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投稿总被退稿

论文投稿总被退稿

发布时间:

论文投稿总被退稿

论文被拒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论文质量不高、论文内容不新颖、论文结论不充分或不明确、论文抄袭或抄袭他人研究等。通常情况下,论文被拒稿的原因都是由于论文没有达到发表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期刊对论文发表的标准都不同,所以如果你的论文被拒稿,你可以尝试投稿到其他期刊,并且在投稿前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以确保你的论文符合发表的标准。

投稿第二天就收到退稿通知应该这样做:

1、分析退稿原因。

内容和杂志社的栏目不匹配或者题目方向根本就不合适,所以看都不会看,就直接拒稿了,因此也会很快的答复你;虽然内容符合要去,但是查重的时候抄袭率超出要求;内容格式杂乱无章,没有按照投稿须知的要求去整理;论文写的字数太少,质量根本都不达标。

2、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修改稿件。

如果题目方向和杂志社约稿主题不一致,那果断另起炉灶,认真阅读、分析杂志社的投稿主题,根据主题参考网络资源确定写作提纲,根据写作提纲在杂志社规定时间内再次投稿;

如果抄袭率太高被退回,自己在知网等各大查重网站上再次查重,根据查重报告作出适当修改,再进行投稿;

如果因格式杂乱无章或者字数不够被退回,则认真阅读杂志社约稿要求,按照杂志社要求完善稿件,再进行投稿。

3、阳光的心态面对结果。

面对用心完成的稿件第二天就被退回,心情沮丧在所难免,但沮丧过后,要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结果。始终保持不骄不躁、不轻言放弃。告诉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次不行,我可以继续努力、继续投稿,终有被采纳的一篇,自己的作品终有和读者见面的时候。调整好心态,分析清楚退稿原因,继续加油。

意思是因某种原因,编辑认为你的稿件更适合刊登在出版社的其他期刊。至于到底是哪些原因会造成编辑建议转投,不同出版社、期刊有不同要求,无法一概而论。

这种情况多数是论文内容不符合期刊收稿方向,或者是论文内容质量差。如果是核心期刊,退稿是很正常的,投稿都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冷静查找原因,不要灰心,这不代表您的文章就被否定了,只是说明您的文章不符合这本刊物而已,只要再评估一下自己的文章,然后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就可以了。

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下面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

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差,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敏感话题是什么这里就不说了,论文如果涉及了敏感话题,有的期刊敢用,有的期刊为了稳妥或者是自己的立场,是不敢刊登的。

4、论文一稿多投或者侵权。

这是学术界的大忌,论文如果之前在别的期刊或者媒介上已经公开发表过了,一经发现退稿是轻的,通告批评撤职就重了。还有如果论文盗用了他人的成果,涉及侵权,被发现后果一样严重。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

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因子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电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经过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过程。其中发电指的是生产电能的地方,例如:火电单位、水电单位等;输电是指利用高压线路完成电力输送的操作;变电指的是利用高压变电将高压电压、超高压电压等电能转变成低压电能;配电为最后一步,降压电能并将其输送给用电者。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重视输电与变电两个步骤。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急需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来承担电力系统的输送与供应。多个输变电项目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国电网的主架。现阶段,我国的输变电工程普遍存在110kv、220kv、330kv、500kv等多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高;330kv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北电网中;500kv级别最高,费用、容量、工艺等的要求较高、较先进。目前,我国极为重视500kv电网的建设,属我国电网中的中坚力量。输变电工程属于电网主网架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包括输电线路工程与变电所工程,所需费用较高,工程施工极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输变电工程一般包括电气安装、通信及自动化、土建、电气设备调试、系统启动调试等。其中电气安装包括高压设备等一次设备的安装,也包括保护与控制系统等二次设备的接线与安装;通信及自动化指的是通信工程与变电所自动化;土建涵盖设备基础、建筑物工程、四通一平、构架基础等;电气设备调试就是对安装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试验与调整;系统启动调试指的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对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的运行情况进行启动调试。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不重视工程进度的协调性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存在很大不同,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的要求更高,要求施工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竣工。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与协调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既降低了施工人员与工程师掌控工程进度的能力,又对工程效益与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少数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仅仅重视工程进度,缺乏工程质量的监管,造成城市电力紧缺的问题。

投稿杂志被退稿

第一次投稿被退稿很正常,有两个原因:一、你的稿件风格与刊物风格不同,不适合发表;二就是你的稿件水平有待提高的委婉说法。原因是一的话可以换一家投稿,原因是二的话就要先提高水平再投稿。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意思,篇幅不符,与其他或已发表的大同小异,写的不够好,…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你写的稿件不太好,或者是与杂志社要求的内容不太符合,建议你投稿之前先看一下杂志社以前的文章,看一下他们是什么风格,然后你可以按照那个风格写,这样被选中的概率比较大。

我数学学报投稿总退稿

如果你想抄袭 我铁定不能告诉你

审稿慢吧,这个都知道,时间不好说。但是退稿,一旦退稿要不就立马退。要不就不会给作者通知。dfblw机构的拙见,有的初审就直接退,可能是因为方向、结构之类的。有的复审会退,内容不好,有的终审才退,这种的比较郁闷的,审稿可能经过了好几个月,但是结果却是不美丽的。

他在百度知道发表的

该杂志是核心期刊,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   (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审稿时间一般是1~2个月,不过如果没有采用意向的话,很快就会告知退稿,《工程数学学报》是数学的理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及时报道有应用背景的数学创新性论文,和数学在国民经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果

论文被期刊退稿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尤其现在正值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如果你对于见刊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希望尽早见刊,一定要在文章终稿确定之后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质量越高的刊物收到的稿件越多,刊期也相对排后,因此如果有文章发表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发表!!

一般情况下不回复,有特殊要求除外

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5.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成后,还需要装订打印或者上传给学校备案这才算最终稿,所以你可以放心改。我平日里没时间都是找北京译顶可以帮忙的,价格不高

论文投稿低于期刊要求会被退稿吗

不会退的,一般都会告之你,三个月内不准向其他同类地方投稿,要自己备份资料,不退原稿,三个月后没有任何通知的方可再投其他地方

拒稿在学术出版中是常见现象。即使某领域的顶级研究者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多项同行评审研究对期刊拒稿原因进行了调查。以下为这些研究所得出的最常见的拒稿原因。缺乏原创性、创新性或重要性结果无概括性所用方法因新技术出现已过时扩展或复制已发表成果的二次分析未补充充实的专业知识研究只是报告已为人所知的知识,而未将其扩展至新的地理、人群或文化背景而使知识具有创新性。非原创性、可预见性或无意义的结果结果无临床、理论或实际意义美国顶级报刊之一的《纽约时报》认为,“期刊编辑一般偏向于发表具有开创性的新研究。” 14学术期刊都在不断寻找着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研究。很多作者都喜欢引用“以前从未被研究过”作为解释其论文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这样做不是很好;研究需要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作者应提供研究具有重要性的具体原因,例如:研究可影响某项具体的医疗措施,可影响特定的政策讨论,或可改变传统的理论或观点。 与期刊不匹配研究成果只针对期刊并不专门面向的极少数读者或专业读者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规定目标或范围研究课题不能引起期刊读者的兴趣论文不符合期刊规定的格式(例如:将个案报告投递给明确说明不发表个案报告的期刊)很多论文甚至在进行同行评审前就被完全拒稿处理,其原因是论文不适合期刊的读者群或不符合期刊的目标和范围。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选择目标期刊时,花费一定的时间创建期刊名单并仔细斟酌自己的选择。 研究设计存在缺陷研究问题不当回答研究问题的方法设计不当所选方法无效或不可靠选择与研究问题不符的不正确方法或模型统计分析错误数据不可靠或不完整所选仪器不当或不达标样品量少或样品选择不当即使写得再好的论文也不能掩盖研究设计中的缺陷。事实上,这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即在研究的构思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防止这种缺陷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仔细的文献查阅,以确定适合自己研究的最好方法和做法。 文字写作和组织差方法说明不充分论述部分仅重复结果而未进行解释研究的原理阐述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充分研究数据好像不支持结论未将研究置于广阔背景中导言部分未确立研究问题的背景作者在论文中 提供具有说服力和充足的论据非常重要。你应该通过论文表达使读者相信你的研究兼具完美性和重要性。 论文准备不当未遵守期刊对作者的规定句子表达不简练明确题目、摘要及/或投稿信无说服力冗长及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大量的粗心错误,如错误的文法或拼字图表设计很差非英语母语的作者通常面临另一个问题:同行评审员不一定能明确区分论文内容和写作风格。因此,即使是高质量的研究,其论文也可能会获得负面评价。15但是,通过寻求英语母语的朋友或同事对论文进行审查或对论文进行专业的编校或排版,就可很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 与论文质量无关的期刊拒稿原因 低质量的论文并不是期刊拒稿的唯一原因。某些重要因素也会影响期刊的决定:8,11,16,17 1. 空间限制期刊拒绝高质量论文并非少见,其主要原因是空间不足。期刊都希望发表能代表期刊整个范围的各种主题。纸本期刊只能发表有限数量的文章,因此其编辑尤其需要精心选择可发表的论文。开放获取期刊受这种限制相对较低,因为空间对他们不是什么大问题。 2. 同行评审员的水平和经验根据评审员的专业经验、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同行评审的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3. 投稿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投稿量越大的期刊退稿量也越大。例如:《自然》杂志每年的投稿量 为10,000篇,因此,即使是高质量的论文也难免遭到拒绝。 4. 期刊的决策策略各期刊的决定策略各有不同。例如:某些期刊会拒绝所有需要进行重大修改的的论文,而某些期刊则在不能确定论文的质量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一轮同行评审。5. 期刊编辑在特定时间段内寻找特定主题的论文有时,期刊编辑可能要出版一期专刊或只对当前的热门主题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更多论述特定主题的论文。6. 期刊收到多篇同一主题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可能经过仔细选择后只发表其中的一篇而拒绝其它论文,其理由就是期刊已发表了一篇相同主题的论文。结论期刊拒稿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研究或论文的质量,有些则是完全可避免的原因:如与期刊不匹配。另外,期刊因空间限制或其它问题而拒绝高质量论文也不罕见。上述为期刊拒稿的某些最常见原因,但未涵盖所有的退稿原因。其它原因还包括腊肠论文、不符合伦理政策及剽窃等。

写好学术论文的方法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投稿格式不对会被直接拒稿吗介绍如下:

格式不对不会拒,只会让你修改格式。编辑直接拒了,说明你文章不行,水平没达到他们要求。

论文投稿被拒的原因。

1 与期刊主题不符合

投稿前,先看期刊接收论文的范围、类型。

比如有些杂志社已经明确注明不接受 Case report,你把Case report投到人家杂志,当然妥妥地拒稿啊。比如,有些杂志社明明是个肝病学的杂志,你把大脑的研究发给人家算咋回事啊?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在投稿前,拜托您先读读杂志的说明吧!收到与期刊主题不符合的论文,人家就是秒拒啊!

2 摘要不够吸引人

当接收到论文的时候,编辑第一眼看的是「目前该领域研究到哪里了,你的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在哪里」。当你没有清晰地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你的论文很可能就被Pass 了。

你想想,编辑每天收到多少投稿,尤其是影响因子稍高的杂志,哪有时间认真去找你的文章的亮点在哪里呢?

如果你的文章没有让编辑眼前一亮,或者「哇,这个研究看起来很有趣」,那么,你的论文可能就命运多舛了。

所以,笔者建议每位作者投稿之前都要认真书写摘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你论文的核心内容。

3 论文的贡献不够大

有些论文写得挺好,也挺有意思的。但是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却没有非常直白地表现出来。

比如有些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会常写:「这个领域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我们要做这个研究」,「我的这个研究和别人的都不一样,所以我要做这个研究」。

这样的写法只写了自己论文的创新性,而没有表明自己的创新性为什么在这个领域这么重要。而这个研究创新点的重要性,反而是编辑很看重的点。

  • 索引序列
  • 论文投稿总被退稿
  • 投稿杂志被退稿
  • 我数学学报投稿总退稿
  • 论文被期刊退稿
  • 论文投稿低于期刊要求会被退稿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