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旅客心理毕业论文

旅客心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旅客心理毕业论文

在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管理者和学术界努力解决的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 范文 一: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摘 要

把握航空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旅客心理需要,可以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航空服务人员要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突出对旅客服务工作的重点,从而探索服务规律。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于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航空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民航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需求分析,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对于提高航空旅客的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对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旅客,心理需求,民航服务交往

前 言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可以揭示旅客的心理规律,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规律以及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心理规律。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 口号 ;有助于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1.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1.1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以及研究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旅客心理需求主要包括顺畅心理、方便心理、快捷心理、经济心理、舒适心理、尊重心理等。旅客心理需求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

1.2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

旅客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作用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2 民航旅客差异分析

2.1民航旅客气质差异分析

根据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方面分析,旅客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分为内在型和外露型。内在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外露型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

2.2 民航旅客性格差异分析

民航旅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具体分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旅客性格特征按照类型分类分为内在型和外向型。民航旅客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

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3.1民航旅客知觉概述

民航旅客知觉即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知觉包括对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的环境知觉以及对航班、航线的知觉等。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特征、表情和服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3.2民航旅客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即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2)选择性特点,即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3)理解性特点,即个体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3.3 旅客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应

(1)首因效应:首次交往中的印象 (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其他方面的印象。(3)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3.4 民航旅客知觉信息沟通

首先分清对象,然后分析服务信息内容、沟通的 渠道 ,然后确定目标对象,研究沟通的效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表现在航空服务人员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旅客发送信息,收到信息后,同样通过沟通渠道反馈给航空服务人员。沟通目的是解决旅客服务交往中存在的社会地位的障碍、心理因素的障碍和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

4.民航旅客冲突及投诉的心理分析

4.1旅客投诉原因分析

引起旅客冲突与投诉的原因:1、客观原因:买不到机票,飞机延误、航班取消等。2、主观原因:不尊重旅客,对旅客不主动、不热情;用语言冲撞旅客;服务不周到;工作马虎;卫生清扫不及时、不细致等。

4.2冲突与投诉的心理分析

旅客冲突存在的心理原因在于旅客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发泄的心理;需要补偿的心理。

4.3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首先在冲突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采取脱离接触、语气和蔼缓解冲突、进行调节、主动让步。重要的是采用心理对策,在感情上、心理上与投诉顾客保持一致,彼此就更容易互相接受对方。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因素:

(1)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2)避免晕轮效应,因为顾客可能会有合理的要求进行申诉,但是同时还会出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建议。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当出现了冲突,客户进行申诉时,要对顾客的服务是否合理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全面分析,出现问题时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某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的事实真相。

(3)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对顾客不能持有固定看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5沟通在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5.1沟通概述

沟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来交换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及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具有过程性、相制性、情境性、一致性、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

5.2民航服务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民航服务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形式有:语言障碍、 文化 传统与文化程度的障碍、情绪情感的障碍、个性障碍、角色地位障碍、态度、信念障碍以及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等。

5.3民航服务身体语言沟通

航空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服务人员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微笑、放松、自信、高兴等,避免运用紧张、愤怒、质疑等消极的身体语言。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的识别,包括客人何时需要等待;客人何时需要帮助等。

6. 把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6.1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人的广泛印象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即最初的有限信息一般就能对他人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且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表现出判断的一致性倾向,这在旅客这一类人群中的体现更是尤为明显。旅客期盼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觉得自己选择的航空服务,应该是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好的服务,能够物超所值。对于部分旅客来说,能够乘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体现和地位象征。旅客们希望能得到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使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而言很重要。

6.2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应对应服务不可千篇一律。 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心,容易丢失物品。服务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6.3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旅客对航空服务需求心理的多样性,要有针对性服务、每个旅客的思想、 爱好 、需要、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航空服务必须围绕旅客的不同要求展开工作,力求使每个旅客感到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心理需要,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如果旅客在服务过程中感到不满意,不周到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旅客的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多变性,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服务需要,航空服务必须针对旅客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准确、周到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人员努力认真地去把握去体会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尽可能高的达到旅客心理需求的服务水平。旅客选择了航空服务,就希望能够得到高水平的享受,所以航空服务的宗旨就是在规定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使旅客得到益处,得到愉快和快乐。而旅客的心理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就要针对旅客心理的变化应对服务,从而提升航空的服务水平。

结 论

本文首先对旅客心理需求理论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与作用,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民航旅客差异与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重点对解决发生民航旅客冲突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并强调了沟通在民航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从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以及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何把握旅客心理,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致 谢

本文是在石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由于一开始没参考范本格式出现问题,花费了石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指出,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 生!

参考文献

[1]侯秀敏.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发展[J].空运商务, 2012(19).

[2]赵平.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罗娜.江可申.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4]李霞.李军.中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J].大众科技,2011(4).

[5]赵冰冰.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

[6]叶立生.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

[7]沈滨.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彭聚珍.国内航空公司[J].战略纵横谈,2004.

[9]张悦悦 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7

[10]寇勇刚.吴桐水.朱金福.民航市场竞争演化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0(6).

[11]马国岗.飞机发动机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范文二: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 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 方法 、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 其它 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1、识记:(1)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四个意义。

第二章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概述

知觉的概念;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凯利的归因模型,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型。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企业的因素;

民航服务人员的因素:服务态度、外在仪表仪态;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三)旅客对民航企业和民航服务人员的知觉偏见

7个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

第二节 旅客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二)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

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信息需要,旅客获得信息的多种途径。

第三节 旅客的个性特征

(一)个性特征概述

个性特征的概念,包括内容:气质、性格、能力。

(二)旅客的气质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4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种典型气质类型旅客的服务 措施

(三)旅客的性格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动态特征表现。

性格的类型: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3种,按典型性格特征划分为 A型 性格和 B型 性格。 民航旅客9种性格类型及其服务措施。

(四)旅客的能力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能力的概念。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包括的5方面内容。

旅客的能力差异与民航服务。

第四节 旅客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概念和3个成分。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

(二)民航旅客态度的特征

旅客态度的强度。

旅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结构的稳定性、态度因果关系的稳定性、态度社会的稳定性。

旅客态度的绝对不稳定性:态度的冲突、特殊的经历、情景的变化。

(三)培养旅客客观的态度,改变负面的态度

影响民航旅客态度的因素:旅客的需要;旅客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旅客的个性;旅客所属的团体。 改变民航旅客的负面态度:改变民航服务、改变旅客的知觉、改变提供给旅客的知识和信息、改变旅客负面态度的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技巧。

第五节 旅客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扩散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影响民航旅客情绪变化的因素

旅客的需要和身体状况;民航服务;旅途环境。

第六节 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一)重要旅客的心理特点及其服务

政府要员的心理特点及其民航服务: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民航服务的五个方面。

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需要,舒适需要;服务的四个方面。

(二)老弱病残幼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老弱和体弱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很强的自尊感,很强的自卑感。

病残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心较强。

儿童 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安全需要,恐惧心理较强,好动与好奇心理比较强,独立性不足。

(三)国际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服务措施:了解旅客的国籍和身份;尊重国际旅客本国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最好能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不卑不亢的进行周到的服务;尽量给予满足特殊需要。

1、 旅客心理2 旅客的心理需求 2.1 旅客的一般心理需求 3 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1.1 安全心理 1.2 顺畅心理 1.3 快捷心理 1.4 方便心理 1.5 经济心理 1.6 舒适心理 1.7 安静心理 4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4.1 旅客动机的产生 4.2 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4.3 购票 9 4.4 去车站 4.5 进入车站及上车 4.6 车上旅行 5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5.1 需要的档次性5.2 需要的强度性 5.3 需要的主次性 6、 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6.1 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6.2 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6.3 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6.4 根据旅行行程划分 6.5 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旅游学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应用性学科,对于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的工作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宗教旅游;朝圣;旅游起源;通过仪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可以肯定的说,宗教旅游是人类最早的旅游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宗教旅游更给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带上一种神圣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过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并了解朝圣的心理学原理。

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而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3]

一. 朝圣与旅游,人类别样的生活方式

朝圣是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类似的,纳尔逊·格雷本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4],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便正是一种寻求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的,能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出手阔绰,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纵等等。

二. 朝圣与旅游,人生历程的“通过仪式”

在人类学家看来,朝圣和旅游与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晋升、死亡等事件一样,都可以看作是生命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仪式性事件,都有着一个三段式的仪式程序结构:1.分离:离家出行;2.过渡:朝圣与旅游过程;3.交融:回归生活。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世俗”步入“神圣”的里程碑。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国阶梯。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原我”迈向“新我”的加油驿站[5]。宗教仪式将世界一分为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朝圣者而言,朝圣者经过精心准备,一旦离开故地,也就摆脱了以往“世俗”世界里的身份与牵挂,他们通过这个仪式,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分离,离家到远方寻找圣迹,在此期间经历考验,然后以新的面貌返回故乡。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就相应地脱离了其在世俗社会里原有的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朝圣者类似的“神圣”时空。此时,旅游者之间无所谓高低、贵贱、贫富,平等单纯地交往,共同感受朝圣者般“神圣”的旅游情感体验。心理学角度,他们拥有共通的愿望和经历。

对于朝圣者而言,信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与艰辛,得到神灵的宽恕与庇佑,完成自我升华,这是圣徒们永生不变的宗教情怀。信徒朝圣意在追求“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象征性真实”。对于旅游而言,“我者”即旅游者,“他者”即东道主。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沉浸在东道主的“异文化”中,品当地美食、住当地民居、着当地服装、说当地方言、唱当地民歌、与当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诸多忧虑与烦恼,在东道主的“他者”世界中,尽情享受异地风光与异域风情,与此同时,也感受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许正是旅游的“神圣”魅力。

通过朝圣的仪式性过程,朝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过渡到朝圣过程中的非凡“圣我”以及朝圣回归之后的再造“新我”。而旅游更为大众化,寻常化,旅游者抛弃原我,在旅游中体验心灵的愉悦,经过一番充电和改造之后回来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会。

三. 朝圣与旅游,人类精神文化的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刚性的感觉,可以说,旅游就是现代人为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圣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心灵休闲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渴望知识、友谊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希望借助旅游来寻求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改变、创造自己的精神素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精神价值。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多样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本质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文化的动机与本质。

现代游客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虔诚的为了寻求一种解脱,求补偿,寻求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的满足,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旅游与朝圣一样,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信念追求。众多的事实表明,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游客在追求旅游娱乐意义的同时,更多地是追求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现代精神文化“朝圣”。

从外在形态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类“生活方式”;从象征结构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从内涵意象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旅游心理学看来,所谓“朝圣”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而实现这种活动的过程就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旅游是一种相对世俗的神圣旅程,也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也是为了达到带有某种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目标和符号追求,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升华。“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精神文化“朝圣”。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旅游,进而可以说朝圣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蕴藏着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的补偿与升华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学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旅游心理学导论》第四章旅游者的表层心理—消费心理吕勤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旅游学概论》第47页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李天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3]资料来源: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91.

[4]资料来源: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8):89.

[5]资料来源:《旅游人类学》彭兆荣著民族出版社.

[摘 要]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心理学的原理为依据,从心理学的视角发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性、注意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性是新形势下旅游资源开发的突破口。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性、个性化日趋明显。因此,只有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新角度、超越性的开发,才能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适应旅游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开发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市场发育和技术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以心理学的原理为依据,挖掘对象的可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在因素,或者创设富有吸引力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对象就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视角――心理学视角

一、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关系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行动的一种能动心理现象。人们要旅游的动机对人们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发动、维持、强化和调节作用。因此可以说,旅游业发展、旅游活动展开的来自于消费者的直接动因就是人们的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内在条件――旅游需要(健康、文化、交际、地位、声望、求实、求新、求奇、求美、求知、访古、寻友、追宗归祖等);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旅游资源及享用和消费旅游资源的条件,如个人的经济条件、是否有闲暇时间、社会的政治环境等)。旅游动机和旅游需要是紧密联系的,不论人的旅游动机如何复杂多样,其实质都是为了的多种多样的旅游需要。旅游动机的实质或根源是旅游需要,但又不能把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等同起来,旅游需要要转化为旅游动机,必须要有满足需要的对象(旅游资源等)为条件。只有有了这些条件,才能使潜在的需求状态转化为积极活跃的推动人的行为动力状态,这时旅游需要也就转化成了旅游活动的动机。一旦旅游消费者产生某种动机,就会发动人们相应的旅游行为。

所以说,旅游市场的活跃是由于人们的旅游动机的形成,而旅游动机的形成是由于人们的旅游需求和恰恰契合了人们的旅游需求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说,只有开发者挖掘或创设了对象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因素,那么旅游资源才能真正的拉动人们的旅游行为,形成活跃的旅游市场。也就是说明,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发现人们的需求并契合人们需求的过程,旅游资源开发出发点就是人们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开发的最高标准和最终归宿也是人们的需求。

二、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多角度性

人的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深入地考察过人们的旅游动机并做了理性的概括 总结 。如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列举的旅游动机有:心情的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身体的动机(治疗需要、保养需要、运动需要),精神的动机(知识需要、见闻需要、欢乐需要),经济的动机(购物目的、商业目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沙西肯特。格普特提出旅游的四种动机:身体健康的动机(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文化的动机(艺术、风俗、语言、宗教等),交际的动机(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地位与声望的动机(考察、交流、会议、从事个人兴趣的研究、求学等)。美国学者约翰。托马斯列举了人的十八种旅游动机。 教育 和文化方面的动机:(1)观察别的国家人们是怎样生活、工作和娱乐的。(2)浏览特别的风景名胜。(3)更多地了解新鲜事物。(4)参加一些特殊活动。疗养和娱乐方面的动机:(5)摆脱每天的例行公事。(6)过一下轻松愉快的生活。(7)体验某中异性或浪漫生活。种族上的动机:(8)访问自己的祖籍出生地。(9)到家属或朋友曾经去过的地方。其他:(10)气候,比如为了避寒、避暑。(11)健康,比如需要阳光、干燥的气候等。(12)体育活动,比如 游泳 、滑冰、钓鱼、航海等。(13)经济方面,比如低廉的费用开支等。(14)冒险活动,比如到新的地方、接触新的朋友、取得新的经历。(15)取得胜人一筹的本事。(16)适应性,比如不落人后。(17)考察历史,比如古代庙宇遗迹、现代历史。(18)了解世界的愿望。我国学者认为人们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健康、好奇心、受教育、获取乐趣、社会交往、寻求精神价值、闲暇和消遣、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地位和自我实现。

从上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来说,林林总总的动机背后是人们的林林总总的需要,多种多样的动机昭示人们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契合人们的需要,这无疑告诉我们,有多少种动机,就有多少种需要,就应该开发多少种旅游资源。人的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启示给我们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性。

三、需要平衡理论与旅游资源开发的针对性

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对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的事物或现象的寻求和向往。如果在正常的生活中出现了非单一性,即不平衡、不可预见等,人们就会表现出紧张和不安。人们为了减轻紧张和不安,常会采用可预见的事或物来抵消非单一性所造成的紧张和不安。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事物或现象的向往和追求。人的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单纯依靠单一性需要是无法控制生活、享受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人们之所以追求复杂性的东西,乃是这些东西本身能给人们带来刺激和挑战,带来满足和愉悦。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具有处理传入刺激的能力。但是单纯的刺激过多或过久时,这个系统就不能以最佳的状态工作,反而会导致人的许多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长期复杂的刺激,人就会焦虑、紧张,甚至产生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长期单一的刺激,又会使人产生厌倦、忧郁、偏执、幻觉等。因此,一个适应良好的人,在生活中应该是单一性需要和复杂性需要平衡。即一定程度的单一性需要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来平衡;一定程度的复杂性需要一定程度的单一性来平衡。一个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他工作的环境稳定、工作性质单纯重复,那么,他就会选择有刺激的环境或活动来休息;一个高一级公司的行政管理或从事兴奋性工作的人,就会寻求安静平稳的场所或活动来休闲。所以,需要平衡理论告诉我们,旅游资源的开发者要深谙各种人群的生活工作状态和旅游消费需求,从而做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有针对性。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性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每种需要都有不同的内容,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如对食物、水、氧气、性等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如对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如对社交、情感、集体荣誉感等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如对自尊、声望、成功、成就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知识、理想、抱负等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总是有低级向高级呈上升趋势,高级需要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一个人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才会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理想社会人们的需要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则。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人的某种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旅游资源开发要及时把握人们需要发展的脉搏,准确的地位消费者的需要层次,准确的预见消费者的需要发展内趋势,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旅游资源,开发迎合人们需要发展趋势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

[2]甘枝茂 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摘要:现代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旅游业日渐红火。本文主要从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出发,包括求异心理、求知心理、 经验 感知、享受心理和探险心理五个方面,分析旅游的动机,进而探讨旅游心理的应用,为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心理;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旅游已然成为国民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在节假日,许多风景名胜成为了人们首选的乐园。人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消费,这种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收入的增加,根本上讲也就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无疑地,收入水平对旅游消费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但除去外部因素,人们是否选择旅游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金钱给予旅游得以实行的物质前提,而心理则是推动旅游消费最终实现的内在动力。人们旅游是为了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一、旅游者的旅游心理

(一)求异心理

这里的求异心理是指迫切渴望转换环境的心情。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人,步伐越来越急,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但环境一层不变。单调刻板、沉闷规矩的城市化生活,使人的心理时刻感觉到紧张和压抑,从而容易演变成极端的情绪躁动。这时,人们往往选择旅行,离开抑郁的生活环境,转移注意力,转入到一种全新的轻松的氛围中,使身心得以解脱。这也是现代社会大多数工薪阶级旅游的动机。另一方面,当人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生活很长时间后,便很容易从心理上产生厌烦感。它会驱使人对周遭事物和环境产生排斥,包括食物、房子、工作、熟人等缺乏刺激的对象,转而寻求和向往另一种新奇的刺激,这时旅游成为了最普遍的方式。见惯了上海的灯红酒绿和车水马龙,就会憧憬到苏杭享受诗情画意的美丽风景;厌倦了昆明的四季如春,就会向往到海南沐浴灿烂阳光。

(二)求知心理

这一类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基于心中求知的欲望,或者说是好奇心的驱使。他们会喜欢到各地的博物馆、历史古迹去参观,比起欣赏景物的目的,更注重于发现和探索异地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因此,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者是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文化水平。像人类登陆月球,其实也可以看成一次太空旅行,这就是人类对于外星球的求知心和好奇心。求知型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点,可能并不是一般旅游者喜欢的优美舒服的享受圣地,某些时候为了探索求知,他们会选择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享受并不是他们的追求,求知才是旅游的本质。

(三)经验感知

泰山雄伟磅礴,西湖娇美秀气,秦俑栩栩如生,黄山奇峰怪石,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许我们并未去过这些地方,并未领略过这些风光名胜,然而这些印象潜移默化地刻入我们的记忆中,提及这些地方便自然而然地对应起来。这就是人的经验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所有人、事、物都在向我们输入信息,从而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感知。例如,当我们看到景物的照片时,会产生视觉上的感知;当他人向我们讲述旅游的趣闻时,会给我们留下听觉上的感知,这些经验汇总起来会形成一个印象,这个真实却又虚幻的印象会让人产生兴趣或者厌恶,从而选择或者放弃旅游。

(四)享受心理

大多数人选择旅游的原因无疑是享受生活。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旅游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吃好、穿好、住好、看好、玩好。基于这种心理,旅游者大多选择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娱乐设施齐全的地方,对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旅游点交通堵塞,居住酒店服务态度不好、娱乐设施缺乏,容易使旅游者产生挫败感,影响旅游的心情。像度蜜月、 毕业 游、家庭出游等都属于追求享受的旅游,要的就是舒适。“偷得浮生半日闲”,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欲望和需求,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

(五)探险心理,追求自由

深入人迹罕见之地,跋涉沙漠,穿越雨林,攀登高山是这类旅游者的最爱。他们追求刺激,向往自由,喜欢冒险,不受拘束,欣赏未被人为开发的自然风光。徒步旅行或 自驾游 的旅行者主要就是由探险心理主导行动,他们往往不会选择旅行团,而向往自由自在的翱翔。他们背起行囊,或独自一人,或结伴而行,在向目标前进的路途中品味许多人不曾领略的独特风光。

二、旅游者旅游心理的应用

(一)开发本土旅游资源,塑造本土特色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本土的,才能耐人寻味,吸人眼球。黔南州荔波县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就是凭借自身民族特色推动的,该县大力推广本土旅游资源,其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文化风俗、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旅客。然而,目前国内许多旅游景点经过开发,本身的特色逐渐消逝,各个城市无奈变得“殊途同归”。一个地方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不同于其他地方,拥有独特的魅力,不然旅行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拥有求知心理和求异心理的旅游者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所要的就是全新的环境。因此,荔波县旅游事业的兴旺值得国内许多地区借鉴。

(二)明确定位,树立品牌,加强宣传

经验感知会使人对特定地点有特定的印象,香港繁华,丽江恬静,北京古色古香,我们到西安要看兵马俑,到杭州要看西湖……这些地方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有鲜明的城市定位,有属于自己的代表物。利用城市的标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容易使人感知。

(三)热情服务

热情的服务并不只针对享受型的旅游者,对所有的旅行者都是必须的。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要发展起来,毋庸置疑要完善服务,包括对景观的保护,旅客衣食住行的完善,导游的提供等。特别是旅行社,收取了旅客的费用,更必须提供“称值”的服务。以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为例,在“微笑服务”的经营理念下,打造了一个处处可见微笑的旅馆,同时旅馆还配备各种完善的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餐馆、休闲娱乐场所、银行、旅行社、航空公司代理处等,让旅客时刻获得宾至如归的享受。

(四)“沙发客”

沙发客是指一个网络平台,成员可以在旅途中借住当地成员的家,为大多数的自驾游旅客提供方便,减少花费,深受欢迎。沙发客无关于政府,也无关于某一企业,是普通民众的集体力量,是喜欢旅游的人相互的分担与帮助。如今,追求自由的旅行者队伍逐渐壮大,探险型的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借鉴“沙发客”这个例子,可以为我们的旅途添加更多乐趣。

总结

我国是个旅游大国,旅游业的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认真分析旅游者的心理,满足他们的需求,运用旅游心理提供优质的贴心服务,是在竞争中不败的王道,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屠如骥.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2]刘纯. 旅游心理学[M]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霍力.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J] . 商业研究. 1997(3) : 47―48.

[4]张勇. 浅谈旅游心理及营销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5]樊香芝. 旅游者旅游心理探析[J]. 河南农业. 2010,(16).

1. 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

2.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3. 有关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4. 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5.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旅客心理学毕业论文

在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管理者和学术界努力解决的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 范文 一: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摘 要

把握航空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旅客心理需要,可以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航空服务人员要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突出对旅客服务工作的重点,从而探索服务规律。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于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航空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民航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需求分析,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对于提高航空旅客的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对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旅客,心理需求,民航服务交往

前 言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可以揭示旅客的心理规律,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规律以及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心理规律。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 口号 ;有助于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1.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1.1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以及研究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旅客心理需求主要包括顺畅心理、方便心理、快捷心理、经济心理、舒适心理、尊重心理等。旅客心理需求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

1.2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

旅客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作用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2 民航旅客差异分析

2.1民航旅客气质差异分析

根据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方面分析,旅客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分为内在型和外露型。内在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外露型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

2.2 民航旅客性格差异分析

民航旅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具体分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旅客性格特征按照类型分类分为内在型和外向型。民航旅客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

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3.1民航旅客知觉概述

民航旅客知觉即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知觉包括对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的环境知觉以及对航班、航线的知觉等。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特征、表情和服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3.2民航旅客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即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2)选择性特点,即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3)理解性特点,即个体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3.3 旅客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应

(1)首因效应:首次交往中的印象 (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其他方面的印象。(3)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3.4 民航旅客知觉信息沟通

首先分清对象,然后分析服务信息内容、沟通的 渠道 ,然后确定目标对象,研究沟通的效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表现在航空服务人员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旅客发送信息,收到信息后,同样通过沟通渠道反馈给航空服务人员。沟通目的是解决旅客服务交往中存在的社会地位的障碍、心理因素的障碍和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

4.民航旅客冲突及投诉的心理分析

4.1旅客投诉原因分析

引起旅客冲突与投诉的原因:1、客观原因:买不到机票,飞机延误、航班取消等。2、主观原因:不尊重旅客,对旅客不主动、不热情;用语言冲撞旅客;服务不周到;工作马虎;卫生清扫不及时、不细致等。

4.2冲突与投诉的心理分析

旅客冲突存在的心理原因在于旅客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发泄的心理;需要补偿的心理。

4.3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首先在冲突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采取脱离接触、语气和蔼缓解冲突、进行调节、主动让步。重要的是采用心理对策,在感情上、心理上与投诉顾客保持一致,彼此就更容易互相接受对方。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因素:

(1)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2)避免晕轮效应,因为顾客可能会有合理的要求进行申诉,但是同时还会出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建议。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当出现了冲突,客户进行申诉时,要对顾客的服务是否合理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全面分析,出现问题时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某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的事实真相。

(3)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对顾客不能持有固定看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5沟通在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5.1沟通概述

沟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来交换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及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具有过程性、相制性、情境性、一致性、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

5.2民航服务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民航服务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形式有:语言障碍、 文化 传统与文化程度的障碍、情绪情感的障碍、个性障碍、角色地位障碍、态度、信念障碍以及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等。

5.3民航服务身体语言沟通

航空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服务人员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微笑、放松、自信、高兴等,避免运用紧张、愤怒、质疑等消极的身体语言。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的识别,包括客人何时需要等待;客人何时需要帮助等。

6. 把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6.1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人的广泛印象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即最初的有限信息一般就能对他人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且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表现出判断的一致性倾向,这在旅客这一类人群中的体现更是尤为明显。旅客期盼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觉得自己选择的航空服务,应该是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好的服务,能够物超所值。对于部分旅客来说,能够乘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体现和地位象征。旅客们希望能得到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使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而言很重要。

6.2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应对应服务不可千篇一律。 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心,容易丢失物品。服务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6.3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旅客对航空服务需求心理的多样性,要有针对性服务、每个旅客的思想、 爱好 、需要、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航空服务必须围绕旅客的不同要求展开工作,力求使每个旅客感到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心理需要,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如果旅客在服务过程中感到不满意,不周到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旅客的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多变性,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服务需要,航空服务必须针对旅客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准确、周到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人员努力认真地去把握去体会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尽可能高的达到旅客心理需求的服务水平。旅客选择了航空服务,就希望能够得到高水平的享受,所以航空服务的宗旨就是在规定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使旅客得到益处,得到愉快和快乐。而旅客的心理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就要针对旅客心理的变化应对服务,从而提升航空的服务水平。

结 论

本文首先对旅客心理需求理论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与作用,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民航旅客差异与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重点对解决发生民航旅客冲突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并强调了沟通在民航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从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以及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何把握旅客心理,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致 谢

本文是在石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由于一开始没参考范本格式出现问题,花费了石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指出,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 生!

参考文献

[1]侯秀敏.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发展[J].空运商务, 2012(19).

[2]赵平.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罗娜.江可申.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4]李霞.李军.中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J].大众科技,2011(4).

[5]赵冰冰.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

[6]叶立生.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

[7]沈滨.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彭聚珍.国内航空公司[J].战略纵横谈,2004.

[9]张悦悦 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7

[10]寇勇刚.吴桐水.朱金福.民航市场竞争演化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0(6).

[11]马国岗.飞机发动机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范文二: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 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 方法 、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 其它 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1、识记:(1)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四个意义。

第二章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概述

知觉的概念;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凯利的归因模型,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型。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企业的因素;

民航服务人员的因素:服务态度、外在仪表仪态;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三)旅客对民航企业和民航服务人员的知觉偏见

7个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

第二节 旅客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二)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

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信息需要,旅客获得信息的多种途径。

第三节 旅客的个性特征

(一)个性特征概述

个性特征的概念,包括内容:气质、性格、能力。

(二)旅客的气质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4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种典型气质类型旅客的服务 措施

(三)旅客的性格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动态特征表现。

性格的类型: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3种,按典型性格特征划分为 A型 性格和 B型 性格。 民航旅客9种性格类型及其服务措施。

(四)旅客的能力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能力的概念。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包括的5方面内容。

旅客的能力差异与民航服务。

第四节 旅客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概念和3个成分。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

(二)民航旅客态度的特征

旅客态度的强度。

旅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结构的稳定性、态度因果关系的稳定性、态度社会的稳定性。

旅客态度的绝对不稳定性:态度的冲突、特殊的经历、情景的变化。

(三)培养旅客客观的态度,改变负面的态度

影响民航旅客态度的因素:旅客的需要;旅客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旅客的个性;旅客所属的团体。 改变民航旅客的负面态度:改变民航服务、改变旅客的知觉、改变提供给旅客的知识和信息、改变旅客负面态度的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技巧。

第五节 旅客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扩散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影响民航旅客情绪变化的因素

旅客的需要和身体状况;民航服务;旅途环境。

第六节 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一)重要旅客的心理特点及其服务

政府要员的心理特点及其民航服务: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民航服务的五个方面。

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需要,舒适需要;服务的四个方面。

(二)老弱病残幼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老弱和体弱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很强的自尊感,很强的自卑感。

病残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心较强。

儿童 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安全需要,恐惧心理较强,好动与好奇心理比较强,独立性不足。

(三)国际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服务措施:了解旅客的国籍和身份;尊重国际旅客本国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最好能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不卑不亢的进行周到的服务;尽量给予满足特殊需要。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主干课程。介于旅游学和心理学之间。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作为一门刚出现不久的课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旅游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旅游 心理学 教学方法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现存问题

1.1课程内容忽略实践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一个学期近60个可是几乎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层面,重视理论教学,很少会有实训课,忽略实践。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实践去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夯实基础。缺乏实践训练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差,运用能力弱,难以真正掌握。

1.2教学方法陈旧死板

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消极情绪。而且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一项极其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丢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依赖老师,使得最终学习成效不佳。

1.3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使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到80%左右,而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实例题只占到20%到30%左右,这就导致了即使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在考试前把考试重点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考核体系。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不积极,不认真的态度。

2.几种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2.1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实施。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就明确告知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材、参考书目及成绩评定的相关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并针对材料给出思考题,包括预习性和复习性思考题,课后加强对课程所讲内容的复习。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认真研读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和预习教材;认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要独立思考,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并完成作业和练习,旨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检查检验。教师检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形式不限,可提问、检查作业、演示、展示等。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检查检验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测验等,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课程所学内容是否理解,是否会运用。检查检验环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

(4)讲授与辅导答疑。对于讲授:在《旅游心理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提问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学效果很好。对于辅导答疑:《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辅导答疑包含集体答疑和个体答疑两种形式。答疑的形式和地点可以灵活。

课程考核环节的实施。《旅游心理学》课程主要实施素质化命题进行考核,素质化命题要求符合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素质化命题中突出主观题的比重,多设置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等题目,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综合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2.2毕博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

分别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结合知识点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旅游心理学以心理的视角理解旅游者是如何认识旅游世界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技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积极性,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如“知觉原理如何在旅游业中应用?”而我们如果利用毕博平台平台对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模式进行改革:从以前的提出问题到制造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寻这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哪些知识点及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如把旅游社的线路产品新马泰5日游,华东5市游和相关旅游网站等挂在毕博平台平台上,让学生阅读。去思考这些旅游产品用哪些心理学原理去解释等等。同样是《旅游心理学》中知觉原理的运用但相对于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利用了毕博平台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前期的相关知识的预览与学习,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寻找问题甚至是自己去设计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地学生的学习热情。

2.3运用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旅游心理学知识、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当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样也会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和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的结合,课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大量教学资料的阅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课中通过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吸收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课后利用毕博平台平台的课程管理工具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即时的在线监控、沟通和答疑。全面引导学生投入到旅游心理学的学习中去。

3.其他改进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3.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是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从其他学科吸收有价值的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增强对旅游心理学学科的体验和认识;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继续深造、与该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3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导人,到讲授直至最后的总结,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来设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教学效果。

3.4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对我们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很多旅游类课程都顺势而出,旅游心理学也是其中一个,该课程对旅游专业同学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所帮助。本文就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萍,李浩,王学伟.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J].才智,2015,15:214-215.

[2]任静.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7:50.

[3]张鉴美,陈毅文,李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风险知觉和保险购买意愿相关关系――以旅游短期意外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5,06:72-81.

旅客心理学论文1000字

在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管理者和学术界努力解决的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 范文 一: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摘 要

把握航空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旅客心理需要,可以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航空服务人员要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突出对旅客服务工作的重点,从而探索服务规律。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于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航空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民航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需求分析,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对于提高航空旅客的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对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旅客,心理需求,民航服务交往

前 言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可以揭示旅客的心理规律,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规律以及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心理规律。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 口号 ;有助于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1.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1.1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以及研究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旅客心理需求主要包括顺畅心理、方便心理、快捷心理、经济心理、舒适心理、尊重心理等。旅客心理需求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

1.2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

旅客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作用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2 民航旅客差异分析

2.1民航旅客气质差异分析

根据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方面分析,旅客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分为内在型和外露型。内在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外露型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

2.2 民航旅客性格差异分析

民航旅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具体分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旅客性格特征按照类型分类分为内在型和外向型。民航旅客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

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3.1民航旅客知觉概述

民航旅客知觉即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知觉包括对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的环境知觉以及对航班、航线的知觉等。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特征、表情和服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3.2民航旅客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即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2)选择性特点,即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3)理解性特点,即个体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3.3 旅客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应

(1)首因效应:首次交往中的印象 (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其他方面的印象。(3)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3.4 民航旅客知觉信息沟通

首先分清对象,然后分析服务信息内容、沟通的 渠道 ,然后确定目标对象,研究沟通的效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表现在航空服务人员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旅客发送信息,收到信息后,同样通过沟通渠道反馈给航空服务人员。沟通目的是解决旅客服务交往中存在的社会地位的障碍、心理因素的障碍和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

4.民航旅客冲突及投诉的心理分析

4.1旅客投诉原因分析

引起旅客冲突与投诉的原因:1、客观原因:买不到机票,飞机延误、航班取消等。2、主观原因:不尊重旅客,对旅客不主动、不热情;用语言冲撞旅客;服务不周到;工作马虎;卫生清扫不及时、不细致等。

4.2冲突与投诉的心理分析

旅客冲突存在的心理原因在于旅客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发泄的心理;需要补偿的心理。

4.3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首先在冲突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采取脱离接触、语气和蔼缓解冲突、进行调节、主动让步。重要的是采用心理对策,在感情上、心理上与投诉顾客保持一致,彼此就更容易互相接受对方。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因素:

(1)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2)避免晕轮效应,因为顾客可能会有合理的要求进行申诉,但是同时还会出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建议。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当出现了冲突,客户进行申诉时,要对顾客的服务是否合理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全面分析,出现问题时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某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的事实真相。

(3)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对顾客不能持有固定看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5沟通在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5.1沟通概述

沟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来交换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及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具有过程性、相制性、情境性、一致性、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

5.2民航服务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民航服务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形式有:语言障碍、 文化 传统与文化程度的障碍、情绪情感的障碍、个性障碍、角色地位障碍、态度、信念障碍以及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等。

5.3民航服务身体语言沟通

航空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服务人员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微笑、放松、自信、高兴等,避免运用紧张、愤怒、质疑等消极的身体语言。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的识别,包括客人何时需要等待;客人何时需要帮助等。

6. 把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6.1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人的广泛印象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即最初的有限信息一般就能对他人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且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表现出判断的一致性倾向,这在旅客这一类人群中的体现更是尤为明显。旅客期盼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觉得自己选择的航空服务,应该是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好的服务,能够物超所值。对于部分旅客来说,能够乘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体现和地位象征。旅客们希望能得到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使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而言很重要。

6.2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应对应服务不可千篇一律。 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心,容易丢失物品。服务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6.3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旅客对航空服务需求心理的多样性,要有针对性服务、每个旅客的思想、 爱好 、需要、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航空服务必须围绕旅客的不同要求展开工作,力求使每个旅客感到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心理需要,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如果旅客在服务过程中感到不满意,不周到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旅客的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多变性,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服务需要,航空服务必须针对旅客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准确、周到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人员努力认真地去把握去体会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尽可能高的达到旅客心理需求的服务水平。旅客选择了航空服务,就希望能够得到高水平的享受,所以航空服务的宗旨就是在规定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使旅客得到益处,得到愉快和快乐。而旅客的心理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就要针对旅客心理的变化应对服务,从而提升航空的服务水平。

结 论

本文首先对旅客心理需求理论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与作用,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民航旅客差异与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重点对解决发生民航旅客冲突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并强调了沟通在民航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从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以及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何把握旅客心理,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致 谢

本文是在石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由于一开始没参考范本格式出现问题,花费了石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指出,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 生!

参考文献

[1]侯秀敏.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发展[J].空运商务, 2012(19).

[2]赵平.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罗娜.江可申.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4]李霞.李军.中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J].大众科技,2011(4).

[5]赵冰冰.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

[6]叶立生.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

[7]沈滨.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彭聚珍.国内航空公司[J].战略纵横谈,2004.

[9]张悦悦 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7

[10]寇勇刚.吴桐水.朱金福.民航市场竞争演化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0(6).

[11]马国岗.飞机发动机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范文二: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 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 方法 、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 其它 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1、识记:(1)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四个意义。

第二章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概述

知觉的概念;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凯利的归因模型,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型。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企业的因素;

民航服务人员的因素:服务态度、外在仪表仪态;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三)旅客对民航企业和民航服务人员的知觉偏见

7个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

第二节 旅客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二)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

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信息需要,旅客获得信息的多种途径。

第三节 旅客的个性特征

(一)个性特征概述

个性特征的概念,包括内容:气质、性格、能力。

(二)旅客的气质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4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种典型气质类型旅客的服务 措施

(三)旅客的性格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动态特征表现。

性格的类型: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3种,按典型性格特征划分为 A型 性格和 B型 性格。 民航旅客9种性格类型及其服务措施。

(四)旅客的能力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能力的概念。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包括的5方面内容。

旅客的能力差异与民航服务。

第四节 旅客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概念和3个成分。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

(二)民航旅客态度的特征

旅客态度的强度。

旅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结构的稳定性、态度因果关系的稳定性、态度社会的稳定性。

旅客态度的绝对不稳定性:态度的冲突、特殊的经历、情景的变化。

(三)培养旅客客观的态度,改变负面的态度

影响民航旅客态度的因素:旅客的需要;旅客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旅客的个性;旅客所属的团体。 改变民航旅客的负面态度:改变民航服务、改变旅客的知觉、改变提供给旅客的知识和信息、改变旅客负面态度的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技巧。

第五节 旅客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扩散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影响民航旅客情绪变化的因素

旅客的需要和身体状况;民航服务;旅途环境。

第六节 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一)重要旅客的心理特点及其服务

政府要员的心理特点及其民航服务: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民航服务的五个方面。

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需要,舒适需要;服务的四个方面。

(二)老弱病残幼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老弱和体弱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很强的自尊感,很强的自卑感。

病残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心较强。

儿童 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安全需要,恐惧心理较强,好动与好奇心理比较强,独立性不足。

(三)国际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服务措施:了解旅客的国籍和身份;尊重国际旅客本国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最好能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不卑不亢的进行周到的服务;尽量给予满足特殊需要。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主干课程。介于旅游学和心理学之间。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作为一门刚出现不久的课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旅游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旅游 心理学 教学方法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现存问题

1.1课程内容忽略实践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一个学期近60个可是几乎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层面,重视理论教学,很少会有实训课,忽略实践。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实践去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夯实基础。缺乏实践训练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差,运用能力弱,难以真正掌握。

1.2教学方法陈旧死板

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消极情绪。而且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一项极其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丢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依赖老师,使得最终学习成效不佳。

1.3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使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到80%左右,而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实例题只占到20%到30%左右,这就导致了即使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在考试前把考试重点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考核体系。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不积极,不认真的态度。

2.几种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2.1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实施。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就明确告知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材、参考书目及成绩评定的相关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并针对材料给出思考题,包括预习性和复习性思考题,课后加强对课程所讲内容的复习。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认真研读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和预习教材;认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要独立思考,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并完成作业和练习,旨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检查检验。教师检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形式不限,可提问、检查作业、演示、展示等。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检查检验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测验等,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课程所学内容是否理解,是否会运用。检查检验环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

(4)讲授与辅导答疑。对于讲授:在《旅游心理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提问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学效果很好。对于辅导答疑:《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辅导答疑包含集体答疑和个体答疑两种形式。答疑的形式和地点可以灵活。

课程考核环节的实施。《旅游心理学》课程主要实施素质化命题进行考核,素质化命题要求符合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素质化命题中突出主观题的比重,多设置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等题目,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综合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2.2毕博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

分别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结合知识点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旅游心理学以心理的视角理解旅游者是如何认识旅游世界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技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积极性,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如“知觉原理如何在旅游业中应用?”而我们如果利用毕博平台平台对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模式进行改革:从以前的提出问题到制造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寻这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哪些知识点及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如把旅游社的线路产品新马泰5日游,华东5市游和相关旅游网站等挂在毕博平台平台上,让学生阅读。去思考这些旅游产品用哪些心理学原理去解释等等。同样是《旅游心理学》中知觉原理的运用但相对于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利用了毕博平台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前期的相关知识的预览与学习,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寻找问题甚至是自己去设计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地学生的学习热情。

2.3运用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旅游心理学知识、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当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样也会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和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的结合,课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大量教学资料的阅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课中通过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吸收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课后利用毕博平台平台的课程管理工具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即时的在线监控、沟通和答疑。全面引导学生投入到旅游心理学的学习中去。

3.其他改进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3.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是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从其他学科吸收有价值的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增强对旅游心理学学科的体验和认识;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继续深造、与该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3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导人,到讲授直至最后的总结,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来设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教学效果。

3.4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对我们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很多旅游类课程都顺势而出,旅游心理学也是其中一个,该课程对旅游专业同学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所帮助。本文就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萍,李浩,王学伟.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J].才智,2015,15:214-215.

[2]任静.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7:50.

[3]张鉴美,陈毅文,李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风险知觉和保险购买意愿相关关系――以旅游短期意外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5,06:72-81.

铁路旅客心理与服务毕业论文

答:内容摘要:当前已进入顾客满意度敏感时代,在这个时代,没有顾客满意观念就没有顾客满意行动,没有顾客满意行动就没有顾客满意结果,没有顾客满意的最大化就没有顾客忠诚。尽管我国铁路旅客运输在一定时段、一定地区依然存在短缺供给的瓶颈,但总体而言,中国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实施顾客满意差异化战略的时代已经到来。 关键词:铁路旅客运输 营销速度 营销深度 顾客满意度 差异化战略 我国铁路于2007年4月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使主要干线时速达到了200公里/小时。与此同时,在城市圈和中心城市之间开行国产动车组,增强了铁路的运输能力。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各界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提高的呼声。这表明,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实施旅客满意差异化战略的时代已经到来。 铁路旅客运输差异化营销的速度 和前五次提速相比,第六次提速凸显了新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多”。涉及铁路线多达18条,增开52对中长途普通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2.2万公里;第二个特点是“快”。列车时速最高16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部分区间高达250公里,1200-1500公里左右城市之间夕发朝至,2000-2500公里左右城市之间一日到达。第三个特点是“好”。旅客花与过去同样的车票钱,坐上了比以前舒适、卫生、快速、新型的客车,设施人性化、服务更优良。第四个特点是“省”,旅行时间最多节省20小时,干线列车间隔仅5分钟。 提速是铁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速也必然引发相关服务的提升。相对于提速前或未提速的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的客运而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铁路旅客运输的速度提升为其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了极大的运作空间。当然,与日益增强的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相比,目前铁路旅客运输依然面临着更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它的独特个性使产品的市场竞争缺乏一套成熟的“游戏规则”,其在技术演化、市场需求、营销策略、竞争模式和战略管理等方面均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因而,仅凭速度很难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除了速度提升之外,铁路旅客运输还必须要研究铁路旅客运输营销的深度。 铁路旅客运输差异化营销的深度 今后的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重点,会向营销的深度方向掘进。所谓营销的深度,是指铁路客运营销对旅客的需求了解的更细致、细分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定位更精准、服务更深入,达到旅客的满意度更高。 (一)市场需求了解更细致 通过对运输市场环境和旅客行为的调查,取得关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各种情报资料,决策者根据这些客观资料,改造或淘汰老产品(如减少普客、调整列车到发时间、运行里程)、研制设计新产品(如开行特快列车、快速列车)、确定开列方案和票额分配及售票计划,根据旅客对票价变动的反映,在符合价格政策的前提下,研究不同列车的适宜票价,制定客运的定价策略。同时,通过进一步调查继续掌握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储存信息,为企业保持现有市场、开拓未来市场服务。 市场营销调查工作的具体内容除了要调查吸引区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其他交通工具发展现状、影响客流增减的因素、运输能力使用的情况外,还应主要围绕着客流调查(包括客流构成、客流的流向)、产品调查(列车的种类、等级、对数、旅速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价格调查(如何制定合理的、有竞争力的票价)、售票状况调查(售票网点的分布、订票单位的设置、售票原则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进行。 (二)市场细分更具体 在客运市场上,旅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进行市场细分,就是要先发现不同旅客之间需求的差别,把需求相似的旅行者群体归为一类,每一个旅客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进行细分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不同旅客群体需求的异质性。如,不同的旅客对速度、安全、方便、价格、舒适度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构成了异质客运市场。 按旅客行程细分。对不同行程的旅客进行组合并加以考察,以便找出长途、中途、短途旅客在旅行过程中要求的异同点,铁路客运可分为管内、直通和市郊等细分市场。 按旅客对旅行条件的要求细分。不同消费层次的旅客对旅行条件具有不同的要求,可分为豪华车、空调、卧铺车、普通车等。铁路客运分为优质优价列车、旅游车、普通车的软硬座、软硬卧等细分市场。 按地理位置细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不同地区的旅客总体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客运企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市场营销对策,客运市场大致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细分市场。 按运行路径划分。旅客旅行经由的线路性质不同,客运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及其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大致可细分为国际通道、干线、支线等。 差异化的成功往往取决于独特偏好的各细分市场对其所作的评价。从这一角度来看,市场细分具有两层相关但又不尽相同的含义:其一,以顾客特征为基础的市场细分,如根据顾客的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或产品的行业类别、销售额等差异化变量所进行的细分,这是市场细分的传统界定方法。传统的铁路短途客运只提供了市场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因此通常并不能直接作为建立差异化优势的基础;其二,根据竞争性产品的差异化所作的市场细分,即当顾客选择由某种差异化变量区别开的产品时,这样的差异化变量就可以细分该市场,根据此种观点,市场细分并非依据顾客特征,而是依据产品所选择的差异化变量来进行的。 在实践中,铁路短途客运产品的市场细分经常是上述两层含义的综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正确地瞄准潜在顾客,并对此集中所有的营销努力。(三)市场定位更精准 短途客运市场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征。对于客流总量大且密集,旅客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铁路应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地区客流量小且分散的市场,不符合铁路的技术经济特点,不是铁路的主要目标市场,但可因地制宜地开行一些短途列车,满足当地旅客的实际需求。 短途客运的市场定位可通过差异化价值及相对价格两个维度来确立,即产品与其竞争产品相比较,均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一种相对价格来反映这种差异的价值。如果市场对产品的差异化所体现出的价值或效用给予较低的评价,则该产品的价格通常需要降低,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目标就是通过持续的努力保持产品差异化价值及其相对价格的同步提高,并最终体现在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维持和提高上。 铁路旅客运输差异化营销的满意度 有关调查显示,对于我国列车大幅度提速,41.82%的人将考虑选择动车组出行,30.57%的人不考虑选择动车组出行,27.61%的人采取观望态度;对于关心重点,18.13%的人关心提速行程所用时间缩短的幅度,50.72%的人关心动车组票价,5.55%的人关心火车上服务水平,15.36%的人关心动车组的安全问题,10.25%的人最关心车票购买难易的程度;对于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72.06%的选择火车作为长途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工具,3.79%的人选择长途客车出行,22.32%的人选择乘坐飞机,0.18%的人选择出租车,另外1.64%的人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对于对铁路运输的满意度,88.5%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满意,8.4%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楚,3.1%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尽管从1997年4月起至今铁路六次提速给人们的外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赞扬,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对铁路旅客运输的“非常满意度”偏低,存在着旅客流失的潜在危险。这表明,铁路客运在成功进行了数次提速以后,其营销重点应该从硬件提速转移到软件提速、以顾客满意度提升为重点的顾客满意差异化战略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旅客获得的满意度高于竞争对手,进而获得高顾客忠诚度、高盈利、好口碑和高认知价值,最终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顾客满意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从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以使自己在“顾客满意”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不间断地获取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的战略。顾客满意指数的高低与公司的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采取顾客满意差异化战略,获得高的顾客满意度,就意味着企业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对任何一个铁路旅客运输来说,顾客并非同质,顾客本身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如城乡的差异、文化水平的高低、经济收入的多少、性别的区别、年龄的大小、不同的心理因素、价值观念、消费观念、购买行为的异质性等。因此进行顾客识别就显得颇为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对顾客的价值性和忠诚性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铁路旅客运输主要的差异化营销实施策略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功能差异化,与众不同的特色。安全、便利、大众化、国有垄断,是铁路旅客运输产品最大的差异化矢量,它不会被竞争对手快速复制而失去差异化优势。这一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可感知的利益。只有当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化给旅客带来的某种利益是可以直接感受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偏好并愿意为之付出。在这方面,铁路旅客运输的“利益”提炼工作乏力,可以见到的诉求依旧是时代烙印深刻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笔者绝非主张抛弃传统主旨,而是倡导以营销科学而凝炼出符合铁路产品规律的利益诉求;便利快捷。它应当成为铁路旅客运输中重点加强的差异化矢量。要对旅客运输营销组合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潜量确定优质优价列车比重,增长列车运程,增多软卧、硬卧车数量;要根据客运市场的季节性波动和区域特点,对优质优价列车实行有弹性的上浮价格机制;在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售票方式,电话订票、发售往返车票、直通车票、月票、季票、定额票等,最大程度地便利旅客出行;降低各类事故发生率、减少列车晚点率。旅客对出行的安全性具有特殊需求,对列车的正点到达具有强烈的要求。一旦列车晚点发生,应当对旅客作出与晚点损失相应的物质或精神损失赔偿;提高服务功效。如提高运行速度、提高服务效率、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对顾客不满意的反应速度。 成本差异化。降低旅客对产品的总占有成本,如降低日常维修服务和消耗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残余价值等;提高生产效率,使旅客可以利用该服务获得比竞争产品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为有需求的顾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如电子商务、娱乐消遣、邮件快速托运。 价值创造差异化。通过不断创造顾客能够感知或衡量的差异化价值,时刻注意观察顾客需求和认知的变化趋势,不断创造旅客价值的差异化

你好,高铁乘务员的,提纲帮你

高铁服务类的心理学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旅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生理需要转向为心理需要。旅客不再仅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的需要而乘坐列车,而是更加看重列车的服务质量。旅客期望将旅行作为一种人生享受,能集友谊、尊重、理解和美感于一体,体验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服务。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旅行带来高效、便捷,也带来旅客对列车服务更高的期望和心理需要。为了提高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铁路部门制定《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规范》,用于规范动车组列车乘务人员的作业标准。但也只解决旅客共性心理需求,而旅客的个体心理需求,却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为了能够向旅客提供及时、恰当、满意的服务,以满足旅客的需要,就要分析旅客心理需求和心理规律,使列车乘务人员能运用这一规律指导其服务工作。 1 旅客心理需求对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的影响 旅客的职业、年龄、性别、旅行目的、旅行行程、体质等不同,是产生个体心理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列车上表现的需求就是对安全、顺畅、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静、尊重等方面的需要。下面就其中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1 职业的影响 成功人士,经常外出旅行,他们会表现出希望旅行顺畅、方便的心理需要,也注意更注意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农民,出行往往携带较多物品,更注重旅行的经济性,但是又会出现听不懂或不听列车广播,下错站、坐过站的情况。需要列车乘务人员用心观察、主动热情的服务。学生,活跃好动,不喜等待,上下车匆忙,比其他旅客更急切的想要到达目的地,容易冲动,喜欢走动,更需要列车乘务人员对给予礼貌的提示,避免影响他人。 1.2 年龄的影响 老年旅客,大多喜欢安静,更加注意安全,对于单独乘车的老年旅客,需要特别关注;对于身体较差,听力、视力减弱,腿脚不便的老年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要耐心、细心,从老年旅客细微的语言、行为表现中,给予适合的帮助。中青年旅客,身体较好,对动车组上的设备熟悉的较快,很少需要帮助,但是其更关注列车服务工作,服务中应多征求其意见。青少年和儿童旅客,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应注意提醒不要乱动车上的设备设施。 1.3 旅行目的的影响 旅客的出行一般会有:出差、旅游、探亲访友、治病就医、通勤通学等。旅游的旅客一般心情都比较放松,希望能在车上休息好,了解旅游信息,方便游玩。治病就医的旅客心情比较沉重,希望病人能得到更多的方便、照顾。 1.4 旅行行程的影响 长途旅客(12 h以上)旅行时间长,容易疲劳,特别在意乘车条件舒适性,乘车环境安全卫生。短途旅客在意的是乘车的方便、快捷。 1.5 旅行情况的影响 上错车、坐过站、下错车、中途漏乘等旅客;超员列车中的旅客;丢失财物的旅客;无票乘车或携带物品超重的旅客;对旅行条件不满意、不如意的旅客;遇到意外事件的旅客,临时患病的旅客;有急事的旅客;在昼夜不同时间下的旅客。列车乘务人员应根据旅客不同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有效的列车服务。 2 旅客心理需求的确定 2.1 确定职业、旅行目的 观察旅客的衣着、服饰、携带物品等方面是确定旅客职业、民族、旅行目的方面特征的主要方法。如,制服、少数民族服装、行李的多少等。 2.2 确定年龄、性别、身体情况 观察旅客的相貌、形象、动作等方面确定旅客的性别、大概年纪、身体情况、性格、籍贯、外籍人员等。 2.3 确定旅行行程 验票中查看旅客的车票确定是长途旅客、短程旅客、市郊旅客、通勤通学、有票、无票等方面内容。 2.4 确定旅客性格 与旅客接触和交谈确定旅客的籍贯,旅客的语气、语调及情绪变化确定旅客的性格。 2.5 确定旅客心理特征 仔细观察旅客的表情、神态、语言、行为确定旅客心理特征。 3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高速铁路列车乘务服务应始终坚持“旅客至上”的理念,用心服务、持之以恒才能提升列车服务质量,达到提高旅客满意度的目标。 3.1 列车服务质量规范是基础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工作中,列车乘务人员应落实服务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在确保旅客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列车服务质量。 3.2 热情亲切、主动周到是待客之道 在列车上旅客会出现将就心理、逆向心理、急切心理、愤怒心理等等很多种心理活动,并表现在语言、表情、神态、行为上,出现语言粗暴、喜怒无常、神情沮丧、行为过激等情况。而作为列车乘务人员应坚持不怠慢、不排斥、不挑剔旅客,并应积极、热情、主动服务旅客,淡化抵触、对立情绪,将旅客当作自己家人看待。 3.3 尊重得体是服务之根 列车乘务人员应对旅客的尊重体现为真诚对待旅客,主动关心旅客的需求和感受,应善于运用得体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赞美旅客的优点。 3.4 提高列车乘务人员服务水平是重要保障 列车乘务人员服务水平体现在服务意识、服务心态、服务技能等方面。 3.4.1 服务意识 首先,列车乘务人员应做好自我角色定位,做好旅客的服务,视旅客为衣食父母。 其次,列车乘务人员应主动关注旅客,察言观色,主动与旅客沟通,通过旅客的言行举止发现旅客的潜在需求,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其需求。 最后,列车乘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为旅客着想,耐心周到地为旅客服务。 3.4.2 服务心态 列车乘务人员应作好心理调整,不要把不愉快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并将其传给旅客,进而造成旅客不满意,影响铁路对外的形象。 3.4.3 服务技能 列车乘务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服务礼仪,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能力。 列车乘务人员不仅应注意仪容仪表、形体姿态、服装整洁、举止优雅、谈吐得体,而且应具备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为旅客服务。 4 结语 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旅客心理需求出发,开展对高速铁路列车服务的研究,是其行业的性质决定的。把旅客心理需求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列车服务工作中去,将是高速铁路列车服务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旅客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管理者和学术界努力解决的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供大家参考。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 范文 一: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摘 要

把握航空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旅客心理需要,可以为顾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航空服务人员要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突出对旅客服务工作的重点,从而探索服务规律。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于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航空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民航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交往的心理需求分析,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对于提高航空旅客的服务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对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航旅客,心理需求,民航服务交往

前 言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可以揭示旅客的心理规律,服务人员服务的心理规律以及服务过程中旅客与服务人员交往时的心理规律。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性质需要进行旅客心理需求研究,航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实现“安全、正常、服务好”的 口号 ;有助于了解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旅客服务心理,提高服务质量。

1. 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

1.1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以及研究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旅客心理需求主要包括顺畅心理、方便心理、快捷心理、经济心理、舒适心理、尊重心理等。旅客心理需求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为指导,以民航旅客服务实践为基础。

1.2民航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

旅客心理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心理活动都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旅客心理需求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联系发展的原则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3 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作用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2 民航旅客差异分析

2.1民航旅客气质差异分析

根据心理学关于气质的生理基础方面分析,旅客气质的类型与特征分为内在型和外露型。内在型包括粘液质和抑郁质;外露型包括胆汁质和多血质。

2.2 民航旅客性格差异分析

民航旅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具体分为性格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旅客性格特征按照类型分类分为内在型和外向型。民航旅客的性格差异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

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3.1民航旅客知觉概述

民航旅客知觉即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知觉包括对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的环境知觉以及对航班、航线的知觉等。旅客对服务人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特征、表情和服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3.2民航旅客知觉的特点

(1)整体性特点,即把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反应性能;(2)选择性特点,即在许多知觉中,人们将某一对象区分出来,优先予以反应;(3)理解性特点,即个体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去知觉当前的客体。

3.3 旅客心理因素的影响效应

(1)首因效应:首次交往中的印象 (2)晕轮效应:某些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其他方面的印象。(3)定势效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印象。

3.4 民航旅客知觉信息沟通

首先分清对象,然后分析服务信息内容、沟通的 渠道 ,然后确定目标对象,研究沟通的效果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方式表现在航空服务人员通过沟通渠道向目标旅客发送信息,收到信息后,同样通过沟通渠道反馈给航空服务人员。沟通目的是解决旅客服务交往中存在的社会地位的障碍、心理因素的障碍和非语言上的误解障碍。

4.民航旅客冲突及投诉的心理分析

4.1旅客投诉原因分析

引起旅客冲突与投诉的原因:1、客观原因:买不到机票,飞机延误、航班取消等。2、主观原因:不尊重旅客,对旅客不主动、不热情;用语言冲撞旅客;服务不周到;工作马虎;卫生清扫不及时、不细致等。

4.2冲突与投诉的心理分析

旅客冲突存在的心理原因在于旅客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理;需要发泄的心理;需要补偿的心理。

4.3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首先在冲突发生时,要保持冷静,采取脱离接触、语气和蔼缓解冲突、进行调节、主动让步。重要的是采用心理对策,在感情上、心理上与投诉顾客保持一致,彼此就更容易互相接受对方。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因素:

(1)应该努力克服自己首因效应的缺陷,不能以衣冠或一言一行来看人服务,更不能因为对某一旅客第一印象上而采取消极态度或故意不为他服务等等,而影响服务质量影响银行或航空公司的声誉。

(2)避免晕轮效应,因为顾客可能会有合理的要求进行申诉,但是同时还会出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建议。所以作为服务人员,为顾客服务时,当出现了冲突,客户进行申诉时,要对顾客的服务是否合理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全面分析,出现问题时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凭借某方面较清晰的印象,掩盖另一方面的事实真相。

(3)要努力克服心理上的某些定势效应,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体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旅客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服务,对顾客不能持有固定看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位旅客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5沟通在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5.1沟通概述

沟通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来交换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及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具有过程性、相制性、情境性、一致性、无意识性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功能、激励功能、情绪表达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

5.2民航服务的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民航服务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形式有:语言障碍、 文化 传统与文化程度的障碍、情绪情感的障碍、个性障碍、角色地位障碍、态度、信念障碍以及因信息表达不清引起的障碍等。

5.3民航服务身体语言沟通

航空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有助于改善服务人员与旅客的关系;服务人员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如微笑、放松、自信、高兴等,避免运用紧张、愤怒、质疑等消极的身体语言。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的识别,包括客人何时需要等待;客人何时需要帮助等。

6. 把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6.1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人的广泛印象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形成的,即最初的有限信息一般就能对他人的大量特征做出判断,并且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表现出判断的一致性倾向,这在旅客这一类人群中的体现更是尤为明显。旅客期盼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觉得自己选择的航空服务,应该是所能够享受到的最好的服务,能够物超所值。对于部分旅客来说,能够乘坐飞机这种交通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身份的体现和地位象征。旅客们希望能得到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使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航空服务质量而言很重要。

6.2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旅客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应对应服务不可千篇一律。 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心,容易丢失物品。服务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6.3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旅客对航空服务需求心理的多样性,要有针对性服务、每个旅客的思想、 爱好 、需要、价值观、情绪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航空服务必须围绕旅客的不同要求展开工作,力求使每个旅客感到满足。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心理需要,往往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如果旅客在服务过程中感到不满意,不周到的服务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没有改正的机会。旅客的心理需求也存在着多变性,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服务需要,航空服务必须针对旅客不同的心理需要,及时、准确、周到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人员努力认真地去把握去体会旅客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尽可能高的达到旅客心理需求的服务水平。旅客选择了航空服务,就希望能够得到高水平的享受,所以航空服务的宗旨就是在规定的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使旅客得到益处,得到愉快和快乐。而旅客的心理需求也会相应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就要针对旅客心理的变化应对服务,从而提升航空的服务水平。

结 论

本文首先对旅客心理需求理论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旅客心理需求研究的原则与作用,从心理学层面进行了民航旅客差异与民航旅客服务交往的知觉分析。 重点对解决发生民航旅客冲突的心理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与投诉的对策。 并强调了沟通在民航旅客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从利用旅客的社会认知心理,了解旅客个性差异心理以及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等方面,提出如何把握旅客心理,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航空服务质量。

致 谢

本文是在石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由于一开始没参考范本格式出现问题,花费了石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帮我指出,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 生!

参考文献

[1]侯秀敏.航空公司常旅客计划的发展[J].空运商务, 2012(19).

[2]赵平.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罗娜.江可申.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4]李霞.李军.中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J].大众科技,2011(4).

[5]赵冰冰.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

[6]叶立生.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

[7]沈滨.提高中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8]彭聚珍.国内航空公司[J].战略纵横谈,2004.

[9]张悦悦 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学位论文] 硕士2007

[10]寇勇刚.吴桐水.朱金福.民航市场竞争演化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0(6).

[11]马国岗.飞机发动机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安全心理学与民航论文范文二: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论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研究民航服务过程中作为主客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民航服务的质量,把心理学规律在民航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货主心理,民航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民航服务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现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 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 方法 、学科基础和学习意义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民航服务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它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四)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民航服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是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民航服务人员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四、考核要求

(一)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领会:(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2)个体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群体和组织心理包括的基本内容。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四)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领会:(1)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五)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领会:(1)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六)民航服务心理学与 其它 心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1、识记:(1)民航服务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七)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意义

1、识记:(1)学习民航服务心理学的四个意义。

第二章 民航服务中的旅客心理

第一节 旅客的知觉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概述

知觉的概念;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点。

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凯利的归因模型,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型。

(二)影响旅客知觉的因素

民航企业的因素;

民航服务人员的因素:服务态度、外在仪表仪态;

民航旅客自身的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过去的经验。

(三)旅客对民航企业和民航服务人员的知觉偏见

7个偏见:基本归因错误、自我服务偏见、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晕轮效应、对比效应、投射作用、刻板印象。

第二节 旅客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二)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

旅客的特殊心理需要:信息需要,旅客获得信息的多种途径。

第三节 旅客的个性特征

(一)个性特征概述

个性特征的概念,包括内容:气质、性格、能力。

(二)旅客的气质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气质的概念。

气质的4种类型及特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种典型气质类型旅客的服务 措施

(三)旅客的性格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特征: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对现实态度的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动态特征表现。

性格的类型:按心理机能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3种,按典型性格特征划分为 A型 性格和 B型 性格。 民航旅客9种性格类型及其服务措施。

(四)旅客的能力差异性与民航服务

能力的概念。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包括的5方面内容。

旅客的能力差异与民航服务。

第四节 旅客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概念和3个成分。

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

(二)民航旅客态度的特征

旅客态度的强度。

旅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结构的稳定性、态度因果关系的稳定性、态度社会的稳定性。

旅客态度的绝对不稳定性:态度的冲突、特殊的经历、情景的变化。

(三)培养旅客客观的态度,改变负面的态度

影响民航旅客态度的因素:旅客的需要;旅客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旅客的个性;旅客所属的团体。 改变民航旅客的负面态度:改变民航服务、改变旅客的知觉、改变提供给旅客的知识和信息、改变旅客负面态度的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技巧。

第五节 旅客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特征: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扩散性。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影响民航旅客情绪变化的因素

旅客的需要和身体状况;民航服务;旅途环境。

第六节 特殊旅客、团体旅客心理及其服务

(一)重要旅客的心理特点及其服务

政府要员的心理特点及其民航服务: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民航服务的五个方面。

工商界知名人士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需要,舒适需要;服务的四个方面。

(二)老弱病残幼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老弱和体弱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很强的自尊感,很强的自卑感。

病残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自尊心较强。

儿童 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民航服务:安全需要,恐惧心理较强,好动与好奇心理比较强,独立性不足。

(三)国际旅客的心理特点及服务

服务措施:了解旅客的国籍和身份;尊重国际旅客本国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最好能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不卑不亢的进行周到的服务;尽量给予满足特殊需要。

谈谈空中乘务服务心理学的应用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旅客,首先要分析旅客的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学对旅客的气质类型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分清楚是粘液质、抑郁质还是胆汁质和多血质。

摘要: 现代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内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航空行业在整个社会交通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依靠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使广大消费者得到满足。航空服务人员需要研究旅客的心理,满足旅客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升整个航空服务的水平。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服务人员分析旅客的交往心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品质。乘务服务行业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航空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空中乘务;服务心理学;心理素质

一、引言

随着航空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中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航空行业属于交通行业同时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满足旅客的需求,是建设和发展航空公司的基础。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供优秀服务的基本。

二、心理学在旅客服务需求中的运用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心理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涉及到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2、航空旅客服务需求的的重要性

1)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民航旅客服务工作的宗旨2)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衡量服务质量的试金石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是服务人员工作的灵魂

3、心理学在旅客服务需求中的运用

人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生活节奏快的社会环境里,所以人们的神经很长时间都是紧绷的状态,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敏感。作为一名空中乘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旅客,首先要分析旅客的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学对旅客的气质类型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分清楚是粘液质、抑郁质还是胆汁质和多血质。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应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旅客的知觉感受往往包括色彩、温度、音量和服务设施环境等。旅客对空中乘务员的知觉包括仪表相貌、表情和服务语言、态度等。要在旅客心理留下好的印象,可以着重加强旅客对某些知觉的感受。面对旅客出现冲突及问题的时候,要先分清楚对象,了解发生的问题,再进行研究合理的沟通办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考虑旅客的语言障碍、社会地位以及旅客的心理素质等。在发生多方冲突时,应明确调节的立场,冷静的做出判断,根据不同旅客的个性做出不同的调节方式。

三、心理学在空中乘务员的心理素质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当面对棘手的问题旅客时,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纾解心情,就会造成心理误区,降低空中乘务员的服务效率。心理学可以帮助空中乘务员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发挥出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价值。

1、自我暗示法

当服务过程中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时,心中的郁闷无法及时得到纾解。可以对自己进行暗示,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会儿就会好了等等安慰自己的话语。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最快的反应做出自我暗示,可以避免问题扩大,缓解消极情绪的产生。

2、情绪转移法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方式,人难免会具有厌烦的情绪。当面临情绪爆发的时空点时,可以转移自己的思维,想一想令你开心的事情或者是令你自豪的事情,避免自我崩溃状态的发生,多以平和的态度对待旅客,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3、询问法

对于刚刚步入服务行业的新人来说,总会面对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上级领导多加注意新人的情况,运用询问的方式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

4、保持积极情绪

保持积极的情绪,可以使自己的服务行动也变得积极起来,在工作遇到麻烦时,能够通过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做出正确的判断,积极的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以上四种方法可以在帮助空中乘务员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四、心理学在空中乘务服务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可以很好的帮助服务人员了解每个人的特性,当面对出现的问题时,采用心理大的对策,从容的解决难题。在对不同旅客进行服务时,服务人员应克服以下不利的心理因素:1)不能以一个人的穿着或是言行区分服务,更不能以对某个旅客的第一印象决定服务态度,从而影响到空中乘务服务的品质及航空公司的名誉。2)在面对旅客提出要求或建议的时候,应理性的分析是否合理,在面对个别问题旅客的时候,要具有耐心,不能冲动行事,做好本职服务的工作。3)每个旅客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服务人员不能对每个都持有一样的看法,要因人而异,做到使每个旅客对服务都感到满意。心理学在旅客差异分析和旅客服务需求心理分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空中乘务服务的质量,以及航空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空中乘务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冲突和矛盾时,要正确的运用心理学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旅客的心理需求为重点,在满足旅客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人员的自身心理素质。学会利用心理学的情绪控制方法,控制自己的消极或暴躁的情绪,更好的用积极的态度去进行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促进航空服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曹钰舒.《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社会心理科学,2013

[2]刘芳.《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山西农业大学,2013

【拓展阅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 :审美素养是高素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高校应在课程设置、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加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不断提升我国航空业空乘人员的岗位素养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 :审美素养;空中乘务专业;培育

1引言

在当前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主旋律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往来、旅游、互通越来越频繁,飞机作为当前最安全、最舒适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青睐。需求的增加无疑给正在大力发展民航产业的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成长契机,但同时也给民航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空中乘务人员,她们的职业素养甚至会影响公司的品牌和运营。作为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人员,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笑容以外,她们还应该掌握丰富的适合空中乘务工作的知识和必备的审美素养,以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在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审美素养,审美素养能够渗透于空中乘务人员的心理、形象和服务之中,能够贯穿于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规划、成长的始终。良好的审美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才能够形成和完善的。

2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现状

教育部1999年批准中国民航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院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正式拉开了我国空乘人才培养的序幕。近20年的专业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如今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给空中乘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空中乘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不免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尤其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

2.1缺乏职业必备的审美认知

“空姐”是大众公认的好职业,空姐们所面向的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导的市场格局,因此,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航空公司管理要求及待遇基本在同一高度,“高薪资、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点,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青睐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之所以报考该专业,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气的称号、光鲜亮丽的形象、畅游世界的便利、丰厚可观的收入和邻里羡慕的金饭碗。而对于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和艰辛锻炼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学生把开展美育的艺术课程简单理解为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的技能课,加上艺术类课程大多为考查课,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像重视专业课那样重视艺术类课程。学生自身的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艺术类课程精神家园的效果,无法从艺术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时在生活中过于强调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视对内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乘专业学生把空乘之美仅仅认为是拥有漂亮美丽的脸蛋、优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因此她们更加重视化妆打扮和形体训练,忽视审美素养的内在提升和锻炼。而对于审美素养培育的认识更多的是关注在美育课程会不会让我更会化妆,让我更漂亮和更有气质上,忽视了审美对于人格培育和心灵净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员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对职业忠实度不够。

2.2缺乏必要的审美自律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慎独”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也会出现乱丢垃圾、不文明行为和对人冷漠不懂宽容的现象,和未来空姐的身份反差很大,和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更是判若两人。另外,有的学生缺乏对基本美丑的辨别,在网络世界里盲目自晒、自黑,随手转发一些看似好玩但充满低级趣味的文章或图片。这些现象反映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自觉意识不强,没有自觉地在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往往表现出被动的现象,没有自觉批判和抵制不良负面审美活动的能力。

3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美育仍是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最薄弱环节,没有真正意识到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甚至是学生辅导员对美育工作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美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最好的载体和最好的方式,更没有将美育放在应有的位臵上来开展工作。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素养、重特殊轻全面、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对美育活动常常是应付了之的现象,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美育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

3.1教育理念——美育地位有待加强

学校艺术教育被边缘化,形式单调。(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美育的笑话:偏远山区小学教室讲台上放着一座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课。有个来视察的教育局长走进了教室问一个学生:“它怎么没有胳膊?”学生委屈的回答:“不是我弄的。”任课老师赶紧解释:“雕像买回来就没有胳膊,是个残品。”校长不好意思的打圆场说:“学校节约经费就买了个次品。”局长生气地对校长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下次一定要买好的,有胳膊的。”)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美育的整体情况。高校在审美素养培育中也表现为重技能轻素养、重少数轻多数、重比赛轻普及、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场面轻细节的特点。面对美育工作,美育的实施者经常会出现开一个会、办一场演出、做一次展览应付了事。对待大学生美育的重视力度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甚至根本无法与体育相媲美,大学生体育是必修课程,一般大学都要开设至少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而美育类课程只是选修课程。各种校级体育类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而艺术类活动却是凤毛麟角。一场篮球赛、一次运动会获得重视远远高于一次画展、一次文艺演出。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何谈相“爱”?

3.2教学内容——偏重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内容上重视空乘专业学生的礼仪基本功的训练,这一基本功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自身都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吃饭的本事来对待。一般航空公司的招聘需要经过5关的考验:形象面试、英语口语、笔试、综合面试、答疑、体检,由此可以看到面试环节就有两次,因此大多数培养单位、教师及学生都认为礼仪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加大了对基本功的训练,如为了保持长期微笑,平时会用嘴含着筷子的方式强化训练;为了保持最佳的站姿,平时会头上顶书、双腿夹纸的方式训练站姿。而现实中的美育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美育的真实写照。基本功是能够在教学中被量化,而美育不容易被量化,短期内也看不到它的成效,因此在一些艺术课程中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加大对基本功的训练,积极训练空乘专业所需的职业标准。空乘专业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而加大对基本功的练习,而将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审美培育内容束之高阁,极少问津或不愿问津。

3.3理论研究——专门研究空乘专业学生美育的成果较少

目前关于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论文大约有15篇,这些文献都认为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素质需要加强,并且对相关教学和实践环节加以了阐释和说明,但对空中乘务专业审美素养研究的尚未发现。这些文献资料中能够查到的研究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美育相关的文章仅有常静的《本科空乘方向学生艺术教学的必要性与课程实践》和陈丽梅的《空乘礼仪与形体训练对空乘专业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培养》,两者都是从课程实践方面论述了空乘专业学生加强艺术技能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没有从高校全方位美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在季正茂的《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曾提到:“《美育基础》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师编写的一门关于美学基础知识、审美、评美、创造美的适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其中有很大的篇幅讲解了艺术审美的内容,使空乘学生学习后,避免今后受一些所谓印象派艺术、野兽派艺术、行为艺术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美学观念,使空乘学生心中对美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论文在研究中认识到了美育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也编写了相关的美育教材,但在论述中明显对现代艺术有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这种偏见源于我们接受的教育习惯于“写实”的手法和作品,缺乏对现代派的认识和接触,从内心深处就对现代派带有陌生感和抵触心理。

3.4美育课外活动——种类多效果不理想

当前美育活动在组织中存在重视活动的数量,轻视活动的实际效果的现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冠以“文化艺术节”名号,如:助学的叫“大学生助学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的叫“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艺术节”等等,但活动内容上缺乏周密安排和规划。尤其是一些艺术类大赛成了精英们的舞台,普通学生参与面小,对活动参与不感兴趣,认为反正参加也不会得奖。另外活动的经费不足,而学校对于学生外出拉赞助搞活动又比较敏感,致使很多课外活动常常是走走过场。本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美育类课外活动,要么成了美育与活动脱节的鸡肋,要么成了以成绩至上而不择手段的变质。这一过程中美育的缺失导致了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内心深处的迷茫和对单调乏味大学生活淡淡的失望,进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美育类课外活动很难起到促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作用。

4审美素养培育的原则与方式

根据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大学生美育缺失的现实问题,我们应从转变艺术教育理念、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和搭建美育载体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

4.1加快转变艺术教育理念

从思想和行动上要转变艺术教育理念,把握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审美教育,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关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避免把美育仅仅局限在艺术技能的提高,使美育片面化,也不能把美育等同于美术方面知识的教育,使美育表面化。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应围绕空中乘务人员必备的审美心理需求、理想人格养成为根本宗旨,避免陷入过分的灌输知识和强化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美丽心灵的教化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另外,应避免功利性教育,仅仅关注学生将来能否顺利通过面试考核,而忽视审美素养的提升,只会带来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丧失超功利性品质,出现人格上的危机和精神匮乏,凡事追逐功利。这也同时给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安全隐患,因此要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修养,帮助学生正确认同空中乘务人员的审美修养标准,并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标准。

4.2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

建设一个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创设良好的美育研究环境,注重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扩大共同体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共同体中应含有高校各个部门的研究人员,如:德育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等等。因为美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和任务,美育应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从美育教材、课程、实践、活动、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只有共同体形成合力才能避免研究成果的片面和单一。要调动教学各领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线教学教师要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学会将美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由“教书匠”身份向“研究者”转变,将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梳理和创新。

4.3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高校针对空中乘务专业的美育类课程应该形成一个综合、有序、渗透、多层次的立体课程体系。当前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设臵中,有的高校只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及形体训练》专业课,将其他艺术课程或实践放到了选修或创新实践课程中,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美育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培育课程中应根据需要开设《美育基础》通识课,通过艺术知识类传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理论,并与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相联系,与日常审美鉴赏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和多种元素的系列内容,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另外应将美育渗透到其他课程内容中,发挥美育的功能促进教书并且育人。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理解美的内涵,以及什么是审美,为何要审美,怎样去审美等。

4.4搭建美育载体

美育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载体的建设,通过美的事物和无形的文化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不自觉和无意识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首先是加强美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空中乘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审美提升为目标,创造性和艺术性地设计教学和活动的计划、思路和方法,让整个教学和活动过程充满诗情画意。其次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围绕航空文化在建筑、设施、场所、景观等方面加大投入和规划,随时随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触景生情。另外是搭建复合式美育网络平台,优化网络美育课程、网络美育氛围营造、网络美育互动,如开设一些艺术欣赏类的栏目,设计这一栏目应坚持精要的原则,选择最具典型性的艺术代表作品作为鉴赏内容定期向学生推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何在保证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数量的同时,加强审美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如果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地位,并在工作中创新审美素养的培育方式和方法,就能给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更多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感染,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健全她们的心理结构,增强她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81-83

[2]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3):31-33

[3]张笑梅.当代高校美育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士论文,2008

  • 索引序列
  • 旅客心理毕业论文
  • 旅客心理学毕业论文
  • 旅客心理学论文1000字
  • 铁路旅客心理与服务毕业论文
  • 旅客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