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NO.4.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Negev.Comparativ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Workshops.asp,[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7.8).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4.4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
小学全科型教师论文参考文献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学论。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文献是对小学科学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对于小学科学论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 方法 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16] 朱随江,刘宝旭,刘宇,姜政伟. 有环攻击图中的节点风险概率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2(03) [17] 李秀林,李辉. 《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检验规范》浅析[J]. 中国安防. 2012(Z1) [18] 李晓建. 基于语义的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16] 吴穹,闫黎黎. 企业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评价模式研究[J]. 安防科技. 2010(10) [17] 易光旺. 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 2010(03) [18] 陈志华. 评估城市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效能 促进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应用建设[J]. 中国安防. 2009(12)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刘文帅.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梁周昌.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张云.focuson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赵婧.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5]赵瑶瑶.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潘婧.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赵瑶瑶.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祝露.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9]李玉飞.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10]卫晓丽.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1]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3]杨治良,罗承初编写.心理学问答[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14]江桂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1.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论文 3.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论文 4.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5. 小学科学方面的论文 6.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
参考文献是对小学科学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对于小学科学论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董保良,张国辉,李鑫,李晓燕,杨新旺. 基于信息熵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5) [2] 孙国强. 浅谈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使用与发展[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5) [3]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04) [4] 王赐江. 群体性事件现实考察与学理分析--从三起具有“标本意义”的群体性事件谈起[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报告 . 2013(01) [5] 冯文林,帅娟,姚红,邓波,魏莲芳,汪小林,冯荣. 四川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创新调查研究报告[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01) [6] 李林. 中国法治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J]. 新视野. 2013(01) [7] 徐田坤,梁青槐,任星辰. 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地铁750V牵引供电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6) [8] 黄毅峰. 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征象考察与调控路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9] 苗强,张文良,宗波,步立新,尹洪河,方忻.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评估 方法 研究工作进展[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2(00) [10] 王华安. 大安防时代:需要多元化发展战略[J]. 中国公共安全. 2013(12) [11] 何穆. 某大学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J]. 建筑电气. 2013(05) [12] 张苏. 司法中的量刑分析与操作--以石柏魁故宫盗窃案为例[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13] 杜治国,赵兴涛,李培岳. 美国安全管理专业解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14] 唐海. 个性化概念图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5] 杜治国,赵兴涛,李锦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仿真模型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16] 朱随江,刘宝旭,刘宇,姜政伟. 有环攻击图中的节点风险概率算法[J]. 计算机工程. 2012(03) [17] 李秀林,李辉. 《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检验规范》浅析[J]. 中国安防. 2012(Z1) [18] 李晓建. 基于语义的个性化资源推荐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赵荣生. 车辆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00) [2] 王国华,陈敬贤,梁梁. 系统评估研究现状及发展评述[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10) [3] 陈合权,魏莲芳.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5) [4] 张旺勋,龚时雨,李康伟. 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策略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1(09) [5] 魏莲芳. 当前群防群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1(03) [6] 潘科,王洪德,石剑云. 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 2011(05) [7] 吕海涛. 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关键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8] 鲍君忠. 面向综合安全评估的多属性专家决策模型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9] 孙爱军.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南开大学 2011 [10] 郭熹. 基于风险熵模型的安防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邬长城.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 [12] 孙亚华,李式巨,李彬.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的量化评估[J]. 核动力工程. 2009(01) [13] 陈志华. 试论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14] 魏莲芳,陈志华. 浅谈安防系统中的风险评估[J]. 中国安防产品信息. 2005(04) [15] 徐哲,贾子君. 基于仿真的武器装备研制系统性能风险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04) [16] 吴穹,闫黎黎. 企业安全防范系统风险评价模式研究[J]. 安防科技. 2010(10) [17] 易光旺. 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 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 2010(03) [18] 陈志华. 评估城市社会治安动态防范系统效能 促进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应用建设[J]. 中国安防. 2009(12)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刘文帅.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梁周昌.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张云.focusonform对中学 英语口语 课堂教学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赵婧.乌海市高中英语课堂 文化 教学现状的调查与 反思 [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5]赵瑶瑶.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潘婧.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7]赵瑶瑶.复数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祝露.高中写作教学设计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9]李玉飞.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10]卫晓丽.中外籍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1]莫雷主编. 教育 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3]杨治良,罗承初编写.心理学问答[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 [14]江桂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渗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1.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论文 3. 关于小学科学教育研究论文 4.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5. 小学科学方面的论文 6.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NO.4.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Negev.Comparativ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Workshops.asp,[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7.8).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范文作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10]蒋亦华.我国小学教师培养路径的现代特征与实践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26~28.
[11]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9):64~65.
[12]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13]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14]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15]朱琼敏、洪明.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和改进举措[J].教师教育研究,2006(1):76~80.
[16]邱兴.以色列阿拉伯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25~30.
[17]黄晓军.提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8]王守恒.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9]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以上饶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0]Althea Lazard: Helping Preserve Teachers Inquire About Caregivers: A Critical Experience for Field-Based Course.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Winner 1988, Vol. XIX, NO.4.
[21]Novo Enova R, Ssawilowsky S.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f the teacher’s personality on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999, (5).
[22]Saar, I. A. (1991).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minority education in Israel:The case of the Bedouin Arabs of the Negev.Comparative Education, V01. 27, Issue2.
[2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eacher workshops, http:// www. Teacher quality. Us/Teacher To Teacher/Workshops.asp,[EB/OL].
一、著作类
[1]萧宗六,余白主编.学校管理学新编[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柳斌,方亮主编.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二)[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戴维A德森佐(David A. DeCenzo),穆恩(Henry Moon).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沈振佳主编.小学教育评价[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梅新林,吴峰民主编.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建议--基于天津、吉林、江苏、浙江、河南、贵州、甘肃七省(市)的调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赵勇,王安琳,杨文中.美国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1]刘铭.当代教育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二、期刊类:
[1]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杨传昌,蒋金魁.我国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3).
[3]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鸿,沈群红.构建“岗位+能力”型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7(17).
[5]葛丽.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8(7).
[6]张祥明.重建教育质量评价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7]黄大龙,吴恒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3⑵.
[8]俞光虹.重视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上海市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回顾与思考CJ].人民教育,1997⑷.
[9]刘克汉.我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4⑴.
[10]彭春芸,林清玲.正确对待教师职称评定与论文的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
[11]钟和军.质疑教师职称终身制[J].广东教育,2001(7.8).
[12]姜学洙.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J].教学与管理,2009(10).
[13]陈驾.美国对小学教师的管理[J].外国教育资料,1993(1).
[14]刘彬.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小学教育,2009(5).
[15]孙静.当前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J].外国小学教育,2007(7).
[16]蔡敏,李艳.美国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小学教育,2006(4).
[17]许放明.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观层面的合理性模式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18]周长春.职称与称职[J].校长参考,2006(3).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易连云著《重建学校精神家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廖哲勋主编《课程新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田瑞云著《语文教育行为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版。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潘庆玉著《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备课笔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语言大观》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争鸣录》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佟士凡著《语文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倪文锦著《语文考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张田若等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章熊著《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韩雪屏著《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董菊初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 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列入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正轨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小学教师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科技教育活动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授教给学生。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教师科技教育论文,欢迎借鉴!
摘 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它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应该被多加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弊端愈来愈明显,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教育目标需要重新确立,许多新问题值得思考。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求科技教育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就施行小学科技教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简单地分析小学教育中施行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技教育;素质教育
目前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都会面临各种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密切相关。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能否适应新的挑战是关系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大事。因此开展少年儿童科技教育,应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要求
传统的小学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重答案,轻探索等,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科技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这是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的特别使命。培养少年儿童的科技素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面对全球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抉择。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在承认教育的继承功能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中各产业部门,对其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会学习,能创造,可以灵活解决问题,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等。这样的人才都是需要依靠教育的培养才能获得的,一旦教育脱离为现实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目标时,培养出来的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的,因此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探究是连接教学与科学的桥梁,是创新意识的灵魂。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与技能,减少对知识细节的硬性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
三、抓好青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奠基工程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快速增长知识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正处在智力开发阶段,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教育则要抓住青少年儿童学习的黄金时期,从小对学生实施科技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实践创造的信心和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科技教育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尽可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优化成长奠定基础。青少年儿童在学生时代养成了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将来必然会在社会上、工作中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因此可以说抓好青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奠基工程。
四、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其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制作出科技作品,或是在科学竞技比赛中获得名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技能和创造能力,这才是完整的科学素质。所谓科学素质,是指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但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养和心理品质。因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从小抓好学生的科技教育,才能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不正是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吗?
提及教育,小学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为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利在国家,利在社会,功在千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2]蔡贤浩.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及对策[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3]林东升.学校科技教育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5).
科技教育定义
科技教育是学习有目的地应用知识 (例如:资讯和通讯科技、物料和结构、营运和制造、策略和管理、系统和控制及科技与生活)、技能及经验,去运用资源创制建构,和更新产品和系统,以满足人类需要。
科技教育的转变
科技教育有关的科目,是因应本地和全球於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在不同时空的侧重点,回应学习的需要而引入课程当中。
重点能力发展科技教育的宗旨是要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中,培育优质的人力资源,让学生:能发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和科技觉知能明辨慎思地评估科技为个人、家庭、社会及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成为整个科技世界及社会出类拔萃兼且踌躇满志的成员。
学与教
科技教育的课程,是按学生不同阶段的兴趣和智能发展而设计
第一及第二学习阶段:觉知及探索
第三学习阶段:探究、体验及熟习
第四学习阶段及以後:终身学习及专门化的方向探究
科技教育的学与教应该是:
有目的
循序渐进及循回巩固
手(实践)与脑(解难)并用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它的地位显然已经越发重要了。小学科学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与其他分科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1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 【摘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跟老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给人以全新的体验。以往的自然科学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今天的小学科学课堂,应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走近生活激发兴趣、贴近生活理解材料和结合生活实践操作,并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小学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堂 回归生活 作为小学以往这门课的教学,是在教自然科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新的科学课程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近自然,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内容,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乐趣和无穷的奥妙。因此,科学课堂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生活”的理念,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 和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生活情境,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也作了些思考。 一、走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前苏联 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新课引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兴趣盎然。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它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述应用性科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中,有老师提出:“有一个婴儿肚子饿了,哇、哇地哭着,老奶奶想冲一杯牛奶来喂小宝宝,但牛奶太热不能马上喂;你们能不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让小宝宝快一点喝到这杯牛奶啊?”生活中学生也有泡过牛奶、咖啡的经历,情境的感染下同学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前来献谋献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牛奶快一点溶解,快一点冷却。” “倒放在大不锈钢盘子中,吹风扇。” “用两个杯子把牛奶倒来倒去……”从生活情景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就会感到科学不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接近,对实验设计也就会感兴趣了。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材料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一种体验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要提高科学探究效率,有效选用探究材料是基础和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 儿童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试验室的仪器却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 蛋糕 的泡沫盒等等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好材料。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除了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以外,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例如塑料直尺、橡皮筋、纸张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并请学生课后继续研究身边常见的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三、结合生活,让学生实践操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4根木棍(两根a长、两根b长)。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在活动前,首先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然后让学生活动,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拼拼摆摆,结果推出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方法 。第一种,形象直观,即长+宽+长+宽;第二种概括直观,即长×2+宽×2;第三种变感性为理性(长+宽)×2。学生兴趣浓厚,在自己动手摆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自主的活动空间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操作活动之后,学生对类似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时,也显得有条有理,灵活多变。 四、回归生活,让科学知识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如在超市购物一例,就要明白:如何购物,熟悉购物的流程,超市环境的创设给人审美的愉悦,商品的分类摆放,到处出现的文字和数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如何合理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不盲目消费;体验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我们可以给幼儿学生提出任务,在超市中购物,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宏云. 浅谈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研究. [3]汪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2 浅谈小学科学学习材料的有效制作 摘要:材料运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自制学具,不仅保证了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而且升华了科学探究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身边资源,根据材料的适用性、直观性、廉价性、简易性等特点,自制科学学具,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科学素养,还将课堂还原本色,彰显生本理念,凸显生命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材料;有效制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哦!原来是这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的构架,难以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小学科学又多以实验为主,因此材料被认为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关键。 一、巧用生活材料、有效自制学具的策略 1.以适用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首先要适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从科学课程和学习需要的实际出发。在三上《磁铁的两极》研究中,需要有一个支架放磁铁,如果用手拿不稳,学生自控力也不好;如果绑凳子上没有那么多木凳,吊在铁架台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考虑,利用一次性杯子,在中间挖个洞,可以在中间、两边同时挂,为了避免两极的磁力较大产生回形针滑动的现象,在磁铁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各绑一根橡皮筋,取材方便,廉价,且学具可重复使用。于学生,操作方便,结果喜人,没有因为是学具问题,使得实验数据有误差或是错误,且数据都较为理想。 2.以直观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使用学具是教学的辅助,要以直观性为特性,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它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自制学具要遵循直观性特性,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如做拱桥时,利用西瓜皮搭建,效果明显,从生活材料中的一般现象,延伸到拱形的概念,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3.以廉价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自制学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材料,辅助学生科学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顺利进行,所以必须考虑经济性,且很多时候,自制学具是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所需的经费也没有列入学校的专项资金中,购买材料时只能是制作者自掏腰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眼勤、手勤,时刻留意在生活和工作中身边那些自制学具所需的废旧材料,如矿泉水瓶、可乐瓶、酸奶盒、废报纸等及时收集整理。在制作学具时,可以不买的材料尽量不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废旧物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又能 变废为宝 ,可谓一举多得。如雪碧瓶可以用来做水火箭,大小不一的塑料水瓶可以用来建高塔等等。 4.以简易且具创造性为特性自制学具 学具要不断要有创意,可以说它是自制学具的灵魂,且考虑到小学阶段这个局限性,应以简易的学具为主,最好学生也可以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三下《4.4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中,用悬挂法来认识磁铁的指向性。对于三年级学生,用这样的细线绑、打结、挂,还要求平衡,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可以简易操作,实验效果又好,为此,制作了磁铁指向性研究悬挂器。改进后的学具使用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达到了让学生能简易操作,节省了时间,磁铁静止了,学生们统观了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整齐划一,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直观地发现磁铁的南北指向性,此情此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具制作所用材料易得,制作简单,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易于操作,实验效果好,并可反复使用。 二、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的思考 1.巧妙解决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解决了教学中很多材料不够,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问题。教学材料有限,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堂的因素之一,比较多的学校材料紧张,经常出现好几个人拼用一架学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技能操练时间,学生的科学技能练习的密度不够。学生若能从生活材料中取材,就能顺利的解决此类或者部分器材短缺问题。一些教学公司提供的教具,价格昂贵,并且常常出现在展示某个现象或是技能练习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经过改制的或自制的教学器具,经过从头到尾的剖析原理,剖析过程,在运用时,在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时,能够简炼明了的凸显教学内容。 2.源于生活的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利用能力 部分学具从生活中来,拓展学生的信息,资源收集,巧制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利用各种教室以外的资源。做中学,生活中学一直是教学的真谛,特别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室以后的世界才是真正孩子学习科学,利用科学的大舞台,大战场。利用生活材料,自制一些学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奇妙,引导孩子去探索科学,走进科学。 3.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 巧用生活材料自制学具,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共同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是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制学具主要是学生对器材的原理、结构要有科学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实践来自制出比较实用的器材,同时在教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平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积极地进行器材的自制,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运用更简练的语言,更开放的姿态驾驭课堂,做到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孩子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知识准备相匹配,与孩子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享受科学课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红波.材料―小学科学课堂的支架[J].学园,2010,10(4) [2]徐明荣.小学科学课材料管理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 小学科学论文1000字篇3 试谈实验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实验课对小学科学的影响 提起中国教育,想到的就是“考试”,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常见方式,通过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不能全面涵盖学习能力,这样的测试形式过于单一。科考制度深入人心,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看来,拿到最高分孩子就是获得了成功,其实不然,在很多学科中分数只是数字而已。小学科学课程重点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和学习知识的方式,所以考试并不是最适合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将传统型的教学模式向探索性的教学模式上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程,将“分数定天下”转变成以实践能力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引进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验课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实验课注重过程,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3)实验课检测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4)实验课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课在科学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实验课对于小学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个学校都进行实验课学习,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实验课学习的效率低下 小学科学引进实验课后,学生的多数注意力被各式的实验仪器所吸引,老师在讲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本不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的小错误不断出现,不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解决办法:老师先明确实验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还有待加强,所以在考虑学生兴趣时,也需要对课程流程有良好把控,既不能完全将时间交给学生,还需要保证实验课的效果。在实验课程中,要抓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将环节做细,让学生在环节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杠杆科学中,进行杠杆实验,老师首先明确支点、用力点以及阻力点之间的关系,介绍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现场示范挂钩码的方式,学生凭借观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挂,然后老师指出其中的不对之处,再对挂钩码的三种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明白钩码和平衡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差 在小学科学实验时,学生由于不了解实验课程,所以在上课时无法产生好奇心,在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无法启发创新意识。解决办法:兴趣是第一发展力,实验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下一堂实验课的内容进行预热,或布置相关实验性家庭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对结果产生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诱导,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在进行花、果实、种子的学习时,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找寻身边的花、果实、种子各一种,并带到实验课堂上。首先对每个人带来的试验品进行点评,明确花、果实和种子的概念,准备容易混淆的PPT进行课堂展示,深化三者概念,然后向学生抛出疑问“身边的种子和果实还有哪些?”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花结构的观察。 3.实验课中团队意识不强 小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对实验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有些学生害怕、羞于实验。即便是进行了分组还是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解决办法:分组是实验的前提,为了避免学生不参与,可以组织团队讨论,并且每个组都需要针对实验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挑选学生进行陈述,锻炼平日不敢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在团队的帮助下更加茁壮成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应该是肯定和鼓励态度。像是种子萌芽实验中,如果有小组种子没有定期萌芽,那老师首先要肯定小组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努力,并通过教案的方式,告诉他们哪些操作有缺陷,再鼓励他们重新进行种子萌芽实验,直到真正的种子萌芽。 三、 总结 实验课让小学科学课程更加多样化,注重操作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团队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进行提高,这其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注重课程细节、激发学生好奇心、肯定团队成果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建立学习信心。实验课对小学科学来讲意义重大,老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特色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2. 小学科学论文600字 3.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4. 小学五年级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5. 小学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6. 小学生科学论文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