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Hakimi.L.,Onlocating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499.15-18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3.24(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4.45(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5(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刘卓萌. 吉林省牛肉流通体系分析[D].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 [2]胡麒星. 娃哈哈产品杭州地区分销体系及物流运输优化方案[D].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4 条[1]贾卫丽,王成艳,赵瑞莹. 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 [2]胡书金.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8) . [3]刘芳,张博. 中国牛肉市场流通体系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01) . [4]赵开典. 世界主要牛肉生产国的生产和销售动态[J]. 黄牛杂志, 2000,(03) . [5]高腾云,张云涛,宋洛文. 我国肉牛的竞争力分析与财政支持政策[J]. 黄牛杂志, 2005,(03) . [6]吴晓斌,胡振虎,夏厚俊.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若干思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7,(01) . [7]郭庆海. 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吉林省商品粮食基地为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10) . [8]张茹秀,徐天芳. 价格折扣/运输折扣的库存—运输联合优化模型[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5,(03) . [9]石欣,程代杰. 区域配送中心物流调度模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10]刘学洪. 美国肉牛业简介[J]. 国外畜牧科技, 2001,(03) . >>更多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原司长、全国“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主任 闵耀良. 关于农产品流通与现代物流对接的思考[N]. 中华工商时报, 2001-07-03(004) . [1] 林自葵, 汝宜红, 王彬, 郑凯. 肉制品销售物流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04) [2] 林自葵, 汝宜红, 王彬, 郑凯. 我国肉制品销售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技术经济, 2004,(04)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李苏剑. 钢铁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综述[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xx(04)
[2] 宋纪伟. 中小企业销售物流模式选择分析[D]. 昆明理工大学 20xx
[3] 韩影. 春雨公司汽车销售物流模式改进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xx
[4] 王福生. 天脊集团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与改善研究[D]. 天津大学 20xx
[5] 李立伟. 制造业销售物流精益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xx
[6] 许钢. 宝钢销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东北大学 20xx
[7] 侍青发. 浅论驰骋集团销售物流[D]. 内蒙古大学 20xx
[8] 殷志宏. 钢材销售物流市场主体功能定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xx
[9] 邴吉云.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销售物流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xx
[10] 许炜琳. N公司烟草销售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11] 潘瑶. 低碳销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xx
[12] 赵道致,蒋宁. 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 20xx(09)
[13] 梅书荣. 对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01)
[14] 白思俊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5] (美) 多纳斯 (Donath,B.) 等,着.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6] 邱菀华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
[17] 陈荣,吴金南.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J]. 经济管理. 20xx(09)
[18] 杨艳玲,张远利.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 物流技术. 20xx(07)
[19] 张炜,张玉明,邵峰,张勇,孙泽.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方式的探讨[J]. 河北冶金. 20xx(02)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质量直接影响仓储物理管理论文的质量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仓储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 方法 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 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 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 p881-887.
[1]克里斯托夫·H 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 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PeterT. Ittig. Planning Service Capacity When Demand Is Sensitive to Delay [J]. Decision Sciences,1994,Volume 25 Number 4: 541-559
[4]SergueiNetessine. Flexible service capacity: optimal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demand correl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2(50):375-388
[5]Kevin,Taaffe,Joseph Geunes, etc. Supply capacity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with uncertain customer deman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 263-273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 财经 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9]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10]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11]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12]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2(02):123-127
[13]林昶,黄庆,卜样智。第三方仓储能力配置与分配的收益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6):321-325
[1]王禹博.ZYLH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税务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5]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__东.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吕哲海.境内外一体化下的石油工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猜你喜欢:
1.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2. 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采购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你为什么不网上自己找呢,信息来的快,来的多,来的准确些。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1.1农产品物流概念。1.2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2.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2.2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3.1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3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3.4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26-29.[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48-50.[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9):29-33.[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1-23.[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型及其特征(一)北美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途径。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现物尽其值。(二)西欧类型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场。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等。(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做出清晰界定。(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物流产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等。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趋势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 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 30%~40%,2020年将达到70%~80%。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 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参考文献][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8]刘玉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1.1农产品物流概念。1.2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2.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2.2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3.1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3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3.4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参考文献:[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方农村,2002(1):30-32.[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济,2003(11):26-29.[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48-50.[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5,(9):29-33.[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21-23.[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型及其特征(一)北美类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途径。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现物尽其值。(二)西欧类型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场。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等。(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做出清晰界定。(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论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摘要: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现代物流(Logistics)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关键词: 农产品 物流 现代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物流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界定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型。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物流在概念上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逐渐被现代物流(Logistics)所替代。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闵耀良2004)。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相适应的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业态和运作方式。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而传统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为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传统物流阶段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
3.农户或基地—→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
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
5. 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下表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1. 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
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
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捡、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
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1. 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参考文献:
1.喻晓燕、黄立平.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上海商业2004(5)
2.孙剑、李艳军.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商业时代,2003(17)
3.夏文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03(7)
4.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3)
5.孟凡胜.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商业研究,2005(10)
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李苏剑. 钢铁行业物流系统建设综述[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xx(04)
[2] 宋纪伟. 中小企业销售物流模式选择分析[D]. 昆明理工大学 20xx
[3] 韩影. 春雨公司汽车销售物流模式改进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xx
[4] 王福生. 天脊集团销售物流系统的.分析与改善研究[D]. 天津大学 20xx
[5] 李立伟. 制造业销售物流精益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xx
[6] 许钢. 宝钢销售物流管理及其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东北大学 20xx
[7] 侍青发. 浅论驰骋集团销售物流[D]. 内蒙古大学 20xx
[8] 殷志宏. 钢材销售物流市场主体功能定位研究[D]. 同济大学 20xx
[9] 邴吉云. 鞍山钢铁公司钢铁销售物流的优化与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xx
[10] 许炜琳. N公司烟草销售物流流程优化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20xx
[11] 潘瑶. 低碳销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xx
[12] 赵道致,蒋宁. 中国钢铁物流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策略[J]. 未来与发展. 20xx(09)
[13] 梅书荣. 对钢铁企业物流整合的探析[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01)
[14] 白思俊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5] (美) 多纳斯 (Donath,B.) 等,着.物流与库存管理手册[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16] 邱菀华等编着.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
[17] 陈荣,吴金南. 建立内部一体化的钢铁企业物流组织模式[J]. 经济管理. 20xx(09)
[18] 杨艳玲,张远利.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J]. 物流技术. 20xx(07)
[19] 张炜,张玉明,邵峰,张勇,孙泽. 大型钢铁企业运输方式的探讨[J]. 河北冶金. 20xx(02)
论文: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主题词: 物流 农产品物流 评价一、背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1、 物流热的兴起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概念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调整,即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实现)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求。我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物资系统,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的模糊,因此很多人将物流与物资流通混为一谈,近年来许多学者经过对西方物流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认识,形成了当前比较一致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行有机结合”。 因此物流的概念发展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念是在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因此得以提出。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企业作用的发挥,世界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进入了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现代物流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态,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qlas M.Lambert)指出在整个物流活动发生的费用中,在库费用是最大的一部分。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所写的《流通费用》一书,把改进物流系统称之为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泉",他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阐述:"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蒋坚认为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新的拉动与支持作用,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作用,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2001年以来我国兴起了物流,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开展了物流的研究中。李学伟等对物流的物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流特征如下:服务业的性质,整合特征,与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等。姜大立等对我国16个行业的物流管理的特点、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结合行业特流管理实践,探讨行业特流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物流管理方案。杜木恒从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以经济学的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现代物流业态和物流经营方式的变革。陈清泰等在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现代物流发展进行了充分研究后,认为当前现代物流主要存在以下趋势: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冲锋陷阵”;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2、主要物流理论综述①企业物流研究目前关于企业物流理论的研究很多,主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同时围绕物流主体研究开展了企业自营物流、专业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在众多的物流管理理论中,精益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田宇、朱道立从精益物流的历史背景、内涵、方法等角度全面介绍了精益物流这一崭新的物流管理思潮。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东西。②区域物流研究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如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北京市综合物流系统规划研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的上海市,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同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编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深圳市则把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并重,作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委托美国盖兰德公司作了《深圳现代物流发展策路及交通运输相关政策研究》的咨询报告。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有关区域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已经起步,但由于物流理论研究环节的相对滞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还存在许多误区。指出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推动区域物流和物流产业约健康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区域物流概念体系,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区域物流,深入研究区域物流的增长机理,并增加区域物流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苗青,白玲,曲鹏飞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发展区域经济并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根据佩鲁的“经济空间”增长极概念,现代物流业属于推进型经济部门,因此要建立我们符合区域增长模式的现代物流,同时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李群峰(2002,同济大学)对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设计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特例出发,以区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对物流系统所依托的现实基础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流系统的初步目标定位。然后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从物流系统模式、物流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机制分析五个方面进行了物流系统概念设计。接下来对政府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首先论证了政府特别是地方城市政府应该在物流系统规划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观点;然后从管理机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制定和政府企业战略五个方面明确了政府在物流系统规划和建设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系统规划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总结了目前城市纷纷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因。李兰冰对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四层次分析法”作为理论工具,探讨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四个层次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进而明确现代物流业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具体贡献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模型,进而形成融入现代物流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累积过程模型。③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张念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高本河、魏际刚分析了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陈柳钦在《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中介绍了环保物流的产生有其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认为我国发展环保物流势在必行,政府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营造宏观环境鼓励环保物流,企业在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环保,形成环保物流,消费者要倡导绿色消费,支持环保物流。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王长琼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绿色物流和环保物流从理论基础和内容来看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适应当前人们要求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而产生的。从逆向物流的内涵看,其目标之一是对最终废弃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做出正确的处置,因此前两者有密切关系,但是逆向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保护策略,而且是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能为企业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战略。④物流交易模式研究和电子商务物流李学伟、曾建平、卢勃等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物流的交易性质及其交易模式的选择理论。田学军对国外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二、国内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现状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经常混为一谈,有的专家则努力进行界定。一般认为农业物流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流动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物流的分类主要按产业链有农业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根据农作物的品种又分为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它农产品物流。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东智农通农业网报道,我国农资市场流通市场就有1500亿元的规模。因此农业物流如何发展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核心。Arlo Biere 认为农业贸易物流是农业贸易课程中单独的一门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其非常重要,他并为此设计了教学大纲。姜大立同时从农业行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提出农业行业物流管理应通过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来开展。并提出了我国4类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农资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订单农业模式、产业化生产模式、农产品批发模式。赵黎明、徐青青对我国区域农业物流体系进行了设计,对区域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进行了设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大农业物流的产业链结构。王新利研究了农业物流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落后。付洪垒、仪秀琴认为农业产业化呼唤物流业向农村的渗透,加速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关于农产品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他同时认为中国农产品物流具有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的特性,要充分重视农产品加工增值物流,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王静认为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需要现代物流. 李学工、刘伟芳认为农产品营销需要引入现代物流思想,农产品营销不是简单的生产、初加工、保管、仓储、运输的总结,而是需要借助现代物流及其供应链思想来解决。南京经济学院王遐见认为中国“入世”形势要求国内粮食市场进一步放开 ,并尽快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粮食市场接轨;与此相适应 ,必然要调整现行的粮食产业政策, 加快粮食物流科学化建设;而实现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关键,就是运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两种手段,优化调整粮食经济结构,理顺粮食合理流向, 完善粮食区域产销平衡机制。Alan McKinnon 对英国食品供应链运输效率进行了分析。俞菊生介绍了日本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秦代红、刘学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夏文汇对我过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孙剑、李艳军对生产者和中间商为垂直一体化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罗其友、陶陶在《以功能统筹观重构农业政策》一文中,认我国中远期要从“农业零负担”政策逐步向“农业正支持”政策过渡,最终建成面向农业多功能统筹和农村地域全面持续发展的高效而规范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将农产品物流支持政策与农业资源储育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农村社会支持政策并列为四大政策体系内容。谢培秀提出加快农业物流需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粮食企业,培育多种所有制农业物流企业,培育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建立提升与之配合的区域性农协组织和农产品经销形态,并以现代物流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粮食安全体系。四、关于目前研究的评价1、我国物流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经营物流理论、区域物流不断完善同时,环保物流、绿色物流及逆向物流研究成为物流研究的热点,物流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发展迅速。2、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正在兴起,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由于农产品物流研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农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散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目前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的概念、性质及物流体系建设,还没有从物流理论的角度进地深化研究,有待于深入研究。3、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研究等重大农业发展问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4、农产品物流如何应用先进的物流理论来研究农业物流是热点。如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研究农业环保物流、绿色物流等将有待研究。5、农产品物流的实证分析研究相对较少,物流主体的培养、农产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及废弃物流和物流交易模式的实证分析都需要深入研究。
Transport or transportation i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Transport is performed by various modes, such as air, rail, road, water, cable, pipeline and space. The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infrastructure, vehicles, and operations. Infra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fixed installations necessary for transport, and may be roads, railways, airways, waterways, canals and pipelines, and terminals such as airports, railway stations, bus stations, wharehouses, trucking terminals, refueling depots (including fueling docks and fuel stations) and seaports. Terminals may both be used for interchange of passengers and cargo, and for maintenance. Vehicles traveling on these networks include vehicles of appropriate types such as automobiles, bicycles, buses, trains, trucks people, helocopters and aircraft. Operations deal with the way the vehicles are operated, and the procedures set for this purpose including financing, legalities and policies. In the transport industry, operations and ownership of infrastructure can be either public or private, depending on the country and mode. Passenger transport may be public, where operators provide scheduled services, or private. Freight transport has become focused on containerization, although bulk transport is used for large volumes of durable items. Transpor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economic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 but has a deteriorizing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hile it is heavily subsidized by governments, good planning of transport is essential to make traffic flow, and restrain urban sprawl. Mode Main article: Mode of transport A mode of transport is a technological solution that used a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vehicle,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s. The transport of a person or cargo may be by one or more modes, the latter called intermodal transport. Each mode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will be chosen for a trip depended on the nature of the purpose, cargo and destination. While there transport in air and on water has their own mode, land transport has several modes. Human-powered transport remains comm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it] Human-powered Main article: Human-powered transport Human-powered transport is the transport of person(s) and/or goods using human muscle-power. Like animal-powered transport, human-powered transport has existed since time immemorial in the form of walking, running and swimming. Modern technology has allowed machines to enhance human-power. Many forms of human-powered transport remain popular for reasons of cost-saving, leisure, physical exercise and environmentalism. Human-powered transport is sometimes the only type available, especially in underdeveloped or inaccessible regions. It is considered an ideal form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lthough humans are able to walk without infrastructure, the transport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the use of roads, especially when enforcing the human power with vehicles, such as bicycles and inline skates. Human-powered vehicle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highly encumbering environments, such as snow and water, by watercraft rowings and skiing; even the air can be entered with human-powered aircraft. [edit] Animal-powered Main article: Animal-powered transport Animal-powered transport is the use of working animals for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nd goods. Humans may ride some of the animals directly, use them as pack animals for carrying goods, or harness them, alone or in teams, to pull sleds or wheeled vehicles. Animals are superior to people in their speed, endurance and carrying capacity; prior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y were used for all land transport impracticable for people, and they remain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the world. [edit] Air Main article: Aviation 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 MD-80 airliner at Kiruna Airport, SwedenA fixed-wing aircraft, commonly called airplane, is a heavier-than-air craft where movement of the air in relation to the wings is used to generate lift. The term is used to distinguish from rotary-wing aircraft, where the movement of the lift surfaces relative to the air generates lift. A gyroplane is both fixed-wing and rotary-wing. Fixed-wing aircraft range from small trainers and recreational aircraft to large airliners and military cargo aircraft. Two necessities for aircraft are air flow over the wings for lift, and an area for landing. The majority of aircraft also need an airport with the infrastructure to receive maintenance, restocking, refueling and for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crew, cargo and passengers. While the vast majority of aircraft land and take off on land, some are capable of take off and landing on ice, snow and calm water. The aircraft is the second fastest method of transport, after the rocket. Commercial jets can reach up to 875 kilometres per hour (544 mph), single-engine aircraft 175 kilometres per hour (109 mph). Aviation is able to quickly transport people and limited amounts of cargo over longer distances, but incur high costs and energy use; for short distances or in inaccessible places helicopters can be used.[1] InterCityExpress, a German high-speed passenger train [edit] Rail Main article: Rail transport Rail transport is where train runs along a two parallel steel rails, known as a railway or railroad. They rails are anchored perpendicular to ties (or sleepers) of timber, concrete or steel,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distance apart, or gauge. The rails and perpendicular beams are placed on a foundation made of concrete, or compressed earth and gravel in a bed of ballast. Alternative methods include monorail and maglev. A train consists of one or more connected vehicle that run on the rails. Propulsion is commonly provided by a locomotive, that hauls a series of unpowered cars, that can carry passengers or freight. The locomotive can be powered by steam, diesel or by electricity supplied by a trackside systems. Alternatively, some or all the cars can be powered, known as a multiple unit. Also, a train can be powered by horses, cables, gravity, pneumatics and gas turbines. Railed vehicles move with much less friction than rubber tires on paved roads, making trains more energy efficient, though not as efficient as ships. Intercity trains are long-haul services connecting cities;[2] modern high-speed rail is capable of speeds up to 350 km/h (220 mph), but this requires specially-built track. Regional and commuter trains feed cities from suburbs and surrounding areas, while intra-urban transport is performed by high-capacity tramways and rapid transits, often making up the backbone of a city's public transport. Freight trains traditionally used box cars, requiring manual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cargo. Since the 1960s, container trains have become the dominentsolution for general freight, while large quantities of bulk are transported by dedicated trains. [edit] Road Main article: Road transport Interstate 80 near Berkeley, United StatesA road is an identifiable route, way or path between two or more places.[3] Roads are typically smoothed, paved, or otherwise prepared to allow easy travel;[4] though they need not be, and historically many roads were simply recognizable routes without any formal construction or maintenance.[5] In urban areas, roads may pass through a city or village and be named as streets, serving a dual function as urban space easement and route.[6] The most common road vehicle is the automobile; a wheeled passenger vehicle that carries its own motor. Other users of roads include buses, trucks, motorcycles, bicycles and pedestrians. As of 2002, there were 590 million automobiles worldwide. Automobiles offer high flexibility and with low capacity, but are deemed with high energy and area use, and the main source of noise and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buses allow for more efficient travel at the cost of reduced flexibility.[7] Road transport by truck is often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ge of freight transport. [edit] Water Main article: Ship transport Automobile ferry in CroatiaWater transport is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 a watercraft, such as a barge, boat, ship or sailboat, over a body of water, such as a sea, ocean, lake, canal or river. The need for buoyancy unites watercraft, and makes the hull a dominant aspect of its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and appearance. In the 1800s the first steam ships were developed, using a steam engine to drive a paddle wheel or propeller to move the ship. The steam was produced using wood or coal. Now most ships have an engine using a slightly refined type of petroleum called bunker fuel. Some specialized ships, such as submarines, use nuclear power to produce the steam. Recreational or educational craft still use wind power, while some smaller craft us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o drive one or more propellers, or in the case of jet boats, an inboard water jet. In shallow draft areas, hovercraft are propelled by large pusher-prop fans. Although slow, modern sea transport is a highly effective method of transporting large quantities of non-perishable goods. Transport by water is significantly less costly than air transport for trans-continental shipping;[8] short sea shipping and ferries remain viable in coastal areas.[9][10] Trans-Alaska Pipeline for crude oil [edit] Other Pipeline transport sends goods through a pipe, most commonly liquid and gases are sent, but pneumatic tubes can send solid capsules using compressed air. Any chemically stable liquid or gas can be sent through a pipeline. Short-distance systems exist for sewage, slurry, water and beer, while long-distance networks are used for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able transport is a broad mode where vehicles are pulled by cables instead of an internal power source. It is most commonly used at steep gradient. Typical solutions include aerial tramway, elevators, escalator and ski lifts; some of these are also categorized as conveyor transport. Spaceflight is transport out of Earth's atmosphere into outer space by means of a spacecraft. While large amounts of research have gone into technology, it is rarely used except to put satellites into orbit, and condu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However, man has landed on the moon, and probes have been send to all the planets of the Solar System. [edit] Elements Bridges, such as Golden Gate Bridge, allow roads and railways to cross bodies of water [edit] Infrastructure Main article: Infrastructure Infrastructure is the fixed installations that allow a vehicle to operate. It consists of both a way, terminal and facilities for parking and maintenance. For rail, pipeline, road and cable transport, the entire way the vehicle travels must be built up. Air and water craft are able to avoid this, since the airway and seaway do not need to be built up. However, they require fixed infrastructure at terminals. Terminals such as airports, ports and stations, are locations were passengers and freight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vehicle or mode to another.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terminals are integrating different modes to allow riders to interchange to take advantage of each mode's advantages. For instance, airport rail links connect airports to the city centers and suburbs. The terminals for automobiles are parking lots, while buses and coaches can operates from simple stops.[11] For freight, terminals act as transshipment points, though some cargo is transported directly from the point of production to the point of use. The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can either be public or private. Transport is often a natural monopoly and a necessity for the public; roads, and in some countries railways and airports are funded through taxation. New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an involve large spendings, and are often financed through debt. Many infrastructure owners therefore impose usage fees, such as landing fees at airports, or toll plazas on roads. Independent of this, authorities may impose taxes on the purchase or use of vehicles. A Peugeot 206 participating in the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edit] Vehicles Main article: Vehicle A vehicle is any non-living device that is used to move people and goods. Unlike the infrastructure, the vehicle moves along with the cargo and riders. Vehicles that do not operate on land, are usually called crafts. Unless being pulled by a cable or muscle-power, the vehicle must provide its own propulsion; this is most commonly done through a steam engine, combustion engine, electric motor, a jet engine or a rocket, though other means of propulsion also exist. Vehicles also need a system of converting the energy into movement; this is most commonly done through wheels, propellers and pressure. Vehicles are most commonly staffed by a driver. However, some systems, such as people movers and some rapid transits, are fully automated. For passenger transport, the vehicle must have a compartment for the passengers. Simple vehicles, such as automobiles, bicycles or simple aircraft, may have one of the passengers as a driver. [edit] Operation 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South KoreaPrivate transport is only subject to the owner of the vehicle, who operates the vehicle themselves. For public transport and freight transport, operations are done through private enterprise or by governments. The infrastructure and vehicles may be owned and operated by the same company, or they may be operated by different entities. Traditionally, many countries have had a national airline and national railway. Since the 1980s, many of these have been privatize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remains a high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ith little regulation,[12] but ports can be public owned.[13] [edit] Function Relocation of travelers and cargo are the most common uses of transport. However, other uses exist, such as the strategic and tactical relocation of armed forces during warfare, or the civilian mobility construction or emergency equipment.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in Mumbai, India [edit] Passenger Main article: Travel Passenger transport, or travel, is divided into public and private transport. Public is scheduled services on fixed routes, while private is vehicles that provide ad hoc services at the riders desire. The latter offers better flexibility, but has lower capacity, and a higher environmental impact. Travel may be as part of daily commuting, for business, leisure or migration. Short-haul transport is dominated by the automobile and mass transit. The latter consists of buses in rural and small cities, supplemented with commuter rail, trams and rapid transit in larger cities. Long-haul transport involves the use of the automobile, trains, coaches and aircraft, the last of which have become predominantly used for the longest, including intercontinental, travel. Inter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 is where a journey is performed through the use of several modes of transport; since all human transport normally starts and ends with walking, all passenger transport can be considered intermodal. Public transport may also involve the intermediate change of vehicle, within or across modes, at a transport hub, such as a bus or railway station. International travel may be restricted for some individuals due to legislation and visa requirements. [edit] Freight Main article: Shipping Freight transport, or shipping, is a key in the value chain in manufacturing.[14] With increased speci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duction is being located further away from consumption, rapidly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transport.[15] While all modes of transport are used for cargo transport, there is high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nature of the cargo transport, in which mode is chosen.[16] Logistics refers 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products from producer to consumer, including storage, transport, transshipment, warehousing, material-handling and packaging, with associate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17] Incoterm deals with the handling of payment and responsibility of risk during transport.[18] Freight train with contain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Containerization, wi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SO containers on all vehicles and at all ports, has revolutioniz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rade, offering huge reduction in transshipment costs. Traditionally, all cargo had to be manually loaded and unloaded into the haul of any ship or car; containerization allows for automated handling and transfer between modes, and the standardized sizes allow for gains in economy of scale in vehicle operation. This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driving facto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1950s.[19] Bulk transport is common with cargo that can be handled roughly without deterioration; typical examples are ore, coal, cereals and petroleum. Because of the uniformity of the product, mechanical handling can allow enormous quantities to be handle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The low value of the cargo combined with high volume also means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become essential in transport, and gigantic ships and whole trains are commonly used to transport bulk. Liquid products with sufficient volume may also be transported by pipeline. Air freight has become more common for products of high value; while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world transport by volume is by airline, it amounts to forty percent of the value. Time has becom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regards to principles such as postponement and just-in-time within the value chain, resulting in a high willingness to pay for quick delivery of key components or items of high value-to-weight ratio.[20] In addition to mail, common items send by air include electronics and fashion clothing. [edit] History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transport Bullock team hauling wool in AustraliaHumans first means of transport was walking and swimming. The domestication of animals introduces a new way to lay the burden of transport on more powerful creatures, allowing heavier loads to be hauled, or humans to ride the animals for higher speed and duration. Inventions such as the wheel and sled helped make animal transport more effici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vehicles. Also water transport, including rowed and sailed vessels, dates back to time immemorial, and was the only efficient way to transport large quantities or over large distances prior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first forms of road transport were horses, oxen or even humans carrying goods over dirt tracks that often followed game trails. Paved roads were first built by the Roman Empire, to allow armies to travel quicky; they built deep roadbeds of crushed stone as an underlying layer to ensure that they kept dry, as the water would flow out from the crushed stone, instead of becoming mud in clay soils. The first watercraft were canoes cut out from tree trunks. Early water transport was accomplished with ships that were either rowed or used the wind for propuls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has led to most cities, that grew up as sites for trading, being located on rivers or at sea, ofter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bodies of water. Unti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nsport remained slow and costly, an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were located as close to each other as feasible.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食品冷链企业发展分析论文
【 摘要 】文章研究了新零售趋势下冷链的发展模式;以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构建起聚焦产前管理、发展流通加工技术等,并通过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采取高效的轻资产运营技术等关键经营要素,探讨了冷链企业的发展模型。
【 关键词 】冷链;新零售;冷网;食品安全;流通
加工从国家发布《“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至今,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存在自动化水平低、物流成本较高、冷链流通率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出口需求扩大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品质低温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爆发式的增长,网购平台打通了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冷链物流链被拉长,市场对冷链的需求迅速增加。明显,发展冷链物流正当其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作为冷运企业的运营策略成为冷链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聚焦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新型冷链企业往往在盈利模式不清的时候,为了构建进入壁垒采取了规模化,但无法通过短期的业务增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使得回报周期过长,甚至会为此影响了战略判断。因此,冷链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型。1.分两阶段实现发展目标与传统的冷链运输企业相比,新型冷链企业会更加关注与物产区农户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新型冷链企业会从农户到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产”、销、配一体,从源头引入物美价优的产品,全环节把控产品质量,提高与物产区农户及消费者的黏性。从与物产区联盟到定制会耕种,从品质配送到建立全链条商业伙伴关系等,新型冷链企业将通过产区战略合作以及线上线下平台的伙伴合作定位发展目标,并通过分阶段实施以达成战略目标。2.仓网、店网一体化,构建伙伴型冷链平台新型冷链企业的仓网和店网是一体化的,建立仓网首先从功能上区分出产地仓和销售仓。对于产地仓应该与产地特产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门店建立起伙伴关系[1],以此成为宣传的基础窗口;销售仓则与各类社区门店建立合作联盟,以此作为销售延伸。同时,社区门店也将成为承载最后一公里保鲜的主要资源。对于新型冷链店网,将会是一个开放的伙伴平台,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个体工商户中只要添置专门的三温冷藏陈列装置即有可能成为店网伙伴。平台化的操作不仅能迅速成为销售的延伸、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低成本利用重要的目的地段资源。3.发展流通生产加工技术,拓展发展空间中央冷库将成为未来冷链发展的神经中枢,农产品初深加工后再流通将可以逐步解决应季农产品销售期短、储存运输紧张、配送难等流通难题。此外,发展流通生产加工技术,可以高度融合线上平台以及仓网,提高与农户、终端销售商的黏度,有利于冷链企业削峰平谷、均衡化生产。随着生物技术、食品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高新加工技术如微波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瞬间高温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依托杀灭菌新技术的发展,产品流通对于低温抑菌保鲜的包装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将会降低,流通难度将会降低。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在果蔬加工中,为了保证果蔬的营养、新鲜、可口,除了传统的速冻、脱水、罐头产品之外,切割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2];农产品加工开始向节能、环保、高效方面发展。在农产品深加工前沿,正在向分子水平发展,通过对原料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的利用,研制一些符合人体所需营养的保健食品,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加工设备越来越高新化,如无菌包装设备、多功能饮料罐装设备、速冻设备、膜分离设备等。当然,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相较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恰好是新型冷链企业发展的机会。4.聚焦产前管理,打造基于国内物产的食品安全领军冷链企业食品安全已成为食品消费的首要关注要素,聚焦产前管理将会成为未来冷链发展的突破方向。以供港蔬菜为例,深圳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地区全年运送供港蔬菜5.1万批,共47.5万吨,同比上升10%。相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以供港食品模式打造的食品产前管理将逐渐普遍,能在产前管理获得先机资源将会为冷链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图1尝试从业务发展的驱动因素,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发展策略。关键点体现在:与前端的种养殖农户建立生产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流通加工技术,以特产店、社区商店以及线上平台结盟等建立起全渠道的销售网络,从而建立起绿色健康的全新冷链生态。
二、立足具体、简单的实践理念
实施运营策略具体、简单的运营策略是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里主要给出了以“产”定“销”,即通过将产地仓包干以及销售仓包销相互促进的方式,建立基本的运营的模型。然后通过项目型组织以产地(区别于客户和行业)的模式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建立起围绕仓经营的营运体系。当然,所有运营策略的成功都离不开高效、灵活的平台技术。图2描述了基于仓营销体系的运营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五力”(借用外力、发展新力、整合能力、激发能力以及优化内力)模型等管理技术实现经营目标。
三、结束语
冷链物流企业依靠提供运输服务的发展空间有限,具备依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服务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产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冷链企业将会成为冷链企业获得未来发展空间的关键。因此,选择合适经营模式,提高冷链配送的质量,实施完善的冷链配送的技术,让冷链配送变得更简单、更实惠或许是一个正确有效的发展模式;无疑,本文为冷链企业发展策略、营运策略以及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田华,周瑞琪,朱柏青.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价格月刊,2016,(04):68-71.
[2]陈广,罗岚.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