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鲸鱼喷水的书面语论文格式

鲸鱼喷水的书面语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鲸鱼喷水的书面语论文格式

你好!鲸鱼喷水Whale water spray

我是一只小鲸豚,住在茫茫的大海里,我和伙伴们经常在水面比赛,看谁喷的水柱高。 一天,我突然好奇的问妈妈:“妈妈,我们鲸鱼为什么会喷水?”“我们喷水,其实这和我们生活在水中,需要肺向大气进行呼吸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你想知道得多,去问你蓝鲸爷爷吧!” 我来到蓝鲸爷爷家。“呵,是贝贝呀,有事吗?”“爷爷好,我来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鲸鱼会喷水?”蓝鲸爷爷露出惊愕的表情,“你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我撒娇道:“我就是好奇吗,作为鲸鱼,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喷水,这怎么行呢,对吧,爷爷?” “那你来”,蓝鲸爷爷带我来到他的书房,给了我许多关于鲸鱼喷水的图画。 “喷水是鲸鱼很美丽的特征,我们同人类一样,必须靠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生存。因此,必须到水面上进行气体交换。” “鲸鱼的鼻孔和其他哺乳动物不同,我们没有鼻壳,鼻孔开口在头顶两眼之间。我们的肺很大,相对的肺容量也相当可观,所以当我们体内储存许多空气时,就不用经常到水面来呼吸了。” “虽然如此,鲸鱼潜水的时间还是不能太长,通常大概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出来换气,我们要先把肺中大量的空气排出,由于压力很大,所以喷出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并且挟带大量水气到空中,形成了壮观的喷水画面。” “另外”,由于讲干了口,爷爷喝了口茶,“有寒冷的海洋之中,外面的空气比我们体内的空气冷,肺中空气受强力压缩,压缩的真气强力喷出,也就造成了美丽的喷水奇观。” “现在你懂了吗?贝贝。”“我还有一些不懂,那为什么喷出来的水高矮不同呢?” “那是因为,鲸鱼喷水,依气候季节的不同,以及种类大小的不同,而有的形态特征。在冷天时,喷出的气更为白而易见,遇到强风时会被吹散。” “如鲸鱼家族的抹香鲸、长须鲸,爷爷我蓝鲸,我们喷气的高度,最高达5—8公尺,如灰鲸、路脊鲸、大翅鲸,他们喷气最高度达2—3公尺,而瓶鼻鲸和贝贝你小须鲸只能喷到一公尺左右。” “爷爷,我知道鲸鱼喷水的原因了,爷爷再见。” “再见”,蓝鲸爷爷冲我笑了笑,“你真是个好学习的乘孩子,多了解了解我们鲸鱼家族会对你有好处的。”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我会喷水了,这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生存和生活。

鲸鱼的鼻孔,鲸鱼喷出来的不是海水,而是气体。因为鲸鱼是哺乳类动物,和人一样是必须呼吸的,所以每当鲸鱼浮出海面只是为了要呼吸,而所喷出来的只是它体内的废气,而体内的废气排出後,接触到外面的冷空气,就变成白雾状,这个和寒冬中人们口中会吐出白烟是一样道理的。所以鲸鱼的「喷水」只是气体。大型的鲸鱼,从1-1.5秒间,可喷出1500公升的空气,最高可喷6公尺喔!

这个词目前还没有完全官方的说法,常见的说法包括the whale blows/sprays /expells/sproutswater into air等等

鲸鱼的进化研究方面论文

癌症,不治之症的代名词。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达叔)因肝癌死于2021年2月27日。他的喜剧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欢乐,他是一代人的记忆,却被败给了癌症。在癌症面前,没人能行若无事。

癌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时至今日仍未被人类攻克。但在基本常识中,年龄和体重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

因为细胞在DNA的指导下分解旧的蛋白质,合成新的蛋白质,完成一次次新陈代谢。但是无数次新陈代谢中,不可能次次完美无缺,总会有些错误。一个个小错误的积累,最终将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也就是说,越是大型的动物拥有的细胞越多,而由细胞构成的动物都有出现癌细胞的可能,如果动物的寿命也很长,那就越容易积累错误而患上癌症。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Richard Peto发现,本来具有更多细胞的大型动物在生命早期发展癌症的风险应该比小型动物更大。但令人困惑的是,大型长寿命动物患癌风险并未比预测的更高,动物的身体体积或相对寿命与其体内细胞发生癌症的机率之间毫无相关性,比如鲸鱼。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佩托悖论。

鲸有大有小,从只有50千克的鼠海豚,到长34米重达190吨的蓝鲸,种类繁多,某些种类中雌性体型比雄性体型还要更大,其中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

成年鼠海豚体长在1.4米到1.8米之间,极少数能长到2米。体重一般在50至60千克之间,最高达90千克。相比之下,淡水鲸就更小了。

比如生活在长江中的江豚,就是一种小型淡水鲸鱼。成年体长平均约1.2-1.6米,体重约50-70千克,最长也不超过1.9米,比人类还要小一些。而体型巨大的蓝鲸按体重算,是人类的3000倍,寿命至少有80年。

最小的虎鲸也要重约4吨,最长可达8米,寿命也有90年。其次须鲸,重约7.5吨,最长可到约10米,能活50年。

寿命较长的还有座头鲸,约95年,最长约16米,重约30吨。可爱的海豚也属鲸类,约有52年的寿命,可长到4米。

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蓝鲸,拖着34米的体长,190吨的体重,拥有近100年的寿命,但却不患癌,这完全有违我们以往的常识。

准确地说,鲸鱼不是不患癌,而是不易患癌。

2019年5月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为了研究鲸鱼的防癌机制,研究团队从一个名为Salt的成年雌性座头鲸身上获取了皮肤样本。然后对它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组装,获取长约27亿个碱基对的基因组(与之相比,人类基因组长约31亿个碱基对)。研究人员还测序了RNA,这有助于找到基因位于基因组中的精确坐标。

该团队随后将座头鲸基因组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包括其他海洋巨头,如逆戟鲸、蓝鲸、长须鲸、宽吻海豚和抹香鲸。

该研究发现座头鲸的基因组是高度连续的,并且包含相当数量的,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直系同源基因。

鲸鱼基因组中,对正常细胞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的基因,包括控制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DNA修复的基因的进化速度,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快。而且鲸鱼基因组中的肿瘤抑制基因进化出许多重复序列。在人类患上癌症时,通常是因为这些肿瘤抑制基因发生了突变,不再有用。

2021年2月24日的一篇研究论文同样分析了鲸鱼不易得癌症的原因。

研究人员分析了鲸类动物的1077个肿瘤抑制基因。发现了六个与乳腺癌,肺肿瘤(ADAMTS8)和白血病(ANXA1)等疾病相关的正选择基因。相比于其他哺乳动物,这些肿瘤抑制基因在鲸类动物中演化的速率快了2.4倍,在须鲸中尤为明显。

这些对于DNA损伤、肿瘤扩散等具有调节功能的基因,在鲸类动物中被保存下来。同时,研究者还发现了71个重复基因,其中11个是与长寿相关的重复基因,是细胞衰老,增殖和代谢的重要调节剂。这些都有利于延长海洋中的庞然大物的寿命,同时让他们拥有更高的抗癌能力。

事实表明,鲸鱼在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鲸鱼身上这些癌症相关的基因进化速度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快,有更多的肿瘤抑制基因,更高的基因重复。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鲸鱼在基因组中累积的基因突变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哺乳动物,这让鲸鱼的突变率较低。

总结

癌症在人类的进化中,已伴随我们数百万年。而这些研究表明,在自然界,已有很多生物找到了击败癌症的方法。科学家通过对鲸鱼的研究,有可能为改善人类癌症预防、治疗方法提供新的可能。例如,为人类制造类似于鲸鱼体内,抑制癌细胞的特有蛋白。我相信,随着研究的进行,人类一定会找到攻克癌症的办法,但愿这一天早些到来,让人间少些绝望。

恩?怎么可能?

鲸鱼是地球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最大的抹香鲸体长可达30米,重达三十吨,陆上最大动物大象才6吨,鲸鱼严格说不是鱼,它是哺乳动物。因为它用肺呼吸而不是用腮呼吸,不是卵生而是胎生的恒温哺乳动物。 学过进化论的都知道,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起源于海洋。我以前一直以为鲸鱼是一种古鱼类在海里直接进化而来,变成了海里的哺乳动物,他们祖先一定是一种古鱼类,他们没有像青蛙那样由远古的鱼类进化成两栖类,进而进化到如蜥蜴蛇类等陆生的爬行动物然后再进化成哺乳动物,而是在海里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和陆地上的动物平行进化,由鱼类慢慢进化成海里的哺乳动物,而陆地上的两栖类进化成爬行类进而到7000万年前的新生代进化成哺乳类,而鲸鱼缺少了中间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环节而直接在海洋里进化到哺乳类。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颠覆了我的认知。文中介绍了鲸鱼进化路线图。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和第三纪初期,有一种原始的有蹄类,体型类似现在的狗和狐狸那么大的原始哺乳类动物,叫中爪兽,它们生活在滨海带,以小型的动物为生,也经常潜到水里捉鱼吃,随着第三纪气候的变化,大自然的温度越来越高,干燥少雨,陆生动植物越来越少,这时的中爪兽更多时间依赖于浅海里鱼类为生,加之陆上炎热的气候,体温保持恒定的生理要求也让它们越来越难以适应陆地生活了。就这样大约到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一种新的物种就这样在海里进化而成了——原始的巴基鲸诞生了。 巴基鲸生活在现在的巴基斯坦的古特提斯海,这时的巴基鲸还有四个蹄子,头部细长,四肢退化变得越来越短,鼻孔沿着头部越来越靠近头顶方向发展,它们已彻底摆脱了陆地的诱惑,他们体型也非常小,体长10米左右,这样的漫长日子过了几百万年,巴基鲸的后腿严重退化,变成了腹鳍,直至完全消失,尾巴逐步进化为类似现在鲸鱼尾,前腿还有保留,但也逐步退化,有变成前腹鳍的趋势,这时巴基鲸进化成为现在鲸鱼的过渡类型——走鲸,它是巴基鲸和现代鲸鱼的中间类型,但体型依然是10米左右,它们生存得很艰难,因为还没有进化完美,他们在海洋里斗不过鲨鱼类,经常成为鲨鱼等大型凶猛鱼类的食物。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千多万年,他们的模样已经和现在的鲸鱼形状没有什么两样,是现在鲸鱼的缩小版,类似现在的海豚大小。 在大约三百万前,地质史上的最后一次冰川——第四纪冰川来临了,它们生存就更加艰难,面临着食物的匮乏,天敌的猎食,又忍受了一百多万年,第四纪冰川消融,气候湿润,海洋生物繁盛,含氧量增加,鲸鱼体型急剧增大,生物种群也增加了,达到八十多种,也分化了其他物种如海豚海狮等等。此时的鲸鱼进化的相当完美,在海洋里是巨无霸,处在食物链的顶端,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天敌。 可能读者和我一样,有些质疑,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鲸鱼的祖先类似狗和狐狸这般模样,如何进化成现在的鱼类的模样,狗和鲸鱼这两个物种的模样怎么也搭不上,这就是科学的神奇和魅力,告诉你,从近亲关系上说,鲸鱼和河马是近亲,和狗等哺乳类的血缘要远比和鱼近的多,因为鱼进化成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要经过三个阶段的飞跃,而类似狗的原始哺乳有蹄类进化到鲸只是形体变化这一步,没有中间的两栖类爬行类过程。 可能你还不相信,科学家早已给出了答案。他们有四个理论支持。 一是化石学的理论支撑,美国一个大砂谷的地层沉积剖面,已经发现了中爪兽逐步进化到鲸鱼的各个阶段的连续化石痕迹,尤其是鼻孔逐步过渡到鲸鱼头部的痕迹,充分证明了它们进化的历程。 二是胚胎学的证据,鲸鱼胚胎初期,它们的头和狗很像,鼻孔也在头的前部,也有四肢,随着胚胎的发育,头部变成了鱼头的模样,鼻孔逐步上移,最后整个身形变成鱼的模样。 三是生理结构的证据,他们的心脏心房心室及肺和哺乳动物结构大同小异,和鱼的生理结构差了十万八千里。 四是脊柱运动学的证据,鱼类游泳行进是靠身体和尾巴的左右摆动驱动身体前行,也就是说鱼行进时脊柱是左右弯曲的,而鲸鱼游泳时和狗等哺乳动物飞奔时是一样的,靠的是脊柱纵向屈伸来驱动身体前行的。 由此我想到了大自然美妙神奇,生命源于大海,有的生命从海洋奔向了陆地,而同时又有的生命由于气候的变迁,不适宜陆地又重新回归了大海,这真是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沧海横流!适者生存!

鲸类的祖先,极可能是产于北美、欧洲与亚洲的陆栖有蹄类动物——中爪兽科(中兽科,Mesonychidae) 。中爪兽的成员有的娇小如家犬,也有的高大如熊,但是许多动物的演化过程都是由小而大,因而鲸类有可能是由小型的中爪兽演化而来。

根据推测,这些齿数不多,在浅水区捕鱼的中爪兽,经由逐渐转变为水陆两栖的生活形式后,再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变成的各种鲸与海豚。

扩展资料:

一、鲸类发展史

最早出现的鲸类为古鲸亚目(Archaeocetes)原鲸科(Protocetidae)。

原鲸科动物均出现在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北美。科学家对于在现今巴基斯坦被发现的巴基斯坦古鲸(又名巴基鲸,Pakicetus)的了解较多。

这个生活在5000-5300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头部喷气孔(鼻孔)已移向后方,具有狭长脑室,且仍具有后肢的动物。在同时期的印度岩层中发现的化石证据也显示,在早期的鲸类间,已经有着难以想象的高度生态歧异性。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动物,是曾经被认定为爬行动物的械齿鲸科(Basilosauridae)。这个科的动物大约存活在3800-4500万年前,虽然最早在Louisiana被美国地质学家发现,但类似的化石也广泛的在新西兰甚至南极被发现。这发现显示古鲸亚目在4000万年前便已扩散到南方水域。

较先进的古鲸亚目中另一分支,是至少包含有6种动物的硬齿鲸亚科(Dorudontinae),他们有较窄小的上颚,可能为滤食性;或是像现生大多齿鲸般,能藉此构造迅速夹住鱼、乌贼及鸟。

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古鲸亚目在渐新世(Oligocene)走入灭绝一途。但鲸类家族中的另外两个分支,即须鲸亚目(Mysticeti)与齿鲸亚目(Odontoceti),却衍生出17科近100个物种。

二、形态特征

鲸目体长1~30余米,体形似鱼,皮肤裸露,仅吻部具有少数毛,无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体内仅存1对小骨片。尾末皮肤左右扩展而成水平尾鳍。无耳廓,由于皮肤下有1层厚的脂肪,借此保温和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

有的种类具有背鳍。眼小,无瞬膜,也无泪腺,视力较差。外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虽无耳廓,但听觉灵敏。肺左右各1叶。水中哺乳。胃分4室,自然环境下一般寿命达50到10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鲸

关于鲸鱼的论文文献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蓝鲸是鳁鲸属七个物种中的一种。但是DNA测序分析表明,蓝鲸比其属中的其它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驼背鲸和灰鲸。关于蓝鲸/鳍鲸杂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11项文献记载。阿伦逊和格尔伯格(1983年)认为蓝鲸和鳍鲸的差别类似于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别。普遍认为鳁鲸科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不知何时这些科的成员彼此分离。与蓝鲸相关的动物种系树一些权威把该物种分为三个亚种: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种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种群;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种群。更早的权威把把印度洋种群单独列为一个亚种称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个亚种不同的是,最后一个亚类的名称并未出现在濒危物种红色列表上。目前两种分类方法仍旧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置疑;遗传分析却表明只有两种亚种。物种名称musculus来源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的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蓝鲸还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鳁鲸的近亲), Great Blue Whale(大蓝鲸)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鳁鲸),近几十年来这些名称渐渐被人们遗忘。大小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大小比较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90吨(100短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NMML)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88英尺6英寸)长的鲸重达150-170吨(160-190短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98英尺)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200短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197短吨)。体态特征: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黑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生活习性: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捕食:蓝鲸只捕食磷虾,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蓝鲸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生命周期:蓝鲸在秋后开始交配,一直持续到冬末。我们对交配行为和繁殖地还一无所知。雌性2-3年产一次崽,经过10-12个月妊娠期后一般在冬初产崽。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约6个月后幼鲸断奶,此时幼鲸的长度已经翻了一倍。蓝鲸一般8-10岁性成熟,此时雄鲸长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长)。雌性相对体型更大,约5岁性成熟,此时长约21米。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至少到80岁;但是由于个体记录无法回溯到捕鲸时代,所以要确定鲸的确切寿命还要经过很多年。单一个体最长记录的研究是34年,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1998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调查发现25%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但是攻击造成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蓝鲸搁浅并不多见,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192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它不至于腻死,路易斯岛上两根立在大道边的鲸鱼骨头吸引了大量游客。发声: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卡明斯和汤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4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B. m. brevicauda(侏儒)亚种独有。

蓝鲸最大与最重的动物拉丁文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名:Blue whale 科属分类: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Mysticeti) 科: 鳁鲸科(Balaenopteridae) 属: 鳁鲸属(Balaenoptera) 种: 蓝鲸(B. musculus) 亚种: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蓝鲸是鳁鲸属七个物种中的一种。但是DNA测序分析表明,蓝鲸比其属中的其它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驼背鲸和灰鲸。关于蓝鲸/鳍鲸杂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11项文献记载。阿伦逊和格尔伯格(1983年)认为蓝鲸和鳍鲸的差别类似于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别。普遍认为鳁鲸科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不知何时这些科的成员彼此分离。 与蓝鲸相关的动物种系树一些权威把该物种分为三个亚种: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种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种群;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种群。更早的权威把把印度洋种群单独列为一个亚种称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个亚种不同的是,最后一个亚类的名称并未出现在濒危物种红色列表上。目前两种分类方法仍旧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置疑;遗传分析却表明只有两种亚种。 物种名称musculus来源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的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蓝鲸还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鳁鲸的近亲), Great Blue Whale(大蓝鲸)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鳁鲸),近几十年来这些名称渐渐被人们遗忘。 大小 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 大小比较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90吨(100短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NMML)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88英尺6英寸)长的鲸重达150-170吨(160-190短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98英尺)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200短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197短吨)。 体态特征: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黑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生活习性: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捕食: 蓝鲸只捕食磷虾,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蓝鲸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蓝鲸的主要食物。 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生命周期: 蓝鲸在秋后开始交配,一直持续到冬末。我们对交配行为和繁殖地还一无所知。雌性2-3年产一次崽,经过10-12个月妊娠期后一般在冬初产崽。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约6个月后幼鲸断奶,此时幼鲸的长度已经翻了一倍。蓝鲸一般8-10岁性成熟,此时雄鲸长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长)。雌性相对体型更大,约5岁性成熟,此时长约21米。 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至少到80岁;但是由于个体记录无法回溯到捕鲸时代,所以要确定鲸的确切寿命还要经过很多年。单一个体最长记录的研究是34年,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1998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调查发现25%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但是攻击造成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蓝鲸搁浅并不多见,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192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它不至于腻死,路易斯岛上两根立在大道边的鲸鱼骨头吸引了大量游客。 发声: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卡明斯和汤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4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B. m. brevicauda(侏儒)亚种独有。 科学家并不知道蓝鲸为什么要发声,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几个原因: 1.保持个体间的距离 2.同类和个体识别 3.环境信息传递(例如觅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体联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间的交流) 5.地貌特征定位 6.食物定位 (从2002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生物意见书论文改编) 种群和捕鲸: 蓝鲸不易捕杀和保存。蓝鲸的速度和力量意味着它们通常不是早期捕鲸人的目标,他们选择捕杀抹香鲸和露脊鲸。当这两种鲸数量减少后,捕鲸人选择捕杀须鲸的数量增加,包括蓝鲸。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专门设计捕捉大型鲸鱼的鱼叉装配了他的轮船。虽然最初很麻烦,但这种方法很快流行起来,19世纪末,北大西洋的蓝鲸数量开始减少。 蓝鲸的捕杀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到1925年,美国,英国和日本跟随挪威,加入了捕杀蓝鲸的行列,他们用“捕鲸船”捕杀后将蓝鲸升到巨大的“工厂船”进行处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杀了28,325头蓝鲸.二战末期,蓝鲸种群已接近灭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这些配额是无效的,因为约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区别。数量稀有的物种可以和数量较多的品种进行相等程度的捕杀。到196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此时已有350,000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禁止捕鲸以来,全球蓝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3000-4000头。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蓝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蓝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2000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后蓝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南大洋蓝鲸种群的数量在750-1200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良好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蓝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蓝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 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之间。 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 相关资料: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主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在所有动物中, 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经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

蓝鲸最大与最重的动物拉丁文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英文名:Blue whale 科属分类: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 须鲸亚目(Mysticeti) 科: 鳁鲸科(Balaenopteridae) 属: 鳁鲸属(Balaenoptera) 种: 蓝鲸(B. musculus) 亚种:分为以下3个亚种: ●南蓝鲸(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蓝鲸分布于南半球;南蓝鲸雌性长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体成熟的体长分别为26~27M和24~25m; ●北蓝鲸(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蓝鲸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蓝鲸雌性长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别在25和24米长时身体成熟; ●小蓝鲸(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蓝鲸分布印度洋和东南大西洋的亚南极海域。小蓝鲸雌性长19m,雄性略小于19m性成熟,雌雄长分别为22和21m时身体成熟。 蓝鲸是鳁鲸属七个物种中的一种。但是DNA测序分析表明,蓝鲸比其属中的其它物种在种系上更接近驼背鲸和灰鲸。关于蓝鲸/鳍鲸杂交的成年后代至少有11项文献记载。阿伦逊和格尔伯格(1983年)认为蓝鲸和鳍鲸的差别类似于人类和大猩猩的差别。普遍认为鳁鲸科早在渐新世中期就和须鲸亚目的其他科分离。但是不知何时这些科的成员彼此分离。 与蓝鲸相关的动物种系树一些权威把该物种分为三个亚种: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种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种群;B. m. brevicauda (也称侏儒蓝鲸),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种群。更早的权威把把印度洋种群单独列为一个亚种称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个亚种不同的是,最后一个亚类的名称并未出现在濒危物种红色列表上。目前两种分类方法仍旧受到一些科学家的置疑;遗传分析却表明只有两种亚种。 物种名称musculus来源于拉丁语,有“强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开创性著作中完成了该种类的命名,他可能知道这一点,然后幽默的使用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双关语。蓝鲸还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鳁鲸的近亲), Great Blue Whale(大蓝鲸)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鳁鲸),近几十年来这些名称渐渐被人们遗忘。 大小 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 大小比较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90吨(100短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NMML)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国加仑)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200磅)。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88英尺6英寸)长的鲸重达150-170吨(160-190短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98英尺)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200短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197短吨)。 体态特征: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黑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生活习性: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4t食物。摄食时游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时最大20~48km。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种。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蓝鲸大约10岁性成熟,北蓝鲸于秋末冬初产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个月,仔鲸长6~7m,重约6吨。哺乳期半年,断奶时长可达16m。对最高年龄的估计从30年到80~90年不等。捕食: 蓝鲸只捕食磷虾,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蓝鲸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蓝鲸的主要食物。 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生命周期: 蓝鲸在秋后开始交配,一直持续到冬末。我们对交配行为和繁殖地还一无所知。雌性2-3年产一次崽,经过10-12个月妊娠期后一般在冬初产崽。幼鲸重约2吨半,长约7米。约6个月后幼鲸断奶,此时幼鲸的长度已经翻了一倍。蓝鲸一般8-10岁性成熟,此时雄鲸长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长)。雌性相对体型更大,约5岁性成熟,此时长约21米。 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至少到80岁;但是由于个体记录无法回溯到捕鲸时代,所以要确定鲸的确切寿命还要经过很多年。单一个体最长记录的研究是34年,在东北太平洋(西尔斯1998年报告)。蓝鲸的天敌是逆戟鲸。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调查发现25%的成年蓝鲸都有逆戟鲸攻击留下的伤痕。但是攻击造成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蓝鲸搁浅并不多见,由于其特殊的群体结构,因此从来没听过蓝鲸群体搁浅。但是当搁浅确实发生时,会倍受关注。1920年一头蓝鲸在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路易斯岛海滩搁浅,它的头部被捕鲸人射中,但鱼叉没有爆炸。和其他动物一样,蓝鲸本能地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呼吸,搁浅可以让它不至于腻死,路易斯岛上两根立在大道边的鲸鱼骨头吸引了大量游客。 发声: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声的动物。卡明斯和汤普森(1971年)及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表示,通过距离蓝鲸1米参考压力一毫帕的测量,估算蓝鲸的声音在源头处可以达到155-188分贝。即使考虑到水和空气的不同的阻抗,不同的标准参考压力,空气中的等价声音范围仍有89-122分贝。作为比较,风钻的声音大约100分贝。但人类可能无法体会到蓝鲸是声音最大的动物。所有的蓝鲸种群发声的基频在10-40赫兹,而人类能够察觉的最低频率是20赫兹。蓝鲸的声音持续时间为10-30秒钟。有记录斯里兰卡海岸外蓝鲸的声音重复唱4个音符的“歌”,每次持续两分钟,使人想起驼背鲸之歌。研究者认为,因为这种现象没在其它种群中看到,它可能为B. m. brevicauda(侏儒)亚种独有。 科学家并不知道蓝鲸为什么要发声,理查德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几个原因: 1.保持个体间的距离 2.同类和个体识别 3.环境信息传递(例如觅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体联系 (例如雌性和雄性间的交流) 5.地貌特征定位 6.食物定位 (从2002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生物意见书论文改编) 种群和捕鲸: 蓝鲸不易捕杀和保存。蓝鲸的速度和力量意味着它们通常不是早期捕鲸人的目标,他们选择捕杀抹香鲸和露脊鲸。当这两种鲸数量减少后,捕鲸人选择捕杀须鲸的数量增加,包括蓝鲸。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用专门设计捕捉大型鲸鱼的鱼叉装配了他的轮船。虽然最初很麻烦,但这种方法很快流行起来,19世纪末,北大西洋的蓝鲸数量开始减少。 蓝鲸的捕杀量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到1925年,美国,英国和日本跟随挪威,加入了捕杀蓝鲸的行列,他们用“捕鲸船”捕杀后将蓝鲸升到巨大的“工厂船”进行处理。1930年,41艘船共宰杀了28,325头蓝鲸.二战末期,蓝鲸种群已接近灭亡,1946年首次引入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这些配额是无效的,因为约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物种的区别。数量稀有的物种可以和数量较多的品种进行相等程度的捕杀。到196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此时已有350,000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 分布: 世界性分布,以南极海域效量为最多,主要是水温5~20℃的温带和寒带冷水域,有少数鲸曾来游于黄海和台湾海域。蓝鲸是最重要经济种之一,脂肪量多。国际上规定用蓝鲸产油量作换算单位,即1蓝鲸=2长须鲸=2.5座头鲸=6大须鲸。从现代捕鲸开始的年代起,就对蓝鲸竞相滥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杀蓝鲸近3万头。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的保护对象。未开发前蓝鲸至少有20多万头,现在估计最多有13000头。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统计报告说,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禁止捕鲸以来,全球蓝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3000-4000头。从受胁物种红色列表创立开始,蓝鲸就已经被列为红色列表上的濒危物种。位于太平洋东北部的蓝鲸种群是最大的,由大约2000个体组成,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但在夏季常见于加利福尼亚。这个种群是长期以后蓝鲸数量回升的希望。有些时候他们会漂泊到太平洋西北部;曾有记载出现在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端之间。 南大洋蓝鲸种群的数量在750-1200头之间,该种群迁移的方式还没良好理解。它们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区别于斯里兰卡东北沿海时常出现不确定数目的种群。南大洋种群的一部分蓝鲸接近南太平洋的东海岸。在智利,人们发现了蓝鲸聚集于智鲁岛沿岸觅食,因此智利鲸类保护中心,在智利海军的支持下,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保护。 在北大西洋生活着两个蓝鲸种群。第一个位于格陵兰,纽芬兰,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湾。估计有500头左右。第二个更靠东,春季出现在亚述尔群岛,而七八月份则出现在冰岛;据推测鲸群沿大西洋中脊在这两个火山岛之间活动。除了冰岛,虽然及其少见,蓝鲸还出现在更远的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科学家不清楚这些蓝鲸在哪里过冬。整个北大西洋的种群数量在600-1500之间。 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 相关资料: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蓝鲸全身体表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细碎斑纹,胸部有白色的斑点,褶沟在20条以上,腹部也布满褶皱,长达脐部,并带有赭石色的黄斑。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乳沟,内有细长的乳头。头相对较小而扁平,有2个喷气孔,位于头的顶上,吻宽,口大,嘴里没有牙齿,上颌宽,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须板,每侧多达300-400枚,长90-110厘米,宽50-60厘米。在耳膜内每年都积存有很多蜡,根据蜡的厚度,可以判断它的年龄。在它的上颌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胼胝,曾经是生长毛发的地方,后来,毛发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块疣状的赘生物,成了寄生虫的滋生地。由于这块胼胝在每个个体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着不同形状的“帽子”,所以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个体。背鳍特别短小,其长度不及体长的1.5%,鳍肢也不算太长,约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缘没有波浪状的缺刻,尾巴宽阔而平扁。整个身体呈流线形,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分布于从南极到北极之间的南北两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极附近的海洋中数量较多,但热带水域较为少见。在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南海,包括台湾南部及西南部水域。尽管体型巨大,平时行动缓慢,常常静止不动,却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舵的作用,前进的时速高达28公里。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喷出的水柱可高达9.1米。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兽的一对乳头长在生殖孔的两侧,哺乳的时候游在海水的上层,幼仔则紧跟在雌兽后方的下面,因为幼仔没有能动的嘴唇,不能自己衔着乳头吮乳汁,雌兽就凭借肌肉的收缩,将乳汁直接喷射到幼仔的嘴里,这也是它对水中主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在所有动物中, 蓝鲸发出的声音最大,.蓝鲸在与伙伴联络时使用一种低频率,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声音有时能超过180分贝,比你站在跑道上所听到的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还要大,灵敏的仪器曾在80千米经外探测到蓝鲸的声音。 蓝鲸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长须鲸科、长须鲸属。由于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各大海洋中竞相猎捕,现在体长在25米以上的蓝鲸已经很少见了。另外,鳞虾的大量捕捞,也使蓝鲸的觅食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半个世纪以前,全世界的蓝鲸大约还有30万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现在仅剩有大约2000只了。尽管自1932年以来,国际上就已经对每年捕杀蓝鲸的数量作了限制,但是这种世界上最大动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险。又叫长箦鲸,体长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蓝鲸的躯体庞大而肥胖,是首当其冲的捕杀对象之一,因此,其数量不断下降,现存量仅20万头。 蓝鲸亦称“剃刀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这样的巨兽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蓝鲸一天消耗100万卡左右的热量,相当于1吨磷虾,磷虾是它 的大宗食物。蓝鲸游入浅滩,吞进满口的水和磷虾。磷虾被充当活塞的舌头过滤出来,舌头迫使水通过悬挂于上颚两侧的似大筛子结构的鲸须流出去。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 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曾漫游于世界各大洋,据统计,单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万头这样巨兽。但最近几年,无情的捕鲸业使得蓝鲸的数量越来越少,不足该总数的1%。确定蓝鲸的数量是很困难的,目前 估计南极地区有几百到1.1万头之间。这个数字无论正确与否,与曾经有过的数量相比,已经到了危险的下限。尽管最近50年来,一直限制捕鲸,并于1967年强制禁止捕鲸,但在科学 研究的伪装下,仍然有人继续对蓝鲸进行商业性捕猎。 蓝鲸迁移的距离很大,夏天,它们生活在极地水域,以邻近浮冰边缘的大量磷虾为食。当冬天来临时,它们迁移到温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数千公里。据悉,一头蓝鲸只用47天时间,游 程就达3000公里以上。如此超长的旅程使得它们远离进食基地,长达4个月之久的时间内概不进食。以积蓄的储能为生。 蓝鲸的孕期为11个月,而一头新生幼鲸的身长就达7米左右,体重达2吨或更重些,每天吃奶半吨多,一个星期后,体重就增加一倍。到6个月左右断奶的时候,幼鲸的身长会加倍,但 需再隔4或5年,它才性成熟和充分发育。 长到能单个或结对地邀游世界大洋的蓝鲸,可活到120岁。尽管采用独居的生活方式,但它们有着进行超远距离通迅的先进方法,能产生一种低频率高强度的声音。已记录到的声频达 180分贝,这是已知由动产生的最大噪音,超过一架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噪音。声音可延续30秒钟,能被1610公里以外的其他蓝鲸听到。 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面上出现时像黑黝黝的小山。恐龙 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近50吨,但与蓝鲸相比就显得小了。 人类捕到的最大的蓝鲸,体长竟达34.6米,重170吨,相当于27头大象或150头牛,用4吨卡 车拉这头蓝鲸,需要43辆之多。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 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 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 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 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 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 吃饭冠军了。 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 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 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 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由于长期遭到人类的捕杀,蓝鲸的数量由几十万头如今只剩2000头左右。由于蓝鲸喜 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又极其广阔,数量寥寥可数的蓝鲸,极不容易遇见配偶进行繁殖后代。 有人担忧,蓝鲸将难免灭绝的厄运。 [十字勋章]的特殊得主 阿根廷与英国海军在争夺福克兰群岛战斗中,出现一位“不速之客”——蓝鲸。蓝鲸遇到逆戟鲸,英军碰上鱼雷……篮鲸,英军险象环生,生死未卜。于是,一则动物与人互救济的故事发生了。 克拉克少校是英海军“勇敢”是驱逐舰的舰长,他带领一支特混舰队,准备从阿军手中夺回福克兰岛。刚才出现在雷达荧光屏上的黑点消失了。克拉克下令解除警戒。稍顷,值班军官又惊叫起采:“雷达又捕捉到另外几个信号,就在离鲸鱼不远的地方。”仔细辨认只见海面上嗜杀成性的逆戟鲸黑压压地窜过来,把一对蓝鲸团团围任。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厮杀场面。凶恶而狡渭的逆戟鲸首先扑向较小的雄蓝鲸。几条凶猛的逆戟鲸张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下子咬在雄蓝鲸的尾巴上,另几条又凶猛地窜上采咬住雄蓝鲸的头部,硬把雄蓝鲸的舌头给予扯了出来。 受到致命伤害的雄蓝鲸又一次浮出海面,便奄奄一息了。很快,逆戟鲸开始向雌蓝鲸发动进攻。 两条逆戟鲸首先发动进攻,两张大嘴一起咬住雌蓝鲸的尾巴。雌蓝鲸毕竟比它的配偶要强壮得多,它惊人地跃起,大半个身子露出水面,不仅摆脱了两条逆戟鲸,而目翻转的身子全力砸在敌手身上。结果,一条逆戟鲸被撞死,另一条落荒而逃。雌蓝鲸乘机逃跑时,被其他逆戟鲸拦住了去路。雌蓝鲸又拼命地一跃,然后翻转着直

科学家关于鲸鱼情感的研究论文

因为鲸鱼是由声呐发出声音的,产生的声音比较响亮,声音是通过海水传播的,导致声音非常悲伤。

因为鲸鱼是生活在深海当中的生物,它发出声音的频率是非常低沉的。在人类听起来就会觉得很孤独无助。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来自浩瀚的海洋,我的名字叫鲸。 我的体形非常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我们最大的鲸约有几百多吨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我的嘴很大,能容下几千公斤重的大肥猪。我的眼睛大大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样子很可爱。 我的体形很像鱼,所以许多人都叫我鲸鱼。其实我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哺乳动物类。我是胎生的,我幼小的时候, 是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的,这个特征说明了我们鲸是哺乳动物。 我们鲸的种类很多,有蓝鲸、虎鲸等,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须无齿的须鲸,一类是有齿无须的齿鲸。我跟你们人类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了我是哺乳动物。过一了段时间,我们就会浮到海面上,把体内的水从鼻孔喷出来,就像花园里的喷水池一样。 如今,我们鲸的种类越来越少,大多数都已灭绝了,那都是因为你们人类捕杀我们和海洋环境污染而使我们鲸的数量急剧减少。幸好有自然保护区的人们,我们鲸才有一个安宁的家。人类啊!救救我们吧,只要你们不捕杀我们,不污染海洋,我们鲸 就能安定下来

家好,我是肥肥胖胖的长须鲸。我的身体非常胖,我的脂肪大概就有35-50厘米厚。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厚,因为我没量过,我也量不到,因为我已成了鱼的样子。我还得从我的祖先说起:我的祖先跟牛羊一样,也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可后来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祖先只好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中。又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退化了,前肢和尾巴都变成了鱼的样子,怪不得有人叫我们做“鲸鱼”。 由于我们是用肺呼吸,所以不能在水中呆久了,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在水面上呼吸一次空气。呼气时,从头顶的洞中喷出的气会带水一起冲上天空,形成一股水柱,壮观极了。 我们身体很大很大,八头大象还没有我在。虽然鲸旅中不管非常重,但我们的“老大”非常重,一条舌头可就有二十头大肥猪那么重,厉害吧! 我们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在游泳时,我们张开大嘴,将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从须经中排出来,把鱼虾吞进去。而齿鲸呢,却吃大鱼和海兽,有时还吃我们,真是叛徒。 我们也要睡觉,总是几头围成一团,只要有什么动静,就立刻会散开。 我也是胎生的,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我一生出来就有6、7公斤重,一天就可长五十公斤重,二三年就可长成肥肥胖胖的大鲸了。我们的寿命非常长,一般可活几十年到一百年,有时还能活一百岁以上,和一般的乌龟差不多年龄。 怎么样,熟悉我了吧。 你们别看我体形像鱼,其实我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我们鲸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十分温柔,而且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十分锋利的牙齿,只吃大鱼和海兽,从不吃那些小鱼小虾。我呢?就是那可爱的须鲸孩子,只吃小鱼和虾。 我的爸爸是虎鲸,十分凶猛,有着“海中之王”的美称;妈妈呢?她是大家公认的“美人鲸”,她的嗓子十分好,唱歌很好听,每次我们举行歌咏比赛时,妈妈都拿冠军。瞧!妈妈又在那儿练歌呢! 咦?那边有一条小鱼在和一只小虾打架呢!我连忙游过去,小鱼被我“啊唔”一口吃掉了,那只虾呢?也填进了我的肚子。因为我实在太饿了。 哦!忘了告诉你们,我们呼吸的时候跟其它动物不一样,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吸的时候就浮出海面,喷出的水柱比花园里的喷泉还美呢! 我们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睡觉的时候围成一圈,头朝里,尾巴朝外,听到什么响声,就立刻游散开。 这就是我们家族。 人家要最佳答案~~

大鱼论文格式

想必同学们大概都听说过老子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吧?是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与其给人几条鱼,不如把打鱼的本领教给他。几条鱼只能解决他们暂时的饥饿,有了打渔的本领便会一生不愁。对我们学生来说,成绩——分数,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引下:教书的变成了教书的佣人,读书的变成了读书的奴隶。可悲呀,实在可悲。我们的成绩变成了老师们向上爬的阶梯!我们学生,也只不过是会背书的机器,会做题的工具!这样的话,毕业后,恐怕除了会骂老师以外,可能什么也不会。因此,我认为老师除了让我们学到知识以外,更应该教给我们学生学习的方法,一种更为深层次的理念!鲁迅笔下的“孔已己”是位有学问的秀才,茴香豆的“茴”字就知道有四种写法,可是他最终还不是冻饿而死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又怎能称之为“人才”呢?而作为中国古代大发明家的黄道婆,虽然只是一位童养媳出身的农村妇女,没有学历,没有文化,却发明了编织工艺与设备,又怎能说她不是“人才”呢?就拿我的事来说吧,妈妈喜欢听音乐,但用电脑不是很熟练。所以,当她要听时,总要把我找。有时候,我正学习呢,没办法,我只好弄电脑。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总是这样太麻烦了,不如你教我怎么用吧。我想了想,便答应了,最终妈妈学会了。自那以后,我也清闲了不少,妈妈自己也可以娴熟地用电脑,听音乐了。确实,与其天天给她弄电脑,不如一次给她教会方法。所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哪……

你正好践行了这句话

是否还记得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科技改变生活。在科技发展犹如神七纵身跃向太空般迅猛的时代,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也是时候从绵薄零散的方式中解放出来。纵然我们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即使我们人人都尽一份微薄之力,却也不敌庞大科技投资所创造的价值来得汹涌。俗语有言:放长线,钓大鱼。自然,这里的放长线并不是指像尤肯达修女一样的人文主义者目光短浅,无论是何种助人的方式,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悲悯情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都应该被记入赞歌。所谓放长线,其实便是在短期内似乎入不敷出的庞大科技研究,长久之计中却能创造价值的奇迹。开创价值奇迹需要的不仅是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情怀,更多的则是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着眼未来的志气。正如我脚下踏着的这块热血的土地,深圳,一个传奇般的名字。三十年前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大都市,麻雀经历千难万险终究成为傲立枝头的凤凰。假若三十年前没有小平爷爷的闯劲远见,没有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一腔热血,这块土地,依旧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无名渔村,又何来今日之辉煌?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长线钓到了现代化发展这条大鱼,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一直为此受益,也正印证了放长线钓大鱼这句千古流传的俗语。这又令我想起了数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撼动人心的地震震碎了灾区人民美好的家园,也震疼了一颗颗大爱无疆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一刻显现出血浓于水的中华情,凝聚在一份份绵薄却厚重的捐款之中。但社会各界的捐款数目再多,也及不上改善地震预警预报系统,不让残暴的天灾掠夺更多宝贵的生命和财富来的重要。如今的悲痛已经发生,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让悲痛不再肆虐,用手中的科技力量真正地造福人类日后的生活。 财富为科技插上腾飞的羽翼,即使在现在看来,类似火星探测等技术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却也难保在未来飞速发展的日子里,这种种“劳民伤财 ”的科技不会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类奇迹。就像施图林格博士的故事里那样,科技创新减轻的人类的苦难,远远比施舍拼凑出的要多得多。科技研发是需要资本的赌注,但正如钓鱼的道理一般,如若没有前期的艰辛投入,又怎会有以后的傲人成绩?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未必人人都懂。其实,不论是关注当下的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亦或是关注未来的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这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科技与人文根本无需站上天平的两端迫使人们权衡,利用科技的力量创新,改善现有的或是未来的生活,再创造出最伟大的人文精神。

在叠满一汪清水的美丽的鱼缸中,一条满面春风的金鱼潇洒地畅游着,轻歌曼舞,风花雪月。一顿丰富美味的美餐从远处驶来,翘手以待的金鱼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激起一颗豆大的水珠。踌躇满志的金鱼也连同那没吃完的可口的食物一起沉了下去,鱼缸出现了破天荒的平静。在这史无前例的平静中仿佛在暗示着我们什么?金鱼是鲫鱼的变种,而锋芒却远胜于鲫鱼,人类历经“万难千险”将它驯育成一副生机勃勃、美丽脱俗的样子,而鲫鱼的捕食的技能却被它彻底的进化了。因此这条并不是十分安逸的涸潵之鱼对人类更加美味,更加便利的食物自然是不会放过的,而这种美丽如流星般一瞬即逝连脚印都不能流下的美丽又是什么呢?而现在在社会这个广阔无际的大鱼缸里,类似的金鱼正随着荏苒代谢不断的繁衍着,游动着。一条金鱼只眼于当前的美餐,更多的鱼类吃不完的“金子”是否一定会吃不完呢?这样的例子在优胜劣汰的鱼缸当中虽然是残酷的,但却不需我们可怜;家长们过分的溺爱孩子,孩子做什么都怕这怕那导致孩子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爱美的女人因自己脸上的一个不起眼的痦子而不顾一切服用药品而因副作用而伤亡;吃到撞在树上的一只视力不好的兔子的愚蠢的猪天天都在那里等兔子来撞一下,等来的又是什么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个同音不同形的字却有着天壤之别,吃着美味可口的鱼肉固然是美好的,但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不为下一顿设想又会怎么样呢?而如果授与之的方法,使其自力更生,即使饥饿一顿,总比饿死强吧!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陶行知有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外来的环境只是现有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想法是否实际,浅尝辄止,而不去探究,又怎么会成为永不消逝的恒星呢?人们即应该如此。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仅仅着眼于今天的晚饭,而不去想明天、以后,这又会是什么结果呢,当然是活不过明天了。“骏马当自奋蹄”自己努力翻越千座山、万座岭,终究是自己得到了,假如有一天,你得到了一笔几十年都花不完的钱,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好好的享受一下,来安慰这奔波劳碌的昨天,你会找到一家不错的酒店,来犒劳一下饥一顿、饿一顿的肚子,还是投资一可靠的项目,努力学习技术,好好经营,让钱“生”钱,如果你选择后者,你就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终点是下一个成功的起点,只因你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生存之道,那还会怕什么呢?但丁曾说过:“心灵的饥渴超出了身体的饥渴,这便是完美的一生”。诚然,我们不能饿着我们自己,但在这优胜劣汰,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不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而追求小的食物,那么我们是鲫鱼,还是金鱼呢?在任何时候,我们要牢记,在成功的迈出一步的同时,要时刻想着我们下一步的方向。

  • 索引序列
  • 鲸鱼喷水的书面语论文格式
  • 鲸鱼的进化研究方面论文
  • 关于鲸鱼的论文文献
  • 科学家关于鲸鱼情感的研究论文
  • 大鱼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