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情报学报第41卷

情报学报第41卷

发布时间:

情报学报第41卷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

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

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

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

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

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近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近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用不可时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 “引自”二字,不能径写原文献。亲自阅读对于该项研究有很明显的启发和帮助,切忌引用和著录与此项研究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4.引用中医经典著作时,则不列入参考文献部分的著录,而在正文所引句末或段落末加圆括号注明出处即可。如:论文中引用的《灵枢·本藏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寒论·序》等。随着中医中药的遗产的发掘及国际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医中药研究的论文也日趋剧增,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正确引用和著录中医经典著作。

5.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引用文献是反映学者是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是发表论文中反映思路线索的最重要工具,是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得两年前听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苏定冯教授一次关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报告,苏教授特别强调了关于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他认为,参考文献看上去是小事情,许多年轻学者不注意,具体体现在对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他是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发表了非常多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许多论文写作和审阅方面的经验。实话说,在这以前,我也有类似问题,在写文章和修改学生论文,总是重点注意前言、讨论和结果,对材料、方法和参考文献非常不注意。实际上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可能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更大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只图方便,不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状况

一、参考文献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说明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集的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了作者的文献环境及其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量越大,行文和判断时的参考依据就越充分。为此,笔者对我校7个院(系)本科毕业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

(1)篇均参考文献量5. 0条,其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均7. 8条,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学院篇均3. 3条;

(2)未附参考文献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很少,物理科学学院有16篇、计算机科学学院有6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2篇、数学科学学院有1篇;无图书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36篇,占总论文数的6. 7%。无期刊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 076篇,占总论文数的53%。以上数据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充分地占据了相关参考资料,部分毕业生不熟悉论文写作文献资料的查阅内容、方法。或者只重视图书、或者只重视期刊,文献的占有不是很丰富。本文调查的论文不排除一部分有用文献未被纳入参考文献之列等现象。

二、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使用各类文献的记录,参考文献的文献类型大致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信息资源、特种文献等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可以了解各学科专业论文的撰写情况。

文参考文献来源和成分构成,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文献信息价值、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从表2可知:由于图书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引用量最大,占参考文献总量的61. 7%,如数学科学学院大部分参考文献均为图书参考文献;期刊因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研究面广、传递速度快、检索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位居第二,占参考文献总量的29. 9%;其他合计占8. 4%。在所有学院各专业调查中,只有化学学院的期刊参考文献数超过了图书参考文献,占本专业参考文献总量的69. 8%。以上数据表明:

(1)从整体看,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过程中,毕业生对于图书文献的偏爱超过了其他任何类型的文献信息,而对于相关的学术性期刊这一类科学研究工作最重要情报源的利用相对偏少;

(2)毕业生全面检索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图书馆对于各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宣传辅导等主动服务工作还需加强。另外,笔者对图书参考文献中工具书的数量作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对工具书的利用率较小。

三、参考文献语种

通过对参考文献语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校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文献信息的情况、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的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量最高,其次是物理、生物、数学学院,这说明我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英语文献,具有利用英文文献的能力;物理、生物,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稍有对外文文献信息的吸收、利用意识。从表3看,我校师范本科生毕业论文中除了4%的参考文献为英文文献外,其余均为中文文献信息。外文参考文献偏少,语种单一的现象说明:

(1)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对外文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

(2)我校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阅读外文资料、检索利用外文信息的能力有待增强;

(3)图书馆应加强外文文献信息的宣传和导读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年代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新且具有权威性,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论文的水平和创新性。对参考文献年代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是参考文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还反映了被参考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是探讨文献老化情况的重要手段,据此可以确定各专业文献的阅览方式和保存年限,使文献利用率达到最佳值,如最大参考文献年限反映了文献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可以说是文献的最佳利用时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毕业论文引用书刊文献的年代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总体来看,图书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出版后的第9—10年,占图书参考文献总量的25. 9%;最高引用区间是出版后的1—4年,占37. 9%;期刊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文献发表后的第10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25. 7%;最高引用区间是发表后的1—4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46. 7%,各学院无明显差别。统计表明: (1)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每年的3—5月间,因此,当年出版的文献引用较少; (2)从图书参考文献来看,数学、生物学、化学学院毕业生的论文材料相对陈旧的利用率反而高,其他专业的参考文献相对新颖; (3)引用期刊参考文献的毕业生中多数还是能够密切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收集和利用最新的科研信息。

五、结果与讨论

本次统计分析,发现了我校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有积极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其结果如下:

1·参考文献量分布均匀,专业不同,引文量显著不同,生物学院篇均参考文献7. 81;地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6. 98;化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5. 08; 3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6. 67;通过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全面,具有治学谨严的科学态度,传媒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56;数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 48;物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28;计算机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78; 4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3. 88,且都是教材类的图书。通过这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途径比较单一。从部分学科看,教材类的图书占有量远远大于期刊,学生依靠教材作为研究指导,反映了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研究水平起点较低。

2·参考文献类型分布不均匀,专业不同,文献类型不同,生物学院、地理学院,图书、期刊基本一致;化学学院期刊较多,图书较少;传媒、数学、物理、计算机学院图书多,期刊少。经笔者随机调查了解,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查文献资料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探索某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性不强,因而只查阅一两种图书或期刊,存有应付心理;客观因素:受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内容限制,像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内容,论文以设计为主,如:编程、制作网页、制作课件,这些设计以某门课程为主,利用教材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学生解决的问题是验证性的,还是该领域的尖端问题,对此没有深入的评价。所以,部分学生失去了查阅大量文献的积极性。再则,学生大量的使用教材类的图书,是因这类图书讲解比较系统,学生容易掌握。而期刊主要刊登层次高的研究论文,学生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基础知识薄弱,不容易看懂,因此,不愿查阅期刊。从学校到院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不高,少数学生选题后,忙于复试、找工作、最后草草写个综述、个别懒惰者,甚至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以达到毕业为目的。

103、雇主替代责任的经济学分析,《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CSSCI集刊),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02、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之思考——以实行配额制度为中心,《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01、劳动安全保护体现公司社会责任,《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3月7日第3版。,独作100、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nti-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in China,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公开学术演讲的论文,独作99、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载于《中美劳动争议与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独作98、美国2006年养老金法案——让员工拥有更大的退休保障,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1月25日第四版,一作97、论职场性骚扰的雇主责任——以雇主禁止性骚扰义务为中心,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1期,被中国法律经济学网和中国民商法网全文转载,独作96、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的法律属性及其支配规则,《中国法学》,2006第1期(CSSCI)(属于1A类法学核心期刊),二作95、论胎盘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河北法学》2006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6.6全文 转载(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4、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3、论雇主的保护照顾义务,《法学论坛》2006年第3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2、人体医疗废物的权利归属及其支配规则《政治与法律》2006第1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二作91、双重劳动关系之肯定论,《政法论丛》第2期2006,独作90、《企业应保障职工享有平等就业权》,《工人日报》2006 .6.5,独作89、《劳务派遣成焦点 如何不让劳动者吃亏》,《工人日报》2006。3 (被采访),独作88、受害人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研究,《河北科技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一作87、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法学家》2005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二作86、知情权之私法保护,《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5、违反医疗告知义务之侵权责任,《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4、论<劳动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法制日报》2005年9月18日第3版,独作83、《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法律适用》2005年第5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2、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05年19期摘要转摘,二作81、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分析,《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第6期,一作80、劳动合同法确立劳动派遣肯定论,2005年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独作79、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商业秘密侵权中的适用,《前沿》2005年第10期,核心期刊,一作78、《应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监察中的作用》,《工人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7版,独作77、《加强与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重要法律工具》,《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6、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独作75、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独作74、浅议集体谈判制度,《当代法学》2003第2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3、入世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第2期,独作72、工资集体协商,<河北工运>2003,第3期,独作71、借鉴西方工会权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会权利,《当代法学》2003第1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70、网上隐私权的保护,《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独作69、略论三方协商机制, 《工会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作68、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被人大报刊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22《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03年第五期,独作67、社会保障法的价值取向,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第1期,独作66、关于雇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探讨,《燕山大学学报》2003第1期,二作65、对就业歧视现象的反思, 《工运研究》2002年第20期,独作64、人才领先 企业腾飞的根本——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和应对措施,〈河北法制报〉 2002、11、4,第三版,独作63、社会保障刍议,《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第四期,独作62、依法辞职不应赔偿,河北工人报,2002.7.10.3,独作61、入世与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论文选),北京市法学会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分会2001年年会,独作60、关于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9、WTO与我国环境保护,现代工商,2002.3-4,独作58、“入世”与大力扩大职教生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4期,独作57、对入世后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探讨,继续教育,2002年第2期,独作56、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思考,教育现代化,2002年第3期,独作55、论企业改制中职工持股与劳动权利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经济》同时获科技与经济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第3期,独作54、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第1期,独作53、浅谈WTO对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影响,新疆社科论坛,2001.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2、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第1期,独作51、论知情权,《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独作50、论公司的社会责任,燕山大学学报,2002第1卷,独作49、浅议票据行为的异常形态——票据变造,经济师,2002.7,核心期刊,独作48、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探讨,农业经济,2002第1期,核心期刊,独作47、对中小企业保护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学,2001.19卷(CSSCI),法学核心期刊,独作46、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法律思考,北方经济,2001.12,核心期刊,独作45、我国公民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北方论丛,2001(3)(CSSCI),核心期刊,独作44、重视职业病防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世界,2002.8,独作43、农民工,亟需法律呵护,河北法制报,2002.9.12.3,独作42、浅析职工劳动权的保障,工人日报,2002.8.9.5,独作41、浅谈WTO〈政府采购协议〉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影响,前沿,2002.3,核心期刊,独作40、浅谈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与国际人才流动,经济师,2002.8,核心期刊,独作39、劳动法相关背景资料,工人日报,2001.3.9.7,独作38、新旧〈工会法〉内容之比较,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11.6.3,独作37、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及对策,农村经济,2002.8,核心期刊,独作36、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职权,工人日报,2001.11.19.5,被转载在上海劳动报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同时被收录在《工会法》实用手册中,金城出版社,独作35、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制度改革探析,工人日报,2000.09.06.7,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独作34、我国加入WTO与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12(CSSCI)核心期刊,独作33、劳动权与生存权探析,劳动世界, 2002.1,独作32、WTO对我国就业制度的影响及对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3,独作31、走进工资集体协商,经济论坛,2002.20,核心期刊,独作30、对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02.5,核心期刊,独作29、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法律思考,前沿,2002.6,核心期刊,独作28、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刍议,农村经济,2002.6,核心期刊,独作27、外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概况,法学杂志,2001.3,法学核心期刊,独作26、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农场经济管理,2002.3,独作25、票据抗辩的法律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2.4,独作24、浅议企业民主管理的利益机制,经济师,2002.4,核心期刊,独作23、完善我国农业保险法制刻不容缓,北方经济,2002.5,核心期刊,独作22、WTO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科学论坛,2002.3,核心期刊,独作21、按劳分红浅探,经济论坛,2002年第14期,核心期刊,独作20、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上海工运,2002.4,独作19、工会法应突出工会的维权职能,工人日报,2001.10.18.2,独作18、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人日报,2000.06.02.4,独作17、《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中国工运,2002.5。(获秦皇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独作16、员工跳槽与商业秘密保护,中国律师,2000.12,独作15、入世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对策,理论探讨,2002年第3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14、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协调,前沿,2002.2,被北京市法学会《法学信息》第9期(总218期)转载,核心期刊,独作13、一人公司探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3,独作12、劳动者罢工权初论,燕山大学学报,2002.2,独作11、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法律思考,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第3期,独作10、略论我国劳动争议的企业调解,法学杂志,2000年第4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9、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中国劳动,2002.8,法学核心期刊,独作8、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3(CSSCI)核心期刊,独作7、对职工持股的理论探讨,河北学刊,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6、公司人格否认原则价值目标的理性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5、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比较及启示,当代法学,2002.7,法学核心期刊,独作4、劳动者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工会论坛,2002年第3期,核心期刊,独作3、公民环境权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CSSCI)核心期刊,独作2、浅析弱权利——劳动权的保障,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核心期刊,独作1、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探讨,当代法学,2002年第8期,法学核心期刊,独作1、副主编《类型侵权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03BFX016)2、副主编《劳动法教程》,21世纪法学通用教材,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3、参编《侵权法热点问题法律应用》,杨立新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4、参编《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杨立新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6月版(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5、参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关怀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教材)2003年6月第1版,参与编著第16、17两章内容;6、参编〈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版7、参编〈工会法与集体合同制度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版8、参编〈劳动合同与对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版9、参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正在出版中。10、参编《美国劳动雇佣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11、参编《宪法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 (2004年-2005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专著《雇主替代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13、合著〈中国民法的法律物格制度研究〉2008年将出版,人民法院出版社主持及参与的课题项目1、主研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型侵权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号:03BFX016)已结项2、主研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课题项目,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5SFB20313、参与2002年度司法部 “法制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专项任务,“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已结项,并获得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4、参与2007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的重要项目,项目名称:〈民事权利保全请求权体系与民事行为规制研究〉,项目编号:06AaFX004。5、主持2006年北京市法学会三级课题《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已结项,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6、主持2002年燕山大学教育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为: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已结项7、主持2002年燕山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已结项8、主持2003年河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已结项9、主持河北省2007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雇主替代责任研究,课题号074572243学术获奖:1、《网上隐私权保护》获2002年河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获2002秦皇岛市第二届社科成果“三等奖”。3、《入世后我省劳资关系协调问题研究》获2002河北省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4、2001年“优化配置西部资源,坚持高效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及保护对策〉荣获中国发展西部经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特等奖”。5、《重视劳动争议调解》获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优秀论文”一等奖6、《论企业改制中职工持股与劳动权利的关系问题》获科技与经济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7、《内蒙古地区环境演变与水资源》获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8、《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探讨》荣获第七界冀鲁豫三省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荣获第七界冀鲁豫三省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0、《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地位》获200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工运理论政策研究论文“二等奖”11、《入世与河北省劳资关系协调研究》载于《燕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获2005年北京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文评选的“二等奖”12、《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之比较研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6年度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14、《劳动派遣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获2007年秦皇岛市第四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5、《对入世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法律思考》获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学术研究会兼职情况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会理事《河北工人报》读者法律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劳动争议网专家团队成员学术成果被权威期刊转摘、转载情况1、《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新视点》发表在《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22《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03年第五期2、《对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在“2000年中国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被引用(法学家2001年第1期第73、74页)并获秦皇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3、《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协调》被北京市法学会《法学信息》第9期(总218期)转载4、《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职权》发表在《工人日报》2001.11.19.5同时被收录在《工会法》实用手册中,金城出版社,被转载在上海劳动报2001年12月28日星期五5、《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的理性选择》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和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5年第8期6、《知情权之私法保护》载于《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4期被具有权威性的学术网站中国民商法网全文转载,被正义网,南方法制网等专门法律网站全文转载。7、《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载于《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摘。8、《劳动派遣关系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 《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第九期全文转载,并获秦皇岛2007年第四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9、论胎盘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河北法学》2006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第4期全文转载(法学核心期刊)10、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之思考——以实行配额制度为中心,《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 劳动法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第41卷第4期

最新国内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1.237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1.228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0.904 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0.903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0.891 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0.738 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0.680 8、 营养学报 773 0.632 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0.543 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0.490 11、卫生研究 751 0.465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0.456 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0.414 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0.3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0.391 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0.341 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0.31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0.310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0.297 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0.296 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0.296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0.29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0.280 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0.236 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0.222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0.2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0.210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0.190 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0.178 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0.158 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0.142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0.131 33、职业与健康 337 0.048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1.556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1425 1.171 3、 中华医学杂志 3792 1.091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634 0.998 5、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690 0.997 6、 中华麻醉学杂志 1487 0.918 7、 生理学报 697 0.851 8、 高血压杂志 689 0.701 9、 免疫学杂志 544 0.683 10、中华血液学杂志 1452 0.676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994 0.656 1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768 0.629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644 0.617 14、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501 0.592 15、中国计划免疫 455 0.587 16、中华男科学杂志 526 0.586 17、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621 0.541 18、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0.539 19、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661 0.515 2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658 0.489 2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573 0.478 2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01 0.476 23、解放军医学杂志 1023 0.474 24、解剖学报 586 0.455 25、重庆医学 968 0.436 26、诊断病理学杂志 411 0.395 27、基础医学与临床 485 0.387 28、生理科学进展 443 0.378 29、中国医学伦理学 405 0.371 3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85 0.368 31、中国免疫学杂志 718 0.356 32、中国急救医学 943 0.352 33、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741 0.350 34、医学与哲学 563 0.350 3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754 0.345 36、中国男科学杂志 263 0.340 37、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49 0.325 38、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616 0.322 3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394 0.311 40、医用生物力学 131 0.308 41、医疗设备信息 364 0.303 42、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2 0.286 42、微循环学杂志 248 0.286 44、解剖学研究 148 0.282 45、现代免疫学 469 0.276 46、中国医师杂志 544 0.275 4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362 0.269 48、毒理学杂志 295 0.268 49、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5 0.266 50、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26 0.260 51、江苏医药 508 0.260 52、解剖科学进展 190 0.259 5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36 0.245 5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8 0.237 55、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81 0.233 56、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82 0.225 56、中国医刊 299 0.225 58、北京医学 282 0.223 59、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26 0.219 6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77 0.211 61、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24 0.205 6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44 0.192 63、解剖学杂志 425 0.190 64、上海医学 597 0.180 65、医疗卫生装备 224 0.170 66、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70 0.166 67、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4 0.151 68、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35 0.149 69、广东医学 697 0.140 7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2 0.137 71、天津医药 359 0.132 72、华西医学 331 0.130 73、现代医学 135 0.119 74、医师进修杂志 380 0.118 75、山东医药 587 0.109 76、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70 0.097 77、四川医学 376 0.082 78、河北中医药学报 49 0.078 79、西南国防医药 109 0.069 80、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35 0.059 医科大学学报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957 0.744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9 0.595 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047 0.51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91 0.506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132 0.488 6、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788 0.455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443 0.431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481 0.395 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77 0.381 10、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452 0.362 11、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190 0.328 1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550 0.312 13、新乡医学院学报 340 0.296 14、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513 0.293 15、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547 0.268 16、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575 0.262 1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2 0.256 18、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83 0.255 1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24 0.247 20、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72 0.243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450 0.235 2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0 0.228 23、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38 0.222 24、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06 0.205 2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 0.183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426 0.179 2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44 0.160 2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15 0.157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67 0.152 3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21 0.147 3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68 0.147 32、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7 0.138 33、蚌埠医学院学报 251 0.134 3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52 0.133 35、温州医学院学报 176 0.126 3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27 0.103 37、昆明医学院学报 139 0.100 3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414 0.094 38、江西医学院学报 172 0.094 40、徐州医学院学报 202 0.086 41、贵阳医学院学报 185 0.085 42、广州医学院学报 128 0.070 药学类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897 0.895 2、 中国药房 1123 0.784 3、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350 0.733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87 0.729 5、 药学学报 2351 0.670 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94 0.584 7、 中国药学杂志 1910 0.557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924 0.540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358 0.510 1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815 0.503 11、中国抗生素杂志 592 0.440 12、药物分析杂志 1081 0.409 1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568 0.408 14、中国海洋药物 467 0.398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504 0.357 16、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425 0.339 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176 0.321 18、药物生物技术 254 0.317 19、中国药师 364 0.308 2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66 0.297 2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399 0.295 22、中国新药杂志 936 0.290 2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444 0.275 24、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310 0.273 24、华西药学杂志 511 0.273 26、药学服务与研究 115 0.237 27、医药导报 448 0.205 28、解放军药学学报 270 0.204 29、中国基层医药 497 0.201 30、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423 0.187 31、药学实践杂志 238 0.134 32、广东药学院学报 221 0.126 33、山西医药杂志 185 0.045 临床医学类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045 1.368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566 1.054 3、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307 0.831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82 0.783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370 0.719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874 0.715 7、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343 0.694 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651 0.689 9、 中国输血杂志 607 0.600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37 0.588 1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42 0.587 12、临床骨科杂志 477 0.489 1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738 0.486 1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18 0.486 15、中国循环杂志 606 0.480 16、临床皮肤科杂志 1082 0.479 17、临床麻醉学杂志 996 0.475 18、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048 0.457 19、中国全科医学 1219 0.420 20、临床检验杂志 655 0.414 2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607 0.411 22、检验医学 497 0.390 2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643 0.382 24、中国微循环 311 0.349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485 0.349 26、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327 0.338 2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26 0.336 28、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72 0.262 29、循证医学 52 0.256 29、临床肝胆病杂志 419 0.256 31、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399 0.254 32、中国综合临床 585 0.241 33、血栓与止血学 84 0.215 3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56 0.201 35、临床心电学杂志 111 0.190 36、中国临床医学 356 0.174 37、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61 0.159 38、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131 0.147 3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5 0.133 40、实用医学杂志 672 0.121 4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144 0.112 41、医学临床研究 269 0.112 43、临床输血与检验 86 0.104 44、临床肾脏病杂志 43 0.097 45、临床急诊杂志 30 0.038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0.706 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0.674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0.596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0.554 5、 中国临床康复 3929 0.531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0.524 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0.443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0.355 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0.322 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0.252 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0.248 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0.171 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077 妇、儿科医学类 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1.347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121 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0.874 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0.716 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0.691 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0.579 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0.567 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0.453 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0.439 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0.425 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0.374 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0.370 13、生殖与避孕 317 0.340 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0.297 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0.282 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有下列杂志:邮发刊号 刊名 刊期 地址(邮编)1 2-235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月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100005)2 14-76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月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150036)3 4-662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双月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4 82-3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季刊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100083)5 2-614 医院管理论坛 月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100083)6 52-83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 西安小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710061)7 8-122 医学与哲学 月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5号(116027)大连医科大学《 医学与哲学》信箱8 4-663 解放军护理杂志 月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9 2-143 中华护理杂志 月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100025)10 54-101 西北国防医学 双月 兰州市小西湖西街98号(730050)11 52-133 西北医学教育 双月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710061)12 14-97 中国卫生经济 月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150036)13 24-120 中国医院统计 季刊 山东省滨洲市黄河三路522号(256603)14 24-11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双月 山东省济宁市建设南路45号(272013)15 82-31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月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00008316 42-12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季刊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410011)17 82-717 中国高教研究 月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18 32-92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双月 浙江杭州延安路浙江大学医学院(310031)19 4-358 全球教育展望 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62)20 82-682 继续教育 月 北京市6304信箱(102206)21 82-489 中国研究生 双月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一号(100083)22 2-49 中国医刊 月 北京市方庄芳群园3区3号楼(100078)23 82-878 法律与医学杂志 季刊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8号(100040)24 52-221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双月刊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25 62-66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月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6号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力学学报第53卷第9期

蔡睿贤专长为能源利用与工程热物理。 蔡睿贤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 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导出了工程热物理各分学科的一系列代数显示解析解,如非定常带激波可压流与非线性导热的解析解等。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叶轮机械、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领域的研究。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方面全面发展了吴仲华教授的中心流线法,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中提出环壁约束条件;在总能系统热力分析方面创建了比较法及建立了强调评价准则的学派,得出一系列崭新的结论并指出某些权威著作的谬误,得到国际权威的公开承认;在理论方面,给出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不同学科问题的多个解析解。在研制国内燃气轮机中,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轴流式压气机内环对其喘振的影响,对该机组及以后国内多台压气机的调试与防喘均发挥很大作用,此外,还解决了转子易弯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 曾主持完成国家攀登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一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专著 出版时间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1964年《平面叶栅的中心流线法解析解-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编 清华大学燃气轮机教研组2002年《热工手册》任泽霈,蔡睿贤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蔡睿贤论文选集》蔡睿贤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文献 时间文献名称作者期刊名称2012对中国能源的基本认识蔡睿贤科技导报,(第13期) 2009热力机械基本方程的严格解析解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3期)2009峰后岩石非Darcy渗流的一维非定常严格简明解析解蔡睿贤,李元媛,蒋润花力学学报(第4期)2008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刘启斌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2008求解数理方程解析解的一种新方法:混合分离变量法蔡睿贤,刘启斌中国科学(G辑)(第9期)2008一维非定常完全气体热声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刘启斌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2008.能源动力系统应与环境相协调[蔡睿贤,金红光,林汝谋创新科技(第3期)2007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个别见解蔡睿贤,张国强中国科学基金(第3期)2006环管中非定常非Newton旋流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苟晨华中国科学G辑(第4期) 2005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思考蔡睿贤,张娜科技导报(第9期)2005多孔介质中考虑各向异性自然对流Brinkman模型的解析解(Ⅱ)蔡睿贤,苟晨华,张娜中国科学G辑(第2期)2004考虑旋流的非定常几何一维流动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4期)2004强化节能措施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蔡睿贤,陈益群中国政协(第7期)2003漫谈能源蔡睿贤苏南科技开发(第8期).2003含湿毛细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基本方程的一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机械工程学报(第6期)2003多孔介质快速干燥过程热质耦合方程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2期)2003多孔介质中温度与浓度梯度耦合自然对流基本方程的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刘蔚蔚自然科学进展(第8期)2002西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蔡睿贤石油知识(第2期)2002确定科研评价准则要万分慎重蔡睿贤中国科学院院刊(第5期)2002变热物性非定常导热方程的一些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3期)2002柱坐标下变热物性非定常轴对称导热方程的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1期)2002理想气体非定常有摩擦有传热—维流动的显式波动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E辑)(第1-3期)2002理想气体非定常有摩擦有传热一维流动的显式波动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第2期)2002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anisotropic B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英文版)(第6期)2002.多孔介质中自然对流 Brinkman 模型的解析解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A辑)(第1-6期)2001蔡睿贤.非定常可压等熵流非线性方程显式解析解的推导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2001有关对转涡轮基本设计与应用的进一步思考蔡睿贤航空动力学报(第3期)2001.两相非定常流的一些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冬阳机械工程学报(第9期)2001Explicit analytical wave solutions of unsteady 1D ideal gas flow with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蔡睿贤,张娜中国科学(英文版)(第4期)2000.锅炉受热面动态过程的一套显式解析特解蔡睿贤,张娜机械工程学报(第7期)2000工程热物理学科中的若干解析解蔡睿贤,蔡档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2期)2000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coupl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porous material drying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2期)2000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coupled diffe蔡睿贤,张娜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2期)1999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1998年度主要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3期)1999干燥多孔物料的耦合传热传质方程组的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0期)1999球体内不定常作Fourier导热的一维代数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第1期)1999.One-dimensional algebraic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蔡睿贤,张娜,何咏梅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1期)1997完全气体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带激波流动的一套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1998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攀登项目3年主要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3期).1998生物导热基本方程的一维不定常解析解蔡睿贤,张娜.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第3期)1998Unsteady one-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蔡睿贤,张娜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第6期)1998关于完全气体无粘可压流动的解析解蔡睿贤,朱永波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1998单轴恒速燃气轮机及其功热并供装置的典型变工况特性蔡睿贤,张娜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6期)1998集成电路芯片非Fourier导热方程的显式解析解蔡睿贤,张娜科学通报(第1-24期)1997论可再生能源动力装置的评价指标及优化方向蔡睿贤,张娜太阳能学报(第1-4期)1996完全气体一元变截面有传热有摩擦流动的一些不定常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 1996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研究进展蔡睿贤基础研究(第4期)1996对排气污染罚款数量级的讨论蔡睿贤中国软科学杂志(第2期)1995Analytical solution of unsteady one-dimensional bi蔡睿贤科学通报(英文版)(第19期)19951995年6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报告(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纲)蔡睿贤燃气轮机技术(第3期) 1995典型联合循环的性能简明示式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95一维不定常生物传热方程的解析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7-24期)1994轴流对转风扇典型基元级基本分析蔡睿贤流体机械(第12期)1994排气全燃型联合循环设计点性能简明估计公式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94燃气轮机发电装置最佳效率初探蔡睿贤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5期)1994透平平面叶栅叶型损失通用图的一种算例蔡睿贤,何咏梅燃气轮机技术(第3期)1993一些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可压缩完全气体等熵流的解析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93补燃对常规联合循环效率的影响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3期)1993对转涡轮特有叶型自动设计程序蔡睿贤,何咏梅,魏星禄航空动力学报(第2期)1992对转涡轮基本分析蔡睿贤航空学报(A辑)(第1期)1992一元变截面不定常可压缩完全气体等熵流的解析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9-24期)1992三对转涡轮及其基本分析蔡睿贤,魏星禄航空动力学报(第1期)1992透平叶栅自动设计程序蔡睿贤,何咏梅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90余热锅炉变工况计算蔡睿贤,胡自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9燃气轮机回热循环新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8A RAPID ENGINEERING METHOD FOR SOLVING POISSON EQU蔡睿贤科学通报(英文版)(第5期)1988轴流式叶栅完全反问题工程解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7双连通区域中Poisson方程的快速工程解蔡睿贤科学通报(第1-6期)1987功热并供评价准则及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基本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7功热并供评价准则及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基本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6APPROXIMAT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RACTICAL ST蔡睿贤,张世铮,逯根寿,林汝谋科学通报(英文版)(第21期)1986注蒸汽燃气轮机实际循环热效率的近似简明热力学关系蔡睿贤,张世铮,逯根寿,林汝谋科学通报(第6期)1985一些常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方案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4发展总能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蔡睿贤节能(第8期)1984校验叶轮机械三维数值解的某些解析解蔡睿贤,蒋洪德,孙春林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3余热锅炉节点温差及其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3CONSTRAINT ON DESIGN PARAMETERS AND TWIST OF S_1 S蔡睿贤中国科学(英文版)(第4期)1983中心流线法在亚声速与跨声速区中的准确度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1982叶轮机械设计自变数在内外环壁面上的限制条件及轴流式叶轮机械 S1流面的翘曲蔡睿贤中国科学(第7-12期)1982燃气轮机起动与压气机低速特性蔡睿贤动力工程(第5期)1982.叶轮机械设计自变数在内外环壁面上的限制条件及轴流式叶轮机械S1流面的翘曲蔡睿贤中国科学(A辑)(第7-12期)1981余热锅炉式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近似热力学分析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1平面叶栅中心流线法反问题计算机程序及算例蔡睿贤,沈建文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0平面叶栅跨声速流动的计算--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四)蔡睿贤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80静叶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及4500马力机车燃气轮机的热力性能蔡睿贤,王锡刚,彭惠君,吴步敬工程热物理学报(第1-4期)1979在任意回转流面上设计轴流式叶轮机械叶栅——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1979解轴对称流道位流的中心流线法——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2期)1966平面叶栅的中心流线法解析解——中心流线法的某些发展(一)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1期)1964在燃烧室及后燃室中产生给定温度燃气所需燃料的计算公式的讨论蔡睿贤机械工程学报(第3期)1958小功率燃气透平转速的选择蔡睿贤清华大学学报(第3期)1958小功率燃气透平转速的选择蔡睿贤重型机械(第12期) 蔡先生在清华大学十六年,在博士后政策咨询、评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导过多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后,数十名研究生,受到蔡院士点拨、解惑和帮助者,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蔡先生培养的众多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各地, 指导过10多名博士生和10多名硕士生, 有三位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蔡院士直接授课的学生毕业后,有四位被评为院士,还有十几位成长为国家部级干部, 十多位研究员或教授、多位公司或工厂的总工程师。

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52篇,EI收录74篇, 发表的论文被正面他引502次,其中被国内外学者在SCI源期刊上他引195次,被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论文他引35次。21篇论文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Raouf A.lbrahim教授在其专著(Vibroimpact dynamics-Modeling,Mapping and Applications,Spring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9)中引用。[1] Luo Guanwei(罗冠炜), Xie Jianhua(谢建华) , Sun Xunfang(孙训方). Quasi-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ur of a two-dergree-of-freedom impact system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99, 12(3): 279-282 (1999年SCI收录)[2]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transition phenomena in a two-degrees-of- freedom system with perfectly plastic impact.Physics Letters A, 1999, 263: 83-90 (1999年SCI收录)[3] G. W. Luo , J. H. Xie. Hopf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8, 213(3): 391-408 (1999年SCI收录,SA收录)[4] G. W. Luo,J.H. Xie.Bifurcations and chaos in a system with impacts.Physica D, 2001, 148: 183-200 ((2001年SCI收录)[5] G. W. Luo,J. H Xie. Hopf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vibro-impact system in two strong resonance c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2, 37(1):19-34 (2002年 SCI收录,EI Compendex收录)[6] G.W. Luo,J.H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vibro-impact and chaos of a dual component system.Physics Letters A, 2003,313: 267-273 (2003年SCI收录)[7] Luo Guanwei,Xie Jianhua.Research in 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clearence.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3, 16(2): 127-133. (2003年 SCI收录)[8] Luo Guanwei,Chu Yandong,Yanlong Zhang and Jianhua Xie,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5, 21(2): 197-206. (2005年 SCI收录)[9] G. W. Luo,J. H. Xie.Stability of periodic motion,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a two-degree- 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004年 SCI收录)[10] G.W. Luo,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 and routes to chao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contacting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4,323: 210-217 (2004年 SCI收录)[11] G.W. Luo, J.H Xie. Periodic motions and global bifurcations of a two-degree-of-freedom system with plastic vibro-impact.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 240(5), 837-858 (2001年SCI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SA收录)[12] Luo Guanwei, Chang Yingxiang, Zhang Shengchuan. Periodic and Chaotic Motions of an Impact Forming Machinery with Double Mass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4, 274: 421-426 (2004年 SCI收录)[13] G. W. Luo, J. H. Xie. Periodic and chaotic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contacting a single sto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2): 99-127[14] G. W. Luo, J. H. Xie. Subharmonic bifurcations and chaos of the vibro-impact systems in a strong resonance c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2, 9(3): 239-254.[15] G. W. Luo, J. H. Xie.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the vibratory systems with a ga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Group Theory and Nonlinear Optics, 2003, 10(3): 229-255[16] Zhao Wenli, Zhou Xiaojun, Luo Guanwei. Bifurcation and chaos research on dry friction system in the spring fault cond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03, 17(24): 4395-4401. (2003年 SCI收录)[17] Lu Huaiwei, Wei Yun, Wu Kaij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Design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with 22 and 33 fiber couplers.Acta Optica Sinica, 2011[18] Ding Wangcai, Li Guofang,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Torus and its locking, doubling, chaos of a vibro-impact system.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012[19] Lu Huai-Wei, Wu Kai-Jun, Wei Yun, Zhang Bao-Ge, Luo Guan-Wei. Study of all-fiber asymmetric interleaver based on two-stage cascaded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Optics Communications, 2012[20] Yang Liu, Dehghan Mehdi, Yu Jian-Ning, Luo Guan-Wei. Inverse problem of time-dependent heat sources numerical reconstruction.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11[21] LUO G W, LV X H, LV XF. Zhu Dynamics of vibro-impact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large dissip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2008(SCI)[22] LUO G W, LV X H. Dynamics of a Plastic Impact System with oscilletory and Progressive Mo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2008(SCI)[23] G.W. Luo, Y.L. Zhang, J.H. Xie. 1:3 resonance bifurcation of a three-degree-of-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Physics Letters A, 2008, 372(17):2026-2031(SCI收录)[24] G.W. Luo, Y.L. Zhang, J.H. Xie. Bifurcation sequence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a 1:2 strong resonance point.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9, 10(1): 1-15(SCI收录)[25] G.W. Luo, Y.L. Zhang, Y.D. Chu, J.G. Zhang.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s of fixed points in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2007,8(4):1272- 1292(SCI收录)[26] G.W. Luo, Y.L. Zhang, J.G. Zhang. Dynamical behavior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 near the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7(1-2):17-36(SCI收录)[27] G.W. Luo, Y.L. Zhang, J.N. Yu. Dynamical behavior of vibro-impact machinery near a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292 (1-2): 242-278(SCI收录)[28]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Jiangang Zhang. Periodic- impact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vibro-impact systems near 1:4 strong resonance point.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08,13(5):1002- 1014(SCI收录)[29] Guanwei Luo, Yanlong Zhang. Analyses of impact motions of harmonically excited systems having rigid amplitude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7,34(11):1883-1905(SCI收录)[30]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Yao Huiming. Periodic Motions and Bifurcations of a Plastic Impact Machine.Key Engineering Material, 2007, 340-341,307-312(SCI、EI Compendex收录)[31] Luo Guanwei, Zhang Yanlong, Xie, Jianhua, Zhang Jiangang. Vibro-impact dynamics near a strong resonance point.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7, 23(3): 329-341(SCI、EI Compendex收录)[32] G.W. Luo, Y.D. Chu, Y.L. Zhang, J.G. Zhang. Double Neimark–Sacker bifurcation and torus bifurcation of a class of vibratory systems with symmetrical rigid stop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6, 298(1-2):154-179(SCI收录)[33] Guanwei Luo, Yandong Chu, Yanlong Zhang, Jianhua Xie.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Acta Mech Sinica, 2005,21(2): 197-206(SCI、EI Compendex收录)[34]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13(3): 360-366. (2000年 EI收录)[35]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 1999, 21(6): 24-29. (2000年 EI收录)[36]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运动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 21 (2):138-144.[37]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稳定性、分岔与混沌形成过程.固体力学学报, 2003, 24(3): 284-292.[38]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两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力学学报, 2000, 32(5): 579-586.[39]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单自由度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其分岔特点.中国机械工程, 2001, 12(11): 1297-1300.[40] 罗冠炜, 谢建华, 孙训方.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塑性碰撞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与稳定性.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6(3): 61-66. (2000年 EI收录)[41] 罗冠炜, 谢建华. 强共振情况下冲击成型机的亚谐与Hopf分岔.力学学报, 2003, 35(5): 592-598.[42] 罗冠炜, 谢建华. 冲击振动落砂机的周期运动稳定性与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1): 74-78.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3] 罗冠炜,俞建宁, 尧辉明, 谢建华. 含间隙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4] 罗冠炜,褚衍东, 朱喜峰, 谢建华. 塑性碰撞机械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机械工程学报, 2006[45] 何忠韬, 罗冠炜.基于涡流管制热原理的汽车清洗方法水.机械工程学报,2005[46] 罗冠炜, 谢建华. 一类冲击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亚谐分岔与Hopf分岔.爆炸与冲击, 2003, 29(1): 67-73. (2003年 EI Compendex收录)[47] 罗冠炜,徐岩, 谢建华. 冲击消振器的概周期碰振运动分析.爆炸与冲击, 2003, 29(4): 360- 367.[48] 罗冠炜, 谢建华. 双质体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稳定性与全局分岔.工程力学, 2004, 21(1): 118-124.[49]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含对称刚性约束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2007[50] 罗冠炜, 张艳龙, 张建刚, 谢建华. 冲击振动成型机周期运动的Hopf-flip 余维二分岔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7[51] 罗冠炜, 褚衍东,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Hopf-pitchfork余维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2] 罗冠炜, 张艳龙, 谢建华. 多自由度含间隙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二重Hopf分岔.工程力学, 2006[53] 罗冠炜, 俞建宁, 尧辉明, 褚衍东. 小型振动冲击式打桩机的周期运动和分岔.工程力学, 2006[54] 罗冠炜. 碰撞振动系统的复杂分叉与混沌.工程力学, 2001[55]罗冠炜. 客车转向架蛇行运动的Hopf 分叉.工程力学, 2001[56]任万勇, 罗冠炜. 转8A货车转向架重要承载部件的模态试验与分析.工程力学, 1999[57]任恩恩, 鲁彦, 鲁怀伟, 罗冠炜. 全光纤MZI型三信道波长交错滤波器的改进.光学・精密工程, 2010[58] 罗冠炜, 谢建华. 具有单侧刚性约束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在强共振条件下的拟周期与混沌.固体力学学报, 2000[59] 罗冠炜, 谢建华, 康胜. 双质体冲击式成型机的周期运动在强共振情况下的亚谐分叉与 Hopf 分叉.力学学报, 2003[60] 罗冠炜, 谢建华. 存在间隙的两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及全局分叉.铁道学报,1999[61]赵文礼, 郑国忠, 罗冠炜. 干摩擦车辆系统的周期运动和稳定性.铁道车辆, 2003[62]鲁怀伟, 马莉, 蒲会兰, 罗冠炜. 非平稳机械振动噪声中瞬态故障信号的检测.铁道学报,2003[63] 罗冠炜, 褚衍东, 苟向锋.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及混沌形成过程.机械强度,2005,27(4):445-451[64] 鲁怀伟,张玉娥,罗冠炜。基于 2×2 和 3×3 耦合器的级联马赫曾德干涉仪型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7[65] 鲁怀伟, 褚衍东, 罗冠炜. 种新型级联MZ 波长交错器的设计与实验.光电子・激光,2007[66] 鲁怀伟, 章宝歌, 李敏芝, 罗冠炜. 基于双耦合器的平坦型全光纤波长交错滤波器.光学・精密工程, 2006[67] 罗冠炜, 谢建华. 高维映射的Hopf分叉分析及其在冲击振动系统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 1999[68] 谢飞鸿, 罗冠炜, 关惠平, 王庆贤. 金属爆炸焊接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焊接学报, 2005[69]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Complex dynamical behaviour of a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single stop.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513-516.[70]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Sun Xunfang. Hopf bifurcations of two-of-freedom vibro-impcat system in week and strong resonance cas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II). 1998: 711-715. (1999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71] Luo Guanwei, Kang Sheng. Hopf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motion of an impact-forming machinery. Proceedings of the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 2001, 85-88. (2002年ISTP收录)[72]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Gao Pu. Chaotic vibration of cutting lathe. 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for Science and Experiments.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2001, 524-527. (2003年EI Compendex收录, ISTP收录)[73]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dynamics of railroad vehicle.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2, 439-443. (2003年ISTP收录)[74] Luo Guanwei, Xie Jianhua. Periodic motion and global bifurcation of a two-degree-of- freedom vibratory system with a gap.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 (ICNM-IV), 2002, 1122-1126. (2003年ISTP收录)[75] Luo Guanwei, Yao Huiming. Unusual routes from periodic motion to chaos for a vibro-impact system. Third Inter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ptical Engineering, 2002, Vol.4537, 453-456. (2002年ISTP收录, EI Compendex收录)

[1]赵成刚等(2004),土力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李宏男,赵成刚等(1996),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建筑工业出版社。 [1]Zhao Chenggang,Li Weihua et al, (2005),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in three-medium coupled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Vol.282, Issues3-5,PP1169-1181。(SCI、EI检索)[2]Zhao Chenggang,Li Weihua et al, (2005), 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biot dynamic formulation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rigid founda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Vol.282, Issues3-5,PP1155-1168 。(SCI、EI检索)[3]Zhao Chenggang,Yang Zhenmao et al, (2005),INFLUENTIAL FACTORS OF LOESS LIQUEFACTION AND PORE PRESSURE DEVELOPMENT,ACTA MECHANICS SINICA,Vol.21,No.2.:129-132.(SCI、EI检索)[4]赵成刚、闫华林、李伟华、李亮(2005), 考虑耦合质量影响的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计算力学学报,Vol.22,No.5(EI检索)[5]赵成刚、李伟华(2003),三种介质耦联系统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及其应用,地震学报, Vol.25,No.3..(EI检索)[6]赵成刚,曾巧玲(2002),如何用好土力学—对青年土木工程师谈土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力学与实践,Vol.24,No.6.[7]赵成刚,尤昌龙(2001),饱和砂土液化与稳态强度,土木工程学报, Vol.34,No.3。[8]赵成刚、李伟华等(2001),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岩土工程学报, Vol.23,No.2。[9]赵成刚,于子忠(1999),关于饱和砂土的稳态强度:概念与试验的讨论, 岩土工程学报, Vol.21,No.5。[10]赵成刚,高福平(1999),波在饱和多孔介质与弹性固体介质交界面上的界面效应,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卷11期。[11]赵成刚等,(1998),固体、流体多相孔隙介质中的波动理论及其数值模拟进展,力学进展,28卷,1期。[12]赵成刚、高福平,(1998),波从单项介质向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入射时在交界面上的反射于透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8卷1期,pp。131-139。[13]赵成刚、高福平(1996),波在单相介质向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入射考虑能量耗散时在交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14]赵成刚等(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15]Zhao Chenggang et al.(1994),Substructure method of semi-analytic boundary element and application to seismic scatter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ol.8, No.4.[16] 赵成刚(1993),生命线地震工程的几个基本问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3卷2期。[17] 赵成刚等(1993),给定烈度下供水系统受灾程度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卷1期。[18] 赵成刚(1993),以概率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组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6卷2期。[19] 赵成刚等(1993),用三位半解析边界元法分析凸起山包对地震波的散射,中国地震,9卷2期。[20] 赵成刚等(1992), 地下管线的模糊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土木工程学报, 25卷6期。[21] 赵成刚等(1992),管网系统抗震问题述评,自然灾害学报,1卷2期。[22] 赵成刚等(1991),关于加权残值法的充要条件及其权函数的选择,力学学报,23卷3期。[23] 赵成刚等(1991),三维半解析边界元法及其在波动问题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1卷2期。[24] 赵成刚等(1991),边界元在地震波动问题中的应用简介,世界地震工程,7卷3期。[25]赵成刚等(1988),地下管线抗震问题评述,世界地震工程,4卷4期。[26] 赵成刚等(1987),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的组合方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7卷3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会议上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27] Zhao Chenggang and Yang Qingshan. (1996), Some basic studies on lifelin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ffic and tra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ISTP检索)[28] 赵成刚等(1995),地下管道地震反应分析与应用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9] 赵成刚等(1994),道路系统地震经济损失和拱桥的震害预测,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论文集。[30] 赵成刚等(1993),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管道的模糊随机反应和可靠性分析,全国首届结构与介质互相作用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31] 赵成刚等(1992),弹性动力学和静力学中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第三届边界元法学术会议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32] 赵成刚等(1991),管网系统抗震问题,首届结构工程会议论文集,〈结构工程专刊〉。以指导的在读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赵成刚为第二作者的公开发表的论文[33]李亮,赵成刚(2005),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土体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工程力学,22卷3期, PP. 139-143。(EI检索)[34]杨振茂,赵成刚(2005),饱和黄土液化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4,No.5.(EI检索)[35]陈俊生(硕士生),赵成刚(2005),论对称与非对称的Biot固结有限元方程组间的一致性,工程力学,Vol.22, No.1..(EI检索)[35]贾其军,赵成刚(2005),低饱和度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岩土力学,Vol.26, No.4. (EI检索)[36]张志宏,赵成刚(2005),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及粘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9卷1期。[37]董俊(硕士生),赵成刚(2005),三维半球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8,No.3..(SCIE检索)[38]李伟华,赵成刚(2004),饱和土沉积谷场地对平面SV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7,No.5。(SCIE检索)[39]李伟华,赵成刚(2003),圆弧形凹陷饱和土场地对平面P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地球物理学报,Vol.46,No.4.(SCIE检索)[40]李亮,赵成刚(2004),基于SMP破坏准则的饱和砂土弹塑性模型,应用力学学报,21卷4期。(EI检索)[41]李伟华,赵成刚(2004),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空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岩土力学,Vol.25,No.12(EI检索)[42]GUO Xuan & ZHAO ChengGang(2004), Case Study On Effect of Ground Lateral Flow On Piles Foundation Due to Soil Liquefaction,Progress In Saf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IV)Part A,p950-956,(EI和ISTP检索),科学出版社,BeiJing /NewYork,2004.10[43]杨振茂,赵成刚(2004),饱和黄土液化与稳态强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3,No.22.(EI检索)[44]李亮,赵成刚(2004),饱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世界地震工程,Vol.20,No.1.[45]杨振茂,赵成刚(2004),黄土与砂土液化特性的对比——土液化与防灾减灾,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4,No.11。[46]杨振茂,赵成刚(2003),饱和黄土液化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土木工程学报,Vol.36,No.11.[47]李伟华,赵成刚(2003),沉积谷场地对平面P波的散射,岩土工程学报,Vol.25,No.3.[48] 李亮,赵成刚(2003),考虑质量耦合效应的流体饱和孔隙介质波动方程,固体力学学报, Vol.24,No.2。[49] 贾其军,赵成刚(2003),河滩相软土实验工程观测成果分析,工程地质学报,Vol.11,No.3.[50] 饶为国,赵成刚(2002),桩-网复合地基应力比分析与计算,土木工程学报, Vol.35,No.2。[51] 饶为国,赵成刚(2002),一个可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土体本构模型,固体力学学报,Vol.23,No.1。[52] 饶为国,赵成刚(2002),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薄板变形模拟,应用力学学报,19卷2期。[53] 饶为国,赵成刚(2002),高速铁路高填复合路堤边坡安全问题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2,No.5。[54]尤昌龙,赵成刚(2002), 高原斜坡软土地区路基施工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Vol.24,No.4。[55]李亮,赵成刚(2002),斜撑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12,No.4。[56] 李伟华,赵成刚(2001),关于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的讨论,岩土工程学报, Vol.23,No.6。[57] Shi Peixin, Zhao Chenggang,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in three medium coupling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 infrastructures, Nov. 2000. Beijing .(ISTP检索)[58] LI Liang,Zhao Chenggang, Study on elasto-p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frame structure with brac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 controls, Nov., 2001, Beijing. (ISTP检索)[59] 高福平 , 赵成刚 (1998), 饱和多孔介质与固体单项介质界面上波的反射与透射, 第五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土动力学理论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其他非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60] 陈文化,赵成刚(2000),地基温度场和湿度场数值模拟及人工边界问题,岩土工程学报, Vol.22,No.5。(EI检索)[61] 曾巧玲,赵成刚(1997),隧道火灾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铁道学报,19卷3期。(EI检索)[62] Zeng Qiapling, Zhao Chenggang, Application of a semi-analytic element method for analyzing transient three-dimension temperature field in tunnel after fire,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Beijing, China.[63] 王东伟,赵成刚(1995),生命线工程可靠性分析,自然灾害学报,增刊。[64] 朱昱,赵成刚(1995),神经元网络在桥梁震害预测中的应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增刊。[65] 袁晓铭,赵成刚(1994),地表下介质的横向非均匀对埋置管道地震反应的影响,中国青年科学技术论文精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66] 周贵荣,赵成刚(1993),日本道路系统震後对策简介,世界地震工程,9卷3期。[67] 杜修力,赵成刚(1990),边界积分方程的充要性,计算数学,增刊。[68]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2002),液固两相饱和介质波动分析的一种显式有限元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1卷7期。[69] 王进廷,杜修力,赵成刚(2003),分层介质中波动传播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卷1期。[70] 张兴强,阎树旺,赵成刚(2002),台背填土受交通荷载反复作用和桥台影响分析,公路,2002年,5期。[71] 杜修力,张锐,赵成刚(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72] 张锐,杜修力,赵成刚(1995),广东珠江三角洲通信系统震害预测,华南地震,15卷3期。[73] 陈文化,崔杰,门福录,赵成刚(2000),建筑物非均质地基的地震液化有效应力判别法,水利学报,2000年10期。(EI检索)[74] 张兴强,阎树旺,邓卫东,赵成刚(2000),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路基的变形分析,固体力学学报,23卷增刊[75]蒲军平,刘岩,王元丰,赵成刚,(2002),基于精细时程积分的结构动力响应降维分析,清华大学学报,Vol.42,No.2.(EI检索)

包头医学院学报第35卷第9期

不是,它是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还是挺快的,一般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稿约中注明一般1周左右给出意见,20天无处理意见,则可以改投,见刊周期从近几期的文章看,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王海龙杨静祁振国岳秀兰(包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10;赤峰市第一医院’)中图分类号(}s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0X(2006)02—0231一o3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新领域,它通过在蛋白质水平上对细胞或机体基因表达的整体蛋白质的定量研究,来揭示生命的过程和解释基因表达控制的机理⋯ 。蛋白质组学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Ex·pression Proteomies)和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Cell MapPmteomies),前者指细胞和组织表达的蛋白质的定量图谱,它依赖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和图像分析,它能在整体蛋白质水平上研究细胞的通路,以及疾病、药物和其它生物刺激所引起的紊乱,因此它可能发现疾病标志和阐明生物通路;后者是指通过纯化细胞器或蛋白质复合物,用质谱鉴定蛋白质组分,确定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亚细胞位置 】。9O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引发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es)的发展,使蛋白质分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将高分辨2一维电泳、高灵敏度的生物质谱和快速增长的蛋白质和DNA数据库三者结合起来,为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High throughout Proteomies)铺平了道路 。这里主要介绍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06-03-02作者简介:王海龙(1951一),男。大学,副教授。l 质谱技术的发展历史1.1 质谱的开发历史要追溯到2O世纪初,Thomson创制的抛物线质谱装置,1919年Aston制成了第一台速度聚焦型质谱仪,成为了质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最初的质谱仪主要用来测定元素或同位素的原子量,随着离子光学理论的发展,质谱仪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到2O世纪5O年代后期已广泛地应用于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现今质谱分析的足迹已遍布各个学科的技术领域,在固体物理、冶金、电子、航天、原子能、地球和宇宙化学、生物化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应用。质谱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更为质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独特的生物质谱技术。1.2 基本原理质谱(Mass Spectrometry)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像。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质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量比分离,并检测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质谱仪主要由分析系统、电学系统和真空系统组成 。用于分析的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离化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单电荷分子和碎片离子,这些单电荷离子在加1 J 1 J 1"J 1掩JrL rL r L r L维普资讯 包头医学院学报 第22卷速电场中获得相同动能并形成一束离子,进入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分析器,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量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量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其焦面接近于平面,在此处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即可得到不同质量比的谱线,即质谱。通过质谱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分析样品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中同位素构成和分子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 J。2 质谱技术种类2.1 电喷雾质谱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Spectrometry,ESI—MS) 是在毛细管的出口处施加一高电压,所产生的高电场使从毛细管流出的液体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强度逐渐增大,最后液滴崩解为大量带一个或多个电荷的离子,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 。电喷雾离子化的特点是产生高电荷离子而不是碎片离子,使质量电荷比降低到多数质量分析仪器都可以检测的范围,因而大大扩展了分子量的分析范围,离子的真实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质荷比及电荷数算出。电喷雾质谱的优势就是它可以方便地与多种分离技术联合使用 j。2.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Matrix Assisted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MALDI) 基本原理是将分析物分散在基质分子中并形成晶体,当用激光照射晶体时由于基质分子经辐射所吸收的能量,导致能量蓄积并迅速产热,从而使基质晶体升华,致使基质和分析物膨胀并进入气相。MALDI所产生的质谱图多为单电荷离子,因而质谱图中的离子与多肽和蛋白质的质量有一一对应关系。MALDI产生的离子常用飞行时间检测器来检测,理论上讲,只要飞行管的长度足够,检测器可检测分子的质量数是没有上限的,因此质谱很合适对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的研究。2.3 快原子轰击质谱技术(Fast Atom BomebardmentMass Spectrometry,FABMS) 一种软电离技术,是用快速隋性原子射击存在于底物中的样品,使样品离子溅出进入分析器,这种软电离技术适于极性强、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特别适于多肽和蛋白质的分析研究。FABMS只能提供有关离子的精确质量,从而可以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分子式。而FABMS—MS串联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样品较为详细的分子结构信息,从而使其在生物医学分析中迅速发展起来 ]。2.4 同位素质谱技术是一种开发和应用比较早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只是近近几年的事。由于某些病原菌具有分解特定化合物的能力,该化合物又易于用同位素标示,人们就想到用同位素质谱的方法检测其代谢物中同位素的含量以达到检测该病原菌的目的,同时也为同位素质谱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思路。3 电泳分离后凝胶上蛋白质的质谱鉴定电泳分离后凝胶上的蛋白质,先用适当的蛋白内切酶酶切成肽段,再用质谱鉴定。现有四种制样方法:3.1 凝胶内酶切凝胶内酶切的灵敏度高,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样品制备方法。最常用的蛋白内切酶是胰蛋白酶。它在蛋白质主链精氨酸和赖氨酸的C一端进行切割。文献中有多种凝胶内酶切的方法,这里介绍改进后的Wilm的方法。将电泳后凝胶上的蛋白质斑点以最小的体积切下,并将凝胶块切成约lmm 小颗粒,转入小离心管内,加入约5O 的lOOmmol/L碳酸氢铵溶液洗胶粒5min,弃去碳酸氢铵液,加入50pJ乙腈使凝胶脱水1O一15min。若胶粒未完全脱水再用乙腈脱水~次,弃去乙腈液。将离心管置入真空离心蒸发浓缩器内,微加热15rain使胶粒完全干燥。将50pJ新鲜配制的10mmoVL DTY韵100mmol/L碳酸氢铵溶液加入离心管内,使胶粒水化。在56℃加热30rain还原样品,弃去DTr溶液,加入乙腈放置15min,再在Speed Vac微加热干燥15rain,加入5O l 55mmol/L碘乙酰胺的100mmol/L碳酸氢铵溶液,烷基化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室温暗室中放置20 min,弃去上清夜,加入50pJ乙腈放置15min,在Speed Vac内干燥。加入2O l胰蛋白酶溶液在4℃放置45—60min使胶粒再水化,加入1O一2o 碳酸氢铵溶液覆盖胶粒,37cI=保温1小时后,放置过夜,所得溶液供质谱分析用。3.2 电洗脱后在溶液中酶解 电洗脱是电泳后从凝胶上回收蛋白质的经典方法。通常蛋白质量多于0.O01 mmol。将含SDS的凝胶与MALDI TOF MS分析结合,可分析亚mmol的蛋白质。Schuh macher等用无SDS pH2.5的乙酸铵作洗脱缓冲液,电洗脱系统的极性相反,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原位解离,游离的蛋白质迁移至阴极,用标准蛋白样品实验,回收率达25%~ 56% [引。3.3 膜上酶切膜上酶切的方法已不常用于质谱分析,因为它的灵敏度低于凝胶内酶切。电转移时不是维普资讯 第2期 王海龙,等.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33所有的蛋白质都能有效转移,而且在印迹过程中蛋白质可能丢失。另外从PVDF膜上提取酶切后多肽时效率不高,提取时加Triton 100可以增加多肽的提取效率,但去污剂干扰质谱鉴定 J。3.4 印迹过程中酶切 1999年Bins等报道将固定有胰蛋白酶的膜,置于凝胶和PVDF膜之间在印迹过程中使蛋白质样品发生酶切,为了蛋白质完全酶切,印迹过程需要特殊设计。印迹后的膜用基体溶液浸透后可用MALDI TOF MS直接分析。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印迹过程中平行进行酶切,其灵敏度不如标准方法 J。4 用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蛋白质组学中最有意义的突破是用生物质谱鉴定电泳后凝胶上的蛋白质。质谱技术已取代了生物化学中经典的Edman降解技术¨。。,这是由于质谱技术能进行高通量的分析,能分析蛋白质混合物,而且灵敏。肽质量指纹谱方法最初由Henzel及其同事提出¨ ,很快成为高通量蛋白质鉴定的选用方法。分析时用MALDI TOF MS测定凝胶内酶切后多肽混合物的质量,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蛋白质酶切后生成多肽混合物,可以在蛋白质序列数据库内进行理论预测,并对质谱实测多肽混合物与理论预测的数据进行比较,质谱实测到足够肽段的质量与数据库中一个蛋白质理论预测肽段质量匹配,蛋白质可明确鉴定_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谱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开创了质谱应用的新领域。质谱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其研究成果也将大大推动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并将使人类对生命的本质,其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新高度。参考文献[1] 钱小红,盛龙生.生物质谱技术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2] B.N帕拉马克尼.电喷雾质谱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5.[3] 利布来尔.蛋白质组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3.[4] 桑志红.电喷雾电离质谱及其在蛋白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1):38.[5] Miller GM,Byrd SE,Kuznieky RI.Nature Insight:FunetionalGenomies[J].Nature,2000,405:819.[6] 张学敏,魏开华,杨松成.生物质谱和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策略[J].分析测试学报,2002,21(增):9.[7] Weaver RF.Molecular Biology[M].Columbus:McGraw—Hil1.2001:231.[8] 魏开华,杨松成.转印到膜上的蛋白质的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2004:20(3):89.[9] 夏家辉.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10] Benfey PN,Protopapas AD.Genomies[M].New Jersey:Prenties Hall。2004:202.[11] 冯作化.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12] 查锡良.医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3.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35卷第二期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体育文化导刊》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E-mail:《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E-mai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2504 传真:《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5663312 E-mail:

是。《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反映国内外教学、科研、训练方面的科研成果,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双月刊,封面及内文均为铜板印刷,全面报道体育学科领域最新、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够代表体育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读者重视。

  • 索引序列
  • 情报学报第41卷
  •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第41卷第4期
  • 力学学报第53卷第9期
  • 包头医学院学报第35卷第9期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35卷第二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