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位于第六版,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06位复合影响因子:0.569 综合影响因子:0.338 曾用刊名: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时间:1936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一)A类刊物(中文权威核心期刊)1、《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近代史研究》1990-3;2、《试论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及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04-6, 第一作者;3、《“知识经济”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7全文转载;4、《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高等教育研究》2002-3,第一作者;5、《试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兴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1,第一作者;6、《文化自觉理念下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9-2,第一作者;7、《设立“横琴高教特区”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9,第一作者。(二)、B类刊物(中文统计源期刊CSSCI)1、《清代闭关政策论争》,《新华文摘》2003-4;2、《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开放时代》1991-6;3、《何炳松“拆墙主义”的教育理论述评》,《教育评论》1991-4;4、《新版〈辞海〉的两处错漏》,《中国图书评论》1992-2;5、《“以他的史著而存在” 》,《广东社会科学》1993-4;6、《新版<辞海>错漏举要》,《暨南学报》1994-2 ;7、《端方与暨南学堂》,《暨南学报》1995-2 ;8、《国际大都市与广州高等教育》,《开放时代》1995-5 ;9、《试论暨南大学在民国高教史上之地位》,《暨南学报》1996-2 ;10、《在综合大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之我见》,《高等理科教育》1997-4 ;11、《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8-10,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9-1全文转载,时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在《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刊《近代史研究》2001-1)对该论文予以肯定;12、《何炳松与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1998-3 ;13、《利用历史知识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8-2 ;14、《何炳松的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教育评论》1999-1 ;15、《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16、《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8-1 ;17、《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9-3 ;18、《开眼看世界与郭嵩焘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9-2 ;19、《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爱国主义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9-7 ;20、《何炳松与<暨南学报>的创办》,《暨南学报》2001-1 ;21、《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暨南学报》2001-5 ;22、《试论西方高等教育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播》,《江苏高教》2004-4 ;23、《“史学沙龙”与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4、《试论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暨南学报》2000-3 ;25、《清代闭关政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2-4 ;26、《开眼看世界与晚清驻外公使之派遣》,《光明日报》《史学周刊》2002.6.25 ;27、《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2003-5,第一作者;28、《陈序经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2004-2 ;29、《读<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 ;30、《龙思泰与早期澳门研究》,《东南亚研究》2000-2 ;31、《19世纪粤港澳教育的演变与交流》,《暨南学报》2002-6 ;32、《马礼逊学校考实》,《澳门研究》(16),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 ;33、《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研究》,《澳门研究》(17),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34、《清嘉道年间新教教育研究》,《澳门研究》(21),澳门基金会2004年4月版 ;35、《陈子褒与清末民初澳门教育》,《澳门研究》(22),澳门基金会2004年6月版,第一作者 ;36、《试论明清基督教教育与粤港澳社会》,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卷 ;37、《明清之际天主教教育创校澳门研究》,《澳门研究》(23),澳门基金会2004年8月版 ;38、《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卷 ,2009年获第二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9、《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研究》(26),澳门基金会2005年2月版 ;40、《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西演变述略》,《澳门研究》(27),澳门基金会2005年4月版,第一作者 ;41、《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暨南学报》2006-3,第一作者 ;42、《略论“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精神》,《东南亚研究》2005-6 ;43、《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范式辨析》,《澳门研究》(33),澳门基金会2006年4月版 ;44、《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5、《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大的筹建》,《民国档案》2006-3;46、《试论陶铸与暨南大学的重建》,《东南亚研究》2006-5;47、《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澳门研究》(37),澳门基金会2006年12月版,第一作者;48、《冒籍视野下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研究》,《澳门研究》(40),澳门基金会2007年6月版,第一作者;49、《试论清季江南储材学堂》,《教育评论》2008-1,第一作者;50、《探寻谭其骧先生早年的学术足迹》,《东南亚研究》2008-3,第一作者;51、《追寻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动足迹》,《东南亚研究》2009-5,第一作者;52、《试论民族主义与“非基督教运动” 》,《澳门研究》(53),澳门基金会2009年8月版,第一作者;53、《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民国档案》2009-3,第一作者;54、《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江西社会科学》1992-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55、《“五四”运动中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的爱国运动》,《澳门研究》(50),澳门基金会2009年2月版,第一作者。(三)、其他论文在《中国社科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港澳研究》、《贵州文史丛刊》、《中西文化研究》、《汉学研究》、《广东史志》、《湛江师院学报》、《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特区与港澳经济》、《经济前沿》、《宗教比较与对话》、《中西文化研究》、《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思想教育研究》、《温州大学学报》、《中国研究生》、《博览群书》、《神州学人》、《历史大观园》、《暨南教育》、《暨南高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其他论文50余篇。
人文社科类,要求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发表一篇校方认定的A类,对于一篇北大核心都发不了的普通人来说,难么?附一: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中关于发表论文要求(2013级及以后)博士内招博士研究生从2013级开始,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类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第四编 自然科学(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位于第六版,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06位复合影响因子:0.569 综合影响因子:0.338 曾用刊名: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时间:1936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暨南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若干规定
(2)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为:
①参考文献是连续出版物时,其格式为:[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②参考文献是专著时,其格式为:[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③参考文献是论文集时,其格式为:[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止页码
④参考文献是学位论文时,其格式为:[序号] 作者.题名:[博士、硕士或学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参考文献是专利时,其格式为:[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3)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编写点()。另外,作者(主要责任者)不多于3人时要全部写出,并用“,”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等”或“et al”前加“,”号。
(三)装订格式
1.毕业设计(论文)一律左边装订成册;
2.装订顺序为:封面、诚信声明(见附件)、论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附录、参考文献、论文评定表。
八、答辩
(一)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学院须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二)学院按选题方向组织成立若干个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人数以3~5名为宜,成员应由副高以上职称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也可聘请校外单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三)每一学生的答辩日期和次序,由学院排定后,应至少提前1天予以公布。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20分钟,其中个人简要报告5~8分钟。
(四)答辩小组成员应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及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时进行提问。
(五)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并评定成绩。
九、成绩评定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应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研究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术研究的态度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情况;
2.学生的业务水平(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外文水平、动手能力等);
3.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质量(包括选题、总体思路、方案设计、设计(论文)质量、计算及测试结果、文字表达、创新等);
4.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5.指导教师和评阅人评语。
(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评定,分5个档次,分别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其中优秀者比例不宜过高,原则上应控制在本组参加答辩学生人数的15%以内,宁缺勿滥。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暨南大学统计学专业 一、历史沿革 暨南大学是“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办学的“211”重点建设大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81年,当时系名为计划统计系,设计划统计一个专业。1988年按国家专业目录标准化的要求将计划统计专业改为统计学专业,同时将系名改为统计学系。1994年增设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改称经济信息管理系。 本系从1981年起,招收计划统计专业本科生,1988年改招统计学专业本科生,1994年增招经济信息管理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该专业转到数学系)。1985年起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年获统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与权,是广东省唯一的统计学硕士点。1991年获准向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收统计学兼读制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面向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生。2003年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面向境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招收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研究生。本系还积极为社会培养各层次的在职统计人才。 本系已经建立了一个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基地。 本系有完整的机构设置,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合理的大统计学科体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无论在教学方面、科研方面还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经济信息管理系均有新的突破和进步! 二、组织机构 在学校“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方针的指导下,为更好的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统计学系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结构,下设:系办公室,统计、数量经济两个教研室,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所。既进行教学科研,又与社会密切联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师资队伍 本系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本系教职员工共有21人,其中教师17人,教学管理人员4人。教师队伍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8人。 著名的统计学家暴奉贤教授(已故)是本系的创始人。谢启南教授在我国统计学届享有较高的声誉。以韩兆洲教授、刘建平教授、伍超标教授、陈光潮教授、夏应存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我国统计学界崭露头角。本系教师教学成绩突出,获各类优秀教师奖多项,如获南粤优秀教师奖1人,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奖1人,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师奖1人,校级优秀教师奖多名。 四、学科建设 本系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努力建设大统计学科体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全系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两个博士点,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个硕士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博士点 专业: 1、统计学 研究方向: (1)统计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 (2)社会经济调查和分析 (3)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 (4)保险精算与金融工程 2、数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 (1)数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2)经济计量学理论与实践 (3)数理金融与风险管理 (二)硕士点 专业: 1、统计学 研究方向: (1)经济预测与决策 (2)国民经济核算 (3)统计信息管理 (4)质量工程与管理 (5)社会调查与分析 2、数量经济学 研究方向: (1)经济计量理论与实践 (2)保险精算与金融工程 (3)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研究方向 (1)随机分析及其运用 (2)数理金融与精算学 (3)统计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 (4)生存分析与生物统计 硕士导师:韩兆洲教授、刘建平教授、伍超标教授、陈光潮教授、夏应存教授、郑少智副教授、王斌会副教授、吴云凤副教授、郭海华副教授等。 五、教学科研成果 本系本着以产促研,以研促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己任,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广州市政府科研项目十多项;承担完成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二十多项,总经费达200多万元,其研究成果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宏观决策以及企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得到实际部门认可。本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努力实践学院建设研究型学院的战略,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密切关注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仅近5年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Statistical Sinica,统计研究、应用概率统计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被SCI收录的近十篇。在国内其他核心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1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重要刊物转载。全系教师先后共获省部级和市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项。 在作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我系十分重视教材建设。1981年以来,我系教师公开出版的教材30余部(其中全国统编统计教材和国家规划统计教材多部,省高校统编统计教材8部),专著15部,译著4部,内部出版教材20余部。在上述编著中有10部教材获部、省级优秀教材或优秀统计编著奖,有6 部教材被国家教委和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推荐全国高校使用,有2部教材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二届和广东省首届优秀图书展,全系教师先后共获得各种省级以上的教学(材)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教学改革中,我系1993年开创性地在本科教学中推行挂牌教学,《光明日报》、《羊城晚报》、《报刊文摘》和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导,社会反响强烈。 《统计学原理》是省级重点课程,统计学是校级重点学科。 六、人才培养 本系已培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并为各级统计机构培养大量的在职人员。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社会的好评。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7人,各类硕士研究生58人。历年来本系学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达100余篇。2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奖,1人获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研究生奖,5人获校级优秀研究生奖,1人获第七届 “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七、学术交流 为实施暨南大学“侨校加名校”的发展战略,本系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办学方针,努力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1981年以来,我系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联合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00余人次,赴英、日等国和港澳地区访问、讲学、合作科研和进修20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人次。2002年主办首届经济社会统计国际研讨会。国际统计学会(前)会长柯尔道夫、波兰中央计划统计大学校长鲍夏柯夫基等人曾访问我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等多名学者曾到我系讲学,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学者多人亦曾应邀到我系讲学。我系暴奉贤教授(已故)、谢启南教授、曾声文教授、韩兆洲教授、陈光潮教授、伍超标教授、夏应存教授、郑少智副教授也曾应邀到日本、美国、英国、越南、香港、澳门等地讲学。 八、本科专业与主要课程介绍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统计学方向、精算师方向) (一)统计学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与统计学相关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学方向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国际商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民经济核算、经济计量学、调查方法与实验设计、统计预测与决策、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方法、计算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专题讲座等。 (二)精算师方向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素养,掌握统计学及精算学的理论和方法,通晓经济法规及国际精算师准则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输送从事精算、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等工作的精算师。 精算师方向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程序设计基础、回归分析与经济计量学、保险精算学基础、寿险精算论、社会保障精算论、风险管理与保险、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经济学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通讯地址: 中国广州石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 邮政编码: 510632 电 话: 系办公室 传 真: E-mail:
很强的,在全国属于前列
全校各单位:为了加快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根据《暨南大学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与认定办法》(暨学位〔2018〕47号),我校决定启动2022年拟新增暨南大学博士导师资格申报工作。请各学院(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各自学科点的情况,组织符合《办法》遴选基本条件的申请人申报。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拟增暨南大学研究生导师遴选申报材料(一)个人申请符合《办法》(见附件1)遴选基本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所在学院(部)提交申请材料:1.暨南大学新增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申请表(见附件2)2.暨南大学新增专业学位导师申请表(见附件3)3.科研部门审核通过的近5年科研成果清单。(1)暨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英文期刊论文检索证明。(2)科研成果清单(项目、科研获奖、专利、中文期刊论文等),申请者填写后,经学院部审核后报学科与科技(社科)发展中心复核认定签字盖章,再交由研究生学院统一送暨南大学社科处、科技处复核等级(见附件2.1和附件3.1)。(3)所在学院部党组织开具的师德师风审核结果。(4)学位证、身份证及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5)科研成果复印件。(二)学院(部)资格审核1.师德师风审核。申请人由所在学院(部)汇总申请者名单,送学院(部)基层党委或相应党组织统一进行师德师风审核。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一律不受理申请。2.情况汇总申请人所在学院(部)汇总申请人的人事基本信息、科研成果情况以及师德师风审核情况,按申请学科层次进行分类,并在汇总表(见附件4和附件4.1)上签署初审结果和推荐意见,连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一并报研究生学院。二、申请材料要求
暨南大学统计学挺不错的。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国侨办、广东省三方签约重点共建大学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 ,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