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自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自述

发布时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自述

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培养与研究这样我来写的

结合我国社会的现实,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些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偏差,使不少幼儿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如任性、懒惰、依赖、好强、自私等,妨碍了幼儿兴趣、爱好、品德、特长等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重视幼儿个性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极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的,是在活动中行成个性,表现出个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讲、去听、去看、去做,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兴趣爱好等个性。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个性;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认真的绘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勇敢、坚强、抗挫的个性等。例如在美术活动"我的幼儿园"中,老师不再单纯地示范,而是带领幼儿参观整个幼儿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将自己所看到的画出来,培养他们敢于动手尝试、大胆创作的个性品质。(二)建立亲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基石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积极的、合作的、友善的言行与幼儿交往,以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貌与人格精神影响和引导幼儿,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在问题的解答中要循循善诱,增进他们的知识,使儿童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们要懂得儿童,这是父母、先生顶大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幼儿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选择适合幼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教与学中能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乐学。(三)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环境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中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熏陶要注重物质环境的熏陶,精心设计具有良好个性内容为主的墙饰,如"我爱上幼儿园"的主题墙、"我们爱劳动"、"好书一起看"等小海报贴在幼儿经常路过的墙面;在全园布置美丽的图案标识,时时提醒幼儿合作、分享、关心、谦让等。再有如果幼儿受成人约束过紧,幼儿就会感到精神压抑,失去童心,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只有为孩子创设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欢乐的环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们才能充分放松自己,心情愉快,无拘无束。(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开朗的性格,开朗的性格给人以好感。幼儿要有开朗的性格,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为培养幼儿健康体魄,我们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 鼓励幼儿自己吃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通过小手像打枪的握勺小儿歌使幼儿对自己持勺吃饭感兴趣。② 引导幼儿不挑食。在进餐前,为幼儿介绍食谱,介绍其营养价值。如,要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使小朋友长得高。要长高,就多吃这些蔬菜等。③ 引导幼儿进行适量的运动。鼓励幼儿积极进餐的同时,我们要带幼儿进行丰富的体育运动。孩子喜欢游戏,因此,我们引导幼儿锻炼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时要采取游戏的形式。④ 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只有保证幼儿身心在健康的状态下,幼儿才能开朗起来。(五)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个性的发展孩子的个性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对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如对待反应慢的的幼儿要给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有特长,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对容易满足的儿童,则要避免过多的表扬,克服他们骄傲自满、自负心理,让他们的个性向正确方向发展。(六)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在家园配合教育中,重点就是帮助家长明确培养良好的个性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个性的闪光点和薄弱点。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喂。针对孩子的"两面性"行为,我们设计了家园联系本,记录"在家表现"和"在园情况",以此帮助他们形成言行一致、家园表现一致的良好个性品质。总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健全的心态与人格。所以,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个性、特长,把我们的孩子都培养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人!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二)负影响例子

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岁,他说:“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亲),更想不到笋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几分理智多几分爱,毕竟目前我们知晓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伟人如毛泽东等,他们的成长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他们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献的是一颗平常心,拥有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孩子。当然,英才豪杰毕竟也只是少数的少数,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爱。二是丢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总是没有尽头的,用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许还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比毕竟是有害的,花时间去吹捧,还不如花时间去赏识孩子的长处,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三是丢掉虚荣心。孩子考试好了,到处炫耀,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金。反之,则拳打脚踢、冷眼相待,把缺点看成是孩子的耻辱,把特长当成孩子的摇钱树……虚荣,跨进了门槛,你意识到了吗?作为父母,只是一个领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寻他们一生,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四是丢掉惧怕心。生个女孩怕受欺,生个男孩怕学坏。父母要培养女孩勇敢面对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乱,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告诉他的责任是什么,如在家保护家园,长大保卫祖国等。惧怕并不会解决什么,关键在于怎么样才是保护。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五)手拉手——反馈检验

1、帮孩子开启“我能行”大门。卢勤把“我能行”归为六种力量:一是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赏识的目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三是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学会用发现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边;四是评价的力量——你真棒。评价是一种力量,适当的评价能生发出一种能力;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学会与人合作市成功的开始。六是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人。

2、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检验。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和能力;乐于同人交往,如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情绪饱满愉快,如对事物能够表现出情绪安定、愉快、乐观向上;性格开朗活泼,如心情开阔、天真、乐观、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能够悦纳自己,如自信心强,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适应性,如能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强,面对困难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行为举止与年龄相一致、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行为总体一致,不是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3、家长的角色。家庭环境中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领导、孩子的兼职教师、孩子的保健医生、孩子的榜样和导游。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时做孩子的朋友,关键时做孩子的领导,在一些原则问题和重大事项上必须由家长做最终的决策,而不能迁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职教师,讲应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应给孩子树立榜样,带着孩子去做;开明的家长不做“轿夫”,而当“导游”,引导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向孩子介绍“旅行”路线;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吴增强等. 现代 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 科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 历史 和现状[EB/OL].

[4]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 中国 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卢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宁等.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幼儿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8]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8).252-271.[/M]

[9]乐茗.身边的危险之劣质童装[J].家庭教育.2008(1):2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精选

近年来,学前 教育 专业被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备受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 方法 ,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学前教育;教学方式

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色彩的主要科目;水彩画工具简便,利于普及,适合作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课,是一门技法技巧性较强的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然而,近几年受“高中热”的影响,我校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厌学情绪十分严重。美术在学生心里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加之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正规上过水彩画课,导致学生对水彩画缺乏认识,美术基本功很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水彩画很难很刻苦,不愿上水彩画课;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妥,不能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内容过难,要求过高,不易理解,甚至受到教师过分的指责、批评、挖苦,导致学生对水彩画学习失去信心,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使水彩画教学无法进行,甚至搁浅。针对学生这种现状,如何做好水彩画教学呢?经过实践探索,我将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 如下:

一、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

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水彩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控制难度,调整节奏;先从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掌握水彩颜料的特性入手。通过练习把颜色涂平、加水逐渐变淡、重叠产生混合色,颜料多加水会自然渗化等内容,学生在轻松状态下了解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和加水渗化的特性,同时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关键是时间和水分的把握;然后练习 素描 淡彩,就是利用铅笔或钢笔在画好素描稿的基础上根据色彩变化规律略施淡彩;最后过渡到水彩画单个物体、多个物体练习,先临摹再写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水彩画不好学,那么难,不会画了,学生能在自觉不自觉中独立完成较好的作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增强了自信心,感觉到学画容易了。

二、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

课堂练习中,设计几套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之后再适当增加习题难度,使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到画起来顺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加强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途径,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选材,参考幼儿读物或 儿童 连环画等材料,进行色彩临摹,经过大量临摹练习,学生收获很大,不但提高了水彩画表现技法,还提高了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造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和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三、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

根据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启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把作画当成一种快乐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如色彩渗化这一节课中,由于不同颜色在纸面上在水的作用下会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绝妙的变化,色彩鲜艳,趣味无穷;教师只演示基本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及绘制要点,通过语言和画面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时并能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在练中学生会有成功感,同时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实验、练习,每个学生都不厌其烦地画了好多张、好多遍,最后选取几张自己满意的并裁好粘贴在画面上,在剪贴中,学生又进行画面形式美术探究,有的剪成圆形、有的剪成花朵形、有的剪成棱形的等,形式多样,千变万化;能体现出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愉悦心情。学生的能力在这种愉悦环境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免在学习中出现挫折,特别是后进生,总认为自己没有美术方面的天赋,怎么学也不会画,画不好就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增强信心,经常以“再画一张试试”、“下一张一定能成功”、“你一定行”、“一定能成功”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水彩画技法“撒盐法”一课中,崔凯同学美术基础较差,做了两张均没有撒盐的特殊效果,这时他有些灰心,于是我鼓励他“再画一张试试”,结果第三张画果然成功了,并得了95分,他心里非常高兴,获得了成功感;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作业不够理想,也纷纷重画,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学生有了成功感,对学习美术增加了动力,增强了信心。“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方法,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天祥,赵友萍,著.写生色彩学浅谈[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罗猛省.中韩师范美术教育比较谈[J].中国美术教育,1999.5.

[3]青柳三郎,著.白晓彦,申彦奎,译.儿童绘画指导[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摘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等语文的应用能力,能为他们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能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拓展学生视野,结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语文能力训练,改革目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语文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语文应用能力

一、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大学 语文教材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选文内容的接近来进行归类,“以精美 文章 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学生 文化 素质的主要目的”[1];另一类是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或体裁不同来编排,力图通过对文学史的梳理提高学生对文学发生发展及各类文体的认识。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优势,但都有过多关注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而忽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缺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利用有限课时,灵活处理教材,淡化学科本位,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讲解唐诗宋词等韵文体文学时,除了以经典篇目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外,可以适当介绍诗词的韵律和节奏,适当让学生参照古代诗词用韵规律和节奏来学习创作儿歌等幼儿文学作品;在讲授《垓下之围》这样的历史 散文 时,在让学生在感受司马迁、项羽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古代叙事文体人物描写重在细节而不在心理等文学规律上,让他们在写作中借鉴;在讲解《谏逐客书》等古代散文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公文也可以写得如此有美感,让他们在借鉴李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白话文创作一篇公文作品。总之,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在不牺牲审美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有研究者感慨:“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2]但教材不是万能的,即使有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添一些有专业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学可增加古代神话、 传说 ,现代文学部分可增加叶圣陶、郑渊洁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可增加安徒生、拉格洛夫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也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资源,以作者所在的四川地区为例,可以将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扬雄、苏轼、郭沫若等文学名家留下的遗迹、传说等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感受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通过布置实地调查 报告 、小论文等作业的方式,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二、开展语文大课堂,拓展学生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几十个学时就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程本身,而应从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语文大课堂,构建一个融文学、交际口语及实用文写作于一体的较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便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使大学语文走向更为广阔的大课堂。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大学语文教研网”,设置“教研新闻”“网络课程”“优秀影视作品”“学生自作”“经典篇目研读论坛”“人文讲坛”“视频资料”等栏目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使之成为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以弥补大学语文课时少、针对性不足等缺陷。如为满足部分学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需要,开设“名作欣赏”“儿童影视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开设“实用写作”“儿童文学写作”;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对社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开设“ 演讲与口才 ”“实用口才”等。三是开展“人文讲坛”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名家文学讲座视频,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文学专题讲座,用贴近现实、观点新颖的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将语文大课堂与学校艺术节、读书月及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等相结合,为学生拟定阅读篇目,加强对学生写作、演讲、 辩论 、墙报、朗诵、讲 故事 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好校报文学栏目,指导学生办文学社团刊物,推荐优秀学生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习作。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同时,把大学 语文知识 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合实践环节,加强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与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能实训、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等四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和环节[4]。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口语、歌曲弹唱、讲幼儿故事、教案写作、说课、幼儿园语言教学等内容都与语文应用能力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断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听的训练中,除了基本的听辨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群体(如幼儿园同事、家长、幼儿)时的聆听技巧和相关礼仪。在说的训练中,除 自我介绍 、讲幼儿故事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把学生放在模拟或真实的幼儿教育活动情境中,通过应聘 面试 、与家长或幼儿沟通、说课等形式,深刻理解不同的说的方式以及声音的轻重缓急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训练中,除了要多读儿歌、幼儿诗、童话、科学文艺等幼儿文学作品,加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外,还要学会通过具体作品挖掘幼儿文学独具的稚拙美、纯真美和荒诞美,学会恰当使用朗读、讲解、表演等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文学阅读。在写的训练中,除了要学会说课稿、教学计划、见习 实习总结 、听课笔记、教案的写作之外,还要全面掌握幼儿文学作为“人之初”文学的基本特点,学会各类幼儿文学体裁的创作和改编。当然,在加强学生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幼儿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幼儿文学作品、歌曲,要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意境,分析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师口语方面,要指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形成富含人文情感、富有幼儿情趣、能彰显师表风范的优雅的职业口语;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可指导他们如何听幼儿语言教学课,如何作听课笔记;在教育实习中,要加强对教案写作、说课、上课的指导。可以说,语文应用能力贯穿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实践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更新评价模式,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试题考试的方式,试卷内容主要由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基础知识或再加上某一方面的写作题目组成,评价方式单一、可信度低,对学生平时的创造性表现以及语文应用能力难以有效评价。梅健对重庆21所高校的调查表明:“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只要选修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最终会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分数,而这个简单的分数并未能真实反映出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实际状况。”[5]同时,这种评价模式也难以有效的促进师生和大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模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一是化整为零,采用多次测试的方式代替目前单一的试题考试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月考的方式,每月对所学某一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这样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又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二是把考试重点由基础知识变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能力、幼儿文学解读能力、幼儿文学作品创编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分次考查。三是教师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与学生间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科学制定三种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养成,弥补单一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卓霞.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152-153.

[3]王建华,唐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5):29-32.

[4]蒋荣辉.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64-166.

[5]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8.

摘 要: 儿童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早期潜力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养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社会其他群体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很好,对幼儿早期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良好的第一教育,则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树立“德智并举”的学前儿童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各种行为习惯,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教给幼儿对待人生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态度,这些最为重要,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儿童独特的 学习方法 相适应,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有爱同辈的好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二、坚持理智施爱、严而有格的学前儿童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时除关心和热爱孩子外,需要理智地严格要求孩子。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理性施爱。家长通过无私的爱感化孩子,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又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又不过分限制、压迫孩子,而是一种受理性支配的爱。其次,家长要做到要求适度。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过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再次,家长要做到严爱结合。严要出于爱,严要合理,爱要适当。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为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幼儿不仅参加劳动的机会少、劳动技能差、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劳动观念淡漠,表现为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粮食、怕吃苦、不能勇敢面对困难等。应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在教给孩子 安全知识 的情况下,先让幼儿做自己的事,然后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优良的劳动品德,从小教育幼儿形成自尊、自重、自强的性格。这样幼儿成人后才能正确对待挫折,适应能力强。

四、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学前儿童。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家长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锻炼。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家长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如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角色游戏中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五、为学前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六、家长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大量需求高尖端人才的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尤其加强幼儿教育,因为它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那么幼儿教育中最初的教育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最先的教育者是老师还是父母?一些专家认为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是在家庭,显而易见,最先的教育者应该是家长而非老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现代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共识。父母要做好幼儿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到很大的作用。

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3]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4]李连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偏差及修正策略.

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3. 电大学前教育论文

4. 大学生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5. 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1500字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81-01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其表现就是父母们往往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逼着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力培养“神童”,毫不留情地扼杀儿童的天性,剥夺儿童童年的自由。父母们凭自己的个人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只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没有作为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应受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命驱赶着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由此带来就是孩子天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以及需要的忽视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一是关注过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其对孩子过分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如让孩子过度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对孩子过度干涉、保护和过度期望等。对于孩子而言,适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的过度教育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出现厌学现象;生活上的过度教育会使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溺爱孩子,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或体验真知的机会,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应是儿童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关注过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重智轻德。如今,父母期盼孩子将来成才的愿望之焦点已从追求德才兼备偏向单纯的智力开发,宁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上,而极少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传统美德教育、情感教育等。日本儿童教育专家井深大曾提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1]且幼儿的家庭德育多停滞在观念、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层面致使德育难彰其效。如生活中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准则,但却往往忽略践行的过程。

(三)家园教育的失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儿童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幼儿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儿童,意味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但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也是必要的。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可适时地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幼儿自觉体验家庭教育带来的和谐与自由。唯有使儿童成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真正主体,使“他律”变为“自律”,儿童才能在一种有限却又相对有序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空间及时间。”这六个解放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是我国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法宝之一。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提供正确的范型让幼儿模仿、学习抽象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2]《老子・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谓“不言之教”即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从小事小节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要做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提供大量行为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所模仿的行为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将外在的要求和约束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才能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

(三)家庭教育的保障:家园共育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由于文化水平、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差异,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其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也要讲究整体配合,相互协调,让父母及长辈们都参与其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成为好搭档,共同承担起幼儿的教育任务,共同发挥家园共建、家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幼儿家园表现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沟通而造成的,孩子身处在社会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例如,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育上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家园联系簿”把每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重点及教育方式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及时听取家长的要求,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59-60.

[2] 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53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

(二)负影响例子

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岁,他说:“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亲),更想不到笋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几分理智多几分爱,毕竟目前我们知晓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伟人如毛泽东等,他们的成长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他们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献的是一颗平常心,拥有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孩子。当然,英才豪杰毕竟也只是少数的少数,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爱。二是丢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总是没有尽头的,用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许还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比毕竟是有害的,花时间去吹捧,还不如花时间去赏识孩子的长处,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三是丢掉虚荣心。孩子考试好了,到处炫耀,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金。反之,则拳打脚踢、冷眼相待,把缺点看成是孩子的耻辱,把特长当成孩子的摇钱树……虚荣,跨进了门槛,你意识到了吗?作为父母,只是一个领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寻他们一生,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四是丢掉惧怕心。生个女孩怕受欺,生个男孩怕学坏。父母要培养女孩勇敢面对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乱,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告诉他的责任是什么,如在家保护家园,长大保卫祖国等。惧怕并不会解决什么,关键在于怎么样才是保护。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五)手拉手——反馈检验

1、帮孩子开启“我能行”大门。卢勤把“我能行”归为六种力量:一是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赏识的目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三是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学会用发现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边;四是评价的力量——你真棒。评价是一种力量,适当的评价能生发出一种能力;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学会与人合作市成功的开始。六是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人。

2、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检验。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和能力;乐于同人交往,如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情绪饱满愉快,如对事物能够表现出情绪安定、愉快、乐观向上;性格开朗活泼,如心情开阔、天真、乐观、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能够悦纳自己,如自信心强,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适应性,如能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强,面对困难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行为举止与年龄相一致、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行为总体一致,不是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3、家长的角色。家庭环境中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领导、孩子的兼职教师、孩子的保健医生、孩子的榜样和导游。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时做孩子的朋友,关键时做孩子的领导,在一些原则问题和重大事项上必须由家长做最终的决策,而不能迁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职教师,讲应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应给孩子树立榜样,带着孩子去做;开明的家长不做“轿夫”,而当“导游”,引导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向孩子介绍“旅行”路线;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吴增强等. 现代 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 科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 历史 和现状[EB/OL].

[4]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 中国 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卢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宁等.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幼儿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8]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8).252-271.[/M]

[9]乐茗.身边的危险之劣质童装[J].家庭教育.2008(1):2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精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分析》

摘要: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奠基性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按照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学前教育的主要作用开始谈起,分析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问题;策略

一、学前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主要作用

1、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培养儿童重要的时段、行为习惯、道德意识关键时期,而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从这点也可以说明,在这时期也是能够培养出有素质的重要时期,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为其今后成长以及成年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人力资源投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来发掘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可以有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力。教育学、心理学等在这些的相关信息中也说明了,在这阶段还是一个非常有着可塑性的,这时期的大脑反应是非常快的,也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阶段,感知能力等方面的都是一个非常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好奇心跟欲望都是非常旺盛的,在这个时期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一些科学的、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就可以让孩子在以后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在培养创新时候就直接做好了基础。

3、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补偿,由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与推动发展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由于政府对社会的支持从而有利的减轻了对贫困家庭等有明显的改善和帮助,有很多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家庭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的儿童就可以进行补偿性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识以及社会性等各发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发展,从而增加其后续成功的机率,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从更大的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

4、学前教育有利于降低犯罪率

在孩子们面向社会发展时候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恰当科学的教育对促进儿童自控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自信心以及爱心等良这些对孩子的好品质发展非常有效,通过上述文章相对现阶段我国社会来说学前教育有个好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而有利的。比如儿童在成长的时候的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来进行情感交流、发展支持以及关爱互动,这样就会很容易的表现出相反的人格,在他们成人后对社会的稳定也有这一定的影响的。

二、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虚化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但是近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教育法》中的定位。现今社会有很多幼儿园都被人们推向了市场经营,这样就给学前教育带上了浓厚利益观念,因为这种市场化的结果导致了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上幼儿园,而全国也只有不到50%的学前3年毛入学率。此外一些教育界的领导都认识不到学前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现今社会我们对于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严重缺乏重视感,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中都没有提及学前教育,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又少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2、学前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被遮蔽

教育管理领域中的管理主义盛行,所强调和关注的是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但是却忽略了道德价值以及目的合理性。相对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和帮助的而管理过程也被简化为模式化的管理技术和程序,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也缺乏对自身行为价值的批判和反思。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投资,很多管理主义缺乏伦理视角的审视,不再追求道德价值。

3、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显然学前教育的好坏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却会带来一系列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推动所谓“正确”的教育理念,所谓“高质量”的学前机构应运而生,而各级政府也将大部分教育资源投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期望这些“高质量”机构可以带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质量的发展和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现在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和经费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整体来说在我国的教育资源非配并没用充足而有利的给学前教育公共资金做到最低的保障,现今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资金在公共教育资金当中只占经费的0.01左右。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资经费问题一直是属于低重心分权型的制度,而我国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资金投资方面还是负起了很大的责任和投资,所以很多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由乡镇、农村基层所出资来辅助学前教育机构使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培养儿童的素质,而中央政府和升级财政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2)就目前状况来看幼儿园的老师专业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前段时间江苏发生的幼儿园老师拿熨斗烫伤孩子脸的事件,这就说明了,我们国家的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恶劣。

三、改善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

1、对学前教育事业重新定位

市场经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上文中提到的政府与市场共同配置资源的学前教育,其产品属性决定了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定位。

2、重新审视政府及教育部门自身的定位

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目标要以“可以为每个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基础。

3、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

通过上述文章中说到的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费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学前教育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我国政府必须要对学前教育做出一定的资金补助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少儿良好的身心发展和自资源的均衡化和合理化的承担琦学前教育的基本责任同时这也上是对实现学前教育的最基本条件。(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东莞市教育局:《整合资源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导刊》,2010(5)。

[2]姚伟、刑春娥:《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研究》,2011(1)。

[3]候莉敏:《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尴尬》,《早期教育》,2010(1)。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文化、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81-01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其表现就是父母们往往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逼着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力培养“神童”,毫不留情地扼杀儿童的天性,剥夺儿童童年的自由。父母们凭自己的个人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只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没有作为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应受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命驱赶着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由此带来就是孩子天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以及需要的忽视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一是关注过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其对孩子过分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如让孩子过度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对孩子过度干涉、保护和过度期望等。对于孩子而言,适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的过度教育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出现厌学现象;生活上的过度教育会使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溺爱孩子,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或体验真知的机会,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应是儿童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关注过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重智轻德。如今,父母期盼孩子将来成才的愿望之焦点已从追求德才兼备偏向单纯的智力开发,宁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上,而极少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传统美德教育、情感教育等。日本儿童教育专家井深大曾提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1]且幼儿的家庭德育多停滞在观念、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层面致使德育难彰其效。如生活中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准则,但却往往忽略践行的过程。

(三)家园教育的失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儿童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幼儿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儿童,意味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但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也是必要的。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可适时地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幼儿自觉体验家庭教育带来的和谐与自由。唯有使儿童成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真正主体,使“他律”变为“自律”,儿童才能在一种有限却又相对有序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空间及时间。”这六个解放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是我国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法宝之一。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提供正确的范型让幼儿模仿、学习抽象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2]《老子・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谓“不言之教”即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从小事小节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要做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提供大量行为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所模仿的行为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将外在的要求和约束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才能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

(三)家庭教育的保障:家园共育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由于文化水平、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差异,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其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也要讲究整体配合,相互协调,让父母及长辈们都参与其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成为好搭档,共同承担起幼儿的教育任务,共同发挥家园共建、家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幼儿家园表现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沟通而造成的,孩子身处在社会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例如,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育上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家园联系簿”把每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重点及教育方式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及时听取家长的要求,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59-60.

[2] 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53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当前,学前 儿童 家庭 教育 成为了人们关注的 热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 文化 、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 方法 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 对子 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 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朝安:《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2012年. [3]钟莉:《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策略的思考》,江西教师网,2012年. [4]张红鸽:《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创新教育》,2010年.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二 《浅谈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 【论文摘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 经验 ,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 措施 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目前,多数家庭 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 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 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 兴趣爱好 强加给孩子。 2. 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l.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 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一是丢掉补偿心。二是丢掉反常心。三是丢掉虚荣心。四是丢掉惧怕心。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 种植 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近年来,学前 教育 专业被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备受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 方法 ,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

关键词:水彩画教学;学前教育;教学方式

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色彩的主要科目;水彩画工具简便,利于普及,适合作为美术学科的色彩基础课,是一门技法技巧性较强的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然而,近几年受“高中热”的影响,我校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厌学情绪十分严重。美术在学生心里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加之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正规上过水彩画课,导致学生对水彩画缺乏认识,美术基本功很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水彩画很难很刻苦,不愿上水彩画课;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妥,不能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内容过难,要求过高,不易理解,甚至受到教师过分的指责、批评、挖苦,导致学生对水彩画学习失去信心,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使水彩画教学无法进行,甚至搁浅。针对学生这种现状,如何做好水彩画教学呢?经过实践探索,我将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 如下:

一、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学来容易”之感

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水彩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控制难度,调整节奏;先从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掌握水彩颜料的特性入手。通过练习把颜色涂平、加水逐渐变淡、重叠产生混合色,颜料多加水会自然渗化等内容,学生在轻松状态下了解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和加水渗化的特性,同时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关键是时间和水分的把握;然后练习 素描 淡彩,就是利用铅笔或钢笔在画好素描稿的基础上根据色彩变化规律略施淡彩;最后过渡到水彩画单个物体、多个物体练习,先临摹再写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水彩画不好学,那么难,不会画了,学生能在自觉不自觉中独立完成较好的作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增强了自信心,感觉到学画容易了。

二、选择练习,给学生创造“画来顺手”之感

课堂练习中,设计几套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画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之后再适当增加习题难度,使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感到画起来顺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加强美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途径,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选材,参考幼儿读物或 儿童 连环画等材料,进行色彩临摹,经过大量临摹练习,学生收获很大,不但提高了水彩画表现技法,还提高了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造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和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

三、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学来愉快”之感

根据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启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把作画当成一种快乐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如色彩渗化这一节课中,由于不同颜色在纸面上在水的作用下会自然融合在一起,产生绝妙的变化,色彩鲜艳,趣味无穷;教师只演示基本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及绘制要点,通过语言和画面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时并能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在练中学生会有成功感,同时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可以尝试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实验、练习,每个学生都不厌其烦地画了好多张、好多遍,最后选取几张自己满意的并裁好粘贴在画面上,在剪贴中,学生又进行画面形式美术探究,有的剪成圆形、有的剪成花朵形、有的剪成棱形的等,形式多样,千变万化;能体现出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愉悦心情。学生的能力在这种愉悦环境下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增强信心,让学生有“喜获成功”之感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即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难免在学习中出现挫折,特别是后进生,总认为自己没有美术方面的天赋,怎么学也不会画,画不好就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增强信心,经常以“再画一张试试”、“下一张一定能成功”、“你一定行”、“一定能成功”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水彩画技法“撒盐法”一课中,崔凯同学美术基础较差,做了两张均没有撒盐的特殊效果,这时他有些灰心,于是我鼓励他“再画一张试试”,结果第三张画果然成功了,并得了95分,他心里非常高兴,获得了成功感;其他同学发现自己的作业不够理想,也纷纷重画,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学生有了成功感,对学习美术增加了动力,增强了信心。“画无定法”,教学也无固定方法,只要不违反教学原则,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机智,把美育渗透、能力培养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学到知识、练就技能、提高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天祥,赵友萍,著.写生色彩学浅谈[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罗猛省.中韩师范美术教育比较谈[J].中国美术教育,1999.5.

[3]青柳三郎,著.白晓彦,申彦奎,译.儿童绘画指导[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摘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写作等语文的应用能力,能为他们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能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拓展学生视野,结合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语文能力训练,改革目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语文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语文应用能力

一、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大学 语文教材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选文内容的接近来进行归类,“以精美 文章 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学生 文化 素质的主要目的”[1];另一类是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或体裁不同来编排,力图通过对文学史的梳理提高学生对文学发生发展及各类文体的认识。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优势,但都有过多关注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而忽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缺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利用有限课时,灵活处理教材,淡化学科本位,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讲解唐诗宋词等韵文体文学时,除了以经典篇目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外,可以适当介绍诗词的韵律和节奏,适当让学生参照古代诗词用韵规律和节奏来学习创作儿歌等幼儿文学作品;在讲授《垓下之围》这样的历史 散文 时,在让学生在感受司马迁、项羽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古代叙事文体人物描写重在细节而不在心理等文学规律上,让他们在写作中借鉴;在讲解《谏逐客书》等古代散文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公文也可以写得如此有美感,让他们在借鉴李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白话文创作一篇公文作品。总之,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在不牺牲审美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有研究者感慨:“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2]但教材不是万能的,即使有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添一些有专业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学可增加古代神话、 传说 ,现代文学部分可增加叶圣陶、郑渊洁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可增加安徒生、拉格洛夫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也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资源,以作者所在的四川地区为例,可以将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扬雄、苏轼、郭沫若等文学名家留下的遗迹、传说等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感受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通过布置实地调查 报告 、小论文等作业的方式,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二、开展语文大课堂,拓展学生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几十个学时就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程本身,而应从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语文大课堂,构建一个融文学、交际口语及实用文写作于一体的较完善的课外延伸教学体系,以便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使大学语文走向更为广阔的大课堂。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大学语文教研网”,设置“教研新闻”“网络课程”“优秀影视作品”“学生自作”“经典篇目研读论坛”“人文讲坛”“视频资料”等栏目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使之成为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以弥补大学语文课时少、针对性不足等缺陷。如为满足部分学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需要,开设“名作欣赏”“儿童影视赏”;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开设“实用写作”“儿童文学写作”;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对社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开设“ 演讲与口才 ”“实用口才”等。三是开展“人文讲坛”活动,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名家文学讲座视频,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文学专题讲座,用贴近现实、观点新颖的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将语文大课堂与学校艺术节、读书月及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等相结合,为学生拟定阅读篇目,加强对学生写作、演讲、 辩论 、墙报、朗诵、讲 故事 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好校报文学栏目,指导学生办文学社团刊物,推荐优秀学生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习作。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同时,把大学 语文知识 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合实践环节,加强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与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能实训、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等四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和环节[4]。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口语、歌曲弹唱、讲幼儿故事、教案写作、说课、幼儿园语言教学等内容都与语文应用能力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断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听的训练中,除了基本的听辨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群体(如幼儿园同事、家长、幼儿)时的聆听技巧和相关礼仪。在说的训练中,除 自我介绍 、讲幼儿故事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把学生放在模拟或真实的幼儿教育活动情境中,通过应聘 面试 、与家长或幼儿沟通、说课等形式,深刻理解不同的说的方式以及声音的轻重缓急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训练中,除了要多读儿歌、幼儿诗、童话、科学文艺等幼儿文学作品,加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外,还要学会通过具体作品挖掘幼儿文学独具的稚拙美、纯真美和荒诞美,学会恰当使用朗读、讲解、表演等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文学阅读。在写的训练中,除了要学会说课稿、教学计划、见习 实习总结 、听课笔记、教案的写作之外,还要全面掌握幼儿文学作为“人之初”文学的基本特点,学会各类幼儿文学体裁的创作和改编。当然,在加强学生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幼儿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幼儿文学作品、歌曲,要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意境,分析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师口语方面,要指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形成富含人文情感、富有幼儿情趣、能彰显师表风范的优雅的职业口语;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可指导他们如何听幼儿语言教学课,如何作听课笔记;在教育实习中,要加强对教案写作、说课、上课的指导。可以说,语文应用能力贯穿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实践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更新评价模式,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试题考试的方式,试卷内容主要由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基础知识或再加上某一方面的写作题目组成,评价方式单一、可信度低,对学生平时的创造性表现以及语文应用能力难以有效评价。梅健对重庆21所高校的调查表明:“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只要选修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最终会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分数,而这个简单的分数并未能真实反映出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实际状况。”[5]同时,这种评价模式也难以有效的促进师生和大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模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一是化整为零,采用多次测试的方式代替目前单一的试题考试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月考的方式,每月对所学某一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这样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又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二是把考试重点由基础知识变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能力、幼儿文学解读能力、幼儿文学作品创编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分次考查。三是教师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与学生间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科学制定三种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养成,弥补单一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卓霞.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2):152-153.

[3]王建华,唐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5):29-32.

[4]蒋荣辉.学前专业“一体两面四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64-166.

[5]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8.

摘 要: 儿童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早期潜力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养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社会其他群体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很好,对幼儿早期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良好的第一教育,则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树立“德智并举”的学前儿童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各种行为习惯,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教给幼儿对待人生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态度,这些最为重要,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儿童独特的 学习方法 相适应,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有爱同辈的好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二、坚持理智施爱、严而有格的学前儿童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时除关心和热爱孩子外,需要理智地严格要求孩子。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理性施爱。家长通过无私的爱感化孩子,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又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溺爱,又不过分限制、压迫孩子,而是一种受理性支配的爱。其次,家长要做到要求适度。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过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再次,家长要做到严爱结合。严要出于爱,严要合理,爱要适当。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为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幼儿不仅参加劳动的机会少、劳动技能差、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劳动观念淡漠,表现为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粮食、怕吃苦、不能勇敢面对困难等。应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在教给孩子 安全知识 的情况下,先让幼儿做自己的事,然后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优良的劳动品德,从小教育幼儿形成自尊、自重、自强的性格。这样幼儿成人后才能正确对待挫折,适应能力强。

四、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学前儿童。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家长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锻炼。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家长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如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角色游戏中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五、为学前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六、家长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大量需求高尖端人才的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尤其加强幼儿教育,因为它是人生中的启蒙教育。那么幼儿教育中最初的教育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最先的教育者是老师还是父母?一些专家认为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是在家庭,显而易见,最先的教育者应该是家长而非老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现代幼儿教育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共识。父母要做好幼儿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到很大的作用。

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2]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

[3]龚小河.浅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4]李连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偏差及修正策略.

1.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3. 电大学前教育论文

4. 大学生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5. 关于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答辩自述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1500字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