备的准备是为了将整个答辩过程进行录音,方便后续的论文整理,特别对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做出相应的论文修改。答辩前还应该就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模拟,防止出现面对老师的提问,哑口无言的尴尬局面。
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环,能走到这一步就意味着毕业论文进入了最后验收的环节,只要大家在论文初稿以及在导师指导下的改稿环节中足够用心,答辩只是再现和总结整个论文撰写过程而已,不必太多担心,放平心态即可。
答辩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辞,需要注意自己说的话,一定要有逻辑性,需要熟悉自己的内容,需要注意自述模板。
一定要进行论文的查看。将自己答辩论文内容完善好并打印几份,答辩前建议写一份稿子,这样能够充分的利用好时间,帮助理清思路,要提前排练背诵,解答的时候不可以停顿,要显得自信。
采取线上说课加答辩的方式进行。2022年省教育厅副高级职称评审学前教育答辩形式是采取线上说课加答辩的方式进行。答辩会上,评委会尽力辨别答辩者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否真实。
分别求出B C 的代数余子式B*=4 3 C*=8 7 2 1 6 5根据A^-1 = 1/|A| A*则B^-1=-2 -3/2 -1 -1/2 C^-1=-4 -7/2 -3 -5/2即A^-1= -2 -3/2 0 0 -1 -1/2 0 0 0 0 -4 -7/2 0 0 -3 -5/2
【A^(-1) -A^(-1)*C*B^(-1)】【0 B^(-1)】这有一篇探讨文章,---分块矩阵求逆方法探讨--《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Z1期向左转|向右转
如果A是分块对角矩阵,则分别对每个分块矩阵求逆就行了。如果分块矩阵不是分块对角矩阵,求逆则比较麻烦,一般按普通矩阵求逆就行了。但是矩阵的逆的存在是有前提的,矩阵的行列式必须不等于零。你问题中的矩阵的行列式为零,所以逆矩阵不存在。
周志强 男,1969年出生,汉族,山东滨州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现为聊城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师从王一川教授,分别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从周星教授进行影视艺术学方向博士后研究。2005年任职南开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师至今。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任职中华美学会审美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天津写作协会副秘书长;明道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国大学语文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天津美学学会会员;南开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语文主讲教师;北京师大文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概论主讲教师。曾任《语文报·大学语文专版》执行主编、《中国图书评论》学术现场与读书一问栏目主持人; 1. 《历史的诗学对话》,《文艺研究》2004年6月(《文学新书评2004-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私人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转型与裂变》,《文艺研究》2007年5月;3. 《作为文人镜像的现代韵白——汪曾祺小说汉语形象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2月;4. 《“新语文”与大学语文的感染教育》,《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5. 《现代性诗学中的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2月;6. 《先锋命名的历史语境透视》,《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4月;7. 《书写概念的产生及其意义》,《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4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8. 《语言拯救记忆》,《福建论坛》2001年6月;9. 《重写20世纪: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与文体形式》,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0. 《小说如文》 《文学与文化》第8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1. 《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与文化》第9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 《从文化认同到奇俗异观:新民俗舞蹈及其他》 《艺术评论》2009年第8期;14. 《生产“大众”》,《中国美学年鉴》2005,河南人民出版社;15. 《网路时代的私人生活》,《文景》2005年7月;16. 《博客与大众的自我生产》,《文景》2005年10月;17. 《汉语的无纸写作时代》,《艺术广角》2001年4月;18. 《孙颖舞蹈:静悄悄的美学革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4月;19. 《博客与知识份子的网路生存》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20. 《寻绎思想境遇的关键时刻》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1期;21.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反思:汪晖访谈录》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3期;22. 《诗话哲学与历史批判》(会议发言稿)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8期。23. 《神话、想像与地理》(对话)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9期。24. 《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月(《哲学年鉴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6. 《话语分裂与文人自我的生成》,《文化与诗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7. 《山寨文化的消费想象》, 《人民论坛》2008年2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8. 《“网络知情权”,一场虚幻的狂欢?》 《人民论坛 》2009年第3期上;29. 《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 《人民论坛 》2009年第2期下30. 《误读中国与形象重塑》 《人民论坛 》2009年第4期下;31. 《对“利”的合理追求值得肯定》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32. 《“注水现象”的另类解读》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33. 《热捧专家与管理危机》 《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34. 《“媒介调查”与社会良心》 《人民论坛》2009年第15期;35. 《公民问责与政治信赖》 《人民论坛》2009年第18期;36. 《网络广场的非理性缺陷》 《人民论坛》2009年第16期;37. 《媒体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 《人民论坛》2009年第25期;38. 《从新闻奥巴马到电影奥巴马》, 《人民论坛》2009年第29期;39. 《“强大弱势群体”的“被”后焦虑》 《人民论坛》2009年第19期;40. 《学术轻飘飘 思想夜深沉》,《江淮晨报·合肥客》;41. 《后情感时代的文化表情》,《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7月;42. 《德勒兹、鲁赛尔乃至陈冠希,大众文化还能造神吗?》,《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5月;43. 《道德在左 情感在右——谈王小帅电影<左右>》,《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4月;44. 《媒介改变社会 改变生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45. 《在媒介裂缝中走失》,《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46. 《图像 一种改变世界的方式》,《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期。47. 《李安的文化诡计》,《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2期。48. 《电视广场里的“吵女”》,《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8期。49. 《“国家主义”之后的梦想成真》,《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0期。50. 《中国大片的视觉殖民时代》,《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2期(《天涯》2007年第3期)。51. 《文的教育与文的阐释》,《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2. 《汉语的四类修辞形态》,《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3. 《简论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4月;54. 《小沈阳:埋葬了文化小品时代》 《东方早报》2009年4月28日;55. 《青春文化高开青年文化低走》 《东方早报》2009年5月4日;56. 《建国大业 一场后现代视觉旅游》 《东方早报》2009年9月21日;57. 《蜗居与大型资本的两种面孔》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1日;58. 《“30秒中国”背后的文化战略转型》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02日;59. 《三枪:张艺谋诱惑机制中的傻乐至死》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6日;60. 《反故事:田苏菲的神话》 《文学报》2009年4月9日;61. 《新官场小说的市侩主义》 《文学报》2009年11月19日;62. 《“恶搞”流行:新旧媒体冲突的结果?》 《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1月;63. 《身体的诗意栖居》 《北京青年报》2005年8月24日;64. 《2008长篇小说推荐》,《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65. 《点评2009高考作文》,《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66. 《新语文:拒绝还是接受》,《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8日第7版;67. 《写点儿小感觉》,《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68. 《王小波的坏》,《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69. 《文学语言不一定要准确》,《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0. 《来点儿陌生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1. 《文章是想象》,《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72. 《一首诗的形象解读》,《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73. 《写有意味的语言》,《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4期;74. 《媒介时代,汉语怎幺了?》,《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75. 《饿不死的杂种》,《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期;76. 《小团圆的热销与文学阅读的退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2期;77. 《什刹海:现代北京的古典传奇》,《环球旅游》2006年第9期;78. 《20年前的那些爱情》,《学汉语》2004年;79. 《〈雷雨〉叙事策略的修辞论阐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月;80. 《想像先锋》,《艺术广角》2001年1月;81. 《民族认同的狂想与英雄神话的升腾》,《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2001年2月;82. 《英雄叙事及其终结》,《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3. 《先锋:我们对它期待什么》,《山花》2001年2月;84. 《自我焦虑的修辞术》,《大舞台》1998年6月;85. 《经典话题》,《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6月;86. 《历史的叙事化与叙事的历史化:杰姆逊的诗学建构》,《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3月;87. 《雷雨的叙事策略》,《西北论坛》1998年1期;88. 《百年一金庸》,《滨州日报》1992年9月5日;89. 《武功描写的审美内涵及社会情绪渗透》,《滨州师专学报》1992年3期;90. 《试论新派武侠小说哲理型的武功描写》,《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1期;91. 《建设现代化校园语言环境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3期;92. 《英雄叙事诗的历史性终结》,《昌吉师专学报》1999年4月;93. 《审美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其意义》,《中国学校教育研究》,论文集,法制出版社1998年;94. 《作者是怎么死的》,《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3月;95. 《告别英雄》,《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2月;96. 《试论作者死亡》,《唐山师专学报》2000年2月;97. 《政治化趋势下的高校薪改》,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期)98. 《电影贺岁化与“傻乐时代”的文化消费》,《东方早报》. 《天天春晚:是悲是喜?》,《东方早报》. 《中国的“青春期烦恼”——焦虑背后的中国社会变局》,《人民论坛》(总280期),2010年1月(下);101. 《“80后”集体焦虑是社会转型的代价》,《东方早报》. 《3D时代的新视觉霸权》,《东方早报》. 《何处安放赵本山的“慈悲”》,《东方早报》. 《尊严的逻辑》,《人民论坛》2010年第10期;105 《从娱乐到傻乐——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去政治化》,《天津师大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新华文摘》、《高校文科文摘》摘要转载);106. 《官员问责的更深层面》,《人民论坛》2010年第12期;107. 《国强民窘为何愈演愈烈》,《人民论坛》2010年第12期;110. 《诱惑机制下电影的奇观化转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8日;111. 《3D大片时代的新视觉霸权》,《艺术广角》2010年第3期;112. 《段子文化中的政治心理》,《人民论坛 》2010年第18期;113. 《唐山大地震:灾难叙事下的泡沫情感》,《东方早报》2010年7月26日;115. 《“追风族”的集体焦虑症》,《人民论坛 》2010年第22期;116. 《导演们为何偏执于“清纯”》,《东方早报》2010年08月13日;117. 《老男孩与理想承诺的落空》,《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6日;121. 《利益性政治与公益型政府》,《凤凰周刊》2011年12月,第35期;122. 《信赖透支背后的危机》, 《凤凰周刊》2011年12月,第36期;123. 《从现实主义到傻乐主义》, 《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124. 《赵本山的现实世界》, 《中国报道》2010年第12期;12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子弹在飞》, 《东方早报》2010年12月20日;126. 《普通人生命经验的鲜活表达》, 《辽宁日报》2010年12月17日;127. 《“凝视”塑造的“凝视者”》, 《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2期;128. 《期待专家型社会》,《人民论坛》2011年第6期;129. 《赵本山的“俗人控”》,《东方早报》2011年2月9日;130. 《“小清新”敌对“小资”》,《南方周末》2011年4月21日;131. 《恐慌闹剧与断裂的沟通体制》,《人民论坛 》2011年第10期;132. 《穿越剧 年轻人的情感旅游》,《东方早报》2011年4月25日;133. 《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21世纪长篇小说的五种文体图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134. 《景观化的中国》,《文艺研究》2011年第4期;135. 《高速路口的政治隐喻》,《人民论坛》2011年第13期;136. 《从娱乐到傻乐——漫谈中国大众文化》,《天一讲堂.2010》,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3月; 1.《我点击我存在:网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2.《你酷我评:英雄流言》,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3.《定格:世界名着经典人物志》(与人合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3月。4.《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5.《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参编教材1. 《美学与美育》(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8万字,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2. 《大众文化导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2万字。高教出版社(北京),2004年。3. 《美学教程》(复旦博学 21世纪重点教材)担任第7章共计2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 《文学概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二(部分)、三、四章的撰写,共计8万字。王一川教授主编,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 已完成项目: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九十年代媒体与文学》(王一川教授主持),子课题负责人(省部级项目)。自筹资金,已完成。2.《白话文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TJYW06-2-003),天津市十一五规划项目,3年,主持人。已完成。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现代文学中的汉语形象》(王一川教授主持),子课题(文人文学中的汉语形象)负责人(省部级重点项目)。赞助资金2万元,已完成。4.《白话文与中国文学现代性》,南开大学青年项目,3年,主持人;已完成。5.《白话文与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南开大学文科创新基金,3年,主持人;已完成。6.《审美课程的设置》,滨州师专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人(市级项目)。赞助资金2千元,已完成。7.《金庸小说修辞论阐释》,滨州师专青年项目,主持人(市级项目)。赞助资金3千元,已完成。进行中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现实主义文体变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751047),3年,主持人。
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个专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只能操作计算机相关的,并且是纯计算机的。这类学报一般审核时间要3-5个月,出刊时间1-2年。
审核1-3个月,见刊的话 要看具体安排在那一期,目前基本都是年底见刊,晚一点就是明年。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8、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投稿时注明。
兰州教育学院是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多功能多学科的高等院校。1980年5月正式成立,1981年4月17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建制。是1984年2月教育部列入首批备案的地(市)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之一。1985年1月9日经甘肃省政府行文正式更名为兰州教育学院。1989年,为顺应学院发展的要求,兰州市政府在城关区雁儿湾东路选址修建新校址。1993年8月正式迁入。学院现占地亩,建筑面积31168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40%, 2000年被兰州市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系兰州市文明单位。近几年来,学院积极自筹资金,增置了可容纳103人的语音室两个、100人的多功能教室三个、80人、100人的计算机教室三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1个、电子电路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建立了5间微格教学室和一间微格教学总控室,购置了送教下乡和校外教学点巡视专用面包车、越野车;对教学楼、学生楼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整修了西操场(18亩地),设置了4人环行跑道和小型绿荫足球场;修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2004年2月兰州市教育局将原38中学旧址交付该院使用,可容纳学生600余人。2003年11月,学院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的新学生生活综合楼于2005年9月竣工使用,学院的校园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学院成立后,以高等师范教育为主,其任务是兰州市中学教师学历达标,建院初期先设置了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7个基础学科。1988年5月,创办美术系,并由美术系牵头成立了兰州书画函授进修学院(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兰州分校)。1990年增设政史、数理专业。1984年、1986年,先后纳入全省、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轨道。1996年5月,创办艺术教育系、英语系、计算机系。2000年8月,开始招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生。自建院以来,学院已培养大专学历毕业生27800余人,各种培训班结业人数30000余人。作为地区性教育学院,除继续担负师范类培训任务外,从1992年起,经省教委(教育厅)批准,已陆续举办了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室内设计、外贸俄语、外贸英语、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实用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等非师范类专业。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的开设为高职专业的开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起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相继开办了《小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实用英语》、《艺术设计》等20余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院现有在册正式教职工177人,专兼职教师25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3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以上36人,讲师51人,助教49人。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硕士学位。多年来,学院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建设人才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教,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促教学,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16部,其中国家级8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发表文学、美术等各类作品3000余篇(幅)。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获甘肃省园丁奖。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理论刊物《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被评为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优秀刊物。辛勤耕耘和丰硕的教育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参与国际国内教研、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先后有6人次赴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及香港举办书画讲学,得到了国际友人及教育专家的认知。1997年10月15日,英国国际事务发展署派团来我院调研、交流;同年,学院牵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教育学院系统中西部地区代表协作会议,学院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好评。1999年4月世界微格教学创始人艾伦博士来我院就该院在教师培训中应用微格教学状况进行调研。学院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兰州市教育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院还成立了兰州丝绸之路研究所,从事中外文化研究和经贸开发。二十世纪末,随着全国范围内中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许多同类院校纷纷转轨,或依附于师范大学或改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转向职业技术学院。截止目前,我院成为甘肃省唯一一所教育学院,在拓展非师范类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同时,我院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国家教育部教师教育的长远规划,坚守教师培训的基地,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和设备的特长,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始于1990年,经过多年试点,1996年全面实施,初步建立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及制度。组建了由在兰各大专院校对中学教育有较高造诣的教授、副教授、省市教育科研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中学特级、高级教师130多人的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截止目前,共举办培训班四十二期,培训中学教师9184人。2001年,学院举办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班。同时,作为兰州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牵头单位,组织实施培训学科教师425人。1998年在全市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取得双赢,学院获干训、师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讲师团有33人获兰州市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学院荣获省教育厅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集体称号,学院1名教师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先进个人。我院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于1998年8—9月成功的举办了全省初中语文、英语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自2001年起受教育厅委托率专家组先后赴甘南、临夏、华亭、泾川、山丹、静宁、会宁、东乡等地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当地中学教师数千人。我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02年受到教育部继续教育工程督导检查组的好评。2003年以来为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实施了中学教师各学科新课程师资培训,共培训中学教师15000余人,新任教师1500余人,幼儿园教师162人。从2003年开始学员承担了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初中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和新课程师资培训赴十五个项目县的“送教下乡”活动,为贫困和边远地区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学院教师对继续教育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撰写论文和工作报告几十余篇,在全国、省级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期刊上发表《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实践》,课题获2001年甘肃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学院还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学院参加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师教育课题2项,承担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兰州市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正在顺利研究之中。目前我院已建成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成人高等学历大专和普通高等学历高职大专四位一体、职前职后教育相辅相成的高等院校。为适应教改需要,我院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可自主设置内部机构的有关规定于2004年,在保留原教学系的基础上设置“五系一部”,即:人文社会科学系(中文、政治、历史、教育心理)、自然科学系、外语系、艺术教育系(美术、音乐)、信息科学系(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部。
学校现有中文、外语、政史、教育、经贸、音乐、美术、艺术、数学、物理、化学、资源与管理学、信息技术、营养与保健学、体育等共计15个系12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机化学工业、区域经济4个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专业。
工程学院的专业有的是本科而教育学院就是2专
徐州工程学院挺不错的。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于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徐州。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19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万人。
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住建部认证专业2个。
学校师资队伍素质优良:
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博士学位47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201人次。
以上内容参考:徐州工程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江苏徐州的大学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东南大学等。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主校区位于江苏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3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
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列20位、计算机科学列16位,这两个学科均进入ESI世界前1‰。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