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西域商人来内地贩玉络绎不绝,内地的商贾去新疆购玉者也不少,也多次以美玉进献朝廷。 《明史》中记载,永乐二年,遣使贡玉璞。 景泰三年,贡玉石三千八百斤,礼官言其不堪用,诏悉收之,每二斤赠帛一匹。 据《克拉维约东使记》中说,[15世纪时,和田所产之货,极其名贵者,皆可求之于撒马尔罕市上。和田玉琢玉镶嵌工匠,手艺精巧,为世界任何地方所不及]。由此可见,和田玉在世界享有极高的盛名。 明代琢玉工艺很发达,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苏州,集中了玉雕的能工巧匠,尤其是苏州专诸巷,玉匠集中,涌现出许多高手。正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说:[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苏州最著名的琢玉大师,首推陆子冈,他是明嘉靖,万历时期太仓州人,为琢玉高手,他[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枚价五六十金,子冈死,记忆不传。他雕琢的作品有玉簪,印池,玉辟邪等,他的作品大部分落款(子冈),(子刚),(子冈等),他擅长各种造型,尤其子刚佩为最为出名,他的浅浮雕,无论画面还是书字,都堪称绝妙之作,名闻朝野, 此外著名的玉匠,还有曾鼎,文征中,王小溪等。 明代玉器最富有时代感的是壶杯两美,可能与当时盛行的喝茶饮酒的风气有关,白玉缡龙杯,用白玉琢成,北外镂雕骊龙,扒在杯沿,形象生动,做工精细,为上乘之作。 明代虽没有专门论述玉器的书籍,但不少书籍中都有涉及到玉,其中最著名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该书中对和田玉的产地,品种,成因,采玉方法,销售及琢玉方法做了全面的论述,这是古籍文献中内容较全面的珍贵文献,他指出:[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应泰的《博物要览》,曹昭的《格古要论》等,对古玉都有一定的论述,为我们研究古玉及形制提供重要的论证。
浅论软玉的资源分布及矿床成因模式类型关键词 资源分布 鉴定 类型前言软玉主要产于我国新疆和田,故历史上又称为和田玉,是我国出产的众多玉石品种中最好的一种。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古代的很多玉器都是用软玉雕刻而成的。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软玉按颜色划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选购软玉首先看玉质,最好的品种是羊脂白玉,它色似羊脂雪白,质似羊膏温润,而其他的品种较差。软玉的质地越细腻 、油脂感越强越好。软玉软玉的仿制品较多,主要有仿羊脂白玉的石英岩玉、大理岩玉和玻璃。石英岩玉:是一种由石英小颗粒组成的岩石,洁白、半透明-不透明、硬度7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不平坦,有颗粒感。大理岩玉:是由方解石小颗粒组成,洁白、不透明、硬度3级,不能刻划玻璃,断口处也是不平坦的颗粒状。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5.5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一.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6-6.5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那么我们一般如何判断,通用标准是:无色无皮为山料,有色有皮为子料和田玉的品种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软玉鉴定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很多软玉雕件,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由于成矿带形成条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与世界其他产地的软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颜色丰富、光洁莹润、结构细腻,而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软玉之王”的美称。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对和田玉一些基本性质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使您在欣赏与购买和田玉饰品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其魅力所在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6.5 比重:2.96 折射率:1.61-1.63 双折射:0.027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2.化学组成Ca2Mg5(Si4O11)2(OH)2—CaFe5(Si4O11)2(OH)2,两种组分的类质同象系列,在多数情况下软玉是这两种端元组分的中间产物。3.晶系及结晶习性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阳起石和透闪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和纤维状,软玉本身则是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具毛毡状的交织结构,因而具有极好的韧性,不易碎裂。当这些纤维定向排列时,还可以产生猫眼品种。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5.5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6-6.5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二.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玉器时代的鉴定 除考古发掘品,运用地质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及参照有纪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认识其演化过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点,无法辨认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环境,以及传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鉴定和断代。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三.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6.5 比重:2.96 折射率:1.61-1.63 双折射:0.027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化学式:Ca2(Mg,Fe)5(OH)2(Si4O11)2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5.光学性质(1)颜色:软玉的颜色有白、灰白、黄、黄绿、灰绿、深绿、墨绿、黑等(图12-2-2)。当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则软玉呈白色,随着Fe对透闪石分子中Mg的类质同象替代,软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Fe含量越高,绿色越深。主要由铁阳起石组成的软玉几乎呈黑绿—黑色。(2)光泽及透明度:软玉呈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绝大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为多,极少数为透明。(3)折射率和光性:软玉的折射率为1.606-1.632(+0.009-0.006),点测法:1.60-1.61。软玉是多矿物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没有消光。(4)吸收光谱:软玉在498nm和460有两条模糊的吸收带,在509nm有一条吸收线,某些软玉在689nm有双吸收线。(5)发光性:紫外线下软玉为荧光惰性。6.力学性质(1)相对密度:2.95(+0.015-0.05)。(2)硬度:摩氏硬度为5-6。7.特殊光学效应所谓的软玉猫眼,有时又称为阳起石猫眼。是一种由平行排列的纤维状的阳起石或作阳起石和透闪石的固溶体组成的集合体,具有较好的猫眼效应。
我给你个大概 给你个参考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三、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四、主要文化遗址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1、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 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2、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 3、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 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 1、古人对玉的认识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旧石器时代,玉与石不分;新石器时代,区分了玉与石。 ▲甲骨文中出现了"宝、玉"的概念。 ▲古代,宝石与玉是不分的,如水晶水玉,红宝石红玉、牙乌、雅姑、雅琥都 是波斯语的"宝石",如紫牙乌。 ▲1863年Alexis 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 2、现代定义 天然玉石:指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 物集合体。玉就是特殊的岩石。 玉器: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 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 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参考资料:
只有肤浅的 不肤浅的就等你创造...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田玉方才走入民间,遍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七千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证明了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中国就开辟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由于和田玉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由于和田玉的优良玉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有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中国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中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浅论软玉的资源分布及矿床成因模式类型关键词 资源分布 鉴定 类型前言软玉主要产于我国新疆和田,故历史上又称为和田玉,是我国出产的众多玉石品种中最好的一种。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古代的很多玉器都是用软玉雕刻而成的。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软玉按颜色划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选购软玉首先看玉质,最好的品种是羊脂白玉,它色似羊脂雪白,质似羊膏温润,而其他的品种较差。软玉的质地越细腻 、油脂感越强越好。软玉软玉的仿制品较多,主要有仿羊脂白玉的石英岩玉、大理岩玉和玻璃。石英岩玉:是一种由石英小颗粒组成的岩石,洁白、半透明-不透明、硬度7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不平坦,有颗粒感。大理岩玉:是由方解石小颗粒组成,洁白、不透明、硬度3级,不能刻划玻璃,断口处也是不平坦的颗粒状。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5.5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一.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6-6.5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那么我们一般如何判断,通用标准是:无色无皮为山料,有色有皮为子料和田玉的品种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软玉鉴定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很多软玉雕件,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由于成矿带形成条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与世界其他产地的软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颜色丰富、光洁莹润、结构细腻,而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软玉之王”的美称。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对和田玉一些基本性质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使您在欣赏与购买和田玉饰品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其魅力所在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6.5 比重:2.96 折射率:1.61-1.63 双折射:0.027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2.化学组成Ca2Mg5(Si4O11)2(OH)2—CaFe5(Si4O11)2(OH)2,两种组分的类质同象系列,在多数情况下软玉是这两种端元组分的中间产物。3.晶系及结晶习性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阳起石和透闪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和纤维状,软玉本身则是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具毛毡状的交织结构,因而具有极好的韧性,不易碎裂。当这些纤维定向排列时,还可以产生猫眼品种。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5.5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6-6.5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二.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玉器时代的鉴定 除考古发掘品,运用地质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及参照有纪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认识其演化过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点,无法辨认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环境,以及传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鉴定和断代。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三.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6.5 比重:2.96 折射率:1.61-1.63 双折射:0.027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化学式:Ca2(Mg,Fe)5(OH)2(Si4O11)2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5.光学性质(1)颜色:软玉的颜色有白、灰白、黄、黄绿、灰绿、深绿、墨绿、黑等(图12-2-2)。当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则软玉呈白色,随着Fe对透闪石分子中Mg的类质同象替代,软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Fe含量越高,绿色越深。主要由铁阳起石组成的软玉几乎呈黑绿—黑色。(2)光泽及透明度:软玉呈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绝大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为多,极少数为透明。(3)折射率和光性:软玉的折射率为1.606-1.632(+0.009-0.006),点测法:1.60-1.61。软玉是多矿物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没有消光。(4)吸收光谱:软玉在498nm和460有两条模糊的吸收带,在509nm有一条吸收线,某些软玉在689nm有双吸收线。(5)发光性:紫外线下软玉为荧光惰性。6.力学性质(1)相对密度:2.95(+0.015-0.05)。(2)硬度:摩氏硬度为5-6。7.特殊光学效应所谓的软玉猫眼,有时又称为阳起石猫眼。是一种由平行排列的纤维状的阳起石或作阳起石和透闪石的固溶体组成的集合体,具有较好的猫眼效应。
我很无奈,非专业。
我觉得和田玉最好历史悠久而且参加了奥运
论文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需要顶格书写。开始换行的时候,第二行必须有空格,汉语必须要两个汉字空格。
2. 原则上,要有15条以上的参考文献。英语放在前面,中文放在后面。英语按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用姓氏的音序排列。
3. 一级标题要加粗,其他的标题不要加粗。
4. 外文文献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学,其他都是小写。
5. 如果引用超过4行以上,就需要另起一行。
6. 正文和正文的小标题之间不要留空行。段落之间也不要留空行。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
1、注重论文的严谨性、严肃性,尽量不出现“我”这个词,建议用“本文”等词汇代替;同时要少使用感叹号,以陈述句为主要句式。
2、对论文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比例要合理控制,引用参考文献等内容时,要对该内容进行格式设置,避免在查重时出现文字复制比过高的情况。
3、论文全文结构要严谨、完整,目录、摘要、致谢等内容应按学校要求进行撰写,并按校方要求修改论文的格式。
4、论文所用标点符号要规范,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等符号需要正确使用。
我很无奈,非专业。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农大学院学生回应毕业论文被吃掉的段子,农大学生真的很容易遇到这种问题,一不小心毕业论文会被当成杂草而拔掉
杂草是指人类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以外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广义的杂草定义则是指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一切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也包括部分小灌木、蕨类及藻类。从生态观点来看,杂草在人类干扰的环境下起源、进化而形成的,既不同于作物又不同于野生植物,它是对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均有多种影响的植物。农田杂草则是指生长在农田中非人类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也就是说农作物田中有意识栽培的农作物除外的所有植物都是杂草。比如夏玉米田里的稗草、狗尾草、马齿苋等野生植物是杂草,同时小麦的自生苗同样也是杂草。所以也可以把杂草形象的定义为是“长错地方的植物”。农田杂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品质。主要为害表现在:与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妨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局部气候温度,有些则是病虫中间寄主,促进病虫害发生;寄生性杂草直接从作物体内吸收养分,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一些杂草的种子或花粉含有有毒生物碱,能使人畜中毒。
前几天,隔壁邻居小丽家要搬家,我们去为她们送行。一切准备妥当后,爸爸又搬起了两盘妈妈最得意的吊兰。我心想:小丽家都有两盘小树做装饰了,爸爸还搬吊兰干什么?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思佳,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搬两盘吊兰去吗?”“我就是不明白”。我说,“小丽家已经有植物了呀,她们又不是不搬走那两棵小树,你还搬吊兰去干什么呀?”爸爸说:“植物能制造新鲜空气,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植物?我半醒半疑,决定自己去证明一切。星期天的时候,我从小笼子里取出两只小白鼠。这两只可怜的小白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隔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用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透明的缸里,把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想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缸壁,绕着缸底走动着。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走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说时迟那时快,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放入了妈妈种在一次性杯里的小植物。然后轻轻地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着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我们所需要的氧气。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老家附近一个大型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味道,熏得我直咳嗽。然后,我又跑到我们家屋后的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到极为凉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又去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1、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都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啊! 2、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3、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消化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能提供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就是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大概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用完。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报纸上就不会刊登乱砍乱伐树木的报道!加油!为我们的后代留一个美丽的世界。
人体里的魔术师人的血液里含有许多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就像是一个个的魔术师,维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身体里一旦缺少了这些魔术师们中任何的一个,一些可怕的疾病也就会接踵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魔术师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镁。镁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燃烧后会变成灰白色的细细的粉末。另外,由于镁能够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先来说一说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吧。很多人容易在夜里睡眠时发生腿部“抽筋”,特别是在夜里着凉的时候比较严重。不少人把这种“抽搐病”统统归咎于缺钙,殊不知从人体对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求来说,缺镁时也会发生这种症状。而且,据国内外科学家研究数据表明,人到了中年以后要多吃富含镁的食物以保持健康。因为人们在中老年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与人体内镁元素的降低有着重大的联系。另外,镁参与人体内的一系列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骨及细胞的形成等,调查结果表明镁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人体内如果缺镁,可导致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由于运动,特别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大量消耗体内的镁,从而降低肌肉的活动功能,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抽搐、痉挛等。许多专家认为,在正常摄入食物的情况下,一般不存在缺镁和补镁的问题。若出现缺镁症状时,应该多吃一些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牛肉、猪肉、河鲜产品、花生、芝麻、香蕉等含镁丰富的食物。另外,豆腐中也含有丰富的镁。所以,多吃一些卤水豆腐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治疗身体因缺少镁带来的各种疾病,如抽搐病等。镁普遍存在于食物中,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鳌合物,所以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镁。食物中诸如糙粮、坚果也含有丰富的镁,而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的镁含量则不是很高。除了食物之外,从饮水中也可以获得少量镁。由于酒精中毒的人通常有缺镁的现象,所以常喝酒、喝浓茶和喝浓咖啡的人最好多摄取镁。但是摄取镁也不能过量,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过量摄入镁会导致恶心、胃肠痉挛等胃肠道反应,出现昏睡不醒、肌肉无力、肌麻痹,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或者心跳停止。如果体内含镁量过多,可以摄入一定量的钙来缓解。镁不单单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一种金属元素,镁在其他方面也有着重大的作用。比如说镁常用做还原剂,去置换钛、锆、铀、铍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轻金属合金、球墨铸铁、科学仪器脱硫剂脱氢和格氏试剂,也能用于制烟火、闪光粉、镁盐等。镁的结构特性类似于铝,具有轻金属的各种用途,可以作为飞机、导弹的合金材料。但是镁在汽油的燃点可以燃烧,这一点也限制了镁在这方面的应用。总的来说,镁等元素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