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应用生态学报外审结束

应用生态学报外审结束

发布时间:

应用生态学报外审结束

一般来说,生态学报终审后会在2-3周内录用文章。但是具体时间还要看文章的质量和审稿速度,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可能会耽误时间。

生态学报初审过了有戏。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投稿过初审就是论文的第一个环节的审核通过,就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格式或者内容都符合要求,初审是论文审稿的第一个环节,通常初审是非常容易过,通过初审的论文再进入同行评议,能降低编辑部的开支和工作量,避免浪费审稿专家时间和精力,同时保证期刊质量。一般在论文投稿之后都会经过三个审稿过程,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这三个环节,通过了这三个审稿环节,论文能成功发表。

生态学报外审

这个不一定啊。只能说是那个审稿人的效率非常高。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审稿人拒绝审稿,也就是说他看不懂你的文章(不是一个方向)。投稿后不要着急啊,耐心等待!

生态学报外审审回一周内能看到审稿意见。生态学报外审审回需要一个月左右出结果,最快的可能在两周左右出,这主要取决于论文评审专家的敬业程度以及时间充裕程度,当比较忙,可能就会拖得时间久一些,都会在答辩的截止日期之前把论文审查意见发给,论文外审时间为一个月左右,时间有长有短,具体时间取决于外审专家的审稿效率。

应用生态学报审稿时间

首先,信息是否可靠,这个是合作的前提,其次就是您与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么样建立的,然后就是与他们电话联系,最后确认后,再作决定。

生态学报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快捷分类:生物物理学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1000-0933国内刊号:11-2031/Q创刊时间:1981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基础科学综合影响因子:1.570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应用生态学报审稿专家

自然地理学(双语);环境生态学(双语);环境地学(双语);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湿地学;湿地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环境生物与生态学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生态学会理事上海市水利学会滩涂与湿地委员会理事国际沼泽保护协会(IMCG)专家级会员曾担任《湿地科学》与《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SCI)编委。现任《生态学报》责任副主编;现任美国汉斯出版社《世界生态学》、《应用生态学报》与《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山地学报、土壤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近30多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山西省永济市人民政府伍姓湖污染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首席专家英国Landell Mills Ltd. 国际湿地恢复专家美国哈莫尼咨询公司国际湿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专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林业厅三江平原湿地恢复专家中国泥炭学会理事

你是讲哪个郭平呀!同名的人太多了!

1.“植物水上生长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45373.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01G31/02;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11.25,授权公告日期:2005.12.14)2.“植物水上生长支撑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 2 79841.2;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11.25,授权公告日期:2003.10.29)3.“支架(浮岛1)”(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 3 49056.X;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09.28,授权公告日期:2003.05.14)4.“支架(浮岛2)”(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 3 49055.1;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人: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09.28,授权公告日期:2003.05.14)2、著作新文化地产相关研究(跨境)-关于环境科学。2005(12),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 7-210-03295-9,CIP数据核字第144254号),P:232-323.(约8万字)3、主要论文(1)植被生态学方面杨永川,达良俊。丘陵地区地形梯度上植被格局的分异研究概述。植物生态学报(已接受)方和俊,达良俊,王晨曦。上海佘山植物群落多样性。中国城市林业(已接受)杨永川,达良俊,由文辉。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微地形与植被结构的关系。生态学报,2005(11),25(11)2830-2840杨同辉,达良俊,宋永昌,杨永川,王良衍。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Ⅰ)群落结构及主要组成树种生物量特征.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0),22(4):363-369.李俊祥 达良俊 王玉洁, 宋永昌. 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植被遥感分类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29(3): 436-443.达良俊, 杨永川, 宋永昌.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76-384.达良俊,杨永川,陈燕萍. 上海大金山岛的自然植物群落多样性.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3):22-25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天童常绿阔叶树种栲树生殖个体大小及其生殖构件特征. 植物研究,2004,24(1):80-86夏爱梅,达良俊,朱虹霞,赵明水. 天目山柳杉群落的结构及更新机制.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 2(1):44-50.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植物大年结实研究概述.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4(1):117-120陈波, 达良俊, 宋永昌. 常绿阔叶树种栲树开花物候动态及花的空间配置. 植物生态学报. 2003,27(2):249-255.宋永昌, 徐国士,陈伟烈,王希华,达良俊,陈添财. 台湾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及其与大陆常绿阔叶林的关系.植物生态学报,2003,27(6):719-732.陈波, 达良俊. 栲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枝系特征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21(3):226-231.杨永川,达良俊,季昉. 上海江湾机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9):615-618杨永川, 达良俊,陈克霞. 上海之肾-江湾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7-20S. Suzuki, Y. Nakamura,K. Kawano, Wang Xihua, Da Liangjun. A Phyto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Deciduous OakForests in Eastern China. ECO-HABITAT:JISE Research,2003, Vol.10(1):85-103.杨永川, 达良俊. 上海大金山岛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6):433-437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02.21(3) 52-56陈波,达良俊,宋永昌. 常绿阔叶林内和林窗中栲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0(3):207-214蔡永立、达良俊.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片解剖特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8(5)460-466Da,Liangjun; Ohsawa Masahiko. Abandoned Pine-plantation Success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ine Mass-dieback in the Urban Landscape of Chiba, Central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Ecology, 42(1):81-93,1992(Japanese with English synopsis)(2)城市生态学方面Shuqing Zhao, Liangjun Da, Zhiyao Tang, Hejun Fang, Kun Song, Jingyun Fang. Rapidurban expansion and it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in Shanghai, China. Frontiers in Ecologyand the Environment(impress)王雪莹,辛雅芬,宋坤,达良俊。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局。生态学杂志(已接受)刘娜娜,李琳,达良俊。城市住区水景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学报(已接受)达良俊,王雪莹,汪军英. “省地宜居型”住宅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选模式。城市问题,2006(3)杨永川,达良俊。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8),22(3)286-290.胡艳玲, 戚仁海, 由文辉, 达良俊.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9(3):111-114刘娜娜,达良俊.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城市研究,2005(4):36-40达良俊,杨同辉,宋永昌. 上海城市生态分区与城市森林布局研究. 林业科学,2004(7),40(4):84-88达良俊,陈克霞,辛雅芬.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7),32(4):16-18达良俊,李丽娜,李万莲,陈鸣. 城市生态敏感区定义、类型与应用实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97-103达良俊.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新地产,2004(10):50-59达良俊,刘娜娜,李琳. 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新地产,2004(9):45-47达良俊,李琳,刘娜娜. 日本生态住宅与城市“多自然型”水景观建设的现状. 新地产,2004(9):72-75达良俊. “近自然型”水景是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新地产,2004(9):76-79达良俊. 建筑的“新空间绿化”——日本城市居住区建筑物绿化发展现状. 新地产,2004(10):70-71李丽娜、达良俊. 南方城市小康住宅区应注重的生态原则。环境科学动态, 2003,(4):48-523、植被工程学方面:李琳,刘娜娜,达良俊。鸢尾和菖蒲不同器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元素的积累效应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已接受)达良俊,颜京松. 城市近自然型水系恢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 现代城市研究,2005(1):9-15达良俊,李琳 等. 上海市安亭新镇人工水体近自然型水景建设途径与技术. 现代城市研究,2005(4):16-20刘冬燕,达良俊,由文辉,宋永昌. 绥宁河生态修复对粒径分级叶绿素a 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6):963-968.Da, Liangjun. Construction of Near-nature Forests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in Shanghai. Chinese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3):60-64达良俊,杨永川,陈鸣. 生态型绿化法在上海城市“近自然”群落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 2004, 20(99):38-40陈克霞,吕晨,达良俊. 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问题剖析及建议.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4):48-51陈伟凤,达良俊,陈克霞,方和俊. “宫胁生态造林法”在上海外环环城绿带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林业, 2004,2(5):48-51董巍,孙铭,刘昕,王祥荣,达良俊. 上海浦东生态林营造过程初探.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1020-1023达良俊,陈鸣. 凤眼莲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根系的吸附作用. 上海环境科学, 2003,22(11):765-767陈鸣、达良俊. 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上海环境科学(网络版),2003,22(9)达良俊,许东新.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尝试. 中国城市林业, 2003,1(2):13-16达良俊. 城市绿化的新方向——近自然森林. 文汇报,2003年12月21日(第5版面),科技文摘第497期.达良俊,杨永川.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的恢复。城市森林生态研究进展(何兴元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6-139,379pp.

同名字的人太多了

应用生态学报有内审专家

彭镇华教授,1964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林业技术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林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副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土地利用、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等。出版专著11部,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彭镇华教授荣获首届梁希科技一等奖,2001年被授予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人才”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十大英才”称号。论文与著作1 彭镇华.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 彭镇华等.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论文选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3 彭镇华.兴林灭螺论文选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4 彭镇华.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5 彭镇华.中国杉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6 彭镇华.以林代芦,灭螺防病,治理和开发三滩.安徽农学院学报,1990,(增刊)7 彭镇华.以林代芦,灭螺防病的复合效益研究.见:国际血吸虫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 彭镇华.从长江中下游“兴林灭螺”和“低丘滩地”开发两项目谈整治与开发相结合.见:王志宝主编.森林与环境.中国高级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9 彭镇华.林农复合系统汛期前后钉螺密度变化及其防治对策.应用生态学报,1994,5(4):425~427.10 彭镇华.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效果分析.见:王志宝主编.森林与环境.中国高级专家研讨会——兴林灭螺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1 彭镇华.杉木起源研究.安徽农学院学报,1984,11(2):23~3212 彭镇华.大别山杉木主要自然类型的研究.安徽农学院学报,1987,14(1):35~44等

据肖笃宁的统计,从1990年到1996年的短短7年内,景观生态学外文专著即达12本之多(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通讯,1996,1)。其中影响较大的有M. G. Turner和R.H.Gardner 主编的《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一书(1990)和R.T.T.forman的《土地镶嵌-景观与区域的生态学》(1995)以及I.S.Zonneveld的《土地生态学》。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的学术刊物上才正式出现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文章。1981年,黄锡畴在《地理科学》上发表了《德意志联帮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一文,同期还发表了刘安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这是国内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一篇是Troll的《景观生态学》,一篇是E.纳夫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阶段》;1985年《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第3期发表了陈昌笃《评介Z.纳维等著的景观生态学》一文,这是国内首次对景观生态学理论问题的探讨;1986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文,该文扼要地介绍了北美学派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及其在北美的研究状况,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应用》;1990年肖笃宁主持翻译了R.T.T.forman和M.Godron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侧重于国外文献的介绍。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真正起步开始于1990年以后。1990年,肖笃宁等在《应用生态学报》第1期上发表了《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一文,该文是中国学者参照北美学派的研究方法而开展的景观格局研究的典范著作。同年景贵和出版了《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论文集。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所有研究单位都相继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绝大部分的科研工作也从国家统一下拨经费、自主设题研究,转为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审议通过之后批准立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新的体制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该委员会批准的研究项目,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特点。据统计,从1992-1995年的4年间,通过该会的地理学科部与生态学科部共设立了14个有关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项目。正是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使得中国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向了更深入的程度,也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论文,主要有:伍业钢和李哈滨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1992)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研究方法》(1992)、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995)、《景观多样性分析及其制图研究》(1995)、《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1996)、王仰麟《渭南地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995)、《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方法》(1996)、陈利顶《景观连接度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1996)、《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1996)、王宪礼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1997)、马克明等《景观多样性测度:格局多样性的亲和度分析》(1998)、邵国凡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森林景观动态的研究》(1991)。在大批论文涌现的同时,也出版了几本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专著,先是在1989年10月举行的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学术讨论会之后,1991年出版了这次讨论会的论文集《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之后1993年又相继出版了三本景观生态学的专著,它们分别是许慧、王家骥编著的《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董雅文编著的《城市景观生态》、以及宗跃光编著的《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森林景观的研究其内容包括森林景观结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森林景观动态及群落生态效应、森林边际效应及动态、森林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景观生态研究是中国开展景观生态学研究较早的领域之一,研究工作也卓有成效。彭小麟于1991年就提出森林景观中的边缘效应影响问题;而徐化成(1994)、刘先银等(1994)则是林业工作者中较早将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应用到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学者。之后,以郭晋平等人为代表的课题组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森林景观动态及其群落生态效应的研究》首次对森林景观生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也是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臧润国等(1999)则主要探讨了森林斑块动态与物种共存机制及森林生物多样性问题。此外,马克明等(1999~2000)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刘灿然等(1999~2000)对北京地区的植被景观斑块特征等也都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探索。199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徐化成主编的《景观生态学》教材。1996年5月又于北京举行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在会议召开的同时,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1998年又在沈阳成功举行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会议”。可以预见,景观生态学在中国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 索引序列
  • 应用生态学报外审结束
  • 生态学报外审
  • 应用生态学报审稿时间
  • 应用生态学报审稿专家
  • 应用生态学报有内审专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