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农业科技文章写作

农业科技文章写作

发布时间:

农业科技文章写作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0.5%,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1.5%,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1.5%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1�试验示范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源泉 1.1�试验任务 田间试验的基本任务是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品种和新的生产技术,客观的评定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高产品种及其适应区域。正确地鉴定最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及其适应范围,使科研成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和推广,发挥其在农业增产上的作用。 1.2�试验要求 1.2.1试验的目的要明确; 1.2.2试验的结果要可靠; 1.2.3试验的条件要有代表性; 1.2.4试验的结果要能够重复。 1.3�试验方法 1.3.1�对比试验法。适宜于新品种(系)鉴定试验,新技术引进试验,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的特点。 1.3.2�随机区组法。是田间试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适宜于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简单的栽培试验。 1.3.3�正交试验法。适宜于多因素,多水平的综合栽培试验。 1.3.4�二次通过用旋转设计试验法。适宜于新品种的密度,肥料配比,播期等具有数量性状的因素综合性试验。 1.4�试验分析 从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资料都有其固定的比较专一的分析方法,简单对比法试验数据采用百分比法分析;随机区组法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数据采用直观法,极差法及方差分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所得数据则采用建立数学模型,频数分布法进行分析。 1.5�试验报告 1.5.1�引言。主要写清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取得成果的意义等。引言要言简意明,条理清晰,容易理解。 1.5.2�材料与方法。应写明试验所需材料,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的步骤等。 1.5.3�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是试验过程中所测取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总结时要对试验结果进一步加以整理,选取最能反映本质的数据,并写出分析方法,必要时要附图表。 1.5.4�结论。是以结果与分析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所做出的最后判断。是整个试验的结晶,是试验报告的精髓,在写结论时要抓住本质,观点鲜明,用词准确,文字精炼。 试验示范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源泉,不参加大量的试验示范,就很难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如笔者已发表的论文《油葵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刊于《甘肃农业科技》1995年10期)、《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刊于《甘肃农村科技》1999年3期)、《晋杂制种高梁种子收获期试验》(刊于《甘肃农村科技》)1999年5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刊于《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5期)等就是试验报告。关于在示范中认真观察,认真总结而写成的论文就更多了。 2�资料积累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 2.1�资料含义 论文的资料,是为撰写论文而搜集、摄取的,可供运用的事实、信息和理论及其他精神产品。 2.1.1�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就无从研究。 2.1.2�资料是产生创见,形式观点的基础,没有资料,创见无从产生,观点也难以形成。 2.1.3�动笔之前,资料是论文观点形式的基础;撰写之中,资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 2.2�资料种类 2.2.1�直接资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试验、调查而获得的资料。 2.2.2�间接资料。是人们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取的信息资料。 2.2.3�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指将科研,生产活动中的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等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写成的文章。 2.2.4�二次文献。即将一次文献经加工整理,压缩、提炼后,编制成各种检索工具。 2.2.5�三次文献。将一次和二次文献经高度概括综合后形成的文献。 2.3�资料积累 2.3.1�日常积累。通常指为了今后写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积累的各种资料,这种积累有时是无意识的。 2.3.2�定向积累。日常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就会萌生写作某篇论文的动机和意图,同时对论题也会有初步的考虑。但又常常感到资料仍然不足,于是便为完成具体写作任务而有意识地去专门搜集资料。 2.4�资料搜集 2.4.1�观察。是借助人的感官,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知觉过程。 2.4.2�试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研究对象随试验条件变化而引起特征特性及产量指标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科研话动。 2.4.3调查。就是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分析研究,以辨别资料的粗细真伪,认清本质,抓住要点,所以又叫做“调查研究”。 2.4.4�检索。就是利用各种物质条件查阅写作所需的文字资料。 2.5�资料选择 2.5.1�资料要可靠。指所需资料一要真实,二要确凿。 2.5.2�资料要典型。就是对表现论题来说是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或观念。 2.5.3�资料要新颖。主要指别人没有用过的新资料或不常用的资料。也包括一些可以生发出新意的旧资料。 2.6�资料整理 2.6.1�资料分类。是将所积累的信息资料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地逐级分类。 2.6.2�资料审核。即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对不真实的予以淘汰,不准确的予以审核准确,不全面的补全找齐。 2.6.3�资料分析。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 2.7�资料引用 在论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强论证的力量,经常要引用一些典型的、精炼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7.1�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资料中的文字,而用论文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原文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 2.7.2�完整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增加别的内容,引文前后要加引号。 2.7.3�分析引用。这种方法在论文中运用得最多,它是根据作者的论述需要,将原文内容拆散,打碎或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阐述分析文字揉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作分析。 3�编写提纲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关键 3.1�提纲含义 论文提纲是以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将一篇论文的观点,材料的组合及其层次脉络表现出来,它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 3.2�提纲作用 3.2.1编写提纲,可以使构思更加周密,思维更加条理化。 3.2.2编写提纲,可以使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3�提纲内容 主要包括标明主题、安排层次两大部分。 3.3.1�标明主题。就是把在审题、拟题基础上确定的主题集中,概括起来,用主题句的形式使之定型化,排列在提纲的首要位置,以统领提纲中的其他项目。 3.3.2�安排层次。就是根据主题表达的全局需要把文章的层次和段落(包括每一层次,段落所需的材料),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尽可能都用文字具体化,以显示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 3.4�提纲形式 包括标题式、提要式、图表式三种。 3.4.1�标题式。用简洁的标题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要点概括出来。这种提纲概括、简单、明了,但起草时还需具体化。 3.4.2�提要式。用较完整的句子,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这种提纲具体、明确、省事,但文字表述欠简明。 3.4.3�图表式。用图表的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它一般同标题式或提要式结合起来。这种提纲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便于写作。 3.5�编写步骤 3.5.1写明读者对象; 3.5.2拟定标题; 3.5.3写出基本论点; 3.5.4写出整篇论文的层次标题; 3.5.5各层次中写上各段要点; 3.5.6把准备好的资料,按构思排列好; 3.5.7再次全面检查,修改提纲。 4�多读多写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措施 4.1�认真阅读 选题的导向和发端起源于平时的阅读和实践。阅读的目的是:一是理解内容;二是选取精华;三是触发思考。 4.1.1�泛览。即一目十行,跳跃前进,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大略了解各学科进展情况,以概观全局。 4.1.2�略读。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筛选其中的重要部分,为通读和精读找到目标。 4.1.3�通读。是对本专业和所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文献资料,应该全面了解其内容。 4.1.4�精读。对重要的文献资料,应仔细咀嚼,深刻体会,得其精髓。 4.1.5�研读。对艰深的理论,深奥的哲理,未弄通的科学原理和新的学说,都应进行反复阅读,深入研究。 4.2�多写多练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要靠自己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清人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写道:“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协实求已功夫,其益相去远也。”同时他又写道:“读十篇不如做一篇。”这些话讲得颇有道理,极为中肯。 4.2.1�坚定信心。初学写作,一定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只有这样,才能总结经验,不断摸索,获得成功。 4.2.2�端正态度。学习写作,既要克服自卑心理,又要克服自负心理,有自卑心理,不敢动笔,有自负心理,则容易自满,正确的写作态度,应是失败而不气馁,不自卑,照写照练,成功而不自负,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不断长进。 4.2.3�循序渐进。初学写作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本领,真正有所成就。 4.3�学习理论 只有重视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才能自觉地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因此,要注重在能力转化上下功夫。在重视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前人经验的同时,必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 5�反复修改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环节 5.1�修改意义 5.1.1�修改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必要步骤。论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论文想一次就反映正确,恰当是不可能的。因此,论文需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鲁迅先生曾要求人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5.1.2�修改可以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论文只有多改,才能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使作者思想得到锻炼,文字受到磨砺,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5.1.3�修改,也是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凡是对读者和事业负责的作者,对自己的论文总是精益求精,反复修改的。 5.2�修改原则 5.2.1�突出作者的个性。论文修改如果只强调规范性,而没有作者的独特风格,读者阅读时就会觉得味同嚼蜡。 5.2.2�留有回旋余地,一篇论文的价值,常常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接受共同来完成的。因此,在修改论文时,要注意留出读者思索、想象和回味的宽广空间,而不要把话说尽,一览无余。 5.2.3�强调得体。作者修改论文时,应根据大脑,信息库中存贮的文体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论文,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 5.3�修改程序 5.3.1�检查论题。(1)应检查论题是否正确深刻,集中鲜明,对当前农业生产和科研是否具有指导意义。(2)还应考虑论题是否具有新颖的角度,是否写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并能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5.3.2�增删材料。论题的变更,必然影响到材料的增删,要使论题和材料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就必须克服有论题而缺材料,或材料不能充分说明论题的缺陷,要无情地删去与论题不一致的材料,想方设法,增加更能充分表现论题的材料,使材料和论题和谐统一。 5.3.3�调整结构。结构是表达论题的形式和手段之一,论题和材料有了变动,结构也要随之进行修改。即使在论题和材料都不变的情况下,结构如果缺乏条理性,不能有力地为表现论题服务,应该进行调整,调整结构,要从论文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段落划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是否得当。 5.3.4�推敲语言。首先,检查用词是否妥贴,每个句子是否正确的表达了文意;其次,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再次,调整和增删文字。通过修改使文字流畅,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文意清楚。 5.4�修改方法 5.4.1�冷却法。论文写成后要有意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则旧的思路将会减弱和淡薄,就有可能采用新的思路,克服习惯性思路的消极影响,从而发现存在的毛病,初稿上的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5.4.2�诵读法。论文初稿写完后自己先诵读几遍,把不顺口、不连贯、不确切的地方改正过来。 5.4.3�比较法。用不同的字、词、句及新的材料,同初稿中感觉不妥的部分加以比较,然后进行修改。 5.4.4�求助法。参照别人特别是专家对初稿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5.5�修改要求 5.5.1遵守论文修改的逻辑程序。 5.5.2立足论文整体进行局部修改。 5.5.3要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6�选择适宜刊物是提高论文上稿率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

据学术堂了解,农业科技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这七部分组成:一、标题,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求简明、准确地写出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由于标题是一篇科技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而且别人需要通过论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来检索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二、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因此,一般要求按照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的实际贡献大小列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注明作者所在单位或通信地址.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署名的人数一般不易过多,所以对于那些给过某种帮助而不宜署名的人员,可以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表示谢意.三、摘要,是对科技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通常要求概括地说明该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极其扼要地表述是以何种实验材料与方法得出的何种研究结论,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和研究结果的意义.科技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四、关键词,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科技论文一般选取3到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五、引言,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的写作,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篇幅的大小一般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六,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所以一般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七、参考文献,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一般来说,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1�试验示范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源泉 1.1�试验任务 田间试验的基本任务是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新的品种和新的生产技术,客观的评定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高产品种及其适应区域。正确地鉴定最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及其适应范围,使科研成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和推广,发挥其在农业增产上的作用。 1.2�试验要求 1.2.1试验的目的要明确; 1.2.2试验的结果要可靠; 1.2.3试验的条件要有代表性; 1.2.4试验的结果要能够重复。 1.3�试验方法 1.3.1�对比试验法。适宜于新品种(系)鉴定试验,新技术引进试验,具有简单、明了、直观的特点。 1.3.2�随机区组法。是田间试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适宜于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简单的栽培试验。 1.3.3�正交试验法。适宜于多因素,多水平的综合栽培试验。 1.3.4�二次通过用旋转设计试验法。适宜于新品种的密度,肥料配比,播期等具有数量性状的因素综合性试验。 1.4�试验分析 从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资料都有其固定的比较专一的分析方法,简单对比法试验数据采用百分比法分析;随机区组法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数据采用直观法,极差法及方差分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所得数据则采用建立数学模型,频数分布法进行分析。 1.5�试验报告 1.5.1�引言。主要写清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取得成果的意义等。引言要言简意明,条理清晰,容易理解。 1.5.2�材料与方法。应写明试验所需材料,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的步骤等。 1.5.3�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是试验过程中所测取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写总结时要对试验结果进一步加以整理,选取最能反映本质的数据,并写出分析方法,必要时要附图表。 1.5.4�结论。是以结果与分析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所做出的最后判断。是整个试验的结晶,是试验报告的精髓,在写结论时要抓住本质,观点鲜明,用词准确,文字精炼。 试验示范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源泉,不参加大量的试验示范,就很难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如笔者已发表的论文《油葵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刊于《甘肃农业科技》1995年10期)、《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刊于《甘肃农村科技》1999年3期)、《晋杂制种高梁种子收获期试验》(刊于《甘肃农村科技》)1999年5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刊于《中国农技推广》2005年5期)等就是试验报告。关于在示范中认真观察,认真总结而写成的论文就更多了。 2�资料积累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 2.1�资料含义 论文的资料,是为撰写论文而搜集、摄取的,可供运用的事实、信息和理论及其他精神产品。 2.1.1�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资料,就无从研究。 2.1.2�资料是产生创见,形式观点的基础,没有资料,创见无从产生,观点也难以形成。 2.1.3�动笔之前,资料是论文观点形式的基础;撰写之中,资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 2.2�资料种类 2.2.1�直接资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感受、试验、调查而获得的资料。 2.2.2�间接资料。是人们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所获取的信息资料。 2.2.3�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指将科研,生产活动中的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等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写成的文章。 2.2.4�二次文献。即将一次文献经加工整理,压缩、提炼后,编制成各种检索工具。 2.2.5�三次文献。将一次和二次文献经高度概括综合后形成的文献。 2.3�资料积累 2.3.1�日常积累。通常指为了今后写作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积累的各种资料,这种积累有时是无意识的。 2.3.2�定向积累。日常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就会萌生写作某篇论文的动机和意图,同时对论题也会有初步的考虑。但又常常感到资料仍然不足,于是便为完成具体写作任务而有意识地去专门搜集资料。 2.4�资料搜集 2.4.1�观察。是借助人的感官,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知觉过程。 2.4.2�试验。是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为地创造条件,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研究对象随试验条件变化而引起特征特性及产量指标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科研话动。 2.4.3调查。就是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分析研究,以辨别资料的粗细真伪,认清本质,抓住要点,所以又叫做“调查研究”。 2.4.4�检索。就是利用各种物质条件查阅写作所需的文字资料。 2.5�资料选择 2.5.1�资料要可靠。指所需资料一要真实,二要确凿。 2.5.2�资料要典型。就是对表现论题来说是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或观念。 2.5.3�资料要新颖。主要指别人没有用过的新资料或不常用的资料。也包括一些可以生发出新意的旧资料。 2.6�资料整理 2.6.1�资料分类。是将所积累的信息资料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地逐级分类。 2.6.2�资料审核。即审核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和全面。对不真实的予以淘汰,不准确的予以审核准确,不全面的补全找齐。 2.6.3�资料分析。即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理论框架。 2.7�资料引用 在论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强论证的力量,经常要引用一些典型的、精炼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7.1�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资料中的文字,而用论文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原文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 2.7.2�完整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增加别的内容,引文前后要加引号。 2.7.3�分析引用。这种方法在论文中运用得最多,它是根据作者的论述需要,将原文内容拆散,打碎或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阐述分析文字揉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作分析。 3�编写提纲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关键 3.1�提纲含义 论文提纲是以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将一篇论文的观点,材料的组合及其层次脉络表现出来,它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 3.2�提纲作用 3.2.1编写提纲,可以使构思更加周密,思维更加条理化。 3.2.2编写提纲,可以使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3�提纲内容 主要包括标明主题、安排层次两大部分。 3.3.1�标明主题。就是把在审题、拟题基础上确定的主题集中,概括起来,用主题句的形式使之定型化,排列在提纲的首要位置,以统领提纲中的其他项目。 3.3.2�安排层次。就是根据主题表达的全局需要把文章的层次和段落(包括每一层次,段落所需的材料),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尽可能都用文字具体化,以显示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 3.4�提纲形式 包括标题式、提要式、图表式三种。 3.4.1�标题式。用简洁的标题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要点概括出来。这种提纲概括、简单、明了,但起草时还需具体化。 3.4.2�提要式。用较完整的句子,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这种提纲具体、明确、省事,但文字表述欠简明。 3.4.3�图表式。用图表的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它一般同标题式或提要式结合起来。这种提纲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便于写作。 3.5�编写步骤 3.5.1写明读者对象; 3.5.2拟定标题; 3.5.3写出基本论点; 3.5.4写出整篇论文的层次标题; 3.5.5各层次中写上各段要点; 3.5.6把准备好的资料,按构思排列好; 3.5.7再次全面检查,修改提纲。 4�多读多写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措施 4.1�认真阅读 选题的导向和发端起源于平时的阅读和实践。阅读的目的是:一是理解内容;二是选取精华;三是触发思考。 4.1.1�泛览。即一目十行,跳跃前进,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大略了解各学科进展情况,以概观全局。 4.1.2�略读。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筛选其中的重要部分,为通读和精读找到目标。 4.1.3�通读。是对本专业和所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文献资料,应该全面了解其内容。 4.1.4�精读。对重要的文献资料,应仔细咀嚼,深刻体会,得其精髓。 4.1.5�研读。对艰深的理论,深奥的哲理,未弄通的科学原理和新的学说,都应进行反复阅读,深入研究。 4.2�多写多练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要靠自己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清人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写道:“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协实求已功夫,其益相去远也。”同时他又写道:“读十篇不如做一篇。”这些话讲得颇有道理,极为中肯。 4.2.1�坚定信心。初学写作,一定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只有这样,才能总结经验,不断摸索,获得成功。 4.2.2�端正态度。学习写作,既要克服自卑心理,又要克服自负心理,有自卑心理,不敢动笔,有自负心理,则容易自满,正确的写作态度,应是失败而不气馁,不自卑,照写照练,成功而不自负,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不断长进。 4.2.3�循序渐进。初学写作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本领,真正有所成就。 4.3�学习理论 只有重视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才能自觉地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因此,要注重在能力转化上下功夫。在重视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前人经验的同时,必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 5�反复修改是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环节 5.1�修改意义 5.1.1�修改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必要步骤。论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论文想一次就反映正确,恰当是不可能的。因此,论文需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鲁迅先生曾要求人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5.1.2�修改可以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论文只有多改,才能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使作者思想得到锻炼,文字受到磨砺,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5.1.3�修改,也是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凡是对读者和事业负责的作者,对自己的论文总是精益求精,反复修改的。 5.2�修改原则 5.2.1�突出作者的个性。论文修改如果只强调规范性,而没有作者的独特风格,读者阅读时就会觉得味同嚼蜡。 5.2.2�留有回旋余地,一篇论文的价值,常常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接受共同来完成的。因此,在修改论文时,要注意留出读者思索、想象和回味的宽广空间,而不要把话说尽,一览无余。 5.2.3�强调得体。作者修改论文时,应根据大脑,信息库中存贮的文体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论文,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 5.3�修改程序 5.3.1�检查论题。(1)应检查论题是否正确深刻,集中鲜明,对当前农业生产和科研是否具有指导意义。(2)还应考虑论题是否具有新颖的角度,是否写出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并能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5.3.2�增删材料。论题的变更,必然影响到材料的增删,要使论题和材料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就必须克服有论题而缺材料,或材料不能充分说明论题的缺陷,要无情地删去与论题不一致的材料,想方设法,增加更能充分表现论题的材料,使材料和论题和谐统一。 5.3.3�调整结构。结构是表达论题的形式和手段之一,论题和材料有了变动,结构也要随之进行修改。即使在论题和材料都不变的情况下,结构如果缺乏条理性,不能有力地为表现论题服务,应该进行调整,调整结构,要从论文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段落划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是否得当。 5.3.4�推敲语言。首先,检查用词是否妥贴,每个句子是否正确的表达了文意;其次,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再次,调整和增删文字。通过修改使文字流畅,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文意清楚。 5.4�修改方法 5.4.1�冷却法。论文写成后要有意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则旧的思路将会减弱和淡薄,就有可能采用新的思路,克服习惯性思路的消极影响,从而发现存在的毛病,初稿上的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5.4.2�诵读法。论文初稿写完后自己先诵读几遍,把不顺口、不连贯、不确切的地方改正过来。 5.4.3�比较法。用不同的字、词、句及新的材料,同初稿中感觉不妥的部分加以比较,然后进行修改。 5.4.4�求助法。参照别人特别是专家对初稿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5.5�修改要求 5.5.1遵守论文修改的逻辑程序。 5.5.2立足论文整体进行局部修改。 5.5.3要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6�选择适宜刊物是提高论文上稿率的主要途径

农业科技文章

蛇与庄稼 主要内容如下: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是台风引起的。海水倒灌上陆地,淹没了许多田地和村庄。 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是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觉得很奇怪。 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那一年,庄稼得到了大丰收。 许多人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还是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洪水淹没了田地的时候,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窜出洞来,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洪水退了,田鼠又跑回田里糟蹋庄稼。因为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得特别快,庄稼叫蛇糟蹋得特别严重,所以就歉收了。现在田里有了蛇,蛇又能大量捕捉田鼠了,所以,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就是这样啦!选我吧!

原因如下:因为农业科技文章中标注间接材料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农业科技文章包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及建议、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思考、农业科技提升促农业经济的发展等。

《中国园艺文摘》 国家级刊物 3400字符《中国林业产业》 国家级;2500字符/版《乡村科技》 省级刊物,2500字符/版《环球人文地理》 国家级 2500字符/版《山西农经》 省级刊物 2000字符/版《环境与发展》 国家级,3300字符《农家参谋》 省级2500字/版《新农村》 省级 2300字符/版《地球》 国家级 2500字/版面《科学种养》 省级3000字符/版 《当代旅游》 省级2500字符/版《农业与技术》 国家级 2100字符/版《中国农业信息》 国家级刊物,2500字符/版《当代畜禽养殖业》 省级刊物,1900字符/版《农家顾问》 省级刊物,2600字符/版《科技创新与应用》 省级刊物 3000字符/版《民营科技》 省级,3000字符/版《江西水产科技》 省级;2200字/版《农家科技》 省级 2500字符/版《科技风》 省级 2500字符/版 《科技创新导报》 国家级 3500字符/《农村经济与科技》 省级 2400字符/版《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国家级;2500字/版《农民致富之友》 省级 2500字符/版

农业科技写作课程论文

据学术堂了解,农业科技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这七部分组成:一、标题,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求简明、准确地写出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由于标题是一篇科技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而且别人需要通过论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来检索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二、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因此,一般要求按照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的实际贡献大小列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注明作者所在单位或通信地址.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署名的人数一般不易过多,所以对于那些给过某种帮助而不宜署名的人员,可以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表示谢意.三、摘要,是对科技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通常要求概括地说明该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极其扼要地表述是以何种实验材料与方法得出的何种研究结论,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和研究结果的意义.科技论文摘要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四、关键词,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科技论文一般选取3到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五、引言,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的写作,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篇幅的大小一般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六,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所以一般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七、参考文献,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一般来说,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发展支持力度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我整理了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力度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歙县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日益突出的农业机械安全面临了新的挑战,如农业运输、机械作业、加工及机械用电操作(当前小型机械大都用电力、汽油动力取代了柴油动力)等,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已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目前面临的首要工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人在基层从事农机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农机安全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本文通过对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总结出预防农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点措施与建议,旨在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安全生产 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69-02 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有着巨大的本质性转变。尤其是在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指引下及黄山市先进型自动化农业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农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正体现出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自动化和示范四大优势。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1.农村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是各类农业机械事故增加的必然因素 80年代以来我国对农村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农民用积累的资本购买小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帮助农业运输和生产,享受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少量指标柴油的政策。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6000元的价格购入一辆农用三轮或者四轮拖拉机用耕地、播种、运送农作物、送肥、,卖粮食、赶集、走亲访友在农村十分流行。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底我国小型农用拖拉机的数量达到1650万台;其中不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农用三轮,这些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势必促使农村农业机械事故的激增。 2.农机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 近年来,“村村通”使农村道路得到改善,农用变形车替代了三轮、四轮拖拉机;特别是2008年中央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购机数量急骤上升,大量的新型农用机械涌入农村,由于年轻人出门打工的较多,年龄偏大且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落后、驾驶技术不到位、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成为了农机操作队伍的一员,由于缺少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他们的表现令人担忧,他们在工作中违反交通法规,对农村道路安全产生了极大隐患。尤其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相关培训就无证上路行驶、超载超速、农用车载客及酒后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虽然有些人有驾驶执照,但缺乏农机安全的相关意识,没有系统的对农机进行维护和修理,这样对农机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目前,政府对农村农业机械管理缺乏协调性,是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管理范围不确定,缺乏监管协调性。例如对于农用车(拖拉机)的管理,交警部门、交通部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的农机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管理权,可确定农用车的范围一直在修改,管理缺乏协调性,存在一些盲区。 4.农田和道路安全检(审)查力度不够 年度检审率和交强险率不高 农机安全检查是使用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前提,年度检审和交强险是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的安全及安全事故处理赔偿的保障。但是,目前的农田与道路安全检(审)查无法满足山村农机使用率低、使用范围小、新旧更新快和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数量等要求。检测用的相关的设备老化落后或严重缺失,向机手收取检测费用无法落实让年检(审)工作陷入被动。许多农机驾驶员对购买农机和办理驾照的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农机年度检审验及交强险的观念不健全。 5.农机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安全宣传和事故应急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机生产因季节性、独立性导致全社会对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和培训重要性认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农机生产范围广,影响小,导致专门的农机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还不健全。 二、预防农村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以前,一些相关领导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指导,导致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明显。政府和社会应更多地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关注农机生产安全,充分利用各种舆论资源如电视、农村广播、黑板报、报纸、短信及(农村大队散发宣传单、)举办农机相关知识讲座等,创造一切宣传机会,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地宣传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只有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再上一个档次,当农民自觉遵守法律,按规章办事,才能实质上减少农村农机事故的发生。 2.组织农机安全检查 加强机手安全学习 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机安全生产检查,此项措施可以及时补救驾驶员违章操作,可减少和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是农机安全科学管理的诀窍之一。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基层特别是村组农机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田,道路检查的力度。教育机手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警惕,及时改正不当行为。对于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安全操作意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对于没有通过考试或不参加考试的人,都将拿不到驾驶执照,严禁其驾驶和操作农机,这样一来有助于农机手素质的提高。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在春耕、秋收农机作业旺季前夕,采取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周围的操作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楼,成为大家的模范。还要经常学习农机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找出避免事故的方法,使自己懂技术、懂方法、懂操作。 3.保障农机监理资金 改善监理装备 各级政府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农机管理所需的资金,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力度管理农机管理项目资金,为农机管理部门装备具有针对性为机手服务的设备,使此部门团队化,专业化,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农机安全管理执法条件不断完善,而且在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的同时,要将参与农机管理的工作人员纳人公务员的指导范畴,这样才能确保依法行政,使执法更具有专业性。 4.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测 严格遵守报废规定 首先,农机管理相关部门要对本区域的农业机械进行详细的检查,对那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农业机械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评估,评估报告要尽可能详细,凡是符合要求的农业机械应该记录在案,定时定员的进行检查和管理,不容忽视。凡是没有通过检查的机械,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封存、报废等处理。对进行报废的农机主,农机部门应该予以重视,相关部门应给予补贴。如果发现封存、报废的农业机械参加农业生产,应该通知农机主管部门,对违规操作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农业机械的可靠性相当重要,它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是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真正的重视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我们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杰波,王坤,张春平. 农村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不容忽视[J]. 安徽农机,2005,01:6-8. [2]梁军. 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隐患问题不容忽视[J]. 中国农机监理,2010,05:24-25. [3]李平香. 搞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6:29-31. 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农业机械节油措施 摘要 介绍了购置农业机械应掌握的几个原则,并从农业机械的养护、维护及有利于节油的良好驾驶习惯等方面分析了农业机械节油的措施,以期为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更有效地节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节油;原则;养护;维护;驾驶习惯 中图分类号 S2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04-01 农业机械节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机手高度关注的问题,牵涉到广大机手的切身利益,节油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通过了解各类农机具的性能特点,掌握其节油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多方面加以应用,才能实现节油节能,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农业机械的购置原则 首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性能稳定、动力强劲、售后服务优质、各类维修配件充足的机型,其次要选择符合国标和行业部门认定的机型,再就是满足当地农业需求,整体性能优异的节能机型。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节能节油的目标。 2 农业机械的养护 日常的保养对于节油来说非常重要,机车在工作时,由于机器的频繁操作、颠簸,一些部件可能会因为松动而发生漏油现象,特别是柴油滤清器、高压油管、油箱开关、油管接头等关键部件。为此,上述部件在机器开动前进行检查非常有必要,不仅是为了行车安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农业机械运行时间的增长,机器的精密零部件磨损从而致使其有效功率减小,如:燃油系统、缸套活塞组件以及配气系统等部件,为达到相同的功率将产生更高的油耗。因此,日常合理的养护可保证农业机械保持在最佳的技术状态,是降低油耗的首要因素。 2.1 磨合期忌超负荷运作 磨合期是新购置的农业机械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广大农机手容易忽视的一个过程,新机入手后,迫不急待地快车、重车上路,对于新机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也不利于新机的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一是要在其额定功率内进行负荷;二是要控制机车的速度,宜匀速行驶,忌急加速、急减速、急刹车等。 2.2 定期保养滤清器 日常做好“三滤”的清洗保养,使“三滤”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柴油机车行驶一定的里程,一般以5 000 km为基数,要适时更换柴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配件。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引起进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机车工作无力,如果空气滤清器的横截面堵塞超过1/3,油耗提高超2%,柴油滤清器的堵塞也会使发动机供油出现异常,导致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2.3 查看轮胎气压 保证轮胎正常气压可以起到有效节油的目的,因为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加剧轮胎的磨损,不仅缩短轮胎的寿命,而且增加油耗,更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行车前,应经常检查轮胎的气压是否正常,为确保机具轮胎的气压正常,春、秋两季按其标示的标准气压充气,夏季的气压比标准气压低2%~3%,冬季比标准高2%~3%,即夏季气压取其规定值的下限,冬季取规定值的上限。 2.4 定期更换润滑油 按机车的实际运行情况,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换油不及时会增加零件的磨损,进而加大油耗。提前换油,会造成油料不必要的浪费,形成另外一种油耗。同时,要根据季节和作业环境来调节更换润滑油的频率。 2.5 确保轴承部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轴承部件在机器运转时不能过紧或过松,确保其保持运转自如状态,反之,会导致机器磨损,同时增加油耗。因此,在安装机器时注意检查各连接部位的螺钉松紧程度。 2.6 正确使用柴油 柴油经过48 h的沉淀后更加洁净,能提升发动喷油阀偶件和喷油泵柱塞偶件运行的稳定,可为发动机的供油系统提供最佳的供油状态,达到有效节油的目的。同时,还能保证发动机的有效使用寿命,为广大农机手节约机器投入的成本。 3 农业机械的维护 3.1 预防燃油渗漏 对发动机应经常性进行目测检查,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测试,并安装油量校正器,一旦发现滴漏现象及时加以处理。燃油渗漏的预防,一方面是从减少油耗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从安全行车的角度出发,燃油渗漏不可轻视。 3.2 调节供油提前角 供油提前角偏小或偏大都会造成柴油燃烧不充分、不完全,导致排气冒烟、工作无力、增加油耗(喷油角度较规定提前3~4°,油耗约增加2%)。为此,广大机手要根据柴油发动机供油提前角的操作规程及时调整供油提前角。 3.3 及时调节喷油压力 对于使用较长时间的喷油嘴,因针阀偶件发生磨损,应适当调低喷油压力,比标准喷油压力低409 kPa左右,这样就可以避免滴油、漏油现象,保证柴油雾化良好,减少油耗。 3.4 调节气门间隙 调节气门间隙的大小可以对发动机的进、排气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对燃油的消耗产生影响。发动机使用时限久了(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204页) 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位角减少,要适当减少气门间隙,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少。如果机器使用年限较长,凸轮轴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否则不仅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5 严禁“病机”作业 柴油机正常情况下的排烟为无色或淡灰色,如果工作中持续出现冒蓝烟、白烟、黑烟,说明其技术状态不正常,带病作业。蓝烟主要是发动机润滑油进入燃烧室导致,此故障常伴有润滑油使用过多;白烟一般是柴油中含水;黑烟主要是因为柴油在缺氧情况下燃烧,大部分是因空气滤清器脏污、堵塞所致。发生上述故障时,应该及时找出原因,排除故障,消除柴油机的带病状态,减少油耗[1-3]。 3.6 确保多缸机整体运行,不让“病缸”拖后腿 根据测试数据显示,四缸机器如果有一缸运行不正常或是无法工作,将大幅增加油耗。一旦发现多缸机有一缸运行不正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加以排除,确保各缸运行稳定,减少油耗。 3.7 使用洁净的柴油 柴油是当前各类农业机械的主要用油。实践证明,使用沉淀和过滤净化后的柴油,能延长发动机中精密偶件的使用寿命。在加油前要清除好油箱周围的杂物,防止在加油过程中灰尘进入油箱。 4 有利于节油的良好驾驶习惯 4.1 适度热车 热车时间过长将增加油耗,建议热车1~3 min,水温达到40 ℃时起步,让机车通过低速行驶一段路来达到热车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油耗。 4.2 尽量匀速行驶 按照机车设计的经济速度行驶,杜绝超速行驶,是节油的一个好途径。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尽可能让发动机转速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保持最佳的降低油耗的指标。 4.3 正确控制档位 在发动机转速处于适宜转速之间时换档,农机手应杜绝高档起步,因为低档高速行驶往往使油耗超过正常值的45%。 4.4 提前谋划机车行进路线 农业机车作业前先安排好合理的行车路线,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行程,既节约时间又减少油耗。行驶过程减少转弯和空行,途中尽量减少停车的次数。 4.5 忌超负荷作业 根据动力铭牌标具的有效功率进行负荷作业,不宜“小马拉大车”,使油耗陡然上升,也不宜“大马拉小车”,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4.6 选择湿度适宜的土壤作业 各种土壤的湿度不同其阻力也不尽相同,机手在耕作时应该选择相应阻力较小的湿度范围进行作业,这时的平均耗油相对较低。过干或过湿都会增加土壤的工作阻力,从而增加农业机械工作时的耗油量。 4.7 合理正确地运行农业机械 在日常农业耕作中,对将要耕作的地块进行合理规划,杜绝重复耕作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地块的实际情况,翻地犁牵引纵横方向要保持水平,旋耕犁刀的安装方法要正确,耕深要保持一致。遇到耕作的阻力小且机器运行速度不宜过快时,可采用高档小油门操作。发动机水温在85~95 ℃时的热效率最高、耗油最小,广大机手应该熟练地掌握让发动机水温保持在这个范围。并做到起动预温、防止跑偏、停车熄火等,都能起到节油的效果[4-7]。 5 参考文献 [1] 蔡家声,曹国军,张三强,等.农业机械油料性能及使用与净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4):44-45. [2] 常东平.在用发动机油质量鉴别简易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4):54. [3] 鲁永良,贾元华,王连发.冷却水和机油温度对柴油机小负荷经济性影响[J].农机化研究,2001(4):114-115. [4] 铁金.柴油机用润滑油代号的含义与选择[J].南方农机,2008(4):38-39. [5] 郝荣卫.柴油机油使用六注意[J].河北农机,2005(5):18. [6] 马叶.柴油机油的使用[J].农机安全监理,2002(增刊1):181-182. [7] 董月臣,连丽梅,郭景才.柴油机油和水使用技术要求[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1):20.看了“机械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农业机械发展论文范文 2. 农业机械技术论文 3. 农业机械方面论文 4.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5. 有关农业机械专业论文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0.5%,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1.5%,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1.5%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农业科技论文检索与论文写作

紧急求救:哪位高人,能否告诉我,有没有免费的农业学术论文写作模板软件,要求是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的模板软件,我需要写学术论文去发表,去搞高级职称,

你好,经过壹品优刊网小编认真整理,推荐以下期刊:农家参谋南方农机中国农机化学报 ........等等,都是知网可以查询到的,其他问题还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你可以先确定论文题目,确定要写什么:譬如玉米杂交制种。然后:关键词。再来:摘要。介绍一下你做的这个它的发展前景。最后:正文。这个你可以多多参考其他农业方面的书籍,一般字体是小四宋体。这样女,加上你的参考文献。再到最后:致谢你要感谢的人。就这样。完了。希望采纳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农业科技文章写作
  •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
  • 农业科技文章
  • 农业科技写作课程论文
  • 农业科技论文检索与论文写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