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四、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六、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用。“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七、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八、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九、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高效教学探究题目

有新意的是自己想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教师的素质研究

28、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41、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42、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3、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44、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45、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46、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7、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48、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49、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0、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51、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52、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3、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54、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55、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56、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57、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58、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59、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60、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61、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62、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63、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64、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65、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66、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的培养

67、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68、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69、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70、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71、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72、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7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74、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75、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76、农村教师发展动因与城市教师发展动因的比较研究

77、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8、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79、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

80、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

81、青春期教育研究

82、少年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83、社会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84、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85、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86、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87、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88、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89、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90、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91、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92、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9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94、特级教师成长历程研究

95、现代教师教育智慧形成的相关研究

96、现代教师人格特征形成方式的探究

97、现代教师职业观内涵构成的思考

98、现代教师职业角色内涵的探究

99、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内涵异同的相关研究

100、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发展形态异同的相关研究

101、小学“活动导学”的研究与实验

102、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

103、小学德育的方法研究

104、小学德育的过程研究

105、小学德育的模式研究

106、小学德育的评价研究

107、小学德育目标、课程与实施途径的研究

108、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分析

109、小学各学科教学现状与评价的研究

110、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111、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12、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施的研究

113、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14、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15、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116、小学生出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17、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8、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119、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小学阶段的美育

120、小学生放学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1、小学生过激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122、小学生可支配零用钱的使用状况分析

123、小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124、小学生文明用语调查分析

125、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26、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7、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128、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129、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30、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131、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132、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133、小学生中小团体的调查与分析

134、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35、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6、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的研究

137、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

138、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39、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的研究

140、小学校园网络环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

141、小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142、小学信息课程体系的研究

143、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及其实证研究

144、小学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研究

145、小学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146、小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147、小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148、小学应用教育技术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49、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0、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151、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152、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153、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154、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155、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156、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157、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158、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15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160、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16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162、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16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64、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65、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研究

166、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67、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68、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169、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170、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171、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172、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173、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74、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175、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176、校长负责制实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7、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178、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审美教育的研究

179、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0、新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

181、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18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83、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184、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

185、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

186、学校环境与教师发展关系的思考

187、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

188、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评价的研究

189、研究性学习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

190、一个小学教师发展案例的'研究

191、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

192、英国公立小学的课程设置研究

193、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

194、优秀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5、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196、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197、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198、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19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0、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美育

201、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研究

20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203、中外学校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204、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205、中小学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206、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验

207、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研究

208、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素质研究

20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研究

2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研究

2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研究

21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213、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1、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2、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3、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4、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5、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6、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7、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8、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9、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0、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11、从细微处透视语文教学的特征

12、阅读、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13、因文采而精彩,为精彩而喝彩

14、返璞归真,探寻语文教学的本位

15、满眼生机争日新

16、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17、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18、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19、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20、耐心融化坚冰——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21、准确切入、引爆课堂思维

22、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23、文道统一,趣解经典

24、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25、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26、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27、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28、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29、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30、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31、阅读反思——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32、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3、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34、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35、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36、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37、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38、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孩子,你为什么自卑?

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当止

培养思维能力源之“将错就错”

我为红花表“整容”

新课程:作业怎么做

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美丽牧场”

数学日记:心灵和思维的“体操”

“换位”与“让位”

巧用联系卡 和谐你我他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作文回归生活三及跳

源何在!原何在?

教学立意,涵养语文教学的起点

评语:学生发展自己的“名片”

让真情与笔尖共舞

教育智慧:为心灵解码 给生成加油

“认识你脚下的土地”

“轻声”策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甸甸的思考——浅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作业批改中的“三言两语”

有多少语文教学行为经得起追问

小学生志向的调查研究

让考试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把握“参与时机”,提高阅读教学效能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精彩缘于瞬间

端五节的鸡蛋“飞”起来了

参与,快乐并收获着——“让学生参与备课的案例分析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与相应教学手段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胆怯心理的个分析”研究报告

“我的礼物呢?”一个孩子的“控诉”

为小学生“流行文学”阅读导航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合作日记--开在课外的一朵习作之花

用“人文”建构“和谐”

音乐是快乐的!

物质奖励“四忌”

“派送”快乐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和谐错位与校长前瞻视野

从做数学到说数学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

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同学,你把模板发给我看看。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力,打造高效课堂内容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为他们打下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音、语流、语调、语感。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活力来自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浓厚兴趣、思维的积极参与、情景的生动营造。本文以一个一线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生动的教学案例来阐述、探讨几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力的途径。关键词:课堂活力 自主学习 英语游戏 简笔画 资源整合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活力不足”,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非常常见。面对一个年级几个班,甚至几个年级几个班的教学实际,我们英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辛苦,而且效率低下。这种双方都疲惫不堪的课堂氛围对小学英语的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单一的局面,我个人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激发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而“活力”则来自于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开阔的思维,以及生动情境的创设、营造;来自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摸索、创新,使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具有实用性。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课堂活力,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颖前沿的教学理论,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为我们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提供了条件。我认为,要使小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中迸发活力。课堂的“活力”是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的。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例如在五年级英语第十单元的故事The monster的教学中,三个小动物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狮子,河马等大型动物。在自由谈话的过程中我问学生“Can you 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animal?”接着我利用课件给学生三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个喜欢的数字,点击数字之后,再呈现一段描述性的文字,比如,The word begins with letter “m” and ends with “e”,因为学生是自己挑选的数字,所以对数字后面呈现的内容也就充满期待,特别急切地想读懂数字背后的文字,并迅速地思考老师喜欢的动物到底是什么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积累英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地学习还可以运用在课堂操练句型环节。比如在学习六年级第二单元第6部分,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句型:Have you got a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复习该句型后,让学生自己提问并自由找人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思维活跃的同学马上问我:“Miss zhang,have you got (any)money?”“Miss Zhang, have you got a car?””Miss Zhang ,have you got a big house?”即使有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就是在一次次试误中渐渐成长的。重要的是学生的确是在用英语真实地表达自己,而且他们活跃地思维一下子就拉近了英语和真实生活的距离。随后学生的提问更是给了我无尽的惊喜。谢东故意指着杨易问:“Have you got a dress?”故意问一个男生有没有长裙子,这种问题我只怕想不出来。不过幸亏杨易听懂了并做出了正确的回答:“No, I haven’t.”还有学生问一个长得比较黑的男生问:“Have you got a black face?”你有一张黑黑的脸吗?大家听懂了句子更是对这两位同学报以善意的笑声。学生就在这样一问一答中深深地体会到其实英语就在我们身边,学英语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问答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很多那些老师平常由于思维定势关注不够多的孩子,甚至是被老师遗忘的孩子都在其他学生的选择下参与了课堂的学习,有些同学还会故意选择那些课堂上走神的孩子来进行问答,因为是被同学选择的,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从而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英语课堂注入了不寻常的活力。(二)用游戏激发课堂活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觉得好玩,可延长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切记别忘了对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奖励、表扬,否则将会大大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扼杀游戏中存在的良性竞争。这是一个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有效途径。比如:1.埋炸弹在教完单词后,如何引导学生巩固这些单词? 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的练习单词,我经常玩一个叫“埋炸弹 ”的游戏,比如,在集体呈现完每个单元的新单词之后,把单词全部拼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说某个单词下老师埋了炸弹,老师再带读单词,读到这个被埋了炸弹的单词的时候学生不能读,否则就会被炸死。学生在读单词的时候,再也没有鹦鹉学舌的消极应对,而是集中精力,让自己免受被炸之苦。2、PK竞赛游戏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也经常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游戏。比如五年级的故事《The new bow and arrow》中我亲自带了一副弓箭到教室,在黑板上画上靶心,让男女生派上代表上台亲自动手试一试,看谁射得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九单元《Games ,games,games》中我更是精心设计了男女生PK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短时间内看谁能说出更多的身边的图形。这种游戏方式既可帮学生及时对所学的单词、词组或短语,进行巩固和灵活的运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活力。3.快速抢答学生学完了一篇故事后,如何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及时检测书中的重点句型在课堂上我经常模仿一些娱乐节目,举牌抢答,全班齐读问句,每小组派一人上台举牌抢答。在抢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时性急回答不完整,或顺序颠倒,其他学生可以再次抢答进行补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对句子记忆更加深刻。(三)用简笔画挖掘课堂活力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的故事“The sleeping prince”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把古城堡,古城堡大门上的锁和钥匙,古城堡门前的小路,旁边的池塘,一一的画出,学生随着老师的画,一步步学习了新词,并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故事情境之中。在六年级的第六单元的chant中,重点句子是几个带有动作的词组He jumps in the water, swims across the lake, walks through the snow and runs up the hill.如何让学生牢牢掌握这几个重点词组,我也采取了用简笔画来突破的方法,效果很好。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北极可能有的东西比如,雪呀,湖呀,小山呀,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北极熊怎样才能抓住野兔?首先要跳进水里,游过湖水,走过雪地,爬上小山等,在黑板上顺着老师的简笔画学生对整个过程一目了然。本来很长的一篇的文章学生读起来却兴趣盎然。也就是在这样不停的积累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四)活用各种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阐述都强调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要求“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为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要靠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充溢的资源环境下收益无穷。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本学期本人在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也有很多成功的尝试。比如在五年级第九单元的《Games,games,games》中我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记住四个形状单词,引入了日本,圭亚那,意大利,挪威及奥运五环旗等旗帜,不但让学生使学生认识了一些平时不认识的旗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就在我们身边,更重要地是以上旗帜地引入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复习并运用本课要求使用的句型: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There are …可以说因为旗帜这一资源的引入,有效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的活力和效率。以上几点只是目前我对提高英语课堂活力所做的一些初略的尝试,要不断地培养和保持小学英语课堂活力,就要求教师去积极探索更有效、更全面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施展兴趣的天地、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还要调整并适时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教改形势,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让教科书的内容“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方法“活”起来。而且,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应讲究课堂教学的新鲜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课堂教学时刻充满“活力” 。参考书目:《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英语教师的艺术》A.S.Hornby。《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教学设计、英语版》2009第5期,第10期《小学英语周报、教师版》2009年13期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论文范文

摘要: 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最具系统性地英语知识教授环节。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实施高效率的教学成为了每一名英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英语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当中掌握核心知识。对于教师来说,高效课堂即是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由此见来,实施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需要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根据新课程指导思想来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和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有利于他们对英语学习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了。本文根据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其特点,对实施英语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究,旨在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效率。

1初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其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根据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来看,英语教学是系统性地向学生介绍和传递英语知识的开端。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教学过程,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即是围绕着一些简单的单词短语、听说写作、语句时态等知识点来开展的。进行基础英语教学和简单应用练习是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最为鲜明的特点。在知识点的拓展应用方面,初中英语教学往往是通过听力练习、口语对讲、短文写作等基础方式来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总结起来,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既强调学科的基础性,又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既重视学生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我们看到,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用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课堂,例如,首先是生词教读,然后是生词释义,最后遣词造句。这种模式在我国初中学校英语课堂当中随处可见,虽然其无可厚非,但是一直沿用这种陈旧的教学“套路”,难免会给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课堂主体倒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变换传统课堂的`课堂主体。在长时期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这种倒置的课堂主体无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是英语课堂设计有待提高,很多英语课堂教学通常没有实现教师的既定计划,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牢固。究其原因,在于课堂设计存在些许问题,没有能够和实际教学很好地契合。

2实施高效课堂的方式探究

2.1课堂设计:我国古语有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英语课堂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由于其语言文化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一番心思设计课堂。课堂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制定出一个课堂规划,以更加有条理、分层次地开展教学工作。课堂设计的宗旨即是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课堂设计的重要工作即是备课,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对教材内容又一个细致的了解和把控。备课是取得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不妨在这一工作上多花一点心思。例如,分层次备课。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分层次地考虑: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不妨为其设计一些难度稍高的英语练习,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对于一些初步接触英语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以求循序渐进。课堂设计的第二个点则是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将每一次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来看待,不妨按照整体教学要求,细化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教学目标,创建高效课堂。

2.2转变课堂主体,活跃课堂氛围:上文已经提到,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主体的颠倒,要实施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完成从课堂主体向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变。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双向的过程,其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而并非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单调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妨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融入课堂主体。在这一点上,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创新,除了必要的教学环节(单词释义、语法讲解等)需要教师指导之外,像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则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例如一些常见情景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co-splay”,通过客串具体情景当中的角色,达到一种“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当然,转变课堂主体是和活跃课堂气氛有着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更加主动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仍十分重要,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尚处于待规范和开发的阶段,在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他们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正。

2.3强化课堂练习,提升课堂效率: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英语知识,并能灵活地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其能够及时反馈出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一步对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讲解,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使用新学的单词按照相应的语法、时态进行造句,以检测学生对单词的含义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是听力课,可以变式播放一些小的短文、情景对话,让学生进行原文语句复述、原文含义概括,以检测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总之,课堂练习形式是多样化的,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灵活、多元、包容、和谐等基本元素,依据新课程指导思想,努力促成学生英语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静兰.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J].科教文汇旬刊,2011(32):165-166.

[2]张文杰.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高效课堂[J].小作家选刊,2016(1).

[3]张梅巧.浅谈实施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都市家教月刊,2012(2):83-84.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2.1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2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3.1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3.2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3.3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也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实践教学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小学生视野,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地位;作用

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文学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讲解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化,教学的同时应该结合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小学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各种童话故事蕴含这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合理的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方式,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把儿童文学中知识传达给孩子,使学生理解、消化讲述的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较为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要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改为学生较为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领悟知识,从知识中找到快乐。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或者制作些多媒体课件,让课文以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和学生互动,指引学生了解课文、理解中心。教学本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体。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儿童教学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可以以更为贴切的方式来让儿童了解这个社会,只有从小让孩子接触社会,积攒社会经验,儿童们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初步的社会知识儿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初步认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从儿童时期接触文学从而慢慢培养出的兴趣,为以后带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学基础。高尔基先生在回忆儿时的学习时光时曾讲过:“每一本书就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小小阶梯”,是这一个个阶梯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儿童文学与一般教科书不同,它是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用艺术之美感染儿童幼小的心灵,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在生理上的认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得到教育。让孩子们以更为成熟的方式思考问题,更为广阔的视角认知世界。他们是未来的花朵,他们有权利改变这个世界。

三、如何把儿童文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1.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儿童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教育阶段之一,儿童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时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这是由儿童这个特殊时期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长中逐渐提升的,所以传授的方式也不同。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满童真童趣,各种夸张的手法、各种幻想反映着现实生活,通俗易懂。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学中的关键,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来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用最能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儿童文学作品分两大类:诗歌类和散文类。不同的文学类型自然教学方式不同,诗歌类的作品往往需要通过朗诵来表达,朗诵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项基本功。故事类的作品则需要绘声绘色的讲述,教师同样要掌握这项基本功,只有教师把感情倾注到语言中,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识。

2.注重儿童文学鉴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那就是儿童文学鉴赏,这是由阅读引发的一项活动,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自己的想象使故事角色更加丰满,通过了解发掘故事更深刻的意义,对艺术形象进行更立体的描述。之所以说这是一项审美活动,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读者对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向往。小学语文老师应尽可能的提高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外儿童作品的发展史和目前种完儿童作品的发展规律,多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文学的领路人、精神的导师。

3.从儿童角度出发

要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就要站在一个儿童的角度看问题,用儿童的心去体会,这样才能创作出儿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为儿童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指导学生,还要在做人上给孩子指导,了解儿童,所以进行儿童创作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运用了解的知识,更能熟悉懂得儿童文学的技巧。用一颗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同时要考虑各项能力的培养,加强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课本中的应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谭英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晓云.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乐学习报,2014,(10).

[3]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文化,2006,(08).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德育教育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出共鸣,同时也存在着没有重视小学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精神层次,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1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2.3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12,(09):737-738.

[3]周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0,(04):36-3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近些年,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断深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纠偏以及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不仅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也设立了新的“角色定位”。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师讲生听的封闭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掌握具体知识的任务,其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则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着,两者的既定角色主次分明,更不用说“教”与“学”深层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了。 按照《新课程教学设计》所阐述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由此可见,互动式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也是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自己的主观动性能充分发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其次,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展开,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建构。 一、师生互动运行之理论因素 1.课堂教学开放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紧紧束缚在规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中,这样使得学生的 语文学习 脱离了丰富的语文生活,也使得所学 语文知识 无法有效投映到学生的生活需要中,课堂互动更无从体现。“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为依托,强调沟通课内外,开发课程资源,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建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具体讲,应该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在教某一课时,针对学生而设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局限于这一课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内容、联系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给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于对学生课堂知识引导方式的开放性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师问生答,而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至课外,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课堂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让教学目的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 2.课堂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兴趣和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因素。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是最能发掘和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内在情感的。这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语文的这一内在功能已作为“情感目标”得以明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 语文教材 上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需要让语文课堂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尽力做到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而这一趣味性对师生互动课堂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掘和设计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讲解,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这都是课堂师生互动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 此外,在提高课堂趣味性时教师必须注意: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增强其趣味性的同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年龄阶层和感官特征的学生,其所设计的趣味性必须与之相符或相适。这样才能从多种类、多层次、多角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3.提高学生主体性 要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发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与语文知识传承、语文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融为一体的,它的活动形成与有效运行不仅依靠教师优秀的教育 方法 、适当的知识指导以及有效的学习监督,同时也依赖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自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接受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可以促成的条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明白“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其从愿意学逐渐转向喜欢学、能够学。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不仅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所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重视,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应不断强调并促成其不断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动”,启发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空间和思考空间,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其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知识的重要活动。 二、师生互动运行之行为因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除了前面所论述的总体理论性因素外,具体来讲,还包括言语互动行为和非言语互动行为。自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沟通和合作一直是以语言作为媒介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课堂教学更是以语言为媒介,由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大多都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言语并以此为媒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学生能接受和感知的显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的言语活动,让学生明确其所获得的知识,而学生也是通过言语活动向教师或他人反馈其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可见,言语互动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互动行为。 但言语互动行为并非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的唯一途径,眼神和手势等一些非言语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语言的外显性并不能很精确地反映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有时甚至会与真实意图不一致,而眼神和手段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理解作用。有时,师生任何一方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不自主的手势,都有可能给予对方重要的信息,引发强烈的共鸣。另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学校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筑起了一个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运用PowerPoint、Flash动画等辅助工具,教师通过播放演示文稿和动感影像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语言和运用辅助工具上需要做到配合得当、张弛有度,这不仅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而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影响。师生双方都应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重视和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知识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得以传递。让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正常且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因素便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探究和合理运用的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黄珊珊.追求情境之乐,感悟探究之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考试周刊,2015(94).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2:《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语文的学习是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宝贵钥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而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意图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比较开放且具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着这些理念,发挥才智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主要指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知识拥有无尽好奇心的阶段,此阶段教师的行为范式对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呆板的进行知识讲解,而应将学生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舍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唐诗时,教师除了为学生梳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应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加深学生对这首送别诗的感悟。例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元常时所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两位学生扮演这两位古人,对送别场景进行情景表演,这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诗人折柳送别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而后教师可对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送别友人的 故事 。用此种方法能够比较有效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尽情的想象和分享 经验 ,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将能使学生对古代的送别诗产生亲近之感,更加理解友人相送的悲伤之情,这将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诗歌之美,语文之美。 在讲授一些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灌注情感,使学生身临 文章 之境,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推己及人。比如在学习《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叙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家庭负担所做的努力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情,教会学生体会子女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宝贵的。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可造之材,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可以忽视这一点。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 记忆力 较为出众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往往是十分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最好方式。众所周知,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对学生的默读和朗读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对重要的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这种方法将有效的缩短学生的阅读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选择与精简,教师应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因此这些阅读的文章不能够太过困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 除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能够分开的两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授课文后,训练学生进行 读后感 的写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感想,无论是对于小女孩贫困的同情,或是想要对小女孩施以援手,还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写作的读后感抒发出来。长期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的语库和写作角度得到拓宽。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成绩有好有坏,教师不应当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不好而歧视学生,亦不应因为某位学生的成绩优良而过分优待。对于学习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求同存异。 首先,因材施教,求同存异,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提问活动不应只针对成绩好的同学,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教师也应一视同仁的进行提问。学生若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好,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夸奖赞扬;学生若不知道答案或答得较差,教师也应进行鼓励并指出错误,以期学生能够得到进步。 其次,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一篇诗歌,有些学生可能朗诵的有感情,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比较快,有些学生可能背诵的好却默写不出来,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默写但是错字较多等。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背得不好的学生就多背诵几遍,容易写错字的学生就将错字誊写几遍,多看多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薄弱环节就能够得到补充。其他类似的一些学习问题教师也可适当的依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最后,因材施教,求同存异要求教师对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有包容心。一个班级里,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的较快,一些学生学得较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慌乱,而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学习进度快慢不同的情况,教师要有耐心,能够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因材施教,求同存异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拥有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为全面培养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 其它 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关键词】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情境教学成为丰富 儿童 语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因此,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把学生带到作者笔下的那个情境中去。 一、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只有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才能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 体操 、 音乐欣赏 、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 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 2、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考虑这一点,注意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信心去学习。 我在教学生学习拼音时,就采用了“拼一拼”“找一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当我出示音节卡片时,学生们轻声拼读h-u-ang-huang,随着我抽动卡片,同学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摆头,主动积极的学习着,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的演示动作,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上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的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就有几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棵小树,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情境的创设,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学生乐于学习。 4、语言形象生动、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缺少了语言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进行交流,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传播语言的媒介,在创设情境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心声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利,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是铺路石,学好语文是关键,语文课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孩子们学好语文。 三、情境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新课改的实验进一步走向深入。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理解不够到位,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上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1、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楚,不考虑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单纯为了课堂形式“活”而创设情境,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不考虑课文内容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 反思 。 4、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味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 渠道 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 学习方法 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1.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3. 浅谈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 4.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5. 小学语文教育相关论文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学都在教师“讲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教师只管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动机等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课程改革中一直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所以,我们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彻底贯彻,针对学生制定和实施课程改革措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主动地搜集课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与思考。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情是教学起点,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生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1.目标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不能有所偏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既要全面发展,也有所侧重。

2.层次分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每个班中的学生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他们的世界观、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一刀切,既要能使好学生更上一层楼,也要使后进生觉得足够充实。

3.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这一能力现在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它是一种现代人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样,在学习中,我们学生也应该具备这一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现阶段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要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检测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对检测方法的介绍。

1.课堂提问检测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提问的内容以所学的课堂知识为主,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掌握能力。在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查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归纳总结检测法。教师让学生概括、归纳和总结知识框架结构,并划分知识的重点、难点问题,检测结果中概括总结较全面的学生,说明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3.试卷检测法。教师出试卷,根据学生的完成效果,判断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可知,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分析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仍需巩固加强,讲解普遍学生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进取,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高效”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就应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母语情感的熏陶,语文人生的展开。

怎么样实现高效呢?我们把一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课前,即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用心来备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大部分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精心,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去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不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造成的。

第二个阶段课中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1.“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小学阶段质疑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一年级学生要学会“敢问”,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里障碍,把自己学习中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大胆提出。

二三年级学生要“善问”,即激发学生提出理解上的疑问或对学习材料进行设问。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内容上的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思维方向的引导性问题。

四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拓问”即学完学习材料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

2.“自读自悟”的培养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读”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悟”教师要指导学生悟。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小组讨论,问题争辩等方式来达到感悟的目的。

第三个时段是课后巩固

优化练习巩固,训练到位。练习要有“方”,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要有利于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还要有“味”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也有成就感。

练习要有“层”,设计的作业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层次,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有生吃得饱。

练习还要有“时”。教师应抢在遗忘之前布置练习。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也应该是由短而长。

  • 索引序列
  •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高效教学探究题目
  •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