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经济条件变好,把人才引进的薪水加高,自然会有人想来。
经过艰苦奋战,我们终于消除绝对贫困,但乡村振兴并未止步, 如今,种地不挣钱的日子 也 翻篇了,曾抛荒的土地 重现人迹 ,越来越多农民返乡就近择业创业,曾 经的 贫困山村 现在随处 可见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渡期政策中,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关键仍是人才。
农村要发展好,离不开好班子和好带头人。 重庆 云安村党支部书记张大富,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自从走出山村到外面 学习锻炼回来后,他积极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建起生态猪场,年产值超400万元;“粉黛脆李”管护上了新技术,长势良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让能人多起来、干部强起来,就能更好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如何团结好群众、落实好政策、发展好产业,对于农村党员干部来说,是一道关键考题。 近年来,乡镇干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育等方式,带动村里党员干部及时“充电”,准确掌握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升他们理解政策、找准产业的能力。选用好干部、培养好干部,让一批为民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才能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为有意愿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搭建平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愿意返乡创业、投身农村的人越来越多,但 经过调查,也有 很多人不知道能不能回、怎么回、跟谁表达‘回乡’的愿望。为此,一些地方邀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回乡座谈,介绍政策条件和创业环境 的做 法,让不少人深受鼓舞。人才有意愿,政策更要有诚意。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必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有作为。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在促进担当作为上做好“加减法”。 一方面,做好完善激励机制的“加法”。 如 重庆结合“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编制落实规划,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质提速,部分收益可按比例作为负责人的奖励绩效,合理合法增加村干部收入,增强他们把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动力。另一方面, 也要 做好深化基层减负的“减法”。如尽可能剥离一些不属于村两委的职能事务 和 工作要求,让村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投身田间地头、抓好产业发展。 不仅要 选好人才、育好人才,更要用好人才。提供完善的政策软环境,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好氛围,才能真正激发人才活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好态势,我们就一定能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展现新作为、再创新佳绩。
( 1055字 )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2日 05 版)
文章来源: HYPERLINK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1012/c40531-32250711.html"
思维分析
开篇: 背景引入,现状分析,得出结论是“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关键仍是人才”。
文章结构可 参照下图:
结尾: 总结结果的作用,展望未来。
这个就是看你村子的发展前景和你村子的经济实力
引进人才只起到“输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具有“造血”功能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要完善相应的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不断改善农村基本条件。与城市生活中“互联网”和“共享生活”的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相比,农村条件仍然相差甚远。但是,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条件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工程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吸引人才返乡,为人才储备提供保障。
2.给人才相应的发挥空间。大多数人认为没有未来,也没有回到农村的地方,这导致更多的人想留在城市里寻求发展,导致农村缺乏人才。因此,人们应该尽最大努力给他们空间,释放他们的才能,让农村人才在农村振兴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归属感,让他们留下来,让更多的人愿意来。
3.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福利待遇。合理合规提高工资,注重从乡镇事业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困难边远地区补贴等政策。解决农村人才的后顾之忧。推进农村人才振兴,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促进相结合、人才服务与情报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内生的强制性体系,探索多种农村人才服务模式,构建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
除支持市场主体下乡创业外,还应结合规范、激励和考核措施,制定鼓励专业人才和党政人才下乡服务的政策。企业事业单位为农村提供专业人才服务,应当与职称评定、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挂钩。支持离职创业和带薪兼职。对于在农村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与干部交流、职务晋升、工资变动、体检和休假挂钩,要特别注意提拔在基层一线和困难地区受训成长的干部。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本文首先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说明,引出探讨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其次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给出了一些有利于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改革的对策。希望本文能够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和建议。
引 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创造利益的主要动力在于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积极程度,因此,激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以企业的发展为根本的职业价值观成为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改革,但对于员工管理的改革始终是不彻底的,这导致员工激励中出现各种问题,解决员工激励问题是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励机制概述
1、1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心理学的激励理论。最早的激励理论重视利益对员工的影响作用,认为使用经济利益来激励员工是十分有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激励被认为“失效”,美国管理学教授提出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激励原则,即将人的社会性作为激励的作用点,满足员工的社会需要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1、2 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有效的激励能够使企业的凝聚力更强,激励机制发挥作用之后,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会体现出十分一致的发展趋势,职业价值观的一致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凝聚力的增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实力快速增长,企业员工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能够努力工作,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利益形成的更快,有利于企业资本积累;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文化快速建立起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激励机制的作用正是使企业所有员工的职业态度达到统一,统一的职业态度会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更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也会更加顺利。
1、3 研究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对企业管理加以重视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管理理念落后,在管理方法上也存在缺陷,单纯认为靠企业制度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去约束和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是不切实际的,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激励手段,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转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的途径,在企业管理中使用激励理论,将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2、1 激励观念落后
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观念相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制度限制,企业结构相对冗繁,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企业改革中难以大展手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实际管理存在政企不分的状况,实际管理企业的并不是专业的企业管理者,这使得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得不到科学的解决。目前很多国企的激励观念还停留在“员工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奉献”的角度,这与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建设有很大的出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佳也不足为奇。
2、2 激励方法单一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中的激励方式选择是十分单一的,主要以物质为主要的激励条件,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所承认的激励理论中满足员工需要是主要的激励原则,但是员工的需要被限定在物质条件的满足上。因此,选择多种激励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3 激励效果不佳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整个企业将表现出来人人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踏实做事,整个企业会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员工工作状态是相对散漫的,人浮于事的情况很多,可见激励机制的效果不佳。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激励机制的使用并没有影响到员工的职业态度,管理者对员工经过激励之后的变化没有进一步强化,使得激励的反馈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3、改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
3、1 采取合适的激励形式对员工进行激励
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只要企业能够给予员工在某种需要上的满足感,员工就会在工作上有动力。纵观我国现代的社会发展,“赚钱”仍旧是每个企业员工的最主要信念,因此,只要企业能够给员工符合他们劳动价值的经济报酬,员工就会在工作动力方面有所增加。丰厚的经济报酬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及公司的各种福利待遇往往会使员工对工作有多留恋,也会成为企业吸纳新员工的一张大牌,这正是内容型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过程型激励理论重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管理者应该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作为重点。根据员工自身的条件、了解员工对职业的规划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根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职位安排,帮助员工实现工作价值,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也是员工与企业建立情感的有效方式;对员工的考评应该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全从企业获利的角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会使员工觉得自己作更像是“机器”,而源于员工自身的考评标准则会使员工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有效的精神激励的手段。
3、2 重视对激励的强化过程
无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还是强化理论,都重视企业提供给员工的“管理条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过程型激励理论中表现为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公平”的职业环境,在强化理论中表现为合理的企业环境使员工对激励产生正向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使激励的效果加以强化。例如,企业按照员工的实际能力安排职位,而不按照入职的早晚和年龄的长幼或关系的亲疏来分配职位,这样就给了员工一个较为公平的工作环境,也使员工在竞争更高的职位过程中不受到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可靠的、公正的、严格的管理者的委任和合理的企业制度的制定是保证职业环境公平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员工才能感受到激励对自身职业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无论对员工进行管理还是对企业制度进行制定,都应该建立在合理、细化的掌握企业员工的心理、需要、能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管理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管理才能使每个员工认同和佩服。
有些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以员工的整体情况为标准,而是以领导层或者以优秀员工、特殊员工为标准,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大部分员工觉得“不公平”、“不信任”,在这种条件下,无论企业即便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员工也会因为对管理环境的排斥而将物质激励视为对“不公平”的补偿,而不将其当做接受激励的结果。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结果使员工的情感反应是负向的,激励并没有被强化反而被弱化了。因此,无论使用何种激励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符合员工实际、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加公平,才能使激励行为更加有效。
3、3 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而提高激励效果
工作不但是员工生存的一个必要的手段,而且也是员工自我实现的一个载体,为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增强员工工作的热情,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不断努力。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其一,创设优美的环境。员工工作的环境若是狭小、阴暗、紧密的话,会使其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样就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相反若是在明亮、分明、宽阔的环境中工作的话,员工就会心里舒适,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其二,积极向上的氛围。企业的氛围和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关系,领导者若是能有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的话,则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也已爆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此外,领导者还需要注重和员工之间的交流,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鼓励,使其对自己的付出享受到满足,这样就会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使其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其三,尊重员工。现在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平等,随着思想、信息等方面的逐渐开放,沟通或是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为此,领导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来与员工进行交流,不能依靠权威足以来进行管理,而应该靠着自身的魅力来统摄员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企业的言论通道,为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言论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还存在种种问题,而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是有必要进行改善的。选择多种激励理论、采用多种激励方法、重视激励效果反馈,会使激励机制成为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在激励机制的运作中,主要以资金、福利、工资等物质手段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入,激励机制在各个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套适合企业本身的激励机制是关乎企业前途的重要的举措。
一、激励机制的作用
1、激励机制是员工潜在能力的激发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中每个员工加在一起的竞争力之间的竞争。英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者曾对企业的员工做过一项实验。实验表明在企业中工作的以时间为准的员工只在工作中投入了其%30的注意力和努力,而以实际工作件数计算工资的工作者则能投入其%80以上的注意力和努力。这项实验充分说明了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激励机制是员工素质的把关口。员工在企业中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工资,得到企业的认可与尊重。而激励机制给员工最直接的工作目的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所以,激励机制鼓励着员工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断前进的企业所抛弃。激励机制给了员工学习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是企业凝聚力的凝聚剂。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凝聚力才能保证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为企业的大局着想,那么一个企业无异于一盘散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就会毫无竞争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所有企业的员工都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就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1、员工升迁机制不健全。对于员工来说最好的鼓励就是给那些工作优秀的员工一个晋升的机会。晋升对于员工来说不仅仅是企业对于个人的认可,更是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的融合。但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升迁机制不健全,员工没有得到平等的晋升机会,让有能力的工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这些现象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不利的表现,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不但要在工作方面上有效建立,而且还要落实和贯彻到员工的精神层次上,充分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也是企业取得更好发展的保障和关键因素。企业要时刻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基本状况,在员工遇到困难时,及时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并且鼓励员工走出困境,这样才能帮助员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3、培训与发展的关键性。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工作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推进企业的发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必须要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工作,促进员工能够自觉和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只是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经济状况,才会严重发生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运行或者倒闭,所以对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方面,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4、建立健全的薪酬发放制度和标准。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自身利益,明确掌握员工的自身需要。每一位员工最关心的是薪资待遇问题,因为职位和部门之间的不同,所以员工的薪资待遇也是不同的,为了防止各员工之间产生误会和疑问,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还需要保证薪酬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发放标准,有效地防止员工之间发生关于薪资待遇的矛盾。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制度及策略
1、保障晋升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性。企业在培训员工和晋升方面,需要保证晋升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在晋升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和高度的透明性,一般都经过公开的笔试、考核实践技能、面试等一系列程序,最终选取出最优秀的人员。坚决抵制那些利用自身的关系进入到企业的员工,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和方案,明确规定培训的目标,合理的分配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才能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员工晋升方面,不但要做到上述所讲到的各方面工作,而且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建立出最合理最公平的竞争制度,激励员工积极上进,整体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每一个企业都会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文化管理过程中,不断改善和建立员工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建立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取得更好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是管理和约束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重要方式,唯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能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公平合理的特点,引导员工建立自我批评、自我管理、自我进步等工作理念,为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3、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明确建立合理、适当的工作目标,引导员工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和追求。除了薪酬目标之外,国有企业应该重视引导员工对责任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已经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迈进。国有企业不但要在制度上激励员工选择继续深造和进修,而且还要定期开展各方面培训活动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从而才能真正满足员工追求自身目标的需求。当员工实现个人目标时,他们就会主动和自觉地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状况,因而也会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职责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另外,国有企业需要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国有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很关键,唯有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同时也能留住优秀人才。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重视培养与激励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尽一切努力为其创造出和谐向上、舒适宽松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将优秀人才的内在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因而他们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最大力量。
4、薪资待遇合理分配。首先建立合理、完善的薪资待遇体系,保证薪资的公平分配和及时发放,实现员工的薪资待遇与工作时间的合理对接,并且要充分保障薪酬制度方面具备公开性和透明性,要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资待遇特点。另外,可以建立积分制和淘汰制的工作制度,刺激员工对待工作的认真性和积极性,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其次,在分配员工福利项目方面上,要做到合理分配和落实到位,确保员工的各项奖金和各种假期都能及时发放和及时落实,鼓励员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
总体来讲,国有企业在制度规章方面上,要建立健全各方面奖惩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及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所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各方面工作应该全面贯彻和落实,同时也需要得到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重要的约束机制,具有其他机制所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是具有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发挥最大价值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使企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笔者将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激励理论是出于对人的自我信任提出的,它认为人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人的动机则是出于对需求的追求,由此可见,激励实际上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其内在动力,这种动力通常表现出热情的情绪。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取决于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激励理论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取得预期效果。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通过试验调查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所谓保健因素是指能够对员工身体健康存在促进作用的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低于员工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当员工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形成中性状态。而那些能够带来积极态度和满意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
1、激励机制的简单化和物质激励的矛盾
很多国有企业在对激励机制的理解上存在失误,从而出现对激励机制的简单化现象,有些企业甚至直接将激励和金钱画上了等号。有些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资和奖金上下足了功夫,严重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没有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最终的结果往往没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由于没有对员工的真正关心和激励造成员工更多的不满,得不偿失。出现这种情况的另一原因是企业在奖金和工资的发放上常常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长短而非工作业绩来看,致使那些原本积极性较高的员工出现不满,最终达不到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另外有些企业对员工的精神需求体现出更多的关怀和激励,否定了物质的作用,使得很多想要实质性奖励的员工得不到激励。如何处理好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这对矛盾,是国有企业在对激励机制进行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2、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的表面化
很多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中建立起了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在实际的激励实施上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导致照搬其他企业的激励机制而不是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此外,绩效考核作为国有企业进行激励的重要措施,经过这多年的改革已经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制度,却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相关考核人员的懈怠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为激励机制提供科学公平的参考和依据。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途径
1、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
国有企业经营者要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实现最大激励效果。这要求企业经营对企业员工加强了解,通过对员工的了解来确定员工占据主导的需求面,在进行激励时尽可能满足。在物质激励中改变原有的增加基本薪金和奖金形式,适当的加入股票、股票期权等经济奖励方式。财务管理者作为中间人,一方面要协助做好决策者的决策内容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到能否满足员工需求,务必要统筹全局,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安排好,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2、完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为保障激励机制的公平合理性,企业务必建立起成熟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绩效考核标准,绩效的清楚记录能够促使财务主体形成积极主动地工作意识,尽心尽力的履行其职责,改变原来力不从心的工作状态。另委派财务总监进行监督,为了避免在进行绩效考核中出现不合理的甚至卖人情的疏漏,财务总监要积极代表企业出资人的利益,既要保证出资人对激励机制的监管,同时要提高激励机制的完备性,从而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国有企业要积极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使企业员工树立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理念,薪资待遇和激励奖励做到因人而异,以培养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潜能。首先,奖励与部门工作业绩和质量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性意识,强化团队精神。第二,企业要优待人才,在不违背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工资待遇向优秀者倾斜。第三以岗定薪,在保证基础工资的前提下,对某些较冷门的、危险性较大的、技术要求高的岗位适当的增加工资,并且在员工激励时着重体现,保持其积极的工作态度。第四,激励机制和惩罚并存,通过奖罚并举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改变员工懒散懈怠现状。
四、总结
综上所述,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都离不开良好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仅在于其对员工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内部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满足优秀员工的精神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力性,使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心,以强化国有经济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新秩序的能力和实力。
员工激励机制探究论文
就企业而言,激励机制是企业为有效激励员工而建立的一套有机的激励制度和措施的集合,看看下面的员工激励机制探究论文吧!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员工激励机制的内涵,分析了供水企业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员工激励机制的原则,提出构建现代供水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策略及实施注意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水企业 员工 激励 机制
大批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入我国,加剧了市场竞争,尤其是人力资源竞争。供水企业虽然属于资源型国有企业,但同样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目前,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思想起步较晚,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方面尚有欠缺,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人才流失与不能有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及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是现代供水企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内涵及供水企业现行员工激励机制现状
它包括目标激励体系、工资福利激励体系、企业文化激励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及相关制度体系等。其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系统的制度建设,对员工的各种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推动员工沿着组织期待的方向作出持久的努力。同时,通过系统、持续不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强化和塑造,使员工产生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将组织目标真正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
近年来,绝大多数供水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激励机制的建设并未真正在深层次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第一,分配制度基本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模式,经营成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没有真正挂起钩来,从总体上看仍是一种保障型而非激励型的工资制度;第二,缺乏严格而系统的绩效考评体系,薪酬没有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第三,激励形式单一,过分依赖物质激励,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手段。第四,员工缺乏再培训,缺乏对企业广泛的认同感等。
二、建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原则
(一)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组织与员工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往往存在矛盾,所以,目标设计不仅要充分体现组织目标的要求,而且还要注重员工的个人目标取向,使企业与员工的目标一致。
(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与其他企业相比,供水企业肩负着更多的社会义务,这决定了供水企业员工应具有更高的行为动机和社会使命感,精神激励应成为企业的鲜明特征,要想在更高的层次调动员工积极性,需合理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运用目标奖励、荣誉奖励、参与奖励等精神奖励。
(三)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补充
过于偏重长期激励或短期激励,最终都会降低企业现实生产效率,企业可以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融合在一起,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企业可适当提高短期物质激励的实际支付,实现短期激励的实效化。
(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约束和激励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包括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和严格规范的业绩考核制度等。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构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策略
(一)制定激励性的员工薪酬制度,实现报酬激励
合理的薪酬体系具有明显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对薪酬差别的关心程度要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这说明,企业的薪酬体系要具有激励性,就必须保证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即企业的薪酬水平与本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当,企业按员工的贡献定薪酬。第二,企业设计薪酬体系时要保持固定部分的比例,使员工产生一定的职业安全感,同时适当拉开薪酬层次。岗位工资制较适用于供水企业一般员工,较全面考虑了员工对企业的投入,加大了薪资结构中“活工资”部分解决了职工薪酬水平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工资水平不反映劳动差别等问题。第三,薪酬与绩效挂钩,绩效薪酬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如企业可以根据经济效益设立奖励基金,按员工的贡献和考核结果发放。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考核激励
绩效考评是在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以及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在任职期内的总体表现进行考核,确保员工工作结果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供水企业绩效考核不能只局限于德能勤绩等简单的定性指标,而应建立一种能量化、测量、易于操作的综合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职责履行程度、业绩表现、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相关因素的考核。考评者由单一性向多维度转变,从多个角度对员工进行评价。考核技术要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应用模糊数学和排序方法将定性的考核结果进行定量化处理。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中要遵循PDCA循环改进完善绩效管理。
(三)建立员工发展体系,实现发展激励
员工发展体系包括员工培训、员工素质架构分析、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企业要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管理制度,进行严谨的员工需求分析,根据汇总的员工培训计划进行总体协调与实施。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位设定和发展途径,企业基于员工个人兴趣、技能、潜质作出员工发展规划和设计,如运用“教练型”的领导方式帮助员工纠正偏差;运用开发性训练科目不断增强员工的知识技能;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环境满足员工终身学习的需求。
(四)塑造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实现精神激励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企业之星”评选活动,把在服务、创新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评选为“企业之星”,员工将会把获得这份荣誉作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进取,逐步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精神振奋、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发挥出其他管理制度无法比拟的激励力量。
(五)提供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实行政治激励
建立和实施合理化建议制度,鼓励员工从供水设施运营维护、水质监控管理、水厂设施优化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经过实际应用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据贡献大小实行奖励。企业内重大性的决策以及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交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讨论的提案付诸实施。
(六)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实现情感激励
通过多种途径扩展情感激励的范围,如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合作,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当中;提供带薪休假等福利,为员工身心调整提供便利,帮助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里更高效地工作;加强与员工双向沟通缩短双方距离;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来增进彼此的情感。
四、实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励要有针对性和差别性
由于个体差异,激励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员工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激励群波斯顿模型较贴切地反映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分类,它根据每个员工的利益期望、工作经历、等分类标准将员工分为新星群、骨干群、老黄牛群和问题群。企业在根据员工的需求及其变化来调整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时可以借助该模型。
以一间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2岁,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占40%的大型供水企业为例,企业以新星群为主,他们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比较高,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结合企业实际,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要求的发展道路,力求使新星群向骨干群转化,保持他们的进取精神。企业对骨干群的激励要保持长期与稳定,降低他们向老黄牛群转化的速度,同时要注重问题群的关注、培养和激励,使他们向新星、骨干群转化。这样最终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
(二)营造公平公正的实施环境
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企业要在广泛征求职工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些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尤其是在非物质激励中,企业要系统地搜集、分析与非物质激励相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将非物质激励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三)适度使用激励的正反两个方面
对于任何激励机制而言,都具有奖励和惩罚两种对立统一的基本强化手段。企业应该完善内部奖惩制度,在实施积极奖励的同时,还必须辅以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将员工行为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两者相结合,才会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五、结论
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现代供水企业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先进优秀的经验,运用好员工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休戚相关的利益感,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的供水环境,必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兆铭.企业绩效与激励机制:战略的观点.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第1版).2005.3:30-39.
[2]杨和茂,高效激励:打造常青企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81.
[3]袁宜斌.国企人力资源激励的探讨.包钢科技.2004(5):6.
员工激励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一项重要工作,激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激励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将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重视起来!通过合理设置薪酬管理制度以及薪酬激励方式,更好地满足职工的需求,让职工所得到的薪酬与付出的劳动相符,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薪酬激励
近些年来,笔者在对一些事业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薪酬激励 方法 不科学等,造成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存在的弊端
薪酬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必须将其重视起来,而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下,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然而,从大量的实践调查中却发现,当前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影响到薪酬管理的质量,甚至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存在的弊端分析如下!
(一)薪酬管理过于职务化
薪酬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则必须科学地进行薪酬管理以及薪酬激励![1]一般情况下,薪酬管理应与薪酬激励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出激励的作用,这样才能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而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过于职务化,过度地注重学历资历"职务职称,新 入职 的职工如何努力都没有职称高"资历老职工的薪酬高,在这种情况下薪酬也将呈现出身份象征性,使得新入职的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职工整体工作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薪酬管理缺乏激励性
薪酬管理工作主要根据职工的职能"工作性质"岗位等进行薪酬的分配,而且,薪酬分配的模式应逐级审查之后,才能将薪酬工资分配到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再由财务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分配相应的薪酬![2]然而,就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薪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工资分配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职工在没有工资增长利益的驱动下,使得职工工作长期处在消极的状态"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工作不认真,做事考虑的不够全面,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不高!
(三)薪酬激励方式不够科学
薪酬激励应充分体现出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作用,而且,应从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职工的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职工实施物质结算![3]另外,事业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适当地增加职工的规模化培训,根据职工的专业技能分配相应的岗位,并根据职工在岗位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薪资以及奖励,从而对职工起到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方式存在很多不合理地方,如,职工经常会遭受到不公平的工资待遇"一些老职工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等,不仅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内部矛盾,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完善 措施
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弊端,进而会出现不公平问题,尤其是薪资方面,经常出现职工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打消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
(一)实施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制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薪酬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未能将薪酬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到薪酬管理的效率,也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实施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制度![4]首先,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应打破传统分配的约束,逐渐从原有的职务化转变成劳务化,根据职工的工作量分配相应的薪酬,使职工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样才能使职工的心理平衡,消除一些消极的因素,切实有效地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事业单位的年轻才干来说,在这种环境下更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活跃思维;而且,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能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气氛更加活跃,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其次,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方面,除了职工应得的工资之外,还有一些补贴,主要包括交通补贴"特殊贡献补贴"室外高温补贴"出差补贴等;事业单位应根据职工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补贴,这样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将其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其次,应完善事业单位职工福利政策,如,医疗 保险 "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工作任务"所完成的工作量等方面的统计,根据这些统计数据为职工缴纳相应的保险,充分体现出事业单位人性化管理!另外,事业单位还应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以及补贴工资种类,以此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重视职工考核,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如果薪酬管理不合理,将无法发挥出薪酬激励的作用,从而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现象是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应对薪酬管理进行合理的改革,重视职工的考核,充分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5]首先,在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中应重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来有效衡量职工的工作情况,并分配相应的薪酬数量,使职工能够得到应有的薪酬回报,对职工的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职工的工作量"工作日考勤等!其次,职工的薪资应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对于一些超额完成上级部门指派的任务,相关领导应给职工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励职工,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如果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一些职工人员出现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以及工作中出现大纰漏而导致事业单位出现经济损失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单位的 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有效的惩戒,从而对职工的工作态度起到很好的鞭策作用,进一步确保职工工作的质量,提升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三)采取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方式不合理,使得事业单位经常出现内部矛盾,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首先,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应实施差异化管理,应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来分配相应的薪酬;这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多种岗位薪酬激励机制,将其应用到相应的岗位中,对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这种薪酬激励方式下,对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工作应结合实际的岗位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将薪酬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应明确不同岗位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不同的职责,在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工所获取的报酬也必然是不同的;一个做后勤清洁的保洁员和一个进行人事管理的部门经理在所获得的薪酬方面应该是有很大差距的,只有达到这样的差距效果,事业单位制定的薪资制度才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事业单位要参照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指导价位,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再次,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之下,薪酬激励方式也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满足当今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应加强对职工的监督,了解职工的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薪酬管理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将薪酬的激励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6]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事业单位的的薪酬管理工作也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对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的探讨,作者主要对当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几方面改进的措施,如,实施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式等,希望能够有益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卓贤$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科教导刊:中旬刊
[2]王晓燕$浅析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3]石雪清$浅析中国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
[4]李旭晔,陈旭辉,王新永,徐亮,韩军,雷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5]宾海鹰,项新,黄典胜,施燕春,冯振伟,何坤,陆玲娜,李洁,黄振华$现行事业单位薪酬制度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市场论坛
摘要:员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参与者,因此,企业在管理中需要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离不开 企业 文化 的发展以及一些良好的经营理念,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理念也能够促进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采取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应用
一、企业管理中应用日的主要关键是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好坏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有没有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从各个角度来看,采用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工作更有激情,从而使效果更加明显。如果只是靠死工资的话,没有办法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说,如果企业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应该实行非常标准的保质保量的激励机制政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对未来满怀信心,希望能够得到企业重视,实现自身价值。企业激励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前景。同时企业的激励机制还能和企业的发展目标配合,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助力,提高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的应用过程中,采用最为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各种考核,更好的贯彻此政策的应用理念,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结合,从而贯穿此管理内容。
二、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需要具备完善的制度保证
企业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虽然有的企业并没有针对激励机制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也不完善,企业管理者往往是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奖励、惩罚企业员工,而且通常对于惩罚更加看重,并没有特别重视奖励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奖惩标准也不统一。比如员工加班的问题并未配置相关的工资激励制度,加班的费用非常少,这样很难有效确保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有的企业制定了一定的激励制度,然而相对于惩罚条款而言,奖励条款少之又少,导致大多数工作人员处于一种高度紧张、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这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工作效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2.企业在激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企业进行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在目前的企业激励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在进行考核时,一些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的人员进行管理,不能达到良好的绩效考核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之间的和睦,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一些企业在奖惩过程中,奖励的少,惩罚的多,这样很容易让员工产生负面情绪,不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另外,一些企业在进行激励时,存在盲目性,奖惩不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性;还有一些企业在进行激励的时候,缺乏形式创新,只是单纯的照搬其他企业激励形式,因此,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新时期企业管理中促进激励机制完善的措施
1.制定相应层次的激励策略
动机需要启发,行动需要激励,不同动机需要不同的激励手段。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激励体系以适应复杂的员工需要。注重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交叉覆盖:超额奖金、加薪、升职、期权红利、及时给予工作的认可和欣赏、提供健康检查及咨询、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充分授权的工作氛围、给予带薪休假、安排弹性工作时间、提供家庭支持服务等方式都可纳入激励措施。最重要一点:激励手段与员工内心强烈渴望要相匹配,正中靶心注重实效。
2.保证激励的公平性
企业在发展中,只有保证一定的公平性,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在企业公平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基础员工的意见进行制定,同时还要在激励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在进行激励机制的实行中,要和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结合,这样能够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合理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两者通过结合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挖掘出员工的潜力。在实际的激励过程中,只有把工作进行细化,才能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因此企业只有系统的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3.把握好适当的激励时机
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该给所有员工制定一个目标,但是其意义不能过高或过低。如果设定的目标过高,他们就无法实现,从而会造成员工的消极情绪。反之如果目标设定过低,那他们很快就可以达到了,也就失去了激励的目的。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准确地运用好时间,在员工努力地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或者是取得了成就之后就应该立即激励,及时的起到关注重视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长久有效的和员工融为一体。
4.加强晋升激励以及权力激励
企业应该给员工合理的物质激励,同时应该加强员工培训以及 教育 ,多为员工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应该建立合理的晋升 渠道 ,这样可以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尊重,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其次,企业应该采用适当的权力激励手段,赋予企业工作人员相关的权力,这样可以使员工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委以重任,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信任,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将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经济实力,就必须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上议程,激励机制的执行要随时应变,使其与每个员工的自身行为相融合,不仅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激励员工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思敏,刘婧艺,刘济源.关于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8):82.
[2]何旭辉.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3):76-77.
[3]张美珍.如何发挥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21):2.
【摘 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支撑下,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激励进行探讨。提出了人的需要是有效激励的出发点,要重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强调制定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可增强组织凝聚力,并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激励;竞争力;有效人力资源管理
1.激励的含义以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指的是企业或者组织设计一定的外部奖励形式,并营造出一定的工作环境来激发、引导、保持并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和成员个人的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激励是想要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越来越被普遍提及和认可,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是激励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持久的激励能够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员工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达到个人愿望,鼓励员工树立为团队目标而努力责任感,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士气,从而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二是激励有助于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吸引所需人才。良好的组织具有凝聚力,良好的组织氛围可以创造温馨的人际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而有利于吸引所需的人才,留住所需的人才。三是激励有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任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力量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的价值观的形成,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现行主要激励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由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围绕人们的各种需要来进行研究的,故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需要理论,如赫兹伯格的双因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这类理论表明,要使员工出现企业期望的行为,须在员工的行为与员工需要的满足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如弗隆姆的期望理论。
(3)强化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的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反作用。他发现,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体时,这种行为就可能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凡能影响行为频率的刺激物,即称为强化物(在企业中常常为各种各样的奖酬)。
3.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3.1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企业没有完善、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输入渠道狭窄,外部的人才进入较难;由于人才来源单一,所受教育背景趋同,容易导致思路闭塞;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困境,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3.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上级的赏识、重用、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企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来约束员工,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的方式,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
3.3激励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
随着国际间的合作,国内企业薪资开始与国际接轨,但是,企业在执行激励的时候,缺乏更多的有效手段,更多的时候加薪似乎成为唯一选择。工资构成的比例不合理。不同地区的员工收入存在较大的区别,不同部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员工的收入存在明显差别。现行的薪酬制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实际才能,难以通过工资来体现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激励的措施
4.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4.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
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选择激励方法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4.3使用多途径的激励手段
4.3.1薪酬激励
薪酬是单位满足员工生理需求的基本保证,也是员工社会地位的具体体现。许多单位本着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员工工资酬劳与劳动成果直接结合起来,意在以工资杠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运用此激励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是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也就是要做到员工的同工同酬;第二是奖励优良的工作业绩,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第三应考虑下列因素:工作危险性、职务高低、年龄与工龄、单位负担能力及财务状况、地区与行业间的差异等。
4.3.2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的集中体现方式是职工持股计划。好处是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股东股权结构,也更直接的把职工利益跟单位利益挂钩,从而密切了职工与单位的关系;另一方面,职工入股,不仅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对管理部门听取职工意见、加强民主管理的压力。
4.3.3智力激励
智力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智力效能,增强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其主要方式有学习培训、参与决策,竞赛评比等。学习培训要注意机会均等,否则容易引起职工的消极和不满情绪。领导者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可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竞赛评比这种形式有效地激发起员工的创造热情,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3.4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鼓舞和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和行为,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设置目标的时候必须注意设置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3.5情感激励
一是与下属建立起一种亲密友善的情感关系,以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作为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塑造亲和的单位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充满技巧的学问,人员激励这项工作本身也是非常复杂和艰苦的,这需要管理者合理运用种种激励机制的同时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因为人的地位,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做到激励及时,把握及时,时过境迁,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付出与汇报无法达成正比;更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兴趣;生活方式和劳动成果,在工作中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强调激励、沟通,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组织成为员工产生自尊、自信、实现自身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重要场所,让人与组织共同发展。只有把人看成是组织中的活的资源,才能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变成现实,在组织中创造一种留得住最优秀人才的环境,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激励,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巨大的竞争优势,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梁裕楷,袁兆亿,陈天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
[2]亚瑟.W.小舍曼,乔治,.w.勃兰德斯科特.A斯耐人力资源管理,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
1. 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
2.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探讨论文
3.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4.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探讨论文
5.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措施探究论文
拿这个做个例子吧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摘要:文章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不同时期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时期激励机制都有其重要性,然后分别对激励,激励机制包含的内容,激励机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激励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对企业、政府包括个人所提出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包含的内容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里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迅速’有效地去追寻目标而建立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利用的好,就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希望。激励一次是外来语,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望程度。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已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在国际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第一资源,而对于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作用。国内和国际上很多人都承认,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具有许多优秀的特征,比如聪明、勤奋、吃苦耐劳等等,正是这些特征帮助许多中国人在国外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机制。美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点是对经理阶层的特殊管理方式----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最大优点是将企业价值作为经营者个人收入的一个变量,从而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所有制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性。日本在采用股权激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激励。日本是儒家思想运用最广泛的国家,根据自己的特点日本企业通过各种精神激励的方法来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韩国在很多方面都与日本相似,但是总的来说韩国人更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点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刺激如罚款等。在中国传统企业中往往视员工对上司的“忠诚度”远重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企业对人员、工作评价受此准则的制约,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励对上司的“忠诚”行为,抑制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而真正意义上的忠诚度应该体现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及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而现代企业则相反,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而其真正体现为现实的行为准则,有工作能力和效果者不断受到重视、嘉奖、晋升。企业中对人员、工作的评价受此准则的约束,形成另一种激励机制,激励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的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二)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人治”的成分居多。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中中高层管理人员有40%左右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三)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的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的原则中有一条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四)怀疑下级的能力而不授权有些领导担心下级干不好,便不断干预下级的工作。下级被看作是“经纪人”,没有自主权,都是被动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因为没有授予自主权,下属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对企业来说恐怕是最大的浪费。(五)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才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四、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一)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的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建立一套透明公开的人才聘用机制,让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二)充分授权,权责相符给与下属充分的权利,不干预下属的具体做法,下属才能大展拳脚,不会因空间狭窄而觉得缚手缚脚。授权不单单是给与权利,更重要的是通过授权上级可以指导、监督、锻炼下级。使下级尽快成长。同时上级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为重要的事务。(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在建立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考核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即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记录,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贡献记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建立特殊贡献记录数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建立应急信息的备案。(四)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年龄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五)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的今天,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基于此,一方面要培训本身作为现代企业中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效果队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企业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企业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自然成长起来的,很多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企业现在和将来需要员工所掌握的技能,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优先选择企业内部的员工去参加培训不仅能节约企业的搜寻成本,而其现有员工熟悉企业的管理体系,可以更快的把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选择培训的员工必须考虑其个人的发展以及今后工作的需要。企业可以根据在绩效考核机制中建立起的日常工作和特殊贡献记录并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培训人才和科目,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参考文献:1、 徐佩华.激励方式及其运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5(7).2、 孙春雷.领导与激励——人性化管理漫笔[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3、 胡君辰,郑超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有关于台湾地区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论文范文,希望你喜欢。
薪酬是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组织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激励成员提升工作绩效,与其薪酬制度紧密相关。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责任,同时是拥有较高文化资本的社会群体,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及国际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其职业定位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台湾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起飞,台湾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与扩充的黄金时期,院校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其高等院校数量达到162所。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也在逐步调整。
一、历史演变
高校教师的薪酬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与其学术水准、教学品质的提升息息相关[1]。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其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薪酬分级+研究补助阶段
1940年,为了保障大学教师的薪酬待遇,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该规程对教师的最高薪酬、最低薪酬、加薪年限与数量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高校教师从助教到教授根据审查通过的职称与级别领取相应薪酬。教授的薪酬分为九级,讲师及助教分为七级,如第一级教授月薪为600元,副教授为360元,助教为80元,第八级教授为340元,第九级教授为320元。为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著述,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颁布《设置专科以上学校教员奖助金办法》,并于次年发放学术研究补助费,教授每月为500元,副教授为380元,讲师为250元,助教为130元,并随物价上涨,逐年有所增加。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研究热情。1943年,“中央大学”教师撰写或翻译学术专著达50余部,出版学术专刊24种,仅理、工、农三院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就多达17项。在西南联大时期,国民政府继续推行这种薪酬制度,虽然科研条件简陋,但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果进入世界前列[2]。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实施此项制度。
(二)本薪+年功薪阶段
为顺应经济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酝酿实施本薪加年功薪的制度。本薪指各等级教师可领取的基本薪资;年功薪指依据工作年限给予的薪酬,同时,年功薪的起薪受到学历的影响,同等条件下,教师学历越高,则年功薪越高。1981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修订《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该规程规定大学专任教师薪酬分为十级,教授为450~680元新台币,副教授为350~550元新台币,讲师为260~430元新台币,助教为220~330元新台币,大学及独立学院初任教师以最低级别起薪为原则,有任教经验或特殊情形者可酌情自较高级别起薪,任教有成绩者由学校酌情给予晋级。1985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公布施行《教育人员任用条例》,明确大学教师的分级、任用资格、任用程序、任用限制及聘期;发布《公立学校教师职务等级表》,明确了大学教师的薪酬依据职务等级,其中,教授本薪为475~680 元新台币、年功薪为710~770元新台币,副教授本薪为350~550元新台币、年功薪为680元新台币,讲师本薪为245~450元新台币、年功薪为625 元新台币,助教本薪为200~330 元新台币、年功薪为450元新台币。此职务等级表与《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聘任待遇暂行规程》的差异在于:提高教授最低本薪,降低讲师本薪,且明确各等级教师的年功薪。在该阶段,各校可根据学科需要、当地生活水平及本校经济状况酌量增减教师薪酬。
(三)多元化的薪酬模式阶段
随着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传统的以管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阻碍。1998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教育改革行动方案》,明确突出要追求高等教育卓越发展,试图通过调整政府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放松高等教育管制,建立评鉴制度,推动民间兴办大学及公立大学法人化等,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国际高等教育追求卓越的发展态势,台湾当局发布《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鼓励高校积极朝“迈向国际,学术输出”的方向发展。2005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颁布“五年500亿顶尖大学及研究中心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开展系所评价、教师评价,试图通过竞争机制及奖助制度来分配教育经费,引导大学进行自主合理的定位。同时,实施“学术研究经费分级制”和设置“变动薪”,授权各校视教师个人的学术成就、研究成果、教学服务等实际表现自行制定学术研究经费给付的标准,调整幅度为现行教师薪酬标准的30%以下,期望通过多元化的薪酬模式,吸引优秀人才,也激励在校教师充分发挥潜能,提升高校的整体品质。实施“学术研究经费分级制”后,台湾公立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经费不再单纯以职称作为划分标准,有了较大的弹性(见表1)。
二、制度框架
制度是政治控制的基本中介,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序参量[3],规定了社会行动的合理性和空间。政府出台的相关教育立法及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是规范高校运行和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台湾公立高校的教师薪酬制度经历了从军公教体制到“《大学法》”的制度规约。 (一)《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
长期以来,台湾的公立高校教师被纳入 “军公教体制”中,受公务人员人事制度影响极大。在高校教师待遇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约前,均依照“行政院”订颁的《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及相关令函等行政规定办理。依规定,教师薪酬包括薪俸部分(本薪、年功薪)、加给部分(主管职务加给、专业加给、学术研究费、地域加给)及其他给与部分(婚、丧、生育、子女教育补助),“各机关学校有关员工待遇、福利、奖金或者其他给与事项,应由‘行政院’配合年度预算通案核定实施,非经专案申报核准,绝对不得自行规定先行支给”。依照《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各等级俸点折算俸额分段计算,160点以下部分每俸点为72.7元,161~220点部分每俸点为46.9元新台币,221点以上部分每俸点为66.6元新台币。
(二)《教育人员任用条例》
1985 年颁布施行的《教育人员任用条例》是教育开始和军公教体制脱离的标志,也是台湾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重要框架。该条例对教育人员的任用资格、聘任程序、教师职级进行了明确规定。1997年,台湾当局对其进行了修订,在《公立学校教师暨助教职务等级表》中,因增列助理教授一级,副教授的本薪、年功薪均有调高,而教授、讲师的薪酬则不变(见表2)。
(三)“《大学法》”
“《大学法》”是台湾高等教育的重要法律,顺应时代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1994年,新的“《大学法》”颁布后,台湾高校教师职称分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四级,助教成为教学辅助人员,通常由学生担任,不再列为大学教师的职级。为兼顾教师分级与专业发展需要,各级学校教师薪酬等级采取按年资晋级的模式,共分为39 级。薪酬额度的规划采用公务员的薪额制,最低90元,最高770 元新台币。《教师待遇条例(草案)》规定,各级学校教师的薪级增加参照公务人员,最低260俸点,最高800俸点,共计36 级;通常高校教师自讲师起聘为21 级的385 俸点,至教授年功薪3 级的800俸点,共计24 级。2005年,修订后的《大学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并以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解聘、晋升的依据。
三、制度发展中的问题
薪酬是衡量高校教师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长久以来,台湾地区政府对于高校教师并没有专门立法,公立大专校院教师及公务人员薪酬机制由政府主导,以固定性报酬的概念设计,“行政院”、考试院、“立法院”共同订立,学校或行政机关仅能依据法定薪级架构支俸,自主性较低。近二十年来,教师薪酬管理权由政府日益转向高校。在法规方面,台湾地区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虽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而被修订,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过于注重公平,效率不彰
重视公平是台湾公立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重要特征,即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几乎没有区域和学科差距,不同科系、相同职级的教师薪酬没有实质的差别。通常,教授的月薪在10万元新台币左右,副教授为7~8万元新台币,助理教授为6~7万元新台币。根据《军公教员工待遇支给要点》,高校教师每年有相当于1个半月薪酬的年终奖金,如果教师的考核结果为“甲等”,则会得到相当于1个月薪酬的考绩奖金。但是,教师在考评上不像公务员有甲等的比例限制,即只要不犯明显的错误,单位内的教师考绩皆可达到甲等,目前90%以上的教师都享有考绩奖金和年终奖金。这种齐头式的平等薪酬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收入维持在社会中上收入水平,但缺乏激励机制。加上台湾高校教师市场的饱和,新的职位有限,致使教师流动性过低,而就业市场良好的学科则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师资,阻碍了高校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台湾地区高校的世界排名甚至有退步的表现。另外,各级学校的教师薪酬皆由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公立学校教师暨助教职务等级表》统一规定,除了学术研究经费有差别外,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中小学教师差异不大,但高校教师花费了较长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入职年资较短,因而退休给付少于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统筹主管,公立大中小学一元化的制度下,薪酬待遇不能反映教育成本,以致出现人才反流现象。[4]
(二)缺乏弹性,难以回应市场竞争需求
台湾公立高校教师依年资自动晋级,教师晋升一级职位至少需要三年,缺少破格晋升的制度,致使在教学或研究方面表现优异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无法真正发挥教师薪酬制度促进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提振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亦无法真正提升教师个人与学校的整体绩效。台湾高校师资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教师大多拥有欧美国家高校的博士学位。在过去,高级职位几乎没有数量的限制,教师只要达到晋升的门槛即可。但随着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实施“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和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推动大学分流成为发展趋势,高校开始限制高级职位的数量。为了争取经费,各高校都争取研究项目、学术发表,对于绩效的要求日益重视,公立高校都将“学术研究表现”列为首位,教师续聘、晋升、“国科会”计划申请、系所研究成果评比、院校补助款的分配,莫不是以研究绩效作为基础[5]。助理教授以下每三年评价1次,教授和副教授每五年评价1次。期刊和专著的发表成了衡量教师学术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给予高额奖励,有的高校甚至明确规定,教师如果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3万元新台币。近十年来,台湾的经济总体状况不佳,直接影响着教师薪酬的增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举措相比,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在生源、经费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危机。高校教师的薪酬与香港地区、新加坡等相比偏低,加上学术资源和科研空间较小,导致台湾的教授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四、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和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台湾缺乏竞争力的高校教师薪酬成为弹性薪酬制度实施的推动力。
(一)教师弹性薪酬制度的实施背景 3.加大学术奖励力度
各校对于教学、研究及服务的绩优教师,大多有奖励规定。例如,台湾大学制定了《学术研究绩效奖励办法》,规定 “发表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专章、论文被高度引用者及承接研究计划的教师,可获得相应的学术绩效点数奖励,如发表于《自然》《科学》等顶尖期刊的论文每篇奖励30点,发表于SCI前15%期刊的论文奖励5点等,并根据累计点数给予相应的奖励。台湾师范大学则设立了“学术卓越教师”和“特殊优秀人才”两项计划。学术卓越教师占本校编制内专任教师人数25%以内,期程为2~3年,弹性薪酬或奖励为每年12~72万元新台币,薪酬最低差距比例为1:6。特殊优秀人才占本校编制内专任教师人数15%以内,期程为1~3年,弹性薪酬或奖励为每年10~90万元新台币,薪酬最低差距比例约为1∶9。“中山大学”制订了《合聘杰出学者经费支援及权利义务准则》,规定合聘资深教授(获“国科会杰出奖”2次者、国际重要奖项者)每年奖励15万元新台币。合聘绩优教授(获“国科会杰出奖”1次者、国科会吴大猷先生纪念奖)每年奖励10万元新台币。
(四)对台湾高校公立教师弹性薪酬制度改革的评价
弹性薪酬制度以绩效为导向,要求薪酬制度必须以公正、公平的绩效衡量为前提,目前的教师评价制度大多以量化指标评量,表面上虽具客观性,但教学、研究及服务成绩是否均能以量化方式衡量,值得深思。由于资源的限制,除去入选“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的高校外,台湾大多数的公立高校对于弹性薪酬制度仍持观望态度。同时,由于引才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各校在推动弹性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偏重于留住原有人才,新聘人才所占比率偏低,2011年共有7465人获得弹性薪酬奖励,但只有64人(不到1%)属于新聘人才,其中青年人才所占比率也偏低,只占17.2%。此外,有6125人(占82%)每月平均加薪额度只有1~5万元新台币。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延揽人才的困难。台湾教育管理部门每年编列26亿元新台币推动弹性薪酬制度的实施,但第1年只花费了约11亿元新台币,执行率较低。随着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教师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私立大学在教师薪酬上更具竞争力,加上台湾长久以来军公教员工薪酬一体化的制度直接制约着公立高校教师薪酬改革的进程。如何确立军公教分离的制度架构,适当放宽教育人员的薪酬机制,完善弹性薪酬制度,籍以吸引或留住海内外顶尖人才,成为台湾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五、借鉴与启示
薪酬制度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校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着高校运行的效率。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早,但受经济发展、资源投入、制度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其先发优势已逐步消失,尤其是教师薪酬水平的增幅缓慢及分配机制的僵化,直接影响着台湾公立高校延揽人才的效果。部分高校虽已开始实施弹性薪酬制度,但仍须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对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在不同时期发挥出了激励作用,但在高校教师整体收入的竞争力、结构比例、高层次人才薪酬标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要“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
(一)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高校教师薪酬增长的常态化机制
薪酬待遇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高校教师在获得学位和资历的过程中投入了较多的财力和时间,也决定了教师期望获得与之匹配的薪酬。待遇过低影响着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对于市场化较高的学科来说,也容易导致高层次人才及教学科研骨干流失的现象或教师过多参与校外创收工作,而忽视本职教学,加剧了教师行为的功利化倾向,这必然直接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保证高校教师薪酬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应在加强工资总额调控的基础上保障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提高高校教师工资;进一步扩大高校分配自主权;高校应充分利用科研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综合计量投入与产出的因素,确保学校发展带来的成果切实体现在教师身上。同时,要建立高校教师薪酬增长的常态化机制,使其总体收入处于国民收入的中上水平,提高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二)完善绩效薪酬制度,构建合理差异化的高校教师薪酬体系
自2010年起,大陆高校逐步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确立了以业绩和贡献为基础的收入分配体制。但学科市场化需求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师“绩效”的高低。一些对科研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效益较难体现、竞争力弱,不仅直接创收的效果差,而且选课就读的人数少,因此教师要挣“绩效”很难,导致收入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兼顾公平和效率,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薪酬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抑或是实行薪酬基数有保障、绩优部分有奖励的制度,同时发挥薪酬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注释:
浅析幼儿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广大幼教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急需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工作,幼儿园课题研究逐渐成为幼儿教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也进一步提出:园长应构建教研训一体的机制,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幼儿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但有利于推进教育科研规范化,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发展背景
为落实首轮《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公办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30%”的目标,2013-2014年广州市天河区以民办转公办和新建公办园的方式,新增区属公办园28问。在当时“平稳过渡”的大原则卜,我园保留了原民办园师资。两年来,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并以优存劣汰和引进优质师资的方式逐步优化师资结构。
我园除了三位管理人员外,所有教师均未参与过课题研究,均无课题研究经验。但我们认识到开展基于幼儿园实际的课题研究是提高保教质量、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园在民转公的第一年,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引领教师开展了园本课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策略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及教师分工细则》《幼儿常规培养经验总结集》(教学笔记、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集);2015年我园参与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题《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目前,我园正准备独立申报区级课题研究—《自在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
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衡量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我园教科研管理的实际来看,课题研究还处于“摸门找路”的状态,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时自目无序,容易诱发教育科研过程中诸多不良问题。
(一)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研究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研究的精神,处于被动研究的状态;参与教研活动欠积极,“任务式“完成研究资料的积累;对研究任务找困难推托,习惯性上交困难,缺乏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等等。影响教师研究积极性的成因分析如下:
1.工资福利待遇低于个人期望值,工作干劲不足。幼儿园民转公对原民办园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留任幼儿园。她们期望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办园的工资福利待遇必然远高于原民办园。然而,由于原民办园是双语幼儿园,收费颇高:普通班幼儿保教费为1800元/人/月,全英班幼儿保教费达2800元/人/月,因此,该园教师的工资福利也是东方社区甚至是员村片区私立园中最高的。民转公后幼儿保教费为485元/人/月,公办园编外教职工工资标准统一按照《广州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97号文)》执行,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学历较低、未评职称的教师的工资并没有达到大幅上升的个人期望值。因此,教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干劲不足。
2.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钻研精神缺乏。目前园内教师分为三类:一为学期教育专业本科(学士)毕业的年轻教师,二为幼师中专毕业的年轻教师,三为原民办园留任教师。“缺少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后两类教师身上,这两类教师由于自身专业性不强,对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追求,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处于被“推着走”的状态。比如:有些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只充担倾听者的角色,不愿或不敢发表;有些老师的教学笔记、观察记录大量引用网络参考文献,缺乏真实性;有些老师不认为外出培训是福利,不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缺乏追求的表现,势必影响和制约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缺乏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
1.缺乏课题申报的经验。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凭个人经验或个人兴趣,自目确定课题,导致影响立项或未能如期解决研究内容。例如:在申报《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以下简称《指南》)的过程中,教师未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广州市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申报》的通知精神,未能深入解读《指南》精神,仅仅凭教研组管理人员的个人兴趣和经验,自目申报一个注重幼儿美术技能培养的课题,最终导致申报“流产”。此课题既脱离了我园发展实际,更忽略了《指南》中艺术领域注重艺术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注重幼儿艺术情感培养的发展目标。
2.缺乏课题实施的经验。消极经验集中表现为:缺乏实实在在搞教研和开展课题研究的作风,研究脱离实际,没有将研究落到实处。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幼儿行为的成因分析不够深入,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调整欠缺,研究材料的积累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导致课题研究流于形式,严重影响教科研质量,制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缺乏总结课题成果的经验。我园教师在幼儿园民转公之前毫无课题研究经验,三位管理人员也仅仅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过部队、省级或市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资料的收集,还需具备整理、总结研究经验的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缺少对理论的关注,缺乏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
三、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任务,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才能使幼儿园课题研究深入、扎实地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及时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建立多种奖惩机制,全方位地促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之中,有效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为今后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尊重教师专业性的个体差异,拒绝横向比较。实行“赏识”培师机制,对认真研究、扎实教研的教师给予肯定,对于专业提升、专业性强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工作热情,从而使教师从“要我去研究”转变为“我要去研究”,从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金点子奖励制度”,等等。
3.课题研究与文明班评选、月绩效、期末绩效考评挂钩,是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园领导将每位教师在教科研工作评比中的得分情况与每周文明班评选、每月月绩效考评和期末绩效考评挂钩,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科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体现“科教兴园”。
4.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时提醒、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教师课题实施情况,提醒督促教师按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要求教师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期末组织教师进行全园性的课题研究检查汇报活动,了解课题进展情况。根据检查情况,对个别教师的课题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她们对实施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
(二)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教研组管理人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园本教研,其专业性直接影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的质量。我园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但在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升。根据目前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反映的问题,我园借助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条理性,提高管理人员对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结题报告书等的撰写能力,提高管理人员教科研管理能力和课题引领能力,为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聘请专家指导,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素养
1.专家指导课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我园借助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引领园内教师开展《幸福生活快乐游戏—回归童年园本课程初探》的课题研究,以每月一次现场指导、专家讲座和不定期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开展园本课程建构的课题研究。
2.园长、专家型园长的专题讲座,能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的科学引领和专业指导下,我园拟于2016年申报广州市一级幼儿园评估,为此,我园先后聘请了刚刚通过市级园等级评估幼儿园的园长和评审专家来园视导,开展评估动员大会和迎评专题讲座,受到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
开题报告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二、 研究的重点内容如何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正确运用,通过强化动机,引导人们不断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的过程.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激励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刺激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激发上进、肯定下级、防治消沉以达强化信心为职工注入新鲜内在动力.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从而使组织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三、进度计划计划3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之后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汇总分类并形成初稿并提交给指导教师;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修改完善并进行答辩。四、 指导教师意见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运用中 文 摘 要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 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论绩效考核在激励机制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励员工的潜能,但是,普遍效果甚微。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绩效考核过程设计、方法和结果反馈在激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剖析,证明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有负面效应。在此分析上,对企业如何促使绩效考核正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激励机制 运用 一、引言 目前,绩效考核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关键程度已经被企业广泛关注。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员工过去的表现,关注员工的当期价值,高绩效工作系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工作业绩。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人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员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员工工作职责的履行程度和个人发展现状,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一个过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被考核者是否胜任其工作岗位。最终的目的在于:确认和鼓励被考核者的工作成就,改进被考核者的工作方式、提高其工作效益、检验考核方法的合理性、能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在管理工作中的常用手段,也是激励员工的惯用手法,为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其他环节提供基础信息。[1]绩效考核是上级管理者和员工以共同合作、协作的方式完成的,这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上级和员工之间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渠道,否则既达不到考核的目的,也达不到激励的作用。这是一个为了达到双方目标而采取的建设性措施,需要的是员工和考评人之间共同努力、排除障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激励机制就是企业中各种激励措施的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和目的,要清楚员工在什么条件和前提下,更愿意按时工作,更加情愿留下来而不是跳槽,怎么样更加有效率。绩效考核在激励员工上有很大的变数,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实践证明,合理而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一条单一轨道,另外一个就是绩效考核,它们相辅相成,这种双轨制的运行,才能确保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一次员工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牢饭碗,如果给予充分的激励,那么他们的能力就发挥到80%—90%。[2]这就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日趋复杂,单靠机器设备并不能增加生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当今国内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最大限度的激励全体职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是更对的员工能自愿地去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从工作业绩看看激励: 绩效=能力×积极性 就是说,如果两位职工的能力相等而绩效完全不同或者是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原因很简单,就是积极性出现了偏差,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就是想办法把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的才用激励措施,持续稳定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达到最终目标。 所以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就可以提高激励机制的正效应,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依附于企业,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实现企业的最终愿景和使命。 二、双向的绩效考核计划设计促进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 企业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需要对绩效的期望问题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承诺进行确认。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共同投入参与计划设计的计划更能够激励员工完成任务,这种协议式的计划制定,更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当人们亲身参与了某一项决策的制定过程时,他们一般会倾向于坚持立场,并且在外部力量作用过程中也不会轻易改变和变更立场,对员工公开承诺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俗话说:“计划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绩效考核计划,工作起来走东顾西,难以达到组织个员工的共同目标。[3]绩效计划设计能够保证组织、团队计划的贯彻实施,个人工作计划要服从组织,同时,组织计划的实施依赖于员工的工作,而员工个人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相互之间起到促进作用。 双向性的优点:有助于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各个层次的计划制定,充分吸取员工意见,能够挑起员工完成目标的兴趣。飞利浦公司半导体部门的员工,由原来提高5%的变革计划,到后来提高到20%的目标,就是员工参与程度较高的结果。[4]迷失了方向,船只只能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没有归程,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在蹉跎中消磨时光,方向和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有了目标没有动力的船只,也只能浮萍四处,凄惨宿命。 员工参与的绩效考核设计,便于员工发现自身优劣势,计划时需要对所处环境及其自身情况通盘考虑,这样员工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短处,自己为了达到目标,对企业有什么样的要求,更好地与部门交流取得认同和帮助。明确了目标,有了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对企业要求和企业给予的条件的认识,员工就可以按照目标要求去完成任务。这种员工充分参与,自主管理,共同互助,协作工作能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何乐而不为呢? 对此认识,在计划阶段,企业就要做到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要求管理人员与员工重视这一过程,确定一个专门的的时间进行绩效计划沟通,而沟通的气氛要轻松,而不是给对方压力。最好选择那些休闲的场所、咖啡厅等,让员工轻松接受,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员工保持平等关系,沟通中,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对员工的目标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知道员工在相互协调配合中实现个人目标,最后要鼓励员工做出决定,和员工一起实施企业的绩效管理。 三、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推动激励机制作用于员工 随着外企在中国的疯狂增长,我国大多数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家业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他们也建立起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来激励员工。想要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体制,对员工工作绩效良莠的评价和有效的回馈,来激发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运用有效的晋升、晋级激励体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通过各种奖励、晋升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的根本任务。 考核要真正在企业员工中创造价值,起到牵引与激励作用,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下面,就常见的两种考核方法来分析一下,对企业激励员工的作用。 1、360度考核方法与马斯诺需要层次相结合。 360度反馈,又称“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5]360度绩效反馈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如图一所示。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图一:360度考核示意图通过360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方法,能够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员工的整体,使员工更能认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继续发扬还是不断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也能够不断激励员工做到自己的最优。但是,员工具有能动性,需要我们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具体操作。这种方法考核一个人是比较公正的,当上级和下级考评有很大的差异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应该在存在异议的地方去得一致的意见,上级帮助下级提高,能使下级员工心情舒畅,有归属感,更具有激励的效应。360度考核能推动激励机制的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激励的作用。其次,360考核的优点还有不同考核者拥有不同的特点,如图二所示:考核主体 优点 缺点上司 具有目标导向明确、了解业务内容、受考核者个人主观影响明显 同事 彼此间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解多,评价比较客观,利于协作团结 有时,个别人会刻意贬低被考核者本人 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了解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实现自我管理意识 一般对自己的打分高于他人的评价下属 可以对管理风格进行诊断,获得下属的反馈信息 会有个人主观因素存在客户 从组织外活的信息,客观公正 实际中,往往不容易获取 图二:不同考核者的特点 而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如图三所示: 图三:马斯诺需要层次 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般情况下,人总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满足需求,一个层次满足了就会像高一层次发展,并且越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越少。有时,在同一个阶段,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也受多种需求的支配。管理者实用360度考核方案时,要高瞻远瞩,不能鼠目寸光,根据西方管理心理学家研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业务并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表一就是一张需要层次论同管理措施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表一 需要层次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6]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安全的需要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利设备 安全的需要 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归属于相爱的需要 友谊(良好的人群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 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 尊重的需要 地位、名份、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相对高低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与奖金制度、选拔制度、委员会参与度 自我实现的需要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 由上述对360度考核和马斯诺需要层次看,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员工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重点,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和效果。首先,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是基础,有合理的薪水设计,考核跟薪水福利挂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往往可以刺激员工完成既定的目标。其次就是安全的需要,安全对于员工也很重要,试想一下,没有安全保障的企业能指望员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企业工作吗?再次,归属和爱的需要,企业是一个团队,调节员工对团队合作感知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提高激励性,相关制度的探讨和制定需要员工参与。第四,尊重的需要,在进行360度考核时,把晋升、晋级作为考核的一方面,可以激励员工为了这一份尊重而努力工作。最后,考核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者还要清楚,中国的现状,很多员工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浓烈,在实施360度考核时,尽量可以考虑到员工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力现实化以达到完美人性。[7]总之,只要把考核机制和需要理论合理的运用在一起,考虑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就能够把企业的激励机制激活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一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员工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有外界力量或是无意识冲动来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激励理论是直接或间接立论于人的需求理论,有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需找目标以满足需求的驱动力从而激发员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把360度考核和需求理论揉合起来,这就抓住了关键,员工为了自己的需求会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工具,使企业不断进步。人的需要按不同的情况有所差异,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考核,才能正真取得效果。2、目标管理法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8]目标管理的考核就是以员工的工作结果来论功行赏,这一考核对生产性的、以数量为生产目标的员工尤为管用,在中国现状的劳动密集企业里,这一考核体制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强化,也对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完成目标成为员工的首要目的。首先,亲自参加目标制定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此目标又对激发人的动机有影响,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9]这说明员工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他实现目标的动机和行为,由于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员工自己的不懈努力,只有认可的目标才具有诱惑力,才能激发出员工的能量产生强大的动力。通过这个步骤,才能达到“自我控制”的激励功能,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职权、职责,就可以把自己的劳动结果和目标进行对比来评价自己的绩效,能否达到考核的标准。其次,责任感意识的激励作用。目标管理的考核方法之所以发挥作用还在于它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而责任感就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因素。其实许多员工的动力来自于被强烈的责任感驱使,要充分发挥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增强责任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只依赖于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目标,还会适得其反,不能取得员工的认可和尊重,就不能激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就难以实现或者达不到要求的质量。再次,目标本身的激励引导功能。目标就是期望的成果,不管是个人、部门的还是整体努力的结果。目标不仅仅为管理决策层指明了方向,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种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目标管理的考核方法能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目标确定后,它能使员工明确方向看到前景,因而能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和激发斗志的作用;而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定目标具有先进行和挑战性,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和实现过程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管理层和员工实现目标以后,由于愿望和追求得到满足,员工也看到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员工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以达到新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体系。[10] 四、正确而充分的利用考核结果来激励员工绩效考核过程对员工的激励是最主要的,通过过程更方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是很有效的,可是也不能忽略考核结果的辅助作用。不同的企业对考核结果有不同的运用,当然也起到不一样的激励效果,不仅仅如此,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方法起结果的侧重点不同。360度考核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目标考核方法得出的结果在激励员工的利用上就存在着差异性,各有侧重,却也相互补充。360度考核,在激励员工上主要表现在可以提供反馈指导和避免考评错误。提供反馈指导:360度绩效考核强调的是多角度和有效的沟通,结果来自多方面,有利于员工自我认知和反省,直接指导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好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职位,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变动,如果绩效不好,可能是因为职位不合适,可以调整去从事自己更加擅长的岗位,好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弱项,为自己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信息。避免考评错误:360绩效考核是一种全方位的考核,可以减少考核误差,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考核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是公平公正的,才能使员工信服,让员工认可,避免员工考核结果出现扭曲状态而影响员工的心情,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目标考核的结果对员工的激励性更强。目标考核的结果被普遍用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而不是战略计划的改进,为了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很多企业中,目标的完成与否以及完成的额度跟薪酬奖励和工资挂钩,一般销售人员和生产工人都才用这种体系。员工往往为了达到考核目标的结果,努力工作,以达到自己和企业的共同期许,合理的目标计划能使员工充满动力,而正确的评价和认可员工工作成果能加速员工对企业的行人和忠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结束语绩效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管理的目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考核体系不能激发员工,不能将员工发展与企业成长相整合,那么这个企业的考核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个企业的考核体系也是无效的。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使员工把组织的任务目标看成是自己的任务目标?使员工为实现这种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工作呢? 第一、企业要不断提升管理阶层的意识和素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开发,真正使他们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11]业管理者要通过考核的过程、结果对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引导和激励,让员工在有效的激励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应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搭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特别是激励机制,相互联结、相互促进。[12]具体的措施包括:及时的目标确认与绩效辅导;评估后及时给予相应的奖惩或监督改进;将评估结果运用到培训中去等等。如果这些措施不完备,绩效评估效果就无法保证,激励员工也就成为一纸空谈,成为一种形式。第三、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然是按照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考核者不仅要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员工,同时也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13]可以借助漫谈和随机的和谐谈话来完成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第四、要充分利用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员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要充分把考核机制与马斯诺需要理论联系起来,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总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的重要基础。企业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将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下充分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和创新,正确、合理、科学的利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构建起来的激励体系才会真正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才能迎接市场更加激烈的挑战。参考文献:[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58.[2]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5[3] 刘蕊,如何进行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003年12月:135. [4] 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72--74[5] 孙建敏、张明睿,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研究[J].企业管理研究,2010年2月:99--103[6]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7--29[7] 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60--65.[8] 华贵军,目标管理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绩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5月:943--45.[9] 黄顺春 ,企业员工的个性差异与激励方法[J].企业经济,2003年4月:43.[10] 赵国强、杨魏峰,管理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34.[11] 张志强、张彩铃 ,企业目标与激励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2月:67.[12] 程德俊、蒋春燕、戴万稳,所有制特征、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绩效[J].南大商学评论,2006年8月:73--75.[13] 张一驰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绩效考核关系研究,2004年9月:38--40.本文从企业绩效考核入手,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和系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从绩效考核的设计、运行、结果几方面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企业提出几点建议。 文章思路清晰,有合理的条理性,能够把所学的科目联系起来分析问题,把360度考核方案和马斯诺需要层次结合在一起,从心理上分析满足员工需求的条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新颖的思路;另一方面,从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来分析绩效考核在激励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从几方面来总结企业怎么运用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达到共同的目的。 不过,由于知识不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内容比较浅陋,分析问题的深度有限,导致文章平淡无奇,缺少创意。个人觉得,有缺点也有优点,可行分数80--85分。
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员工激励制度调研报告 2007年11月13日星期二下午,我们三个人就企业激励制度方面的问题对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陈主管进行了一次为时大约2个小时的采访。由于采访时间较短,而且涉及一些数字方面的资料比较敏感,我们只能是粗略的了解一下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员工激励制度以及该医药物流公司的一些基本运作。 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背景: 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是由****直属的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跨所有制、跨地域的大型医药集团性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3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范围: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抗生素、中成药、生化制品、诊断药品批发、实业投资、医药企业受托管理及资产重组、国内贸易、零售连锁、物流配送及相关咨询服务。 国药控股公司拥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西北、湖北、南宁、柳州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拥有跨省市零售连锁经营的国大药房; 拥有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商业及终端客户的一体化营销网络的核心优势。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广东南方储运公司)是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的一个控股子公司,设有大型医药仓库,包括常温、恒温、低温储藏库,主要提供储藏、装卸、运输、分拣、配送等完善的物流服务,除了承担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的药品服务外,还给广东粤兴医药有限公司等提供库存配送服务。 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激励制度: 广东南方储运公司员工人数只有三百人左右,公司各项制度已经基本成文化,故人力资源部成员不多,他们只需要按章操作即可。 公司的激励制度牵涉到职级设置,薪酬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面,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几方面一一展开。 职级设置 公司设总经理一名,副经理四名,下设有运输部,市场部,客服部,行政部,后勤部,项目部,以及财务部。职级的安排主要依据是业务成绩,拥有的技能,经验多少以及学历高低,如确实执行,还是比较公平的,在一定程度上摒除了以往国企典型的政治斗争,任人唯亲的恶习。 由于公司业务的急剧扩张,以及国有企业中较普遍的员工退休,公司会常出现职位空缺时。此时,他们会首先考虑内部的人员调制安排。如是职级升迁,公司首先考虑储备干部,职位变动则首先考虑调动部门职能相近的员工。这是因为他们担心新进员工不能很快的适应乃至胜任工作,并认同公司管理风格。而职位的升迁优先考虑内部员工,也保护了员工的积性。 薪酬管理 广东南方储运公司的薪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基本薪酬和浮动薪酬。其中,基本薪酬分为12个层级,每一层级的基本报酬相差不是很大。平均工资(未包括福利)大概是2500左右,相对于其他公司,行业来说,我们认为算是中等收入吧,这也许是物流行业的一个普遍状况。 该公司的固定薪酬还包括福利,津贴等。国有企业的福利制度大都比较完善,福利也要比外企,民企相对好一点吧。广东南方储运公司也是如此。公司员工享有的福利大概有如下几种: 1 带薪休假公司实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末一律带薪休假。如有紧急业务需周末加班,则实行轮班制,并有是2倍平常工作日的加班费。至于国庆黄金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假期,那自然是带薪休假的了。 2 公司免费发放工作服,提供食宿。 3 公司替员工交社会保险,人身保险等 4 员工伤病,生育享有带薪休假,并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 作为分配方面的一种补充形式,津贴起着保障员工健康、弥补劳动条件不足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福利以及经营者对员工的关心。广东南方储运公司是比较注重津贴管理的。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生活性保障,公司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住房基金。员工出差,会有交通费用,通讯费用等补贴。 公司的浮动薪酬最主要的是奖金。奖金的发放主要依据是绩效考核的结果。详细请看绩效考核部分。 绩效考核 1 绩效考核制度是由公司上层领导和各部门主管一起商量制定的,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执行的基层员工一般不参与该制度的制定。 2 .一致性:在一段连续时间之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会有大的变化,不过每一年都会根据公司业绩,上一年考核制度暴露的缺点作一定的变更改进。 3客观性:据陈主管介绍,他们的考核制度基本客观的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光环效应、裙带关系、偏见等带来的一定的误差; 4.公平性:对于同一岗位的员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对于不同的部门则看业绩,工作效率等表现 5.公开性:详细考核结果会在公司宣传栏公告,但是每一岗位的考核制度只能公布给与其有关的人员。 6考评反馈允许员工与相关部门或领导对自己的考核结果进行商榷,最终是否更改考核结果,决定权在人力资源部。 员工个人能力发展 公司还是比较关心员工个人能力发展的。新员工上岗前公司会提供培训,包括公司培训,学习本公司的经营理念,工作作风,相关制度等;职业技能培训,由该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以便员工能很快的适应并胜任新岗位。 公司的相关职位要求员工是持证上岗的,比如物流师,会计师,医药师。公司鼓励员工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公司会为该员工协调上班时间,并对考试费用,报名费等给予一定的补贴。当职员拿到更高级的职业认证,并证实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进步,公司会提高该职员的薪酬,并在职位升迁中优先考虑。 不足的地方是该公司还没有关心到员工长期的发展(这也许是许多企业的通病),没有对员工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如时间管理,公共演讲,人际关系处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进行一定的培训或者给予一些指导。在仓储物流这样一个注重实际操作的公司里,倘若一个员工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处理不好同事关系,这无疑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 精神激励 企业文化若能有号召力和战斗力,无疑是能激励员工为公司共同奋斗的。据陈主管介绍,该公司设有党支部和工会,它们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成立小组展开各项有关企业文化和员工交流的活动,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归属感,促进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感情。他们举行的活动主要有团队拓展、各项的体育运动、公司内部的运动会,这样可以使员工在上班之余保持身体锻炼,在工作之余放松工作压力。 除此之外,公司还会对社会进行回馈,举办公益和慈善活动,例如有近来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和较早之前的“团员代表参加义务植树活”等等。这些活动是企业扮演社会人的角色,很好的阐释了它所提倡“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理念,激发起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公司提倡“诚信为人,敬业爱岗”的工作理念,强调部门合作,“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部门”这类的口号在办公室里,在围墙上都随处可见。 我们的一些建议 在绩效考核当中,员工参与甚少,他们只是被告知当月业绩如何。在某些环节和某些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考核还是无法量化,主观性很强,削弱了激励的效果。我们建议在年度的绩效考核制度改进时,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去,管理部门和基层员工一起商榷探讨。对于自己亲自参与制定的制度,员工肯定会对考核制度了解更多,也更自觉遵守执行。 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过于注重经理上层的意见,鉴于解释权归于管理层,员工的意见反馈很可能最后就是不了了之。这样日子长了,员工容易甘于接受相对有失公平的结果,从而削减了起积极性。我们建议管理层务必要按照制度行事,平等的和员工对话,及时给予合理的解释或者更正。这样才能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 公司提出了战略长远发展的目标,但是在这种理念没有很好的灌输,仅仅是提出年营业额多少或者增长率多少,连陈主管都已经不记得了,可见对于员工而言更是比较遥远的。这或许是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吧,长远发展不断进取的意识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我们的建议是公司应提出一个明确的富有挑战性和人文主义的战略目标,如力争做到中国医药物流第一强等,并在日常的公司运作中反复强调,能激发起员工为之共同奋斗。 注重员工的长远发展,给予员工职业生涯,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一些培训。让员工能更切实的感觉到公司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