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重庆文化古迹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重庆文化古迹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重庆文化古迹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南湖 天井峡地缝长寿湖宝顶山缙云山南温泉风景区再给你个详细的重庆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境内巴山绵延、渝水纵横,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的峡谷风光,还有独特的山城风貌,浓郁的巴渝文化更为山城的旅游增添几多魅力。主要旅游景观有:长江三峡、小山峡、缙云山、四面山、红岩村、大足石刻等。 长江三峡 著名的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193公里。这条黄金旅游线以三国文化名胜古迹和雄伟壮观的山水风光构成,主要景点有:涪陵周易园、白鹤梁水下石铭、丰都、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八阵图、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屈原祠、三峡大坝、古黄陵庙、三游洞、南津关等风景名胜,在瞿塘峡附近的大宁河还有小三峡景区。 涪陵周易园位于涪陵城北岸。主要景点为大型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代名人书法手迹80余幅。园中主要景点有:碧云亭、致远亭、三仙楼、四贤堂、钩梁堂、北岩书院等。 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长江中,为一块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上铭刻记录了自唐朝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水文资料有着重大的价值。 丰都是三峡旅游线的重要景点,又称“鬼城”,是世界著名的鬼文化旅游胜地。城中的“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构思奇特,神态逼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神和鬼、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石宝寨位于忠县境内,此处有孤峰拔起的一块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块五彩石,故称“石宝”,又名“玉印山”。石宝寨主建筑为塔楼,倚玉印山而建,飞檐展翼,造型独特,共12层,高56米。 张飞庙位于云阳县南岸的飞凤山,始建于蜀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盛誉,号称“文藻胜地”、“巴渝一胜境”。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是观赏夔门佳景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曾登白帝,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白帝城是三国旧址,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著称。峡口夔门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汹涌于宽仅100余米的狭窄江道之中,所以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顺江而下,迅流湍急,云天一线,十分险峻。 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连绵,烟云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如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巫峡主要景观有楚阳台、授书台、斩龙台、南陵春晓、夕阳返照、宁河晚渡、“清溪鱼钓、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女观贞石、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主要景观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 长江三峡游览可从宜昌到重庆,或重庆到宜昌,亦可从重庆到武汉。个地均有游船前往。 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县境内,主要景点有巴雾峡、滴翠峡、龙门峡、古栈道、马渡河小小三峡等。 巴雾峡全长10公里,山高谷深,怪石嶙峋。主要景点有乌龟滩、马归山、虎出、龙进、仙女抛绣球、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等。 滴翠峡全长20公里,绝壁连绵,江水碧绿,竹木滴翠,飞瀑凌空。是小三峡中最幽深、秀雅,最富诗意的。主要景点有仙蕉林、牛肝马肺、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崖、马渡河、登天峰、金猴峰、赤壁摩天、船棺、飞云洞等。 龙门峡全长3公里,势若夔门。主要景点有龙门桥、古栈道遗址、青狮守门、银窝滩、琵琶州、抹角滩等。 古栈道遗迹位于龙门峡崖壁,从龙门峡口,一直延伸到陕西、湖北等地,长度超过著名的剑阁栈道。 马渡河小小三峡是与大宁河小三峡相连,须乘船经过小三峡到马渡河口,改乘小木船,逆水上行至终点后,原船返回马渡河口; 在巫山县有旅游船前往。 四面山风景区 四面山风景区位于江津境内,因山脉四面围绕而得名,主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斯面山以原始森林为主,众多溪流、湖泊、瀑布点染于苍山绿树和丹霞地貌之间,有大小瀑布100多处,其中望乡台瀑布高152米,宽40米;水口寺瀑布高94米。主要景点有大窝铺、八角尖、坪山、吊桥、花果山、水帘洞、骆驼山、象鼻岭、猴子山、老虎嘴、倒流水、和尚山、摩天岭等。 可从重庆汽车站乘车到江津四面山镇。 大足石刻 大足是我国的石刻艺术之乡,拥有众多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 宝顶山摩崖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石刻塑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共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高观音、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岩湾、龙潭、对面佛等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北山摩崖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有石刻造像近万。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 可从重庆乘旅游车前往。 重庆山城风景 枇杷山公园,位于市中心渝中区,为重庆最高点,是观赏重庆城市风景、特别是重庆夜景的绝佳之处。乘401、402、405、109路公交车可到达。 南山公园在重庆长江南岸,重峦叠嶂,林壑幽美,气候宜人,是重庆的旅游避署胜地。乘383、384路公交车可到达。 红岩村,位于市区嘉陵江畔。乘215、217、219路公交车可到达。 歌乐山烈士陵园:旧为“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所在地。乘215、217、221路公交车可到达。 朝天门:乘102、103、251路公交车可到达。 鹅岭公园:乘109、412、421路公交车可到达。 缙云山:佛教名山,有小峨嵋之称。可乘旅游专线车前往,距市区50多公里。 重庆旅游投诉电话:63890134 民航售票处:上清寺 电话:63862643 火车站售票处:建新北路 电话:63852191 长途汽车站:菜园坝 电话:63872197 朝天门码头电话:63841342 重庆特产:涪陵榨菜、合川桃片、重庆沱茶、永川皮蛋、江津米花糖、白市驿板鸭、江津广柑。 风味美食:担担面、麻辣烫火锅、王鸭子、鸡汁锅贴、河水豆花。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重庆的文化遗产及推荐理由,如下:

1、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2、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洪崖洞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

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

3、杨尚昆故居。

杨尚昆故居位于重庆市双江镇长滩子的杨尚昆同志旧居又名“四知堂”,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

整栋建筑群建于清代同治中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整座宅院是目前双江镇众多杨氏民居中保存基本完整、装饰风格最为精美的古建筑群。1907年8月3日,杨尚昆同志就诞生在这座古朴的四合院内。

重庆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每一种饮食文化都有其自己的历史,饮食以其自身的存在证明着历史的沧海桑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饮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饮食文化论文篇1 浅析台湾饮食文化 摘要:饮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突出的海岛特征、独特的文化习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饮食文化。台湾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台湾饮食文化的介绍,使人们对台湾的饮食文化能有一个大概地了解。 关键词:台湾;饮食文化;地方性;多元化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暖湿的气候正是孕育新鲜蔬果的最佳环境,而四面临海的位置更是各式海产品丰富的蕴藏之地。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各式美食文化的融合,而发展出于台湾人地道的美食。对于台湾人而言,饮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文化表现,尤其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突出的海岛特征,外来移民族系繁多,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化,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包括美、欧、日、亚热带、地中海等世界美食,都可以在台湾吃到。而台湾菜作为中华菜系中的一种,在台湾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台湾最基础的饮食,深为台湾人民所喜爱。台湾饮食文化,是和当地的物产、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它是在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化饮食文化。 中国美食甲天下,是全世界公认的。台湾继承了中华美食的传统,但又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路径,形成了今日丰富多彩的性格,也体现出台湾文化的开放与多元。梁实秋先生曾说“台湾地区之饮食本属闽南系列,善治海鲜,每多羹汤”,这也许是因为台湾与闽南地区仅有一水之隔,地理环境与气候物产相似的缘故,而台湾的先民又大多是从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移民的,因此我们很容易在台湾早期的饮食文化中看到闽南的地方风味。然而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带去了大陆各地的风味菜,从此,大陆各大菜系就在宝岛得以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多元而且独特的“台湾菜”文化。台湾小吃很有特色,它来自民间,扎根乡土,以其淳朴自然的本色深受食客的喜爱,造就了台湾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举凡“蚵仔煎”、“虱目鱼肚粥”、“炒米粉”、“万峦猪脚”、“大肠蚵仔面线”、“甜不辣”、“台南担仔面”、“棺材板”、“烧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卤肉饭”等等,都是独具台湾风味的名食小吃。 1、闽客饮食文化 台湾移民中闽南人移民时间最长、人数最多,所以闽菜可以说是台菜的主轴,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闽菜以盛行汤菜和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尤以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味特色,独树一帜,以偏甜、偏淡、偏酸的“三偏”为特色。另外,与福建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在历史上,台湾还生产过供春、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 2、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台湾本土的华人融合了闽南、客家、土著(在台湾称“原住民”)等多种族群。饮食文化除了以闽南饮食文化为主外,还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独特的族群。客家人在台湾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目前共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1/6,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客家饮食与昔日农耕劳动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糯米制的饭,因教一般的米食保存的时间长,而成为著名的客家主食,包括饭条、菜包等。由于生鲜食物比较匮乏,所以酸、咸和腌渍的菜肴特别多;像姜丝大肠、梅干扣肉、咸猪肉、客家小炒等都是知名的客家菜。 土著的饮食夺取自自然,如山产肉类、鱼、野菜、农产等,种类繁多,但吃法简单豪迈。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特色,如兰屿的雅美族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土著人喜喝酒,尤其是自己用米或栗所酿的小米酒,风味香甜,呈现出了特有的饮酒文化。 3、食补文化 药膳是中医中药、饮食烹饪中的一朵奇葩,是饮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共同结晶:饮食文化是内容,中医文化是基础。药膳的最大特点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男女老幼皆宜。他首先讲的是“膳”,即以食为主;然后才讲的是“药”,其药效寓于食品之中。现代药膳,是根据中国医药学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精心设计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用中药和食物相配合进行烹调加工,在考虑药物功效的同时要兼顾到味觉的可口,以收到“食助药力,药助食威”的效果。 台湾与大陆南方一样,饮食非常讲究食补。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在台湾,养生防老,“阴阳互补”,“五行调和”等观念深厚。目前台湾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机饮食、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台湾民间常有以“四神汤”(淮山、芡实、莲子与茯苓)作滋补饮料,是著名的滋补小吃。 4、小吃文化 台湾小吃的发源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最能诠释台湾本土文化、体现民间生活真实的一面。“就地取材”是个是小吃的特色。夜市则是体验台湾小吃的最佳场所,他以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地道的乡土原味,紧紧住住了台湾本地人的胃与游客的心;不但拥有琳琅满目的小吃种类,而且相对于传统中国菜的讲究与精致,反而有一份不必正襟危坐的自在感。台湾各地都有夜市,多半位于交通枢纽、庙会和集市等人潮最旺、发展最早的地方。台湾虽然不大,但因为各地文化特色的不同,长期以来各夜市都有自成一个的特色小吃。 除了多样化的小吃种类外,小吃摊汇聚人潮的效应,带动了民生消费商品的进驻,如各式服饰、鞋类地摊与百货公司、餐饮店等,让以“吃”为主要形式的夜市,增加了“逛”的趣味,“有得吃又有得玩儿”成了台湾夜市最大的特色,从而聚集了更多的人潮。 5、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的传入让不少小吃文化受到冲击,因为快速又便利,但是却让某些地区性的饮食文化一步步的消失。过去富含地区风味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也因为新的一代渐渐接受属于快餐的口味,而慢慢消失,家乡的滋味已不复存在,旅客到了陌生异地,只要找到某些快餐餐厅,一切便已然让人感到安全、踏实,我们的家乡,飘落在充满薯条、炸鸡、可乐、汉堡的一家全球化餐厅里。 参考文献 [1]焦桐,《台湾味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刘汉琴,《诱人的台湾风味小吃》,《烹调知识》,2009 [3]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林博专,《台湾高山族饮食风情》,《烹调知识》,2004 饮食文化论文篇2 浅谈金陵饮食文化 【摘 要】谈饮食,势必会想到“民以食为天”这一古训。饮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每个地区、民族的饮食生活各不相同。 【关键词】金陵;饮食;文化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经济强盛,市场繁荣,加之南京乃是“六朝古都”,古称建邺、建康、江宁、金陵等,早在六朝时期,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就以“金陵佳丽地,自古帝王洲”来描写当时金陵的盛况。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是南京饮食业发展的渊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繁荣的市场经济,就是饮食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原料物产 南京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陆交通都很发达,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菜联翩上市,金陵人最讲究饮食的时令性。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源远流长的金陵烹饪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特产资源。每个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特产和原料,对这些原料在加工上也都有本地区的特殊方法,形成本地区的地方风味特色。南京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既可生长南方作物, 又适应于北方作物的生长,可说是集南北作物的优势于一地,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性。 二、食医结合 食疗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着把烹调技艺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几千年前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南京的一种特产蔬菜——菊花涝就具有此功效。菊花涝,又名菊花脑、菊花叶、菊花菜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野花,属菊科。可食部分为其嫩梢。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黄酮和挥发油等。据中医学称“菊花涝,味甘、凉,无毒,有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血压,清凉解毒之功效。适用于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等疾。”它当年播种,最迟到清明前即可收食。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盛夏几乎家家必食菊花涝,这时正是它功效的最佳时期,也是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它既能降暑, 又是可口的美食,这足以显示它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血压、清凉解毒之功效。食医结合在它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讲究时令的饮食风习 南京人在饮食方面似乎也不乏天赋,常把饮食跟季节联系起来。如“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小暑黄鳝赛人参”,“冬鲫夏鲤”、“稻熟鸭肥”……等等。人们掌握原料的生长规律,不同季节运用不同原料,讲究适时而食。 这也说明饮食原料与季节的密切关系。在《周礼》中记载有“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的说法,这就是讲味道要应和季节时令。对调味品也要按时令调配,如“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自古以来,我们一直遵循调味、配菜的季节性,冬则味醇浓厚,夏则清淡凉爽; 冬多炖焖煨焐, 夏多凉拌冷冻。特别注意按节令排菜单。正如一代美食名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时节须知中说的“……冬益食牛羊, 移之于夏。非其时也。……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这里是说:宜于冬季用的牛羊改到夏季来吃,就不合时令。萝卜过时就空心无味,山笋过时就有苦味;刀鱼、鲚鱼过时骨就硬,万物都按四季的时序生长,旺盛期一过,精华耗尽……。袁枚的这一精辟阐述,说明当时人们就注意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对饮食的影响及饮食与季节的结合。 四、繁荣发达的饮食业 中国烹饪的发展,可说是从隋唐起(或更早些),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饮食业也在起伏中不断向前发展。对外贸易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烹饪的食物原料;多民族的统一,使各地烹饪技艺得到了交流。特别是许多烹饪著作的出现,使中国烹饪以技术型慢慢过渡到学问研究的新阶段。唐代社会的昌盛,为饮食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料和品种。当时南京在面点制作方面,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陶谷在《清异录》中列举的“建康七妙”,就可反映出当时南京厨师烹饪水平。“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视, 饼可印字,饭可擦擦台,温面可穿结带,饼(一本作醋)可以作劝盏,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这里是说:碎切捣烂的腌酸菜,平均得像镜子一样可以照见人面;馄饨汤清如洁水,可以注入砚台磨墨写字;饼很薄,如蝉翼,下面的字可以映出来;饭粒光滑, 擦台上不碎不粘;面韧如裙带,打成结也不断;面饼入水不化,可以做酒盏用不漏酒;馓子又脆又香, 嚼起来十里内的人们都可以闻到香味而惊动。这当然是有些夸饰之辞,但反映了当时南京厨师烹饪水平之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唐代不仅饮食店分布极广,而且大城市里有了热闹的“夜市”供应。“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可见那时在夜市可以办酒宴,足见当时饮食行业的营业是非常兴旺的。 五、对外的影响 中国的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由于政治上的影响,南京地区的人口几经流动,每一次朝代的更换,都带来了一部分外地居民(包括商人),这样给南京地区的传统饮食带来了新的内容,从而创造了极好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饮食生活在长期的发展中,一方面兼收并蓄,接收外地菜肴的影响,另一方面南京又有许多技术和菜肴传到外地,在相互交流中却保持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使之更加具有区域性、地方性。如当时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最早始于金陵。北京著名烤鸭店“老便宜坊”于一九三四年所作的题为“首创焖炉烤鸭”的广告:“本坊自金陵移平三百余年,首创焖炉烧鸭烧鸡,精制各种菜谱,屡承中外士媛交相赞许,认本坊所烧鸡鸭为中国第一美味,深合卫生美旨,是以欧美杂志,均有记载(《中国饮食谈古》)”。不过金陵烤鸭在北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选用填鸭制作,使之更加肥润、香嫩。这也体现出在交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这一宗旨,以一个侧面,也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性。 猜你喜欢: 1. 健康饮食文化论文范文 2. 饮食与健康论文1000字 3. 英国饮食文化论文 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5. 欧洲饮食文化论文

重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没有书名号吗?那个[M] 不需要书名号M是书籍J是期刊每家期刊都有自己的格式一般是[1]吴剑,齐鄂荣,程晓如,黄明海.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1):76~79.[2]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70~396.[7]Hyungseok Yoo,Kyu-Hong Ahn.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 in an intermittently-aertes reactor[J].water Environ Res,1999,33(1):145~154.。 小论文的格式怎样,1500字的?写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的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 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 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 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K.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9.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年第27卷;

10.I.L.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2000(04);

12.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1.p40;

13.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09:90-93;

14.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年3月,24(1):133-142;

15.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月,1(3):323-328;

16.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0(3);

17.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656-660;

18.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19.[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2);154-157;

21.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0(4);30-33;

22.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04,24(5);

23.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26-27;

24.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7.(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8.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9.鲁睿,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0.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石爱萍.浅谈季节性施工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225.

[12]王坤.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J].探索经验,2010,(3):76.

[13]王清洲,刘淑艳.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6,(13):21.

[1]王亚军.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中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4):43-45.

[2]史经会.基于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143-144.

[3]张奕宝.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5(9):151-152.

[4]梁飞.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65-66.

[1]陈剑勇.土建施工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徐建文.浅谈水暖工程中土建的施工配合[J].山西建筑.2010(20)

[3]罗新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4]彭毅.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西部探矿工程.2005(S1)

[5]梁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6]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7]郭建功.建筑工程中的预埋件施工流程及要求[J].科技传播.2011(11)

[8]陈冉.浅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07(12)

中国古玉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因为从事独山玉雕刻艺术的研究和独山玉文化的推广,所以,我们一直关注着南阳黄山遗址。随着南阳黄山遗址被评定为202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它再次成为人们所瞩目的焦点。近日,我们综合了数年、众多媒体学者关于黄山遗址的研究报导,将其梳理归纳,以期带给大家一个更为全面的黄山遗址全貌。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a570f-1652066382958)]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9767a-1652066382959)]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现场 黄山遗址地理概况 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北部,离南阳市中心约12公里、位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100米处,东临白河,北与蒲山、丰山遥遥相望,西南与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的主产地独山直线距离仅2.5公里。黄山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勘探确定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周围,一般高出地面约30米,文化层厚1-3米。[图片上传失败...(image-8a3e82-1652066382959)]

▲南阳黄山遗址周边地形图** 黄山遗址大事记 ❶1959年1月,南阳黄山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了5件独山玉玉制品,其中号称“中华第一铲”的独山玉铲距今约7000年左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❷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黄山遗址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❸2003年至2006年,以江富建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对黄山遗址进行过27次调查,在“不动黄山一铲土”的前提条件下,以地面采集为主,收集了很多独山玉制品碎片,拣选了一批石制品和陶器残片,与在独山采集了独山玉原材料标本进行比对研究,发表了一些研究性论文。❹2004年3月,中国独山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在南阳师院举行,国内著名的玉器、文物考古专家考察了南阳独山玉矿、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研究团队采集的遗物标本,并鉴定了采集的独山玉制品和其他石制品。评审意见指出:黄山遗址发现的有打制、切割、琢磨痕迹的独山玉制品,以及黄山遗址陶器上反映出来的仰韶文化早期的文化特征等,都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新石器时代的南阳已具有普遍采用独山玉料打制或磨制玉器的条件;采取就独山取材的方法,解决玉器材料的来源;黄山遗址可能是一处黄河流域与江汉平原间较大的独山玉加工场;南阳有悠久的用玉、治玉历史……❺2013年国务院公布黄山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❻2016年,马俊才组队对黄山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钻探调查。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确定黄山遗址以山顶为中心,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❼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黄山遗址进行了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❽2018年4月底,“中原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研讨会”在南阳开幕,南阳黄山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部分成果一公布便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负责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专家首次发布了“掏心法”一说,并首度公开了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手镯成品、半成品全套实物证据,引发国内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❾2019年3月19日,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考察黄山遗址后,欣然题字:“中华瑰宝,千年一遇。”❿2019年4月2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王巍为遗址题字:“独山古玉,黄山天琢”,并题写了“文明在宛”。⓫2019年4月29日至30日,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南阳黄山遗址发掘与保护专家论证会”,20余名专家形成《会议纪要》称:“南阳黄山遗址面积大、文化堆积深厚,是新石器时代南阳盆地内大型遗址,对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文明起源等意义重大。”⓬2019年5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中华文明探源与南阳历史地位考察研讨会”在南阳召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表示:“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核心区”。50余位专家认为,“南阳黄山遗址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较大型遗址。文化遗存十分丰富,遗址时代跨度相当漫长,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序列完整,遗址的等级相当高,特别是发现了目前汉水流域最高等级的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群”。⓭2020年3月9日,中央电视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跟踪拍摄黄山遗址挖掘工作,播出《南阳卧龙史前墓葬》纪录片。⓮2020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黄河文化相关重大考古项目发掘研究传播工作的通知》,南阳黄山遗址入选河南省黄河文化9项重大考古项目之一。⓯2020年5月3日和5月4日,中央电视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纪录片《南阳黄山遗址》上下两集,展示的M18酋长墓和精美的独山玉钺,为广大观众揭开尘封数千年的历史面纱。⓰2020年11月,“考古中国”把夏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目光投向南阳黄山遗址,并将其列为“考古中国重大新成果”之一。项目最终被纳入了“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黄山遗址,又一次进入了国家级考古研究层面。⓱2021年10月《独山玉文明之光——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制品调查报告》(简称《独山玉文明之光》)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南阳师范学院独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江富建、乔保同、周世全、王建中等玉文化学、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在2003年至2006年间对黄山遗址进行了30余次的考古调查,并在对发现的大批独山玉制品等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⓲2022年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项目之一。⓳2022年3月31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每个年度举行的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⓴2022年4月1日,南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包括黄山遗址在内文物发掘、利用、保护等情况。计划建设内容包括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考古遗迹的复原展示、遗迹展示馆建设、遗址博物馆等,使其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大功能。黄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列入省“十四五”文物工作规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初步建成。 第一次挖掘成果**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黄继光小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对黄山遗址进行勘探,发现整个山顶与周边坡地皆是遗址分布区。“黄继光小队”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试掘,考虑到后期保护等问题,试掘皆未清理到底,器物起出后回填保护。试掘深度在0.5米左右,个别探方深达1米。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第一次发掘时间并不长,成果却丰富。发现了大量红烧土,不同时期房基10间、墓葬57座,发现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遗物反映了仰韶文化特征,兼有屈家岭和龙山文化性质。[图片上传失败...(image-612c35-1652066382959)]

▲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等“中华第一铲” 中华第一铲 出土的5件独山玉玉制品,是中原地区最早玉制品,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它们把独山玉开采历史前提了500余年,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治玉、用玉的历史空白。其中一件玉铲,距今约7000年左右,被称为“中华第一铲”,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第一展厅。“中华第一铲”比其他常用玉铲大若干倍,刃部没有使用痕迹,表明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推测可能是用于祭祀的某种特殊器物。此次试掘,一直未出《发掘简报》。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对它有长篇的生动描述,考古成果能被当时最权威的史书收录,足见其分量。书中说:“在河南南阳黄山,一千平方米范围内,有同时期的十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长方形,每边通长九、十米,六间民房交错相连在一起,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和设置烧灶,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个灶址。这里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长六米多,东西宽四米多,大门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墙,辟为一大一小两间,隔墙一端设置门房,两间中部都有灶坑。” 第二次挖掘新发现 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黄山遗址进行了连续性主动考古发掘。

▲南阳黄山遗址考古现场黄山遗址不间断使用了4000年,遗址总面积超过30余万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共2400平方米,分三个发掘区:山顶台近2000平方米,发掘深度1至2米,均未到底;山东一台与山下西岗地各200平方米,挖深0.5至2.5米,最深7.5,均到生土。地层堆积山顶台仰韶早期至屈家岭文化堆积厚3至5米,基本由多层房址和墓葬叠压而成,遗迹极其丰富复杂。 黄山遗址新发现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屈家岭文化时期(距今近5000年)的墓葬;二是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间约2000年)房屋遗存。 “前坊后居”的坊居式建筑群 黄山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前坊后居”的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完好保留了建筑技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被专家称为“庞贝式”遗存。[图片上传失败...(image-1752fe-1652066382959)]

▲F1与F5航拍[图片上传失败...(image-28f69-1652066382959)]

▲F2部分陶器修好后全景仰韶时期F1、F2房址以及工房遗址,都是木骨泥墙经烘烤的高台式长方形多单元房基,呈前坊后居的布局,除居住生活功能外,主要磨制生产玉器石器,还生产骨镞和骨锥。房基的地面多有砂石浆残存,根据成分分析发现,残存的砂石浆大部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为玉石作坊的定性提供了关键证据。F2、F1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体量大、结构复杂,国内罕见,堪称全国同一时期最高等级的房子,目前基本可确定为玉石器加工人员住宅。保存完好程度十分罕见,同时发现了作坊工房遗迹,为研究江汉地区仰韶文化大型复杂建筑地面以上结构、建筑技法、功能分区等提供了直接参照标本;出土的一批玉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的空白,基本上完备了玉石器制作工艺流程。F2是东西方向,由3套一室一厅单元房加一座两面坡式工房组成。三座单元房墙体残高80多厘米,墙体是木骨泥墙,厚度8至15厘米,推测建造时把木头编成篱笆再糊上厚泥,晾干成墙,或者糊泥后两边火烧,把墙烧得像砖一样硬。三座单元房每间都超过20平方米,前厅后室,有朝南的房门,屋内残存有灶围、陶器、砺石等。部分室内地面,像水泥地般光滑坚硬,是铺上泥土垫平后,地面再用火烧一次,类似现在的二次粉刷。三座单元房里,竟然还有推拉门装置,地面有槽,里面装着带滑道的龙骨。F2保存极为完好,三单元房顶和墙壁塌陷的瞬间,都原封不动保留下来了。先民的各种坛坛罐罐,也都原封不动封在里头,没有一寸挪移,时光静止在房屋坍塌的那一瞬间。 F1是南北方向,由5个一室一厅单元房组成,墙体最大残高40厘米,还有陶器、砺石、玉石器残次品等重要遗迹。F2、F1房子周围,都有半地穴式工房,工房内里有冶玉制石工具。这意味着先民已将作坊区和生活区分开了。[图片上传失败...(image-361bd4-1652066382959)]

▲仰韶F2-4:47陶缸与缸内底解玉砂[图片上传失败...(image-f371b8-1652066382959)]

▲仰韶晚期作坊F32南部墙基与石工具石料堆 “掏心法”手镯制作工艺 除了大型玉石生产作坊外,此次还发掘出土了独山玉、大理石、黄蜡石、石英岩等大小不一的原材料以及石器、陶器等残片,可以想见当时作坊产品的丰富多样。

▲一组汉白玉手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残片等,据此推断古人通过“掏心法”工艺来制作手镯。五六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天然条件所限,加工石器特别是硬度较高的玉器,难度很高,对那个时期的石器玉器用具,加工过程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只有各种推测,少有具体的实物证据支撑。考古人员发现一套汉白玉手镯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残片等,据此推断距今5000年——7000年前的人类是通过“掏心法”工艺来制作手镯。将圆饼形的汉白玉的边角进行打磨,使其外缘接近手镯形状,然后琢磨其中心部位,待其磨薄后,疑似通过敲击的方法去掉这一部位,使汉白玉成为圆环状,最后再经过精细打磨,制成圆润美观的手镯。 黄山遗址的发现的这些几千年前古人丢弃的残次品,佐证了古人治玉的一种制作工艺,让这个千古之谜,有了非常靠谱的答案。[图片上传失败...(image-d80a45-1652066382959)]

▲石钻头系列(上)与石磨棒系列(下)大钻头、二钻头、三钻头……大到拳头,小到指头肚,五个从作坊遗迹中发现的钻头展示了古人制作玉器的重要工具实证。当时的工匠将以砂石为原料做成的钻头绑在木棍的一端,缠上麻绳制作弓钻,木棍的另一端压上一块石头保持稳定,从而进行“切磋”和“琢磨”。除了钻头,南阳黄山遗址中还发现了石锤、石磨棒等手持石质磨玉工具,不同精细度的锉、锛等,在它们上面,还能依稀辨认出曾经加工的痕迹。 屈家岭文化大型高等级墓葬区 黄山遗址是一处居葬合一、统一规划的新石器时代重要中心聚落遗址。仰韶房址紧邻的屈家岭文化大型高等级墓葬区,是黄山遗址的另一重要发现。发现了屈家岭文化时期24座墓葬(距今近5000年),这些墓葬方向一致、排列有序,头枕白河足蹬独山,多数人骨保存甚佳,从陪葬的物品来看,社会成员等级分明,梯形独木棺、双玉钺、象牙饰、单弓、成捆骨簇、少量陶器、大量猪下颌骨成为“酋长”类墓的标配,作为财富象征的猪下颌骨总数多达1600多个,堪称新石器遗址之最。这是目前在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等级最高的氏族墓地群。[图片上传失败...(image-468f0c-1652066382959)]

▲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 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 M18墓:墓主人遗骨身高1.65米左右,呈东北西南向安卧墓内。左手持武力象征的弓箭,右手擎权力象征的独山玉玉钺,足部放置大量象征财富的18个成年家猪下颌骨,并随葬有玉器、石器、陶器等。玉钺是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独有的玉礼器,也是集军事统治权、战争指挥权、王权于一身的礼仪玉器,由此表明墓主人生前拥有权力、武力和财富,显然是黄山聚落的首领。象征权力的玉钺,由杂色独玉打磨而成,呈“风”形,外形与斧头相似,打磨平整光滑,刃部超薄,呈墨绿色,散发逼人的寒光。钺的上部有一个完整的圆孔和一个半圆缺孔,整体造型完美。[图片上传失败...(image-60de78-1652066382959)]

▲屈家岭文化墓葬玉钺系列[图片上传失败...(image-2e20ec-1652066382959)]

▲屈家岭大墓M77与陪葬坑M77大墓:最令人震撼的是400多块猪下颌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层摆放,环环相扣,应属于聚落“最高层”人物。从保存完好的人骨判断,墓主身材高大,身边放置的长弓劲矢和玉钺,显示出社会领导者的威严。M171为女性墓葬,头骨位置有一排细小的骨片,每一块骨片长约1厘米,两端打磨圆滑,有细小的孔,推测是串缀起来的冠饰。这个墓的猪下颌骨目前发现了20多块,可以看出墓主人在女性当中的地位不低。墓中还放置有十几个女性墓独有的小陶罐,大小可放于手掌中。推测可能是放置化妆品的容器,目前已将罐内残留物送往北京化验。[图片上传失败...(image-791312-1652066382959)]

▲M172象牙编织针特写M172同样是女性墓葬,不同寻常的是,头骨左侧出土了一把疑似象牙质的编织针。专家认为,这些成束骨针应该具有编织功能,进一步清理墓葬,或许可以找到编织材料,不论是植物、动物毛发或丝,都将为我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重要材料。M166为刚刚发现的大墓,才露出棺形一角,其形制规模更是超出了M77,目前清理猪下颌骨就有100多个,猜测随着发掘展开,应该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新石器时代“运河与码头” [图片上传失败...(image-5577cd-1652066382957)]

▲码头护坡2021年,考古人员在黄山脚下发现了“码头”性质的遗迹——直径约50米的半月形港湾。发掘出一条长约500米、宽27米、深7米的人工河道遗迹。人工河道与连接起通往独山的自然河,和其他河流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完备了遗址与独山、蒲山玉石资源供给体系,进一步验证了这里曾是以玉石开采、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基地和运输港口,专家称其为玉器加工、制作、销售的“工业园区”,这也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新石器时代独山玉、石器制作中心 独山产玉,黄山遗址以玉闻名,黄山遗址出土的玉石材料极其丰富,以砂岩质的制玉石工具为大宗,约2.3万余件,另有玉器116件、独山玉半成品或废品500余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余件。其中三块砾石上绘有褐红色的人物劳动、卧猪、兰草写意图,让人叫绝。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ae213-1652066382959)]

▲屈家岭文化彩绘磨石墩人物面[图片上传失败...(image-486514-1652066382959)]

▲距离黄山遗址2.5公里、盛产独山玉的南阳独山远景 黄山遗址与独山玉文化 “文化在宛,独山古玉,黄山天琢。”黄山遗址距离独山不远,独山有独山玉,这是人类最早利用独山玉玉这种优质材料的证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不断取得的惊世发现,把产玉的独山和采玉、治玉、用玉的黄山“捆绑”在一起,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制品最多的遗址之一;大量独山玉制品与独山玉料共存,是目前南阳地区乃至黄河流域与江汉平原间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独山玉加工场;黄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关键时间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也有望推进独山与黄山成为国家文物局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 华夏玉都5000年玉产业的发展根迹 站在黄山顶上四面眺望,南阳黄山遗址山河环抱,北边的丰山、蒲山,西南边的独山护卫遥望,玉带般的白河从东边山脚下流过,西边是已经被湮没的古河道,蜿蜒通向远方。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成为一个时期内集加工、交流玉石器为主的(玉石器制造基地+港口)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标识性,目前在全国20多个遗址出土的独山玉器疑似“黄山造”,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交流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南阳盆地。可以设想,5000年前的黄山热闹非凡,“玉器工坊”旁,港口中,或是从周围纵横的道路上,工人们把独山的玉料、蒲山和丰山的石料搬下船,又将加工好的玉器通过水路陆路辗转,走向中原、流通江汉,带往更远的部落……

▲盛产独山玉的南阳独山远景南阳黄山遗址与南阳独山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古确定了黄山遗址在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这里就采集和打磨独山玉,黄山遗址这里出土的制玉工具距今已有5000多年,出土文物的数量和品种的丰富程度都让几千年后的我们惊叹不已,更重要的是,先民们在这里还是“团体式”的规模化生产加工玉石器,而且还是大型的玉石加工中心,从仰韶时期、屈家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数千年过去,这里从事玉石开采加工的产业基因序列一直不曾改变。 5000多年后的当下,黄山南3公里的独山依旧存在,独山玉依旧在开采,全国最大的玉石加工基地也在30余公里之外的镇平如火如荼的发展,这里有近30万人从事着玉器和玉器相关的产业,这里被誉称“玉雕之乡”和“中华玉都”。黄山遗址大型玉器生产作坊的发现,证实5000多年前的南阳就是玉石器生产“基地”,寻根溯源,这给南阳玉文化产业以莫大的历史自豪感,对确立“中华玉都”的地位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独山玉一直为王公贵胄所青睐 独山玉,作为南阳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从仰韶文化时期至今,已刻进了这片土地的基因之中。独山玉哺育了一代一代的玉雕人,独山玉从南阳的山河之中走出,因特殊的纹理与光泽,被苦心寻找,耐心切割,精心琢磨。生活在黄山的先民们,用勤劳的双手褪去蒙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独山玉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山遗址的发掘,将独山玉的应用利用历史确定在5000年以前,将黄山遗址的独山玉铲断代定位于良渚文化的玉琮之前。1952年在河南安发掘出土的独山玉鳖,距今约3000年,是独山玉俏色雕的鼻祖。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早有专家推论为独山玉所治,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但在历史的更迭中,石沉大海,成了千古之谜。现存于北京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后用一块巨大的独山玉料琢制而成的酒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玉雕作品,也是最大的独山玉雕件。这些都是独山玉曾经辉煌的有力证明,也共同揭示了独山玉作为四大名玉之一的尊贵基因密码。如今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南阳人的“独玉情结”不散,中国文化的“玉之品格”仍在。一脉相承的独山玉雕刻技艺和南阳玉文化在这里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有序传承,健康发展。[图片上传失败...(image-4c88d0-1652066382959)]

▲镇平石佛寺国际玉城 关于南阳玉产业和独山玉的一些疑问和思考 黄山、独山、镇平,石佛寺,5000年来的缘分皆因一种玉。透过黄山文化遗址,玉人、独山玉、玉文化产业终于找到了绵延几千年根脉渊源!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延展.......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一种文化、一个基因是如何传承下来的?黄山文化遗址将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思考!1、南阳黄山遗址早在石器时代就成为中原地区的玉雕雕刻中心,在少有的文献典籍记录中,除了汉代南阳独山的玉街寺以外,记录和遗迹甚少,到了近现代,镇平的石佛寺逐渐成为中原玉雕的核心生产集散地,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核心产区的位置是怎样一路西迁至30公里外的镇平?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一个新的玉雕集散中心?这些都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也需要考古为我们揭开历史谜底。2、南阳独山玉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成为“王”的用玉,在秦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以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的身份辉煌千余年,但是如今却逐渐被边缘化,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局面?也都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范畴。南阳黄山遗址的不断考古发现,引起文博考古学术届的巨大关注,足见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巨大价值,我们也希望通过考古挖掘、研究科考的不断展开,逐渐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通过一段段碎片的梳理,还原出一段鲜活的民族记忆,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资料: ➊ 2018年5月3日《大河网》:南阳黄山遗址部分考古成果首次公布,几千年前的残次半成品揭开千古之谜 ➋2019年7月19日《河南日报》: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千年一遇”➌2021年9月16日“云在青天萍在语”:黄山遗址上,”玉“见文明之光——《独山玉文明之光——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制品调查报告》一书出版➍2021年3月8日《南阳日报》政务新媒台:南阳黄山遗址|祖先们如何加工独山玉,这批文物揭开谜底➎2022年2月9日《文化影响力》:南阳黄山遗址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➏2022年3月17日马俊才《文博中国》: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一眼史前三千年——河南南阳黄山遗址➐2022年3月1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快讯!河南黄山遗址入选2021“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➑2022年3月31日《河南考古》:喜讯|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➒2022年3月31日河南日报客户端:独家丨南阳黄山遗址—— 缘何一眼惊千年➓2022年4月2日《大象新闻》:黄山遗址将建考古公园,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大功能

我很无奈,非专业。

我觉得和田玉最好历史悠久而且参加了奥运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的论文参考文献

海水分析的早期工作,是从建立海水中主要溶存成分的分析方法 及其含量的测定开始的。19世纪80年代,迪特马尔测定了采集自世界各大洋的77个水样的主要溶解成分,进一步证实了海水组成恒定性这一重要规律。1902年,克努曾提出了氯度和盐度的概念,建立了海水氯度的分析方法,从氯度的测定值计算海水盐度在海水溶解氧、碱度等的分析方法建立之后,就能够研究海水的二氧化碳系统和溶解氧的分布和变化。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对海洋生物生产力研究的需要,开展了海水中微量营养成分的分析,特别在二十世纪前半期最为活跃。对海水微量元素的分析,从50年代前就已经开始,但直到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由于应用了分析化学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才得到迅速的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海洋环境科学的崛起,促进了海洋中痕量污染物,如有毒金属、农药和烃类等的分析方法的发展。能够分析和必须分析的海水中的元素,几乎涉及了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其浓度范围从常量元素的约每升20克至放射性核素的每升一百亿亿分之一克,有时还要求测定各成分不同形态的含量。为此,已应用了分析化学中大多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1965年,陈国珍和J.P.赖利分别以“海水分析化学”为题,总结了这一领域的工作。

海水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苯系物等等的测定,参考第82章水样有机化学组分和微生物分析的有关内容。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陈国珍.1965.海水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国珍.1986.海水痕量元素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0064.26—93)[S].199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GB12763.4—91)[S].1991.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4—1998)[S].199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殷宁万.1991.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元素[J].岩矿测试,10(3):171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1995)[S].19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重庆文化古迹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重庆饮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重庆论文参考文献
  • 中国古玉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