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植树节种植活动总结范文(精选10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活动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体会吧,不如来好好的做个总结。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植树节种植活动总结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一年,三月的春天,草长起来了,飞起来了,冬天的寒意还没有褪去,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树枝上的绿芽,吹地上的绿草,也吹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的热情。
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积极性,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保护一棵小树,绿色的一面是净土”的植树节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在幼儿园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活动分组进行。下午两点,我们大团队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绿化带,用大手和小手一起努力种下一棵树苗。活动中,孩子们尝试了劳动、挖坑、种地、浇水的乐趣,对样品烘干的热情很高,充满期待。
植树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回忆起经典绘本《树真好》,将对树木的美好赞美带入现实生活。孩子们说:每天来看看小树,让它们和自己一起成长吧!
这项活动使儿童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积极参与与植树节相关的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儿童爱护植物的情感,加深儿童对常见树木的理解,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儿童爱护树木、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次植树节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绿色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和父母一起种树,夏天孩子会收获绿色;我们,将收获孩子们心中的绿色。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又是草绿之年。花开了,草绿了,春风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又来了。植树节让我们更加爱护自然,更加爱护绿树。绿化孕育文明,关爱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种植、保护、热爱、弘扬绿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让孩子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和重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儿童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为了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3月16日,我们公园为家长和中学儿童组织了一次植树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主要让孩子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爱树护树讲解树木知识,号召大家:
1.关爱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每一棵树和每一片草地。不践踏草坪、花坛,不折花木。
2.选择一些适合家庭种植的植物,种植在阳台或室内。
3.领养一棵小树和水,定期修剪。
4.积极参与社区和幼儿园组织的绿色保护活动,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绿色和温暖。
5.周末去大自然寻找绿色足迹,向大家宣讲环保知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也在同一天参加了户外植树活动。在植树、摘树叶、挂树牌、给树浇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良好习惯。
这个植树节活动加深了我们的园丁
生的环保意识。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我们__镇,也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煦的微风吹走了寒冷,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希望,点点的绿意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眼中,身边的草木也越来越茂盛。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植树节也踏着轻快地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是一个感恩自然,回馈大地的节日,在这天我们幼儿园也举行的相应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树木和自然之间的联系。
为了让幼儿对植树节有充分的了解,明白树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植树有什么样重大的意义,让孩子们明白保护树木花草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树木,我园在3月12日这天先开了一个小小的会议,让孩子们知道纸的主要材料是树,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能浪费,节约用纸,也是为环境在做贡献。在之后,我们组织了一个植树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围绕树木的种类、和一些爱护树木的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让孩子们多种树。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亲身体会种树的辛苦,明白树木要长大的困难,以及树木对环境起着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爱护植物,不践踏草坪,不随意的攀折花枝,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在家庭种植的植物,时时照料,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爱心。倡导每一位幼儿和他(她)的家长,除了在植树之外,也可以认养一棵树苗,陪着自己一起长大;积极地参与各项爱护树木的活动中去,向大家宣传绿色环保的知识,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
此次的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的环保意识,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团结起来做好一件事以及互相进行帮助这些良好的习惯。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今年的植树节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植树节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我们的目的地是淹西园林,来到哪儿,已是人流如潮。同学们扛着铁锹,拿着水桶,来到广场上,等待植树启动仪式的开始。突然,同学们见到几位外国朋友也来参加活动,大家非常惊喜。在武进民防局领导讲话之后,植树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帷幕。我们随着人流走出广场,来到植树区域。看到一排排的小树光秃秃的躺在坑里,觉得难看极了,但我知道,等到来年春天,这儿将会是一片新绿。
我、我弟弟和王红艳一组,我们选了一棵小树便开始工作起来。我拿着我的“宝贝”铁锹,看看即将被埋的小树,又看看就将埋树的坑,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一旁的弟弟和王红艳也和我一样正犯愁呢!其他同学们已经开始动工了。于是,我也学着他们那样,决定先把坑旁边的一堆干泥弄碎。那堆泥真硬,不使出点力气敲还真弄不碎呢!好不容易才弄碎了一点,我就让弟弟把歪倒的小树扶正了,我和王红艳把碎的泥铲进坑里。
小树很好栽,才往坑里放了一点点泥土,树就稳稳当当地站在坑里了。看到我们气喘吁吁的样子,在旁边举着队旗的刘展博和闻少祥决定来帮我们,其实是他们也想动动手种树了。总算把坑填满了,闻少祥便拿桶去灌水,小树吮吸着“乳汁”,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终于,一排排小树像一位位解放军叔叔般挺立在大地上了,我们看了真是兴奋。我拿出之前精心为小树苗准备的环保宣传卡,小心翼翼地挂在了小树上,真美啊!看着眼前的小树苗,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最后,大家纷纷和自己种的小树苗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又来到广场,在幕布上签上了我们的`名字,然后依依不舍地和小树道了“再见”。保护环境,从小做起;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多种一棵翠绿的小树,就多有一片蔚蓝的空。等来年,我一定要再去看看我种的小树!
春天传播希望,绿色寓意生命,3月14日上午,泉州市泉秀幼儿园“亲子互动欢乐植树节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七十多名中班小朋友和家长齐聚森林公园,共度植树节。
在家长们的协助下孩子们手持铁锹,干劲十足,将一颗颗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小树苗植入森林公园内,孩子们铲土、填土,互帮互助,共植入六十多棵小树苗,尔后又给小树苗浇灌生命之水,忙得不亦乐乎。植树完,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将写有自己名字的树牌挂在小树上,用自己的方法以实际行动来“爱绿、护绿”。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美化了环境,美化了心灵,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春光明媚的三月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绿意,也让幼儿真正学会了“绿化环境,从我做起”。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到来,水清路幼儿园结合园本绿色课程,为让孩子们与自然“对话”、亲近自然,于3月9日至11日,组织全员幼儿开展了“添一点绿色、多一份美好”植树节系列活动。
活动中老师先通过看看、讲讲、画画、种种等活动,普及植树节知识,增进幼儿对植物的认识,理解人与树的联系,激发幼儿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并利散步的时间,在各园部内认领一棵“爱心树”,挂上“爱心卡”, 写上班级、树名和对幼儿园的美好愿望。11日当天,小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自己班级的移动蔬菜盆,共同播撒种子。中班幼儿带来自己亲自种植的发芽植物和照片,在操场以班级为单位布置展台和展板进行展示,相互交流。大班幼儿则带着已经制作好的“植绿、护绿、爱绿、兴绿”宣传单,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到就近小区,向小区内的居民发放宣传单,倡议共同绿化我们美丽的家园。 此次植树节活动是全员总动员,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体验融入自然的乐趣,激发了爱社区、爱自然的情感。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又逢一年植树节,为了培养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爱护绿色环境的良好习惯,20xx年3月12日下午广丰县幼儿园全体师幼开展了“爱护树木,从小做起”的植树节爱树护绿活动。
活动前,老师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幼儿介绍 “植树节”的来历,植树的意义及爱护小树苗的常识,他们个个都听得聚精会神,纷纷表示要加入植树的行列。下午3:00,孩子们在周园长及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瞧!大班的孩子们挽起袖子为植物清除垃圾,有的拿水壶、有的拿水桶、有的拿铲子,为幼儿园的护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班的小朋友们还请来了有丰富农耕经验的爷爷一起种植;小班的宝贝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水杯,在老师的指导下,轻轻蹲在小树身旁,为小树喝水,锄草,施肥,小心呵护,……欢声笑语在幼儿园里荡漾,孩子们用辛勤的汗水为幼儿园增添了一片绿色。
通过本次活动,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幼儿的绿化环境意识,更激发了孩子们爱护树木的感情,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光荣感。相信孩子们定能与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植树节每年只有一天,而绿化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丰县幼儿园丰富有效的活动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幼儿的心中。
春天越来越强,万物复苏,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活力。为了让孩子们与自然环境进行积极的对话,象山路幼儿园的老师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树护树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们以各种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和了解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然后在课堂上开展不同的活动。第一个班的孩子为小树做了爱绿护绿的海报,用废弃的自然物进行创意造型。大二的孩子在小农场忙着工具、除草、浇水、播种,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三班的孩子们为校园里的小树制作了独特的海报,并用自己的双手给小树浇水和除草。绿草如茵的大地上,高年级学生制作的爱心护树卡随着春风轻轻飘动,祝愿小树茁壮成长。经过观察,五班的孩子们用画笔画出了他们最喜欢的小树,想象着他们绿色的未来。
在这些独特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感受到了美化环境的意义,获得了亲近自然的快乐体验。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放下绿色梦想的梦想和希望。
三月的春天。在这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导演母亲的爱和倡导下,我们的活动开始了!
早上,大班的兄弟姐妹为幼儿园种下了希望的小树苗。下午,我们的孩子精心装饰了两棵树,象征着“绿色环保”。婴儿们非常感兴趣,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气氛和教育意义。
活动结束时,我们以“小手大手”的形式,让哥哥姐姐们带着小宝贝在托班参观他们种的“芙蓉树”。婴儿们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期待着夏天“芙蓉树”的美丽花朵来装扮我们美丽的校园。
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合影。孩子们在我们兄弟姐妹的陪同下,愉快地回到活动室,结束了活动。
儿童早期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孩子从小就学会爱花爱树的感情。通过课前渗透,让孩子知道植树节的由来,知道很多树,知道绿化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的意义。
三月的春天,草长了起来,飞了起来,春天带着绿叶向我们走来。为了让孩子能够主动与社区环境“对话”,体验劳动的乐趣和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热爱幼儿园和社区的感情,__幼儿园组织大班孩子开展“浇小树,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活动。
3月12日下午三点,200多名老师、孩子和一些大班系的家长浩浩荡荡地向__公园出发了。一路上,每个班都高举着“爱护树木,从我做起”、“生命在于绿色”、“绿色家园,大家共同创造”等红旗,孩子们拿着小水桶和小书包,迈着铿锵的步子,手拉手互相交谈。欢乐的气氛影响了周围的路人,爱绿护树的意识互相传递。在桃花山公园,温暖的春风吹着树枝上的绿芽,地上的小草,孩子们的热情。看,孩子们耐心地排好队,手里拿着小水桶接水,小心翼翼地把水桶里的水倒进树坑。忙乱的劳动现场非常热闹。在园区领导的有序安排下,小树尝到了生命之水,晃动着姿态,焕发着青春。然后,孩子们挂上自己做的“绿草如茵,第一步慈悲”、“多绿多暖”、“人人都爱绿,绿色爱别人”等小环保标志,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创造一个蓝天碧水的美好家园。
植树节前,老师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与公园领导讨论了活动流程和浇水地点,并精心安排了服务员和旅行路线,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会通过口头日记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随着植树节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环境的美,激发热爱绿色和保护树木的情感,增强劳动和责任意识,在孩子们稚气的世界里播种环保的种子,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前时期的儿童就是在自己的运动、操作过程中认知世界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而其中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关键词]观察能力;幼儿教育;种植活动;观察方法;现在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其实幼儿非常向往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幼儿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取用了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班级的自然角还有幼儿园里开垦的两片种植园地。虽然地方有限,但是我们种植的内容确实无所不有,品种繁多,玉米、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等,主要让幼儿观察、照顾它们,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学习,培养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种植区和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我认为,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如:在种植活动初期,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来器皿、种子开始尝试。但之前孩子们都是尝试在土里种植,有的小朋友看到小班窗台上,有泡在水里的豆子感到很好奇,天政就是其中一个。有一天当他和哥哥路过那里时,天政悄悄地问哥哥:“你说能发芽吗?”无意间我听到了他们的悄悄话,回到班级里,我们就“水里的豆子能发芽吗?”和“水里的豆子谁长的快?”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活动,有的小朋友说是黑豆,有的说是红豆,意见各不相同。于是我找来相同的器皿,把豆子泡在里面,请小朋友观察。开始没有什么发现,可过了一会儿,有的水变换了颜色,豆子开始褪色了,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之后孩子们都期待着他们的生长,并记录着他们的变化。可天政好像有点着急了,总会时不时地问我:“老师,它怎么还不发芽啊?”我说:“不要着急,过了周六周日,或许就会发芽了。”过了两天,周一的早上,天政来到幼儿园,兴奋地拿着发芽的黑豆来找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黑豆最先发芽了。”我说:“嗯,你拿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好的。”说完他转身进班,可还没进去,他就又出来了,说:“老师,豆子臭了。”我闻了闻,是啊,两天没有人照顾,给他换水,他就变臭了,“你能帮他去换水吗?”“能!”说完他就跑去换水,还把其他豆子也都换了水。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兴趣。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如:种植活动中,我们会从种植的种子开始观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蔬菜的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随后我们还会继续观察,生长初期,生成过程中,以及结果的变化,充分观察感知,了解其生长变化的异同。二、从“方法”入手,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适合幼儿,能让幼儿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1.顺序法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老师会和幼儿们一起走到大操场,为各种树浇浇水,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而在观察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了解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等。同时,还让幼儿了解从远近看,树木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比较法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如:在开展豆类种植活动中,我们会让幼儿大胆观察、探索同种豆子,不同生长环境的生长变化。比较在水里,在土里哪个豆子长得快。有阳光没阳光那个长得高等,通过比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花生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花生从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花生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方法,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去探索观察,去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2.1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2.1.1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2.1.2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2.1.3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前时期的儿童就是在自己的运动、操作过程中认知世界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而其中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关键词]观察能力;幼儿教育;种植活动;观察方法;现在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其实幼儿非常向往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幼儿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取用了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班级的自然角还有幼儿园里开垦的两片种植园地。虽然地方有限,但是我们种植的内容确实无所不有,品种繁多,玉米、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等,主要让幼儿观察、照顾它们,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学习,培养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种植区和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我认为,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如:在种植活动初期,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来器皿、种子开始尝试。但之前孩子们都是尝试在土里种植,有的小朋友看到小班窗台上,有泡在水里的豆子感到很好奇,天政就是其中一个。有一天当他和哥哥路过那里时,天政悄悄地问哥哥:“你说能发芽吗?”无意间我听到了他们的悄悄话,回到班级里,我们就“水里的豆子能发芽吗?”和“水里的豆子谁长的快?”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活动,有的小朋友说是黑豆,有的说是红豆,意见各不相同。于是我找来相同的器皿,把豆子泡在里面,请小朋友观察。开始没有什么发现,可过了一会儿,有的水变换了颜色,豆子开始褪色了,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之后孩子们都期待着他们的生长,并记录着他们的变化。可天政好像有点着急了,总会时不时地问我:“老师,它怎么还不发芽啊?”我说:“不要着急,过了周六周日,或许就会发芽了。”过了两天,周一的早上,天政来到幼儿园,兴奋地拿着发芽的黑豆来找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黑豆最先发芽了。”我说:“嗯,你拿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好的。”说完他转身进班,可还没进去,他就又出来了,说:“老师,豆子臭了。”我闻了闻,是啊,两天没有人照顾,给他换水,他就变臭了,“你能帮他去换水吗?”“能!”说完他就跑去换水,还把其他豆子也都换了水。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兴趣。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如:种植活动中,我们会从种植的种子开始观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蔬菜的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随后我们还会继续观察,生长初期,生成过程中,以及结果的变化,充分观察感知,了解其生长变化的异同。二、从“方法”入手,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适合幼儿,能让幼儿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1.顺序法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老师会和幼儿们一起走到大操场,为各种树浇浇水,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而在观察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了解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等。同时,还让幼儿了解从远近看,树木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比较法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如:在开展豆类种植活动中,我们会让幼儿大胆观察、探索同种豆子,不同生长环境的生长变化。比较在水里,在土里哪个豆子长得快。有阳光没阳光那个长得高等,通过比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花生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花生从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花生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方法,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去探索观察,去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日益受受到 社会 大众的广泛关注。
安吉 游戏 是当下幼儿园的热门话题,是一种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的 游戏 模式。
为了能够把安吉 游戏 更好的应用在幼儿园幼儿的发展上,本文先对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安吉 游戏 ;幼儿发展
引言: 近几年, 游戏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但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幼儿在 游戏 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安吉 游戏 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创新,为了帮助幼儿园的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下面先分析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再探究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段较低,过于正统严肃的教育形式并不适合在幼儿身上应用实施,而 游戏 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则非常适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应用。
为此,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 开 设了很多适合幼儿的 游戏 科目,但是这些 游戏 内容并不是幼儿自行选择的,特别是在室外进行 游戏 活动时,幼儿只能按照老师安排的 游戏 内容进行 游戏 活动。
因此,幼儿在幼儿园进行 游戏 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在 游戏 的选择上基本是在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1]。
这样会导致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的幼儿在 游戏 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的本土资源,让幼儿的教育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是,老师在为幼儿安排 游戏 内容时只是按照教学要求来进行,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阻碍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
三是,老师安排的 游戏 科目相对安全,不能让幼儿的体能和思维受到考验和挑战,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发育[2]。
二、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1、充分 开 发和利用本土自然素材,进行幼儿发展基础教育
安吉 游戏 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环境中的现有资源, 开 发自然素材进行的 游戏 设定。这对帮助幼儿亲近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本土资源及民俗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周围现实生活环境,有利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在幼儿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
例如,在北方的冬天都会下雪,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欣赏北国冬天的自然风光,通过打雪仗和堆雪人感受北国冬天的寒冷。
让幼儿了解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在冬季在户外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规划如何避 开 潜在危险。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减少幼儿在户外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让幼儿在成长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准确生动的基础认知。
2、适当增加幼儿 游戏 难度,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
安吉 游戏 是在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的提高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 游戏 时,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障碍,提高幼儿在 游戏 时的难度,以达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知,进而给幼儿找到提升空间的目的。
老师不需要特意去设定 游戏 内容,只需要在幼儿 游戏 时减少提供帮助的机会,让幼儿试着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并自己思考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种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的安吉 游戏 ,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将来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个人能力[4]。
例如,在幼儿进行体能类 游戏 时,可以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难度,考验幼儿的体能和毅力。幼儿从小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少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体能怎么样,当遇到问题时会处理成什么样。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评估,在 游戏 结束后进行总结,给出指导意见。
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认知和改进,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挑战,提升自信心,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能起到十分正面的作用。
3、定期 开 展教学研讨,对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
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环境,定期 开 展安吉 游戏 教学研讨,对幼儿园的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提升当前幼儿园安吉 游戏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安吉 游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安吉 游戏 的教育主题是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 游戏 ,通过 游戏 培养孩子健全独立人格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了让安吉 游戏 的理念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幼儿园,并在不同的幼儿园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要结合幼儿园当前的教育环境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地做出有效调整,让安吉 游戏 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发挥出好的作用[5]。
例如,幼儿园的领导可以定期组织 开 展教学研讨会,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对当前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并整理好会议记录,针对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做出调整。
当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做出改变时,各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通过以评选本区域优秀教师的方式,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对当前的安吉 游戏 进行升级改革,让安吉 游戏 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这样不仅可以让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成熟,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结论: 当下幼儿园的幼儿通过安吉 游戏 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 开 发幼儿的思维逻辑,是非常是适合低龄幼儿进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后,又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与幼儿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青,刘笑男,蒋雯娟.“真 游戏 ”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辨明“真 游戏 ”内涵,反思实践误区(一)[J].学前教育,2021(03):9-13.
[2]戴艺.且行且思且进步——基于“安吉 游戏 ”课程模式的园本教研[J].学前教育,2021(03):13-15.
[3]胡玉梅,胡晓霞.携手安吉 游戏 共创幸福童年[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2):62.
[4]罗向东,苏红宇,罗佳丽.安吉 游戏 本体功能取向及启示[J].林区教学,2020(09):121-124.
[5]邹洪玮,伍香平.“学习者中心”理论视角下“安吉 游戏 ”的教育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23-25.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2.1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2.1.1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2.1.2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2.1.3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摘要: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日益受受到 社会 大众的广泛关注。
安吉 游戏 是当下幼儿园的热门话题,是一种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思考的 游戏 模式。
为了能够把安吉 游戏 更好的应用在幼儿园幼儿的发展上,本文先对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安吉 游戏 ;幼儿发展
引言: 近几年, 游戏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不但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快乐,还让幼儿在 游戏 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安吉 游戏 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创新,为了帮助幼儿园的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下面先分析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再探究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段较低,过于正统严肃的教育形式并不适合在幼儿身上应用实施,而 游戏 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则非常适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应用。
为此,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 开 设了很多适合幼儿的 游戏 科目,但是这些 游戏 内容并不是幼儿自行选择的,特别是在室外进行 游戏 活动时,幼儿只能按照老师安排的 游戏 内容进行 游戏 活动。
因此,幼儿在幼儿园进行 游戏 的过程中并不能发挥自己的独立意识,在 游戏 的选择上基本是在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1]。
这样会导致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的幼儿在 游戏 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的本土资源,让幼儿的教育与现实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是,老师在为幼儿安排 游戏 内容时只是按照教学要求来进行,没有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阻碍幼儿独立意识的发展。
三是,老师安排的 游戏 科目相对安全,不能让幼儿的体能和思维受到考验和挑战,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发育[2]。
二、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1、充分 开 发和利用本土自然素材,进行幼儿发展基础教育
安吉 游戏 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环境中的现有资源, 开 发自然素材进行的 游戏 设定。这对帮助幼儿亲近自然环境,了解当地的本土资源及民俗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周围现实生活环境,有利于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在幼儿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
例如,在北方的冬天都会下雪,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欣赏北国冬天的自然风光,通过打雪仗和堆雪人感受北国冬天的寒冷。
让幼儿了解北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在冬季在户外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并规划如何避 开 潜在危险。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减少幼儿在户外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让幼儿在成长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准确生动的基础认知。
2、适当增加幼儿 游戏 难度,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
安吉 游戏 是在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的提高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 游戏 时,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障碍,提高幼儿在 游戏 时的难度,以达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认知,进而给幼儿找到提升空间的目的。
老师不需要特意去设定 游戏 内容,只需要在幼儿 游戏 时减少提供帮助的机会,让幼儿试着自己独立去面对困难,并自己思考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种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挑战的安吉 游戏 ,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将来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个人能力[4]。
例如,在幼儿进行体能类 游戏 时,可以适当增加 游戏 的难度,考验幼儿的体能和毅力。幼儿从小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的,很少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体能怎么样,当遇到问题时会处理成什么样。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评估,在 游戏 结束后进行总结,给出指导意见。
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认知和改进,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挑战,提升自信心,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能起到十分正面的作用。
3、定期 开 展教学研讨,对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
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环境,定期 开 展安吉 游戏 教学研讨,对幼儿园的安吉 游戏 进行改革升级,提升当前幼儿园安吉 游戏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安吉 游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安吉 游戏 的教育主题是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 游戏 ,通过 游戏 培养孩子健全独立人格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了让安吉 游戏 的理念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幼儿园,并在不同的幼儿园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要结合幼儿园当前的教育环境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地做出有效调整,让安吉 游戏 可以随时随地的充分发挥出好的作用[5]。
例如,幼儿园的领导可以定期组织 开 展教学研讨会,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对当前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并整理好会议记录,针对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做出调整。
当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做出改变时,各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通过以评选本区域优秀教师的方式,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对当前的安吉 游戏 进行升级改革,让安吉 游戏 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这样不仅可以让安吉 游戏 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成熟,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结论: 当下幼儿园的幼儿通过安吉 游戏 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 开 发幼儿的思维逻辑,是非常是适合低龄幼儿进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在分析了幼儿园幼儿进行 游戏 的现状后,又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在幼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对幼儿园安吉 游戏 与幼儿发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青,刘笑男,蒋雯娟.“真 游戏 ”与“真实场景”,孰真孰假?——辨明“真 游戏 ”内涵,反思实践误区(一)[J].学前教育,2021(03):9-13.
[2]戴艺.且行且思且进步——基于“安吉 游戏 ”课程模式的园本教研[J].学前教育,2021(03):13-15.
[3]胡玉梅,胡晓霞.携手安吉 游戏 共创幸福童年[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2):62.
[4]罗向东,苏红宇,罗佳丽.安吉 游戏 本体功能取向及启示[J].林区教学,2020(09):121-124.
[5]邹洪玮,伍香平.“学习者中心”理论视角下“安吉 游戏 ”的教育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23-25.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摘 要:常规教育说得通俗点就是习惯教育,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基于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应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即从情感培养和行为练习入手,通过树立榜样、正面鼓励、持续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常规教育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一名记者追问爱因斯坦人生哪个阶段的教育为其取得如此大成就奠定了基础。爱因斯坦说既不是中学教育,亦不是大学教育,而是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他认为正是幼儿园的教育教会了他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对其最终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爱因斯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常规教育,才能够让中国的花朵能够更加灿烂的开放,才能让其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指幼儿在任何情况,都以自己为主,做事只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他人,且与伙伴之间的交往存在不合群、任性等诸多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喜欢某一样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一切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有规矩靠边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家长要对其正确引导,否则长此以往就可能会造成幼儿自私自利的性格。 2.自闭行为 幼儿的自闭行为是指一些幼儿经常独来独往,对幼儿园的规矩、教师的要求也不怎么服从,也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数幼儿都能坐着听讲并且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而有自闭行为的幼儿却常常沉默不语,独自一人做自己的事情。 3.自理能力差 现在的独生子女,皆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所有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正是这种无条件任从致使幼儿养成了不懂自理的恶习。鞋子掉了找老师、裤子下滑不会拉,甚至鼻涕流出来了也不会擦。就餐毛病更是多,在家里,这些孩子“粒粒皆辛苦”,家长为能让孩子“吃上一口”想尽办法,使足“计谋”,加剧了幼儿形成这种“陋习”。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养成战略 1.以爱为名构筑起幼儿常规意识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平等和尊重、关爱和宽容、支持和引导中教育幼儿,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要,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像妈妈一样关注幼儿的整体成长,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鼓励幼儿尝试新鲜事物,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等。 (2)做到严爱有度 教师的表情或动作往往会牵制到幼儿的心情,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张弛有度。教师应该明白,一味欣赏、赞扬和放弃要求,后果会使幼儿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相处,过于严厉,也会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2.多种 渠道 促成幼儿常规的养成 (1)用儿歌让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行为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规行为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幼儿听,幼儿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就记住了相应的行为准则要求。 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基于儿歌通俗易懂,幼儿很快就能在大脑中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其中要领。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就可以运用儿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小鞋子,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基本的步骤。 (2)在故事中让幼儿理解常规 故事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抗拒性的,教师可以把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故事化,让幼儿从 童话故事 中来理解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一起阅读时,可以用手指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幼儿的目光直接追随着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画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诸如“画面上有谁”“她在做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等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在故事中理解常规的含义。在幼儿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后,进行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手点读一些简单的、幼儿常见的字,使幼儿在阅读故事中将图文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教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遵守常规 幼儿年纪小,自制能力相对还不是很好,容易遗忘自己的行为,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适应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认真地进行提醒。 比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的小鞋子该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幼儿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头帮助幼儿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随着幼儿一天一天的长大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直观形象的标记图慢慢过渡过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幼儿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开发幼儿的大脑,也便于教师的常规管理,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水到渠成。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 儿童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78.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园常规教育和学前教育》 常规教育指的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它是幼儿从家庭融入社会集体这一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发展为本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幼儿常规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幼儿常规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的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是由教育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常常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儿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认为幼儿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在常规教育中只要以服从教师的管理为主,长时间后,幼儿的常规行为便失去了发自内心需要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的幼儿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在幼儿常规教育中经常教导幼儿说“不听老师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动来动去”等话语,这是因为许多教育者对幼儿的评价只用“好”与“坏”两个角度。所以常规教育内容也比较刻板,意在将幼儿打造成为教师言听计从的规规矩矩的人,抹杀了幼儿的灵性。 3.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幼儿常规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性,这样才能多方位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实际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让幼儿玩游戏,首先讲解游戏规则和提醒注意事项,对违反规则的要求表演节目或讲故事。这种默守常规式的游戏特点不利于幼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也忽视了幼儿 其它 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常规教育创新举措 1.让幼儿参与常规教育内容构建 常规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也参与内容的构建中,以幼儿需要为导向,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比如在我是解放军的游戏中,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做才能使动作更加标准,形象更接近解放军,让幼儿自己表达这一游戏需要注意的要点,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样性 幼儿常规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游戏,还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进幼儿发展,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幼儿的情趣,增长他们的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启发、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情景表演方法让幼儿融入角色中,让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会和体验生活。 3.加强教育者在常规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儿的 言行举止 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一身作则的同时,幼儿家长也必须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的种植园是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进行生活化教育的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更好地落实《纲要》、《指南》精神,我们根据园所实际,尝试开发建构儿童种植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儿童在植趣园自然、生态、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与自然、植物的互动主动地建构经验,发展能力。本文从“创建园地,提供种植课程资源”、“强化培训,树立种植课程理念”、积极尝试,建构儿童植趣课程“家长参与,助力课程有效实施”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园种植课程实施推进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 种植课程 种植课程资源 种植课程理念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园的种植园是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进行生活化教育的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虞永平教授认为:对3-6岁儿童来说,学习的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种植和植物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幼儿园及其课程的规划,应该包括对种植的规划和种植园地的设计。原晋霞教授也指出:“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努力创造种植条件。加强种植课程建设,让幼儿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萌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我园地处江南古镇荡口,园所占地面积11877平方米,是一所有着广阔富饶的土地资源的农村幼儿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种植条件,如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创设幼儿种植园地,让幼儿在大自然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在大自然中启蒙、启智,达本真之发展,这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无疑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为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指南》精神为指导,以儿童发展为本,在幼儿植趣园地的开发利用上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力求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更好地落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不断深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促进幼儿和植物“共成长”。 一、创建园地,提供种植课程资源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在规划幼儿植趣园地时,我们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从我园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园内可用空间,合理规划创设儿童植趣园地,让自然的生机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园老教学楼中花园原来是一个种植了各种灌木、花卉的只供幼儿观赏、散步的休闲式小花园。为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项目精神,秉承《指南》中“让每一处环境有用”的理念,使园内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果断移除了中花园的灌木,挖去了原来小花园中近30厘米深的混有建筑垃圾的沙土混合层,换上了适合种植的30厘米深的营养土层,使小花园变成了一个儿童“植趣园”,我们将植趣园划分成了14个小区域,由中、大班每个班级认领一块种植区域;我们还在教学楼前的棕树林里用汽车轮胎摆成小黄鸭、毛毛虫、蝴蝶、青蛙等各种图案,再在轮胎里垫满泥土,这里就成了小班孩子们的“植趣园”。植趣园的创设,为孩子们的种植活动提供了硬件资源保障,于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植趣园内自主地播种、浇水、锄草、观察、记录、发现,他们玩得个个都专注、投入。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俨然像一个个小植农,悉心照料着自己所种植的植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各种植物,感知了不同的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构建了数的概念;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判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强化培训,树立种植课程理念 有了儿童植趣园,如何运用好这块生态园,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乐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育技能的跟进是关键。为此,我们以园本培训为抓手,通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园本培训活动来帮助教师逐步建立种植课程理念,提升建构实施种植课程的技能与水平。 1.学习交流,更新种植活动理念 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种植课程理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虞永平教授的“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等关于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系列文章,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自学幼儿种植活动的相关文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教师以“幼儿园种植园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意义”、“如何来理解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种植活动”、“种植、管理、收获环节分别蕴含着哪些教育价值?如何来实现这些教育价值?”、“如何正确发挥家长在幼儿种植活动中的资源作用?”等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帮助教师进一步明晰了种植对幼儿多元发展的重要意义;懂得了幼儿园种植绝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种植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幼儿的发展;通过学习讨论,老师们懂得了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应以“全收获”理念为指导,努力通过种植给幼儿带来多样化的活动,多方面的经验;通过学习,老师们也懂得了种植是幼儿内在的需要,成人必须把种植过程交给幼儿,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剥夺幼儿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机会,要让幼儿在多样化,多方式的种植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增进情感和能力。正确的幼儿种植活动理念的建立,为老师们有效地引领幼儿开展种植课程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园本研训,提升课程实施技能。 教师想运用植趣园引领幼儿有效地开展幼儿种植课程活动,光有科学的种植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了解植物播种的时间、方式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种植知识。针对我园年轻教师多,缺乏生活、种植等方面的知识经验等实际情况,我们把社区玫瑰园的农技师请到了幼儿园,为老师们讲解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生长周期、管理技巧等知识,培训结束后,农技师还和老师们一起来到各班的种植园地,现场就如何选种、怎样栽培才利于植物生长等知识面对面地对老师们做了专业指导。专家的培训、指导让老师们获取了更多的蔬菜种植的知识,拓宽了老师们的种植视野,为有效开展幼儿种植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虞永平教授指出:要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一种有温度,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种植活动中的种植、管理、收获等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的价值与元素,作为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善于挖掘与把握植趣过程中的教育元素,真正把种植纳入课程之中,使之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帮助教师提升种植课程意识,提高种植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能力,我们立足园本,展开了系列的园本研训活动。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让植趣园真正成为孩子学习探索的园地”进行沙龙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围绕如何让幼儿成为种植管理欣赏的主人、如何展现幼儿的观察记录学习轨迹等进行了思维的碰撞,总结出了五大实施策略和五大记录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老师们开展了“利用种植园促进孩子多元发展”创意活动比赛、“植趣园环境创设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提高教师建构实施幼儿种植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观察、记录、解读及回音幼儿展开种植探索、学习活动的能力。 3.园际交流,把握课程建构思路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园植趣园的课程资源作用,真正使其成为幼儿多元发展的生态园,使种植活动成为我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园内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协同区域内的姐妹园同行一起就儿童植趣园活动的有效组织展开园际间的研讨与交流,努力借助教研共同体的团队力量来提升儿童种植课程探究的成效。活动中,大家聚焦“全收获理念引领下的儿童植趣园活动的有效开展”展开研讨,与会老师集中幼儿植趣现场捕捉了孩子们精彩的学习瞬间,进行了现场的观察记录与描述,相互分享交流了自己记录的观察记录,最后还就“您看到了孩子在植趣园中哪些有价值的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支持、引导,提升他们的经验?”等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园际间的研讨让大家进一步提升了儿童种植课程理念,大家深深地感到,儿童植趣活动一定要突破单纯对植物果实的物质性收获,种植活动是持续、连续的过程,要重视种植活动中“种植”、管理、收获”每个环节中孩子经验的获得;在植趣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要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生发建构适宜儿童的种植课程。只有这样,植趣园才能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生态园,植趣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 三、积极尝试,建构儿童植趣课程 《指南》倡导幼儿园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儿童,并从儿童出发,去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因此,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而观察是理解儿童的起点。在儿童植趣活动时,我们要求老师随时观察记录孩子们在植趣活动中的种种精彩,及时捕捉儿童的兴趣、需要,在儿童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追踪基础上推进,记录孩子的哇时刻,撰写孩子的学习故事,并不断地给予适时、适宜的支持、引领和推进,尽可能地通过材料的投放,语言的提示等让儿童与材料、植物、同伴和老师不断地产生互动,获得经验的积累,生发建构一个个充满儿童色彩的“植趣”微课程。老师则通过制作儿童植趣微课程之旅主题展板,让儿童看到自己在植趣活动中的成长、让儿童的经验可视化,真正实现追随儿童、发现儿童、助推儿童的课程活动价值,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在这样的课程建构理念指导下,“不速之客-鼻涕虫”、“金灿灿的油菜花”等儿童喜欢的微课程逐步在我园的儿童植趣园中诞生了。 四、家长参与,助力课程有效实施 1.亲身体验,体验种植价值意义 曾经有家长提出,幼儿在家经常看到种菜,为什么到幼儿园还要让他们种菜,不能多教点别的东西吗?这些家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并不明白在幼儿园幼儿不是看种植,而是参与种植,是真切体验,而且种植还包含了一系列的活动,能让幼儿获得一系列的经验。要转变家长的种植观,就要让家长了解幼儿的种植活动,了解幼儿在种植中的学习和所获取的经验。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活动原则和组织方法,让家长从理论层面了解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其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不同环节的植趣活动,让家长们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种植活动对幼儿多元发展的作用。如有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种植油菜的活动,在种植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种植的方法,一起测量每一株油菜苗之间的行距等,活动中,家长们真切地了解种植活动对构建孩子数学经验的重要价值;蚕豆成熟之时,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采摘蚕豆,每个孩子一个小萝筐,每个小萝筐我们都请家长用纸板将之隔成四个小方块,每个小方块上做上相应的标记,分别表示自己的采摘任务:要采摘多少个几粒的豆荚。活动中,家长们目睹了自己的孩子在采摘的过程中不仅按要求完成着采摘蚕豆的任务,同时也有序的地按照标记把豆荚分类,建构了按序分类的经验。 2.家园协作,解决种植中的问题 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来自农村或正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对农作物、蔬菜的种植与管理得心应手,于是,我们邀请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班级植物种子的收集、种植活动的指导等,以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确保种植活动的有序展开。如大1班种植的向日葵成熟了,正当孩子们憧憬着丰收的景象时,一群不速之客(麻雀)的到来却让孩子们愁上心来,然而这群天敌并没有把孩子们难倒,他们想到了稻草人的故事。但稻草人的制作成了孩子们议论的焦点,教师和孩子们讨论了制作需要的材料,并要求他们回家搜集,为第二天的制作活动做准备。班里贴出活动海报后,欢欢的奶奶主动承担了助教任务,她带来的稻草人教具,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示范操作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推向了高潮。之后,孩子们在助教奶奶的指导下创意出了一群千姿百态的稻草人:有中国警察、也有外国友人;有黑猫警长、也有葫芦娃;有双手叉腰的,也有打敬礼的;有打枪的,也有射箭的------孩子们把这群生动形象的稻草人放到了向日葵地里,真神奇,再也没有麻雀来靠近孩子们的菜园啦。家长的参与,有效地解决了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的众多疑难问题。 幼儿园植趣园地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利用植趣园地这一生态化的课程资源来建构、实施种植课程我们还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在今后的种植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践行落实“全收获”的种植理念,努力生发建构更多的儿童喜爱的植趣微课程,使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植趣园这块绿洲上与植物共成长。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开展种植活动的背景:为了让孩子们主动的探知植物生长的秘密,并能通过自己动手进行种植,体验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同时增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我们将从认知、动手、情感三方面着手,围绕教学、环境、实践活动三环节铺开,发挥整体的教育作用。
文化:同种子一起成长
1、通过营造一个适宜的绿色科学环境,能更有效帮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绿色环境意识;
2、让孩子们通过亲历绿色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绿色、科学、环保意识。
目标:
1、了解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
3、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4、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活动安排:
四月:
1、组织家长工作,告诉幼儿园种植的重要性,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和孩子共同进行种植活动。
2、组织幼儿种植菜苗,先松土,挖上小坑,将菜苗种在坑里,在盖上泥土。
3、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周带幼儿观察种子,菜苗的生长情况,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并指导幼儿记录种子生长过程。
五月:
每周带幼儿观察种子,菜苗的生长情况,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并指导幼儿记录种子及菜苗的生长过程。
六月:
继续组织幼儿观察种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填写好记录。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每个星期一小结,每个月进行评比。
工作安排
1、整地。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最后运到种植区。
2、播种。请孩子们一起准备青菜籽。因菜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菜籽均匀地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教师讲播种的方法,然后看教师示范,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管理。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每天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必须及进拔除,
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教师可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青菜施肥……
(4)移栽。组织幼儿将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长成大青菜。
4、收获。组织幼儿一起收获青菜,并送到厨房煮熟食用。
一、设计意图
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种植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个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开展“田园乐”特色种植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容易生长的种子和秧苗,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瓜果蔬菜和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主题:
“田园乐”特色种植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东侧小树林
四、活动准备:
(1)园部准备好种植场地
(2)各班准备好种植的工具及种植的种子和菜苗
五、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瓜果蔬菜与身体成长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参与菜园种植活动及爱护保卫菜园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了解种植蔬菜瓜果和保护菜园的益处,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
六、活动具体内容
1.向幼儿讲解活动意图,了解活动意义。
2.观察分辨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各班划分包干区域。
4.师幼共同进行除草活动。
5.播种易生长的蔬果种子。
大班种植土豆;中班种植生菜;小班浇水
6.在幼儿园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该如何照料这些植物。
7.各班进行“我们的小菜园”的绘画活动。
8.离园时每班派两名“护绿小天使”在大门口分发宣传单。
七、活动注意事项
1.各班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2.区分菜苗与杂草。
3.注意安全,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活动。
1活动目标
① 愿意参与植树活动,学习挖坑、培土、浇水等劳动技能。
② 加深对常见树木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在种植及后期养育树苗的过程中,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③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活动准备
①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② 环境准备:园所就近选取植树地点。活动前划定各班植树区域,用白灰标记出树坑的位置,以便统一植树间距。
③ 材料准备:树苗、铁锹、洒水壶等,活动前按班级分发物资,交由带队教师负责。
3活动过程
1.提前策划,营造氛围
① 确定活动形式,联系相关部门。
确定植树节的活动形式后,园方与当地环保局或林业局等部门沟通,争取植树场地和物资的支持。
② 邀请家长参与,助力活动开展。
向家长发放邀请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让家长提前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宜。
③ 吸纳幼儿意见,做好活动预热。
教师与幼儿讨论植树的意义,介绍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树苗种植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幼儿对植树活动的了解,促进幼儿形成环保意识。
幼儿自由分组,制作树苗成长卡,在卡片上写上幼儿的名字、为树苗取的名字、自己的心愿等,激发幼儿对植树活动的兴趣。
2团结协作,快乐植树
8:30-9:00 合理调度,前往目的地。
植树地点较远的可以租用客车,较近的可集体徒步前往。坐车或徒步过程中,教师可向幼儿再次强调植树的相关注意事项,还可组织幼儿一起唱关于植树的儿歌来活跃气氛。如:
栽小树
春风吹,花儿笑,植树节,来到了。
栽好树,把水浇,爸爸对我微微笑。
等到明年再来看,谁栽的小树长得高。
植树节
春风吹过小土坡,我把小树种下来。
松松土,浇浇水,阳光雨露滋润它。
快长大,新发芽,土坡披上新衣裳。
大家一起来种树
小朋友,快快来,大家一起来种树。
小树苗,要长大,需要我们去爱护。
你爱树,他爱树,小树长成通天树。
9:00-9:20 进行盥洗,集合分组
到达目的地后,各班组织幼儿和家长盥洗,将幼儿每4-6人分为一组。
?9:20-10:00 领取树苗及工具、亲子合力种植树苗
每组到带队教师处领取一棵树苗及所需的植树工具。每个小组的幼儿和家长一起种植树苗,体验植树的快乐。
10:00-10:30 挂上成长卡,做好收尾工作
为树苗挂上成长卡,集体合影。收拾工具,并清理场地上的垃圾,维护环境卫生。盥洗完毕后,到指定地点集合。
10:30-11:00 活动结束统一返程
将幼儿送回幼儿园,午餐后离园。
4活动建议
以本次植树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拓展活动。如每个季节组织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树苗的变化,拾落叶制作标本,开展户外写生等。
鼓励幼儿和家长关注树苗的成长,做好日常的苗木护理工作,如浇水、施肥、除虫等,保证成活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除了植树,园长、老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开展以下活动,展开生动活泼的节日主题教育哦!
一、种植源起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幼儿园充分利用自己的种植园地这一优势,拓展了活动领域,为每个班开辟了种植园地。因为在种植园地中,每个孩子都是小主人,在这里孩子们始终充满着好奇,里面有了孩子们一起种植的成果,有着无数未知的秘密,这里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
我班幼儿虽刚刚入园,年龄比较小,但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荣幸地成为“劳动最光荣”的一员。我们本着“和谐、生态”的原则,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工具材料及条件
工具准备:小铲子、小勺、碗、浇水瓶、小桶、小锄头等。
材料准备:红豆、绿豆
经验准备:向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红豆绿豆的种植条件和管理方法。
附:
四、活动记录
熟悉种子
——红豆绿豆知多少
为了让孩子在种植之前对种子有所了解,我们把选好的红豆、绿豆种子请进教室,供孩子们自由观察,同时看看孩子们到底了解多少。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客人,你们认识它们吗?”
大宝:“红色的是红豆豆。”
二宝:“绿色的是绿豆豆。”
奇奇:“不是绿豆豆,是绿豆!我可爱喝绿豆饭了。”
子涵:“那这个红色的,就是红豆喽!”
天天:“红豆也能吃,妈妈爱吃。”
师:“请大家看看红豆、绿豆长得什么样?”
大宝:“胖胖的!”
二宝:“圆圆的!”
千慧:“很硬!”
天天:“有点儿滑滑的!”
奇奇:“上面还有个白白的鼻子!”“弯弯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个白色的弯弯的鼻子叫豆脐!将来豆宝宝会在这里发芽、长叶子,慢慢长大,结出更多的豆豆!”
晓旭:“老师,姥姥家种豆豆。”
师:“红豆与绿豆种子能吃,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通过观察和交流,我们对孩子的相关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孩子们初步知道了种子的用途,掌握了红豆绿豆的明显特征,而且有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种植的兴趣。
准备:
适宜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苗以及种植用的铲子、水桶等。
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植的过程与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锻炼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使幼儿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一: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行种植前的猜想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种子萌发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长的呢?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怎样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种子种植的过程及经验,明确种植方法,以类似的经验方法培育植株。
3、幼儿分组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活动二:探索种植的条件
将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别种在
A:水量适中与干旱
B:见光与阴暗
C:室温与低温 条件下,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照片记录生长情况。
活动三:结果展示与品尝劳动果实
让幼儿分组汇报在不同情况下植株生长的状况,那种条件下生长的最旺盛。
1. 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结果。
2. 全班讨论哪种条件下适宜植株的生长发育。
3. 小组讨论为什么各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长的不同
4. 幼儿讲述劳动的过程及感受
5. 享用劳动果实。
一、活动意图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本学期,我园开辟了大型亲子种植体验园。邀请家长朋友们也参与到种植管理,和孩子一起在自然中发现植物生长的奥妙,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同时感受亲子播种和期待成长的乐趣。
二、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2:30
三、 活动地点:
幼儿园亲子种植园
四、 活动分工及安排:
1、主持人:XXX
2、公众号宣传、拍照:XXX
3、场地布置:XXX
4、家长代表致辞:XXX
5、幼儿代表致辞:XXX
6、种植园家长聘书制作:XXX
五、活动流程
(一)园长致辞
(二)家长代表致辞
(三)幼儿代表致辞
(四)给家长代表颁发聘书(每班出一个家长代表上台领取)
(五)给幼儿代表分发耕种工具(每班出一个孩子代表上台领取)
(六)发放种子,开始种植
启动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和家长有序领取劳动工具,进入种植园,开始体验种植活动……
一、 活动背景:
蔬菜家族以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同时为了丰富孩子的种植知识,体验种植的乐趣,感受劳动的喜悦,激发幼儿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促进亲子间的和谐让家长和孩子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我们为孩子们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加种植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使家长和幼儿能说出一些蔬菜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蔬菜。
2、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激发幼儿劳动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在与家长共同种植的过程中,体验种植蔬菜带来的快乐。
4、有良好的环保意识,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8日周六上午8:00
四、活动参加者:
大三班全体幼儿及家长
五、活动准备:
1. 印发通知,请家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将班级孩子和家长分成6组,并确立组长、副组长,请各组准备各种蔬菜种子及种植工具。
3、 准备摄影材料,拍摄下家长和孩子的种植过程。
六、活动实践:
1、28号上午来园集合,统一出发。
2、确定家长分组名单,按组划分大三班种植区域,实行组长负责制。
3、种植活动流程介绍。
4、家长、师幼共同进行锄草活动。生活教师负责对杂草进行处理。
5、请家长写下“种植感言”。把“种植感言”和活动照片在幼儿园进行布置展示。
6、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家长和幼儿,成立“护绿小组”,在周末时间对种植的蔬菜进行管理。
7、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记录。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种植激发幼儿关注成长、关注自然、关注生命的意识。
2、 培养幼儿简单的种植技能,提高幼儿的责任感。
3、 发展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4、 乐意探索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5、 培养孩子关注大自然、注重环保的意识。
6、 进一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幼儿园准备:水、土、幼儿加餐、幼儿饮水、即时贴、班级标牌、备用植物种子
家长准备:挖土的小铲子、剪刀、废旧的大盆(洗衣服桶、其他塑料桶等)、种子或者小幼苗、装饰花盆的小材料。
三、活动时间:
周日下午
15::00
四、活动过程:
1、开始之前,各班级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2、活动开始,请家长和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制作带有创意的花盆。
3、规定时间,时间过后,请家长都去填土和浇水。
4、活动结束,时间充足可做亲子游戏。
五、活动注意事项:
1、请家长注意装饰材料时使用剪刀或者刀片时注意不要划到孩子。
2、中间不提醒孩子集体喝水,请家长在孩子口渴时,主动去找班级相应的杯子。
3、请家长引导孩子一定都在活动区域内。
4、结束之后请将栽种的花盆放到带有班级标牌的位置内。
5、后期会有孩子们的植物展览,请家长一定认真对待此次活动。
6、花盆过于太小或者不精美的将被打回。
注:1、请家长带比较大点的.盆子或者桶。
2、花盆有标准,如果过于太小或者不精美的将被打回。
3、各班老师根据班级情况,活动时间自己拟定,活动自己负责。
活动名称:快乐花草节
活动对象:全园小朋友和家长
活动时间:xxx年3月12日
活动目标:
1、知道花草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从小学会爱护植物,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3.12”是植树节,能积极主动参与植树活动。
3、增强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加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的知识准备(由各班老师负责)。
2、活动材料的准备:花草树苗若干(幼儿园和家长共同负责)、各班自备小花盆、小水桶、铁锹等种花工具。
3、向家长宣传植树节活动的目标及内容,幼儿与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设计保护树木的标志。
4、学会关于树的一首儿歌、一首歌曲、一个故事(由各班老师负责)。
5、展板:我和小树同成长(各班美术作品)、植树与环保。
6、爱护植物倡议书。
活动过程:
1、宣读爱护植物倡议书,全体幼儿跟读倡议书。
2、园长讲话(植树节的来历)。
3、全体幼儿与老师齐唱关于树的歌曲。
4、各班自己组织幼儿进行植树活动(小班:给花草树木浇浇谁、与小树合影等简单活动;中班以上与家长、老师一道种植、挂牌……最后留影)。
延伸活动: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花草树木变化,并进行照看。
活动时间: 3—4月份里某个周六的阳光早上
活动地点: (待定)以就近为原则。附近公园或小区内
参加宝宝年龄: 2岁至4岁 (10个宝宝以内)
活动内容一:
1、 破冰及分组。建议2个家庭为一个小组
2、 让小朋友观察、认识树苗
3、 每个小组分发一株树苗,两个家庭合作种植,完毕后挂小盘盘(小盘盘上可以写树名、爱护树木等文字)
活动内容二
4、 向小朋友介绍介绍盆栽种子(辰妈会提前把种子发好芽),并分发给大家
5、 每个家庭在自己的花盆中种植小苗,种好后将盆栽带回家
种植跟踪: 活动后的几个月中,每个宝宝在家中负责呵护幼苗的成长。拍摄并提交5—10张照片记录幼苗的成长过程,辰辰妈最终汇总成电子相册发给大家留念!(此点子来自乐乐妈妈和天津花友群,谢谢大家!)
活动用品:
1、 树苗、种子——辰辰妈将根据报名人数购买,如果价格不高我就担了,如果价格高,就大家平摊费用。辰辰妈对种植绝对菜鸟级,所以欢迎有种植经验的妈妈建议好种好活又好看的品种咯
2、 植树的铁锹——估计家里面都没有,我们临近再借吧
3、小板凳——每家自备
4、 种花的花盆、培植土、水、小工具等——辰辰妈家里都没有(除了水),需要购买,其他妈妈如果有需要的可以告诉我一起团购。
设计意图:
前几天,晨间活动时王敬文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小麦的种子,我把它放在沙池边上,不小心小麦的种子洒落到了沙池里。谁知道刚刚一场秋雨之后,沙池里长出了小麦,孩子们显得很兴奋,沙子里也能长出了小麦啦!我问孩子们还有哪些地方刚长出小麦呢?(土里)孩子们大声的告诉我,史润阳小朋友说:“我家的种子在锯屑里也能长出来呢。”于是我们决定把小麦种在土里、沙子里、锯屑里、小石子里,让他们比一比看谁先发芽,看谁长得高又壮。
目标:
1、通过种植、观察、测量、记录得出结论,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使幼儿学会比较:种在何种材料上的小麦长得高又壮。
3、体验照料小麦的经验。
准备:
1、纸盒或泡沫盒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分四个小格,小格内分别放入沙子、锯屑、石头、土,小麦,小工具若干。
2、长方形KT板,即时贴(供幼儿制作测量尺)。
活动一:
1、 请幼儿两两合作将沙子、锯屑、石头、土分别装入纸盒或泡沫盒内。
2、将小麦种在沙子、锯屑、石头、土中,并用该材料盖住种子。
3、给种子适当的浇水。
4、请幼儿猜测一下小麦在哪种材料上先发芽,并记录。材料 土 锯屑 石头 沙子 水
5、 鼓励幼儿每日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反思:
孩子们的兴趣很弄,每天早晨入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然角按时给小麦浇水、记录。几天过去了,孩子们发现锯末和沙子最爱喝水,小石子的口好象一点也不渴,总是干干的。而锯末总是一次喝好多水,不爱干,能保持水分,锯末里的小麦好象盖上了一层小棉被,挺暖和的,所以它们发芽了。两天以后,沙子里和土里的小麦也渐渐地长出了小嫩芽,只有小石子里的麦子还是原封不动,孩子们知道了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最适合植物的生长。
后记:孩子们都以为小石子中的麦子再也不会发芽了,可是大约十天小石子的缝里隐隐约约的稀疏的长出了几个小苗苗。由此孩子对植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小麦渐渐地长出了新芽,但小麦在何种材料长得又高又壮呢?孩子们观察着、分析着。多数孩子认为在锯末里会长得又高又壮。因为小麦在锯末里先发芽的,结果会是这样吗?我们决定通过测量来进一步验证。
活动二:
1、幼儿两两合作,制作测量尺。
2、给小麦进行首次测量,并记录。
3、鼓励幼儿常常给小麦进行测量。
反思:
从孩子的观察中,我们了解到沙子、土里、锯末里的麦子长得差不多高,只有小石子里的小麦最矮。过了大约两周,小麦发生了变化,土里的小麦长得最高,而沙子里的小麦和锯末里的小麦却黄了、干了。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只有种在土里的小麦长得又高又壮。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知道土里会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它既能保持水分,又不易水分蒸发,他们懂得了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珍惜土地,不能浪费土地资源。而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直接获得的经验是更有说服力的,也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