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招聘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招聘

发布时间: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招聘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你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要看论文质量,毕竟是C刊。而且每年就6期,大概10几篇论文。当然不容易。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招聘

要不先把话说顺溜再投稿?

直接上science,nature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理工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学术讨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信息报道。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和学生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已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Compendex)、德国数学文摘, 以及中国数学、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工程、无线电等众多文摘作为引文源。

不是核心期刊,是国家权威期刊,低了一个档次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招聘

对于上面的回答很无语 哈哈 原来何杰那么有名啊 何杰就一元善NB 一个寂寞的男人... 比春哥还春哥.........

何杰是我哥!

是核心哈 不好发表的她其中多是发地学类的文章,一般这种文章要求你有亮点才会发的,其实核心都是这样哈

主要栏目有:地质与矿产,油气地质与勘探,水文与工程地质,核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与应用化学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格式

论英汉称谓语的差异时间:2010-10-18 10:19来源:论文网 点击: 次 [收藏到QQ书签] 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

南京工业大学学号格式为:专业代码(4位)+班级代码(4号)+学号(2位)例如:10011701011001位化工专业代码,1701为化工1701班,01表示为该班1号。学生校园卡上的学号,为学生学号的升级。统招本科生为学号前加“23”,博士研究生为学号前加“21”,硕士研究生为学号前加“22”,民办本科生为学号前加“33”。

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摘要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关键词英汉对比亲属称谓语非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最常见的沟通人际关系符号和桥梁,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最容易被人们观察,最反映人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称谓语——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反映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不易观察的、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因而,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这两种语言背后蕴藏的不同文化内涵。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接触最早、使用最广的称谓语,是最重要的交际言语。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杆。亲属称谓,作为显形的表层文化,受到深层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我们先来看以下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父亲Father-in-law:公公;岳父Mother:母亲Mother-in-law:婆婆;岳母Sister:姐姐,妹妹Sister-in-law:嫂子,弟妹,小姑子,小姨子Brother:哥哥,弟弟::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Aunt:伯母,婶母,姑妈,姨妈,舅妈Cousin:堂哥,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亲属称谓词具有概括性特点,即一个词概括出具有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除father/mother外,同一个称谓词都至少指代两种人物身份,且不分长幼,最典型的是cousin一词既指堂亲又指表亲,既指长又指幼,既指男又指女。英语亲属称谓词的概括性特点使其数量上明显少于汉语称谓词。而汉语亲属称谓词中仅三代以内的称谓词语就有60多个,因而具有准确描述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亲属身份都有一个固定且唯一的称谓,从这个称谓语中可以明确读出被称呼者的身份信息及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汉语称谓词能够具体到亲属关系间的长幼次序、内外亲疏,如:英语中不分长幼的brother,汉语中“哥哥”“弟弟”清楚表达出长幼信息,而且有“大哥/二哥”“二弟/三弟”等表现更精确的次序;汉语表达中的“外”均体现出亲属关系来自女性成员,母亲的父亲即“外祖父”,姐妹的孩子称“外甥”“外甥女”;父亲的哥哥、弟弟分别称“伯”“叔”,其配偶有“伯母”“婶母”之别,而母亲的哥哥、弟弟却一律为“舅舅”,其配偶也一律为“舅母”,至多用“大/二/三”等来区分。非亲属称谓指的是人际关系中对亲属以外的社会成员的称呼,它是人际关系在亲属范围基础上的扩展,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语中存在着将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即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无论是邻居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人们都倾向于按性别、年龄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嫂等。泛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尊敬和亲近,表现汉语文化中一种“四海一家”的文化传统,而英语国家中,无论社交场合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称呼对方,所以英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比较罕见。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很普遍,除一些特别正式或礼节性场合外,人们经常直接称呼对方名字,甚至在初次见面时也常如此。另外,“认亲”也可以说是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现象,“义父/母”“义子/女”应该是亲属关系泛化的情形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师父”“弟子”用亲属称谓词中“—父”“—子”的格式将师徒关系提高到亲属级别,说明汉语文化中对这一关系的重视,“师徒如父子”。英语中,一般不用职业作称呼。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主要用于政界上层、军界和法律界人士。在汉语中,职务和军衔都可作称呼,如“朱司令”、“刘元帅”等;在英语中只有军衔可作称呼,如“Captain”,“Captain Benjamin”等。另外,有些英语国家中仍然保留君主制,有伯爵、公爵等君主授衔,汉语中则不具有这种现象。汉语中,一般可将职业、职务、职称等直接用于称呼。在职业称呼中,常用的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职务称呼中,姓直接冠在职务前用于称呼,并且一般只用于管理级别的职务,还常将副职中的“副”字去掉以表示尊敬。而职称方面的称呼中,“教授”比较常用,人们少用一般性职称。汉语中有些职业名称常与亲属称呼语结合构成称呼语,如“护士阿姨”,“警察叔叔”,而英语中没有这样的用法。英汉语中还有一些关于敬称的差异,如汉语中“你”的敬称为“您”,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形式。在英语中“头衔+姓”的称呼法就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敬称,一般都直呼其名(first name)。较常用的敬称有“Sir”(先生、阁下),表示尊敬,并带有正式语体的色彩;其次是“Mister”(先生),这是对一般男性较客气的称呼。汉语中以“老”为尊,在姓的后面加上“老”来称呼以示尊敬,“老”意味着有阅历、有经验、有学识,如称马三立先生为“马老”。英美文化中却恰好相反,“老”(old)一词在英美文化中的内在含义是“不再年轻了”、“不中用了”,因此,英美文化中很忌讳用“old”去称呼别人,尤其是女性。零称呼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不用称呼语,这其实也是一种称呼,一种潜在的称呼。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喂”、“嗨”、“那个谁”和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等词汇形式算作零称呼。在汉语中零称呼用得不多,除非说话者对听话者拥有权势,或不便和不知道怎样称呼听话者,否则会使听话者觉得不礼貌、不友好或对其不尊重。而在英美文化中情况则大不相同,不管生人熟人,也不管地位和辈份,都可使用“Hi”、“Hey”等零称呼。称谓语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被继承下来的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从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背景。汉语亲属称谓词特别强调长幼次序、内外亲疏,这种繁复的称谓正反映了汉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宗法关系悠久巩固。英语民族的先民——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来自北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后经与古罗马、日尔曼、丹麦、1英汉亲属称谓语特点2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3英汉称谓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诺曼底等诸多欧洲民族不断融合,虽然存在过奴隶制、封建制宗法关系,但不像汉民族那样完善稳固,宗法关系远不如中国那样悠久。基于宗族观念,汉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理念促使了家族人口增长,尤其是对男性子嗣的重视和渴盼,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偏见,在亲属称谓语中女性亲属方的关系成员往往被视为“外”人。而英语文化中,由于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健全,不存在“养儿防老”的忧虑,因而男女后代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成为社会基本单位,西方社会兴起的DINK家庭也在中国出现,这将导致亲属称谓词的减少、消失。汉文化推崇集体主义观念,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纳入集体,纳入到社会这个有不同层次的大家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取向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独立自主。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人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意识极强,都喜欢直呼其名,以示平等、亲切和友好。中国社会深受儒家“礼”教影响,强调社会成员地位的先后尊卑,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用严密的等级观念约束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尊崇“老”及权威,因而才有下级对上级的恭敬顺从、晚辈对长辈的谦敬孝顺。而西方文化源自犹太宗教同希腊哲学的融合,两者之间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个体灵魂的观念,由此产生了人人平等的观念。西方文化偏向一致性的人际关系,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际交往时,在称呼上较少受到等级和身份的限制,采用对等式称呼语,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习惯直呼其名。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仅表示上下辈之间的平等,还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综上所述,英汉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影响到两种语言在称谓语上的差异,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对概括简要。在各自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两种语言的称谓语都能满足交际需求,发挥出语言交际的功能。参考文献[1]蔡芳.汉英亲属称谓中隐蔽的深层文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79-82[2]黎昌抱.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93-96[3]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6-139[4]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7,15:82-83(收稿日期:2008•11•07)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是cssci吗

这要看论文质量,毕竟是C刊。而且每年就6期,大概10几篇论文。当然不容易。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TechUniversity),简称南工,位于“六朝古都”——江苏南京,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不好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你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79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CA》、美国《CSA》、波兰《IC》和俄罗斯《AJ》等数据库列为来源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台湾华艺思博网全文收录。本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最新研究成果。

问题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功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问题二:核心期刊编号是什么意思 期刊编号就是一本期刊的固定号码 就跟人的身份证号码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一本正规期刊都要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 两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判断一本期刊是否正规期刊的标准之一 简单的就这么多吧 具体的你可以去58期刊网多问问了解下 问题三:法律核心期刊是指哪些?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问题四: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有什么区别?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 *** 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问题五: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就是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问题六:核心期刊和C刊有什么区别 1、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问题七:核心期刊遴选是什么意思?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万方数据公司建成。 他和国内目前所说的核心期刊,没有任何关联,是完全独立的数据库 目前承认的国内核心期刊数据库有:中文核心(又名北大核心)、cssci(又名南大核心)、cscd(又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核心(又名科技核心) 很多人误认为核心期刊遴选就是核心期刊的预备役,这完全是错误的,两者根本毫无瓜葛 问题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中文核心期刊又叫北大核心期刊,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全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问题九:什么是SCI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 1.何为核心期刊?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答: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被列出的期刊。虽然每年的内容都在变化,但变化内容不是特别大,比如目前耳鼻咽喉科学的核心期刊包括: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和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什么是SCI期刊? 答: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截止至2006年6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SCI期刊共收录30种,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盘版)16种。被耳鼻喉科专业这30种SCI-E杂志收录都可以称作被SCI收录。可能通过直接进入SCI-E数据库检索来确定。如查某人第一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可以直接用其姓名查找,遵照姓全称,名首字母缩写的原则,如韩德民则输入 han d m (姓和名,名和名之间有空格)。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 Expanded)收录期刊,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 查重论文,咨询问题,可以看看早检测。 问题十:国内七大核心期刊分别是指哪些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索引序列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招聘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招聘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招聘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格式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是cssci吗
  • 返回顶部