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过程有哪些错误以及影响后果。看起来有些广泛,但是因为时代较近,题型较为经典,所以资料很好搜集。如果你不熟悉经济,你可以选政治话题,例如: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与德国的两种君主立宪制;推荐写苏联的从开始到解体,成功创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错误的斯大林主义,两极分化以及冷战,最后解。看起来虽然更广泛,但是因为时代更近,题型更为经典,所以资料更好搜集。
历史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一些历史人物还有较有影响力的事件来写,志文网有很多历史教育的选题,他们第二天给我的提纲,我写的就是以人物为例的,老师说很好
最好选一些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事件展开探讨研究,此事此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推动,最后,最好对当前教育体系的一些弊端进行简要的反思和未来中国教育体制该如何发展及改革。
选历史人物评论,那样更好下手,回顾历史人物的一生。
朝服的演变,饮食文化之类的~后宫文学~饰品的演变与社会等级之类的~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下: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黑色文学怎么样呢?有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轻人,他们记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日记,日记里有着暴力、无家可归、种族歧视、疾病和虐待,也有着改变人生的希望,他们的艾琳老师则用插叙,串起了这些篇章。当这本日记的集锦成书发表,美国却为之震惊了--《人物》杂志两次专题报道,美国教育部部长亲自会面,曾在二战中收留过安妮·弗兰克一家的荷兰女人,也被邀来看望他们,并称他们为真正的英雄。 因为他们写下的都是真实,这些被学校放弃、随时可能惨死街头的学生,在女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街区的风气。“拯救一条生命,就拯救了整个世界。”如此真实动人的老师感化学生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被搬上好莱坞的银幕。虽然师生题材的电影不算少,但涉及到种族歧视、犯罪的真实街头色调的却绝对寥寥无几。 我觉得这样题材的电影很少,这部电影是根据真是的故事改编的,这本《Freedom Writers 》也确实有出版,在文学方面,类似“自由作家”这种敢把暴力,种族问题,这类敏感的问题著成书的也不多。虽然,我不知道这种“街头日记”的形式是否可以被成为文学,但确实是个很新颖的题材。
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 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 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 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 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 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 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 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 13. 论《包法利夫人》 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 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 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 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 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 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 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 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 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 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 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 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 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 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 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 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 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 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 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 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 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 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8. 但丁与__文化 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 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 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 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 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 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 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 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 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 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 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
4、继承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写论文注意事项:
1、论文里面千万不可以出现“我”这个词,论文具有科学的严肃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我”人称代词。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论文改成了“笔者”呢,实际上,用“本文”来替代比较是聪明人的做法,也是在各类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2、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感叹号,论文应以陈述语句为主,出现语气叹词瞬间降低论文的层次,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使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
3、杜绝排比句,排比句很没有逻辑,尤其是文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排比句会让别人将你的论文当成作文,切记论文不是作文。
4、直接引用不超过文章全文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间接引用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主要放在文章的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避免直接引用,一个小技巧就是把直接引用放在注解里面。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
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
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
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 *** 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
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
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
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 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
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
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
2。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 *** 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
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 *** ,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 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对于独立的 *** 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 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 *** 的反动本质。
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3。 摘 要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
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
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 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
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
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开始,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者少走弯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论文的成功率。 选题的产生并不是靠拍脑袋可以拍出来的,它有一个实际的形成过程。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学多问,注意培养疑古精神,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在最后的论文写作时候选好选准自己的课题。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学的研究尤其如此。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积累知识并不等于说是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名词、事件过程等等,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泥潭之中。
读书要有目的性,即围绕一定的知识点、兴奋点去读书,有目的有选择地积累知识。这就首先要学会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战后冷战历史感兴趣,就可以在平时读书中多留意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多问勤思,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某一课题的强烈兴趣,对之产生一种追根寻底的冲动,这样才能会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投身于喜爱的课题研究之中,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
我刚刚写完一篇论文,它是折磨!我给你部门参考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它。我写文化课。事实上,比翻译的文学和文化类和教育类,引用可以在网上找到。 英美的人文和历史研究: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论中国的英语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2在美国垮掉的一代 3,在美国西部牛仔的成功之路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史上的作用 5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和面部 6,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7,西方节日变迁及文化内涵 在电影“喜福会”(我是受西方文化差异在性能) 9,比较研究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的概念和美国 10中文称谓的文化内涵 11希腊神话中的英美文化 12个中国商标英美文化 13,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14,在英美姓氏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15在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16日,“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 17日,“阿甘正传”呼唤传统的美国价值观?和回归 18实用主义在美国文化中 19在美国的宗教和政治 20日,“圣经”的文学及其对中国和西方文学评论 需要注意的主题: 1,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本文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不写我想写什么,相信我,在长期的写作时间,你会很痛苦。 主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不好掌握。 “小角度的大问题”主题的最好的一种。例如,我写的电影“喜福会”,这部电影反映了中美文化差异,分别的想法?婚姻,家庭的教育理念。但我是一个电影作为一个起点,这个角度比较小。说,西方文化差异太多,但我只从电影“喜福会”出发,因此其范围缩小。此外,几个人写了这部电影,所以跟别人一样是不容易的,而不是写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个主题很容易找到所需的信息,毕竟是本科论文,硕士或博士论文,写作技巧,通常写几百字的文章,突然写几千字,必须是非常困难的。的内容不能是完全的“自己”,所以需要大量的在互联网上,参考书籍,图书馆的感动。因此,最好是找更多的信息参考的主体,不应该有一个参考,不是一个副本,里面的内容可以套用到自己的文章。 几乎在,我认为这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些悬而未决的话题,你可以找到论文教练问,当我打开笔写论文,找老师询问老师比较经验,他应该可以给你很多建议。
中世纪史可写的内容十分之多。既然LZ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我想有以下几个比较好写的内容:第一个是教皇国的兴起,繁荣的顶峰以及逐渐衰落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原因。第二个就是关于英法百年战争史,三个阶段,尤其是第一阶段,可以说经典战役杰出,甚至你完全可以就单独写个克雷西战役解析都行。第三个你可以写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光复革命,毕竟好几百年的历史,不乏可写之处。第四个你可以写意大利三剑的兴起。第五,你可以写拜占庭对西方文明的作用。最后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资料,写十字军以及抵抗蒙古入侵也可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墨西哥战争,美国走向帝国美国自从1783年独立战争中获胜以后,便决定要控制整个北美洲。1835年美国煽动墨西哥得克萨斯地区的种植园主叛乱,1845年,美国吞并了得克萨斯,并提出更大的领土要求,不仅要划定得克萨斯与墨西哥的疆界,还要向墨西哥强买加利福尼亚及新墨西哥。于是战争终于不可避免了。1846年,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国第11任总统波尔克(1845年~1849年)派出了一支3500人的正规军,在扎卡里·泰勒(后来成为了第12任总统)的率领下,出击墨西哥北部。波尔克的目标是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力桑那、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和怀俄明。衣衫破烂的美军在得克萨斯,一支大约6万人的志愿军加入了泰勒的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就还没有做好应付残酷战争的准备,制服五花八门,甚至破烂不堪。当时的陆军中尉拿破仑·达纳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作了如下描述:“我们这里的人按照自己的喜好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有的着五颜六色的衬衣,有的却偏好夹克;戴草帽的有之,戴宽边帽的也不少,甚至有些人还穿着棉裤,看看,这就是我们当时打仗的样子……我戴着一顶旧草帽,穿着宝贝亲自织的蓝色格子裤,可惜的是两个裤腿都磨破了,眼对眼洞对洞。你还记得我的那个外套吗?现在它已经洗白了。这样也好,敌人的子弹就认不出我是个当官的了。”尽管美军已经逼近了边境,但墨西哥人仍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从人数上看,墨西哥军超过美军3倍,甚至外界也纷纷看好墨西哥。伦敦的《泰晤士报》就明确说墨西哥军队“强于美国军队”。历史学家罗·菲尔德并没有把分析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双方的制服上,他勾画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图画:“形势明显对墨西哥不利。墨西哥的人口是725万,只及美国的一半;而且墨西哥正处于一个统治不稳定的政府领导下……军队不可避免地卷入国家权力争夺的内讧中,这样对士气和军纪都是一个相当大的影响;直到1847年墨西哥军队还要求士兵在长官面前必须致敬或者脱帽行礼。”尽管在战场上,墨西哥军队拥有一批新式骑兵,如枪骑兵、轻骑兵、重装骑兵,但美军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指挥系统。泰勒和斯科特以及其他的一些高级指挥官都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们有着一批大约200人的、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各级指挥官加以支持。这其中就包括罗伯特·李和尤里西斯·格兰特,也即是这批下级军官在以后的南北战争里却各持一方,互相厮杀。民主党政府派出了军队,但他们从没有真心希望自己的子弟兵顺利凯旋,相反,波尔克总统倒是希望斯科特在通往墨西哥的路上犯足够多的错误。北部战场的胜利使得波尔克冷落了泰勒在最初的几次交锋中,美国在墨西哥以北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取得了先机。然而他们的成功很快就被可怕的流行病大打折扣,霍乱、麻疹和黄热病开始爆发,1846年夏天至少有1500名士兵倒毙。9月份,泰勒进抵蒙特里(现为加州西部一城市)。得克萨斯的骑兵队与美国的正规军一起占领了环城高地上的炮兵阵地,然后他们调转炮口猛轰蒙特里。这次行动造成了120名美军死亡,368人受伤,而墨西哥的死伤人数就更多。攻占蒙特里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大家额手称庆。如此一来,泰勒就成了反对派总统候选人的最佳人选,波尔克本来想就此收手停止战争,但遭到了舆论的强大批评,反对派说总统对墨西哥人太仁慈。波尔克骑虎难下,他只好命令泰勒驻守在蒙特里,他的大部分军队则加入斯科特的队伍,准备直捣墨西哥心脏。从两栖登陆到决战为了彻底打败墨西哥,美国总统波尔克命令美军向墨西哥首都挺进。由于从陆路攻占墨西哥城需要走800公里乡村道路,波尔克决定利用美国的制海权运送一支9000人的军队通过墨西哥湾直抵韦拉克鲁斯(墨西哥东部海港),这支军队由斯科特率领。韦拉克鲁斯是墨西哥东海岸的最大港口,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斯科特集中军队1.3万人,配备50门大炮,在海军墨西哥湾分舰队的支援下,进攻该港。海港有4000墨军防守,工事坚固。为完成两栖攻击,斯科特专门订购了特制的登陆艇,并对部队进行了强化训练,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工作。3月9日开始,美军在韦拉克鲁斯东南5000米处的海滩开始登陆。因墨军未抵抗,美军8000人无一伤亡,顺利登陆。接着,美军开始围攻韦拉克鲁斯,美72艘军舰和陆军的大炮对维拉克鲁斯进行了连续几天的野蛮炮击。在美军猛烈的炮火下,城市受到严重破坏。占领了韦拉克鲁斯后,美军直扑墨西哥首都,9月份,美军兵临墨西哥城。墨西哥总统圣塔安把大部队放在了墨西哥城内,同时在两翼布置了数量可观的军队:一个是马力莫附近的磨坊和另一个是能够俯瞰城内的查培尔佩戈要塞。9月8日,美军乘着夜色偷袭了马力莫,这次冒险非常成功,墨西哥军队被迫撤离了磨坊,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磨坊并不是生产枪炮的地方,而是一个储放粮草的仓库。5天后,对查培尔佩戈的进攻开始了,斯科特调来炮兵对着要塞猛轰了一整天,9月13日早上,500名志愿兵拿着云梯开始强攻。这是一次残酷作战。冲在最前面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这次行动还写进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之歌》),而突击行动总指挥特威格斯少校拿着心爱的双筒猎枪身先士卒,结果阵亡于此。由于海军陆战队如此英勇,23名军官里有13名在战后立即得到晋升。墨军也毫不含糊,军校里的学生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还击,美军死伤遍地。墨军子弹打光后,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最后,有6名少年学员战斗到最后一人,光荣牺牲,被誉为“少年英雄”。9月13日晚上,圣塔安见大势已去,率领军队就从城里撤退了,他释放了监狱里的全部犯人,为的是给进城的美军添加麻烦。墨西哥城市长向斯科特求情,要求他的军队尊重他的人民的权利。第二天拂晓,美军大批进城。“在入城的时候,美军处处遭到了偷袭,”格兰特在《自传》里写道,“街道上渺无人烟,几乎成了一个死城,除了时不时从隐蔽的地方传来偷袭的枪声外。”一个奇怪的特使还在战争尚未结束的1847年4月,美国总统波尔克派遣国务院秘书尼古拉斯·特里斯特随部队前往墨西哥,他的使命就是要和平地让墨西哥放弃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但到1847年10月,随着战争顺利进行,总统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认为特里斯特有辱使命,要将其召回。但特里斯特拒绝回国。1848年2月2日,特里斯特以最初的指示为基础,谈判并签署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将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并赔偿因本国公民对墨西哥作战造成的损失费325万美元。作为交换,墨西哥让出了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毫无疑问,波尔克总统对这家伙的自行其是感到不可思议,而国内的扩张主义者也认为美国得的领土太少,但3月10日,参议院居然批准了这个条约,那位无视总统命令的特里斯特先生,一点事都没有。1849年,一直病痛缠身的波尔克拒绝参加总统连任的竞选,回到了田纳西州的家中几个月后就病故了。由于他为美国开拓了大片新边疆并且和平解决了与加拿大的边界问题,被历史学家评为“接近伟大”的总统。美墨战争是美军第一次在异国作战,战争中第一次使用蒸汽战舰。这次战争也是美国第一次由职业军队单独进行的战争。征服的胜利是“伟大的”,但代价并不低廉:至少100万美元的军费以及1.3万名士兵的性命为此作了注脚。而且正如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所说,边疆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蓄奴州的扩大,并最终使得美国走向了南北战争。美国史论文《美国的西进运动》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打乱了我们的正常学习,不过这也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在何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人民出版社《美国通史》中的《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与《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这两本书,对美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感叹于美国由一个地处一隅的小邦在几百年时间内奇迹般地变成一个泱泱大国的同时,我也被美国人民对此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顽强的创业精神所折服。由于我是从甘肃考到北大的,现在西部大开发又进行的如火如荼,所以我对书中的“大陆扩张 西进运动”这一章特别感兴趣,因此就以此来作为我的读书报告。19世纪发生的西进运动是美国人民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大开发和领土扩张的过程,它是美国经济飞跃的重要因素。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大约经历了100年左右的时间,使美国版图由独立战争时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至19世纪末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的广大地域,它是美国历史上一次跨越时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社会迁移运动,被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称之为体现“美国精神”的伟大运动。千百万的美国人民胼手胝足、艰苦奋斗,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跃,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783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按照《巴黎和约》的规定,美国领土从独立前13州90多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30多万平方公里,它南至佛罗里达,北接加拿大与大湖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然而这一点领土并不足以满足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美国开始向密西西比河以西扩张,用购买和战争手段兼并了法国、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地和墨西哥的大片国土。1803年,美国乘拿破仑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从法国手中以1500万美元价格购买了称为路易斯安那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83万平方英里)。1810年和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1846年,又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排挤走了这个地区的英国人。1846年和1853年,美国与墨西哥发动战争,胜利后购买了墨西哥的大片国土,总计约95万平方英里。到1853年,美国已把它的国境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领土面积达777万平方公里,比宣布独立时的版图增加7倍多。在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天定命运”的理论也随之诞生。1845年7月,美籍爱尔兰人民党纽约刊物《美国杂志和民主评论》主编约翰•奥沙利文宣称,外国政府企图阻止得克萨斯合并,这样限制了上帝把天定命运扩展到北美大陆的意志,从而首次提出了“天定命运”的口号,接着众议员罗伯特•温思罗普1846年1月3日在国会中提出:“我们天定命运的权利是扩展到整个大陆。”奥沙利文又积极鼓吹他的理论,1845年12月27日在《纽约晨报》上再次大肆渲染:“上帝赋于我们在整个大陆发展的权利是天定命运。”其基本含义有三点,其一为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必然性;其二为美国领土扩张的合法性;其三为传播民主制度的神圣性。由于1837年至1845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涌现,以及人口迅速增加的巨大压力,“天定命运”说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盛极一时,被统治阶级视为恢复经济的一剂良方,也成为美国扩张主义者的有力工具,在当时被广泛地用来论证美国吞并俄勒冈、兼并得克萨斯、侵略墨西哥的合理性。在大陆扩张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向西部广大地区的移民和拓殖过程,即西进运动。美国的西部是指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这一广大地区,但又以密西西比河西岸为界将西部一分为二:密西西比河以东为旧西部,以西为新西部。习惯上人们又把新西部一分为二,其分界线是落基山,落基山以西至太平洋沿岸称远西部,以东至堪萨斯城南北一线为大草原。在西进运动中,首先是对旧西部的开发。联邦国会分别于1784年、1785年和1787年连续颁布了有关开发旧西部的3个土地法令和土地条例;不久又颁布了在旧西部建立领地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遂于同年(1787年)建立了“西北领地”,1790年建立了“西南领地”。旧西部的开发正式开始了,并出现了南北两大开发区:西北开发区(西北领地)、西南开发区(西南领地)。所谓“领地制”就是在开发的地区由联邦国会任命的总督、书记官和3名法官来治理,一旦该领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建立州政府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而成为一个州。在这些优惠政策鼓舞下,那些来自东部沿大西洋各州的拓荒者以及海外的投资者首先涌入俄亥俄河以北地区,并于1787年~1788年在西北领地建立了第一个移民点;部分移民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在今辛辛那提亦建立了移民点。1803年,西北领地的俄亥俄地区符合建立州的条件,便建立了自西进运动以来的第一个州,即俄亥俄州。西北领地的不断开发与移民的大批涌来,相继又建立了一些领地,如印第安纳领地(1800年)、密执安领地(1805年)、伊利诺斯领地(1809年)。到1802年,印第安纳领地已有人口2.5万人,伊利诺斯领地有人口1.3万人。到1814年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交汇处以北至五大湖地区被开发出来,形成美国最大的粮仓,即有名的大湖平原。大湖平原的被开发是美国西部开发进程中的一大胜利,为美国建立了一个大农业基地。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开发西部,又分别于1800年、1804年和1820年颁布了更优惠的土地法令。如1800年的土地法令规定:每英亩(等于6.072市亩)土地以两美元价格出售,一次可购买320英亩,在20天内付清地价的1/4,4年内付清其余地价,其土地便成为购者的地产。1804年的土地法令规定:地价降为1.64美元一英亩,一次可购买160英亩。1820年土地法令再次降低地价和缩减购买土地的数量,每英亩地价下调到1.25美元,每次可购买80英亩。这样一再下调地价和缩小购买地皮数量的政策,目的是鼓励中小农牧场主到西部来,也是为防止大地产的产生和土地投机的猖獗。到1830年,拓荒者和移民便涌入肯塔基、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威斯康星等地,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领地。自1831年起,来自东部和欧洲的移民继续向西北领地涌来,从而又建立了衣阿华和明尼苏打两个领地。到1858年,上述所有领地都相继符合建州条件,建州后都加入了联邦。旧西部的西北领地就这样开发出来了。在开发西北领地的同时,西南领地亦逐步被开发出来。西南领地为旧西部的第二大开发区,来自美国东部诸州以及国外的移民亦如潮水般地汹涌而来,6年后便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州,取名田纳西州。到1800年在西南领地定居开发的人口已达30万人之多,主要从事种植玉米和烟草。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棉机,这一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各类移民向墨西哥湾以北的大平原涌入。到1819年仅在海湾平原定居的人口达20万人,向他们出售的土地达228万英亩(1384.4万市亩),他们在1817年和1819年分别建立了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并成为合众国的成员州。拓荒者们在这里大规模地种植棉花,所产的棉花占全国棉花的1/2,被称为“棉花王国”。棉花种植园主们和其他拓荒者越过密西西比河向阿肯色扩张。1819年阿肯色获得领地地位,到1835年该地人口已达7万人。南北战争前夕,旧西部形成了南北两大平原开发区:大湖平原和海湾平原,前者在北,以生产玉米和小麦为主,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海湾平原在南,以生产棉花和烟草为主,利用奴隶进行生产。这样就造成了美国那时的“一国两制”的局面,而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劳动制度。随着南北两大平原的开发,表明整个旧西部已基本上被开发出来了。随着旧西部的开发,新西部的拓殖也逐渐展开来。1804年,杰斐逊总统为了开发新西部派遣了两个考察团,一个考察团从圣路易斯城出发,沿密苏里河与哥伦比亚河前进,在新西部的北方地区考察,向西一直抵达太平洋沿岸;另一个考察团在新西部的中南地区考察,向西直达红河。这两个考察团的活动拉开了开发新西部的帷幕。在开发新西部的进程中,首先开发的是远西部,它的开发是和4件大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一,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从邻国墨西哥手中夺得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亚利桑那等地,并开始向这些地区大规模地移民,进行开发,到19世纪末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为合众国的州成员。第二,大规模地建筑交通设施。拓荒者们最先在这无路可走的荒原开辟了由旧西部西行,越过大草原,翻过落基山通往太平洋的数条通道,其中最有名的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小道”。这些通道的开辟在铁路和公路未建造前起了莫大的作用,成千上万的拓荒者和各种类型的移民就是通过它们到达远西部开发的。1862年,联邦国会决定成立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太平洋铁路公司,并确定由这两个铁路公司建造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与此同时还建造了从堪萨斯城向西横穿大草原到丹佛的铁路,并且在夏延与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1864年联邦中央政府批准建筑北太平洋铁路。1879年建成托皮卡至圣菲的铁路。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掀起了建造铁路的热潮,到1893年在旧西部和新西部建成以四大干线为核心的铁路网:联合太平洋铁路(1881年)、北太平洋铁路(1882年)、大北方铁路(1893年)和芝加哥—圣保罗铁路。美国仅在1862~1893年在其西部建造的铁路就高达22.53万公里,比目前我国全国铁路至少多两倍。此外还开辟了许多内河航线,开凿了多条运河,修筑了数万公里的公路。大规模地建造近现代化的全国交通运输网是美国开发新西部和旧西部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开发西部的主要内容。第三,19世纪50年代在远西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淘金热”,从而拉动了远西部的大开发。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发现了金矿。淘金者从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蜂拥般的向远西部奔来,因而远西部人口大增,也因此使这里的开发进入了高潮。“淘金热”一方面吸引来大批的移民,另一方面也给美国的西部开发,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带来巨额资金。到19世纪60年代“淘金热”过去之后,大批淘金者转入工业、商业、农业及其他行业,远西部亦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第四,南北战争(1861~1865年)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消除了阻碍国家发展的分裂局面,可以集中国家的主要力量来进行西部尤其是远西部的开发。对大草原的开发是在南北战争之后开始的。过去拓荒者们在旧西部开发出来后没有在大草原停留下来便直奔远西部去了,这是因为大草原降水量很少,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1厘米,是干旱荒无人烟之地,移民们无法在这里定居开发,只好越过它。但是南北战争后出现了促使其得以开发的许多重要因素。首先是农业技术的新发明,如旱地农业耕作法和适用于开发大草原的农具;其次是大规模建造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再次是1889年3月经总统批准的《宅地法》亦适用于大草原,根据这一土地法令,任何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证件费就可以得到160英亩(971.5市亩)土地,在该土地上耕种5年便可获得绝对产权;第四,工商业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且在旧西部甚至在远西部亦发展起来,因而对原料产地、工业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形成了推动开发大草原的强大动力,进而推动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到19世纪90年代,北起美国加拿大边境,南至墨西哥湾,东起堪萨斯城南北一线,西至落基山这样一片广大的草原终于开发出来了,形成了美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和农业的又一个大基地。189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向世人宣布:“现在未开发的土地大多已被各个独自为政的定居者所占领。”美国史学家特纳就此发表评论说:“这一简略的官方说明表示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运动已告结束。”特纳所说的“伟大的运动”显然是指美国的西进运动。西部大开发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的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使美国的劳动力布局有所改变:促进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东西部互补性贸易迅速发展;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飞速发展……美国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扩大了美国领土,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权。此外,在西部新开辟的土地上,是按北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经营还是按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经营,成为引发南北战争的原因之一,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使资本主义统治进一步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持久而艰巨的西部开发,磨练了美国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了美国人的民主意识,培养造就了美国人那种自力更生、不畏艰险、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同时形成的独特的西部文化,影响也十分深远,成为世界文化瑰宝之一。美国干涉墨西哥1910—1917年革命探析在墨西哥1910-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美国政府曾两次出兵对其进行干涉。与美国历史上其它无数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相比,这两次侵略行为尽管微不足道,但与同一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频频发动、成果颇丰的军事行动相比,这两次军事干涉行为又具有“规模最大和军事成果不明显”的特点。由于这两次军事行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美国参加欧洲战争之前,这一特殊的历史大背景对于促使美国参加欧战、进行军事改革、增强军事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探讨这两次军事行动,也可以折射出同一时期美国出兵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性质和某些特点。 对于这两次军事行动,许多论著和材料只是作了粗略的概述,或仅就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证,没有作详尽的全貌记载和深入细致的论述。笔者对两次军事行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简单回顾了两次军事行动前美国国内迅猛发展的经济力量、日渐涌动的扩张思潮和在世界各地频频发动的军事行动,重点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对于19101917年革命前墨西哥的国内状况和1910-1917年革命的经过,也作了简单介绍。文章进而从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分析了美国进行武力干涉的原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两次军事行动的导火索、战争目的、计划和进程。文章最后从性质、美国失败的原因、历史影响和特点等几方面对两次军事行动进行了述评。同时,也驳斥了某些资产阶级学者的错误说法和观点。从性质上看,美国的两次军事行动无疑是典型的侵略之举;战争的性质、墨西哥各阶层的反抗、拉丁美洲等国际进步力量的有力支持和美国日益卷入欧战的危机形势等因素让美国的干涉行动遭到了失败。同时,两次武装干涉行动对美墨两国的历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军事层面讲,两次军事行动无异于美国军队的一次大演习和大练兵,为即将参加的欧战树立起了一种战争精神,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美国军事上存在的许多问题,使美国政府和军方得以及时改正;两次军事行动也加速了美国《1916年国防法》等军事法律的产生,加速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脚步。对于墨西哥而言,美国的干涉行动阻碍了其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强化了墨西哥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维护国家资源的意识。两次军事行动有以下特点: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美国的两次出兵,规模大、时间长、耗资多,但军事成果微乎其微;两次军事行动也显示了现代战争的雏形或某些特点;“潘兴远征”具备了美国当代“低强度战争”的许多特点;在两次干涉墨西哥革命中,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上演,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两次军事行动中发生了的激烈的碰撞、冲突和矛盾,理想主义最终遭到破产。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