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氯丙嗪抑制了体温调节中枢。1.临床应用上,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冰袋、冰浴)可用于低温麻醉,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耗氧量,有利于某些手术。2.氯丙嗪和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深睡,降低体温、基础代谢以及组织耗氧量,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CNS反应性降低,这种状态成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少能量期。

⑴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抗神经病作用;对正常人有影响;2)镇吐作用;3)降温作用,对正常体温有作用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1)扩血管、降压;2)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增加催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也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分泌;⑵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基础①精神分裂症:小剂量能迅速控制患者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使用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使其恢复理智。②呕吐和顽固性呃逆:小剂量即可对抗DA受体激动药,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神经,但是晕动症无效。③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正常体温。

氯丙嗪:二甲胺类抗精神病药。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0%。经肝微粒体酶代谢,给药剂量个体化。多巴胺(DA)受体阻滞剂。

1.抗精神病作用:目前认为,氯丙嗪通过阻断与情绪和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起抗精神病作用。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的作用有关。正常人服用治疗量后,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注意力降低、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反应。安静时可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精神患者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等症状,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2.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但对刺激前庭所致的呕吐无效。3.降温作用: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这与解热镇痛药不同,后者只降低发热体温而不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运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氯丙嗪反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的结果。4.阻断外周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还可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起抗休克的作用。同时由于扩张大静脉的作用大于扩张动脉的作用,故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5.内分泌系统:可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从而使血中催乳素浓度增高,出现乳房肿大、乳溢。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促皮质素及促生长激素分泌,延迟排卵。由于氯丙嗪也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故可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6.对M胆碱受体的阻断作用较弱,可引起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氯丙嗪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

氯丙嗪又名?

氯丙嗪:二甲胺类抗精神病药。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0%。经肝微粒体酶代谢,给药剂量个体化。多巴胺(DA)受体阻滞剂。对α—受体和M受体也有阻断作用。临床应用:抗精神病作用(可产生耐受性)。镇吐作用较强。调节体温进行人工冬眠,可用于严重感染性休克、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治疗。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胆碱能神经的功能占优势,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有α受体阻滞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反转。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2受体,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释放因子,使催乳素释放增加,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乳腺癌患者禁用。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引起排卵延迟。可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不良反应:嗜睡、无力、鼻塞、体位性低血压(注射后应卧床休息)。过敏反应,急性中毒,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氏综合症,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可用中枢性胆碱受体阻滞药安坦等缓解)迟发性运动障碍(抗胆碱药可使症状加重)禁用于有癫痫或惊厥史者,青光眼、肝障碍者禁用,冠心病及伴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慎用。

属抗精神病药。有副作用,服用时可加服安坦片。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目录

氯丙嗪:二甲胺类抗精神病药。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0%。经肝微粒体酶代谢,给药剂量个体化。多巴胺(DA)受体阻滞剂。

属抗精神病药。有副作用,服用时可加服安坦片。

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氯丙嗪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称神经安定作用。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迅速控制兴奋躁动。使幻觉、妄 想、躁狂等症状逐渐消失。恢复理智,安定情绪,生活自理。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 也阻断其他通路的D2受体,发生不良反应(2)镇吐作用小剂量:阻断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 对抗DA受体激动剂吗啡引起的呕吐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治疗顽固性呃逆:抑制位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调节中枢。(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很强的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可降低正常人的体温。与解热镇痛药的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不同。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阻断M胆碱受体: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阻断结节-漏斗系统的D2受体,增加催乳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lǜ bǐng qín

Chlorpromazine, actargil, aminazine,wintermin [朗道汉英字典]

contomin,CP,cromedazine,hibanil,MB 2378,megaphen,plegomazin,proma,protran,RP4560,SKF260IA,thorazine,torazina,wintam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与氯丙嗪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氯丙嗪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安定、镇静、抗精神病作用。本品具有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滞作用和抗胆堿能作用。口服吸收好,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内浓度高于血浓度。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躁狂抑郁症、冲动暴力行为和重症焦虑不安的短程治疗。也可用于止吐,消除破伤风性痉挛、原发性肌力障碍等病症。可发生急性中毒反应,主要毒性在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氯普马嗪;冬眠灵;可乐静;可平静;氯硫二苯胺;Chlorpromazium;Wintermin;Aminazine

神经系统药物 > 抗精神、抗抑郁、抗焦虑症药物 > 吩噻嗪类药

1.12.5mg,25mg,50mg;

2.注射剂(粉):10mg,25mg,50mg;

3.复方制剂:复方氯丙嗪片:每片含盐酸氯丙嗪及盐酸异丙嗪各12.5mg;复方注射剂:每2ml含盐酸氯丙嗪及盐酸异丙嗪各25mg;

4.冬眠合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剂中,静脉输注,用于冬眠疗法。

1.抗精神病作用:目前认为,氯丙嗪通过阻断与情绪和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起抗精神病作用。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的作用有关。正常人服用治疗量后,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注意力降低、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反应。安静时可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精神患者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等症状,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

2.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但对 *** 前庭所致的呕吐无效。

3.降温作用: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这与解热镇痛药不同,后者只降低发热体温而不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运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氯丙嗪反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的结果。

4.阻断外周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还可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起抗休克的作用。同时由于扩张大静脉的作用大于扩张动脉的作用,故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

5.内分泌系统:可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从而使血中催乳素浓度增高,出现 *** 肿大、乳溢。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促皮质素及促生长激素分泌,延迟排卵。由于氯丙嗪也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故可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6.对M胆堿受体的阻断作用较弱,可引起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肌内注射吸收迅速。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有效药物浓度为100~300ng/ml。肌内注射后的血药浓度是口服的4~10倍。不同患者之间的血药浓度、临床效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达峰时间口服为2.8h,肌内注射为1~4h,静脉给药为2~4h。单次口服药效持续时间为6h左右。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32%,蛋白结合率为90%~99%,分布容积为8~160L/kg。氯丙嗪分布于全身,在脑、肺、肝、脾、肾中较多,其中脑脊液(CSF)中的浓度是血浆浓度的5倍。脑脊液中氯丙嗪的蛋白结合率在19%~72%之间。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氯丙嗪脂溶性高,易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氯丙嗪有首过代谢效应。大部分在肝脏中以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方式代谢,在小肠壁也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氯丙嗪的生物转化在儿童(0.3~17岁)体内比在成人体内快。23%的药物从肾脏排泄。可经母乳分泌。母体药物的清除半衰期为6h,但停药6个月后,仍可从尿中检出氯丙嗪代谢物。肝脏疾病并不明显影响半衰期。氯丙嗪不能经血液诱析、腹膜透析清除。

1.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Ⅰ型精神分裂症(以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但不能根治。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差,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加重病情。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忧郁症状及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

2.镇吐:几乎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效,如尿毒症、胃肠炎、癌症、妊娠及药物引起的呕吐。也可治疗顽固性呃逆。但对晕动病的呕吐无效。

3.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用于低温麻醉时可防止休克发生。人工冬眠时,与哌替啶、异丙嗪配成冬眠合剂用于创伤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烧伤、高烧及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4.可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的剧痛。

5.治疗心力衰竭。

6.试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1.有吩噻嗪类过敏史和骨髓抑制患者禁用。

2.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及昏迷患者禁用。

3.尿毒症、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损害的患者禁用。

4.有癫痫史或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5.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慎用和禁用。

1.(1)肝功能不良者;(2)尿毒症患者;(3)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4)青光眼者;(5)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者;(6)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7)震颤麻痹症患者;(8)孕妇、哺乳妇女;(9)暴露于高热环境、有机磷杀虫剂及接受阿托品或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10)有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病史者;(11)有瑞氏综合征征象和症状者;(12)乳癌患者。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对本类药物的耐受降低,且易产生低血压、过度镇静及不易消除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治疗时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如Q波或T波改变等;有时会影响免疫妊娠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尿胆红素测定时也可出现假阳性。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长期治疗或用量大时应定时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2)肝功能;(3)尿胆红素;(4)长期大量应用时应注意进行眼科检查。常规半年检查一次。

5.注射给药只限用于急性兴奋躁动的患者,并需密切观察与监测,防止发生低血压。

6.服药大约2周后才能充分显效。

7.肌内注射时应缓慢深部注射。为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用药后应静卧1~2h,血压过低时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或麻黄堿升压。但不可用肾上腺素,以防血压降得更低。

8.不要突然停药,否则可导致恶心、呕吐、胃部 *** 、头痛、心跳加快、失眠或病情恶化。经长期治疗需停药时,应在几周之内逐渐减少用量。

9.出现粒细胞减少时应立即停药;在脊髓X线摄影之前至少停药48h。

10.用量须从小剂量开始,按照个体化的原则调整增加量。经数日或数周,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后,还须巩固治疗至少两周,然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维持量。维持量使用的期限须根据临床需要而定。

11.肌内注射局部疼痛较重时,可加1%普鲁卡因。

12.如只存在角膜和晶体混浊而无视力障碍时,可在观察下使用氯丙嗪;如有皮肤或视网膜色素沉着或不明原因的视力障碍时,则应减少剂量到每天40mg以下或用其他抗精神病药代替。大剂量应用氯丙嗪时,夏季应注意防晒,最好戴太阳镜以保护角膜和晶体。

13.过量症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包括昏迷、低血压和运动障碍。

14.过量处理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必要时采取以下措施:尽早洗胃和(或)给予药用炭悬液及盐类泻剂。不得诱呕。监测体温和心血管功能,至少5天。静脉注射苯妥英钠9~11mg/kg,以控制心率失常。用洋地黄治疗心功能衰竭。给予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素治疗低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给予地西泮,随后给予苯妥英钠15mg/kg,以控制惊厥。给予苯扎托品或苯海拉明处理可能出现的帕金森样症状。

1.大剂量给药时,由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2.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约30%。除迟发性运动障碍外,应用抗胆堿药如苯海索(安坦)、苯扎托品、东莨菪堿;或适当减少用量,可使症状缓解。

3.变态反应:可出现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偶见剥脱性皮炎、红斑狼疮样症状、急性肝炎样症状,并伴有肝实质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及阻塞性黄疸。也可发生皮肤及眼部色素沉着,角膜和晶体混浊。

4.内分泌系统:长期应用可致内分泌紊乱,表现为男性乳腺增生、泌乳、闭经、体重增加、儿童抑郁等。

5.血液系统可发生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减少致死的报道多与过敏有关,常发生在治疗开始的4~10周。

6.急性中毒反应: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休克、心肌损害和心脏骤停等症状。

7.停药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突然停药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炎和震颤。

8.偶可诱发癫痫。

9.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抗精神病药(还包括多巴胺拮抗药如甲氧氯普氯普胺)引起的最严重的致死性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高热、严重的锥体外系统反应包括肌肉僵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意识不清;骨骼肌损害可能发生,并引起肌红蛋白尿,继而导致肾衰。然而,对这一综合征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当疑及此综合征时,应立即停药,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以制止病情恶化。

1.(1)口服25~75mg,每天2~3次,1~2周内逐渐增至每天400~600mg,2~3次分服。维持量每天100~300mg,2~3次分服。(2)肌内注射:可用于控制严重症状,一般每次25~50mg,深部肌内注射。(3)静脉注射:偶可用于极度躁动患者,每次不超过50mg,用0.9%氯化钠注射剂20ml稀释,缓慢推注。

2.止吐或止呃逆:(1)成人口服:12.5~50mg,每天3~4次;肌内注射每次可用25~50mg。如症状持续,可用氯丙嗪25~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剂500ml中缓慢输注。(2)小儿:肌内注射或输注剂量均为每次0.5~1mg/kg。(3)手术前给药:25~50mg加哌替啶50~100mg,于全身麻醉前1次肌内注射。

1.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莫沙平、度硫平、多塞平、阿米替林、氯丙米嗪、曲丙米嗪、洛非帕明、地昔帕明、丙咪嗪、去甲替林、普罗替林等)与氯丙嗪合用时,两者可相互影响对方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均升高,毒性增强。另外,两者都有抗胆堿活性,合用则抗胆堿作用增强。故合用时应谨慎。

2.与颠茄合用,抗胆堿作用增强。

3.槟榔有胆堿能效应,与氯丙嗪合用,可增加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

4.氯丙嗪与卡托普利、曲唑酮合用时,产生协同降压作用,可能导致低血压。

5.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与氯丙嗪合用时,两者相互抑制对方的代谢,使血药浓度均升高,导致低血压和/或氯丙嗪毒性增加。

6.西沙必利、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匹莫齐特、斯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格雷沙星、左氟沙星、左美沙酮、卤泛群等与氯丙嗪合用时,对心脏的毒性增加,故不宜合用。

7.氯丙嗪与二氮嗪合用,可能会引起高血糖症。

8.氯丙嗪可诱导或抑制苯妥英钠的代谢,而苯妥英钠则诱导氯丙嗪的代谢,故合用时苯妥英钠的浓度可能会升高或降低,而氯丙嗪的浓度则降低。

9.与肾上腺素合用时,可能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10.伊布利特与氯丙嗪合用,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11.卡法根与氯丙嗪合用时,对多巴胺的拮抗作用增加,从而导致氯丙嗪的治疗作用和/或不良反应都增加。

12.氯丙嗪与锂剂合用(尤其是氯丙嗪的用量较大时),可能导致虚弱、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加重、脑病及脑损伤等。

13.与哌替啶合用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的抑制作用加强。

14.卟吩姆钠与氯丙嗪都有致光敏感的作用,合用可加重光敏感组织的细胞内损害。

15.普萘洛尔可降低氯丙嗪的代谢,使氯丙嗪的毒性增强。

16.氨甲环酸与氯丙嗪合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有导致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的报道,可能是两者都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所致。

17.安非他明与氯丙嗪合用时两者效力均降低,且使惊厥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而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降低,故不推荐合用。

18.制酸剂对氯丙嗪的吸附作用可降低氯丙嗪的吸收,故合用时氯丙嗪疗效降低。应在氯丙嗪用药前至少1h或用药后2h服用制酸剂。

19.苯扎托品、奥芬那君、丙环定、安坦可延迟胃排空,增加氯丙嗪的肠壁代谢,并降低吸收,导致氯丙嗪的血药浓度降低,药效减弱,而抗胆堿作用则加强。

20.卡麦角林为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不应与多巴胺D2拮抗剂如氯丙嗪同时使用。两者如合用,治疗学效应均降低。

21.西咪替丁可降低氯丙嗪的疗效,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2.普拉睾酮可降低氯丙嗪的药效。

23.氯丙嗪可拮抗右苯丙胺的作用,还能抑制其畏食作用。故氯丙嗪常用于逆转苯丙胺过量时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4.氯丙嗪可降低胍乙啶、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芬美曲秦的药效。还可使左旋多巴失效。

25.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脏的微粒体酶,使氯丙嗪的药效降低。

26.氯丙嗪可降低苯丙香豆素、华法林的药效,机制不清。

27.长期使用氯丙嗪可能会显著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对普罗瑞林的反应。

28.在一项实验中,西酞普兰与氯丙嗪合用,未观察到两者的药动学受到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29.氯丙嗪可能会抑制胍那决尔的降压作用。

30.与月见草油、甲泛葡胺、曲马朵、佐替平合用时,发生惊厥的危险性增加。

31.氯丙嗪可使同用的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增加,但没有临床意义。

32.唑吡坦与氯丙嗪合用不会引起药动学的变化。

33.吸烟者的药物峰浓度及曲线下面积比不吸烟者略低;吸烟者在服用氯丙嗪时其嗜睡作用会减少。

34.与酒精合用时,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增强。

35.胃内有食物时,氯丙嗪的吸收将受影响。

氯丙嗪治疗急、慢性的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具有兴奋、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精神病效果较好。但对阴性症状如淡漠、孤僻、少语疗效差。可出现不良反应。总之此药是治疗精神病老一代药物,已长久应用临床,也是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肯定、价格比较低,但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上有被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取代的趋势。

氯丙嗪(冬眠灵,氯普马嗪,可乐静)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安定、镇静、抗精神病作用。本品具有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滞作用和抗胆堿能作用。口服吸收好,血浆蛋白结合率>95%,分布容积7L/kg,血浆半衰期16~30h。本品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内浓度高于血浓度。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躁狂抑郁症、冲动暴力行为和重症焦虑不安的短程治疗。也可用于止吐,消除破伤风性痉挛、原发性肌力障碍等病症。治疗血浓度为0.5mg/L。成人每天常用量50~800mg,分次服用。1次剂量达2~4g,可发生急性中毒反应,主要毒性在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1]

[2]

1.治疗应用时,患者初起有嗜睡、乏力, *** 性低血压;大剂量服用出现口干、便秘、鼻塞、视力模糊、眼压升高或心动过速及QT间期延长,后者是产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2.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达70%~80%,以QT间期延长最为多见,偶见QRS增宽。可出现低体温。

3.个别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突然因心脏意外、低血压、休克或肺栓塞而死亡。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综合征表现):静坐不能、运动不能、语言不清、吞咽困难、扭转性痉挛、流涎等表现。本药可引起抑郁状态、意识障碍、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等药源性精神异常。

4.眼部的并发症有眼压升高、角膜和晶状体混浊。服用氯丙嗪偶有引起儿童发育迟缓,女性 *** 增大、溢乳和停经。

5.过敏反应:常在用药后6~12周出现白细胞减少,少数发生再障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出现发热、皮疹、哮喘、紫癜、中毒性肝炎,黄疸等。

6.慢性精神病用氯丙嗪治疗者可能发展到高热、强直、昏迷等表现,往往是致死性的。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氯丙嗪中毒的诊断要点为[3]:

1.有服用或误服氯丙嗪史,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2.排除其他药物中毒可能性。

氯丙嗪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过量服用时,立即给予吞服药用炭,不宜引吐。

2.氯丙嗪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聚丙烯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Balasubramaniam, A.S., Lin, D.G., Archarya, S.S.S., Kamruzzaman, AH.M., Uddin, K. and Bergado, D.T. ( 1999年) “曼谷软粘土处理的添加剂” 第十一届亚洲区域会议对土壤力学与岩土工程,亚洲技术研究所。 鹿特丹:机管局balkema 。 4-7页。 bergado , DT公司,安德森,土地注册处处长,三浦, 12月31日和balasubramaniam ,正如( 1996年) 。 “软地面改善在低地和其它环境“ 。美国: asce新闻。聚丙烯235 -243 。 英国标准机构( 1990 ) “的方法试验土壤为土木工程用途。 ”伦敦: ( bs1377 ) 。 英国标准机构( 1990年) 。 “渐趋稳定,材料,土木工程用途。 ”伦敦: ( bs1924 :第2部分) 。 布朗, r.w. ( 1996年) 。 “实践基础工程手册” 。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 公司聚丙烯5.215 - 5.239 。 头部, k.h. ( 1980年) 。 “手册,土壤化验。 ”卷。 1和卷。 2 。伦敦: pentech新闻。 英格尔斯, o.g.和梅特卡夫, j.b. ( 1972年) 。 “土壤稳定-的原则和做法” 。澳大利亚: 巴特沃思务必遵守。页102-150 。 kedzi ,甲( 1979年) 。 “渐趋稳定,地球的道路” 。匈牙利:出版社,匈牙利科学院of Sciences上。第105 -1 30。 米切尔, j.k.和赫尔佐克, 1 ( 1963年) 。 “陪同的反应,稳定的粘土与水泥”在水泥土的混合物。公路研究备案序号36 。华盛顿电:国家研究理事会。页147-171 。 Schaefer表示,自愿退休,石礼谦,龙运,母黑勒, , JC和夏普公司,科威特第纳尔( 1997年) 。 “地面的改善,地面加固和地基处理: 1987年-1997发展。 “岩土工程特别出版第69号。纽约:美国社会的土木工程师。第308 - 309页。

x直接去新华书店里面看看 有工具书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在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性能,用途也不同。PP有很多有用的性能,但还缺乏固有的韧性,特别是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然而,通过添加冲击改性剂,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能。 1. PP均聚物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于19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中的第一个。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它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热塑性塑料,2004年它的全国总产量达到300万吨。它在热塑性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和长丝、薄膜挤压、注塑加工等方面。 1.1 化学和性质 PP是在金属有机有规立构催化剂(Ziegler-Natta型),如δ-TiCl3-(C2H5)2AlCl或TiCl3-(C2H5)3Al(效率300~900克聚丙烯/克TiCl3)作用下,使丙烯单体在控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化学结构,数量也不一样。这三种结构是指等规聚合物、间规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在等规聚丙烯(最常见的商品形式)中,甲基原子团都处在聚合物骨架的同一侧,这一结构很容易形成结晶态。等规形式的结晶性赋予它良好的抗溶剂和抗热性能。在前十年期间所用的催化剂技术使非等规异构体的生成达到最少程度,消除了对无价值的无规组分进行分离的必要性,简化了生产步骤。生产聚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相法;一种是液体丙烯淤浆法。此外,还有一些老式淤浆工艺装置在运行,它们采用一种液态饱和烃作为反应介质。 比较而言,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都有较高的密度,相当低的熔点和较低的弯曲模量即刚度。这些性能差异导致了最终用途不同。刚度和易定向性使聚丙烯均聚物适合制作各种纤维和用于延展带,而它们较高的耐热性使它们能用于制作硬的高压容器和器具及汽车的模塑部件。 影响聚丙烯均聚物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量(通常用流速表示);分子量分布(简称MWD);有规立构性和助剂。聚丙烯平均分子量范围从约200 000到 600 000。分子量分布通常用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表示, 。该式又称为多分散性指数。 一个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对它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使用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因为熔融态的聚丙烯对剪切敏感,即当施加的压力升高时,其表观粘度降低。分子量分布范围宽的聚丙烯比分布窄的更对剪切敏感,因而具有宽范围分子量分布的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更易于加工。某些特定的用途,特别是纤维,则要求窄范围的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与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反应工艺都有关系。常用过氧化物在反应器后面的挤压过程进行化学裂解,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窄。这一过程称为控制流变学(CR)过程。 与聚乙烯相比较,等规聚丙烯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及螺旋状晶体导致其分子链更易受光和热而氧化降解。在通常的加工和最终使用条件下,聚丙烯要经受无规的断链作用,导致分子量降低和流速升高。所有的商品级聚丙烯都含有稳定剂,以便在加工时保护材料,提供令人满意的最终使用性能。对于特别的用途,除了加抗氧剂和紫外线抑制剂外,还须加其它添加剂。例如:在薄膜配方中加入润滑剂和防粘剂,以减少摩擦系数并防止薄膜自身粘连。在包装材料中添加抗静电以消除静电荷。为了提高透明度或缩短模型周期,则需用成核剂。均聚物树脂通常按流速和最终用途分类。流速取决于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两者。某些特殊用途要求流速高达400分克/分钟,而普通商品均聚物的流速则在0.5-50分克/分钟的范围以内。流速通常是确定加工特性最主要的因素。 1.2 加工和应用 聚丙烯极好的流动性能和宽范围的流速,以及其它独特的聚合物特性相结合,使它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较低的流速能满足挤压带、带状长丝和单丝等的加工要求,还能使成品有抗张强度和低延伸性,同时保持足够的横向完整性,使卷丝机导向装置上的劈裂和粉尘飞扬的情况达到最低程度。为了抵消它们特有的低横向强度和断裂倾向(原纤化),定向程度更高的薄膜到纤维产品,如:粗纤度纺织品、细绳和绳子,通常要求流速在7~20的范围内。含有发泡剂的装饰带条产品是由流速接近于10的聚丙烯挤压而成的,这样才能使熔体强度和定向能力达到适当的均衡。这种聚合物经中等程度的定向,能产生光滑的类似缎于一样的表面效果,产品有足够的横向强度可以延缓断裂。非织布和多丝产品的挤压需要一种低粘度、自由流动的材料,因此,流速极高的聚丙烯用于这些用途。 浇铸PP薄膜大量用于绘图艺术品方面。另外,薄膜可以双轴取向和热变定,使具有极好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应用于各种性能层合材料和包装材料方面。使用管式水冷激工艺可以把PP加工成共挤出吹制薄膜以及单层薄膜。热成型用的挤塑片材要求使用低流速配方的材料,使具有足够的熔体强度。当使用PP挤塑型材时,较低的流速加工性能总是要好些。型材挤压通常限于较小的截面以便能用水急冷保证产品具有足够的韧度。PP还可以挤塑成管状产品,如饮料吸管和饮用水管。PP在线缆涂层方面也有用途。 在用量方面仅次于挤塑的注塑加工很适应聚丙烯的特性。PP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强韧机械特性,被利用来生产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内在的强韧机械性能的产品。良好的加工性能与极好的抗应力断裂性能产生了优良的模塑成型的密封罩。一般而言,低流速配方材料用于生产厚壁产品和那些要求韧性的产品。高流速的材料用于生产薄壁部件和要求快速加工的产品。 1.3 市场 PP均聚物可使用各种加工工艺,生产范围很宽的产品。 挤塑制品是消耗PP的最大市场,而纺织纤维和单丝又是其中最大的部分。长期以来,PP一直是制造纤维的主要原料,这是因为它的着色能力、耐磨损、耐化学品性能以及有利的经济条件。定向和非定向薄膜占据挤塑制品市场的第二大份额,并且是继续保持增长的领域。 接下来,注塑品是PP均聚物的第二大市场,包括容器、密封器、汽车方面的应用、家庭用品、玩具及其它许多消费品和工业方面的最终用途。许多吹塑容器选用聚丙烯,是因为它的良好的隔潮性能和足够的清沏度。鉴于对未来塑料制品的新需求,PP均聚物将继续保持增长。良好的经济方面的条件、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重量轻、着色能力强和易于加工等特性,将使PP继续成为本世纪众多应用领域的首选材料。 2.抗冲击型PP共聚物 PP有很多有用的性能,但还缺乏固有的韧性,特别是在低于其玻璃化温度的条件下.然而,通过添加冲击改性剂,可以提高其抗冲击性能。传统改良性为弹性体,通常为乙丙橡胶。普遍认为,遍布于半结晶态聚丙烯基体内的橡胶粒子,能在界面上形成许多应力集中点,防止局部形变,和断裂扩展。抗冲击改性剂一直是在共混时添加进去的,最近,弹性体组分的现场合成已经具有商业重要性。而且,正在宣传用一种新系列的冲击改性剂来代替乙丙橡胶,即Flexomer聚烯烃、Exact塑弹体和Insite聚合物。这些都是烯烃聚合物,它们填补了极低密度聚乙烯和传统乙丙弹性体之间的空白。 2.1 化学和性能 等规PP均聚物,是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催化下,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乙丙橡胶组分在一系列反应器中合成的,或是预先购买,然后在挤压机内与PP均聚物共混。生成的抗冲击聚丙烯经粒化后出售。现场生产的抗冲击PP共聚物,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催化剂组成及反应器条件,来精确地控制其重要的性能。催化剂组成和反应器条件决定基体树脂的结晶度、橡胶组分的组成和数量及总体分子量分布。 抗冲击PP是最轻的热塑性塑料之一,其密度低于1,每磅产品的价格低于PET、PBT、高抗冲击聚苯乙烯和ABS。按比容计,抗冲击PP的单位体积成本低于上述那些树脂和聚氯乙烯(PVC)。仅有HDPE在这方面堪与匹敌。抗冲击型PP通常在适中的温度下加工,范围为350~550°F。抗冲击聚丙烯共聚物具有广谱的熔体流动速率,通常范围为从小于1到约30。具有最高熔体流动速率的树脂,通常是由熔体流动速率较低的材料“减粘裂化”制得。也就是对从反应器出来后的材料进行一步反应,降低平均分子量,从而制得熔体流速更高的产品。抗冲击聚丙烯共聚物对化学品和环境应力断裂有很高的抵抗力。经处理后,材料可具备优良的悬臂梁式冲击强度和较低的加纳尔冲击性能。悬臂梁式冲击强度范围在0.5到大于15英尺·磅/英寸;在-40°F下,加纳尔冲击强度范围为15到300英寸·磅以上。 橡胶组分为聚丙烯提供了冲击强度,却使抗冲击聚丙烯相对于均聚物而言,降低了刚度和热变形温度。加填料的抗冲击聚丙烯共聚物能够忍受更高的温度而不变形。填料一般为玻璃纤维。云母、滑石和碳酸钙。这些聚合物的最终用户应该知道对每一种规格的产品,在不同的熔化强度、熔体流速、刚度和热变形温度之间需作出权衡。 2.2 用途 抗冲击聚丙烯的主要商业用途是用在汽车、家用品、器具中的注塑件。它的抗冲击能力、低密度、着色能力和加工性能使它成为理想的材料。具有较高熔体流速的中等抗冲击树脂品级有较高的流动性能,这个特点在注塑大型部件如:汽车面板时特别有用。 高抗冲击能力具有较低熔体流速的树脂(一般小于2),可以转化成抗穿刺性极好的薄膜,这种薄膜的抗冲击能力和耐蒸汽杀菌能力,适合做一次性医疗废品袋。挤压片材可以用热成型法加工成大而厚的部件,如:汽车工业中的护板和汽车车尾行李箱衬里。弹性体组分改良聚丙烯抗冲击性能的机理,在材料受冲击时,可诱导应力白化。大多数用途是以弹性组分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分散度为基础的。基于与此相反的概念,正在开发新型的保险杠。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分子复合结构。 注释 聚丙烯 丙烯的聚合物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缩写PP均聚物 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高分子 高分子就是那些分子量特别大的物质。常见的分子,我们称它们为小分子,一般由几个或几十个原子组成,分子量也在几十到几百之间。如水分子的分子量为18、二氧化硫的分子量是44。高分子则不同,它的分子量至少要大于1万。高分子物质的分子一般由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它的分子量也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以亿来计算。高分子的“高”就是指它的分子量高。 聚合物 高分子分为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天然橡胶,棉花等都属于天然高分子。人工合成高分子主要包括:化学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塑料),也称为三大合成材料。此外,大多数涂料和粘合剂的主要成分也是人工合成高分子。人工合成高分子又被称为聚合物(Polymer)。 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共聚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或单体与聚合物间进行的聚合称为共聚,共聚得到的产物即为共聚物。分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无规共聚物、有规共聚物等。

丙烯腈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3-环戊基丙烯腈英文名称(E)-3-cyclopentylprop-2-enenitrile英文别名3-Cyclopentylacrylonitrile;CAS号591769-05-0合成路线:1.通过环戊基甲醛和氰甲基磷酸二乙酯合成3-环戊基丙烯腈,收率约98%;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含镍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铁基高温合金中铝和钛含量对高温长期性能和组织稳定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论文题目,既长又不准确,题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义,令人费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体积比?金属牌号?或是其它什么,请教不得而知,这就叫题目含混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点示出论文研究的内容。假如上面的题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内文中说明,不必写在标题中,标题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这一事实即可。可参考的修改方案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对高温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常见了繁琐题名如:"关于钢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戏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钢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字数便从原21个安减少为12个字,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quot;(主标题)有源位错群的动力学特性--(副标题)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有源位错群的滑移特性"。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如:"对农村合理的全、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其中,由于使用"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如:"完状动肪疾病运动后异常血压反应的决定因素"的标题,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省略为"冠状动肪疾病";"一年来世界各国肝病的进展"的标题,将"肝病治疗"省略为"肝病");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如:"内镜荧光检测对诊断消化道癌的评价"的标题,本意是作者运用这种方法去诊断消化道癌并做出评价,而实际上"内镜荧火检测"成了主语,当然不妥当)。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粲"主事的错误"的占11%(如"新冠片"错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如:"老年患者的膀胱镜检查与并发症");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示例] 论文题目: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示例] 论文题目:集成电路热模拟模型和算法 论文提要:众所周知,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特性参数都是温度的灵敏函数学[诸如ls(T),B(T),C1(T),Cp(T)……]。集成电路将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块苡片上,电路工作时,元件功耗将产生热量,沿晶片向四周扩散。但是由于半导体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热阻,因此芯片上各点温度不可能相同。特别对于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元件区域将有较高温度所以在芯片上存在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但是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在分析集成电路性能时,常常忽略这种温度差别,假定所有元件者处于同一温度下。例如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SPICE就是这样处理的。显然这一假定对集成电路带来计算误差。对于功率集成电路误差将更大。因此,如何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如何计算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以及如何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并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然后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由。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使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作者根据这一模型和算法,编制了一个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也可发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该程序在微机IBM-PC上通过,得到满意结果。 上述论文提要字数近600,显然过长,只要认真加以修改(例如:第一段可删掉,第二段只保留其中的最后几句话,加上第三段),便可以二三百个字编写论文摘要。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例如:主题词之一"等离子体应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说明它不是别的,而是"等离子体应用",采用的是自然语言词汇。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如,关键?quot;原子能"(其规范的主题词可能是"核能")。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示例] 论文题目:一种新的天线阵方向图综合方法 关键词:天线阵;方向图;综合;互耦;偶极子;输入阻抗(共6个)相应的英译文: Title: A new method for array pattern synthesis Key words: Antenna array; pattern ; synthesis; mutual coupling; dipole; input impadance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例如,在天线阵方向图综合方法研究(上述论文的论题)中,涉及到诸如互耦的概念、偶极子的概念以及输入阻抗的概念,这些概念所用的词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比较关键的物理意义,所以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示例] 论文题目:胆法反流性胃火的临床特征 前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法反流入胃,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1]。本文探讨了胆法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征。 这里,写了短短几行文字却清楚地阐明了研究背景、理由和知识空白,同时也表明了前人的工作(由标注文献[1]反映,其详细内容可通过查阅该文献获得)以及作者现在所从事的研究内容。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quot;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 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素养的人,容易将这一部分写成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一一罗列无遗,总希望把自己辛苦做过的工作,都写入论文,可是,其效果适得其反,易使那些必须让人知道的重要内容淹没在一大片令人生大厌的冗长文字中。因此,应当阐述主要的、关键的和非一般常用的内容,凡属通过的、标准的和常见的仪器设备,只需提供型号、规格及主要性能指标。 "结果和分析"这一节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全文的一切结论由此得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发,一切推理由此导出。这部分需要列出实验数据和观察所得,并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和讨论。要注意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必要的实验结果,扬弃不必要的部分。实验数据或结果,通常用表格、图或照片等予以表达,而且尽量用图,不用表格或少用表格。 如果标题定为"结果和讨论",对于"讨论"(或"分析")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则更难以确定所应写的内容,通常也是最难写的一部分。写得好的"讨论(或"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①要设法提出"结果"一节中证明的原理、相互关系以及归纳性的解释,但只对"结果"进行论述,而不应进行重述。②要能指出你的结果和解释与以前发表的著作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③要论述你的研究工作的理论含义以及实际应用的各种可能性。④要能指出任何的例外情况或相互关系中有问题的地方,并且应明确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 由于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性质差别较大,其分段及其写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统一规定,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直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一篇学术论文的正文,是其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一般来说,正文总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与研究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当然,其中的结论可以单独设一部分(或一节)展开叙述。 (七)结论(Conclusion)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示例] 论文题目:丁二烯民丙烯腈共低聚反应中共聚物组成的控制 论文的结论: 1.对于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低聚反应分批聚合体系,由于单体况聚率不同,为了改善丁腈羟的性质,进行组成控制是必要的。 2.本工作采用向反应体系中补加消耗快的单体的方法,能够控制反应液的单体组成与共聚物的组成。 3.本文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理论,提出了一种补加单体的新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应用这种计算方法,能合成出组成比例均匀的丁腈羟液体共聚物。这种方法不仅能用地丁腈羟的合成,也能用于其它自由基二元共聚反应。 4.按本文的方法所合成的丁腈羟不仅组成比较均匀,序列人发布也比较均匀,序列长度为1的分布几率高达97%。 [此文部分内容曾在IUPAC第29届高分子讨论会(罗马尼亚)上报告,刊于《应用化学》,1984年第3期] 最后指出一点,有些学科论文,例如医学论文,常?quot;结论"部分不单独列出,而将其内容隐含于"讨论"部分的文字中(常在最后部位,也是最简短的文字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例如,题为"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3浓度的临床意义"的论文,在其"讨论"的段落中,最后有一个自然段,为:"本研究说明,CPBA法测定血25-OH-D浓度,不仅方法简便,同时又是观察机体维生素D缺乏和过量的一个较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实际上,这就是全文的结论,是从正文部分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总观念。 (八)致谢(Acknowledgment)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 (九)参考文献(Reference)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①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②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③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可能引用了很多篇文献,是否需要全部列出?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只需要将引用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那些文献资料列出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参与文献的标注方法作了规定。指出:专论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 [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①也有人认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② 参考文献: ①刘湘生·关于我国主题法和分类法检索体系标准化的浅见·北图通迅,1980(2):19~23 ②杨沛霆,赵连城,建立检索系统的几个问题,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63。 2."著者-出版年"制 [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刘湘生1980)。也有人认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杨沛霆1963)。 刘湘生,1980,关于我国主题法和分类法检索体系标准化的浅见,北图通讯,(2)19-23。 专论正文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著或书(Book);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Journal);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Proceedings,edited-collections);报告(Report);专利(Patent)。 不论引用文献属于哪一种来源,在文后列出?quot;参考文献"都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还分别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作出了如下规定: 1.专著 (1)著录项目: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项(出版地:了版者,出版年)。 (2)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各,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以上供选择)。 [求例]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页 Morton L T , ed. Use of Medical Lierature. 2nd ed. London:Butter-worths, 1977.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BN0-408-70916-2 2.连续出版物 (1)著录项目: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著录格式: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示例] (1)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 (2)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ing and Primary Industries Dicision, Statistics Canada. Preliminary ed. 19701~.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 1970~. Annual Census of Manufacturers. Text in English and French. ISSN 0700~0758. 3.专利文献 (1)著录项目: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识别符,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2)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其人了责任者,附加项--供选择)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 Carl Zeiss Jena, VBD. Anordung Zur lichtele-cre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 Erfinder: W Feist , C Wachnert , E Feistauer. Int. CI: G02 B27/14. Schweiz, Patentschrift, 608 626. 1979.1.15 4.报告 [示例]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1970. 5.学位论述 [示例]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示例] (1)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I),中国科学,1973(4):339~357 (2)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7):527 (3)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3,24(4) (4)Hewitt J A. Technical Sercicesin 1983.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1984, 28,(3):205~218 连续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和年刊(报告、年鉴等);各学会的杂志、纪要、会议录、学会会报等;以及有编号的专论丛书。

  • 索引序列
  •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氯丙嗪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
  •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目录
  • 聚丙烯论文参考文献
  • 丙烯腈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