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论文研究

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论文研究

大学的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1 浅谈艺术图形符号应用于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依赖于艺术图形符号来完成。从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的产生,图形符号不断被运用和发展,这奠定了艺术图形设计的基础,使这种源于人们生存需求的符号发展到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学。在目前的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在广告领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明确展现出商业信息、性质及原则等,是商业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什么象征性,在商业广告应用中具有何种重要性,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艺术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图形符号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语言,是为了传达事物信息的载体,能代表某种事物。在商业广告设计中,艺术图形符号主要包括下述几种:传统图形符号、自然图形符号及抽象图形符号,不同类型的图形符号具有不同的象征性。 1.1.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求而逐步形成的某种定式,通常具有祈福驱祸、祈求吉祥的象征意义,如兽纹具有等级和尊卑的含义、龙是帝王的象征等。其象征性具有包括时间性、地域性、文化性,时间性表示过去古老的、历史的、沧桑的;地域性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等;文化性是指不同地域具有的典型文化。 1.2.自然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自然图形符号通常来源于自然界,并非人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这种类型图形种类繁多,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象征性,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和特性象征和其类似的概念或者意图,如树的年轮文理象征时间、蜂窝象征结构、建筑等。 1.3.抽象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抽象图形符号分为规则和不规则,通常根据其外在样式象征人们的某种视觉心理,如正方形象征可信、坚实等;三角形象征层次、锐利;不规则几何图像象征波动、扭曲、激动及噪音等。 2. 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的重要性 2.1.能有效传播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艺术图形符号应用到商业广告中,既能有效的承载信息内容,又能有效的传播信息。在商业广告中,不论是影视广告制作还是平面设计,使用艺术图形符号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以构建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文字相比,在商业广告中使用艺术图形符号具有“与象共生,与意同行”的特征,既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并美化广告商品的造型,并能带给消费者明确的视觉感知。除此之外,就象征意义而言,艺术图形符号更容易和消费者的视觉认知产生共鸣,通过商业广告中的艺术图形符号,消费者不仅能感受到商品的美感,还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大大增强了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2.2.能有效传承民俗文化 艺术图形符号的设计和文化密不可分,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审美观念。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技巧,能够有效的将图形符号的象征性和企业产品的形象实现完美对接,这样不仅能使消费者对历史产生回忆,又能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理念中,进而建立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如民族传统食品广告,设计师设计时既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又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关键的是通过图形符号将传统文化优美的展现出来。如中秋节的月饼广告,其中有两大图形符号:月宫仙子和月饼,前者表示嫦娥,后者表示食品。这种巧妙的图形符号组合,即传统了民俗文化,也宣传了月饼的美味。 2.3.能促进销售 现代商业的广告设计,对刺激消费心理、引导消费方式和观念、传播消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为了更好的实现将商品的功能、审美与消费理念进行对接,通常借助丰富的意向图像符号塑造美好的观念形态,以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处理,艺术图形符号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观念形态。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时,能从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房地产广告中,设计时将住宅区优美的环境、超然的生活理念以艺术图形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与消费者的需求近乎一致,这能使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 2.4.具有审美体验和精神满足功能 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对于艺术图形的审美,是从视觉冲击再到情绪变化,最终反应到行为中。就商业广告的传播意图来说,主要是为了将商品信息通过艺术图形的方式传达出去,采用这种艺术性传达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消费者的审美情绪,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就消费者视觉感知来说,对商业广告中艺术图形符号的审美体验是从视觉愉悦再到情感共鸣,最终到心灵升华的一个过程。 消费者审美的愉悦和精神满足类似于“连体婴儿”,一旦满足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很容易被满足。现代商业广告的设计日益重视审美和精神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将产品的功能、品质及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消费者在认同艺术图形符号所展现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图形符号在商业广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商业广告的艺术图形符号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要将艺术图形符号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并与空间环境相适应,以便在能实现功能的同时,也带给消费者愉悦的享受。 大学艺术概论结课论文篇2 试谈当代珠绣艺术在城市家居装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引言 “中国珠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一种传承的力量”。珠绣工艺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可以运用在各类具有特色风格的城市家居设计中。珠绣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可展现出浮雕的效果。珠绣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工艺师将美丽的珠粒精致地手工缝合,再采用一定的处理手法而制作成的珠绣,直至达到作品的完美效果。 二、珠绣艺术的作用与特点 珠绣工艺是把多种色彩的珠粒或珠片,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的材料丰富,大致有珍珠、玻璃珠、珠片、珠管、人造宝石、水晶、亚克力以及一些非常规材料。珠绣家居装饰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精致完美,具有有浮雕的视觉效果。其次,珠绣可以改变材料的肌理感,从而打破原有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感,使其在城市家居装饰等各方面中有更好的体现。 三、珠绣艺术在家居装饰材料中的选择 (一)珠绣的装饰要求 珠绣家居装饰的用料有涤纶、仿真丝、毛织物等面料。缝合上绣珠的面料靓丽而有动感。而缝合上亮片的毛织物与亮片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光彩夺目。珠绣家居装饰制作是先将图案拓印在家居装饰材料上,然后上再采用镶嵌和挂饰等手法处理。高档的珠绣是在装饰材料上做大量的图案构成组织。一般的珠绣则只做珠片小点缀。 (二)珠绣家居装饰中的色彩搭配 珠绣的色彩搭配应该与家居装饰的风格一致。不管是进行类似色和互补对比色的搭配组合,只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家居装饰风格保持一致性就可以。但品牌家居装饰设计常常按照系列来进行表现,在销售门店也是以系列效果来销售的,所以珠绣家居装饰的色彩需要与系列感的要求来完成设计,需要注意珠绣家居装饰材料的色彩和整体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珠绣对家居材质的要求 清新的家居装饰就不宜使用太重或感觉沉闷的材质,也不需要运用太多的亮片等材质,以免破坏家居装饰的整体效果;而适合浓郁色的的家居产品常使用厚重的材料,选择大颗粒的珠绣材质,以表现出特色家居装饰的视觉感;民族风格家居装饰则适合天然的木材绣珠、彩钻等来点缀;而需要表现富丽的家居装饰效果等则可选择带有金、银色的水钻、亮片完成装表现的效果。 四、珠绣的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一)打散与组合 在常规的家居产品装饰部件进行再次设计,对设计元素进行打散再次组合的方式。运用人们的恒定思维模式去反向设计研究,使家居产品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表现效果,能够体现出家居产品另类的特点,绣珠的的变动方式越大,跟常态家居设计的反差更能给人视觉冲击力。由于家居装饰的形式人们常常用定向思维思考,所以这种变形能够引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二)重复与排列 家居装饰设计中运用某个元素重复的排列组合,产生深刻的视觉冲击效果。 我们常常看到,单位元素的反复重复的出现有力量和节奏感。重复可以元素反复出现而加深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绣珠在重复可以是将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组合后图案再重复出现,视觉的震撼感会更为有效果。 (三)夸张与个性 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装饰对象的特点,在设计通过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的夸张来彰显性特点。夸张是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强调。夸张手法在家居装饰设计中非常多,绣珠中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展示,可以达到不错的审美效果,绣珠可以在数量上的进行夸张,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材料以外,还可以对家居装饰的细节部位做适当的夸张变化,体现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整体效果。 (四)聚散与完整 绣珠的分散是分解组合的构成手法,将完整的部分进行分割成小的部分,然后再进行装饰组合。分散后的部分和原型部分不同,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相互相同的地方,统一之中有着一定的变化。分散与组合的手法在家居装饰中多通过图案组织形式的变动来体现。解构主义风格的家居装饰是打散构成的方式,以家居装饰对象完成打散后再重新组合出新的形象,使得家居装饰具有视觉冲击效果。 (五)对比与和谐 将家居装饰的整体与局部进行有序的排列对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较。运用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就是指家居装饰的细节元素与整体家居装饰的比较,使得其视觉上具有和谐的效果。 五、珠绣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一)珠绣艺术的绣法要求 绣珠的大小材质的要求,绣珠绣时选择绣珠很关键。在完成绣的工艺时候选择大小体积均匀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珠子会影响最终的大效果。绣珠的方向,绣珠绣时要求所有珠子的倾斜方向必须保持一致,才会有光泽感。起针点要求,绣珠绣时通常是以图案的最下面一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为起针点。起针要求,起针时,先将绣线尾部打结,在绣布背面穿过几针(注意不要穿透到正面)后从直针点穿出。收针要求,绣线快用完时,将针穿入绣布背面,在绣布背面穿几针,然后直接剪断即可,且必须再打结。注意尽量少在绣布上打结。 (二)珠绣在婚礼家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手工珠绣表露奢华精致,无论时间怎样沉淀,婚纱家居装饰上的手工珠绣工艺都是爱美的人们追捧的宠儿。其中创意狐, FARAH KHAN等最常用到珠绣艺术设计。以新颖别致的传统工艺手法,绣制光彩夺目的立体图案,带来富丽堂皇的奢华感觉。绣、花边、烫钻、珠绣、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会集于她的设计之中,或妖艳、或怪诞、或颓废、或复古,配合人体优美曲线,显得高贵典雅,扑朔迷人,如图1所示。 (三)珠绣在中国风家居装饰设计上的运用 近年来,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在家居装饰设计界越吹越猛。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精华,成为设计师们创作设计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2015年高级家居装饰设计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举行。家居装饰设计设计可以高度概括为五大特征: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凝汇呈现数千年华夏家居装饰设计的文明,开创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家居装饰形象,延续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中华精神,将宋代淡雅高贵、简洁婉约的家居装饰文化与轻盈通透、色彩柔和的2015年国际流行家居装饰趋势精妙融合,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学与历史、繁花与诗画的精妙对话。飘逸轻灵的设计,淡雅高贵的色彩,缂丝、织锦、印金、刺绣等中国传世绝艺让家居装饰都令人目眩神迷,堪称经典与时尚完美融合的力作,如图2所示。 六、结语 珠绣艺术对于现代家居装饰的设计作用巨大,其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永远备受人们青睐。作为家居装饰新兴的装饰手法,珠绣的手工技术日渐丰富,其装饰图案、色彩、材质也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中,随时关注流行趋势,把握审美需求,利用家居装饰不同的质感与工艺,巧妙的运用珠绣装饰图案、色彩、材质的不同造型手法和特殊工艺手段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与设计手法丰富家居装饰的面貌,使珠绣在家居装饰中更有时代感和感染力。了解珠绣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及手法,不仅认识到珠绣在家居装饰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一种传承和赞许。 猜你喜欢: 1. 艺术概论论文 2. 运动艺术概论论文 3.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 4. 大学毛概课结课论文 5. 艺术鉴赏论文 6. 环境艺术概论论文

1. 艺术概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概论 (音乐学)教学大纲2009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ction Art 课程编码:0411006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限选课 总 学 时:32 总 学 分:2 适用专业:音乐学 开课系部:音乐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以一切艺术对象为研究对象,从中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限选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对艺术的共同本质及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增强文化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说);了解艺术发展的主客观规律。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艺术的本质 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模仿说、理念说、表现说、形式说) 2、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第三章 艺术与环境 1、艺术与自然环境 了解艺术与物质材料、地理、生物之间的关系。 2、艺术与人文环境 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经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第四章 艺术功能与作用 理解艺术的主要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组织功能) 认识艺术的其他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了解艺术功能的特点。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与作品 1、艺术创作 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艺术家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创作的几个阶段。了解艺术创作心理,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2、艺术作品 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了解艺术作品的社会传播。 第六章 艺术鉴赏与评论 1、艺术鉴赏 了解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过程、方法及心理。 2、艺术评论 了解艺术评论的特征及功用、类型与过程及方法。 第七章 音乐 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演唱性音乐、演奏性音乐、歌剧三种主要种类及音乐的表现特征,音乐的形式特征,音乐的存在方式。 第八章 美术 了解美术的产生动因;理解美术的五种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书法与篆刻);了解美术的空间造型性特征,静态性特征及视觉性特征。 第九章 舞蹈 了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舞蹈的种类及舞蹈的动态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意象性特征。 第十章 戏剧 了解西方戏剧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戏剧的种类和戏剧的特征(综合性、舞台性、冲突性、程式性、虚拟性) 第十一章电影、电视与网络艺术 了解电影艺术的种类与特征,电视艺术的种类与特征和网络艺术的种类与特征。 第十二章 文学 了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文学的种类(诗歌、散文、小说),及文学的特征(表现性、形式、存在)。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艺术概论》课在第二学年开设一个学期,共16周,每周2学时,计32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鉴于该课程需要大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来作为例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文字主教材、音像教材与IP课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生动、直观的影象资料来辅助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为强化教学效果,需配合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艺术理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注意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阅读资料,并布置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望采纳 2. 请问考艺术学的研究生时,为什么专业课会有艺术概论(一)、(二)、(三)、(四)啊这个有什么不同 这是大方向的大方向。国家定的。具体的各个院校可能不太一样。主要应该回是书不一样。答内容八九不离十。以中国美院为例,艺术学要考的理论是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都是书:1、《中国美术史》,洪再新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外国美术史》,忘了谁编的了 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的 3、《艺术概论新编》,章利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艺术风格学》,沃尔夫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艺术概论理论课课程论文 艺术一词给人一种至高无尚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而艺术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除了学习了解有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和方法论的课程,是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可以用理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下面我就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艺术。 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中有镜头很让我难忘。全家人挤在一张小方桌上吃饭,分糖时姐弟都盯着糖生怕分少了。在我看来,当人的生存状态降低到本能的时候,一切美好的、高尚的东西将不负存在。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舒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小说中陈佑千不断的娶妻,他的纵欲把生殖作为历史的根源和动力,儿子飞浦却是同性恋者,由于生殖的紊乱,家族乃至历史衰败的命运不可逃脱。舒童运用西方唯心主义历史观在小说中对男权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性恋儿子飞浦,他怕女人,不娶妻生子,香火中断,这象征了封建制度的衰败。舒童这样写有很强的改革意识,在作品中结构了男权文化。 在《香草天空》这部影片中,男主角大卫(汤姆·克鲁斯饰)是一位 *** ,大卫英俊富有,风度翩翩,能业善道,几乎具有了所有让女人意乱情迷的吸引力。他两次对着镜子拔白头发,朱丽叫他“大帅哥”他就高兴,正体现出了大卫的自恋心理。在大卫家中有一张父亲的巨照,在他家公司里有七个小矮人总限制他掌管公司的权力,都体现出反叛父权的权威和威胁。 以上就是我对艺术作品的一点浅见,也是我对这几部作品的个人的艺术欣赏。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我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追求,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对影视文学课程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将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更好提高我的专业课水平,提升对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除了要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外,也要多听、多看、多思。“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用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艺术欣赏能力。这就是我学习艺术概论课程的几点想法和收获。 4.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答案 100题网络文库:版权//wenku./view/8818ed11f18583d04964592a 5. 艺术概论的开设和学习意义的有什么具体的学习建议 答: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讲,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课程学习有下面几方面的意义: 1、可以使我们了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各门艺术共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艺术观是指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的一般规律及相关原理的观点,它指导人们认识、分析和判断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艺术观是世界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了解我国优秀艺术传统和外国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熟悉中外艺术史上著名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学会赏析中外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3、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认识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征,培养对各种艺术的欣赏兴趣。在努力掌握艺术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和熟悉若干门艺术的特殊规律。 4、通过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来了解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把握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科学地认识艺术系统内部的构成规律和艺术活动的内在规律与特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 艺术理论是研究古今中外一切艺术种类和艺术现象后得出的理论,也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艺术概论则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概括地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1、学习艺术概论要掌握正确的哲学——美学思考方法。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那么,架在哲学与艺术这两座精神高峰之间的桥梁便是美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大师黑格尔干脆把美学就称之为“艺术哲学”。因此,研究方法问题对于艺术理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作为认识和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方法。 2、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中外艺术史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不了解人类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当然,单就我们的课程学习来说,不可能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展大量史学知识,只需要我们了解和熟悉教材中列举的艺术史料,熟悉和掌握教材中列举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并能够结合这些史料和作品来理解有关艺术理论。 3、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自己的艺术体验。当代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欣赏艺术。但是,对于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来说,就不能满足于单纯欣赏艺术,而是应当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地在艺术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4.除此之外,要认真地通读主教材几遍,读一遍《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认真参加面授辅导,认真做好形成性考核册,积极参加网上学习和讨论。 6.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什么基本规律的学科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1、系统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使学习者确立科学的、进步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评。 7. 求孙美兰《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 导论 设计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一、“设计”的概念 1974《大不列颠网络全书》“Design: blah blah........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 郝伯特·西蒙:“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最本质的意义是计划/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不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意义) 二、设计的意义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设计的宏观定义】 “一种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 “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思想跃迁” “......”“......” 1950麦德华·考夫曼·琼尼:现代设计的12项定义:【大工业生产后的定义】 1)应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 2)应体现时代精神 3)应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不断汲取营养(自我发展) 4)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使其发展(与时俱进) 5)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外观创新) 6)应明确的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理念清晰) 7)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他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忠于材料) 8)应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实际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手段(诚实) 9)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效果展示) 10)应给人单纯洁净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 11)必须熟悉和掌握机械设备的功能 12)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求及价格问题(物美价廉) 1957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1964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造型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他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工业设计扩大到包括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仅售工业生产可能性的限制。” 【设计从物向人的转变】【表明了设计的创造性质和意义;注重内部结构、功能与外观形态的统一;从人的需要出发(即实用、经济、美观),以造物的实用价值和实用功能的实现为基点,运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为条件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设计本身不是目的,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人(的需要)是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因此,设计师的工作首先与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而不是与 1 物质相联系。 1980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20世纪80年代末 彼得·汤姆逊 现代设计的5原则: 1)完整性:设计的全面完整性、系统性2)变化原则:产品不断变化,适应人的需要,欲望的改变3)设计的资源:应用物质资源。设计师作为资源应量力而行4)综合原则: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工业技术等5)服务原则;满足需求原则 第二节 设计的范畴 一、分类 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纺织与服饰设计 二、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 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现代生活品质,淡化了传统,陈设艺术中的社会意识。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 三、产品设计 【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是指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主要解决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结构与符号等的关系,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将功能、结构、材料、生产手段、使用方式统一起来,实现具有较高质量和审美向度的合格产品的目的。【功能、审美、生产合理化、效益、需求等都考虑到了,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性】 四、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1)德维金斯提出。 (2)平面设计又有图形设计、印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之称。 (3)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中,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4)它以易识别,易懂,形象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5)平面设计的一个现代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它包括书籍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字体设计及其他出版物的设计等等。 装潢: (1)装潢是指“染纸’,装演原指中国古代书画卷轴的“装裱”。 (2)装演是设计学科中的传统概念,包含包装、商标、广告、装裱等工艺在内的设计门类,可以说与平面设计相同。 (3)装演设计是商品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亦是充分体现商品价值的手段。 (4)通过宣传与促销服务,体现出装演本身强烈的实用目的性,而绝不是为装演,当然,实用目的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消费心理和审美需求。因此,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积极的需求,引发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 五、广告设计 (1)指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行为的活动。 2 (2)广告,即广而告之,以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六、染织与服装设计 第三节 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简要分析 一、概述 二、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三、产品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我国处于改造和建设时期,仿造为主,企业家认识不足。但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使工业设计的观念得到社会的确认和 *** 的重视,由此会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更大的对工业设计的需求。2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着一批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设计师,会促进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外设计交流将会在新的层面上开展,有利于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方法,形成民族的设计特色。 四、环境艺术设计 五、染织服装设计 课后习题 1.你怎样界定设计的含义及范畴?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设计的核心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设计的范畴不仅扩展到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文学、艺术等的精神生产领域,甚至包括经济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国家大政方针上等诸多方面的决策和方案等,只要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畴划、策划,都可以说是设计,根据不同对象,范畴大致分为五大类: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织品与服饰设计。 2.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有何评价? 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我国处于改造和建设时期,仿造为主,企业家认识不足。但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国民经济发展和 *** 重视2)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3)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3.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 4. 列出2~3个设计的定义并加以辨析。 只要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 郝伯特·西蒙:“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 Design must bee an innovative, highly creative, cross-disciplinary tool responsive to the true needs of men.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戏曲艺术研究论文

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吕剧是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剧种,可以运用戏曲的方式来对地方民情、民风与民俗进行展现,其中旦角等戏曲行当的表演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特色。为了更好地提升旦角的表演效果,有必要提前明确其表演艺术特点。本文以吕剧旦角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表演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相关戏曲人员学习旦角表演知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戏曲;吕剧;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戏曲演员是戏曲这门表演艺术的主体,其演绎能力与表演能力是促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可以对角色形象进行更好的塑造,就必须要利用恰当的表演技法以进行有效的表达,尤其是要注意对相关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深入的把握,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特定的角色形象。其中旦角是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也需要系统化地依据“四功”与“五法”的基本表达方式及其本身的艺术特点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一、吕剧旦角概述

(一)吕剧概述

吕剧是我国山东地区一种非常具有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了顶峰,期间诞生了《借年》、《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众多经典剧目以及李岱江、郎咸芬等众多吕剧名角。基于自身蓬勃发展的态势与广泛的影响力,吕剧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作为一种地区性剧种,具有优美朴实、贴近群众与自然流畅等艺术特点,其优美朴实主要体现在唱腔兼有曲牌与板腔体特征,曲调动听、朴实、顺口、灵活,相应的伴奏乐器可以分为武场和文场两种类型,并且还有效地融入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使得伴奏乐器整体展现出朴实、优美的特征。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吕剧主要用真声,针对个别高音的演唱则会相应地利用真假声有机结合的演唱方法,从而使得最终演唱出来的曲调流畅、自然,同时在吐字的过程中保持清晰,使整个唱腔优美、动听。

(二)吕剧旦角特征

吕剧旦角主要可以分成老旦、彩旦、花旦、武旦、青衣、闺门旦几种类型,具体表现特征如下:其一,老旦。主要在戏曲中扮演中老年妇女,表演中展现出老态,在唱、念及做的过程中展现出稳重大方,如《穆桂英挂帅》当中的“佘太君”这一角色。其二,武旦。主要扮演掌握武打技艺的女子,要保证身段灵活、轻捷,如《打焦赞》当中的“杨排风”这一角色。其三,彩旦。主要扮演喜欢搬弄是非、狠毒、可恶狡猾的妇女,其表演动作以及台词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小姑贤》当中的“刁氏”这一角色。其四,花旦。主要扮演热情、活泼、可爱的青年或少年女性,要保证吐字清晰,唱腔甜润,身段也要娇俏、灵活。其五,青衣,主要扮演成年妇女,一般会非常重视唱功,要求演唱细腻清亮,行腔流畅委婉,如《井台会》当中的“兰瑞莲”这一角色。其六,闺门旦,主要扮演贫苦人家有教养的妙龄少女或者未出阁的大家闺秀,唱腔具有缠绵委婉的特征,并注重形体与水袖功夫的运用。

二、吕剧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一)台步艺术特点

在吕剧旦角表演的过程中,台步是一种最基本的表演方式,也就是戏曲界俗称的“走身架”,即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运用脚步进行展现。为了可以有效地将所演绎的.旦角角色表现出来,首先需要走好台步,保证可以将所表演的人物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旦角表演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直接体现在旦角台步的表现当中,具体表现方式需要结合角色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周边的环境特征等进行把握,不同的旦角角色需要通过台步的有效应用来将特定的角色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也正是基于这一要求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旦角人物,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台步。

比如,针对青衣角色而言,由于其主要表现成年妇女,一般会非常重视唱功,所以在台步运用上要更加侧重稳健;闺门旦要采用小步距进行表现,展现出温柔、细腻的台风;武旦则要讲求流畅、迅捷、有力、刚劲的台步。此外,吕剧旦角表演过程中,台步还需要相应地展现出山东地区浓郁的地方色彩,使台步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此,针对吕剧旦角的台步艺术而言,要在旦角人物特征及吕剧作品表演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恰当的台步技巧来生动地塑造出旦角形象,展现其真正的艺术魅力。

(二)身段艺术特点

身段也是吕剧旦角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演艺术,主要表现为表演的动作、技巧以及展示出来的架势等,如不同动作的衔接、前后动作的连贯以及不同种类姿势的展示等等。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旦角演员要注意把握好台步的移动、眼神的运用以及水袖的抛收等等,力求使旦角表演中的身段与手部动作、台步移动、眼神运用等形成有机、协调的配合。对吕剧旦角演员而言,婀娜多姿的身形与优美的体态对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吕剧旦角演员实际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恰当的身段表现方法来将山东地区浓郁的地方色彩进行有效的展现,力求可以更好地凸显出山东地区的历史、风俗、文化等。基于此,吕剧旦角表演者平时除了要注意学习身段表演技巧之外,还需要多接受戏曲美学方面的熏陶,保证可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气质,同时还要注意有效地对肢体表达进行调节,确保其协调性与优雅性。只有善于运用这些协调、优雅的肢体语言才能够将戏曲旦角的特征有效地表现出来,展现出不同角色的个性特点与情绪特色,保证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真正的魅力,不断提升旦角表演的整体效果。

(三)念白艺术特点

念白是吕剧旦角表演中所涉及到的白口、道白或说白,或者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话这一行为的戏剧化表现,是一种基本的戏曲台词表现形式,也是构成戏曲的重要部分,需要旦角在表演过程中加以注意。吕剧旦角的念白艺术需要进行艺术层面的美化与加工,力求可以形成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形式。而吕剧本身的念白同样具有地方性特征,也需要旦角表演者借助念白的有效表达来展现出地方特色,如利用念白艺术来对山东地区的文化习俗、语言风格进行展现。

此外,吕剧中念白的难度较大,其难于唱腔的表达,吕剧本身的地方性特征决定了其非常注重念白的有效表达,所以要通过有效的表达方法来提升念白的艺术表达效果,使其为吕剧旦角的表演增加亮点。为了提升整体的表达效果,旦角表演者必须要注意在念白方面多下功夫,多进行刻苦的训练,力求使自身在语气与字音等的表达上做到准确,表现出地方韵味,这样才能整体上提升旦角表演的艺术效果。

(四)演唱艺术特点

演唱是吕剧旦角表演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会对最终的表演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吕剧旦角表演的整体效果,就必须要注意对演唱技巧进行准确把握。在演唱过程中,吕剧旦角主要展现出了吟诵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戏曲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就是类似于曲艺当中“夹叙夹唱”的艺术表达方式,以此来突出吕剧本身的戏剧性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在半说半唱的过程中实现词与曲的有机结合。吕剧旦角在演唱曲目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半说半唱的方式,借助这种说唱的表达方式来对曲目中的唱词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而在说唱当中,吕剧旦角尤为依赖念白。通过采取这种“夹叙夹唱”的说唱表达方式,可以有机融合多种声腔,更容易展现出戏曲艺术本身的真实性特征,如可以唱一句之后再念一句词,又或者念多句词之后再接一句唱。

2、在似说似唱的过程中实现词与曲的有机结合。似说似唱主要指的是要注意音乐旋律和唱词字调,使旦角演员在对曲词进行说唱的时候有效地融入音乐旋律当中,可以给人一种“唱”的感觉。在演唱的过程中,音乐旋律也犹如唱词表达当中的口语字调,可以强化唱词表达,借助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更容易展现出山东地区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在《王定保借当》中,旦角的唱段涵盖了垛板、流水以及快二板等唱段,在旦角演唱时,采用半说半唱和似说似唱的表达方式,能使得整体的音乐表现更加多彩、质朴,避免呆板、平淡,从而展现出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

3、在又说又唱的过程中实现词与曲的有机结合。吕剧旦角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角色,许多曲目当中的旦角唱段都是以故事情节当中的矛盾冲突为基础来对唱和说进行安排和布局的,这时候一般会运用口语化的说白来对故事背景以及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的关系进行交代,还要运用吕剧唱腔来对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行抒发,具体可以采用快二板、流水、垛板、散板等多种唱腔吟诵板式,从而通过交替出现的大段的说和唱来实现词与曲的有机结合,提升整体演唱效果。综上所述,旦角是吕剧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表演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最终吕剧表演的效果。在吕剧旦角实际表演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身段、念白、台步和演唱几个方面的艺术表达,确保可以凸显出吕剧表演的本土特色与艺术魅力,不断提升吕剧表演的整体效果。

三、参考文献

[1]阮丹青.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8,(22):36.

[2]张丽恒.戏曲中花旦角色表演技巧[J].戏剧之家,2018,(28):41-42.

[3]姚彩虹.浅谈戏曲旦角身段教学[J].艺术大观,2019,(13):142-143.

[4]路倩倩.戏曲旦角的表演艺术探析[J].戏剧之家,2020,(19):135-136.

[5]梁燕.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J].文化产业,2020,(12):76-77.

戏曲声腔和声乐艺术之融合探讨论文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之间会相互融合、相互吸引,恰如其分的融合会不断的成就彼此。因此很多艺术家都会去学习相关的姊妹艺术,从中获取精华为自身的艺术之路增砖添瓦。像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早年就学习过昆曲,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做了13年的花鼓戏演员,歌唱家吕薇曾经是越剧团演员。而声乐作为具有成熟发声体系的歌唱艺术,也逐渐被戏曲演员所喜爱。演员们借鉴西洋的发声方法为传统唱腔所用,从中吸取其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推动戏曲的进步与发展。戏曲艺术和声乐艺术看似一中一外毫不相干,但是他们的艺术形式和学习方式却是极其相似的。戏曲声乐理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中国戏曲声乐研究的奠基人卢文勤先生,曾经著有《京剧声乐研究》、《戏曲声乐教学谈》等著作,为我辈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作为培养戏曲演员的教学单位,我们也设立了戏曲声乐这门课程。我有幸在这个领域接触到不同的戏曲剧种、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唱腔,深感传统艺术之博大精深。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工作,声乐老师们不断的学习戏曲唱段,边工作边学习,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既不能全盘西化更不能固步自封、保守排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学习的最佳方案。在前辈的指引下我们在戏曲声乐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将声乐艺术与戏曲唱腔相融合。教学中我们在保留戏曲唱腔韵味的前提下,让学生懂得科学发声原理、了解自身发声器官的整体构造,在戏曲唱腔中融入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戏曲声乐在戏曲唱腔教学中起到“扬长、补短”的作用

(一)用科学发声法发扬戏曲唱腔授课的优势

1.科学的喊嗓戏曲演员的练声传统上我们称为“喊嗓”,它对于戏曲唱腔的演唱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演唱者在正式演出之前,用喊嗓的方式把演唱状态调整到最佳,为正式的演唱打好基础。戏曲声乐课中也会用“喊嗓”的方式让学员找到“头声”。但是这一过程必须是在“科学”的状态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起到“开声”的作用还会使喉部肌肉过度紧张。例如,青衣中螺旋上升的“yi”音。这个音的练习必须要在身体上下通畅的状态下发出,它会让学员瞬间找到头声与小腹之间的微妙联系———也就是声乐发声理论中常说的“通道”。在“通道”畅通的基础上我们去演唱各种作品都会得心应手。2.利用科学发声理论“口传心授”“口传心授”是戏曲授课的特点,也是表演类艺术授课的共同特点。唱腔表演艺术,是视觉与听觉同时传递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传授者与被传授者必须是心灵相通的,学习者会模仿老师的表情、呼吸、演唱旋律等等。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演唱的“科学”性也会被学生自然的学习过去。因此教师的示范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如果由于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技术等原因使学习进入了误区,教师就必须用科学的发声理论去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实践证明理论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二)用戏曲声乐理论弥补戏曲唱腔授课的不足

戏曲声乐理论,是前辈们在教学中以戏曲发声为基础,借鉴西洋和民族声乐的发声理论总结出来的。它将声乐艺术的演唱理论与经验融入到戏曲唱腔艺术中,既保证了发声的“科学”性又保证了戏曲唱腔的“传承”性,是现代戏曲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1.理论研究是技能学习的基础。任何一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都是以理论依据为基础的,它是与实践相对应的,它是某一领域的知识框架,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戏曲声乐艺术的研究与学习也不例外。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技能学习,会使人通透、明了、如沐春风,即使遇到学习的瓶颈,由于有正确的理论依据作指导,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例如:有个学生上课前告诉我:“老师,我昨天唱的太多了,今天嗓子不太舒服。”但实际上,经过观察及练声阶段的反复推敲与试探性演唱,我发现该生的声带没有病态,只是由于前日演唱的方法不是很科学,导致轻微急性咽炎发作罢了,情况并不严重,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的演唱任务。因此,我以戏曲声乐理论为依据,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对该生进行了唱腔指导,一个唱段结束后学生感觉喉部清爽了,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挤”“卡”的现象没有了,调门也上去了,他本人觉得好神奇!因此说,正确的理论依据永远都是实践学习的“引路人”。2.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技能。理论知识掌握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在唱腔的学习中懂得科学的发声原理,可以直接有效的提高演唱能力。长期解决不了的戏曲唱腔问题,通常在掌握了正确的发声理论之后就会迎刃而解,加之课后学生的勤奋、巩固,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有个老旦学生演唱《遇皇后》唱段。演唱的过程中每到小字二组的e音时就“破音”,演唱者自身是苦恼不堪。经过观察我发现,其实她是遇到了声乐理论中常说的“换声点”的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利用声乐艺术教学中的练声曲进行“上行”发声训练,同时用形象化的语言消除了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感,瞬间解决了问题。不但破音的问题得以解决,在练声的时候我还发现她高音可以到小字二组的'a、降b甚至更高,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科学的发声方法总会带来立竿见影、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发现自己可以唱到以前达不到的音高时,往往十分吃惊。这说明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发声理论、演唱方法得当,对提高歌者的自信心和唱腔技能都十分有利。

二、戏曲声乐利用声乐艺术和戏曲声腔的共性使之相互融合

之所以我们可以将声乐艺术和戏曲唱腔艺术两种发声体系合二为一的来研究,主要是因为二者在理论和实际的演唱中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

(一)统一的演唱通道

无论哪种演唱形式,演唱通道都必须是通畅的、放松的、自然的。声乐艺术和戏曲艺术虽然在演唱风格、韵味、咬字上有差别,但是在演唱通道通畅性上的要求是完全一样的。1.都要求保持打开状态,胸腹式联合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已经被证实是最佳的歌唱呼吸法,要求演唱者鼻腔、胸腔、腹腔同时打开并保持,同时放松喉头解放声带及周边肌肉的负担,达到歌唱的理想状态。2.都要求音色的统一声音统一是评判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无论男声女声、真声假声、美声民族、京剧吕剧等任何剧种,如非特殊需要,通常情况下同一部作品的演唱声音都会被要求“统一”。所谓声音统一,就是歌唱者的声线在整部作品中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保持同一种音色。

(二)灵活运用气息

声乐艺术和戏曲唱腔的气息运用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声乐演唱有抒情的、戏剧的,戏曲演唱有慢板、导板等,在气息的运用上都是力求灵活、不僵持、小腹能够揉起来,使声音呈抛物线状传递出去。

(三)真挚情感的输出

用真挚的情感去演绎作品是演唱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声乐和戏曲艺术的情感表达都必须是真情实意的,掺不得任何做作的成分。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情感诠释都是用现实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动情的去演绎作品,提升作品的理解高度。综上所述,在戏曲和声乐的综合教学中相通的理念很多。戏曲声乐艺术的传道者恰恰利用这些相通的原理,融合了声乐艺术和戏曲唱腔艺术双方的教学特点使二者相互融合、互为相长。戏曲声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引导学生,在加深歌唱的通道理念、保持音色统一、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关注演唱情感,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用心去演唱,唱出自身的音色、唱出自身的特点、唱出艺术,把戏曲艺术继续继承发扬下去。

三、戏曲声乐利用声乐艺术的练声方法提升戏曲唱腔的技巧

(一)用半音阶式的练声方法拓展戏曲唱腔的音域

声乐艺术中半音阶式的发声练习和戏曲的“喊嗓”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练声是声乐演员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通常用“Aaeyiaowu”等元音进行半音阶式的上行和下行的训练,在练声中逐渐统一音色,解决歌唱中的问题。喊嗓是戏曲演员的练声方法,通过喊嗓锻炼发声部位,通常用“yi、a、wu”等元音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进行,进而过渡到最佳的演唱状态。二者的训练方式不同,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声乐演员一般都会用钢琴协助练声,可以明确知道自己演唱的音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有效的拓展音域。但是戏曲演员喊嗓时不是每次都有条件用京胡去吊嗓的,学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凭感觉用很少的几个调门在喊。所以戏曲声乐课的老师们通常利用钢琴的固定音高,借鉴声乐艺术半音阶式的练声方法来帮助戏曲演员“喊嗓”,调门按照半音阶的规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进行。这样的练习对于拓展戏曲演员的音域、统一音色都十分奏效。

(二)用“跳音”训练头腔共鸣

声乐艺术发声练习中的“跳音”练习,有利于头腔共鸣的训练。把这个练习用于戏曲唱腔教学中同样有效。跳音也称顿音是将气息探至丹田,而后通过小腹、后背等肌肉短暂的支撑力迸发出来的音。这个训练多用于气息浅、头声共鸣不足的学员,这种短暂的支撑力,可以使学员瞬间体会到“丹田发力”和“声音的反作用力”。在戏曲声乐的教学中这种发声练习是常用的练习之一。

(三)朗读和念白直接的联系

声乐作品的歌词大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或一个小小的故事。戏曲唱腔作品通常叙事性很强。朗读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想要唱好作品首先要“读”好作品,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作品、演绎作品。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唱念做打”中“念”排行第二,俗话说“千斤话白四两唱”可见念白的重要性也非同一般。朗读和念白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诵读时必须保持“打开”状态,气沉丹田,用腰腹之力将声音通过头腔反射出来,送至远方。当学生的念白声音过紧,可以先通过朗读放松喉头,找到歌唱的打开状态后顺势调整发声位置进入到念白状态中。正确念白之后的演唱声音会更加顺畅、饱满。反之,如果学生朗诵的爆发力不够集中,也可以用念白的方式来调整诵读的状态,达到集中声音的目的。结语戏曲声乐课中我们还有很多训练戏曲唱腔的办法和手段,在引导戏曲学生时,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原理又不能失去戏曲的韵味;既要让学生学会放松还得让学生学会相对紧张;既要让学生学会打开还要让学生学会不露声色的打开。掌握戏曲声乐理论不但对戏曲唱腔课有指导意义,对声乐课的学习也有提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任何一种歌唱艺术都它的特点,在演唱时我们都要遵循它的演唱特点和规律。戏曲声乐将科学的发声理论作用于戏曲唱腔艺术中,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戏曲唱腔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戏曲研究论文

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论文

摘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经历多个朝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高度艺术综合性和民族特色的戏剧。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担当起的重任,而高校则是传播戏曲文化非常重要的场所。通过青年大学生来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具有十分高的教育价值,而本文则主要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传统;戏曲文化;高校;传播;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高校是弘扬戏曲这个中华艺术之瑰宝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要认识到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继承和发扬这门综合艺术,让大学生深入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水平,充分发挥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

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相关概述

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戏曲文化起源于原始歌舞,具有“渊源早而形成迟”的特点。汉代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具有故事表演性和戏剧性的角抵戏《东海黄公》。在戏曲文化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唐代参军戏《踏摇娘》、北宋的宫廷杂剧《目连救母》等经典戏曲相继出现,直至北宋南渡之际,永嘉杂剧(温州杂剧)的出现才标志着戏曲艺术的真正成熟。中华传统戏曲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它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华传统戏曲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戏曲百花苑。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统戏曲拥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品位,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戏曲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戏曲程式化是将各种源于生活的语言和动作等,通过艺术化的加工,提炼成具有舞台化的、定型化的,且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技巧,具体为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等。程式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是现实生活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虚化、艺术化,所以,程式化的语言具有观赏性,要比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更加优美,有内涵,有表现力。戏曲具有相当丰富的程式,而这程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角色行当程式和表演动作程式。传统戏曲根据人物不同的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行业等,将戏曲舞台上的角色分为不同的行当。不同的行当对应不同的程式,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表演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中国传统戏曲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脸谱。脸谱凭借着夸张而靓丽的色彩和线条,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脸谱中看出对人物的褒贬等评价,比如红脸代表了忠义宽厚,黑脸代表了正直严肃,黄脸代表了心计很深,绿脸代表了勇猛暴躁,白脸则代表奸诈多疑。

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

1.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艺术观赏价值

中国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华传统戏曲文化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然后再将这些语言、动作进行艺术加工,使得其符合舞台的表演要求。传统戏曲在舞台上的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这四大行当,主要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行业、地位等特点来划分的,不同的行当具有不同的表演风格,演员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的运用构成舞台人物表演的群体,共同演绎纷繁多样的人间故事。中国戏曲文化博采众家之所长,衍变出唱腔、念白、身段、舞蹈、武打等各种表现手段。传统戏曲对于演员的要求比较严格,不但要求演员会唱念,还要求演员能做会打,必须要具有集百艺于一身的高超技艺,才能在舞台上成功塑造角色。中国传统戏曲就是靠演员的各种惟妙惟肖的表演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使其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戏曲没有固定的、逼真的环境布置,时间和空间都比较自由灵活,应用完全虚拟的手法来展现。通过虚拟化的、程式化的表演,不仅为演员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也留给了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在虚拟化和程式化的相互配合下,中国戏曲演绎出了极具文化韵味的形式之美。引导大学生对戏曲进行观赏,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这种形式之美,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让学生享受传统戏曲文化的美。

2.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审美教育价值

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审美观,使其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这种学习也可以带给大学生们美的享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集众家之所长,将歌、舞、剧等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使得戏曲的表演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大学生们在观赏戏曲时能体会到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艺术趣味。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形式美赋予了艺术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形式,这种审美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引起大学生的美感享受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中国传统戏曲有着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可以影响学生们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优化。

3.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德育渗透价值

中华传统戏曲是感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中华传统戏曲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活泼生动的唱词、丰富多变的唱腔、鲜活动人的舞台形象,能够感动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甚至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还可以去感受人生,感受真善美,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戏曲作品来增长历史知识,了解更多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激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戏曲有很多都是以著名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戏曲将历史题材进行艺术处理,通过特有的表演形式来展现。许多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活场景有较深刻的把握,从凡俗中挖掘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了深刻的情感力量,塑造了栩栩如生的感人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光彩照人,深入人心,表达了百姓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这些作品所蕴含的哲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学生们通过欣赏戏曲文化可以提高辨别力,认识真善美。

结语

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学生中传播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高校引导学生欣赏和传播戏曲艺术,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道德情操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惠琪.中华传统戏曲艺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探究[J].知识经济,2017,(14):120,122.

[2]付炜炜.浅析中国高校的戏曲艺术教育[J].大舞台,2015,(8):186-187.

[3]蒋培培.戏曲艺术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4]熊伟.谈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教育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5):57-59.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中国戏曲的研究论文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中西方丑角在正戏和民娱中的功能差异与嬗变、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593.    、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34.    等等这些文献,你也可以在世界文学研究上找戏剧的论文,看看别人的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研究论文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国家由于文化特征的差异,其歌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表达情感是共通点。中西方音乐美学在思想内涵、演唱方法、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方艺术间存在着差异,又有一定的融合之处,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存在差异。中国艺术审美习惯于综合,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惯于分析,加强中西方艺术差异性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对造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间差异的原因,做以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音乐美学

1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相同点

1.1重视创作形式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在创作形式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均重视改编民歌。西方艺术歌曲是基于本国民歌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艺术歌曲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民族音乐的研究,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发展。在民歌创作方面,西方以美声唱法为主,譬如《我的太阳》《友谊地久天长》等,这些作品被广泛的流传。而我国本身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歌演唱的形式较多,以民歌为主题的代表作包括《玛依拉》《在银色月光下》等,是基于民歌进行改编的。

1.2重视织体调性的创作技巧

中西方艺术歌曲重视伴奏织体的创作技巧,因为伴奏织不仅能够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同时能够烘托歌曲的气氛,展现和声的优美之处。西方艺术歌曲多以浪漫的旋律为主,发挥伴奏织体与调性的作用,使得歌曲的艺术情感更加的浓郁,代表作包括《菩提树》与《魔王》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歌曲创作者也重视旋律伴奏的创作,多采用民族调性的织体,进行歌曲写作,极具本民族特色,代表作包括《茉莉花》与《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2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差异分析

2.1美学思想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歌曲的美学思想存在差异。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最早起源于西周,受礼乐思想的影响较深。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影响较深,观点迥异的音乐美学思想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思想的制约,使其处于保守发展状态。

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西方音乐美学在中世纪时期,受宗教思想的禁锢,在近文明时期-20世纪期初,才得以发展。音乐成为专业学科,是以“五线谱”的出现与应用为标志,伴随新美学思想的出现,使得西方音乐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西方美学思想呈现批判创新的发展态度,重视联系具体作品,以解决作品中的审美问题。

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作曲家们的音乐视角与审美情感。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作比较:这两首歌曲均是将玫瑰花作为创作素材,其中《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以“淞沪会战”为创作背景,歌曲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采用小提琴与钢琴作为伴奏,旋律以淡雅宁静为主,弥漫着忧郁的情绪,而作品《野玫瑰》是歌德根据德国的一首民谣改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旋律较为明亮简洁,内透着欢快活泼。

2.2歌曲演绎方法上的差异

歌曲的演绎方法最能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不同的演绎方式与方法,则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西方艺术歌曲多为美声唱法,注重胸腔共鸣发声,采取科学的发声方式,演唱时追求感情细腻,声音较为宏大,并利用声音来描绘作品的意境。美声唱法咬字较为靠后,需要演唱者做到气息流畅,咬字圆润,善于运用声音的穿透力,来展现歌曲作品的欢快情绪。中国艺术唱法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民歌唱法等,歌词咬字的位置相对靠前,利用喉咙的上下移动,来调整歌曲的声音,注重淡雅,追求高洁的`艺术意境,这与我国民族歌曲的审美相符,譬如:作品《玫瑰三愿》的演绎,注重旋律强弱的变化,歌曲的整体速度较慢,演唱者不仅要表现出女性柔情的一面,还需要确保音色统一。

2.3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审美观念注重感性思维,不受固定思维观念的拘束,属于非逻辑性思维。中国歌曲作品讲究意境美,歌曲追求的深远意境,能够给人遐想的空间,使个人的思想情感能够得以升华。而西方音乐审美思维方式则重视科学与逻辑思维,在20世纪前,由于西方在包括心理学、数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思维方式,也朝向科学与逻辑思维方向发展。在创作作品时,创作者重视调式和声的合理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技巧的使用,其作品多崇尚理性思维,歌曲结构鲜明,且技法细致,多数艺术歌曲作品中,大胆采用了调式和声。

第二,以歌曲作品为例分析。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做对比分析:作品《玫瑰三愿》采取单二部曲式结构,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使用的是E大调,这部分的旋律优美,但略一丝伤感,主要对绽放的玫瑰其绚丽多彩的形象进行刻画,而另一部分,采用关系小调#c,进行调性调整,旋律逐渐增强,将歌曲推向高潮来描述玫瑰花,同时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使得歌曲耐人回味。而舒伯特的《野玫瑰》是采用调试和声,在转调与变和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作品共由三段歌词组成,采用的是G大调,歌曲旋律悠扬,富有逻辑性,歌曲将前4小节,作为创作主题动机,贯穿于歌曲的全部,其曲调明亮且流畅,同时,使用临时升降记号来转换调性,旋律多采用四度与六度跳进,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旋律较为简洁。至于歌曲的间奏与尾奏,多使用顿音与装饰音,作为写作手法,营造活泼的气氛。

2.4创作方式上的差异

就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而言,中西方音乐审美艺术存在差异。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与一体性,多数作品不是作曲家的个人行为,而是凝聚了多人的共同创作思想,作曲家还需身兼作品歌唱者或演奏者的双重或多重角色,与此同时,作品演奏或者歌唱过程具有即兴性。然而西方音乐作品创作具有个体性,其一度与二度创作是分离的。而且西方歌曲作品主要是作曲家的个体劳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作曲家不需要兼顾演奏家的职能,只需完成乐谱创作即可;再则,中国音乐作品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创作妙趣,作品较为含蓄与婉转,而西方音乐作品则带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与道教色彩,作品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作品具有神圣感。西方后期作品更多融合了生活气息,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直白与强烈。

本文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对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做以了简要的论述,试图强调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差异、歌曲演绎方法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创作方式差异等方面,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趣味的区别。

参考文献:

[1]王健.从音乐美学视角看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以黄自《玫瑰三愿》和舒伯特《野玫瑰》为例[J].艺术百家,2015(05):228-229.

[2]彭小哲.从对艺术歌曲的赏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大家,2011(24):41-42.

一、中西绘画艺术特质的差异

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高,你就无法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时的特质,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看清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者的特质是什么,当你看过中方的画展之后,你会被里面的山水画的美丽风景所迷住,好像畅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这时如果让你突然去看西方油画时你就会发现,这二者完全是处在不同的一个世界中,因为这二者的绘画艺术的特质不同。无论是从色彩、形状。还是画面的层次感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二者的特质不一样的缘故。也许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所造就的艺术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封建和古老的神学影响下,使得画面不能出现任何反抗的情绪体现,更加注重对美学形体的概念的描绘。情调黯然,强调用真实的环境描写来体现自身情感,大多都是封建神学的描写,所以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的特质,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新事物,是中方的绘画艺术能够上到一个更新的层次中。视觉感官使我们观察事物的唯一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我们都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用笔画出来的也是如此,都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审美情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造就的审美感官也就不同,中方和西方在观察事物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二者在绘画艺术方面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对待绘画艺术的特质。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

绘画艺术形态是中国与西方存在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所形成的艺术意识形态,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中国和西方就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绘画风格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绘画上以温柔婉转为主,画风柔情,能够很具体的表现出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只有一少部分,有一些写实的部分,他们喜欢对一些细节进行描写,例如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的特点显而易见,带有虚幻的绘画艺术特点,忽隐忽现,若现若离。这样的画风会让欣赏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会增加对艺术的审美情绪。大大提高了绘画本身的艺术性,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而西方就大大不同,一般来讲,西方的绘画更加真实和可靠,因为他们往往喜欢描写一些真是的场景和画面,他们强调人对自然地作用,在他们的绘画艺术形态下,从画中可以体会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地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应该破坏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

而西方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者,人是自然地救世主是自然的主人。这样的观念差异使得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形态上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绘画中动物的地位很高,绘画者在绘画时多注重对动物细节的描写,他们会去看画中的花鸟鱼虫是否有生气、有灵性,是不是栩栩如生。而西方则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无论是在什么环境和场合人物的形象都是最突出的。所以这就是二者的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我们在对待这种差异时应该把二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去看待,要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形态水平不断提高,共同进步。

古人常以“诗歌”并称,《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可见诗与歌的紧密契合与不可分离性,因此至今仍将“诗歌”合并来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结合的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因此,一向被视为" 阳春白雪" 的艺术歌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界和音乐界的关注。目前,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很多,一部分是从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一部分是谈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创作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谈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审美表现,较少涉及将其艺术特征与具体的作品相关联来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通过分析《枫桥夜泊》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美学的角度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是词作家和曲作家精雕细琢的一类艺术精品,其曲风高雅,内涵深邃,既是现代艺术气息与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巧妙契合,又是经典文化与高雅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极富感染力。作曲家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涵义,将声乐旋律、钢琴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因素进行统一的编配,绘制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更深化、更形象地揭示诗词所蕴含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再现,用音乐的方式传承下去,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气质而区别于其它类别的歌曲,在语言审美上和音乐审美上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在歌曲《枫桥夜泊》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枫桥夜泊》语言审美特征

1. 选取自诗词佳作,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词大都选自古代诗歌( 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 、曲子词、散曲、歌谣等多种体裁,《枫桥夜泊》便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据诗词所刻画的意境进行谱曲而创作的歌曲。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进京赶考落第后,路经枫桥镇,秋夜独舟,望江边景色而产生了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为抒发饱尝风霜的感慨,借景抒情而写下的诗作。全诗虽只有二十八字,却能将枫桥夜泊的画面完整生动地展现于眼前,产生落寞、哀愁的情感共鸣。

2. 语言凝练,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第一句便暗示了整首诗冷清的笔调,描写了深秋的夜晚乌鸦啼叫划破夜空的情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枫”、“渔火”,使其具有生命力,二者相互对看却又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并未真正映入诗人眼帘,城外寺庙的描写也是展现了一种冷清、寂寞的画面;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再一次强调了时间,点出诗人的无眠,此时的钟声更增添了一份空旷、悲凉之感,“到客船”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体现了一丝丝的思乡之情。整首诗四句话,便将时间、地点和江边的情景交代的十分清楚,通过对情景的描写也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情感表露的一览无余。

3. 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韵律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讨论诗歌的音韵时说: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人。”古诗词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平仄关系、语音的律动压韵等因素的完美结合使诗词琅琅上口,令人玩味不尽。《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平声、仄声交错有致,在朗诵时以两字为一“顿逗”,每句的划分如下: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江枫| 渔火| 对愁眠,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 钟声| 到客船。根据吟诵的“顿逗”情况,其节奏也显而易见:,四句诗都是按照这种节奏型进行,音节工整、前后对称、音韵和谐。

二、《枫桥夜泊》音乐审美特征

1.“中西双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欧洲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离调、转调等手段丰富音乐色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这一特征是由其产生的背景决定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一批留学欧美的音乐家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融合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调式,由此诞生了这类“中西双壁”的艺术歌曲。歌曲《枫桥夜泊》便是以五声民族调式为基础,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而成。调式调性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行了不间断的'远关系转调: B 宫- E 雅宫- #F 宫- B 雅宫- A 雅宫- G 宫- B 雅宫,这些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在旋律上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更富于感染力。另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如半音行进和旋律半音回旋等,如谱例:这些元素更增添了作品的特色,使其传唱至今。

2. 旋律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追求声调与音调的紧密契合,旋律自然流畅,具有抒情性。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快慢均根据诗词的韵律而定,例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根据之前所说吟诵时抑扬顿挫的划分是: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演唱时“月落”的“落”字、“乌啼”的“啼”字都稍有拖腔,“霜”字达到了这一句的最高音,而“满天”又峰回路转,重新回到了中音区; 江枫| 渔火| 对愁眠,“江枫”和“渔火”后面都根据诗词的顿挫稍加停顿与拖长,之后的“对”字也是这句的最高音,并保持了一拍半的时长,“愁眠”采用高音的下行方式,从而体现情绪的低落; 姑苏| 城外| 寒山寺,这句是全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吟诵时也是语气最高昂的一句,因此“姑苏”这两个字的音高陡然上升,达到整首歌曲的最高点,这一句整个都是下行式的行进,到“寒山寺”时又回到中低音区; 夜半| 钟声| 到客船,“夜半”的“半”和“钟声”的“声”也进行了拖腔的处理,旋律起伏与抑扬顿挫感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从而实现了诗句的起承转合。演唱与吟诵的韵味十分贴切,如出一辙。总体来说,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直接决定所创作歌曲的音乐形象。《枫桥夜泊》的整个情感基调是以悲凉、孤寂为主,独舟江边思绪万千,因此在旋律上运用了以舒缓为主并兼有大跳和变化音的创作方式,旋律走向每一句都是下行式,从而体现出深夜的空寂和诗人低落的情绪。

3. 注重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渲染烘托性

注重钢琴伴奏的作用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承担的不仅是伴奏的角色,它还肩负着烘托气氛、诠释音乐形象、与歌唱者一起展示作品内涵等方面的任务。钢琴伴奏与人声旋律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伴奏对主旋律的模仿与对比交织在一起,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枫桥夜泊》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伴奏与人声配合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通过不同的伴奏织体来展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描绘“钟声”时,左手以低音纯五度音程进行贯穿始终,五度音程的时值均为四拍,均匀缓慢,如谱例所示:这种音效衬托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氛围,十分逼真形象地刻画了寒山寺钟声空灵的感觉; 在描绘“流水”时,既采用了模仿古筝“流水”刮奏的方法,形象地刻画了潺潺的流水声,又运用了装饰音的短琶音,这种效果好似微风吹动江水泛起的小波浪,又好似船桨划过水面波纹荡漾的水声,十分的动感形象。

如谱例:正是源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演唱者的青睐,也激发了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它细腻的情感,悠远的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从而使很多佳作传唱至今。随着曲作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探究与创作,相信会有更多像《枫桥夜泊》这样的经典之作问世,在声乐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可以参考下:古风歌曲歌词独特的艺术特征古风歌词中“尽善尽美”的音乐追求与理想形态古风歌曲对古典文学艺术的借鉴与发展

  • 索引序列
  • 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论文研究
  • 戏曲艺术研究论文
  • 中国戏曲研究论文
  • 中国戏曲的研究论文
  • 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