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美国科技体制研究论文

美国科技体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科技体制研究论文

政治因素 地理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完美 政治特别先进 民主发达 司法独立 可谓是全面压倒所有国家

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国ICT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摘 要】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比较国内外ICT产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现状, 总结 我国相关技术和产业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我国ICT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策引导;发展模式

0 引言

工信部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重点部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产业排在首位。当前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构成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ICT产业不断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产业布局如图1所示。2013年前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启动的人脑研究计划,促进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和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模拟人脑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搜索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大规模联网上的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1-2]。面对人工智能在ICT产业上的迅猛发展,急需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

1 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脉络看,人工智能研究始终位于技术创新的高地,近年来成果斐然,在智能搜索、人工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产业界力夺的前沿领域。目前国际ICT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发展重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搜索引擎方向的发展

信息搜索是互联网流量的关键入口,也是实现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的关键手段,人工智能的引入打开了搜索引擎发展的新空间。融合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搜索引擎正大幅度提升图像搜索的准确率,同时吸纳了自然语言处理和云操作处理技术的搜索引擎,可将语音指令转化为实时搜索结果,另外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可能添加意识情感元素,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神经心理学搜索引擎[3]。

从搜索引擎的发展上来看,国内企业起步稍晚,搜索领域较窄,但也有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等纷纷运用独特的技术与 商业模式 进行中国式的创新与超越,以及科大讯飞等企事业研究单位在部分方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态势较好。

1.2 人脑科学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都是通过机器来模拟人脑进行复杂、高级运算的人脑研究活动。目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研究平台,使用计算机模拟法来绘制详细的人脑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的发展,预计将引发人工智能由低级人脑模拟向高级人脑模拟的飞跃。

谷歌公司早就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收购等方式来获取人工智能的必要技术,包括使用一万六千个处理器建立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具备学习功能的谷歌大脑。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步偏重于医学单位,在中华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至今处于观望和模仿阶段。直至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提出百度大脑计划,如图2所示,拥有了超越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能力,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拥有200亿个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国内技术最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此次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硅谷布局人工智能研究,被视为与美国科技巨头直接展开了技术和人才竞争。

1.3 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产业变革

移动终端通过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破除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机高频互动,穿戴式智能联网设备正在引领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芯片的研发方面,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大型芯片企业未进行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君正发布了可穿戴的芯片,制造工艺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国内芯片现在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比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1.4 物联网部分领域发展

全球物联网应用在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正在加速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信息化正在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总的来看,在公共市场方面发展较快,其中智能电网、车联网、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 M2M)是近年来发展较为突出的应用领域[4]。

物联网涉及领域众多,各国均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我国也在主动推进物联网共性基础能力研究和建立自主技术标准。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M2M、工业控制、标识解析等领域已经获得部分知识产权,其中中高频RFID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超高频(800/900MHz)和微波(2.45GHz)RFID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均有重要技术突破。在标准方面,已建立传感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其中多项标准提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四大主导国(美国、德国、韩国、中国)之一,我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已享有重要话语权。

2 我国ICT产业的政策引导

目前ICT产业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延伸,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跨行业的需要,加速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成熟。我国ICT企业正紧跟变革、激励创新、发掘内需,再通过突破瓶颈的ICT政策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2.1 国家政策方面的引导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ICT产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急需在国家政策方面进行引导,试图抢占下一程竞争制高点。政策应呈现如下趋势,破除行业间壁垒,加快制定ICT跨行业标准和产业相关政策。

2.1.1 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成立国家级ICT产业发展机构,尽快确立国家ICT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级监管机制、产业协同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ICT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2.1.2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围绕其需求部署创新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

2.1.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将企业主体地位予以强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新体系要确保企业为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决策、成果转化的主导地位,要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要主动与产学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要扶植和壮大创新型企业。

2.2 知识产权方面的引导

2.2.1 专利方面

国际专利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企业的专利危机意识,但是由于在国内专利长期并未得到重视及专利技术研发周期长,企业对是否有能力实现布局认识不清[5]。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应该紧抓全球重大的专利收购机遇,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针对新技术涉及专利问题应加快系统研究,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积极探索统一专利池的构建,增强全产业专利授权及谈判能力,探索构建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时的商业保护伞机制。一方面强化自身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仍需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对企业转移。

2.2.2 著作权方面

目前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与我国国家版权局的合作调研时发现,2013年我国著作权作品登记共845064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64349件,同比增长超过18%。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热点 领域软件均呈现出了加速增长态势,如物联网软件著作权共4388件,同比增长70.54%,云计算软件著作权共3017件,同比增长55.04%,明显高于软件登记整体增速。虽然我国软件技术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但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起点较低的问题,仍需坚持不懈的进行引导、创新和保护。

3 ICT相关企业实现方式探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在人工智能究领域我国在不再仅是国外技术的跟随者,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我国相关企业应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ICT产业的应用,并加快构建ICT产业生态系统。我国ICT相关企业在整个产业上应该逐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学、研、产、用全面推进

政府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我国已经在制定多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目的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资助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促进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项目,同时对由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的项目实行重点关注。企业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鼓励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向高校提供资金、转让科研设备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高校积极参加企业研发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高校教师充当企业顾问、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企业课题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并取得学位等。随着高校与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入,努力消除校企之间的空间和物理层面的隔阂。探索建立学校、地方、企业、研发机构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2 加强合作、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商用

通信设备企业可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搭建新型试验网络,验证基于融合技术的网络架构在各场景的运行状况,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推进相关技术、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化。加大与科研院所、专利中介、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企业应着重关注和影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协助其加强研发的实用性,提高研发质量。可以采取与校企合作开发、企业牵头申报课题,高校参与、企业设立课题由高校认领、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合作培育应用生态。企业在推进网络控制平台面向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吸纳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网络应用创新需求,为网络应用生态体系的形成与繁荣创建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商业环境。

3.3 全力抢占大数据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在改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2014年《政府 工作 报告 》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ICT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首先,明确国家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电信、互联网、金融等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大数据融合,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其次,在技术方面需要提高研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近期重点发展实时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等[6];第三,集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大数据应用,避免盲目发展;最后,解决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性需求。

3.4 重点发展云计算

2014年3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透露我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草案已形成。在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同时,ICT企业应以企业的角度积极参与到云计算领域研究中,服务国家云产业发展战略。建议向用户充分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推进社会云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应用深度,将云计算技术着重应用于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等领域,逐渐形成社会资源利用方面高效可行的 方法 技术;广泛展开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社会各类数据资源与企业云计算技术的整合应用。云计算企业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并且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意愿强烈。应通过与政府社会资源应用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云计算资源在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源应用方面的潜力。

4 小结

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应用的研究开展较早,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ICT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方向发展现状,借鉴他国政策与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适合我国的可借鉴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

美国和中国政体研究论文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中国是标准的高度中央集权制,即所有权力都向上集中,所有行政命令完全由政府决定。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民主分权制的一种,权力是处以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即权力分散在民众,政府之间,权力之间相互牵制,形成一种均衡状态。

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美国政体,从大的方面说,没有君主,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美国共和制的特点是实行三权分立,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中,又以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的总统为核心。因此美国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而不是政体

美国的政党制度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们起草《美国宪法》时并未预见政党在政府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实际上,他们通过分权、制约和平衡原则和由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力图将政党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政府管理制度之外。 尽管美国的开国元勋们用心良苦,美国仍开全国性政党执政之先河,并于1800年通过一次选举,将行政权力从一个党派转移到另一个党派手中。 政党的出现与影响的扩大 19世纪初,选民必须拥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后,更多的人有了选举权,美国政党的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由于选民人数大量增加,需要一种手段来动员广大选民。为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政党遂应运而生。美国政党的问世是这一民主革命的内容之一,到19世纪30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美国政治生活中。 今天,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渗透在美国的政治进程中。近2/3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的无党派人士,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例如,在过去的五次选举中(1980至1996年),平均75%“倾向”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无党派人士都投了他们所“倾向”的政党总统候选人的票。 政党无所不在的影响还扩展到了执政党。两大政党掌握了总统、国会、州长和州议会的权力。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政党总统候选人得到的选民票平均为95%。 1998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后,当选的国会议员中只有一人是无党派人士,而当选的七千三百多名州议员中,只有20人(千分之三)既非共和党又非民主党人。两党体制主宰了联邦和州的政府。 尽管美国的政党在意识形态连贯性和政治纲领鲜明性不如其他许多民主国家的政党那么强,但它们的确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自1994年中期选举以来,国会中的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在政策上显示出截然的不同,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高度党内团结。众议院尤其出现了政党冲突的白热化气氛。在政府分由不同党派控制的时期,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之间争执不休。1998年与1999年国会弹劾克林顿总统期间,两党派性表现尤为严重。国会内以及立法与行政机构间的两党分歧深化,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国会中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制定政策方面党内思想更趋统一,而与其对手相异的程度。 两党制 两党在选举上的竞争是美国政治制度最显著和最持久的特点之一。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便主宰了选举政治。同是这两个政党持续垄断一个国家的选举政治、无人匹敌的状况,既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也反映了美国政党的特点。 美国选举国会和议院的规定是“一个选区选一人”,这意味着谁得的选票多谁当选。与比例制不同,"一区一人制”意味着,在任何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因此,一区一人制是在鼓励形成两个基础广泛的、可以赢得选区多数票的政党,同时还宣告,人数较少的小党与第三党几乎永远无法获胜--它们除非与一个政党联合,否则便生存下去。 总统由选举团选举的制度进一步在体制上推动了两党制。当选总统需要在50个州的全部538张选举人票中获得绝对多数。这一规定使第三党若不与一个主要政党联合,想要获得总统职位难于上青天。此外,各州的选举人票是根据胜者全拿的规定分配的。要获得一州的选举人票,便要在该州赢得多数选民票。与一区一人制一样,选举团制度也是对第三党不利,它们几乎没有机会获得任何州的选举人票,更不用说能在足够多的州获胜赢得总统职位了。 由于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操纵了政府机器,它们制定其他一些有利于主要政党的选举规定,就不足为奇了。一个新党要在各州获得参选资格,便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花费大量的金钱。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的法律规定,一个新党要有九万九千名登记在册的党员,才能提出候选人。此外,联邦竞选法(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Act) 使主要政党得到特别的优惠,其中包括竞选总统可获得公共资金(2000年为六千万美元以上)、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可筹集公共资金、以及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者可有对等资金(matching funds) 对第三党而言,美国独特的提名进程又是一个结构性障碍。在世界民主国家中,只有美国是依靠预选提名各政党的州和国会议员候选人,依靠州的预选来选择总统提名人。在大多数国家,政党候选人提名是由政党控制的。但在美国,要由选民最终确定谁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当然。这一制度使美国的正式政党组织弱于多数民主国家的政党。 这一参与式提名的进程,也有助于140年来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选举政治。在党内与党魁抗争的人,可在无须组织第三党的情况下,通过预选赢得党的提名,列入总统候选人名单,从而增加在大选中获胜的机会。因此,预选提名进程往往使不同政见得以进入两大政党,使持不同政见者无须费力去组织第三党。 竞选的广泛支持与政党的中间路线 美国的政党有各个阶层和广泛选民的支持。除了非洲裔美国人(其中约有90%支持民主党)以外,共和党和民主党实际上都从所有主要社会经济集团中吸引了大批支持者。例如,尽管普遍认为工会会员是民主党的党员,但共和党在大多数选举中可以指望得到至少1/3的工会会员选票,有时甚至达到46%(如1894年)。与此相似,尽管对民主党的支持通常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通常可以指望得到中上层选民的大力支持。例如,1996年比尔.克林顿和他的共和党对手鲍勃.多尔(Bob Dole) 从年收入为5万至7.5万美元之间的选民中得到的选票几乎不相上下。 相对而言,美国的政党内部较为松散、不严格遵循统一的思想和完整的政策目标。政党通常最关注的是赢得选举和控制政府的职位。美国的政党考虑到在选举中支持它们的社会经济阶层很广泛,而且需要在基本上属于中间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运作,因而实质上采取中间路线的政策立场。它们显示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这种非教条主义的方针,使共和党和民主党能够容忍党内存在形形色色的思想,还使它们可以在第三党和不满份子出现时,将他们吸纳。 分权结构 美国政党的分权结构极其突出,无论怎样形容也不过分。在执政党内,总统不能认为国会中的本党议员会忠诚地支持他的方案;国会内的党派领袖也不能指望本党议员在投票时会按照党的路线统一行动。在组织上,共和党和民主党在众参两院的竞选委员会(由现任议员组成)不受以竞选总统为目标的党的全国委员会的约束,而自主行动。政党的全国委员会除了在推选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程序上行使范围有限的权力外,很少干预各州的党务。 这种在组织上各行其是的做法,部分反映了宪法分权制度的结果;三权分立制度对议员与本党领袖保持团结没有起多少促进作用。宪法依据联邦主义原则,在联邦、州和地方一级建立数千个独立的选区,每个选区各自选出任职的官员,这进一步使政党非集权化。正如前所述,预选可以直接提名候选人,这就排除了政党组织对选择候选人的控制,从而削弱了政党组织。各候选人可以建立个人的竞选组织和助选团体,首先在初选中获胜,然后争取在大选中当选。甚至连竞选筹资也主要由各候选人自负其责,因为党组织往往在提供多少资金,特别是联邦竞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美国人对竞选疑虑重重 尽管美国的政治制度有明显的党派色彩,但对政党的不信任感却在大众文化中根深蒂固。20世纪初采用的预选直接提名国会和各州官员候选人的做法,以及更近一些时候总统预选范围的扩大(预选已成为总统提名的决定性因素),都显示出公众的反政党情绪。美国人对政党领导人可以对政府指手划脚感到不快。民意调查显示,选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政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竞选最好不带党派标签。 美国的政党不仅要在一个通常不热情的文化氛围中运作,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民不重视其个人的政党身份。选民党派意识淡化的一个证据是,选民在同一次选举中,一人投不同政党候选人的票的比例很高,即“分散选票”(ticket splitting)。1996年大选中,24%的选民在选举总统和众议员时投了不同政党候选人的票。 由于政党对选民的抉择的影响减弱,以及出现许多选民“分散选票”的趋势,美国的选举政治是以“候选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党派为中心”。这意味政府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中两党控制已成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共同特点。事实上,自1980年以来的20年中,只有两年除外,总统和至少一个国会的委员会不是由单一政党控制;1998年选举后,24个州出现了两党控制的局面。 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 第15页的表格表明,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是在美国政局中昙花一现的政客。他们常常将主要政党未能正视的社会问题带到社会论坛和政府的议程上。但是,大多数第三党往往在一次选举中出了风头,随后便寿终正寝,消声匿迹,或是被主要政党之一所吸收。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只有一个新政党,即共和党,在崭露头角后取得主要政党的地位。那时,美国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道德问题--奴隶制,它使国家分裂,从而提供了征集候选人和动员选民的基础。 尽管下面这个表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说明第三党可以长盛不衰,但它的确表明,第三党对选举结果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1912年西奥多. 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作为第三党的候选人分散了通常属于共和党的选票,使民主党的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能在没有取得半数以上大选选票的情况下入主白宫。 1992年,总统候选人罗斯.佩罗(Ross Perot) 夺走了一些在80年代主要支持共和党的选票,导致当时执政的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落选。因此,无论是共和党领袖,还是民主党领袖,都极为关注第三党或无党派候选人,这不足为奇。 1996年大选其间的民意调查一直显示第三党有着广泛的支持。1995年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62%的美国人支持成立一个第三党。正是这种情绪,加上竞选需要庞大的开支,使得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佩罗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赢得了19%的选民票,这是自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进步党)获得27%选民票以来,一个非主要政党候选人所获得的最高百分比。 尽管有对第三党的潜在支持,但第三党若要获得总统职位,或想让相当数量的成员当选参议员或众议员,仍要克服巨大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选民们担心,如果他们投第三党候选人的票,实际上是在“浪费”选票。当选民们感到第三党候选人没有获胜机会时,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投票支持他们的第二选择,进行所谓的“战略性”投票。例如,1980年持中间路线的无党派候选人约翰.B.安德森(John B. Anderson) ,从对他评价最高的选民只得到57%的选票;1992年对佩罗评价最高的选民中,只有79%的人投了他的票,另外21%的人背他而去。 美国还存在投第三党票以示“不满”的现象。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1992年投佩罗票的人中,有5%的人说,如果他们认为佩罗能当选,便不会投他的票了。 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即使成功地当选总统,还要面对可能令人沮丧的选举后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指政府管理问题,首先是安排政府人选,然后是与由两大政党控制的国会共事,而两大党的议员是不会积极与一个非主要政党的总统合作的。:我国的政党制度为 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共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答: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质是多样的。质是客观的。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人们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考察事物一定方面的量。量也是客观的。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度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度是多样的。度,还有条件性。 掌握度的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3. 答:真理谬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所谓对立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真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是主观违背客观。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共处于人的认识中,它们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不能停滞不前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完备着,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简单说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也总结了国际的经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美国霸权体系研究论文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法制等方面在世界上最先进发达,加上他们称王称霸的劣根性。 影响:美国自己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维护和平,其实适得其反,美国是造成世界不和平的根源。 美国自独立后至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美国自认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良性霸权,不会象历史上那些邪恶霸权那样滥用自己的力量,且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彼此受益的公共秩序。因而美国积极在全球有利益回报的地区充当和平维护者和世界警察,并认为维护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动用军事力量。其样板如:轰炸南联盟、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今后美国将继续以“人权高于主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技术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为由,强化对外军事干预。 为胜利冲晕了头脑的美国,如今想打击谁就打击谁。世界力量对比因而显得严重失衡,缺乏对美国超强力量的有效制约。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后来吉尔平、基欧汉、莫德尔斯基等学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在这些人当中,吉尔平可算作霸权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几部著作从经济、政治、历史都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理论。霸权稳定论属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支。然而,它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中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均势问题,而新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国家的安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问题。而霸权稳定论,顾名思义,主要研究的是霸权的兴衰以及霸权的统治问题。这一借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概念,又吸收了新现实主义的结构主义特色,还对制度主义关系的国际机制以及国际合作问题有所涉及,称得上是一定程度上的综合理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这也都来自美国,所以,这一理论又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它的鼓吹者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在出谋划策。从这个意义上说,霸权稳定论其实并不是一种纯正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更像是为了维护霸权统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建议或政策指导。然而,无论如何,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了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霸权之间的联系,霸权稳定论这道大门是非得进去不可的。一、霸权稳定论的经济阐释霸权稳定论提出,开放并且稳定的国际经济的政治条件至少有三个。首先,一个或几个国家必须进行经济和政治领导;领袖国的任务是提供稳定的国际货币,促进自由贸易,确立管理国际商务的公平规则。其次,稳定的国际经济必须建立在主要经济大国的合作基础上。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必须相信自由贸易和其他形式的国际商务对他们有利。而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常会有一些强大的诱因,驱使一个行为体进行欺诈和损害其他行为体,因此,很需要一个政治领导来发挥管理和执行政策的作用。根据霸权稳定论,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创造出一种集体商品(或称公共商品)。在国际关系领域,也存在着这种集体商品,比如最惠国原则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制度--对一个国家减免关税的待遇必须扩大适用于所有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稳定的国际货币也是一种集体商品。此外,对国际安全的提供与保障,也可以算作一种集体产品。霸权国有责任保证提供稳定的货币和开放贸易制度下的种种商品。因为自由经济体系不可能自行生存延续,而必须在长时期内通过占支配地位国家的活动加以维持。此外,霸权国家的经济可以发挥几个对于世界经济的运转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为了限制冲突,确保平等,或者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霸权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建立国际机制。这种机制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从而防止欺诈和损人利己,执行自由经济的各种规章原则,并鼓励别国分担维持世界经济体系所需要的费用。其次,霸权国还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管理汇率结构,并对各国国内货币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此外,霸权国通过率先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可以推动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对外投资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通过技术转让和知识扩散,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和专门知识。总之,霸权国通过控制金融资本、特殊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本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掌握了领导其国家经济的手段。霸权稳定论的核心词是"自由",即:国际经济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规则基础上的,例如开放和非歧视原则。霸权稳定论并不认为没有霸权国国际经济就不能存在和运转。显然,国际经济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存在的。该理论强调的是,除非霸权国存在,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就不可能繁荣和充分发展。但是只有霸权存在,还不足以确保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霸权国本身也必须恪守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霸权国的社会目标和国内权力分配必须有利于国际自由秩序。霸权国和其他国家的国内经济结构,是决定各国对国际自由经济态度的关键因素。在霸权国不遵守自由主义市场规则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帝国制度,对弱小的国家施加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限制。而且,主要经济强国必须在支持自由制度的社会目标上完全一致。其他强国也必须对市场关系的发展感兴趣,霸权国只能鼓励而不能强迫其他强国遵守开放性世界经济的规则。因此,自由市场体系的出现和发展必须要有三个前提条件:霸权国的存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

二战后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成立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开始崩溃。因为是二战之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经济一落千丈,东亚的中国更是经历百余年的战火,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相对于亚欧,远在北美的美国是唯一没有被战火波及本土的国家,又因为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将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政府调控。所以美国的资本积累极其丰厚,所以在战后,美国是世界上黄金储备最丰富的国家,银根也最稳定。美元也最有实力成为通用货币。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下,放弃了美元同黄金挂钩,此后,美元成为一种无任何国家财政和货币纪律约束的不兑现纸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将由黄金支撑的可靠货币美元确立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基准货币,其他各国货币都以极少发生变化的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固定汇率体制的目标是维持贸易国家的诚信,防止其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人们并没有料想到它会支配贸易国家的生活标准,因为后者是由汇率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经济学界传统智慧构思下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考虑到世界贸易融资所需求的跨国资金流动。从1971年开始,美元就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一种只有美国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同时,美国继续承受着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开始。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当然,发展到现在,经济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美元的地位受到冲击,主要方面一是本国银根不稳定,有大量的国债掌握在中国等大国手里。二是欧元的冲击,“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欧盟是全球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经联盟,拥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力。是对美元冲击的主要力量。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或者按美国某些人的思路——美国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而中国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后成为了继续实行社会主义体制的少数国家中最大且最有实力的国家。不仅如此,通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近三十年时间里把国家机器的首要任务一直定位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快从“十年浩劫”的低谷中跃起并一路快速发展。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经济实力的持续扩充,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同时,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文化等诸元的定位也逐步向国际规则靠拢,渐渐融入国际社会。这样的一个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糨提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其影响力日益重要、不可忽视。从冷战后短期内国际社会及政治体系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崛起,中国的水落石出而越发凸显,伴随着俄罗斯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末日帝国”的角色和美欧之间结构性分歧冲突的长期隐性化,中美之间的关系好似回到两国接触的初始阶段。即一个新兴国家与一个传统大国的对话,不过两者所处地位发生了180度的回转。新兴的美国变成了崛起中的中国,而清帝国这一“全球性大国”或者称之为“全球性帝国”。历史永远不会重演,但历史经常会在不同的时空或相同的空间“重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现的历史”往往在其中有更多的演绎使其复杂化,增加了其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造就众多的平等未来。不能否认,中美关系所处环境及两国现状确实比较类似于十八世纪末叶至十九世纪初叶,但这应视为表面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际体系系统的更加紧密,以及全球政治外交的连带性趋势更加明显,表相掩盖下的内部冲突较之历史已十分凸显。内部矛盾的显现、明显给,使人们可以以更清醒的头脑去影响和左右历史规律,给各国政治家们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所以,展望中美关系,很可能以新兴国家对传统霸主这一历史规律为主线和准绳,在各政府政要、国家元首结合信息诸元而作出的决策影响下,呈现波浪式前进。当然,由于美国在“帝国论”中所表现的这一唯一的“全球性帝国”中各种非传统现象,也不排除这一“美国帝国时期”的长期存在。如若这一假设成立的话,中美两国关系和两国发展空间的豪华甚至两国未来都将破天荒的走出历史规律的范围,摆脱其束缚,另辟溪径走上美国长期主导世界的第二条道路,中国作为崛起的 “新兴强国”的形势与地位可能在这一体系下被扼杀,这当然是中国不愿意看到和走上的道路。我们也许可以将其理解为倡导多极化世界就中国而言的内在动因吧。综上所述,中美关系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这两个发展方向都是建立在历史规律和两国互动的基础之上的。但当今国际社会全球化形势日益加强,即使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要在矛盾中维持并利用现行的国际体系与秩序。全球任何角落所发生的事件或任何一个国家所作出的决策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引入民族概念是由于欧洲各国的建国理念之一,即“民族国家”,虽然当今世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但不能排除民族的概念化对国家政治、外交乃至世界的影响与作用)产生影响并直接关系致到它们在本地区的利益。所以,再以传统关系准则或观念,仅建立在两国关系基础之上去分析展望两国关系的发展未免有些狭隘。分析中美关系的走向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美国全球霸权的维系;美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与破坏;俄罗斯;欧洲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中国自身的经济影响力与务实外交;伊拉克战事对全球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台湾问题的长期化。1. 全球霸权的维系分析所谓美国全球霸权的维系,实际上就是看美国这一唯一的全球性国家在现行国际秩序下的主导力的维持时间的长短。同时,我们还不能排除另一种情况,即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的隐性渗透和间接影响力。这两者如若巧妙结合,美国的霸权极有可能长期维系,判断其维持时间在一至二世纪亦不为过。回顾历史,真正对全球而言具备影响力的帝国有四个:即罗马帝国、中华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大英帝国。(注:对全球的影响力并不表示这四个帝国是“全球性国家”)其中,罗马帝国与中华帝国体系中的汉帝国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两者通过夹在其中的统治波斯的帕提亚帝国和统治今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的贵霜帝国模糊的知晓对方的存在。这两大帝国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帝国力量建立在由仆从国附庸国、保护地和殖民地加上一般被看作是野蛮人的帝国以外的人组成的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经济是单一的自给自足经济;通过一个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复杂体系来发挥力量;文化优越感强;体系独立自足、孤立、不受任何外部有组织的对手的挑战。中华帝国自身还有一些特点:集中的政治权威和保证统一的官僚体系。大英帝国破天荒第一次通过海上力量取得了对全球的主宰地位。伦敦成了世界主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英国人以贸易开路,随后国旗跟上。但作为世界霸主人口相对太少,而且并未控制欧洲,只是使欧洲的力量达到均势。(注:欧洲在世界历史中很长时间是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与前两面个区域性帝国相比,也不是一个全球性帝国。在其之前较早一些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几乎确立了在欧洲的真正霸权。假如拿破仑成功了,很可能会取得第一个主导全球的大国地位。可是拿破仑惜败于七次反法同盟。与以上形成对照的是,今天美国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假如不拘于概念化的定义,可以发现除自给自足的经济架构和孤立的体系以外,美国拥有以上四大帝国的所有特征,并“控制”了欧洲。除此之外,美国还具有前者不具备的诸多优势。美国经济活力在所有其他国家的经济中鹤立鸡群,为美国在全球起到首要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战后,美国一家经济就超过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0%!冷战结束时,美国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特别是制造业生产中的份额,已经固定在大约30%的水平上,除战后例外的年份外,这个比例是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平均数。以经济为后盾,美国保持甚至扩大了在利用最新科学突破为军事目的的服务方面的领先地位,从而建立了一支唯一在理论上能够有效地在全球都发挥影响的部队。在经济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住处技术领域,美国也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竞争优势。美国对未来经济中的尖端部门的掌握,意味着美国在技术上的统治地位不可能很快更新更新丧失,在生产率方面保持对主要对手的优势。

科技小制作国旗升降台研究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我的一次创意体验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久没有在英孚的外教课上这么尽兴了。这个周末我同往常一样到英孚上课,最近的课不失考试就是讲语法,似乎很久没有做什么活动了。

这次一上课,老师提出让我们自己创作广告,做什么产品的广告都行,可以利用任何工具和手段,手工、道具、电脑幻灯、图片……台词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能决定广告做得成功与否的因素。

我们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制作两个广告。我们小组准备做环保灯泡的广告。产品的名称叫“绿色灯泡”。宣传语叫做“点亮环境,点亮世界!”我们拿来了一个气球,在根部粘上一个卷纸用完后的纸筒,再在筒外裹一张绿色的卡纸,这看上去就像真的灯泡了!

做完这步,我们让外教帮助我们在网上搜索了两张截然不同的图片——一张是一堆废弃的垃圾场,到处烟尘弥漫,乌烟瘴气,不堪入目。而第二张却是满眼的绿色,茂密的树林中透出一缕阳光,仿佛一股清新的空气真的迎面扑来一般。随着一声“开始”。我们小组先开拍了!先将背景移至垃圾场,随风,一个绿色的“灯泡”飘飘而至,立刻将鼠标一点,把背景拖到大森林中。这时,响亮的口号响起:“点亮环境,点亮世界,请用绿色灯泡。”当然,这是拍了五六次才达到的效果。当最后一次拍摄终于成功时,我们大声欢呼起来!

后来,我们又观赏了另一小组的“创意广告”,我认为他们小组的创意虽然没有我们的丰富,却依然做的非常成功!

这次的“制作广告”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快乐与趣味!

在这个学期里,我参加了“科学梦工厂”的学习。我们做过很多东西,有动力车、磁悬浮电风扇、牛顿摆……可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国旗升降台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发器材。器材有三张彩色卡纸,十二根木条,三张彩色卡纸,两个滑轮……升降台主要是这三部分组成:底座、旗杆、滑轮升降装置。我们首先把十二根木条拼好,然后粘上。然后把两个滑轮分别粘到两个轴上。下面的轴上还要再粘上一个手柄。然后把线固定到两个滑轮之间的“轨道”上。然后把我亲自制作的国旗粘到线上。

它“工作”的时候,要摇手柄。通过轴,滑轮就转了,线也跟着转。因为国旗粘到了线上,所以国旗就能随意地升降了。如果你摇手柄的时候是逆时针转,它就会往上升。如果你摇手柄的时候是顺时针转,它就会向下降。

下课了,我的作品——国旗升降台也做好了。我拿给老师看时老师说我的作品合格了,我就高兴地走了。当然,还有一些同学没做完。我想他们一定很着急。但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来,这些没做完国旗升降台的同学一定会做完的。

做了这个东西后培养了我爱国的情操。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护国旗,而且我知道了滑轮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滑轮,一种是定滑轮。国旗采用的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制作这个东西不但让我懂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操。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小制作!

前天美术课上,许老师说要给我们上一堂手工课,主题是做“七彩台灯”。主要材料是一次性纸杯、铁丝,还可以用一些彩纸之类的辅助材料。制作完台灯后,还要评一评哪位同学设计的新颖,有个性。

令人期待的美术课开始了,许老师介绍完制作的方法,就让我们开工了。灯有三部分组成:灯罩、灯柱、灯底。我觉得,要想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灯罩必须要很有创意。我只带了一个杯子,既然是只有一个杯子,那我就要在杯子的装饰上做文章了。我先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青绿色彩纸粘在杯子四周,多出来的地方用双面胶胶住,然后在青绿色的彩纸上面绑上紫色的又带一点红色的彩带。远远地看,就如一条紫龙盘旋在青山绿树之中,好美呀!我又把自己折好的星星粘在杯子的四周。青绿色的山,长长的紫龙,眨巴着眼睛的小星星,多么富有大自然的气息啊!嘿嘿,就叫“大自然”牌灯罩吧!

接下来该做灯柱和灯底了,既然灯罩是大自然风格的,下面的灯柱和灯底也应该这样。我把准备好的铁丝用力地往一个方向扭,扭出来的形状就像一条弹簧,不过,这条弹簧下面粗上面细,因为这样才能支撑住灯罩。我把“大自然”牌的灯罩固定在了灯柱上。我的同桌一瞧,哈哈大笑:“这怎么像粪便啊!”我一看,不禁也笑起来,的确很像。我仔细想了想,从同学那里借来个纸杯,把它剪成一条条,又把这些纸杯条卷成花瓣的形状,我把这朵花缠在了灯柱上。这样,粪便似的灯柱变身了,变得更美了!细细地看,这盏灯的形状像牙膏,我就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牙膏灯”。我把它交给老师,老师直夸我的手巧。

看看其他同学制作的台灯,也都很漂亮,各有各的创意、风格。我想,这堂美术课都可以办一次创意大赛了。

今天,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创意实验的作文。但是在写作文之前要先做一次创意实验。哈哈,这简单。我在心里想,我要自己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让他们知道,我也有这个本事。

回家后,我立即找到所有能做实验的工具,然后等着大展身手······

可是,过了几十分钟后,我才知道我错了。我根本一点头绪也没有,我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爸爸走进了我的房间。他看了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便关切的问:“紫媚,你怎么啦!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委屈的看了一眼爸爸,然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爸爸只是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接着低下头深沉地思考起来了。“用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水能被煮沸腾,但纸盒却完好无损,你相信吗?”爸爸忽然说话吓了我一跳,但我想起爸爸刚才说的话又觉得好笑,结果忍不住笑出了声。爸爸听了我的笑声竟恼羞成怒起来,我立即吓得不敢出声了,随后身体居然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实验。可是实验结果吓了我一跳。水竟然沸腾起来了。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眼睛睁得极大,只见纸盒底下有一团被火烧成的黑,其余地方都安然无恙。简直是奇迹啊!!我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就笑嘻嘻地解释起来:“纸的燃烧度是180多度,而沸水的温度只有100度左右,而且水沸腾的条件:一是到达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所以不断进行热传递。这就是纸盒完好无损的原因。你明白了吗?”

听了爸爸的话后,我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留有观察,善于对事物的思考,用于探索,在“已知”中追求“未知”,就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进了新建的解小校园,还没来得及欣校园的美景,我们就走进了宽敞崭新的演播厅。在这里,我们将跟随刘老师踏上奇妙之旅——一堂创新的OM课。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早早等候在演播厅的刘老师。她剪着可爱的齐刘海,大大的眼睛里闪着神奇的光芒,笑盈盈地看着每位同学。开始上课了,刘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讲课,而是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警察叔叔没有说一句话,仅仅用手势和哨子来指挥交通,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井然有序。

看完视频,刘老师让大家像警察叔叔一样,不用说,只用老师提供的工具通过各种方法传递信息。我看了看桌子上的工具,就和我的小组成员商量起来“这个当香蕉吧,这个当鸭梨,这个呢就当苹果!”“我敲一下放1号仓,敲两下就放2号仓,按这个顺序来!”……“停!”身为“发令员”的我刚和队友们确定好最后的信息传递方案,就听老师发布讨论终止令。我们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战斗”。可惜老师没有点到我们小组,不过我们并没松懈,在观看别的小组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默默记住他们的经验教训。

终于,我们的机会来了!比赛开始,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我发送消息的时候,收信员把一下听成了二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幸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队员们进入了比赛最佳状态,战果连连。最后凭借我冷静的指挥和队员们默契的配合我们赢得了胜利。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体会到了独特创意的美妙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成功。也了解到原来创意无处不在!

今天,我和曾寅峰、姚林鑫等5位同学兴高采烈地登上了飞往无锡的飞机,我们要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代表学校去参加在无锡举办的“尚德电力杯”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大赛总决赛。

到了无锡,我们坐着车,兴冲冲地赶到了大赛举办地点——无锡国际学校。在我们到报到处领取了房卡、参赛证和参赛材料后,便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宿舍。在宿舍里,我们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最原始的太阳能单板车,可是它实在太慢了,不适合参加我们小学组的比赛——太阳能百变车速竞赛。后来,我们只好为它安装了两块太阳能板,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太阳能车似乎是要与我们作对一样,无论如何都跑不快。后来,我们通过观察车身,发现了问题——我们赛车那笨重的“胖头鱼”车身影响力赛车的速度。于是,发现了原因的我们赶紧为它剪去多余的车身,去掉太阳能板车架,用泡沫胶将太阳能板固定,最后再安上泡沫板尾翼。

终于,经过我们的精心改造,一条笨重的“胖头鱼”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灵活的“蜻蜓”!时间到了!我们兴奋地奔向了赛道。果然,我们灵活的车身使我们占尽了优势,一举夺得了三等奖!紧接着,我们便匆匆奔向了团体模型制作赛场。在那里,我们用灵活的双手,将一堆被人丢弃的旧泡沫板,制成了古色古香的新型抗震建筑——榫卯太阳能住宅。这件凝聚我们心血的优秀作品竟然备受国家政协副主席的赞赏,这还让他与我们合影留念呢!

这令我们无不兴奋、自豪!在这一次的比赛中,我们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困难的百般阻挠,但我们都不怕!纵然我们失败了也无须自责,因为我们努力了,因为我们是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朝阳梦之队,是一个力量强大而又团结的集体!

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两个月的寒假。这两个月的漫长的寒假,我们要怎么过呢?又要怎么过得有意义,又有创意呢?我们来聊一聊吧

要想过一个有意义,有创意的寒假,玩电脑是少不了的,不然太枯燥,光看电视。当然,这是我说的。另外,我们还要做一点别的事,比如说:回老家看亲人,去乡下体验生活,做家务,去参加冬令营,军训等等。说也说不完,我们现在只讲几点。

第一,回老家看亲人家看亲人。有的人会说,我才不去。为啥?一问才知道,回老家枯燥无味,没有认识的小伙伴,不好玩。可是我一跟他说可以去结交新朋友啊,他就驳回了我的意见,说什么大人不让出去玩?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变成了丈二的和尚。第二,去乡下体验生活,我觉得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还有夏令营。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去外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还有自理能力,真是三全其美!可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安全是一大问题,我也这么觉得,这是美中不足。但是,只要孩子敢,就应该让他去体验,而不是让他做温室里的花朵。第三点,我就是一直看电视啦!玩电脑啦!结果,带了一副眼镜!300度近视,50度闪光!晕死!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多出去旅游,游玩,可以磨掉很多花在会让眼睛太疲劳的事情的时间。这样的话也不会很无聊吖!

我只讲了几个可以让寒假过得有意义,有创意的点子,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比我更好的,可以让寒假过得更有创意,意义的点子的话,赶快写一篇作文让我瞧瞧吧!呵呵!

今天,雨后的天空像一块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我和爸爸在家里做不倒翁。

我们先拿了一个鸡蛋,用一把剪刀戳了一个很大的洞,然后用一根筷子伸进去搅了一下,再把里面的蛋黄和蛋清都倒出来,确定里面都空了以后,我用清水将里面清洗了一下。我们把弹珠放了进去。可是,弹珠放进去后,根本没法固定,爸爸把胶水倒在蛋壳里面,想把弹珠粘住,使弹珠在里面保持平衡。可是我将蛋壳放在地上,呀!蛋壳斜了,不管我们怎么弄,蛋壳就是立不起来。我失望地说:“哎!失败了。”我只好换一个鸡蛋,爸爸说:“我们用橡皮泥试一下吧。”我先把橡皮泥放时蛋壳里,然后轻轻地压压实。眼看有倒翁就要做好了,我一兴奋,手指一用力,只听见“啪”的一声蛋壳被我捏碎了。“哎呀!”我说:“又失败了,不倒翁可真难做啊!”我有些失望。爸爸说:“别灰心,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不是哪个人每次都会做的十全十美,要看看错在哪里,然后努力改正,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我听了以后,想了想,然后拿了鸭蛋,开始重新做不倒翁,但总是斜的,在失败了1次、2次、3次……“啊!”我高兴地叫了起来,然后举着不倒翁对爸爸说:“爸爸你看,我做成功了!”爸爸说:“不是每件事都会一帆风顺的,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总会成功的。”最后,我给不倒翁画上一个英勇的炸弹英雄,带上了一顶皇冠。

看着已经做好的不倒翁,我满意地笑了。

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也一样,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做饭。

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觉得很没意思,我想:“平时都是妈妈做饭,今天怎么不露一手,自己做饭呢?”

我找来围裙、套袖武装起来,俺虽然厨艺不精,不过先装装样子再说,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火柴把煤气灶点上火,再倒上花生油,趁油还没热,我赶紧把土豆、豆角和肉切成丝,土豆和豆角还比较好切,肉可不那么好切了,肉又软又滑,怎么也切不好,我一刀切下去,肉特别有弹性,刀一下子切到了我的中指,血马上涌了出来,我“啊”了一声,把菜刀扔到了地上,飞快地跑到客厅去找“创可贴”,包扎完伤口,我有点儿灰心了,可是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于是,我又走回厨房,重新切了起来,切完以后,又正好也热了,我首先把事先准备好的葱花和姜丝放入锅里炒熟,然后,我又把肉放进锅里炒到变色为止,最后,我把菜全部放入锅里,差不多熟的时候,我把盐、味精和花椒粉等调料撒入锅里,我心想:“反正还没熟,先看会儿书吧!”我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突然,一股糊味把我拽了出来,“呀!菜糊了。”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厨房时,菜还有拯救的余地,我急忙倒上水,菜渐渐吸收了水分,我把菜盛到盘子里,心里美滋滋地,因为我第一次做饭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什么事都要去尝试,一旦你去尝试了,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下午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看书,我们像两只快乐的小鸟,一路上有说有笑。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步行或者慢慢地骑自行车去逛街和去书店玩了,因为每次我们都会在路上很开心地比赛背古诗和猜谜语,而且妈妈都会把我的创意语言随时随地地记下来,所以虽然我们是打着玩的名义出去了,可是每次我觉得都有新收获。今天我又捡到几颗又大又亮的珍珠。

(1)我觉得冬天的太阳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每天早上起床晚了就羞得满脸通红。

(2)我看见路边的一家买茶叶的'店铺,就给妈妈说:“妈妈,我知道'茶'字为什么要那么写了,草头代表它是一种植物;下面一个木字带勾代表是它发的根;俩点儿是它的叶子。”妈妈听了哈哈大笑。

(3)我和妈妈从书店出来后,又去了豫北图书大厦。我们在金桥上面看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欣赏着桥下相互交错而有序的火车道和一列列轰隆隆疾驰而过的各式各样的火车,我觉得人类真的是太伟大了。我发现有客车从桥上经过时,桥面忽悠忽悠地直打颤,我和妈妈在上面好像站在蹦蹦床上。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想如果有一位超大巨人,它会把地球当足球,月球当篮球,太阳当煤球,水星当做饭洗脸用的大水盆,把木星当柴火,银河系是太空中最美的星系,所以巨人会把它当作锦衣玉缎穿在身上。而且它的一个脚趾头就能把一个国家踩扁,如果巨人一呼吸,我们人类就象飞沙走石一样被震得到处乱跑。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得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还说我的想象力真是太奇妙了,没准儿能当个作家呢。

朋友,你见过狗尾巴草吗?它是一种毛茸茸的,极为可爱的草本植物。它长着细细的茎脉,绿油油的。它的叶子呈长尖形,摸上去毛毛的,仿佛有许多小尖一般。顶端是一个类似狗尾巴的,中间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果实,还开着小花哩!这种草不仅能观赏,还能给你带来奇妙的快乐呢!

今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商议决定举行一次狗尾巴草创意赛。于是我们从小路边采集了许多狗尾巴草来作为制作材料。我们马上忙得热火朝天。首先,我把狗尾巴草在顶端打了个结,然后一根根串在一起,中间两个结做身体,底部各做一个,分别代表人的两条腿,顶上用一个结做脑袋,再在肩上方直接插上两根。哈哈!一个漂亮的“铁扇公主”诞生了!瞧!计星都成“红孩儿”了呢!他手上拿了一个用狗尾巴草做成的风火轮,头上戴了一顶用狗尾巴草做成的超级头冠,前面还吊一根狗尾巴草,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何涛做了一个手环,一串项链也挂上了脖子,他在那里一本正经地给我们展示那“酷”样,俨然是一副明星样呀。我又拿起剩下的狗尾巴草拢在一起,打了一个结——扫把,好漂亮啊!不一会,我们的创意赛接近尾声了!我和何涛并列冠军,计星第二,唐梦怡第三!

这次创意赛真有趣,真没想到这普普通通的狗尾巴草还能有这么多的乐趣呀!

我喜欢想象,喜欢幻想着自己的未来,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或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有一次,我做完了作业,撑着脑袋,又陷入了美好的遐想……

这一次,我幻想自己成为设计师,设计了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最令我引以为豪的就是一所植物园。

植物园从整体来看是一个半圆形的透明建筑,由钢化5倍并混合了深紫色染料的玻璃制成,里面的景色影影绰绰,更为这个植物园增添了一点神秘感。在植物园周围的一圈是由融合了浅蓝色染料的大理石筑成的花圃。花圃里种满了薰衣草,时不时会从紫色的薰衣草中冒出一根、两根嫩绿色的藤蔓,宛如蛇一般攀爬在紫色的玻璃上。这些藤蔓是蔷薇花藤,这种蔷薇是经过人工移植的,每一根藤上都有五彩斑斓的蔷薇,银的,紫的,白的,红的……他们沿着玻璃爬满了墙,煞是美丽。这栋建筑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是观景区,位于建筑物的中心,在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木:玫瑰、白桦、银杏、睡莲……一走进这里,淡淡的大自然的味道扑鼻而来,从一些外面的蔷薇花藤的空隙中打出的一两个小孔中渗进丝丝微风,于是,树叶便沙沙作响。各式各样的花与树木夹杂,漫步花丛,你一定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美。第二个区域是知识区,每一块地只有一种植物,并且用白色的篱笆包围起来,在中间的位置,用高级3d投影技术清楚的记录下了植物的资料。第三个区域是游戏区,是孩子们爱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游戏都非常有意思,还可以获得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呐…………

或许我的设计现在看来还比较遥远,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我们的课桌,只有两项使用功能——抽屉里放书,桌面上摆放上课用的课本和文具。这和我们将来美丽的、现代化的教室太不协调了。到家以后,我便在我的创新素质实践型的记载本上开始了我的设计。

我脑海中的理想课桌,首先要充满童趣,因为它将陪伴我们共同在童年的金色时光中度过。所以我将桌子的外形设计成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精灵们头上顶着两层长方形的大盘子的立体外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动物外形的桌子,那两层盘子之间约有0.2米的间隔距离,下面的那层盘子是活动的,那是摆放电脑键盘的。电脑的屏幕则摆放在上一层盘子上,动物的眼睛则是两个按钮,一个按钮调节教室顶墙上无数射灯的光线,另一个按钮则是播放音乐时使用的,假如我们的语文课正在上巴金爷爷的《繁星》一文,当老师给我们范读课文或讲解课文时,我们两个按钮同时按下,一边听着优美的朗读,一边可以抬头仰望苍弯——教室的上方,那儿会有一颗颗繁星在闪动,你的耳畔还会响起悠扬的世界名曲《小夜曲》,那情景是多么令人陶醉啊,那将少费老师的多少讲解的唇舌呀!

第二天,我便将这个设计方案交给了老师,老师看完后,高兴地告诉我,她将把这个方案上交给校长,不用很长时间,我的这个设计方案一定会变成现实。

我真为我自己设计的杰作——多功能课桌高兴、自豪啊!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走上了“斜路”,有的迷恋上网络游戏;有的不务正业,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整天胡作非为……。这些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了能让这些青少年走上人生正道,我想发明一种未来探测仪,这种探测仪能让这些青少年体会到如果继续像以前那样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也许能让他们有悔改之心。

探测仪不大,天蓝色的外壳,形状像小熊,在它的背上有黄、红、绿三个按钮。要想让它启动,要先按那个黄色的开关按钮;那么红色和绿色的按钮又有什么作用呢?原来,你只要按下红色按钮,探测仪就会依据你走的“斜路”,为你设计出“灰色”的未来,有的因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而无法正常生活,有的因交往不当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因耽误了学业而被社会所淘汰……。绿色按钮是你改过自新后为你设计的美好未来。

现在,很多孩子老师教不了,家长管不了,整天胡作非为,欺负别人,自甘坠落,整天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如果让他看一看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没正当职业,整天游手好闲,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反过来,如果他从现在开始,改过自新,那么未来将是一片光明。通过对比,我想他一定会有所觉悟的。

如果走上“斜路”的青少年有决心改过自新的话,屏幕上便会闪烁出金色的光芒,他也就将迈进他美好的未来。

虽然,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创造出神奇的未来探测仪,但是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的。

当天,我们小记者们来到了浙江公安消防培训基地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消防体验活动。

小记者们到达基地后首先观看了跨国救灾演练视频,那里的消防员可认真了,演习时他们急中生智,一会儿用高喷车来喷,一会儿又拿着水袋往火场里洒,短短几分钟,大火全被扑灭。还有一些去过汶川大地震的叔叔们,他们带着警犬开始寻找捆在废墟下的人。观看视频后我们来到大门口,跟着教官参观各种先进的消防车。这些消防车都是来自德国,车内最多的就是水袋,差不多有几十个,一车内可以坐八个人,消防车有很多种,真是让我们小记者们大开眼界了!

接下来让小记者们开心的时刻到了,就是体验当一回消防员。我们分成两组,A组穿消防服装,B组背氧气瓶,之后条换体验。穿消防服时,教官对我们说,真正着火了,我们穿衣时间只有17秒,然后上车。小记者们一听17秒,都惊呆了!这可真是惊人的速度啊!小记者们也不甘落后,穿起消防服。消防服好重啊!小记者们走起路像小企鹅似的,一摇一摆地走。接着轮到背氧气瓶了,氧气瓶有六七斤重,一背感觉还蛮轻的。还戴着面具,教官帮我们把氧气打开,一股凉凉的风往我脸上吹,仿佛像空调风。

下午,小记者们每人都要体验7米高空攀爬。小记者们个个信心十足,争先第一个攀爬。都顺利地完成了体验任务。体验好的小记者们来到烟热模拟逃生区,这里面可真黑啊!伸手不见五指,就在里面爬,出来后手上全是黑一块,灰一块。

一天的体验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小记者们学到了很多本领,还认识了各种消防高喷车,消防艇......学到了各种自救方法。

国旗升降台根据滑轮滚动原理设计,主要由底座、旗杆、滑轮升降装置等组成。通过制作国旗升降台模型,可以直观的了解国旗升降台的基本外貌结构和升降原理。

热议美国制裁行为研究论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 经验 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 措施 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 文化 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 其它 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参考文献 [1] [美]卡特. 妖魔化中国是错误的[J ] . 纽约时报,1997 -08 - 10. [2] 黄硕风. 综合国力论[M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诵芬. 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M] . 长沙:湖南出版社,2007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其他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中美两国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点,在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有许多共性,同时中美两国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的分歧和矛盾。 关键词:中美关系 崛起 贸易 台湾问题 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逐渐增强,军费连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有的对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则视其为挑战和威胁;虽然中国一再表达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平静的对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更离不开美国,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它将会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呢?做为世界上的二号经济大国,最有潜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中国,他又将会如何发展对美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其走势。 经贸关系无疑是中美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市场潜力国家,同时中国也使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利益是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前进的保障。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以来,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发展尤为迅速。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在经贸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断增多增大。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对象,也是四化建设所需的外部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地。美国也亟需中国广大的市场、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资场所。中国的优质廉价商品每年为美国消费者节省成百亿美元的开支,为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起了积极作用。美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每年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的70%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投放在美国,为稳定美国的金融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重点和基础地位将不断增强,成为中美关系强有力的胶合剂和催化剂。同时中美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很多摩擦,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据美国方面的分析,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入世协议,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为防止我国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我国输美产品设限。美 国还可能会利用其国内立法破坏 WTO规则,与我纠缠。但制裁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双方贸易关系紧张,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应该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许多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使命”。这种“上帝选民”和“天赋使命”神话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竭力把自我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力图使种族文化、意识形态与美国不同的国家接受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将意识形态与之对立的共产主义视为最严重的威胁,积极推行“西化”图谋,对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更是倍加警惕与仇视。尽管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在执行“神圣的使命”时已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对台军售、中国制裁美国军工企业、奥巴马会见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又一次交锋。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他国干涉。诚然,中国的统一问题,本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务,但是,外交政策必须基于现实主义。无论承认与否,台湾问题受诸多国际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国。朝鲜南北双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南北最高领导人的会谈,但就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仅靠这样的努力显然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望扮演积极的角色。美国政府至今仍遵循一个中国政策,真诚邀请美国扮演积极角色,推动两岸最高领导人会谈,对于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抑制“台独势力”,有积极意义。虽然美国未必乐意见到大陆与台湾很快统一,但海峡两岸改善关系,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美国利益。中国需要与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认真务实的探讨,在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时,不仅考虑台湾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顾美国的利益。中国可以承诺,如果实现和平统一,整个台湾可以成为自由港,并允许美国在台湾租借军事基地,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台湾民众的恐惧心理,又让美国得到了较大利益,而最大的获益者仍将是中国。 中国必须承认并尊重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真正把美国当作友好合作伙伴。中国对美国所表现出的所谓“霸权主义”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批评,并努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给予一定的制约,但不要走得太远。美国现有的国际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国的国力和地位,对这样的国家,尤其在经济等领域颇受其惠的国家,应给予充分的承认和尊重。政策制订者应该清楚,在历史上,美国在西方列强中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血债(朝鲜战争没有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美国曾是制约日本和前苏联的最主要力量,而后两者曾是威胁中国的最大敌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中国诸多无私的援助。在中国改革开 放时代,中美的经济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中国人还应该看到,美国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权主义”时,也还往往遵循人类共同的良心和价值观,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与当年的日本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必须真诚地把美国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基于这样的立场,中国应该对美国在全球政策中的有关事物,如打击恐怖主义等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向准盟友关系靠拢。在两国关系中,还要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防止类似侦察机事件那样的事发生,或即使发生,能在机制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不演化为双方的对抗与冲突。 结语:中国和美国早已结束敌对关系,中美两国和平友好是大势所趋势,虽然在台海问题上,人权问题上,知识产权问题上,以及汇率问题上,中美两国的较量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美国虽尤其自私的一面,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但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的不容妥协,在人权问题上,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相信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灵活调整对台政策,在知识产权和人权问题上不断完善,这些矛盾反而会成为解决中国内部问题的动力。中国已经崛起,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对外,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不对他国产生威慑的大国,对内,它能够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 猜你感兴趣: 1.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2. 2017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3.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国际形势 4. 2017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5. 2017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1 论国际法中的经济制裁 在中文中,“制裁”的基本释义是“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而在英文中,sanction由法令、庄严的协定等含义发展出多种释义:一是从法律角度指为保证法律得到遵守而采取的手段,包括对于违反法律实行的各种惩罚和为了预防违法而采取的奖赏的形式;是从道德的角度指维护道德的约束力;三是从国际法或国际政治的角度指几个国家通常一致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迫使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停止违法活动或服从裁决,尤指采取不给贷款、限制双边贸易,或者采取武装干涉或封锁等 措施 。国际经济制裁一般是指一国或多国对另一国或多国所实行的一种经济惩罚,其实质是以制裁为手段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及 其它 目标。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地宣称,制裁是其推行外交政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国有时也以通过某些决议的形式迫使会员国参与集体制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据K·A·伊利沃特(K·A·Elliott)和G.C.哈夫波尔(G·C·Hufbauer)对1914年到1998年170件案例的分析,150多件发生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而在90年代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50多件。 通观战后国际经济制裁实例,可以得出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即战略禁运。禁止向被制裁国提供核武器、常规武器和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阻止高科技及其产品进入被制裁国;而在通常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禁运时,一般综合贸易禁运。对被制裁国实行进出口禁运以及资金与人员往来限制。此外还有专项贸易禁运。重点选择关于被制裁国国计民生的若干贸易项目进行禁运。被选择的项目通常是粮食和石油等。 国际经济制裁的特点 首先是强制性。在强度上经济制裁是介于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之间的一种手段。制裁方为达到目的,不会顾及被制裁方的感受。 其次是对抗性。制裁者在实施制裁的时候从不掩饰自己所要制裁的对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使得制裁者与被制裁者之间处于一种公开的对抗状态。 此外还有相关性。经济制裁是使双方利益均受损失的双刃剑,而且制裁还会影响到第三国的利益。经济关系越密切,所受的损失就越大。经济制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制裁难以成功,因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仅制裁国的公司有可能违背政府意旨而行事,而且制裁联盟的成员国也会各行其事,从而使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国际制裁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时间达到是对方屈服的目的。伊利沃特等对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经济制裁的成功率在不断下降,1938-1972年间,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达到制裁预定目标的为67%,1973-1990年则下降到22%,即使在90年代,经济制裁的成功率也只有大约1/4。在影响经济制裁效率的因素中,首要的是目标国所承受的经济成本。伊利沃特的统计发现,大多数成功的案例中,制裁所造成的成本超过目标国GDP的2%,而失败的案例中这一比例不到一半。 经济制裁的所造成的损失是要由民众来承担的。一般来说,经济制裁会造成民众的损失,导致民众对政府不满,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受制裁政府是民选政府的前提上的。假若被制裁的国家政权不是民选政权,那么制裁的效果值得推敲的。例如像朝鲜这样的国家,政府控制了全部的媒体,民众得到外部消息的唯一来源就是官方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作煽动,民众对所遭受苦难的痛苦情绪很容易就转化为对制裁方的仇恨。这样不仅达不到发动制裁的目的,反而使受制裁国的政权更加稳固。海湾战争后,联军对伊拉克的制裁一直延续到2003年,大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实力,从而为后来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但是制裁的最初目的——希望伊拉克人自己反抗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无疑是失败的。 经济制裁往往对制裁国自身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了迫使苏联撤离阿富汗,对苏联发动了粮食禁运,随后又发动了油气管道禁运。对苏联的粮食和油气管道禁运严重损害了美国农场主和工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利益,最后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美国后来不得不主动取消了这一制裁。当然这也和阿富汗战争的进程和国际形势的转变有关。美国七八十年代对伊朗和利比亚的资产冻结,既包括保存在美国本土的两国资产,还涉及到美国银行海外分公司及其附属机构中的资产。其实施不仅引起与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地的法律冲突,损害到该地的主权和金融界的利益,也损害了美国金融界的利益。 "从更广阔视野看,更重要和攸关美国国家利益的是,客户对美国银行服务能力的信心的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类顾客离开纽约或美国其他市场,到诸于伦敦这类被认为能够提供比较公平环境的外国市场"。据国际经济研究机构在1995年的 报告 称,制裁给美国公司造成的损失在150亿到190亿美元之间,并且影响到约20万工人的就业问题,其结果必然引起相关行业的不满。 至于民主国家之间,政治体制越发成熟,国家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会受到制裁的行为,更不用说去制裁别人了。 所以,有时候,往往制裁不一定给力,直接采用军事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方法 。随着地球上敢于公然进行独裁的国家越来越少,可以预见的是,制裁这种手段,离消失已经不远了。 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 一般说起来,国际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权采用经济制裁。二是制裁国在什么样的程度上有权使用经济制裁。前者系指国际经济制裁的程序性规定,后者即国际经济制裁的实质性规定。 国际上第一个涉及国际经济制裁的公约,是1919年巴黎和会结束时签订的《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联盟会员国不顾以仲裁解决争端的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它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它各会员国担任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Α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往来”。这就是说,第一,经济制裁是针对特定的战争行为,该行为一旦发生,其它会员国实行制裁的义务即自动产生;第二制裁是全面、彻底的,是“全面的经济制裁”;第三,不仅会员国,非会员国也得参加经济制裁,因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制裁”。 然而,如此严厉的经济制裁的法律规定不久便为国联大会一项关于“经济武器”的决议所取代。这项决议提出:破坏盟约的战争行为是否存在,由各会员国自己决定;国联行政院可对此提出咨询意见,但不能作出约束性的决定。这一修改,限制了国联行政院的权力,加强了各会员国的任意性,削弱了1935年对意大利经济制裁的力量,同时,也为此后单边国际经济制裁的根据留下了伏笔。 同多边制裁和全球性制裁的法律地位相比,单边经济制裁的法律地位则至今尚未明确。一方面,根据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个国家决定同另一个国家建立或断绝经济、贸易往来,纯属该国内政,系该国主权的体现,外界不得干预。西方有些国际法学者还找出前面提到过的国联决议来论证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他们提出,由于联合国的无能为力,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的任务已经落在各个成员国之上,而各国的主要工具就是经济制裁。 另一方面,国际上也有个趋势,主张对国际经济制裁加以限制。如联大1970年《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和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32条)就曾规定:任何国家均不得使用或鼓励使用经济、政治或任何它种措施强迫另一个国家,以取得该国主权权利行使上之屈从,并自该国获取任何种类之利益。但是,什么是“外国不得干预的主权行为”,什么是“迫使一主权权利行使之屈从”,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很难达成一致的定论。 目前的习惯国际法是,一国对另一国的经济制裁只要不牵涉军事行动或武装封锁,只要不牵涉它国的司法管辖权(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扩大对苏联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禁运范围后,美国就曾同英、法、西德等西欧国家就管辖权问题发生过争执),一般并不会引起别国的非议,当然也不会引起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92页 [2]牛津当代大辞典,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644页 [3]国际经济制裁的效率与外部性分析,武汉大学学报,第五十八卷,第三期 2005.3 [4]HAASS,R. N. Sanctioning Madness [J]. ForEign Affairs,1997,76. 国际经济法的论文参考论文篇2 浅析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主权基金 [摘要]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与国际合作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因此,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主权基金国际经济法法治环境 在2009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中。西方各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主权基金领域担负起大国的责任。2009年4月18日,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博鳌论坛“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分论坛演讲时称,主权财富基金是现存的不合理的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50年来的历史上看,主权财富基金在市场上没有不良记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力量。 主权基金(Sovereign Fund)又称主权财富基金,是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盈余等,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主权基金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模式,其投资方向不仅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也拓展到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主权基金的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新加坡、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巨额顺差常态化,而这些国家又不希望汇率上升过快,于是外汇储备急速膨胀;此外,以俄罗斯和海湾国家为代表的另一批新兴国家则直接受惠于全球化带来的能源需求激增,在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凭借国家对资源开发权力的拥有。也积聚了大量国家财富。这些国家具有政府主导的传统,市场运作下的理财工具又不完善,于是财富大量集中在主权基金手中。目前,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的参与者,其资金规模已经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市场影响力正不断增强。据统计,1990年全球主权基金的规模仅有约5亿美元;而2007年全球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主权基金,资金规模约2.8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基金规模高达90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拥有的主权基金规模也分别达到2000亿和1280亿美元。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双赢的角度考虑,主权财富基金的存在不应被视为一种威胁,只要各国努力规范其行为并改善其透明度和信誉,主权财富基金理应为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从国际经济法视野来看,主权基金对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主权基金是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直接体现。该原则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不受任何外来干涉。而主权基金本身就是一国对经济活动的自主决定权和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延伸,属于国家利益的范畴,一国政府对其主权基金享有完全的占有、管理和支配权。主权基金主要来源于属于国有资产的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是国家主权财富在现代国际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主权基金不仅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象征。更是保障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平等的参与和决策权,进而实现国际经济格局多元化的有力武器。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200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约为347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1900亿美元资产排名第八。2004年,具有主权基金背景的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在中美高科技贸易中相对弱势的地位,使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2008年6月,在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宣布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中,美方也明确表态:欢迎来自中国的主权基金,并将在修改投资法时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 其次,主权基金的积极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中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由于主权基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低风险,当资本市场面临崩溃危机时,投资者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需要定期支付红利,从而避免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套现。因此。主权基金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参与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稳定国际股票和债券市场。此外,主权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一元支配格局向欧亚国家和能源输 出国 共同参与的多元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国际经济法中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据美国财政部统计,仅2006年以主权基金为主体的跨国投资就使得美国资产净增加1.9兆美元,为社会提供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并对研发支出有13%的贡献。 最后,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主权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基金)约有7.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由政府投资的主权基金的竞争,各国的国有资产通过优化整合以后将以更加灵活的姿态投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中,这将使传统的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投资法律体系面临重大挑战。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美国近期酝酿修改投资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尽管主权基金的出现对国际经济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现阶段实现主权基金的法制化仍然面临着种种困境。首先,由于上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规模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普通的国际投资,在债券之外的市场往往会因流动性和交易量不足而难以对其充分吸纳,使得各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次,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立法缺乏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规定,使得主权基金的运作缺乏透明度,既没有准确披露是由谁控制着这些庞大的资本。也没有定期公布投资策略和资产报表等可靠信息,而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使得对主权基金进行信息披露 的法律规制处于事实上的缺位状态。最后,基于政治与国家安全等非商业因素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对主权基金背后的国家背景十分谨慎,导致主权基金缺少足够的商业性与运作独立性,容易引发投资保护主义,形成投资壁垒。近年来,美国国会腰斩迪拜港口公司收购美国港口。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未果以及华为收购3Com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HIUS)否决,都带有明显的投资保护主义色彩。 主权基金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公平互利的法治环境。目前,各国已经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和规范主权基金,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管理体制、具体运作和投资审查,提升主权基金运作的透明度。2007年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规定:在涉及主权基金投资时,授权CFlUS进行为期90天的调查。直至认定该投资不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2008年2月,在中铝收购力拓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也公布了6项法律原则,宣布将对政府控制的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上述立法试图通过对主权基金加大审查力度来规范主权基金的运作,这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也是其保护战略资产意愿的结果。相比之下,欧盟对主权基金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开放态度。为实现投资自由化的目标,2008年2月,欧盟宣布将出台主权基金行为准则,试图通过制定全球性的自律性规范来消除法律对主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限制。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建议,为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欧盟公司不被主权基金收购,欧盟应考虑实施“黄金股份”制度(即政府持有带有特定权利的股份。这种股份份额很小,通常为一股,但对公司重大战略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否决权),使政府对一些涉及重要敏感行业的外来投资拥有否决权。欧盟准备出台主权基金自律准则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制定旨在规范主权基金的行为指南。该组织已经明确要求新加坡、挪威和阿联酋等国为其主权基金制定详尽的披露标准,并开始推广挪威立法对主权基金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认为通过信息披露立法能够促使主权基金的规范运作,避免投资保护主义。 主权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而非政府的行政机关。套用行政模式势必压抑专业精神与商业 文化 ,导致类似于官僚组织的死板僵化,显然不利于其高效率运作。因此,应尽量避免对主权基金的行政干预,确保主权基金市场运营的自由度。例如,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实现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核心目标,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 另外,主权基金要想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员,还必须通过立法明确主权基金的商业性、专业性和独立性,打消被投资国的政治疑虑和阻挠。在投资法中,应明确主体投资应该交由外部基金,进行第三者管理,从而淡化政治色彩,建立多策略、多通道的投资组合,加强基金间的竞争。弥补主权基金自身在资源、人才、内部监控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金勇。黄继新,伦敦G2O峰会的“教堂”价值[N],商务周刊,2009-04-20。 [2]王志刚,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8。(4)。 [3]杨燕,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共石家 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IFSL:垒球主权财富基金增至3.9万亿美元[N],经济参考报,2009-03-04。 [5]刘婷婷,沙特预建世界最大主权基金[N],中华工商时报,2007-12-25。 猜你喜欢: 1.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2.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参考 3. 国际经济法论文免费范文 4. 国际经济法毕业论文 5. 国际经济法相关论文范文

美国又出来搞事情了,这次是伊朗的武器禁运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国之间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唇枪舌战,当然了,聪明的人已经知道了结果,欧洲以英国,法国,德国,为首的亲美派自然是要站在美国这一边的。都是提倡延长伊朗武器禁运的时间。

目前美方表示还得到了沙特,阿联酋等国家支持,看似美国胜券在握。就在最近的联合国上,美国还想得理不饶人继续对伊朗全面制裁,这时候中国,俄罗斯,伊朗,法国都站出来表示抗议。

根据媒体报到,美国在会议上表示,一旦取消了武器禁运,伊朗就会成为一个流氓的武器进口商,因此必须全力阻止。 我们不禁要问了,美国为什么要这样不遗余力的去制裁伊朗呢?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的几点。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如此制裁伊朗,明显就是要把伊朗整死,同时借此来打击中俄两国,这一招不可谓不妙。

一、美国的利益集团简述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和权力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反映,是公民参政的一个渠道。它们无所不在,对美国现实政治和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有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说,对各种问题的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做出的。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杜鲁门给利益集团下了一个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定义:“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向社会其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通过和向政府的任何机构提出其要求,它就变成一个政治性利益集团。”①早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利益集团曾对中美关系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二战结束后,在美利益集团的活动下,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为日后的中美关系埋下了阴影。冷战时期,美国国内支持行政当局推行更为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政策,因为战略安全决定一切的外交政策容易占居主导地位,人权和贸易都可以附属于战略上的考虑。行政当局也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由,牢牢把握对外政策的主导权,对外决策相对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圈子内。与此相适应,利益集团介入对外政策制订的机会就少,影响力也小。这种局面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后冷战时期,美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更趋于灵活,不像过去那样被安全战略利益所左右。国会、利益集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行政当局的决策很少提出异议,而是各种利益群体都试图对美国对外政策施加影响,行政当局已经难以像过去那样主导对外政策,国会在对外决策方面日趋活跃。参众两院的权力架构非常分散,这就给利益集团施加影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就是近年来利益集团不断介入美国对华政策并且影响明显上升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美国对外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安全利益依旧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经济利益、民主和人权在美国对外政策的日程上被摆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经贸往来、环境保护问题在国家关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内一些人或集团的利益,由此使得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与安全问题相比,利益集团在这些问题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二、劳联—产联促使人民币升值案例分析劳联—产联(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简称AFL-CIO)是美国最大的劳工运动组织,在美国政治和外交中代表了劳工的利益。但在美对华政策方面,劳联—产联与人权组织、环保组织一样,一贯是反华的“急先锋”。自新政以来劳联—产联支持民权立法,有时也支持政治改革,例如劳联—产联支持由联邦政府提供联邦选举的竞选费。同时,劳联—产联一直是民主党的主要支持者。在对外政策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会的立场更加偏右。在冷战中,劳联—产联积极追随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国际公会运动中反苏、反共,有“小国务院”之称。劳联—产联前主席乔治·米尼一贯敌视中国,曾参与“院外援华(台湾)”活动。(一) 劳联—产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施加影响的过程2002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之后的调整期,为衰退的阴影所笼罩,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元从2002年起开始持续贬值,为的是能有助于美国制造商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减缓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由于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美元贬值的效果不明显,美国为此要求中国放弃固定汇率制,实现人民币自由浮动,这对人民币形成了升值压力。而中国从2000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更是加剧了这种压力。劳联—产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缓解美中贸易逆差对美国国内制造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代表工人利益的劳联—产联不惜与他们的“死对头”——全国制造商协会合作,对美国国会和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2003年,在全国制造商协会和劳联—产联的宣传下,美国国内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不断升温,美国政府受到很大的压力。2003年9月底,劳联—产联公共政策部助理主任李西娅(TheaM. Lee)于9月25日及10月21日分别在国会“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及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作证,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达40%以促进出口的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要求中国政府停止同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并停止聚集美元外汇。②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陡然增加,布什政府特别是美国财政部以及贸易代表处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0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劳联—产联宣布支持正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克里,使布什的选票压力明显增加。2004年9月9日, 劳联—产联表示“受够了布什行政当局在人民币问题上的无所作为”,带领由23 家工业、农业公司和工会组成的“中国货币联盟”(China Currency Coalition,简称CCC),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份长达200页的文件, 要求美国政府根据1974年美国国内贸易法条款对中国是否操控货币进行301调查,并实施制裁。③2005年,CCC从二月开始了一系列的游说活动。在劳联—产联的压力和影响下,国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提案被接连提出来。参议院提出的《中国自由贸易法案》,众议院提出的《2005年中国货币法案》,参众两院提出的《停止海外补贴法案》都得到了CCC的支持。为了缓解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升值2.1%,实行一揽子货币为基础的“爬行盯住”浮动汇率制。中美之间人民币汇率之争由于劳联—产联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化。劳联—产联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促使美国政府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压,一是为了保护制造业工人的工作,另一个也是为了在“夕阳工业”不断衰落的情况下,加强其政治影响力,为其自身的发展加铸筹码的需要。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劳联—产联以及其它相关利益集团会继续施压,国会议员也将继续以提案的形式保持对美国政府的压力。(二) 劳联—产联在促使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影响第一,积极并有策略的行动。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劳联—产联组织联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声明,到国会作证,与议员及政府官员会谈,活动非常积极。其中,联盟战略是90年代后美国利益集团游说方式中常用的有效手段,能增强利益集团游说力量,不同性质乃至对立的集团间的结盟更是如此。分别代表自由贸易以及保护主义立场的全国制造商协会与劳联—产联共同对人民币问题施加压力,更能获得广泛的支持。第二,传递清晰的信息。这是游说成功的先决条件。游说人民币升值的各利益集团不断地在新闻发布会上,在报告中,在国会听证会上重复传递着几乎同样的信息:人民币被低估40%,这是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变相补贴,只有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减少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改善美国制造商同中国商品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境地,最终挽救美国制造业滑坡,减少工作流失。这样,国会、政府以及大众、媒体都能清楚了解他们的主张。第三,向决策者提供雄辩的政策建议的同时,也要表明自己代表的是关键地区选民的观点和利益,忽视这样一个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可能会让决策者处于不利境地。劳联—产联提出了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在WTO提起诉讼以及提起301申诉等不少政策建议,在每次国会作证时都强调自己所代表的公司以及工人的广泛性,并通过组建联盟动员更多的力量,向议员以及政府官员施加压力,使其重视自己代表的力量。第四,时机的重要性劳联—产联选择在美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对华贸易赤字扩大,美国制造业衰退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美国官方提出希望人民币实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这样一种恰当的时候,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很容易在大众中引起共鸣,吸引媒体的关注,进而对国会和政府形成压力。三、几点思考美国对华政策往往是代表不同利益的集团博弈的结果,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变化往往导致美国对华政策的波动和变化。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竞争与力量消长和变化,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美国对华政策的左右摇摆。由于缺乏占绝对优势的利益集团和压倒性的利益目标,总统和国会在不同利益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就得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制约着美国对华政策的上限和下限,也证明了所谓“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的说法。劳联—产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受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所推动。劳联—产联的主力军是蓝领阶层,其规模伴随着“夕阳工业”的衰弱不断缩小,有组织的劳工比例在下降,其影响力在减弱,但劳联—产联仍是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是美国政治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常会与其他反华势力联合,形成强大的力量,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仍将发挥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对劳联—产联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忽视。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和民主党都面临选票压力,此时正是利益集团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作为劳联—产联一贯的支持对象,民主党候选人在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等一系列问题上可能会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而共和党候选人为了争取选票,也将会在这些问题上考虑他们的意见,中美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按目前的形势来看,民主党当选的呼声很高,明年若由民主党人上台执政,劳联—产联以及其他一些反华利益集团将会在人权、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对国会和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中美关系的摩擦可能会加大。

  • 索引序列
  • 美国科技体制研究论文
  • 美国和中国政体研究论文
  • 美国霸权体系研究论文
  • 科技小制作国旗升降台研究论文
  • 热议美国制裁行为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