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中产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中产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中产论文范文资料

运用 毕业 生优秀论文汇总表分析,探索一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为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而努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与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文指导的相关毕业论文

摘 要目的:研讨提高护理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 措施 . 方法 :通过对本校近几年来对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关于选题,指导手段,答辨评价体系的 总结 ,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合理的选题,优化指导模式能较大程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结论:提高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举措,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临床护理实践人才,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毕业论文本科护生选题论文答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ofNursingProfessionalUndergraduateThesisGuidance

WEIYoulong,ZHANGLirong

(MedicalandNursingSchool,Chengdu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

AbstractPurpose:Todiscussthemeasuresto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undergraduatethesis.Methods:Throughthesummaryofschoolinrecentyearsonthenursingprofessionthesisguidanceontopics,guidancetools,replyevaluationsystemtoexploreaseriesofeffectivemethods.Results:Toimprovestudents'degreeofemphasisonthethesis,reasonabletopic,greaterdegreeofoptimizationguidancemo

delcanimprovethequalityofdissertationwriting.Conclusion:Toimprovenursingqualityundergraduatethesisintegratedinitiativesplaysanactiveroleforcultivatinghighqualityclinicalnursingpracticetalents,andimprovethelevelofcareandprofessional.

Keywordsundergraduatethesis;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topic;thesis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成立本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确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召开开题 报告 会,再次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

2合理的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 ,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

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 文章 ;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3优化指导模式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

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

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 经验 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重视英文摘 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 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 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 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

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指导教师评分,二是评阅教师评分,三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论文发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本科护生对论文的选题,并应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规范答辩模式,合理评价标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才能保证本科护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生素质.

*通讯作者:张莉蓉

参考文献

[1]陈振斌,张建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调查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杨雷,齐静.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 教育 ,2011(22):8-9.

[3]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1):12-14.

[4]钟卫东.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J].高等教育,2011.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二: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文(设计)质量的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

本文是一篇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环境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文(设计)质量的与实践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环境工程及毕业论文及医学院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环境工程相关开题 报告范文 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前提,通过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从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 考研 的冲突、严格加强指导过程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毕业论文是整个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环节,约占本科教学内容的1/8,作为架构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是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通过对近三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写作质量、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量,环境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并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和关键.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对近三年来毕业设计题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有约20%左右的论文题目存在雷同,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人数较多,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的主要为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师,每个教师要指导4~8个毕业生,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部分教师缺乏科研工作经历,造成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不同学生之间仅在实验地点、实验材料或监测项目等方面做稍微变化,缺乏创新性和对某个题目的深入研究,造成最后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存在雷同.另外,由于师资的限制,选题更新较慢,难以体现创新性内涵.

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选题上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因材施教.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与课程平行的进行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查阅一些专业文献,撰写综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开放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开放实验指也会密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及各自的优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在选题方式上,改变指导教师单方面指定题目的做法,鼓励学生根据参加开放实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会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题目,以导师把关的方式,师生互动来选题,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研室师资有限,年轻教师多,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经常出现一名讲师要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学生一人一题,题目不能重复,从师资配备的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的难度.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大同小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创新性内涵的体现几乎流于形式.

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上筛选高水平的优质师资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鼓励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到考取学校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又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院为找工作的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利用实习单位的高水平师资和实验条件来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内,我们整合化工学院的其他一些优秀师资力量,聘请基础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范围、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及论文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考研的冲突

经过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我们发现,现在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非常大是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的压力较大,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考研,在第七学期都全力以赴准备考研,在第八学期的3~4月份又是考研复试的主要时间,很多上线的学生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准备 面试 上,等到面试结束,真正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已经为时过晚.由于考研对时间的占用导致学生将原本重要的毕业论文工作放在从属地位.因此不但毕业论文的质量会下降,没有经过毕业论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求职、考研面试也收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一般到第七学期初甚至第六学期开始让学生选题,并开始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如:文献检索,撰写综述等.在这方面也主要得益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展,如一部分在第五学期参加过环境微生物开放实验的同学在结束了一学期的综合实验后,对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第六学期继续进实验室作实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收获很大,所以到第七学期个别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

四、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重视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定毕业论文总成绩的重要考评依据.针对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幻灯片字数多、字体小、颜色搭配不合理,答辩内容不熟悉,图标绘制不规范等,要求指导教师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预答辩,减少答辩时的常规错误.对于答辩过程中评委提出的相关问题,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认证整改,提高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宇,张云.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6):11-13.

\[2\]陈云嫩,梁礼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双赢之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2(3):135-137.

\[3\]张烈平.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毕业实习(设计)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6,(4):90-92.

\[4\]张庆乐,董建,王虹,郑超.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66-68.

很高兴能够为你解答,如果说你需要写中等收入群体的研究背景的话呢,这个时候是非常简单的,你只需要把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还有造成他们中等收入的原因,还有我们的政策措施写出来就可以啦,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关于中等收入论文范文写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产生、和现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回答于2023-01-03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产生、和现状,本文关于中等收入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中等收入论文参考文献: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当时城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不高,相互差别也不大;农村居民则普遍在为解决温饱而努力劳动,因此既没有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也没有真正符合此概念内涵的群体.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根本改变了以往的状况.当时,党和政府出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和社会结构单一的格局,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原则,使社会成员在劳动价值贡献、收入、消费、住房等方面逐渐拉开了差距,由此催生了第一批中等收入者.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某项农业生产的专业户和承包户.他们靠个人或全家的埋头苦干,加上懂技术善经营,迅速成为农村致富的“尖子”,涌现出一些远近闻名的“专业户”“万元户”,成为当时农村富裕户的代名词.在城市,随着国家确立“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①的方针,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②,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外国独资企业等快速发展起来.部分经营成功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当时的出租车司机、“星期天工程师”和中外合资、合营企业内的中方高中级管理人员以及外资企业的中方雇员,他们的收入已经达到国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几倍甚至十多倍.以上农村和城市的这两方面人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一批中等收入者.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务院于1992年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在供产销、人财物等十四个方面的自主权.其中,赋予企业人事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在此改革进程中,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工资分配差距逐渐拉开.国有工业企业内部少数有能力、贡献大的职工,如市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奖金和实际收入上已经明显高于其他职工.同时,在当时“下海”经商热潮中,贸易行业的许多国有或合作、合资贸易公司的管理人员、营销等人员的收入增长很快,收入水平较大幅度高于国有工业企业职工.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提速,其员工收入水平也有大幅度提升.随后,在对国有经济“抓大放小”进行战略性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高中级技术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了较多贡献,加之当时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分离了相当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使国有企业薪酬总量的分配对象有所减少,这使部分国有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中级技术人员可分配的薪酬额度明显增多,由此较多提高了他们的个人收入.这一时期国家对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改革,部分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实体.在此背景下,很多事业单位进一步走入市场,面向市场创收;许多员工也开始通过市场分配方式获取资源,其中部分人通过个人技术成果和辛勤劳动获得了较高水平的收入.以上这几类人员成为当时新增加的中等收入者.当然,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此阶段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其中,在改革开放重心转入城镇后,农村中相对富裕的一些人因经营不善从这个群体中消失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在此时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占比也有所下降,而各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所占比重则上升.这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老中产”比重下降、“新中产”比重迅速上升的过程比较相似.当然,这一发展历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扩大还不够稳定.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首先,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其后,党和政府将“扩中”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中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次提出要求并作出部署.其次,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提高到2013年的41908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幅达到8.7%③.特别是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2013年,我国人均GDP进一步提高到67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④.和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长.1985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39.1元提高到26955元,提高了35.47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7.6元提高到8896元,提高了21.37倍.这无疑有利于发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再次,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提供了必要支撑条件.到2014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总量达到5.4亿多,占当年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70.5%,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仅为29.5.%⑤,比2000年时的比重40%下降了10.5%.第二、三产业中,白领岗位人数持续增加,到2013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4000万;如加上各类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则白领人员数量更大;而且,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技能工人即灰领人员数量也有较多增加.全国普通本专科学校招生规模从1990年的92.6万增加到2012年的688.8万;普通本专科学校的当年毕业生人数从1990年的61.4万增加到2012年的624.7万.这些变化为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产业、职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素质多方面的支撑.在以上新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实施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在分配中向管理、技术、技能、资本等要素倾斜.继续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企业经营者普遍实行了年薪制,部分企业高管试行了股权激励办法;许多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办法;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试点.国家于2006年进一步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实行了职务级别工资制;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同时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近期又进一步改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并再次提高了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等制度改革和扩面等工作;在农村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改革,并于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股市交易、房产交易等大幅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和居民在劳动报酬增加的同时,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些改革举措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有了进一步较快的发展,目前其规模还在继续扩大.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中等收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7中等收入标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阻力因素、动力来源中长期路径摘要:在全球比较参照系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但“十二五”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率面临不断下滑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形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分析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不断的增加,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显现在每一个公民的面前,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从我。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问题摘 要: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有。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

关于固定资产论文范文资料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总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方资产管理。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 的执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执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资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 *** 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援。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稽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执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资料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曹燕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

[3]王顶柱《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弊端途径

【论文摘要】: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 通过销售收入使资金回笼。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将折旧作为成本利润的调节阀,任意调整。

2、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

3、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机动科或后勤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

4、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太好,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逃避税金,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5、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二、固定资产具体管理

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由预算管理部门批覆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集团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集团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后下拨。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人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装置效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许可权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人、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人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式办理报废手续。并不是所有报废资产都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一部分报废资产在本企业属于因装置的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产品,在其他一些单位或许尚

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关键凭证具体如下: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覆。

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稽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专案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覆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 *** ,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固定资产标准间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装置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X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装置、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红,徐虹,张超.企业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邢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马桂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固定资产是指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且其使用期限和单项价值均在国家规定限额以上者。符合固定资产条件(1)按现行财会制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才能列为设备固定资产:①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②单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由企业定,上级批准)。自制设备符合以上条件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2)凡不具备固定资产条件的劳动手段列为低值易耗品。有些劳动手段虽具备固定资产的条件,但由于更换频繁、变动性大、容易损坏等原因,也可以不列作固定资产。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应实行分类归口管理,仍应由设备管理部门建账管理。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固定资产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们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大任务,新的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也明确指出:企业财务部门应履行财务管理职责,有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使企业固定资产发挥最佳效能,我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就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发挥其使用效益,谈谈本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性现状和不足 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商品流通,即通常所说的从事买卖活动,但是商业企业这种买卖活动,既不同于没有货币作媒介的物物交换,又不同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的商品流通。这是一种借助于货币,又借助于中介人(即商人或商业企业)媒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交换的买卖活动,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 我公司是一个集批发与零售为一体的综合大中型医药商业企业,经营药品、中药材、医疗器械、化试玻仪、营养保健等六大类医药商品的供应工作,原来固定资产都分布在所属各单位使用及管理,按照固定资产所分的三大类,公司的房屋及建筑物类约占固定资产原值的80%,而且我公司经营是点多面广、固定资产又分散于市内各地,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 (1)房屋建筑物类出现的问题是:经营用房分散于各所属核算单位管理,企业的房屋更新改造由公司统筹安排,公司只收取折旧费,那么由于经营用房建造时间的不同,以及座落地点不同,给经营者带来的效益和受益期也有所不同,如房屋座落地段好,建筑设备新,经济效益也相应会好,相反,房屋座落地段偏僻,房屋年久简陋的,效益也会相应不好,企业内部各经营者不能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2)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类在我公司主要是运输车辆,柜台货架,也分布在各核算单位使用管理,购买汽车等设备由公司拔款解决,至于汽车如何加强保养延长使用寿命,这些都有欠考虑,由此产生各核算单位,纷纷向公司递报告要求拔款购买车辆,给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二、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前景 新的商品流通企业财会制度改进了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可以自主决定预提或待摊大修理费,这都使企业可以更灵活地筹措和使用资金,但改革后并不是说企业可以任意使用资金了,除了要继续受国家的宏观控制外,还应受企业有关制度约束。商品流通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于工业企业,首先是三大类固定资产所占有的比重不同,商品流通企业房屋类占固定资产原值的大部分,我公司也是如此。工业企业机器设备比重较大,其次是企业生产方式不同,在固定资产磨损上差别很大,有些设备因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应在较短期限内收回,这就牵涉到企业折旧政策的选用。对于这种情况,我公司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定了具体有关规定,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建立了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以利于维修使用。将公司现有固定资产按经济性质划分为二大类分别管理。第一类是房屋建筑物类,包括经营生产性用房、营业网点、仓库、办公室、职工宿舍等土木建筑及其附属设备、土地、围墙等。第二大类是通用设备类和专用设备类,包括动力设备、传导、通讯、机器设备、检测仪器、交通运输工具、电梯、储存设备,以及管理用具等。第一大类固定资产统一由公司按制度建账核算和管理,以利于集中资金,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做好房产的购置和更新改造。第二大类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建账核算和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购置,谁管理的原则,促使核算单位合理管理,购置和维护固定资产。 (2)严格审批程序,掌握资金使用界限。 新制定规定,企业计提折旧不再建立折旧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取消专户存储,允许统筹使用,这不会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提取的折旧不再形成更新改造基金,只是不再将更新改造基金从固定基金中转出而已,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后,还是要从企业的经营收入中得到补偿,这部分收回的补偿资金与企业的流动资金统一存放,统筹使用,并没有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没有脱离企业。只是在未购置固定资产前,可以参加流动资金周转,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再退出流动资金周转,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给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调度,使用资金的权力,同时也给企业经营者在资金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合理、有效地调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重要任务,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考虑流动资金的正常需要,不盲目购置并不急需的固定资产。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转让,报废严格审批程序,按制度规定的管理权限逐级审批办理,所属批发单位和大型零售药店其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控制在5 000元以内,超过此额度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其它单位控制在3 000元以内,并规定转让,报废在3 000元以内由使用部门自行处理,超过此权限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审批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掌握资金使用界限,虽然企业的资金可以统筹使用,但是不能随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购置时仍然要考虑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更新改造的能力,这给企业经营者和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更新改造。 折旧政策选用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多面性,决定了企业应以自身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为基础,同时考虑预付资金的及时收回与成本的真实和均衡,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有规则的,合理的方式系统地分摊配比到其预计使用年限的过程,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折旧政策的选用极为重要。 我公司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营业场所,仓库,设备等很多是多年前建造或购置,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长,不利于企业更新改造,根据新制度规定折旧年限的弹性区间,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了分类规定,在企业内部得到统一,即房屋类,折旧年限为20年,通用设备类折旧年限8年,专用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这样就缩短了折旧年限,加速了企业折旧,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符合财会制度的谨慎,稳健原则。 (4)企业内部实行房屋租赁,提高使用效益。 公司对各经营单位所使用的经营生产用房,实行内部租赁有偿使用,公司除正常提取折旧外,按照座落地点,使用层次,房屋新旧程度,制定了经营用房租赁(有偿)使用办法,对20处不同的经营用房使用面积情况进行了落实,定面积、定价格、定地段,综合各种因素来定租赁价格,这样提高了房屋的使用效益,各单位都能在较公平的基础上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规定,使用单位应对所使用的房产负责,定期维修,维护财产安全,延长房产使用寿命,不准私自转租和移作它用,对于收取的各单位的租赁费,用在非经营用房维修保养改造,这部分资金的筹集,有利于公司统筹安排,逐步改善工作环境,达到以房养房目的。 (5)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注重利用效果,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企业内部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制度,各使用单位对所使用的财产,按制度规定设置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核对,对于新购置改造第二大类固定资产的资金由需要部门自行筹集,对购置有困难的单位可由公司按情况拨款解决,注重考核固定资产利用效果,主要考核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说明每百元固定资产所提供的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同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的利润越多,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促使企业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减少营业外损失和减少因定资产占用。 综上所述,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势在必行,应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形成一整套制度,并把它作为企业内部考核的一项内容。

关于国有资产论文范文资料

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债务危机的形成既有银行、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体制、政策、结构、法制方面的原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有银行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系统性银行危机银行挤兑银行重组资产管理公司债务重组

论文摘要: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时,即会出现系统性银行危机。这种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其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严重问题并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时,即可以认为发生了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这四个特征是:(1)银行不良资产超过总资产的10%;(2)挽救的成本至少达到GDP的2%;(3)至少大部分的全国性银行发生了问题;(4)发生了银行挤提或政府为了应对危机采取了紧急 措施 ,如冻结存款、延长银行假期等。系统性银行危机将会严重影响支付体系,减少信贷流量以及破坏资产价值。因此,分析系统性银行危机成因、代价及管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成因

银行体系危机通常来自于相互影响的多个方面,因此这种银行危机的危害性很大。大体上可以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由微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很大程度上与银行的管理不善有关

松弛的贷款制度可能会助长资产价值泡沫,或导致银行资产的过度集中。不健全的风险控制措施往往是一些危机发生的重要成因,并会导致种种资产负债表的缺陷——造成很大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或期限的不匹配,或资产质量的恶化,或导致巨额的亏损。资产负债表有缺陷的银行最容易受到冲击,甚至是一些较小的外部事件都足以导致信心的丧失和大面积的挤兑。

(二)由宏观经济原因造成的危机往往是由银行体系的外部因素引发

在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下,管理十分健全的银行体系也有可能会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恶化的影响而出现问题,造成银行危机。尽管管理良好的银行能够吸收一些宏观经济冲击,但是,持续的不合理的货币、汇率或财政政策带来的金融压力可能会超过银行的抵御能力,从而影响到其清偿能力,迫使其从事一些高风险业务。这些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产生效应。例如,如果对政府存在巨大的风险暴露(往往是由于高收益政府债券),就会增加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另外,虽然 金融合同 的美元化可以提高中介程度,但也会使银行受到不合理汇率政策的影响。这是因为即使在货币完全匹配时,银行也会暴露出未对冲汇率风险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即使总体上看,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合理的,银行也会受不可持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较高和波动性较大的利率。

二、系统性银行危机的代价

虽然金融危机并非经常发生,但是银行危机却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980—1995年间,约2/3的IMF成员国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银行业问题。银行危机比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倒闭更能对经济产生大的外部负效应。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银行危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收入以及福利水平,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及后果。

(一)严重影响直接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这些利益方包括:(1)银行的股东,其所持有的股本权益会减少甚至消失;(2)存款者则面临着其部分或者是全部银行存款的丢失以及重新进行投资组合的成本;(3)银行的借款者,如果是依赖于银行提供资金,则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的资金 渠道 ;(4)纳税者则要支付拯救银行的各项支出。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给特定的群体以及行业部门带来的直接损失。而且,银行为了区别“好”和“不好”的客户,会用较长的时间收集积累客户资料,一旦银行倒闭,这些信息都丢失了,还会增加整个社会重新收集所需信息的成本。

(二)引发大量财政支出

系统性银行危机引发的财政支出包括恢复金融体系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对银行注入资本以及支付给存款者的各项费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当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结合在一起时,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更加巨大。各国解决“双危机”的费用平均达到年度GDP的23%,而单独银行危机的解决成本只需GDP的4.5%。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货币危机往往导致银行危机,或使银行危机变得更为严重。

第二,发展中国家为解决银行危机的费用高于工业国家(该费用是指银行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发展中国家单个银行危机也更易演化成系统银行危机。差异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和整个经济体系比较健全,更能抵制住冲击。但随着发达工业国家25%的出口、40%的直接投资都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比例还在呈上升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当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这些国家发生银行危机不仅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对外贸易、削弱一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增加一国政府的负担,也会影响到工业国家的发展。

第三,银行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越有主导地位(用银行信贷/GDP来衡量),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就越高。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危机中,由于美国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重要性较低,所以解决危机的财政支出只有年度产出的3%。相反,日本的银行在进金融体系的作用则相对重要,所以其解决费用在2001年达到了GDP的8%。

(三)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升高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已经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Andrew Rose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机之后发现,对经济影响范围较广的银行恐慌持续一年,该国的GDP将下降1%;持续两年,将使GDP下降3%。Friedman andSchwartz(1963)认为,银行危机会造成货币存量的不可预测地急剧萎缩,从而导致经济陷入衰退。Bernanke(1983)就把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归因于银行危机截断了“信贷渠道”,投资受到银行危机的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的产出受到影响,并意味着长期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另外,根据IMF《国际金融统计》各期的统计数据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拉美以及亚洲三大危机均伴随着失业率的升高。虽然银行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之间精确的数量关系难以确定,但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银行危机确实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

四)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系统性银行危机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操作目标(如利率)、中间目标(如货币或信贷总量)和最终目标(如稳定物价)之间关系的稳定。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前提是基础货币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稳定关系。但银行危机发生时,当局往往会要求银行提高准备金水平,或者公众会挤提,这些均会改变货币乘数,破坏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稳定关系。据IMF对部分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危机往往导致货币需求和货币乘数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阿根廷、智利、加纳、菲律宾和乌拉圭,货币乘数在银行危机发生前和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波动。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银行危机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有较大影响。严重的银行危机还会使货币政策难以正常地执行。因为当局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敢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害怕这样做会令本已陷入困境的银行更加处境艰难,但是结果只会令情况变得更为糟糕。 三、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国家条件,如危机的成因、宏观经济条件和该国的发展前景、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内外部传导的风险以及其他可使用的解决工具等,来制定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管理对策。这些对策通常包括危机的控制、银行重组以及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等这几个相互联系的措施。

(一)危机的控制

货币当局应采取各种稳定银行负债的措施来控制系统性银行危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应向具有清偿能力的银行体系提供充分的流动性,以保护支付体系,并使当局有时间找出危机的原因,制定出适当的对策。特别在流动性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应使用其货币工具来中和由此而产生的货币供应的增加。在高度美元化的经济体中,央行提供紧急流动性的能力受到国际储备水平、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如果无法满足流动性问题,则需要央行在银行问题的解决上采取全面担保等更为大胆的措施。

若上述稳定性措施无法控制危机,当局只能诉诸于行政措施,避免货币失控。这种措施包括对存款的证券化、强制性展期或是对存款进行冻结。这些措施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存款人提取款项的能力。行政性措施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扰乱,因此应作为其他措施都失败的情况下的一种阻止挤兑的最后措施。

(二)银行的重组

通过银行重组可以恢复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具体来讲,可以根据统一的作价标准收集数据,搞清银行亏损的规模和分布,将银行分成有生存能力并符合监管规定的、没有生存能力并不具备清偿能力的以及有生存能力但资本不足的三种类型。所有具有清偿能力但资本不足的银行都须提出可接受的结构调整计划。对于资不抵债的银行,应加以干预,并将其转给负责银行整改的机构,由其来决定是否将其关闭,还是让其继续开业。如果关闭一家银行,则应确定如何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包括不良资产、良好资产和存款。如果让一家银行继续开业,整改机构则须决定一些选择方案,包括是否用公共资金对该银行进行重新充实资本,立即将其出售或是作为与某个私人机构进行合并的对象,或是将其与另一个有清偿能力的由政府所有的银行进行合并。任何一项经营计划都可能会出差错,股东必须随时准备采取纠正性措施。此外,当局须对今后经济可吸收的业务量提出看法,并制定银行评估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健全的银行体系。

在重组策略中应对负担的分担问题做出明确的决定。银行危机反映了银行及其借款人的亏损。这种代价应由银行股东、存款人、其他债权人以及纳税人来承担。这种代价如何支付以及如何将这种代价在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既是一种政治决定也是一种技术决定。对此,必须在制定对策的过程中加以考虑。此项工作是十分棘手的,因为亏损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不良贷款也没有明确的市场价值,而且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亏损的规模也在不断改变。解决这些问题须有强有力的和有凝聚力的政治领导。

一旦银行体系稳定下来,公司的重组和资产的处置都上了轨道,当局即需转向强化金融体系和促进其重新中介化。此阶段的任务包括确定私人和公共金融机构的角色,加强审慎监督和监管监督,提高透明度。市场纪律必须得到加强,对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采取的一些保障措施须安全、有节奏的逐步取消。破产银行的退出规则须予以加强;有关的法律、司法以及机构框架须得到强化,以促进一个有效的、竞争性的银行体系。

(三)资产管理和公司债务重组

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银行可以对贷款的结构进行调整,对贷款进行清算,或是将此资产出售给某个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这种资产管理过程是与公司的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的。设计不善的公司债务重组方案会妨碍金融部门的结构调整,甚至会使其出现逆转现象。此阶段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寻求做出使银行可以维持正向现金流动,深化与有清偿能力借款人业务关系的安排,以及鼓励公司债务的重组。

银行和公司必须以及时、有序并公平分担负担的方式对公司的债务进行重组。政府往往也需采取措施确保银行在与借款人进行谈判时不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必须强化正式的破产规则,同时,应建立制度和机制,鼓励进行庭外解决。对公司债务进行财务重组应在更为广泛的对公司的业务进行重组的背景下进行,这是公司保持其盈利能力、进行新的投资和取得银行贷款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对贷款进行重组,应对其加以清算,或是对抵押品进行拍卖。

从制度上看,受损资产的管理可有几种选择。对于不良贷款,可由银行加以管理,或是出售给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是私营的,也可以是公有的,尽管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经验 表明,政府拥有的集权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最大程度地提高其回收价值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加上业务还可能会受到政治影响,因此通常私营金融机构的对策会更为迅速、更为有效,并且可能会在问题规模较大或所需技能达不到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商业 银行风险 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特别在我国加入WT0后,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本丈在界定商业银行风险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戍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的主体风险问题由来已久,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背景下,以及我国加入W TO.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处于不确定性环境中加之内部制度上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暴露导致银行价值遭受贬损或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性质,导致其经营中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较高风险,包括存款的吸收,贷款的发放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出和中介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缘自自身管理弊病管理弊病被忽视或得不到根治不断积累和加深在外界风险环境的刺激下就可能发生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了明确分类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通常可相互转化。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比率不符合要求:二是内部管理不善,信贷管理水平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违规操作现象普遍甚至出现挪用公款、携款外逃现象:三是存款准备率水平低,存款人一旦挤提存款,银行就会出现支付危机:四是贷款核准制度不健全贷款到期时违约.或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银行不良资产增加.收益能力下降.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客户可根据银行活动的一些指标体系初步判断.预警银行风险,减小损失。

二、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多样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银行风险的内部成因一般容易控制和管理,而外部的环境因素银行个体一般难以控制:但可以利用预警系统发出的信号调整经营策略。概括起来商业银行风险成因主要有

1.资本金比率低御险能力弱

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的新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风险并不突出,而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本金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强行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2002年资本净额为188179亿元,虽然比2001年的1827.90亿元略有增加,但由于加权风资产总额由2201020'fZ,元增加到2309861亿元,因此资本充足率由830%降低到815%: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则由2001年的576%下降为2002年的554%。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储备注资中行和建行:6月,建行和中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分别向信达公司移交不良贷款1298亿元和1498亿元。这是政府使建行和中行上市达到8%资本金充足率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注资。另外,银行自身的利润留存则由于盈利水平低下而难有作为。在资本金补充不力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与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贬值等。

2内部管理不善.防险意识差

商业银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管理问题积累的结果,管理不善主要体现为风险意识薄弱,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来看,银行”重贷轻管”“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缺乏动态的跟踪监测。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内部授权授信制度、贷款审核审批制度.信用证和承兑汇票的签发制度等形同虚设.难于有效执行。甚至某些职员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无约无束利用职权挪用公款,甚至携款外逃。

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管理不够。商业银行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利率、证券市场行情、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等的变化不够敏感应对风险能力差。

3盈利模式单一化险水平低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比重较小只能提供较少的银行服务与产品,利润来源单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产品与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存在产品单一性.同质性.网点相似性的特点中间业务.个人业务开展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最高为17%,有的甚至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其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小。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导致恶性循环银行为达到业绩要求,往往发放大量放贷争取客户.放松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多.为银行风险埋下了隐患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利率管制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途径

1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应当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向。股份制改革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能够有效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集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单一和资本金匮乏问题。同时.银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参与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清除违规操作滋生的土壤。包括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事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建立在丰富的业务数据、科学的管理模型以及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基础上.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度量、控制和监测等四个部分。目前,许多外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新一代风险测量模型.风险管理部每天用风险价值VARN算市场风险.跟踪信用风险.分析收益与业务量的关系.计算边际收益和违约概率.并据此确定准备金数额和配置经济资本。加入WTO后.利率和汇率管理体制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银行风险敞口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纳入到整体的风险管理范畴,加以全盘统一规划,从组织、技术、人员上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全方位风险管理模式。

3.拓展业务范围,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银行急需改变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必须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是全力推进国际业务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国际业务发展的力度,将经营资源和管理资源向国际业务倾斜,促进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发展。银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收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许多业务还没有收费,严重影响银行收入能力。2003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三是创新代客理财工具和渠道。代客理财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理财意识。投资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公众的理财愿望日益强烈这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防止不良资产增加的同时.要拓宽思路解决存量不良资产.防范随着银行改革深入而产生的信用危机等等。

浅谈国有银行危机论文相关 文章 :

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关系分析论文

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论文

3.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论与对策

4. 信贷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6. 关于农村金融的论文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国内工作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对策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相当庞大,每当大规模的新资产被购进同时也有很多落后资产被淘汰,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值得重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和浪费,本文尝试从集团层面对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进行分析。

一、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概念

所谓固定资产报废就是指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资产磨损严重、因技术进步而无法适应,又或者遭受到自然灾害和责任事故等,最终使得固定资产失去原有的性能或者原有性能无法满足目前的生产所需而对其进行淘汰处置。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时候首先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并且要将其转入到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应该及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国资委12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所有和“置换”“产权转让”“资产转让”有关的经济行为,国有企业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经济行为进行评估并且出具评估报告,将和报告有关的材料统一呈报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派出资企业办理备案,也就是办理资产评估备案手续。总之,国有企业报废固定资产处置之前务必要办好资产评估备案手续,以经过备案之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二、目前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报废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国有企业未办理资产报废手续或者手续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尚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进行非正常报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和追究其责任;(2)账面有余额但是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要按照盘亏流程进行处理申报,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按照报废流程申报,不仅没有分析资产盘亏原因,进行整改,而且存在资产报废以后无残值收入的问题;(3)忽视固定资产实际经济寿命情况,会计折旧年限期满后直接报废,比如采购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预估折旧年限短1-2年,以至于在资产可用状态下依然将其报废处理,导致资源浪费。

(二)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财务账务没有及时更新

(1)部分国有资产报废处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不畅,各自为政,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手续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保送到财务部门,以至于其没有做会计报废处置有关处理,继续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2)国企内部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和集团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没有有效衔接,导致了信息孤岛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没有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中,资产报废处置信息没能够及时更新。

(三)未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规定做好评估备案,程序不合规定

报废资产处置之前需要办理评估备案,在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再进场交易,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进行评估和已经进行评估但是未经备案,或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价值规模较大的报废资产已经办理评估备案但是没有按照规定进场交易,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2)评估备案之前已经处置报废资产,使得资产评估备案流于形式;(3)一些国有资产对评估备案和进场交易流程不够了解,材料缺失或者上报时间晚,耽搁了资产处置。

三、报废资产处置问题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流程并纳入到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制定操作指南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标准化,有利于指导事项经办人员更好的办理资产报废处置手续。建议流程如下:下级单位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内部审批-集团总部予以批复意见-下级单位申请办理评估备案手续-集团总部备案并上报国资委-集团总部结合报废处置效果,纳入下级单位当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当中。

(二)国有企业要保证资产报废处置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在落实责任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非正常报废和盘亏等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不仅要按照规定报请处理,还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在报废处置事项的过程中不管财务部门是否参与到审批当中,都要由最终决策机构和相关领导同意报废处理,然后报送到财务部,使其获得进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对于有条件的下级要充分借助信息系统优势,将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系统端口对接到一起,使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能够实现同步。对于账面还有价值但是实际资产已经不存在的账目,要根据盘点表做盘亏处理,把该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中的金额转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三)催促下属单位全面树立资产报废的处置流程,对已处置的报废资产提前进行规划

第一,要求下属单位的管理层要提高对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重视,尽早地对报废程序进行规范;第二,集团总部要组织系统内的资产报废处置经验交流,广泛宣传基层单位资产报废处置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第三,加强单位的事项经办人员的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够熟悉资产报废的处置有关制度和流程,以及重点注意事项,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四、结语

国有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十分重要,需要单位增强自身资产效益观,提升技术员工的综合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树立资产分析观,对国有资产进行实际盘点和账目清查,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问题,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12).

[2]徐大虎.关于对国有固定资产减少会计核算程序的探讨[J].陕西水利,1996(5).

关于焦虑中产家庭论文范文资料

如何走出中产阶级的焦虑!金砖人 2016-11-02 10:00:35 阅读(6) 评论()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点击上方 “金砖人”即可订阅哦!日前,一则关于“年收入12万以上被称为高收入群体”,并且要增加税收的消息,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小轰动。该消息一出,给所谓的“高收入群体”带来不小的恐慌,尤其是彻底吓坏了中产阶层。2015年10月瑞士信贷研究院曾发布《全球财富报告》,文中称如果以财富存量来测算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拥有28000美元以上的中产群体已超过1.09亿。现在这一数量已经增长到了2.15亿,中国中产阶级无论在规模还是财富总额都位居世界首位。你被中产了吗?其实关于中产阶层的界定一直颇有争议,从经济理论上讲也并无统一标准,但目前也有一个大众比较认可的标准:1、年龄在25—50岁之间,且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受过良好的教育,以脑力劳动为主,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具有专业能力。2、家庭月收入4.5万元以上,拥有一套100平米以上的房子,甚至两套以上的房子,此外,还有一台价值20万以上的小汽车。3、生活有一定闲暇,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劳动、工作对象多有一定的管理权和分配权。由此看来,中产阶层的生活表面来看光鲜亮丽,但如果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国的中产阶级就有点名不副实。在高收入的光环下,潜在支出数额着实不低。新浪财经曾做过一篇《中产阶层年入70万却不够花》的报道,笔者对里面的一个案例记忆犹新。该中产阶层家庭收入税前大约为75-80万。除去税金养老金各种金,大约25-30万,所以到手差不多是50万上下。开支如下:受访者讲到,这就是我们一家全年的开销,约40万元左右。当然,我们不是月光族,但不得不说,我们能存下的钱真的很有限。我不知道是“中产阶级”还是“中惨阶级”?!这样分析,中国的中产阶层离美剧里勾勒出的:一辆高级轿车缓缓驶入一座两三层小洋楼、修葺整齐的草坪上两三个孩子打闹嬉戏……,这种美好的画面相差甚远,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许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美。“中产”or“中惨”

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以尽量提前去做,并且要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而焦虑则实在是有害无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焦虑的 话题 作文 ,供大家学习。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1

我的心里,没几乎全部都是能安心的事,但有一件事让我在心里七上八下。

那一次是在二年级,我的成绩都是95分以上的,经常一百分,但是在一次测验中,我的成绩从九十分跌到八十分,拿到卷子后我就想:没事了,下次考好点就行了,可又立刻想到:那回家后我怎么面对父母呢?在路上,爸爸问我:“考试几分呀?”我只好撒了个谎,说:“还没出成绩呢!”此话刚说出口,我“好学生”的心就越来越不安了。回到去,我立刻把试卷藏到床底下,心想:这下没人知道了。可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

这份试卷害得我整个星期都过不好。每天晚上写作业时,一听见脚步声就怕,以为爸爸妈妈要来问我试卷成绩多少,在学校也怕父母已经发现了,正等着回家被恶狠狠地骂一顿。晚上睡觉时也经常梦到这一件事。反正,就是我做每一件事心都不安,整天都贼眉鼠眼的。好象是我偷了什么东西似的,不过,我确实是做了不安心的事。这件事让我轻了整整二斤!原来不安心还能让人减肥呢!不过这种滋味可让人不好受。

现在,我再也不敢做不安心的事了,因为“好学生”的心再也不想尝尝七上八下的感觉了!这也使我变得更好!感谢这件事情。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2

六一节的早晨,妈妈忘叫我了,她一起来就去做早饭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猛然苏醒,一看钟,呀!都7点15分了。我立马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吃好早饭,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奔向学校。

哦,幸好没迟到。我走着“矮人步”回到了座位。只见班主任杨老师眉头紧皱,同学们都焦虑地望着她。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可怕。我点点前面的王赵月,她纹丝不动。我看看后面的张小诺,她连看也不看我一眼。我没泄气,又摇了摇我同桌,我想:他平时跟我话那么多,这次不会也成“哑巴”了吧?我果然得到了回应。

原来,今天我们班有一个舞蹈节目,可舞蹈队的易红妤发起了高烧,没来上学。这可怎么办呀?本来,老师还指望她们得个奖呢!可现在……我也冥思苦想了起来。我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可又一个个被我否定。突然,孙喜喆站了起来,说:“老师,老师,可以找个替补队员!”哦,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这家伙脑袋好使。可是,现在排练也来不及呀!杨老师刚才没反应,现在却冒出一句:“我请谁来呢?”教室一下子就成了“手林”,同学们一个个都举起了手。杨老师选了几个女生到讲台上做“下叉”,最后选中了张一丹,老师马上带着她去舞蹈房排练去了。

这一天,我们一直在担心,担心下午的演出会不会出问题。幸好,幸好,没毛病。我们班的舞蹈节目演出很顺利,而且得了一等奖。

这一年的六一节,我们是在焦急中度过的,很特别。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3

明天早上就开始英语考试了,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睡眠,可是没有想到我根本就睡不着,我就这样看着时间,只发现时间在流逝,而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

我就发现身边的人早就已经睡着了,有人已经开始说梦话了,看来他早就已经不知道睡的怎么样了,只不过我依旧睡不着。我原本努力的睡觉,可是发现自己根本就睡不着,而且自己是越来越清醒,所以我就准备再一次玩一会手机,我就这样看着手机,发现手机也没有什么意思,只不过此时此刻除了手机也没有什么可以做了!

虽然手机的电力到了最低点,可是我发现自己还是不瞌睡,所以就把自己的充电宝拿出来,看来我买这个东西就是为了今天晚上。

我似乎从很久以前就这样了,考试之前总是睡不着,这也许是长久以来的一个坏习惯,我觉得这就是考试焦虑症,我在考试之前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时间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我不得不再一次努力睡觉,明天需要考试,我今天必须睡觉,我就这样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4

星期二晚上,我遇到了一个“焦虑大怪物”。

事情来源于老师布置了的一篇作文。当时,我整个人都崩溃了:明天又不放假,除了其他作业还有篇作文,老师是嫌我睡得早吗?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啊,终于把其他咋业写完了,开始写作文吧。

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着,可思维却偏偏“参加晚会”去了,不在大脑里。我想了半天还没想到具体怎么写。

我开始烦躁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可我的思维就是不听话,怎么叫,都不回来。我越来越烦躁,可我越烦躁作文就越写不出来,作文越写不出来我就越烦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它们就像一个大怪物一样,紧紧缠绕着我,挥之不去,我却丝毫没有办法!最后——我竟然哭了出来。

妈妈走进来,安慰我:“别哭了,反正十点半多了,你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开始克制自己的情绪,让它慢慢平静下来。果然思维被我揪了回来,我终于可以下笔写了。

这次,我真是被“焦虑大怪物”折腾苦了,以后可不能再被它玩弄了!

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以尽量提前去做,并且要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而焦虑则实在是有害无益。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5

“十年寒窗苦”道出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艰辛。

今年我们便到了十年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要面临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我们便要有两条路,一回家务农,一是继续求学。

做了农民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中,晓得父母是怎样来养活一家子人的,他们在春天将种子播到地之后,直到秋天的收获也不停歇,而得到的只不过是那么一点的报酬,所以在冬天也要搞一些副业来贴补家用,就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他们不能动的那一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会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

成为人才

学习是苦了点,但如果要考上大学, 毕业 后被一家有名的公司聘请去当个白领,整天雨淋不着,风吹不着,也许我的业绩好了点,官职再提升到当个什么部门经理,直到董事长,前途大大的好,我的腰包也日益变鼓,到那时再开车到我的老家将我的父母接到城里来,安享晚年。

到了我不能动的`那天,我将财产全部捐出去,去建几个希望小学,建几个敬老院,帮他几百个贫困大学生等等,到那时我的人生会因此而变得充实,也许几百年后,我的名字将依然能响遍神州大地。当然这只不过是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我对前者是那么的畏惧,对后者是那么的神往,为了不让畏惧的成为现实,我要让努力和奋斗去成就我的未来。

关于焦虑的话题作文6

焦虑是一种情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因素,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可以让我们大杀四方,所向披靡,也可以让我们自乱阵脚,变得遍体鳞伤。

有时候,焦虑是一种莫名的情绪,它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慌,对未知充斥了恐惧;而有时候焦虑又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让我们深陷在战战兢兢的黑暗里,迷失在犹犹豫豫的纠结中。可有的时候,焦虑又成为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会在无形中给予我们压力,逼着我们做好万全的准备,以至于让我们在困境中爆发潜能,得到我们最初所无法预估的结果。

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焦虑情绪真可谓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这种焦虑带来的恐慌与害怕更是让我们心神不定,甚至于发挥失常。而正是因为有这个因素存在,所以有些人就单纯片面的把焦虑当成了自己失败的唯一因素,而不去考虑自身的不足很其他客观的条件。因此,面对人们这种怪罪焦虑,责备焦虑,厌恶焦虑的心理,我想告诉人们,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东西,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相反,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战胜它,如愿的击垮它,更甚至于在它的压力逼迫下,我们会把事情做的更完美。

其实,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强悍,多么卓越,在做事的时候,在谋事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丝不安的动乱分子在搅动心神。当然,我们所说的这种焦虑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反应,也不是一种身体激素的正常刺激,而是一种来自自我精神上的恐吓。事实上,焦虑与一个人的内心承受能力有关系,也与一个人的精神抗压能力有关系。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足够坚强,足够自信,足够强大,那么他的焦虑情绪就会减少很多,这些焦虑感也不会成为他取得成功的阻碍。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出众,精神不剽悍,自信不充足,那么他就会随时随刻充满了恐惧,而且会下意识的把这种焦虑感放到到一百倍,乃至于让自己举步维艰,根本无法触碰到成功的大门。

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的对待焦虑,正确的看待焦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焦虑控制,被焦虑摆布。

关于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资料

老兄,证券投资-论文,有很多方面的,你说的这么笼统怎么帮你找啊,至少有个具体的方向吧,以下是一篇范文,也只是某个方向,你可以进行补充说的详细点!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发达活跃的风险资本市场能够极大地刺激风险的扩张。流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越多,成功上市的企业就越多,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就越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就越大,由此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关系分析,来论证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Venture Capital 是指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创新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或近似于股权融资的资本,其特性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逐高回报。国内将VentureCapital翻译为“风险资本”,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其他华语地区则将其译为“创业资本”,国内学术界对此存有争议。但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创业资本”,其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风险资本”这一名称已为国内公众所普遍采用,本文也无妨沿用之。一、风险资本运作机理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licc 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王益、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1 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2 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3 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4 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5 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6 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代投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套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近、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习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平,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平、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二板市场的设计牵涉面广,包括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市场调查,上市标准和上市费用的确定,市场法规和交易制度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的设置等。而设计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市场有较好的流动性,又要防止过度投机,市场波动过大。因此,对二板市场的设立必须细心策划,统筹考虑。

银行的信贷资产是具有一定数额的价值并具有生息特性的货币资产,因此也具备了转化为证券化金融工具的可能性。在银行的实际业务活动中,常常有存款期限短而贷款期限长或资产业务扩张需求快于负债业务提供的可能性等种种情况,这样就产生了银行的流动性安排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新业务需求。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物权变动问题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物权变动问题探讨全文如下:

2014年以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快速发展。在各类产品中,一般企业贷款支援证券***CLO***占市场绝大多数,基础资产也从最初的信用、保证贷款,逐渐发展到包含保证、抵押、质押和担保的组合贷款,这在丰富基础资产选取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权变动问题。物权变动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均存在争议,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一、物权担保贷款入池引发物权变动问题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转移、变更和消灭,不同种类物权变动模式和效力不同。我国最初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均是信用和保证货款,债权转让不涉及物权变动。抵押、质押及组合贷款入池后,担保债权在随主债权转让的同时,还涉及变更登记、交付等物权变动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当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暂不变更登记或不交付,待权利完善事件发生后再变更登记或交付;如不能变更或交付,则由发起机构将该笔贷款作为不合格资产赎回。这种做法回避了物权变动这一争议问题,节约了交易成本,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二、物权变动法律规定和争议

我国物权法、担保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物权变动包括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动产和权利物权变动模式和效力不同。物权变动原则为不动产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动产采取交付生效主义。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具体而言:1.不动产抵押权变动,登记生效。2.动产抵押权变动,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即合同生效时抵押权即设立,但未经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3.动产质权变动,交付生效;以金钱质押的,需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交付债权人后生效。4.权利质权变动,如有权利凭证,交付生效;无权利凭证,登记生效。

物权变动是不动产变更登记效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均存在争议。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变动需经变更登记或交付方可生效;另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变动***主要指不动产物权***无需变更登记即生效;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变动不经变更登记或交付,不影响物权效力,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普遍做法主要坚持第三种观点。

三、具体分析

市场上述做法有利于担保物权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入池,节约了交易成本,尤其是“事后变更登记”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当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变更登记期限的规则,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但也应看到,上述做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受托人可能由于物权变动存在争议而丧失优先受偿权。如果发生纠纷,司法认定物权变动未生效,受托人只享有债权,会因非抵押权人或质权人而不享有优先受偿权;若此时出现第三人***不局限于善意第三人***对该笔资产主张担保物权,而又办理了登记或实际占有,其受偿顺位将排在受托人前。另外,关于市场目前主张的赎回不合格资产的做法,也可能出现替换资产不匹配、替换资产不足或其它无法赎回的情况,对基础资产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基础法律关系界定不清。不同物权型别,如不动产抵押权、动产抵押权、动产质权、权利质权变动的模式和效力不同,有登记生效、登记对抗和交付生效之分。大部分产品发行时,引入善意取得制度,认为所有物权变动效力相同,只是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使得物权变动规则和善意取得制度发生一定的混淆。

第三,对已有规则运用不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原建设部已明确规定可以批量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但有的产品可能出于节约交易成本考虑,并未采用此现有规则。

第四,对投资者保护不足。对物权变动争议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应对措施不足,基础法律关系界定不清,对能变更登记或交付的一概不做变更登记或交付,当信用风险事件发生时,可能会使受托机构丧失受偿优先权,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权益。

四、业务发展建议

对于基础资产物权变动问题,应该清晰界定法律关系,合理缓释法律风险,鼓励市场创新行为,促进业务规则完善。

第一,区分不同物权型别,准确界定法律关系。物权担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包括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贷款等不同型别,物权变动模式和效力各不相同,应准确界定。

第二,充分运用现有规则,合理补充完善。对于目前市场中“暂不变更登记或交付,事后变更登记或交付”的做法,应继续沿用,同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完善,缓释风险。

一是对于不动产物权变更登记,如果预判可能存在风险,所担保主债权额度较大或变更方便,交易成本不高的,建议变更登记。

二是对于动产抵押权变更登记,因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已设立,如果变更登记成本较高,可考虑暂不变更。

三是对于动产或权利凭证交付,如不实际交付的,建议充分利用物权法关于动产物权占有的规定,发起机构和受托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由发起机构继续占有该动产或凭证。

四是对于权利质权变更登记,如所担保主债权额度较大,或变更方便,交易成本不高的,建议变更登记。

五是对于已有规则要充分运用,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如果交易成本不高,应尽量进行批量变更登记。

第三,要积极开拓创新,建立健全业务规则。各方市场参与主体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基础资产型别、业务模式和交易结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后,国内不动产登记混乱的问题将得到改善,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物权变动规则,积极推动立法机关和监管部门健全法律法规,为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索引序列
  • 关于中产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固定资产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国有资产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焦虑中产家庭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